November 20, 2007

[大人生活週記] 96 年第 44 週雙週網摘 ─ 不中國的華人巨匠

“......【余曰】貝聿銘以其收山之作重返中國原鄉, 現代主義的教父因此返歸鄉愁了嗎?對於這位向來以龐鉅造型及炫人的材質表現來俯視世人的都會建築師, 華人因其血統而愈加敬重, 然而與同門王大閎的低調暨氣韻相比之卜, 他卻是絕對性之西方風格的巨匠──除了血緣以外, 大師盛年時的知名作品看不出絲毫的中國味。台灣有幸擁有了一座例外, 以三合院聚落為發想的東海大學頗具東方人的空間觀。或許, 大師是屬於世界的, 其視野當然是全球的, 對於身分的認知並無法侷限他的揮毫筆力, 而以那個認知來看待其作品的人更是小覷了結構創造者的本事!......”

╒═══════════════════════════════╕
│大人生活週記第 44 週自民國 96 年 10 月 28 日起至 11 月 10 日止│
╘═══════════════════════════════╛
 
【摘於】10/28/96
【篇名】大溪人的月餅-地瓜餅/瑞
【出自】瑞‧獨家報導
【摘文】原來以前大溪人用來拜拜的月光餅,就是地瓜餅,過去有錢人
吃漢式月餅、普通家庭吃蛋黃酥,至於沒錢的人家,就用地瓜
加糖加糯米粉,做成巴掌大小、形狀扁平的地瓜餅當月餅吃。
由於圓圓的地瓜餅像月亮,因此被冠上「月光餅」的名稱。現
在大溪老街上都可自己DIY月光餅!
【余曰】原來地瓜餅是這樣子做出來的!看來不很複雜, 卻很有在地的
風味。地瓜餅得要現做現賣, 所以其新鮮度、再加上蕃薯既有
的高營養成份, 過去給窮人吃的這種「月餅」卻頗符合這個時
代講究健康鮮食的風尚呢。好味的不用多說, 只要看照片就明
白了。 :)
 
──‧──
 
【摘於】10/30/96
【篇名】看~張大春之《認得幾個字》/joycefairy
【出自】滿天飛舞的花絮
【摘文】藉由書中多則親子對話的散文,往往一則散文裡便提到許多生
字,作者一一在書頁下方加註,附上注音,讓讀者容易閱讀、
了解。反觀女兒張宜想要改名「庖子宜」,別說作者無法接受
,在我們的眼裡看來是荒唐鬧事,為親情加溫,純粹是一場親
子間的笑鬧劇罷了。對照本書,縱然在歸屬於親子共享的類別
,然而書裡涉及的生、難字,就連大人都未必會,顯然地是一
本老少咸宜,集知性、感性兩者兼顧的書籍。
【余曰】文學(半老?)頑童大頭春又有意思不一樣的新作了, 這次是一
本專欄集書《認得幾個字》, 乍見之下似乎很「主流」地與現
時學子作文程度低落的議題扯在一起?大頭春當然不會患有這
種「大頭病」, 近年漸漸「親子溫情」化的尖銳說書人教給你
的不少可是冷僻字、誤會字呢, 於幽默中為文字添色, 生動展
現出文字的日常「實事」, 絕不同於舊年列於書市暢銷金榜上
的某部漢字的「故事」書那樣地「按步就班」。直接明白的講
述很難讓現在的孩子坦然接受, 那麼就抖出私囊家事以博君哂
納吧!這本小書或許也可以謂為張大春之「認真做父親」的親
子勸世錄。
 
──‧──
 
【摘於】11/01/96
【篇名】你不知道的童玩節/李靜慧
【出自】蘭陽博物館電子報
【摘文】然而在縣內民眾的心目中,童玩節代表的又是什麼?「文化活
動不只是消耗性活動」?「文化活動也能賺錢」?即使童玩節
多年來的努力與成績,仍然難逃地方政治勢力的惡鬥,原本辛
苦建立的「公辦民營」模式,即在縣府以行政資源引導下,由
民間基金會負責經費之籌措與累積。童玩節能夠在縣政府不必
編列預算的情形下,一年比一年盛大,這個成果卻無法使審計
單位感到滿意,理由是公部門應該再多分一點結餘款,無視於
一個文化活動全靠門票收入維持的風險性。而共同承辦的蘭陽
文教基金會,即使在接連的調查報告中,都讓來訪遊客對童玩
節的整體滿意度高達七成以上,地方議會仍質疑其被邀為共同
承辦單位係屬「圖利特定對象」之行為,而一再要求應開放交
給其他民間公司承辦,似乎忘了活動收入好是因為活動品質好
,帶來口碑,並不是因為活動取名叫「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
就會有遊客前來。
【余曰】宜蘭童玩節已確定劃下句點, 爭議的聲音仍在喧嘩, 然而這個
原來矚意於發揚地方文化與產業特色的節慶式活動, 究竟是怎
麼走過來的?在一位總承辦人的回顧軼聞中, 原來呀!童玩節
開辦時曾被縣民「抗議」過呢。後來卻成功變為一個在地的驕
傲, 最後則在連續虧損聲中驟然落幕。其中由籌劃的發想、邀
約的檯面下機制、從文化行動變為觀光活動間的轉折, 這都有
值得其他類似的節慶行其返照自身的地方。
 
──‧──
 
【摘於】11/03/96
【篇名】從聖桑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談『需要詮釋的音樂』與『不能詮
釋的音樂』/蘇友瑞
【出自】音樂藝文生活隨筆
【摘文】這導致『音樂家心中的音樂遠遠比樂譜記載的還要多很多』:
例如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之第一主題,從G弦獨奏的
主旋律跳到E弦高把位,伴奏更是只有弦樂聲部的高音域,明
顯要呈現出『空靈感』的音樂效果。處在樂器性能高強與演奏
技術高超之時代的聖桑與拉威爾,一定可以大膽要求這一段得
用人工泛音甚至左手撥弦,來加強『空靈感』效果。可是在貝
多芬時代,他當然不知道日後的小提琴演奏技術可以這麼強!
那有趣了,這一段音樂就算忠於原譜,演奏時到底要表現出空
靈感的琴音?還是厚實的微壓平分弓正常音?貝多芬的樂譜當
然不可能註明!於是,樂譜上沒有寫的,剛好讓演奏家自行創
造、自行詮釋。於是出現各家版本種種風采各自不同,引起的
好惡也各自兩極。我私人最愛謝霖版,相信會有很多愛樂者跟
我完全不一樣。這就是『需要詮釋的音樂』,因為樂器性能與
演奏技術追不上作曲家的程度。
【余曰】古典樂演奏技巧的前進與樂器性能的改善是同步的, 這種人與
器之間的技術協調性本來應是相得益彰, 但就演奏者的自我體
會來說, 更好的樂器、更精巧的指技、及寫譜更為詳明的作曲
者的出現, 卻讓他的「詮釋空間」變小了。在現代精良且科技
化的演奏環境下, 就連錄音品質也成了「演出」的一個要素,
種種發燒片因此而生。古典時期的貝多芬情感常是豪越肆放,
而當時樂器製作技術的限制, 卻讓樂聖所無法及時譜寫下來的
空白譜線成為了後代演奏家能作其自我發揮的良機;到了浪漫
主義的十九世紀後期, 作曲家能記下多得多的音樂表情, 而演
奏者的炫技也更多了, 反而少了注入解讀的新空間。音樂在演
進, 不同時代的音樂有其環境特徵, 當然就成就了聆聽者所能
欣賞到的多種演出取捨了。
 
──‧──
 
【摘於】11/05/96
【篇名】貝聿銘的令人意外/顏忠賢
【出自】原來天使長是惡魔是這麼出現的
【摘文】他的名氣導致了充滿失焦的偶像加民族英雄式的謬誤稱讚,使
得他曾用心過的某些較深較艱難、甚至某些較冷僻較不足為外
人道也的努力,往往被忽視了。
 
其實,他設計的作品裡老是充滿了向西方的現代的社會證明他
比他們更西方也更現代的美學努力(幾何、量體、造型…種種
建築現代型式過人的巨大而華麗,玻璃、金屬、石材…種種現
代材質過人的講究而細膩,空間、光線、動線…種種現代生活
機能過人的精密而嚴謹),貝往往更用一種基本教義派式的現
代主義建築的姿態,來抹去某些他可能被同時代後現代主義對
手歸類為強調民族風格與餘緒的”東方”的”中國”建築師的
指控。
【余曰】貝聿銘以其收山之作重返中國原鄉, 現代主義的教父因此返歸
鄉愁了嗎?對於這位向來以龐鉅造型及炫人的材質表現來俯視
世人的都會建築師, 華人因其血統而愈加敬重, 然而與同門王
大閎的低調暨氣韻相比之卜, 他卻是絕對性之西方風格的巨匠
──除了血緣以外, 大師盛年時的知名作品看不出絲毫的中國
味。台灣有幸擁有了一座例外, 以三合院聚落為發想的東海大
學頗具東方人的空間觀。或許, 大師是屬於世界的, 其視野當
然是全球的, 對於身分的認知並無法侷限他的揮毫筆力, 而以
那個認知來看待其作品的人更是小覷了結構創造者的本事!
 
──‧──
 
【摘於】11/07/96
【篇名】孔子與奧運╱鄭培凱
【出自】聯副‧創作
【摘文】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而且用詞激烈,相互叫囂,像台灣
立法院開會一樣。不禁想到,現代中國人的思想言行,粗鄙浮
躁,充滿了火藥味,一言不合就想要置對方於死地,早就脫離
了孔子的影響,早就忘了什麼是儒,什麼是雅,什麼是禮讓,
什麼是忠厚傳家,什麼是誠信治國。就算奧運會抬出孔子作為
道德重整的圖騰,看來也不會造成什麼民主倒退,不會有什麼
負面效果。舉世滔滔,唯利是圖,伊於胡底,還怎麼個再負面
法?
【余曰】讓孔子帶頭領著「運動員入場」的場面可能太突兀了, 也無所
必要。北京奧運將展現的是現代化「中」的中國新貌, 然而張
藝謀的開幕演出也必然具有濃厚的傳統文化色彩, 新、舊是否
不能並存?這個問題從一開始就不符合現實了。孔門教導有「
射御」之藝, 「揖讓而升下而飲, 其爭也君子。」正是運動員
精神的體會。今日的中國在經濟上發達了, 外匯存底已破一兆
美元, 「禮儀之邦」卻早被數十年的革命運動給革掉了, 人民
的生活習性仍趕不及水泥摩天樓的「文明」, 因此, 孔老夫子
的公平競賽精神在一個公德心猶待建立的社會還是可以斟酌一
二的吧。
 
──‧──
 
【摘於】11/09/96
【篇名】四十年後說梁祝/周玉山
【出自】聯副‧創作
【摘文】〈綠島小夜曲〉的作詞者,是周藍萍的同事潘英傑。當時大陸
人士來台,眼見樹木冬季猶綠,印象深刻,因此稱台灣為綠島
,並未想到火燒島。周藍萍的其他作品,包括〈美麗的寶島〉
、〈願嫁漢家郎〉、〈山前山後百花開〉、〈一朵小花〉、〈
昨夜你對我一笑〉等,也都迴繞在我的耳際。〈昨夜你對我一
笑〉的作詞者,就是余光中教授,他最近告訴我,和譜曲者始
終緣慳一面。
 
1962年,周藍萍赴港,服務於邵氏公司,次年躬逢其盛,為《
梁祝》譜曲,也譜出一生最大的成就。黃梅調古已有之,《梁
祝》的主題曲則為創作,他加入京劇、越劇、梆子、山歌和小
調等,更見充實而有光輝,比我聽過的安徽黃梅戲豐富多了。
【余曰】戲曲唯情, 但賦於人。《梁祝》一片曾在當年不及百萬人口的
台北市賣出七十二萬張票房, 後人難匹, 這齣電影不僅為國語
電影高峰時集合台、港年輕精英, 且融合了古典曲調與新藝影
像體(cinematograph)之作, 其中的人情背景更反映出一個時
代的過往。導演李翰祥讓邵逸夫爵士有信心下令空棚, 只拍這
一部片, 使得李安小時候看了十數遍而不膩;〈綠島小夜曲〉
中後來被訛指的「綠島」本指台灣, 其作曲者周藍萍的成品作
即〈高山青〉, 譜《梁祝》則以創作的手法來采今傳古;反串
的凌波本非首選, 因幼時逃避赤禍連自己原名都不記得的這位
主角, 以其首演而一舉出名;日軍炮火下的遺腹女、女主角樂
蒂曾演過《倩女幽魂》, 倩影猶存幕裏, 佳人早已玉殞, 只活
了三十一歲。幕前幕後, 皆有故事。
 
──‧──
 
【最新網摘:我的 MyShare@URL 書籤

發表於 November 20, 2007 05:57 AM
| 連結與荐文[] | 回應 [] | 引用[] | 人氣 [] | 推薦 [] |

[心得] 荐文日新←上一篇 │首頁│ 下一篇→台灣與中國外交情境模擬之一例 【邊緣緩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