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25, 2007

[大人生活週記] 96 年第 12 週一週網摘 ─ 頑抗的靈魂

“......【余曰】在歷經十多年的「蘇東坡」垮台後的不景氣, 俄羅斯於近年來成了暴發戶之國, 國勢再度有篡起之勢。這個遙遠的巨大國度, 其文化精神的內涵在普希金、托爾斯泰等文學巨匠的文字中最能展現出來, 他們的感染力越過了二十世紀的赤潮, 真正代表著烏拉山所象徵的刻苦生命力。就像是詩人 Lermontov 拾起了普希金因決鬥而死時掉在雪地上、槍口猶在冒著煙的手槍, 怒道:「就是用汝等的所有鳥血/也洗不淨那/詩人的誠摯鮮血!」他立刻就遭到逮捕流放, 最後也死於一場決鬥──文學家就是這個民族的「死靈魂」("Dead Souls", Gogol 的小說, 1842), 肉身已滅, 其精魂卻會繼續頑抗著暴風雪的吹襲。......”

╒═══════════════════════════════╕
│大人生活週記第 12 週自民國 96 年 03 月 18 日起至 03 月 24 日止│
╘═══════════════════════════════╛
 
【摘於】03/18/96
【篇名】漫畫與映象/伊絲塔
【出自】udn數位文化誌
【摘文】真人電影《功夫棒球》改編自島本和彥的漫畫《逆境九壯士》
。凡是看過島本和彥的漫畫的讀者就會知道,他的作品非常喜
歡燃燒熱血,充斥著大量漫畫特有誇張表達手法,如果去掉那
些熱血、漫畫式搞笑畫面,作品會失色許多,甚至可以說那根
本不是島本了,也因此改編版,尤其是真人版難度相當高。真
人版運用了大量的漫畫式誇張手法,例如棒球部旁的巨大石碑
「自業自得」(自作自受)就是漫畫裡會使用的分格畫面,作
為在漫畫分格裡的石碑用以諷刺劇中人物某些行為不當,就是
很典型的漫畫式表達。
【余曰】日本漫畫在戰後世代中很早就吸收了電影中的分鏡手法, 也讓
其製作流程能走向更具工業產製效率的分工化。往昔日本漫畫
改編為暢銷影像之作, 多為卡通版, 這幾年來, 以《麻辣教師
GTO》、《功夫棒球》等作為代表, 真人版改編戲劇也漸受歡
迎。除了數位影像特效的進步之外, 這類電影中也逐漸將一些
日式動漫中的表情符號(ACG's emoticons)、誇張分格手法等
元素的精神也雜了進去, 影像更能重現漫畫中的幽默, 也因此
使其演員「漫畫化」了。畢竟, 讓卡漫迷喜歡的終究是畫技的
奇妙筆法, 而不盡是真人的「真實表情」(dramatic emotions
), 不是嗎?
 
──‧──
 
【摘於】03/18/96
【篇名】搭上時光機回到40年前的台灣故事館/Ean
【出自】Ean 部落閣
【摘文】超愛看那時候的廣告文宣!有些文案的創意都讓人拍案叫絕,
精選出四幅,把我最覺得吸引人的文句用綠色框標示出來,
"主婦恩物" 超經典的啦!
"家有鮮大王 清水變雞湯" 這在現在應該會被舉發廣告不實
吧?
"洗衣洗澡 兩用俱妙" 拿可以洗衣服的肥皂拿來洗澡,用現
在的眼光看應該相當不可思議吧~
"體育良友" 黑松汽水以前的定位頗妙!也讓我想到小時候在
奶媽家,當有客人來就會到巷口提回來的吉利果汽水!
【余曰】這篇圖文介紹的是以民國五十五年為設定背景的一個懷舊場館
。懷舊風在不同的時代, 常以不同的形式與內容吹拂著時風男
女, 社會集體性的回憶顯然有撫慰人心的價值。因此之故, 台
灣故事館內的「娛樂不忘救國」等過時的時代標語, 引起的是
會心一笑、而非嘲弄不屑的情緒。我還在裏面看過一幅鄧麗君
少女時代的廣告畫喔。
 
──‧──
 
【摘於】03/18/96
【篇名】閱讀之一二
【出自】淨化與堆棧之板
【摘文】梁啟超這麼說過:「人類以心界、物界兩方面調和結合而成的
生活,叫做人生。我們懸一種理想來完成這種生活,就叫做人
生觀。」
 
人生,介乎生與死,為生命的過程;又具有那超越軀體死亡之
上的精神態度,其普遍性地干涉了人的存在感、社會或人際的
關聯性、活動性。人生觀,是一個人生存之於各方面的價值觀
的總體集合;即是在其生平中,以具特出意向的理念,作長久
的探索與歸宿之路的一種指引。文字作品反映了人生,文字的
感受力代表了人生觀的感染,所以,我們對作品的閱讀,不僅
是一種接觸世界的行動,也是一種求共鳴的表現。事實上,也
唯有閱讀的發生,讀者同作者的共鳴才會發生。這是閱讀的雙
向性上的本質上之所必然。
【余曰】陋者於此文淺談閱讀的一二觀點。先提人生觀之類比於讀書的
態度, 次及於作品的幾個類型, 末以閱讀的價值同疑問以自詰
。到底什麼是閱讀?不過就是以一個人自己的天賦傾向, 去讀
諸事諸物, 並求一共鳴的心得罷了。
 
──‧──
 
【摘於】03/19/96
【篇名】Passion/王道還
【出自】科學文化頻道/科文論壇
【摘文】 李約瑟為了鋪張中國當年的成就,有時甚至一廂情願到附會
的地步。例如他強調哥白尼革命的意義,是打破源自亞里斯多
德的水晶天球;中國古代的宇宙觀,如東漢出現的「宣夜」說
,則是完全開放的。他推論,歐洲思想家受了中國典範啟發,
才大膽採用哥白尼理論。
 
 李約瑟沒有想到,束縛與解放是攣生子,都在激情的子宮孕
育出生。信仰深,才有激情,才受束縛;事過境遷,我們才覺
悟做了激情信仰的奴隸。追根究柢,「科學革命」是從激情衍
生出來的概念。
【余曰】中國科技史有個廣為人知的「李約瑟問題」──為何科學革命
沒有發生在自古以來技術領先的中國?王道還於此文中以宗教
性的「受難─激情」(passion)情結為論, 說明了有信仰, 才
會有因信仰而生的對信仰的挑戰, 也才能蘊釀出技術躍進所需
的社會動能。
 
──‧──
 
【摘於】03/19/96
【篇名】「2006走向人民俄羅斯文學三巨人特展」/waye
【出自】WAYE--喂煨麵
【摘文】一個以文學為主,以作家為主題的展覽,
並不侷限在文學作品本身,
反而藉由作品的內容,
搭配其衍生的插畫、木偶、出版品,
以及作者生平對其作品的影響,
作品本身的歷史背景,
書寫內容所呈現出的當地文化、社會風氣、地域特色等等,
也都搭配有物品的展出,
讓參觀者可以從展出的物品,更加了解作者的個性、行事風格
、成長背景等等,
了解作者創作的動機,靈感的泉源何來,
或是藉由當地當時人民生活用品的展出,
想像作者的生活狀況、書中所描述的細節情境;
【余曰】在歷經十多年的「蘇東坡」垮台後的不景氣, 俄羅斯於近年來
成了暴發戶之國, 國勢再度有篡起之勢。這個遙遠的巨大國度
, 其文化精神的內涵在普希金、托爾斯泰等文學巨匠的文字中
最能展現出來, 他們的感染力越過了二十世紀的赤潮, 真正代
表著烏拉山所象徵的刻苦生命力。就像是詩人 Lermontov 拾
起了普希金因決鬥而死時掉在雪地上、槍口猶在冒著煙的手槍
, 怒道:「就是用汝等的所有鳥血/也洗不淨那/詩人的誠摯
鮮血!」他立刻就遭到逮捕流放, 最後也死於一場決鬥──文
學家就是這個民族的「死靈魂」("Dead Souls", Gogol 的小
說, 1842), 肉身已滅, 其精魂卻會繼續頑抗著暴風雪的吹襲。
 
──‧──
 
【摘於】03/20/96
【篇名】消失的2007/費若本.楊舒媚.陳建彰
【出自】新新聞電子報
【摘文】過去台灣也還有亞洲開發銀行當因應金融風暴的後盾,現在,
亞洲開發銀行已淪為亞洲貨幣機制的附屬外圍機構,不再具有
主導性。台灣再發生金融問題,將從何去找外援?
 
從亞元機制啟動,則衍生出全球化情況下,網路銀行建制化的
課題,殷乃平指出:香港、日本、西班牙等國家,都已啟動電
信業和銀行緊密結合規畫,朝著網路貨幣機構發展,研究新的
通用電子貨幣,設計符合經貿需求的「支付體系與制度」。中
國,也將在年底開放電信市場,全球正摩拳擦掌。這時候,台
灣的電信與金融政策在哪?不要說還看不到,「中華電信」會
不會成為下一個「正名」標的?仍在未定之天。
【余曰】過去幾年來, 島上政客的目光只及於島內, 渾然不察海岸線外
的大世界變動已廣。當東亞、東南亞成為全世界經貿成長最速
、集資最力之地時, 這裏的政府卻將自己孤絕摒外。時序將入
大選年, 我們幾乎已可以悲哀地預測出, 在上位者將不會「總
算」想到了:「要認真擘畫台灣的未來」, 眼前的權力爭奪戰
才是他們(仍然)想玩的遊戲。而同時間內, 全球戰略權力均衡
的微妙改變、新的「減碳」經貿規則的實施、東亞自由貿易區
刻將上路等等國際現實, 仍會進展下去, 而與島內的執政掌權
者「無啥干係」, 那島民又何以自處呢?
 
──‧──
 
【摘於】03/20/96
【篇名】胡適之對「紅樓夢」作者的分析
【出自】淨化與堆棧之板
【摘文】紅樓夢是一部隱去真事的自敘, 書中甄、賈兩寶玉, 即是曹雪
芹自己的化身;甄、賈兩府即是昔日曹家的影子。胡適之經過
相互比照, 對作者作了以下的分析:
 
一、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霑, 字雪芹。
【余曰】胡適於民初依據所發現的《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十六回殘本及
庚辰本等材料, 所提出的這幾點〈紅樓夢考證〉的結論, 在當
時的影響可謂是驚天之舉。雖說後來經過不少的質疑與修正,
但胡先生所做的先導研究開了時代風氣, 在那幾年確實引領了
一陣《紅》書的考證潮, 並鑄成現代「新紅學」背景研究的主
題, 以迄於今。
 
──‧──
 
【摘於】03/21/96
【篇名】[整理]中國八大菜系特點及其代表名菜/小瑞與小卡
【出自】姆瑪MU-MA - Les Party
【摘文】廣東菜系
 
  流派:有廣州、潮州、東江三個流派,以廣州菜為代表。
 
  特點:烹調方法突出煎、炸、燴、燉等,口味特點是爽、
淡、脆、鮮。
 
  名菜:三蛇龍虎鳳大會、燒乳豬、鹽局(左加火旁)雞、
冬瓜盅、咕咾肉
【余曰】台灣乃移民之島, 食的文化來自於大江南北、海內島外, 凡華
夏各地菜式, 島民皆有機會嚐得, 而諸味經久又與本地食材與
小吃雜混, 乃形成了沒有準確特徵的「台菜」。此文則就中國
的四川菜、浙江菜、廣東菜等八大菜系的調味特色及代表菜單
, 作了一個極簡單明瞭的列示。
 
──‧──
 
【摘於】03/21/96
【篇名】無恥的建築/阮慶岳
【出自】中國時報 人間副刊
【摘文】 磁磚無罪、台灣的現實無罪,只是需要被正視罷了!
 
塚本最後幾乎悲欣交加的決定誠實面對東京建築,並允諾
自己成為平凡「小建築」的設計者,不再清高與社會環境的現
況劃清界限。這樣的態度可能就是台灣建築界最待被挑戰與轉
換處,我們需要很多願意正視既存的建築文化(譬如磁磚的存
在),並肯認真作出符合現實條件建築的平凡建築師,我們不
再需要更多擅長為權力者抹粉擦妝的「大師」。
【余曰】在這個島嶼之上, 不論是大都會、周邊城鎮、還是農村山居,
大部分的現代化常民建築都是只求能住能用、不講外觀協調性
的水泥方盒子。以文化前進性的觀點來看, 這樣的建築無寧是
「可恥」的。不過呢, 表彰著政治、宗教、與資本權力的那些
個「宏偉」建築, 卻以其倨傲的角度鄙視著腳邊的民眾居所,
彼此間顯得格格不入, 這類所謂的「城市地標」不亦是「可恥
」的封建反動心態的具體反映嗎?人總得適應他所居留的環境
, 而環境又會因人們對它的改造而呈現出種種樣貌, 一個城市
的風格其實也就是居民的風格。有怎麼樣的建築群落, 就代表
人民的整體素養就是那麼樣, 這當然也是一種「民意」。建築
的改革不能好高鶩遠, 而要從現實出發, 才不至於無根無據,
少了成長的基點。
 
──‧──
 
【摘於】03/22/96
【篇名】太空中藍藍的上弦月/Expedition 13 Crew, ISS
【出自】每日一天文圖
【摘文】上圖是相當有趣的一張影像,因為一部份的月亮看起來是藍色
的,另外有一部份則不見了。這兩個現像都起因於地球的大氣
。空氣分子較容易散射藍光,因此由地面上看去,白天時天空
是藍色的,而在太空中的太空人眼裡,地平線看起來是藍色的
。除了反射太陽光之外,空氣分子也會使月光偏折而使得下半
部的月亮看起來逐漸消失。
【余曰】這不是夢幻, 也不是影像合成, 而是真真確確的大自然「常貌
」──只要你能到達拍攝這張照片的位置, 你就可以常看到這
樣的雲海襯托著弦月的景象。
 
──‧──
 
【摘於】03/22/96
【篇名】數位之牆十週年:一個教士的傳道之志/黃彥達
【出自】數位之牆
【摘文】因為十年前我們一腳踩在過去的封閉世界裡,一腳踩在即將被
解放的網際網路世界裡。空氣裡嗅得到泥土的芬芳味道,以及
在土壤裡蠢動,有些急欲鑽出頭來的事物,讓我們興奮莫名。
 
這與當年媒體大量報導「網際網路充滿商機」之類的東西並不
相同,因為讓我們流淚的其實不是錢的味道,網際網路對人類
社會的意義遠超於此。
【余曰】這是一位知名的網路業態的觀察者, 對於網際網路十年來的變
動的感懷之文。此作者所發行的個人媒體「數位之牆」, 由早
期探討著網路夢想的種種可能, 到網路泡沫化時期談著創業模
式, 近來則聚焦於電信產業與科技, 或許也反映了這十年來台
灣網路業的一些重心的轉移。至於作者所感慨的「以前那些熱
烈回應的人到哪裡去了,莫非,只剩下我一個人還在作夢?」
卻可能是愈趨常民化的網路, 在主題焦點的分散、網民成份的
大眾化等影響下, 就連互動的模式也改變了, 正顯示出網路生
態已與十年前大相逕庭。
 
──‧──
 
【摘於】03/23/96
【篇名】美國共產黨和華倫比提/SoundsandFury
【出自】Sounds and Fury
【摘文】美國為何沒有社會主義?這是一個政治社會學最經典的問題之
一。
其實,美國共產黨在二十世紀初上半影響力不小,不論在政治
上、在文化界和工運。
提到這個問題是因為昨日有一個新聞,美國共產黨把他們歷史
檔案捐給NYU圖書館。有趣的是,紐約時報文章的一開始是講
到Joe Hill這個二十世紀初的工運歌手/組織者,也是音樂史
上抗議歌手的原型(我的介紹文章以及延伸資料),他在臨終
前寫下他後來非常著名的遺願,這次這個遺囑也在捐出的文件
中。
【余曰】在資本主義最盛行的國度內, 一個很早就淹沒其聲的美國共產
黨, 將其一些「遺物」捐給了紐約大學圖書館。這個事不會是
任何媒體的焦點, 可預期也不會是紐約大學校史的一則「盛事
」。只是值得思考的是, 在這麼一個自由的聲音最為廣言高倡
的大陸上, 為何一種「不同的憤怒之聲」會消亡得那麼快呢?
正巧, 在我們的島嶼上, 長期以來社會也只長了右眼, 卻忘了
左眼, 於是主流與體制在看東西時往往只能有一個角度──而
樂生院事件會走成今日的困局就是個典例。
 
──‧──
 
【摘於】03/23/96
【篇名】無心於曖昧的賈寶玉
【出自】淨化與堆棧之板
【摘文】他常會看著花黃、花凋而傷其情, 就像是有教養的杭伯特憂心
其所迷戀的少女羅麗泰(Lolita)遲早會變成通常的成年女性,
寶玉也思及身旁的窈窕淑女們總有失去青春麗日的一天;他是
大觀園內的烏托邦主義者, 只希望自己的世界是靜態、不易的
(諸女反而偶爾會嚐試「點醒」他)。若這個小小的美好世界竟
然變動了, 而這樣的變動將一再出現而積累成為無以忽視的脫
軌──通常其決定性是來自於外在世界的上層因素──再不是
他所能理解或相處其中時(cf. 第九十八回:寶姐姐怎麼來的
?), 乃注定了只能求其個人之解離於原來那小而美的世界的
命運(cf. 第一二0回:俗緣已畢)。少了賈寶玉的夢幻世界,
也就由底層跌落, 完全崩解不復了。
【余曰】陋者由心理角度略為解析多情公子的命運塑成, 有其必然性。
他成長於一「邃遠而與實相呈現反差的省親大園裏」, 事事很
難由己, 情感之事更無從順遂, 「要真地長大成為獨立性的主
體, 得去實現、或迴避憂愁少年的那兩個慾念/難題, 且經歷
有時是自虐式的。」大觀園實是用來護育頑石的俗世藏寶盒,
那個世界的情節看似是外在而主動的, 在虛構的層次上又是極
被動的, 於是他不得不勘破並開釋了盒裏的「色如聚沫, 受如
浮泡」(出《增一阿含經》)之蘊, 而「少了賈寶玉的夢幻世界
, 也就由底層跌落, 完全崩解不復了。」世上又哪有天堂呢?
 
──‧──
 
【摘於】03/24/96
【篇名】古典樂大騙局 女鋼琴家盜拷成名/林少予
【出自】聯合新聞網
【摘文】范圖拉將他的發現交給替「留聲機」與「今日古典樂」寫樂評
的一位評論家,留聲機雜誌開始調查,終於揭發了近年來古典
音樂界的最大騙局。
 
哈托的唱片全由她丈夫巴林頓—庫普(Barrington-Coupe)設
立的小唱片公司出版。這個騙局經留聲機雜誌報導後,引起更
多古典樂迷的關注,樂迷開始比對哈托所有的錄音,發現她抄
襲的對象包括阿胥肯納吉、海布勒(Ingrid haebler)等數十
位名家。台灣鋼琴家陳必先也遭殃,哈托二○○三年初發行的
巴哈「郭德堡變奏曲」唱片,就是剽竊陳必先一九八五年為
Naxos公司錄製的作品。
【余曰】古典樂界也有荒唐事。「哈托的」CD 似乎在製作時根本連
CDDB 的唱片索引值都沒修改一下, 就照拷上去了, 才會被程
式捉出原作的資訊來。這對於一般的 CD 拷貝者來說僅是「常
識」, 她老公居然沒注意到?更奇怪的是, 都發行了百多張,
先前英國都沒有人用電腦聽過啊?只要一放進光碟機, 且有網
路連線的話, 播放程式就會自動捉 CDDB 網站的曲目資料, 馬
上就被爆了。
 
難道是英國的古典樂迷果然「保守」到從不用電腦聽 CD?還
是習慣用電腦聽音樂的英國年輕人從不聽古典樂的呢? ;)
 
不過呢, 盜的曲子有部分是耳熟能詳的知名演奏家的錄音, 樂
評都聽不出來啊?看來, 如果你隨便拿一張 CD 給專業音樂人
聽, 並騙他說這是另一個人所演奏的, 他也不太可能能這麼辨
認出:「奇怪, 這好像是我上個月才聽過的阿胥肯納吉的錄音
呀?」像是日本卡通中常見有品酒師、甚至廚師略一嚐酒, 即
知該酒的產地、準確年份、甚至釀造廠呢!但我也聽過一名領
有英國專業證照的品酒師說了, 對於較有接觸的酒類, 她頂多
能嚐出來可能的產地與約略的年代, 就不錯了(考照時就是這
麼過關的), 沒卡通中那麼神。不抽煙、不常吃辣是品酒師應
有的護舌之道, 倒是衷言。
 
──‧──
 
【摘於】03/24/96
【篇名】黑膠唱片》在CD時代 LP火苗熊熊燃燒…/黃秀義
【出自】經濟日報
【摘文】我自己的感覺是,播放CD就像是播了錄好的音樂帶;但LP版的
,雖然播的也是錄音版,但比較像是「唱現場」的或是不插電
的演出般地真實或原音重現。因此,播CD在相同的條件下,每
次聽到的聲音都差不多;但LP唱機在播放的過程中,「變數」
較多,也因此,同樣的片子放出來的聲音,每次都有可能出現
不同的細微變化,而那正是樂趣所在。
【余曰】又是一個「懷舊」之必要。大而易脆的黑膠唱片(LP)在這幾年
由發燒友帶動起, 似乎也讓產業界吹起了一陣小的復古風, 成
了一種音樂品味的時尚──黑膠是一種執著, 樂友兀自信任著
它的音質是最溫潤與自然的。就「存真」的技術角度言, CD
的訊號於壓縮時必會失真, 然而 LP 的音頻範圍其實先天上就
被縮減了, 「原音」可謂是各言其是?不過它是類比錄音的,
而類比就是自然, 也最合人性──聽黑膠本就是一種生活態度
了, 不需多餘的辯證。
 
──‧──
 
【最新網摘:我的 MyShare@URL 書籤

發表於 March 25, 2007 06:16 AM
| 連結與荐文[] | 回應 [] | 引用[] | 人氣 [] | 推薦 [] |

首頁│ 下一篇→§S.O.S. 第六講 -- 政治結構的演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