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箋書簡 »
April 13, 2016
May 9, 2014
September 2, 2013
December 20, 2012
November 19, 2011
September 27, 2011
April 21, 2011
踏路‧寂寂兮心擱往何方?
“......晨醒但見花台遮簷吹破了一片白, 中露雲光。
蕃石榴枝頭兩葉恰成一心形, 向天舒展,
猶要掙離簷下陰影似的, 只是蒂頭仍羈絆著它,
而它若真獲得自由, 也將只有枯槁發黃的無奈何命運。......”
蕃石榴枝頭兩葉恰成一心形, 向天舒展,
猶要掙離簷下陰影似的, 只是蒂頭仍羈絆著它,
而它若真獲得自由, 也將只有枯槁發黃的無奈何命運。......”
繼續閱讀
發表於 April 21, 2011 05:40 AM
| 回應 [] | 引用[] | 人氣 [] | 推薦 [] |
| 回應 [] | 引用[] | 人氣 [] | 推薦 [] |
March 27, 2011
囈語‧祂已然失去童貞
“......《舊約‧詩篇》19:5 節:「太陽如同新郎出洞房, 又如勇士歡然奔路。」
所以, 太陽是男性, 並且祂已然失去童貞。......”
所以, 太陽是男性, 並且祂已然失去童貞。......”
繼續閱讀
發表於 March 27, 2011 04:24 AM
| 回應 [] | 引用[] | 人氣 [] | 推薦 [] |
| 回應 [] | 引用[] | 人氣 [] | 推薦 [] |
February 25, 2011
January 18, 2011
[鄉野奇譚] 井蛙天龍,雨露均贓
“......孰料因於考生中分屬主修春秋《國語》及主修楊雄《方言》之兩族菁英, 見宮寶可貴可圖, 心疑他族會分霑/贓不均, 竟鎮日於青島東路考棚院忙於以「操」(本乎國語)、「幹」(本乎方言)國罵往來爭辯「出賣國寶/族大義」, 眾皆遲未完稿交卷, 以致於恩科始終無法放榜分目, 國政顧命團終未組成。......”
繼續閱讀
發表於 January 18, 2011 04:49 AM
| 回應 [] | 引用[] | 人氣 [] | 推薦 [] |
| 回應 [] | 引用[] | 人氣 [] | 推薦 [] |
September 28, 2010
May 26, 2010
May 4, 2010
文字暨其載具,以及文化層次性
“......實際上, 手語只是一種表達方式不同的符號系統, 仍有其定性「語法」, 手語算是一種類「象形語彙」, 一樣由單詞組成句義, 因此並未擺脫傳統線性文法的規範。在語彙句構層次上, 手語其實並沒踏出太遠, 不過, 既然手語已脫離了筆劃, 我們何不從現代影音環境來做更多推論?像是 MV 的取鏡串連拼貼手法若能演進下去, 或許更有望勾勒出一種影像脈絡式「語文」模式之雛形也說不定?不過純搞 kuso 則只能求一時之趣, 難望能創造組建出一套完整的「語文」邏輯結構, 自不待言。特定層次的革新需要經歷長期性的變動積累, 而其變動的前提往往又依憑於其他層次的先發或同步性變動。譬如, 要是印刷術未曾誕生, 就不會有這麼多的模造字體形式;若電腦未先受造, 那電子書閱讀機的各種基礎硬體元件又該如何發展成立呢?......”
繼續閱讀
發表於 May 4, 2010 05:26 AM
| 回應 [] | 引用[] | 人氣 [] | 推薦 [] |
| 回應 [] | 引用[] | 人氣 [] | 推薦 [] |
January 25, 2010
觀影雜敘四則
“......近年能引起較多共鳴的本土新導演電影, 除了範圍多侷限於社會現象或非主流團體的特定類型紀錄片, 一般的劇情片通常具有年輕化、瑣碎事務化、情節疏鬆化, 以及著重於地貌取景或環島風尚、劇情不求嚴謹編織的共通風格, 這類影片讓我們能更無負擔地認識了現實中的島內社會, 並能求取某種角色上的認同, 如《練習曲》就以一句台詞告誡了「還不踩上踏板」的潛在單車客:「現在不做,以後會後悔」。我們或者就喜歡這樣的調子, 但若作境外發行, 則外國觀眾除了受制於語文與文化上的根本障礙, 它們尚缺少了娛樂影片素材基本上會有的情節緊湊與多重轉折、角色情感分明且具衝突潛力、影音效果直接而訴求官能感受等結構性要素, 要認真看到結束並留下深刻印象大概是很難的。......”
繼續閱讀
發表於 January 25, 2010 05:41 AM
| 回應 [] | 引用[] | 人氣 [] | 推薦 [] |
| 回應 [] | 引用[] | 人氣 [] | 推薦 [] |
December 8, 2009
November 21, 2009
September 7, 2009
[鄉野奇譚] 蔣公英靈常在,只是報應不爽
“......幾年以來 蔣公「顯靈」事蹟不絕, 鄉民道聽途說, 煞有介事, 甚至傳聞其乃千年蛤蟆精轉生降世, 靈力無匹, 唯有老毛肉餮足能與敵。然則「怨婦」的聖上良人偏不信邪, 仍執意將「祖國同胞」必定前往「膽仰其德」的 蔣公紀念廟給改名降格撤衛, 銅像旁更放了滿天的風箏來羞辱他, 不料聖上本人沒隔太久即因「我是第一名」(聖上口頭語)、金額創台灣民國歷史紀錄的貪瀆案發而入了土城監牢, 家人老少接連被禍, 醜聞劣績盡掀無遺, 好事者謂為神威示以「天譴」。紀念廟後來還是復了名, 以息 蔣公在天之怒。......”
繼續閱讀
發表於 September 7, 2009 07:31 AM
| 回應 [] | 引用[ | 人氣 [] | 推薦 [] |
| 回應 [] | 引用[ | 人氣 [] | 推薦 [] |
May 19, 2009
讀書雜湊簡記
“......《文本的愉悅》
時代在變, 在多元與影像媒體格式當道的潮流中, 文字書、特別是文學是越來越受忽視了。文學是現實生活的擬構與再造, 由情節裏反映出人世間的種種內蘊, 讀者由文字行間因此可以體會出一己經驗所無法完全含括的社會景象。我等住在一個教育普及、幾幾乎人人識字的島嶼, 但願意認真讀書的風氣卻每況愈下;較之自我的沉思穩養, 當下時刻裏體慾耳娛的享有尤受歡喜。美國這二十年來的教改議題, 「將識字率化為讀書率」, 讓學生在出校園時能寫篇四平八穩的作文已成為主要的要求。當台灣的教改還將焦點集中在先進國家數十年前就注意過的毛病時, 新的問題是不是也已在島內浮現了呢?這本書的作者一樣是羅蘭‧巴特。......”
時代在變, 在多元與影像媒體格式當道的潮流中, 文字書、特別是文學是越來越受忽視了。文學是現實生活的擬構與再造, 由情節裏反映出人世間的種種內蘊, 讀者由文字行間因此可以體會出一己經驗所無法完全含括的社會景象。我等住在一個教育普及、幾幾乎人人識字的島嶼, 但願意認真讀書的風氣卻每況愈下;較之自我的沉思穩養, 當下時刻裏體慾耳娛的享有尤受歡喜。美國這二十年來的教改議題, 「將識字率化為讀書率」, 讓學生在出校園時能寫篇四平八穩的作文已成為主要的要求。當台灣的教改還將焦點集中在先進國家數十年前就注意過的毛病時, 新的問題是不是也已在島內浮現了呢?這本書的作者一樣是羅蘭‧巴特。......”
繼續閱讀
發表於 May 19, 2009 07:09 AM
| 回應 [] | 引用[] | 人氣 [] | 推薦 [] |
| 回應 [] | 引用[] | 人氣 [] | 推薦 [] |
December 22, 2008
[神諭] 迷途者(二)
“......「呃, 徵信社也是被擬造出來的, 所以你的工作也是虛幻的。總會只是在一次難得出現的次元膜力場系統錯誤中, 利用了全民公司企圖抹煞時間性的治理機制後端程式, 讓你的意識能與我們的時空次元重疊在一起而已。
「總之, 現在只有你才有機會讓主人覺得有趣, 其實這一點也已透露在契約裏的附加條款『全責聲明』裏。為了迴避公司的宇內訊息監測網, 這個聲明是以禰文來寫的, 所以你根本看不懂, 若翻譯成公司的中土象形文字是這個樣子:......”
「總之, 現在只有你才有機會讓主人覺得有趣, 其實這一點也已透露在契約裏的附加條款『全責聲明』裏。為了迴避公司的宇內訊息監測網, 這個聲明是以禰文來寫的, 所以你根本看不懂, 若翻譯成公司的中土象形文字是這個樣子:......”
繼續閱讀
發表於 December 22, 2008 07:17 AM
| 回應 [] | 引用[] | 人氣 [] | 推薦 [] |
| 回應 [] | 引用[] | 人氣 [] | 推薦 [] |
November 28, 2008
[神諭] 迷途者(一)
“......「所以, 你要去尋找這位主人, 得由時間之流、空間之形中, 過濾出一切思維事件內的可能跡象。我知道這很龐雜, 有線索等於沒有線索, 不過, 你既然已成為吾民, 就有時間旅行的權利──其實這本是每一個人所萬有的, 也就能在契約的規則下永久去進行你的工作。
「禰既完美, 卻又有所遺缺, 只要有耐心, 在宇宙到達崩塌於奇點的命運之前, 遲早有一天能發現禰的真身。雖然主人的真實性是無從推理、也無法以果直接溯因, 哲學方法的普遍通則化、引例、反證、反引例等等根本無從發生效用, 但禰是實在界的特殊存在體, 構設了大自然界所有的巧妙造微, 唯有『推原』, 去定出那最初因, 你就能得到禰了。......”
「禰既完美, 卻又有所遺缺, 只要有耐心, 在宇宙到達崩塌於奇點的命運之前, 遲早有一天能發現禰的真身。雖然主人的真實性是無從推理、也無法以果直接溯因, 哲學方法的普遍通則化、引例、反證、反引例等等根本無從發生效用, 但禰是實在界的特殊存在體, 構設了大自然界所有的巧妙造微, 唯有『推原』, 去定出那最初因, 你就能得到禰了。......”
繼續閱讀
發表於 November 28, 2008 07:07 AM
| 回應 [] | 引用[] | 人氣 [] | 推薦 [] |
| 回應 [] | 引用[] | 人氣 [] | 推薦 [] |
October 18, 2008
我果然不是文藝青年!
“......唉, 看來, 巿井小民如我者是當不成文青的了。但好奇的一點是, 當文青究竟是可以當飯吃, 還是可以培養文藝氣質嗎?不然為什麼要「當」文青呢?更奇怪的是, 本來具有一定成份「反社會建構」傾向的憤怒青年──至少當他們還「年輕」時曾這麼表現過, 怎麼會淪為消費主義行銷網羅下的「文青商品路線」拜物者(commodity fetishist)呢?某女就很有意味地陳述道:「什麼是文青?我常常被蚊蟲咬,所以出門都要小心防蚊呢.」難道, 被蚊子咬了後就容易瘀青才是「正解」? Orz......”
繼續閱讀
發表於 October 18, 2008 07:10 AM
| 回應 [] | 引用[] | 人氣 [] | 推薦 [] |
| 回應 [] | 引用[] | 人氣 [] | 推薦 [] |
August 23, 2008
維基百科的失誤示範之一:以 Symbian OS 條目為例
“......中文版「維基百科」仍然保有內容豐富、分項條列、分節整理等優點, 但錯誤率其實不算低, 所以在引用上要有所謹慎與斟酌, 敝人就曾見過有新聞網站在天文新聞裏引用了「維基百科」的解釋, 偏偏所引用的是過時(如冥王星的地位變更)或數據訛誤(如幾艘太空探測器脫離地球的逃逸速度, 1972 年的先鋒10 號為 52,100 km/h)的資訊。由於「維基百科」的宗旨之一即強調了其在共筆(wiki)編輯機制下所具有的社群「糾錯性」, 為正本清源、並避免誤人誤己, 在盲目增加條目的數量之前, 先核實既有內容的正確性方屬正道。......”
繼續閱讀
發表於 August 23, 2008 06:44 AM
| 回應 [] | 引用[] | 人氣 [] | 推薦 [] |
| 回應 [] | 引用[] | 人氣 [] | 推薦 [] |
July 31, 2008
[摘文] 偶拾起一位同學的青春文段
“......「可是,我害怕。有次我們去海邊,天空是灰的,我們放起風箏,風濤濤的卻叫線給斷了!雷迅速的吼下來,大伙愕然,我啕嚎起來,我害怕──雲層沾了我濡濕的睫,成了一塊吸水的海綿──山色不再分明。......”
繼續閱讀
發表於 July 31, 2008 07:19 AM
| 回應 [] | 引用[] | 人氣 [] | 推薦 [] |
| 回應 [] | 引用[] | 人氣 [] | 推薦 [] |
June 4, 2008
關於〈美國的書籍暴增現象〉譯文的疑義
“......至於“Great Works and therefore estranging the great audience for literature”的疑義, 我傾向於丁丁的「大作品」/「大讀者」解釋, Great Works 的大寫指示為「某某含有 Great Works 的書名」, 實則乃「那些被列於某某名著選集(選評)之類的作品」, 而其 Great 與 great audience 相呼應, 而後者當然不採大寫。自從 Harold Bloom 的《西方正典》(The Western Canon)一出, 高豎正統之炮(cannon)迎擊時興的眾家(後)現代文學批評主義, 關於經典或名著評集的必要性屢次成為西洋書評界所爭執的議題, Great Works 對比 great audience 聽來就頗有諷刺之味(又讓我聯想起了《大國民》一片)。......”
繼續閱讀
發表於 June 4, 2008 06:12 AM
| 回應 [] | 引用[] | 人氣 [] | 推薦 [] |
| 回應 [] | 引用[] | 人氣 [] | 推薦 [] |
December 22, 2007
一位編輯人的虛擬分享與實體復現
“......在社會化人類之前的現代人性(/Human before Humanities/)是不存在的。──在文字集結興起之前, 書本的形式並不能謂之具有「人性化載具」的本質, 後來的共進發展才是文化慣性的因由;同樣地, 網路媒介或許仍不被傳統出版行業所適應, 不過這將只是時間的早晚而已。......”
繼續閱讀
發表於 December 22, 2007 05:19 AM
| 回應 [] | 引用[] | 人氣 [] | 推薦 [] |
| 回應 [] | 引用[] | 人氣 [] | 推薦 [] |
June 13, 2007
April 28, 2007
對〈[答友] 向筆記小說學師而不囿於師〉的回應
“......像短篇〈帶淚蓮花〉這樣寫潘金蓮自辯之言的, 是在女性的地位與社會處境上給予新穎的解釋空間, 所以不同的、甚至直接與兩部原著(《水滸》與《金瓶梅》)矛盾的情節所在多有, 原作逐漸變成「借景、借事與借人」, 新的故事已走出框架了, 形成一種對於封建婦女權益的辯證「公案」。而秦可卿的死況已載於最被研讀的文本內, 在淫說管窺之外還要翻出的是「(遺)簪/珍」(出靖應鯤藏本殘批)之類的其中究細, 為的是在情節中再索求出裏面的如何如是, 並對其人再做微妙有別的評價, 淫與不淫則在於其德其命而無關於女性自主, 這是一個《紅》學上的「疑案」。兩案方向大不相同, 但都是以典作底的再發揮。......”
繼續閱讀
發表於 April 28, 2007 06:58 AM
| 回應 [] | 引用[] | 人氣 [] | 推薦 [] |
| 回應 [] | 引用[] | 人氣 [] | 推薦 [] |
November 16, 2006
October 22, 2006
對〈書寫〉的回應與雜見
“......刻意定下「俗字清單」有所必要嗎?我想到的最好的回答, 可舉《紅樓夢》第七十六回談「凸碧堂」、「凹晶館」之命名事為例, 其中史湘雲道:「這『凸』『凹』二字, 歷來用的人最少, 如今直用作軒館之名, 更覺新鮮, 不落窠臼。......只陸放翁用了一個『凹』字, 『古硯微凹聚墨多』。還有人批他俗, 豈不可笑?」林黛玉附和說:「......只是今人不知, 誤作俗字用了。」俗與不俗?從今從古?只要字眼能放得有味道, 能恰如其所, 又有什麼俗爛呢?應該就如 zen 所言的, 董橋或許只是在作某種加重語意的「提示」吧。而所謂的語言學的角度, 不如說是某種社會符號學的應用。......”
繼續閱讀
發表於 October 22, 2006 06:13 AM
| 回應 [] | 引用[] | 人氣 [] | 推薦 [] |
| 回應 [] | 引用[] | 人氣 [] | 推薦 [] |
June 2, 2006
April 30, 2006
[轉載] 牧人與仙子的田園詩
“......And we will sit upon rocks,
Seeing the shepherds feed their flocks,
By shallow rivers to whose falls
Melodious birds sing madrigals.
讓我們倆閒坐大石之上
靜觀放牧的人們餵食群羊
悅耳的鳥鳴迴盪淺水的溪湄
和著水聲如牧歌般悠揚......”
Seeing the shepherds feed their flocks,
By shallow rivers to whose falls
Melodious birds sing madrigals.
讓我們倆閒坐大石之上
靜觀放牧的人們餵食群羊
悅耳的鳥鳴迴盪淺水的溪湄
和著水聲如牧歌般悠揚......”
繼續閱讀
發表於 April 30, 2006 07:17 AM
| 回應 [] | 引用[] | 人氣 [] | 推薦 [] |
| 回應 [] | 引用[] | 人氣 [] | 推薦 [] |
April 12, 2006
April 4, 2006
Re: [詩搭搭運動] 於是想起席慕蓉〈...與不變的〉
“......人類文明有數千年之久, 在不同的年代中, 生產技術會變, 文學形式會變, 語法會變, 婚姻形式會變, 理論典範也在變, 唯一不變的就是人性。因為人性總是這麼地紛雜, ......”
繼續閱讀
發表於 April 4, 2006 08:00 AM
| 回應 [] | 引用[] | 人氣 [] | 推薦 [] |
| 回應 [] | 引用[] | 人氣 [] | 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