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30, 2008

[網] sina 部落網技 - 在 IE 與 Mozilla 之間

“......關於網頁語言該怎麼進化, 一切都在 W3C 的規劃與設計之中, 簡言之, 標準之外, 還是標準。然而在理想之外, 總有惰性, 就像 IE 並無法促進瀏覽器技術的進化(如不支援分頁瀏覽的 IE 6 推出後直等了五年多才有 IE 7), 但還是可以讓一堆網站因為使用了 MS 的網站開發工具, 不自主就被殖入了 IE 專用語法與不相容於其他瀏覽器的 box model
 
以前的主流商業網站頗多 IE only 者, 但近年對一些網站 visit log 的觀察, 倒是發現一點:較之從前 IE 每隔一年多就一次的改版及使用者更新熱潮, 已出現一年半的 IE 7 在更新上明顯不如以往熱烈, 至今仍無法取代 IE 6。......”

本篇為對於〈我的訂閱〉一文的回應集結。
 
[於 2008/02/09 07:06 AM 回應]
 
的邊欄最近突然又多出一些東西了, 一看之下很覺眼熟呢。 :D
 
新浪部落在換了新系統後就一直不能改日期了吧, 害我一堆舊文都無法推到後面去 :p。部落編輯台曾經看到他們的解釋, 說是為了著作權保護等理由, 在有問題發生時可以判斷誰先貼文, 才不准改日期的。
 
不過呢, 除非新浪會將所有頁面每次的修改版本(revision history)都保存下來, 不然出問題時, 別人改一改內容, 而若沒有其他人證、或者 search engines 的 cache 也更新掉的話, 那證據效力還是有疑義的。這只能稱為一種「欲遮還羞」的保護措施吧。
 
另外, 一直推出新的模組雖然代表還在經營, 但最基本的 trackback 相容性始終沒改善, 這功能差不多等於廢了。還好頁面在 HTML 語法上始終不像丁丁大站那樣限制東、限制西的, 也算是不錯了。
 
 
[於 2008/02/13 06:41 AM 回應]
 
學呀... 彼此、彼此, 其實是我先跟你學才對。 :)
 
有五個網管的或許是整個台灣新浪, 負責新浪部落的或許只有一、兩個人?(由「部落編輯台」看來的印象)
 
對於新浪的要求, 我也只是要單純就好, 並不需求什麼相簿、社群之類的額外服務。廣告上則對於邊欄頂頭那個比較感冒, 在那麼明顯的位置來干擾整個版面的 style (偏偏還另設 adstyle.css 裏面一堆 !important, 就是要讓別人關不掉), 新浪的那幾個模組程式我之所以都沒使用, 也就是因為不合敝板色調。就此點而言, Google Adsense 的長相倒還算協調一些。也是為了這幾個月才突然冒出來、在最上方的登入列, 我才把自己的 blog 用框線包起來, 以示「勢力範圍」之別(這個登入列還會導致自訂特效 script 的速度變慢)。
 
新浪在台灣也只是個小系統, 多要求一點的話, 萬一搞垮了它, 那也不太好(搬家很麻煩的 :p)。前年本來是要賣給 Webs-TV, 結果臨陣條件沒談妥, 也就不了了之了(不然會變成「Yam天空新浪」? :), 其後 Adsense 的出現, 大概也是「自力營生」之一途吧。不過, 那個同是後來突然冒出來的「部落宣告」裏也應該註明「廣告由新浪系統免費提供」才是。 :)
 
PS. 貴格(Quaker?)在 Firefox 之下會掉版呢。「小老鼠,上燈台」倒是不會。
 
 
[於 2008/02/14 06:42 AM 回應]
 
試了一下, 如果把 #content 內 remark 掉的 width 值(70%)給加回去, 不使用預設的 auto, 就不會掉版了。但在 IE 之下, 指定此值又使左、右欄間的間距變大了。
 
 
[於 2008/02/16 07:21 AM 回應]
 
兄台果然體貼, 一切以佳人為優先, 而「用心」之語出於 02/14 之日, 更顯情深意重呢。 :)
 
我的也是明知有掉版現象, 但也拖了好久才和內文字型的放大一併解決。聽聞 IE 8 已通過某個 CSS 標準檢測, 或許以後 IE 就會和 Firefox 顯示出來的版面更一致了(希望啦...)。
 
CSS1 Recommendation 的 'Appendix E: The applicability and extensibility of CSS1' 裏有寫 "CSS1 does not offer:"

"a layout language: CSS1 does not offer multiple columns with text-flow, overlapping frames etc."
CSS2 就沒研究了, 不清楚。(→現在都是沒閒情與需要時, 就懶得多加研究了 :p )
 
 
[於 2008/03/06 06:50 AM 回應]
 
接地大師改用歌劇(Opera)必有其道理, 不過小弟的網路資歷只怕太久, 受 Mozilla (摩基拉, 非指 Mozilla Project)恐龍荼毒已深, 對於已宣告停止更新的網景(Netscape)的子裔──火狐(Firefox)實更具感情。而感情之事是不能全以優、缺點來論的... 事實上, 我也不是接地大師那般之於標準的堅持者, 只求能用就好。 :)
 
依我的經驗, 較常見的瀏覽器, 除了 IE 外, 其他如 Firefox、Safari、Opera 等對 HTML、CSS 的解讀倒相當一致, 所以只要能和其一相符, 也就能適用於大部分與未來的瀏覽器了──我們不該假設 MS IE 會一直存在吧?為了考古之必要, 平台通用性應有其意義。 :-)
 
另一個原因是選擇性, 基本上 IE 只供暈倒死使用, 其他 OS 則有多種 IE 以外的瀏覽器可供選用, 且如前所述, 其他瀏覽器的解讀是相當一致的。另外可一提的, 即便是接地「布絡格」(有人還記得這個詞嗎?), 也有少數早期文章在火狐之下會出現排版錯誤(如〈MT 新手手冊 - 實務篇〉), 但那是另外的問題了... 就像我的部落格在新浪兩次對資料庫內容做實質轉檔(一次為 Big5 碼轉 Unicode, 一次為解決[?]換行問題)後, 一些舊文章失去了空白行, 舊回應卻變成過度換行, sigh。
 
 
[於 2008/03/22 07:08 AM 回應]
 
人性弱點, 實然如此。小弟就是因為不想換個平台就要換個、或去習慣不同的瀏覽器, 所以一概用 Fx 就好, OpenOffice 亦是這般。而 PC-cillin 嘛... 記得我使用過的最後一個版本還是 95 版呢, 後來只使用 Trend 免錢的 Sysclean 來手動掃毒。 XD
 
關於網頁語言該怎麼進化, 一切都在 W3C 的規劃與設計之中, 簡言之, 標準之外, 還是標準。然而在理想之外, 總有惰性, 就像 IE 並無法促進瀏覽器技術的進化(如不支援分頁瀏覽的 IE 6 推出後直等了五年多才有 IE 7), 但還是可以讓一堆網站因為使用了 MS 的網站開發工具, 不自主就被殖入了 IE 專用語法與不相容於其他瀏覽器的 box model
 
以前的主流商業網站頗多 IE only 者, 但近年對一些網站 visit log 的觀察, 倒是發現一點:較之從前 IE 每隔一年多就一次的改版及使用者更新熱潮, 已出現一年半的 IE 7 在更新上明顯不如以往熱烈, 至今仍無法取代 IE 6。
 
由於 open source 網站開發工具的推廣, 像是 AJAX 動態網頁技術、Apache + MySQL + PHP ±Linux (LAMP) or ... 的網路軟體技術搭配已成為學習與實作上的潮流, 而主流網站也越來越能與標準、或 Fx 相容了。去年十二月 MS IE Builder team 才宣佈 IE 8 beta 版 Standards mode 已通過 Web Standards Project 的 ACID2 test 檢驗, IE 解讀標準網頁的邏輯也將向 Fx 靠攏了。這個 team 聲稱他們現在更重視「通用性」("The key goal (for the Web Standards Project as well as many other groups and individuals) is interoperability."), IE 8 Beta for Developer 版本的預設模式就是 IE8 Standards mode, 因此讀取一般的 IE only 網頁很容易出現「相容性」問題(很諷刺吧?), 不過其 Quirks mode (現行 IE 的預設模式)仍將相容於舊版──這個 mode 就是網頁不相容性的「惰性縱容者」, 另提供 IE7 Standards mode (不同 IE 版本的 "standards" 解讀有不少的差異, Mozilla 系各版本則比較一致)及 [Emulate IE7] 按鈕, 足見連 MS 也對未來 IE 之於現存網頁的相容性信心有所猶疑
 
(PS. 事實上, AJAX 最早的實用成品是由 MS 做出來的 Outlook Web Access, 但 MS 並不想去拱 Netscape 所開發出來的 Javascript, 所以 AJAX 的技術要隔了多年有 Mozilla Project 等 open source 軟體界的具體支持後才大行其道, 而現在 IE 8 反而要強調對於 AJAX 的支援了。)
 
另外, 暈倒死系列根本沒有要去打敗蘋果操作系統喔, 因為呀... 暈倒死從來沒將蘋果當作內藏蠹蛾幼蟲之真正具有威脅力的對手!(DOS、OS/2、Netscape、Linux、Google 等才是曾有或仍有的對手。)別忘了, Steve Jobs 當年在回鍋 Apple 公司時, 居然還引進 MS 的資金來救亡圖存, 甚至不惜在展示會上親自透過視訊來向蘋果迷介紹金主 Bill Gates 呢。 :>
 
至於作為網頁貼文編輯器的 FCKeditor 本來就是開放使用的, 可以隨站方的需求而自訂, 而新浪最簡單的改進方式, 就是能讓使用者設定前/後台要不要用它而已。我自己也只習慣加點 HTML 碼就貼文了, 在新浪張貼新文章時只要選 [基本模式] 放入原始碼, 就沒有問題。問題是出在修改文章時一定會跳出 FCKeditor (除非關掉 Javascript 的執行), 即使點按那個 [原始碼] 按鈕, 自己的碼也已被它的線上轉碼給修了, 常常連段落格式都被改得不對勁(特別是我刻意要保持 BBS 格式的文章)。所以我要修改文章時, 通常會由硬碟的新浪網頁存檔裏 copy 出原始碼, 改了後再整個覆蓋貼入 FCKeditor 的「原始碼」框裏, 直接 [送出] 更檔(不要回到 icon 操作模式), 自己的碼就不會受到影響了。不過已被新浪「多管閒事」轉檔而轉壞掉的文章, 就只好在有機會看到(?)時、又有餘閒時再去重貼原始碼了。
 
 
cf. 敝文〈台灣新浪網與 Webs-tv 要舉行聯合記者會?
  敝文〈[網] sina 部落網技 - CSS 版面的 width、float、monospace 相容性問題
  Cascading Style Sheets, level 1 (REC-CSS1-19990111)/W3C
  〈Internet Explorer 8 and Acid2: A Milestone〉/IE Builder
  〈Microsoft's Interoperability Principles and IE8〉/Dean Hachamovitch, GM of IE

發表於 March 30, 2008 07:17 AM
| 未分類文章◎器物利用[] | 回應 [] | 引用[] | 人氣 [] | 推薦 [] |

[心得] 荐文日新←上一篇 │首頁│ 下一篇→§S.O.S. 第十四講 -- 現代台灣的經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