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文] 偶拾起一位同學的青春文段
近日聞悉一位很多年前的同學在獲得南藝大藝術史評所碩士後又進入成功大學中文所博士班, 現在在大學裏任國文講師, 回想起她當年就愛寫作投稿, 多年的堅持以後可謂是一償夙願。茲就當年校刊中她的文章, 引個幾段來回味一下年少的青澀文辭:
「總在消失一段時間之後,又再出現,總是定期又不定期,似無又若有的等待。含蓮總是擔心,反而愈不想憑欄去確認。甚至,連落地窗都不欲推開了。
落地窗,像是一面什麼的牆,牆外也許將造就繽紛的世界,含蓮卻沒有慾望伸手推窗,不是懼,含蓮只是覺得,牆推開的繽紛,如花瓣噴撒在她身上,她會像尊石雕,無膚痛癢了。
而這午后,是怎麼?含蓮只是想看竹子新芽抽的有多高?不其然望見酢漿草……。」
──摘自〈青春,疑〉/簡佩琦(1991)
「眼中沒有一絲挽留
才是我錐心的刺痛
臨行前我揮揮手
其實知道無論如何過不去這擺渡口
掩蔽一切的長空
灰濛濛慘入心中
凝在車窗外的雨滴再也沒人守候
兀自滑落
然後 睫上迷濛
車行愈遠的時候
獨自飲泣 吞噬不盡」
──摘自〈沙崙偶遇〉/簡佩琦(1991)
「可是,我害怕。有次我們去海邊,天空是灰的,我們放起風箏,風濤濤的卻叫線給斷了!雷迅速的吼下來,大伙愕然,我啕嚎起來,我害怕──雲層沾了我濡濕的睫,成了一塊吸水的海綿──山色不再分明。
因為,我害怕十年、二十年後,或者更久,片雲飄過,我已不復記得他們的容顏。在場場雲影幻舞傾盪中,我親愛的朋友們已化成大氣中的塵埃,無影無蹤──包括那些年少的夢。
雖然,我是多麼渴望那時望見一片山頂的草原還有牧羊的衝動!」
──摘自〈山之雲影〉/簡佩琦(1992)
猶記得那時的她是席慕蓉的讀者。如此偷轉文段, 應該不會被捉到吧?網路世界這麼大, 應該沒人會發覺的……。 :p
也祝福轉知這個消息的老友 Raymond 能早日考取公務人員資格, 從少年初會時當室友算起, 我們已相識逾大半的年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