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17, 2011

[大人生活日誌] 100 年第 05 月日新簡記 ─ 有所尷尬的後改造論思考

“......100/05/24 [雞同鴨講] 某些天朝民主人士堅持以流放周厲王於彘後的「共和」之歲作為華夏「正統」史之當啟, 豈不恰合共產黨樣板式農民起義史觀的框架?而就中各派對民主觀念的新舊形名之辯, 不時惡化成了反右式的動機挑剔、「成分」懷疑;「一切皆是政治」又乃毛左大纛。此固眼熟, 起乩島亦不乏類似現象。
 
100/05/24 [雞同鴨講] 部分綠營大頭對資本思考之迂舊傾右亦同老K有驚人相似性, 尤繼承了兩蔣那一套恐共話術, 每逢大選兩黨亦總要以「賣台/戰爭」相恐嚇, 而互批的句子往往把敵稱換成友名仍可成立。像是綠營續以遊客結構、人均經費、官學動員等來全面否定台北花博, 而若套用於高雄世運不亦更成其理?
 
100/05/24 [雞同鴨講] 此類相異政治色彩, 若將之置諸異時代來對照, 常會瞧出一些後設性反諷, 兩岸的政治對立者間其實都有一些頗相仿似、長期「國民改造論」教育體制浸染下而根深蒂固的思考殘遺。什麼才是主體性前進思想的真正建構?啥又不過是主觀意識型態無限上綱化的反射式諧擬情結?其間似有所尷尬。......”

╒═══════════════════════════════╕
│大人生活日誌第 31 期自民國 100 年 05 月 1 日起至 05 月 31 日止│
╘═══════════════════════════════╛
 
100/05/01 RT @flaneur_tw: 《一位數位移民的告白》作者Nick Bilton告訴我們,每天一個美國人平均消化34G和10萬字的資訊量!相較之下,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總共46萬字,感覺起來想要讀完它也不是難事。... http://fb.me/Ui4k5tvq
 
100/05/01 聞 @flaneur_tw 轉述, 美國人日均「消化34G和10萬字的資訊量」, 卌六萬字的《戰爭與和平》相較下「要讀完它也不是難事。」然而垃圾資訊和經典書文, 其消化-吸收-排泄效率乃天差地別。圾圾者, 消化蕪菕、吸收無良、一泄如瀉也;經典者, 細嚼消化、精磨吸收、罕滓少泄也。
 
100/05/02 [碎筆瑣集] 清朝農民為掩蓋劣質茶葉味而過度醱酵的紅茶,竟是造成美國獨立能啟始的一個遠因。最缺銀子時英格蘭市集有些商人甚至以茶來物物交易,儼然成為「茶幣」。若要說清國人抽鴉片抽到了國窮民弱、任人欺凌(此詞今台灣幾棄用而代以「霸凌」),則謂英人喝茶喝到了失掉新英格蘭殖民地,亦不為過。
 
100/05/02 [碎筆瑣集] 茶貿易的另個歷史後果,即英國保守黨議員 J. Graham 在三小時反對出兵演說中痛批為「不名譽之戰」的鴉片戰爭。反制茶貿易的鴉片貿易使得清、英間的貿易落差大逆轉,中國的幣值從此失去穩定,各省、太平天國及民初的分置勢力各自發行新幣,幣制之混亂彷彿退回到了魏晉南北朝。
 
100/05/02 聽過其聲的推客中如近來常上電台的 @puppydad 帶些本地腔, 漸有「照新聞」味的 @soundfury 意外無想像中的搖滾滄桑音。@wangdan1989 聲如堅決把握樣, @wuerkaixi 聽得出共鳴腔厚實。@octw 只一出口不報名也認得出, 熟悉感兼含權威? :)
 
100/05/02 @honeypie 自喻年輕人身軀裝著老靈魂, 然音色和愛穿酷勁皮裝卻掩不住娃娃臉的陶喆一樣不老。@kenworker 時隔已久印象不復, 但近日似將有新節目。@Chyng 初亮聲《我們的島》時沒聽出是新人, 其文敞露性情, 所錄旁白倒維持該節目一貫關心然不煽情的調性, 不吼人。 :p
 
100/05/03 [碎筆瑣集] 1793年,英使馬戛爾尼到京要求公平貿易,晉見清乾隆皇帝卻被告示可自給自足、不必費心通商。1816年英屬東印度公司決定大量走私鴉片輸華,逆轉了雙方貿易收入的順、逆差地位。道光皇帝於1839年下令禁售鴉片,在其國內禁售醫藥用途以外鴉片的英國則在國會激辯後內閣通過派兵。
 
100/05/03 [碎筆瑣集] 英國以「保護自由貿易的暢通」為名於1840年派遣遠征艦隊,掀起自此完全改動了中國歷史地位及進程的鴉片戰爭。1842年《南京條約》簽署,清廷被迫開放五口通商、鴉片解禁、治外法權的給予(1930年列強宣布放棄),從此開啟了延續至下個世紀受制於「不平等條約」的外交局勢
 
100/05/03 [碎筆瑣集] 鴉片戰爭後西洋各國陸續跟進享有同等特權,中國從此門戶洞開。英法聯軍之役連京都也陷於外人之手,白人勢力藉《北京條約》由海口深入內地,中國幾乎成了對外國人出入境不設防的「國」度(1927年廢止英國的內河航行權)。而新興的殖民帝國,如俄國、日本、德國也開拔至中國圖取利益。
 
100/05/03 本推有爆雷, 未看片者勿入。@Portnoy 說:「一直租不到魔髮奇緣的DVD,可見一定很好看,所以我決定用買的。」可惜結局遜掉了。老女人就只是老妖, 絲毫沒演出一絲「養大於生」的親情掙扎, 敗筆。看完還覺得, 並不需國王王妃, 生於民家就夠了。且怎都沒經一番歷程, 就認女兒囉?
 
100/05/03 [捕蟲捉漏] @wdrdog 謂:「啊綠島小夜曲,看劉藤冉匪們還能想起來不.」從前蘇聯有一座座的古拉格群島, 它垮了, 華夏大地至今卻仍處處有戒嚴的綠島。其實依作曲者周藍萍所言, 《綠島小夜曲》中的綠島本指台灣, 因二戰後大陸人來台發現樹木常年榮綠無枯而狀之。今之綠島昔稱火燒島。
 
100/05/04 [碎筆瑣集] 清末處在戰費賠款、租地劃設、治外法權、內河航行權等經濟、主權權益喪失的氣氛,中國人民開始出現主動性「排外」情緒,如各地的傳教抗爭、義和團的興起等,而貧困下引起的內亂亦有興無已,然而渠等鄉民的「義憤」之舉卻總是把本國帶入更不利的處境。愛國反適足以害國,古可為今鑑。
 
100/05/04 [碎筆瑣集] 大清國在被迫融入國際資本、即帝國主義進行國際分工的「生產-消費」體系後,以西方白人工業化國家為中心的「核心-半邊陲-邊陲」型政、經體系地位強施於身,華夏百姓從此在越來越不平等的交易條件中,蒙受著傳統經濟制度完全崩潰後、愈加難以重建的經濟危機的苦難漩渦裡。
 
100/05/04 [碎筆瑣集] 在鴉片戰爭後的長年代,這個蹇運的民族只得不斷尋求自我救贖與對外地位的解放之道,也在一次次變革中復加以歷史命運的無情擺弄。「祖國同胞」較諸海外華人尤不幸的是,迄今在經濟體制的變革、公眾言論的表述上仍被剝奪自主性,廿世紀民初起即籠罩中國的「國民改造論」猶入骨遺毒而難解。
 
100/05/04 往「感覺良好」的角度作想, 若沒有政府的落伍, 又哪能突顯公民力量的相對勃興?該月總統決定不支持國光石化、內政部不核淮苗栗灣寶科技園區的地目變更、台南市環評大會撤銷永揚事業廢棄物掩埋場環評結論。要不是體制內有這些回應性作為, 那就算社運活動依舊, 也沒人會當這是個「神奇四月」吧?
 
100/05/04 對比型社會評價的發生, 往往非只反射式決定於單方面的作為。否則豈不也存在另種「自我感覺良好」的公民力量?政府做或不做你都吝惜給點鼓勵, 那何苦責許官僚也會有相應性的「覺醒」呢?參中時電子報〈「神奇四月」 學者:公民力量覺醒 政府仍落後〉。
 
100/05/05 原來這個部落格雖久未打掃、掉圖處處, 還是偶有人瞧。@ivyfutw 回應敝文〈最末一段青春〉:「嗯.. 挺感傷的...」余亦覺如此。那抒以箋文的「我」, 也未免太灰色、太自槌心肝了。生人應勿近, 慎之! :)
 
100/05/05 @ivyfutw 又回我〈踏路‧寂寂兮心擱往何方?〉: 「惟祈一切無求於人」此想法與詩人周夢蝶相似,結果夢公住院時被南懷瑾先生斥責,曰:人生在世怎有可能不麻煩他人者... (「化城再來人」片中提及..) :p
 
100/05/05 我不敢比於大詩人之懷想, 亦知人世間多有所不得已。然若不欲無求, 何來「夢蝶」?市井生活無所求固是有些難的, 不過近幾年益行孤僻, 且無分因於主動或受動, 差近如此了。健康卻是緊要, 就只怕哪天身衰體疺而不能由己矣;容或一疑。此回 @ivyfutw
 
100/05/06 [碎筆瑣集] 1927年中國廢英人內河航行權,28年收回海關及郵政自主權,30年列強放棄治外法權,二戰中止所有清末「戰費」賠款,45年收復台澎。國民政府時期廢止了絕大部分不平等條約,迨共產黨建政進一步先後廢除外國及本國人的資本所有權,卻是毀人兼自毀,讓中國的經濟進程延宕了近卅年。
 
100/05/06 @ivyfutw 回應:「生人應勿近」會讓不名究竟之人猛然一看以為內有恐怖情節呢! 那日得空,隨意翻看而瞧見,自覺有偷窺之嫌,故留言以示到此一遊,無冒犯之意。 :p」您太客氣了。我稱「勿近」只是玩笑自嘲而已, 別無他意。 :)
 
100/05/06 @torrentpien 曰:「這次挺三立的民意基礎ㄠ的速度之快、能力之強,可見這幾年臥薪嘗膽之功 "自由電子報 - 問題不止造假……封建!"」你忘了上次民視夥同莊瑞雄搞「貓纜門」假新聞, 亦始終自認正義, 莊更成了綠營英雄、高票連任。藍營搞「腳尾飯」的王育誠倒淪為狗熊、又落選了。
 
100/05/06 軍事力為高度組織化、意圖明確化的暴力, 其展示形式具現出領袖的深層權力意識。布希不欲恐怖份子有受國民待遇審訊之權而關押在境外關塔納摩, 原本反此的歐巴馬卻同意續其「法外」羈押;對賓拉登則可摛之然斃之, 不使上審判庭。世紀初之襲讓老美憤乎正義, 持乎法度猶難。諾貝爾和平獎的期待竟屬誤會?
 
100/05/07 [碎筆瑣集] 孫中山對中國現代化後可能(已?)重蹈資本主義的覆轍,提出了預防的制度。「民生主義,則為打破社會上不平之階級也。」「民族主義是對外打不平的,民權主義是對內打不平的,民生主義是對誰去打不平呢?是對資本家打不平的。」這是其經濟主張的基本出發點,明言經濟改革的對象即資本家。
 
100/05/07 [碎筆瑣集] 孫中山在民生主義的目標上則道:「民有、民治、民享的意思,就是國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照這樣的說法,人民對於國家,不只是共產,一切事權都是要共的,這才是真正的民生主義,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故而三民主義實質上含有藍皮紅骨的成分?
 
100/05/07 @chinesepig1984 報:「羅拉巴克在信中以強烈的措辭對馬英九表示,「如果台灣不支持在中國境內為爭取思想自由的奮斗,我認為美國沒有必要去支持台灣。」」但要是美國還一直對「支持在中國境內為爭取思想自由的奮斗」打著「美中合作」大旗的模糊仗, 那台灣又該怎麼幻想老美的支持呀?
 
100/05/07 瞧某推友摘錄《那一次,我們挨打了》, 推測其就細項事實來自諷家醜, 論點約是:閉關自守的中國活該討打!迂腐愚昧的確要為清末的鉅禍擔起相當責任來, 但能因此予帝國主義以正當化嗎?若然則印加、南亞各邦、撒南諸部族多有對探險經商的白人敝開門戶者, 後來還不是一一「挨打」或淪為殖民地囉?
 
100/05/08 [讀經時刻] 《詩經‧衛風‧伯兮》記有:「焉得諼草, 言樹之背?」我惟賦詠:忘憂以晞曜, 慈心披芬葩。母親乃每個人在本初天性上最屬親暱的對象, 各個民族文化也都有其母性的象徵物。華夏民族的古典寄託是萱草, 萱草就是平凡的金針花。
 
100/05/08 [讀經時刻] 萱草沒有西洋康乃馨的繽色繁瓣, 野地裡的橙黃色金針花叢只顯得含蓄且自在, 此般黃花因而自古雅寄有「療愁」、「忘憂」之名。而母親之憂, 莫愁於孩親之患。有朝一日萱萎於北堂, 不肖之子將何所憶、何所忘其憂乎? (060408.) 節近先慈之忌, 復念以舊語。
 
100/05/09 [碎筆瑣集] 土地為中國傳統社會矛盾的根本,孫中山提出了「民生主義,目的就是要把社會上的財源弄到平均,……頭一個辦法,是解決土地問題。」平均地權的積極功能為「資本家必捨土地投機事業,以從事工商,則社會前途,將有無窮之希望。蓋土地之面積有限,工商業之出息無限,由是而製造事業日繁。
 
100/05/09 [碎筆瑣集] 孫更有國民黨從不願提的「漲價歸公」:「因為地價漲高,是由於社會改良和工商業進步,……像現在的新都市一樣……地價便要增加幾千倍或者幾萬倍了。推到這種進步和改良的功勞,還是眾人的力量經營而來的。所以由這種改良和進步之後,所漲高的地價,應該歸之大眾,不應該歸之私人所有。
 
100/05/09 @ivyfutw 回應:「擊斃代以生擒,應是考慮審訊之後患無窮,故為之。當考量美國利益時,他人或他國權益恐難以入列。至於和平獎,反正已入手,應不會被索回?! :p」大概不會吧, 要不然百萬美元獎金萬一已花掉了, 那…… :p 至於歐巴馬與前任總統的最大不同, 卻不就是「期待」嗎?
 
100/05/09 [有此一說] 歐巴馬懷著前進份子的──和平獎頒給他也即為了──「期待」上台, 被推崇為難得具理想性格的華府政治新鮮人。如今其決策愈趨從於現實利益考量, 豈非反而走近於布希?美國價值的真正示範不在於國富軍強, 而在憲政法治。在越難抉擇之時猶有所堅持, 才是政治家頗不同於政客之分野。
 
100/05/10 [碎筆瑣集] 孫中山的「耕者有其田」倒成為國府治台初期一舉解決了清末日治佃農社會型態問題的辦法:「現在的農民,都不是耕自己的田,都是替地主來耕田,所生產的農品,大半是被地主奪去了,這是一個很重大的問題,我們應該馬上用政治和法律來解決,如果不能夠解決這個問題,民生問題便無從解決。
 
100/05/10 [碎筆瑣集] 孫中山的土改政策還需搭配「公地放租」方到位:「土地應由國家收買,以防專占投機之家,置土地於無用,而遺毒於社會。……而經始之資本、種子、器具、屋宇,應由國家供給,以實在所費本錢,現款取償,或分期攤還。」但國民黨的土改措施也直接剝奪了台籍士紳菁英地主階層的既有利益。
 
100/05/10 @1xl 抱怨道:「我到現在還是搞不懂為什麼中央氣象局震央座標要以地方政府位置為基準去算距離?為何不像國外的偵測站直接標出震央經緯座標?」其實都有喔, 像是氣象局的警報、特報 RSS:http://www.cwb.gov.tw/rss/Data/cwb_warning.xml
 
100/05/10 幾週來看了數十部美歐動畫片。美國片果然情節緊湊、精彩絕倫, 但大都屬「信心」宣道, 觀之爽快, 卻繞樑少韻。就中還是《麥克邁》(Megamind)顛覆並大開《超人》的玩笑, 還繼《功夫熊貓》也談了陰陽相生的粗淺概念, 算是較有「邁」(mind)的, 而片尾結以 M.J. Bad 歌舞亦頗特意且符節。
 
100/05/11 [碎筆瑣集] 孫中山辨別節制私人資本不等同廢除之,可行以關鍵產業公營:「企業,或有獨佔的性質,或規模過大,為私人之力所不能辦者,如銀行、鐵道、航路之屬,由國家經營管理之,使私人資本制度,不能操縱國民之生計,此節制資本之要旨也。」據此,資產以兆元計的「無辜菜」金控家族皆在嫌疑之列?
 
100/05/11 [碎筆瑣集] 孫中山尤偏好直接稅,「就是用累進稅率,多徵資本家的所得稅和遺產稅。……令國家的財源,多是直接由資本家而來,資本家入息極多,國家直接徵稅,所謂多取之而不為虐。」馬政府近年大降遺產稅和營所稅,微降綜所稅率,為補財源欲調高營業(發票)稅,卻屬背道而馳之「劫貧濟富」進行式。
 
100/05/11 [碎筆瑣集] 孫還有市場分配的社會改造之想:「消耗者在這種商人分配制度……受很大的損失,……可以由社會團體來分配,或者由政府來分配,……省去商人所賺的佣錢,免去消耗者所受的損失,……可以說是分配的社會化。」如現時台灣提高公糧收購價並導致市價漲升,糧農卻未受益,乃中間商剝削所使然。
 
100/05/12 [碎筆瑣集] 民主主義主張實行社會革命,這也是發達國家資本的方向:「中國今尚用手工為生產,未入工業革命之第一步,比之歐美,已臨其第二革命者有殊。故於中國兩種革命,必須同時並舉,既廢手工採機器,又統一而國有之。」「振興實業方法很多,第一是交通事業,……第二是礦產,……第三是工業」。
 
100/05/12 [碎筆瑣集] 在國家資本的利益分享上,「這三種收入,每年都是很大的。假若是國家經營,所得利益歸大家分享,那麼全國人民便得享資本的利,不致受資本的害。」孫中山所提國民資本經濟的政策,拆衷式帶有國家社會主義的色彩,除了求建立國家經濟之獨立自主,特別強調經濟公平原則而顯含左派思維。
 
100/05/12 @1xl 詢以:「用政府位置當推算基準是有什麼特別的意涵嗎?」兩者皆列不是更清楚? :) RSS 要發生有感地震才放入警報。以前是用測站所在為基準, 通常以鄉鎮村里為名, 有民代抗議「震央在蘇澳以東二十公里」這樣子報會妨礙地方觀光, 記得那時氣象局說會改以縣市為準。此或即是其因。
 
100/05/12 @ivyfutw 回:「陪伴母親多年,深刻瞭解「母親之憂,莫愁於孩親之患」,且永不止息,而子女對父母的感念,則在成年後才逐漸有較深層的體認。」小時都覺飯桌上「媽媽的味道」是再自然不過的了。齒漸損而偶憶起那不可復得的滋味, 尤感從前忒不知珍惜了。而如爾樂陪母遊之青年也越趨難得了吧?
 
100/05/13 起乩島常是「會吵的孩子有糖吃」、乩民的音量易放大, 獲得與其假議題不相稱的大版面, 更需受關注者就越難見諸新聞。便沒人吵新聞台也寧可挖出網路無厘頭影片、連播帶講數分鐘, 讓我輩「鄉人譙之」然弗轉台, 尤乏動機多撥幾十秒來報導基層關懷等實質議題了。無端謠言如「十四級地震」亦是此般。
 
100/05/14 [碎筆瑣集] 政治因素上,1990年代中期以前台灣為因應中共的軍事威脅,軍費支出一直佔用國家預算中的最大比例,近二十年於財經政策之實施相當程度上又受到「金權」勢力的箝制,致使當局對於財政之規劃往往受到各方非經濟因素的干擾,財政體質漸趨惡化,赤字與(不)特別預算已成為常年現實。
 
100/05/14 [碎筆瑣集] 即使有「海島型」經濟體先天上諸般不利的限制,在全民「向錢看」的一致目標之下,戰後台灣的經濟還是領先政治而成長起來了。戰後不同時期,整體的社會、文化、政治氣氛上,亦隨著生產體制與國際局勢的轉變與時推移,乃接踵日治之期可謂是本島歷史上最具變革、觀念上變動最為劇烈的時代。
 
100/05/14 白岩松:「朝鮮……外蒙……非洲……這些受援國對中國並無好感,中國的犧牲和奉獻得不到友誼,難道中國人是天下最大傻瓜?」怎麼有些像慈濟島?捐款遠超出他國, 日の丸國官方感謝各國的廣告偏漏掉我島。不同的是, 島民仍兀自「相信」人家當自己是好朋友, 但台北花博閉幕忘了感謝希臘等國卻會受立委批評。
 
100/05/15 [碎筆瑣集] 自1928年台北帝國大學成立起直至國府接收,年均台灣籍大學新生僅三十五人,且科系分布極為失衡,習醫者佔達61%的高比率。就算新統治者欲廣用本省籍人才,亦將面臨具高階公務員資格者極為不足的窘境。二戰後物價一度飛漲至戰前的一百一十五倍,銀行放款利率曾高達年息180%
 
100/05/15 [碎筆瑣集] 日本人離開後的台灣,主要的工業基礎建設幾已盡被炸毀。前殖民主雖有留下一些工業技術,但多只是作為「內地」工業生產體制下游低層級產品的補充廠罷了,其製成品難以在國際或日本市場競爭。當時全台發電總量僅餘戰前的三分之一,國民政府機電處長孫運璿率領台電員工在五個月內搶修完成。
 
100/05/15 @ivyfutw 回曰:「好一個「無辜菜」金控家族皆在嫌疑之列 !猜想那三大家族應該不會同意噢... :p」此所以, 才會有其自認為「『無辜』菜」之稱?就像是台北花博開展前慘遭某色媒體、民代圍勦的空心菜? :))
 
100/05/15 [旁門左道] 年來推特所傳維基揭密的台灣外交「內幕」, 分明都是媒體報導過的, 像是近日傳出前年巴拿馬欲同北京建交的波折。許多「揭密」根本無關機密, 而是再次攤開百姓早已、或本可知道的事實。這突顯公家所以為的「機密」非即是機密, 甚至原來該廣為人悉, 這為機密的必要性標了大問號。
 
100/05/16 [碎筆瑣集] 台灣回到中國時,各校教師曾為民眾教唱〈慶祝台灣光復歌〉:「台灣今日慶昇平,仰首青天白日青。六百萬民同快樂,壺漿簞食表歡迎。」但是回歸祖國的興奮情緒持續不了多久……1945年八月廿九日南京政府接受「台灣通」陳儀提議設立了專權性台灣行政長官公署,作為接收初期的統治機關。
 
100/05/16 台東市愛心攤販陳樹菊阿嬤與慈濟精神領袖證嚴法師, 分別入選《時代雜誌》這兩年度全球百大具影響力人物之列。該雜誌會參考推特與臉書來評估影響值, 其公式為: ( 推特的跟隨數 × 2 ) + ( 臉書的關聯數 ÷ 2 ) 。推特似有加權優勢?而阿嬤或上人都沒用推特吧, 又待如何推算?
 
100/05/17 @fannylawrenC 曰:「come out of closet,意指自我公開同性戀者身份。……中文的「出櫃」……」慈善家 Marianne Williamson 曾道:"God is definitely out of the closet." 亦可解為上帝出櫃乎? :)
 
100/05/17 @20YY11 回我所述「大戰後的市場,專斷性生產政策無法配合需求」而謂:「當年蔣公身邊的金融顧問有共匪的臥底啊,專門出損招」。此是部分實情, 不過主子不昏聵, 丑臣難作怪;權力者若乏能識而錯判, 還是該擔起主責任。這又如中共將文革盡量委過四人幫, 但老毛才是為權慾策動人禍的罪魁。
 
100/05/18 [旁門左道] 常年來歐洲精品名牌每逢歐元匯率漲升就要調高售價, 但歐元跌罕有降回去的。由於國際上貧富差距的擴大, 無分景氣好壞精品業利潤愈來愈厚, 匯率變動不曾影響其收益, 不過是趁機漲價的藉口罷了。回視台灣一些食品股大廠, 發現獲利亦頗豐足, 瞧不出有絲毫受制於原物料行情。
 
100/05/18 [旁門左道] 那泡麵、食用油、奶粉漲價亦僅基於「藉口」?看來掌控終端訂價權的資本大廠並不會因大麥期貨炒作等原料成本因素而有虧損之虞──反正有人工成本可以省──其在乎的是獲利率有無提升、入袋的錢有無更多而已。此殊異於街頭小吃攤、麵包店要擔憂採購食材的錢包破底了沒, 而非可並比。
 
100/05/19 @fannylawrenC "Out of the closet" 其實還非罕見, 原意不過是 "out in the open", 略是放開心胸、坦率的意思。"Closet" 的字義引申有「不欲人知的私密」, 後來就用來指稱特定性傾向上的隱私了。
 
100/05/19 唉!這一個鼻子過敏的老症頭約每半月就要困擾一回, 黑眼袋越加明顯囉, 幾天前還感冒、鼻炎、哮喘齊發。我本來雜草披肩、膚白腹腴、風姿錯噦, 爬階梯尚不以為仇, 現下卻要罩上熊貓眼了, 如此下去怎堪回首?總不成認命改名 Po, 去拜位 "Shifu Master" 來學熊貓拳吧? :p
 
100/05/20 通膨不失為觀察人心向背的指標。人民對現代幣制之信心, 發行準備已成次要帳面因素, 幣值約束性實乃基於政體穩定性。交易媒介能否「維穩」常區別出專制國家統治集團的續存力, 此在近來「阿拉伯之春」可瞧端倪;相比下天朝民眾大都安於河蟹大業, 人民幣仍強勢, 共黨要垮約非是眼前可有的預期。
 
100/05/21 [碎筆瑣集] 原來歷史事件常是點火於偶然,於此又一得證。由李登輝掌政初期開封的事件後監察院調查報告、及賴澤涵總主筆的行政院《二二八事件調查報告》,到了民進黨執政由獨派學者所主筆的《責任歸屬報告》(2006),對於成為導火線的「私菸」最初的細節,依當事人描述來看,反而都有些出入?
 
100/05/21 [碎筆瑣集] 有者以為由於有心人士的利用,二二八事件至今為「進行中的政治事件」,美學哲學家兼歷史學者克羅齊亦言:「所有歷史都是當代史」。歷史本身是無意志的,就如「天行健」般時間會將一切沉積下來,我們惟可期待用心而非用其意型的學者能為後世疏理出更趨客觀、卻永難「滿足」各方的真相了。
 
100/05/21 @ivyfutw 謂:「聽說曬太陽及游泳可改善這方面問題,也許可試試。另,潮濕環境對鼻過敏之人也有影響」。多謝您的指教。偏我就住在最潮濕的縣市, 濕度計終年顯示 7-80%+。電腦擺在窗邊, 每逢盛夏倒可整天承受日曬。 :) 而家裡還沒除濕機, 卻有台不知何用的濕潤機。 :p
 
100/05/22 #GFW 之父方濱興被 @hanunyi 擲以「珞珈飛靴」, 在某程度上對權力的面目做出了「不服從」表態。台灣民主化初期, 類此砸蛋、嗆話、圍堵行動曾讓黨國首弼的權威暨神秘形象「破相」而漸瓦解。若有更多官僚遭「砸」, 天朝人民或終能瞧清黨根本不屬於聖堂階級, 而該下放到流俗來受評判。
 
100/05/23 @ivyfutw 建議:「您既已住在潮濕縣市,最好別開濕潤機。要不,就學Po拜師學藝吧!:p 氣功對身體亦頗有益處呢。」但住在寶島, 要找到具有好萊塢所稱「師父大師」("Shifu Master")頭銜者可不容易吧?另, Po 有學氣功呀?我還以為他學的是如何更快搶到食物? :)
 
100/05/23 哲學家克羅齊有言:「所有歷史都是當代史」。我等讀歷史的出發點乃基於當代眼光, 以當代學術典範來編歷史, 求歷史教訓以為當代啟示, 甚至要歷史可為當代所利用。歷史因此多少是受過偏向或變造的, 其間只殊別於「無意-特意」之比重, 故真正耙理汗青脈絡者應留心「當代」的盲點、誘惑與陷阱。
 
100/05/24 [碎筆瑣集] 台灣新文學興起期間,正逢1920年代台灣文化啟蒙運動,在台灣文化協會、《台灣新民報》等宣導下,新派知識份子開始感受到自身相對於「日本人」統治階級而浮現的「台灣人意識」,而清末前世代的漢族情感亦部分承繼下來,王育德謂之:「帶有中華色彩的對日反感」。
 
100/05/24 @Aerosenna 回:「还是要大票人为方工头儿喊冤,而且还有指责寒童鞋,说是丟国家脸……啊- -蛆的世界太难理解了」。吃專制奶粉的民眾還不習慣於專制的面具被打破的感覺吧。此所以我說:「若有更多官僚遭「砸」, 天朝人民或終能瞧清黨根本不屬於聖堂階級, 而該下放到流俗來受評判。
 
100/05/24 [雞同鴨講] 某些天朝民主人士堅持以流放周厲王於彘後的「共和」之歲作為華夏「正統」史之當啟, 豈不恰合共產黨樣板式農民起義史觀的框架?而就中各派對民主觀念的新舊形名之辯, 不時惡化成了反右式的動機挑剔、「成分」懷疑;「一切皆是政治」又乃毛左大纛。此固眼熟, 起乩島亦不乏類似現象。
 
100/05/24 [雞同鴨講] 部分綠營大頭對資本思考之迂舊傾右亦同老K有驚人相似性, 尤繼承了兩蔣那一套恐共話術, 每逢大選兩黨亦總要以「賣台/戰爭」相恐嚇, 而互批的句子往往把敵稱換成友名仍可成立。像是綠營續以遊客結構、人均經費、官學動員等來全面否定台北花博, 而若套用於高雄世運不亦更成其理?
 
100/05/24 [雞同鴨講] 此類相異政治色彩, 若將之置諸異時代來對照, 常會瞧出一些後設性反諷, 兩岸的政治對立者間其實都有一些頗相仿似、長期「國民改造論」教育體制浸染下而根深蒂固的思考殘遺。什麼才是主體性前進思想的真正建構?啥又不過是主觀意識型態無限上綱化的反射式諧擬情結?其間似有所尷尬。
 
100/05/25 [碎筆瑣集] 至1930年代,台灣文藝氣氛又出現轉變,受殖民教育成長者逐漸習慣以日文書寫。七七事變前總督府已廢止報紙「漢文欄」,本土作者被迫完全由中文轉日文創作,詩社受創尤重。39年,全面皇民化政策施行,本島漢族居民始由次於一等大和族、二等琉球及蝦夷族之下的法制「三等國民」升級。
 
100/05/25 [碎筆瑣集] 就在大日本帝國尊榮 皇上「聖裁終戰」之前,吳濁流完成了身世定義未定式的《亞細亞的孤兒》。其中「孤兒」出身究竟是肯定、抑或質疑台灣新「認同」建構主義之名目呢?!而主角胡太明偷渡抗戰時題壁:「志為天下士,豈甘作賤民……漢魂終不滅,斷然捨此身。」又是何等時代性的身世錯位?
 
100/05/25 [旁門左道] 你想要知道某位推友住在牆裡或牆外?他是大睡蟲、還是早起鳥呢?可在 http://www.sleepingtime.org/ 輸入其 ID 來分析推文時間。使用這項服務所推算的敝人憩睡時段為 11pm-7am, 倒頗為「平常」, 然而我根本是早鳥一族呀……
 
100/05/26 [碎筆瑣集] 以1945年決戰為分界,前此台灣與中國隔絕,作家如張文環、楊逵、吳濁流、龍瑛宗、呂赫若以日文「國語」創作,情節隱射對皇民化及內地延長主義的抗拒,乃「互混」含有部分祖國意識之台灣意識的浮現。這種台灣意識為基於「本土」社會階級與情態之觀察,而作以一種寫實主義式描寫。
 
100/05/26 [碎筆瑣集] 台灣光復後大陸知青移入而佔數量優勢,文學主旋律轉為「接續祖國」。由於政治矛盾,文藝氣氛出現兩條悖反的路線:其一,台、中知青合作建設├─×─228事件─┤其二,台籍菁英的摧殘。此刻,「中國意識」膨脹成了漢人沙文主義,進而壓制要求正視台灣歷史、但尚不深入的「台灣情結」。
 
100/05/26 @Aerosenna 回應:「应该砸点大的,影帝头上敲蛋」。依我猜想, 如果沒走被革命掉、而走改革的路, 天朝遲早會到了「砸蛋連連」的局面的。民主國家又有哪個不是這樣子呢?這不失可作為一個社會的民情是否已屆臨界耐性, 一定要改革的觀察點。
 
100/05/26 @ivyfutw 回:「嘻嘻嘻.. 那Shifu Master厲害,知道如此才能騙到Po,這可算因材施教吧?!」因勢而利導之, 此乃因材施教之高明者哪!原來氣功還可以時尚呢, 總只聯想到武俠片裡在灰暗暗場所練功的。不過, 若也能像電影那樣「灌輸內力」, 豈不是連練氣都省了? (→懶熊 :))
 
100/05/26 @ivyfutw 喟嘆:「讀您書寫有關二二八,心裡覺得很SAD,一個小小的溝通不良,竟演變成日後狂風暴雨的大事件。缺乏理性與信任的基礎,人心竟是如此容易受挑撥。」如今好不容易走到常規民主的地步, 以理懥、而非義糞來施肥政治與社會缺憾, 也才是澆灌民主使能從淺薄化轉入深根化的要領。
 
100/05/27 [碎筆瑣集] 1950年韓戰爆發,蘇聯提供武器、中共貢獻人命進行「抗美援朝」之「建政後反帝首戰」。美國對中國的姑息政策急轉直下,改採「圍堵」赤禍策略,台灣因此獲得喘息,且得到美軍第七艦隊協防的安全保障。台灣從此加入國際反共軍事體系,有美國軍經援助,得以穩定金融,採取「反共富國」國策。
 
100/05/27 [正名之論] 台灣蘭花參加倫敦切爾西皇家花展並榮獲金牌獎。一株新品尤取名「伊莉莎白二世」, 趁女王往賞而獻予之。英人仍保有貴族階級習性, 評審乍見花名焉能不給女王面子?此不失為一賤……呃、妙招哩!余又聯想及, 若命名「馬纓酒」則島民將何其「起乩」激動耶?媚內其嫌諂, 崇洋爾可乎?
 
100/05/28 [雞同鴨講] 蔣為文(中國名?)以「中國語」大字報罵黃春明用中國語寫小說「可恥」(此亦中國語!), 率直的黃爺爺怒而擺出了幹架姿態。我曾談論台文為篇([Link]), 同樣肯定台語「有音有文」, 但這「文」迥異於蔣。該篇恰巧【註5】了其「脫漢」論連結。
 
100/05/28 政治公民權固有其國籍之適, 然豈存在文化國籍此一刻意定性之界分?英語不因有了美國優勢腔就不成其為英國話, 則台灣腔之閩南語、北京話不能既屬中國話且兼台灣話嗎?台語古來可以漢字成文, 蔣為文所倡羅馬字卻自悖其「有文」之說而反證成「台語無文」。若真正「脫漢」, 那台語也即「脫文」矣。
 
100/05/29 @ivyfutw 回我:「天未亮即起床推文的「早起鳥」很難與「懶熊」聯想在一起呢! :p 」那這樣會比較好推想吧:「早起鳥」的重點其實在作息時刻, 而「懶熊」的焦點或許是身材如熊。所以, 我該改稱「早起熊」囉? :D
 
100/05/29 [捕蟲捉漏] 彼岸有毒奶粉, 我島有毒飲料, 兩岸「血脈相連」其據確鑿?兩者皆添加塑化原料, 幾年來非惟兩岸主管部門未察有異, 就連日、美、歐、東南亞各國亦渾然未覺。此中盲點為食品主管機關依「常情常理」只檢驗食品級添加物有無過量或禁用, 根本未料到有人會將工業級化學成分也攙進去。
 
100/05/29 [捕蟲捉漏] 化學原料且達萬千種, 若公衛部門敢聲稱採「化學品全面檢驗」亦必屬不可行之空言。黑心食品從不斷絕, 當島民正嘲笑陸民在嚐地溝油、刷毒牙膏時, 自己就在吃戴奧辛蛋、孔雀綠魚了。漁業署每檢出養殖池用禁藥, 常予幾週寬限期再行複檢以利漁民「停藥」過關, 其後「如常」施藥。
 
100/05/29 [捕蟲捉漏] 說實在話, 老掉牙、已嫌迂陳的「商業良心」之論仍是要防止此類事件層出不窮的真正心態關鍵──黑心食品的癥結並非是無意識的添加物, 而在於相類齊人「取金之時,不見人,徒見金」之心(《列子‧說符》)。然而居此勢利笑貧年代, 自律之期許卻是極不可憑恃的, 那又該待如何呢?
 
100/05/30 Firefox 4 率先支援 W3C 安全機制草案 CSP, 可限以協定及腳本、頁框(frame)白名單, 會忽略行內腳本(inline scripts), 簡單但應可擋下絕多 XSS 與數據注入(data injection)攻擊, 提升 AJAX 網站安全性, 而 Twitter、WordPress 也率先施作了。實作上該除去所有行內腳本, 還得留意一些腳本庫(script library)會 eval 字串而造成 Firefox 誤警報。
 
100/05/31 [碎筆瑣集] 1950年代台灣反共文藝當道,苗裔姜貴的《旋風》被拱為開山作。50~54年的肅清運動消滅了日治以來民間知青的反帝、反美思想,冷戰思維下更從美國輸入資本主義成熟期的文藝思潮「現代主義」。「自由中國文壇」及勃興的御用文學對立於該年代,由於親美氣氛,現代主義文學於後期漸成主流。
 
100/05/31 @ivyfutw 回應:「真是說得 (比喻) 得生動有趣!某些起乩島民之想法確實難以一般人的理解來看待。」同是將花名定為元首名諱, 前者(伊莉莎白二世)被比為又一樁「台灣之光」, 但若取為馬總統名, 可預料定引來譏諷口水戰。乩民啥時會起乩、會怎麼起乩, 還頗易猜的, 通常由內鬥內行、外爭外行的模樣去想就是囉。
 
100/05/31 [捕蟲捉漏] 飲料、健康食品添加塑化劑事件, 有些媒體已把苗頭對準了衛生署長邱文達。既然捅出大婁子, 官員當負監督失務之責, 卻也要「冒天下之大不諱」指出, 其責任該是近幾任署長中最輕的, 至少任內檢出了違法事證。黑心食品添加物已持續好幾年, 其間幾任渾然無察的署長顯然責任更大得多。
 
100/05/31 [捕蟲捉漏] 類此在公安、交通、食品、天災發生重大弊害時, 島民必詬罵起現任政務官, 前幾任已潛滋危機者卻往往躲過社會的追責。即此惟詈眼前、無究由來的「一時起鬨」譴責風氣, 才讓官僚抱著「不會這麼倒楣在我任內出事」的僥倖心態, 導致問題總要沉苛多年才爆發, 而受害範圍已難控制矣。
 
100/05/31 [捕蟲捉漏] @ivyfutw 謂「看您用「起乩島」這詞總想偷笑」。此詞商標冇有, 盜用不究, :) 有文([Link])闡之:有怎樣的民就有那樣的官。民眾問責官僚的不切病心理該求調整, 否則當官的但盡短視、不顧長效的習性仍改不了的。起乩島也即恁此而形。
 
               ──‧──
 
【最新微網誌:維克拉倫@推特(Twitter)

發表於 July 17, 2011 04:24 AM
| 連結與荐文[] | 回應 [] | 引用[] | 人氣 [] | 推薦 [] |

踏路‧寂寂兮心擱往何方?←上一篇 │首頁│ 下一篇→食品添加物,其黑心之必然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