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7, 2007
答〈中原文化與邊疆文化的差異〉:邊陲文化當有其路
“......繼泰國之後, 海峽彼岸經濟總體產值最大的廣東省在明年的 GDP 產額就可能會一舉超越台灣, 但他們的經濟官員也承認, 兩邊的經濟發展程度還是有相當大的落差, 總量並無法代表什麼都超過了, 因此我們仍有一些爭取並發展獨特性的時間與空間吧:量不如人, 質已養出相當的潛力。現代中華經濟圈的重心早已集於東南沿海, 然而陸基的上海、深圳與廣州並非最具質量密度之處, 而是台、港、澳等在邊緣之更外沿的海上東、西文化介接之地, 才是其中精華所在──所謂的「邊疆即是前沿」(The frontier coasts are the march of frontiers.), 星艦企業號(USS Enterprise)的探索目的地不在中央的煌煌母星, 而是在端末的前沿之疆, 那邊才是新機會與新知的聚合新生之處。......”
Re: 中原文化與邊疆文化的差異
歷史情勢的演變確實難以預料。在日本歷史時代初期開始出現有王權統
治體制「大和王朝」, 其間曾遇及唐高宗攻伐朝鮮半島。唐軍與朝鮮三
國中處於東南的新羅國聯手, 對付北部的高句麗國及位於西南部、受到
大和王朝支持的百濟國的同盟。百濟被滅後, 接著在西岸白江口之役,
從九州啟軍的大和水師大敗, 越數年後國祚逾七百歲的高句麗也亡 (其
末主被擄至長安, 逝後葬於乾陵番人陪墓裏) , 新羅國統一朝鮮。戰後
, 大和王朝擔心遭到大唐報復, 還一度遷都到近江, 而半島內戰期間的
半個世紀中日本也停止了「遣唐使」的活動。特別的是, 對內以「大和
」稱、對中國自稱「倭」國的日本並未因此而停止了唐化的運動, 反而
加速了步調, 對華夏文化的吸收就往較開化的新羅王朝 (於武后執政時
叛唐) 間接習得, 並踵接朝鮮三國、仿唐律建立了「律令格式」的國家
政制。於興建新都藤原京的同時, 也定「日本」 (天照大神所在的日出
之國)為國號, 以「天皇」代「大王」為君主稱號(仿三皇其一及唐高宗
之自稱「天皇」) 。待半島情勢安定後, 又恢復了遣唐使之派, 直至唐
末黃巢亂局方止。倭人並未因先前的敵對關係而拒絕與中心文化地域的
接觸與交流。
大和民族對中原文化的學習常為隔地傳播, 這樣的學習方式會造成兩種
不同的內化方向。一個是愈趨於繁複華麗, 如五嶺之外的閩南、台灣、
百越等地的傳統寺廟與地方戲劇是, 這通常是因為其族群本身就根深柢
固地傳承中原血脈所使然。相對地, 日本與朝鮮俱非正統之繼, 他們所
學的唐朝政制與服飾都被簡化了, 且隨著地域越遠, 簡化的程度越高,
如韓服仍保有相當的運動性, 但日本女性和服的呆板化線條卻成為過度
的制約, 明顯限制了女性的活動力, 這與唐時婦女在服飾上的開放設計
(如騎馬裝、袒胸口領)的本意大不相同(於大婚時日本女性會改著唐服)
。之後約一千年就如 taipaz 所言的, 中原地區一再混入了很多胡蒙異
族群的異文化, 形式上起了不少的改變, 文化內涵亦在增厚中。但朝鮮
在新羅與高麗兩朝、及日本在戰國時代以前, 其文化上的傳統一致性卻
定滯了很久。
不過, 在邊陲次文化的發展脈絡裏, 「邊緣」的區位也意味著他們可以
更早接觸並感受到不同於本區域主流(中華)母文化的其他異種文化的刺
激暨威脅, 所以日本在黑船事件【註】後的改造是既快且實, 一度成為
亞洲軍事獨強, 其力道之猛甚至反及其身, 讓它幾乎走向自尋滅亡之途
!二戰後日本人把重心全投入於工商產業界, 差不多已成為另一個「次
亞洲」──美、歐在統計亞洲地區的經濟發展數據時, 日本常是被獨立
為一區的。邊陲次文化已塑造了其獨特且勝出的地方。由此可見, 模仿
之路固為後進文化之求進步所必經的學習過程, 但找出自己的定位且強
化之也是有所需要的。
已維持了兩個紀年之久, BBS 成為台灣網路界一個獨特的社群服務文化
。然而, 以更大範圍的產業架構來看, 比起在東亞金融風暴後迅速復興
的南韓, 我們有站到什麼不可以被取代的位置嗎?面對著 P.R.C. 的經
濟力勢必更為強大的現實, 台灣也得有更精確的定位, 且這不可以是通
吃的, 島內資源有限, 一定得找出獨特點才是。繼泰國之後, 海峽彼岸
經濟總體產值最大的廣東省在明年的 GDP 產額就可能會一舉超越台灣,
但他們的經濟官員也承認, 兩邊的經濟發展程度還是有相當大的落差,
總量並無法代表什麼都超過了, 因此我們仍有一些爭取並發展獨特性的
時間與空間吧:量不如人, 質已養出相當的潛力。現代中華經濟圈的重
心早已集於東南沿海, 然而陸基的上海、深圳與廣州並非最具質量密度
之處, 而是台、港、澳等在邊緣之更外沿的海上東、西文化介接之地,
才是其中精華所在──所謂的「邊疆即是前沿」(The frontier coasts
are the march of frontiers.), 星艦企業號(USS Enterprise)的探索
目的地不在中央的煌煌母星, 而是在端末的前沿之疆, 那邊才是新機會
與新知的聚合新生之處。
由於政治大歷史的偶然, 今日的台灣島所保有的文化厚度並不會輸給喏
大個人民共和國, 並且就人才密集度而言, 我們仍具有明顯的優勢, 至
少近年網路新型式服務的創業並沒有停止過, 像是交大出身的, 除了已
被 Yahoo!奇摩與城邦集團分別併購的無名小站、Pixnet, 近來又有個
「FunP 推推王」及「省錢吧」等網站。光憑著交大人在台灣電腦產業
界與網路界一再傳承下去的影響力這一點來觀察, 或許就暗示著邊疆之
島的突破點了。網路的創業機會也一直是在前沿的。
PS. 終於見到 holin.com 動起來了呢!看來很多傳說可以慢慢澄清了
。Honlin Lue 就是還有印象的「呂陳蒼林」, 原來之前張冠李戴
的這個「林」姓是名字裏所留下的印象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註】1853 年強迫日本開放門戶的「黑船」為美國佩里(Perry)中校的
密西西比號(Mississippi) 蒸氣裝甲帆艦。該艦上一幅僅有三十
一顆星的舊款國旗, 在近一個世紀後被置於密蘇里號(Missouri)
戰艦艦橋下方的玻璃櫃中, 1945 年於東京灣, 日本軍國主義者
的代表就在其前方簽下二戰降書。
cf. 〈中原文化與邊疆文化的差異〉/taipaz
〈代工業的競爭力評斷〉/Verklarung
「傳說中的 Honlin」部落格
〈[史] 由本島業餘 BBS 網路的一頁草闢史談起〉/Verklar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