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18, 2007

[大人生活週記] 96 年第 11 週一週網摘 ─ 媚俗之必要

“......【余曰】「媚俗」的另解。作者將此詞用到愛情的解讀上, 以形容出情人間難以有免的諸多「幻想」成分, 皆為情感的媚俗所制肘。對我而言, 「媚俗」這個詞, 就是對於趨於從眾且多愁善感的各種情緒、所作的一種貶值(degrade)的述描。但在很多情況下, 某些程度、適時適度的媚俗, 也是為了讓人際生活能更為輕鬆, 得有的「必要之惡」的一種狡智(sophistication)。就此點言, 它不是其身的主軸是不錯的:社會化智人的感情偏有媚俗的需要, 而通俗的勢力只是取便地利用並擴大了它的感染效應。......”

╒═══════════════════════════════╕
│大人生活週記第 11 週自民國 96 年 03 月 11 日起至 03 月 17 日止│
╘═══════════════════════════════╛
 
【摘於】03/11/96
【篇名】文字思考者的隨想記錄 ──讀蒙田《蒙田隨筆全集》/伊塔
【出自】世界末日
【摘文】蒙田隨筆的內容,定了談論的主題,焦點卻不集中,的確是隨
想隨談的模樣。我想蒙田並沒有預設寫作的內容,只是心裡有
些模糊的概念,逕自順著筆寫去。那麼寫出的內容,就是某個
人生階段自己的思考記錄了?寫完再回頭看看,或許會對自己
竟有(竟能產生)如是想法,大吃一驚也不一定。這實在是個
強迫自己思考,並留待日後檢視取用的好法子。
【余曰】「因此,讀者,我自己是這部書的材料」, 這篇閱讀心得即由
書中的材料, 引介了十六世紀法國散文宗師蒙田的文論風格。
蒙田曾說, "Let us not be ashamed to speak what we shame
not to think." 故「讀者,這是一本真誠的書。」誠以有致
。他還寫了 "Every abridgement of a good book is a fool
abridged." 因此, 只看摘要、推文或導讀的荐詞概要, 絕不
夠讀者了解佳文精義, 瞧瞧原文以摶承其華乃是無可取代的讀
書功夫。
 
──‧──

【摘於】03/11/96
【篇名】你看見了什麼? ──評《另一種影像敘事》/章光和
【出自】聯合藝文報
【摘文】給出一張照片由各行業的人來說出其中的意義,這是一個多麼
有趣的遊戲,當然也是一個中肯的實驗。結果相當令人驚訝,
五張照片幾乎沒有人說中其中真正的情況,由此可以清楚看出
,影像的意義很少是自給自足而不證自明的。影像的攝取在時
間上是斷裂的片段,在空間上也是經過格放裁切;在觀者個人
文化背景天壤之別的解讀下,更是讓照片的意義曖昧游離,我
們幾乎無法清楚地從影像的外表透析其意義。書中有張照片是
小女孩坐在草地上,雙手抱住洋娃娃的眼鼻,背景石牆上盤根
錯節的藤蔓襯托出一種古怪氣氛。大部分的人都說她是張大嘴
巴在哭泣,結果是她假裝張口要咬她親密的玩偶。
【余曰】只有攝影者才具有成像作品的主動權, 模特兒僅是一種擺設「
道具」。一張照片是片段的時間, 你解讀出來的意義總會和他
人有或多或少的差異;俗話所謂「有圖有真相」其實是在安慰
自己:故意忽略了各個觀賞個體在背景文化與經驗上的分別。
所評之書如是說。
 
──‧──
 
【摘於】03/12/96
【篇名】標籤的生命週期/Jedi
【出自】Jedi's BLOG
【摘文】讓標籤在正確的情境中產生,在正確的情境中保留,並在正確
的情境中呈現;所有不在情境內的資訊其實就是雜訊,應該在
處理的流程中讓他死亡──不過這些雜訊在其他的情境中也許
就變成了資訊,這時就要讓他們復活。這整件事就是筆者所謂
「標籤的生命週期」。
【余曰】此文作者解釋了「由下而上」的網頁內容分類基準──「標籤
」的運作理念, 特別是提及了標籤字在實際運作時因語意差距
所引起的幾個問題, 其結論則以「情境」作為標籤範疇的分野
。敝人以為, 標籤的使用既然是由網頁主以主觀的判斷所選定
, 那麼太過清楚的介分與定位其實沒那麼要緊──它和文章本
身都可以是「個性化」的, 這也是部落格文化的一個本質。不
過呢, 若不由程式工具的觀點出發, 則所謂「標籤的生命週期
」自有其在社群之概念關聯網絡的社會化意義。
 
──‧──
 
【摘於】03/12/96
【篇名】全食月與燈塔/Robert Nemiroff & Jerry Bonnell
【出自】每日一天文圖
【摘文】3月3日晚,接近全食階段的月亮沈浸在地球暗影裡,造就了一
輪紅月高懸在美國.麻州鱈角上空。在這幅靜謐的影像裡,除
了暗藍色天空中的全食月外,還有當地著名的地標高地/鱈角
燈塔。這座已經自動化的燈塔,高度約有20公尺,建於1857年
,至今仍在使用。
【余曰】天文上的自然巧合, 湊成了這幅純之唯美的月蝕景像。燈塔上
的明光與被地球大氣所折射的日光給照紅的月亮, 構成了鮮明
的兩個焦點。值得設為螢幕桌面的背景圖像來欣賞。
 
──‧──
 
【摘於】03/12/96
【篇名】經驗的感性
【出自】淨化與堆棧之板
【摘文】也因此, 理性與感性, 在一定的程度上, 是不能完全明白地區
分開來的:英文的 sense 與 sensitivity 兩詞的字源皆可溯
於拉丁文的 sensus, 意思即為「感受力」(faculty of per-
ceiving) 。只要我等對於事物的感受、感情與觀察, 能讓自
己獲得心內的新的體驗, 納之於主體的索求意涵內, 那麼理性
就同與感性, 達於一無可言之「意義償索」的心理路程。
【余曰】各人讀書有各己的品味, 乃產生了種種的書種「偏好」或「偏
見」。而對於「感受力」的兩個面向──理性與感性的成分比
重, 更於「『主觀性覺察』的價值」的影響下, 無以免此。劣
者只是想著, 讀書可以紛雜, 可以各有心得, 可以不盡同意,
因此「共識可以是困難的」, 只是若能由不同的感受面去體察
行句間的意蘊, 應該會讀出更多的況味的。
 
──‧──
 
【摘於】03/13/96
【篇名】物權法 將掀起新土地革命/李春
【出自】經濟日報
【摘文】物權法最突出的是國家所有權、集體所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
、宅基地(給農民一小塊地,讓他自己建房)使用權等。這些
內容是只有大陸才有的物權制度,這些物權又多與土地相關。
【余曰】我國的《民法》早自民國十八年起即有「物權篇」, 規範並保
障了人民私有財產權的關係。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即將通過的《
物權法》其中第 149 條明訂, 「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
滿的,自動續期。」這是對一般購屋民眾最重要的一條規定。
此種土地使用權的期間為七十年, 未來期滿將自動續期, 實質
上已接近於「私人土地所有權」的概念, 地目的管理並採「設
權登記」主義(與台灣同)。僅以此點, 即等同否決了共產主義
的基本手段──反對土地財產所有權, 也就宣佈了所謂「有中
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不過是塊假招牌, 其實就是「有中國
特色的市場主義道路」。
 
──‧──
 
【摘於】03/13/96
【篇名】落日原鄉/Roach
【出自】在世界的盡頭呼喊愛情
【摘文】反水庫的確沒有什麼利益可言。一位在工程公司工作的長輩,
返鄉責罵鍾秀悔不應該反水庫。為了躲避某些鄰居異樣的眼神
,鍾永豐在反水庫最熾熱時,不將宣傳車開回家族夥房(三合
院),一直停放在曾文忠畫室。李允斐索性搬到朋友家逃開無
謂的困擾。和台灣其他地方的社區運動一樣,沁心蝕骨的謠言
、誹謗、對家人施壓,使改革者心力父瘁,毀譽參半。在高醫
青年社的田野調查中,許多民眾以「作秀」形容愛鄉協進會的
抗爭。在美濃一份明顯反對鎮長鍾新財的社區報紙上,則直指
三位年輕人「有社會主義傾向」慫恿鍾新財反水庫,反商反企
業反資本家」,和財團立委指責陽光法案的說詞如出一轍。在
市井耳語中,索性以「共產黨」相稱。最駭人聽聞的是,田野
調查中引起多數民眾憤慨,藉美濃水庫炒地皮、搶植果樹、包
工程牟利的地方派系領袖,已聯合反鎮長的社區報紙,準備在
明年鎮長選舉打垮鍾新財,一舉殲滅反水庫勢力。
【余曰】公賣局、或現在的台灣菸酒公司對於土產菸草的照價保量收購
制度, 在受到國際香菸業界的競爭與壓力、近年來逐年減半(
量)後, 終於要在今年畫下句點──大概也就是島內菸草業的
將落夕陽。這個夕陽過去照得最紅潤的地方, 就是美濃鎮──
一個甚具傳統文化代表性的客家庄。南方社區文化網路創辦人
Roach 在此舊文(十幾年前吧?)中以「第七小組工作站」為起
點, 詳實描述了持續好幾年的「反水庫,救美濃!」運動、在
初期「民難與官鬥」的艱苦歷程。現在美濃的菸樓已多有閒置
, 將來也不知還能留存多少?只是追憶如昔, 文字猶在。
 
──‧──
 
【摘於】03/14/96
【篇名】愛情的媚俗/Roach
【出自】在世界的盡頭呼喊愛情
【摘文】也許我們不得不感嘆愛情的折磨與難懂。但,誰能逃脫「媚俗
」呢?「媚俗」讓我們看不清事情的真相,也就誤解了情人間
的投射與認同。
 
米蘭‧昆德拉說,地球上的人的博愛只可能以媚俗為基礎。
其實,人與人之間的愛情,又有多少能逃脫「媚俗」的牽制?
【余曰】「媚俗」的另解。作者將此詞用到愛情的解讀上, 以形容出情
人間難以有免的諸多「幻想」成分, 皆為情感的媚俗所制肘。
對我而言, 「媚俗」這個詞, 就是對於趨於從眾且多愁善感的
各種情緒、所作的一種貶值(degrade)的述描。但在很多情況
下, 某些程度、適時適度的媚俗, 也是為了讓人際生活能更為
輕鬆, 得有的「必要之惡」的一種狡智(sophistication)。就
此點言, 它不是其身的主軸是不錯的:社會化智人的感情偏有
媚俗的需要, 而通俗的勢力只是取便地利用並擴大了它的感染
效應。
 
──‧──
 
【摘於】03/14/96
【篇名】舊文重貼-1992年的台大228/jacklo
【出自】乾亨礦油行部落格
【摘文】接著我更(故意)以悲憤的聲調說:
「....第二,四十年後的台大學代大會,你的兒孫輩能以『二
二八』過去已久而忽視這個歷史大案嗎﹖『歷史的傷痛是不會
消失的』!......
..... 再過一千年,二二八的親人都不會忘記當初的恨!」
(這句話是前一天晚上路過「說故事大會」中不小心聽到的...
..) 
 
..... 同樣的!難道區區四百年的慘案,你們就想忘記它嗎!

【余曰】此篇舊文回味著某座「栽培」出最多中央級政客的學府裏、某
一個年頭「小圈圈」裏的二二八漣漪。雖只是學生政治上的一
個小插曲, 倒也具體而微地反映出了:當前國家政治的官大人
們對歷史事件的詮釋角力, 並沒有所謂的「進步」。
 
──‧──
 
【摘於】03/14/96
【篇名】所謂必帶之書
【出自】淨化與堆棧之板
【摘文】其三,大家世故,情事繁複,析緒不盡者,莫以〈紅樓夢〉(
〈石頭記〉)為是者。全書以「木石前盟」為終,表達出人生
之蛻變無常,與無可轉換之宿命觀。由人生之無窮轉折以至於
出世為解/結,取材不忌毫末,通俗文句間又不流於「俗」的
精緻。尤其作者的自敘與故事性之真假雜揉,更添文本以外的
想像空間。對一頓失家園之遊民,悲劇家族的情節鋪陳豈不正
合乎心境?有清至今(西紀2002),〈紅〉學不衰,材料易尋,
這裏就不再贅言。
 
今時人類對環境資源之利用率已屆緊張邊限,都市中人享樂極
多,耳目所娛極興。消費主義之下,常人之視野只及手可觸及
、視聽有慾、$$$ 可量之事物爾。行人遊走街坊之間,環境敏
感度為水泥建物所限,都會人豈已不成自然生態之一分子?
【余曰】此文僅是一篇例擬。筆者以西洋《聖經》、中典《文心雕龍》
、《紅樓夢》故事等幾書, 試以自答「必帶之書」之趣哩。當
然, 此等書目是有使用期限的, 「人之情與興隨時而易,不期
之禍常有變換,或許那天「四書」名目又更矣。」
 
──‧──
 
【摘於】03/15/96
【篇名】操控宇宙的幕後黑手/康塞利斯
【出自】科學人雜誌
【摘文】暗能量當然尚未完成它的工作。它看來似乎對生命有益:宇宙
加速將可避免天文學家不久之前還在擔憂的事情宇宙最終會崩
塌。但暗能量也帶來其他的風險,至少,它驅趕遙遠的星系,
使它們後退得太快而永遠消逝在我們的眼前,我們的星系和鄰
居的周遭逐漸淨空,把我們遺留在日益孤寂的島上;星系團、
星系甚至漂浮於星系際空間的恆星,終將遭禁錮於極有限的球
狀區域,其重力可及的範圍將不超過它們本身的大小。
 
  更糟的是,暗能量可能還在演化。有些模型預測,如果暗
能量隨著時間而成為永遠宰制一切的力量,它將會撕裂像星系
團和星系這樣的重力束縛系統,最後,地球也會被扯離太陽,
地球上的萬事萬物都將一起被撕成碎片,甚至連原子也難逃毒
手。
【余曰】誰是影響宇宙最終命運的「黑手」?以這幾年天文學基礎研究
中極熱門的題目來看, 應該就是「暗能量」。在我們身處的大
時空中, 可觀察到的普通物質僅佔總質量的一小部分, 主要聚
集在星系(團)裏;更大的部分是「暗物質」, 以暗物質暈的形
式包裹著星系團;而無所不在、均勻分布的暗能量, 才是佔了
宇宙質量高達 3/4 的時空膨脹之主宰者!此文即詳述了暗能
量的一些作用(其性質大都仍是一團迷霧), 及它與宇宙演化結
構上的關聯性。
 
──‧──
 
【摘於】03/15/96
【篇名】法國社會學大師 布希亞辭世/王先棠編譯
【出自】聯合新聞網
【摘文】布希亞的研究重心是人的意識如何與真實、幻想互動,這些互
動又如何產生一個「過度真實」的世界。
 
布希亞的「恐怖主義的精靈:雙子星大樓的安魂曲」一文在知
識界曾引起重大爭議。在布希亞的眼中,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
是一個融合了歷史、象徵與黑暗幻想的「超真實」事件,是「
所有事件之母」。他說:「恐怖主義不道德,但是恐怖主義是
對本身不道德的全球化的回應。」
【余曰】法國後現代主義符號學(semiology)大師尚‧布希亞(Jean Bau-
drillard)於日昨辭世。大師的研究主題在個人意識與真、擬
意象間的相互作動, 著有《擬仿物與擬像》(Simulation, 1983
)、《美國》(America, 1986)等傳世名作。就如其一貫解析媒
體溝通效應的模擬化本質一樣, "Fiction is not imagination
. It is what anticipates imagination by giving it the
form of reality.", 他也將美伊之戰與反恐之戰抽解為訊息
化的「符碼戰爭」。在兩場超真實(hyperreal)的美伊戰爭經
過了幾年後的困局中, 回味其辭, 愈覺其描述的精愷。
 
──‧──
 
【摘於】03/16/96
【篇名】他是黎智英/秤子
【出自】秤子.文字奴窩
【摘文】然後還開始發現,今天蘋果的頭條,會變成明天聯合、中時、
自由,以及各大電視新聞台追蹤數天的重要新聞,從前那些自
視好高的台灣媒體,唉聲嘆氣地以『群眾喜歡這種啊!』來當
成跟在原本鄙夷的狗仔媒體後面跑的理由藉口;不過漸漸地,
「屬於自己的挖糞新聞」(新聞用語應該是「獨家」新聞)也
漸漸成熟,不變的諷刺是今昔對比。
【余曰】在近日電視上的「吃蘋果」廣告中, 「黎智英」在炮彈狂攻下
, 還是爬上了台北 101, 自倨地大啖起蘋果來!依我猜想, 這
個意象應該就是黎肥佬對於「那些自視好高」且只願以「週刊
」稱呼其刊物的本地媒體們, 那種「昨非今是猶矜持」的態度
的嘲諷吧。
 
──‧──
 
【摘於】03/16/96
【篇名】[轉貼]牙齒保健作正確,口腔疾病閃一邊!/小瑞與小卡
【出自】姆瑪MU-MA - Les Party
【摘文】小瑞覺得: 牙若保養的好,人也會比較健康,尤其是老的時候。
我外公在世時,幾乎已全口假牙,那時,又沒假牙保養的知識,不
曉得若戴了假牙但牙肉卻痛到不能吃東西,可能是假牙上有很
多的細菌造成.....(以為假牙沒做好....)。
結果,我外公就因為牙齒的關係,沒法吃較硬的東西,甚至還被
誤認為是"惜肉"(怕疼)......
長期營養不均衡,身體健康漸漸走下坡......現在還是很悔恨
自己當時的無知..........。
【余曰】隨著保健知識的普及化, 現在的人比前人有更多保養身體的常
識。我們當然比老人們更重視牙齒的健康, 而現在的小學生通
常又比我們更了解如何刷牙。這篇就說明了牙菌斑的問題及「
潔牙三步驟」。
 
──‧──
 
【摘於】03/16/96
【篇名】§台灣的歷史處境
【出自】淨化與堆棧之板
【摘文】政客的操弄政治與文化符碼,固然已到了相當嫺熟的地步;而
對特定議題的激化與民意表象的塑形,早有德國諾爾紐曼的「
沈默的螺旋」理論,告訴我們「沈默的大眾」的存在。不實地
耕耘以為台灣貢獻一分真心的人,遲早會嘗到自以為然後的苦
果。
 
總之,分離派陣營的純主觀的孤立思惟,同主政當局的愚民手
段,放在台灣幾百年來變動不居的主體歷史來看,一樣都難以
成為擺脫「悲情」的歷史之正向的動力及得到人民政治素質的
提升。文字與權術遊戲也許可以先玩得過癮,卻無能助於相對
上反顯得平淡的歷史思慮的澄清。
【余曰】對這個島的歷史的概略整理。內含:先住民族的遷入分期、漢
人的移民觀、台灣人反對運動百年簡事舉例、明鄭/清治時期
臺灣行政建置分期表、外交困局等節。
 
──‧──
 
【摘於】03/17/96
【篇名】重新找回失落的美好:走進樂生/HOW
【出自】南方電子報部落格
【摘文】老實說,樂生保存下來的機會微乎其微。當官僚與政治力量結
盟的時候,幾乎是無堅不摧的。這些阿公阿媽幾乎是用已經無
力的拳頭在抵禦著摧毀的力量,一個橫跨藍綠政治版圖的政治
經濟勢力。樂生之所以特殊是因為他剛好尷尬的站在 利益的
最前線,一個所有人都不會注意的中心點。而他又恰如其分的
濃縮了台灣社會運動的縮影:過多過雜的參與者,醫療、人權
、規劃、文史保存、社工團體都曾經在裡面進出,卻又存在因
為彼此立場不同導致的路線價值爭端,甚至最後內部開始分裂
,提不出一個訴求,乃至於 與整個新莊社區脫節,讓國家機
器的力量滲透分化(看看這連結文章底下的回應吧~),甚至
成了新莊捷運未能通車的箭靶
【余曰】這是絕望嗎?在崇高的開發益處與龐大的國家機器面前, 樂生
院的屋瓦即將被卸下。如今看來, 在權力面前, 一切的合理論
述、文化構述、情感訴求, 都是無力的。在歷史的進程上, 很
諷刺地, 以「人民」的利益之名, 道貌岸然的權力者又展示了
他們那不可被侵犯的剛性意志。於是, 像是 HOW 所呼喚的,
「如果真的有天上的神存在,你為甚麼會讓人間的醜惡再次摧
毀老人家的餘生,讓世人指著他們嘻罵?」社會「進化」的齒
輪仍受那源源不絕、為人所喜的動力/權力(power)所趨策而
轉動, 而歷史又再一次無奈地愚弄了一群犧牲者。
 
──‧──
 
【摘於】03/17/96
【篇名】他們的往事,我們時代的悲憤!/蠹魚頭
【出自】天上大風
【摘文】章詒和從不說自己是偉大的作家,也不承認自己在寫什麼「大
」歷史。她肯定自己「唯一的本事就是講故事,講細節,講往
事。」故事要講得好,真假親疏之別是關鍵。虛構的故事比非
虛構的好講;自己所親身經歷的,比別人家的故事容易說。講
真實的往事、細節就像畫同心圓,越往外畫出去,與圓心越有
隔,影像便越模糊,這時若還要細說,便不免得借用文獻資料
來佐證了。
【余曰】這篇極能捉住重點的評文, 就彼岸正紅火的章詒和遭禁的三本
近著《往事並不如煙》、《一陣風,留下了千古絕唱》及《伶
人往事》, 既較比其中優缺, 也析出了章女士的真本事是在哪
裏。末了並贊許她在一個言論保障極差的國度裏, 還能堅持其
情感的良心, 恁大力地發出自己的抗議之聲。
 
──‧──
 
【最新網摘:我的 MyShare@URL 書籤

發表於 March 18, 2007 06:19 AM
| 連結與荐文[] | 回應 [] | 引用[] | 人氣 [] | 推薦 [] |

§S.O.S. 第六講 -- 政治結構的演進 --←上一篇 │首頁│ 下一篇→§S.O.S. 第五講 -- 台灣的歷史處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