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30, 2008

[大人生活週記] 97 年第 06~13 週網摘 ─ 轉換成幻想的焦慮

“......【余曰】這則短篇小說把中年人的更年焦慮寫得真是活靈活現呢, 好像當事人親疏己見似的。或許是真確的, 人生有出軌之必要, 無論是存在現實、或僅止於幻想裏。在生命史轉變的時刻, 體能(與體態)上的改變不惟改動了親蜜愛人心底裏對於你/妳的一點過往形象, 就連你自己都會對自身產生了疑慮, 而這麼樣的疑惑也許只有在脫離軌範的幻想中才得以獲取自體回饋式的滿足。然而, 你那已被轉換過的體形同心態, 便是有了一番翻雲覆雨般的天外暇想, 難道不會和初行自慰獲得快感後突然感到一絲不安失落感的少年兄一般, 又迅即回復到現實中所面對的中年焦慮嗎?只是各人的經驗都有差異, 對照不等於比較, 比較也不等於類同, 你我皆是客體, 焦慮並不相同, 只作一哂也就罷了。不過, 焦慮仍然是一種亂想的煩惱。......”

╒═══════════════════════════════╕
│大人生活週記第 06 週自民國 97 年 02 月 03 日起至 03 月 29 日止│
╘═══════════════════════════════╛
 
【摘於】02/07/97
【篇名】惡搞微軟亞洲研究院推出的「電腦對聯」/Joyce
【出自】BlackTale黑色童話
【摘文】一套語意系統的確是該過濾所謂粗俗、惡毒的不恰當詞彙,如
     同一些過濾色情網站的軟體機制,以避免未成年兒童接觸,但
     將政治意識形態放入,則是一種話語權的剝奪、人權的傷害,
    語言是文化的基石,我不懂微軟研究院的立場,將政治色彩放
     入這樣的軟體語庫中,Joyce不禁懷疑之所以這樣定義不恰當
     詞彙,難道是因2004年師濤事件後,微軟研究院為避免中共當
     局的關注而做的自我閹割。
【余曰】「電腦自動對聯系統」似乎是個好主意, 現代人多不具有填詞
     對句的素養了, 位於北京的微軟亞洲研究院(前微軟中國研究
     院)所推出的這個試用服務倒可一解年節應急之需──彼岸雖
     歷經過破舊、文革之禍, 然而做個對、揮個毫在各階層、各單
     位卻頗盛行(老毛特愛故), 修為不足的訪客常莫名其妙就出了
     洋相呢!(還記得連戰的首次登陸吧?)這個系統正巧又可以讓
     別人看到了各個進軍中國的網路、軟體業者所得面臨的「自我
     設限」難題, 就和 google.cn 一樣, 微軟在對聯系統裏設有
     一些「黑名單」辭彙, 「李登輝」、「中華民國」、「王丹」
     、「台獨」、「法輪功」、「六四」等會被列入並不足為奇,
     奇特的是「人權」、「共產黨」、「江澤民」、「蛤蟆」也赫
     然在列!而「李月月鳥」又是什麼呢?(PS. 正巧, 此研究院
     的前任負責人李開復不是跑去做 Google 的中國區總裁了?好
     像去年還曾回台灣演說生涯大義呢。)
 
              ──‧──
 
【摘於】02/08/97
【篇名】中年男子的性焦慮/忽忽
【出自】忽忽亂彈
【摘文】林先生只好又撒了個謊,他告訴林太太之所以把老花眼鏡忘記
     在櫃台上,是因為他要仔細看一件小東西,精緻小巧的樣子很
     適合林太太。他特別在精緻小巧這四個字後面頓了兩拍,好讓
     林太太有時間感動一下。他也知道老婆很愛他,但兩人從大學
     認識至今,少說二十五年,二十五年就是將近九千多個日子,
     九千多個日子裡,他的生命裡只有一個姿勢固定,不會叫也不
     准叫的女人,每想到這兒,林先生就彷彿看見自己最後一丁點
     的性慾,正噙著淚、跟他搖手說拜拜。
【余曰】這則短篇小說把中年人的更年焦慮寫得真是活靈活現呢, 好像
     當事人親疏己見似的。或許是真確的, 人生有出軌之必要, 無
     論是存在現實、或僅止於幻想裏。在生命史轉變的時刻, 體能
     (與體態)上的改變不惟改動了親蜜愛人心底裏對於你/妳的一
     點過往形象, 就連你自己都會對自身產生了疑慮, 而這麼樣的
     疑惑也許只有在脫離軌範的幻想中才得以獲取自體回饋式的滿
     足。然而, 你那已被轉換過的體形同心態, 便是有了一番翻雲
     覆雨般的天外暇想, 難道不會和初行自慰獲得快感後突然感到
     一絲不安失落感的少年兄一般, 又迅即回復到現實中所面對的
     中年焦慮嗎?只是各人的經驗都有差異, 對照不等於比較, 比
     較也不等於類同, 你我皆是客體, 焦慮並不相同, 只作一哂也
     就罷了。不過, 焦慮仍然是一種亂想的煩惱。
 
              ──‧──
 
【摘於】02/11/97
【篇名】忠於國家,抑或忠於自己?
【出自】淨化與堆棧之板
【摘文】事雖有大有小, 然而類此語詞在時間邏輯上不完備的陷阱(
     had's ≠ have's experience), 實在是處處有之;以尖牙利
     嘴之功來做事實上的挑剔, 既然有其邏輯與用(善/惡)意上的
     先天缺陷, 故它表面上似乎是蘇格拉底的「否證法」, 實質上
     卻有 philosopher 與 sophist 在論述與詭辯層次上的差別:
     所發出的質疑若有肆其機鋒以偏其局之嫌者, 本身就該是個讓
     人先行質疑的標的了, 方乃是否證原道, 而捨此不足以挖掘其
     意義的完整脈絡。原本, 語言栓塞的經驗是人人都有過, 何以
     苛人寬己?難道國族立場上的宣誓就一定比一個自由民的自由
     意志更為神聖且具有優先性嗎?果真是如此的話, 那作為近代
     民主與民權運動理論基石的「社會契約論」之說也在根本上不
     成立了。
【余曰】在近幾個月選戰加熱之際, 若不針對任何選舉上的細節與實際
     事務作其估算, 而只以相異的歷史性角度來看待政治之事於自
     由與民主主義思惟上所該有、卻常被本地媒體與政治評論所忽
     略的辯證性問題, 想必能具有一番不同的洞察之力。不敏如劣
     者根本無能力、也無意願去以判斷「綠卡還有沒有效?」這種
     「國家大義」般的質問, 只想借題發揮、概述之所以會產生這
     種「質問」的所以然而已。國家為什麼要我們「效忠」?我們
     該對國家「效忠」嗎?國家教育體制絕對不會告訴我們不一樣
     的答案, 於是只好自問自解一番了。
 
              ──‧──
 
【摘於】03/21/97
【篇名】中華隊,有你們,真好!/換日線
【出自】文字邊境‧換日線
【摘文】場邊,一壘和三壘的休息室上方都有一組加油組(請更正他們
     的名稱)他們喊得賣力,我們也跟著賣力。打擊時,我們舉起
     右手喊「安打、安打」、舉起左手喊「全壘打、全壘打」、舉
     起雙手喊「XXX(球員名)全壘打!」,遇見強打像是恰恰、
     泰山、羅國輝等人,三壘這邊喊名字,其他人就接著喊「全壘
     打!」全場的加油棒指向外野,外野還有一個大大的標鈀等著
     一支支全壘打轟到場外;守備時,我們喊「陽建福加油!」我
     右後上方的一組人馬,應該是阿福的球迷,只要每局阿福上場
     ,他們一定會齊聲喊「陽建福加油!」;兩好球時,我們就會
     大喊「便當,便當,揮棒落空!」(便當請用台語喊!)
【余曰】雖有候選人不慎說出考慮「抵制北京奧運」這樣的不智之言,
     然而中華棒球隊在不久前(終於!)所奪下的 8 搶 3 參賽資格
     及過程中的精彩表現, 仍令人印象深刻。由於徵召旅外球員不
     順、幾位本職主力受傷退出, 這支隊伍本來只被當作「拼裝」
     部隊, 卻以其鬥志打出了好的成績。什麼才是運動員精神呢?
     戲碼、叫囂、與指控都不重要, 能讓觀眾感動並吶喊, 且打出
     了一場好看的球賽, 才是所該激賞的。要是將於明天決定勝負
     的刻下選戰也能有中華隊的表現水準, 還要吵什麼誰值不值得
     人民「相信」呢?可惜時機已過, 在和解共生與務實愛台的畫
     餅高調之間, 仍只是一場──擊不出劃著讓人驚喜的弧線的
     HR 之──口水之爭而已。
 
              ──‧──
 
【摘於】03/23/97
【篇名】前進中國﹐梅鐸撞得鼻青臉腫/黃清龍
【出自】黃清龍
【摘文】多佛在新書中透露,梅鐸曾多次為進軍中國而犧牲道德原則。
     一九九三年購入香港「衛星電視」,隔年,梅鐸即下令該台撤
     下「英國廣播公司」(BBC)的新聞,因為BBC新聞經常播送「
     六四」畫面,梅鐸擔心惹惱中國。九七後﹐曾讓中共當局感到
     頭疼的末任港督彭定康〔Chris Patten〕寫了《東方與西方》
     (East and West)一書,記述他五年港督任期內的分歧和衝
     突﹐原本已談定由新聞集團旗下的哈潑〔Harper〕出版社出版
     ﹐梅鐸卻臨時指示取消出版。但哈潑出版社卻付出高額版稅為
     鄧小平之女鄧榕出版英文版《我的父親鄧小平》﹐並在紐約為
     她舉行隆重的新書發表會。
【余曰】縱使他能縱橫西方媒體界, 一再發揮以銀彈併吞知名傳統及網
     路媒體的本事, 並常在改變編輯方針引起中立性爭議時仍堅持
     勇往直前, 但終究還是有踢到鐵板的時候。梅鐸所踢到的是重
     重的大鐵板, 企圖制霸全球媒體版圖的 News Corporation 當
     然看上了勃興中的中國經濟大餅, 且施以許多不正當的公關手
     段, 這包括了諂媚、自我設限、行賄, 然而在 P.R.C. 當局始
     終視「媒體為國有財產」的統治思維下, 梅鐸根本不可能有突
     圍定錨的機會, 最終只得任著大筆資金猶如石沉大海, 自討沒
     趣縮頭以回。反正, 還有華爾街日報等著這位媒體霸主來改造
     一番, 而 Fox 電視網也仍以討好美國保守鷹派為能事呢──
     這倒是諷刺地證實了, 美國果然是真正有新聞業自由競爭的國
     度。
 
              ──‧──
 
【最新網摘:我的 MyShare@URL 書籤

發表於 April 30, 2008 06:23 AM
| 連結與荐文[] | 回應 [] | 引用[] | 人氣 [] | 推薦 [] |

[心得] 荐文日新←上一篇 │首頁│ 下一篇→[安] 簡談網路 IP 位址的偽造或隱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