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之禍──莫拉克浩劫的雜感暨反思
莫拉克颱風所造成「八八水災」的慘況已持續了大半個月, 媒體上的報導篇幅仍多, 但可見新聞熱度已漸漸轉向新型 H1N1 流感的疫情。三個星期以來敝人多在@推特(Twitter)上表達一些觀感, 本篇即以時間序整理諸則 tweets 而成, 作為對於這場山林土地與政務運作之歷史性雙重災難的紀錄式回顧。
08/10
幾個月來的乾旱天讓幾大水庫幾乎喊渴了, 不意龍王爺賞臉給水之下, 偏偏又給得沒有分際過了量。於是就在昔年死亡失蹤人數逾千的「八七水災」之後半個世紀, 莫拉克颱風復以創紀錄的驚人雨勢帶來了八八水災大難。南部災民之苦想必難受, 敝人略能體會其情, 世紀初的納莉風災中, 我亦曾淪為災民。彼時家裏本來已有極重病的尊親, 孰料在洪水侵犯當刻再一至親倒下而送醫急救。由於一時交通中斷, 不得已身渡基隆河邊公路上積達近公尺深的淤泥黃土, 以便步往幾公里外的醫院照顧。而立之歲前既得身負家中主要之計, 又得在三地間奔忙, 其中焦苦只能腹吞, 一切仍待慢慢善後。
週日就著全島地圖目索各鄉, 耳聽漢聲廣播傳來的全天災情報導, 對於大自然之力與人工之渺但覺戚然慚皺。祈願天憐我島, 惡水能速退, 政治口水則少點, 公僕軍警且勤快一些, 以利災民早日收拾家園不期之禍了。
*
回 @cehraidc:水庫要滿了卻報說儲水率僅 70%, 那是指有效蓄水容積率吧。幾座水庫由於泥沙淤積嚴重, 有幾成的庫內空間根本就不可能發揮儲水的作用, 石門水庫即是顯率, 還編了兩百多億元來整治集水區。上游沒做好水土保持, 水庫的儲水能力就會越來越低落。
08/12
回 @琪琪碎碎唸**:二十年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總理薪水, 記得還比不上台灣 7-11 的打工學生, 妳是要「溫家寶爺爺」捐多少錢呢? ;)
回 @kenworker:似乎正好相反吧?不論是美國、還是台灣的氣象單位, 對於颱風/颶風的分級標準都是依據「風速」, 所以 CNN 錯報的「超級颱風」根本不是指雨量上一定超級, 雨量是另作預報的, 中央氣象局在風力上預測是「中度颱風」這一點上並沒有錯。對於雨量, 氣象局是採取追時推估法, 無法在一開始就提供更準確的估計而造成民眾與政府警戒心不足, 但當其已上修至二千毫米以上時, CNN 仍預測約一千多毫米顯然就是個嚴重錯估。另外一個要項, 莫拉克颱風為中心鬆散但外圍環流結實的構造, CNN 也沒注意到這個造成北部無殃、南部卻重創的關鍵要素, 至少氣象局曾事先提醒了這一點。
08/13
莫拉克颱風帶來的「八八水災」之禍可說是繼十年前的 921 集集大震之後, 再一次災情傳播互助的全島性網路大串連。用網路來收集訊息, 具有成本低廉、基層傳播迅速、技術自學門檻不高、相異背景人力合作等優點。不過, 災情收集後仍然需要經過整理篩選, 以便於真正的訊息接收者──救災體系暨人員能有效利用之。
傳播學基礎理論告訴我們:「未整理的蕪雜訊息擁入再多, 對於即時訊息需求者而言, 很可能大都成為無效訊息。」災情的匯集僅屬初步功夫, 網路使用型態的人口統計區隔比一些網民想像的都來得大, 您所以為「人盡皆知」的熱門服務或許另一個社群階層從來沒興趣接觸, 所以 1) 網站架設者應主動通知救災部門讓他們了解有這個災情系統的存在。在內容上, 2) 訊息重複率須盡量減低, 不然過多的重複訊息反而會讓救災者產生混淆以致於無所適從的困擾, 若還要擔負起過濾篩選的工作將徒然浪費了寶貴的出勤行動時間, 而在出動後他們也不可能持續追蹤網站, 故以 3) 訊息格式在傳給接收者時能越具體明確越好, 數據化者尤佳, 有助於判斷所需人力與物資的數量。
4) 訊息的初始發送時間紀錄務必保存下來, 這攸關訊息本身的時效性, 兩天前的災情對於第一線救難人員或許已完全失去參考價值, 像是微網誌上的轉推(retweet)一般都會忽略要留下「原始時間」, 若用在有時間限制因素的災區救援上, 訊息有用性已大打折扣, 而 BBS 有選項可在轉錄時保留原始標頭就較為理想。5) 至於訊息初始發送者的辨識與聯絡方式也很要緊, 這相關於對訊息發生疑惑時的確認品質與效度, 因此在轉錄時應以保留初始發送者的 ID 為優先。
以社群網站的串連來參與災情傳播是一種人民自發性的社會性同理活動, 然而應用在現實上, 技術層面仍有需求進一步考量的細節, 否則網民的熱心行為就有可能發揮不了預期的實質作用而白費了心神。當然, 若只是用來募集後援物資, 則前述細節上的要求可以適度放寬, 但要 6) 小心詐欺募款的假訊息, 這方面最好還是以官方或公益組織的網站公告為準。(以上為聽聞某位參與過 921 救災的消防隊員的經驗談後有感。)
08/16
每當電視上看到關於山區「民宿」的推薦報導, 在一片對湖光山色與建築物裝設巧思的讚賞之際, 我總是會想及:在環境敏感地區做這種基地鏟平式的開發, 不會帶來水土保持不良的危機嗎?(→公視《我們的島》看了多年的後遺症。)
報導的媒體記者一定知道箇中隱患, 環保人士、學者對於那類得另僱專用人員來服務的新建「假性民宿」的批判聲音雖然總是被主流媒體置若罔聞, 仍不厭煩一再發出, 而那些業者──所謂「民居主人」──也不見得不了解其中風險。
如今在大自然反撲後發生了災禍, 我們當然該責怪政府公權力不彰, 長期來沒做好國土保安的維護工作, 讓環境遭送更多不必要的負荷, 甚至讓人民為逐短利鋌而走險。然而, 十幾年來推波助瀾、倡盛山區「休閒旅館」──必也正名──開發風氣的媒體與旅遊業者(兩者常是利益共同體)難道都沒有責任嗎?媒體現在都可以道貌岸然地痛批政府的失能, 但自身多年來「不告訴人民真相」的共業式習性不也該受檢討?
參柳中明〈環境難民 該何去何從〉。
*
已開發國家對於民宿與商業旅館採取差別管理, 由於不需要申請旅館業營業執照及依照旅館建築消防安全法規來獲得核淮, 民宿有其特定的限制條件, 台灣也有這般規定。一般的定義上, 民宿為當地原本既有的民居, 不經重大改建、也不擴大外圍腹地, 通常僅提供一至四間左右的客房, 由家人自居、自營、且自廚, 除了偶爾有打工人員代班外並沒有常態性僱員與廚師, 家人中且應有成員從事其他正職工作(皆為退休者不在此限)。以此而論, 台灣的「民宿」有多少算是真正的民宿呢?
08/17
某種顏色的政治人物在面對群眾的嗆聲時, 常是鐵青著臉, 回應不著重點, 甚至冒出不恤民心感受的話語, 「你不是見到我了嗎?」的白目話就讓人不禁有「扶不起的阿斗」之嘆。另一種顏色的政治人物於面對嗆聲時, 則異常勇敢帶勁, 時時直接對著抗議者「反嗆」回去, 諸如「你是x營派來的!」、「滾回中國去!」已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公式化口頭語, 而像黑道一般撂下「做什麼的!?」也不少見。
前天在台中 IBAF 世界青少棒賽開幕式上, 兩種場面正巧一起發生, 這兩個政黨都以其執政實錄證明了渠等俱是無能兼且派系利益掛勾結構化的組織, 這要教有思考力公民的票怎樣才甘心投入票匭?「含淚投票」似已成為受意識型態綁架選民行「自我安慰」的迴避現實之道了, 傷痛中的島民到底是更凝聚還是更對立呢?終究, 在顏色學上, 藍、綠本來屬於同一色系。看來, 在環境發生大規模儆示之際, 真正能推薦的或許只餘綠黨這種不隨便玩弄顏色象徵, 又能點出問題實質根源的非主流選擇了。
*
詩一首
仿陳黎體, 作以〈殤比 101 高〉, 但誌南台鉅禍:
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殤恒屬悲, 悲莫逾痛, 痛賦於愍人之心。
08/18
悼亡之一
啟示的光, 照耀其上, /血劇之地, 斑駁磚頭。/導引之手, 溫柔拾起, /在十字架的腳心底, 靜穆舒躺。/那靈的聖思哪!/慈愛的寬容, /將覆於憤慨之上;/慈愛的救贖, /將立於哀傷之上。/安息其馨, 永懷其祥。 (030807.)
悼亡之二
時日既長/那塵灰透天的遲暮/終是過雨而落/生命已然隱回歸處/續行者呀 莫要蹙眉/妳的前進跫音/安息者將得心安/愚心伴妳 盼相珍重 (061307.)
08/20
有此一字
竹子, 禾本科, 木質莖中空, 內壁有膜, 名之「竹本」。元代陶宗儀《南村輟耕錄》:「竹本無心, 外面自出枝節。」木匠剖竹作器, 竹本失用乃除之剝之, 因以寓意「無用」。後人合兩字而為一字, 即「笨」之所由來。余但尋此一「笨」字, 題與馬劉政權, 以表其剛愎性成也。
*
在台灣的民主化歷史, 馬英九是獲得法制上最高民意支持所選出來的政治領導人, 依據人民的期待及其一貫的法匠性格, 他本來該是一位與民休息、重整制度暨官緘的「承平型總統」, 任內不至於有體制上的大變革。不幸的是, 大勢隨時而易, 他上台未久即遇到全球性的百年金融海嘯, 隔約一年後又遭逢世紀水災, 他勢必得改變定位成為「危機型總統」。
然而, 馬總統的政治應變手腕不夠高明, 面對民眾的措辭拿捏不準, 他又不懂得如何體察出官僚組織與同質性幕僚團隊裏的結構性盲點, 並且重大決策考量總是欠缺周延而時有疏漏, 時勢不利兼且個人能耐的拘限於是造成了當前的執政信心危機。
不過, 有些政治脈絡是不變的, 今日敝人尚敢提前斷言, 只有馬英九有那個意願, 他大概還是會連任成功的, 為什麼呢?答案很簡單, 因為更適合的政治領袖根本還未出現、或者沒表現出該有的態度出來, 人民並沒有其他的選擇。在藍綠版圖的分立下, 決勝的關鍵並不需求過半的絕對多數民意, 其中多有區隔化的操作空間。包括蔡、蘇、謝、災前的馬在內, 現存的各個政治巨頭猶處於被意型化選民寵壞的「自我感覺 Okay」狀態, 若選民再不自覺以迫使他們憬然覺悟的話, 一切仍將「如擬而行」。
民主政治不折不扣乃是「自作自受」的政治型態, 有怎麼樣的選民, 就有怎麼樣的當選者與落選者, 而他們就會回報給人民那麼樣的政策品質, 如治水方案即是此樣──民主時代不可能、也不該有救世主, 此乃民主的本質, 忽視之即會帶來無可避免的集體性失落, 前後兩位總統皆「以身作例」了。
參謝宜臻〈高屏治水 勿蹈覆轍〉及《聯合報》〈治水檢討/8年800億 治水期中考不及格〉。
08/21
近日媒體上多見名嘴、民代開罵, 其實幾年以來渠等俱是「無日不罵」, 而某些媒體新聞報導以預設立場來夾敘夾諷的亦所在多有。典型的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 重大災難發生時, 受害者一開始會震驚無助, 其後感到悲傷無已, 再來會顯現憤懣怨恨, 時間久了還要加上自責、或者逃避面對事實的創傷後憂鬱情緒。人民心裏有怨而對公僕嗆聲、發怒並責備, 乃人民再自然不過的表達權利, 以心理層面來看, 這也有某種自我治療的發洩意義。然而, 具有公開媒體發言權者卻應有不同的姿態, 其得同時負起更多的言權暨言責。媒體上的最重要篇幅應該用來指正問題的源由, 具體陳列出統治階層的種種疏失脈絡, 並以客觀及專業性見解提供糾錯改善之道。最重要的是, 媒體進一步該有歷程性回顧的視野, 才能觀及整個大問題──島內政治一向只看短線, 不看長線, 山林野地的開發只見到即刻的收益, 沒考量長期將造成的環境負荷與傷害, 這次的浩劫即因為天禍之「施」, 復加以人為之「失」才會如此嚴重。
只要政策由制定、決策、立法/編預算、到執行的「內部」時距, 以及從執行到驗效的「外部」時距沒受到全面性的檢視, 就永遠會存在僥倖行事的官僚習氣:「反正我只做幾年官, 沒那麼倒楣遇到大麻煩吧?」要如何用力責罵官員是人民自己的事, 獲有媒體資源者請莫濫用發言權, 那本來屬於社會所賦予的言論公器, 個人情緒的抒發無助於整體事理的澄清。若媒體人的謾罵可以解決問題, 那麼過去以來藍綠各方吵了十多年, 不就早將台灣給吵回「錢淹腳目」、吵進聯合國裏、甚至吵入世界歷史「同心圓」(杜正勝理論)的核心了不是?若要怪人民怎麼會「再一次」選出了不合格的領導者, 那麼不能由客觀事理來鞭策督促從政者, 只以意識形態化偏見來助長政治對立情緒的媒體也有其不可推卸的責任。至於有名嘴竟然利用社會公器說出「幸好有這次水災, 才讓別人看到馬英九的無能」這般「幸災樂禍」的話, 其殘酷心態及縱容他的媒體是絕對該受嚴厲譴責的, 水災的禍水難道還不夠多嗎?
有時我還在想, 那些個單面方、一貫以意型化教條試圖對觀眾洗腦的政論節目, 稍有理智者都可以認知到這種節目明顯缺乏中立性、一味助長政治惡鬥、且弱化人民對於政策的主體思考能力, 卻為何仍有不少人那麼愛看, 甚至還把其聳動挑撥言辭當作一回事, 在網路上到處轉載呢?於是不禁以為, 會不會這也就是一種「自我洗腦」?對該等節目的擁護程度, 正可對比於觀賞者自身意型化的程度呢?或許這點恰可以作為一般人對於「政治偏見度」──通常是本身不願公開承認──的自行診斷之方了。我們還可以參考不搞腥膻的公視《有話好說》如何秉持社會公器的立場, 幾日以來從各個面向具體詳盡地討論了災害的前因後果, 並怎麼檢討政策的缺失及提供建設性的改革意見, 當然, 它沒從頭痛罵到尾也就沒那麼「精彩」就是了, 收視率也不及他者──莫忘, 有怎樣的主流收視群眾, 就會有那麼樣的主流媒體樣貌, 風氣為上層暨下層結構的社會性互動所共同形塑的。
P.S.
我原本不想寫媒體的疏失(本來今天主題該是王建民的), 卻在轉台時聽到了幸災樂禍的評論態度, 身為死老百姓實在是不吐不快呀!
08/22
回 @琪琪碎碎唸**:As you wish, 我會把先前的颱風推文給放到 blog 上的, 但別把手給拍紅了呀! :) 既然有了貴小姐的鼓勵, 那要更努力批、批、批... XD
08/23
萬事莫如救命急, 但在這場災禍中, 公部門是急救章不著方寸, 各部門出現協調失序的現象, 正無奈且冷酷地見證著, 自 921 集集大震起十年以來全民防災體系的佈建實在是「紙上談兵」得多。非唯如此, 民間似乎也一起亂了繩套, 一些不明究裏、斷章取義的消息在新聞媒體與網路上廣為流傳。
早前敝人所指出關於 CNN 氣象預測失準卻被當作「好準」的現象, 明明只要讀過國中《地球科學》課本所教關於颱風強度與降水強度的常識, 即可指出其中謬誤;除此之外還有些則是在事實細節上失於查證或片段化摘錄報導所造成的。像是有架救難直升機投放「屍袋」而被災民痛罵, 實因先前有另一機體在該路段上看到災民舉著寫有需要屍袋的大字報才有此項作業, 媒體卻忘了它們曾經做過報導。有一對勇敢的兄弟放下「工作」回村撤出了霧台鄉佳暮村一百多人, 幾家電視台重批「國軍在哪裏?居然要老百姓丟下工作自救!」這樣的批評只對了一半, 該對兄弟的「工作」即是志願役陸航特戰士兵, 他們就如許多家在災區的官兵一樣告假回鄉探視獲得特淮, 於搭機垂降村子後指揮開闢停機坪, 並以軍方支援的直升機完成後送。
美軍 C130 載著防水塑膠布運抵台灣, 幾乎所有媒體一致指稱為「台美斷交以來首來有美國軍機著陸」, 其實美國國務院官員已私下透露, 921 時其軍機就曾低調抵台了, 各家電視台皆未確實查證, 至今仍在以訛傳訛。而那些塑膠布先被運出後又運回台南空軍基地, 當然會受到記者批判「要求物資卻沒想要怎麼使用!」然而該項物資根本不在我方求援清單內, 它是美國 USAID 災害協調人 R. Libby 堪災後主動列入支援項目的。又如「日領 800 元臨工專案」以災民為優先, 失業者也可一併申請, 台視卻不明究竟, 申辦現場的影像裏直批「失業者混水摸魚, 冒充災民搶工作!」馬總統總算親至被埋沒數百人的甲仙鄉小林村來個「晚來的視察」了, 自救會長當場痛陳:「錯誤的官僚比陳進興還可惡, 你知道嗎?陳進興能殺幾個人?……但這樣的政策殺了六百個人!」某家綠系無線新聞台把側標打成「小林村民罵馬英九比陳進興更可惡!」而他接著說的「我知道有些政策不是你『任內』推動的, 你要好好調查」之類的話卻被 cut 掉(有其他台播出), 不免讓人懷疑有選擇性「誘導輿論」之嫌。
去年彼岸汶川烈震時就傳出了不少救災時的「不可思議」事件後來被戳破, 怎麼台灣也趁熱鬧上演另類的「謠傳」戲碼呢?救災工作已是事繁綱亂, 官僚們手忙腳亂, 讓災情更難以收拾, 媒體千萬不要趁亂一起來亂呀!
P.S.
二批媒體, 當下似乎有些「不正確」。批馬猶未完結...
08/25
官箴
本地 Dell 的網路標價連續出包事件, 被 CNet 陳奭璁稱為「戴爾台灣網站的運作已經到了末稍神經壞死的地步。」不僅客服電話沒人接聽, 有幾個人還好意於凌晨透過幾種管道聯絡 Dell, 結果出問題的網站還是要等通常上班時間到了後才關閉, 「受騙」消費者因而累積/蜂擁更多。如今回視該起事件, 若把這樁「無關大局」的網路行銷管理問題給由小放大, 似乎湊巧「先兆性」地預示了此次八八水災救援體系橫向聯繫不良、主政者一開始忽視其嚴重性將導致的紛亂「景況」?!
依劣者愚見, 既然想要擔任中小學教師的在學學生除主科外另需修習教育學程, 而美國華府新任官員與國會議員也會安排到喬治城大學「補習」一番, 則 Dell 同中央、地方政府的主管官員實在都應該去上上企業管理暨公關的課程。主動管理的態度在應付突發危機時的把握度絕對勝於被動式管理, 組織訊息流通系統裏平時不易察覺出來的非日常性瑕疵, 若不以流程稽察(SOP auditing)、全面品管(TQC)等機制來時時檢核糾正, 待禍到臨頭就會發現「歹誌大條啦!」僅在嘴巴上聲稱「我跟你一樣難過」是無謂的政治話術, 公部門有義務於實際運作上盡量減低天災防護與救援中的「人禍」比重, 不然就不能怪別人指責其為缺乏社會同理心的無恤民命官僚了。此當為官箴。
參《聯合報》〈檢抓弊:不讓烏來變小林〉。
08/26
馬團隊一向「不吝於」表現其在政治決斷力上的薄弱能識, 風災之前還有顯例。
由於他們對於政治勢力各取所需與政策法制化上的明顯落差視而不見, 導致改制直轄市一案由國家百年基業之圖變成了一時的「升格大放送」政治鬧劇。此般結果其實事先已可預料, 以島內的政治風氣, 即可悲觀但合理地推測出來:本來需要審慎規劃的地制改革恐怕只會成為地方諸侯各行喊價式籌碼的民萃式棋局。當政者卻仍天真地以為不致於那麼「莫非(法則)」, 猶執意於社會共識不成熟時推動此案, 致有此局可謂是「天下本無事, 庸人自擾之」。
鬧劇終究成了現實, 「三都十五縣」的政見藍圖更變成永遠無法實行的笑話。在「有標案才有發展」的政治邏輯下, 政商勢力必然樂於以競逐升格建設大餅與房地產行情為能事, 往後財政資源分配及區劃大約會更紊亂。若新的地制藍圖有其合理性, 推動者且能保持決心, 又已通過大選的民意核可, 則何懼「內定」?卻急於挖個大坑自己跳下去而造成此番困境, 實乃斷事不明。
其中幾個要項可參閱陳朝建〈地方改制直轄市的政治法律分析—台灣「富都窮縣」的自治圖貌〉, 懷舊者還可一覽敝文〈§ 明鄭、清治時期臺灣行政建置分期表〉。
08/27
所謂「不破無立」, 經此番風災浩劫, 馬英九總統的聲望已跌至新低, 巡視各處時聞訐譙之聲。雖然, 921 震後籌建、已不是首次失靈的民警消三層防災通報系統, 發包流程專業退位並淪於綁樁的八年 800 億「加碼式」治水條例, 以及無視在地經濟生態、經營權生變的阿里山三合一 BOT 等案幾乎都不是他任內所開辦的, 然而臨場指揮失序、無力維持全民信心, 且不知通權達變於緊急事務, 乃至於被罵到不知所措的處境, 此般症候卻屬他無可逃避的政治責任;更甚者, 朝野不反省又在合搞新一個「加碼式」重建條例了。
不過, 若他能徹思痛悟, 下定決心不再困於歷任領導人自限其中的開發利益結構與不動產行情的泡沫表象, 而致力於於長年以來沒有主政者願意/敢認真做的國土計畫與復育、山林保育、分區設/限用、氣候變遷的調適暨減碳等百年環境大計, 那未嚐不是其個人政治生涯及島內環境品質的一個轉型契機。欠缺展望性視野的社會是很難看清楚前途的, 台灣已在原地踏步了很久, 身為全球十多億華人中唯一享有真正民主暨完整言論自由的自治地域, 民主體制且應具有自我糾錯的有機適應性, 那麼包括小林村劫後餘生者在內的有識島民, 也只能以此對統治階層略作期許了。
參趙家緯〈政治口水外 急迫的氣候對策(上)〉暨其〈(下)〉。
08/29
「至於這整個世界, 」我們的太陽父說, 「我給予他們光和熱, 他們寒冷時我給他們溫暖;我讓他們的田地結果實, 牲畜繁殖。每天我走一遭, 了解人類的需要。遵循我的榜樣吧!」
──Carcilasco de la Vega《皇室評論》中的印加神話, 西元 1556 年。
*
正名之論
有者認為以「島」代「國」, 貶抑了台灣的主權正當性, 而「島」通常含有的社會性狹隘隱義也不適合用於描繪偉哉台灣。名詞的定義果真是如此判然若分嗎?
其實, 與天賦人權之說相對、近代民族國家(nation-state)所立基的「主權」概念乃是「一種發明」, 國家是由人為的集體政治意識所造成, 持續由幾個月至於數百年不等, 其既非永恒、亦非真理性的存有, 那為何人民同意了國家的成立?哲學家霍布斯於《巨靈論》(Leviathan)以利己主義闡述了其絕對主權觀:"The obligation of subjects to the sovereign is understood to last as long, and no longer, than the power lasteth by which he is able to protect them." 而我們的島則由大自然的板塊推力緩慢形塑以成, 已存在數百、上千萬年, 尤屬真正偉大的存有。
國家的組成成員只有取奢無度的人類群落, 這個島卻無私包容地孕育供養著繁多物種, 呈現獨具特色的一個生態相, 它不塊是生命所賴所倚的「大地之母」──即那廣形無嗔的蓋婭(Gaia)。反之, 國家向來是陽具性/指向性主權區隔的剛性概念, 史碑功刻裏對於國家之名的讚頌從來沒有不以父權性質為基調的, 政治人物只在蠱惑群眾的場合才會以「我的母親!」之稱來暫時掩飾其意圖紗網底的勃起暴寡權慾。故而, 以「島」為貶義, 實為現代人類自以為是的偏頗認知。
我人皆生存於大地之壤, 值此天諭示儆之際, 難道島民仍不願省思在人為執意下「與天鬥, 與地爭」的強開發思惟之不可以為性命憑恃嗎?無論人們對它再怎麼濫墾涂毒, 不管史冊裏記載它的名字究竟為岱(輿)員(嶠)、埋冤、福爾摩沙、抑或台灣, 這座偉鉅的「島」無所疑地將自相永存著。至於以「台灣人」為名的一批完新世(Recent)智人種生物能否無慮地傳承胤續其生活與文化, 就端視島民珍不珍惜大地之母所賦予的寶貴環境資材, 《禮記‧中庸》有謂:「萬物並育而不相害, 道並行而不相悖。」先賢早已體會出共生共養之道了。
拙文〈漂流的教室,漂流的人性〉所介紹的經典恐怖漫畫實乃是一部土地的未來啟示錄, 提出來與諸君分享, 並參朱淑娟、張楊乾〈氣候調適 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