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9, 2007

[大人生活週記] 96 年第 20 週雙週網摘 ─ 「第二人生」的社會復現

“...... 【余曰】網民可能聽聞過, 也可能完全不解其名:「第二人生」(Second Life)是一套企圖於虛擬社會中再虛擬出實體社會交際網絡的線上遊戲。它不是真實社會的精確復現, 而是一種更進一步且更細微地去開發「身分」可能性的嚐試──一般當你上網時, 大概都已自我「設定」了一個比較簡略的虛擬「身分」了。其他遊戲裏有場景或關卡編輯器, 而 Second Life 更提供了參與者自寫立體物件與腳本程式的功能, 加以其中那虛實合一的貨幣經濟市場規則, 它具有發展演化的能力──只要參與者有所動機, 就能擴充遊戲世界的內容, 包括在遊戲裏再創造新遊戲也不成問題。像是甫落幕的法國總統選戰, 各主要候選人就在 Second Life 裏設立了自己的「競選總部」!當然, 你不爽哪位政客的話, 要在裏面發動示威遊行則請自便, 而賣春、大麻交易等的黑暗面也無法避免, 或許台客可以考慮開一間檳榔西施店?......”

╒═══════════════════════════════╕
│大人生活週記第 20 週自民國 96 年 05 月 13 日起至 05 月 26 日止│
╘═══════════════════════════════╛
 
【摘於】05/13/96
【篇名】Second Life 的社群觀點/Jedi
【出自】Jedi's BLOG
【摘文】不過,大家一定都很好奇,這樣子漫無目的的線上遊戲真的行
得通嗎?根據 SL 自己的說法,在一般的虛擬社群中,不管是
傳統網頁、 Wikipedia 或者是 Linux 界,使用者參與、貢獻
的比例大約都低於 1% ,亦即絕大多數的使用者都是瀏覽者、
終端使用者,而非內容撰寫者或修改程式碼的黑客;但是在
SL 中,使用者產出的比率卻高達 30% ,幾乎每三個居民中,
就有一個有在製作物件、撰寫程式或產出內容。
 
是甚麼力量,讓 SL 如此有別於其他虛擬社群平台呢?筆者認
為前述「與真實世界掛勾」乃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因為任何社
群的本質還是這些活在真實世界的「人」,線上世界祇不過是
打破某種藩籬之後的投影而已,並不會改變「人」身為「人」
的本質;因此正視這種關連,並且利用了這種關連的 SL ,有
助於拉近真實世界中人們的距離,進而能夠促進在 SL 中的互
動,形成正向循環。
【余曰】網民可能聽聞過, 也可能完全不解其名:「第二人生」(Second
Life)是一套企圖於虛擬社會中再虛擬出實體社會交際網絡的
線上遊戲。它不是真實社會的精確復現, 而是一種更進一步且
更細微地去開發「身分」可能性的嚐試──一般當你上網時,
大概都已自我「設定」了一個比較簡略的虛擬「身分」了。其
他遊戲裏有場景或關卡編輯器, 而 Second Life 更提供了參
與者自寫立體物件與腳本程式的功能, 加以其中那虛實合一的
貨幣經濟市場規則, 它具有發展演化的能力──只要參與者有
所動機, 就能擴充遊戲世界的內容, 包括在遊戲裏再創造新遊
戲也不成問題。像是甫落幕的法國總統選戰, 各主要候選人就
在 Second Life 裏設立了自己的「競選總部」!當然, 你不
爽哪位政客的話, 要在裏面發動示威遊行則請自便, 而賣春、
大麻交易等的黑暗面也無法避免, 或許台客可以考慮開一間檳
榔西施店?以這種更具社交個體間「黏性」的互動性, 較之
Maxis 的 Sim-系列遊戲尤上一層, 它幾乎已發動了一場「有
機遊戲」的革命了。
 
──‧──
 
【摘於】05/14/96
【篇名】[EmBA] 尷尬網誌寫作者互助協會-貧窮部落客分會/Wenli
【出自】廢業青年日記
【摘文】全世界(或全台灣)的報紙、雜誌、電視、街頭等垃圾車的太太
們,都在談論部落格的商業遠景時,你是不是覺得這些議題好
像離你很遙遠?你知道有人憑著努力、才能與多年紮實耕耘,
的確取得了令人稱羨的成果。可是似乎並不是像雜誌報紙報導
的那樣容易、頻繁、理所當然?
 
或者,你並不想把部落格當成事業一般經營,但卻免不了受到
這些事情與訊息的干擾,而覺得尷尬?
 
今天,尷互協-貧窮部落客分會(EmBA-S.M.M*)成立了。
【余曰】老祖宗常謂:安於貧窮, 死於逸樂。在主流媒體一片讚許 Ad-
sense for Content 為部落客所帶來的美好「錢」景與成功典
範之聲中, 終於有人反過來重申「安貧樂道」這種傳統美德的
重要哪!既沒開記者招待會、也沒廣發新聞稿, 「尷尬網誌寫
作者互助協會-貧窮部落客分會」就這樣寒酸地成立了, 就連
其小小的會員貼紙也只是「黑白色」的, 一切正合儉省精神。
沒有能力繳會費的就不妨考慮一起去尷尬吧?
 
──‧──
 
【摘於】05/15/96
【篇名】台北城市記憶-從富都飯店說起/Tonywang
【出自】月經來了
【摘文】而富都飯店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它的樓頂曾經擁有全台北獨一
無二的旋轉餐廳。在整個都市的繁華還沒蔓延以前,視野可遍
及松山機場及當初仍阡陌縱橫的台北東區。而這個當年最前衛
高級的社交場所,不僅是現代化的表徵,更是許多影視作品的
發生場景。
 
當Skyline122還叫作阿波羅旋轉廳時,曾是最美麗主持人「白
嘉莉」的駐唱場所,也是1969年中影所拍攝的健康寫實電影「
家在台北」中的重要場景。影片中,自美學成歸國,意圖遺棄
糟糠的柯俊雄與其妻相約於此談判。拿著圓形西餐菜單穿著土
氣的歸亞蕾,手足無措的不知如何點菜,亦暗喻其面對變局的
無助與渺小。隨著餐廳緩慢的旋轉,你可以看到還沒改建前的
雙連教會以及更遠在陽光下氤氳的基隆河。導演白景瑞透過這
個現代化場景的選擇,不僅意涵出當年台灣人心對歐美世界的
嚮往,其並透過劇情的鋪陳,闡述在這樣一個西化的過程中,
人性上所因而產生的衝突與矛盾。
【余曰】台北常被稱為一個沒有建築景觀特色的都市, 其中一個原因,
或許就是它很容易在官方同商業勢力的「開發」思維下抹除了
過去的軌跡。幾個月內, 《家在台北》的實景就將消失於中山
北路的地平線上。當然, 這個建築體曾擁有過的傲人視野──
北望(那時的)松山「國際」機場, 西見忠孝東路上的廣大農田
與荒地──早已不再, 只是就連它曾經存在過的實體證明, 也
已不符合豪宅時代地產商的需求了。
 
──‧──
 
【摘於】05/16/96
【篇名】詐騙電話七大類型/programs
【出自】公衛逃兵
【摘文】第六種類型-裝熟型
這種的一打來就會問你記不記得他
然後說是你要他上台北的時候打電話給你
但是當你進一步問一些問題時
他也說不個所以然來
通常這種的都是KTV酒店小姐
至於為什麼會有我的電話
還知道我姓啥叫啥
只能說個人資料在台灣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
【余曰】社會上總是有想不勞而獲的僥倖者, 詐騙電話即是典例, 今日
的福爾摩沙島民大概家裏從沒接過這種怪電話的才算是「怪事
」吧。本地詐騙電話興起前, 日本已有此道, 像我在《銀牙傳
說》漫畫裏的作者言, 就看到他描述過接到那種「哭爸哭媽」
電話的情況。在包括戶政事務所、財金資訊公司等(準)官方單
位也屢次傳出外洩人民的資料後, 詐騙集團可能已是擁有最多
通訊資料的「民營」業者了!他們甚至已「輸出」其技術給海
岸彼岸與南韓的同業呢!這篇文章就將其所遇過的詐騙電話分
為聲東擊西型、威脅恐嚇型、恭喜中獎型、內線交易型等七類
來述說, 相信很多網民一瞧就會覺得:「沒錯!我上次接到的
就是這個樣子!」遇著沒有來電顯示或非預期的 86 國碼的電
話, 少接就是了;若你想花騙子的電話費來與大陸美眉砍大山
的話, 那就...
 
──‧──
 
【摘於】05/17/96
【篇名】刺蝟與狐狸/高涌泉
【出自】科學文化頻道/科文論壇
【摘文】戴森所說的這些,並沒有太令我驚訝,因為《費曼手札》所呈
現的費曼的確就是這麼一位「智者」。不過戴森文章一開始提
到了「愛因斯坦是隻刺蝟,費曼是隻狐狸」倒是讓我感到有些
意外。這裡所謂的「刺蝟」與「狐狸」是一種比喻,很多人是
從思想史家柏林(Isaiah Berlin,1909-1997)一篇著名的文
章「刺蝟與狐狸」學到了這種講法。柏林說這個比喻來自古希
臘詩人亞基羅古斯(Archilochus)的一句話:「狐狸知道很
多事,但是刺蝟只知道一件事。」柏林將這句話詮釋為狐狸與
刺蝟分別代表了兩種作家或思想家的類型:刺蝟型的人喜歡用
某個核心的、基本的觀點去看待所有的事情,但狐狸型的人則
是對很多事情有興趣,會追求很多目標,而且這些目標之間可
能毫無關連,甚至相互矛盾。
【余曰】古希臘詩人亞基羅古斯的動物比喻本來是指什麼呢?別人又怎
麼應用呢?「快樂的狐狸」、理論物理學家兼科普名家戴森把
他所推仰的費曼也歸為自己的「同類」, 愛因斯坦則屬於刺蝟
。高涌泉教授則將刺蝟或狐狸分別比於理論物理學界的邏輯推
理專家與現象學家, 而他對兩大天才科學家的歸類結論就是...
穿著狐狸皮的刺蝟學者?!噢!那自認為頭號費曼迷的戴森可要
寂寞了!
 
──‧──
 
【摘於】05/18/96
【篇名】台灣網誌青年運動會BoF 2007/邱鈺鋒
【出自】御風道の93神社
【摘文】  BoF的最後壓軸─當Tizzy Bac上台的時候,是筆者一整天
活動當中,感到最激動的一刻,因為Tizzy Bac說:「對於地
下樂團而言,網路是最好進行宣傳和介紹的地方,既然今天是
部落格的盛會,Tizzy Bac一定會來到這裡表演,因為我們是
來報恩的!」聽到這裡,眼淚差點奪框而出。
 
  看吶!部落格圈是充滿有情有義的靈魂,就算是個人的意
識延伸到網路上,只會拉近人與人的互動和情感,若不是這些
真心的互動、真實的用心,惠婷說的那句話,就不會如此震撼
,那是來自真誠的結果,也是BoF最好的註腳。
【余曰】此文作者親身參與今年度 BoF 聚會的講授, 並描述了大會的
進行情形與內容。其中提及了一些網路名人, 如工頭堅伉儷、
食夢黑貘、艾瑪、保鏢(即作者)、葛力等人的經驗分享, 而感
想趨於樂觀的一面。文分五篇, 第三篇特別述說作者所開講的
網路零售業在部落格上的機會, 由文章上方的連結可讀到同系
列的下一篇文章。
 
──‧──
 
【摘於】05/19/96
【篇名】第二性與第二種壓抑?
【出自】淨化與堆棧之板
【摘文】如前段所提,有意識地進行其心靈中兩性特質的解放,也導致
了原始慾望中的性的反應與需求可能被某種幻想──對於自己
心靈中陽性之分量的幻想──或一種 pseudo-變性的意象,所
再度壓抑(此時未必為其意識所察悉)。女性的特質不只在集中
焦點於性,社會性的制約是限制了她們的空間;如若能在全面
的心靈(意識與無意識)裏建立信心,或許可以為一個再發展其
主體之可能性的基點?不調和(處於意識執意抗爭中)的心靈,
在性徵明辨後,本性與精神的結合將受到另一種「內發」的壓
抑(相對於男權的制度性壓抑),而隨時隱埋著一種勉力創造的
副意念──強制性的、再度偏向於某種定性的性別意識之自我
建構的企求。自然的創造能力,本有的發揮兩性能力的潛能,
會因此反而有被抑制的可能嗎?
【余曰】一次的自覺, 不必然是完全的自覺;而克服了外在的壓抑, 不
見得就同時避免了內在的壓抑。由「反(性別)本質」為立基點
, 今日已到了回饋性考察之地步的女權思想, 在考量上所需的
判準是?西蒙 de Beauvoir 又為何是爭執與主張的焦點, 甚
至是一種基本信條?在這個社會觀點上, 島民的性別視角是否
趕上了或仍落後於國際進展呢?
 
──‧──
 
【摘於】05/20/96
【篇名】我的書店風景/686
【出自】有河book
【摘文】因為我也有自我,我要開一間不跟現實妥協的書店﹝我尊重因
為書店在二樓而不上來的人,我尊重因為書店太遠而不來的人
,我也尊重因為天氣太熱或太冷而不來的人──我尊重因為任
何理由不到書店的人,因為這些尊重讓我同時懂得尊重到書店
來的人﹞。
 
正因為人都有自我,如果書店不能讓人在其中發現自我的價值
,那麼所謂的文化消費終究只是一場精神虛偽的肉身遊戲,剝
除這件外衣,所剩者亦不過折扣多少利益若干罷了,真正的閱
讀樂趣何嘗存焉?如此書店之不存又有何可惜?
【余曰】由於對自我有信心, 對人也就有了信心, 於是開了一家自己的
書店。有河 book 店主如此以稱。忠僕號(The MV Doulos)海
上書店的書香本味不再, 這也是它最後一次航行到了台灣, 但
686 已實現了自己過往所沒有的堅持, 而多年前在甲板上曾遇
過的一頁隨海風而淡去的風景, 終於能在作者的手上展開了。
 
──‧──
 
【摘於】05/21/96
【篇名】[轉載] [Kuso] 偽‧那一夜,我們說相聲(Wii與我)/rei196
【出自】小小研究員的學習之路
【摘文】王:厄不,這你就外行了,禮拜天電視都在播腦殘節目
一整天5566、黑色會、棒棒堂,誰願意回家盯著沒有Wii
的電呢捏?
 
舜:說的也是捏
 
王:果不其然,一到中午,撲通撲通撲通,全起來了
第一件事,先打開power,等到進入主頁畫面批哩啪拉刷牙洗
臉全弄完了
【余曰】這一夜, 該讓 Wii 來說相聲了。原作結構完全留存, 而僅是
簡單的語詞改編就讓它有了新時代的新滋味。不用玩弄火星文
, 白話語言的趣興創作魅力果然還是能承續不絕呀!
 
──‧──
 
【摘於】05/22/96
【篇名】哪一本該聽誰的?教科書與歷史詮釋權的解放/單兆榮
【出自】人本教育札記
【摘文】學生像偵探一樣,由題目的設計,在老師的引導下,一一解讀
每一篇文章作者的企圖,學習看清人們的主觀認知,提醒每一
個人同情的理解別人的主觀,因為自己也常身陷其中。
 
我們會比德國人更容易看清希特勒的本質,但看漢人對待原住
民的方式也能超然嗎?愛爾蘭問題在學校這樣的點滴指引下,
每一代會逐漸減輕敵視,仇恨才有機會化解。我們今天的藍綠
對決、仇恨共黨,正是一言堂教科書下的產物,怎能再重蹈覆
轍呢?
【余曰】眾志成聲?抑或眾聲成志?歷史有不同的面向與文化脈絡, 其
詮釋自不應執於一端, 少數的聲音也不該被忽視。史實一再證
明, 任何時代的上位掌政者當然只希望以他個己的聲音為民眾
全體的聲音, 但多元社會卻得有多元的思考, 才不致使社會變
質且弱化其反省能力。教科書究該採一綱一本, 或一綱多本?
同樣得從這樣的角度來發思。究其實質, 就連那個由官方所掌
理、並必然納入國家體制化需求要素的「綱要」到底有多麼重
要, 若由人民的主體性思維角度來檢視, 也是值得質疑與辯證
的。
 
──‧──
 
【摘於】05/23/96
【篇名】[小說] 看《怪盜莫倫西1》-地下水道雙面人:蓋世神偷的傳
奇/joycefairy
【出自】滿天飛舞的花絮
【摘文】有了之前在科學學會吸收的知識,蒙特莫倫西更加的機警靈敏
,除了應付他的「粉絲」西西之外,雙面人的偷盜模式讓他更
加順手,本尊和分身撲朔迷離的手腕,讓高尚的紳士和卑污的
無賴得以迷惑了世人的眼睛,同時還藉著多聽多看,每每就要
露出馬腳之際,他就一派輕鬆,在麥惹米恩或別處渡假,等到
疑似「神秘竊盜案」的風聲一過,台語有句俚語「嚴官府出精
賊」,他再度神氣活現,大辣辣地掀開人孔,犯下另一起「神
秘竊盜案」。這種沒有終點站的官兵捉強盜,把警察玩弄在股
掌之間,蒙特莫倫西玩起來特別輕鬆。
【余曰】荒謬主義的部分精神在新譯成中文的《怪盜莫倫西1》裏怪盜
的「製造」過程中重現。在意外中成為醫學論文的實驗品, 卻
也使其「超脫」於尋常小盜而能成為一位下水道雙面怪盜。他
汲取了科學學會的知識以昇華自己的「技藝」, 以其意志超越
了只懂嘲笑他的獄中同行, 更在社會上以兩種化身來愚弄世人
──而或許就像他後來想要遺棄其中比較污賤的那個化身, 也
因此而忘卻了他的真實身分?
 
在現代都會必處處有的下水道人孔蓋, 就是他出沒於上流紳士
與盜賊圈子的時光變換之門(像是超人的電話亭), 也讓只熟悉
地上街道的治安人員拿他沒法度。至於在下水道普及率始終只
有落後國家水準的台灣都市裏, 又有可能會出現一位這麼具有
「進取心」的小偷嗎?與倫敦齊名的西歐城市中, 如巴黎的下
水道編名和街道的路名倒是一致的, 陰暗世界與光明世界有其
一一對應之處, 那到底是莫倫西自己想成為神偷, 還是社會的
氛圍造就了怪盜的必然誕生?就蒙特莫倫西(Mont Morency)的
名稱及雙重身分, 則讓我想及了基度山(Monte Cristo)伯爵那
一樣是由底層監獄竄入上流階級的傳奇身世也具有的多重變換
性。Mont (法文, 義文 monte), 英文為 mountain, 即暗示了
登頂所需要的向上過程。
 
──‧──
 
【摘於】05/24/96
【篇名】九份即將消失的古味--銅嵌/樂伯
【出自】九份樂伯二手書店
【摘文】這銅嵌的年代約略在1910至1940年間
 
因為黃金與煤礦
 
九份消費能力傲視全台灣的時代
 
每一座石厝屋
 
都會在檜木或者杉木的門板上
 
通常是一般人眼睛的高度
 
安上銅嵌
 
這銅嵌的型態有
 
符合陰陽五行的八卦
 
代表吉祥如意的朱雀
【余曰】老鎮的回味者, 又替我們注意到了在觀光化繁盛表象底下, 一
個可能消失的老門銅嵌。各型各樣的門嵌代表著九份昔時採礦
黃金歲月時, 富庶的鎮民在原木大門板上裝上保祥辟邪的安家
用意。今日最多遊客的老街上反而已不多見, 比較偏僻的地方
才保存較多的古味。曾代表九份繁華的門嵌, 如今卻要往不繁
華處去尋, 九份雖然仍在那裏, 只是在商業化的經營與改裝後
, 當年的老鎮風貌還能留存多久、保存幾分呢?
 
──‧──
 
【摘於】05/25/96
【篇名】圓山之端,基河之濱/蠹魚頭
【出自】天上大風
【摘文】嚴長壽號稱「台灣飯店教父」,最大的本事是旅館經營,尤其
點石成金,讓風華不再的老飯店活化重生。1998年,他應邀整
頓當時已被外界詬病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圓山大飯店
。17個月後,這位「經營之神」揮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走
人了事——連「教父」都搞不定,這家飯店來頭之大,於此可
見一斑。
【余曰】誰是日本人領台時的「台灣之神」?圓山飯店原地的那間神社
所祭拜的那位倒楣親王又是?在這個島成為「蔣國」、並進入
工業化經濟體制後, 孔二小姐方於該地經營起島內最早的國際
級豪華飯店。象徵蔣家昔日煌煌權耀的兩大地標性建築(另一
是刻在「政名」拉鋸中的中正紀念堂), 正好都被喚為「好大
一座廟!」──中正廟門前近日搭起的政治鷹架高高聳立, 其
併合形象更讓人直想到古代帝陵的「墓碑亭」啊!這些果然俱
有其歷史意涵, 根本無庸文資法規的指定及角戰。
 
──‧──
 
【摘於】05/26/96
【篇名】人命值錢?....
【出自】淨化與堆棧之板
【摘文】「午安您好, 我是靳秀秀, 今天除了早上的便利商店被搶案,
本五線(譜)新聞台以現場實況作最忠實的轉播以服務觀眾外,
另外國內著名的宏"ㄑㄧˊ"電腦剛剛完成與萎軟的策略連盟
OEM 配售合約, 自七月起該公司出貨的 PC 全面搭配"最新、
最強"的 暈倒死2000 作業系統;昨天在阿富汗北部發生了一
場地震, 死了....嗯?」「...抱歉, 插播一下, 剛才我們接到
某某濟公出車禍的消息, SNG 車出動中, 稍等一會, 即為你作
現場實況報導, 敬請期待下一節新聞本台最完整的播出!!」
【余曰】商業媒體向以逐臭追羶為其收視率本事, 雖非常態性的所謂「
亂象製造者」(這點倒是大眾之誤解其中因果了), 社會怪象卻
因它而更加渲染擴大。而究其實際, 則文化趨從度暨流行度又
影響到報導材料的選擇性, 在國際新聞上更顯如此。劣者的一
篇九年前的舊文中, 即是對媒體重此薄彼、無視輕重的一個感
諷;多時以後, 一切依然如故, 如今更是「預定編採主題」的
作業方式掛帥, 編輯主管才是真正的新聞掌舵者, 在第一線的
記者淪為依上級的計畫去「錄」帶子的作業員了。此文所編的
其實皆為那段日子的實事, 「濟公」也真得出車禍了呢。
 
──‧──
 
【最新網摘:我的 MyShare@URL 書籤

發表於 May 29, 2007 04:47 AM
| 連結與荐文[] | 回應 [] | 引用[] | 人氣 [] | 推薦 [] |

首頁│ 下一篇→[心得] 荐文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