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結與荐文 »
February 15, 2008
[大人生活週記] 97 年第 01~05 週網摘 ─ 張愛玲‧將傾之城
“......【余曰】猶存的華麗風情中藏著沒落的陰影, 將傾之城, 亦是慾念腐酸之地, 這才是張愛玲筆下的淪陷港都──夜上海的真貌。她總是將角色置於與外界隔絕、油漆已塗得「亮晶晶的凸凹不平」的西式時尚店內, 現出「摩登」都會的現代性頹靡氛圍。張的老上海是真實與想像交雜的場景, 而戲內有戲, 螢光幕下還有王佳芝正在巧妙扮演、又無以抑制地活在其中的外行間諜片, 隱喻式描述了十里洋場由市井沒入夢幻、復由夢幻沉於耽想的曖昧, 而悲劇也就不由然地展開了。李安的上海於精密仿擬中被稍稍美化了一些, 現在的上海則成為全球最大的建設工地, 時來時往, 一座城市的步調隨著其中人們的步伐而易, 演示了人生的合與離。......”
╒═══════════════════════════════╕
│大人生活週記第 01 週自民國 96 年 12 月 30 日起至 02 月 02 日止│
╘═══════════════════════════════╛
【摘於】12/30/96
【篇名】唾手可得的明星夢啊?!/李小克
【出自】Ears hear HERE!!
【摘文】倘若第一屆沒那麼成功,應該很難吸引到第二屆可以有這麼多
的半職業、全職業的選手參加,星光大道創下收視率新高,也
打創出一個閃亮亮的『星光幫』,因此第二屆各門各路的英雄
好漢就紛紛投入比賽,甚至也有其他電視台跟進,一起打造『
超級偶像』。但是觀察起來,第二屆星光大道的氣勢就弱了一
些,個個幾乎都很能唱,但是卻少了一點會讓觀眾喜歡的『單
純』、新人歌手具備的『潛力』、唱片公司願意投資的『可塑
性』,『單純』不是『裝傻』、『潛力』跟『可塑性』強調的
是,任何曲風都能唱,都有自己的味道,而不是永遠都唱著吶
喊的歌、或是裝酷的的調調,甚至是哀傷的情歌,那其他的呢
?
【余曰】或許我們不用懷疑, 只要仍有收視率的話, 相信《超級星光大
道》第三屆也會推出的吧?歌唱明星有賴多種傳播機制──如
製作單位的企劃能力、與「星光幫」間互相依憑的新聞業、肯
投資的唱片公司、有識人之眼的經紀人、能被感染上且願花錢
的消費者、當然還得有自己的「條件」(無論是實力派的歌喉
或僅止於亮麗的外表)的配合, 孤芳自賞的憤怒搖滾客是很難
出頭天的。至於一個才在不久前造成「大成功」或「轟動」的
配合環境與行銷技倆, 能一再如法泡製嗎?不同的年份都在產
生新的明星, 而各人的機遇皆不相同;就算是那個「成功方程
式」不再靈驗了, 歌迷們也應該不用擔心──人有崇拜偶像的
「夢想投射」傾向, 商業市場總是會為你的需求編造出適合的
「明星商品」的。
──‧──
【摘於】12/31/96
【篇名】瀏覽器先驅Netscape 明年2月結束/美聯社
【出自】聯合新聞網 | 兩岸國際 | 國際萬象
【摘文】1993年4月,伊利諾州大學「國家超級計算應用中心」推出
Mosaic,是第一個結合影音和文字的網路瀏覽器。1994年底以
Mosaic為基礎發展出的第一代領航員問世,激起網路淘金潮,
1995年8月股票上市,每股廿八美元,在當時是「仰之彌高」
的嚇人價位。交易首日,股價勁升一倍。網景營業額那時不過
兩千萬美元,市值卻有廿億美元。
【余曰】又是一項革新性科技產品的終結。Netscape Navigator 瀏覽
器在十三年前現身時促成了網路進入世俗化的開端, 其對於網
路界所造成的風行草偃般的播散力, 絕對遠超出於今日 Apple
iPhone 手機之於電信業的影響力。早在約十年前, 當 IE 4
綁 Windows 98 上市時, 其雄大的市場滲透力就注定了 Net-
scape 由盛轉衰的命運, 便是有美國司法部對微軟的反托辣斯
案調查也幫不了它。在被 AOL 以天價併購以來 Netscape 公
司已荷包滿滿的創業元老陸續四散, 公司首頁上也不再以 WWW
技術的領航為導向了, 但它昔日所造成之網路使用介面與慣性
的形式, 卻仍深深籠罩著所有網民, 其生命力早已超越了一家
公司的存在了。(PS. 所摘報導有誤, "Mozilla" 之名本來即
為 Netscape Navigator 的內部代號, 並非在推出 Mozilla
Project 時才取了此名。)
──‧──
【摘於】01/02/97
【篇名】ACLU's Brief of Amici Curiae on MGM v. Grokster
/Christopher A. Hansen
【出自】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 et al.
【摘文】The First Amendment embodies "our profound national
commitment to the free exchange of ideas." Ashcroft v.
ACLU, 535 U.S. 564, 573 (2002). Amici are believers in
the free market of ideas and advocates for an educated
and highly informed citizenry. Despite the blitzkrieg
of public relations conducted by plaintiffs, this case
is not simply about college students who believe that
they should not have to pay for music when they can
simply download it from the Internet. Rather, at stake
in this case is the fundamental issue of whether citi-
zens can be denied valuable technological tools for
sharing information and ideas simply because some may
use those tools for improper purposes. Amici urge this
Court to recognize that the law must not be allowed to
unduly impede the noninfringing, socially and commer-
cially valuable uses of new powerful technologies.
【余曰】無分國、國外, P2P 檔案對等分享技術數年來一直處在法律爭
議的鋒線上, 相關的官司層出不窮, 互呈矛盾的判決亦屢見不
鮮, 而在市場與法律手段的淘汰過程中仍持續不斷冒出新的
P2P 軟體, 以致於國內有些大學甚至急於阻斷 P2P 的通訊封
包──無論其標的檔案為合法抑或非法。1971 年首創 Inter-
net 數位典藏實務的 Project Gutenberg, 及 1990s 後期由
WebCrawler (其小寫已成為一個普通名詞)暨 Alexa 的創辦人
所成立的 Internet Archive 等兩大具有美國法律位階圖書館
資格認定的非營利性數位典藏機構, 對於通訊傳輸技術於知識
保存與流傳的效益上自有他們的看法與堅持。彼等聯同幾個圖
書館際協會, 由美國民權聯盟(ACLU)為代表, 針對 2003 年聯
邦巡迴上訴法庭裏米高梅電影公司(MGM)控告 Grokster 的上
訴案件, 提供其專家證詞。其中陳述可見及現代美國最具影響
力的民權組織 ACLU 對於 P2P 技術的言論自由論證:國家(及
我們的知識教育)體制是否可因「預防犯」的疑慮, 將一個同
時具有合法及非法空間的服務形式一概禁止掉呢?在看過法務
部單面向的宣導廣告後, 值得另作思考之處仍然不少。
──‧──
【摘於】01/08/97
【篇名】APOD: 2007 October 7 - 二百萬個星系
【出自】每日一天文圖
【摘文】隨著宇宙膨脹,遙遠的星系會互相遠離,不過鄰近的星系在重
力的束縛下,會聚集成星系群、星系團和綿延範圍廣闊的絲狀
結構。在1990年代初期所完成的這張APM星系巡天圖中,就可
以看見部份剛提到的這些天體,同時它也是到目前為止最詳盡
的星系巡天圖之一。這張具有超過二百多萬個星系的圖表,涵
蓋了100度的天區,中心點在銀河系的南銀極。
【余曰】「世界」有多大呢?在大霹靂之後, 你說它有多大、它就有多
大。真正的世界, 是由空間與時間所定義與含蓋, 這兩個尺度
皆在宇宙誕生之時才初蹦出來。〈APM 星系巡天圖〉內有兩百
萬個星系, 每一個都蘊育著數十億到數千億顆的恆星, 然而,
即便是這麼難以想像的巨量也僅是目前可觀察到的宇宙、其星
系估計總數的五萬分之一而已。甚至, 就算把全體星系的常規
物質都集合起來, 所得仍不及全宇宙質量的 3-4%。由物質與
時間所交織成的物理世界實在是太大、又太長久的存在, 以致
有太多未知, 其過往一百數十億年的歷史只能憑著理論去推測
, 而未來的歷史更是難悉。或許只有某一個靈長目人科人屬的
僅存物種, 才會出現掌有權力且傲慢的成員, 敢於宣稱他們竟
然能理解並論定歷史的全般真相吧。
──‧──
【摘於】01/14/97
【篇名】遲暮的佳人 談《色,戒》中的老上海形象╱李歐梵
【出自】聯副‧創作
【摘文】它和「新感覺派」小說家劉吶鷗和穆時英筆下的不同,沒有聲
色犬馬的刺激,也沒有大跳「上海狐步舞」的夜總會;它帶給
人一種寂靜而落寞的感覺,像是深秋而不是初春或盛夏;它炫
耀的已不是光輝燦爛的都市物質文明,而是這個文明背後的陰
影。進入珠寶店室內後,更別有洞天,也更與外面的世界隔絕
。由此推展下去,張愛玲營造出來的上海形象早已沾有不少滄
桑的氣息,她筆下的上海絕非一個動感之都,甚至連聲光化電
的「現代性」也淡化了。故事發展到此,時間上已近黃昏,一
切行動也都在暮色淡淡中發生,黑白光影的對照(chiaroscuro
)更是處處可見,所以李安才想到「黑色電影」的類型片,甚
至小說中也在緊要關頭加上一句:「在這幽暗的陽台上,背後
明亮的櫥窗與玻璃門是銀幕,在放映一張黑白動作片。」
【余曰】猶存的華麗風情中藏著沒落的陰影, 將傾之城, 亦是慾念腐酸
之地, 這才是張愛玲筆下的淪陷港都──夜上海的真貌。她總
是將角色置於與外界隔絕、油漆已塗得「亮晶晶的凸凹不平」
的西式時尚店內, 現出「摩登」都會的現代性頹靡氛圍。張的
老上海是真實與想像交雜的場景, 而戲內有戲, 螢光幕下還有
王佳芝正在巧妙扮演、又無以抑制地活在其中的外行間諜片,
隱喻式描述了十里洋場由市井沒入夢幻、復由夢幻沉於耽想的
曖昧, 而悲劇也就不由然地展開了。李安的上海於精密仿擬中
被稍稍美化了一些, 現在的上海則成為全球最大的建設工地,
時來時往, 一座城市的步調隨著其中人們的步伐而易, 演示了
人生的合與離。
──‧──
【摘於】01/18/97
【篇名】耳朵借一下:隱地為你朗讀/王盛弘
【出自】靠邊走
【摘文】一次文學獎決審會議上,我聽見張曉風溫柔婉約地提到,每一
個字詞都有它的聲音表情,把文章讀出聲音來有助於創作。不
是只有名家,幾乎所有作家創作時都會藉默讀或朗讀來製造行
文的節奏和旋律,我寫文章,也不厭其煩以聲音來檢查,流暢
自然固然是多數時候的標準,但意圖造成窒塞的、密不透風的
,甚至反口語的效果時,聲音也一向是審視的重要道具;閱讀
時,我留意作家如何使用標點符號、如何斷句,以追溯下筆時
的口氣,比如廖玉蕙好不興高采烈的驚嘆號,看慣世情的阿盛
幾乎不用,楊牧不用的是頓號,行文如許徐緩……。
【余曰】對劣者而言, 讀書總以細讀慢嚼為尚, 文字行裡的思蘊在時光
的候等與琢磨中更能風化顯露以出。速讀與略覽只是一種便於
篩選或攝取純資訊的讀書方式, 卻談不上能浸於知性與文本脈
絡裏的交會。此所以, 與友人印象相差很多的是, 我在速讀強
記上雖然有稍許心得, 但真正在讀書時總讀得很慢, 因而詳讀
完的書更是不多, 唯經典與好書能讓劣者去消耗於慢讀下更顯
有限的時間了。慢讀的一個要點就是逐字細讀、分詞斷標, 其
實即等同一種「默讀」的讀書法。默讀與朗讀雖有出不出聲的
差異, 但在腦海中所形塑的空間與頻率的印象是一致的, 讀《
詩經》當然最好能以河洛語複誦一番, 而小說中的對話語辭若
能以聲音的形式在腦海中先擬似出來了, 對於角色的表情也就
更能熟然於心底。故我讀書, 既慢讀, 兼且默讀, 如是而已。
──‧──
【摘於】01/23/97
【篇名】英國菜為何特別難吃/Lisa Hsu
【出自】PCDVD Lisa Hsu的部落格
【摘文】資本主義興起,人們不再有貴族的悠閒與農戶的懶散,分秒必
爭,賺錢第一。但工業化,講究的是大量製造來降低成本。量
大了,才能利用倉儲、配銷的統合管理,進一步壓低成本。工
廠實在很難做到:製造完立刻吃掉。一次製造的量那麼大,怎
可能集合那麼多客人立刻吃掉它?但工廠做完,要運輸、配送
到遠方市場,一定需要時間。如果保存時間延長,工廠能對不
穩定的市場做彈性調配,無須大量丟棄過期產品,利潤更大。
於是各種加溫消毒、防腐劑的運用便興起,以期延長保存時間
。
【余曰】近年來英國風味與生活形式頗成為本地時尚, 不過在西方鄰國
的眼中, 英國菜的味道其實是最不忍嚐的。三明治或許就是工
業化生活下「效率化產品」的一個代表, 這樣的食品自然不可
能有慢熬細燉出來的滋味。英國人曾領先世界以工業化的資本
體制讓自己成為第一個以機器化工廠生產為主流的國家, 並搭
配其殖民勢力所所建立起來的國際貿易垂直分工體制至今仍為
全球化經濟活動的基石(只是掌控資本的主角換人了), 但是在
利潤化與效率化的考量下, 便是賺進再多的財富, 所能滿足的
饕口之慾的品質卻也益加困窘。是福非耶?
──‧──
【摘於】01/24/97
【篇名】胡適愛講怕老婆的笑話/黃清龍
【出自】黃清龍
【摘文】有沒有可能胡適是因為與江冬秀思想上無法契合﹐他在外面感
情走私﹐但又自覺歉疚﹐內心壓力大﹐因此就以怕老婆故事來
紓解;久而久之﹐成了習慣﹐不但講出了名﹐還收集、考據起
各國怕老婆笑話來?
話說回來﹐這也只是我的胡亂猜測而已。讀者中如有人是P.T.
T.俱樂部會員﹐千萬不要對號入座﹐或竟怪責於筆者。閩南語
俗諺不也有"疼某大丈夫、打某豬狗牛"的說法嗎?可見要想當
大丈夫﹐疼老婆、怕老婆還是對的!
【余曰】胡適之先生以為:凡是有怕老婆故事的國家都是自由民主的國
家;反之﹐凡是沒有怕老婆故事的國家﹐都是獨裁的或極權的
國家。原來如此!看了此文後, 終於豁然開朗:難怪 PTT 鄉
民們的言論會這麼地百花奇放, 肆無忌憚地好不熱鬧, 原來
PTT 就是「懼內證」呀!既然是懼內的地方, 當然就是自由民
主的地方, 以大學者的邏輯來看總算成其一解了。(這只是一
則斷章取義的推文。 :)
──‧──
【摘於】01/28/97
【篇名】陳君天搶救抗戰史實:一寸河山一寸血/大紀元
【出自】新紀元週刊
【摘文】「如果日本人不肯面對他們在戰爭中的『加害人』角色,要讓
『受害人』如何遺忘、如何原諒呢?德國政府對納粹受害人的
賠償已超過600億美元,直到今天還有 17萬猶太人繼續領著德
國賠償,但日本對亞洲國家做了什麼?百年來,日本藉著發動
戰爭,打贏了就得到天文數字的賠款,並進而奠定其建立資本
主義的基礎,中華民國被迫抗戰,慘勝後卻連一聲道歉也得不
到!」
事實上,早在1939年國民政府參政會就已做成決定,要翔實記
錄中國在戰爭中的損失,1944年還組成了「索賠委員會」,記
錄中國人員死傷情況與物資損失,準備戰後跟日本算帳。所以
,陳君天說:「以德報怨這四個字根本是一場誤會,被濫用了
。」
【余曰】或許這已是不太「政治正確」的一個歷史記憶吧。有人無所感
覺, 有人忘也忘不了, 有人努力想忘掉它, 還有人要把它給扭
曲掉。無論如何, 歷史已是發生過的事實, 紀錄片也就製作了
下來。無可諱言, 以現在島內的「立場」或去蔣化氛圍來看,
抗戰是太「國民黨」的歷史, 面對它頗覺「情何以堪」, 不過
此片的內容確實詳盡, 由一位位尚存老兵的回憶裏把由戰場生
還的過程給紀錄下來, 有助於對於一段大歷史的現場回顧。從
另一個角度來看, 戰爭都是殘酷的, 小老百姓永遠都是受害者
, 若能正視戰爭的種種罪惡與犧牲, 後人才不會把撩撥兩個政
權激化對立的情緒手段視為無所謂的分眾策略──就此而言,
戰爭的紀錄片雖傾向於嚴肅與血腥, 仍不失為一個社會觀點的
省察之徑。(PS. 文中提到「例如,他說,這段影片是1948年
的上海,抓奸商屯貨居奇發生的事。」就是指陳君天在去春發
現三立 228 紀錄片「基隆港屠殺」造假片段的經過;而「決
堤黃河」則是陳總統等所引稱蔣介石為史上有數的大屠殺者一
事的原書主要依據。)
──‧──
【最新網摘:我的 MyShare@URL 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