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30, 2007

[大人生活週記] 96 年第 17 週一週網摘 ─ 被「付託」的獨裁

“......【余曰】獨裁乃源於縱容與漠視。以「公(平)民」自稱的野心家也會發出反省之語, 惺惺作態以訴其「必忠於人民與國家所付託的職責與義務」, 其高明者將慮及以政經及民生的安穩為其地位的礎石, 而其卑劣無能者卻儘從社會的騷動與裂痕中, 趁勢取利以固其權柄。「他們拒絕接受奧古斯都退隱的打算,請求他不要拋棄親手所拯救的共和國。」鞏固領導中心的自編戲碼在歷史中曾不斷重演, 利益結構總是趨於服從與作倀。於十八世紀末代議政治已成西敏宮的常軌之時, 寫出擘思鉅著《羅馬帝國衰亡史》(The History of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的英國太史公──吉朋(Edward Gibbon)的這篇史評, 於今讀來, 仍是諍然如響。......”

╒═══════════════════════════════╕
│大人生活週記第 17 週自民國 96 年 04 月 22 日起至 04 月 28 日止│
╘═══════════════════════════════╛
 
【摘於】04/22/96
【篇名】秋日 在青島的路上/賴瑞卿
【出自】聯副電子報
【摘文】1914年,第一次大戰爆發,日人藉口與德宣戰,霸占青島。時
代的轉變,書上只寥記數筆,庶民生活可是天地翻轉,領導換
了人,街道全改名,靜岡町、大村町、濱松町、久留米町登場
,歐風變成和風。王度廬的大作《臥虎藏龍》、《鐵騎銀瓶》
等系列,就在日人辦的《大新民報》連載,社址在廣西路和中
山路叉口,現在是交通銀行。作家當年任教的「勤功女中」已
改名「青島七中」。歷史的曲折,未損作品的光芒,居處海港
的作家,忘不了京城的故鄉和大漠的蒼涼,玉嬌龍遁走西域的
顛沛,寫來扣人心弦,有如史詩的壯麗。
【余曰】德意志、東瀛、民國與人民共和國。玉嬌龍遠逸大漠, 卻質自
嶗山女子的形貌, 王度廬就在此寫下《臥虎藏龍》。只是經營
者換了, 招牌變了, 顧客也不同了, 啤酒仍百年常在。上個世
紀初的洋窗尖塔, 已然破落補丁, 失去了歐式氣質的雅淨。紅
色的怒潮過後, 販夫走卒、走小資的卻讓城市之華再起迴瀾。
這原來是青島, 一個酒香的海濱山城。
 
──‧──
 
【摘於】04/23/96
【篇名】全盛時期的羅馬帝國政治 (一)/愛德華‧吉朋
【出自】歷史月刊電子報
【摘文】奧古斯都經過安排後,在元老院的會議上發表一篇精心撰寫的
演說,用愛國的姿態掩飾獨裁的野心:
  
奧古斯都悔恨過去的行為,並且要求大家原諒。他所以採取報
復行動,完全基於要對慘遭謀殺的養父克盡孝道,即使仁慈的
天性,有時也會對嚴峻的法律讓步,只有與兩位不足取的同僚
舉兵起事,終於親手得報殺父之仇。要是安東尼活在世上,奧
古斯都絕不會讓共和國自甘墮落的陷入羅馬叛徒和蠻族女王的
手中。現在他已經克盡天職和本分,莊嚴的在此宣告,恢復元
老院和人民自古所擁有的權利。奧古斯都唯一的願望是與同胞
在一起,分享國家的光榮和幸福。
  
這裡只有塔西佗(若他曾參與此次會議的話)如椽大筆才能描
繪出在座議員的感受,有些人極為震驚,有些人會深受感動。
若相信奧古斯都這番話是出自肺腑,那會對國家帶來危險;若
懷疑奧古斯都的說辭,則會讓自己陷於絕境。
【余曰】獨裁乃源於縱容與漠視。以「公(平)民」自稱的野心家也會發
出反省之語, 惺惺作態以訴其「必忠於人民與國家所付託的職
責與義務」, 其高明者將慮及以政經及民生的安穩為其地位的
礎石, 而其卑劣無能者卻儘從社會的騷動與裂痕中, 趁勢取利
以固其權柄。「他們拒絕接受奧古斯都退隱的打算,請求他不
要拋棄親手所拯救的共和國。」鞏固領導中心的自編戲碼在歷
史中曾不斷重演, 利益結構總是趨於服從與作倀。於十八世紀
末代議政治已成西敏宮的常軌之時, 寫出擘思鉅著《羅馬帝國
衰亡史》(The History of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的英國太史公──吉朋(Edward Gibbon)的這篇
史評, 於今讀來, 仍是諍然如響。
 
──‧──
 
【摘於】04/24/96
【篇名】墜海,於百慕達/路癡
【出自】言語失焦
【摘文】那是現實。現實的黑。
 
當七彩的光線不再反射的同時,它也不過是個沒有顏色的黑,
如此而已。男孩伸手摸索四周,觸碰不到的空氣中,確實涵蓋
些許不同於黑的色,原來肉眼是可以知覺的 -- 儘管周遭是多
麼黑暗與混沌。窗口垂掛著幾滴圓滾滾的水珠,穿過玻璃形成
看不見的透明,從而取代了男孩對黑色的疑惑。構成這世界的
,除了顏色和方向,是不是應該隱含更多微妙的變化?男孩自
問自答,但仍舊無法正確掌握黑與透明之間的方位。如果連這
樣簡單的排列組合都能如此困擾,那麼百幕達所在的經緯度是
否也不很重要了?
【余曰】「當事件發生,旅行者的記憶在瞬間成為過往。」記憶成為了
歷史的成分。當脈絡中只餘空間、少了時間時, 真實感受的分
際會變成怎樣?集體的記憶於保留下的繁多歧義中, 同時選擇
性地遺忘了個人的曾經存在。當思緒中的文本被塗黑了, 一切
的因緣與境遇也就被埋於暗底, 而難以掘示。個體的意識會因
執念而惑迷於事件空間的座標定位裏, 精確理解的能力也就無
所謂於游移之心矣。
 
──‧──
 
【摘於】04/25/96
【篇名】Google AdSense聚會感想&對【無效點擊】的一些法律淺見/張元毓
【出自】毓毓的窩
【摘文】因此Google面臨的兩難情境在於:不公開標準似乎未盡到法律
上的應盡闡釋義務;公開卻又會影響可信賴度甚至嚇跑了使用
者。
 
小弟的淺見以為,如果Google一開始在與站長簽訂契約時沒有
清楚定義【無效點擊判定標準】,則當他們片面決定終止契約
時,依法站長們是可以到法院去主張當初的契約對當事人一方
不利益,違反平等互惠原則。到時因為Google在這件事上屬於
資訊單邊獨占,則即有可能得面臨舉證責任倒置,反得赤裸裸
地公開判斷標準(如Google員工所稱的那幾十個內部標準)以
說服法院Google行使片面終止契約權是合理的。
【余曰】此文由契約義務的公平性觀點, 對於近期造成一些爭議的 Goo-
gle Adsense 廣告「無效點擊」的判定問題, 提出法律上的探
討。其中對於該種判定因具有「資訊單邊獨占」及片面終止契
約之「過度擴大單方權利」等兩個性質, 以民事定型化契約「
無效約定」的法理, 認為 Google 需負擔起較高的闡釋義務,
不然會產生潛在的法律爭端。作者也由正面的角度, 建議搜尋
巨人為了在 1) 維護其廣告效果「可信賴度」, 與 2) 單方決
斷無效點擊等兩個有所衝突的難處上做適當的預防權衡, 對相
關契約條款做更嚴謹的定義實有其必要。
 
──‧──
 
【摘於】04/26/96
【篇名】文化苦旅讀後心得賞析/pcguide
【出自】小呆的生活筆記
【摘文】就算執政者如何欺壓侮蔑羞辱,文人還是不會倒下。中國文化
裡,文人的使命,大概就是如此吧,就算沒法達成目標,也要
留些東西讓後代子孫知道,讀書人該是個什麼樣的。講到這就
必需講到一個中國文化極為畸形的一部分,就是貶官文化,文
人因被貶而有更多創作,心靈境界也更加提升。很諷刺的說,
就是中國文人的心境及文章的提升,通常都跟貶官脫不了關係
。舉例來講,前面講到的柳宗元,就是個好的例子。在『柳侯
祠』裡,作者這樣寫著
「文采華章才從朝報奏摺中被抽出,重新凝入心靈,並蔚成方
圓。他們突然變的清醒,渾然構成張力,生氣勃勃,與殿闕對
峙,與史官爭辯,為普天黃土留下一脈異音…正是發配南荒的
御批,點化了民族的精靈」(柳侯祠 P.47)
【余曰】當這是一篇讀書心得, 不如說是對於作家立意的條索整理。其
中就文化旅行者余秋雨的史觀式感慨, 用大量引文提取出余氏
以文人政事之懷古喻今、及前線與家園的感描作其對照迴思,
且由文句中追索出作心得者想要尋得的名家對於文革的反差脈
裡。附文中並舉《文》書三篇敘述余氏如何以旅途中的勞頓或
轉折經過, 帶領讀者一起進入到懷想歷史場景的手法。旅行的
文字家既讓自己貼近了史蹟, 也讓我等見證了歷史, 而可以共
同發出那「千年一嘆」!
 
──‧──
 
【摘於】04/27/96
【篇名】測試文風:你的文筆像哪位作家?/joycefairy
【出自】滿天飛舞的花絮
【摘文】對岸中國設計了一種玩意兒,叫做「文品指數」,意思就是測
試你的寫作風格像哪位作家,這個玩意兒仍在beta版的階段,
還有很多文章測不出來,提供的作家名單十分有限。讓人瞠目
結舌的,當中竟然有位「芙蓉姐姐」,這位媲美台灣許純美都
跳出來湊熱鬧了,如果被「文品指數」評比成自己的文筆有芙
蓉姐姐的成份,以許純美俗不可耐又極度自戀的形象,真不知
對於部落客該是褒是貶?安排「芙蓉姐姐」此等設計還真是弔
詭。
【余曰】文字品質的指數化?文句的運用或創作是那麼非關數字的東西
, 對其作計算真有可能嗎?海峽彼岸的「搜狗」提供了一個「
文品指數」的服務, 而作者測試後的心得之一大概就是:「我
不要像芙蓉姐姐啦!」 :)。這個新鮮的服務至少給了我們一
個啟示:電腦不等於人腦, 而想要以程式來理解人類的句法文
意、辭藻段構, 還早得很呢!網民仍可安心貼文。(但末段以
該篇文章來評測的結果中有「最新最in的博客類文字方式」,
這句話卻能精確點出了輸入者的身分, 那又是...?)
 
──‧──
 
【摘於】04/28/96
【篇名】[史] 由本島業餘 BBS 網路的一頁草闢史談起
【出自】淨化與堆棧之板
【摘文】並且 FidoNet BBS 上所具有的國際性 forums 在後起的 TANet
BBS 上反而見不到, 直接讓位給 Newsgroup, 檔案區則留給
FTP 了, 也不區分 users 的層層等級(這點倒不錯, 反正也沒
有檔案下載), TANet BBS 在系統結構上因此變得單純化(最複
雜的還一直是 Newsgroup 轉信問題吧, daemon 由 sendmail
→bbsinnd→innbbsd), 也更易有統一化的操作介面, 但每個
站的「長相」也就都相差無幾了。至遲在接近 1990 年代中期
, 一些商業撥接 BBS 上除了有租出去的廠商服務討論區外,
還引進了廣告訊息, 也算是島內走在「網路廣告託播」的先鋒
。至於 TANet BBS 在 90 年代後期開始出現的虛擬貨幣、小
遊戲等娛樂功能, 被視為 BBS 功能與文化的一大「進化」,
其實撥接 BBS 老早就有了。
【余曰】網路及 BBS 的早期風貌與操作程序, 與今日是有很大的差距
的。由於電子文件具有容易隨著硬體與服務的消失而一同亡迭
的性質, 網路過往的「常民史」或社群史常會淪為一種「傳說
」。傳久了之後, 後來的網民也僅能道聽塗說了。此文以一些
不太確實的回憶, 為一段撥接式 BBS 的發展提供片面的概觀
──也僅此而已。
 
──‧──
 
【最新網摘:我的 MyShare@URL 書籤

發表於 April 30, 2007 06:57 AM
| 連結與荐文[] | 回應 [] | 引用[] | 人氣 [] | 推薦 [] |

首頁│ 下一篇→對〈[答友] 向筆記小說學師而不囿於師〉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