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tember 18, 2011

[大人生活日誌] 100 年第 07 月日新簡記 ─ 殺戮歷史的無感症

“......100/07/10 [旁門左道] 前有吳宗憲「納粹主題餐廳」, 今有「納粹軍裝」戰鬥營, 或許是少見多怪吧?君豈不見, 歷史教育向來對二戰輕描淡寫的日本, 其戰後漫畫角色著納粹軍服(參《龍鳳拳王》、《北斗神拳》)、倒「卍」字酷勁裝飾化、希特勒受戲謔而「趣味」化(手塚治虫特喜)等, 早已是數不勝數囉?
 
100/07/10 [旁門左道] 而台灣的「宅」 cult 對東瀛動漫的內容抱以崇拜式全盤接收的態度, 好萊塢戰爭片裡的納粹瓜牙也同《德軍總部》遊戲被打爽的壞蛋 NPC 沒兩樣, 當然都可以「玩」。所以每隔一陣子偶爾有人會以納粹元素來角色扮演一番, 只能代表渠等純基於「好玩」動機下的「不在乎」心態。
 
100/07/10 [旁門左道] 台民對於納粹屠殺本就沒啥歷史情結, 歷次風波之「道歉」因而不會帶來任何反省的社會意識。政治的「本土」雖不時強調悲情歷史, 但只發揮於權力爭辯之際, 平時島民不怎麼在意史事。畢竟, 這是一座從不願悼念百多年前亦曾受屠戮近十分之一人口、對悲情卻總「選擇性記憶」的起乩島。
 
100/07/17 [旁門左道] 幾天前才在《哆啦A夢》瞧到, 大雄夢見媽媽著納粹軍裝鞭打他。習仿日本動漫的台灣漫畫家也不時套用「皇軍」象徵物, 像以帝國海軍旗誇示振奮, 神風特攻隊誓死頭帶常用在表決心, 就連南京大屠殺時的「百人斬」之名亦轉義為「很會玩女人」──這把武士刀仍展於台北軍史館作為血證。
 
100/07/17 [旁門左道] 甚至還在台北動漫展邊, 看過有角色扮演成納粹黨衛軍的, 旁側有位衣衫襤褸、一直在比手搞笑的, 似是演出集中營裡的受害猶太人。血腥腥史實的事物意象竟輕率變成嘲謔嬉耍的平常符號, 此概對於集體苦難記憶之歷史無感症也。既如此, 又怎會去省思那麼遠、「無關己」的慘酷殺戮呢?......”

╒═══════════════════════════════╕
│大人生活日誌第 33 期自民國 100 年 07 月 1 日起至 07 月 31 日止│
╘═══════════════════════════════╛
 
100/07/01 @ioktek 回 @Tasuka:「國保是一日如果沒有勞保,就算一月的保費。國民年金法第十三條第一項:「保險費之計算,自被保險人保險效力開始之當月起至保險效力停止或終止之當月止,均全月計算。」」半個多月前《國民年金法》已修法, 未全月納保者比照勞保, 改為按日計算保險費了喔。
 
100/07/01 @ivyfutw 說:「看看那些甜點名稱,不嗜吃的人都忍不住了.. :p」我也是不太重視吃食的人, 也實在寫不出食文, 唯獨對於甜點無法拒於門外。 :))
 
100/07/01 [有此一說] @ivyfutw 回我:「好一個「罩紗藏鏡」,這形容真貼切呀。:-)」呵。其實生活旁的女人家, 偶掩以罩妙般的神秘感, 也不失為一種迎拒有其際的惑美之引。然而從政者無分女男, 倘儘藏其真意於紗幕背裡, 卻抵觸了民主代議政制上的透明化防腐原則, 而該受人警之惕之也。
 
100/07/02 [碎筆瑣集] 1992年九月「黑色星期五」,英鎊遭到索羅斯的量子基金等避險基金突擊放空,義大利、英國倉惶退出歐洲匯率機制(ERM)。93年元月,歐洲共同體啟動單一歐洲市場;八月,歐體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被迫將 ERM 波幅由2.25%升為15%。
 
100/07/02 [捕蟲捉漏] @iceplee 應曰:「聽幾個折衷派的反核人士所言,「續建不商轉」是唯一可以反應問題,卻又不因為違約金而付出更多成本的方式。核四的違法變更設計已經讓其運轉成為危險夢靨,……核能問題紀念塔。」或許可多作思考:既然「違法」還同意其續建, 邏輯上豈非贊同「就地合法化」?
 
100/07/02 [捕蟲捉漏] 此恐非折衷, 而近乎短視之鄉愿:開此先例, 以後焉能確保後續處置不再違法?若不商轉, 那可否試運轉、公家運轉?待核災印象遠離, 暖化、碳稅、電價再成議題, 則當政者會否畏於投入已鉅而「從民所請」呢?且瞧蘇花改如何挾民意以令中央, 昔年核四復建尤資殷鑑。 @iceplee
 
100/07/03 [雞同鴨講] 天朝影帝溫家寶訪英, 抱怨蠻夷新聞界、政界實在不了解祖國。然耶?中國再怎樣人眾地廣物博, 終究只是世界的一小部分, 並非世界的大部分。夜郎之邦才會自大到無意去體觸外在大世界的潮流, 卻儘埋怨井壁外的大世界不迴響於井底裡小世界的漣漪, 而這豈非是緣木求魚、升山採珠嗎?
 
100/07/04 [捕蟲捉漏] @mingwangx 道:「網友們果然厲害,馬上挖出苗栗縣政府發包給天下遠見出版公司的「平面雜誌深入報導委託專業服務」:苗栗縣發包中心" ( http://t.co/PQsww33 )」並見 @puppydad 疑之:「這是遠見雜誌五星級縣長的由來乎?」不過我……
 
100/07/04 [捕蟲捉漏] 偶覺得, 這類「想當然爾必有其謀」的斷片式捉包, 究有幾分實質意義?劉政鴻、傅崑萁等對土地不友善縣長固獲五星級, 但以環境自傲的宜蘭林聰賢不也同登五星榜?難不成均有其民調收買手段?偏偏渠等屢屢輕易勝選, 民意真沒加諸其身嗎? @puppydad @mingwangx
 
100/07/04 [捕蟲捉漏] 都會人、前進份子常有自行想像式的「一定是」判斷邏輯, 才總認定鄉下的民意盡乃捏造出的假象吧。於是五星級縣長照樣「難以理解」地高票當選, 農地轉工建地、以及蘇花改的開發步伐依舊前行, 「一定是假民調」的想定續其流傳, 而啥都沒變。 @puppydad @mingwangx
 
100/07/05 [有此一說] 同樣攸關排碳與健康, 我不贊成國光石光案, 但對反核仍毋可下定決心, 此乃惑於社會衡平性的考量。較之車諾比爾核電事變釀成的重大慘劇, 同屬最高核災等級的福島事故相對上在直接性傷亡有天壤之別, 似顯示出基於相異爐心類型與管理制度, 兩個「驚爆」猶有程度上的高下。
 
100/07/05 [有此一說] 至於佔全球電力比重最高的火力發電, 就電廠和(煤、油、氣)礦災每年皆造成數千人喪生, 其中逾半為中國礦工──我們的文明生活倚為大宗的燃電實建基在大批人命的傷亡之上, 較之核災這是隨時都更為急迫、普遍的敝害。而單只島內排碳量僅次於工業的交通業, 甚至亦造成每年三、四千人喪命。
 
100/07/05 [有此一說] 核能輻射還埋藏長期的健康隱憂, 然而燃電的特高排碳量尤加遽氣候暖化的文明性危機, 百年後海岸聚落及自然生態將發生的全球性災禍已是聯合國承認的科學界共識。故而, 只反核能、不反火力, 就社會衡平性──這一刻在不知名地已有無名礦工犧牲──而言, 我實在不能就此「心安」。
 
100/07/05 [有此一說] 倘要以太陽能、風能等再生能源取代核能, 其正當性與急切性似也不能凌駕於要以同等方式來替代火力發電。台灣若該以新能源汱換佔了近兩成發電量的核能, 則近七成的火力發電更無理由不適用。要廢核電廠以預防未來的災難, 則已然每時每刻造成人員傷亡的火力發電廠豈不更該優先廢除嗎?
 
100/07/05 [有此一說] 環保團體似乎常將核電、燃電兩者分立而論, 敝人卻瞧不出就人命風險、環境風險上有太大的實質分野。總不能只因火力發電「死人、死礦工也不會死在我家」, 而輻射塵卻可能籠罩我們所居的大都會, 即另眼相待之吧?要解除疑慮還是需待有更具總體性視野、更合於社會公平原則的一體方案。
 
100/07/06 [碎筆瑣集] 1980年代台灣文學由前一世代的傳統寫實主義,走到了「新人類」的新文學形式,彼等生長於60~80年代。這一世代開始暴露於廣泛多元的媒體,並且已有濃厚的大眾化消費傾向。新文學在表現形式上並且產生兩條迥異的路線,即後現代主義與新寫實主義。
 
100/07/06 [碎筆瑣集] 新文學的兩條路線,其一由超現實主義、經反小說、復經魔幻寫實,進入了後現代主義文學-後設小說的界域,情感上表現出“孤立/冷漠”。另一條路線,則否定超現實主義,行諸新寫實主義,訴求要進入並應在台灣歷史脈絡中「前進」,乃生有新的本土文學,情感上顯得“懷舊/傷感/批判”。
 
100/07/06 @xdite 發其洞見:「越來越覺得 startup 只需要幹掉三種人,路就會很順暢了。「只想要豪賭的領導人」、「只想自 high 的小朋友」、「永遠抓不到重點的笨蛋」...」但採用此般「消去法」, 則還能不變成空殼公司的 startup, 不就幾希矣? :p
 
100/07/06 [捕蟲捉漏] 日本暫時關閉東北太平洋岸四座核電廠後, 盛夏之際下達數十年來首次「限電令」, 景氣恐更受拖滯。反核「新手」劉黎兒質以陰謀論, 謂電力備載容量不該以夏季尖峰值為基準, 餘日根本不缺電。但有哪國非採此值呢?若不預留發電備載, 尖峰時一跳機那可會連鎖大斷電呀!她且謂可挪用工業界的發電設施。
 
100/07/06 [捕蟲捉漏] 不過這關係於跟公用電網的串聯性與供電穩定度, 乏前項一切免談, 缺後者則工廠一突槌突波, 串聯線路就等著爆掉吧。工業發電設施又多為汽電共生式, 直接正相關於產能, 若市場需求未達水準即無從全力發電, 並且產能提升的本身亦會耗更多電囉。新手、新手, 辛其言而廞其智乎?
 
100/07/06 [捕蟲捉漏] 恰巧公視亦見一環保人士主張備載容量「無必要」:如火力發電全開, 那台灣就算即刻廢核, 尖端用電量與供電量大致均等。他一樣刻意忽視, 發電機組須輪流歲修保養而非可「全開」, 且倘無備載容量, 只要一機組故障則全島大斷電將再現矣。燃電又必「增碳」, 其豈非自戕環保立場?
 
100/07/07 [碎筆瑣集] 1980年代特出有女性文學,如李昂在《殺夫》中不留情描寫人性陰暗面,女主角被推向非人化及崩潰,官能感染的表現極深刻,她另有《暗夜》、《迷園》等作。又如廖輝英《明華太子》、談外遇的《不歸路》,袁瓊瓊《自己的天空》,蕭颯《給前夫的一封信》,蕭麗紅,張曼娟《海水正藍》等。
 
100/07/07 @pazrudolf 提供一個連結:「比爾蓋茲談能源 : 至零方休的革新 http://t.co/GUTHx9A」。我比較期待的是, 比爾‧蓋茲大佬有一朝能痛徹覺醒, 向 GNU 老爺 Stallman 看齊, 轉而談論「軟體解放:至零方休的革奴之道」。 ;) @ivyfutw
 
100/07/07 @ivyfutw 回:「誠如您早先所言,討論/解決能源開發與運用對環保之影響,絕非單純之二分法即可解決,但一個「具總體性視野、更合於社會公平原則的一體方案」,則仍有待具前瞻眼光的政府與能源/環保單位共同努力,即早規劃並確實付諸執行。」委實如此, 「擁反」之間並非善惡二分法能定論。
 
100/07/07 大原則上在輻射安全技術未再有所突破前, 其實我亦傾向於不再延役或擴充核電, 而轉型調適方案尤不可不到位。不過, 許多廢核人士的講法, 往往太過於理所當然, 似乎為了「傳福音」之便而忽略其妥善性, 也總刻意低估生活上的影響。這就和擁核專家長年淡化核電後續處置的難度與成本, 皆有其盲點呢。
 
100/07/08 [雞同鴨講] 觀 @ioktek、@KarlMarx 推文年許, 只知渠為工會幹部, 不確定何許人也。前日見兩人往來尚禮, 頻展謙恭身段且極力稱許對方:「是是,我哪敢得罪台灣最有潛力的、最有代表性的勞團九五聯盟理事長啊。台灣工人運動的未來全仰仗您的領導哩。」(@ioktek 語)
 
100/07/08 [雞同鴨講] 「我一聽到最最光榮正確、洞見永遠發人深省、深耕南台灣多年的台南市產業總工會總幹事、團結工聯秘書長的您的大名,都要嚇得從椅子上跌下來、匍匐前進了!台灣工運當然要靠您來當舵手啊!」(@KarlMarx 回敬 @ioktek)覺渠行可為人際示範, 捏辭尤供參酌, 此便一記。
 
100/07/09 [碎筆瑣集] 《悲情城市》,導演侯孝賢,年代1989:帶出二二八事件對一個本省家族產生的影響,較之《童年往事》由個人情感升涉到整個時代,運用能表達出人之本體與生活密切關係的電影語言,創造如詩畫般的長鏡頭片子;威尼斯影展金獅獎、教廷國際人文精神獎,賣座。
 
100/07/09 @ioktek 回我:「見笑了。。。純粹是戲耍之辭。」我了解。只覺對話有趣, 乃記之耳。搞工運的幾位推友, 好像都頗會戲耍諷刺?用語常含機鋒幽默。 :)
 
100/07/09 @Ji_Rabbin 回應:「无故想起焦雄屏:)」其實呀, 當年評選這個榜單的十七位影評人中, 就有焦雄屏, 故「无故」乃緣乎「有故」。 :)
 
100/07/09 [捕蟲捉漏] @ivyfutw 回應:「現代人通病,未曾深入了解事情全貌即輕率發言,暨無法對其言論提供有效實證,亦無須對可能的後續效應承擔任何責任。」常人對「合乎預期」式言論偏向不查證, 大率趨於信且傳焉。像上月艾未未深夜交保, 隔日見有兩人發推:中央社、聯合、中時整天都沒報導!
 
100/07/09 [捕蟲捉漏] 未報導艾未未交保的流言且多轉推, 聯合確然, 但中央社、中時明明有多則報導, 中央社發「速報」後還連幾日有後續影音新聞。兩人中一位深綠的, 在昔年台大 BBS 政治板即有扭曲新聞劣行, 固不足奇;另位卻是講話頗有條理的知名傳播學者, 又何來此誤?猜後者僅是以訛傳訛吧。
 
100/07/10 [旁門左道] @0FX 質問:「"台灣國防部為三名學生穿納粹德國軍裝參加暑期戰鬥營,向以色列駐台代表及社會各界道歉。"( http://t.co/JqQAGZh ) // 這太扯了...我們的歷史教育是怎麼了...」也許一點都不扯, 而是很「平常」的社會心態不小心再一次露出……
 
100/07/10 [旁門左道] 前有吳宗憲「納粹主題餐廳」, 今有「納粹軍裝」戰鬥營, 或許是少見多怪吧?君豈不見, 歷史教育向來對二戰輕描淡寫的日本, 其戰後漫畫角色著納粹軍服(參《龍鳳拳王》、《北斗神拳》)、倒「卍」字酷勁裝飾化、希特勒受戲謔而「趣味」化(手塚治虫特喜)等, 早已是數不勝數囉?
 
100/07/10 [旁門左道] 而台灣的「宅」 cult 對東瀛動漫的內容抱以崇拜式全盤接收的態度, 好萊塢戰爭片裡的納粹瓜牙也同《德軍總部》遊戲被打爽的壞蛋 NPC 沒兩樣, 當然都可以「玩」。所以每隔一陣子偶爾有人會以納粹元素來角色扮演一番, 只能代表渠等純基於「好玩」動機下的「不在乎」心態。
 
100/07/10 [旁門左道] 台民對於納粹屠殺本就沒啥歷史情結, 歷次風波之「道歉」因而不會帶來任何反省的社會意識。政治的「本土」雖不時強調悲情歷史, 但只發揮於權力爭辯之際, 平時島民不怎麼在意史事。畢竟, 這是一座從不願悼念百多年前亦曾受屠戮近十分之一人口、對悲情卻總「選擇性記憶」的起乩島。
 
100/07/11 [正名之論] 《港都夜雨》一曲頌寫的是昔有「雨港」之喻、曾為台灣第一大港──雞籠的雨中風情, 然已成過往。二十年前已遠落後於打狗港的雞籠港一年仍有三分之二天數會下雨, 至去年竟大減為三分之一, 今春更創下一整個月僅一天落雨的最少紀錄。非惟不復冬雨綿綿, 入夏至今尤未聞雷雨轟隆響。
 
100/07/11 [正名之論] 午後往往淡水縣、台灣縣、鳳山縣民已在網路上唉叫著「落大雨啦!」雞籠廳卻猶豔陽高照, 偶爾賞點小雨就算意思到了。氣候變遷效應在本港特顯著, 或許就和一直萎縮的貨櫃港埠業務(政策已決定以台北港代之)一樣, 莫可奈何佔有全台最高通勤外地人口比例的「雨港」也快成為「旱港」囉。
 
100/07/12 [碎筆瑣集] 80年代國片榜單前廿名導演中,侯孝賢佔四又三分之一部,楊德昌與關錦鵬各三部,餘為張毅、萬仁、羅啟銳、許鞍華、徐克與王童等。回顧之,似也回視了對彼年代尚懷記憶者、少年成長期的滋味。而下個年代呢?因國片偏向次文化類型化,陷入空前低迷,罕有能化成「普階層性」社會記憶者矣。
 
100/07/12 @ivyfutw 回:「很難想像「雞籠」竟然少了1/3的雨,汐止這裡依舊常下。其實雨少空氣就會偏乾,對您鼻過敏的狀況應該會有改善吧? :)」希望如此。不過我向來浸意於雨落, 甚於豔陽, 也只聽著雨聲才思有囈詞。又, 原來貴君即居於鄰近呀。 :)
 
100/07/12 [有此一說] 北北基聯測屢傳「高分低就」飽受抨擊。其癥結實非源於考制之設計或存在, 而是又確證了師生、父母、官員大都依舊「以分數」、而非「以性向選校」。惟其存在「高分低就」之說, 即表徵分數主義仍牢牢箝制莘莘學子, 對此無醒察、甚而強之的學官媒、家長會等豈非「挾分數以令教育」的幫兇嗎?
 
100/07/13 [碎筆瑣集] 二十世紀歷史發展動力的第四個特色為:學術工作者與人文的知識份子界,紛紛投入世俗、社會關聯網絡之各層面,予以賦義、教育與論述,世界進入了鉅大「知識負荷」的時代。而這些主題,當然也深刻地影響著一向(在可預見的未來仍將)為文化、制度與思想「入超國」的現代台灣的發展軌跡。
 
100/07/13 @thecat 曰:「最近常聽到 PE 這個字,一直以為少講 2...(聽的懂冷在哪就代表你年紀不小了 :P)」要是你聽到 "PE", 連 "2" 都還沒想起, 就聯想到 WordStar, 那年歲就更老大不小囉。 :p
 
100/07/13 @ivyfutw 回:「也許這首有雨景雨聲的曲子 http://t.co/IvimtvA,或這首有狂風驟雨感的曲目 http://t.co/K2NmnJw 可稍解您思雨之心... :)」多謝。暴雨易致淹水, 還是小雨小菜較合於口味。Secret Garden 亦為我喜。 :)
 
100/07/13 [有此一說] 日本近年有股「龍馬」再探索風, 一個社會性心理因素或許是, 在「失落的平成十年」延長至二十年已成確事下, 其期待有龍馬般的救星來改造現況。孰料在掀起此風最烈的《龍馬伝》下檔後不久, 即發生了東北大地震暨福島核災變, 有論者以為這揭示了「失落的第三個十年」之正式啟焉。
 
100/07/13 [有此一說] 龍馬終是體制外人物, 他要求建立新政治制度, 但日本戰後至今的產經官僚體係卻固化成「政商一体」邏輯的穩定結構, 即乃其「不決」心態釀就了核事故之擴大難挽, 而眼前官府同東京電力公司依舊保有若即不離的行政默契。日本實為一個倘有特立獨行之士亦易淹沒於現行金權之流的社會。
 
100/07/13 [有此一說] 不只於《上班族金太郎》等一本日本漫畫看到, 主角逮到「電車癡漢」卻勸解受害女生:彼中年白領辛勞於掙家計, 競爭壓力下偶脫軌而施「小惡」惟抒發耳, 縱有不當汝亦應諒之而莫送警。他後來「好人有好報」, 獲「癡漢」主管助其業務。便是金太郎亦得於人情上「馴服」於社會潛規則而得之利。
 
100/07/14 [有此一說] 一個已然面對實態嚴逼的社會卻可期待龍馬再世嗎?又應有此般期待嗎?大和民族的長期承平滋養出一種「群體之癡」, 即集體性慣性下趨於忽視權力結構「小謬」的奇特包容心, 而其累積效應在突然遭受異變時就有轉成「大謬」具現之虞。福島核災不幸正是一場現實而殘酷的社會惰性心理見證。
 
100/07/14 [有此一說] 福島核災由於天異海嘯之襲而引爆, 卻源乎長年監督管理上的疏忽大意, 於災變之際復因臨事之「猶疑不決」而惡化。故此, 置乎公共政策上, 庶民是否應更求「勢利」──以私益為判準而定其抉擇, 平時該正視並糾舉制度性「官僚癡漢」的諸般「小惡」, 才算是真正務實的社會思考呢?
 
100/07/14 [有此一說] 公民當以己利斷乎眾事, 民治方能收諸最大綜益, 為最原始的自由主義論衡。此固有害於體制內和諧妥忍之「自律」, 卻早是東瀛良心史家親睹「龍馬精神」之維新徒裔竟演成了集體包容性作惡的權閥體系, 於甫戰敗曾歸結出的歷史教訓。溫馴與紀律迥非天性, 奚而捅漏子偏有小惡之忍哉?
 
100/07/15 [碎筆瑣集] 繼劉銘傳為台灣現代化啟端之後,日本殖民統治真正開始了全面「西化」過程。好的方面,五十年間留下了全島性交通網的規畫與建設、天然與人力資源的現代化普查與配置、基本社會建設的提供,雖說其本意不過基於「建設本島,以資內地」邏輯,但仍是光復後早期經濟復興階段的重要基礎。
 
100/07/15 [碎筆瑣集] 台灣於二戰前,土地、資源、知識集中於率先升級的親日與皇民化階級。其於戰後分化,一為被壓迫的本省籍社會、知識菁英,原為日治下的既得優勢者-利益者;另一成為從屬於國民黨的新資本家、派系,乃是新的統制階級-附屬者。兩者間的「較勁」成為往後數十年參政階層權力競逐的一個癥結。
 
100/07/15 @ivyfutw 回應:「不客氣。Secret Garden 好聽的曲子很多,Heart String 是個人偏愛之一。」幾年來我的手機中, 也一直存有其散發著遠西民謠風的 Dawn of a New Century 專輯, 百聽不膩。
 
100/07/15 @KarlMarx 叫苦:「firefox 5.0 沒有google工具列的日子,好痛苦啊!!!!」不知這一招還有沒有作用:Tweet 99/01/25
 
100/07/15 @fannylawrenC 謂:「08金融風暴後,美國人借貸收斂一點,日本人也醒覺到單儲不享樂的話,錢還是會自動蒸發的。」美國難得有正的淨儲蓄率。日人則因長年處於實質負利率(台灣目前也是), 存款還要扣管理費, 不花錢也不成, 無怪乎精品業從不受不景氣所影響(台灣也是啦 :p )。
 
100/07/15 @WuyouLan 曰:「【歷史上的今天】秋瑾,1907年7月13日下午被捕。堅不吐供,僅書“秋風秋雨愁殺人”以對。7月15日凌晨遇害,享年三十二歲。」應為「秋風秋雨愁」?此「」音義同「殺」。
 
100/07/15 電子書之興似已成勢, 推友中的出版界聞人亦有「紙書其萎矣」之見。鄙人反倒懷想起書香來, 近月就把智能手機給收了起來, 重拾久已不正視的筆記本與名片簿, 書桌上擺回島內出版社所量產過最重的五公斤辭典, 它曾幫我練過腕力。一書櫃中猶擱著數十本音樂史、傳、輯, 該好好讀出個心得梗概了。
 
100/07/16 @ivyfutw 說:「PO了那曲子之後,隔天汐止就下雨了,猜想「雞籠」應該也是吧? :)」前天基隆深夜下小雨, 昨天中午一過台北就下大雨了, 降溫至 27 度, 但這裡還是只在傍晚下毛毛雨。 :~
 
100/07/16 [旁門左道] 果不其然, 為填補國民年金財務漏洞, 馬政府要調高營業稅率了。由於蘇蔡內閣所定案的國民年金設計不當, 竟違反大數法則而形成「貧貧互保」, 其財務缺口越來越大乃必然趨勢, 加稅連連已無可避免?依法國民年金「若」未來廿年財務有虞就應每兩年調升費率, 而今年即已啟動其調。
 
100/07/16 [旁門左道] 營業稅為終端平頭稅, 會直接添加物價上漲壓力, 中央銀行彭總裁已導引數年並廣受媒體「讚頌」的「實質負利率」勢必更加惡化──即社會實質財富由只存定存者流往能超低利借款的投資大戶。又聞馬政府打算再減少「營業『所得』稅」來獎勵特定產業, 就是非得讓大老闆的錢包更滿才爽嗎?
 
100/07/16 [旁門左道] 公民新聞、社運團體皆常忽視, 營業稅為弱勢民眾最無從規避的一種稅。其平頭稅性質讓所得愈低者負擔性愈重, 調漲之等於是從窮人的右口袋掏出更多錢來, 去補他的左口袋已更難付出來的帳單。這種「以貧挹貧」的笨頭政策, 怎可能會有正面性「財富重分配」或所得移轉上的絲毫意義呢?
 
100/07/17 @ivyfutw 昨天午後總算下了一場較夠意思的雨了, 稍有點消暑感。剛下時還響了(只)一聲雷, 所以這可算是雷雨吧? :p
 
100/07/17 [旁門左道] 日前評及納粹軍裝戰鬥營風波:「也許一點都不扯, 而是很「平常」的社會心態不小心再一次露出……」@0FX 回之:「近日在一間專賣台灣設計商品的店,就看到了仿納粹軍裝的設計產品,上面不但繡了SS的標誌,標籤上還印了黨衛軍的相片。」倘多留意, 台灣實不乏法西斯元素之濫用。
 
100/07/17 [旁門左道] 幾天前才在《哆啦A夢》瞧到, 大雄夢見媽媽著納粹軍裝鞭打他。習仿日本動漫的台灣漫畫家也不時套用「皇軍」象徵物, 像以帝國海軍旗誇示振奮, 神風特攻隊誓死頭帶常用在表決心, 就連南京大屠殺時的「百人斬」之名亦轉義為「很會玩女人」──這把武士刀仍展於台北軍史館作為血證。
 
100/07/17 [旁門左道] 甚至還在台北動漫展邊, 看過有角色扮演成納粹黨衛軍的, 旁側有位衣衫襤褸、一直在比手搞笑的, 似是演出集中營裡的受害猶太人。血腥腥史實的事物意象竟輕率變成嘲謔嬉耍的平常符號, 此概對於集體苦難記憶之歷史無感症也。既如此, 又怎會去省思那麼遠、「無關己」的慘酷殺戮呢?
 
100/07/18 [有此一說] 經濟研究者 @laches 謂:「在網路出現以後這件事情有了長足的改善,現今研究人員和學者每當完成一篇草稿,便可以放在網路上,名之Working Paper,則時間先後順序一目了然,也可以讓同行互通有無,不會造成人力重複與浪費,實在是生產力的重大進步阿」。
 
100/07/18 [有此一說] 學者將研究草稿置於網路以便同行「互相漏氣求進步」有其經濟性意義:網路的確有效促進了效息發佈成本的降低, 而訊息交換效率與潤滑度也好上許多, 這造成了學術訊息市場更加透明化。此誠然如 @laches 所言, 然而有些只待「最末一求解關鍵處」的研究或另有「私心」考量……
 
100/07/18 [有此一說] 像是證明了「費馬最後定理」的懷爾斯, 非惟求解期間極盡保密, 便是宣佈解題成功且將底稿提交學報, 同儕審查卻發覺其所採用的科利瓦金-弗萊切方法有缺陷時, 他還是不同意公開底稿來讓數學界幫忙解惑, 以免有人奪其「完成證明」的最大榮耀, 該論文因此又拖了近兩年才刊出。
 
100/07/18 [有此一說] 懷爾斯把「費馬最後定理」的求解關鍵牢牢握在手裡, 六年解題期間甚至把相關聯橢圓方程給分拆成數篇小論文以故佈疑陣, 不欲使數學同行想及同「費馬」有關而領先填就最後的演算。在社會認知的面向上, 科學突破的桂冠常只歸結於一人, 方致有其「私」, 縱使有天才之賦者亦不得免。
 
100/07/19 [碎筆瑣集] 時至1990年代,台灣在政經上又面臨了全新局面。在經濟上,國際產業有朝技術集中發展的趨勢,資本在各國間亦大幅加速流動。還由於推進全島商、民聯網化的「資訊基礎建設」(NII),資金需求空前龐大的六年國建,以及全民健保等社會福利保險政策,使得國帳上開始出現長期赤字情勢。
 
100/07/19 [碎筆瑣集] 90年代政經新局面有一特異點,即對於中國大陸經貿依存度的急升,已成為當局在政治與經濟天平上的抉擇難題。申請重返 GATT (下個年代的 WTO)的準備作業,讓台灣不得不應付開放進口和內需產業轉型的雙重壓力,長期受政策保護的農業、汽車、金融、服務等業都將面臨國際競爭。
 
100/07/19 @ivyfutw 奇之:「汐止這兒可是連著下了幾天的大雨呢,這不禁讓人懷疑兩地有如此近嗎.. :p」十幾年前汐止連年淹大水, 只隔個縣界的基隆人也懷疑:「汐止」意寓水漲到當地為止, 難道真得有差?豈料汐止百年大堤竣工後, 接連兩年洪水竟擠去淹隔鄰基隆河更上游的六堵、七堵囉。 :p
 
100/07/19 @laches 應:「把草稿放在網路上也是一種私心使然,有種佔地為王的意思,表示這個題目我已經先做完了,你不能搶,當然,有一些關鍵處依然可能巧妙地隱藏,即使是正式學術期刊的論文,也會有這種「留一手」的狀況,不只有網路」。了解。學術界的懷爾斯總不會少的, 但這也是世譽生態所使然矣。
 
100/07/19 [旁門左道] 一般人在繳稅月會感受到要付出整筆所得稅, 故政府要調高所得稅通常很難, 營業稅則異之。此稅添加於消費發票(終端營業稅)或各級廠商出貨價(營業加值稅)而徵, 零碎繁瑣, 民眾日常不斷消費, 實難注意。所得稅一次就大筆支出才受關注, 營業稅可避此而為各國取諸財源之所好。
 
100/07/19 [旁門左道] 希臘政府為「討民所喜」, 不顧「國弱民窮」頻增福利, 屢次提高營業加值稅率來補財源, 終於瀕臨財政破產且尾大不掉:營業稅抬升民生物價抑制了內需消費, 導致稅收不足只得調高稅率, 卻又造成市場越發不振而稅基更少, 出口非鉅無可彌補, 乃造成了惡性回饋式的景氣拖累效應。
 
100/07/19 [旁門左道] 在台灣所得越低者的所得稅越低、甚至免稅, 營業稅卻避不掉, 窮人負擔的營業稅額往往超過所繳所得稅額而不自知。百姓尤常把直接附加於售價的單一稅率營業稅, 跟企業營運有淨收益才課的累進稅率營業所得稅給混淆不清, 而政府也就樂於「攻其不備」囉。是謂, 官以民不察而欺之也。
 
100/07/20 [碎筆瑣集] 1990年代政經新局面在國際因素上,東歐共黨「鐵幕」崩解後,成為發展圭皋的「全球資本化」,促成開發中國家(主要為亞洲、南美洲)一波快速成長的熱潮。不意,在後期(97年起)卻因資金融貸與帳務管理體質長期不良、又經「熱錢」炒作,而遭逢從泰國引爆的連鎖性「金融風暴」。
 
100/07/20 [碎筆瑣集]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衝擊到所謂「亞洲模式」的「裙帶關係資本主義」(crony capitalism)。台灣與相關被波及國家面臨經濟繼續「自由化」或反向「加強管制」間的選擇問題。受到重創的南韓則屈辱性接受 IMF 干政,並大幅引入外股,促成三星等大財團的股本國際化。
 
100/07/20 [旁門左道] 先前提及, 近期台媒已少見日本震災的後續新聞, 倒是當地旅遊、美食訊息遽增, 不禁好奇為軟性新聞置入性行銷否?經詢以一報業主管得證, 那些報導雖乏利益揭露, 確實大都是日本各地官方觀光機構、旅遊公會、航空公司等以「媒體考察團」名義所提供的「招待採訪」, 故惟盡好話爾。
 
100/07/20 [旁門左道] 順便問了當前報業廣義置入性行銷的現況。最受批評的政治版面其行銷手法已明顯節制, 但猶間或有之, 藍綠縣市皆買。經濟版面之買收則和廣告利益掛勾而難區別。生活性版面如旅遊、美食、醫藥、影藝等尤是無處不置入, 反正輿論從不怎麼「關心」這一塊, 所以各媒體仍「努力靠它們賺外快」。
 
100/07/21 @ivyfutw 提到:「很巧耶,上週在藝術圖書館借了 Secret Garden 現場演唱會的 VCD,其中就有演奏 'Dawn of a New Century' 專輯的曲目」。那張 Dawn 專輯裡正好也附了片 VCD, 還收有訪談呢。
 
100/07/21 @ivyfutw 且謂:「所以您也喜歡 new age 的音樂囉。」嗯。新時代音樂為長年所愛, 尤其是可狀以「優勝美地」名義的自然風貌曲目, 像是 Gary R. Malkin、Nicholas Gunn、Bandari 樂團等。我大概是偏向原野空靈派的…… :)
 
100/07/21 邀請許多在地演奏家參與、滿溢即興音樂色彩的 HBO 影集 TREME, 描述卡崔娜風災後紐奧爾良的困境, 其中官僚、警察怠職濫權, 不少貧民所居、未淹水的社會出租住宅更以「重建都更」為名被強制收回。台灣八八水災不日鄉民即讎恨辱罵, 紐奧爾良災後數月猶復興無著, 民憤遂起。
 
100/07/21 災民於自力救濟無奈之餘, 只得以節奏藍調、搖滾舞曲、自製短片、遊行標語等形式來斥諷官場。一場歡樂讚頌遊行的看板寫著:「Chirac 把我們買回去吧!」災後立刻重批布希總統(時台灣新聞熱播此節)的紐奧爾良市長, 他那幾個月重建期裡「自我感覺良好」的官僚態度, 更被嘲喻為「強迫射精」。
 
100/07/21 屢於 Youtube 上 "fu*k" 當局的胖子文學教授, 被拱作小市民忿懣心聲的代言人, 卻無人聽出他那憂鬱內心所暗藏的「求救信號」, 而其心底的密西西比河堤防即不期然崩潰了, 乃生悲劇。許多災民的現實生活, 也都似此無奈地走進更艱難的路子, 但也有越來越多人回到了紐奧爾良。
 
100/07/21 至於以所在行政區名為團名的 Treme 爵士銅管送葬樂隊, 其有百年傳統的歡唱樂聲卻與未亡者形成莫大的反差, 表徵的究是人生的自嘲、抑或一種無可睹的寄望呢?夫新生之常始於死, 嘆焉讚兮?註:Treme 亦美國現存最古、遠在南北戰爭前已解放的自由黑人社區, 取名自其蓄奴主兼解放者。
 
100/07/22 [有此一說] 近日, 資方與勞團再度上演年度基本工資審議角力戰, 這次拉鋸的是要調升 3% 或 31%。一般來說, 只憑經濟成長率太籠統, 基薪的適度漲幅應衡以勞動力平均生產力成長率及消費者物價上漲率而調之, 理論上並應(實際沒)有行業別、地區別, 以符合生產、生活成本結構之異。
 
100/07/22 [有此一說] 基薪的調幅若過低, 尤其低於物價漲幅時, 則實質薪資根本在縮水, 因而失去保障本意, 且會惡化財富分配上的不均。但調幅過大亦會挑起大眾預期心理且給廠商一個「藉口」, 而易引發從低薪產業擴散至各個產業的非合理性漲價「示範」效應, 則多數人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是可能的。
 
100/07/22 [有此一說] 基本工資遽升帶動民生必需品物價上漲, 近年已在中國大陸成為實況。在台灣則一些弱勢民眾, 如列入全民健保地區人口的失業者、家庭主婦主夫、撿拾破爛賣錢者、打零工者, 既不能享有基本工資, 其所繳健保費卻要與基本工資之調幅作同幅度連動, 故長年有健保改革者主張兩者應脫勾。
 
100/07/22 [有此一說] 最低工資保障了低薪工作者, 其非是平均工資, 與大部分人不相屬然而相關, 也因此有一說法:基本工資之調固是少數人之事, 但由於勞資雙方皆只會考量眼前的本位性直接利益, 導致其正負面經濟效應常演變成全體社會得一齊承擔的局面。要 3% 或 31%?迥非數目本身那麼單純。
 
100/07/23 [碎筆瑣集] 1990年代台灣政經新局面於政治面上,由於兩大(或一大一中)一小政黨政治的形成,國民黨無法再單獨主導經濟與財政政策之論述。最高領導人自陷於「台灣人」族群情結,並同部分「本土」派政客暗謀其政治算計勾串,加遽「中國結」與「台灣結」之爭,使認同問題涵蓋到各個社會面向。
 
100/07/23 [碎筆瑣集] 90年代島內的執政者且有「制度化的新保守主義」心態,以「關係」型干預和政治力手段介入經濟政策的運作,進而加深了「黑」、「金」勢力對於政策和議會政治的干擾操弄。此在在損害自由經濟下公平競爭的市場法則,導致預算、社會、文化等資源的配置不公,斲傷台灣平衡發展的體質。
 
100/07/23 @ivyfutw 謂:「看到 "Nicholas Gunn" 突然打翻記憶,想起開始聽新時代音樂乃是有段時間晚上難以入眠,須要聽些空靈悠遠..」。其長笛聲還具催眠之效呀?妳現在無需 "Let the rain sing you a lullaby" 了也好, 睡得熟精神飽。 :)
 
100/07/23 @ancorena 加強訊息告知的確重要, 但此又另個問題。由於官方對低收入戶認定過嚴, 且採被動管理(各地方政府尤其不欲太多人來要錢), 弱勢民眾中也僅一部能列入低收入戶。而像是無固定雇主者、攤販等以基本工資投保勞保、健保, 其保費亦同基本工資連動, 但實際不受基本工資之保障。
 
100/07/23 [有此一說] 「都市化」或「城鎮化」人口比率常被視為一個國家的現代化指標。先進國多達七、八成即凍結住, 中國大陸經改卅年這比率已由一成七邁至五成關口。廿一世紀頭十年其此項數據就提升約 13.5%, 都市化速率頗快, 不過這也是把年度打工期間達六個月的「農民工」給計入才有的成績。
 
100/07/23 [有此一說] 若把受戶籍管控限制而未能真正享有法制都市福利、子女教育與工作權保障的農民工等給排除, 中國城鎮化比率將降至 35%, 這竟和非洲中等國家沒差太遠, 但其巨大經濟產值成長卻又是有目共睹的。此大概彰顯出龐哉中國委實是兩個世界, 都市與農村的發展差距落差之大, 世罕其匹。
 
100/07/23 [有此一說] 像上海市中心有些西餐、速食標價已逾台北, 西部偏村的校舍教具之破舊窳陋卻連半世紀前的台灣高山小學都不如。中國農戶收入有攀升中的五成比例需由小部分農民工出外掙得, 都會區近年肉價、菜價暴漲顯亦未回饋給農民。我等見證的可能是一個嚴重剝削初級產業勞動者的裙帶型國家資本體系。
 
100/07/24 [有此一說] 當社會新聞中不時出現因貧窮無助而發生的悲劇時, 我們就知道政府對於福利補助實在未盡到妥善宣導告知的責任, 若民眾得自相走告尤顯其不當。官方除了對低收入戶資格認定過嚴──這本來應寧可誤認、也勿少認──以外, 管理上且極被動, 弱勢民眾中僅一部能列入低收入戶名單。
 
100/07/24 [有此一說] 各地方政府的編制內社工又長年受限於人手不足, 頂多訪察低收入在案戶、社會事件通報戶即難有餘力了。既然政府已握有人民的報稅利息所得、房價地價稅籍資料, 其實該以主動性態度篩選出其中疑似生活有虞者, 並寄送通知及已印妥既有稅籍資料的補助申請書予弱勢民眾, 待寄回再審查即可。
 
100/07/24 [有此一說] 主動式的補助通告程序雖會增加稍許作業郵遞成本, 卻可更大範圍涵蓋到需求補助戶。這比之每逢大選就要提高老農津貼的「喊價式政策賄選」不是尤具實質意義嗎?單憑一個手續作業態度上的改變, 福利政策的實施就能更加周延, 何以官僚偏從不思此?難不成真只為了不欲太多人來「討錢」?
 
100/07/25 [碎筆瑣集] 高希均在1994年十月號《遠見》雜誌〈新台灣人:改寫台灣生命力的新劇本〉一文中,談及「新台灣人」要將「島嶼」性格提升為包容開放的「海洋」性格,走出「不睬政治,只重經濟」的順民性格,以及建立環保意識、擴大世界關懷等層面的見解。但「新台灣人」名目後來被窄化為國族性認同。
 
100/07/25 [碎筆瑣集] 無所疑義,至舊世紀之末,過去的人際與統治-被統治型態已不復返,台灣的整體政治、文化、經濟、社會的概觀,只有往新的、也可能是更為混沌難測的方向前進之中。摸索、前進的權與責已下放在全體人民身上,而排斥與漠視者或將成為社會往正面進化與改革的負擔嗎?
 
100/07/25 @Doriscafe 回 @isaac 謂:「闺密先生姓孔,一直跟我们开玩笑说生儿子就叫孔子。我说那再生一个儿子叫什么?他说:孔子子。」其實嘛, 就依照排名, 第一個兒子是哥哥故叫「孔方兄」, 第二個兒子貼切一點就取名為「孔老二」? :p
 
100/07/25 [捕蟲捉漏] 現代人納稅繳規費, 已預設社會認知:有些錢會「所得移轉」至受補助者。官員被人民雇來辦事, 渠等偏常以補助乃官予民之「恩給」, 「討錢」之弱勢戶惟該感戴, 「政府自己的錢」之發放當寧缺勿濫, 而有些匱闋者的憲定生存權即受制度性忽略了。此盡官僚持本位被動心態致有其偏誤。
 
100/07/26 [有此一說] 「眼見為信」並非真切的陳述, 人眼所見的影像訊號得經大腦之先天構形程序與意識經驗來解析, 方成我們「所以為」的形象。大腦依憑主題焦點旁的經驗物件, 才能「估算」視野深度而得之立體感。背景無限深遠、尺度差異極大的太空照片則是典型乏深度圖像, 視覺的遠近距離感因此失效。
 
100/07/26 [有此一說] 乏深度照片像是重合星系 NGC 3314 (http://ur1.ca/4se4b), 裡頭兩個星系貌似極為迫近, 實際上相對於七萬光年的星系直徑, 兩者相距達兩千三百萬光年之遙, 這可是我們的銀河系同仙女座星系(M31)距離的十倍呢!
 
100/07/26 [有此一說] 若有宇宙人從一億多光年外以同樣的角度, 來觀看本星系群裡僅隔兩百二十萬光年的這兩大成員星系, 大概會認為差不多「擠」成一團囉。再舉同色視錯覺之例:敝文。人眼實易受到直覺與大腦的構形限制所矇騙, 那何以鄉民總要「有照片才有真相」呢?
 
100/07/27 RT @bruinlu: @qiumazha 挪威基督教基要主义者恐怖分子布雷威克在推特有一句留言,他在其中意译英国哲学家约翰·米尔的话说: “一个有信仰者的力量相当于一心逐利的10万人”看来名人名言也危险。一个没有信仰的社会是可怕的,而一个信仰偏执狂同样危险——无论 ...
 
100/07/27 挪威極右基督徒、屠殺犯 Anders Breivik 網頁上提到幾部 nerd 影片, 某部封面照一瞧, 正是租回家看的《宅男特務》(Chuck)。這部搞笑間諜影集某一集曾發現一台灣人涉及洗錢, 疑似同「台灣陳氏貪污家族」有關, 後逮到一名走私的陳姓外交官。這……不就是指? :p
 
100/07/28 [有此一說] 十幾年來台灣財政赤字沉痾日重, 仍不斷新推福利政策, 如全民健保、勞保年金、國民年金、正擬議中的長期照護等, 但幾乎一開辦即皆面臨財務困窘。已開發國家的年金制度上溯百年, 創始初期人口結構尚極年輕、人口成長率亦高, 故福利政策所帶來的國債問題要俟數十年後方尾大不掉。
 
100/07/28 [有此一說] 台灣一實施此類政策卻已老人化且嚴重少子化了, 故而無需或才剛分攤費用即享有年金者相對於趨減的年輕一輩, 後者的遞延性負擔特別顯著, 或是種「世代間不正義」。又, 歐美國家在此類福利措施創辦時多以加稅手段因應, 通常所得越高者負擔越大, 同時具有「財富重分配」的效果。
 
100/07/28 [有此一說] 如英國老人年金開辦之初是以類似今「房地產奢侈稅」的不動產溢值稅(steep estate tax)、及高所得加徵超額累進附加稅(supertax)來挹助的。台灣則捨租稅手段而均以要保人暨其雇主分攤額為主體財源, 社會「保險」因此濃於社會「福利」性質, 費基更形拮据, 但政府從不肯分說明白。
 
100/07/28 [有此一說] 再者, 現行幾種年金制度紛雜不統一, 國民年金尤違背要保大數法則而竟形成「貧貧互保」, 並自始即加諸所得低下階層額外的生活月費支出, 埋藏財源不穩定因子。為政者從未認真考量過對彼保戶的實質支出排擠效應, 中產階級本位福利觀點才一再予人對於弱勢階層「為德不卒」之印象。
 
100/07/29 [碎筆瑣集] 90年代台灣興起性別/情慾書寫、酷兒、先期-後殖民式的國際模倣文學。酷兒小說成時尚,如李碧華寫女的《青蛇》、述男的《霸王別姬》,朱天文擬男聲、寫同性戀者救贖的《荒人手記》,後以身殉的邱妙津有《鱷魚手記》、《蒙馬特遺書》,董啟章的《安卓珍尼》(androgyny)等。
 
100/07/29 凌晨四時尷尬於既晚復早, 約最少華人上推。以不合抽樣原理來自測, 從前六點上推時早起鳥已在嘀咕, 敝推尚偶有轉推, 而近月規律推於天之未明, 非惟時序軸少動, 且罕轉推。推文幾乏人瞧, 反更具無所顧忌之優, 即不分左右、甭管藍綠、毋別主流偏流, 對疑義矛盾現象儘可肆之日記思得也。
 
100/07/30 [碎筆瑣集] 1990年代台灣「本土」論述勃興,大幅抬高日本殖民文化的「歷史正確性」,相對性貶抑了中國文化、菁英文化與清朝時的本土士人文化,延續三百年、在昭和年間「皇民化」後已奄奄一息的漢詩社傳統於焉消墜。傳播媒體上的文讀台語亦漸屈從於口談台語的民萃式用辭,而越以通俗俚鄙化為尊。
 
100/07/30 RT @ivyfutw: 愛計較似乎是人的天性,不論是生活中、工作上、還是愛情裡,因為不想處於劣勢..因為相互競爭..因為猜疑..因為想要多得到一些...,而這常常讓原本單純的事物變得複雜難解。
 
100/07/30 @ivyfutw 謂:「有了刺蝟的偽裝可免受傷害,但也難讓人看到柔軟的真心。凡事有得就有失。:p」也即是說:或許滿身是刺, 反而在心理上, 既防人且窒己?
 
100/07/30 @ivyfutw 回應:「很難想像平日行事看似正常之人,卻為殺人籌劃良久,而且行事極為冷血。」足見人一旦偏執化, 其對社會之認知即易偏離常情常理的軌道, 釀成難挽衝動。「很難想像」的又有:殺人魔竟然在犯案預告上, 稱讚台灣跟日本、南韓為「成功的民族國家,拒絕外來多元文化」。 :p
 
100/07/30 [正名之論] 基本工資之訂該否以最低生活費為基準?其間似只有弱聯繫, 理由仍欠充分。基薪以有常規工作為條件, 公告最低生活費卻不因有冇工作而變。若政府定該將兩者等同, 則代表基本工資非單純屬於勞動法規、而為福利措施, 方有勞團所比「生存權」之謂。但若是福利, 買單者為何不是政府?
 
100/07/30 [正名之論] 又為何失業者、打零工者、主婦主夫、攤販學生等偏不受保障呢?此豈非社福不公?另, 最低生活費之實義, 應在於概括一「維持生活」水準、毋庸過於拮据撙節所需的通常性生活成本, 這與窮極無助以至「維持生存」有虞有明顯差別。勞團所主「生存權」之稱或該正名為「(正常)生活權」。
 
100/07/31 [碎筆瑣集] 1990年代台灣中產階級之政治務實傾向逐漸成形,並浮現地域/鄉土文化同社區總體營造等「在地」文化主體性構建的崛起。但也出現了高漲的「國族認同」意識型態,造成選民於政治領域的區隔與民萃化的疑惑,即族群意識或族群式民族主義的議題化,以及民意滿足的「斷層化」。
 
100/07/31 [碎筆瑣集] 「中華民國在台灣」觀念於90年代獲得建構,「台獨」向主流價值修正路線,昔日「體制外」或「反體制」的反對勢力,率多為體制內權力運作的機制所吸納,其於最大在野黨內已不復過往之純真。至此,藍綠兩大黨皆成為權力體制的競爭成員,在後期政治街頭運動淪為族群動員工具而失其理想性。
 
100/07/31 @ivyfutw 不過我是傾向於言且無諱者(≒白目?), 無分主流或非主流、開發論或環境論的主張都可能被我射飛鏢。所以凌晨發推也好, 較不擔心礙目, 便是不小心瞧見者亦可當作斯時尚未清醒。這利於兩方, 故我還是會持續做早起熊的, 據說此亦水瓶子的習性。 :) @20YY11
 
100/07/31 [概焉心物] 雨果在《悲慘世界》裡寫說下水道乃城市之良心。不禁憶起少時似曾在松本零士的漫畫看到這麼一段話:乞丐是文明的良心, 沒乞丐的行星是沒人情味的。巴黎的下水道同街道的路名表裡一致而象徵文明高度, 所表攝者即擘劃者的用心實意。而「沒乞丐」究竟是「沒人情味」的導因、抑或結果呢?
 
               ──‧──
 
【最新微網誌:維克拉倫@推特(Twitter)

發表於 September 18, 2011 05:26 AM
| 連結與荐文[] | 回應 [] | 引用[] | 人氣 [] | 推薦 [] |

新生 vs. 造焉←上一篇 │首頁│ 下一篇→擁反之間:核能?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