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結與荐文 »
August 16, 2008
[大人生活週記] 97 年第 14~31 週網摘 ─ 軟體黃天何所立?
“......【余曰】東漢末年黃巾賊高唱:「蒼天已死, 黃天當立。」在俗世眾民未察覺下, 開放原始碼已深深植根於網路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只是不那麼汲及於以名取利。事實上, 早在 MacOS、Windows 尚未問世之前, 初期的 Internet 即以草根性的自由軟體形式實作其軟體暨協定上的構架, 這當然也遠在 FSF、Netscape、Linux、Wiki、AJAX、CC 以前。後來版權私有產品的經營者利用了網路的既成開放模式, 遂行其新產業霸圖的大行, 自由軟體反而得用「開放原始碼」的新名目, 行游擊策略以掙回其正纛。「軟體業裡也能實行資本主義,那就是開放原始碼。」?實則商業市場的獨佔、寡佔、抑或完全競爭的型態, 皆是資本主義──Linus Torvalds 雖說了那句話, 但開放原始碼本來是理想主義時代的一個承繼名目, 其起源於軟體業前資本主義的時期, 早早在封建的 mainframe 架構裏竄出其不安於室的創發力。Linus 是程式開放思維的明星級 leader, Lessig 是創用開放法理實行上的 master, 然則 Richard M. Stallman 這位陳義孤高的 guru 才是 one of the last true hackers。對了, iPhone 的 SDK 已於上個月宣布釋出了, 而最受媒體青睞的 Steve Jobs 這位引領資訊產品時尚的 marketer 的「選擇性開放」策略又將是?蘋果近期在 iTunes 與 QuickTime 更新服務幫你「自動」安裝 Safari 瀏覽器的動作頗引起爭議, 夾雜過於明顯的市佔率企圖的「買一送一」措施還是得有所節制的, 不然被揭穿的逐利動機會赤裸裸地將其風格面紗給褪去。供應面實在不該試圖去制壓需求面, 才能維持市場機制的有機競爭性。......”
╒═══════════════════════════════╕
│大人生活週記第 14 週自民國 97 年 03 月 30 日起至 08 月 02 日止│
╘═══════════════════════════════╛
【摘於】04/06/97
【篇名】市場機制與開放原始碼–「維基經濟學」讀後心得之一/孫窮
理
【出自】1968
【摘文】對Lessig來說,對於程式控制的權力,意謂著國家和商業的力
量,可以在網路上建立起一種「分散式的管制架構」,好比說
,自從有了 「Windows Update」之後,微軟的Windows作業系
統明的、暗的在你的個人電腦裡裝「木馬」這種傳言一直不斷
,我們整天抱著裡面有一堆個人機密的電腦,生怕被誰抄了去
,但是有沒有想過,這個台子是誰搭的?裡面的後門你都知道
嗎?誰知道微軟公司跟美國、台灣還是中國,不管那一國的政
府有個什麼秘密的協議…好,別說得那麼玄了,就說說在封閉
的格式下,對「電腦」該如何使用這件事,是由誰決定的好了
,有些國家整天想著要在網路上實施「實名制」,逛網路就像
逛大街一樣,要用你元元本本面目給人家看,商業資本和國家
對這些,是有著大大的興趣的,這你知道嗎?怎麼讓網路的海
洋,不要變成(國家眼中的)井然有序的運河?「程式控制的
權力」就是電腦這個工具,以及網際網路這個公共空間的定義
權,……
【余曰】東漢末年黃巾賊高唱:「蒼天已死, 黃天當立。」在俗世眾民
未察覺下, 開放原始碼已深深植根於網路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只是不那麼汲及於以名取利。事實上, 早在 MacOS、Windows
尚未問世之前, 初期的 Internet 即以草根性的自由軟體形式
實作其軟體暨協定上的構架, 這當然也遠在 FSF、Netscape、
Linux、Wiki、AJAX、CC 以前。後來版權私有產品的經營者利
用了網路的既成開放模式, 遂行其新產業霸圖的大行, 自由軟
體反而得用「開放原始碼」的新名目, 行游擊策略以掙回其正
纛。「軟體業裡也能實行資本主義,那就是開放原始碼。」?
實則商業市場的獨佔、寡佔、抑或完全競爭的型態, 皆是資本
主義──Linus Torvalds 雖說了那句話, 但開放原始碼本來
是理想主義時代的一個承繼名目, 其起源於軟體業前資本主義
的時期, 早早在封建的 mainframe 架構裏竄出其不安於室的
創發力。Linus 是程式開放思維的明星級 leader, Lessig 是
創用開放法理實行上的 master, 然則 Richard M. Stallman
這位陳義孤高的 guru 才是 one of the last true hackers
。對了, iPhone 的 SDK 已於上個月宣布釋出了, 而最受媒體
青睞的 Steve Jobs 這位引領資訊產品時尚的 marketer 的「
選擇性開放」策略又將是?蘋果近期在 iTunes 與 QuickTime
更新服務幫你「自動」安裝 Safari 瀏覽器的動作頗引起爭議
, 夾雜過於明顯的市佔率企圖的「買一送一」措施還是得有所
節制的, 不然被揭穿的逐利動機會赤裸裸地將其風格面紗給褪
去。供應面實在不該試圖去制壓需求面, 才能維持市場機制的
有機競爭性。
──‧──
【摘於】04/10/97
【篇名】拿走我的血──關塔納摩獄中詩抄/鴻鴻
【出自】穿牆人
【摘文】2004 年,三名無罪獲釋的英國囚犯將美軍慘無人道的虐囚真
相公諸於世,引起震盪。國際特赦組織報告稱此地為「當代古
拉格集中營」。英國導演麥克‧溫特波頓(Michael Winter-
bottom)拍了一部犀利的半紀錄片《關塔納摩之路》(Road
to Guanta'namo),一舉掄獲2006年柏林影展最佳導演獎。溫
特波頓的影片多半受邀在台灣影展露面,有的還會上院線(如
《9歌》),然而這部揭露美國政府反人道、反民主面目的影
片卻迄今與我們無緣,或許是台灣人不關心世界的又一例證。
「詩」在阿拉伯語為「shir」,與中文同音,詩也向來是阿拉
伯民族的精神依靠。2007年,二十二首從關塔納摩輾轉流傳出
來的獄中詩被集結成書,作者有些是知識份子,有些卻從未舞
文弄墨,寫作只是在絕境求生。有的詩篇繼承了阿拉伯文學的
吟誦傳統,有的出以現代嘻哈口吻,卻都是對人性的卑微追求
,對當今不義人世的真實注視,字字令人動容。
【余曰】古聖以器載道, 以道彰名, 器者名之用, 六藝者其器也;現代
國家, 以民主為本, 生民賦與在上者名位, 授之以權力柄器,
爰以為制教乃行哉。然則名器之用, 雅有嫌隙, 民主之義, 常
受扭捏。美利堅合眾國為舉世民主楷範, 亦以此自期並自滿,
長年力推其制以廣佈全球。廿一世紀頃始, 不料於「境外」之
地設置反恐監獄, 不審不判, 論罪無據, 強以不在其土為規避
憲法保障民權旨意之藉口。且不論被囚者真乃罪人否, 僅就其
獄中諸多管理劣行, 布希當局侵害人權之敗行已彰彰在列, 比
之中華人民共和國行國家暴力箝制藏民之自決運動, 於人道層
面上, 庶幾哉無以論高下。自由之國、與夫專制之國, 竟率以
彼正義之名、法律之器而掩蔽世之公義, 民主準繩若乏一體適
行之評判, 焉以斷諸人權之道乎?關塔納摩囚徒悲詩, 八角大
昭法僧憤出, 獄門聖地, 境域無分, 俱為政治權器示現其慘諷
矣。
──‧──
【摘於】04/14/97
【篇名】谷歌主頁的歷史(一)—— 谷歌主頁的前世今生/吳卓浩
【出自】Google 黑板報
【摘文】說起谷歌的主頁,留給用戶印象最深的可能是彩色的 logo 、
簡明的搜索框以及頁面上大面積的留白。關於谷歌這個留白還
有一個有趣的故事。谷歌首頁剛剛被設計出來的那段時間,我
們的用戶研究員經常帶著電腦和比薩餅(送給做測試的用戶)
到斯坦福大學去做用戶測試。有一次一個用戶打開了谷歌的首
頁,然後坐在那裡什麼事情也不做。過了幾分鐘,我們的用戶
研究員實在忍不住了,就問,您為什麼什麼也不做呢?那個用
戶就說,我在等頁面下載完呀!原來當他看到頁面上只有簡單
的一個谷歌 logo 和搜索框、搜索按鈕時,以為這個頁面上還
有許多內容沒有下載完呢!
【余曰】網路搜尋霸主 Google 的首頁一向以簡潔留白的版式呈現, 較
之於其他入口網站硬是塞了越來越多的服務項目與資訊在主頁
, Google 反而以較不「霸氣」的方式彰顯了其與眾不同的特
色。口碑可以取代版面上的全功能性置入, 雖則會去 [更多]
頁面找尋其他服務的使用者肯定只有少數, 然而網路上的口耳
相傳仍讓 Google 的創新服務到處流用。Beta 時代它曾喚作
Google!, 在 2000 年正式營業時拿掉了那個驚嘆號(幸好也沒
學 Yahoo! 首頁加了數不清的玩意)。說實在話, 那時的 Google
也的確不會讓人「驚嘆」──口碑與實力是需要一段時間來累
積的。更先前它創始時的 logo 就真得只有一個「醜」字可言
, 看起來是小孩子用「小畫家」就可以隨便畫出來的, 後來這
個 logo 的故事卻不再隨便下去了。以色列版本的 Google 仍
依希伯來文的規則由右至左排列, 而中文橫排的世界卻已拋棄
了為時數千年的古老習慣。還有一種與希伯來文密切相關、且
更為普遍的語文也是由右寫至左的, 甚至有的文字採取從左至
右、下一行再由右至左的雙向書寫方式呢, 但這裏並不想說出
來是哪種, 就留給你用 Google 來搜搜看囉。
──‧──
【摘於】05/10/97
【篇名】FBI Targets Internet Archive With Secret 'National Se-
curity Letter', Loses/Ryan Singel
【出自】Wired.com
【摘文】The Patriot Act greatly expanded the reach of NSLs,
which are subpoenas for documents such as billing rec-
ords and telephone records that the FBI can issue in
terrorism investigations without a judge's approval.
Nearly all NSLs come with gag orders forbidding the
recipient from ever speaking of the subpoena, except
to a lawyer.
Brewster Kahle called the gag order "horrendous," say-
ing he couldn't talk about the case with his board mem-
bers, wife or staff, but said that his stand was part
of a time-honored tradition of librarians protecting
the rights of their patrons.
【余曰】假國家之名, 行侵害人民隱私之實, 莫以「愛國」之目為甚。
美利堅自 911 事件後國會於政治正確高義下不得不迅速通過
《愛國者法案》(Patriot Act), 此法對網路的一個影響是,
只要以「反恐」為名, 聯邦調查局(FBI)在未獲得法官的批淮
下, 有權開立拘票要求網站交出相關資訊。不惟如此, 該種「
國家安全令函」(National Security Letter)通常附帶有「言
論禁止令」(gag order), 收件者不得與所委託律師以外的任
何人討論或洩露任何案情, 連收到令函的此一事實亦得守口如
瓶, 收件者因此難以進行社會性抗辯, 也不得赴國會請願。如
今, 身為數位資訊永久典藏者的 Internet Archive 取得了法
律上的勝利, FBI 同意撤回令函, 而民權組織 EFF、ACLU 更
進一步企圖以相關案例全面挑戰其合憲性。當初在愛國主義與
反恐的高漲情緒下, 美國國會、人民與媒體未謹慎思考即賦予
行政部門過多的反民主權限, 近年在冷靜反省的氣氛裏這些措
施一項一項受到質疑與修正。或許 Yahoo! 畏於 P.R.C. 的霸
權而在市場考量下交出了異議使用者的資訊致使其受到拘捕,
且必定難以補救;然而美國之例顯示出, 民主的過程也可能突
然出現扞格, 只待人民重新體會了民主之義, 在社會性的政治
歇斯底里過後將有機會去彌填法律正義的悖反之舉了。民主制
度終究具有自我調適的體制內機轉, 對照於 P.R.C. 之無理壓
制西藏人、緬甸軍政府之無恤於千萬災民, 更顯其有值得珍惜
的地方了。
──‧──
【摘於】05/21/97
【篇名】網路:溫柔而強大的獨裁者/黃哲斌
【出自】新聞頭皮屑 世界枕頭痕
【摘文】當我們回望,很難相信網路前身只是一項「軍事設施」。時至
今日,它已經繁衍成一個龐大的產業、繁複的文化、糾葛的脈
絡、自成系統的語言,而且不斷朝向不可測的未來奔去,即便
是控制力最強的實體政權,例如中國,都必須對它敬畏戒慎。
網路還在自體分裂,誰都不知道它十年後、三十年後的長相;
不過,這也讓人最期待、最興奮,畢竟網路如同經濟體系、政
治制度,已是人類最重要的文明系統之一,而我們,才剛剛開
始認識它。
【余曰】你擔心網路有一朝將統治世界嗎?或者網路會改造我們的社會
?是這樣嗎?我就只是在上上網, 找找新資訊與玩意兒而已。
網際網路(而非「網路」)的前身如同中時電子報副總編輯黃哲
斌所稱的, 原來是一個「軍事措施」, 今日則已內化成為社會
上一個訊息與人際交流的廣泛媒介, 越來越多人、越來越多的
生活面向被它所介入了。就像映像管及其繼起物的發展, 讓深
入居家環境的影像產業成為生活中難無之物──就算你響應了
「電視關機運動」, 影像化的環境仍會處處籠罩著你的週遭,
逛街者必定會看到各式各樣的影像傳播。網路也越來越如是,
它不僅存在於電腦上, 行動電話、B2B 的業界商務資訊交易、
政府各部門間的即時文件交換、金融提款機的帳目操作、全球
股市與匯市的運轉等等, 在在已被網路所「侵入」。若你是一
位網路寫手, 有無可能在無緣無故間就突然把文章全都一筆刪
除, 而毫不以為意?有的人既已在其他的媒體發表其文章了,
為什麼又要轉載到網路上呢?我等皆是社會人, 而網路已成為
身分表徵的具體場所, 既然心理上你願意講電話與親友交誼,
同樣地, 網路也已潛移默化成為一種生活習慣了。網路要有你
的上網動作才能表現出其有機意義, 而你也受這個人際意義上
的訊息關聯性給塑造成茫茫網民之一, 彼此間已具有了互依性
, 網路也就成為既存的真實世界了。
──‧──
【摘於】06/04/97
【篇名】黃花菜╱胡弦
【出自】聯副‧創作
【摘文】現在的母親花,很多人以為是康乃馨。但這只是西方習慣,中
國也有自己的母親花,是萱草。《詩經‧衛風‧伯兮》:「焉
得諼草,言樹之背?」朱熹注:「諼草,令人忘憂;背,北堂
也。」諼草就是萱草,背與北通,指母親住的北房,全句意為
:我到哪裡弄到一枝萱草,種在母親堂前,使她沒有憂愁呢?
孟郊的遊子詩:「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
見萱草花。」葉夢得的詩:「白髮萱堂上,孩兒更共懷。」都
是把萱草與母親連在一起。在古代,萱草就已是母親花了。
【余曰】忘憂以晞曜, 慈心披芬葩。母親是每個人在本初天性上最屬親
暱的對象, 各個民族文化也都有其母性的象徵物。華夏民族的
古典寄託是萱草(椿樹則父), 萱草就是平凡的金針花, 它沒有
西洋康乃馨的繽色繁瓣, 野地裏的橙黃色金針花叢只顯得含蓄
又自在。母親之憂, 莫愁於孩親之患, 有朝一日萱萎於北堂,
不肖之子將何所憶、何所忘其憂乎?
──‧──
【摘於】06/14/97
【篇名】學校應留住「排行榜」,拒絕競爭對孩子思考無益!/Mr. 6
【出自】六號成功分析室
【摘文】學校無論怎麼進化,一定還是要設置「正副排行榜」。一定還
是要有一個「正排行榜」,這個排行榜呢,抱歉,就是一個要
讓孩子們比成績的排行榜,鼓勵孩子們去思考、在智慧上取勝
。告訴孩子,這就是現實的世界,那些會思考又願意努力找方
法去追求榜首的學生,就是第一名。這世界的資源就是這麼有
限,而且已經吃飽的人不嫌吃太飽,不會莫名其妙分給我們。
「大腦」繼續還是在這社會上生存的最佳利器,這是世界一致
的標準;不好意思,同樣的道德力與EQ,腦筋動得快的,在這
樣的知識時代,就是比較有生產力、有價值。雖然正榜留著,
讓孩子知道自己未來可以追求的方向,但還是要設置幾個「副
榜」,主要是「鼓勵性質」,譬如全班前三名最會畫畫的,全
班前三名最會跑步的,全班前三名最會音樂的的……,孩子萬
一上不了正榜,還有副榜可以追求。
【余曰】先指出所引之文中的誤解:人類的生殖器並非動物界中最大的
, 像是藍鯨的雄性生殖器即長達三公尺, 一顆睪丸重逾四十公
斤呢!但人類確實是極少數隨時可以發情交配的動物, 而晚近
數十年才被發現的一種類人猿──西非洲剛果盆地的侏儒黑猩
猩(Bonobo 猿)把性交當作一種常態性社交手法, 被以為是在
性行為上與人類最為接近的生物。人類的大腦也實非最大, 然
而皮質層的皺摺化程度是最高的, 這才是我們的智識區域, 大
腦倒是逐漸被視為人體中最大的性器官。越來越多的演化人類
學者以為, 人類之所以特出的關鍵並不在於大腦, 而是可以做
出更多精微化動作的雙手, 而大腦是被動於手而適應發展的。
前面所言皆是題外話, 話說回來, Mr.6 此文引用有 US News
& World Report 的報導, 正巧該刊年年公布的「美國大學排
行榜」(America's Best Colleges)也常造成教育界與家長團
體的爭議。排行榜的追求當然不是亞洲國家的專利, 像英、美
等國為了端正「愛的教育」有流於放縱、讓孩子失去社會競爭
力之弊, 近年也趨向於重新檢視智育方面的表現了, 成績方面
的統計分析只有更多, 基礎的文章讀寫與運算能力被做為教學
重點, 且跨校性的評量指標也越來越風行。只是他們這方面的
指標通常是用來反映出群體的成績落點, 而不特別強調個別學
生的位置。台灣的教改所引用的理論大都是由先進國家搬進來
的, 而那些國家已面臨的問題會不會成為「教改之教改」的回
頭課題呢?
──‧──
【摘於】07/05/97
【篇名】孤獨/胡晴舫
【出自】濫情者
【摘文】記憶是孤獨的唯一伴侶。每一個孤獨的人,都懂得像收拾書桌
般整理自己。孤獨訓練他重整自我、收復自我。自己是他世上
僅有的親人。加拿大鋼琴家顧爾德這個孤獨者說:「一個人和
其他人在一起一個小時後,就得跟自己再相處上幾個小時。」
在孤獨的狀態中,人特別能感到自己的清醒,特別意識到自己
的存在。孤獨越巨大,自我也越放大。你幾乎可以感覺到自己
太陽穴的脈搏跳動,清楚聽見空氣從你的氣管進出你的肺部,
你完全明白你活著。此時此刻。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地活著。
沒有其他誰。
【余曰】雖則這篇〈孤獨〉的首段頗有中學生看題目堆辭作文的味道,
不過後來寫出來的還真令人心有同感。「記憶是孤獨的唯一伴
侶」, 實在是一個人生斷語, 真正浸於孤獨者必然有所體會。
人生如蒼狗, 往昔爾後只存記憶, 而在人生過後, 記憶也即消
逝。唯有堆棧, 築起一方陳舊的塊壘, 一切也就是循跡踏痕的
偶然鴻爪, 在風停雨歇後, 什麼都不再留存了。
──‧──
【摘於】7/24/97
【篇名】我記『從台灣出發的全球趨勢佈局-由葛林斯潘《我們的新世
界》的觀察分析看台灣的未來競爭略』專題論壇/黃柏仁
【出自】上班族投資理財
【摘文】邱正雄從葛林斯潘的經歷發現,美國人的金融業,往往有較為
多元化的出身,不全是經濟系出身,葛林斯潘的善於薩克斯風
表演,讓他體會,貨幣政策的決定不能只是數字,光用模型計
算是行不通的,必須多方面考慮當代的經濟人文現況。過去貨
幣政策往往是經濟循環大起大落的元兇,而葛林斯潘的政策調
解決策,除了2000年網路泡沫被批評降息太慢,他於19
97失業率下降後沒有採取傳統上的緊縮政策,明確判斷出這
是因為生產力上升,沒有發生通膨的危機,不需緊縮貨幣,邱
正雄則是對葛林斯潘這個判斷十分推崇。
【余曰】對於功成名就之士恭維的書籍在市場上一向不會少, 有的只是
在錦上添花, 有的記錄一個人的成長與思惟過程, 也有的的確
提供了一些見地之識。美國前 Federal Reserve 主席葛林斯
潘《我們的新世界》算是三者兼具的一本財經書, 台灣的媒體
向來一致高度吹捧他的做法, 不少人奉之為先知, 然而私以為
先知也有後知後覺的一面。像是現在消費者物價上漲率高於利
率以致於實質利率呈現負值的情勢, 負債的人實際上減少了負
擔, 而借錢出去的人所收到的利息購買力卻減低了, 這等於是
財富由債主(與存款者)流向欠債者(與貸款者、投資者), 也是
一種財富重分配。而這種財富重分配的社會效果是負面的, 美
國現今所面臨的次級房貸困境, 一個主因即是過去幾年極低利
率的時代, 在利差與套利的動機考量下, 貸款泡沫膨脹過度的
後果, 而這個隱憂幾年來都有學者提出警訊, 投資銀行身兼投
資者與投資分析師的矛盾雙面角色也早就捅出嘍子, 葛老卻常
是視而不見, 次貸風暴並非是突然就發作的。所以, 我對葛林
斯潘在很快渡過 Dot-com 泡沫破滅後, 美國經濟有好幾年的
成長榮景卻仍維持下去的低利率政策的評價是很差的, 他得對
現在的次貸問題與高槓桿原物料投機資金的盛行(這導致全球
性的通膨危機)負起很大的責任來。
──‧──
【最新網摘:我的 MyShare@URL 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