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結與荐文 »
January 10, 2007
[連結] 我吃故我在 ─ 泡麵篇
“......這一款應該就是幾年前我由印尼人那裏認識的那種, 她們慣稱為「炒麵」, 平時用煮的, 並加小黃瓜切片與熟荷包蛋來配,
反而很少當作「泡」麵來嚐。其中香辣口味尤其帶勁, 調味包分為多格, 醬料內容物之羅列為本地低價袋裝產品所未曾有,
較之維力「大乾麵」地獄辣椒款更多滋味。我還記得小時吃的味王原汁牛肉麵湯頭味道最濃, 但近年是愈覺其「淡」了。統一肉燥麵則在麵體上的油很足,
學生時代常直接捏碎來當零食, 比起麵身無味的味王王子麵不知甜美幾分呢!今日聞羅經理之言, 「統一味王是麵體變差」,
竟也不復回味?......”
無論是偶爾想嚐嚐台灣人特別熟悉的味道, 還是基於羅漢腳身分之不得
已、不會做什麼菜又想換個口味等等情形時, 泡麵都不失為一種便利的
選擇。小時候最熟悉的統一肉燥麵、維力炸醬麵、味王原汁牛肉麵, 用
煮的話, 再加顆蛋就很讓孩子滿足了。今日的泡麵更是形形色色, 價位
有高有低, 佔據超市裏很大的貨架, 反而有選擇上的猶疑呢。下址正好
提供一些資訊:
乾亨礦油行部落格:我吃故我在
島民為什麼這麼習慣於吃速食麵呢?或許是因為發明人就是一位日藉的
台灣移民──吳百福(安藤百福, 1910-2007) 吧!其所創立的日清食品
與台灣的統一企業即有多年技術合作上的關係, 顯然地, 曾於千禧年日
本民調中當選「二十世紀日本最重要發明」的這項產品, 天生就能合於
台灣人的口味。隨著技術的演進, 泡麵的口味與料包種類實在不少, 品
牌又多, 近年連進口品也多了起來。然而一般人常是吃慣了某幾種, 以
後寧願都吃同一種, 在味道上求其「安全」一點。而這位農業化學博士
則有某種對於食物的「嗜嚐」興趣──或許部分也是出於研發知能上對
市場了解的動機, 他介紹了很多家常食品、小吃等物, 而不盡是一些美
食部落格上常見的特定餐廳與無法作為常日食用的品項。
「乾亨礦油行」的站主並不是文字工作者, 沒有寫出那種更引人流涎,
並加添菜色顏料的描繪詞藻, 但是注重食物主體且平實的句子, 如對於
泡麵的試吃紀錄一向是直接與明白, 卻讓人對於其評判與給分更覺可以
信賴。常言道, 「有圖有真相」, 與其他食物相關網站相比, 此站的圖
片雖然不多、也不很大張, 不過文字的重點已到。
當然, 該部落主本身為島內某家最早推出葵花油的食品商的從業人員,
他所講的不只有泡麵、便當等的試嚐而已, 還偶有一些關於食品安全上
、由業內觀點所提供的一些行內資訊, 因此與主流媒體所「批判」的角
度有相當的差距, 也頗值對照以觀, 像是在這一篇〈當黑心教授搭上黑
心媒體〉文中其所展示的快語與堅持。對於泡麵向來為人所談的防腐劑
疑慮, 亦有所解釋:
「泡麵裡主要的食品添加物是一種叫做抗氧化劑的成分。很多人以
訛傳訛,就把抗氧化劑當成是防腐劑了,其實這兩者是很不一樣
的東西。……最常被使用的天然抗氧化劑,其實就是很多女士愛
用的維生素E,加了它,就可以防止泡麵在保存期滿前發生油耗
味問題」。
〈印尼的乾拌速食麵很好吃〉這篇則讓我反想起生活上的一點感觸, 不
過那是別話, 休在此提。以包數而計, 印尼是僅次於中國大陸、第二大
的泡麵消費國, 這一款應該就是幾年前我由印尼人那裏認識的那種, 她
們慣稱為「炒麵」, 平時用煮的, 並加小黃瓜切片與熟荷包蛋來配, 反
而很少當作「泡」麵來嚐。其中香辣口味尤其帶勁, 調味包分為多格,
醬料內容物之羅列為本地低價袋裝產品所未曾有, 較之維力「大乾麵」
地獄辣椒款更多滋味。我還記得小時吃的味王原汁牛肉麵湯頭味道最濃
, 但近年是愈覺其「淡」了。統一肉燥麵則在麵體上的油很足, 學生時
代常直接捏碎來當零食, 比起麵身無味的味王王子麵不知甜美幾分呢!
今日聞羅經理之言, 「統一味王是麵體變差」, 竟也不復回味?就新品
的期待上, 或許就待高手提供更多的經驗之味了。
──‧──
「乾亨行」本為 1895 年二月孫中山先生自檀香山返港之際擴大興中會
組織時的秘密總部, 對外以商號作為掩護。位於香港中環士丹頓街十三
號的故地, 即為陸皓東提出「青天白日旗」與第一次廣州革命之役的策
畫之處。是為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