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 7, 2011

[大人生活日誌] 100 年第 04 月日新簡記 ─ 隱疾或格局

“......100/04/20 當事人自揭性傾向的意願實為優先, 無分私人、政客皆屬再正當不過的權益。此固不足抬升至「格局」高度, 然若他願更進一步為民表率而抒:「我是異性戀者, 我主張任何性取向皆享有同等的性別權益與社會態度。」甚者:「我就是同志!這很正常, 請同胞尊重同志。」斯乃政治家風範, 尤適以彰其名。
 
100/04/20 較之鄰國大都限制同志電影與遊行, 台灣影片裡的同志題材特多, 且觀諸馬總統及藝文圈的態度, 幾可謂是亞洲對同性戀最友善國家。然比諸歐美漸多從政者、藝人、企業家公開出櫃, 仍顯有「欲迎還恐」之不足。自羅絲瑪麗‧甘迺迪家人受社運團體壓力而承認她是智障者起, 其「社會性隱疾」才獲正視。
 
100/04/20 待哪一天男友跟妳坦誠他愛上另個男人、或有女人訴苦她同女友剛吵過架, 汝不怪以「好噁喔!」的另類眼光, 也不復投射有「男同志多是新好男人」的腐女式過度想像, 而只當是 @hildegardtschen 比喻的「頭髮自然卷/直」, 則性傾向上的正常化認知方真正納入於社會主流意識裡了。
 
100/04/20 前幾則推如延伸成文, 標題約可下為〈隱疾或格局〉吧。對一般私人本就不該責之以太高的泛道德訴求, 定要他當聖人。但若公眾人物率皆不願行示範, 俱「隱」彼性傾向, 則其不續猶為「社會性隱疾」而弗可撥雲見日乎?從政者只不過堅持同享平民層次之權益即受恭維, 然此「格局」豈非更難求其高耶?......”

╒═══════════════════════════════╕
│大人生活日誌第 30 期自民國 100 年 04 月 1 日起至 04 月 30 日止│
╘═══════════════════════════════╛
 
100/04/01 @hildegardtschen 斯乃一媚俗且崇謬夸恣之世。鄉民常以輿論霸凌彼霸凌者、串聯求處死刑為其「正義」, 所要的既非好萊塢式陪審制、亦非德式參審制, 竟為毛共的公審制?且與震後日人的自制自持相較, 尤突顯「起乩島」(參敝文)是真確存在的。
 
100/04/01 犀利戲友教我如何解戲。其謂, 看戲要先看劇中的角色設定, 像享福人夫溫瑞凡跟有被棄情結的太妹黎薇恩相差十幾歲, 行為模式差很大, 剛開始猶覺得偷吃新鮮又刺激, 後來必死得難看;果然, 一哭二鬧三上吊都出現了, 讓溫應接不暇。經此一提點, 那「傳統」中所謂的三大招式都一一使出了嘛!
 
100/04/01 資深人夫去和太妹談純愛物語(?)的確差距太大, 「老少配」後觀眾更預期的該是謝安真同藍天蔚「姊弟戀」吧?然而犀利戲友又肯定「不會」, 因 silly 人妻滿腦子想搶回老公, 藍只能單相思罷了。那真可惜, 人家最期待的「天、真」之戀沒有囉, 只差三歲的兩人正是「姊弟戀」最適歲差呢!
 
100/04/02 [捕蟲捉漏] 「多念四書, 學生就會更有禮嗎?」這和不時冒出的「教公民」、「上軍訓」、「讀文言文」等假設題一樣, 發問時先泡製了題目。其概以「可替換指事對象」加詰問法來暗示否定性偏向, 討論只淪為各表立場, 從未能導出實質思辯的要害, 故純然為一種填詞造句、虛問難答式的無效命題。
 
100/04/02 實則固執古板如敝人者, 也不過是在媚俗市井中但求一落身獨善之域罷了。 RT @runyin: 當今能說出如此晦澀深奧之話,腦袋彷彿是遠古穿越時空。大濕啊!RT @verklarung: @hildegardtschen 斯乃一媚俗且崇謬夸恣之世。
 
100/04/03 RT @maisonchen: 國際原子能總署2007年出版的鈾礦紅皮書,全球確知鈾礦蘊藏量為330萬公噸,而當前全球每年核能發電所需的鈾礦量為6萬5千公噸。……鈾礦蘊藏量,也將在50年使用耗竭。在鈾礦將比石油更早面臨耗竭的狀況下,擴張核電因應能源匱乏,毋寧是自掘墳墓。 ~趙家緯
 
100/04/03 前一推所轉趙家緯之言可能會被捉包喔, 挺核者可反駁以快中子滋生反應爐及更毒的人造鈽, 可持續長久利用, 並且人性好逸趨向總在未面臨真正匱乏前寧可保持既有習慣。還是應直接針對輻射危險性較力。另, 趙同學以前不也引述過某環團所謂石油再二十年就會耗盡的數據?怎又變成五十年以上囉? :p
 
100/04/03 福島核一廠已釀成歷來核電廠輻射外洩第二大量事故, 卻恐難入列「史上」前幾大輻射事件。冷戰時如美、法於南太平洋、中共於新疆, 皆做過多回大氣核彈試爆, 其輻射濃度遠超出福島不知凡幾。故中國人民搶買碘鹽也甚遲了, 或早早嚐過輻射蔬菜囉, 全球亦早就籠罩於較這次甚嚴重的輻射塵裡多次了。
 
100/04/04 @KarlMarx 曰:「馬英九……被口水淹死也是活該。不簽又何必去呢?非常難以想像,馬的幕僚全是白癡智障嗎?」想起各路人馬在 08 年大選前曾至閃靈樂團的場子, 說是要與年輕人交流。結果也只馬英九慘遭全場嗆聲, 其幕僚好像連那是誰的場子、閃靈是挺誰的, 一絲毛線頭都捉不著。
 
100/04/04 @hildegardtschen 曰:「康德式照樣造句:是個人,就會有理性嗎?」這般填詞造句跟科目名稱的假意置換屬於異層次, 已大哉問至主體性省思層面了! :) 再郝康德之:沒有理性, 我們怎知自己就是個人?若你竟然肯定自身是個理性的人, 又怎能確定非是誤以(主觀)心為腦的人呢?
 
100/04/04 媚俗夸恣乃斯時代特徵, 然此將敗乎?未必。至今未已的中國專制文化正統論述總由特權菁英所定義, 常失察於人道暨民瘼, 盛世大業對蒸民不見得優於今之起乩島。眾媚乎俗, 即表徵民欲已成社會情態之主體, 社會思考的卑而上氛圍首次取代了古來華夏的國民教化或改造論。媚俗固是時代之所定然償饋。
 
100/04/05 台灣環境壓力緊迫, 不宜再開發石化工業區而應就舊整新。而理念傳達需求社會溝通, 馬總統於反國光餐會受噤聲辱罵卻表現以非理性詰辯。眾知政策欲蓋八輕, 掌政者豈能率爾在詬聲喧嘩下即簽就反建約束?否則他狡簽其諾:「我保證與蘇、蔡一致。執政必推國光, 在野必反國光。」所要承諾竟如斯便宜?
 
100/04/06 @hildegardtschen 謂:「這跟那些置換造句都有同樣的陷阱,提出質疑,好像就完全推翻其他可能性了。」質疑需有前提、條件, 還要應情境而衡以充要、必然性。虛問式造句的毛病就在於, 他們太反射式提出命題, 不考慮事因非僅一端, 前提根本未限定好, 當然淪為乏脈絡式討論囉。
 
100/04/06 @KarlMarx 應曰:「……才會導致這些愚蠢至及事情發生。這是馬的問題,也是國民黨的結構性問題」。這是腦筋迴路迂結難改、有能識者易受平庸化給淹沒的黨, 自蠢事才一再重現而學嘸教訓。那次同這次也是應主辦方閃靈「誠意」邀請, 一幕僚受訪說, 到現場方知「上當了!」但仍學不了乖嘛。
 
100/04/06 [有此一說] 伴隨莫可見危險的核電是冒瀆自然之業嗎?就原理言, 核能實再自然不過、最是天然恩物了。地熱源即輻射熱, 太陽能為核融和之果, 並在地表推成風力, 宇宙射線所釀基因變異尤為演化動能。惟今人不想「突變」了, 技術上卻猶無法全然掌握此般「自然」能量, 乃滋生文明之愛憎情結。
 
100/04/07 [碎筆瑣集] 1833年八月廿九日英國國會通過《工廠法》(Factory Act)限制童工:九歲以下者不得雇用;九至十二歲者每週工時不得逾四十八小時,每日不得逾九小時,且應給予每日至少二小時學校教育;十三至十八歲者每週工時不得逾六十九小時,每日不得逾十二小時;勞工且應有飲食時間。
 
100/04/07 [碎筆瑣集] 英國《工廠法》於制定時受到堅守亞當‧史密斯「放任主義」(laissez-faire)原則的保王黨(Tories,保守黨)與部分維新黨員(Whigs,自由黨前身)的反對,謂之會妨礙整體經濟的發展。該法也設立了有給職督查員制度,但只適用於紡織工廠,且保護條款仍為不足。
 
100/04/07 由 @octw 的「"@id 彼謂" 我應。」式回應, 我總算想到既保有原推連結且足引言的回應格式:「@id 曰:「彼謂」我應。」另上頭那強制收看的 Bird-new 長條似從去年年中即「視覺強姦」至今了, 還真是 "won't be around for much longer." ;)
 
100/04/07 老大哥之國維權人士難保自身, 「保密防諜」或有新義?如敝人之 PGP 公鑰:My PGP signed public key。汝以此公鑰加密信件, 即便被匪諜截獲亦惟我可解密之。又可茲驗證訊息真確性:若某發一公開信並附數位簽章, 汝但以其公鑰驗算之, 即知訊息是否發自其人、有否受竄改了。
 
100/04/08 [碎筆瑣集] 老年年金首創為德國俾斯麥的1889年《老年保險法》。1908年英國國會通過七十歲以上老人週領5辨士(5d.)且由雇主攤額的年金法。美國由柯達公司財務長草擬的《社會保險法》(Social Security Act)則於35年簽署生效,建立老人年金與失業保險津貼的制度。
 
100/04/08 [碎筆瑣集] 1909年英國創新稅制以掖助08年通過的年金計畫。財政大臣勞埃喬治(16~22年任首相)所提預算書包括課徵房地產溢值稅(steep estate taxes,今有房地產奢侈稅),及年收入超過5,000英磅以上部分以每磅6辨士徵收的超額累進附加稅(supertax)。
 
100/04/08 私以為最難求然值得求之事者三。首即天下太平, 此非惟猓猿群體間的和平, 亦渠等同萬牲、文明同環境間的和平。次為心靈伴侶, 一知己契心的性情之愛實再珍貴難覓了。再則為真理同真實底縕的探索:吾等皆屬天性多疑的物種, 對未理出脈絡之事象俱有無明將泯的傾向, 乃訴諸法則原理等概念之構焉。
 
100/04/09 You're welcome. :) RT @CReaChessa: @verklarung thank for greeting my mom birthday, :p
 
100/04/09 志玲姐姐的《Yokoso!JAPAN》行至仙台──華人多是透過魯迅而識的「獨眼龍」伊達政宗之城。節目裡伴隨笑靨甜嗓的去秋景色, 如明治色調的公車、傳承江戶時代和菓子風味的中鉢屋、牛舌料理創始店旨味太助、仙台車站內以五十便當式樣稱霸日本的駅弁当等, 津波後可倖存乎?滄海其復桑田歟?
 
100/04/10 RT @1xl: 1917年莫迪里亞尼被法國政府以正面三點全露裸女畫違反善良風俗為由查封個展,2011年高美館因民眾反應正面三點全露裸女畫大海報太色情而緊急撤除海報。
 
100/04/10 @ivyfutw 應曰:「首求天下太平 (若以全球論) 恐永難達成.. 次求心靈伴侶.. 實是奢求.. 達成者幾希.. 最後那一求.. 端看個人囉... (打擾了...)」此所以我謂之「最難求然值得求」, 又僅是「私以為」。幾希也不等於全然沒有呀, 人生且要懷著幾許希望的。 :)
 
100/04/10 @annpo 曰:「發覺沒有辦法判斷我自己,例如我有語言書還有五本字典,食譜和占星心靈,旅遊書經濟學歷史書推理小說文化古蹟環保政論詩集導演訪談論,還有周杰倫寫真書。在看一下我筆記本的採訪資料,也搞不清楚這個人到底在跑哪條線:P」然則一句「我跑的是文青路線!」不就全都概括囉? :p
 
100/04/10 以書櫃「陳列」來觀察他人性向, 固不失為一方法。然而一般書籍易隨時潮而趨, 會否常受動於異時刻的興趣呢?工具書尤強調實用, 或許更能瞧出專業取向?不過這也不定然作準, 如我左旁小書櫃內置約三十部辭典, 含外語、國語、數學、經濟、電子、電腦、佛學、電影人名等類, 那啥才是我之所專?
 
100/04/11 [碎筆瑣集] 1929年(日本昭和四年)發生「二‧一二事件」,農民組合各處遭搜索,之後成為日本共產黨台灣民族支部(台共)的外圍團體。1931年總督府大捕台共,農民組合被迫停止公開活動。農民組合、台共以台南為基地,私下向各地擴展,後在日本準備「西進」與「南進」的政策下遭到全面清除。
 
100/04/11 [碎筆瑣集] 日治昭和年代為皇民化及戰時動員體制期,中國共產黨發起人之一周佛海所著《三民主義解析》日譯本傳入台灣,宣揚左派的「祖國」民族主義觀。這時期組織性左派、農運活動皆告瓦解,唯一實際推動「台獨」的台共暫消,協助殖民主反共反農反獨的士紳地主菁英階層有的成為日後的「台獨大老」。
 
100/04/11 @runyin 謂我:「怪老頭,你的推文晦澀難懂,沒有一定的定力還真看不下來呢。」鄙人亦同其意, 其實也不預期會有幾人讀我的瑣碎冗辭。終究, 我上推主要還是攝取訊息、觀察輿論, 至於本身多只是在日記自話而已, 本來就不具有什麼值得參考計較之處囉。但哂我兮, 認真且莫。
 
100/04/11 台灣紅十字會並非國際紅十字會成員, 根本是黑十字會!中華民國與台灣國均非聯合國會員, 都嘛黑國家!黑心衛生署沒真加入世衛, 黑總裁彭淮南也踏不進世界銀行。台灣筆會雖綠卻被國際筆會拒收, 一肚子黑墨水?何以難踏入國際組織的現實竟從起乩島的「不得已」, 被乩民信眾打成了黑五類式的「原罪」呢?
 
100/04/12 宗教團體除外,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每為社會重大募款活動時最力者, 然機構老化後似亦浮現近親互牽現象。此會受特別法約束設有數席政府當然理事, 曾長年與黨國體制密切關聯, 至今其上位之職仍多為親藍人士所據而引人眼紅, 民進黨執政時一度有意插手主導然不遂意, 乃挑剔其病但尋無觸法處。
 
100/04/12 不過從此每逢大型勸募活動則一股「反紅」的特定色彩聲音即會冒出, 此次賑災日本亦無例外, 只是牽涉藍綠暨殖民情結而擴音。挺綠名嘴先喊出了「讓對日捐款超出川震!」欲證台灣親日甚於親中, 迨民視、華視各辦募款晚會, 由於華視與紅會合作, 網路更流傳「捐錢要捐民視, 否則會被污」的呼聲。
 
100/04/12 然而晚會成果卻是一億對七點八億元, 親藍紅十字會竟大勝, 於是孰可忍耶──募款「競賽」後, 質疑「勝方」紅會的負面流言反更放大, 「台灣國」成員亦連日至其辦公室外叫囂。起乩島上的井蛙、天龍兩族意型之爭, 就連慈善行動亦難以擺脫其擾, 在慈濟長年救濟中國而時受某報批判以外, 此又一例。
 
100/04/13 @ivyfutw 應曰:「從現實的「不得已」被打成黑五類式的「原罪」應是少數喜挑撥人心或譁眾取寵者之意圖,「私以為」多數島民還是理性與自持的。」或是。「黑十字會」蔑稱後, 謠傳「抽成」, 接著又罵「分期付款」。難不成慈濟、世界展望會俱是一筆轉帳了事?雖受指責, 紅會募款額還是續往上衝。
 
100/04/13 傳來外交部打算把所募得兩億七千萬賑日捐款由以往審核情節、經紅十字會轉發, 改成一次痛快轉出。募款太多的機構會不會悚然發覺「善款」竟已突變成了「燙手山芋」, 唯恐成為「黑十字會」第二而爭相急著脫手以便「射後不理」(軍事術語:shoot & forget)了呢?此亦另類「震/政災」?
 
100/04/13 [訴語弗詩] 心內的人在何方?她在何方?她不語, 終究不語, 縈字唇語沒一片傳至此方。寂寂的心將往何方?她不在此方, 心內的人仍不在此方。心內的她在何方?
 
100/04/14 [訴語弗詩] 心內的 人於何方?伊於何方?伊嘸語, 終究嘸語, 縈字唇語嘸一片飄來這方。//寂寂兮心擱往何方?伊嘸於這方, 心內的人仍嘸於這方。心內的 伊於何方?
 
100/04/14 @octw 謂:「叢集不錯,夠硬。」Rack-mount server 譯之「機架伺服器」且可, 卻不必然為「叢集」式(clustering)架構。依叢集運算最初形式, 我但以數台市售 PC 組以平行運算網路, 亦可為一叢集。Farm 者, 邏輯域、協算場也;伺服器協算場?亦怪。
 
100/04/14 @ivyfutw 這則是初稿, 今晨才定稿, 易以閩音:Tweet 100/04/14。話說, 其中「伊於何方?」其實可能只是在呼喚艾未未怎麼還沒回家?沒傳來隻字片語呢? :p
 
100/04/14 @iamfurao 曰:「如果他们的中文水平能有 @不敢掠名 一半水平就不会起像什么『微信』『盛大有你』『百度说吧 百度有啊』这种垃圾名字了!!」台灣不遑多讓, 像台北「郝」市長的都市更新政策取個「台北好好看」這種幼稚園名字, 今年台北電影節更把創作主題定為「台北, 好天天」呢!
 
100/04/14 敬人者人乃敬焉。倘一生徒以就場合行適當禮儀為不必要, 既不欲敬人且不自重, 則要之假充其禮何用耶?君子對話不憑虛慫, 鄉民輸人方比陣頭;生徒無禮固無需立委來掌摑之, 亦無庸在上位者以「但隨其意」矯揉焉。箇中關鍵不外自我尊重, 禮貌實本乎內心修庠而適情度況發於外之一社會互動藝術耳。
 
100/04/15 花月來春, 又是叫春好時節。沒錯啦, 叫春。年復一年, 隔壁家大土狗每至此時總要「呦~嗚~呦~嗚」訴其衷曲個把個月, 求歡然不得聲甚是淒怨傳腦, 實令人不忍而難聞──兼且難眠。公寓狗有主人養育與愛護, 卻偏和人世間每位阿Q的夢想一樣無法如意:不能「要什麼有什麼, 喜歡誰就是誰。
 
100/04/15 公寓狗有其情慾閹割的不得已。彼等牲畜通有一定的叫春繁殖期, 同受交配本能趨使的吾等裸猿卻無刻不可由革履端莊模式, 跳躍至思春擁情、自尋煩惱狀態。有的愛戀順遂又甜蜜, 部分卻誤己並傷人, 且有談了一場莫名所以的誤會者。公寓人同公寓狗相比, 究竟誰才更受本「性」制約而尤不由己呢?
 
100/04/16 RT @Doriscafe: “我願化身石橋,受五百年風吹,日曬,雨打,只為換她走過。” “哪個寺廟敢為你剃度,我就把全寺老少大小殺光。”#劍雨
 
100/04/16 見 @book686 曰:「對日賑災款 台灣排世界第一 http://ur1.ca/3uvgt >>>>不知川震的台灣捐款排名第幾?」也是第一。記得是居次的日本十倍以上, 其捐款管道更廣泛(統計較難)、台商踴躍, 民進黨政府還罕見動用第二預備金撥款, 島內約三十億元, 與島外台商合計達上百億元。
 
100/04/16 [旁門左道] @iamfurao 回應:「「好天天」什麼鬼主意啊這是!什麼鬼主意能起這麼個不通順的幼稚名額!」彼「台北好好看」、「台北, 好天天」約是拍「郝」龍「斌」市長馬屁而硬掰出的諧音諧韻標語, 兩岸都嘛一樣諂官風氣。台灣的新聞編輯似也只會濫用「諧音字替換」這種少用腦修辭法。
 
100/04/16《大腦、演化、人》書摘〉末段:「醫學史上有許多案例當人情緒中樞喪失功能,沒有好惡,沒有恐懼,即使理性分析能力存在,但他再也無法做決定,幾乎無法生活。」著名之例有敝文〈無語的折翼天使〉之羅絲瑪麗‧甘迺迪。
 
100/04/16 高美館的莫迪里亞尼裸女畫海報露三點而受嫌棄。油畫裡的女人形象總較男人具風韻, 赤巴巴勇士體現天性之健, 卻永不如女神能挑動想思, 便是高更畫中的便便鄉婦也比展示無畏體魄的《大衛像》更具生力。非惟男性, 大多女士也寧可欣賞夏娃之屬的胴體吧?此或乃某種演化上反射出性擇互引的傾向遺痕?
 
100/04/17 英國 @bbcchinese 報導:「徐光啟將被封聖 梵蒂岡反應積極: 中國明朝基督教傳教士徐光啟將在上海被封聖,梵蒂岡稱這個消息是北京與梵蒂岡關系中出現的「一線希望。」 http://bbc.in/hUwG2Q 」然而, 此豈非台北與梵蒂岡既有邦交關係中所浮出的「一絲絕望」?
 
100/04/17 [捕蟲捉漏] 我對自稱寫書「疏離」的郝譽翔的文字印象有絕大差誤。不知怎地老當其既世故且淡然, 一聽楊照訪問方覺是麗嗓中時時含笑的年輕女性, 迨其自暴不惑有餘尋又改觀。看來我「聽聲辨齡」又突槌囉。正巧才有推友哂我「老頭」, 人家雖老到快沒人要了, 但年歲同張惠妹也沒差太多哩! :p
 
100/04/18 [有此一說] 沙文男施明德觀念腐朽了嗎?搞不好他才是走在國際前端的進步島民?自從年前美國一位長期詆譭同性戀的右翼男性資深議員被逮到「招男妓」而意外出櫃後, 該國部分性別權益團體仍堅持一般人與從軍者應享有不容侵犯的性傾向隱私權, 然而對從政者基於「政治透明化」原則卻開始有其他思考。
 
100/04/18 [有此一說] 渠等性權團體認為不肯誠實面對自身性傾向的政客在私人認同層面外, 猶在公共利益面向上造成兩種疑慮:首先, 其性別意識顯然認定彼性傾向為「羞恥」, 不願示範以政治家身段, 此不利於性別教育;甚至, 為了「反證」其性傾向以釋眾疑, 可能反過來趨從以「同根相煎」的手法來漂白自己。
 
100/04/18 [有此一說] 就台灣政治現實面, 我等亦具體目睹到疑似「同根相煎」之舉:為何刻下最用力捍衛其黨主席性傾向隱私權的政治陣營, 幾年來卻不時以暗示及耳語流傳的手段來抹黑政治對手、即敵黨主席的性傾向呢?此不亦顯示性別政治根本沒那麼單純「正確」、非具一致性, 實具有嚴人寬己式的「可操作性」?
 
100/04/18 [有此一說] 然則從政者的性別立場──含性傾向認知、墮胎、借腹等題, 就只有一體適用、或獨可豁免於透明化原則兩選項嗎?某些婦權團體由於本位盲點, 訴求將性侵害嫌犯排除於無罪推定、「自由惟刑, 身體免刑」等現代刑法原則, 其間界限究在哪裡?在憑一股氣下結論前, 且有更值社會細思處吧。
 
100/04/19 RT @octw: [嗯,也是有道理] "侵犯「總統」的權利,往往能保障或促進人民更多的利益!總統不會有人權問題,總統只有特權問題" 謎樣的總統候選人(施明德) | 蘋果日報 http://goo.gl/dVIHl
 
100/04/19 @ivyfutw 應曰:「有推友如是說,應是〔碎筆瑣集〕推文感覺偏學術或論述,此其個人主觀意識,然眾人皆知主觀意識強者常易生錯誤判斷,遑論人的多面向又如何能得窺全貌... ~~」其實稱我老也不見得有誤, 自己都差點自稱「老朽」了呢:Tweet 100/02/16! :)
 
100/04/19 [讀經時刻] @ivyfutw 回我:「大腦大概是人體最神祕莫測的器官吧。」故然「心」才是最難測的, 即乃《大腦、演化、人》所提大腦研究的聖杯──自我「意識」。《禮記‧禮運篇》有謂:「死亡貧苦,人之大惡存焉。故欲惡者,心之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測度也,美惡皆在其心,不見及色也。
 
100/04/20 讀 @hildegardtschen 回應:「不回答的原因是隱私,可以問的原因是若無價值預設,是否為同志就像問頭髮是否自然卷」。但社會仍存歧視, 故可辨以兩個層面。首即私人隱私, 此該受尊重, 無需責問之、亦無庸恭維之;其二乃政治家身段, 願作示範而為民先鋒者, 才是應受致敬者。
 
100/04/20 當事人自揭性傾向的意願實為優先, 無分私人、政客皆屬再正當不過的權益。此固不足抬升至「格局」高度, 然若他願更進一步為民表率而抒:「我是異性戀者, 我主張任何性取向皆享有同等的性別權益與社會態度。」甚者:「我就是同志!這很正常, 請同胞尊重同志。」斯乃政治家風範, 尤適以彰其名。
 
100/04/20 較之鄰國大都限制同志電影與遊行, 台灣影片裡的同志題材特多, 且觀諸馬總統及藝文圈的態度, 幾可謂是亞洲對同性戀最友善國家。然比諸歐美漸多從政者、藝人、企業家公開出櫃, 仍顯有「欲迎還恐」之不足。自羅絲瑪麗‧甘迺迪家人受社運團體壓力而承認她是智障者起, 其「社會性隱疾」才獲正視。
 
100/04/20 待哪一天男友跟妳坦誠他愛上另個男人、或有女人訴苦她同女友剛吵過架, 汝不怪以「好噁喔!」的另類眼光, 也不復投射有「男同志多是新好男人」的腐女式過度想像, 而只當是 @hildegardtschen 比喻的「頭髮自然卷/直」, 則性傾向上的正常化認知方真正納入於社會主流意識裡了。
 
100/04/20 前幾則推如延伸成文, 標題約可下為〈隱疾或格局〉吧。對一般私人本就不該責之以太高的泛道德訴求, 定要他當聖人。但若公眾人物率皆不願行示範, 俱「隱」彼性傾向, 則其不續猶為「社會性隱疾」而弗可撥雲見日乎?從政者只不過堅持同享平民層次之權益即受恭維, 然此「格局」豈非更難求其高耶?
 
100/04/21 @hildegardtschen 像是幾天前在野黨立委又就此事質問江宜樺部長, 孰料江有備而來, 反答民進黨募款一毛錢都沒匯出!該黨才急匆匆聲明「下午」會撥款。果賊喊捉賊?但《自由》也沒以炸爛紅十字會的標準去炮轟黨中央就是囉。 XD 是否也要查查國民黨、民視有無「燙手山芋」呀? :>
 
100/04/21 [捕蟲捉漏] 越發懶散囉。自兩年多前新浪部落逕自附贈股溝……呃、是谷歌廣告, IE 下敝格即慘遭掉版處分。本來心想 IE 何其爛該快沒人用了吧?也就不處理了, 但至今踏訪敝格數彼仍三分其二。 囧rz 今日既閒, 就將邊欄的 width 增五個畫素至 210px, 不會再掉版了吧?
 
100/04/22 [掛舊貼陋] 箋。〈踏路‧寂寂兮心擱往何方?〉。夢周公。本性。天命之賦。蒼狗。弘一法師。「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君子淡交泛, 姚冶莫可褻。天籟。蕃石榴。蕃茄涼拌豆腐。《萬靈節》。前不惑期。楚浮。老朽。和平。但哂我兮, 認真且莫。縈字唇語。
 
100/04/23 [碎筆瑣集] 此刻,台灣的傳統左派與保守非主流的政治運動者,動輒為保守主流與右的獨派貼上「台奸」、「中共代言人」等標籤,政治選舉上總成為微不足道者。這也是歷史的一大反諷:在近年獨派人士取得甚大權勢之際,昔日黨外政治運動時期曾與之合作的老左,卻於凋萎之際還要受到往日合作夥伴的打壓。
 
100/04/23 [碎筆瑣集] 有人說得現實而難聽點,「老左」為台灣人的聲音爭取發言權的時間向度與犧牲的「人頭」數量上,都遠非後來的「右獨」所可以相較。但在這民主化果實採收時所可以獲得的政治資源,卻極為不相對地反襯著。政治的現實,與歷史的現實,它們在短期內呈現不一致的常態,又得到了一個印證。
 
100/04/23 [雞同鴨講] 見有推友嫌我「罗嗦着咬文嚼字」, 並「看你推文就想困」。然則何苦來哉?一邊追著時序軸, 一邊卻睏於敝推, 如此豈不妨於作止精神?余亦不忍, 惟衷心建議:Unfollow 可也, 儘之爾可解脫所誤 fo 煩頊冗言之擾, 請莫客氣。
 
100/04/23 葉大雄讀了幾十年的學校原來叫作「○△小學校」(後又為「○╳小學校」)。該校似僅一位老師, 國、數、自、體等科他一人且全包了。遇到大雄這般懶惰、不讀書又愛抱怨的學生, 該師應有過勞高風險?其惇誨嚴教的態度置諸今之台島更或有被控「教學(凡事皆可為)霸凌」罪名之虞?放牛吃草才是新世紀老師這一行的人本正道吧。 (誤)
 
100/04/24 週四瞥見公視《下課花路米》播出阿朗壹古道徒步行, 此節目常宣揚環保觀念, 但如此「牴觸」當前政策的主題還頗罕見, 然沒直接批評就是了。恰巧看到恒春圖書館也有個〈阿朗壹古道生態記錄中英電子書製作課程〉, 更是少見教導普通民眾製作電子書的例子。
 
100/04/24 吾謂:「有不少的過往是需要受遺忘的。傷痕如是, 美麗亦復如是。」@ivyfutw 應曰:「然曾以為遺忘的事,卻總在不經心時湧上心頭,原來遺忘僅是深掩記憶深處的假象」。往往以為最該遺忘的, 也是在心底裡刻得最深的。其有的曾是娉美的, 後來卻結成了淡不去的傷疤, 讓人欲忘且撫平不了。
 
100/04/24 聞 @20YY11 回應:「只有永远的利益」。此即「政治上的恒常現實」。像是何以蘇、蔡在野近三年才反八輕?馬政權上台要三年方暫停此案?不外乎選舉利益耳。民主之民對從政者最力的約束也僅有選票, 若遇到連選票都能綁架的政客就認栽囉。專制國家乾脆把用選票表達人民自主意願的權利給剝奪了。
 
100/04/25 [碎筆瑣集] 1990年代台灣社會科學界仍以西方實證主義、計量技術等為主流,左派理論之傳播不再受限,但從事研究者仍屬少數,未形成日本那種偏左「京都學派」。馬克斯思想成為少數學生「時髦」或「立異」的觀點,但幾不作終生志業,行動上除工會外常依附親民進黨屬性的組織羽翼,迨該黨執政方脫其勾。
 
100/04/25 [碎筆瑣集] 唯一曾在島內以組織性武裝反抗行動推動「台獨」的台共被殲數十年後,當行的社會思潮在論辯時,總是少了美、日現代主義及正統教育體系下所訓練出「小資」知識份子以外的視野。這跟我們的社會少了左眼,有很大的干係。時至二十世紀遼矣而新世紀燎焉,台灣的左派仍難以見到屬於自己的春天。
 
100/04/25 《自由時報》報導〈日本強震 92%罹難者死於海嘯〉。日本防震法規嚴謹而可猜測火焚壓斃者比例較低, 但依該比值其最終溺斃除外死者只略少於 921。就最接近震央的陸地, 兩者七級震度相當, 921 的水平形變力還稍強些(偏移三公尺對二點四公尺)。
 
100/04/25 不建八輕被批是一場排好步驟的政治戲碼, 朱淑娟責之「營造自己的聲勢」。我頗懷疑馬總統有此本事;彼向決策溫吞, 未親賭更多意見與報告, 要之壯士斷腕難矣, 他且沒竊奪反國光論述的主體性。非即對環評專業機制已乏信心, 才籲求「上綱」政治?欲政治又怨政治, 此般環保貞節未免也忒扭捏了。
 
100/04/26 [碎筆瑣集] 自古以來,中國並無平等性「相互貿易」原則的認知,與國外的商品交易行為一向被「天朝」視為對於「蠻夷」之邦的「恩惠」,至今猶稱對台灣「讓利」。古代中國底層生活的經濟體制長期以來始終保持所謂「超穩定」的結構,人民向來習慣於自給自足式農業生產,對外國產品的需要性一直不高。
 
100/04/26 這家長跟我一樣懷念起溫泉煮蛋的滋味, 多年後再往一探〈新北投地熱谷〉。孰料竟看到「禁止煮蛋」的牌子, 登時傻眼? XD 國中時是以理化科x等生示範教學的名義初訪該地, 但教的啥礦物成因、地質作用記不清囉, 就只掛念嚐過溫泉蛋與甜不辣! :)
 
100/04/27 [碎筆瑣集] 1588年,英國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Armada),確立其海外擴張政策與海上霸權。其後,英國、葡萄牙、荷蘭、法國等紛紛設立各自的「東印度公司」,有組織地逐步取代阿拉伯人的勢力,進而掌握跟南亞及遠東地區通商貿易的路線暨權利。
 
100/04/27 [碎筆瑣集] 設於1600年的英屬東印度公司先主動與印度各地域建立貿易關係,迨正式獲得軍事力支持並掌控住各地區商業政策,乃在1690年一變而為具「侵略」性質的英政府「代理」機構,公司本身即兼有課稅的權力及調度兵力的權限。1859年正式消滅印度的國君體制,使其成為完全的殖民地。
 
100/04/27 [碎筆瑣集] 英國在將印度改造成帝國工業生產體制下層「初級財貨」的勞動密集生產基地後,進一步圖求擴張新消費市場,自然成為維持母國經濟成長的途徑。較之印度更為廣大的中國乃成為其行此「三角貿易」的目標,當其以合法貿易手法來獲利的意圖無法遂行時,以武力為後盾的帝國主義面貌便猙然浮現。
 
100/04/27 五股金紙舖爆炸案發現定期安檢並未檢查店主住宅囤積煙火與否, 官員表示無權。有評者批其卸責, 可做而不做。然耶?居家空間本乃私權最後城堡, 若令公務員不須提違法事證聲請搜索票即可查之, 何異於老大哥之國?公安意外固遺憾, 然遇樹砍樹般要人民讓渡居家隱私權以裨防患, 也未免矯之過當矣!
 
100/04/28 [碎筆瑣集] 十七、八世紀,大批遠東新奇物品的輸入讓歐洲貴族掀起一陣中國流行風,宮內常設有「中國廳」。1723年清世宗鑑於傳教衝突事件日增,一度下令禁止天主教傳佈。1757年,由於文化、宗教衝突及商業爭端,清廷限令唯有「廣州十三行」有代理與貿易的權利,賦予其合法式貿易壟斷的權限。
 
100/04/28 黎薇恩的姊夫溫瑞凡惟恐東窗事發, 要她搬出家、彼此「冷靜」個半年, 再好好……共築愛巢?氣得黎撂下狠話:「我可以半年沒有你!就可以永遠沒有你!!」此話雖耍小孩子脾氣, 然可換個角度:帶球落跑非值仿傚, 但疏隔一段距離不失為先求其能「情靜」, 而待「意冷」後自然告個段落的處方吧。
 
100/04/29 [碎筆瑣集] 歐洲對清國長久處於貿易逆差,英國也因茶葉進口流失大量白銀,為填補財政所加的稅甚至引發北美「茶黨」起義。英國在十八世紀後半先將機器量產的綿織品賣給印度,再將賺得的白銀用在自中國輸入茶葉、陶瓷器、絲織品等項,但中國並無意由英國進口物品,而幾乎形成僅為「單向」貿易的形勢。
 
100/04/29 [雞同鴨講] Yahoo!奇摩新聞「謠傳」有〈衝著台灣來…中國航母擬命名「施琅號」〉。要真駛來「施琅號」, 台灣乾脆把軍艦改名毛主席號、小平爺爺號、濤哥號, 解放軍敢炸我艦, 即是犯了反黨、反華的罪行, 共產黨員、憤青、五毛必群起而攻之!
 
100/04/29 [雞同鴨講] 擁核派人士不時對老百姓宣講:「你受得了限電、不吹冷氣嗎?」有人謂之「恐嚇」。另有幾位反核學者屢屢聲稱幾千年沒動過的斷層為活動斷層、幾萬年未噴發過的火山為活火山, 難不成也是「恐嚇」?其實為何需要電力, 不就是為了要過文明生活嗎?安全固是要端, 冷氣當然也是要項。
 
100/04/29 [雞同鴨講] 故生活需索用度才是要不要用這麼多電的關鍵, 要不然台北的熱島效應因何惡化?工業區製出的商品又是給誰用的?人們不該迴避真相, 到底什麼是才是真正需要的、什麼可以犧牲, 不有所取捨, 真能節能減碳嗎?小島國聯盟早已籲求工業國家的環境官員與環保團體休再比口號、畫餅充飢了!
 
100/04/30 [碎筆瑣集] 近年來喝紅茶似成為「品味」的時尚了,進口紅茶也較本土茶貴。不過英吉利人民當初習於喝紅茶,卻是因烏龍茶(半醱酵茶)「太貴了!」其才改買被清朝子民視為「劣質品」、便宜多的紅茶(過度醱酵茶)來飲。由於工業革命下新興勞工階層的喜愛,成了日常需用的紅茶變為英國最大的輸入品。
 
100/04/30 [碎筆瑣集] 在十八世紀末,英國光是茶的年輸入額有時就可達到整體輸出額的六倍之多──工業化早期的機器生產力顯然沒讓英國貨的競爭力超過中國的人力製品。所以清朝那時的「公行」把英國人的銀子都賺光了,中國國內市場有最多白銀可供流通,卻導致英國發生「沒錢用」(銀準備不足)的財政危機。
 
100/04/30 見 @20YY11 回有:「我見過一個中國廳,牆壁貼的是中國絲綢當牆紙,擺的是中式傢俱和瓷器」。曾觀一 Discovery 節目播出歐洲各宮庭裡的中國廳。這些廳雖全力表現出中國風, 華人瞧之卻有股既熟悉又違和的奇異感:清宮裡哪會這樣擺飾呢?這約反映出彼時洋人的「中國想像」侷限吧。
 
100/04/30 余「情靜、意冷」而告段落之說, @ivyfutw 認為乃「對戀情失溫又不願與對方說明真相」者「最常用的方式吧。」分手應有其溫而不慍之度。私以為溝通求先, 其後欲重溫舊夢或「冷靜」下去, 方有更多心情餘裕。遽匿其蹤頗不公平於戀人, 且顯示彼心乏疼惜而弱乎雞肋之思, 實不值汝念焉。
 
               ──‧──
 
【最新微網誌:維克拉倫@推特(Twitter)

發表於 June 7, 2011 05:24 AM
| 連結與荐文[] | 回應 [] | 引用[] | 人氣 [] | 推薦 [] |

情愫‧尋那臘夜耽念←上一篇 │首頁│ 下一篇→踏路‧寂寂兮心擱往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