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15, 2007

[大人生活週記] 96 年第 19 週一週網摘 ─ 司馬庫斯國的外交糾紛

“......【余曰】什麼是國家?國家對人民的存在意義是什麼?這個島換了好幾個政權, 換了幾種政治正確的意識型態, 但是, 這幾百年來的漢族政治異動又關乎住了更久的一批山居民族什麼事呢?國家法律機器之強勢介入及無視於其所制定的《原住民基本法》, 終於導致「司馬庫斯國和中華民國的外交糾紛」的發生!到底政治象徵與文化傳承哪個才真正重要?島內的主流政治體制已一再證實它可以無數次地戕害後者, 而司馬庫斯人的櫸木官司不是其中的第一次, 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
│大人生活週記第 19 週自民國 96 年 05 月 06 日起至 05 月 12 日止│
╘═══════════════════════════════╛
 
【摘於】05/06/96
【篇名】國家與「上帝的部落」/王昭文
【出自】南方電子報部落格
【摘文】然而,「上帝的部落」仍在中華民國法律管轄之下。原住民沒
有土地所有權,一切都是國家的。林務局掌控了森林資源,在
部落的傳統領域裡不能狩獵、砍樹,連拿倒下的木頭都不可以
。部落自治、族人互助的司馬庫斯,自以為站在祖傳的土地上
,有堅實的基礎,卻狠狠撞上名為「國家」的那堵牆。那堵牆
,自20世紀以來換過一些主人,但對原住民而言,其性質沒有
太大的變化。
【余曰】什麼是國家?國家對人民的存在意義是什麼?這個島換了好幾
個政權, 換了幾種政治正確的意識型態, 但是, 這幾百年來的
漢族政治異動又關乎住了更久的一批山居民族什麼事呢?國家
法律機器之強勢介入及無視於其所制定的《原住民基本法》,
終於導致「司馬庫斯國和中華民國的外交糾紛」的發生!到底
政治象徵與文化傳承哪個才真正重要?島內的主流政治體制已
一再證實它可以無數次地戕害後者, 而司馬庫斯人的櫸木官司
不是其中的第一次, 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
 
【摘於】05/07/96
【篇名】紐約藝術博覽會上一幅題為“2008-北京”的油畫/土地公
【出自】土地公廟Land man's home
【摘文】中間女子是美國,背後紋著鳳凰的女子是中國,
側面正在認真考慮出什麼牌的亞洲女為日本,另一個躺著的是
俄國.
中國女子碰了東風並不意味崛起,只是表達”做東”的
意思.而俄國女郎也並不是信心全無的”相公”.
仔細觀察一下她的姿態就會發現,很顯
然,她是在趁日美不注意,和中國女郎偷換牌.
這正是換牌的瞬間,所以她桌上的牌少了一張.
 
  而旁邊那個拿刀的小女孩,明顯發現了這一切.
她的視線停留在正準備把牌偷偷塞給俄國女的中國女臉上.
美國女人,似乎已從小女孩的表情中發現了什麼……
  事實上畫面裏中、美、俄都在參與作弊,
只有日本女孩不知情在暗爽,就是說拍桌上博弈的四方日本才
是陪打,牌搭子而已。
 
盆裏的水果意味很明顯,當然是代表台灣的地區利益。
台灣之所以一身純正中國式的裝扮,是因為最後的中國傳統在
台灣。
台灣手裏是一把餐刀,這大概是個雙關,
一是表示不管誰攫取了台灣的利益,台灣都只能乖乖的為之切
水果;
第二聯繫到小姑娘的表情,那把餐刀(代表她的防衛能力),
就是對她利益最後的一點防禦了。
【余曰】國際戰略情勢的險雲謀變有如棋局, 一切都在不言中, 同時卻
又都在計算各方利益。這一幅畫的解讀, 具體而微地表達了東
亞地緣政治在現實中的國際權力考量與制衡:國際政治是大人
在玩的, 小孩子只能旁視(她偶爾要耍鬧一下討糖吃也無妨,
處罰一下就夠了), 沒有本錢的就不應亮出超過自己所能負擔
起的籌碼, 不然的話, 既是打腫臉充胖子, 又犯了國際權力遊
戲規則的大忌!而不守規則的必會自找苦吃。(提醒:內有裸
畫, 留心勿入。)
 
──‧──
 
【摘於】05/08/96
【篇名】還讀了幾本書/蠹魚頭
【出自】天上大風
【摘文】閱讀也是一種過程,從點到線,填滿時間軸,填滿好奇慾壑的
過程。善問者如撞鐘,扣之以小者則小鳴,扣之以大者則大鳴
。繼續問下去,書籍便如鐘聲一般悠揚而出。看盡了十九世紀
西洋人眼中的台灣。你不免又要問,一口論定「合地球東西南
朔九萬里之遙,胥聚于中國,此三千餘年一大變局也。」的李
鴻章一筆將台灣版圖劃給日本帝國之後,圖像又發生了怎樣的
變化呢?
【余曰】蠹魚頭讀了三本書, 短短分別的三則心得組成了一種讀史式的
格局綜觀。不同的書本, 有不同的歷史視角與相異的文化觀點
, 無論是十九世紀西方人之看福爾摩沙島、耶魯的史學者史景
遷看現代中國的鉅變中知識分子之斑斑血淚、還是西方浪漫左
傾文人對紅軍所謂「長征」的幻覺暨想像及 P.R.C. 學者對之
所做的美化, 都是要更深入文化歷史的底蘊時不可缺少的多角
度思索材料。當一個人只聽到自己的立場的聲音, 不將成為一
個井底之蛙、而無法真正管窺出史冊之梗概大意?你說是不是
呢?
 
──‧──
 
【摘於】05/09/96
【篇名】小圈圈/Jedi
【出自】Jedi's BLOG
【摘文】而跟著這種小圈圈文化而來的,正是商機。讓我們這麼來解讀
長尾效應:任何市場再小、再少消費者的商品,也有相同的機
會,能輕易地暴露在會對之感興趣的潛在購買者面前;而且這
些(小眾的)消費者能夠以此商品為基礎而互動,藉此吸引更
多同調的小眾消費者前來。長尾效應揭示了經營龐大數量的小
圈圈,帶來的經濟效益絕對不亞於以往企圖把所有人都拉攏在
一起的模式,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余曰】Jedi 講述網路社群「幫眾化」或所謂「小圈圈」現象的究竟
與經營之道。小圈圈源起於人的社會性交際習性, 網路只是提
供一個更即時、更多元的交流載體──內容由人所創, 而內容
也是小圈圈核心關鍵之所繫, 當下層的基礎不再時, 上層的社
群圈子將崩解掉。如此頗有種社會結構論的意味。多元與分眾
是新時代的社會趨勢, 把全球化所謂「統合全人類的經濟、文
化環境」的理想當作「單一共同體/社區」(unified commun-
ity)之具體施行, 實在是一種一廂情願的迷思。
 
──‧──
 
【摘於】05/10/96
【篇名】Web 2.0的反撲...../朱學恆
【出自】朱學恆的路西法地獄
【摘文】於是,在Web 2.0時代真正的轉捩點發生了。無名小站省下了
認股費用,卻觸怒了當初對他們最為支持的死忠使用者。這些
使用者手上最大的武器跟無名小站崛起的原因一樣:網路。
 
於是,各個反抗無名小站的網站開始出現了,網友自動自發的
撰寫程式和專文教導大家如何搬家到別的服務商、如何躲開無
名小站的限制。「罵無名小站無恥」成了一門網路顯學,實際
參與其中的部落格寫手xdite更是徹底感受到了這種的威力。
【余曰】無名小站發跡自「使用者互助」的精神, 可謂是島內所謂 Web
2.0 服務創業的一個典範。但謗隨譽至, 它在商業化轉型期對
於使用者「支助」的要求與承諾, 如募硬體、白金會員優先認
股權等, 在其「成功」被高價併購後卻被置於一旁, 引起爭議
, 包括「XDite 反有名大站」現象之熱烈迴響, 至今無歇。Web
2.0 是基於草根精神而興起的, 而那批草根支持者也可能成為
最力的批判者, 可見得藉助社群力量而壯大者, 若有朝一日背
叛了那個社群, 網民也會以同樣的支持手段來反撲!有人還奇
怪這樣的「有名」怎麼台灣最大入口網站還會要它呢?巧合的
是, 後者的幾位最高層主管才剛被查出涉嫌以低報高、捐納骨
塔位的方式非法逃稅, 能說是物以類聚嗎?商業經營已逐漸被
要求負起一定的社會道德與消費品質責任, 而網路創業者是不
是也該被訴以同樣的要求呢?奇幻文學推廣者朱學恆在此文內
舉 YouTube、Digg 與無名小站對比, 作其起落間的趨勢分析,
足供一觀。
 
──‧──
 
【摘於】05/11/96
【篇名】全盛時期的羅馬帝國政治 (二)/愛德華‧吉朋
【出自】歷史月刊電子報
【摘文】總而言之,帝國政府的體制,全部由奧古斯都一手建立。後來
的皇帝為了兼顧自己和人民的利益,要盡力加以維持,這種政
體可以定義為假共和形式之名而行專制政治之實。羅馬世界的
主子,在他們的寶座四周是參不透的黑暗,掩蓋著無法抗拒的
力量,只是謙虛的自稱是對元老院負責的首長,事實上,是他
們對元老院下達命令,要求遵命行事。
 
宮廷和政府的形式從外表看來完全相似,除了那些本身極為愚
昧而違反天理和正道的暴君,歷任皇帝都會鄙夷那些繁文縟節
的排場儀式,以免激怒國民而對實際的權力一無好處。在日常
生活中,他們裝出一副與老百姓無分彼此的樣子,以平等的立
場保持相互拜訪和宴請的關係。
【余曰】敝人於 4/26 所摘的吉朋高論, 前期刊了第二篇, 講的是羅馬
帝國成立初期「政府的基本架構」。其中提到奧古斯都如何以
武將的出身、卻形塑出文治的身段, 創造了一個「假共和形式
之名而行專制政治之實」的高明統治體制, 這種穩定化的權力
集中型態也締造了帝國盛「治」的局面。然而在「執政者」同
時壟斷了「護民者」的宣稱權力之後, 公民暨其代表者的力量
是自此一蹶不振矣。
 
──‧──
 
【摘於】05/12/96
【篇名】文本的閱讀脈絡暨其自足性 ─ 試舉雜論
【出自】淨化與堆棧之板
【摘文】「當事件發生,旅行者的記憶在瞬間成為過往。」記憶成為了
歷史的成分。當脈絡中只餘空間、少了時間時, 真實感受的分
際會變成怎樣?集體的記憶於保留下的繁多歧義中, 同時選擇
性地遺忘了個人的曾經存在。當思緒中的文本被塗黑了, 一切
的因緣與境遇也就被埋於暗底, 而難以掘示。個體的意識會因
執念──尋其意義的天堂──而惑迷於事件空間的座標定位裏
, 精確理解的能力也就無所謂於游移之心矣。
 
對某些隱晦文本的刻意理解, 常會落入無意義的陷阱。文本範
疇內的領域(domain)與領域之間, 其關係究竟若何, 並無法有
一致的解釋, 而執著於其中矛盾中反使他也掉入「理解之不能
」等同「缺乏理解力」的難題(paradox)。
【余曰】此文試著對於文本的閱讀意涵做多面向的探詢。劣者分述以文
本之不同形式、異質場域、因果論與偶然論的對比、以典發想
、及幻覺與文本認知的主觀性等諸節, 作一不直接提供簡單回
答的詮釋陳論。
 
──‧──
 
【最新網摘:我的 MyShare@URL 書籤

發表於 May 15, 2007 06:12 AM
| 連結與荐文[] | 回應 [] | 引用[] | 人氣 [] | 推薦 [] |

首頁│ 下一篇→文本的閱讀脈絡暨其自足性 ─ 試舉雜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