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8, 2007

[大人生活週記] 96 年第 14 週一週網摘 ─ 人與超人

“......【余曰】你、我皆是「人」, 這似乎是絕無疑義的, 然而「人」的歷史定義卻從來沒有定於一衷。十八世紀時人類才被分類為靈長類之屬, 其後生物演化論的發展卻造成了「社會達爾文主義」思維的硬著陸──人種居然被分等第了!族群間的文化區別到底是體質的、還是環境的因素所造成的呢?隱含偏見的解答, 曾讓歷史發生了鉅大的錯誤。人的先祖與哲學家以「超人」概念的偶像模造為超越面的理想/道德之鵠的, 吾等卻不能不在現實的層面踐履之, 不然答案就永遠不會完整而公正了。......”

╒═══════════════════════════════╕
│大人生活週記第 14 週自民國 96 年 04 月 01 日起至 04 月 07 日止│
╘═══════════════════════════════╛
 
【摘於】04/01/96
【篇名】世界是平的, 也是圓的/食夢黑貘
【出自】不只是捷運日記
【摘文】 只是要不要延伸閱讀呢? 這個延伸閱讀本身就矛盾我知前
說的 "Knowledge is the One" 或你只要知道你該知道的事就
好, 所以有時唸書不是要去唸懂, 而是要了解這本書對於你的
意義.
 
如同我在淡水河邊唸這本書跟在捷運上唸這本書的吸收與
感覺會一樣嗎? 事實上則不然, 因為這本書與你不是單獨存在
的個體, 甚至閱讀與環境也不是獨立事件, 嚴格說不只是唸書
不存在, 你與書也都不存在, 而也都是存在.
【余曰】如何說服自己也是一門生活技藝, 社會人有「美化人生道路」
的心理需求, 「發揮潛能」如此以稱。此文作者評論這本書以
禪宗或「類宗教」(或該說是「啟示」?)的角度, 試圖對一些
新時代/新技術的「原理收集」(再)予以整理及賦義, 而謂之
「從表面你去思考就知道作者想要表達的概念」, 果真是頗後
現代的思惟, 「有時唸書不是要去唸懂, 而是要了解這本書對
於你的意義.」這般的後設脈絡重於構造分析的觀想法, 反倒
有些意識流的味道。說這是篇書評, 又毋寧是一種另類的讀書
態度。另外, 科學的方法論與構思論跟(被科普作家塗造之前
的)科學哲學是有些差異的, 不過那是另外的事了。
 
──‧──
 
【摘於】04/01/96
【篇名】§民權的內容
【出自】淨化與堆棧之板
【摘文】‧前述洛克的《政府論第二篇》(Second Treatise of Govern-
ment,或「政府論次講」)中,主張政府是受全體人民的委託
而組成的,倘若政府違背了受委託──為一種「默許」(tacit
consent)成的「準契約」──的目的(如為全民謀取福利),則
人民有權取消(由國家出去)或撒換之。
 
 提倡三權並立的政府,而立法權應大於行政權或司法權,並
相信宗教自由與政教分離的重要性。至於人民約束政府的手段
,則有罷免、連帶處置、輿論、甚至以革命對抗冥頑不靈者,
強調的是「責任政治」的重要。
【余曰】這篇只是簡單提點一下人民權利及政府體制的古典學說, 並於
正文後附加一文, 以介紹洛克、盧梭與彌勒等三大政治哲學家
的「自由主義─社會契約論」思想。
 
──‧──
 
【摘於】04/02/96
【篇名】網路大事紀/陳文生等
【出自】台灣網際網路發展史編撰研究計劃
【摘文】東南工專首先建立 W3 Server 並登錄於全球 CERN 之網站列
表中,蕃薯藤首先建立台灣第一個商業化 W3 Server (很多
人認為台灣第一個 W3 Server 是由東南工專所建立的,而根
據蕃薯藤蕭景燈表示,他在 82.11 月著手建立 W3 Server 時
,曾使用瑞士日內瓦大學所提供的搜尋工具尋找過 "Taiwan"
這個關鍵字,的確有找到東南工專伺服器的 URL ,但是並無
法連上,一直到十二月中才第一次接上。而蕭景燈在中央研究
院計算機中心 euler5.sinica.edu.tw 所建立的伺服器從十二
月初就開始執行,並透過這個伺服器與日本 NTT 的工程師交
換意見)。
【余曰】劣者常謂:台灣的網路是從「手工業」式的胡摸亂索起頭, 而
一路進展到今時之常民化與平價寬頻的地步。你可知道在 1989
年以前, 電信總局禁止用戶以自備(9.6Kbps+)撥接數據機來連
網嗎?.tw 頂層網域名稱是哪時註冊的?本島是何時以 64Kbps
的速率連接上 Internet 的?首個由校園網路發起的抗議事件
居然導致那個 Newsgroup 伺服器被關站?台灣的第一個 Tel-
net BBS 與 WWW 網站是?由中山 BBS 著作財產權板板主翁自
得、中時寶島版網路專欄作者 Roach 及吾友 Isaacc 等三人
所告訴的第一起網路著作權官司又是?原來博客來網路書店早
在 1996 年就營運了呀?那又是什麼時候一般民眾才能申請撥
接上網呢?這個讀來枯燥的網路年表雖然是以由上而下的「國
家建設」思惟來列示的, 且過於著重線路佈建的硬體面向, 但
不失為一難得的參考資料。
 
──‧──
 
【摘於】04/03/96
【篇名】編輯可以不知道排版嗎?/老貓
【出自】老貓學出版
【摘文】在桌上排版尚未風行的年代,編輯能夠在版面上騰挪變化的餘
裕有限,結果排版趨向簡單,易讀性反而容易達成。現在排版
工具解放了,編輯和美編擁有史無前例的版面操控的權柄,權
力使人腐化,沒想到這句話在小小的書頁排版上竟也是至理名
言。
 
我們好像忽然拿到仙女棒的小小孩,在版面上盡情揮灑,這裡
加一點花邊,那裡放一點裝飾,標題不斷變化,版心忽高忽低
,特效唯恐下得不猛,字型唯恐用得不多。我們做了各種過去
做不到的事,獨獨卻傷害了易讀性。
【余曰】出版名手先以過往的幕後排版起個頭, 談編輯該注意的排版要
點。書頁的版面呈現, 應該是為「內容」服務, 而不是為「形
式」服務, 無論如何, 讀者想讀出來的是作者的行間旨意, 而
不是花枝招展的版面「特效」。老貓忒強調了「易讀性」才是
版面編排的重點, 所列述的影響印刷品文字適讀性的幾個因素
, 點點詳實且簡單易瞭。
 
──‧──
 
【摘於】04/04/96
【篇名】青年愛因斯坦/高涌泉
【出自】科學文化頻道/科文論壇
【摘文】 愛因斯坦的父親在1901年四月背著他寫了封信給奧斯特華教
授。今天回頭讀這封信,令人無法不有所感觸,信裡這麼說:
……我兒子艾伯特愛因斯坦今年22歲,在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讀了四年,去年以優異的成績通過數學與物理的學位考試。但
自那時至今,他都找不到助理的工作,而只有這種職位才能讓
他繼續在理論與實驗物理的方向深造下去。每個能夠評量他的
人都稱讚他的天份,無論如何,我可以像你保證他非常勤勞,
而且極度熱愛科學。我的兒子對於他找不到工作極不快樂,而
且越來越相信自己是科學這條路上的失敗者……因為我們不是
有錢人,所以他也為了變成我們的負擔而苦惱不已……我懇求
你讀一讀他發表於《物理年報》的論文,並希望你可以寫幾句
鼓勵的話給他,好讓他重拾生命與工作的喜悅。除此之外,萬
一你能夠給他一個助理的工作,我將感激不盡……
【余曰】大學畢業後的愛因斯坦曾是位「流浪教師」, 不太把教授的話
當成一回事的他, 找不著想從事的學術研究工作, 幾位諾貝爾
獎級學者也對他的首篇論文沒興趣。愛因斯坦終究是一位不在
學院內、猶能發展出最具革命性兼根本性的物理理論的「自學
者」, 若他處於現今的類官式之學術與論文審查制度下的階層
化環境, 連個「研究助理」職銜都沒有的天才可能會有後來出
頭的一日嗎?愛氏與好友的「奧林匹亞學院」只是談天說地的
擬趣, 但其社團式的風格卻仿佛重現了古希臘「學院」裏、以
啟發性的自由詰問來施教的精神。
 
──‧──
 
【摘於】04/05/96
【篇名】評《我們人類》/王道還
【出自】聯合藝文報
【摘文】可是,十八世紀正值歐洲人地理大發現的高潮,帝國主義方興
未艾。十九世紀又是演化論當道。因此,如何對待不同膚色、
文化的人類族群,就出現了各種理論,傳統、新興概念往往互
相衝突。例如膚色與物質文化水準,反映了環境制約,還是生
物稟賦?生物演化論雖然在科學史上代表理性向上提升的突破
,卻在人類學史上寫下了令人髮指的一頁。因為有些人類學家
公然主張黑人與白人屬於不同物種,因此黑人不配享受「普世
人權」。
【余曰】你、我皆是「人」, 這似乎是絕無疑義的, 然而「人」的歷史
定義卻從來沒有定於一衷。十八世紀時人類才被分類為靈長類
之屬, 其後生物演化論的發展卻造成了「社會達爾文主義」思
維的硬著陸──人種居然被分等第了!族群間的文化區別到底
是體質的、還是環境的因素所造成的呢?隱含偏見的解答, 曾
讓歷史發生了鉅大的錯誤。人的先祖與哲學家以「超人」概念
的偶像模造為超越面的理想/道德之鵠的, 吾等卻不能不在現
實的層面踐履之, 不然答案就永遠不會完整而公正了。
 
──‧──
 
【摘於】04/05/96
【篇名】《香水》其味
【出自】淨化與堆棧之板
【摘文】所為的只是想將那最讓他無法忘懷、也只有他能聞及的凝香暗
味(scent), 以香水化的過程與質材將之收集起來以專屬於自
已, 而性命的尊嚴竟可全然被忽視了?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看
, 這暗示著開化的人類即便能妝點自己, 但實質上對於時尚與
物質享受的高度仍無法擺脫最根本的慾求;於生存的層次上,
差異個體的結合──無論是性別的、體液的、集體潛意識化的
象徵, 在本我之性上本來就無多餘的道德牽制。深探入感官的
底層──如由新鮮的女性肉體上採其遺香, 不至於使主角陷於
無向空虛(乃其所願), 卻讓他不知覺地置於自我解脫上的無望
, 而其對世界的一切感受皆只能凍結於這極致化的純粹時點。
【余曰】感官的知覺, 同時於環境中覺醒與麻醉。葛奴乙是社會的邊緣
人, 也是社會極端「他者化」時之人際的象徵交點。慾念之最
切, 也是期望之最純粹, 這是邊緣者無助又無惑的感覺時刻。
當所有的外在因子都被「他者」所凍結了, 我們的感官同自由
聯想的範疇也就被凍結住了。此時的他者反而成了睥視一切的
遂意者, 醇香的女體實則是其幻覺出的社會態樣的一個凝結點
。陋者惟懍然以觀。
 
──‧──
 
【摘於】04/06/96
【篇名】陳揮文現象/鄧慧恩
【出自】南方電子報部落格
【摘文】民眾,似乎養成了一種自我救濟,或者說繁衍了一種出自於自
我教育的「觀看」模式,我們習慣把新聞倒過來看,把加害者
跟被加害者對調,把事實A與事實B的正反對調,然後變成民
眾自己相信的那個版本。所以,在這個島上,有許多人相信他
們「眼睛」看到的,有許多人相信他們「心裡」看到的,更多
的是,人民心裡都有一個族群的「概念股」。這個概念股彼此
之間似有相關,卻又不全然相關,你提得出他們的間接相關,
卻又沒有直接證據證明他們可以、必然、絕對相關,在台灣,
更詭異的現象是,當你問到他們心裡的概念股,他卻又提出一
堆無法說服你,更無法說服自己的言語:喔!我不是!我絕對
沒有族群偏見。
【余曰】你為自己所想要的解釋, 提供了適合的解釋。聽來像是種自愚
?不過, 這是一種去中心化──所謂脫出「思想獨裁」黏滯空
間的自我解構。此文作者以「陳揮文現象」於綠色談話節目中
之似「反射化反派」角色的演出, 推導出會持此想的意識型態
化觀眾所處置的「反指向意圖」的文本區位, 她還稱之為「使
得他們自己滑入了一個潤澤、易於流動、易於改變方向的自由
思考方式。」如果作者知道在另一個收視率最高的藍色談話節
目中, 陳某又成了一位能「理解」綠營想法的「良心化反派」
, 故事的推斷想必會更有趣的。
 
──‧──
 
【最新網摘:我的 MyShare@URL 書籤

發表於 April 8, 2007 06:18 AM
| 連結與荐文[] | 回應 [] | 引用[] | 人氣 [] | 推薦 [] |

首頁│ 下一篇→§S.O.S. 第八講 -- 孫的政治體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