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ust 26, 2010

東海有座起乩島

“......至於網民對特定性侵案件拘泥於「法律程序要件」輕判, 基於「感覺」與「義憤」以 Facebook 集氣要求法官退職又或有民萃化之嫌。這宜在常情與法理之間徵求其思衡權量, 法條有適用問題的話就應該督促立法機關修法、法官素質有疑那該訴求制定《法官法》以建立查核退場機制, 否則「惡法亦法」原則仍為司法形式正義之無奈準繩──若司法審判亦需以符合民意為前提, 那我們只要實施「人民公審制」不就得了?最高尚平和的蘇格拉底, 即被打敗知識派革命黨的雅典民主黨支持群眾以選舉權將之處死, 其罪名為「詆譭民主政治」, 成為西洋歷史上「第一個殉道的哲學家」, 雅典人民的集體感情總算於「一時」戰勝了千古思想家以生命作祭的理性證述。......”

東海有座起乩島。島民會因一步招式而歇斯底里, 對一句咒語集起癲詈, 但要追究醮典大儀的來龍去脈, 並把曾作怪、作惡的都祛邪剿清, 則有限的舞乩沙盤就劃不了那麼遠了。此故, 島上起乩術的兩大名門正宗僅在幟色與族性認定上有異, 至於兩者斥責敵派為邪門外道的語言邏輯卻再相像不過, 其所教導出來的迎轎起乩者所筮示的盡是非我族類的凶兆惡運, 唯己至尊無邪。
 

 
張大春與平路似乎頗不對盤。在(誤)傳出平路將擔任製作人並喻其思想為「拼裝」的建國百年國父紀錄片後, 大炮春在 News98 所主持廣播節目裏重批, 一個在《行道天涯》寫不下去就只能亂掰的作家, 去拍紀錄片若只想「拍可愛」、拍日常的瑣碎, 那根本是思想淺薄, 不如「去拍 Hello Kitty」算了!罵得夠狠, 兩位大作家是有過節嗎? :p
 
除了作家與作家之間, 平路與中研院院士、監委周陽山近日還為列寧對孫中山先生的評語究竟該譯為「像少女般天真無知」或「有赤子之心」而起了筆墨仗, 並在網路上引起了一窩蜂藉機嘲諷、加語添料的慣有跟風。歷史過程很少是某方非全善即全惡的截然二分法, 一個重大歷史人物當然有其神格化、人格化乃至動物化的方方面面, 對於一個面對著重重失敗險阻的革命家而言, 直說他「天真」或比喻他「有赤子之心」, 則在修辭上有雅白之分以外, 真有什麼語意上的明白差距嗎?茫茫網民如我輩又讀了多少關於他的史料, 不然怎能遽下自以為有「確論性」的斷語或諷詞呢?沒有天真, 哪來但求革命伴侶行一生的孫中山?哪有尚未發福時蹲土窯洞的青年毛澤單?沒有天真, Che Guevara 何必在古巴革命成功後決然拋棄權位, 續其南美革命苦行呢?施明德為何不當「抓耙子」, 寧可坐二十幾年黑牢呢?沒有天真, 潘翰聲(panhan3)等環保人士又怎會在整地的挖土機前去抱樹爬樹呢?
 
類此「天真」說之辯, 台灣政壇上始終不乏以一句話就足以吸引全島眼球的事件, 如陳水扁罵外省人的「太平洋也沒有加蓋」說, 陳唐山在任外長時反批李光耀的新加坡「鼻屎」說, 馬英九撫慰河岸原住民違建聚落的「我把你們當人看」說, 以及最近讓大埔徵地案從「劉政鴻縣長的麻煩」變成「吳敦義院長的麻煩」的「有病痛」說, 吳還把中科園區三/四期受行政法院假處分停工的裁決書稱為「符咒」。聽到了這些不得體的癲語, 除了在第一時間反射性指責「根本沒真把人民感受放在內心!」、「自我感覺良好」之餘, 我們對於政策背景、後果、缺失又費多少時間檢討了幾分?捉緊這些話頭或許還能趁機將風向轉為政治批鬥, 讓特定意型化選民可將苗頭對準其不喜的陣營, 則其失言除了為惡鬥的熾火再添薪柴、讓媒體名嘴抓到了大作文章的箭靶, 然對於解析政策的失誤邏輯能有絲毫實質助益嗎?
 
這幾年來藍、綠對立激化, 具特定偏向屬性的「基本票」民眾在民調裏的數據, 顯示出他們幾乎不能賦予對手陣營的政治理念一絲一毫理智性的支持, 連媒體本身也呈現出對立的現象, 頗有「觀眾區隔化」的嫌疑, 如幾家電視新聞台在關於兩岸主權的相關稱呼詞挑選上, 明顯即受到政治立場所左右, 一般媒體只要瞧一瞧其董事會名單是哪些人, 也就知道其新聞內容在某一個層面的取向了;根本無庸傳播學者來分析研究, 吾等即能由新聞與生活的對照中體會到斷面式的「媒體真實」並不等於全面性的「社會真實」, 悲耶非耶?難怪有人要倡導「電視頻道退訂運動」, 響應了倒也不錯, 若能被少濺一些政治口水, 自己也多些時間做其他的正事了, 實在不必隨之「起乩亂舞」。現在的政治新聞實在太多表演了, 不如去看泡沫連續劇還較有「正常娛樂」上的價值。
 
也不時聽聞有人提及一些在電視畫面上猙獰其貌的政客私底下其實很平和, 或許這是不錯的, 敝人就曾在顏清標立委近一次入獄前幾天於高鐵台北車站見到他, 也是點頭與我致意, 看來是很有禮貌的樣子, 雖然敝人對他在電視機裏的印象不頂好。基本上, 很多政治人物都是這個樣子, 台上、台下不一樣, 只要一遇到攝影機鏡頭就會如同「群魔起乩」了。政治是表演術, 人民是看戲的傻子, 能看得出來究竟在演什麼的才夠資格被稱為民主時代的公民, 而看不出的就僅能謂之為人云亦云的愚民了。公民構成了有自主性的社群階層, 而愚民卻是「信眾主義」的基礎。大陸推民 wuti1212 即感嘆:「我最痛心的就是民主力量的內部消解。並不是說有矛盾就掩蓋就當作沒有,但是需要用智慧和寬容去解決」, 彼岸知名維權律師滕彪(tengbiao)明確回應並點出來:「原則問題要較真,但這些年所見的都是在雞毛蒜皮的事情上大吵特吵睚髭必報」。
 
且以今年環境新聞熱點的中科三期被高等行政法院判決環評無效案為例。此案大概為台灣環保運動史上在程序正義所曾獲得的最重大司法勝利, 其以司法手段挑戰了民主機制下屢現的行政權挾民意行「多數暴力」的弊病, 若能援引到其他工業區案件, 影響將很深遠。此案當年(2006)即掀起了環評史上最激烈爭議, 時任閣揆的蘇貞昌放話重批、副座蔡英文更打電話對堅持認真審查的民間環評委員關說放水, 通過後百姓告上了行政法院。年初此案判決環評無效定讞, 現任環保署長沈世宏卻抗法護航, 在吳敦義院長詭喻決書為「符咒」、「禍國殃民」後刻正急於補足健康風險評估程序, 環保團體又被拒於環評系列會議門外。
 
若回視當年, 那時有些人痛批了當時的內閣, 現在當然更有人臭罵現在的政府。但怎麼好像同一個環境事件, 卻像是兩個可以切開的事件脈絡似的?為何所有曾經跟環境正義、農民身家財產、司法公義作對的惡人, 不能受到一致檢討, 這豈不總讓官僚恃其「不會那麼倒楣、不會正好輪到我當家時出事」的苟且心態而無恐嗎?此案如今之焦點應該在於:政令宣導總要人民遵循體制, 爭議俱有法可依。然而當人民在法庭裡取得了程序正義的勝利, 官僚卻猶視實質正義之貫徹於無物, 豈非等於否決了體制?顢頇官員刻在為橫跨綠、藍兩朝的該案點火滋燃, 而環境保育倫理、人民保有財產之基本人權尤淪為政策本身所漠視的基底。再與中科四期並觀, 足見一味為財團護航、無視在地農民生計的「只見產值」開發論心態, 俱是「政黨輪替, 謬象不替」!
 
一窩蜂起鬨的例子還有所謂的網路「人肉搜索」。起初那不過是為了懲治惡客, 不使躲在網路化名的保護幕之後, 以實行正義的一種草根集體性作為。然而, 近來「人肉搜索」在私人身分、財務、職務等資料的蒐集開始引起對於隱私權過度侵犯的一些反省, 而 WikiLeaks 的入侵揭密行動也受到國際記者協會批評有疏於查證、暴露過多非必要個人資料的疑慮。「人肉搜索」的根本癥結是:起鬨者、參與者怎能確定他們實踐的必乃真正的正義?
 
網路名人、社群意見領袖、技客高手等都擁有更多的網路、技術性話語權, 只要能掌握網路鄉民心理所好, 以「從眾措辭」(cult rhetoric)引發共鳴, 則不問其中究細、不詳查因果、光憑一方說法, 一群從眾「熱情」參與對於「壞人」身分、居處的搜尋行為就可展開了。而若真相並非那麼一回事, 義理並不全然站在系爭者之任(受同情)一方──就連法律專業人員循法定程序所進行的司法審判過程都不免會出現無意或故意性失誤, 那麼這種單方面式行言論壓制性討伐的作為, 不也有淪於「網路集體性參與的多數暴力」之虞嗎?島民還可以試著思索:近日「噗熱浪對 Plurktop 接水管」事件的當事雙方即皆具有相當大的社群話語權, 若該事件並非發生於兩個大腳──已致歉的 MMDays+XDite vs. 被誤會的癮科技+食夢黑貘之間, 而是一個大腳對無名小角色逕行指控, 則網路「民氣」會如何發展?黑貘兄就感歎在已發出澄清文、MMDays 尚未道歉前, 相不相信其屬無辜的噗民比例仍處於相當。
 
至於網民對特定性侵案件拘泥於「法律程序要件」輕判, 基於「感覺」與「義憤」以 Facebook 集氣要求法官退職又或有民萃化之嫌。這宜在常情與法理之間徵求其思衡權量, 法條有適用問題的話就應該督促立法機關修法、法官素質有疑那該訴求制定《法官法》以建立查核退場機制, 否則「惡法亦法」原則仍為司法形式正義之無奈準繩──若司法審判亦需以符合民意為前提, 那我們只要實施「人民公審制」不就得了?最高尚平和的蘇格拉底, 即被打敗知識派革命黨的雅典民主黨支持群眾以選舉權將之處死, 其罪名為「詆譭民主政治」, 成為西洋歷史上「第一個殉道的哲學家」, 雅典人民的集體感情總算於「一時」戰勝了千古思想家以生命作祭的理性證述。
 

 
「人民的選擇」顯然是堂皇之語, 其乃民主體制下的至高宣言, 但「人民的選擇」也常常僅能顧及一時短暫的、私己利益的、甚至於無差別(無歧視)性政治邏輯上有明顯盲點的選項, 獨斷主義混雜進去的民主過程反而造成「反民主」的事例並不少見。政治經濟學者 Kenneth Arrow 曾在 1960 年, 把獨立原則(independence of irrelevant alternatives)作為一個理性原則, 以離散狀況(discrete case)下的數學證明了在直接民主裏, 「理性的公共選擇(rational in social choice)是不可能的」, 此推論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當群眾聚在一起時, 較容易表達且會彼此感染的顯然是集體性的共憤、共樂情緒, 而非集體性的合理共議過程, 「從眾」或「信眾」現象由此而厲。故孔子曰:「居處足以聚徒成群, 言談足以飾邪營眾, 強記足以反是獨立, 此小人之桀雄也, 不可不誅也。」(出《荀子‧宥坐篇》孔子評誅少正卯)群小易慍, 桀滑乃噬, 人心操弄之利無可待言, 這也是民主時代的選民在面對眾聲喧嘩之刻所需自求警覺的。
 
於警覺以外, 尚有未受察覺者。可舉其顯例:台灣至今仍延續日治殖民時期所遺下為期最久、逾百年的警察式戶籍制度, 島民習以為常、不以為異, 少有人會想到除了中國大陸、北韓等專制政權,絕大部分國家並沒這種嚴密的戶籍管理制度。在台灣, 國民要辦理就學、財產繼承、社會保險、全民健保、福利補助、身分證領發、農民戶認定等等, 在在得以戶籍為憑, 派出所警察且有稽查戶口的權限(近年未列日常勤務項目)。在民主化的現在對此或許不用太過憂慮, 然而白色恐怖時期我島之所以被視為「警察國家」, 戶籍管控制度即扮演關鍵環節。島民對此並沒做過什麼省思, 就像是在英國, 治安監視器鏡頭的增設幾年來成為社會爭議話題, 但在街頭監視器密度早已達英國六倍的台灣, 卻從來不成其為「問題」。
 
我們不習慣對於制度性的成因作深究, 種種重大政策或剪綵儀式──我謂之「醮典」──的來龍去脈少有人想搞清楚、去追責全部作怪者, 但只要一句話、一個動作不合我意, 則「起乩」詈斥、一鬨而鬧乃理所當然了。許多公器或社會問責的精力白耗於此, 無從對準議題核心, 常在眾聲喧嘩中失焦, 然後「起乩」聲過、「醮典」如常, 無論執政黨的幟色輪不輪替, 官僚的苟且心態與便宜行事邏輯全然未易。於是乎, 島民只能無奈迎接著下一次週期性「起乩」症候群的發作。
 
因何而致有此俗?即刻的感覺最是要緊, 長遠的深思熟慮則太累人, 且不合於時尚──有謂是, 「台」就是只問當下, 無論典雅窳陋, 爽了就好;而「起乩」也即是泛政治化社會的廟堂(官)同廟埕(民)「台」味文化之一端, 我們就住在一個起乩島。
 
 
 
參考資料:
 
Tweets 觀察 within this month (Aug.) on my Twitter profile page
周陽山、平路論戰未歇 國父無知還是赤子 大家說文解字〉/中時電子報-藝文新聞
歷史人物的絕對孤寂之境──重讀平路的《行道天涯》〉/楊照
革命家及其革命神話──讀白吉爾的『孫逸仙』〉/楊照
投書-孫中山不天真,怎敢鬧革命〉/中時電子報-藝文新聞
[世界公民運動]李東昇 's bloguide
敝文〈群眾智慧與政治邏輯的現實悖衝
中國大陸維權律師滕彪 @tengbiao on Twitter
中科案三輸.誰之過?〉/李根政‧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
全民上街,造反有理〉/黃創夏
主張環保,就是流氓?〉/黃創夏
誰需要WikiLeaks〉/Mr. Friday
噗熱浪官方說法前後 -- 回應不實指控以及關心事件發展的噗友〉/食夢黑貘
敝文〈我們的「視」界

發表於 August 26, 2010 07:21 AM
| ◎時論政鑑[] | 回應 [] | 引用[] | 人氣 [] | 推薦 [] |

§S.O.S. 第十六講 -- 西方的心物觀 --←上一篇 │首頁│ 下一篇→[大人生活日誌] 99 年第 06 月日新簡記 ─ 攘夷或開國?

回應列表()

細細看完通篇文章後,不得不佩服您寫文章好似做學問般的認真,不僅引用了多位知名人物的言論,還一一標出參考資料與出處,這好像是出書人的習慣。讀您的論述雖有些難度 (我閱讀一向偏慢),但內文除清楚闡述且情理法兼顧,猜想他人應該很難辯駁。另,知道這島上還有一些人能清楚又理性的看待當下所發生的事,且不會輕易掉入被操弄的情境,心裡還是有些安慰的。現下比較好奇的是您究竟從事何種工作了! :p最後,您雖說「起乩島」一詞商標冇有,盜用不究,但我忘了 "quote" 您的文詞,仍屬不禮貌,在此先說抱歉再說謝謝!那詞形容的實在是太貼切了,我確實喜歡也很欣賞呢! :)

Ivy Fu 於 May 31, 2011 11:22 PM 回應 

您太客氣了, 看您如此小心翼翼, 好似我曾無意中驚嚇過妳吧? :p
 
「理性的人」如有評論家楊照, 我甚推之。至於自己也只是囉嗦一點, 惟恐話說得不夠清楚, 發文後還要解釋, 所以寫文章總要把論點陳述詳盡方止。拙文又多屬枯燥無味的那一類嚴肅之論, 看不太下去是正常的呢。 :))

Verklarung 於 June 2, 2011 06:29 AM 回應 

啊!沒啦,您沒驚嚇過我! :)若我留言略顯拘謹,可能是因為看您文章所討論的主題與內容都頗嚴肅,因而回文不得不中規中矩些。其實您推文標題及偶而顯現某些措詞都頗幽默有趣,猜想您應不是古板之人。 :p楊照也是我欣賞的人呢,早2-3個月前,本想參加他在敏隆講堂講述中國歷史系列的課程,但他粉絲太多,早早就滿額了。您的文章雖然略顯嚴肅,但資訊豐富,頗具閱讀挑戰性,有空仍值得前來逛逛。 :)

Ivy Fu 於 June 2, 2011 11:26 PM 回應 

看得出您大概是很喜愛文藝的。 :)
 
也莫失望, 楊照且在 News98 電台週一至五、下午一點主持節目, 常談音樂與書。至於敝 blog 幾近擱筆了, 現越發習於 Twitter 上發以短篇之論, 惟作觀察日記耳。

Verklarung 於 June 4, 2011 05:04 AM 回應 

謝謝您提供的訊息,不知為何有好一陣子未聽電台節目了,但我會記下,下週開始收聽。 :) 以Twitter發短文似乎是時勢所趨,至於您 blog 的文章,前些時看過幾篇,但都是挑自己喜歡的主題(個人閱讀壞習慣),您文章用詞遣字頗有深度,難怪每次上來都發現來訪者多多。 :D

Ivy Fu 於 June 4, 2011 07:14 PM 回應 

該電台也提供網路收聽喔, 主持陣容且有張大春、張曼娟等文學名家。
 
Twitter、Plurk 的對話性較強, 即時性尤力, 但也保留「自閉」的彈性。受這類時興的社交網站影響, blog 圈近來好像失去動力了, 敝格亦罕見回應, 廣告留言倒是層出不窮。而訪客嘛……還是以 search 電腦網路類關鍵詞而「誤入」者最眾。 :)

Verklarung 於 June 6, 2011 04:36 AM 回應 

非時時掛網,所以忘了也可線上收聽。今天沒忘記楊照的節目,也查看了News98的節目表。 :)  嗯,點閱您這篇文章的就500多人,誤入的機率應該沒那麼高吧!? :D   See you on Twitter!

Ivy Fu 於 June 6, 2011 10:02 PM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