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結與荐文 »
September 19, 2007
[大人生活週記] 96 年第 36 週雙週網摘 ─ 真正的本土
“......【余曰】一向以旅裝自在亮相的本土作家黃春明, 其出身頗不同於從明星中學、文藝營裏出線的諸多名家, 他自始就在市井草根生活中作出其所體驗到的鄉土詩情。一位剛來台灣、後來被當作匪諜捉走的外省女青教師讚賞了一個中學生所寫的台語懷母詩文, 讓一位操宜蘭腔的鄉土創作者在教育體制的挫折壓力下, 啟蒙了他的文學世界。黃春明一向是小人物的觀察者與理解者, 不消說理、喊口號, 我們自然能讀出來他看出的社會況味, 這十幾年來他投入於兒童文學與劇本的工作後, 又把非屬狹隘、而是身處關懷的本土觀給了孩子們的心靈。什麼是真正的本土?黃春明已具體地寫在故事裏。......”
╒═══════════════════════════════╕
│大人生活週記第 36 週自民國 96 年 09 月 02 日起至 09 月 15 日止│
╘═══════════════════════════════╛
【摘於】09/02/96
【篇名】等待龍眼的季節──黃春明的文學生活/黃春明演講
【出自】聯副電子報
【摘文】老師說那就寫「我的母親」吧,怎知幼年喪母的他對媽媽早已
印象模糊,靈機一動,寫,當弟弟妹妹吵著要媽媽,奶奶被吵
煩了便撂下一句,恁阿母去天上做神,我去叨位給恁找一個阿
母?這時,他便抬頭看窗外,看天上,天上有星星,有雲,但
卻看不到媽媽。這回,黃春明戲稱自己取巧「打太極」,沒想
到卻引起老師讚賞有加,從此認定了他的文才。
在黃春明的回憶裡,那是一個年方二十六,從大陸來到台灣的
女老師,銅框圓眼鏡,陰丹士林的旗袍,白襪黑鞋的女學生樣
。她對黃春明說:「文章要更好,要多閱讀。」於是,老師挑
了兩本課外書送給他,一本是沈從文的《邊城》,另一本則是
契訶夫的短篇小說集,都是上海啟明書局印的。「打開,書上
寫滿密密麻麻的眉批,老師把她最珍愛的書送給我。」黃春明
說。從此,黃春明開始進入文學的世界,當教育制度不斷地排
擠他,帶來挫折打擊,而社會也開始陷入白色恐怖的氣氛中,
他在文學裡找到一塊足以超越自身經驗與環境的世界,從這些
作家身上,他看到了表達的渴望,深入人心的文字力量,可以
抵擋世間的不公不義。
【余曰】一向以旅裝自在亮相的本土作家黃春明, 其出身頗不同於從明
星中學、文藝營裏出線的諸多名家, 他自始就在市井草根生活
中作出其所體驗到的鄉土詩情。一位剛來台灣、後來被當作匪
諜捉走的外省女青教師讚賞了一個中學生所寫的台語懷母詩文
, 讓一位操宜蘭腔的鄉土創作者在教育體制的挫折壓力下, 啟
蒙了他的文學世界。黃春明一向是小人物的觀察者與理解者,
不消說理、喊口號, 我們自然能讀出來他看出的社會況味, 這
十幾年來他投入於兒童文學與劇本的工作後, 又把非屬狹隘、
而是身處關懷的本土觀給了孩子們的心靈。什麼是真正的本土
?黃春明已具體地寫在故事裏。
──‧──
【摘於】09/03/96
【篇名】再見! 童玩節/傳學鬥編輯室
【出自】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第三四一期
【摘文】回到文化「創意產業」,依企業界學者研究所歸納:「創意」
是來自整個社會的創意生態系統;一個完整的創意生態系統需
要很多元素來組成,在建構創新生態系統時,內容與機制均不
可缺,只有透過內容與機制交互依存,才能演化滾動出一個經
濟社會的複雜系統,進而積累文化的根基,將傳統賦予新生活
力。依何榮幸2006年在《全台飆節慶的迷思》的專題中,簡介
了台灣三個成功與轉型的例子:宜蘭童玩節、貢寮音樂祭以及
東港黑鮪魚文化觀光季,不難發現貫穿這三個成功案例,所具
備的成功因子與學理緊密呼應:在過去意象中注入新元素(諸
如漁村感恩文化、年年不同的非主流音樂創作精神),更重要
的是這些創新的元素是根基於在地文化的特殊性所創生,並且
由當地政府所主導、配合地方社區的整體發展,持續地promo-
tion。
【余曰】今年的宜蘭童玩藝術節已落下場幕了, 這可能是永久性的落幕
。童玩節受蒙於法國亞維儂藝術節的經驗, 復得到「縣市小型
國際藝術節」的經費奧援, 又在地方政府與社區的努力下, 有
個好的開始;這幾年卻面對著越來越多的競爭性活動、與本身
內容上的僵化, 遊玩人次大減並虧損連年, 而致有今日之果。
童玩節的「成功/失敗」經驗能帶給地方創意產業什麼樣的啟
示呢?主政者的意志不堅只是敗因之一, 地方社群與公部門是
否能密切地配合或許更為關鍵。一個彰顯在地產業特色的節慶
式活動, 顯然不該只由行政部門全然掌有並負起規劃、執行上
的權與責, 社區的關懷與創意的發展才是其特性能否持續下去
的要素。
──‧──
【摘於】09/06/96
【篇名】簽賭害棒球,球迷痛矣!/肯米(kenmy)、Zeel、陳穎
【出自】OttoCat棒球新聞雜記
【摘文】有許多球迷認為,球員涉入職棒放水案,是因為國內球員的薪
資結構不良,造成球員們難以抗拒黑錢的誘惑,但這不能成為
藉口。眾所周知,歷來涉入簽賭案的球員中並不乏高薪的明星
球員,如果球員對自己的職業沒有足夠的尊重,人心不足蛇吞
象,會收受黑錢並不讓人感到意外。另一個人盡皆知的事實是
,在台灣,黑道和白道的界線並不明顯,球員一方面受到黑道
的人身威脅,另一方面又得不到白道的全力支持,甚至部份不
肖白道也將黑手伸入職棒中,這樣的環境背景下,要苛求球員
必須做到毫無瑕疵的完人境界實在是相當不容易的。
【余曰】王建民已追上了大聯盟勝投王的腳步, 運動彩券發行權也確定
獎落北富銀, 國內的職棒界卻仍陷於再一次的勾結簽賭風波之
中。棒球號為國球, 在亞、奧運中也是最受國人矚目的項目,
但在國內黑道利益勢力之無孔不入、球團與公權力的查禁效果
不彰、復加以球員的不自愛, 假比賽傳聞因此不絕, 球迷還能
為此痛心到什麼地步了?一次已經讓人不願相信, 兩次已經是
太多了, 如今要沉淪到什麼時候方止呢?Fair Game 不應成為
Unfair Gamble, 想靠運動彩券來「導正」地下賭風的說法絕
對是一廂情願的, 職棒界還是該從自身體制內嚴正反省, 一有
可疑跡繩即主動剪除, 才能有革新之機。
──‧──
【摘於】09/08/96
【篇名】回首.上 兼論《小說族》二十週年/林黛嫚
【出自】自由副刊
【摘文】一位文學出版人說:「《小說族》的書暢銷會不會影響到文學
書的銷路?我認為不會,因為要看學者的書的讀者,不會買吳
淡如的書來看,所以不會有排擠效果。」那麼主流文壇的焦慮
不安是奠基在什麼地方呢?我們或許可以這麼歸結,文學場域
的資本固定,朱寶龍的說法「不但爭取文學人口,更創造文學
人口」,正是認為他出版《小說族》的書是擴大文學場域的資
本,但正典文壇雖然在意文化資本被瓜分,但更在意的是正典
聲譽被侵犯,包括所謂「守門人未善盡職責」、「應該負起提
昇新世代作家創作視野的責任」,還有如《開卷週報》所說「
中國小說會因缺乏深刻的東西而完蛋」,以及文學出版人認為
「作家應有社會責任,尤其是對年輕人有影響」,在在顯示正
典文壇的意識形態,這種強調文學的社會角色、教化功能,以
及文學藝術形式的菁英品味,自然無法接受《小說族》以「不
是很優秀的作品,大受年輕學生歡迎」進入正典文壇來魚目混
珠一番。
【余曰】曾將吳淡如、侯文詠、張曼娟等成功包裝上市的《小說族》早
已停刊, 而昔年的「族人」之一回顧了當年的一些風雨。作者
雖說沒什麼好爭的, 文章後段並檢討了《小說族》商業短視策
略的不當, 不過全文主要還是在發舒對當年所受到文學評論界
「不公平」待遇的不滿。顯然後來所得到的名聲、版稅與新的
文學界的地位, 仍不能盡撫其不平。自古文人相輕, 如是有此
。對於外面的讀者來說, 《小說族》與中時「開卷」版的精英
評論者都是文學圈的人, 但前一個的作者卻要分別出那些「主
流文壇」的, 圈圈或許是別人劃出來的, 但可也被那自覺委屈
的心所僵固了而更形其對立。這個時代也真得都沒什麼好爭的
了, 本地專業文學出版如此不景氣, 而已有所成就的《小說族
》名家們對於新興的 7-11 式網路小說世代來說, 也就成為那
些「主流文壇」的一部分。一代爭似一代?
──‧──
【摘於】09/08/96
【篇名】回首.下 兼論《小說族》二十週年/林黛嫚
【出自】自由副刊
【摘文】表面上看來,在希代的商業行銷中,《小說族》是贏家,如同
朱寶龍在接受《開卷》訪問時說,「作家們既能得到讀者的熱
烈回響,又可拿豐厚的版稅,會覺得很值得,很高興。」尤其
在當時台灣的文學場域,新人要出版第一本書並不容易,那麼
我們這些《小說族》又如何看待自己成為商業促銷的對象這件
事?張曼娟並未和希代簽下長期合約,事實她和希代的關係在
出版第二本書《笑拈梅花》後就因理念不合而漸行漸遠,她對
商業手法促銷的大環境頗感無能無力,她覺得就發掘新作家而
言,出版社這類做法是很好的,但像《小說族》那樣的出書做
法,則容易抹殺每位作者的個別容貌,使得作者日後需要加倍
的努力,才能建立自己的風格。
【余曰】這是前篇所摘之文的下篇。
──‧──
【摘於】09/10/96
【篇名】第三勢力的契機?/陳威志
【出自】南方電子報部落格
【摘文】然而,解嚴後的20年從社運的角度來看,卻是血淚斑斑,難道
廢核政策的失敗、工時案、農漁會改革等,祇能怪罪「國會不
過半,國民黨制肘」?更別提民進黨在產業政策上,跟國民黨
根本是哥倆好,那些以工程、開發來擴大內需、促進發展;以
眾人稅金補貼高污染產業的思維都是一樣的。2000年總統選舉
過後,出現了泛藍、泛綠之稱,兩軍費了大部份的時間精力在
政治議題上虛耗,但其他民生議題卻呈現真空狀態,甚至連年
度總預算都被擱置一旁,近來的第三勢力說,就是趁著社會上
不滿過於簡化的非藍即綠,非綠即藍這種二分情勢而生。
【余曰】自解嚴以來, 在兩黨鬥爭的夾縫裏, 前後浮出了工黨、社民黨
、新黨、親民黨、台聯、綠黨、民主行動聯盟、第三社會黨等
, 意圖在其中取得新的空間。但過往的經驗卻明白顯示, 在政
治意識型態的強勢對立下, 理性問政既屬難為, 而兩強之外的
折衝權衡空間更是難得。把沿伸式民主人權給扭稱為基本人權
的入聯/返聯「公投」戲碼, 不過是兩黨企圖切割選民區位的
愚民手法, 卻能攫獲心知肚明的媒體的最大篇幅。第三勢力有
的只是兩強的附屬陣線, 難以發揮作用, 泡沫化幾成必然結局
;而號稱中立化的另類路線者, 其論述是否強到能突破意識型
態化選民的樊籬?能否獲得主流媒體的一些關注呢?目前看起
來, 在這個只求有民主的形式、不重民主實質修養的泛政治化
島嶼上, 似乎不怎麼樂觀。
──‧──
【摘於】09/12/96
【篇名】感時篇》讀蔣介石的詩/張作錦
【出自】聯副‧創作
【摘文】但是「功成退隱莫遲遲」是政治人物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矯情,
他們絕不肯放棄權力。權力是政客的鴉片,一吸就上癮;且自
願戒絕的不多,要「勒戒」才行。一強力勒戒,就要動刀動槍
。而這就是歷史。古往今來,有幾頁不動刀動槍的歷史書?
找一個以蒼生為念,而視元首冠冕如無物的人,想來想去,沒
法不「崇洋媚外」想到喬治‧華盛頓。他以美利堅和眾國國父
的身分,任第一任大總統。當時有人勸他當皇帝,他不幹;在
沒有任期限制的情況下,勸他繼續連任,他也只願做兩任。他
說:「我不做總統,比做總統對國家更有貢獻。」這句話前無
古人。僅此一言,即可不朽。總統只能兩任後來訂入憲法,成
為美國民主政治的重要成分。
【余曰】權力使人腐化, 而享受過的滋味更使得掌有者總捨不得放手。
多少歷史人物沒能在適當的時機選擇「功成身退」, 而致有後
來的敗局;便是在局勢遠非自己那有限的能力所能適切處理時
, 仍汲汲於狡獪之道以續其權力的把持。政客與政治家眼中都
以選票為重, 而其區別在於, 前者只看得到獲取選票後所能為
自己帶來的利益, 政治家則會關心在選票後面所反映出的民心
趨向與社會脈動。僅僅一個在意圖上究竟是恃其私、還是謀公
益的不同, 所帶來的權力施展後果也就不會一樣了。
──‧──
【摘於】09/14/96
【篇名】非觀點隨筆》新文盲主義╱劉森堯
【出自】聯副‧創作
【摘文】新文盲主義的觀念並不是我個人所杜撰,這是法國著名文評家
托多洛夫在《失去家園的人》一書中所談到的一個議題,昆德
拉在小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也提過類似的概念,有關
這個概念的意思很簡單:認識字,卻不讀書。如果認識字卻又
不讀書,這和文盲有什麼兩樣?
羅蘭‧巴特在《文本的愉悅》一書中談到,法國的人口六千萬
,讀書人口竟然只有三千萬,僅達二分之一之譜,另外二分之
一在托多洛夫眼中全打入文盲行列,這比一百年前左拉和福樓
拜的第二帝國時代還不如,托多洛夫遂慨嘆道:這是個文盲主
義高漲的時代,因為過去優良的讀書傳統已逐漸在被揚棄。
【余曰】時代在變, 在多元與影像媒體格式當道的潮流中, 文字書、特
別是文學是越來越受忽視了。文學是現實生活的擬構與再造,
由情節裏反映出人世間的種種內蘊, 讀者由文字行間因此可以
體會出一己經驗所無法完全含括的社會景象。我們住在一個教
育普及、幾幾乎人人識字的島嶼, 但願意認真讀書的風氣卻每
況愈下;較之自我的沉思穩養, 當下時刻裏體慾耳娛的享有尤
受歡喜。美國這二十年來的教改議題, 「將識字率化為讀書率
」, 讓學生在出校園時能寫篇四平八穩的作文已成為主要的要
求。當台灣的教改還將焦點集中在先進國家在數十年前就注意
過的毛病時, 新的問題是不是也已在島內浮現了呢?
──‧──
【最新網摘:我的 MyShare@URL 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