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Full text of "gui zao"

See other formats


CH) DR BS 


王 开 发 BER @ Re OR 


他 kw we fa tt 


| 中 科 院 
23763 (Hl 
S 


0 


馆 


TO 
014882 


AF # 要 


本 书 为 日 本 浅野 清 主编 的 《 微 古 生物 学 》( 朝 仓 蔬 店 ,1976 年 初 版) 的 
“ 硅 莹 ”部 分 , 由 大 阪 大 学 小 泉 格 执笔 。 书 中 概括 地 介绍 了 硅 菠 形态、 分 类 、 
生态 , 硅 营 化 石 古 地 理 分 析 及 硅 藻 化 石 地 层 学 , 和 水 及 内 容 粘 广 , 且 相当 广泛 
地 搜集 了 世界 各 国 最 新 研究 成 果 , 汇 总 了 不 少 新 的 资料 、 图 表 , 不 仅 对 于 学 
习 硅 营 及 硅 菠 化石 的 一 般 知 识 颇 有 神 益 , 而 且 对 于 了 解 硅 营 化石 的 研究 历 
史 、 发 展现 状 、 研 究 动 态 等 也 很 有 参考 价值 。 现 代 硅 营 分 布 极为 广泛 , 而 化 
五 硅 莹 亦 广 泛 出 现 于 中 生 代 晚期 以 来 的 海 相 ,、 陆 相 及 海陆 过 渡 相 的 沉积 层 中 , 
它 对 于 进行 新 生 代 地 层 对 比 , 查 明 岩 相 类 型 , 研 究 古 气候、 古 地 理 变 迁 , 都 
具有 重要 意义 。 
本 书 可 供 生物 、 古 生物 。 地层 、 第 四 纪 地 质 、 石 油 地 质 、 海 洋 地 质 工作 
者 及 有 关 专 业 教 学 参考 。 


硅 i= 
[日 ] 小 泉 格 编 
EFK BER Fz 

BB 校 


* 
地 质 矿 产 部 书刊 编辑 室 编辑 
Tie Sas: TK RRS 
we em % HH PR 
Cit 京 西 四 ) 
好 和 «< i % Fl hill J Ep Bl 
《北京 海淀 区 学 院 路 29 号 ) 
新 华 书 店 北京 发 行 所 改行。 全国 新 华 书 店 经 售 


FFAs 850 1168.!/a:* 印 张 ,35/16 字数 ,79,000 

1984 年 8 月 北京 第 一 挨 。1984 年 中 月 北京 第 一 次 印刷 
印 数 ,1 一 2,320 册 Pelt: 0.707 
-. 统一 书号 , 15038。 新 1009 


— eee Bie ph bubba rere ih here Se ero 
=, FE RETR AYAE FB ne cn coe ee cee cee cee cee cee cee cae ons ene nee coe eee 
(一 ) IEA HE Fi ove ove coe cce nee eee ces cee ces ces cee cee see cee ene ane see 
SS, REPRE TG As FOB ii one one vn cre cee nee ens cen cee cee cee cesses coe 
CH=) FEW FE HY TE Fe ots 00e see ver cnc cue vee ces coe cos ces soe eee nee eee 
全) [lity Bh ERE FITS El Gh fh eve ove cov cor cee cee ves cre cor eee 
C=) Pty By RE BEE TRY Heh oe oo one vee cnr one one cee ene ces eee 
COO) PPS A RE BEE TEL PH oh ove one onc vee cee coe ens ove coe oe vee 
(五 ) 电子 显微镜 下 者 孔 和 者 壁 的 构造 oooeoeooeooeeoe。 
四 三 GEE AY Sh EF Bh -n0 ove ccc cc cveccsser cen scence ces ees eve cee ses eee 
i ee era 
EZ. WREBHZAADA sevens ceecce ses enee 
(= RR BAA 了 


(=) Rake 
(= pugs. 
(四 ) 海水 硅 藻 … 


CD) SODA FBI 

六 、 硅 藻 遗 体 的 沉积 和 分 布 … sad eae a hed 
ot ee a ee 
ee NPI TY Tk SEA) Fi ene sesibad baa dh cbks bse conte oon nedigs 
CY FEE HE BF) Fil oe one ae one ses ives onclane stv'ese ene 
四 
5 的 孝文 位 2 
CFS) HAAR i BY TE BEAR EE Boh oe 000 oe ce cee eve cee cons 


s 
& 
= bb 
BS WwW 


e 
e e 
e e 
— =~ 
Lop) 小 > 


e 
° @ 
e e 
CI 
[Ne 


e 
eS 
Je Ga Gi OS Na NS... =e 


ee 
oS: =. 


= 
i) 


e 
oo => 
Sosy 


o o1 
Oo bd 


63 


Te RESE(L BERD HE TK BEG HIT oe one ces ene ves eee cus cee eee cee ene ees 
ERS 


(=) BLGT BAY ERR HBA ee 


参考 文献 … 
图 版 及 说 明 … 


73 
75 
75 


we 000077 
a. 和 dion 00s 000 c05 capeeninenaie 


92 


0003 . 
e005 


Dill 


are 


硅 藻 是 属于 黄 褐色 植物 门 (Chromophyta) i444 (Ba- 

cillariophyceae) 的 单 细胞 藻类 , 有 具 硅 质 壳 壁 , 这 壁 内 包 圳 原生 
” 质 。 竺 攻 无 论 在 海水 、 半 成 水 或 淡水 中 , 都 呈 浮 游 或 底 栖 状 态 , 
对 于 盐分 、 温 度 和 各 种 无 机 盐 类 等 反应 敏锐 。 硅 划 含 有 色素 体 , 
因此 , 能 在 有 光 带 进行 光合 作用 。 

硅 藻 的 分 类 主要 根据 内 、 外 二 个 壳 壁 的 形状 和 壳 壁 的 各 种 纹 
饰 。 生 物 学 家 对 残留 在 微 体 化 石 当中 的 生物 硅 蒙 , 作 了 最 为 详细 
的 分 类 , 因 而 化 石 硅 藻 的 分 类 除了 一 部 分 属 和 种 外 , 是 使 用 生物 
学 者 所 用 的 分 类 系统 , 现 在 一 般 是 使 用 胡 斯 特 德 (Hustedt 1956) 
所 确立 的 分 类 系统 , 这 个 分 类 将 现代 硅 藻 和 化 石 硅 藻 划分 为 16 科 
约 190 属 , 最 近 由 于 弄 清 楚 了 属 和 科 之 间 在 发 生 上 的 关系 , 从 而 
推进 了 建立 更 自然 的 分 类 研究 工作 。 

硅 划 增 殖 后 死亡 , 其 遗 驴 除 经 过 分 解 、 破 坏 、 溶 解 过 程 而 沉 
各 以外, 同时 还 有 被 浮游 动物 捕食 之 后 包 衷 在 娄 便 中 沉积 的 。 底 
质 中 的 遗 肯 群 能 充分 反映 活体 群 的 种 的 组 成 , 然 而 壳 壁 薄 的 硅 茧 
死 后 ,在 未 沉积 下 来 以 前 就 被 溶解 , 因 此 , 这 些 遗 仍 在 堆积 物 中 
没有 残存 。 有 关 遗 骸 群 中 的 种 和 种 组 成 的 地 理 分 布 及 其 特点 以 北 
太 洋 区 域 研究 得 最 好 。 

硅 藻 的 最 老 记 录 是 在 侏 罗 纪 初 期 , 但 含 大 量 硅 藻 最 老 地 层 主 
要 见于 加 利 福 尼 亚 、 乌 拉 尔 地 区 的 上 白 圣 系 。 对 环 太平 洋 区 域 的 
第 三 系 硅 藻 化 石 层 位 , 自 二 十 世纪 初期 开始 , 已 在 北美 、 爪 哇 、 
苏联 、 日 本 等 地 进行 研究 , 最 近 根 据 深海 钻探 计 BI (DSDP) 又 
对 全 世界 海区 第 三 系 硅 昔 化 石 层 位 进行 了 研究 , 目 前 借助 硅 蔬 化 
石 已 有 可 能 识别 和 对 比 第 三 系 比 统 小 的 地 层 单位 。 特 别 是 北 太 平 
洋 海 底 , 由 于 海水 很 深 儿 乎 不 含 石灰 质 微 体 化 石 , 因 而 硅 藻 为 划 
分 那里 的 第 三 系 和 第 四 系 地 层 提供 了 唯一 的 古生物 标志 。 


=. WERE 


fee Be AA ze Fa AY EAR PE ST se ae. 
胞 内 部 充满 着 液 胞 , 在 中 央 部 分 有 原生 质 的 主 块 , 细 胞 壁 的 内 侧 
有 原生 质 的 薄 层 , 它 们 之 间 由 原生 质 丝 连结 起 来 。 中 央 的 原生 质 
主 块 之 中 有 一 个 细胞 核 , 在 壳 壁 内 侧 的 原生 质 中 有 色素 体 〈 图 
tf )。 色 素 体 的 形状 、 数 目 、 排 列 方式 依 硅 营 的 种 类 而 异 , 所 以 以 
前 普 被 作为 硅 蔬 分 类 的 基准 〈(Pfitzer 1871, Petit 1877》。 在 所 有 
硅 藻 的 原生 质 和 色素 体 中 , 存 在 着 大 小 不 一 的 球形 油 粒 , 它 是 光 


”合作 用 的 生成 物 , 储 藏 着 营养 。 油 粒 的 生成 也 和 硅 莹 的 浮游 有 


关 , 其 生成 使 细胞 的 比重 增加 。 


一) 


现 已 发 现 有 些 硅 藻 是 利用 乳酸 盐 和 葡萄 糖 等 有 机 质 的 异 养 硅 
YA, WIM CNavicula) BIB CNitzschia), HAIR (Coc- 
cneis) 属 的 一 些 种 , 但 许多 硅 藻 可 将 水 和 二 氧化 碳 的 无 机 化 合 
物 合 成 为 有 机 化 合 物 的 自 养 硅 营 。 供 有 机 物 合 成 的 能 量 是 靠 色 素 
体 中 的 叶绿素 a 和 补助 色素 〈 叶 红 素 ) 所 吸收 的 光 。 对 于 光合 作 


用 最 适宜 的 光 强 和 光量 依 硅 获 的 种 类 而 异 , 一 般 是 随 光 加 强 而 光 


合作 用 也 活跃 起 来 。 然 而 有 一 饱和 点 , 如 果 光 的 强度 超过 了 这 亿 
和 点 , 光 合作 用 反而 下 降 , 因 此 , 太 阳光 强 时 , 硅 薄 的 生息 密度 
在 水 面 以 下 数 米 深 处 最 大 。 一 般 情 况 硅 藻 发 育 最 盛 期 间 浮 力 最 强 , 
能 长 时 间 地 停留 在 光合 层 中 , 随 着 衰老 帮 逐 渐 下 沉 , 色 素 方 面 的 
不 同 波长 吸收 率 也 发 生变 化 , 因 而 即使 在 光 强 非常 弱 的 有 光 带 下 
部 也 在 进行 光合 作用 (Smayda 和 Boleyn 1956)。 
光合 作用 也 和 温度 有 关 , 在 水 温 较 高 的 水 域 和 季节 中 , 与 水 


图 1 KAM (Pinnular 
ta major) Hse 
(2525085) (f#Hustede 19564F) 
pf 一 原生 质 丝 5 ol 一 油 粒 ; DBb 一 中 
RRA ARs k—Hs d 一 双 杆 ; 

ch—B AK 


温 大 致 相等 的 温度 是 适宜 光 合作 
用 的 温度 , 而 低 水 温 的 水 域 和 季 
节 中 ,, 比 水 温 相 当 高 的 温度 才 适 
宜 于 光合 作用 , 因 此 , 南 极 海 区 
水 温 虽 然 很 低 , 而 光合 作用 却 反 
而 很 活跃 (Bunt.1964) 。 

硅 营 的 光合 作用 除 子 受 光 和 
温度 的 物理 因素 影响 外 , 也 受 水 
中 的 二 氧化 碳 和 各 种 营养 盐 等 化 
学 因素 的 影响 。 外 详 水 中 含 多 量 
的 二 氧化 碳 , 所 以 光合 作用 不 受 
限制 , 但 在 硅 车 生活 的 近 表层 部 
分 , 营 养 盐 类 浓 度 比 深层 低 得 
多 ,如果 没有 来 自 营养 盐 类 丰富 
的 深层 部 分 , 或 其 他 方面 的 充分 
补给 , 光 合作 用 和 增殖 将 受到 限 
制 。 


(=) Bie (4H) 


HMR AM A, sta se Se. HP este E 
目 沉 的 内 侧 生 成 的 , 所 以 由 分 裂 而 产生 的 2 个 子 细 胞 , 其 中 一 个 
与 母 细胞 同样 大 , 另 一 个 直径 比 母 细 胞 小 帝 壁 厚度 的 二 倍 。 如 此 
连续 分 裂 的 结果 , 以 旧 内 这 作为 外 壳 的 细胞 , 便 渐渐 缩小 。 当 到 
了 再 也 不 能 维持 细胞 应 有 机 能 的 大 小 时 , 便 实行 有 性 生殖 , 形 成 
KRAFT, URKEEK, KET ERMA, AF 
最 小 细胞 , 比 Melosiva varians 大 20 f%, kk Coscinodiscus cu- 
voatulus 大 12 倍 (Stosch 1965), Lk Rhizosolenia setigera K 4 
倍 《 江 草 1957) .休眠 孢子 的 形成 也 是 无 性 生殖 的 一 种 。 圆 心目 的 


3 


eR (Stephanopyxis) FIFA RIZE (Chaetoceros) 中 的 沿 
岸 性 种 , 因 温度、 盐分、 营养 盐 类 有 显著 变化 , 而 生活 条 件 恶 化 
时 , 就 借 坚 硬 的 胞 党 , 玉 对 侍 不 适 的 环境 。 

关于 硅 薰 的 有 性 生殖 , 在 羽 纹 目 硅 纱 方面, 人 们 很 早 就 知道 
了 (Geitler 1932) 。 可 是 在 圆心 目 硅 藻 方 面 , 长 时 间 认 为 增 大 钨 子 
是 借 无 性 生殖 产生 的 , 这 无 非 是 对 微小 孢子 作 了 不 确切 的 观察 。 
自 斯 托 奇 (Stosch 1951) FPR RMA MH (Melosira) fy ON Fn 
ACT EARS, FS RRA A be A 
T, mB Ay HREM (Melosiva) ERR (Stephanopyxis) . 
EBT (Biddul phia), #2 % (Skeletonema), HF (Ba- 
ctertastrum) 、 小 环 蒙 (Cyclotella), WPM CAulacodiscus) , 
ae HM = Actinoptychus) , [il iii Be CCoscinodiscus), HR 管 藻 
(Rhizosolenia) , fi #il# CChaetoceros) &)R, Melosiva varians 
的 营养 细胞 是 链 状 群体 , 发 生 有 性 生殖 时 , 在 减 数 分 裂 之 后 , 从 
某 个 细胞 生出 具有 一 根 鞭 毛 的 4 个 精 虫 , 从 其 他 锚 胞 产生 一 个 
卵 , 精 虫 和 卵 结 合 时 ,受精 卵 增 夫 成 为 增 大 孢子 , 形 成 新 的 过 , 就 
成 了 新 个 体 〈Sterch 1951), HAAR, INBMR 〈Cocco- 
MezS) 、 棒 杆 藻 (RHpopa1odiz)、 杆 线 藻 CRhabdonema), AR Awe 
(Grammatophora) 等 属 为 有 性 生殖 , 当 二 分 裂 使 细胞 达到 很 
小 时 , 就 抛弃 了 原生 质 的 部, 进行 减 数 分 裂 ; 从 各 细胞 生出 一 个 
或 二 个 雄性 和 雌性 的 同形 配偶 子 , 它 们 的 结合 体 增 大 容积 而 成 为 
增 大 抱 子 之 后 , 也 形成 壳 , 形 成 新 的 个 体 〈 丸 茂 1974)。 


(—) £R 


元 的 形 坊 


Rane 也 有 两 个 上 下 重合 的 壳 片 , 分 别称 为 上 


te: 


图 2 BL D>ARRA RRR 
(Coscinodiscus) 的 壳 的 
模式 图 
( 据 Cupp 1943 年 ) 
A 一 壳 环 面 ; B 一 盖 壳 面 ; C 一 贯 
壳 轴 8, d 一 直径 ! e 一 上 壳 , h— 
Fs cbl 一 上 壳 的 侧 带 , cb: 一 
Foe Wits sg 一 壳 环 ! vsi— 
Fells vs: 一 底面 ; vml 一 上 过 的 
seis vms 一 下 壳 的 壳 带 


壳 和 下 壳 。 每 个 壳 片 又 可 分 为 盖 
面 、 底 面 的 党 面 和 遮 履 侧 面 的 侧 
带 。 在 壳 面 和 侧面 之 间 还 有 一 个 中 
间 带 , 壳 面 周边 向 侧面 弯 折 的 边缘 


”部 分 称 为 壳 带 , 两 个 元 片 的 侧 带 所 


遮 覆 的 部 分 称 为 壳 环 〈 图 2,3)。 

铀 可 分 为 贯穿 两 个 壳 面 的 贯 壳 
轴 和 党 面 上 的 直径 。 如 壳 面 不 是 加 
形 的 ;又 分 为 顶 轴 和 切 顶 轴 。 面 可 
分 为 平行 于 壳 面 的 面 称 为 盖 壳 面 , 
平行 于 长 轴 和 短 轴 直 交 的 面 为 长 轴 
面 , 平 行 于 短 轴 和 长 轴 直 交 的 面 为 
短 轴 面 《如 图 4 ) .因此 , 观 察 硅 若 
时 , 便 有 从 壳 面 观察 的 壳 面 观 , 和 
从 壳 环 观察 的 壳 环 观 之 分 。 帝 环 观 
中 又 分 目 视 长 轴 面 的 宽 壳 环 观 , 和 
目 视 短 轴 面 的 狭 壳 环 观 。 


VSo--- 


Q 


图 3 玖 纹 目 硅 营 舟 形 营 科 
(Naviculaceae) 的 壳 的 模 
式 和 构造 图 
( 据 Cupp 1943 年 ) 

A 一 长 轴 面 ;,B 一 盖 壳 hs; C— 
ths a 一 顶 轴 # p 一 贯 Hh; 
t 一 切 顶 轴 ; e—L5s h 一 下 壳 ; 
rz 一 下 壳 的 纵 Ms fies} Bas 
cbl 一 上 壳 的 侧 带 , cb: 一 下 壳 的 
Wits 8g 一 壳 环 ; tn 一 极 结 节 ) 
cn— 中 央 结 节 3 cp— AFL A 
LAs BERR aa 一 轴 
区 ca 一 中 央 区 了 35 一 盖 面 ;vsy 
一 底面 yvmi 一 主 壳 壳 带 ! vm: 一 
下 壳 壳 带 ; of 一 纵 沟 的 外 裂 阶 
if— A oR, c 一 肋 


图 4 RE SR AN He Sh Aa 


( 据 Hendey 19604F) 
A 一 顶 轴 # B 一 壳 轴 # C 一 切 顶 轴 # a 一 盖 壳 面 , b 一 长 轴 面 ; c 一 短 轴 面 


(=) PUR ERPAX AER 


PRHEZ MMA, TKD AMPBAK (A). 
1。 壳 面 呈 圆 形 、 椭 圆 形 、 三 角形 、 五 角形 、 六 角形 等 ,表面 
具有 同心 状 或 辐射 状 排列 的 纹饰 为 圆心 目 , 这 个 目的 硅 营 没有 纵 
WAAC. 

2。 壳 面 呈 舟 形 、 模 形 、 棒 形 、 堤 形 等 ,表面 纹饰 具有 左右 对 
称 形式 的 硅 藻 为 羽 纹 目 , 这 个 目的 硅 营 具 有 纵 沟 。 


(=) HS EER RH We 


Ald AER sth LAACKS ABU RRR IS. FL 
纹 或 肋 , 它 们 排列 成 辐射 状 或 同心 状 。 壳 面 的 中 心 部 分 , 有 的 无 


x | B SR 
- ne 《7 
区 -< 一 gt 图 5 圆心 目 硅 藻 的 


se 
Ap ey sp 
ibe—— = ( 据 Cupp 1943 年 ) 
本 Et | (1) A. B—Thalassiosira 
ose a a Cort aestivalis(1) FH (2) 
gty-------%-7-/-}- 5s C—Coscinodi- 


seus centralis var pa- 
czfzca( 盖 壳 面 ); D—B- 
ddul phia mobiliensis 

(3550 Hl) ;p 一 贯 壳 轴 ? 
gt 一 连结 细胞 的 肥 AR 
生 质 丝 ; gt 一 由 壳 缘 小 
环 生 成 的 细 的 原生 质 丝 ; 
sp— se %& 小 RRs ib 一 中 
间 带 ; g 一 壳 Rs vm 一 
壳 带 ;vs 一 壳 面 8 cp— 
中 心 粘 液 孔 ,ap 一 小 突 
起 ; s—RREs pr 一 突起 


eat 


NM 


ZK 
& es LU 
ERATE aueaaay 


t/ \\ 
ee ao 
ST 


人 SRY AN 


. 


微 镜 下 却 是 贯 


( 据 Hendey 1964 年 ) 


面 的 周 缘 部 可 见 到 环 状 突起 或 隅 角 突起 〈 图 5 )。 


壳 孔 〈 图 6 ) 


aS 
Ju 


1, 


° 


HA, BRM RK, AMP RARAW RES, MRE 


= 


图 6 硅 藻 沉 和 壳 面 上 的 构造 排列 的 基本 形式 


1 一 球 心 状 2 一 具有 一 定 角度 的 辐射 状 ,3 一 羽 状 , 4 一 格子 状 


从 光学 显微镜 观察 是 点 纹 或 孔 纹 , 而 在 电子 显 
穿 壳 壁 的 壳 孔 。 硅 藻 的 沉 孔 是 细胞 内 的 原生 质 和 细胞 外 的 水 之 间 


进行 物质 交换 的 通道 。 


点 纹 呈 分 散 不 规则 的 小 点 纹 状 纹饰 , 或 表现 为 直线 、 弯 曲 、 
交叉 、 辐 射 状 等 规则 的 排列 。 规 则 的 排列 称 为 条 线 。 有 时 氮 纹 非 


常 小 , 不 能 分 辨 , 条 线 则 形成 文字 般 的 线 。 至 于 线 的 大 小 , 大 的 
直径 1 4, 大 多 数 约 0.5。 点 纹 可 分 为 以 下 两 种 : (1) 细 和 孔 一 一 开 
口 的 小 孔 ; 〈2 ) 类 似 孔 一 一 不 开口 而 被 膜 遮 覆 的 小 孔 。 

孔 纹 为 蜂窝 状 , 壳 壁 中 有 具有 侧 壁 的 小 室 构 造 , 壳 面 上 呈 网 
眼 的 花纹 , 也 称 为 网 眼 险 。 其 形态 则 有 Coscinodiscus 属 的 六 角 
%, Ithmia BA KAB, Pinnularia 属 的 长 椭圆 形 以 及 棒 形 

等 。 特 别 是 Pinnularia 属 可 以 看 到 一 种 伸 长 孔 纹 的 沟 状 构造 , 
称 为 孔 房 。 孔 纹 有 许多 形状 的 排列 , 可 归纳 为 下 面 4 种 基本 形 
R: 〈1) 由 中 心 点 放射 的 球 心 状 或 辐射 状 ”〈2 ) 具 有 一 定 角 度 的 
eR; 〈3 ) 羽 状 , 以 中 心 线 为 准 左右 对 称 的 ; 〈4 ) 排 列 一 样 的 
格子 状 。 

2. Wik. ABM 〈 图 7 ) 


we oO wovoove 0 
osopco co 
9009 0 

° Deooc 
oo oode5 


9 De c 
99 .9 0°0%00o, & ae 
oooo AD OL 002 
a OW LL on 2, 


图 ?7 
( 据 Hasle 等 1975 年 ) 
A 一 拟 眼 纹 (Trigonium); B 一 眼 纹 (Odontella); C—(a) 孔 纹 ,(b) 
A PASE (CActinocyclus); D 一 双 有 盖 的 拟 结 节 (Actinocyclus); 
E 一 无 盖 的 双 CAR) WA CRoperia) 


顶 域 是 与 壳 面 上 的 主要 构造 花纹 不 同 的 区 域 ,… 周 缘 域 为 具有 
比 元 面 上 主要 部 分 的 孔 纹 还 要 小 的 孔 纹 〈 拟 眼 纹 )》 长 , 它 具有 变 
厚 的 无 构造 边缘 的 眼 纹 以 及 拟 结 节 等 。 

3, 突 起 〈 图 8 ) 


图 8 


( 据 Hasle 等 1975 年 ) 
A 一 唇 形 突起 ,a 一 具有 外 管 (b 的 唇 形 突起 (Lauderia); b 一 没有 外 管 HB 
形 突起 (Thalassiosira) ;B—(A#RB (T halassiosira) ;C—XR 突起 一 补助 
细胞 〈S$),,a 一 纵 断 面 ; b 一 横断 面 ; D—RR A 起 (Thalassiosira); E—ill 
状 突 起 (CoxcezPxroz2) 


均 质 硅 质 化 壳 壁 的 突起 , 可 分 为 四 种 类 型 

(1) BCR: 壳 壁 内 侧 圾 陷 而 成 的 管 , 或 被 两 片 唇 准 包 
围 纵 向 裂 颖 状 的 管 , 或 开口 。 

(2) 闭塞 突起 ;一端 闭塞 中 空 的 管 。 

(3 ) 支柱 突起 , 由 于 壳 壁 内 全 的 弓形 支柱 而 形成 的 2 一 5 个 
室 的 管 , 或 被 细 孔 包围 的 管 。 

(4 》 棘 状 突起 , 有 突出 于 者 壁 非 中 空 的 突起 和 非常 小 的 

10 


pe, Fo L/MIN, VAR MAR ND HRS 


() HAE SRM WE 


羽 纹 目 硅 藻 的 壳 面 , 在 长 轴 两 侧 排列 着 由 孔 房 或 点 纹 以 及 小 
纹 构成 的 羽 状 线条 。 丽 纹 构造 并 不 达到 长 轴 的 轴 部 , 而 在 壳 面 中 
央 沿 长 轴 构 成 一 个 称 为 轴 区 的 细 长 透明 部 分 。 在 中 央 部 分 由 于 孔 
房 或 线条 稍 短 而 略 宽 阅 , 为 中 央 区 。 从 Navicala lyra 可 看 到 相 
当 宽广 的 透明 区 , 就 是 这 个 中 央 区 扩大 了 的 部 分 。 中 央 区 有 时 存 
有 独特 的 点 纹 和 各 色 各 样 的 花纹 。 假 两 肋 藻 属 (Pseudoamphi- 
prova) 具有 十 字 结 节 , 那 是 横断 面 的 中 央 结 节 扩 大 的 部 分 。 通 党 
轴 区 正中 有 沿 长 轴 方 向 的 纵 沟 , 纵 沟 也 有 偏向 壳 面 边缘 部 分 的 , 
MAIR CNitzschia) FAM (Surivella) 等 。 轴 区 显著 
狭小 , 以 致 外 观 类 似 纵 沟 , 所 以 一 度 曾 称 它 为 拟 纵 沟 , 但 现在 已 
不 使 用 了 。 

1。 纵 沟 

羽 纹 目 硅 弗 多 数 为 上 下 两 个 壳 面 并 均 有 纵 沟 , 少 数 只 有 一 个 
壳 面 上 有 ,还 有 完全 不 具 纵 沟 的 : 壳 面 中 央 部 分 纵 沟 中 断 而 加 厚 部 
分 为 中 央 结 节 , 纵 沟 两 端 增 厚 部 分 称 极 结 节 , 纵 海 在 断面 上 呈 之 形 
裂 险 , 其 上 半 部 称 为 外 裂 阶 , 下 半 部 称 内 裂 阶 , 纵 沟 是 原生 质 流 
动 的 通道 , 纵 沟 的 形状 按照 它 的 裂 锋 为 线 状 、 灯 丝 状 、 捡 线 状 等 
(图 :9) .在 中 部 结 节 部 分 , 纵 沟 的 外 裂隙 一 端 称 外 中 央 孔 , 内 裂 
隙 一 端 叫 内 中 央 孔 , 通 过 联络 管 来 联络 〈 图 10) 。 极 结 节 为 透明 的 
大 凹陷 , 它 的 外 裂隙 的 末端 钩 状 弯曲 部 分 称 极 险 , 内 裂隙 因 为 朝 
内 侧 成 漏 阅 状 的 , 所 以 称 为 漏斗 阶 〈 图 11) EM GD 
朝 彼 此 相反 的 方向 弯曲 , 而 壳 的 两 边 则 弯曲 方向 一 致 。 

原生 质 流动 是 从 外 裂隙 的 极 隙 开始 , 沿 着 纵 沟 外 面向 后 , 通 
过 前 方 的 中 央 结 节 的 垂直 孔 , 进 入 细胞 内 部 之 后 , 再 经 过 连 络 管 
而 由 后 方 的 中 央 结 节 的 垂直 孔 上 升 , 再 沿 着 外 裂隙 转向 后 方 极 结 
节 的 极 阶 。 原 生 质 的 流动 补偿 是 沿 着 纵 沟 内 裂隙 反方 向 流动 的 , 


1] 


Alo 纵 沟 的 形态 和 构造 
( 据 Werftft 和 Huls 1957 年 ) 
A 一 线 状 , B—HiRs C 一 灯丝 状 : A’—B’—C’ 一 纵 沟 的 横 剖 面 ; A”— 
B 一 C" 一 示 纵 沟 部 分 


图 10 ARERR CPinnulavia) 的 中 央 结 节 的 构造 
( 据 Werfft 和 Huls 1957 年 ) 
A 一 壳 壁 , B—PR 4, C—A WIR, D—SpWBR, E—-ABPR, F—JPR 
#ls G 一 内 中 央 孔 , 互 一 垂直 孔 ,J 一 连 络 管 ; 开 一 中 央 结 节 为 朝 细胞 内 部 , 圆 
简 状 的 突起 

原生 质 完整 地 来 回流 动 , 是 通过 内 外 两 裂隙 进 行 的 。 由 于 原生 质 
流向 外 界 和 水 发 生 摩 氛 , 使 硅 营 能 实现 前 进 运动 , 因 此 有 纵 沟 的 
羽 纹 硅 藻 被 看 成 比 没有 纵 沟 者 高 一 等 。 

2。 管 状 纵 沟 | 

所 谓 管 状 纵 沟 是 指 因 硅 质 板 OEE) 使 壳 的 内 部 分 离 出 现 空 
腔 , 在 空 腔 内 侧 具 有 管状 通道 的 纵 沟 〈 图 12)。 过 去 一 直 称 为 龙 


12 


骨 点 ,其 实 就 是 腓骨 ; 结 节 虽 已 几乎 退化 , 很 难看 出 中 心 孔 , 可 
是 确 还 存在 。 

PIR (LE pithemia) FAA AK MH JR (Denticula) 的 管 
KAVA, Sd MBABIL, AMAR LAM, MAIR CL p2- 
hemia) fa 32 i PELL TAR RR (Denticula) FAbK 隆 起 (图 13) 。 


11 ACKER (Pinnularia) 图 12 
i 极 结 节 的 构造 
( 据 Werff 和 Huls 1957 年 ) 
A—FB, B 一 空洞 ;C 一 处 裂隙 AMR: 
D 一 内 裂隙 的 漏斗 险 


管状 纵 沟 的 构造 
(#2 Werff 和 Huls 1957 年 ) 
A 一 管状 纵 As B—F is 
C 一 壳 壁 ! D 一 龙骨 E 一 腓 
骨 上 的 穴 ,EF 一 纵 沟 


C 


13 WIRE (Epithemia) MAAR 
(Denticula) 的 管状 纵 沟 
( 据 Hustedt。1965 年 ) 
ab 一 网 腿 藻 属 (Epithemia); cd 一 细 齿 状 藻 属 〈《Dezzzcz71a) 
P 一 腓骨 上 的 穴内 部 )8 Rs 一 纵 沟 〈 外 部 ) 


13 


菱形 藻 属 CNiteschia) 在 壳 面 上 一 侧 边 缘 的 龙骨 有 纵 沟 :( 图 
14), MAF (Surirellaceae) AIP A MH IR (Cymatopleara) 
壳 面 上 两 侧 的 边缘 部 分 呈 龙 骨 状 , 双 鞭 藻 属 和 Campzlodiscus 属 
呈 改 状 构 造 , 其 中 有 管状 纵 沟 , 每 个 细胞 上 下 两 壳 面 两 侧 边缘 主 
各 一 个 , 共 有 四 个 管状 纵 沟 《图 15) 。 


LL Ts 


. ais: 
i 
RAR a 
b C 1 fc 
a’ ‘ = 
a : : 
二 iw Ui j : 
e 2 
¢ -一 一 Rs 
=< ar “it 
图 14 BR 图 15 WHR (Surirella) 的 管状 纵 沟 
(Nitzschia) 的 管状 AW ( 据 Hustedt 1965 年 ) 
( 据 Hustedt 1965 年 ) 右 a 一 盖 壳 面 ;, 左 a 一 短 轴 面 ; c 一 在 管状 纵 
a—Nitzschia heufleriana ANREA, RENWAs,F—B,RkK-—KG 
偏心 管状 纵 沟 的 管 , Fr 一 去 窗 , 右 b 一 壳 环 Hs 左 b 一 长 轴 
b.c—Nitzschia_ dissi pata Hs; d 一 同 最 低 点 聚焦 的 场合 ; Rs—As 
中 心 管状 纵 沟 Fk—BQ 
b—-# Hs c 一 壳 环 面 
3。 粘 液 孔 


据 哈 斯 莱 CHasle 1974) -电子 显微镜 观察 的 结果 , 玖 纹 目 硅 
BA, RFRA REAM AER RIL, SADABRRZEB 
RR AlI—HWi. HAREMALAWERRARIRIL OF BR 
起 ) 。 形 成 群体 的 种 , 许 多 在 壳 面 上 的 端 部 有 和 孔 板 , 从 这 里 分 泌 细 


14 


co 


册 


| 


| 


: phe 
| > 
' 
< 
: “a 
已 
: 
Dyn 
Pr 


图 16 各 种 的 中 间 带 〈 据 Cupp 19434) 
A—Rhizosolenia cy1zidzztis( 轮 状 一 洋 袜 状 ) sB—Rearafurensis (we IR) ;C—Reel 
evei ( 鳞 状 ) ;D—Recastracanei (#EIR) ;E—Restylermis ( 轮 状 一 1 条 联系 线 ) 3R 
—Ductyliosolon mediterraneus (#E1K); G—Loudoria anulata ( 轮 状 一 1 条 
连 系 线 )8 H—Chaetoceros cipezii ( 轮 状 一 爪 状 ),I 一 Gazzaexrdza flaccida 
〈 轮 状 一 洋 襟 状 ), 了 一 贯 壳 轴 8 一 侧 带 , sp 一 小 棘 , ap 一 尖端 的 突起 ib 
一 中 间 带 , S 一 党 面 的 环 , vs 一 壳 面 ; W 一 翼状 附属 物 


19 


胞 连结 外 过 的 胶 质 物质 , 而 没有 这 种 孔 板 的 硅 藻 则 从 通常 的 党 孔 
中 分 泌 , 和 群体 的 形成 和 粘液 孔 〈 唇 形 突 起 ) 似乎 没有 直接 关系 。 
4。 中 间 带 
Halas aR, BREAD ARM, MSM AMZ 
间 表 现 为 特别 构造 的 部 分 。 


图 17 各 种 隔壁 
(a-b 据 Hustedt 1965,f-g 据 Simnonsen 和 Kanaya 1961 年 ) 
a 一 四 环 蒙 属 (Textracyclzxs)5 一 过 安 托 美 拉 营 属 (Diatomella); < 一 乳 房 
YAIE (Mastogloea); d 一 梯 槐 形 营 属 (Climacosphenia); e 一 布 纹 莹 属 (Gr- 
ammatophora); f-g 一 细 齿 营 属 (Denticula); a-def—# % His eg 一 壳 环 
ls S 一 隔壁 ps 一 拟 隔壁 Sps 一 二 次 拟 隔壁 o—FF Os st 一 条 Rs 
zw 一 中 间 带 


中 间 带 通常 在 细胞 形成 后 立即 生成 , 但 也 有 在 以 后 再 增加 
的 , 因 此 , 中 间 带 的 数目 ,在 幼小 的 细胞 中 少 , 老 的 细胞 中 多 。 中 
间 带 有 鳞片 状 和 轮 状 两 种 类 型 。 轮 状 中 间 带 是 围 纸 细 胞 而 作 轮 状 
排列 , 但 多 数 并 不 形成 一 个 完整 的 轮 , 仅 一 部 分 有 联系 构造 。 联 
系 构 造 有 爪 状 如 角 毛 蔬 属 〈Cjpaetoceros), 一 条 联系 线 如 根 管 营 
属 (Rhizosolenia), (tt REMRIR (Lauderia), ERIN ii 藻 
JR (Coscinodiscus), ¥##%2)R (Thalassiosiva), eae Abia 藻 
J&R (Guinardia) 等 〈 图 16) 。 

5。 隔 壁 

系 指 在 轮 状 中 间 带 的 细胞 壁 , 有 的 平行 于 党 面向 细胞 内 部 延 
伸 为 边缘 薄片 状 , 并 将 细胞 分 为 几 个 区 , 这 片 状 构造 称 隔壁 。 通 
常 隔壁 从 长 轴 的 一 极 向 贯 壳 轴 方 向 发 展 如 四 环 BRR (Tetracyc- 
ups), 也 有 从 两 极 伸 向 贯 壳 轴 方 向 如 等 片 藻 属 CDiatomella) 
乳房 营 属 (Mastog1oea), 隔 壁 不 一 定 是 平滑 的 ,从 布 纹 藻 属 
(Grammatophora) 方面 可 以 看 到 , 有 时 扭曲 成 波状 〈 图 17) 。 


(五 ) 电子 显微镜 下 帝 孔 和 帝 壁 的 构造 


近 十 年来, 拍摄 了 数 百 种 硅 藻 的 电子 显微镜 照片 , 对 这 的 基 
本 构造 进行 了 研究 。 亭 迪 (Hendy 1957, 1964, 1971) 以 这 个 领 
域 的 创始 人 奥 野 〈1953、1954) 对 壳 壁 的 微细 构造 所 作 分 类 为 基 
础 , 进 一 步 探讨 了 以 往 的 研究 结果 。 将 含有 碗 孔 的 帝 壁 的 微细 构 
造 归 纳 为 四 个 基本 类 型 〈 图 18) 。 

1。 薄 板 状 构造 充 壁 由 成 列 具 有 同等 大 小 圆 孔 (点 纹 ) 的 一 
层 均 质 厚 的 硅 层 构成 。 有 些 沉 壁 呈 线 状 增 厚 〈 肋 ) 或 是 通过 肋 补 
强 。 也 有 很 多 种 内 和 孔 被 稍微 复杂 的 突起 团 塞 了 一 部 分 , 如 角 刺 营 
科 (Chaetoceraceae) [iil tii 2 Ft 〈Coscinodiscaceae) 、 舟 形 藻 
科 〈Naviculaceae) 、 脆 杆 藻 科 (Fragilaraceae) 以 及 Bacillari- 
aceae 等 科 〈 图 18 一 人 A) 。 

2, 房 室 构造 : 内 、 外 二 层 硅 质 层 , 通 常 附 于 排列 成 六 角形 - 


17 


图 18 A APAS AY ASC TL A 5c BE 


(#2 Hendey 19714F) 
A—-BFOW BRK: A-—hRAKHUER Shes E F—IMAFA ON 
房 室 构造 , AT—-AWAFOND SESH; cm 一 盖 筛 膜 , op 一 盖 孔 3 一 筛 膜 
肥厚 部 分 : h 一 开口 sl 一 筛 孔 ,lm 一 侧 膜 3; Lp 一 侧 孔 5 一 肋 5 sm 一 和 角膜; 
ss 一 海绵 状 多 穴 室 构 造 
的 侧 壁 , 因 此 元 壁 象 蜂 罕 状 。 某 些 种 侧 壁 有 称 为 侧 扎 的 孔 。 根 据 
内 层 和 外 层 的 构造 差异 , 可 分 为 两 类 (Coscinodisctceae, Eupo- 
disceae, Biddulphiaceae, Actinodisceceae [Je Navicalaceae 
等 科 )。 
C1) 外 壁 为 有 几 个 或 很 多 微细 和 孔 的 膜 , 与 此 相对 , 内 层 则 
有 一 个 大 的 略 呈 圆 形 的 孔 , 即 外 侧 一 部 分 闭塞 , 而 内 侧 征 完全 开 


18 


口 〈 图 18 一 卫 )。 

(2) 这 壁 顺序 和 C1) 相反 的 类 型 , 这 种 类 型 较 少 《图 
18 一 C) 。 

3。 拟 房 室 梅 造 , 几乎 没有 房 室 的 不 完全 的 房 室 构 造 , 这 种 
RI, so Pe ABR ik ack se a IA Pg I A eK a ER 
的 种 (Fragilariaceae, Achnanthaceae 以 及 Biddulphiaceae 等 
科 , 图 18 一 B ) 。 

罗斯 CRoss) 和 学 斯 (Sims 1971) jae TSM 科 (Bid- 
dulphiaceae). 所 属 的 10 种 硅 藻 指出 , 可 分 为 四 种 类 型 ; 壳 孔 的 
构造 有 和 孔 状 和 醒 状 的 ;突起 部 分 的 穴 和 盖 壳 面 的 穴 逐 渐 缩 小 而 把 
突起 部 分 掩盖 起 来 , 以 及 坚固 的 边缘 有 多 数 的 小 孔 。 


19 


OD, ERNPRARA 


西蒙 森 (Simonsen 1972) 认为 , 现 在 广泛 采用 的 Schiitt 一 
Karsten—Hastedt 的 分 类 系统 在 很 大 程度 上 是 人 为 的 , 他 根据 
下 述 的 标准 , 把 以 前 的 分 类 系统 按 光 学 显微镜 的 观察 , 重 新 加 以 
探讨 , 叙 述 了 存在 于 圆心 目 硅 藻 各 科 之 间 进 化 系统 的 发 生 关 系 

(图 19, 表 1) , 介 绍 如 下 : 


= 
C7 Se 
. 
G AN 
ff 
站 ‘ 
; 1 | Me er 
. 4 
4 
SS a 7 
站 - i) 
‘ 4 ' 
u 4 
\ 本 
AN 4 
~ “二 
了 - ee = 
fe sn 
N 
。 discaceae A , 
' ' 
‘ ‘ 
+ 4 
N 4 . 
4 1 > 
1 
la- 
e 站 
NS 
i’ b> ig 
f v 
1 Po 
| ‘ 


FROM 


Actino- 
discaceae 


图 19 圆心 目 硅 菠 的 各 科 系 统 图 
( 据 Simnonsen1972 部 分 修改 ) 


识别 属 或 属 群 的 重要 标准 ,@ 眼 纹 , 回 壳 面 上 的 突起 , 轿 陨 
fries Obs QVM, ORAL RH Xs OI 孢子 ; 
OQXLMERMME ORWER, OLMAK Opies. 

BA ASREMR EB Bye 2% (CRothpletz 1896) MFR (Wi 


20 


表 1 BRA (1972) 的 圆心 目 硅 薄 分 类 体系 


Aloe 
I. Coscinodiscineae WA 
1. Melosiraceae 科 
(Stephanopyxis, Pyxidicula, Strangulonema, Melosira, Endictya, Hyalo- 
discus, Stephanodiscus, Cyclotella, Lauderia, Schroederella, Detonula, ° 
Bacterosira, T halassiosira) | 
2. Coscinodiscaceae 科 : 
(Coscinodiscus, Planktoniella, Ethmodiscus, Gosslericlla, Craspedodi- 
scus, Palmeria, Janischia, Fenestrella) 
3. Actinodiscaceae 科 
(Actinodiscus, Actinoptychus, Le pidodiscus, Aulacodiscus) 
4, Asterolampraceae 科 
(Asterolampra, Asteromphalus, Brightwellia, Bergonia, Rylandsia) 
5. Eupodiscaceae 科 
_ CActinocyclus, Roperia, Hemidiscus, Stictocyclus, Eupodiscus, Aulis- 
cus, Rattrayella, Craspedoporus) 
6. Rutilariaceae #} 
(Rutilaria, Baxteriopsis, Syndetocystis, Syndctoncis) 
7. Stictodiscaceae 科 
(Stictodiscus, Arachnoidisctus) 
Il. Rhizosoleniineae 亚 目 
1. Pyxillaceae #4 
(Pyxilla, Gyrodiscus, Mastogonia, Pterotheca, Pyrgopyxis, Gladius) 
2. Rhizosoleniaceae 科 
(Rhizosolenia, Guinardia, Lithodesmium, Ditylum) 
3. Chaetoceraceae 科 
(Chaetoceros, Bacteriastrum, Attheya) 
Ili. Biddulphiineae 亚 目 
1. Hemiaulaceae 科 
(Hemiaulus, Trinacria, Goniothecium, Cerataulina, Pseudorutilaria) 
2. Biddulphiaceae #} 
(Biddul phia, Trigonium, Hydrosera, Entogonia, Leudugeria, Terpst- 


noe, Anaulus, Porpeta, Eunotogramma, Isthmia) 


21 


rtemberg. Boll) 的 利 阿 斯 统 下 部 〈 侏 罗 纪 初期 ) 发 现 的 Pyxidi- 
cula bollensis 和 P. liassica 两 个 种 , 但 是 Pyxidicula 属 还 不 是 
RPM EER. SAD ARRNARFARANH, ABBAS 
三 纪 初 期 迅速 发 达 起 来 , 但 是 有 一 个 问题 , 在 此 之 前 的 第 一 次 生 
产物 是 什么 呢 ? 但 至 今 尚 未 发 现 其 他 代 以 硅 隶 的 东西 思 大 概 硅 
BMC ECKRART FE RES, RECA. ERR 
有 硅 质 壳 也 能 生存 (Hendy 1945, Apelt 1969)。 很 可 能 , 在 无 
元 球 形 原 生 质 体 上 生出 2 个 硅 质 半球 发 育 了 最 WEY TE 
Pyxidicula, BUWAMBA EMRE, ATTA S Stephanopyxis 
和 Skeletonena, FLU DA JRA AER A Py xidicula—Stepha- 
nopyxis ft (Melosiraceae F}) , 

这 个 群 从 发 生 系统 上 有 两 个 分 支 : — Ke BB ww BE BH FP 

(Thalassiosiraceae) 发 展 成 圆心 目 主 体 的 圆 箭 营 科 CCoscino- 
discaceae), 不 形成 休眠 孢子 , 而 且 几 乎 不 是 群 A. eR 
子 和 群体 的 形成 , 从 发 生 系 统 上 被 认为 是 原始 的 硅 营 。 从 这 个 群 
再 进一步 派生 四 个 分 支 ; ORT MRR RU AMARA FT Be 
区 , 各 具有 不 同 网 眼 构造 的 种 的 群 一 Actinodiscaceae F}; QA. 
有 由 网 眼 变形 而 成 透明 的 脉络 和 具 中 央 区 的 种 的 群 一 Asterolam- 
praeeae 科 ,@@ 具 有 拟 结 节 和 了 眼 纹 的 种 的 群 一 Eapodiscaceae 科 ; 
@ 四 具有 车 轮 状 的 梁 状 隆起 的 种 的 群 一 Stictodiscaceae 科 。 

另 一 分 支 是 长 圆 简 形 中 央 部 有 突起 的 Pyxilla HE CPyxilla- 
ceae 科 ), 形 成 休眠 抱 子 。 具 有 中 央 突 起 和 很 多 中 间 带 的 Rhizo- 
soleninaceae 科 容 易 与 Pyxilla HARA. if Chaetoceraceae 
科 和 Rhizosolenia 和 群 的 联系 虽 还 不 明确 , 但 “Cjaetocexos 属 , 
Bacteriastrium 属 及 Attheya JR NIRS FARIS Rhizosolenia 属 
BY Ai o> Bes $44 I] J — PP AS ES. TAT EV A ABELL IRE Biddul phla 
群 更 合适 。 

第 三 分 支 是 Hemiaulaceae 和 Biddulphiaceae 科 , 罗 斯 和 
辛 斯 〈1971) 认为 Biddulphiaceae 科 可 分 为 2 个 群 , 一 部 分 是 
由 Biddul phia 属 和 Kittonia 属 所 组 成 的 一 群 , 因 已 知 其 具有 了 眼 

22 


纹 , 还 是 划 A Eupodiscaceae 科 为 好 。 按 Schiitt—Karten— 
Hustedt |H 7 2EKA, Hemiaulus Be) Biddul phia 群 进化 
而 来 的 , 但 Hemiaulus, Gomithecium 等 属 一 个 体 , 2 个 壳 
的 大 小 、 构 造 均 不 同 , 而 Biddulphia 群 则 不 是 这 样 。 和 玖 纹 目 
硅 营 相反 , 在 圆心 目的 异种 壳 片 是 更 原始 的 。 再 者 , 囊 epzCU1UsS 
属 和 Cerataulina 属 有 休眠 孢子 , 而 Biddulphia RRA, WE 
事实 足以 证 明 Hemiaulus BHA Biddulphia 的 子孙 , 而 是 它 的 
4¢. Hemiaulus 群 最 重要 的 特征 是 隅 角 突 起 上 具有 爪 状 的 棘 , 
BEAT RRMA, Hemiavlus |e RK ABiddul phia Bo 
Biddulphia 群 具 有 中 间 带 和 拟 隔壁 , 而 且 多 数 的 属 都 存在 ,是 进 
化 相当 完好 的 种 群 。 

羽 纹 目 硅 藻 , 无 疑 是 从 硅 藻 已 经 得 到 很 好 发 育 的 白垩 纪 后 期 
至 第 三 纪 初 期 , 从 圆心 目 硅 营 派 生 而 来 的 , 可 以 认为 , 它 大 概 是 
从 没有 纵 沟 向 两 壳 面 上 有 纵 沟 进 化 , 哈 斯 菜 〈1974) UH, BIA 
似乎 是 从 唇 形 突起 〈 粘 液 孔 ) 形成 的 。 


yy RT ,有 要 


前 述 西蒙 森 (1972) 在 考察 发 生 系统 基础 上 研究 的 新 的 分 类 
体系 ,是 古生物 学 上 卓越 的 一 项 成 就 ,但 尚未 完成 。 因 此 , 这 里 要 
介绍 的 是 现在 一 般 使 用 的 Schiitt 一 Karten 一 Hustedt 的 分 类 体 
系 中 衣 斯 特效 〈Hustedt 1956)“ 科 属 检 索 表 ”的 分 类 概要 。 这 样 
的 分 类 ,似乎 比 按照 分 类 学 上 的 顺序 把 科 和 属 罗列 起 来 的 分 类 法 , 
既 容 易 理 解 分 类 的 基础 ,又 便利 实际 运用 。 根 据 电 子 显 微 镜 所 作 
新 的 分 类 学 研究 结果 ,必须 加 以 修改 的 一 些 地方 , 都 标 以 * 记 号 , 
最 后 , 并 加 了 注释 。 还 有 在 各 属 名 后 面 括 绝 内 分 别 注 以 略图 的 编 
号 , 再 后 面 是 表示 一 般 的 生态 GRE, RRR, 
浮游 生 , 底 一 底 栖 ) 。 


23 


la. 


7b. 


黄 褐色 植物 门 (Chromophyta) 
硅 薄 纲 ~(Bacillariophyceae) 
1。 圆 心目 
眼 纹 ” 瘤 状 突出 , 缺 少 突 起 ,有 时 因 形 成 群体 而 有 长 的 
PRA, BHD RABE. 


1 .Coscinodiscaceae F} 


. IRA. BRE, AR, RHBMRAK. e. 
. 壳 面 呈 非 对 称 半圆 形 。 3 
。 没 有 2a 的 特征 。 4 
。 人 缺少 拟 隔 壁 。 8.Hemidiscaceae 科 
。 有 拟 隔壁 。 7.Anaulaceae 科 
。 壳 面 被 辐射 状 的 肋 、 管 或 四 凸 分 割 成 肩 形 区 。 
2.Actinodiscaceae 科 
。 壳 面 没 有 如 4a 那样 被 分 割 。 5 
, 壳 呈 细 长 棒状 , 有 很 多 中 间 带 , 但 无 隔壁 。4.Soleniaceae 科 


缺少 中 间 带 , 中 间 带 有 时 有 , 但 短 , yt ARIS 6 


. CER, ARAMARK, 或 者 壳 的 中 央 有 根 螺旋 RK 


曲 的 坚固 突起 , 或 者 中 央 突 出 。 


。 缺 少 如 同 6a 的 突起 。 
。 以 相互 成 螺旋 状 回转 的 突起 , 形 成 锁 状 的 群体 。 


9.Rutilariaceae 科 
突起 保持 互相 不 变 , 只 在 其 端 部 接触 而 形成 群体 。 
Coscinodiscaceae 科 的 一 部 分 


. 由 2 根 或 2 根 以 上 非常 长 的 刚毛 形成 群体 。 


5.Chaetoceraceae 科 


。 人 缺少 如 同 8a 那样 的 刚毛 。 9 
. 壳 棒 状 , 有 稍微 深入 切 顶 轨 方 向 的 拟 隔 壁 。 


Anaulaceae 科 的 一 部 分 。 
HDT RAI, ANB. PRR, Rize 10 


. ZAC, BADEN, 有 了 眼 纹 。 3.Eupodiscaceae 科 


10b. FEMPLM BAKES fAIs, tik WRAcae ARR Ze 出 、 
突起 , 或 者 有 构造 不 一 样 的 多 角形 。6,Biddulphiaceae Ft 
10. Thalassiosiraceae#}* 
1. Coscinodiscaceae #} 
la. RAR. RBKAU MAB a RIERA 群 体 , 


充分 发 达 的 壳 带 上 有 显著 的 构造 。 2 
1ib。 壳 呈 盘 状 鼓 形 , 不 形成 群体 , 只 壳 面 上 有 显著 的 构造 。 11 
2a。 以 胶 质 线 或 者 中 空 的 长 刺 , 形 成 连锁 状 群 体 。 3 
2b. 形成 和 2a 不 一 样 的 群体 。 6 


Ba. 以 壳 面 周 缘 部 的 环形 成 群体 。 
Stephanodiscus FR 〈 图 23 一 21) 海水 、 浮 游 


3b。 以 胶 质 线形 成 的 群体 。 4 
4a。 由 一 条 非常 粗 的 胶 质 线 连 结 。 Poxosiyza 属 *;z (图 20 一 1) 
4b。 以 和 4a 不 一 样 的 方法 连结 。 5 
5a。 由 几 条 分 散 的 粘液 质 线 连结 。 Coscinosiva 属 *8 


5b。 借 壳 面 中 央 部 分 的 一 条 粘液 质 线 连结 。 
Thalassiosiva JR* 2, H7k. TUF 


6a. FeMAAE. Druridgea JR, 
6b. MAL. 7 
,7a。 壳 壁 构造 非常 粗 , 有 大 的 多 角形 网 腿 构造 。 8 
7b。 壳 壁 构造 不 明显 。 9 


8a. 壳 面 呈 盘 状 , 形 成 紧密 结合 的 连锁 状 群 体 。 
Endictya 属 〈 图 20 一 3) 
8b。 壳 面 突 出 , 只 有 中 央 部 分 互相 接触 。 Pyxidicuia 属 
9a。 壳 面 的 中 央 部 分 平滑 , 但 在 周 缘 有 辐射 状 的 条 线 。 
Hyalodiscus (图 20 一 4) 
9b. 不 同 于 9a。 10 
10a。 壳 呈 微 长 的 连锁 状 群体 , 壳 面 上 缺少 束 房 状 的 构造 。 
Melosiva 属 , 淡 水 一 海水 , 底 栖 一 浮游 
(FilStephanodiscus 属 *s 的 一 部 分 ) 
10b。 单 个 的 , 或 构成 短 的 连锁 形 群体 , 呈 束 房 状 构造 。 
Podosira 属 (图 20 一 5) 
lla. RM LAMES Coscinodiscus , 属 的 构造 相似 , 壳 环 


25 


2 Ag Sh AHIR I. Planktoniella 属 * (A20—6) 


lib. > 11a 那样 的 附属 物 。 12 
12a。 壳 面 盘 行 成 同 忌 圆 , 微 细 点 纹 排列 成 辐射 状 , 在 各 列 
间 有 辐射 状 透 明 肋 纹 , 周 缘 部 有 显著 的 棘 列 。 

Stophanodiscus JR*s 《图 20 一 2) RAK, iF 
12b。 不 同 于 12a 13 
13a。 壳 圆 简 状 , 有 很 发 达 的 党 带 , oo ie en Ne 

Ethmodiscus 属 , 海 水 、 浮 游 

13b。 壳 没有 显著 的 贯 壳 轴 。 14 
14a。 周 边 部 和 中 央 区 的 构造 显著 不 同 。 15 
l14b。 不 同 于 14a, 


4b 。 


。 中 央 区 围绕 着 一 列 大 的 孔 纹 Brightwellia 属 “〈 图 20 一 7 
。 合 少 象 15a 那样 的 环 。 Cyclotella 属 * (图 20 一 8) 
.中 央 部 有 圆 盘 状 的 凹陷 , 周 边 部 分 呈 城 墙 状 的 突出 。 


Craspedodiscus 属 〈 图 20—9) 


。 壳 面 有 不 同形 状 的 起 伏 17 
- signs rabreve ssa heck ROH Coscinodiscus 属 
。 周 缘 部 分 没有 辐射 状 的 线 纹 。 — Coscinodiscus JR, WEAK. Tit 


2。Actinodiscaceae 科 


. 壳 面 因 扭曲 成 辐射 状 而 成 为 上 下 交互 的 扇形 区 。 =. 
。 壳 面 大 体 上 是 平坦 的 。 <3 
。 周 边 部 分 有 不 同 的 辐射 状 的 弯曲 。 | — Glovioptychus 属 

. AR 2a 那样 。 Actinoptychus 属 , 海 水 、 浮 游 

。 借 内 侧 开口 的 辐射 状 脉 纹 分 割 成 局 形 区 。 4 

。 辐 射 状 的 肋 纹 分 割 成 扇形 区 。 5 
。 全 部 脉 纹 一 样 粗细 。 


Rylondsia 属 和 Asterolampra 属 〈 图 20 一 11) 海 水 、 浮 游 
脉 纹 中 有 一 条 非常 细 , 壳 面 左右 对 称 , 
Liviogramma BVA Asteromphalus 属 (图 20 一 10) 海 水 、 浮 游 


KERHD EA RRS SLD A 


28 AWARE IIR, Arachnoidiscus 属 〈 图 20 一 15) 海 水 , 底 栖 


.党 面 上 有 非常 纤细 的 构造 , 不 呈 蜘 蛛网 状 。 6 
.周边 呈 显 著 波状 , 并 具有 许多 辐射 状 的 沟 。 


6b. 


al la. 


Tae 


Anthodiscus 属 〈 图 20 一 12) 
周边 部 分 平坦 , 或 微 呈 波 状 , 缺 少 辐射 状 的 沟 。 
Stictodiscus 属 〈 图 20 一 13) 海 水 、 浮 游 
3. Eupodiscaceae 科 
seit hy antes FS. | 
Tabulina FRAN Chelonidiscus 属 〈 图 20 一 18) 


- AfAl Fila, 2 
。 壳 的 中 央 部 分 显著 隆起 , 有 坚固 而 粗大 的 环 状 突起 。 


Pyrgodiscus JR 〈 图 20 一 18) 


不 同 于 2a。 3 
。 周 缘 部 分 有 一 个 眼 纹 。 4 
。 眼 纹 以 外 还 有 瘤 状 突起 。 7 
。 有 粗 的 圆 眼 构造 , 中 央 部 分 的 网 眼 与 3 条 偏心 的 平行 


线 交 叉 。Ropexia 属 《〈 图 20 一 14) 海水 、 浮 游 


。 不 同 于 4a。 5 
。 中 央 部 分 眼 纹 大 。 Mammula JR 
。 周 边 部 分 眼 纹 小 。 6 


。 壳 面 被 放射 状 肋 纹 分 割 成 许多 的 局 形 区 。 Stictocyclus 属 
。 壳 面 上 缺少 那样 的 肋 纹 。 


. Actinocyclus (图 7 一 C.D) 海 水 、 底 栖 
缺少 眼 纹 , 辐 射 状 排列 的 隆起 部 分 上 有 许多 圆 简 形 或 
乳头 状 突 起 。4z1acodiscxs 属 〈 图 20 一 16) 海 水 、 底 栖 


。 况 面 上 的 瘤 状 突起 处 有 眼 纹 。 8 
。 周 缘 部 分 网 眼 小 。 9 
。 在 周 缘 部 分 略 朝 内 侧 眼 纹 稍 大 。 10 
。 壳 面 平坦 ,, 有 粗大 的 网 眼 构造 。 Extoaiscvus 属 〈 图 20 一 17) 
。 壳 面 呈 微 突 状 , 构 造 很 细 。 Rattrayella 属 〈 图 20 一 19) 
。 在 壳 面 上 眼 纹 呈 不 规则 形状 , 偶 有 成 纵 长 形 的 。 

Fenestrella 属 
。 眼 纹 在 瘤 状 突出 处 构成 清楚 的 形状 11 
- APRE. Auliscus 属 〈 图 21 一 11) 
. fkz> PRK, Pseudoanliscus 属 


27 


4. Soleniaceae 科 


BRITA, ASEM, ALAR AS, MR 
于 下 面 两 个 属 , 

Rhizosolenia 属 〈 图 16), 壳 圆 简 形 , 贯 壳 轴 显著 长 , 一 般 多 数 有 中 间 
带 , 有 时 也 有 无 中 间 带 的 种 。 党 面 呈 偏心 或 同心 的 圆锥 形 , 顶端 笔直 或 弯曲 , 
APR HRA KA 
Bacteriosiva Rx; RBA, 成 紧密 结合 连锁 状 的 群体 , 有 一 对 中 间 
周 缘 部 分 有 一 列 微小 的 刺 。 

5。Chaetoceraceae 科 
la。 壳 面 椭圆 形 , 只 有 一 对 刺 毛 。 Chaetoceros 属 ,海水 、 浮 游 
lb。 壳 面 圆 形 , 有 许多 放射 状 的 刺 毛 。 
Bacteriostrium 属 , 海 水 、 浮 游 
6. Biddulphiaceae 科 
la. APBIRZ Haha Ain Th SAR. 2 
lb. BAAR RMS PK. 12 
2a。 外 端 钙 状 , 有 稍微 扩大 的 2 一 3 条 长 突起 。 
Kittonia 属 《〈 图 21 一 2 


带 


“ 


2b. 缺少 如 2a 的 突起 。 3 
3a。 索 面 呈 三 角形 或 多 角形 。 4 
3b。 党 面 呈 圆 形 或 钝 圆 纺 锤 形 。 q 
da. SERB A AIM RA ERR. Ditylum 属 
4b。 缺 少 如 4a 的 突起 。 


5a。 由 壳 环 面 生长 的 党 膜 连结 而 形成 纵 长 的 锁 状 群体 。 
Lithodesmium 属 《〈 图 23 一 15) 
Sb. fikZ> anda hy sci. = 6 

6a。 周 边 及 中 央 部 分 均 由 不 同 构造 的 辐射 状 肋 所 构成 。 
Entogonia - 属 

6b。 人 缺少 如 6a 的 周边 部 分 。 

Tricévatium 属 〈 图 23 一 16) 海 水 、 底 栖 

7a。 壳 面 圆 形 , 具 有 发 达 的 网 眼 构造 。 
Isthmia 属 〈 图 21 一 5 海水 、 底 栖 
7b。 党 面 钝 圆 纺锤 形 。 8 


28 


Ba. . 壳 壁 硅 质 化 差 , 呈 纤细 的 构造 。 9 


Sb. SoHE MIE, _ 般 有 粗 的 网 眼 构造 10 
9a。 贯 壳 轴 直 而 得 。 Climacodium J 
9b. HEA Hh. Eucampia 属 ( 图 21 一 3) 
10a。 壳 在 贯 壳 轴 上 扭曲 着 。 | 11 
10b. 者 不 扭曲 。 Biddulphia 属 ( 图 5 一 D) 海 水 、 底 栖 
lla. HMARREH, Cerataulus 属 (图 21 一 9) 
11b。 周边 部 分 有 瘤 状 突出 。 Huttoniella 属 
12a. 壳 面 圆 形 , 有 显著 得 的 突起 。 per Cerataulina 属 
12b。 壳 面 椭圆 形 或 多 角形 , 有 长 的 突起 。 13 
13a。 壳 面 钝 圆 纺锤 形 。 Hemiaulus J 〈 图 23 一 19) 海水 、 浮 游 
13b。 竞 面 三 角形 或 四 角形 。 Trinacria 属 ,海水 、 浮 游 
7. Anaulaceae #} 
la. THiS Hh. 2 
1b. HANH. ie 3 
2a. WMHS. Eunotogramma 属 
2b. WH S 形 弯 曲 。_ Helminthopsis 属 
3a。 拟 隔壁 在 壳 面 下 方 弯曲 , 至 过 的 中 央 部 分 与 壳 面 平行 

lisa EB 
3b。 缺 少 像 3a 那 样 的 拟 隔 壁 。 4 


4a。 壳 呈 纤 细 形 , 拟 隔壁 之 周边 部 分 不 增 厚 。 
Anaulus 属 (图 21 一 4) 
4b。 壳 坚固 , 壳 面 周边 部 分 呈 波 状 , 拟 隔壁 两 端 增 厚 很 多 。 
Terpsinoe 属 
8. Hemidiscaceae 科 
la. 多 数 有 中 间 带 , 壳 面 上 散布 着 类 似 细 和 孔 的 东西 。 
Eunotiopsis 属 
lb。 人 缺少 中 间 带 , 壳 面 上 有 微细 六 * 角 形 网 腿 作 辐射 状 排列 , 
AME RE. Hemidiscus 属 海 枉 、 底 栖 或 浮游 
9. Rutilariaceae 科 


含有 必须 从 分 类 学 方面 加 以 探讨 的 8 个 属 , 代 表 属 为 已 waxitz( 图 21 一 
7 )。 


29 


( 注 )* 菜 博 尔 (lebour 1930) 曾 把 Thalassiosica. Coscinosiva. Lauderia: 
Schroederella. Bacterosiva 5 个 属 归 成 Thalassiosiraceac F}, 2 JG "% Bt HK 
(Hasle 1973) 又 从 下 面 10 个 属 恢复 了 这 个 科 。 
10. Thalassiosiraceae 科 | 
壳 呈 圆 盘 状 或 短 圆 简 形 , 壳 面 中 央 部 分 有 一 根 或 一 根 以 上 的 小 管 , 
有 时 有 大 的 网 眼 纹饰 , 或 借 这 种 小 管 使 邻接 细胞 成 为 群体 , 或 借 从 管 中 出 
来 的 原生 质 丝 形成 群体 。 壳 面 上 有 辐射 状 的 网 眼 构造 , 周 边 部 分 有 一 个 唇 
形 突 起 , 由 Porosiva 属 **、-THpa1assiosiy4a }R*;3, Planktoniella 属 *4、 Ste- 
phanodiscus}R*;, Cyclotellak&*;, Bacteriosiva}R*;, Skeletonema 属 、 工 zx 一 
devia FR, Detonula JR, Minidiscus 属 构成 。 | 
*,-7* 这 些 属 是 赫 斯 菜 (1973) 4A Thalassiosiraceae FAY, *s BHT 
(1972) 的 电子 显微镜 研究 结果 , 把 这 个 属 的 种 全 部 编 信 Tzpa1assiosiya 属 。 


A & 目 
la. fR/DAI4. 11.Fragilariaceae 科 
Ib. 有 纵 沟 。 2 
2a。 纵 沟 短 , 或 没有 结 节 , 即 使 有 亦 非 常 微 弱 。 


12.Eunotiaceae 科 


2b. 不 一 定 那 个 党 面 上 有 纵 沟 。 3 
3a。 只 一 个 壳 面 有 纵 沟 , 其 它 壳 面 没 有 。 13.Achnanthaceae 科 
3b。 两 个 壳 面 均 有 纵 沟 4 
da. RZ RAY. 14. Naviculaceae 科 
4b. AERA. 5 
5a. thE. 15. Epithemiaceae 科 
5b. AMSA RRR. 6 


6a。 帝 面 上 或 周边 部 分 有 龙骨 状 的 纵 沟 。 16.Nitzschiaceae 科 
6b。 有 管状 纵 沟 的 龙骨 , 周 缘 部 分 卷曲 。 17.Surirellaceae 科 


11. Fragilariaceae 科 


la. Kutna, CH2SUSth. 2 
lb. HlaS CH hh. 3 
2a。 有 多 数 的 中 间 带 。 Eutopyla 属 〈 图 21 一 8) 
2b. fbr faa. Gephyria 属 〈 图 21 一 9) 


3a。 有 中 间 带 和 很 发 达 的 隔壁 。 4 


3b. fig 21> Bis BE 12 
4a. 顶 轴 同 极 。 5 
4b。 顶 轴 有 异 极 。 10 


ba. 有 平行 于 切 顶 轴 的 坚固 肋 纹 , 其 间 有 点 纹 构成 的 条 线 。 
Tetracyclus FR (B17—a) wR, OE 


5b。 无 如 5a 的 构造 。 6 
6a。 有 两 对 隔壁 。 7 
6b. 有 多 对 隔壁。 8 
Tae 隔壁 为 波状 。 Grammatophora 属 〈 图 21 一 10) 
7b。 隔 壁 为 平 盘 状 。 Tabellaria 属 〈 图 21 一 13) 淡 、 底 
8a。 有 构造 坚固 的 中 间 带 。 Rhabdonema 属 〈 图 21 一 12) 
8b。 壳 壁 的 构造 纤细 。 9 
9a。 海 生 种 。 Striatetla 属 
9b. RAF. Tabetlaria JR 
10a。 具 有 隔壁 的 中 间 带 。 11 
10b。 具 有 多 个 隔壁 的 中 间 带 。 Ctimacosphenia 属 〈 图 17 一 d) 
1l1a。 壳 的 顶端 部 分 有 隔壁 。 Licmophora 属 〈 图 21 一 11) 
11b。 微 离 壳 的 顶端 部 之 处 有 隔壁 。 Licmosphenia JK 
12a。 切 顶 轴 方向 有 坚固 的 肋 纹 和 由 细微 点 纹 构成 的 条 线 。 13 
12b。 人 缺少 如 12a 的 构造 。 17 
13a。 顶 轴 异 极 。 Meridion 属 “〈 图 21 一 15) 
13b。 顶 轴 同 极 。 14 
14a。 一 边 壳 面 的 中 央 部 分 有 一 对 肋 。 Cylophora 属 
14b。 两 边 壳 面 有 多 数 的 肋 。 we 15 
15a。 中 央 部 分 有 无 构造 的 空白 区 。 16 
15b。 人 缺少 如 15a 的 空白 区 。 Diatoma J 〈 图 21 一 18) 淡 、 底 
16a。 中 央 部 分 为 带 状 。 Plagiogramma 属 〈 图 21 一 19) 
16b。 不 同 于 16a, Omphatopsis 属 (图 8.23 一 20) 
17a。 壳 三 角形 、 星 形 。 18 
17b.. se PAD ET. ime -19 
18a. BKMAWE. ' Centronella 属 (图 8.21 一 17) 
18b. AME. Fragilaria 属 的 一 部 分 


31 


顶 轴 弯 曲 。 Hi me i 


19a. 

19b。 顶 轴 直 的 。 tt 
20a。 顶 轴 异 极 。 Campytostylus fx (P421—20) 
20b. T#hl wR. ee 础 
21a。 壳 面 非 对称 。  Campylosira 属 (21—20) 
21b. Sem PR. 22 
22a。 壳 的 构造 被 沿 长 轴 方 向 肋 的 中 线 所 中 断 。 TEN 二 88 
22b。 人 缺少 如 22a 的 中 线 。 TA ay 
23a。 形 成 带 状 的 群体 。 Gefatonas 属 
23b. 单独 的 个 体 。 Synedra 属 的 一 部 分 
24a, 切 顶 轴 方向 有 肋 纹 , 助 纹 之 间 有 两 列 互相 交叉 的 开口 


24b. 


25a. 


256. 
26a. 


26b. 
27fa. 
27b. 


28a. 


28b. 
29a. 
29b. 
30a. 


30b. 
3la. 
31b. 
32a. 
32b. 
33a. 


32 


Pseudoeunotia JR, 海 、 浮 


切 顶 轴 方向 有 点 列 , 极 的 部 分 有 纵 沟 的 萌 芋 。- 

Amphicampa FR 
形成 星 形 或 z 形 的 群体 。 26 
没有 形成 如 25a 的 群体 或 为 单独 个 体 。 Ne 
切 顶 轴 方 向 的 细微 条 线 达到 中 央 的 肋 纹 。 LR 

Asterionella J (—&|21—14) 

壳 面 的 构造 仅 存在 于 周 缘 部 分 , 粗 糙 。 Wate er 
壳 的 两 端 同形 。 FAD -\ Thalassionema JR, 可 YF 
as Paea oie Thalassiothrix 属 的 一 部 分 
壳 呈 非常 长 的 棒状 , 两 端 异形 。 THalassiotjpxix 属 的 一 部 分 
壳 呈 槐 形 , 显 著 异 极 。 LMI . aig 
顶 轴 异 极 。 er 0 
顶 轴 同 极 。 1S Sq 34 
切 顶 轴 方 向 有 坚固 的 肋 , 肋 间 有 粗 的 开口 或 点 纹 。 

Podoc ystics JR 
构造 纤细 。 | : 34 
肋 间 为 均 质 有 非常 纤细 的 类 细 孔 。 Opephora 属 “〈 图 21 一 22) 
有 切 顶 点 纹 和 切 顶 线 。 RK 0 
壳 面 的 构造 被 中 央 线 中 断 。 Synedrasphenia JR | 
DIA AB TERIA PT Pyuea ee 88! 
极 区 呈 不 同 的 构造 。 Sceptroneis 属 


33b。 极 区 透明 或 没有 特别 不 同 的 构造 。 Trachysphenia 属 


34a。 形 成 带 状 群体 。 35 
34hb。 没 有 形成 如 34a 的 群体 。 41 
Soa. AR A AR, ICRA 
Ri. 36 
35b。 有 显著 的 中 央 肋 或 中 央 域 。 37 
36a。 有 切 顶 肋 和 两 列 开 口 列 。 Fragilariopsis qx, We. TF 
36b。 呈 网 眼 构造 , 缺 少 显著 的 切 顶 肋 。C?wmaatosiya 属 〈 图 21 一 16) 
37a。 壳 面 为 波状 , 故 从 壳 带 观察 带 状 群体 间 有 间 阶 。 38 
37b。 不 同 于 37a。 40 
38a .为 淡水 生 。 Frasgizaria 属 的 一 部 分 
38b。 为 海 生 。 中 
39a。 有 拟 中 央 结 节 。 Gyphodesmis JR 
39b。 不 同 于 39a。 Dimerogramma 属 《图 21 一 23) 
40a。 有 大 而 呈 圆 形 类 细 孔 状 的 切 顶 点 纹 列 。 Rhaphoneis 属 


40b。 有 小 的 点 纹 切 顶 条 线 。 Fragilaria JR (PF 21—21) Ry JE 
4la. HAL, 有 大 的 类 细 和 孔 状 的 切 顶 点 纹 列 , 或 形 ke He 


状 群体 或 为 单独 个 体 。 = Sg 
41b. ER, AAA. : 43 
42a。 壳 在 顶 轴 上 面 扭曲 着 。 _ Weiss flogia 属 
42b。 壳 不 扭曲 。 Khaphoneis 属 的 一 部 分 


43a。 端 极 的 前 面 有 短 的 再, 构造 只 限 周 缘 部 。 
Thalassionema JR, #. TF 


43b. fb gn 43a ARR. 44 
44a。 中 央 线 两 侧 的 构造 被 顶 轴 方向 的 透明 带 中 断 。 = Clavicula 属 
44b。 缺 少 如 44a 的 透明 带 。 45 


令 a。 壳 呈 棒 状 , 壳 面 为 直线 状 或 披 针 形 。 
Synedra 属 (图 22 一 1) 痰 、 底 


45b。 过 管状, 稍微 扭曲 着 。 Tubulaia 属 
12. Eunotiaceae #}. . 

la. AK. - 

ib. THA. 3 

2a. 顶 轴 直 。 Peronia 属 〈 图 22 一 2) 


33 


4b. 


. WHA. Actinella 属 


。 纵 沟 几 乎 没有 , 而 呈 细 孔 状 。 Pseudohimantidium 属 
。 有 短 的 纵 沟 。 Eunotia JR 〈 图 22 一 4) 淡 、 底 
13。 Achnanthaceae 科 
. ah eR. Rhoicosphenia 属 (图 22 一 10) 
- WHAR. 2 
。 纵 沟 为 偏心 状 。 Anorhoneis J (P|22—12) 
。 纵 沟 在 中 央 线 上 。 3 
。 壳 面 的 内 侧 有 肋 。 Campyloneis 属 〈 图 22 一 11) 
。 壳 的 内 侧 完全 缺少 肋 , 或 限于 狭 窗 的 周边 部 分 有 肋 。 4 

。 壳 带 观 察 顶 轴 弯 曲 , 粘 质 柄 上 形成 带 状 群 体 , 或 为 单 


独 个 体 。 Achnanthes 属 
顶 轴 直 , 人 缺少 粘 质 柄 。 ”Coceomeis MR (RI22—8) RTE. I 


14. Naviculaceae 科 


.在 龙骨 或 翼状 隆起 上 有 纵 沟 。 2 
. HLA. | 4 
. BREHS 形 。 Amphiprora 属 (图 22 一 7) 
. Alal¥F2a. | 3 
。 切 顶 轴 蜡 极 。 Auricula 属 〈 图 22 一 9) 
。 切 顶 轴 同 极 。 Tropidoneis 属 《〈 图 22 一 6) 
。 顶 轴 或 切 顶 轴 二 者 之 一 异 极 , 或 两 轴 都 呈 异 极 。 5 
。 两 轴 同 极 。 12 
- RFR. 6 
hak, DimFKh. wig 9 
。 纵 沟 的 两 极 裂 开 向 侧 方 弯曲 , 壳 有 时 微 呈 背 腹 性 。 
Didymosphenia JR 
>:。 脚 端 处 的 极 裂 微 直 。 7 
。 切 顶 轴 同 极 。 8 
。 切 顶 轴 异 极 。 Gomphocymbellc 属 
。 纵 沟 非常 短 。 Gomphopleura 属 , 淡 、 底 
。 纵 沟 达 到 壳 的 中 央 。 Gomphonena 属 “〈 图 22 一 8) 


。 贯 壳 轴 显著 弯曲 , 壳 环 观 为 椭圆 形 。 


Amphora 属 〈 图 22 一 3) 


Ob. SCHR. RAH, TEM AR. 10 
10a。 形 成 带 状 群体 。 Cantenula FR 
10b。 单 狸 个 体 。 11 


lla。 有 三 条 偶 心 而 平行 条 线 交 叉 的 构造 。 
Toxonidea JR (图 22 一 16) 
lib. AA lla 的 构造 , 切 顶 点 线 在 纵 沟 的 两 侧 微 呈 辐射 


状 的 排列 。 Cymbella 属 〈 图 22 一 4) 淡 、 底 
12a。 中 间 带 、 隔 壁 或 周边 部 分 有 画 纹 区 。 13 
" 12b. fi -> By BE, 14 


13a。 中 间 带 及 平坦 部 分 有 多 孔 质 的 隔壁 。 
Diatomella 属 〈 图 17 一 6) 


13b。 中间 带 和 周边 部 有 画 纹 区 。 Mastogloia 属 〈 图 22 一 13) 
14a。 外 侧 开口 , 内 侧 具 有 和 孔 膜 的 小 室 构 造 的 壳 壁 。“ZDictyoopeis 属 
146。 缺 少 如 14a 的 壳 壁 。 15 
15a。 顶 轴 微 呈 SB. 16 
15b. 不 同 于 15a。 17 


16a。 有 条 线 直 角 交 叉 的 格子 花纹 。 Gyvosigma 属 〈 图 22 一 19) 
166。 有 三 条 条 线 交 叉 的 六 角形 花纹 。 Pleurosigma 属 〈 图 22 一 15) 


17a。 顶 轴 稍 微 扭 曲 , 或 纵 沟 倾 斜 。 18 
17b。 顶 轴 不 扭曲 。 19 
18a. Ah 2 条 肋 间 有 纵 沟 。. Scoliotropsis 属 〈 图 22 一 20) 
18b。 人 缺少 如 18a 的 肋 。 Scolipleura 属 〈 图 22 一 17) 
19a。 顶 轴 方 向 的 2 根 管 间 有 纵 沟 。 Diploneis 属 〈 图 23 一 1) | 
19b. 缺少 如 19a 的 管 。 20 
20a。 切 顶 孔 房 在 肋 或 内 侧 开口 , 外 侧 被 均 质 顶 轴 方 向 的 带 

所 中 断 。 21 
20b。 不 同 于 20a。 23 
2ia。 切 顶 孔 房 被 稍微 宽大 的 顶 轴 方 向 的 肋 中 断 。 Ocstrupia 属 
21b。 和 孔 房 未 被 中 断 。 22 
22a。 壳 平 盘 状 , 构 造 非常 粗 。 Pinnularia 属 , 淡 一 海 , 底 
22b. FEMA MM Rie, zr. Caloneis 属 〈 图 23 一 5) 
23a. 在 顶 轴 方向 2 条 肋 间 有 纵 沟 。 24 


35 


23b. 
24a. 
24D. 
25a. 
25b. 
26a. 
26b. 
27a. 
27b. 
28a. 
28b. 
29a. 


29b. 
30a. 
30b. 
3la. 
31ib. 
32a. 
32b. 
33a. 
33b. 
34a. 


34b. 
35a. 


35b. 
36a6 
36b. 
37a 


37D. 


36 


缺少 如 23a 的 肋 。 26 
壳 椭 圆 形 或 长 椭圆 形 。 25 
壳 四 角形 。 Cistaula 属 
纵 沟 极 结 节 处 的 内 裂隙 长 。 Fickea 属 
纵 沟 极 结 节 处 的 内 裂隙 短 。 Frustulia 属 《〈 图 23 一 6) 
纵 沟 短 , 达 不 到 壳 的 中 央 。 27 
纵 沟 不 短 。 29 
有 切 顶 肋 和 两 列 纤细 的 类 细 孔 , 纵 沟 稍 短 。 Brebissonia 属 
不 同 于 27a, 纵 沟 更 短 。 28 
纵 沟 远 离 极 。 Houxia 属 
纵 沟 靠近 极 。 Amphipleura 属 《〈 图 23 一 2) 


周边 部 分 有 显著 的 项 轴 方 向 的 肋 , 中 央 部 分 的 细 孔 在 相 
反 两 侧 排列 成 弯曲 的 长 钥匙 形 。 Neidium 属 (图 23 一 4) 


不 同 于 29a。 30 
周边 部 分 有 短 的 肋 。 Mastoneis 属 
缺少 如 30a 的 肋 。 31 
中 央 部 分 凸 状 隆起 , 向 周边 部 分 急剧 倾斜 。 32 
缺少 如 31a 的 隆起 。 34 
周 缘 部 分 透明 。 Scoresbya 属 
至 周 缘 部 分 有 构造 。 $3 ., 
B+ eet. Pseudoamphiprora 属 
缺少 十 字 结 节 。 _ Cymatoneis 属 〈 图 23 一 7) 
有 达 周 缘 部 分 的 十 字 结 节 , 有 时 成 裂 沟 。 

Stauroneis 属 〈 图 23 一 8) 
中 央 结 节 和 中 央 区 域 为 互相 独立 的 构造 。 35 
者 面 为 孔 房 构造 , 壳 壁 外 侧 为 细 孔 所 包 覆 , 内 侧 为 开 
i Tracyneis 属 “〈 图 23 一 9) 
缺少 如 35a 壳 壁 的 构造 。 36 
RAR DPA, ABE EA Stenoneis 属 
缺少 如 36a 的 极 结 节 。 - 37 
saa achat ive oe sho RP 构 


成 向 切 顶 轴 方向 延伸 的 类 细 孔 状 的 构造 。 Anomoensis 属 
切 顶 点 纹 或 线 纹 没有 伸 向 切 顶 轴 方 癌 。 


Mypio—egl tsnosiposshkg—l 
fsnosipodngy—]T isnIsipoovjnpy—gl fsnosiplouyovsp—G[ tvtu—pfT {Hypo —eegy {SNISIPOIINS—El tsnostpoyiup —Z| 
toad wyjosrisp—{] tnyoydwossisp—Q| ‘snostpopadsesgn—gG (I Yt2S—qg {v77270,24—8 torqjoty Stag 一 fo]J21uO1YyUnIq 
—9 ‘v4ssopog—g tsnosipojokEy—y ‘vdki21ipuy—g tI yye2S—qz ‘tsnostpouvyd 2195 —Z IMG I —feI—qt fvstsosog—t 


(—<) Bae GH 0c 国 


37 


= 


1H HE St. —9E2 Spuupss0samiq—sce !mRt+— 22 fpsoydadQ—Z2Z {y14011304,] 
一 TZ ‘HRs — 02 fyussopiduvg—0z tvuuns3o1307q—61 ‘puowig—Bl {v1jatossuaQ—LT ‘vatsowud D—9T fuo1p142W 
_6T tvpjeuorosy—pyl (mR —aSl 和 ?42112927 一 8T 《于 转译 一 92T {‘puauopqoyy—elivsoydowmsr7—T * ERR S—40T 
{psoydosomups5—OT ‘HRS —q6 fvkyd72D—6 {HH S+—qg 221494o703 一 8 tyiuvjiumy—L tHYeee—qg fsnpnviv 62 一 9 
{EAS —eg fesucy7s]—S fHiy26—qpy fsujnuvup—y § fe A+ —9E fyiduvong—g tHE} — 97 ‘piuoli1y—zZ  'sn2sijnp—T 


(EZ) WEEWHE 1 图 


区 
a 


人 


人 
TION 


ES 村 


DTD Le Lk 


ATM uot 
cath 


gmt Sa tere >, 
[Cr 


38 


H+ —q0z 's1d047013095—02 
‘HAY M—4 61 tem dssouk5—G1 SR S}—Q8T 4512xo1oxwoxz 一 8T (MB —qT tvanazdoyors—11 ‘IY YI—qgT kzzpzz 
~OFOT—91 (RIM — ST 名 KW31ro4121d 一 9T 521129&HD 一 PT (UR —qET ‘szouoyssoup—g] trzzzo1hdzuzD 一 TT 和 图 时 
泽 一 90I temmoydsosi0yy—o] _ 52122141 一 6 tvmouoyduwon—g HAS —Q, ‘vsosdiydump—y {RE —qg gszpzopzGo4L7 
—9 fs72u0220D—G  fpnoung—y (EIR — qe tesoyduwp—e ‘mE —q7z fomossg—Z IY MGYMAMH—. tespouds—tq 


(SZ) WEE cz 图 


Fer 


“39 


IH Y42S— QI zt sexhd ouvyd 21g—e 12 El RY —902' 518d O77Yd MO LOE CEES —Q6L 457217221U2 奋 一 6T 5723 把 
-0O31t01218D 一 8T fysssouph H—LT $1110 49914 J —9T funiwmsapoyity]—StT {HA — PT ipanajdowuk y—ePT ‘He 3£— El 
fsnastpo phd up j—vel {s12u0h791qQ—ZT 1H HAE S- TT tpiunzji2vg—ell *ReSt}—POT tpipojodoyy—O0l {s1au hy 2041 —6 
{ s1g2u0anviS—Qt stauoqwukj—) {p7]NISN4J—Q §512U0]D)—G {unipi? N—P {p1y2sz7UvH—é ipanajydup —Z {stauojdiq—t 


(HIZ) WEG ¢c 国 


Dy 
Z 
= 
= 


Navicule 属 , 淡 水 一 海水 、 底 栖 一 浮 洲 
15. Epithemiaceae 科 


. 龙骨 上 和 缺少 纵 沟 , 管 的 内 壁 有 明显 的 开 D。 
ee EAB, SRO. 9 OS 


Rhopalodia FR (图 23 一 1) 


+ RRB Wo» PPenticxla 属 (图 17 一 f、8) 谈 、 海 水 " 底 栖 一 浮游 
2b. TAB. 9. Epithemia 属 《 图 13 一 a、b) 淡 、 底 柏 
da % a 16. Nitzschiaceae 科 
la. RPh eR. ‘ Cylindrotheca, 
lb. AHF1a, 7 2 
2a. MARA. 3 
2b。 不 同 于 2a。 6 
3a。 切 顶 轴 蜡 极 。 4 
3b.… 切 顶 轴 同 极 。 5 

da. TRAY Hh, WHE. Hantzschia 属 《 图 23 一 3) 
4b. 顶 轴 当中 弯曲 , 无 龙骨 。 Cymbellonitzschia Bo 
5a, 壳 侧 连结 , 形 成 板 状 群体 。 Bacillaria RR (P23—11) 
5b. KI an 5a 的 群体 。 Nitzschia 属 的 一 部 分 
6a。 顶 轴 异 极 , 壳 枫 形 。 Gomphonitzschia}z, 
6b. THAR. - 7 
7a。 有 切 顶 肋 和 两 列 纤 细 的 类 细 孔 , 壳 纺锤 形 , 形 成 连锁 

状 群 体 。 Pseudonitzschia JR 

7b。 不 同 于 7a。 Nitzspnia 属 (图 14) , 淡 、 海 水 , 底 栖 一 浮游 
17. Surirellaceae 科 

la。.2 个 壳 片 的 贯 壳 轴 平 行 , 或 作 锐角 交叉 。 2 


贯 壳 轴 直角 相交 , 壳 面 常 为 鞍 状 弯曲 。 


Campylodiscus 属 〈 图 23 一 13) 


。 沉 面 在 顶 轴 方 向 微 呈 波状 。 Cymatopleura 属 〈 图 23 一 14) 
。 这 面 顶 轴 方 向 是 直 的 , 或 弯曲 而 非 波 状 。 


‘Surivdla JR (图 157 淡 、 海 水 、 底 栖 


GE 哈 斯 业 (19767 电 子 显微镜 研究 结 吉 果 , 这 个 属 的 种 编 入 


Nitzsohia, 


4] 


A, WRERWEDND 


FEM, MECERM DBA. BES OMREURI ERE 
来 看 , 它 可 以 生长 在 任何 水 域 中 , 甚 至 可 以 生长 在 保持 一 定 水 分 
的 已 经 变 千 了 的 地 方 。 目 前 , 有 关 硅 营 生 态 学 方面 的 研究 成 果 已 
积累 很 多 , 对 控制 硅 车 分 布 的 环境 因素 , 亦 已 十 分 清楚 。 


(—) 硅 藻 的 生态 划分 及 其 分 布 


控制 硅 藻 分 布 的 盐 类 , 首 先是 氯 化 钠 (NaCb。 按 氧化 钠 的 含 
量 , 可 将 地 表 水 体 划 分 为 咸 水 . 半 咸 水 和 淡水 。 其 中 咸 水 硅 落 与 半 
咸 水 硅 藻 ,或 半 戌 水 硅 藻 与 淡水 硅 藻 之 间 的 差别 ,虽然 尚 有 些 不 够 
清楚 的 地 方 , 但 咸 水 硅 车 与 淡水 硅 藻 之 间 的 差别 , 是 明确 的 。 因 
此 , 以 咸 水 、 半 咸 水 和 淡水 三 者 作为 硅 惠 生态 分 类 的 三 个 基本 单 
位 , 还 是 合适 的 。 

WEAR Cert], 1928; MISH, 1942; Mee, 
19544) MBAR HSA KA. FER WM (1927, 
1932) 所 提出 的 下 述 分 类 体系 , 至 今 仍 广 被 应 用 。 

1。 贫 盐 型 , 生活 在 盐分 5 OLA PARK PH ER. MAD 
Al: 

a) 喜 盐 型 一 一 本 来 是 生活 在 谈 水 中 的 硅 营 , 由 于 少量 盐分 
的 吸引 , 有 时 也 出 现 于 半 咸 水 中 , 如 Navicula cincta, Caloneis 
am phisbaena, Cyclotella meneghiniana, Diatoma elongatum, 
Navicula hungarica, Epithemia sorex 等 。 

b) 不 定型 一 一 即 一 般 所 说 的 淡水 种 的 大 部 分 , 在 盐分 少 的 
情况 下 , 其 生活 不 受 影 响 , 如 Dz 加 loNezs elliptica, Cymbella la- 


custris, Gyrosigma attenuatum, Hantzschia elongata, Syne- 


42. 


dra ulna, Rhopalodia gibba, Epithemia trugida 等 。 

cb 嫌 盐 型 一 -非常 嫌 恶 盐分 , 只 能 在 极 纯净 的 水 中 才能 生 
7& , qnEunotia, Actinella,Stenopterobia 等 属 的 绝 大 多 数 种 ,PPzY- 
nularia, Erustulia BW. Tabellaria flocculosa 等 。 

2。 中 盐 型 , 生 活 在 盐分 约 5 一 20%‰ 的 半 戌 水 中 的 种 , 如 Ac- 
hnanthes brevipes, Amphora "coffeaeformis, Nitzschia hunga- 
Yica, Navicula salinarum, Stauronies salina, Navicula 
integra, Diploneis interrupta =, 

3, Tet: 生活 在 盐分 为 30 一 40%‰ 的 水 中 的 种; 即 一 般 海 
TF HP ARERR. 

4。 高 盐 种 ; 生活 在 盐分 比 海水 还 高 的 水 域 中 的 娃 攻 , ay Na- 
Yicula longirostris 等 。 

后 来 , 西 蒙 森 (Simonsen, 1962) 根据 对 波罗的海 西部 海水 
一 一 半 戌 水 硅 藻 的 盐分 容许 范围 的 调查 研究 , 提 出 了 按 盐 分 划分 
的 硅 营 个 体 分 类 体系 (图 24) .其 中 贫 盐 种 相当 于 淡水 种 ,中 盐 种 相 


中 盐 种 
广 盐 富 盐 种 广 盐 贫 盐 各 
So ae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gge2 ¢4 93 
SH 4 Vy apy ny engin Y/N a og. 4, [3% 
nae 7720, da 7 


7& Ew 


和 


MMMM felon VW) 


淡水 低 碱 型 
按 盐分 划分 的 水 域 类 型 SRE . 按 盐 分 划分 的 \ 
Exman (1953) KoLsE (1927) 生态 类 型 


Hustept (1957) 


图 24 按 盐分 划分 的 硅 菠 个 体 生 态 类 型 
( 据 西蒙 森 ,1962) 


43 


当 于 半 咸 水 种 , 高 盐 种 相当 于 海水 种 。 Aa ; 

Pr BAIR — PET ERIK, Sk AER ORE IE 
样 适 应 其 所 在 生活 环境 的 ? 支配 它们 生长 % 繁殖 的 环境 因素 是 作 ' 
么 ? 以 及 这 些 环境 因素 又 是 怎样 支配 它们 的 生长 和 繁殖 的 wm 


类 水 硅 菠 的 生活 型 和 分 布 特 直 妇 下 , i 

1. 浮游 型 : 淡水 区 的 “浮游 种 ” 最 是 指 沿岸 底 硒 种 在 其 
无 性 繁殖 期 表现 为 浮游 形式 的 种 。 象 在 海水 区 那样 整个 生长 过 程 
都 表现 为 浮游 形式 的 真正 的 浮游 硅 营 , 未 曾 见 于 淡水 区 ”2 RAG 
游 硅 营 , 有 的 个 体 很 小 (nannoplankton), Ais RR (net pla- 
nkton) .个 体 小 的 有 Stebhanodiscus hautzschii, Cyclotella gla- 
merata, C. meneghiniana, C. kiitzingiana 和 C. comta 等; 较 
大 的 有 Rhizosolenia, Synedva, Asterionella, Melosira 和 | 
Eragilaria 等 属 的 各 个 种 。 

2。 底 栖 种 , 底 栖 硅 落 生 活 在 水 底 岩 石 或 沉积 物 上 。 大 部 具 
有 纵 沟 , 借 以 移动 。 底 栖 硅 藻 所 在 深度 , 决 定 于 水 的 透 光 状况 和 
APA. MIA. Pkt. MAKES. KEEBLE. 池 
塘 、 小 溪 、 河 流 中 均 易 繁殖 。 但 寒带 地 区 的 浅水 中 , 数 量 较 少 。 
属于 底 栖 型 的 硅 营 有 ,Veazzcz1C、 So 、 Niteschia, Pleu- 
rosigma 和 Comp ylodiscus 等 属 的 一 些 种 。 

3。 附 着 种 , 以 胶 质 分 泌 物 附着 于 其 他 物体 上 的 硅 柬 。 附 着 
Bx, ANEEAWA, ky Achnanthes 属 和 Cocconeis Rs; 有 
的 呈 床 状 、 管状 和 柄 状 等 , 如 Cymbella 属 和 Wo Bs 
的 一 些 种 。 

次 水 对 洛 的 生活 型 和 分 布 ,还 明显 地 受到 水 体 类 型 (湖沼 、 ith, 
be. RL NR. MHS) 的 控制 。 在 象 湖沼 那样 大 体 静 止 状 态 的 
水 中 的 硅 营 , 根 据 水 中 营养 物质 丰富 与 否 和 是 否 有 腐殖质 , 其 种 
类 和 数量 也 有 所 不 同 。 


44 


(1) BRAK GD: 水 中 营养 物质 丰富 QHAMA, 
硅 营 产量 高 。 多 Stephanodiscus binderanus, Cyclotella 
dubia, Astertonella farmosa, 等 浮游 种 , 和 Cymbella, E pithe- 
mia, Gomphonema, Navicula SR Wie. 

(2) Sek GHD: BIAS, HME 量 低 , 一 般 
浮游 种 较 少 ,Cyclotfe11& comta, C. kiitzingiana, Tabellaria 
fenestrata 等 底 栖 种 较 多 。 

(3) iach Bade 水 中 含 腐 殖 质 较 多 ,; 营 养 物质 和 氧 
Reb, TEM EI, IL Eunotia 属 的 各 个 种 与 Pinnularia, 
Frastulia, eee: 等 属 的 一 些 特 定 种 共生 。 

奈 嘎 德 (1949) 和 福 吉 特 (1954) BAKED ARBRE 
纹 目 硅 蓝 的 相对 比率 和 优势 种 来 确定 湖 的 营养 状况 。 

关于 流动 水 体 中 硅 菠 的 特点 , 大 体 如 下 ; 

C1) —hitt7zk: FEMARAR MARS, i ER. 

FE Dit BBE RAY tit 7K A AR AER EAR TGR BY ERR, B UL Achnan- 
thes, Cocconeis, Cymbella, Gomphonema 等 属 的 附着 I. HER 
Fits 4 HY Oe 7K FP Le FEI th AY Dik HP BE ST AG 

C2) 河流 :在 河口 附近 水 流 层 宽 、 流速 减缓 的 地 方 ,多 4s 太 
evionella, Cyclotella, Diatoma, Fragilaria, Nitzschia, Sy- 
nedra, Stephanodiscus, Tabellaria 等 属 的 浮游 种 。 在 靠近 河岸 
的 地 方 , 多 底 栖 附 着 种 , 属 种 成 分 多 样 。 

PADRES (1930) 根据 陆地 水 域 的 营养 型 , 把 淡水 分 为 以 下 
一 些 生 态 类 型 , 即 : (1) 流水 一 一 a. 细 流 ,b. 小 溪 ,c. 河流 ; (2) 
静水 一 一 a. 沼泽 ,b, 池塘 ,c, 湖 。 后 来 胡 斯 特 德 〈1937,1939) 
在 测定 上 列 各 类 水 体 氨 离子 浓度 (pH) 的 基础 上 , 重新 探讨 了 
硅 莹 生态 分 类 体系 , 对 原来 的 划分 作 了 修改 。 

局 以 下 是 按 氢 离子 浓度 〈PH) 划分 的 硅 营 生态 类 型 , 

C1) 酸性 种 :生活 在 P 了 7 以 下 的 水 中 , 但 以 PH 5.5 以 
TAREGEHAE. BFUAEWEHBA, Eunotia tenella, E. exi- 


gue, Frustulia rhomboides, Pinnularia brauniz, P. microsta- 


45 


uron, P. obscura, Surivella angasta 等 (jE wo %#, 1973; 上 条 
等 ,1974) 。 

C2) 喜 酸 性 种 : 生活 在 PH7 附近 的 水 中 , 但 以 PH7 以 
下 为 最 适宜 条 件 。 属 于 WAN HA, Achnanthes lapponica, 
Navicula subtillissima, Cymbella. minor, Navicula rofacana, 
WR Eunotia, Pinnularia, Tabellaria 等 属 的 一 些 种 《 福 埋 圣 , 
1954), 

(3) 中 性 种 , 出 现在 pH7 Mok PNA, gn Achnanthes co- 
arctata, A. flexella, Anomoeoneis exilis, Cymbella naviculi for- 
mis. C. sinuata, Difloneis elliplica, D. oculota, Gomphonema 
gracile 等 (48 AFF, 1954), 

C4) 喜 碱 性 种 : 生活 在 pH 7 附近 的 水 中 , 但 以 pH7 以 
上 为 最 适宜 和 条件, 如 Achnanthes hungarica, A. lanceolata, 
Amphora_ ovalis, Cocconeis placentula, Cymbella cymbifor- 
mis, C. lacustris, \), &Caloneis, Cyclotella, Epithemia, Fra- 
gilarvria, Gomphonema 等 属 的 一 些 种 GAH, 1954). 


(5) 碱 性 种 :只 见于 碱 性 水 域 中 的 种 ,如 Cyzzape1a affinisy 


C. tumuda. C. turgida, Gamphonema olivaceum, Gyrosigma 
acuminatum, Opephora marty1, LAR Stephanodiscus 属 的 一 些 
A CG fF, 1954). | 


(2) + m mk ER 


如 前 所 述 , 半 咸 水 硅 藻 作 为 一 种 生态 分 类 单位 , 其 独立 性 是 
不 够 明显 的 。 这 类 硅 攻 的 生活 区 , 大 体 可 以 分 为 如 下 三 种 : 

C1) 淡水 与 海水 混合 的 水 域 : 由 淡水 中 的 贫 盐 种 和 海水 中 
的 正 盐 种 组 成 。 其 中 沿 岩 种 特别 多 , 和 常见 受 一 定 地 理 条 件 限制 的 
特征 种 。 

C2) 内 陆 盐湖 : 古老 的 盐湖 可 见 较 多 的 中 盐 种 , 新 成 的 盐 
湖 几 乎 没有 硅 落 。 


46 


NG NE a ee i 


(3) Canis AILaLgR AK SI 7ERERK 


C(O) % A & & 


关于 海 生 硅 藻 的 生态 划分 , 虽 然 已 进行 过 多 方面 的 研究 , 但 
直到 目前 为 止 , 还 未 建立 一 个 比较 严密 的 体系 。 这 里 说 以 部 人 台 
(1964) 的 划分 为 基础 , 叙 述 一 般 常 用 的 海 生 硅 藻 生 态 体系 。 

1. 远洋 种 

全 浮游 种 : 整个 生活 期 间 都 呈 浮 游 状 态 的 远 详 硅 营 。 这 类 硅 
营 完 全 不 受 海 岸 影响 , 表 现 为 单独 自由 浮游 形式 。 由 于 在 远洋 存 
在 不 同性 质 的 海流 , 相 应 地 在 各 海流 分 布地 区 也 分 布 着 各 种 不 同 
的 特有 的 硅 落 种 。 它 们 的 分 布 , 主 要 取决 于 一 定海 疲 影响 下 的 海 
水 的 盐分 和 温度 , 因 此 可 将 一 些 敏 锐 地 反映 环境 因素 的 硅 敬 , 作 
为 一 定海 流 的 指示 种 。 例 如 , 在 日 本 近海 的 黑 潮 主流 ,只 有 Cha- 
etoceros coarelatus, C. dedayi, Climacodium biconcavum, He- 
miaulus hauckit, Rhizosolenia bargonit, R. styliformis 等 瞬 
水 种 〈 黑 潮 指 示 种 ) ( 川 原 田 ,1965) ;在 亚 寒 带 水 中 , WA Chae- 
toceros atlanticus, Corethron hystrix, Thalassiothrix longis- 
sima 等 冷水 种 ; 在 中 央 水 中 BEB BED, 可 以 Hemiaulus 
hauckit AR; 而 在 赤道 水 中 , 则 分 布 着 Planktoniella sol, 
Rhizosolenia bergonii, Thalassiothrix mediterranea “& WE 7k Fb 
CALHE. BIN, 1974) .另外 , 在 东北 太平 洋 , 还 可 以 划分 为 八 个 
与 各 该 海区 海洋 条 件 相 适 应 的 硅 藻 群 〈 汉 立 克 ,1971) 。 

WS (1974) 据 拖 网 采样 的 分 析 结 果 , 对 海 生 浮游 硅 藻 的 
地 理 分 布 , 作 了 如 下 划分 〈 表 2 ): 

硅 落 的 数量 变化 , 完 全 取决 于 有 无 营养 盐 类 。 在 冷水 区 , 水 
温 低 , 脱 所 细菌 的 活动 受到 抑制 , 营 养 盐 类 易于 聚积 , 因 此 两 极 
海区 硅 营 特别 丰富 。 这 是 由 于 水 温 低 大 量 碳酸 溶 于 海水 以 及 光线 
整 年 照射 的 缘故 (MANN, 1937). 在 上 升 流 的 海区 , 由 于 深层 的 
营养 盐 类 被 带 到 表层 , 硅 菠 数 量 也 较 多 。 据 丸 茂 和 朝 回 的 研究 


47 


2 海 生 浮游 硅 菠 的 地 理 分 布 〈 哈 斯 莱 ,1974) 
冷水 种 
北半球 
Bacteriosira fragilis, Denticula seminae, Detonula confervacea, 
Nitzschia grunowii, N« paaschei, N. seriata, Thalassiosira constricta, 
T. hyalina, T. nordenskioeldii 
两 OR 
Nitzschia cylindrus, Porosira glacialis, Thalassiostra antarctica 
南 半 球 ian 
‘Charcotia actinochilus, Eucampia balautium » Nitzschia curta, N. 
kerguclensis, 
N. ritesheri, N. separanda, Porosira pseudodenticulata, Thalassiosira 


: 


gracilis, T. ritscheri 

te 水 种 

Cosctnodiscus nodulifer, Detonula pumila, Lauderia annulata, NE 
tzschia kolaczekii, N. marina, N. subfraudulenta, N. subpacifica, 
Pseudoeunotia doliolus, Roperiatessellata, Thalassiosira diporocyclus, 
T. lineata, T. minuscula 

广 温 种 

Dactyliosolen mediterraneus, Minidiscus trioculatus, Nitzschia ame- 
ricana, N. bicapitata, N.fraudulenta, N. paeudonana, N. pungens, 
Thalassiosira eccentrica, T. floridana,T. gravido(?), T. mala,T 


prof unda, T. subtilis 


(1974), #edb A AE PGA 115° 亚 寒带 水 中 的 硅 藻 最 多 , 中 央 水 
中 硅 营 最 少 。 赤 道 海 区 的 硅 藻 数量 较 中 央 水 多 , 但 不 及 亚 赛 带 
水 。 赤 道 海 区 硅 藻 较 多 的 原因 , 十 由 于 那里 盛行 上 升 流 的 缘故 

(图 25) 。 

2。 浅 海 种 

全 浮游 种 ;: Thalassiosiva 等 属 的 种 ; 

部 分 浮游 种 : ARES, 但 在 其 生活 过 程 中 有 二 部 时 间 
以 浮游 状态 在 远洋 渡 过 , 其 余 时 间 则 为 一 种 孢子 呈 底 栖 状 态 。 
Chaetoceros, stephanopyxis 等 属 的 一 些 种 归于 此 类 


48 


—_—_ 


BASH. HALEHAROM bletibikiem b Sic 
状态 , 或 以 群星 带 状 、 叶 状 附着 于 其 他 固定 物体 上 。 但 由 于 波浪 
等 的 作用 , 有 时 可 离开 其 他 物体 而 呈 浮 游 状 态 。 这 类 硅 络 分 布 广 
泛 , 属 种 也 多 。 严 格 地 确定 那些 属 种 属于 此 类 , 比 较 困 难 。 主 要 
有 Melosiva sulcata, Podosiva stelliger, Actinoptychus sena- 
rius 等 。 

太平 洋 亚 ”西部 北 太 平 
寒带 水 PRK 赤 道 水 
50"N _ 40” 30” 20” 10” 0”.10”20'S 


25 ”太平 洋 西 经 115 "的 浮游 植物 和 环境 因素 的 变化 


(1969 年 8 一 10 月 ) (CxRLPe, BAR, 1974) 
A 一 表层 200 米 水 柱 中 每 1 ms 的 硅 蔬 细胞 数 , 斜 线 部 分 为 pemaiarilzxx 
hauckity B 一 100 米 以 浅 的 水 温 、 和 营养 盐 的 平均 值 


3. eb 
49 


FRE FOR SAE IR SS a 
的 影响 。 可 以 分 为 ; 

(PAZERA ULEAD FP: Grammatophora, Licmophora, Rhabdo- 
nema 等 属 的 种 , 以 及 Achnanthes longpipes, Synedra ful- 
gens, Navicula gravilleana #; 

BBA: Diplonis spp., Gyrosigma balticum, G. fa- 
scitola, Hantzschia marina, Navicula elegans, N. lyva, N. ma- 


vina, Pleurosigma aestuarii, Rhaphoneits amphiceros, Surire- 
lla ovata 等 ; 

SS Zea. Pleurosigma angulatum, Surirellagemma 
等 。 


(五 ) 环境 因素 影响 下 的 形态 变异 


现代 海 生 浮游 入 其 的 形态 随 着 季 书 和 地 理 条 件 的 变 化 而 变 
化 , 是 早已 知道 的 事情 。 形 态 的 这 种 变化 , 可 以 看 作 是 在 水 温 变 
化 的 情况 下 继续 保持 其 浮游 状态 的 一 种 适应 。 一 般 在 水 温 上 升 
时 , 水 的 比重 粘性 减 小 , 硅 攻 的 形态 应 向 着 与 水 的 摩 扩 增 大 Ge 
MAMA) 和 个 体 变 小 的 方向 发 展 。 但 就 个 体 大 小 来 看 , 吝 本 耐 
(1936) 的 研究 结果 却 是 相反 的 , 热 带 地 区 的 民 1zzosole1la0 sty- 
liformis 和 Coscinodiscus 属 的 各 种 比 寒带 地 区 的 种 要 大 。 哈 特 
(1937) 认为 , 热 带 海 区 分 布 大 型 硅 鞭 , 是 由 于 那里 的 营养 盐 类 
丰富 , 盛 行 上 升 流 的 结果 。 死 尔 贝 (1954) 也 同意 这 一 看 法 , 认 
为 赤道 太平 详 海 底 柱 状 样 中 Coscinodiscus nodulifer 个 体 大 小 
的 垂 向 变化 , 是 上 升 流 强 弱 变化 的 结果 。 其 中 大 型 硅 获 集中 的 层 
位 是 冰期 的 5 这 一 结论 与 阿 伦 纽 斯 〈1952) 的 看 法 相同 , 后 者 认 
为 , 赤 道 海 区 硅 营 产量 增高 时 期 , 是 上 升 流 盛行 、 深 层 营 养 盐 类 
被 大 量 带 到 表层 的 时 期 ;而 这 个 时 期 相当 于 极地 有 大 冰川 发 育 、 
极地 至 赤道 的 气温 梯度 增 大 、 贸 易 风 加 强 、 赤 道 海 流 及 其 反 向 流 
增强 的 时 期 (冰期 ) .这样 一 些 看 法 ,后 来 又 得 到 爱 密 里 安 尼 (1955) 


50 


和 海 斯 (1968) 的 赞同 。 

布 克 尔 和 托 德 〈1974) 曾 对 热带 东 太平 洋 和 日 本 本 州 能 登 半 
岛 中 新 世 中 期 的 绝 灭 种 Annellus californica 的 大 小 进行 比较 研 
究 , 结 果 发 现 该 种 前 夫 型 种 主要 分 布 玫 能 登 半 岛 , 认 为 这 是 由 于 
能 登 半 岛 位 置 偏 北 (水温 低 ) . 且 地 处 沿岸 地 区 、 营 养 盐 类 丰富 的 
Bees ' | : 


51 


六 、 硅 藻 遗 体 的 沉积 和 分 布 


浮游 硅 营 生殖 后 , 经 衰老 , 枯 死 , 其 遗体 在 水 中 一面 被 分 
解 、 溶 解 , 一 面向 海底 沉积 。 下 沉 的 路 线 和 速度 , 因 受 海流 、 上 
升 广 、 海 水 密度 变化 等 的 影响 而 表现 复杂 。 经 近 十 余年 来 的 研 
究 , 目 前 对 有 关 硅 莹 在 水 中 的 下 沉 情 况 , 已 有 比较 清楚 地 了 解 。 


(—) Mie Bl at 


斯 梅 达 1970) 曾 对 浮游 植物 的 下 沉 速 度 作 过 详细 的 论述 。 
根据 他 的 研究 , 死 亡 的 浮游 植物 比 活 着 的 下 沉 快 , 大 型 的 比 小 型 
的 下 沉 快 〈 图 26) .又 据 李 西村 (1971) 的 研究 , 海 水 悬浮 质 或 底 
PER ARMA ER, A PURE 于 直径 为 
1 一 5 的 石英 颗粒 的 下 沉 速 度 , 如 果 下 沉 5000, RAM EH 
30 一 100 天 , 最 小 的 壳 则 需 数 千年 。 但 实际 上 , 只 有 极 少 数 的 硅 
车 壳 是 象 矿 物 颗 粒 那样 单独 直接 向 海底 下 沉 。 大 部 分 硅 营 的 下 沉 
与 浮游 生物 的 食物 链 有 密切 关系 。 即 以 植物 为 食 的 浮游 动物 先 将 
硅 藻 捕食 , 再 将 其 壳 包 藏 在 壮 便 中 排出 , 而 后 再 下 沉 。 有 些 浮游 
动物 排泄 的 硅 藻 壳 , 表 面包 着 一 层 薄 膜 , 这 种 薄膜 即 保 护 了 海水 
对 硅 络 壳 的 腐蚀 , 同 时 也 加 快 了 其 下 沉 速 度 〈 斯 梅 达 ,1970, 
1974) 。 一 般 以 植物 为 食 的 浮游 动物 辩 便 颗 粒 直径 为 50 一 250/, 其 
下 沉 速 度 为 30 一 200 K/ As MPA POLE RSE CRO BRA 
6 一 50) ,下 沉 速 度 仅 为 0.2 一 7 米 / 日 〈 斯 梅 达 ,1971; 许 拉 德尔 
1971), , 

硅 营 壳 的 分 解 、 溶 解 、 破 坏 , 在 表层 数 十 米 的 光合 带 内 进行 
最 快 。 随 着 深度 的 增加 , 这 一 过 程 相应 变 缓 〈 图 27) 。 因 此 , 况 很 
why hew, un Chaetoceros, Fragilaria, Nitzschia 和 Rhizoso- 


52 


lenia 属 的 大 部 分 种 , 沉 至 水 深 200—500 米 处 , 差 不 多 都 被 溶解 
了 。 一 般 能 沉 到 座 海底 的 硅 营 党 , 只 相当 于 表层 悬浮 硅 藻 壳 的 1/ 
10 一 1/100。 当 然 , 沉 到 次 海底 的 硅 络 的 种 数 也 相应 有 所 减 少 , 
一 般 为 表层 的 20 一 70%%。 


10000 


100 


10 


沉降 速度 (m/ A) 


0.1 


Ai. 
1 10 100 1000 10000 


细胞 的 平均 直径 (1) 


26, 单 独 和 成 团 浮游 生物 细胞 大 小 与 沉降 速度 的 关系 
ary (Smayoa, 1971) 
@—ADH A; ae sete nie: @—Cyclococcolithus tragilish9 
集团 期 (Palmelloid stage); A—3H%, KiRAT, 枯死 细胞 , «— 
计算 速度 
因此 , 海 底 沉积 物 中 硅 藻 过 的 数量 和 属 种 成 分 与 表层 活体 硅 
党 群 相 比 ,, 是 有 本 质 上 的 不 同 , 但 有 一 点 也 是 清楚 的 , 即 表层 水 
中 硅 藻 多 的 海区 , 海 底 沉 积 物 中 硅 营 壳 亦 多 〈 卡 尔 维特 ,1966 


03 


We Zee. PARTS, 1966; 殉 效 治 娃 ,1970) of 图 :28 AK BH 
区 两 者 关系 的 一 例 GEE. BAH, 1966). 7AM his. A 
Ste. BERS, KA AK AA LES SHEARS 
Bm. BTLARHBK, ATBKPRRAER, BERNARD 
WERELS, DE) ROABES HERA EE K VE 
(AS, 1969, 1971; APH, 1971, 1972) ’ 29) 


% (Catvert, 1968) 
| 1-107 (Lasrrsi, 1971) 


图 28 沿 太 平 洋 西 经 174 "海水 《ims) 和 海底 沉积 物 Cg) 
AREER 单位 100 万 个 ) 
(〈 克 兹 洛 娃 和 穆 希 娜 ,1966) 
1—EREMH;s 2—0.01L Fs 3 一 0.01 一 0.05 4—0.05—0.55 5 一 0.5 一 2.53 . 
6—2.5—10; 7—10—40; 8 一 40 一 160 


54 


Aw, BE. AAMAEMAEA AH, ABD 
KRATABRERTAY. 和 白 令 海 沉 积 速度 较 快 ) 达 1.5—3 5t/ 
cms/1000 年 , 鄂 埠 次 克海 也 较 快 , 北 太平 洋 相 对 较 慢 ,为 0.01 一 
0/13 /em*/1000 42 (PER, 1971). HAM TAR, HMULBUR 
ROHL Ze dn FAR AS, HV PA REI 0.6 —17 450, /em* / 
1000 年 , 平 均 为 50 3 /cm*/10004F (-RARAERF, 1966). 


LN 


Sree a WO ‘ 
SSK Gy 


<< mat 
汪汪 00 和 é 
WS V 
Sl : (Fa. ae © 
em - BE 


图 2 .太平洋 底 表层 沉积 物 Ce) 中 硅 藻 党 〈 单 位 百 万 个 ) 
x (AMS, 1971) 
1— FRE BATE 2—0.04—5; 3—5—25; 4—25—50; 5—50—100; 6 一 100 以 
~ Es 7—Ethmodiscustk fe; 839 —-B=jAWRs 9 一 采样 点 


55 


(=) ESR MER HY AE aha 


1。 海 湾 区 : ASHBARR PHRR Sh, REPS 
(1954, 1955, 1959) 作 过 调查 , 后 来 又 由 林 (1961, 1964, 
1969) 和 野 口 〈1969,1970) 作 过 研究 。 

据 押 手 (1954) 的 研究 , 陆 奥 湾 海底 硅 营 壳 数 量 , 自 湾 口 向 
内 侧 逐 渐 增 加 。10 万 个 / 殉 等 值 线 呈 包围 该 深 泥 质 沉 积 物 的 形势 。 
从 种 的 分 布 来 看 , 一 些 主要 浮游 种 , 如 Coscinodiscus margina- 
tus, C. vadiatus, C. wailesii, Navicula aspera, Pleurosigma 
elongatum, P. normatii 等 , 由 内 侧 疝 湾 口 渐 增 ;反之 一 些 底 
栖 种 和 附着 种 , 如 Avachnoidiscus ornatus, Auliscus caelatus, 
Cocconeis scuterum, Cyclotella striata, Difloneis spp. 等 , 则 
由 湾 口 向 内 侧 增加 。 

PR 〈1964,1969) 曾 对 湾 底 不 同 地 点 硅 车 群 的 组 成 种 , 按 生 
态 划分 为 海 生 的 、 半 成 水 的 和 淡水 的 , 然 后 分 别 求 出 其 在 各 硅 藻 
群 中 的 平均 值 , 再 用 M 一 了 一 下 三 角 座 标 法 将 湾内 全 部 硅 营 群 表 
示 在 图 上 , 借 以 分 析 辨 认 整 个 海湾 硅 菏 群 的 特征 。 从 所 得 结果 来 
看 ,海湾 一 半 戌 型 特征 表现 最 明显 的 是 崎 津 湾 硅 划 群 ,其 次 是 有 明 
海 硅 营 群 和 不 知 火海 硅 营 群 。 这 一 研究 结果 与 各 该 地 区 所 作 的 盐 
分 测定 是 一 致 的 。 

据 野 口 1970) 的 研究 , 美 保 湾 底 质 中 的 硅 营 ,以 淡水 一 中 咸 
+e RAK Diploneis smithii 和 Amphora spp. 占 优 势 。 它 们 在 
沿岸 地 区 虽然 只 占 7 %% 左 右 , 但 愈 近 河道 愈加 增多 。 在 日 野 川 河 
HHK, RASA RRMA, tnCymbella tumida, Navi- 
cula hasta, Synedra ulna, Melosira valians , Yb, BE7KAP 
在 沿岸 区 较 多 , 冷 水 种 离 岸 愈 远 愈 增 〈 图 30) 。 

2。 海 区 : 将 海洋 表层 水 中 的 活体 硅 营 群 与 海底 表 TLR 
中 的 遗体 硅 纱 群 进行 直接 比较 , 最 初 是 由 苏联 学 者 在 辑 霍 次 殉 
海 、 白 令 海 、 南 极 海 等 海区 进行 的 。 他 们 认为 , 表 层 沉 积 物 的 硅 


56 


30 美 保 湾 的 硅 藻 分 布 ( 据 野 口 ,1970 编 图 ) 


(1) RRK#—Diploneis spp., Rhabdonema spp., Rhaphoneis; spp.,Sza- 
rirella fastuosa, Trachyneis spp. 5 (2) @7K#}—Hyalodiscus spp.; (3) 海 
Wi—Bacteriastrum spp., Nitzschia sbp. (4) 淡水 二 半 感 水 种 一 Mezo- 
sira valians, Amphora spp., Achnanthes inflata, Cymbella spp., Diploneis 

smithii, D. ovales, Diatoma spp., Navicula hasta, Synedra ulna 


OR BE RE TE RX Fe BE _E eR eB 7k ED BD PK (FR 1962; 
AMIS, 1969) {AMAR, KARVRAWSKREKPHEBAR 
是 有 相当 差异 的 , 如 作为 现代 海洋 条 件 〈 水 团 和 海流 等 ) 指示 种 
的 CHpaectfocexros 和 Rhizosolenia 属 的 大 部 分 种 的 遗体 , 在 沉积 
物 中 便 没 有 保存 。 因 此 在 进行 底 质 分 析 时 , 不 应 原封 不 动 地 利用 
在 生物 地 理 分 布 和 生态 特征 方面 已 经 了 解 清楚 的 现 生 硅 弗 指示 种 
本 (金谷 FFE, 1972), 

关于 遗体 硅 藻 组 成 种 及 其 地 理 分 布 的 研究 工作 , 以 在 太平 洋 
地 区 进行 较 多 。( 朱 斯 1969,1971) 综合 苏联 学 者 长 期 研究 结果 , 
以 表层 水 中 现 生 硅 营 的 地 理 分 布 为 基础 , 研 究 划 分 了 底 质 中 遗体 
硅 落 群 的 类 型 , 并 分 别 按 优势 种 用 地 理 名称 命 名 , 如 亚 极 种 和 亚 
热带 种 占 优 势 的 遗体 硅 菠 群 , 分 别 叫 做 亚 极 硅 营 和 亚热带 硅 藻 群 
GE3). 这 些 硅 藻 群 的 分 布 , 一 般 都 呈 明 显 的 带 状 〈 图 31)。 

Se BAe (1966) 将 北 太 平 洋 表层 底 质 中 的 55 个 现 生 种 , 


57 


表 5” 太平洋 表层 沉积 物 遗 体 硅 藻 群 及 其 主要 构成 种 〈 朱 斯 等 ,1971) 


I. WiathE BEE CArctoboreal diatom complex); Thalassiosira norde- 
nskioldii, T. gravida, Bacterosira fragilis, Chaetoceros furcellatus, Bid- 
dul phia aurita 

. ste CNorthboreal diatom complex); Thalassiosira excentrica. 
Coscinodiscus curvatulus, C. marginatus, Actinocyclus divisus, Rhizo- 
solenia hebetata, Thalassiothrix longissima, Denticula seminae 

1. WABEBREBE (Subtropical diatom complex); Thalassiosira decipi- 
ens. T. lineata, Coscitnodiscus radiatus, Thalasstonema nitzschtoides, 
Pseudoeunotia doliolus, Roperia tesselata, Nitzschia bicapitata,N,inter- 
rupta, N. sicula . 

VV. AAERBERE (Tropical diatom complex); Coscinodiscus crenulatus, 
C. nodulifer, Hemidiscus cuneiformts. Thalassiosira oestrupit, Rhizo- 
solenta bergonit, Nitzschta morina 

V 。 Jpueet BH (Fquatorial diatom complex); Asteromphalus in bhibe- 
tus, Coscinodiscus africanus, Triceratium cinnamoneum, Asterolampra 
marylandica 

Vi. WemkeEBERE (Subantarctic diatom complex): Fragilariopsis anta- 
retica, Coscinodiscus lentiginosus, Thalassiothrix antarctica, Schimpe- 
riella antarctica 

VW. PORES CAntarctie diatom complex): Fragilariopsts curta, F. 
cylindrus, Eucampia balaustium, Thalassiosira gracilis, Charcotia acti- 
nochilus, Coscinodiscus oculoides, C. symbolophorus, Biddul phia weis- 


sfiogit 


根据 其 地 理 分 布 的 相似 性 , 划 分 为 五 个 群 组 〈 表 4 ) ,又 根据 各 个 

群 组 的 组 合 关 系 , 划 分 为 七 个 组 成 种 和 地 理 分 布 上 不 同 的 群集 

(图 32) .从 这 些 群 集 和 组 成 种 的 地 理 分 布 可 以 看 出 , 各 群集 都 反 
上 映 了 现代 太平 详 表 层 六 和 上 层 水 团 的 分 布 特点 。 

另外 ,金谷 和 小 录 还 在 北 太 平 洋 选 出 亚 极 带 固 有 的 寒流 种 (20 

种 ) 和 亚热带 、 热 带 固 有 的 暖流 种 (22 种 ) ,研究 了 这 些 指 示 种 相对 

频率 的 地 理 分 布 , 提 出 了 用 Id 值 来 推测 表层 水 温 的 方法 , 即 , 

Td=XW/(XC+XW) x 100 


58 


31 北 太 平 详 表层 沉积 物 中 遗体 硅 藻 群 的 分 布 


( 朱 斯 等 ,1971) 
工 一 亚 北极 ! 1—AtHs 亚 一 亚热带 :一 热带 ,V 一 赤道 ;人 一 亚 南极 ; 
人 一 南极 ; Wwe. 
1 一 亚热带 ,2 一 热带 :3 一 少量 产 出 亚 南极 种 4 一 采样 点 
Td 一 一 硅 营 温度 
入 W 一 一 任意 取出 的 200 个 个 体 中 暖流 种 的 个 数 
XC— FERRARA 200 个 个 体 中 寒流 种 的 个 数 
北 太 平 洋 各 地 的 Td 值 , 明 显 地 反映 了 表层 水 温 等 温 线 的 分 
布 〈 图 33) 。 


59 


em ne Wee ‘Ot SUV tela auyans! Ra 4 vale ‘tral: cA ‘Tv al: : ae heave 
‘Cd $a) {Bie WLS Big “Lams: 7H “ast fF. a es ‘ay SIE ‘V Saat et “TMs : FRY 9 eR ‘N 


CL) 2 S2Ivos4quiz snyoyduotasy NN tbk=ay “4 (qu :O) savuzguas DINIHUAT DQ 
(L) ? Ftd aed a oy snpoyGuosaysy - As (qu ‘Q) :S723DU2Z3-LD UL snosipoui9soy 9 
fd $A] :3727282U0O12 SNJIKIOUNIIY AAA (gs :O) 2838725720322. snjko0urj9Iy 2d 
; [d 可] :sx23212 snpoyqguo4sasy 从 (gu :DOD) :SI : zasnol "TBA SNIL4JUIILA SNISTPOUJISOD 器 
(d ‘ a): :snuvmioqry snyoyguosasy 从 (dV :O): SFist 于 “272729211 | viuajosoz1yy 了 
(I) : 30072391LDU1UI2 ?27177DAL22747 从 » (Su :OQ).; 5727N27D0-L122 snjko0ur9Iy 9 
‘He A (ILqns Lh £0) :SJN IEA snabipos sn2szpoUutgso) 
(av wy EN)+1 sz7p1122U1A so4200j90Y 9D BI- 
(AV SN) : "1 8 sntpuynks sisGoidvjisvi+y OD (Gu : Tqns) 2703-495 011290] KD hk tt : 
N) :S118v04f -LS01-4L27008 =D CLUS) : : pap10os1pausasoo ‘IBA 27D135823 VI4IGON MN 
(AV !N) :2pjorystapstou vAlsotssvj]vYT, —D (ILqns) 277020 "TBA pyvjsssay vIsagoy N\ 
CV :ND) :vuyvky vassossvjpyT DO (GS :Q) : 2501727122 hing snqvsofdag SnIsIpoUuIIsoyD M 
(WV *N): RISO DAisoisvJVYT, D Il -a] i al !0): 2 21uU084aq VIUajoOsoOzIyy NM 
(av ‘Y'tN) : Pie Bens: < ( 工 :0O) #795 2D11a7XO73UD1G 从 
“BN e [I'v ‘d $a) GL *O) 24 snastpomyig NN 
q@uy :N) : : 9317043 DAYSOISSDIVY, ZL hk hdd (l‘W ‘d $@) (LAO) :Simsofzauna snosiptmaztyT NM 
quy : N) :DIJIAVIUD VAISOULISOD “IJ [1 ‘W ta] :syzqns snjkoounry MM 
Quy ‘wyqns :N) :snuvteaz0 snastpogos2 Vy [l‘W‘d $a] CL) :ZU1LDUL DYIUV252IUN  M 
GUY gn : £Q) : 3275-LDO3 snosip1uazy . $nNqVauI]-aJsSNSUD * AD SnIs1poUutIso) M 
Guyqns : *O) : 24ay200Yy snjvYyguoiasy (dS) 2*saea 32P202U2S2331 DUIUOISSDIVY [ 
ov N) :tniysnvjvg viduvong [TV :可 ] :5s2UT2t1L[D sngstpoupzosoy 从 
Guyqns : :9) : SNSOUIZ1JUA] 5S1123712201L739009 [V 2] CL ‘ds +O) :2Z7D125327 vidagoy N 
OY.» N) 2224049724 S1sGottv]1940 J f1‘V ‘d ‘a (1) : 4afynpou snasipouzmso) NM 
(UVqnS :O) 3 stsuaqand42y sisGotsvj 1804 [WV ‘d ‘al ¢ L ‘Lqns :O) :snjouop vijounsopnasT 从 
B : [wd (CL +O) :3527D2127 Snasypourzasoy ~ AN 
pyDNI1IV "ITBA 1701471307Z2 SNIS$PbUIIS0) 4. tek i tb (LNs) :3972?-47S20 DAISOsDIDYT 
(qu :O) ;93781370120: snpk20UunIy Oo he CL ‘LQNS) :s727D172U2-42 snastpourzzso) NM 
(QU SN) :277LND wiydinppig OD (gs : :O) :5s723532432 “IVA SZLDINzGID3 SNISIPOUIISOD 
SW $2JVJOIAVSDI] “IVA SNILAJUIILA SNISIPOUIIOD D SNILAJUIILI SNISTPOUIISOD 
(AV !N) :2Pz07-3 DAIsoIssvIvYT dD Cas ‘qu :N) ‘pap rasy ears DULIUOISSDIDY [ 
cau $O) :5392122409 "TeBA SIPIst SNJNIO SNISIPOUIPOD D {I “3] (L9qns ‘oe ‘qu $y t suardiszap Pees 了 工 
(qu 上:OJ : sz27s729o- snjoyFuossjsy, =D - 雪 TI 


了 


(996T SH SSS) bed RAS RAMSAY + % 


60 


Re Y—r 


Ae VLA AB— 21 SEF AI—IT HAI —Ol $A —6 ‘HI —8 ' HRW RRR eRe. ee h—o 


(Hd) BERR AEE —S* CGE) BEER EE —p SRS Mahi Me EOI hd—2 (BHM Ml MHRA 
(996T “RENO SSS) NY Ce GH SG EU Big ik) a FSR ee AF 58 国 


| 


pe 


) 
上 io 


Se oe taste tal 
SU 


ta YB 
SRO 
OOo Nir 
ae «ie 


©080000 


61 


20 30°C 
FBI (8A) 


图 33 Taf 5SREKBWRAR 〈 据 金谷 、 小 泉 ,1966 编 图 ) , 
表层 水 温 据 斯 浮 德 洛 浦 (1942) 


62 


(=) ERAANBEDA 


qt, SUR REM A ARF zk. CE mk AR, BTR 
游 、 底 栖 等 生活 方式 。 它 们 能 敏锐 地 反映 生活 水 域 的 盐分 、 温 度 
和 所 含 各 种 无 机 盐 类 。 利 用 硅 蔬 的 生态 特征 , 可 以 比较 有 效 地 恢 
复 、 了 解 沉 积 物 在 沉积 时 的 古 地 理 环 境 。 有 关 这 方面 的 研究 工 
作 , 目 前 已 广泛 进行 , 其 中 以 关于 第 四 纪 十 地 理 的 研究 工作 较 
多 。 第 四 纪 有 多 次 冰期 - 间 冰 期 , 相 应 地 也 有 多 次 海面 升降 变 
化 。 利 用 沉积 物 中 的 硅 藻 遗体 , 可 以 研究 平原 区 的 海水 进退 和 由 
其 引起 的 十 地 理 环境 的 变迁 , 同 时 利用 海底 柱状 样 的 硅 藻 遗体 还 
可 以 研究 气候 变化 〈 海 水 温度 变化 ) 。 

1。 古 盐分 分 析 :, 通过 硅 藻 遗体 所 反映 的 古 盐分 的 分 析 研 究 , 
可 以 辨认 海陆 相 地 层 , 了 解 海水 进退 和 十 地 理 环境 的 变迁 。 长 谷 
川 1966,a、bj;1967 a, b;1968) 曾 根 据 钻 孔 样 中 硅 营 遗体 所 反 
映 的 二 盐分, 分 析 了 日 本 关东 平原 绳 文 时 代 早 期 一 晚期 海水 进 
退 、 海 面 变化 和 沉积 环境 的 变迁 , 论 证 了 海 进 层 上 限 所 达到 的 高 
度 〈 换 算 为 高 出 现代 海面 的 高 度 ) 和 沉积 环境 的 特点 。 

Bal At (1971, 1972, 1973) 也 同样 以 解释 沉积 环 卉 为 目 
的 , 对 武藏 野 台地 、 东 京 下 叮 低 地 和 东京 湾 底 等 钻 孔 硅 藻 遗体 进 
行 了 分 析 研究 。 图 34 便 是 东京 湾 中 部 川崎 一 木更津 间 遗 体 硅 划 
群 的 分 析 结 果 和 根据 遗体 硅 蔬 群 所 作 的 层 位 对 比 。 该 剖面 的 中 部 
和 两 侧 ,清楚 地 表现 为 两 次 沉积 旋回 〈(A 和 也 )( 阿 久 津 ,1973) 。 

2。 古 水 温 研究 , 金 谷 和 小 泉 为 了 探讨 深海 柱状 样 各 层 位 的 
Td 值 对 表层 古 水 温 的 指示 效果 , 曾 对 柱状 样 V20 一 130 各 层 位 的 
两 个 受 海 况 变化 影响 的 参数 〈 硅 蔬 群 型 和 Td 值 ) 进行 比较 分 析 。 
结果 是 , 硅 藻 群 型 的 层 位 变化 与 Td 值 所 反映 的 冷 期 和 暖 期 是 对 
应 的 , 唯 655 一 656cm 以 下 部 分 , 两 者 的 对 应 关系 不 够 明显 。 总 
之 , 应 用 遗体 硅 藻 群 的 Td 值 来 推测 第 四 系 沉 积 时 的 古 表 层 水 温 
和 掌握 第 四 纪 硅 藻 群 的 层 位 变化 是 有 效 的 。 


63 


NM] Wi 
Yo 


64 


- 
z re 


\ 


所 | 钙 1 iD 四 
. oe BUTE SHIM RAP ||)! SR ee 


= 


oO 


\s TE) 


+29 -RE 


Brine sail 1018 \|2 Ree 1 ee 


Crt FAT SET 
are La 


一 


〇 
由 1 交 PER 
a iS 


[AL_ | ° 
Te 


一 


5 km 


有 foo} 
TUTTLE TTT ae SA = ne 
[is PC EE 


<j a oO 


SIN NRUPVURU RMU S23 = 68 27 EE EEE | 


= 


oO 
’ 
pene wan 5 ees 


197316. 


据 岩 相 和 硅 藻 遗体 所 确定 的 东京 湾 底 中 部 古 地 理 环境 


图 34 


( 阿 久 津 ,1973) 
1 一 海区 堆积 物 !2 一 陆 源 堆积 物 !3 一 半 咸 水 堆积 物 54 一 Me1orira sz1cata 带 站 一 粉 砂 16 一 砂 ;7 一 砾 砂 ;8 一 砂 与 粉 砂 互 层 


” 北 赤 平 洋 海区 的 古 地 磁 层 位 , 研 究 的 比较 清楚 , 目 前 已 广泛 
被 当 作 一 种 时 间 尺 度 来 应 用 。 唐 纳 荷 〈1970) 对 北 太 平 洋 高 纬 地 
区 已 查 明 古 地 磁 层 位 的 七 个 钻 孔 的 Td 值 进 行 分 析 后 认为 , 从 第 
四 纪 表 层 古 水 温 的 变化 来 看 , 海 水 温度 的 明显 降低 时 期 是 在 更 新 
世 中 期 , 相 当 于 布 伦 赫 斯 正极 期 之 初 : 同时 在 整个 布 伦 赫 斯 正极 
见 有 九 次 Td 值 降 低 时 期 〈 寒 冷 期 )〈 图 35) 。 


4U 
20 
10 V20-119 


a a a ; 


50 
| 
30 WN A AR 
ae ea ee 让 | \ 克 NA w& yp k&/\e/\k ere 让 

0 elma uma cee seem ggg, 


1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wed 20 390 490 500 690 760 800, 900 1000 1100 100 1500 1400 1500 1600 cm 1300 1400 1500 1600 cm 
90 
80 

a 60 

& 50 V21-148 
40 
30 


Bl 35 柱状 样 V21-148, V20-108, V20-119 fy Tad 值 
(HERAT, 1970) 
V21-148HTdB AP RALDB RD, RHRB(LYTWAA=jKR. V20-108 He 
Xb AT df AS (Ka 

36 AAR Da is A ER a till FAG A EEK A 2d Ak im 变 
化 图 〈 反 映 冰 川 的 消长 )。 从 该 图 可 以 看 出 1) 寒流 硅 藻 个 体 
数 增加 和 Id 值 减少 〈 开 始 寒冷 化 ) 的 时 期 是 在 松山 逆 极 期 的 晚 


Fs 2) Td 值 的 周期 变化 《寒冷 期 与 温暖 期 交替 ) 主要 发 生 在 布 


伦 赫 斯 正极 期 。 这 样 一 些 变化 与 肯特 〈1971) 据 冰 山 漂 砾 沉积 量 
的 变化 所 确定 的 气候 变化 时 期 是 一 致 的 , 与 海 斯 (1969) 据 热带 
东 太 平 洋 柱状 样 的 分 析 所 确定 的 碳酸 钙 开 始 增加 和 表现 为 周期 性 
变化 的 时 期 , 也 是 对 应 的 。 另 外 , 图 36 还 表明 , 在 约 50 万 年 前 
《相当 于 明 德 一 里 斯 间 冰 期 , 整 个 北 太 平 洋 都 是 Td 值 的 高 值 期 


65 


CRATE) CEEOL EBLE) ARGH ty C7 OG Ew 


TAK GH ERE NAS HAI A “SG a SY 2G 
(%) RWS EW “BL TERK Mh OE 9s 国 


(161 '7 1a LN3X) (chp 'YAYNVY 如 INNZIOY) (SL6T ‘INNZIOY)  (OL6T “SAH YNOQ) (E461 Inzioy ) 
re 
81 
v1 Kf 
bi 
rl # 
R 
ran 
0 
| rele 
mS fff 
: ; 9°0 ; 
?0 iy 
20 7 
Le 0°0 = 
0" ‘os ‘cord of 00 0S on0 0S OOO 0S OOrOor 0s os i 
| WPL (Wa) PL WPL WPL (High) 当 
$F HE eee SUL = GoREMe —BYT-IZA 101-02 g0I-02A KM % 
G8 HR fi =! 662-1€ dasa 3 98f-67 dasa a ii 


<n 


$n101jOp vizouns0pnasq—§ 和 57791147720。T 了 一 8 ‘fsuaidizap 


2L190155012081 工 一 4282010L13317021 "A siusof1jhts viurjosoziyy—g 5z79211002 911281POU1230D 一 9 8502D1L7132DX3 


D4ISOISSNIVY J —P 


fyiviegey viuajosoziyy—E favuiwmes vynoyusq—zZ ‘sniwur1ssvu Hite a Team 


CTL6T ‘fe RE) 


ty 7° Se GH sy) BR CME", 81,991 “AAA8 ,58。0f) Wests ze 国 


As | 


Hh 


8/ L001 gor TT § + - SLB LO0T ofS ~~~ _ 3/001 Jonah 


ee 6 ek 


一 一 一 1 
-—. ~ 
一 一 1 


— f 4 oof 067 

二 一 |/ 有 Os 
= } at 

ae 00% 

i ¥ 098 

| 1 008 

i & 0sz 

HY 00 


o 
WwW 
re 


ED ee 
cs, 
os £2 FF 


So oS 
oOo oS 
一 


MY 


=) 


HS ae YOR a _//\ 
= be 4 4 8 
SNNa ATO a 《= AN 


67 


(温暖 期 ) .这 一 Td ORAM, BRK PT HR bARM Ob 
泉 、 金 谷 ,1975) 。 陆 区 在 这 一 时 期 普遍 受到 海 侵 , 形 成 大 阪 群 
Ma 5 层 、 横 滨 附 近 的 屏风 浦 层 等 海 相 层 。 

朱 斯 (1961, 1962, 1963, 1969, 1971) 认为 北 太 平 洋 的 第 

四 系 是 在 冰期 、 间 冰期 交替 出 现 的 情况 下 沉积 的 。 他 把 表层 沉积 
层 工 定 为 全 新 统 ,, 向 下 以 工 .了 等 偶数 代表 冰期 沉积 , 焉 、V 
等 奇数 代表 间 冰 期 沉积 。 划 分 的 主要 依据 是 遗体 硅 络 群 中 寒冷 种 
与 温暖 种 的 出 现 频 率 , 同 时 也 考虑 到 单位 沉积 量 中 硅 藻 帝 数 〈 在 
北 太 平 洋 高 纬 地 区 , 间 冰期 硅 络 产量 增高 )》 ARE REE AB et 
(A137) 。 按 此 划分 , 第 四 系 底部 为 层 亚 , 即 第 四 纪 更 新 世 最 初 
开始 于 寒冷 期 。 这 一 看 法 与 上 面 提 到 的 第 四 纪 转 冷 时 期 的 看 法 有 
些 不 同 。 不 过 , 朱 斯 对 第 四 纪 冰 期 的 解释 存在 某 些 混乱 。 例 如 , 
他 普 把 柱状 样 V20 一 119 的 629 一 767cm 层 划 为 层面 (1969), 后 来 

(1971) 又 改 为 层 皂 A , 而 对 改动 的 原因 并 未 说 明 。 据 宁 柯 维 奇 
(1966) 的 意见 , 这 一 层 段 相当 于 松山 赣 极 期 的 上 部 (43805 
年 前 ) , 即 上 面谈 到 的 整个 北 太 平 洋 第 四 纪 气 候 , 开 始 正式 转 冷 的 
时 期 , 它 不 是 海 斯 和 布 格林 〈1971) 所 确定 的 第 四 纪 更 新 世 的 开 
始 , 而 只 是 第 四 纪 冰 期 的 开始 Vb, 1973). 

日 本 海盆 北部 USSR3602 点 柱状 样 (41"09'06“N;135*18.1' 下 , 
水 深 3504 米 , 柱 长 17.02 米 ) 的 硅 藻 遗体 , 可 以 分 为 五 层 , 即 

(0 一 140cm ) —vk G4]; I (140—280cm) 一 一 冰期 , 亚 (280 一 
590 cm) 一 一 间 冰 期 ; W (590—1033 cm) 一 一 冰期 ;V (1033— 
1702cm) 一 一 间 冰 期 。 层 工 出 现 33.3%% 的 淡水 种 , 层 信 见 有 再 沉 
积 的 第 三 纪 绝 灭 种 〈 锡 茨 肯 那 ,1959) 。 大 和 舟 状 海盆 的 柱状 样 
M40—3(39°03.5/N, 136°44.5/E, 7ki 2600 米 , 柱 长 21cm + 
126cm) ,从 所 含 遗 体 硅 藻 的 垂 向 变化 可 以 看 出 :1) 该 样 的 33cm, 
相当 于 冰 后 期 的 “最 适宜 气候 期 ”( 约 6000 4F AY); 2)63cm, 相 
当 于 冰 后 期 与 冰期 的 分 界 〈 约 11000 年 前 ) (小 泉 ,1970) 。 


(四 ) 异地 硅 藻 遗体 


在 远洋 沉积 物 中 , 除 含有 当地 的 海 生 浮游 硅 营 以 外 , 还 向 币 
混 有 来 自 附近 海底 或 陆地 的 二 次 沉积 的 异地 硅 营 , 其 中 包括 淡水 


的 浅海 底 栖 的 或 已 经 绝 灭 的 遗体 。 


殉 尔 贝 (1955) 曾 在 大 西洋 赤道 海区 海底 柱状 样 中 发 现 许多 淡 


Arwen: 了 Se ae 
i: 200 20 350 15050 15 30% 


埋 深 (cm): 


400 


图 38 BEARER V 28-265 jt PATE DEE 
生态 类 型 的 垂直 变化 
(小 水,1973) 
A 一 温暖 种 频率 ; B 一 寒冷 种 频率 ; C 一 绝 
灭 种 频率 ! 了 D 一 淡水 种 频率 ; E 一 浅海 底 栖 
种 频率 ;, A 一 王 横 轴 数值 为 200 个 硅 营 壳 中 
所 占 百 分 比 


7k FE H (Melosiva gra- 
nulata, M. ambigua, 
Stebhanodiscus astraea, 
Epithemia argus, Cym- 
bella turgida®) 。 这 些 淡 
水 硅 惠 可 能 是 被 河流 或 风 
自 邻 近 非 洲 大 陆 搬 来 的 , 
也 可 能 这 里 以 前 是 陆地 , 
Daa POLAR Ge 
PR UA,1955, 1957) 。 后 来 , 
福 尔 格 (1967) 在 该 区 采 
集 的 由 烈风 自 非 洲 大 陆 吹 
来 的 砂 侍 中 , 也 发 现 了 许 
多 谈 水 硅 蔡 , 其 中 许多 种 
与 克 尔 贝 (1955) 在 柱状 
样 中 发 现 的 相同 。 

采 自 日 本 海 隐 歧 舟 状 
海盆 的 柱状 样 V28 一 265, 
据 硅 深化 石 分 析 , 该 样 
130 cm 处 为 冰 后 期 与 冰 
期 的 分 界 ,130 一 290cm 为 
玉木 冰期 帝 积 。 此 冰期 沉 
At, DUA Shee HBL 


69 


(图 38), 即 自 130cm [ay PR , ARTE HERA 种 逐渐 增多 ,而 且 连 续 出 
现 淡 水 种 ,260cm 以 下 还 见 有 许多 中 新 世 的 绝 灭 种 .这 种 情况 在 大 
和 舟 状 海盆 所 采 柱 状 样 中 也 可 见 到 。 该 海盆 玉木 冰期 沉积 (140 一 
280cm) 中 , 在 190cm 以 下 , 浅 海底 栖 种 增多 , 并 出 现 淡水 种 和 
绝 灭 种 。 冰 后 期 沉积 的 50 一 90cm fal, WAAR. VL 
上 日 本 海底 沉积 中 所 出 现 的 异地 硅 营 , 从 沉积 物 的 岩 相 、 粒 度 、 
成 分 来 分 析 ,可 以 看 作 是 由 于 冰期 或 寒冷 期 冰川 发 展 、 海 面 降低 , 
致使 海底 请 坡 和 独 流 作 用 增强 的 结果 Chak, 1973. C) 。 

白 令 海 的 深海 钻探 试 样 也 同样 表明 , 该 海区 在 冰川 显著 发 展 
时 期 , 有 许多 浅海 底 栖 种 和 淡水 种 硅 藻 被 带 到 海底 帝 处 。( 小 泉 , 
1973Pb ) 。 


(五 ) GE SIE ie FEY RN 


HUL, Ast IS. RRNA RAIA SK EERE 
JRA, 3 Fe Pa He A AY Ee BP PR Re A EY Tew 
路 线 。 南 极 海 的 硅 藻 遗 体 中 ,有 60%% 是 这 个 海区 特有 的 Nitzschia 
kerguelensis 和 N. lentiginosus 组 成 。 经 过 对 这 两 个 种 永 平分 布 
的 调查 , 已 经 了 解 , 它 们 自 南极 海底 沿 着 低 凹 水 道 和 舟 状 海盆 向 
北 流 动 , 一 直 可 以 达到 南极 底层 流 收敛 的 地 方 一 一 菲 诺 克 斯 . 特 殉 
治 群岛 以 北 “〈 约 7 N) (图 39) 。 在 北上 的 过 程 中 , 壳 体 受 到 机 械 破 
坏 , 壳 的 绝对 数量 减少 。 这 种 情况 表明 , 研 究 硅 营 遗体 的 分 布 , 
对 于 了 解 海底 沉积 物 的 来 源 、 底 层 流 的 流 路 和 海底 地 形 是 有 意义 
的 。 同 时 也 表明 ,在 研究 活体 硅 藻 群 转 变 为 遗体 硅 藻 群 的 过 程 中 , 
必须 注意 到 埋藏 群 的 形成 问题 。 


(六 ) WH Fe YP AY ee BR a PR AF 


TE VE Fa Bits Hh 7k Sa TC Ze AY TTP Ba A Ne A POL, HER 
7A FE AY RE BR A A 5 PO TE ROR — WA HR 


70 


= Ne 


100° 120° 140° 160° 180° 160° 140° 120° 100° 


图 39 南 中 太平 洋 异 地 硅 藻 遗体 在 表层 底 质 中 的 分 布 ( 波 蒋 、 布 克 尔 ) 
黑 点 为 含有 南极 海 特有 种 的 底 质 , 箭 头 表示 据 异 地 硅 菠 
遗体 推测 的 南极 海底 层 流 流 路 


湖 相 层 中 的 硅 藻 遗体 群 来 分 析 沉 积 环 境 和 古 湖 盆 形 态 是 很 有 成 效 
的 〈 小 林 ,1962; 野 口 、 中 上 ,1968; 桑 本 1971; 田村 等 ,1971) 。 
此 外 , 湖 相 层 常常 具有 颜色 深浅 不 同 的 条 带 , 应 用 硅 蔬 遗体 群 来 
解决 这 种 条 带 的 成 因 , 也 有 不 少 实例 。 

阿 久 津 (1960,1964) 对 盐 原 群 、 富 岛 层 的 灰色 、 白 色 条 带 的 
成 因 , 作 了 明确 的 解释 , 即 当 裔 水 因 受 洪水 的 影响 而 变 成 中 营养 


71 


湖 或 富 营 养 湖 时 , 湖 中 将 繁殖 Melosiva granulata v. angustis- 
sima, Stephanodiscus miagavae 等 硅 织 , 于 是 形成 灰色 条 带 ; 
当 这 些 硅 络 消耗 了 水 中 的 营养 盐 类 , 使 湖 变 成 贫 营养 湖 时 , 则 湖 
中 硅 基 将 以 Stephanodiscus niagarae 为 主 , 这 时 便 形 成 白色 条 
带 。 在 更 大 洪水 影响 下 还 可 以 形成 灰 褐 色 泥 岩 。 

本 宿 层 上 部 湖 相 层 的 灰白 色 和 灰色 条 带 , 与 所 含 硅 藻 属 种 无 
关 , 两 者 都 是 由 Meloszy4 granulata, Stephanodiscus nigarvae|> 
组 成 。 条 带 的 成 因 主 要 是 由 于 灰 晶 色 条 带 中 硅 藻 充 多 , 灰 色 条 带 
PEER se>, HEA (1970) 认为 , 灰 白色 条 带 是 在 湖水 安静 、 宣 


FER AN HF PB AY 


七 、 硅 藻 化 石 群 的 古 环境 分 析 


根据 硅 营 遗体 群 来 恢复 第 四 纪 沉 积 环境 的 问题 , 在 前 面 已 经 
谈 到 , 这 里 再 谈 谈 有 关 恢 复 新 第 三 纪 古 环境 的 一 些 例子 。 

市 川 等 《1955) 根据 对 能 登 半 岛 中 新 统 山 户 田 硅 营 泥岩 中 硅 
藻 化 石 群 的 分 析 , 认 为 该 泥岩 沉积 盆地 本 来 是 一 个 东 侧 有 开口 
的 、 时 有 海水 注入 的 半 戌 水 湖 盆 ,后 来 由 于 海水 注入 量 急 剧 增加 , 
沉积 盆地 才 由 半 戌 水 湖 盆 转变 为 海区 。 

小 泉 (1972, 1973d) 曾 对 福 岛 、 宫 城 丙 县治 太平 洋 岸 呈 带 
状 分 布 的 上 新 统 瘟 口 层 的 硅 综 化 石 群 进行 统计 分 析 , 结 果 查 明 , 
LEO BURN, RR CSA HMA, AAA 
部 愈 强 。 北 部 涪 仙台 周围 至 北上 河谷 为 内 海 型 沉积 盆地 。 此 盆地 
开始 时 为 小海, 以 后 有 所 加 深 , 后 来 又 转变 为 浅海 。 

巴 伦 (1973) 根据 朱 斯 等 (1969,1970) 对 太平 洋 表 层 底 质 硅 
藻 遗 体 地 理 分 布 的 研究 结果 , 分 析 了 加 利 福 尼 亚 圣 大 巴巴 拉 附 近 
中 新 统一 上 新 统 沉 积 时 期 的 古 水 温 。 分 析 结 果 表 明 , 该 地 水 温 在 
BERRA 为 10 人 , 莫 尼 安 阶 一 特 尔 莫 尼 安 阶 CF 新 世 ) 
水 温 呈 波动 式 徐 徐 上 升 , 至 上 新 世 初 期 , 约 达 17 。 硅 营 化 石 反 
映 的 水 温 的 这 一 变化 情况 , 与 根据 其 他 微 体 化 石 的 研究 结果 颇 为 
一 致 。 

以 上 所 列举 的 例子 ,可 以 说 都 是 正确 的 。 不 过 应 该 指出 ,用 硅 
藻 化 石 来 分 析 古 环境 , 通 常 是 借助 于 生态 特征 已 经 了 解 清楚 的 现 
代 种 。 而 实际 上 上, 沉积 层 年 代 愈 古老 , 现 代 硅 藻 愈 少 , 生 态 特 征 
不 清 的 绝 灭 种 愈 多 。 因 此 以 现代 硅 藻 种 为 基础 来 分 析 研 究 古 代 环 
境 , 有 一 定 的 局 限 性 。 

洋 村 〈1973a) 认为 , 在 进行 古 环境 分 析 中 , 有 必要 推测 硅 
党 群 中 占 优 势 的 绝 灭 种 的 生态 特征 。 他 对 日 本 东北 地 方 , 根 据 已 


73 


有 资料 , 分 析 了 该 地 主要 绝 灭 种 与 现代 种 的 关系 和 绝 灭 种 在 层 位 
和 地 理 分 布 上 的 规律 性 ,从 而 确定 了 出 现 频率 很 高 的 绝 灭 种 Acti - 
nocyclus ingens 为 远洋 种 , Denticula spp. 为 近海 种 。 在 此 基础 
上 , 他 把 该 地 中 、 上 新 绕 的 硅 划 群 划分 为 远洋 种 、 近 海 种 和 近 岸 
一 一 淡水 种 ,并 用 三 角 图 法 表示 三 者 的 数量 关系 。 最 后 得 出 :1) 远 
洋 种 自 女 川 阶 以 来 逐渐 减少 ;2 船 川 阶 早期 , 远 洋 水 明显 注入 , 
硅 蔬 群 发 生 质 的 变化 ,3) 以 后 沉积 盆地 和 逐渐 缩小 , 变 成 内 海 型 ; 
4) 男鹿 地 区 从 船 川 阶 早期 未 到 后 期 , 很 快 从 近海 带 转 变 为 沼 岸 
带 ; 和 5) 本 州 西北 端 和 北海 道 南 部 地 区 远洋 种 比较 丰富 等 一 些 看 
法 〈 图 40) 。 


o 
大 
o 
o 
° 
- 
— 
a 


Onna- 
gawa 


Ore] Funakawa | Kita- 
ura 
Late Miocene —~ | 


图 40 男鹿、 挟 泽 地 区 硅 藻 化 石 群 的 层 位 变化 
( 泽 村 ,1973a) 
OO 一 男鹿 地 区 (Oga districts A—MBAWK CAjigasawa distrit) 
I—w#K (Oceanic field); 工 一 近海 区 (CNeritic f.); 亚 一 沿 
岸 区 (Coastal f. ) TV 一 外 过 渡 区 (Outer transition f.);V—WZ 
近海 区 (Subneritic f. ) ;可 一 内 过 渡 区 (Inner transition f. ) 


74 


N\, BStone> 


自从 汉 那 〈1927a、Pb ) 在 加 利 福 尼 亚 莫 罗 诺 页 关中 发 现 白 垩 
纪 晚 期 的 硅 蔬 化 石 , 并 指出 其 在 地 层 学 上 的 意义 , 以 后 有 关 环 太 
平 洋 地 区 硅 惠 化石 的 记载 和 地 层 划 分 的 工作 , 日 益 增 多 , 但 以 研 
究 不 同 硅 攻 种 的 地 层 分 布 〈 生 存 期 ,Stxatigraphic ranges) 为 
基础 的 近代 硅 营 化 石 地 层 学 , 主 要 还 是 开始 于 金谷 (1957 ,1959) 
的 工作 。 目 前 , 若 千 硅 营 属 和 种 的 进化 系列 GRAKA) 已 渐 被 
查 明 , 根 据 已 积累 的 资料 , 按 硅 藻 种 来 划分 上 白垩 统 和 第 三 系 各 
统 是 有 效 的 。 

以 前 有 关 硅 营 化 石 地层 的 研究 工作 一 大 都 限于 陆地 出 露 的 沉 
Bia, HARB, WAP: . 

1。 苏 联 所 进行 的 各 项 研究 工作 ,可 以 朱 斯 和 和 希 索 克 娃 、 普 列 
效 卡 娅 (1963) 的 工作 为 代表 。 他 们 研究 的 重点 是 硅 落 化 石 种 的 分 
类 和 记述 , 同 时 对 属 的 地 理 和 地 层 分 布 也 作 了 论述 。 据 他 们 的 研 
究 , 中 生 代 和 新 生 代 的 竺 营 , 存 在 着 种 的 差异 ;新 第 三 系 含 有 许 
多 老 第 三 系 未 见 的 新 的 超 科 。 后 来 , 格 富 塞 〈1974) 也 总 结 了 苏 
联 的 研究 工作 , 他 按时 代 分 别 记 述 了 苏联 各 地 自白 垩 系 至 现代 沉 
积 中 硅 藻 遗体 化 石 的 地 理 分 布 和 产 出 层 位 , 对 以 前 的 研究 工作 作 
了 补充 ; 

2。 过 去 有 关 白 垩 系 硅 藻 的 研究 ,主要 限于 加 利 福 尼 亚 地 区 , 
但 最 近 在 苏联 “〈 主 要 是 乌拉 尔 地 区 ) 也 提出 了 许多 有 关 这 一 时 期 
WERE 〈 普 罗斯 金 娜 、 拉 夫 连 克 ,1949; 朱 斯 ,1951a 
斯 提 尔 尼克 娃 ,1965a,1956,1966b )。 斯 提 尔 尼克 娃 〈1974) 


79 


详细 地 记述 了 苏联 白垩 系 硅 营 种 的 地 理 分 布 和 产 出 层 位 ; 

3。 关 于 古 新 统 、 渐 新 统 硅 蓝 化 石 的 报告 和 记载 ,以 在 苏联 提 
出 的 较 多 〈 普 罗斯 金 娜 、 拉 夫 连 列 ,1949; 朱 斯 ,1951 b ,1955; 
斯 提 和 尔 尼 死 娃 ,1960; 格 雷 塞 ,1962)7》 

4。 始 新 统 硅 营 , 最 初 由 汉 那 (1927a) 在 加 利 福 尼 亚 作 过 研 
究 , 以 后 在 其 他 地 方 也 提出 了 许多 这 方面 的 报告 和 记载 , 如 加 利 
福 尼 亚 〈 金 谷 ,1957)、 新 西 兰 “〈 许 拉 德 尔 ,1969) 、 苏 联 “〈 普 罗 
斯 金 娜 、 拉 夫 连 克 ,1949, 朱 斯 ,1955; 斯 提 尔 尼克 娃 ,1960; 
格雷 塞 和 普 斯 诺 娃 ,1964; ABLE. 普 列 兹 卡 娅 和 格雷 塞 , 
1964; 格雷 塞 和 和 希 索 殉 娃 、 普 列 效 卡 娅 ,1968)3 

5. HLA EAR (1937) 曾 研究 爪 洼 岛 中 新 统 、 上 新 BER 
的 地 层 分 布 ; 

6。 朱 斯 (1962) 编 自 了 苏联 远东 地 区 〈 萨 哈 林 、 堪 察 加 、 科 


SSR) 自 中 新 统 上 部 到 现代 沉积 中 主要 海 生 硅 弗 种 的 出 现 , 


层 位 。 后 来 , 这 一 地 区 海 生 硅 阁 群 的 变迁 ;被 划 为 七 个 阶段 CA 
索 克 娃 、 普 列 兹 卡 姬 ,1967) 
7。 在 日 本 , 最 初 研究 和 记载 了 能 登 半 岛 的 中 新 统 硅 世 ( 市 咱 


等 ,1955,1956; 石川 ,1960; 石川 等 ,1964), 接 着 又 对 本 州 中 


新 统 中 部 (48, 1959; 泽 村 ,1963) 和 中 新 统 中 部 一 上 新 统 
(小 泉 ,1968) 的 浮游 硅 营 群 进行 了 带 的 划分 。 在 进行 本 州 东北 
地 方 和 北海 道中 新 统 的 对 比 当 中 , 曾 讨论 依据 硅 藻 化 石 对 比 地 层 
的 可 靠 性 问题 。 结 论 是 , 硅 络 化 石 对 于 进行 较 大 范围 的 地 层 对 比 
是 有 效 的 。 为 此 , 将 本 州 东北 和 北海 道 的 中 新 统 硅 藻 群 自 上 而 下 
划分 为 如 下 
B.#—WCoscinodiscus mar ginatus Ay = (AS BT) s Bike—— DA 
Actinocyclus ingens, Denticula RAE 〈 女 川 阶 ) MAH— IL 
A ERB CER. UG, 1961, 1963; PERT, 19630), in 
Ja» SOMA PRAEER. BE PERL EX +h pr Sem _b Hie ASF, 
作 了 研究 〈 小 泉 ,1966), 进 一 步 探讨 了 本 州 东北 地 方 《 字 野 , 
1968; 秋 叶 ,1972)、 北 海道 〈 奏 、 长 谷川 ,1970; 押 手 , 宇 野 


76 


1971) 中 新 统 硅 车 种 的 层 位 分 布 和 对 比 问题 ; 

8。 有 关 北 美 西海 岸 的 第 三 系 硅 藻 ,以 往 已 经 有 过 不 少 研究 报 © 
告 〈 汉 那 , 格 兰 特 ,1962; 汉 那 ,1930b ,1930 c 51932; We, 
1928, 1950) 并 提出 了 Denticula 属 的 层 位 分 布 和 利用 其 进行 地 
层 对 比 的 问题 〈 西 蒙 森 、 金 谷 ,1961) 后来, 许 拉 德尔 (1973b ) 
又 根据 加 利 福 尼 亚 海 的 深海 钻探 试 样 , 对 该 属 的 分 类 和 层 位 分 布 
作 了 进一步 研究 。 此 外 , 加 利 福 尼 亚 〈 伏 姆 哈 特 ,1967;, 巴 伦 , 
1975a) 和 奥 莱 肯 〈 奥 尔 等 1971; 奥 尔 ,1971) 等 地 的 新 第 三 系 硅 
藻 种 的 记载 和 层 位 分 布 的 研究 工作 , 亦 在 进行 。 

随 着 上 述 环 太平 洋 地 区 硅 藻 的 地 层 分 布 和 各 层 位 间 硅 落 群 变 
化 情况 的 研究 , 逐 步 开 展 各 个 地 区 的 硅 弗 分 带 工 作 。 并 在 此 基础 
上 , 开 始 寻找 某 些 非 地 区 性 的 、 可 资 追 索 广 大 地 区 时 间 界 限 的 硅 
藻 及 其 出 现 频率 的 研究 工作 。 所 有 这 些 工 作 , 使 得 硅 织 地 层 学 进 
入 了 一 个 新 的 发 展 阶段 。 


(二 ) 现 阶段 的 硅 汪 地 层 学 


近年 来 , 海 生 浮游 硅 藻 的 生物 地 层 学 已 有 明显 的 发 展 。 这 首 
先 表现 在 硅 藻 化 石 分 带 方面 , 从 种 的 出 现 和 绝 灭 的 “事件 ”中 , 
找到 了 适用 于 广大 地 区 确定 地 层 年 代 的 基准 面 (datum plane); 
其 次 还 表现 在 , 由 于 作为 时 间 尺 度 的 古 地 磁 层 位 学 的 引进 , 使 时 
间 的 精度 得 到 了 明显 的 提高 ; 另外, 深海 钻探 计划 所 提供 的 连续 
沉积 的 柱状 样 , 也 为 开展 硅 藻 化 石 地 层 学 的 研究 工作 , 创 造 了 有 
利 条 件 。 目 前 ,在 许多 海域 都 在 开展 海 生 硅 藻 地 层 学 的 研究 工作 , 
其 中 以 在 北 太 平 洋 地 区 所 进行 的 工作 最 多 。 

1。 硅 藻 种 的 生存 期 与 硅 昔 地 层 学 

金谷 、 小 泉 (1970) 通过 分 析 已 知 年 代 样 品 〈 用 硅 藻 以 外 其 
它 标 志 确 定 的 年 代 ) 中 的 硅 藻 化 石 , 分 析 研 究 了 环 太平 洋 地 区 海 
生 浮 游 硅 营 的 生存 期 。 这 一 研究 提供 了 不 少 以 往 不 太 清 楚 的 硅 藻 
种 的 层 位 分 布 资 料 。 图 41 是 在 两 个 以 上 地 区 同时 发 生 的 硅 藻 事 - 


77 


件 , 其 中 包括 以 往 研 究 太 平 洋 底 沉 积 时 已 经 提 到 的 事件 , 也 包括 
一 些 新 的 事件 。 主 要 新 的 事件 有 : 
(1) Rhizosolenia curvirosiris 在 布 伦 赫 斯 正极 期 中 期 消 
Rs 
(2) Nitzschia reinholdii TERRKEEBREE SAL 
jah 3p TE We HZ [AYA Xs 
(3) Actinocyclus oculatus 在 页 拉 米 洛 正 磁 极 事件 消灭 ; 
(4) Neteschia fossils 在 奥 尔 都 维 正 磁极 事件 与 页 拉 米 洛 
正 磁极 事件 之 间 消 灭 ; 
(5) Pseudoeunotia doliolus 在 奥 尔 都 维 正 磁极 事件 出 现 ; 
(6) Thalassiosiva convexa FE HE LL 1 ek PR AK 
ike EM, TORRE RED, 
及 供 分 析 的 样品 还 不 够 齐全 等 原因 , 可 能 存在 一 定 误差 。 所 以 有 
关 硅 弗 的 层 位 分 布 和 对 比 问题 , 今 后 尚 应 继续 研究 。 
在 上 述 研 究 工作 之 后 , 小 泉 〈1973a) 用 同样 方法 研究 了 旦 
本 本 州 各 地 中 新 统一 上 新 统 海 生 浮游 硅 藻 群 , 并 将 其 划分 为 五 个 
带 。 由 上 而 下 ; 
a, Denticula seminae #3; 
b. Denticula seminae—Denticula kamtschatica #8; — 
Cc, Denticula kamtschatica 4%; 
d, Denticula hustedtii +; 
e, Denticula hustedtiti—Denticula lauta +, 


据 秋 叶 (1975) 最 近 的 研究 , 这 个 分 带 也 适用 于 北海 道 西部 


各 地 。 

自从 上 村 、 泽 村 (1973) 自 缺 少 化 石 硅 质 页 岩 的 碳酸 盐 团 块 申 
找到 保存 恨 好 的 硅 蓝 化 石 以 后 , 化 石 分 带 的 这 部 分 空 自 始 被 填 
补 , 同 时 也 为 分 析 其 沉积 环境 提供 了 依据 。 渗 村 在 研究 三 请 、 
房 总 两 地 含 碳酸 盐 团 块 的 中 新 统 硅 藻 化 石 的 基础 上 , 将 该 地 中 新 
STEERED 为 wk、8、?7、6 四 带 。 将 此 划分 与 整个 环 太 平 
洋 地 区 中 新 统 硅 藻 化 石 进 行 比较 分 析 , 可 以 看 出 , 中 新 统 中 期 是 


78 


(W) eee 


(1) 4S (11) 北 中 太平 洋 


saltofIopP ellouneopnesd 
IIuo3Iesq eluUelosozIU 词 


sturrojytound “snosiprwepy -一 一 一 一 一 


UINSUOWBULTO WINIZBIOI= T ee 
Oy Dra 


SN[Ol[Op etlounsopnesd 了 Ls ea 


snueorsge "D 
Tuo3Ieq *ZIyY 
SIIITofIaunop Et 和 而 aie 


SuUIIeU BIYOSZ}IN a. 


SI[PUISIY BIeJEqQoY "ZI! 
ER +a 
SQ[MPAIND Sn[2Aoout35V 加 | 
ePIABI3 BdIISoISSBIBUI 
Sr3auI3IBUX 


(图 中 数字 ) (金谷 、 小 泉 ,1970) 
CALAB 一 卡拉 布 里 ,PLAC 一 普 列 赞 ,TORTONIAN 一 托 尔 顿 ,LANGHAN 一 兰 格 ,AQ 一 阿 33H, AST—By HF 
#2; ZANC—H-+;MESSINIAN—#%; BURDIGAUAN—%# RIN 


~~ 
“s 
“~~ 
- 


环北 太平 详 地 区 中 新 世 晚 期 一 更 新 世 的 佳 藻 事 件 


图 41 


WINISS3 ne 
WVINO LUO NYH? NI 


be =) ss 


79 


新 旧 鞋 藻 化 石 群 的 交替 时 期 。 在 进行 中 新 统 分 层 和 进行 表 日 本 与 
里 日 本 中 新 统 对 比 时 , 以 下 列 一 些 硅 藻 事 件 作 为 标志 是 合适 的 , 
BDA Pifa_kE: Actinocyclus ingens, Denticula lautafy HR; 
D. huetedtit 的 出 现 期 ; Kisseleviella carina (#4 KRHA Hemi- 
discus cuneiformis 出 现 期 (图 42) 。 


七 


hi ag 
FEA ®@ 
FA a | BS 


一 一 


ii 
jg 
和 群 


~ 


iT Rie alg 
Fata 


A ~ AE OS 


Hemidiscus 


cs 
fi] 
层 
at 


t  cuneiformis 


SSeRe | Rh 


| Kisseleviella KNMEE@ 


carina 


a Denticula 5 
Ls + hustedtii a 
人 7 ¥ 
其 Actinocyclus ingens be 
t Denticula lauta 
ss a 
- A 
a 泥 # HO \ a ua 
砂岩 46 Be 
@ HRA 
个 出 现 期 
二 和 欧 减 期 


图 42 =f. BE. SEW KEBAB 
(4H, 1973a) 
RP INA eK A =H AEA Bia HRESH 
他 地 区 硅 藻 化石 带 的 对 比 , 以 往 研 究 的 不 多 。 最 近 巴 伦 (1975a, 
b) 对 此 开展 了 研究 。 不 过 他 所 划分 的 各 个 带 的 年 代 , 由 于 沿用 
了 以 往 该 地 常用 的 时 代 界 限 , 因 而 与 许 拉 德 尔 〈1974) 的 研究 结 
果 有 所 不 同 。 


80 


在 此 以 前 , 金 谷 〈1970) 曾 就 钻探 莫 霍 面 的 深海 柱状 样 研究 
硅 藻 化 石 的 层 位 分 布 和 分 带 , 进 一 步 分 析 了 曾 被 死 尔 贝 (1954) 
研究 过 的 热带 东 太平 洋 柱状 样 (SW 76), 认 为 , 据 硅 营 化 石 的 
对 比 , 柱 状 样 (SW 76) 中 存在 不 整合 , 其 下 部 植物 群 属 莫 尼 
安 阶 〈 中 新 世 ) 。 后 来 , 许 拉 德 尔 〈1974) 又 以 深海 钻探 计划 第 
18 节 所 获 样品 的 硅 藻 分 带 “〈 许 拉 德 尔 1973a) ANA SEAR 〈1972) 的 
“分 带 为 基础 , 进 一 步 研究 该 莫 霍 面 钻 孔 的 硅 营 群 , 重 新 确定 了 该 
孔 各 层 年 代 , 并 记述 了 硅 藻 种 。 

朱 斯 〈1974a,1974b ) 根据 过 去 所 获 热 带 太 平 洋 底 样品 的 
分 析 结 果 , 编 算 了 自 渐 新 世 至 现代 的 硅 藻 种 的 生存 期 〈 图 43) 。 

1; Hemiaulus polycystinorum, 2; H.angustus, 3; H. lon- 
gicormis, 4, Triceratium barbadense, 5; Rylandsia biradia- 
ta, 6; Cestodiscus pulchellus, 7; Coscinodiscus mexicanus, 8; 
C. argus, 9; Asterolampra praemarylandica, 10; Cestodiscus 
mthinae,11; C. vobustus, 12; Coscinodiscus oligocenicus var. 
oligocenicus, 13; C. sellatum, 14,;C. excavatus var. quadriocel- 
latus, 15: Rouxia hannai, 16: Craspedodiscus coscinodis- 
cus, 17; Coscindiscus princeps, 18; C. oligocenicus var. no- 
dosa, 19: C. lewisianus var. similis, 20: C. lanceolatus, 21; 
C. vigilans, 22; Rouxia quadrangula, 23; Synedra jouseana 
f. linearis,24; Synedrasp., 25; Aulacodiscus aff. pellucidus, 
26; Biddulphia sp., 27; Asteromphalus minimus, 28; Bogo- 
vovia veniamim, 29; Coscinodiscus paleaceus, 30; Kozloviella 
edita, 31; K. pacifica, 32; Bogorovia tenuis, 33; Actinocy- 
clus miocenicus, 34; A. ingens, 35; Coscinodiscus marginatus 
var. antigua, 36; Denticula lauta, 37; D. nicobarica, 38: D. 
hustedtit, 39: Coscinodiscus vetutissimus, 40; C. yabet, 41; 
Actinocyclus ellipticus, 42; Triceratium cinnamomeum, 43: 
Nitzschia portert, 44; Nitzschia miocenica, 45: Thalassioira 


praeconvexa, 46; Coscinodiscus praelineatus, 47; Nitzchia jo- 


81 


He £9 2 PYG LE 


(G°tP el “Ee 
Bi — LATE OE 80 图 


asuapngsng unyyoao14 Fees. 


wns 
~ourjshohjod ‘snpno:way 


avusynus Pine, = 
‘adhy snosip 
-0UI9S09 snasipopadso. , & 


SuD11814 snos1pourrsog 


机 


= 

4a 
iurmpruaa D140040809 

= 

性 


40a SnIDU134DU 
SIS1p0UIS00 


a | 


Sd a ae AHEM | 


aa | 
$n40]]82044 4} 
-Pun5 “40a snjvanora‘2so9| | 
snjjayojnd snostpojsa7| es 
_| 
+= 
Me 
Set . 


Ee 


a 
?139Dh snasipowjasog . | os 
12aqsod DiyoS22t ||. 
OT SAUCIIV4E OATS OTSEDIO et 
DItusoorwm OIYISZIIN 
avasnof niyosziiN | 4 


Ht 
praauoa pursorssopoyy |S 
此 
Rl 
~seqanid Diuaposoziyy 小 TI 


82 


useae, 48: Thalassiosiva convexa, 49; Rhizosolenia praebergo- 
nit, 50: Pseudoeunotia doliolus, 51; Mesocena elliptica 

2。 上 古 地 磁 与 硅 藻 地 层 学 

古 地 磁 的 层 位 变化 , 是 -- 种 与 海洋 生物 变化 完全 无 关 的 现 
象 。 根 据 古 地 磁 的 测定 , 可 以 较 高 的 精度 确定 地 层 的 世界 性 时 间 

界限 , 它 是 一 种 非常 有 效 的 时 间 尺 度 。 

唐 纳 荷 (1970) 曾 根据 北 太 平 洋 地 区 已 查 明 古 地 磁 层 位 和 放 
射 虫 分 带 的 七 个 柱状 样 , 对 这 个 海区 的 第 四 系 , 按 硅 络 的 绝 灭 种 
进行 过 分 层 。 | 

AR GEAR (1972) 把 热带 东 太 平 洋 许多 海底 柱状 样 海 生 浮游 硅 
著 的 层 位 分 布 , 同 其 他 微 体 化 石 及 十 地 磁 层 位 进行 比较 , 提 出 了 
ZR Ape GERM) 以 来 的 硅 弗 分 带 。 这 个 分 带 , 精 度 
速 高 , 界 限 明 确 〈 图 44) 。 在 此 基础 上 , 布 克 尔 又 把 热带 东 太平 洋 
和 日 本 男鹿 半岛 〈 小 泉 ,1968) 两 地 共同 的 硅 莫 事件 (Rhizoso 
lenia praebergom:t 的 出 现 ,7pC1isszosz70 nativa 的 层 位 分 布 , 
和 Coscinodiscus yabei 的 绝 灭 等 ) 加 以 比较 , 提 出 , 船 川 层 的 
上 部 和 北 浦 层 可 与 上 新 统 上 部 对 比 ; 中 新 统 与 上 新 统 分 界 位 于 船 
川 层 的 下 部 ; 女 川 层 上 部 与 船 川 层 下 部 之 间 存 在 不 整合 或 沉积 速 
度 急剧 减缓 的 时 期 。 后 来 , 木 村 〈1972,1974)、 肯 特 (1973), 
北里 (1975) 等 研究 了 男鹿 半岛 的 古 地 磁 层 位 , 特 别 是 北里 (1975) 
为 了 把 握 地 层 的 等 时 面 和 其 年 代 , 几 乎 使 用 了 目前 所 能 使 用 的 各 
种 手段 。 最 后 确定 , 船 川 层 上 部 正 磁极 期 为 奥 尔 都 维 正 磁极 事件 , 
胁 本 层 下 部 的 正极 期 为 贾 拉 米 洛 正 磁极 事件 。 

布 克 尔 1972) 的 研究 工作 后 来 又 被 深化 了 。 有 目前 硅 莹 的 层 
位 分 布 与 分 可 及 其 与 二 地 磁 层 位 和 其 它 微 体 化 石 层 位 的 对 比 , 已 
向 下 伸延 到 中 新 统 下 部 〈 古 地 磁 期 19) 。 

近年 来 , 苏 联 学 者 也 积极 地 把 作为 时 间 尺 度 的 古 地 磁 层 位 引 
进 到 硅 弗 层 位 分 布 和 分 带 的 研究 工作 中 〈 朱 斯 和 彼 特 治 谢 夫 斯 卡 
娅 1974; 卡 萨 利 娜 和 杰 米 琴 殉 ,1974)。 

另外 , 关 于 陆地 出 露 的 海 相 层 古 地 磁 层 位 与 奉 营 层 位 分 布 、 


83 


inodiscus nodulifer 
olenia praebergonii 
Siosira conveza 


Rhiz 
Thalassiosi 


odiscus africanus 
siosira usalschevii 


omphalus imbricatus 


= 
= 
Wu 
_ 
3 
i= 
= 
o 
a 


Pseudoeunotia doliolus 
Thalassiosira praeconveza 
Coscinodiscus paleoceus 


Nitzschia miocenica 
Nitzschia porteri 
Denticula hustedtii 


le 
izo 


Nitzschia 
miocenica 


图 44 据 热带 东 太 平 洋 海底 柱状 样 编 定 的 中 新 统一 
更 新 统 古 地 磁 层 位 与 硅 营 的 层 位 分 布 和 分 带 
( 据 布 克 尔 ,1972 改 编 ) 


分 带 的 对 比 研究 工作 ,目前 为 数 不 多 GLB, 1975; 小泉、 金谷, 
1975) .图 45 LAK AAEM CMA 成 果 。 该 图 表示 
了 四 个 主要 硅 藻 基准 面 与 古 地 磁 层 位 及 其 它 微 体 化 石 〈 浮 游 有 筷 
虫 、 超 微 化 石 、 放 射 虫 ) 事件 的 关系 〈 小 泉 、 金 谷 ,1975) , 

目前 , 在 确定 古 地 磁 层 位 的 时 代 时 , 一 般 是 先 根据 微 体 化 石 
来 确定 沉积 层 是 否 是 连续 沉积 的 。 因 为 在 存在 沉积 间断 的 情况 
下 , 不 同 的 正极 期 (或 逆 极 期 ) 可 能 互相 重合。 小 林 等 〈1971) 
曾 对 作 过 古 地 磁 测 定 的 两 个 柱状 样 的 硅 营 和 放射 虫 进行 分 析 研 

84 


FEM TZ RAY 
1 FA BR 
微 化 石 的 事件 = 
极 | #) 道 


@T. Pseudoemiliania lacunosa (N) 7 


@T. Nitzschia reinholdii (D) as = oF 


@T. Nitzschia fossilis (D) 


@T. Exucyrtidium maluyamai (R) ——— 


@T. Rhizosolenia praebergonii (D) 


@T. Pterocanium prismatium (R) 


®@T, Discoaster (N) 

@coiling L>R’in 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 

; “Ke 3p @B. Eucyrtidium matayamai (R) (F 
@B. Pseudoeunotia doliolus (D) 

@B. Gephyrocapsa oceanica (N) 

@B. Globorotalia truncatulinoides (F) 

@coiling R>L in Pulleniatina obiquiloculata 


图 45 Pe HAD ih At Se ee eH EE TF 


Chik. 48, 1975) 
N 一 石灰 质 超 微 化 石 ; D 一 硅 营 ;了 一 浮游 有 孔 虫 ! R 一 放射 虫 ; 
工 一 绝 灭 ; B 一 出 现 


究 , 结 果 发 现 , 一 个 样 由 于 缺少 松山 逆 极 期 的 沉积 , 致 使 布 伦 替 
斯 正 磁极 期 与 高 斯 正 磁极 期 的 沉积 直接 接触 〈 图 46) 。 


85 


_0(m) 


KH 
68 
4 
18 
‘gat 
Be: | ee 
吉尔 伯 特 --~13 3 
aoe. 高 斯 正 磁极 期 a 
KH 
i 
4 
10 


Rhizosolenia aaboeed eh ne 
Thalassiosira convexa 


aes ellipticus lanceolata : 
一 -一 二 ee 名 
人 
0 9 8 7 


1 —0(m) 


图 46 据 微 体 化 石 标志 所 见 沉积 间断 的 一 例 
(小 林 等 ,1971) 
关于 地 磁 倒 转 与 浮游 生物 绝 灭 之 间 的 关系 , 海 斯 (1969, 
1971) 认为 放射 虫 的 绝 灭 与 地 磁 倒 转 有 密切 关系 , 人 和 但 两 者 明确 的 
因 采 关系 , 并 未 得 到 证 实 。 最 近 在 北 太 平 洋 , 对 北纬 30 一 40" 范 
86 


围 内 的 13 个 柱状 样 〈 其 中 8 个 已 查 请 古 地 磁 层 位 ) , 进 行 浮游 硅 
沙 种 出 现 和 绝 灭 层 位 的 时 间 、 空 间 分 析 , 结 果 如 47 图 所 示 , 地 
磁 倒 转 与 硅 纱 种 的 绝 灭 之 间 , 并 未 发 现 密切 关系 。 如 从 硅 营 群 的 


_ Ei mn 


7) 
—_ 
& 
~ 
” 
已 
ad 
> 
& 
a 
© 
3 
= 
e 
中 
a 
° 
7) 
已 
DR 
< 
is 
“a 
on 


7. Coscinodiscus marginatus’ f. fossilis 


| 4. Denticula seminae v fossilis 
HLT 8. Denticula kamtschatica 
9. Pseudoeunotia doliolus 
10. Nitzschia renholdii 
12. Thalassiosira convexa 


图 4 好” 北 太平 洋 北纬 30 一 50" Bap ALTE RE MMT, 2H 
(小 泉 ,1975c) 


组 成 种 和 Td 值 的 变化 CREATE) 看 , 硅 藻 种 的 绝 灭 主要 还 是 
由 于 第 四 纪 冰 期 到 来 , 海 洋 环境 恶化 〈 表 层 水 温 降低 ) 所 引起 的 
Chik, 1975C), 1 
3。 琛 海 钻探 计划 与 硅 藻 层 位 学 
以 前 , 自 海底 采集 的 深海 沉积 物 是 零星 的 , 其 年 代 是 通过 对 
比 陆 地 标准 地 质 年代 来 确定 。 随 着 深海 钻探 计划 的 实施 , 在 世界 
“许多 海区 得 以 取得 长 达 数 百 米 几乎 是 完整 连续 的 深海 岩 芯 。 利 用 
这 种 连续 的 样品 , 可 以 有 效 地 进行 微 体 化 石 层 位 划分 , 并 进而 可 
以 补充 陆 区 分 层 的 不 足 〈 金 谷 、 井 上 , 1972) 。 海 生 硅 藻 化 石 研究 
者 , 积 极 参加 了 一 些 主要 海区 深海 钻探 计划 中 的 奎 蔬 层 位 研究 工 
作 。 作 为 深海 钻探 计划 报告 书 , 已 经 发 表 和 准备 发 表 的 研究 报告 


87 


有 : 1) 北 太平 洋 区 : 许 拉 德 尔 (1973a) ,小 泉 (1973 b ,1975 c , 
1975 d); 2) aA AER: 伯 死 莱 和 福 斯 特 (1973) 53) 南极 海 : 
WEE 1975), Bete 〈1975), 许 拉 德 尔 〈35 节 ), 巩 波斯 (36 
节 )54) 印 度 洋 :, 许 拉 德 尔 (1974) 及 5) 地 中 海 : 海 佐 斯 等 。 
在 这 些 研究 中 , 北 太平 洋 区 的 硅 藻 化 石 层 位 划分 , 可 以 通过 
对 比 热 带 东 太平洋 海区 来 确定 , 因 为 如 前 所 述 , 后 者 的 硅 藻 分 带 
〈 布 珊 尔 ,1972) ,在 目前 看 来 是 最 有 效 的 时 间 尺 度 。 在 东北 太平 
洋 , 据 许 拉 德 尔 (1972a) 的 意见 , 可 以 深海 钻探 计划 第 18 节 在 
加 利 福 尼 亚 海区 的 钻 孔 173 作为 硅 藻 层 位 划分 的 标准 孔 , 该 孔 硅 
荣 群 为 寒 访 种 与 暖流 种 的 混合 群 。 在 北 太 平 洋 高 纬 地 区 和 日 本 海 
区 , 据 深海 钻探 计划 第 19 节 和 第 31 节 的 分 析 结 果 来 看 , 硅 车 为 
分 析 该 区 崖 世 提 供 了 重要 的 古生物 基础 〈 小 泉 ,1973Pb ,1975c) 。 
在 以 上 一 些 海区 , 由 于 邻近 的 陆地 已 经 积累 了 相当 数量 的 硅 营 地 


ET 
村 
8 aH. 
Rg , ‘ 
Opa Fs 
afte 3 it 
ee : 身 
机 7 - 
Se uses = a. 虫 
os ss5Uut x < 
20 os Ege o Ss 
A a er ee ror sey 
8 Rana Cn 天 1 
了 ~ 
Sas 分 ret 4 a 
8g 9385.9 AHH + — 
Ss Vea, bed be 
ee 
veelo cso MR = 
SoZ OGL L504 me 汉 GO 
Ck Sots Suns so # Oo a 
二 RN Roe hea aS Pom] az 
FA" SESE ok 5 
se2E5238 fea) 4 
QR2ZRO0ZQH \ 一 


Pseudoeunotia 


doliolus 
Actinocyclus 
oculalus 


Denticula | Rhizo’solenia 


图 48 深海 钻探 计划 第 6 节 自 西北 太平 洋 谢 吉海 岭 所 取 桩 状 样 海 
生 浮游 硅 藻 层 位 分 布 、 分 带 与 石灰 质 超 微 化 石 , 


有 和 孔 虫 、 放 射 虫 分 层 的 比较 
(小 泉 ,1975d) 


88 


层 资 料 , 因 而 有 可 能 在 这 些 地 区 首先 编制 成 海底 与 陆地 的 统一 的 
硅 藻 地 层 体系 。 另 外 , 在 北西 太平 洋 中 纬度 地 区 , 由 于 那里 的 硅 
硅 次 


Denticula 上 上 Tm Denticula seminae v. fossilis 
seminae 


Tm Rhizosolenia curvirostris;Tm Thalassiosira nidulus 
Rhizosolenia 1m Nitzschia fossilis 

curvirostris |_Tm Nitzschia reinholdii 

Tm Actinocyclus oculatus 

Actinocyclus [Tm Rhizosolenia barbot 

. oculatus Rhizosolenia barboi>R. curvirostris 


Tm Thalassiosira antiqua;Tm Coscinodiscus pustulatus ; 
Nitzschia fossilis>Pseudoeunotia doliolus; Tm Rhizosolenia praebergonii te 


Denticula }-Denticula seminae v. fossilis*D. seminae 
Seminde }-Tm Thalassiosira usacheviit sub A;Tm Thalcssiosira zabelinae t sub A 
v. fossilis 上 Tam Cussia tatsunokuchiensis 
Tm Thalassiosira convexa 
Denti Tm Denticula kamtschatica 
enticula = : 
seminae - Tm Nitzschia jouseaeTe;Tm Thalassiosira nativate 
Ms fossilis Bm Rhizosolenia praebergonii 
Denticula }-Bm Actinocyclus oculatus 
Tm Denticula hyalina 
Denticula kamtschatica—D. seminae vy. fossilis 
Tm Cosmiodiscus insignis 
Tm Coscinodiscus symbolophorus 
Bm Actinocyclus ochotensis;Bm Coscinodiscus pustulatus T sub A 
Tm Coscinodiscus temperi 
Denticula |Bm Thalassiosira nidulus- 
Kamtschatica|-Bm Cosmiodiscus insignis 
Bm Cussia tatsunokuchiensis;Bm Thalassiosira nativa 
Bm .Thalassiosira zabelinae;Bm Thalassiosira usachevii: 
Tm Rouria californica;Tm Goniothecium tenueT sub A 
Bm Nitzschia jouseae;Bm Nitzschia reinholdii 
Denticula hyalinaD. Kamtschatica;Tm Denticula hustedtii Thalassiosira 


praeconvexaT. convera;Tm Actinocyclus ingens T sub A 
Bm Nitzschia fossilis; Bm “Thalassiosira antiqua 


Denticula Tim Coscinodiscus endoi Tsub A 
hustedtii |Tm Coscinodiscus plicatus | sub A 


Bm Thalassiosira praeconvexa 

Tm Denticula lauta;Tm Denticula dimorpha;Tm Hemiaulus polymorphus; 
» Be Tm Kisseleviellacatina 

Denticula {Im Mediaria splendida; Tm Rhizosolenia miocenica 


hustedtit |-Bm Rhizosolenia barboite;Tm Cussia paleacea 
Denticula [Bm Coscinodiscus temper; 

aula Tm Denticula nicobarica;Tm Craspedodiscus coscinodiscus 
Tm. Stephanopyzis punctata ; 


Denticula lautaD. hustedtii;Tm Macrora stella;Tm Raphidodiscus marylandicus; 
Bm Cussic paleacea 
Tm Sceptroneis caducea;Tm Coscinodiscus lewisianus 


图 49 HACHEM PRR RHE SE RH 
(小 泉 ,1975e) 
T 曾 一 壳 形 变化 的 上 限 ,Bm 一 壳 形 变化 的 下 限 ,~ 演 化 系列 ! 
人 一 中 纬度 地 区 与 亚 极地 区 , (SubA)》 或 赤道 区 (e) 间 硅 藻 事 件 的 区 域 差 异 


89 


浮游 有 孔 虫 、 超 微 化 


I rapereny ; - BA eiejound 
icf + GER I> 


1134be3snd “IVA euITeAd 


10( 微 微米 ) 


ae3ound | 


| 


eddxIowIP 
worreqootu 


Deniicula 属 的 进化 系列 


qney 


Elance 


eeutue9sS 


CORDED 


— 


S26 7ES5 


品 所 了 解 的 Denticula 属 的 演化 系列 
北 太 平 洋 硅 蔬 带 


是 混合 型 的 , 因而 有 可 能 利用 同一 样品 来 分 析 研 究 不 同 生 物 


RTF 


通过 对 布 克 尔 (1972) Ah 〈1973a,b, 


1975c) 两 个 在 不 同 


生物 地 理 区 所 作 的 硅 昔 分 带 的 分 析 研 FE, 2 


几乎 适用 于 该 海区 全 区 。 其 中 谢 吉 海岭 柱状 


微 体 化 石 〈 放 射 虫 、 


= 
. aK 
Ex Ip 
了 ta 
f OM 
xe RR 
Rw 
< @ 
K 昨 
FR 法 


( 许 拉 德尔 ,1973b)NPDZ2:, 


50 “ 据 深海 钻探 计划 第 18 节 样 


图 


90 


} 


+ 


”根据 已 有 的 研究 , 并 参照 陆 上 资料 , 整 个 北 太 平 洋 自 中 新 统 
中 部 至 现代 , 海 生 浮游 硅 隶 的 层 位 分 布 和 分 带 , 可 整理 归纳 如 图 
49 所 示 〈 小 泉 ,1975a) 。 

深海 钻探 计划 所 提供 的 连续 的 沉积 样品 , 为 研究 硅 藻 形态 、 
构造 的 演化 系列 和 演化 过 程 以 及 演化 过 程 的 定性 定量 分 析 , 创 造 
了 有 利 条 件 。 这 方面 的 研究 工作 , 目 前 已 有 不 少 进 展 。 图 50 是 
许 拉 德 尔 关 于 Denticula 属 演化 系列 的 研究 成 果 。 

其 它 一 些 属 和 种 群 的 演化 系列 〈 如 Cussia JRA “CosczMo047- 
scus yaber 群 ) 或 演化 过 程 的 定性 、 定 量 研 究 〈 如 Rhizolema 
barbai—R. curvirostris, Nitzschia fosstlis—>Pseudoeunotia do- 


“iolus, Thalassiosiva convexa var. aspinosa—>T. convexa 等 ), 


也 正 由 一 些 学 者 进行 研究 。 


91 


AL. BEERS ERRAES 


Ay Fea Hit HE BE BY HE ES On FP : 

1。 现 代 海 生 浮游 硅 攻 种 的 分 布 和 生态 的 海洋 参数 标 准 化 研 
究 , 海 生 浮游 硅 藻 群 的 统计 分 析 和 电子 计算 机 分 析 的 研究 ; 

2。 通 过 对 沼 岸 型 和 近海 型 硅 洛 的 培 殖 实验 , 查 明 硅 缆 对 生态 


条 件 变化 的 容许 范围 ; 
3。 硅 藻 在 海水 和 海底 一 一 沉积 物 中 的 溶解 , 从 硅 Be 活体 群 
至 遗体 群 到 化 石 群 的 群体 变化 的 研究 : 


4。 由 化 石 硅 营 群 恢复 活体 硅 营 群 的 的 研究 ; 

5。 关 于 硅 莹 地层 学 : 〈1) 按 国际 地 层 命名 规范 进行 分 可; 
(2) 带 的 定义 和 伴生 种 的 研究 ; (3) 基准 面 (datum plane) 
的 定义 〈4) 应 用 生物 测定 法 对 属 、 种 级 的 演化 过 程 的 研究 ;(5) 
硅 藻 种 的 绝 灭 的 原因 , 绝 灭 的 时 间 频 率 及 与 其 它 事 件 的 关系 的 研 
Fis (6) 热带 太平 洋 、 印 度 洋 、 北 太平 洋 、 南 极 海 、 大 西 详 等 地 
标准 层 序 的 建立 。 

6。 浮 游 生 物 生 态 及 生物 地 层 学 体系 的 研究 。 


92 


So 5 xX mR 


BZ. 

APE = ChE) (1974): BET FI V7 bv. BES 10, 1-232, 东京 大 学 出 版 会 , 东 
京 , i | 

aA—y YA, T.R. and imETE (%), HHRE GR (1974): 生物 海洋 学 ,1-246, 三 省 

SB . 

EtG (1967): 于 藻类 只 生殖 KR). AAV IVT) YARBRSH, (14), 1-12. 

时 间 “ 隆 , 原 田 英 司 , 西 村 三 郎 :(1972)3 BOLE. SASHA’) -A 3, 1-317, # 
地 书馆 , 东 京 . 

§ 3. 

小 久保 清治 (1960): FRLETERIA, 1-340, HRHIEAR, FR. 

HENDEY, N. I. (1964): An introductory account of the smaller algae of British coas- 
tal waters, Fishery Investigations Series V; part V, Bacillariophyceae (Diatoms), 

| 1-317, Her Maj jesty’s Stationery Office, London. 

Hustept, F. (1962): Die Kieselalgen. Dr. L. Rabenhorsts Kryptogamen-Flora. von 
Deutschland, Osterreich und der Schweiz VI. Band; Teil I, 1-920, Johnson Reprint 
' Corporation, New York. 

Heywoop, V.H. (Ed.) C1971) :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1-331, Academic 
Press, London. 

FUNNELL, B. M. and Rievet, W.R. (1971): The micropalaeontology of oceans,1-828,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ondon. 

§4, 

Jousé, A. P. and ai V. S.〈1963) :Class Bacillariophyta, 
Diatoms. In BACHRAMEEBA, V.A. (Ed.), Principles of Paleontology, The guide 
book for the paleontology and geology of the Soviet Union. A lgae, Brophyta, 
Psilophyta, Lycopsida, Arthrophyta, Pteridophyta, 55-151, Akademy Nauka S. S. 
S. R., Moskow. ; 

-Hustept, F. (1956): Kieselalgen (Diatomeen), 1-70, Kosmos-verlag Franckh, Stu- 
- ttgart. = 

SIMONSEN, R. (Ed.) (1972): First symposium on recent and fossil marine diatoms, 

Bremerhaven, September 21-26, 1970. Proceedings. 1-296, Heft 39, Nova Hed- 
wigia, J. Cramer. 

VAN DER WERFF, A. and Huts, H. ene Diatomeeén flora van Nederland. 
§5. we 


93 


Patrick, R. and REIMER, C. W. (1966): The diatoms of the United States, Vol. 
1, 1-688, Monographic Series No. 13, The Academy of Natural Sciences of Phi- 
ladelphia. 

Hustept, F. (1930): Bacillariophyta (Diatomeae), Heft 10, In PascHER, A (Ed.), 
Die Siisswasser-Flora Mitteleuropas, 1-466, Jena. 

Focep, N..(1954): On the diatom flora of some Funen Lakes, Folia Limnologica 
Scandinavia, No.6, 1-75. 

Simonsen, R. (1962): Untersuchungen zur Systematik und 1 Choleste der Bodendia- 
tomeen der Westlichen Ostsee, In WoLTERECK, R. (Ed.), Internationale Revie 
der Gesamten Hydrobiologie, Systematische Beihefte1, 1-44. 

SMAYDA, T J (1971): Normal and accelerated sinking of phytoplankton in the 

- sea. Marine Geology, 11, 105-122. 

SAK, HLH (1972): 深海 堆积 物 ,337-528, 堆 积 物 办 化 学 , 海 洋 科学 基础 如 座 12, 
1-571, 东 海 大 学 出 版 会 , 东 京 . 

KANAYA, T. and Koizumt, I. (1966): Interpretation, of diatom thanatocoenoses from 
the North Pacific applied to a study of core V 20-130 (Studies of a deep-sea core 
V 20-130, part W). Sci. Rep. Tohoku Univ., 2nd ser. (Geol.), 37, (2), 89-130. 

Hays, J.D. (Ed.) (1970):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s of the North Pacific. 1-323, 
Memoir 126, Geol. Soc. America. 

§7. 

Koizumi, I. (1973): Marine diatom flora of the Pliocene Tatsunokuchi Formation 
in Miyagi Prefecture., Trans. Proc. Palaeont. Soc. Japan, N.S., 79, 126-136. 

Barron, J. A. (1973): Late Miocene-Early Pliocene paleotemperatures for Califo- 
ria from marine diatom evidence. Palaeo-geography, climatology, ecology, 14, 
(5), 277-291. . 

RAF ZH (1973): (LRA LK DAR HICBE HARTER i ORS. 地 质 
me AR, 24, @, 193-213. 
$8. . 

SEE, IVR # (1970): RAF HRORBEBILAORRE MBA. BHA, 6, 
(2), 47-66. 

Koizumi, I. (1975): Late Cenozoic -diatom biostratigraphy in the circum-North Pa- . 
cific region. Jour. Ged. Soc. Japan, 81, (10), 611-627. 


4g 


94 


Ey kk th W 


国 Ye tae 


Denticula seminae Simonsen and Kanaya, 1961, DSDP19—184 (ALK 
洋 高 纬 地 区 ), 更 新 世 晚 期 。 

Denticula seminae Simonsen and 开 anaya var. fossilis Scnrader, 1973. 
DSDP19—188 (Hm), 上 新 世上 晚期 。 

Denzitcula seminae Simnomen and Kanaya var. fosstlis Schrader 1973. 
V20—119 〈 北 太平 洋 高 纬 地 区 ), 更 新 世 早 期 。 

D. kamtschatica Zabelina, 1934, V20—119 〈 北 太平 洋 高 纬 地 区 ) 上 新 世 
时 一 晚期 。 

D. hyalina Schrader, 1973.DSDP 31—299 (HAH), ERA HA. 

D. dimor pha Schrader, 1973, DSDP 31—299 (HA) 中 新 世 晚 期 。 

D. hustedtii Siosehrader and Kansya 1961, DSDP 19—192 〈 北 太平 洋 高 


纬 地 区 ), 中 新 世 晚 期 。 


8. D. lauta Bail, 1854.DSDP 19 一 183 〈 北 太平 洋 高 纬 地 区 )。 中 新 世 中 期 。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3, 


Pseudoeunotia doliolus(Wall)Grun, 1880, (b+. HAE) BHM. 
Nitzschia fossilis(Freng. )Kanaya, 1870, TT28—14 〈 北 太平 洋 中 纬度 地 
区 ,) 更 新 世 早 期 。 

N. marina Grun., 1880,DSDP32—303 ( 北 太 平 洋 中 纬 地 区 ) ,上 新 世 晚 期 。 
N. reinholdii Kanaya, 1970, TT 28—2 〈 北 太平 洋 中 纬 地 区 ), 更 新 世 早 
期 。 

Rhtzosolenia curvirosiris Jouse, 1968, DSDP 19—193 (ALAM & BAH 


区 ), 更 新 世 晚 期 。 


R. barboi Brun, 1894, DSDP 31—302 〈 日 本 海 ), 上 新 世 早 一 晚期 。 
Actinocyclus oculatus Jouse, 1968, V20—119 〈 北 太平 伴 高 纬 地 区 ), 更 新 
世 早 期 。 

Thalassiosira hidulus(Temp and Brun) Jouse, 1961,DSDP 31—301 (日 
本 海 ) ,更 新 世 早期 。 

14, 壳 为 环视 , 余 为 壳 面 视 。 


95 


4 


96 


10. 


11. 


12. 


13. 


= 版 2 


Rhizosolenia bergonii Perag., 1892, (BRS, BAB) ,更 新 世 早 期 。 
R. praebergonii Much., 1965, DSDP 31—299 〈 日 本 海 ) ,上 新 世 晚 期 。 

R. miocenica Schrader, 1973, (MBE, 4B) 中 新 世 中 期 。 
Thatasslosira convexa Much., 1965, DSDP 31—299 〈 日 本 海 ) ,上 新 世 早 一 
晚期 。 

T. praeconvexa Bcrkie,1972,DSDP 32—303 ( 北 太 平 洋 高 纬 地 区 ) 中 新 世 
晚期 一 上 新 世 早期 。 

T.zobelinae Jouse, 1961, DSDP 31—302 〈 日 本 海 ) ,上 新 世 晚 期 


。 Coscinodiscus pustulatus Mann, 1907, V 21—148 〈 北 太平 洋 中 纬 地 区 ), 


上 新 世 晚 期 。 

Thalassiosira usatschevii Jouse, 1961, DSDP 31—301 〈 日 本 海 ), 中 新 tt 
晚期 一 上 新 世 早期 。 

Nitzschia jouseae Burckie. 1972,DSDP 32 一 301 〈 北 太平洋 中 纬 地 区 ), 中 
新 晚期 一 上 新 世 早 期 。 

Cussia tatsunokuchiensis (Koizumi) Schrader, 1974, DSDP 32 一 310 (北大 
Few), Heeb ew. 

Thalassiosira antigua(Grun.)Cl., 1941, DSDP 19 一 186《〈 北 太平 洋 高 纬 地 
区 ) 上 新 世 早期 一 晚期 。 

Cosmiodiscus insignis Jouse, 1961,DSDP 19 一 186 〈 北 太平洋 高 纬 地 区 ), 

上 新 世 早 一 晚期 。 

Coscinodiscus symbolophorus Grun., 1884.DSDP 19—192 (〈 北 太平洋 高 结 
地 区 ), 中 新 世 晚 期 一 上 新 世 早期 。 


1 一 3 为 壳 环 视 ,6、13 为 稍 斜 壳 面 视 , 其 他 为 壳 面 视 。 


97 


eg 版 3 


1. Coscinodiscus temperi Brun, 1889 (Bik, HOR), Eee. 

2. C. yabei Kanaya, 1959, (KR, ERE), Hoey. 

3. C.endoi Kanaya, 1959,( 常 般 地 区 , 治 内 层 ) , 中 新 世 早期 。 

4. Stephanogonia hanzawae Kanaya, 1959, (常磐 地 区 , 矶 原 层 ) ,中 新 世 晚 期 。 

5. Kisseleviella carina Sheshuk., 1962, DSDP19—186 〈 北 太平 洋 高 纬 地 区 ), 
中 新 世 中 期 。 

6. Raphidodiscus marylandicus Chris., 1887,( 起 阜 县 , 生 表层 ), 中 新 Hh 
期 。 

7. Actinocyclus tsugaruensis Kanaya. 1959, ( 常 台 地 区 , 下 手 纲 层 ) ,中 新 世 中 
期 。 

8. A. ingens Ratt., 1890, DSDP19—183 〈 北 太平 洋 高 纬 地 区 ), 中 新 世 中 期 。 

9. Coscinodiscus lewisianus Grev., 1866 (HB@WK, FRAB), Pree. 

10. Slephanopyxis schenchii Kanaya, 1959,( 常 禹 地 区 , 治 内 层 ), 中 新 世 早 


期 。 
11. Coscinodiscus vetustissimus Pant 1886, (HASWE, 下 高 久 层 ), 中 新 世 
BR, , 
12. Coniothecinm tenue Brun, 1894, DPSD 19 一 186,( 北 大平 洋 高 纬 地 区 ), 
中 新 世 中 期 。 


13. Rouxia naviculoides Schrader,1973,RC19 一 390〈 日 本 海 ), 中 新 世 晚 期 。 

14. Triceratium condecorum Bright,,1853,,( 常 般 地 区 , 治 内 层 ), 中 新 世 早期 。 

15. Mediaria spelendida Shesusk., 1962,DSDP 19 一 183( 北 太平 洋 高 纬 地 区 ), 

中 新 世 中 期 。 

16. Rouxia californica Perag., 1910, RC10—390 〈 日 本 海 ), 中 新 世 晚 期 。 

4、12. 为 壳 环 视 , 其 他 为 壳 面 视 。 

图 1 一 3 中 , 注 ab 者 ,a 以 壳 顶 为 焦点 ,b 以 基底 为 焦点 。 各 个 图 的 说 明 是 : 属 
和 名、 种 名 、 原 作者 、 发 表 年 份 , 产 地 或 产 出 地 层 名 称 、 该 种 分 布 的 层 位 。 产 自 海底 堆 
积 物 者 , 注 有 样 号 。 箭 头 表 示 进 化 系列 〈 祖 先 > 子 孙 ) 。 人 参见 图 4[3]。 


99 


MT 


iii 


a 
并 


wit 


| 
| 


rem > 
~ 
Ro 


100 


7 35 
| 5 3 (14 
DEMS 97 6; on 


fre Ceo} | rh 
DIB = O51 m4 


58.334 
115 


等 


Ct 


. 
AS 1 . 


= See > 3 


SSS a ra ee hr y Peete PS wind ee - LS Le SS a ee Oe ee One ee A ee > 二 一 = 一 一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