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Sew 青藏 -高 原 ' 研 究 QING ZANG GAO YUAN YANJIU ae ae :下 | ke Bt | HENG DUANSHAN. KAOCHA ZHUAN | | (本 中 国 科 学 院 再 六 高原 综合 科学 考察 队 ” ie Riot Sibaaes $i : B25) 19 多 全 村 | 从 赤 站 了 4.0 育 藏 高 原 T 横断 山 考 察 专集 (一 ) NOAT : 中 科 院 植物 所 图 书馆 = ?225702 WILL 了 Tre, | age ae. mens PS rs t 74 sp ' a t rh 了 水 Ray te a Oe) ae KERB: RED 封面 设计 : SEM 封面 摄影 : 李文华 BKE HAL HAF KAW .1 青藏 高 原 研 究 横断 山 考 察 专 集 ( 一 ) 云南 人 页 #e MR WIR AT 开本 : 787X 1092 5.25 Hail» 20 字数 ,578, 000 让 Re : 1—3, 800 e 统一 书 EME 7.607 o 《青藏 高 原 研 究 》 顾问 EE RAE ALA Hf fe £ REE tk X far REA BH WH UR FE IR Wes TE 刘 东 生 RZ I it 席 承 落 BRE 李 星 学 郑 作 新 REE 高 由 祠 《至 藏 高 原 研 究 》 编 辑 委员 会 = 编 , 和 孙 鸿 列 BEM: 李文华 程 if 委员 〈 以 姓氏 笔划 为 序 ) : ALB kk hE R 李 致 祥 武 素 功 AX 潘 裕 生 孙 广 友 & fi 宗 冠 福 高 以 信 郭 长 福 RIL 张 荣 祖 x DY 高 登 义 曹 文宣 tk #8 ff 李 吉 均 高 礼 存 iin i SER Se one 2 ke a P. :" £25. MM: ee OI% FHM Fike Bee OD WER BRR RE A AE at ik MERE BS eax be ‘a 9 oe la at : ee a) ee ei os GORI) Re ase BRR RAE 3k Bg a wet £8 F. ist; ERS tal oes TRE #2 RSH RRA He MRR Le Al es 辽阔 的 青藏 高 原 , 包 括 西 藏 全 部 、 青 海南 部 , 以 及 四 川西 部 和 云南 西北 部 。 大 部 分 地 区 海拔 在 4000 米 以 上 , 四 面 以 巨大 的 落差 和 急剧 下 降 , 衬 托 出 世界 屋 背 的 夏 研 气势 , 素 有 世界 第 三 极 之 称 。 由 于 青藏 高 原 独特 的 地 质 历史 和 自然 条 件 , 丰 富 的 生物 组 成 和 生物 群落 类 型 , 成 为 地 球 上 一 个 独 具 特 色 的 地 理 单 元 。 青 藏 高 原 草 藏 着 丰富 的 自然 资源 , 又 是 许多 少数 民族 生活 和 居住 的 地 区 , 且 地 处 边 隆 , 合 理 保护 和 开发 这 一 地 区 HARE 源 ; 对 发 展 经 济 , 改 善人 民生 活 , 以 及 巩 国民 族 团结 和 加 强国 防 建设 都 有 重要 的 意义 。 为 了 探索 青藏 高 原形 成 和 演变 的 历史 , 研 究 自然 条 件 的 特点 及 其 对 周 围 环境 的 影 响 , 研 究 自然 资源 的 数量 和 质量 及 其 合理 开发 利用 的 途经 。 解 放 以 后 , 中 国 科学 院 对 这 里 进行 了 多 次 科学 考察 , 特 别 是 自 1973 年 起 组 织 了 青藏 高 原 综合 科学 考察 队 , 对 这 一 地 区 进行 了 更 为 全 面 、 系 统 的 综合 性 研究 。 1973 一 1980 年 期 间 , 考 察 队 重点 对 西藏 自治 区 进行 了 考察 。 其 科学 成 果 将 集中 反映 在 陆续 出 版 的 《青藏 高 原 科 学 考察 丛书 》 及 论文 集 和 画册 中 。 有 些 成 果 在 实际 生产 中 已 得 到 推广 和 应 用 , 在 国际 和 国内 产生 了 较为 深远 的 影响 。 考察 队 从 1981 年 起 将 考察 研究 的 重点 转移 到 横断 山区 。 横 断 山 地 处 我 国 西 南 的 藏 东 、 川 西 和 滇 西北 一 带 , 是 青藏 高 原 的 一 个 组 成 部 分 。 在 行政 区 域 上 包括 西藏 自治 区 的 昌都 地 区 , 四 川 省 阿坝 、 车 孜 、 凉 山 及 云南 省 丽江 、 迪 庆 、 怒 江 和 大 理 等 地 CH) EB, 总 面积 约 50 万 平方 公里 。 横断 山脉 在 地 质 构 造 上 处 于 南亚 大 陆 与 欧 亚 大 陆 镶 虚 交接 带 的 东 翼 , 是 我 国 东部 环 太平 洋 带 与 西部 古 地 中 海带 间 的 过 渡 地 带 。 地 质 构 造 复杂 , 新 构造 运动 活跃 。 本 区 地 势 由 西北 向 东南 倾 针 , 大 部 为 高 山峡 谷 , 山 脉 、 河 流 南 北 纵 员 , 相 间 并 列 , 高 差 很 大 , 自 然 地 理 条 件 独 具 一 格 , 生 物 区 系 绚 丽 多 采 , 且 富 含 十 老 和 子 遗 类 型 , 是 研究 生物 和 地 学 中 许多 重大 理论 问题 的 关键 性 地 区 。 横断 山脉 自然 资源 丰富 , 尤 以 多 种 矿产 、 水 利 、 和 森林、 和 草场 等 资源 最 为 丰富 。 但 是 随 着 人 口 的 增长 和 开发 利用 的 加 剧 , 自 然 资 源 承受 的 人 类 压力 上 日益 加 大 , 有 些 地 区 生态 平衡 遭 到 了 破坏 。 为 了 合理 利用 自然 资源 , 必 须 研 究 本 区 的 自然 次 ede, MELAS 保护 利用 与 开发 的 方向 和 途径 。 横断 山区 科学 考察 工作 主要 围绕 七 个 课题 进行 :四 横断 山脉 形成 的 原因 和 地 质 历史 ; 思 横 断 山区 自然 地 理 特 征 及 其 与 高 原 隆起 的 关系 ; 图 横断 山区 自然 生 直 地 带 的 结构 及 其 规律 ;图 横断 山区 生物 区 系 的 组 成 ; 加 横断 山区 自然 保护 与 自然 保护 区 OR LER 业 自然 资源 的 评价 及 其 合理 开发 利用 ;, @ 横 断 山 区 动能 与 矿产 资源 的 开发 技术 经 济 评价 及 工业 交通 布局 。 考察 研究 工作 的 范围 大 体 为 ; 1981 年 重点 考察 滇 西北 及 川西 地 区 南部 ,1982 年 重点 考 i a a. a Oa a ee 察 川 西 地 区 的 中 、 南 部 ,1983 年 重点 考察 川西 地 区 的 中 、 北 部 。 考察 工作 由 中 国 科 学 院 自然 资源 综合 考察 委员 会 负责 组 织 领导 , 参 加 考察 的 单位 包 括 中 国 科 学 院 生 物 、 地 学 方面 有 关 的 研究 所 、 高 等 院 校 和 地 方 生 产 部 门 等 30 余 个 单位 , 共 250 人 左右 , 涉 及 的 专业 达 40 余 个 分 枝 学 科 。 为 了 使 科学 考察 研究 成 果 能 尽快 地 在 学 术 界 交流 并 及 时 提供 有 关 计 划 、 生 产 部 门 参考 , 我 们 编辑 出 版 《青藏 高 原 研 究 》 年 刊 。 本 刊 除 刊 登 我 队 科 学 考察 的 成 果 外 , 也 欢迎 其 它 单 位 同行 积极 投稿 , 同 时 还 准备 报导 国 外 对 一 些 山 地 研究 , 特 别 是 喜马拉雅 地 区 科学 研究 的 动态 。 《青藏 高 原 研 究 》 是 一 株 刚 刚 诞生 的 幼苗 ;需要 有 关 科 研 . 教 学 和 生产 部 门 的 工作 者 关心 、 爱 护 和 支持 。 使 之 能 在 探索 青藏 高 原 的 奥秘 , 建 设 社会 主义 的 事业 中 发 挥 积极 的 作用 。 jet tes Dk os Sy af 考察 队 de Si a dy 中 国 科学 psi AS re Be Tay a RES ay 1. 滨 西 白 落雪 山 一 带 含 放射 虫 深海 沉积 畴 … 0 … 王 连城 、 王 二 七 2. 墨 江 一 哀 牢 山 地 区 晚 三 和 登 世 一 Sc RMU ORM ER TEIN a 带 超 基 性 岩 侵 位 时 代 的 讨论 … 0 ve FOE EER ih IebKKeKOUE HR “° HME, KER, AB CR EL EER AE “KER, WME, ABW 5. Bi Dip LL Aik Fa Be 2 Bel 9 FS FH — oe AE “KER, RHR. HME, ABH MS Bis espe “aed ue ae OT lade Raa 人 … 倪 窗 南 、 DEAS GROROIES dk 8 . 滇 西北 三 ee Sea alia ah joi ois 9 .云南 宁 落 地 区 晚 三 到 世 植物 群 … “Rm. RR Me, RMA 10 . 滇 西海 相 侏 罗 系 再 研究 “HA WIRBH, Ree, PRO. BR. PAH Rees iis 了 陶 君 容 、 陈 明 潜 2, VL EI TJ SH I res —~ BELL WAKER B+ fe. RB... 理 13 .横断 山区 综合 自然 区 划 - 5 AR PE A seedeeecene sg ae He Alm By 加 spain dre rdy one ser ere spat ER © RE VR AE 和 的 基本 生生 sieeceenaeecssesecssceecoscon ened diy de Uh kg AEE Ww 18, DEMS yk JI ye Ane exe ni …… 李 吉 均 、 宋 明 琨 、 RAW. AW. SRA, MBH. EAH, aaa 邵 文 章 、 姚 河清 19 .川西 演 北 藏 东南 地 区 雪 害 分 布 及 其 特征 … eee E I Rin See 20. LAS A BIS SSE OE … 李 树 德 、 姚 河清 21 . 浅 谈 中 和 旬 地 区 的 植被 区 域 界线 问题 … + soe Xl CHE, RAE eee ok 因子 相关 的 定量 化 研究 part agleitaate cong. 54: iflie: : e aeehipdige beh: lige … eseeee RAE SE. PRA HE 24. Wi Th Hk SCRE AE HY 4 4) BT ee: a lf ci ds hs (15) (22) (29) (36) (43) (48) (55) (66) (74) (90) (96) (106) (114) (124) (132) (140) (154) (166) (176) (185) (206) (214) 1 on ce ee 26. Fp JE He RK AG SERIE cee cee cee cee ce ee cre eee cee eee tee eee cee eee eee eeeees £5 as BF 27 is Sy) Ae YE ees ees git oe 动 植物 区 系 的 发 生 与 演化 CO) 28, FE HE ily 2 BP} A YY HPD A FV IK RAG eee eee cee cee eee eee cee nee ee cnn cee ees 29. HE DBT LL BK A MEG BS ES BE Ya HY) TBD) ee ee eect ee cee enero Be J 30. Ae DBT LL tea FL BID FTE coe cee cee cee cee cee cre cee ene cen cee cee cen cee cee ceesen one … 郑 作 新 (288) Soy RRB RRL TE eae Nabahs treet ule es wae ee ere Ph 3 RE DBT LL) DX HFT BY OD GE oe ene eee ee cee ee cee cee eee cee cen creer ene dk AIM | Letitia ae aia oop ta UB wadynslatinanioes vy 自然 黄 源 的 利用 与 保护 . 汗 西 水 热 型 地 热 资 源 基 本 情况 …… 和 人 佟 伟 、 张 知 非 、 AH. A. AAT. Mw. KE. RAL, BER, pee eagle eae … 张 尚志 、 37 . 云 岭 中 部 农业 类 型 垂直 变化 的 初步 研究 ……………. Se aided 38 .云南 省 丽江 县 土地 类 型 及 其 农业 利用 评价 … 9, AL US RAE MEO 0 … 黄 文秀 、 王 吉 秋 、 冷 允 法 、 郭 受 朴 、 40.464. DICE I see Me thy BKB. EER, nn ieee 高 礼 存 、 42. 横 断 山 演 西 北 地 区 沼泽 成 因 、 分 布 及 主要 类 型 的 初步 探讨 ………: 3 on XR (226) 47] tx (237) ia EYE (249) BD Ht 7k (264) EH = (270) ju 4% (280) 1 ja. (290) Le HA (293) fi ke HH (299) AlK# (312) 能 利 亚 (320) … 朱 国 金 〈334) … 李 明 森 (345) 李 正 合 〈358) 李 正 合 〈365) 庄 大 栋 〈373) Dhl R (381) CONTENTS 1,The Radiolarian—bearing Sedimentary Rocks of Abyssal Facies in Baimang Mountains of Western Yunnan treseveseeee Wang Liancheng and Wang Erqi ( 8 ) 2,Sedimentary Features of Red Detrital Rocks of Late Triassic Yiwanshui Formation in the Mojiang—Ailaoshan Region and the Emplacement Age of the Ultrabasic Rocks in the Anding—Jinchang Belt vsesseeeeesWang Ergi and Wang Liancheng (14) 3.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Lincang Rock in the Southern Transverse Mountains, Yunnan Province, China pie Vingwen, Zhang Yuquan and Hu Guoxiang(20) 4.A Preliminary Study on Recrystallization of Granitoids in Southern Hengduan Mountains…Zhang Yuquan, Xie Yingwen and Hu Guoxiang(28) 5 K-Ar Dationg of Granitoids in Southern Hengduan Mountains, China Ohang Yuquan, Dai Tongmo, Xie Yingwen and Hu Guoxiang (34) 6. Middle Ordivician, Pagoda Period Cephalopod Provincialism in Western Yunan with Comments on the “Pupiao Bed”--------...-+...--Chen Tingen (42) 7,Boundary of Ordovician and Silurian in Western Yunnan Jassie otsees Ni Yurian, «Chen Tingen, Zhou Zhiyi, Lin Huanling, Geng Liangyu and Mu Daochen(46) 8. New Observation on the Triassic Biostratigraphy of Northwest Yunnan seveseeeesChen Jinhua, He Guoxiong, Pan Huazhang and Cao Meizheng(54) 9 Late Triassic Flora of Ninglang District, Yunnan Dian Shuying, Chen Ye and Chen Minghong(64) 10,Restudy on the Marine Jurassic of western Yunnan San Dongli, Chen Piji, Cao Meizhen, Pan Huazhang(73) 11,Neogene Flora of South Part of the Watershed of Salween-Mekong- Yangtze Rivers (the Linczan Region) Yunnan ao Janrong and Chen Minghong (88) 12,Ostracodes in the Surface Deposits of Erhai Lake and their Signi- ficance in the Study of Oil Formational Environment of Continental FacescrrstecseeeeeeeseeseeeeeeeeessHuang Baoren, Yang Liufa and Li Jinggui (94) 13,Complex Natural Regionalization of the Hengduan Mountain Region ng Qinye(104) 14,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Natural Vertical Zonation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Eastern Periphery of Qinghai-Xizang Plateau voces Zhong Xianghao and Zheng Yuanchang(113) ] 16. Le 18, 19 . 0 21 22 23 , 24, 25 26, 27 . 28. 29. 30, 31, bo _Classification of Geomorphological Types and Geomorphological Map of Gongga Mountainous Regioa…………… Liu Shuzhen (122) Characteristics of Geologic and Geomorphologic Background in Wolong Region…………Li Zhongwu, Liu Shuzheng and Chen Jiliang (130) The Basic Features of Dao-Cheng Ancient Ice Cap vssseeee Yao Tandong,Feng Zhaodong and Li Jijun (139) Investigation of Glaciers on the Gongga Shan-------+-+++---Li Jijun, Song Mingkun Qin Dahe, Chou Shangze, Feng Zhaodon and Yao Tandong (152) Distribution and Features of Snow Disaster in West Sichuan, North Yunnan and Southeast Xizang::---- Wang Yanlong and Shao Wenzhang(165) Alpine Permafrost in Gongga Shan: Distribution and Relationship with Environment Factors pi Shude Yao heqing (174) .The Boundary Problem of the Vegetation Region in Zhongdian DiStrict cre cee cee ege cee ree cee cee center ereeeeceeeeeeee Lith Lunhui and Yu Youde (184) .The Distribution of Forest Vegetation in Hengduan Mountain in Relation to the Hydro-thermal Conditions mL Wenhua, Len Yunfa and Hu Yueng (204) The Climatic Change and Tree-Ring Analysis in the Hsiao Zhongdian Area of the Yunnan Province.……: Wu Xiangding and Lin Zhenyao (213) Preliminary Analysis on the Hydr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Lake 于 Ji Jiang and Fan Yungi (224)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ake Lugu seeeeeeeee Pan Hongxi, Hu Hongyun and Hu Wenying (235) Hyd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 Wolong Region sooeeeeeZheng Yunchang and He Yucheng (248) Summary of Radiative Observation on Yulong Mountain troseeeeeeeeWen Chuangjia and Gao Shenghuai (262) ,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Floristic Composition of the Orchid © Flora in Yulong Shan, Lijiang, in North-Western Yunnan acejuahteweaas Lang Kaiyong (268) The Mountain Hengduan, the Distributioned Centre for East-Asiatic Porellaceae (Hepaticeae) +++: Lou Jianxin and Wang Meizhi (279) A Preliminary Report on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Higher Fungi in Hengduan 区 Zang Mu (286) On the Meridional Himalayas as the Probable Place of Origin of the CC _On the Zoogeographical Posi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Auifauna of Meridianal Himalayas 1,Avifauna of South Sha-lu-li Mountain and Their Vertical Distribution -++++++++seeseeseeceeeeeeeeeeeees Zheng Baolai and Yang Lan (291) 33, Studies on Amphibians and Reptiles of Hengduan Shan Region, Southwestern China 1,Classific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Genus Batrachuperus (Caudata, Hynobiidae) <--++--++-seeseeeesseeeeeesZhao Ermi and Jiang Yaoming (298) 34.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 of Rotifer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Heng-Duna Mountains:: WU Chaotian (311) 35.An Outline of the Hydrothermal Resource in the Western Yunnan Provincersssrtrrrreecee see see eee eeeeeeeeeessTong Wei, Zhang Mingtao et al, (319) 36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giona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the Nu River Valley of Northwestern Yunnan Province --Sun Shangzhi,and Xiong Liya (332) 37.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Vertical Change of Agricultural Types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Yunling Mountain……………Zhu Guojin (344) 38 .Types and Assessment of Land in Lijiang County of Yunnan Province ‘eeeses Se cee cee ccc cen cones … Li Mingsen (356) 39,On the Development of Horse and Optimum Animal Species Structure in Lijiang srrsrs crests cee cee teeter eee eee eee eeeeeeereeee eee ees Luang Wenxiu et al. (364) 40.A Comparative Chromosome Study of Ox (Bostarurs), Yak (Bos Grunniens)and Their Hybrid --Guo Aipu, Huang Wenxiu, Wang Jiqiu and Li Zhenghe (372) 41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n the Utilization of Fishery Resources and the Way of Proliferation of Lakes in the Northwest of Yunnan Province… Ga0 Licun and Zhuang Dadong (379) 42.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rpes, Formations and _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Bog in the Northwest Area of Hengduan Mountain --Sun Guangyou (391) lanl ore ae we ot (AStsip ying! 8 : op 村 一 ! ic suo iis 由 5 | A : 人 ’ a » CIBS) i Bd gars 有 pn Lalo a: re Tr" ae, ue 7 oe La ") Pre 2 - ( oS we 3 ‘his ‘d ee “A. of RE Miley 4 sei" Pa tit teac 区 i. 7 iT inte ¢ ae edt) 中 148) aie be et a ar 29 re Awe ' Lo) | ; A: 4. 7 ui Ww he AL i 4 OT ae “ag eters igh jAoineade Ais (3 ‘eh way 网 =e nee 2h ; “| rr; ti ¥ esi: tye jie: ats rf + = eas) f a eae Ret Ne pF AS 71a \ ee bee ee ¢ 站 人 ee ; ne wit adios ba, 成 ~¥ ea 全 ay 用 Ps, j by > 国生 SegB) 5 Chal j , c 人 bait Pu 0 iki peol/ < 地 质 过 生物 ] . 满 西 白 茫 雪山 一 带 含 放 射 虫 深海 沉积 岩 王 和 连城 王 三 七 《中 国 科 学 院 地 质 研 究 所 ) 与 超 镁 铁 质 岩 、 枕 状 玄武 岩 、 块 状 玄武 岩 及 辉 长 岩 紧 密 伴生 的 放射 虫 硅 质 岩 等 深海 沉积 岩 , 在 环 太平 洋 带 及 阿尔 卑 斯 一 喜马拉雅 山地 带 有 广泛 的 分 布 (0D), 在 空间 上 FE 往 和 板块 缝合 线 有 关 。 在 我 国 西藏 地 区 的 雅鲁藏布江 和 班 公 错 一 怒江 构造 带 的 某 些 地 段 , 放射 虫 硅 质 岩 十 分 发 育 。 紧 密 伴 生 的 超 镁 铁 质 岩 、 辉 长 岩 、 枕 状 和 块 状 玄武 岩 以 及 放射 曰 硅 质 岩 的 组 合 , 被 称 为 “Steinmann 三 位 一 体 ” 的 蛇 绿 岩 , 它 们 是 残余 洋 壳 及 上 复 深 海 沉 积 物 在 地 表 的 出 露 。 因 而 , 深 入 研究 有 关 的 放射 虫 硅 质 岩 等 深海 沉积 岩 , 对 了 解 当 时 的 地 质 环境 , 探 讨 沉积 盆地 的 演化 历史 有 重要 意义 。 横断 山地 区 以 其 复杂 的 地 质 构 造 和 丰富 的 矿产 资源 等 , 长 期 以 来 为 地 质 工 作者 所 关 注 。 近 年 来 , 有 些 学 者 开始 用 板块 构造 的 观点 研究 这 一 地 区 的 地 质问 题 , 但 关于 演 西 地 区 的 放射 虫 硅 质 岩 和 其 它 含 放射 虫 的 深海 沉积 岩 , 迄 今 尚 无 资料 报道 。 在 1981 年 的 野外 考察 过 程 中 , 在 演 西 白 茫 雪 山 一 带 及 奔 子 栏 的 西 侧 共 三 处 , 发 现 出 露 有 与 蛇 绿 岩 伴 生 的 放射 虫 硅 质 岩 、 含 放射 虫 的 凝 灰 岩 及 灰 黑 色 凝 灰质 板 岩 等 深海 沉积 岩 。 本 文 对 这 些 沉 积 岩 作 了 初步 研究 , 并 根据 其 物质 组 成 结构 构造 及 成 岩 变 化 等 特点 , 讨 论 了 它们 形成 的 环 境 及 地 质 意义 。 一 、 齐 面 概述 在 德 钦 县 城南 东 约 20 公 里 的 白 茫 雪山 王 口 至 奔 子 栏 之 间 , 多 处 出 露 有 超 基 性 岩 , 基 性 熔岩 及 凝 灰质 岩 , 并 有 三 处 见 到 放射 虫 硅 质 岩 或 含 放 射 虫 的 凝 灰 岩 及 灰 黑 色 凝 灰质 板 岩层 。 《一 ) 白 茫 雪山 十 口 北 东 侧 剖 面 在 白 茫 雪山 二 口 附近 及 其 南西 侧 , 大 片 地 出 露 黑 云母 花岗岩 体 , 其 绝 对 年 龄 为 220 百 万 年 (2), 北 东 侧 与 之 接触 的 是 呈 北 西 一 南 东 向 延伸 的 超 基 性 岩 体 , 为 透镜 状 断 续 出 露 , 出 露 宽度 由 数 十 米 至 数 百 米 不 等 。 超 基 性 岩 体 边 部 见 有 小 的 辉 长 岩 体 。 二 口 向 山坡 北 东 方向 , 分 布 有 厚度 很 大 的 火山 暑 发 岩 及 沉积 岩层 , 自 下 而 上 可 分 为 下 、 中 、 上 三 个 岩 性 段 〈 见 图 1 一 1) 。 PRU EAE. RR ARLE A ERR ADE, Je MIELE ] 自 范 雪山 址 口 () 100 200 300% Le ee By ea PER tee eee ee ee » A®XQASY My) Si athens =k eZ 十 {hb oe Py fae SSS RSS sed] Lea) tA 图 1 一 1 白 茫 雪山 垣 口 北 东山 坡 信 手 剖面 1 .石灰岩 “2. 钙 质 砂岩 ”3. 凝 灰质 板 岩 “4. 放 射 虫 硅 质 岩 ”5. 凝 灰 岩 ”6. 桃 状 玄武 岩 7. 块 状 玄武 岩 8. 黑 云母 花岗岩 9. 辉 长 举 10. 超 基 性 岩 火山 岩层 。 熔 结 凝 灰 岩 由 大 小 不 等 的 红 褐 色 及 灰 绿 色 基 性 火山 岩 及 凝 灰 岩 碎 块 熔 结 而 成 。 灰 黑色 凝 亦 质 板 岩 中 含 放 射 虫 残 体 , 板 理 清楚 , 而 凝 灰 岩 的 层 理 不 其 发育, 岩层 眉 向 东 , 倾 角 20 一 50 "不 等 。 本 段 厚度 大 于 400 米 。 中 段 为 暗 绿色 枕 状 玄武 岩 , 块 状 玄武 内 及 紫红 色 , 灰 绿色 放射 虫 硅 质 岩 。 玄 武 岩 具 杏 仁 状 构造 , 杏 仁 体 为 白色 结晶 良好 的 碳酸 盐 , 呈 紫红 色 和 灰 绿 色 的 放射 虫 硅 质 岩 出 露 于 本 岩 段 的 顶部 ,为 中 一 薄 层 状 , 厚度 不 过 数 米 。 由 于 岩层 受 构造 活动 破坏 , 上 且 大 多 被 松散 的 坡 积 物 履 盖 , 岩层 出 露 情况 差 。 本 段 岩 层 的 产 状 基 本 同 下 段 , 但 往 上 岩层 逐渐 变 缓 ,厚度 约 100 米 。 上 段 为 石灰 岩 和 钙 质 砂岩 段 。 最 下 部 为 全 状 灰 岩 及 生物 碎 习 灰 岩 , 钙 状 灰 岩 中 , 鳞 粒 已 重 结晶 , 仅 少数 钙 粒 尚 保存 同心 环 状 构造 , 崖 石 中 含 一 些 玄武 岩 的 碎 居 。 生 物 碎 导 灰 岩 中 含有 和 孔 虫 、 介 形 虫 、 海 编 骨 针 化 ALG ASE RRA RASA PRK BRD AE, 砂岩 为 中 粗 粒 , 碎 屑 组 分 主要 为 石英 , 长 石 及 碳酸 岩 的 内 碎 居 , 被 重 结晶 的 碳酸 盐 胶结 。 上 部 为 灰 自 色 厚 层 状 结晶 灰 岩 层 。 本 岩 段 岩层 产 状 平 缓 , 与 下 伏 的 中 段 呈 平 行 不 整合 关系 , 且 在 接触 面 附近 存在 1 一 2 米 厚 的 断层 角 砾 岩 。 其 中 的 角 砾 , 既 有 中 有 段 的 玄武 岩 碎 块 , 又 有 上 段 的 灰 岩 碎 屑 , 表 明 是 后 期 构造 错 动 造成 的 , 本 段 可 见 厚度 大 于 200 米 , 时 代 属 晚 三 琶 世 。 (=) 白 茫 雪山 垣 口 东南 剖面 HAP AA CIES UO BREA De, WRN AAS eo 北 东 山坡 剖面 中 的 中 段 和 上 段 , 且 两 个 剖面 相距 不 远 , 完 全 可 以 对 比 。 下 面 分 为 上 、 下 两 个 兰 段 叙述 〈 见 图 1 一 2) 。 2 0 1 00 200 300 * A See ae ee ei ES BS NY SS ES ES 图 1 一 2 AtSusOmFACLS FHA 1. 块 状 玄武 岩 2. 枕 状 玄武 岩 3. 灰 黑色 凝 灰质 板 岩 4. 凝 灰 岩 5. 石灰 岩 6. 砂 岩 下 段 为 灰 绿 色 枕 状 玄武 岩 、 块 状 玄武 岩 、 凝 灰 岩 夹 少 量 灰 黑色 凝 灰质 板 岩层 , 岩 层 向 东 或 北 东 陡 倾 。 枕 状 玄武 岩 的 枕 状 构造 十 分 显著 , 岩 枕 多 呈 长 圆 形 , 大 小 不 等 〈 照 片 版 1 一 1) , 岩 石 的 杏仁 状 构造 亦 十 分 发 育 〈 照 片 版 1 一 2 ) 。 凝 灰 岩 主要 由 细 粒 的 基 性 火山 岩 屑 , 长 石 等 晶 习 组 成 。 凝 亦 质 板 岩 仅 厚 数 厘 米 夹 于 凝 灰 岩 层 中 间 , 板 理 清 楚 , 这 些 岩 石 中 含 放射 虫 〈 照 片 版 2 一 8 ) 。 它 们 直接 覆 于 枕 状 玄武 岩层 之 上 , 本 段 厚 度 约 300 米 。 上 段 为 石灰 岩 夹 砂岩 层 , 岩 性 可 与 上 述 襄 面 的 上 段 对 比 。 本 段 大 部 分 出 露 在 公 路 线 以 北 , 厚 度 约 200 米 。 本 岩 段 之 上 , 不 整合 覆盖 着 侏 罗 纪 的 陆 相 红 层 。 (=) 奔 子 栏 西 侧 剖 面 在 德 钦 至 中 旬 公 路 奔 子 栏 西 5 一 6 公里 处 , 抉 卡 村 西 至 鲁 那 村 之 间 , 出 露 有 超 基 性 岩 、 暗 绿色 基 性 火山 岩 、 杂 色 的 凝 亦 岩 及 紫红 色 放 射 虫 硅 质 岩 层 。 在 这 套 岩 系 之 间 , 夹 BARARLAW KA, URRKEWAN RAB. ATRRAMRTHRA, ake 布 及 彼此 接触 关系 比较 复杂 , 岩 层 走 向 为 北西 至 南 东 向 。 我 们 认为 , 此 处 不 同时 代 和 不 同 环境 下 形成 的 岩石 , 穿 搬 在 一 起 的 情况 是 残余 洋 壳 被 抬升 的 过 程 中 与 隐 定 浅海 环境 下 形成 的 岩层 , 彼 此 穿插 造成 的 。 除 放射 虫 硅 质 岩 以 外 , 许 多 凝 灰 岩层 中 亦 含有 放射 虫 残 体 , 硅 质 岩 和 含 放射 虫 的 凝 灰 岩 厚 度 大 于 100 米 。 上 述 三 剖面 处 于 北西 至 南 东 向 延伸 的 同一 地 带 内 , 与 本 区 岩层 走向 近 于 一 致 , 相 应 的 层 段 可 以 对 比 , 它 们 应 产 于 时 代 大 体 相 当 的 地 层 中 。 二 、 放 射 虫 硅 质 岩 的 状 石 学 特征 (—) 物质 组 成 本 区 放射 虫 硅 质 岩 主 要 呈 紫 红色 , 少 量 为 淡 绿 色 。 物 质 组 成 特点 是 石英 含量 高 , 而 所 含 杂质 物 主要 为 赤 铁 矿 和 少量 粘土 矿物 。 一 般 石英 可 占 岩石 体积 的 80 一 90%, 在 光学 显微镜 下 , 呈 微 晶 颗 粒 的 集合 体 , 在 一 些 放 射 虫 达 体 内 部 和 后 期 形成 的 石英 脉 中 显 玉 侯 的 纤维 状 构造 , 经 X 射 线 衔 射 和 红外 光谱 分 析 , 证 明 岩 石 主 要 由 低温 石英 组 成 , 从 X 射 线 衍 2 v Gal” VL S/66°6 TIOT*2Z eve 也 图 1 一 3 Mit Re RSH RTE 实验 条 件 ,Fe 靶 “Mn 滤波 ”电压 30 什 做 MAveNGOMESe BeuEL’, 1°, 0.15 射 图 〈 见 图 1-3A ) 可 以 看 到 , 突 出 的 高 峰 均 为 石英 的 峰 4.25A,3.34A ,2.45A, 1.82A) 。 少 量 矿 物 赤 铁 矿 呈 细小 斑点 散布 于 岩石 中 , 在 X 衍 射 图 (图 1 一 3B) 中 有 清楚 的 显示 (3.68A, 2.694, 2.514) , 因 为 是 用 铁 靶 做 的 , 其 峰 被 大 大 压低 了 。 赤 铁 矿 是 造成 岩石 呈 紫 红色 的 致 色 物质 , 是 硅 质 岩 中 的 主要 杂质 组 分 。 其 它 杂 质 组 分 是 数 量 很 少 的 粘土 矿物 , 从 X 射 线 衍射 图 〈 见 图 1 一 3B) 也 有 显示 , 矿 物种 类 限 于 伊利 石 (9.99A ,4.49A) 和 绿 泥 石 (14.16A,7.10A,4.72A,,3.54A) 两 种 。 表 1 一 1 化 学 分 析 数 值 编 | 岩石 数值 (% ) = | 世 称 |SigolTiolAlojFeolS | 电 |caol 吕 QINaolGHo: Ho- 全 总 _ 讨 | eS |S} [Pi | i | 91.560.10 一 4,02 .12.850.01I1 .05| 一 | -一 = 0.11) JR 0,36 0 48 100.54 2 | a 87.18)0.16 | 4.93 一 |3.670.030 490.2210 54) ZL DG 11) 0.17 | 0.90 | — |100,55 3 | 91 .06/0.07 | 2.16 | 1.48 |8.47/0.07) — |1.25)0,25) 0.05 |0 .03| 0,29 一 100 .28 4 = 9223310038 .4. 1437 >2526 2.630.14| 痕 并 .25|- 一 | 0.10 | HB | 0.28 — | 一 1100.39 5 | 凝 灰 岩 |46.27|0.16 13.52 | 2.32 8.140.18l8.1716 . 放射 虫 硅 质 咽 的 化 学 组 分 列 于 表 1 一 1, 从 1 一 4 号 可 以 看 出 , 岩 石 中 二 氧化 硅 的 窖 量 达 90% 堪 右 或 更 高 , 氧 化 铁 的 含量 则 偏 低 , 低 价 和 高 价 氧化 铁 之 和 为 3 一 7 %; 其 它 如 三 氧化 二 铝 、 氧 化 钠 和 氧化 钾 含 量 均 较 低 。 这 表明 岩石 较 纯 和 含 杂质 少 的 特点 。 氧 化 钙 和 氧化 镁 来 自 成 岩 后 交代 成 因 的 碳酸 盐 , 含 量 亦 很 少 , 化 学 组 分 的 这 些 特 点 和 矿物 组 成 情况 是 对 应 的 。 (=) 结构 构造 特点 ARH REA Sh} BERTH, 岩石 致密 坚硬 , 但 普遍 多 裂 附 , 几 组 裂隙 交 又 把 着 石 切割 成 角 砾 状 。 这 些 裂 阶 已 被 石英 细 脉 充填 , 反映 出 在 成 岩 以 后 受 构造 挤 压 破碎 再 胶结 的 情况 是 强烈 的 。 硅 质 兰 的 结构 特点 是 石英 颗粒 的 结晶 度 较 好 , 由 矿物 组 成 的 结构 类 型 单一 , 放 射 虫 残 体 组 成 的 生物 结构 比较 模糊 不 清 。 在 扫描 电镜 下 观察 可 知 , 石 英 颗粒 直径 为 2 一 5 微 米 , 多 呈 有 些 棱 角 的 半 自 形 晶 , 它 们 相互 嵌 接 构成 等 粒 〈 照 片 版 2 一 7 ) 或 不 等 粒 结 构 。 岩石 中 的 放射 虫 介壳 保存 程度 均 比 较 差 , 在 薄片 中 只 能 看 到 一 些 圆 形 或 长 圆 形 的 痕 迹 ( 照 片 版 1 一 3 、4 ), 在 显微镜 正 交 偏光 下 显 玉 艇 的 纤维 状 构造 ,它们 是 由 结晶 较 好 , 比较 纯净 的 石英 组 成 , 在 扫描 电镜 下 观察 用 氧气 酸 浸泡 腐蚀 过 的 硅 质 回 碎片 和 处 理 出 的 放射 虫 达 体 , 见 放射 虫 壳 体 多 残缺 不 全 , 且 壳 体 表面 的 网 孔 结构 比较 模糊 , 多 数 网 孔 已 被 参差 不 齐 堆 释 起 来 的 石英 颗粒 堵塞 , 只 留 下 一 些 极 不 规则 的 空隙 〈 有 照片 版 2 一 8 、 5 . 10. o1 (=) 成 岩 及 成 岩 后 的 变化 放射 虫 硅 质 岩 是 由 松软 的 硅 质 沉积 物 经 过 成 岩 和 成 岩 以 后 的 变化 而 形成 的 , 其 中 主 要 组 分 石英 绝 大 部 分 由 沉积 的 非 晶 质 蛋白 石 的 放射 虫 壳 体 溶解 再 结晶 而 成 , 少 部 分 是 沉 积 物 中 的 效 灰 质 分 解 时 析出 的 二 氧化 硅 再 结晶 的 , 沟谷 (3) (Mizutani, 1970) 实验 研究 了 非 晶 二 氧化 硅 在 热 水 条 件 下 回 石 英 的 转变 , 证 明 非 晶 质 二 氧化 奎 首先 转变 为 低温 方 英 石 , 再 变化 为 低温 石英 。 这 一 实验 结果 已 得 到 深海 钻探 的 证 实 。 岩 石 中 其 它 少量 矿物 即 赤 铁 矿 、 绿 泥 石 和 伊利 石 则 主要 来 源 于 火山 凝 灰质 的 蚀 变 和 转化 (4)。 与 我 国 西藏 地 区 的 放射 虫 硅 质 岩 (5) 比 较 , 本 区 放射 虫 硅 质 岩 的 突出 特点 是 : OD 质 组 成 比较 简单 , 含 杂质 的 种 类 和 数量 均 少 , 且 均 是 在 地 表 条 件 下 稳定 的 矿物 。 思 岩石 的 结构 类 型 单一 。 外 放射 虫 残 体 保 存 程度 差 。 这 是 由 于 本 区 硅 质 岩 形成 时 代 较 西藏 地 区 同类 岩石 要 老 , 它 们 经 受 的 成 岩 变 化 比较 充分 , 又 受到 后 来 近 地 表 处 风化 作用 的 影响 。 混入 到 原始 硅 质 沉 积 物 中 的 火山 凝 永 物质 , 在 成 岩 作 用 中 被 分 解 , 首 先 形成 一 些 不 稳定 的 过 渡 型 矿物 如 某 些 沸石 类 矿物 、 混 合 层 粘土 矿物 等 , 它 们 进一步 变化 形成 稳定 的 氧化 铁 , 绿 泥 石 和 伊利 石 。 当 岩石 到 达 近 地 表 或 出 露地 表 后 , 又 遭受 风化 作用 , 岩 石 中 一 些 容 易 在 地 表 条 件 下 溶解 和 迁移 的 组 分 被 带 走 。 这 可 能 是 本 区 硅 质 岩 中 钾 、 钠 、 镍 、 镁 的 氧化 物 含 量 很 少 的 原因 。 三 、 仍 放射 虫 的 凝 灰 岩 和 凝 灰 质 板 举 的 蔡 性 特征 在 前 述 几 个 剖面 中 , 均 发 现 有 厚度 不 等 的 灰 绿 色 细 粒 的 凝 灰 岩 和 灰 黑 色 凝 灰质 板 岩 层 , 许 多 这 类 岩石 中 亦 有 程度 不 同 的 放射 虫 残迹 。 Re Hei Fe & 1 LER Be a rE ae LAR PRE. (—) RRB BRSERR EBSA, 大 多 数 岩层 中 , 岩石 的 组 分 以 基 性 火山 岩 的 岩 居 和 长 看 等 晶 习 为 主 , 被 细微 的 凝 灰 质 胶结 , 一 些 放射 虫 的 壳 体 分 布 在 碎 导 的 空 院 中 , 但 有 的 岩石 中 含 多 量 火山 玻璃 碎 屑 , 显 示 出 尖锐 的 棱角 和 奇异 的 形态 《照片 版 1 一 5) . BR AH 矿物 组 分 除 长 石 , 石 英 外 , 普 遍 含 呈 大 小 斑点 状 散布 的 氧化 铁 , 主 要 为 赤 铁 存 MK 矿 , 数 量 较 多 的 绿 泥 石和 伊利 石 等 粘土 矿物 。 有 的 岩石 遭受 碳酸 盐 化 作用 而 含 较 多 的 碳 酸 盐 矿 物 , 有 些 以 玻 居 为 主 的 凝 灰 岩 中 , 含 结晶 良好 的 黄 铁 矿 唱 体 〈 照 片 版 1 一 6) 其 边缘 部 分 已 氧化 变 为 褐 铁 矿 , 它 们 的 粒 径 0.2 一 0.8 毫 米 不 等 。 岩 石 的 化 学 组 分 , 除 去 后 期 碳酸 盐 化 的 影响 后 , 大 体 上 相当 于 玄武 岩 的 组 分 〈 见 表 1 一 1 中 5 号 ) 。 (=) RRARA WRK, PAB, EB HAR SEA RL DA, AA i A 有 黑色 有 机 质 条 纹 , 含 黄 铁 矿 晶 体 或 斑点 , 其 中 亦 含 有 少量 放射 虫 残 体 。 上 述 这 二 种 岩 类 中 所 含 放 射 虫 壳 体 , 往 往 其 保存 程度 比 硅 质 岩 中 好 一 些 , 有 的 外 形 比较 清楚 , 有 的 在 薄片 中 还 可 看 到 壳 体 边缘 向 外 伸展 的 长 刺 。 这 主要 是 因为 这 些 岩 石 的 组 分 比较 复杂 , 在 成 岩 过 程 中 , 孔 除 溶 液 不 能 完全 自由 的 流通 , 因 而 成 岩 变 化 不 如 硅 质 岩 中 进行 的 充分 。 6 a HB BEE ET 9. BK RR IR BRAS A Hy J TY 洋 壳 物质 “而 本 区 放射 虫 硅 质 岩 以 及 含 放射 虫 的 凝 灰 兰 和 凝 灰 质 板 岩 又 直接 覆盖 于 枕 状 玄武 岩 或 块 状 玄武 岩 之 上 , 表明 了 它们 与 洋 壳 物 质 的 密切 关系 。 这 些 沉 积 岩 中 缺乏 陆 源 组 分 , 其 主要 成 分 来 源 于 海底 火山 喷发 的 产物 和 硅 质 的 放射 虫 介 壳 , 已 知 大 量 放射 虫 介 壳 的 堆积 只 发 生 在 海洋 中 碳酸 盐 矿物 的 补偿 深度 以 下 地 区 , 因 而 这 套 含 放射 虫 的 沉积 岩 是 在 海底 深水 条 件 下 沉积 再 经 过 成 岩 和 成 岩 后 的 变化 而 成 的 。 从 许多 含 放射 虫 的 凝 灰 质 板 岩 及 某 些 硅 质 岩 和 凝 灰 岩 中 具有 黑色 有 机 质 条 纹 〈 照 片 版 1 一 3 ) 和 含有 黄 铁 矿 晶体 或 订 点 等 , 说 明 在 沉积 和 成 岩 早期 阶段 处 于 还 原 的 环境 。 ”这 套 深 水 沉积 岩 之 上 , 呈 假 整 合 上 履 的 是 鳃 状 灰 岩 、 生 物 碎 居 灰 岩 及 钙 质 砂岩 等 典 型 的 近 岸 浅水 沉积 岩层 。 表 明 本 区 到 了 了 晚 三 受 世 时 , 沉 积 环境 曾 发 生 重 大 的 变化 , 由 很 深 的 洋 底 突 然 变 为 很 浅 的 海滨 或 陆 棚 区 。 现在 已 知 , 类 似 的 与 超 基 性 岩 、 枕 状 玄武 岩 等 伴生 的 放射 虫 硅 质 岩 , 在 演 西 的 其 它 地 区 也 有 出 露 , 发 现 从 奔 子 栏 附近 , 沿 澜沧江 疝 南 的 许多 地 点 , 特 别 是 云 县 的 铜 厂 街 一 带 和 和 孟 连 附近 , 放 射 虫 硅 质 岩 比 较 发 育 。 在 1981 年 野外 考察 期 间 , 张 旗 等 同志 观察 并 采 集 了 这 两 个 地 区 放射 虫 硅 质 岩 的 样品 。 此 外 , 从 本 区 向 北 , 到 川西 得 荣县 的 嘎 金 雪山 及 雪 堆 一 带 , 有 大 量 超 基 性 岩 和 少量 辉 长 岩 出 露 , 在 哩 鹃 附近 也 发 现 有 少量 含 放射 虫 的 硅 质 岩 , 是 本 区 蛇 绿 岩 带 向 北 的 延伸 。 由 于 演 西 至 川西 地 区 这 些 深海 喷发 岩 和 含 放射 虫 的 沉 积 着 系 均 形成 于 晚 古 生 代 后 期 至 三 琶 纪 早 一 中 期 , 因 而 从 晚 十 生 代 某 一 时 期 〈 可 能 是 石 RA) 至 三 琶 纪 早 一 中 期 。 本 区 及 川西 得 荣县 咀 金 雪山 一 带 大 体 沿 金沙 江 呈 南 一 北向 展 布 并 向 南 沿 澜沧江 延伸 到 备 连 的 这 一 地 带 , 曾 处 于 古 特 提 斯 的 深 洋 区 , 从 蛇 绿 岩 带 两 侧 的 较 老 岩层 均 是 以 浅水 碳酸 岩 为 主 的 稳定 陆 台 型 沉积 的 事实 。 我 们 推测 , 目 石 痰 纪 某 一 时 期 , 这 一 地 带 由 原来 的 非 活 动 性 大 陆 边 缘 被 拉 开 形成 古 特 提 斯 海 , 而 到 了 晚 三 登 世 早 期 录 经 过 印 支 运动 , 古 特 提 斯 洋 盆 闭 合 , 但 并 未 马上 被 抬升 成 为 陆地 , 而 是 变 为 浅海 环 So 直到 侏 罗 纪 时 , 本 区 沉积 了 红色 陆 相 碎 居 岩 系 , 表 明海 水 已 经 退出 , 从 此 结束 了 海 TAA HE 野外 考察 工作 是 和 潘 裕 生 、 张 新 民 、 张 旗 、 李 达 周 、 张 鬼武 等 同志 一 起 进行 的 , 在 室内 研究 工作 中 , 得 到 我 所 化 学 分 析 、X 射 线 、 扫 描 电 镜 等 实验 室 以 及 照相 和 绘图 等 有 关 同 志 的 帮助 , 在 此 一 并 致谢 。 参考 文献 (1) Grunau, H.R, (1965) ,Radiolarian Cherts and Associated Rocks in Space and Time, Ecologae Geol, Helv Vol.58, P,157-—208 C2) 中 国 科学 院 地 质 研 究 所 绝对 年 龄 实验 室 ,《 钾 氨 法 测定 岩石 矿物 绝对 年 龄 数 据 报 导 》 工 , 于 《地 质 科 学 》,1965 (2) , 106-112K, (3) Mizutani,9.,9ilica Minerals in the Early Stage of Diagenesis,, Sedimentology 15, 419-436 (1970) ba | (4) Hay, R,L,, Volcanic Ash -Diagenesis,, Encyclopedia of Sedimentol gy, P.119-124, Dowden, Hutchinson and Ross, 1978, C5) 王 连城 、 王 二 七 : 《西藏 地 区 放射 虫 硅 质 岩 的 研究 》。 THE RADIOLARIAN-BEARING SEDIMENTARY ROCKS OF ABYSSAL FACIES IN BAIMANG MOUNTAINS OF WESTERN YUNNAN Wang Liancheng Wang Ergi (Institute of Geology, Academia Sinica, Beijing) Abstract The Hengduan mountains in western Yunnan is one of the area where geologic record of the ancient Tethys is well preserved, During field investi- gation in 1981,we discovered three points in Baimang mountains where radi- olarian silicolites, radiolarian—bearing tuff and tuffaceous slates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ultrabasic rocks,gabbro, pillow and massive basalt We have made preliminary studies on these abyssal rocks and their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nd geologic significance were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their charateristic composition, texture and diagenetic change, Our studies show that terrigenous materials are lacking in these sedimen- tary rocks; the sediments come mainly from products of yolcanic emanation in sea floor and siliceous radiolarian shells, The original sediments diposited on the oceanic crust in deep water and underwent diagenetic and post-dia- genetic changes to form the rocks, Late Triassic bioclastic limestone and calcareous sandstone overlay the abyssal sedimentary rocks by pseudo-conformity , They represent littoral- shallow sea facies invironment,In turn,Jurassic red clastic rock series over- lay the Triassic,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ancient Tethys ocean initially closed in late Triassic and in Jurassic sea water completely retreated from this area, 2.a87L — 8 7E 1 Hoe = et — BK A 27. FSR 2 AR TARP AE Be EGE SE 三 一 带 超 基 性 岩 侵 位 时 代 的 讨论 王 二 七 ZEW (中 国 科 学 院 地 质 研 究 所 ) 墨江 一 哀 牢 山地 区 晚 三 琶 世 一 碗 水 组 下 部 是 由 紫红 色 砾 岩 、 砂 岩 和 泥岩 组 成 的 陆 相 沉积 关系 , 它 们 在 思茅 中 一 新 生 代 盆 地 的 东 缘 , 哀 牢 山 浅 变质 岩 带 的 西南 侧 有 广泛 的 分 布 。 这 是 一 套 由 印 支 造 山 运动 形成 的 磨 拉 石 堆积 , 对 这 套 贿 系 , 前 人 已 有 过 一 般 性 的 描 述 。 关于 安定 一 金 厂 一 带 超 基 性 岩 的 侵 位 时 代 问 题 , 前 人 多 认为 属 燕山 期 , 近 年 来 , 有 人 提 到 在 一 碗 水 组 下 部 砂砾 岩 中 含 超 基 性 岩 的 砾石 *, 推测 还 存在 有 印 支 期 或 更 老 的 超 基 ”性 岩 , 而 关于 超 基 性 岩 侵 位 性 质 , 则 多 认为 是 沿 超 壳 断裂 贯 入 的 热 侵 入 体 。 本 文 是 在 观测 了 安定 一 金 厂 一 带 一 碗 水 组 红色 碎 层 岩 系 的 基础 上 , 研 究 了 这 套 岩 系 的 岩 性 及 岩 相 特征 , 讨 论 了 其 形成 环境 和 蚀 源 区 , 并 探讨 了 与 之 在 空间 上 密切 相关 的 超 基 性 岩 的 侵 位 性 质 和 侵 位 时 代 问 题 。 一 、 一 碗 永 组 下 部 红色 碎 届 岩 系 兰 类 组 合 特征 一 硫 水 组 红色 碎 习 岩 系 的 时 代为 晚 三 至 世 早 期 , 是 思茅 中 一 新 生 代 盆地 早期 演化 的 产物 。 下 面 结合 二 个 地 质 剖 面 研 究 它 们 的 沉积 特点 。 (—) 墨江 县 金 厂 一 砚 水 组 路 线 剖 面 该 剖面 位 于 安定 一 金 厂 超 基 性 岩 带 的 西南 侧 。 这 里 出 露 的 晚 三 琶 世 一 磺 水 组 包括 形 成 环境 截然 不 同 的 两 部 分 , 下 部 红色 碎 居 岩 系 不 整合 在 志 留 系 浅 变 质 岩 系 之 上 , 兰 层 走 向 为 北西 一 南 东 向 , 倾 向 南西 , 呈 一 单 斜 形式 〈 见 图 2 一 1) 。 这 套 岩 系 由 若干 个 包括 紫红 色 中 一 细 粒 砾 岩 、 砂 砾 岩 、 灰 黄色 至 灰 绿 色 岩 习 砂 岩 和 紫红 色 泥 岩 构 成 的 韵律 层 。 每 个 韵律 层 厚 数 十 米 。 整 个 岩 系 由 底部 向 上 有 逐渐 变 细 的 趋势 , 即 砾 岩 、 砂 砾 岩 层 减 少 , 厚 度 变 薄 , 而 泥岩 增多 加 厚 。 这 套 岩 系 中 未 见 化 石 。 碎 习 组 分 的 分 选 性 差 , 绝 大 多 BUR AEA, 成 分 复杂 , 以 紫红 色 为 主 , 是 由 季节 性 的 河流 和 洪水 形成 的 冲积 物 和 洪 积 物 。 在 这 套 岩 系 之 上 , 整 合 地 覆盖 着 一 套 浅海 相 碳酸 盐 岩 和 粉 砂 罕 , 泥 岩 系 , 也 就 是 一 大 水 组 的 上 部 岩层 。 碳 酸 盐 岩 为 灰白 色 中 一 厚 层 的 生物 碎 习 灰 岩 , 其 中 含 大 量 的 腕 足 类 # 西 南 地 质 研 究 所 ,1975 年 。 ——_—>— NE 金 厂 REF Wu [aesanlar (Sa 1 2 3 4 图 2 一 1 墨江 县 金 厂 一 碗 水 组 路 线 剖 面 图 1 . 超 基 性 岩 “ 2 . 浅 变 质 者 系 “3 j 莹 红色 砾 岩 ”4 .紫红 色 砂 砾 岩 。 5 . 浅 灰 黄色 砂岩 ,9 .紫红 色 泥岩 1. ADRERA 8 . 灰 黑 色 粉 砂岩 与 泥岩 互 层 等 化 石 碎片 。 这 套 生物 碎 习 灰 岩 在 区 域 上 分 布 稳定 , 可 作为 标志 层 。 碳 酸 盐 岩 之 上 , 是 互 层 状 的 灰 黑 色 粉 砂岩 和 泥岩 。 在 区 域 上 合 煤 线 及 煤层 , 但 不 稳定 , 为 海陆 交互 相 沉 积 物 。 根据 上 述 特点 , 表 明 晚 三 到 世 一 碗 水 组 包括 了 几 种 不 同 沉 积 环境 的 沉积 物 , 下 部 的 陆 相 红色 碎 居 岩 系 , 其 上 浅海 相生 物 碎 导 灰 岩 系 和 最 上 部 的 海陆 交互 相 的 灰 黑 色 粉 砂岩 和 泥岩 系 。 反 了 映 出 在 晚 三 和 琶 世 , 本 区 曾 有 过 一 次 明显 的 海 侵 , 并 在 一 段 较 短 的 时 间 里 , 处 于 稳定 的 浅海 环境 , 然 后 又 变 为 海陆 交互 相 , 以 后 逐渐 各 陆 相 环境 转化 。 (=) 墨江 县 安定 镇 一 碗 水 组 下 部 剖面 该 剖面 与 上 述 金 厂 剖 面 在 总 的 面 aE 基本 一 致 , 但 此 处 受 断 裂 破坏 出 露 不 全 , 而 图 2 一 2 ”安定 镇 一 碗 水 组 底部 一 个 韵律 层 的 垂 向 剖面 A Sita B. 紫 红色 含 泥 砾 砂岩 C. RAIA 卫 . 紫 红色 含 Pe ERA Gilet 下 .紫红 色 泥岩 CRA eA 10 被 公路 切 出 的 部 分 , 岩 层 出 露 好 , 层 与 层 之 间 的 接触 关系 清楚 , 沉 积 韵律 明显 。 在 此 我 们 对 岩 系 底部 有 代表 性 的 一 个 韵律 层 进 行 了 描述 , 讨 论 了 其 形成 的 环境 和 物质 来 源 。 自 下 而 上 分 为 七 层 〈 见 图 2 一 2 ) 。 A 层 , 紫 红色 砾 岩 , 厚 度 2 一 3 米 , 砾 石 的 粕 径 -一 般 为 10 一 30 厘 米 , 有 的 更 大 或 Bh, 分 选 性 差 , 多 呈 次 棱角 状 。 砾 石 成 份 为 石英 岩 、 蚀 变 中 基 性 火山 岩 〈 照 片 版 3 一 2), pass URHRS— 3), THA CH 3-1) 以 及 板 岩 等 。 比 较 细小 的 砾石 以 料 石 和 石英 为 主 , 少 量 蚀 变 的 超 基 性 岩 。 基 质 主要 为 砂 , 泥 质 和 赤 铁 矿 , 基 质 含量 约 切 贤 。 有 的 部 位 上 大 的 砾石 显 定向 排列 , 长 轴 方 向 大 体 平行 岩层 走向 〈 北 西 至 南 东 ) , 偶尔 还 可 以 看 到 砾石 向 北 东 方向 迭 覆 〈 岩 层 倾向 南西 ) 的 现象 。 岩 层 的 层 理 不 清楚 , 底 面目 站 不 平 , 局 部 见 夹 角 不 大 的 交错 层 理 , 属 暴 洪 沉积 。 B 层 :紫红 色 含 泥 砾 岩 居 砂 岩 , 厚 度 约 1 米 , 中 一 薄 层 状 。 碎 习 组 分 除 石英 含量 较 多 外 , 基 本 上 同上 述 砾 岩 的 砾石 组 分 。 胶 结 物 为 泥 质 和 赤 铁 矿 , 基 质 含量 约 15% 。 在 岩 石 中 , 舍 有 粒 径 数 厘米 的 扁平 泥 砾 , 其 长 轴 方 向 平行 岩层 走向 , 碎 届 颗 粒 嵌 入 其 中 , 表 明 它 们 在 沉积 时 未 完全 固 结 。 底 面 平整 , 必 于 暴 洪 间隙 , 季 节 性 河流 沉积 物 。 C 层 :紫红 色 砾 岩 , 岩 性 特征 基本 同 A 层 , 但 砾石 粒 径 普遍 较 小 , 也 属 暴 洪 沉 积 物 5 | DE: RAGSRHADY, RE 2 米 左右 , 碎 局 组 分 与 B 层 相似 , 具 有 不 很 明显 的 递 变 层 理 。 砾 石 悬 泽 在 细 将 碎 忆 之 中 。 岩 层 底面 较 平 整 , 可 能 为 暴 洪 尾部 的 沉积 the 3 E 层 : 紫红 色 粗 粒 岩 习 砂 岩 , 厚 度 约 1.5 米 , 中 一 薄 层 状 , 多 呈 透 镜 状 , 底 部 界面 呈 WRK, 是 季节 性 河流 之 点 坝 沉积 物 。 FR, 紫红 色 粉 砂 质 泥岩 , 厚 度 约 3— 5K, MER. EBA HHL 和 赤 铁 入 , 谷 石英 粉 砂 约 20% , 中 间 有 许多 椭圆 形 微 晶 碳酸 盐 组 成 的 颗粒 。 直 径 3 一 4 毫米 , 可 能 是 有 机 质 分 解 形 成 的 气 胀 孔 被 碳酸 盐 充填 了 。 兰 层 底部 界面 平整 , 属 季节 性 河流 的 堤岸 沉积 。 GE: 浅黄 绿色 细 粒 岩 居 砂岩 , 厚 度 约 T 一 2 米 , 薄 层 状 , 多 呈 透 镜 层 , 岩 石 组 分 与 上 述 砂岩 类 似 , 岩 层 底面 起 伏 不 平 , 为 河道 沉积 。 安定 镇 西 侧 一 碗 水 组 红色 碎 忆 岩 系 就 是 由 许多 类 似 的 韵律 层 组 成 。 该 岩 系 总 的 趋势 是 粒度 由 下 至 上 逐渐 变 小 , 这 些 情况 与 前 述 爹 厂 齐 面 类 似 。 从 区 域 资料 可 知 , 这 套红 色 陆 相 碎 忆 岩 在 嘉定 山 浅 变质 岩 带 西 侧 分 布 很 广 , 它 们 的 厚度 在 横向 上 变化 大 而 且 以 突变 为 其 特征 。 在 金 广 一 带 厚 度 约 1000 米 , 其 北 数 十 公里 的 烂泥 塘 一 带 则 厚 达 3000 米 , 再 往 , 北 至 新 平 县 一 带 又 减 至 一 千 多 米 。 所 安定 南面 的 利 达 附 近 厚 度 仅 儿 十 米 , 表 现 出 由 多 个 洪 积 扇 横向 连接 的 特点 。 这 种 由 暴 洪 沉积 的 砾 岩 和 季节 性 水 流 沉积 的 砂岩 和 泥岩 组 成 规模 不 等 的 洪 积 一 冲积 扁 , 沿 沉积 盆地 的 走向 , 彼 此 连接 成 带 , 往 盆地 中 心 ; 即 景谷 县 一 带 就 相 变 为 浅海 相 的 泥 页 岩 和 碳酸 趟 岩 沉积 。 岩 系 的 紫红 色 是 半 干 旱 性 气候 条 件 下 的 反映 。 沉 积 物 的 堆积 受 构造 活动 的 控制 。 由 于 印 支 运动 的 影响 , 东 柚 哀 牢 山 浅 变质 岩 与 陆 区 不 断 上 升 , 风 化 形 成 的 碎 屑 和 泥 质 物 有 充分 的 供应 , 而 西 侧 的 沉积 区 则 沿边 界 断 层 不 断 下 沉 ,因而 堆积 了 1] 厚度 达 王 米 或 几 千 米 的 碎 居 岩 系 。 关于 物质 来 源 即 蚀 源 区 问题 : ONE NAA, AE BAR TERE RS 岩 系 的 东 邻 。@@ 从 砾 岩 中 某 些 砾石 朝 北 东 方向 迭 履 的 现象 来 推断 ,水 流 方向 来 自 北 东 向 , 即 沉积 物 来 源 于 北 东方 向 。@ 碎 习 组 分 的 岩 性 和 结构 特征 表明 物质 搬运 距离 其 短 , 即 物 源 区 很 近 。 轩 组 成 这 套红 色 陆 相 碎 习 岩 系 的 物质 成 分 , 主 要 是 一 些 浅 变质 的 沉积 岩 岩 届 和 中 一 基 性 火山 岩 岩 居 , 以 及 它们 进一步 破碎 或 蚀 变 的 产物 。 而 嘉 牢 山 浅 变质 岩 带 正 是 由 这 些 岩 系 组 成 的 。 所 谓 的 哀 牢 山 浅 变 质 岩 带 , 指 的 是 位 于 思茅 盆地 北 东 缘 的 一 套 古 生 代 及 早 中 三 登 世 的 遭受 浅 变 质 的 碎 恨 岩 和 中 基 一 中 酸性 火山 岩 系 。 显 而 易 见 , SAE LL BE 质 岩 带 是 人 蚀 源 区 , 是 沉积 物 的 来 源 地 。 二 、 一 碗 水 组 下 部 砂砾 关中 超 蕉 性 的 碎 导 组 分 及 其 变化 晚 三 状 世 一 太 水 组 下 部 红色 碎 导 岩 中 是 否 含有 超 基 性 岩 的 组 分 是 一 个 重要 问题 。 因 为 这 是 确定 墨江 一 哀 牢 山 地 区 超 基 性 岩 侵 位 时 代 的 证 据 之 一 。 虽 然 有 人 提 到 在 这 套 岩 系 的 砾 岩 中 发 现 有 超 基 性 岩 砾 石 , 但 未 见 鉴 定 资料 报导 。 我 们 研究 了 安定 剖面 的 砂砾 岩 的 组 分 , 发 现 其 中 含有 蚀 变 了 的 超 基 性 岩 碎 忆 , 有 如 下 证 据 ; @ 风 化 残留 的 蛇 纹 石 , 在 光学 显微镜 下 可 以 看 出 , 些 种 碎 居 颗 粒 的 边缘 部 分 为 红 褐色 的 赤 铁 矿 , 中 心 部 分 残留 有 新 鲜 的 蛇 纹 石 。 驼 纹 石 呈 无 色 或 淡 绿 色 , 透 明 , 在 正 交 偏光 下 显 一 级 灰 于 涉 色 , 旦 纤维 状 或 板 状 集合 体 〈 照 片 版 3 一 4 ) , 二 轴 负 晶 , 正 延性 , 为 纤维 蛇 纹 石 , 少 数 为 叶 蛇 纹 石 。 从 X 射 线 衍 射 图 谱 “《 了 网 图 2 一 3A) We, inh & AR eA (7.32, 4.624, 3.677A ,2.50A) ,这 一 结果 和 薄片 观测 情况 相符 。 几 个 含 蛇 纹 石 碎 居 的 又 射线 粉 晶 照 像 的 结果 也 证 实 镁 蛇 纹 石 的 存在 。 回 蛇 纹 岩 的 残余 结构 , 由 蛇 纹 石 集 合体 组 成 的 交叉 网 脉 状 结构 是 蛇 纹 岩 普遍 具有 的 一 个 特征 。 本 区 砂砾 岩 中 的 一 些 碎 屑 中 残留 有 这 种 网 状 结 构 , 但 物质 组 分 已 不 是 蛇 纹 石 , 而 是 石英 和 赤 铁 矿 〈 见 图 2 一 3 B) 。 构 成 网 脉 的 脉 宽 0.02 毫 米 , 其 间 有 更 细 的 脉 相连 , 脉 间 孔 阶 处 主要 为 红 褐色 的 赤 铁 矿 , 杂 有 少量 石英 吕 在 碎 习 边 缘 和 裂隙 处 均 被 铁 当 , 表 明石 英 交 化 蛇 纹 石 在 先 , 风 化 形成 赤 铁 矿 在 后 《 见 昭 片 版 3 一 5) 。 图 绿 泥 石 为 主要 组 分 的 碎 肩 。 在 紫红 色 砂 砾 岩 中 , 二 些 细 粒 砾石 和 砂 级 碎 居 呈 暗 绿 或 灰 绿色 , 有 的 被 铁 染 成 杂 色 。 经 X 射 线 粉 晶 照 像 , 其 中 矿物 组 分 除 少量 赤 铁 矿 外 , 主要 为 铁 绿 泥 石 (14.5A,7.1A ,4.74A ,3.55A ,2.54A) , 它 们 可 能 是 由 超 基 性 岩 中 暗色 矿物 蚀 变 而 成 。 轩 伊 于 石 , 亦 呈 细 小 碎 屑 出 现在 砂砾 岩 中 。 这 是 三 种 由 硅 酸 盐 和 铁 镁 氧化 物 组 成 的 混合 物 , 在 显微镜 下 呈 褐 红色 , 半 透明 , 吸 收 性 较 强 OF ” 行 消光 , 解 理 极 完全 到 完全 , 结 晶 成 板 柱 状 〈 照 片 版 3 一 6) , EMM AY he 物 。 安定 一 金 厂 一 带 出 露 的 超 基 性 岩 主 要 由 斜 辉 辉 橄 岩 蚀 变 成 的 蛇 纹 岩 组 成 。 这 种 岩石 的 碎 层 经 短途 搬运 , 堆 积 在 粗 碎 居 物 中 。 在 半 干 旱 气候 下 , 易 于 被 风化 分 解 和 亿 变 。 粗 KRIBHA PRD. BORA, BAAR, WWD, HA RBS 解 。 其 中 二 价 铁 氧化 成 三 价 的 氧化 铁 , 呈 赤 铁 矿 形 式 保留 下 来 , 其 余 组 分 被 二 氧化 硅 交 化 形成 石英 。 在 较 细 的 沉积 物 中 , 堆 积 后 氧化 和 化 学 风化 作用 不 如 上 述 情况 充分 , 蛇 纹 12 29°79 1.8203 图 2 一 3 PSheKR BRAT 实验 条 件 ,A., Cu 靶 ,Ni 滤 波 , 电 压 35 件 伏 , 电 流 20 毫 安 , 狭 终 1"、1 ` 、0.2 B,Fe 靶 ,Mn 滤 波 , 电 压 30 任 估 , 电 流 160 毫 安 ,. 4E1°. 1°, 0.15 石 碎 居 边 缘 被 氧化 , 内 部 仍 可 有 新 鲜 的 蛇 纹 石 残留 下 来 。 此 外 , 橄 槛 石 蚀 变 产 生 的 伊 于 石和 蛇 纹 岩 中 含 铁 镁 较 高 的 暗色 矿物 蚀 变 后 形成 的 绿 泥 石 和 粘土 矿物 作为 少量 组 分 也 出 现在 本 区 红色 粗 碎 屑 岩 中 。 = 三、 安定 念 厂 一 带 超 基 性 岩 侵 位 时 代 及 侵 位 性 质 的 讨论 安定 一 金 三 一 带 的 超 基 性 岩 与 本 区 晚 三 友 世 一 碗 水 组 下 部 红色 碎 居 岩 系 直 接 接触 , 且 有 因 断 层 的 错 动 而 出 露 于 碎 届 岩 之 中 的 现象 。 前 人 多 认为 超 基 性 岩 是 燕山 期 热 侵入 于 Mowe 之 中 的 。 但 是 我 们 通过 对 安定 一 金 厂 一 带 几 个 剖面 的 观测 , 发 现 二 者 的 接触 界面 很 清楚 , 有 断层 错 动 造成 的 破碎 现象 。 在 安定 镇 一 带 超 基 性 岩 体 边 部 , 有 混 于 13 FC PA BAY 2 8 Batt HH > BR Ses Hes, AL AS et LAE And Ae fh HE IS SA. FER IE PE AER 是 热 侵 入 形成 的 , 混入 于 边缘 部 分 的 砂砾 岩 块 体 并 不 是 捕 虏 体 , 而 是 后 期 断裂 活动 搓 碎 而 BAW. RG AA, —BUKA TMA BW iat SAR BEARS, IFA eee J eA FF EA EIR MANTRA, BNE TE EARRADS MAA A FRE AY, ae Lge BH BE PE BY oe fie BE — Bi 7k 2 Ze £2 AT BAR, BEM Set Hy, ALT AN Ae HE LS Py, He SH BE SA BY 野外 考察 工作 是 和 潘 裕 生 、 张 新 民 同 志 共同 完成 的 , 并 且 进行 了 有 益 的 讨论 。 室 内 研 完 工作 得 到 了 张 万 娴 同志 , 以 及 我 所 照相 室 、 绘 图 室 有 关 同 志 的 帮助 , 在 此 表示 感谢 。 SEDIMENTARY FEATURES OF RED DETRITAL ROCKS OF LATE TRIASSIC YIWANSHUI FORMATION IN THE MOJIANGAILAOSHAN REGION AND THE EMPLACEMENT AGE OF THE ULTRABASIC ROCKS IN THE ANDING-JINCHANG BELT Wang Erqi Wang Liancheng (Institute of Geology, Academia Sinica, Beijing) Abstract The lower beds of the Triassic Yiwanshui Formation in the Mojiang-Ai- lao shan region are comppsed of red detrital rocks consisting of dark red grit, fine-grained conglomerate, variegated sandstone, and dark red mudstone, They are distributed long the eastern Mesozoic Cenozoic Simao Basin, and the Southwestern Ailaoshan epizone, The authors have studied the material composition and sedimentary str- uctural features of the red detrital rock and made tentative analysis on the environment of its sedimentation system,A view differing from those of previous researchers is advanced on the age and manner of emplacement of the ultrabasic rocks, Our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1)the red detrital rocks are continental dep- osits consisting mainly of proluvium which originates from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the Ailaoshan epizone; (2)the ultrabasic rocks of the Anding—Jinchang belt are structurally emplaced cold rocks,Their emplacement,a result of the Hercynian or Indo-China orogeny, occurred before the deposition of the Yiw- anshui Formation; (3) the red detrital rocks of the Yiwanshui Formation were deposited during the Indo-China orogeny .These red beds mark the close of the ancient Tethys oceanic basin; (4)directly overlying the red beds are the shallow sea carbonate rocks of the Yiwanshui Formation, These rocks originated from a transgression that occured during the latter part of the Triassic period, 14 3. 横 断 山脉 南 段 临 沧 岩 体 的 初步 研究 谢 应 去 KER 胡 国 相 《中 国 科学院 地 球 化 学 研究 所 ) 临 沧 着 体 是 澜沧江 岩 带 中 最 大 的 岩 体 , 长 300 多 公里 , 宽 10 一 一 60 公 里 , 呈 北 北 西 方向 延伸 , 围 岩 是 前 奥 陶 系 澜沧江 群 变质 岩 , 岩 体 上 部 还 保存 有 围 岩 顶 盖 。 WEN Me 因 , 有 混合 岩 化 和 岩浆 侵入 两 种 看 法 。 关 于 岩 体 的 时 代 , 云 南 区 调 队 新 编 的 1:50 万 地 质 图 将 其 划 归 了 于海 西 到 印 支 期 , 也 有 人 认为 它 的 时 代 比 区 调 队 划 的 更 老 。 从 野外 地 质 路 线 (图 3 一 1) 所 观察 到 的 地 质 现象 ; 由 岩 体 与 前 奥 陶 系 变质 岩 是 侵入 接触 关系 (图 3 一 2)。 在 接 般 带 出 现 角 岩 和 砂 卡 岩 。 例 如 在 硝 塘 西 岩 体 项 盖 中 有 方 铅 矿 配 榴 石 砂 卡 岩 。 回 岩 体 由 多 种 兰 性 组 成 , 不 同 岩 性 之 间 多 是 侵入 关系 (图 3 一 3) 。 这 在 景 洪 到 动 海 , 动 库 到 斗 阁 等 ZH os / ¢ \ | HORE Leh pV A \ idee all) aera ! 8 临 沦 如 本 0 5 10 .15m 十 Soe SA ee oe 动 库 , 7 , “PSL ES 图 3 一 2” 花 岗 闪 长 岩 与 围 岩 侵 入 关系 图 〈 路 标 262 公 里 ) (1) 前 奥 陶 系 变质 岩 。〈2) 中 粒 花 岗 闪 长 岩 上 多 | 硝 塘 二 \ VEN A \ siti a Sis wee | > i r" 图 3 一 3 ”中 粒 花 岗 闪 长 岩 与 斑 状 花 岗 闪 长 岩 侵 入 关系 图 图 3 一 1 临 沧 岩 体 路 线 图 ( 景 洪 一 动 海路 标 749.5 公 里 ) 1, 观 测 路 线 (1) BPREMAKS (2) 中 粒 花 岗 闪 长 岩 ; 357km 387 km De ee ee re ee ee 3 ft 十 tek nk + ae + ith SF a an 1 Sms sei + | 2-1 Tt Oa aed 0 2 4 6km 图 3 一 4 动 库 一 斗 阁 路 标 357 一 387 公 里 路 线 地 质 图 1 一 1 花 岗 内 长 岩 外 部 相 〈 中 细 粒 花 岗 闪 长 岩 ) 1 一 2 花 岗 闪 长 岩 内 部 相 〈 中 粒 花 岗 闪 长 岩 入 2 一 ] 班 状 黑 云母 花岗岩 外 部 相 〈 中 细 粒 斑 状 黑 云 母 花 岗 岩 ) 2 一 2 斑 状 黑 云 母 花岗岩 内 部 相 〈 中 粗 籽 斑 状 黑 云母 花 岗 癌 ) 路 线 中 均 可 见 到 。 其 中 花 岗 六 长 岩 类 是 岩 体 的 主体 部 分 , 次 为 花岗岩 。@@ 同 一 种 岩 性 有 清 楚 的 相 变 关系 〈 图 3 一 4) , 发 育 内 部 相 和 外 部 相 , 如 花 岗 闪 长 岩 、 斑 状 黑 云 母 花岗岩 和 不 等 粒 黑 云母 花岗岩 等 .图 岩 体 内 部 有 各 种 形状 和 不 同 成 分 的 捕 虏 体 , 尤其 是 花 岗 闪 长 岩 中 最 多 。 这 和 西藏 曲 水 岩 体 的 情况 有 些 类 似 。 但 是 临 沧 岩 体 中 的 捕 虏 体 在 数量 上 要 比 曲 水 花 岗 内 长 岩 中 的 少 得 多 , 而 捕 虏 体 的 定向 排列 也 没有 曲 水 花 岗 闪 长 岩 中 的 那样 明显 , 根据 作者 野外 室内 工作 初步 结果 , 表 明 临 沧 贿 体 具 有 岩浆 型 的 特点 。 而 且 又 是 多 期 多 阶 段 侵 入 的 大 型 复式 岩 体 。 —, 2 Bs 临 沧 岩 体 是 多 期 多 阶段 侵入 的 大 型 复式 岩 体 。 根 据 岩 体 内 不 同 岩 性 之 间 的 相互 穿插 表 3 一 1 临 沧 宕 体 中 不 同 地 区 凑 性 对 比 表 地 质 路 线 时 代 | 侵入 次 数 art i ale aa 景 洪 一 动 海 | 上 多 一 硝 塘 sia | He Mit) a 第 一 次 “| TRAE | 侵入 岩 | 花 岗 闪 长 岩 海 两 期 有 全 区 中 粒 花 岗 闪 | 中 粒 花 岗 闪 | 中 粒 花 岗 闪 | 中 粒 花 岗 内 中 粒 花 网 (216 一 长 岩片 麻 状 长 岩 长 兰 Ke RR AB BAS pe | 花 岗 闪 长 岩 花 岗 闪 长 岩 244 百 万 年 ) | - 第 三 次 “| 细 粒 花 岗 闪 , | BAH) Ke | | aff | 中 细 粒 黑 云 | 中 粗 粒 硒 状 | 中 粗 粒 斑 状 | 班 状 黑 云 | 中 粒 斑 状 第 一 次 印 支 期 | es am Bt Pe | 黑 云 母 花 岗 | 黑 云 母 花 岗 | 母 花岗岩 | BABE | 着 = 岗 岩 199 百 万 年 ) 第 二 次 | pent ae Dl | i x} BAY ERE 16 关系 , 可 分 为 两 期 。 早 期 侵入 的 主要 是 中 酸性 的 花 岗 闪 长 岩 , 包括 中 粗 粒 斑 状 花 岗 闪 长 岩 、 中 粒 花 岗 闪 长 内 和 细 粒 花 岗 闪 长 内 等 。 较 集中 的 分 布 在 岩 体 西 侧 和 岩 体 南 段 , 其 面积 约 占 兰 体 总 面积 的 三 分 之 二 。 此 外 , 花 岗 闪 长 罕有 一 部 分 具 片 麻 状 构 造 , 如 景 洪 西 和 仰 头 Bei. 以 上 不 同 岩 性 的 侵入 先后 顺序 和 出 露地 段 , 如 表 3 一 1 所 示 。 晚 期 侵入 的 主要 是 酸性 的 花岗岩 , 包 括 中 粗 粒 斑 状 黑 云 母 花 岗 岩 和 不 等 粒 黑 云母 花岗岩 等 。 较 集中 的 分 布 在 闪 体 申 段 和 岩 体 的 东北 部 分 。 分 布 虽 然 较 广 , 但 规模 比 前 者 少 得 多 。 团体 时 代 , 根 据 已 经 测定 的 6 个 不 同类 型 岩石 中 黑 云 母 人 一 Ar 年 龄 , 范 围 244 一 191 百 万 年 , 相 当 于 海 西 一 一 印 支 期 。 其 中 海 西 期 的 侵入 体 , 主 要 是 中 酸性 的 花 岗 闪 长 岩 , 其 黑 云 母 同 位 素 地 质 年 龄 范围 244 一 216 百 万 年 , 属 于 海 西 晚期 。 从 这 次 测定 的 黑 云 母 年 龄 是 223 一 216 百 万 年 ,相当 于 印 支 期 的 年 龄 范围 但 考虑 到 测定 年 龄 的 黑 云 母 有 明显 的 动 力作 用 现象 , 其 年 龄 有 偏 低 的 可 能 , 再 加 上 过 去 测定 的 黑 云 母 有 海 西 期 的 年 龄 244 百 万 年 , 所 以 早期 侵入 的 中 酸性 的 花 岗 闪 长 岩 还 应 该 是 海 西 晚 期 的 产物 。 晚 期 侵入 的 酸性 花岗岩 两 个 黑 云 母 同 位 素 地 质 年 龄 是 199、191 百 万 年 , 属 于 印 支 期 。 =, BAT YyRD> BAH ERAKA, 2 PRAUE RAYS RANKER NAA. EB 造 岩 矿物 有 斜 长 石 、 钾 长 石 、 石 英和 黑 云母 等 。 而 等 粒 结构 的 岩石 中 , 暗 色 矿 物 还 有 和 角 闪 石 。 斜 长 石 牌 号 An= 30 一 41, 相 当 于 中 长 石 。 印 支 期 花岗岩 , 是 似 斑 状 结构 和 不 等 粒 结 构 的 灰白 色 岩 石 , 主 要 造 岩 矿物 有 和 斜 长 石 、 钾 长 石 、 石 英和 黑 云母 等 。 其 中 斜 长 五 牌号 An=15 一 24, 相 当 于 更 长 石 。 上 述 岩石 中 标准 矿物 含量 , 如 表 3 一 2。 表 3 一 2 ” 临 沧 岩 体 中 不 同 岩 性 的 主要 标准 矿物 含量 与 斜 长 石 牌号 表 序 | 斜 长 石 牌号 An a & 名 称 人 革 区 省 5 几 和 英 计 二 下 号 | | 变化 范围 | 平均 1 | 中 粗 粒 斑 状 花 岗 闪 长 岩 23,34 | 21.99 | 9.92 | 29.80 | 30—32 | 31 2 中 粒 花 岗 闪 长 岩 19.26 | 23.60 | 14.66 | 26.26 | 35—36 | 35,5 3 ARE RAK A 22,29 | 20.64 14,14 26,42 | 32—36 | 34 4 片 麻 状 花 岗 闪 长 岩 23.57 | 20.38 | 11,61.}, 26,67 | 31—4b 35 5 中 细 粒 花岗岩 24,04) 22,33 | 1.70 | 28.29 | 24—29 | 26 6 | 中 粗 粒 三 状 黑 云母 花岗岩 | 25.46 | 21,06 | 10.70 | 35.00 | 20-30 | 24 7 不 等 粒 黑 有 云母 花岗岩 26.41 25.46 | 10.70 32.55 14—24 15 HTD, ALEOMSLEGR: 不 同类 型 岩石 中 , MT WA SEAM A, 例如 磁铁 D. KEE. RAT BRA A. SAA, HAMBRKAS. HERANARARE 特征 的 副 矿 物 含量 也 各 有 所 异 , 例 如 在 花 岗 闪 长 岩 中 钳 石 和 磷 灰 石 含量 多 , te iB oe 石 少 。 然 而 , 在 花岗岩 中 特征 副 矿 物 的 含量 变化 , 却 恰恰 相反 。 17 三 、 花 疯 兴 类 形成 的 温度 与 压力 若 将 临 沧 花岗岩 类 岩石 的 标准 矿物 成 分 投影 在 Ab 一 Or 一 Q 一 H,O 的 相 图 上 (8 3 一 5) , 则 发 现 投影 点 均 密 集 并 靠近 三 相 最 低 共 结 点 附近 。 这 个 特点 正 是 岩浆 成 因 的 佐证 。 再 将 标准 矿物 成 分 投影 在 Ab 一 Of 一 Q 一 世 :O 图 解 上 (图 3 一 6) , 可 以 看 出 , RAK 岩 的 形成 温度 在 750"C 左 右 , 压 力 为 1000 巴 ; 花岗岩 的 形成 温度 在 750 "到 700"C 之 间 , 压 力 比 花 岗 六 长 岩 的 稍 低 。 Q Ab Or 3—5 ”Ab 一 0r 一 Q 一 H:0 相 图 Ab 图 3 一 6 岩石 平均 化 学 成 分 的 Ab 一 0r 一 Q 一 H,0 图 解 a. 伦 岗 闪 长 岩 b. 花岗岩 1.PH20=5002 2.PH20=10002 3.PH20=2000H 4.PH20=30002 Haw t = 从 岩石 化 学 分 析 结 果 ( 表 3 一 3) () 〈2) , 可 以 看 出 , 不 同时 代 《〈 即 海 西 期 与 印 支 期 ) 的 岩石 化 学 差别 显著 ;而 同一 期 的 岩石 , 尽 管 岩石 结构 不 同 , 其 化 学 成 分 却 基本 相同 。 例 如 海 西 期 花 岗 闪 长 岩 类 , 5 个 岩石 样品 的 化 学 成 分 不 仅 相 同 , 而 且 和 西藏 南部 花 岗 闪 长 岩 类 也 比较 接近 , 印 支 期 花岗岩 , 两 个 不 同 岩 性 的 岩石 化 学 成 分 非常 近似 , 与 西 藏 南部 同类 型 的 岩石 化 学 成 分 也 相似 , 而 且 和 华南 花岗岩 类 平均 化 学 成 分 相近 , 比 中 国 和 世界 花岗岩 类 平均 化 学 成 分 〈 据 R.A . 戴 里 1933 年 ) 都 偏 酸性 。 根据 TiO:-Al:O。 关 系 , 岩 浆 成 因 的 花岗岩 类 , 其 Ti 与 Al= 成 分 间 没 有 线性 相关 关 系 *, 而 交代 成 因 的 花岗岩 类 则 有 。 从 临 沧 花岗岩 类 的 Ti 一 A] 关 系 图 〈 图 3 一 7), 可 以 看 出 Ti 与 Al1 之 间 没 有 线性 相关 关系 , 这 说 明 临 沧 兰 体 是 属于 岩浆 成 因 的 。 * Mme 〈1978 年 ) 资料 , 18 weMise es aa mys «590 eto | 22°¢ | 627e | v6'0 | c6°T | 80"0 | 22°1 get ler'rT | Teo | Or'oz BGA Se 4-9) Bch S666 02°0 |,96°0 | Z1°0 | 22° | PS°F | 99°0 | BET | 80°0 | 96 | 86°0 |2Z°e1 | 82°0 | SOL By ep zk SEE Be By Ea 00°00T 278'0 | 610 | SPE | TT°F | 88°O | Ge°T | ZT°O'| 82°L | 2ZS°L lzp' FT |. 68°0 | 8T°OZ By) tak SS 9) 62°66. *69 "0 €1°0 | 02's | 59 人 90 是 CC | 90°0 | HL°T | eT \6z'FT | S80 | 99202 EX Bel Oh) fg SZ EVE hg ott BH Ri Be TL" 86 f0T| ts°0 | 110 | ete | oz" | ee*t | og" | 90°0 | gv'z | ota l19°Pr 8f0 | 82°99 ree ot DU AP shes Be 2 Be 69°66 6¢°0 | 12"0. | 20°0 | $2°2 | 6E-P |. 60.0 ec. |. 20°0 | s8° Dh ee°O-oe SL 1s 0 | sees | &% 本 1Z°00T rr°0 | $z°0 | 20°0 | 10'S | 27°F | FTO | S2°S | 800 | ZB°T | 82°0 |22°ST | 080 | Bz°eZ) 2 we ed FY ft is TS EAE el 91°66 ye°0 | ZT°0 | 40°0 | 6P°2 | Teh | €F°0 | G2"S | 90°0 | GBT] 8E°O |g6"sT | Te"O | BF°ZZ) 9 Bel BY FZ es Yk BOT Bh ch Ef El ££" 66 g9°0 | 81°0 | 8T'0 | 8S°2 | €8°S | OFT | PL°S | STO | 86S | 090 |TO'ST | 99°0 | FE*z9 fh ds 20°66 Zb'0 | 92°0 | S20 | Th'@ | 66° | T8°T | 29°S 9 S re ot IBS SY Blt Bd 90 66 | Gl°0 | €1°0 | 61°0 | FF'S | BBS | ZS°T | OT'S | OT'O | TTF | 6S°0 96°FT | 89°0 | 09°99) 7 we ot | Bel SY TES Ef Bd BE 00°66 78 0 | ST°O | ILO |.6° | 95 8 6S°T | 0T 8 | 5T0 | €2°F | 99 "0 |96"7T | 89°0 | 2°99) 8 et MI Bl ae ch By bd RK 91°66 r8°0 | 22° | 9T'0 | ¥9°S | 20°F | TO"T | zg*z | TL"o | Bh" | 99°0 |TT'ST | 29 0 189 & FAS Be Ad Tek ch Eff a FT 00T Zv'0 | $1°0 | 610 | 09°S | S6°E | 8E°T SC CCT 0 | 8S°S | T8 0 68 5T | 89°0 | 79°89) T Feet MBS Ad RET Bch Ef Ba me WM ft %(%) BAMGME ARES GUSH OS RS 2 Uae He Eo &—e2e 19 ta ; 五 、 物 质 来 源 0.7 eee 0.6) : 根据 临 沧 岩 体 中 花 岗 闪 长 着 和 花岗岩 0.) 的 产 状 、 侵 入 时 代 、 岩 性 特征 、 造 岩 矿 物 ‘yi LOT Oy LAR, 3} 5 EA BB bal : 岩 带 中 I 型 和 5 型 花岗岩 类 对 比 , 它 们 十 分 近似 (3) 。 在 冈 底 斯 岩 带 中 型 花岗岩 (中 酸性 的 花岗岩 ) , Sr®7/Sr®®=0,70341~ 0.1 0.70631. S 型 的 花岗岩 《酸性 花 Ri 岩 ) Sars Ca CN VEO AD Sr®7/Sr®® = 0,71399~0,72883. i He 48 图 3 一 7 花岗岩 类 中 Ti0, 一 Al1.0, 关 系 图 ”区 研究 结果 , 对 临 沧 岩 体 中 花岗岩 类 的 类 型 和 物质 来 源 , 我 们 初步 认为 , 中 酸性 花 岗 闪 长 岩 中 的 斑 状 花 岗 闪 长 岩 、 中 粒 花 岗 闪 长 岩 和 细 粒 花 岗 闪 长 岩 可 能 相当 于 I 型 ,其 物 WAY HERA PHS; 而 酸性 的 斑 状 黑 云母 花岗岩 和 不 等 粒 黑 云 母 花 岗 岩 可 能 相当 于 9 型 , 其 物质 来 自 上 地 壳 , 属 部 分 熔融 的 产物 。 野外 工作 得 到 云南 地 质 局 区 调 队 的 支持 与 帮助 , 洪 礼 文 同志 协助 完成 岩石 化 学 计算 工作 , 在 此 一 并 致 以 诚挚 谢意 。 0.25 参考 文献 C1) 中 国 科学 院 贵 阳 地 球 化 学 研究 所 : 《华南 花岗岩 类 的 地 球 化 学 》1979,212 一 213 页 , 科 学 出 版 社 。 C2) EPR S. «RLS 1 (1981) , -19 一 25 页 。 C3) RRIRS: «KMRL 1 (1981) , 1 一 7 页 。 C4) 王 俊文 等 ; 《地 球 化 学 》3 (1981) , 242-2467.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LINCANG ROCK IN THE SOUTH- ERN TRANSVERSE MOUNTAINS, YUNNAN PROVINCE, CHINA Xie Yingwen, Zhang Yuquan and Hu Guoxiang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 Academia Sinica) Abstract Intruded into the metamouphic rocks of preordovician Lancangjiang Group, the Lincang rock body is the largest in the Lancangjiang belt, The body extends in NNW and consists of granodiorites and granites,Field obs- ervation showed the granodiorites are intruded by the granites, indicating the Lincang body is a large multi-emplaced body, The early intruded granodiorites have an age range of 244-216 m.y., most of which are in the lower range side,related probably to the influence of dynamic metamorphism of biotites, Thus the granodiorites should be the 20 products of late Hercynian magmatism, The plagioclasses of the granodio- rites have An 31-35, corresponding to andesine, The rocks are rich in zircon and apatites, but poor in sphene and allanites, The late intruded acidic granitesh have an age range of 191-199m.y., belonging to Indosinian perio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granites tends to be acid,and is close to those of K-feldspar granites in Xizang, Their plagiocl- ases have An 14-24, corresponding to oligoclase, For accessory minerals, they are rich in sphene and allanites, but poor in apatite and zircons, The Ab-Or-Q-H,O and TiO-Al,O, diagrams for the Lincang body indi- cate that the rocks originated from magmatism, and formed at temperatu-— res from 700° to 750° C and pressure about I kb, Based on the available data, the early intruded rocks are considerd to be I-type, and the late intruded rocks to be S-type, 21 4, peli Lk Ra Be 4 ela FS HS a PE A KER Wee WH CP BA Fe eR Ft PT) BM UKHRER AKUMA RMA, BeViIL—AM ae Pe FE i a HK, TTL BS KAT ea PS HT a SK BR a Sk La, a a 黑石 山 、 孝 棍 尖 山 和 双 拉 娃 等 岩 体 , 特 点 是 岩石 具 片 麻 状 构造 。 对 这 部 分 岩 体 的 成 因 , 看 法 不 一 , 如 衰 牢 山 和 凤 庆 岩 体 , 在 1:20 万 和 1:50 万 地 质 图 中 是 花岗岩 , 而 黄 草 坝 和 黑 石山 等 岩 体 是 副 变 质 岩 。 又 如 新 编 的 1:50 万 地 质 图 * , 把 邦 棍 尖 山 岩 体 划 归 副 变质 岩 , 而 在 老 的 地 质 图 中 划 为 花岗岩 。 根 据 野 外 和 室内 工作 的 初步 结果 , 说 明 上 述 具 片 麻 状 构 造 的 岩石 , 具 有 岩浆 花岗岩 类 的 特点 , 岩 体内 的 片 麻 状 构造 , 是 在 岩 体形 成 之 后 , 在 热 动力 作用 之 下 重 结晶 的 结果 。 BR POR (一 ) REWSK 衰 牢 山 岩 体 分 布 在 哀 牢 山 山 养 及 其 两 侧 , 侵 入 前 泥 盆 系 变质 砂岩 和 片 岩 中, 早期 侵 入 的 是 片 麻 状 中 粗 粒 斑 状 黑 云 母 花 岗 岩 , 晚 期 侵入 的 是 片 麻 状 中 粒 黑 云 母 花 岗 岩 和 片 麻 状 细 粒 二 云母 花岗岩 。 前 者 规模 大 , 呈 岩 基 产 出 , 也 是 岩 体 的 主体 部 分 , 后 者 规模 小 , 呈 岩 株 , 最 晚 侵入 的 是 中 粗 粒 二 云母 花岗岩 。 上 述 具 片 麻 状 构造 的 岩 体 , 除 和 围 岩 是 盆 入 接触 关系 外 , 岩 体内 部 不 同 岩 性 之 间 也 是 侵入 接触 关系 , 如 大 平台 到 金平 县 公路 标 437 公里 、 三 道班 100 "方向 100 米 处 可 见 。 (=) AKA RAAWAK 凤 庆 岩 体 分 布 在 凤 庆 一 带 , 呈 北西 方向 延伸 , 其 走向 和 区 域 构 造 线 方向 大 体 一 致 ? 癫 狸 头 山 岩 体 分 布 在 昌 宁 县 北 薄 坝 地 以 北 和 癫痫 头 山 一 带 , 它 侵入 在 古 生 界 的 变质 岩 系 中 , 岩 性 主要 是 片 麻 状 中 粒 花 岗 闪 长 岩 。 (=) 黄 草 坝 岩 体 黄 草 坝 岩 体 分 布 在 黄 草 坝 及 以 东 地 段 , 岩 性 有 片 麻 状 斑 状 黑 云母 花岗岩 和 片 麻 状 二 云母 花岗岩 等 , 其 围 岩 是 古 生 界 变质 砂岩 和 板 岩 等 。 (四 ) 黑石 山崖 体 黑石 山 岩 体 出 露 在 瑞丽 北 公路 标 374.7 公 里 及 以 北 地 段 , 岩 性 是 片 麻 状 班 状 黑 云母 花岗岩 , 岩 体内 有 较 多 的 捕 虏 体 , 围 岩 是 古 生 界 的 变质 砂岩 、 片 岩 等 。 (五 ) ARAWSE *: 据 云 南 区 调 队 〈1981) 资料 , 22 邦 棍 尖 山 岩 体 分 布 在 陀 川 西北 邦 棍 尖 山 一 带 , 岩 体 走 向 呈 北 东方 向 延伸 。 其 主体 岩 石 是 斑 状 黑 云 民 花 岗 贿 , 兰 相 发 育 较 好 , 内 部 相 是 中 粗 粒 似 斑 状 结构 , 外 部 相 是 中 细 粒 似 斑 状 结构 的 岩石 。 其 内 部 有 不 同 成 分 和 各 种 形状 的 捕 虏 体 。 其 次 是 中 粒 和 中 细 粒 黑 云 母 花岗岩 。 (A) 双 拉 娃 岩 体 双 拉 娃 岩 体 出 露 在 贡 山 县 西 双 拉 娃 村 以 东 地 段 , 岩 性 是 片 麻 状 斑 状 黑 云母 花岗岩 , 岩 体 内 部 有 较 多 的 捕 虏 体 , 其 围 岩 是 古 生 界 的 浅 变 质 岩 。 二 、 兰 石 的 矿物 成 分 出 现 重 结晶 的 岩石 , 有 花岗岩 和 人 花 岗 闪 长 岩 , 岩 石 有 等 粒 和 似 斑 状 结构 两 种 。 一 般 都 有 片 麻 状 构造 , 造 岩 矿 物 , 由 于 重 结晶 程度 的 差异 , 其 特点 也 有 所 不 同 。 (一 ) 造 岩 矿物 主要 造 岩 矿物 由 斜 长 石 、 钾 长 石 、 石 英和 黑 云 母 等 组 成 , 有 的 岩 体 中 有 角 闪 石 或 白 云母 , 特 点 大 致 有 两 种 情况 。 (1) 重 结晶 程度 高 的 , 早 期 岩浆 阶段 结晶 的 造 岩 矿 物 多 产生 弯曲 、 破 裂 、 破 碎 和 被 融 蚀 现 象 , 并 呈现 波状 消光 。 重 结晶 的 造 岩 矿 物 晶体 小 , 多 沿 定向 裂 附和 微 裂 除 充 填 , 有 的 充填 双 微 裂 险 。 其 中 黑 云母 大 小 0.00n 一 0.0n 毫 米 , 内 部 副 矿 物 包 体 少 , 多 色 性 弱 , 于 涉 色 低 , 并 呈 集 合体 堆积 和 向 周围 扩散 充填 裂 除 , 如 照片 版 4 和 5。 (2) 重 结晶 程度 低 的 , 造 岩 矿 物 基 本 上 都 是 岩浆 阶段 结晶 的 , 弯 曲 、 破 裂 和 SD 波状 消光 , 重 结晶 的 部 分 , 只 有 黑 云 尽 比 较 明 显 , 表 现在 岩浆 阶段 结晶 的 黑 云 母 中 有 铁 质 析出 , 和 开始 出 现 重 结晶 的 黑 云 母 。 在 这 类 岩石 中 有 时 也 可 以 看 到 重 结晶 的 长 石和 石 英 。 另 外 , 标 准 矿 物 含量 和 分 异 指数 , 缘 与 没有 重 结晶 的 同类 岩石 相似 〈 如 表 4 一 1) 。 (=>) 副 矿 物 人 工 重 砂 初 步 鉴 定 结果 , 几 个 岩 体 中 副 矿 物种 类 基本 相似 。 主 要 的 有 磁铁 矿 、 詹 铁 D. HA. BHA. RRKANHAS HP RRKA MEA. mE AB, 并 以 得 柱状 为 主 , 1X Fl Bil Ss PEAR GEA AERA AA TA. UES, FER AE a Ee I AY RAG, MERIRAALEERRN Ea, ASR AN RALEAKEREE. =. BEE 岩石 化 学 分 析 结 果 〈 如 表 4 一 2) , 表 明 不 同 岩 带 中 重 结晶 的 花岗岩 或 花 岗 闪 长 岩 , 岩石 化 学 成 分 基本 相同 , 而 和 没有 重 结晶 的 同类 岩石 化 学 成 分 也 十 分 近似 。 其 中 双 拉 娃 和 邦 棍 尖 山 岩 体 , 岩 石化 学 成 分 接近 花 岗 闪 长 岩 。 根据 ITiO: 一 AlO。 关 系 , 在 非 岩 浆 成 因 的 岩石 , 两 者 有 一 定 的 线 型 关系 , 而 岩浆 成 因 的 , 人 1] 与 Ti 没有 相关 关系 * , 投影 点 比较 分 散 〈 如 图 4 一 1) , 显 示 岩 桨 成 因 的 特征 。 * FORE (1978) AF, 23 表 4 一 1 重 结晶 和 没有 重 结晶 花 岗 岩 类 中 标准 矿物 含量 和 分 异 指数 表 序号 | 岩 体 名 称 | 2 石 名 称 fOr | ab | An | 9 | 区 大 娄 1 Rew FARR BER BASE Ra | 20.44 | 33.15 | 9.90 | 26.67 80 2 黄 草 坝 26.88 | 23.26 | 5,83 | 35.74 86 3 黄 草 坝 25.99 | 25.79 | 5.98 | 33.60 - 85 4 黑石 山 31.13 | 21.40 | 10.94 | 29.47 82 5 双 拉 娃 32.26 | 27.91 9.24 | 16,42 77 6 邦 和 禄 斑 状 黑 云母 花岗岩 ** | 31.49 | 25.88 | 11.57 | 21.06 78 7 a x 斑 状 墨 云母 花 岗 岩 * 28.47 | 27.15 | 4.11 | 30.49 86 8 B= RRKRERWNKS 23),23..]°23,34 | 14075 |g. 33 71 9 凤 OR 片 麻 状 花 岗 闪 长 岩 18,20 | 19.62 | 15.92 | 28.44 66 10 | 临 沧 中 粒 花 岗 闪 长 岩 * 19.26 | 23.60 | 14.66 | 26.26 | 69 # 没 有 重 结晶 的 花岗岩 类 *EGREE ENE A 从 Ab 一 Or 一 Q 一 H:O 相 图 〈 如 图 4 一 2》 , 投 影 点 靠近 在 三 相 最 低 共 结 点 附近 , 也 谤 明 是 岩浆 的 花岗岩 〈1) 。 在 岩石 化 学 成 分 的 Ab 一 Or 一 Q 一 H:O 图 解 中 〈 如 图 4 一 3》, 可 以 看 出 , 此 类 岩石 形成 的 温度 大 致 在 700 一 750*C 。 这 和 西藏 南部 冈 底 斯 岩 带 中 花岗岩 和 花 岗 闪 长 岩 的 熔化 实验 的 温度 相近 (2) 。 以 上 现象 说 明 重 结晶 花岗岩 类 是 岩浆 成 因 , 而 重 结晶 的 过 程 , 只 是 岩石 结构 构造 、 矿 物 和 矿物 成 分 的 变化 , 总 的 岩石 化 学 成 分 未 有 改 变 。 一 上 一 一 一 上 - ee eee eS 12 13 14 #15 16 17A1l203% 图 4 一 1 重 结晶 花岗岩 类 中 Ti0:-Al:0。 关 系 图 ”图 4 一 2 重 结晶 花岗岩 类 Ab-0r-Q-H:0 相 图 24 eee TEMS See Pde OAH eS 7 ee ARDY CHR Se Bo & 00°66 “| 78"0 'st'o | 62°2 | 92°e | TT0 | 6s*1 | ote | 2170 | 2° | $9°0 96"7T | 89°0 |5999 ot MRT | Bt MW) St TS°66 | 90°T | 80°0 | 72 2 65 | 7T 0 | 96°T | IZ"E | ZT°O | GE°S | 9S°O [96° FT | TS"O |82 99 mot MIRAE | Be ai | vI 2166 | 88°0 | 60°0 | 88 8 | 80°S | 91°0 | 19°% | Zhe | ZITO | 62° | 8O'T [60° FT | 09°0 [88°99 PMRW | BE) si 12°66 | 69°0 | 80°0 | 92°2 | P6°E | BLO | 96°T | TZ°E | OT'O | HS'E | EO [€9°FT | 99.0 |P2" 29 Pa M EAM | OW | oa 16°66 | 190 | $0°0 | 12°e | 28h} pL°o | 9e°0 | zB°T | EO | TT°Z | 28°O [06°ZT | OF'0 loo'zz wr Pl $9 2 Gs ARE | Ole | Tl 08 "66 “pero | 70°0 | 19°€ | €8°S | ST'O | LO"T | 90°F | €T'0 | 8T 7 | 8S°0 |ST’9T | S9°0 |Fo'S9 sere PAZ eS | Tk Be | COT 12°66 | 88'0 |190'0 | z8 8 | 89° | 810 |99'0 | zee | 70 | 10°e | gc’ |TeFT | 29"0 |9T89 were Rl eZ es | 芭 亚 | 6 40°66 | @E"0 | 0°0 | 02'S | GP'S | 80°O | 98°0 | B2°Z | OL'O | 96°L | BTL 2° FT | OF'O 5 02 woth MAE eh | a oe | 8 60°66 | IF0 | f0"0 | 90°E | €6°S | 8T 0 19520 | 29°% | TT°O | BEE | 080 |T9°ST | TS’ |89°99 | wate Pate ao MEE | BY WE |Z 1y°66 | 670 | 7070 18°Z | S&°S | 81°0 0 | TT°0 ET | 58 9 -SF 0 98°29 wate PIA eS | YE | 66°66 | Z0'T | 60°0 | ogg | 9F°S| 1270 | 0&1 | vI°z | TI 0 | 99 8 | PB‘ |ro'9T | 09 0 zz'P9 | SERA | Rh | s 92°66 了 7 01800189 5| 22° | TT°O | 20°0 | Ges 01°0 | 99°S |22 0 86 8T | 97 00 TL hel ofa ARH | Da | $2°66 | 12°0 | S0"0 | 9 人 gz| 99 和 | 800 | OT'O | B2°T | 20°0 | 92°S | F9°O 99"ET | OF'0 0z 8 | AMAZE MIM | ae ft 96°66 _Ts"0 f0"0 | S0°S | OFF | 7T 0 | 20°0 | GE°T | ZT°0 | PS°Z | 080 |PH' ET | 88 0 87 2 | HARA ae 5 12°66 | 09°0 zz0 | 26°€| 9h | TT°O | 080 | FI°Z | OT'O | 98°2 | EL°T [60° FT | 87°0 02°69 | AP Aha ts RE Mf Mex | t | | we & mm Wea Nee 生涯 ++ WY |.0°H |-0°H | 0*#N| O74 2011] *O!S *0"d | O3N om om Ora ote ®o* ly *eGWEUNGERAMUREBE 2— vie 25 N 了 \ £3-5 5 / Bs - 和 o - \ Ab Ls eS mst ee Sia rae vey — Va =v Or 图 4 一 3 重 结晶 花岗岩 类 平均 化 学 成 分 的 Ab 一 0r 一 0 一 H.0 图 解 a. 人 花 岗 闪 长 岩 b. vee 1.PH20=500E 2.PH20=10002 3.PH20=200H 4,.PH20=3000E W. 2S Sia te 引起 花岗岩 类 重 结晶 的 因素 是 多 方面 的 。 从 这 里 研究 的 对 象 来 看 , 在 空间 上 具有 区 域 性 , 而 且 多 处 在 早期 构造 活动 带 内 及 其 附近 , 范 围 由 儿 公 里 到 上 百 公 里 。 峙 性 既 有 了 酸 性 的 花岗岩 , 又 有 中 酸性 的 花 岗 闪 长 岩 等 。 重 结晶 的 特点 , 又 显示 以 热 动 力作 用 为 主 , 表现 在 早期 岩浆 阶段 结晶 的 造 岩 矿 物 出 现 弯曲 、 破 裂 、 和 破碎 和 被 融 亿 的 现象 , 以 及 呈现 波状 消光 , 并 伴随 有 重 结晶 的 造 岩 矿物 充 填 定 向 微 裂隙 。 有 的 充填 X 裂 阶 , 说 明 花 岗 岩 类 重 结晶 是 在 热 动力 作用 之 下 , 特 别 是 在 剪 切 方 的 作用 下 , 产 生 局 部 熔融 再 结晶 , 条 件 可 能 是 在 固 、 液 态 下 进行 的 。 有 重 结 现象 的 花岗岩 类 , 共 测定 了 9 个 黑 云 母 民 一 Ar 年 龄 (如 表 4 一 3) 。 可 以 看 出 , 由 于 花岗岩 类 重 结晶 的 程度 不 同 , 所 以 年 龄 值 也 不 一 致 , 总 的 看 来 , 大 致 有 两 种 情 Dio (一 ) 重 结晶 程度 高 的 重 结晶 的 黑 云 母 年 龄 , 范 围 30 一 20 百 万 年 , 属于 喜马拉雅 期 , 相当 渐 新 世 到 中 新 世 。 这 和 西藏 南部 两 个 大 陆 板 块 〈 印 度 次 大 陆 板块 和 欧 亚 大 陆 板 块 ) 碰撞 中 期 , 花 岗 岩 类 出 现 重 结晶 的 时 间 30 一 20 百 万 年 完全 一 致 [3] 。 (=) 重 结晶 程度 低 的 黑 云 母 年 龄 变化 范围 大 ,54 一 32 百 万 年 , 所 测定 年 龄 的 黑 云母 , 基 本 上 都 是 岩浆 阶 段 结晶 的 黑 云母 ( 重 结 唱 的 黑 云 母 量 极 少 ) 。 这 类 云母 受热 动力 作用 的 现象 明显 , 多 呈现 26 “ 表 4 一 3 重 结晶 和 没有 重 结晶 花岗岩 类 中 黑 云 母 K 一 Ar 年 龄 表 Pes | shee | # & & & | T 年 龄 〈 百 万 年 ) 1 se | _ 片 麻 状 班 状 黑 云母 花岗岩 | mae | 35.510,6. 2 | 。 黄 草 坝 。 | 片 麻 状 班 状 黑 云母 花岗岩 | oBa | 30.3 士 0.5 黄 草 坝 片 腑 状 斑 状 黑 云母 花岗岩 | mo | 29,5+0.5 4 黑石 山 | 片 麻 状 斑 状 黑 云母 花岗岩 | 黑 云 母 | 25.7+0.6 5 MULE FPR OR SSE A | Bae 15.5 士 0.4 6 | 平河 | 片 麻 状 班 状 在岗 关 长 寺 * | wee | 全 .6 土 0.7 7 邦 棍 | PRE REE ‘mH | “36.8 士 0.7 8 . $B 中 粒 黑 云 母 花岗岩 | 2a8 32+0.6 9 fe kK SREY ia ** 黑 云母 | 58,941 10 4-18 斑 状 黑 云 母 花 岗 岩 * | RBe | 84+] 11 古 永 中 粒 班 状 黑 云母 花岗岩 * | Bae | 7441 12 ok | 黑 云 母 伦 岗 岩 ” sez eS | 112+1 13 Ho 过 | 黑 云 母 花岗岩 黑 云 母 oo+1 # 没 有 重 结晶 的 花岗岩 ”举重 结晶 程度 低 的 花岗岩 类 弯曲 、 破 裂 和 有 铁 质 物 析出 , 以 及 显示 波状 消光 等 。 这 些 现 象 的 存在 , 是 否 会 导致 云母 中 Ar 有 不 同 程度 的 丢失 , 而 使 年 龄 值 不 一 致 。 其 中 亦 有 部 分 年 龄 值 接近 重 结晶 时 间 , 而 大 部 分 年 龄 值 是 介 于 岩 体 侵入 时 间 “〈 燕 山 期 ) 和 重 结晶 时 间 之 间 。 所 以 这 部 分 年 龄 , 在 地 质 上 意义 不 大 , 只 能 反映 岩 体 形成 后 受过 热 动力 作用 的 信息 。 nN. ® 《1) 根据 重 结晶 花岗岩 类 的 岩石 结构 构造 , 矿 物 和 矿物 结构 的 特征 , 以 及 岩 体 所 处 的 构造 部 位 , 结 合 重 结晶 的 时 间 30 一 20 百 万 年 等 , 和 西藏 南部 花岗岩 类 的 岩 体 重 结晶 的 条 件 是 一 致 的 。 如 沿 雅鲁藏布江 一 带 《〈 是 印度 洋 板 块 和 欧 亚 大 陆 板块 古 缝合 带 》 和 拉 轨 岗 日 山脉 地 区 《是 印度 次 大 陆 板 块 和 欧 亚 大 陆 板 块 碰撞 挤 压 带 ) 等 。 花 岗 岩 类 重 结晶 是 印度 次 大 陆 板块 与 欧 亚 大 陆 板 块 碰撞 阶段 的 中 期 〈30 一 20 百 万 年 ) 产生 的 。 而 横断 山 脉 地 区 和 西藏 南部 毗邻 , 又 同 处 在 印度 次 大 陆 板 块 与 欧 亚 大 陆 板 块 碰撞 挤 压 带 内 。 因 此 , 横断 山脉 南 段 花岗岩 类 的 重 结晶 作用 , 也 是 上 述 两 个 大 陆 板块 碰撞 中 期 而 产生 的 。 (2) 花岗岩 类 重 结晶 作用 的 研究 , 对 片 麻 状 花 岗 岩 类 的 成 因 , 是 副 变质 岩 , 还 是 正 变质 岩 , 可 以 从 造 岩 矿 物 、 副 矿物 和 同位 素 地 质 等 特点 得 到 证 实 。 同 时 , 还 可 以 帮助 恢复 岩浆 活动 历史 。 此 外 , 对 片 麻 状 花岗岩 类 本 身 的 片 麻 状 构造 ,是 同 生 的 还 是 后 生 的 , 可 以 进一步 区 分 。 从 研究 的 这 个 地 区 来 看 , 包括 西藏 南部 片 麻 状 花岗岩 在 内 , 兰 体内 的 片 27 麻 状 构造 都 是 后 生 的 。 所 以 说 它 是 后 生 的 , 因为 构成 片 麻 状 构造 的 暗色 矿物 , 是 沿 定向 裂 隙 分 布 的 , 说 明 片 麻 状 构造 是 在 岩 体 固 结 之 后 , 在 动力 作用 下 产生 定向 裂隙 和 充填 重 结 , 晶 的 矿物 而 成 , 另外 , 关 于 花岗岩 类 的 形成 , 常 常 与 一 定 的 构造 作用 有 关 , 而 后 期 的 构造 作用 使 早 期 构造 活动 带 内 形成 的 花岗岩 类 产生 重 结晶 , 这 种 反复 的 作用 过 程 , 对 区 域 构造 活动 历 史 的 研究 , 以 及 对 板块 构造 的 研究 , 可 能 有 一 定 的 作用 。 野外 考察 期 间 得 到 云南 省 地 质 局 , 云 南 治 金 勘探 公司 等 有 关 队 给 予 大 力 支 持 和 帮 助 , 在 此 表示 感谢 。 参考 文献 (1) 王 中 刚 等 ,《 西 藏 南部 花岗岩 类 的 岩石 化 学 研究 》,《 地 球 化 学 》 1 (1981) , 19 一 25 页 。 (2) 李 统 锦 等 : 《西藏 南部 花岗岩 类 熔化 实验 的 初步 研究 》, 于 《地 球 化 学 》3 (19 81) ,261 一 267 页 。 (3) KER: 《西藏 花岗岩 类 中 重 结晶 的 黑 云 母 与 板块 碰撞 的 关系 》, 《地球 化 =) 1 (1982) , 90—9571, A PRELIMINARY STUDY ON RECRYSTALLIZATION OF GRANITOIDS IN SOUTHERN HENGDUAN MOUNTAINS Zhang Yuquan Xie Yingwen Hu Guoxiang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 Academia Sinica) Abstract Granitoid recrystallization phenomena are commonly observed in the Ailaoshan Pluton in the Jinshajiang—Honghe belt, the Lailitoushan Pluton in the Lancangjiang belt, and the Huangcaoba, Heishishan and Shuanglhawa Plutons inthe Nujiang belt, ranging petrographically from granodiorite to prop- hyritic biotite- gramite, The above mentioned plutons all display gneissose str- uctures, Additionally, the rock-forming minerals display distorsion and gragm-— entation as well as undulatory extinction, The recrystallized mineral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ir small size and filling in the orientational microfra- ctures, However, the contents. and differential indices of nomative minerals, and the characteristic accessary mimerals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are sim- ilar in granitoid rocks with and without recrystallization, According to Ab-Or-Q-H,O diagram, gneissose graites and granodiori- tes are of magmatic origin with the formation temperature ranging from 700 to 750°C, Therfore, studies on the recrystallization of granitoids are of crucial importance to the investigation into the origin of granitoide in spe- cial reference to the tectonic activity in the Hengduan Mt, region, 28 5 .横断 山脉 南 段 伦 岗 岩 类 钾 一 毛 年 龄 KER RR HES 胡 国 相 * - (中 国 科 学 院 地 球 化 学 研究 所 ) —. Bi 7 1981 FSR RSE ME IE. AK - UA RNAS 沙 江 一 红河 、 澜 沧 WABL=aAaH QAS—-D , 在 空间 上 的 分 布 、 规 模 和 岩石 类 型 等 进行 了 考察 。 考 察 期 间 , 结 合 花岗岩 类 的 工作 , 在 同位 素 年 代 学 方面 进行 了 比较 系统 的 取样 。 因 为 年 代 学 工作 不 仅 为 各 岩 带 形成 时 间 和 演化 历史 提供 资料 , 园 时 还 可 以 帮助 我 们 了 解 成 岩 后 经 受热 动力 作用 的 时 间 , 这 对 该 区 构造 历史 的 研究 , 也 是 很 重要 的 依据 。 由 于 室内 研究 工 作 刚 刚 开始 , 同 位 素 年 代 学 的 样品 还 在 分 选中 , 目 前 只 测定 了 23 个 黑 云 母 钾 一 氨 年 龄 。 其 中 5 个 是 金沙 江 一 红河 岩 带 , 6 个 是 澜沧江 岩 带 , 其 余 是 怒江 岩 带 。 《一 ) 金沙 江 一 红河 岩 带 沿 金沙 江 一 红河 及 其 两 侧 分 布 , 由 南 到 北 , 岩 带 由 北西 转 为 北 北西 方向 延伸 , 组 成 此 带 岩 体 , 规模 相对 较 小 , 但 岩 性 种 类 较 多 , 如 中 性 的 闪 长 岩 、. 中 酸性 的 花 岗 闪 长 岩 , 酸 性 的 斑 状 黑 云 母 花岗岩 、 黑 云母 花岗岩 和 二 云母 花岗岩 , 碱 性 的 起 石 正 长 岩 、 正 长 岩 、 斑 状 角 闪 石 正 长 岩 、 辉 石 正 长 岩 , 云 母 石英 正 长 斑 岩 和 石英 正 长 斑 岩 等 。 其 中 不 同类 型 的 碱 性 花 岗 岩 类 , 也 是 此 岩 带 的 主体 部 分 , 岩 体 规 模 虽 小 , 但 出 露 范围 较 广 。 另 外 , REITER A 大 多 有 片 麻 状 构造 。 (=) 澜沧江 岩 带 主体 部 分 沿 澜沧江 及 其 两 侧 分 布 , 呈 北 北西 方向 延伸 , 组 成 此 带 的 岩 体 , 规 模 大 。 如 临 沧 岩 体 , 长 300 多 公里 , 宽 15 一 60 公 里 。 岩 性 有 中 酸性 的 粗 粒 斑 状 花 岗 闪 长 岩 、 中 粒 花 疯 闪 长 岩 和 细 粒 花 岗 闪 长 岩 , 酸 性 的 有 中 粗 粒 斑 状 黑 云 母 花 岗 岩 和 不 等 粒 黑 云 母 花 岗 岩 等 。 其 中 花 岗 闪 长 岩 , 有 一 部 分 具 片 麻 状 构造 , 如 景 洪 西 和 凤 庆 等 地 。 (=) Bills Ai Nak, SEIU PR, ERR EM RA. AHA Pe BBE 状 黑 云母 伦 册 岩 、 含 斑 黑 云母 花岗岩 、 黑 云母 花岗岩 、 二 云母 花岗岩 和 电气 石 白云 母 花 岗 兰 等 , 中 酸性 的 花 岗 闪 长 岩 出 露 的 不 多 。 另 外 , 在 斑 状 黑 云 母 花岗岩 中 , 有 一 部 分 岩 体 具 片 麻 状 构造 , 如 黄 草 坝 和 黑石 山 岩 体 等 。 *AMS ALKA AMS:, SIRE. WPA Raa 咱 《 1 S 昆明 @ 1.4 ‘\ 7 y\4 从 @ * a 9. SS m _o™ © NH 红河 as v* 河 0 40 80 120 公 里 图 5 一 1 ”横断 山脉 南 段 花岗岩 类 带 状 分 布 1. 金 沙 江 一 红河 岩 带 “2. 澜沧江 岩 带 ”3. 她 江 岩 带 二 、 结 果 和 讨论 横断 山脉 南 段 三 条 岩 带 部 分 花岗岩 类 岩 体 中 云母 同位 素 地 质 年 龄 测定 结果 , 如 表 5 一 1 所 示 。 对 测定 年 龄 的 黑 云 母 , 在 富 集 之 后 , 再 经 双 目 镜 挑选 , 纯 度 高 , 十 分 新 鲜 。 如 何 对 本 区 黑 云 母 年 龄 进行 地 质 解释 ? 从 岩石 薄片 鉴定 结果 看 有 三 种 情况 , 现 分 述 如 下 。 (—) 黑 云母 与 年 龄 值 关系 GQ) 属于 岩浆 阶段 结晶 的 黑 云 母 , 没 有 受到 后 期 的 热 事 件 和 热 动力 事件 的 影响, 这 类 黑 云 母 是 板 状 , 晶 体 大 , 大 修 与 它 所 属 岩 石 粒 度 相对 应 。 如 中 粗 粒 结构 的 岩石 , 黑 云母 一 般 是 1 一 3 毫米 , 多 色 性 强 , 干 涉 色 高 , 平 行 消光 , 唱 体内 部 副 矿 物 包 体 多 , 在 铬 石 等 矿物 周围 常 出 现 学 圈 。 这 类 黑 云 母 测定 的 年 龄 , 是 黑 云 母 结晶 年 龄 , 基 本 上 是 代表 着 体 侵入 时 间 , 所 以 也 是 岩 体 结晶 年 龄 。 属 于 这 一 类 年 龄 , 在 这 次 测定 的 黑 云 母 年 龄 中 30 31 € +661 69622 'T 4L80T "8 90985 "8 99 | fetis | SR Ml Te Pd Ff = Gs he Il $261 LLIIO'T | T2887 9 57009 "9 m9 | ZH | Bt Sl wm Mate eae | 0T pve 9FT070 6s°2 | fz | 取 型 rot M1 4 6 SF £22 e0Tge'T | 99TEL°8 gges9° IT} 892°9 | fatie | St Ul wa ot M1 Pl YK HG 8 aie res TAG 8 于 9TZ pILee T TI0995 "9 T9088 9 90°L | fesZi Be ll re ot M1 Bee L | § + LIZ evore'T T9899 2 88922 7 g89°2 | faze | BR wt we ot MV BA Ad REET Bk 9 9°0FL'98 pest" z | /0IF6'T 890T2 ”5 oe. | @#tn | 时 & wie 9 4 0 二 9 98 69T9T "5 28602 I 6888E'T 569" | fe Zi _ & foo Ls ANA v OF 12 Zpl29'T 91212" 1 9L129°T 5T8 8 | ZH | Mae wMUEZo | 8 lwomy—neas «9 OFS'SE 99780 "5 Z9899'T 80899"T oop’ | fez eds I bel 9) fan SZ BS YT Ve 5Z T 寺 78 05867 °F 5Z872 3 /98T0 9 90 人 | fia Hl VY rer Bl Tf hs YD ee ae 村 aa ym lee sere 2 Bie 1G Sah br BAY A AE TH) fe) SG fal Es Sd A TB 1—s% (Shs G28) sO een st ie ewE-S 6S | OSSar's IsteZ ‘I 8SS/8°T PMU ZS 9OFZE —— B2BL8"T Z8E19'°6 7F2I80 TI 9 | fi | WH sf ve PAY fe Zs ec 3% ane OFB 98 | GeG71"2 Rt A hae | ZL4898'T 30 7 | fear | Be oe re PAY Zs Yk 12 xV'OFS'ST | 92260°6 5985879 FS8767 6: f06 "9 | fis FE KK we PIS fe EH | 0z Sher TRS #9 Qaale BE 9120S"T 67F28Z I LLVZY'T 000°2 | fete nS ae me ZMH | oT «5'0 S62 TZ9¢2°T 10k I Wl ouerZ2% 779 2 | fei | leet re PIA) fa EY | 8T «SOF 8°08 6VO8L"T 8/967 "5 | g960z's 26l'2 | fete | Maret mM fe YI | LT el OFT LESVY'Z 8LTS9 "1 19289°T 8F9 "2 fa ii fae 本 aot M Babe 91 “od /于 997 8ZLT0 8 6 TFT 0T857 TI 808 4 | fein | mk 本 re Pd tft is DN) BY SI 80-99 78982 5 P9828" 1 82200°% gsz°2 | fez | Be ook Peyez— | FI LETS: T+@lt S882l'9 Z8897 "9 189Z9°S pL fy5Z Se % 吕 re Mi 81 LPR £068 'F 97T28 5 TI80T0 8 98 "9 fe ik ~~ tm Pl AY fe hs al ear | ov i/or2V ort Vx ovtV wa Y & df Wh a ee ET 32 有 13 个 。 (2) 兰 体 形成 之 后 ,在 热 动力 作用 下 , 出 现 重 结晶 现象 。 岩 桨 阶段 结晶 的 黑 云 母 , 仅 保 留 残 体 , 大 部 分 黑 云 母 是 重 结晶 的 , 特 点 是 晶体 小 ,一 般 是 0.0011 一 0.011 毫 K A “ 并 且 多 呈 集 合体 堆积 , 和 沿 定向 裂隙 充填 有 的 充填 X 裂 除 ;, AKARRD AAT 物 包 体 , 多 色 性 弱 , 干 涉 色 低 。 这 类 黑 云母 年 龄 , 在 横断 山脉 南 段 , 还 是 西藏 南部 ,其 年 龄 值 多 是 30 一 20 百 万 年 , 说 明 相 邻 两 个 地 区 花岗岩 类 重 结晶 的 机 制 和 时 间 是 相同 的 。 所 以 这 部 分 年 龄 , 基 本 上 是 可 以 反映 它 重 结晶 的 时 间 。 这 次 测定 的 黑 云 母 中 有 5 个 ; - 属 于 重 结晶 年 龄 。 (3) 岩 体 侵入 后 , 经 受过 热 动 力作 用 , 造 岩 矿 物 还 保持 岩浆 阶段 结晶 的 特点, 如 黑 云 母 的 形态 , 大 小 和 晶体 内 部 多 副 矿 物 包 体 等 , 但 造 岩 矿物 受到 动力 的 改造 , 出 现 弯 曲 、 破 裂 、 破 碎 和 呈现 波状 消光 , 在 黑 云 母 中 还 出 现 铁 质 析 出 物 。 这 类 黑 云 母 年 龄 值 一 般 偏 低 , 而 且 年 龄 范围 变化 较 大 。 从 薄片 鉴定 结果 来 看 , 黑 云 母 主要 是 岩浆 阶段 结晶 的 , 但 年 龄 值 普遍 年 轻 化 , 其 原因 可 能 与 热 动力 作用 有 关 。 因 为 黑 云 母 在 动力 作用 下 产生 变形 , 会 引起 气体 氨 丢 失 。 由 于 岩 体 所 处 的 构造 部 位 不 同 , 受 到 动力 作用 的 程度 也 有 差 别 , 而 氨 技 失 的 量 也 就 不 一 样 。 因 而 年 龄 值 年 轻 化 程度 各 异 , 得 不 到 一 致 的 年 龄 。 这 类 黑 云 母 年 龄 , 既 不 代表 岩 体 侵入 时 间 , 又 不 能 代表 热 动力 作用 的 主要 时 间 , 只 是 反映 它 所 属 的 岩 体 , 曾 经 受过 热 动力 作用 。 对 这 类 年 龄 , 可 称 动 力 年 龄 〈 挠 动 年 龄 ) ,在 这 次 测定 的 年 龄 中 有 3 个 属于 这 一 范围 。 (二 ) 花岗岩 类 时 代 以 上 测定 年 龄 的 黑 云 母 , 尽 管 都 是 新 鲜 的 , 有 的 是 岩浆 阶段 结晶 的 , 有 的 是 重 结晶 的 , 亦 有 岩浆 阶段 结晶 的 黑 云 母 , 虽然 未 出 现 重 结晶 ,由 于 受到 后 期 热 动作 用 的 影响 , 使 云 腻 产生 变形 , 将 导致 氨 丢 失 。 因 此 , 在 我 们 所 获得 年 龄 中 ,只 有 一 部 分 能 够 反映 岩 体 侵 入 时 间 。 根 据 表 5 一 1 年 龄 , 结 合 岩 体 产 状 , 可 以 看 出 , 花 岗 岩 类 侵入 活动 有 五 期 第 一 期 岩浆 侵入 ,时 代为 加 里 东 期 , 是 平河 岩 体 中 角 闪 石 黑 云 母 花岗岩 , 黑 云母 年 龄 是 456 百 万 年 。 第 三 期 岩浆 侵入 , 时 代为 海 西 晚 期 , 年 龄 范围 244 一 216 百 万 年 。 这 次 测定 的 年 龄 , 只 有 223 一 216 百 万 年 , 相 当 印 支 期 的 年 龄 。 由 于 测定 年 龄 的 黑 云母 , 显 示 有 后 期 动力 作 用 的 现象 , 年 龄 值 有 可 能 偏 低 。 所 以 , 岩 体 侵入 时 间 , 比 现在 得 到 的 数据 还 要 早 些 。 另 外 , 在 过 去 测定 的 年 龄 值 中 , 也 有 海 西 晚 期 。 因 此 , 这 次 测定 的 年 龄 值 , 虽然 是 属于 印 支 期 , 但 岩浆 侵入 时 间 , 可 能 还 是 在 海 西 晚期 。 这 部 分 岩 性 有 中 粗 粒 斑 状 花 岗 闪 长 岩 、 中 粒 花 岗 闪 长 岩 和 细 粒 花 岗 闪 长 岩 等 , 主 要 分 布 在 澜沧江 岩 带 。 第 三 期 岩浆 侵入 , 时 代为 印 支 期 , 年 龄 范围 199 一 191 百 万 年 , 岩 性 是 临 沧 岩 体 中 不 等 粒 黑 云母 花岗岩 和 斑 状 黑 云 母 花岗岩 等 。 第 四 期 岩浆 侵入 , 时 代为 燕山 晚期 , 年 龄 范围 112 一 68 百 万 年 , 岩 性 有 斑 R Bae 花岗岩 和 黑 云母 花岗岩 等 , 在 三 条 岩 带 中 都 有 出 露 , 但 以 怒江 岩 带 中 分 布 广 、 规 模 大 。 第 五 期 岩浆 侵入 , 时 代为 喜马拉雅 期 , 年 龄 范围 54 一 27 百 万 年 , 涯 性 有 中 细 粒 黑 云 母 花 岗 、 二 云母 花岗岩 、 角 六 石 正 长 岩 、 辉 石 正 长 岩 和 石英 云母 正 长 斑 岩 等 , 主 要 分 布 在 怒江 和 金沙 江 一 红河 岩 带 中 。 33 (=) 岩 带 时 代 (1) 金沙 江 一 红河 岩 带 , 从 出 露 的 不 同 岩 性 、 范 围 和 现 有 的 年 龄 值 来 看 , 崖 浆 侵 入 活动 , 特 别 是 碱 性 花岗岩 类 的 岩浆 侵入 活动 , 频 繁 而 又 广泛 , 构 成 此 岩 带 的 主体 , 时 代为 喜马拉雅 期 , 年 龄 范围 36 一 33 百 万 年 , 相 当 渐 新 世 。 其 次 是 酸性 的 花岗岩 , 以 燕山 晚期 为 主 , 有 的 个 别 岩 体 侵 入 时 间 , 可 能 还 要 早 些 。 (2) 澜沧江 岩 带 , 对 组 成 岩 带 主体 部 分 的 不 同类 型 岩石 , 黑 云 母 年 龄 范围 244 一 191 百 万 年 , 属 于 海 西 晚期 到 印 支 期 。 3) 怒江 岩 带 , 除 个 别 岩 体 侵 入 时 间 较 早 外 , 大 部 分 岩 体 侵入 时 间 是 在 燕山 晚期 到 喜马拉雅 早期 , 年 龄 范围 112 一 54 百 万 年 , 相 当 和 白垩 纪 到 早 第 三 纪 。 根据 以 上 花岗岩 类 时 空 分 布 , 结 合 花岗岩 类 的 类 型 , 元 素 地 球 化 学 等 特点 , 初 步 认 A: 金沙 江 一 红河 岩 带 形成 , 特 别 是 岩 带 中 主体 , 如 碱 性 花岗岩 类 的 形成 , 可 能 与 第 三 . 纪 产 生 的 金沙 江 一 红河 大 陆 裂 谷 有 关 , 澜沧江 岩 带 , 具 有 消减 带 附近 花岗岩 类 的 特点 , 所 以 它 的 形成 , 可 能 与 海 西 晚期 到 印 支 期 出 现 板 块 俯冲 有 关 , 扔 江 岩 带 形成 , 可 能 与 燕 山 晚期 到 喜马拉雅 早期 出 现 板 块 俯冲 和 板块 碰撞 有 关 。 另外 , 从 动力 年 龄 和 重 结晶 年 龄 的 出 现 , 说 明 横 断 山 脉 南 段 花 岗 岩 类 形成 之 后 , 继 续 受 到 热 动 力作 用 的 影响 , 特 别 是 大 陆 板 块 碰撞 作用 的 影响 , 导 致 花 岗 岩 类 中 造 岩 矿 物 变形 和 出 现 重 结晶 〈30 一 20 百 万 年 ) , 时 间 相 当 渐 新 世 到 中 新 世 。 野外 考察 期 间 得 到 云南 省 地 质 局 , 云 南 冶金 期 探 公司 等 有 关 队 的 大 力 支 持 和 帮助 , 在 此 表示 感谢 。 K-AR DATIONG OF GRANITOIDS IN SOUTHERN HENGDUAN MOUN- TAINS, CHINA Zhang Yuquan Dai Tongmo Xie Yingwen Hu Guoxiang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 Academia Sinica) Abstract K-Ar age determination has been made on 23 samples of biotites from granitoids in the three petrographical belts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Hengduan Mountains, Results indicate that magnatic activities respo- nsible for the granitoids in the southern Hengduan Mountains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episodes, Caledonian(456m,y.), late Hercynian(244-216m vy, ), Indosinian(199-191m.y,.), late Yenshanian(112-72m, y,), and Himalayan (54- 27m.y.). The formation of Jinshajiang—Honghe belt dates back to 84-27m.y., corresponding to late Yenshanian to Himalayan, The main types of alkali- granities include syenite, porphyritic hornblende syenite, quartz—biotite sy- enite-porphyry etc. Their isotopic ages are within the range of 36-35m_y., ie, the early Himalayan corresponding to Oligocene, The Lancangjiang belt, - ranging from 244 to 191 m,y, in age, belongs to late Hercynian to Indosi- nian, The Nujiang belt ranges from 112 to 46 m,y, in age, belonging to late 34 nian to early Himalayan, pat fle to at the time of thermal events, And ‘some other K-Ar f from 54, to 36 my.) represent the ‘dynamic ages (disturbance after their formation, ‘This set of ages is, therefore, of no 1 “~* ° ' 7 0 各 3 ai, - 站 i v - Tt ’ Al io . ‘ gd tact kil QS ! 4 : LOCO eis vow é "FER Pip st : a a ade Py 2 ; % Sr nuit SE dees tL 8 r 人 ek Poti en he SC SE TE CES GES Haat ghee AX i aA - ey i 4 ? ¢ a T ‘ Ts Te ] Ey off ro 7 ’ . Sri - ri P j 了 nm’ | i = See ct Ww Pars a ee 5 - . see - alt. Sept ie ate 2 ‘~ $ ey ee ; c ’ toe 1 “lhe es eae hx mv 全 SET ay 人 ee t e bs fis re 4 Whe it ) ad 1 i J = Dn a sie Y — aly 24+ sl die “« Koen ] «TI Ct oat TH 一 ’ J AS VEOr J — kat rig wt 4 4 . RY SES. aR aa) . na a ‘ N > OM! tit tes SIN 7 四 sai s) oe oa i. > 2? tm >t | ast \ . | 7 4 EE 3 ad -_ 7 Pe | poi q : 4433 2 ol. ea Man ar: ‘ i ‘ 7) 4 和 it~ ia bal biot ny « . ai - Ri 2 1 thy : - ~4; " 3 ? 2 > A i thy ; ~~ 所 ; ‘ \ +t ; : . | ) bs ? * oye SY + ~ bal 7 x 7 J ! 47h ; 4 5 = ive 3* 35 itionally, some K-Ar biotite ages s (ranging from 30 to 20m. y.) are ing that 和 granitic bodies bese been disturbed by thermo- 中 要 上 ar 6. 演 西 宝塔 期 头 足 类 动物 群 特征 兼 论 “ 浦 绿 层 > 陈 挺 思 (中 国 科学 院 南京 地 质 十 生物 研究 所 ) 演 西 奥 陶 系 , 最 早 为 Loczy (1887,1898) 所 报道 。1908 一 1910 年 ,Browan 对 At, 施 旬 、 腊 动 和 白马 的 奥 陶 纪 地 层 作 了 路 线 地 质 调 查 , 采 得 三 叶 虫 、 笔 石 、 腕 足 、 头 足 类 WU RR RELA, Reed (1917) 研究 。 当 时 未 测 制 剖面 , 亦 未 讨论 地 层 划分 问题, 仅 在 论述 化 石 群 性 质 时 , 以 “ 蒲 且 层 ?2 (Fauna of the Beds at pu-piao, pu-piao beds, p62) 40 ei Sb WAY epg oe, “ 施 旬 层 ” 表 示 施 旬 的 奥 陶 纪 地 层 ,“ 腊 动 层 2、 “和 白马 层 2 分 别 代 表 该 两 处 之 地 层 。 瑞 德 根据 笔 石 Didy-ograbtus murchisonifh yi 2A i 旬 的 上 述 地 层 的 时 代 定 为 早 奥 陶 世 晚期 Arenigian-Lladeilian 期 。 193747, FR. RIKI Tia CM ERA, IE ey “ig” 和 其 上 覆 之 “ 浑 水 塘 灰 岩 ”", 代 表演 RMA. WI, MBBS 1943, 1947) 在 讨论 GT, DA “ain” MHS” RRR AR. PRR, MAMAS BH, Alem “Hae” —4rwA—. BASHA AIUN-BRABR A. WRA AIR BoP “HAA” , Rhy LixkBHWe IG I M FIs Peg Te wee HE we BS a te 早期 的 沉 积 。 Rae (1974) 讨论 演 西 奥 陶 系 时 , 把 上 部 含 三 叶 虫 Dalmanitiza cf mucronata (Brong niart) MRABBAR AMA Lipa + 部 , 含 南京 三 瘤 虫 Wan- 开 inolitpus nankinensis Lu 和 头 足 类 9iproceras chinense (Foord) 的 钙 质 泥岩 、 泥 灰 贿 称 上 奥 陶 统 上 AAPM; S2AGLyptograptus teretisculus (Hisinger) 及 三 叶 虫 的 灰色 页 喀 称 中 BB Bg 295 FTG RAs 最 下 部 的 灰 绿 色 页 岩 划 归 中 奥 陶 统 上 施 旬 组 及 向 阳 组 , 并 以 此 代表 整个 云南 西部 的 奥 陶 纪 沉 积 。 云 南 地 质 局 则 划分 为 晚 奥 陶 世上 消 腌 组 、 中 奥 陶 世 下 蒲 腰 组 及 早 奥 陶 世 施 旬 组 〈1978)“:; SEP, AH, PRR Se aA 案 组 和 铀 厂 组 ;下 奥 陶 统 施 旬 组 〈 或 向 阳 组 ) 和 兵 斗 组 “。 由 于 沉 西 奥 陶 系 绝 大 部 分 为 壳 相 沉积 , 上 、 中 、 下 三 统 均 含 丰 富 的 头 足 类 化 石 , 而 笔 石 多 见于 下 统 , 三 叶 虫 大 部 分 产 于 下 统 上 部 及 上 统 。 所 以 在 讨论 滇 西 奥 陶 系 , 尤 其 是 有 关中 奥 陶 统 的 划分 和 对 比 时 , 应 着 重 考虑 头 足 类 动物 群 的 性 质 。 我 们 1974 年 和 1981 年 先后 两 次 赴 滇 西 考察 , 观 察 了 丽江 、 宁 攻 、 大 理 、 peal if, PASTS t+ AAR, RETERWALER,. SHR. BAL WERURRRD # 尹 等 的 “ 施 旬 层 ”有 化 石 依据 及 剖面 描述 , 应 予 承认 ,“ 浑 水 壤 灰 岩 ” 因 属 瞩 时 代 的 地 层 单 元 , 未 被 采用 。 并 ,云南 地 层 表 , 胡 荣 民 执笔 。 #2, 胡 荣 民 1980 年 , 云 南 省 古生物 专业 委员 会 第 一 次 学 术 年 会 资料 汇编 。 36 物化 石 。 本 文 试 图 从 头 足 动物 群 的 特征 , 论 述 演 西 中 奥 陶 统 的 划分 和 对 比 问 题 , 修 订 “oe RA” AGE o 滇 西 中 奥 陶 世 头 足 类 产 自 丽江 当 子 落 、 下 胖 罗 , 宁 落 泸 沾 湖 西岸 、 西 布 河 *, 保山 岩 =, het CMA KEKE BS. AYE EA 属 27 种 Michelinoceras elongatum, (Yu), M, paraelongatum Chang, M huangnigangense Chang, M .xuanxianense Chang, — M . paraxuanxianense Chen, M .chaoi Chang, “Orthoceras”regulare (Schlotheim) , Sinoceras suni (Yu),S.cf, Chinense (Foord), Lituites lii Yu L. ningkiangense Lai, L.rudum(Yu), L.spp., Cyclolituites sp,, Richardsonoceras simplex (Billings), R,asia- ticum(Yabe), R. yongshunense Lai, R.spp.,W innipegoceras sp.,Trcholites yunnanensis Reed, T .xianzhenense Chen et Liu, 7 depressus(Eichward), Discoceras sp, Eurasi~ aticoceras eurasiaticum(F rech), Eurasiaticoceras 已 .cf .datianbaense Chenet Liu, Eoso michelinoceras huananense Chen, Parormoceras cf,P yriforme Chen, Ormoceras Sp.O- rthonybyoceras sp., Dideroceras sp., 上 述 头 足 动物 群 以 米 契 林 角 石 数量 最 多 , 约 占 头 足 类 化 石 个 体 总 数 的 70% 左 右 , 尤 尺 当 子 落 和 仁和 桥 两 处 最 丰富 , 可 作为 滇 西北 部 和 南部 两 个 小 区 之 代表 。 米 氏 角 石 中 又 以 Michelipoceras elongatum#iM .paraelongatum 两 种 居多 , 这 两 个 种 为 湘 鄂 西 、 黑 北 宝塔 亦 岩 常见 化 石 之 一 , 在 浙 西 、 陕 南 、 甘 肃 、 新 疆 以 及 西藏 中 奥 陶 统 都 有 发 现 , 是 更 型 的 扬子 类 型 直 壳 鹦 吏 螺 。 米 氏 角 石 的 另 两 种 M . xuanxianense, M , paraxuanxiane- ?1Se 是 上 甘肃、 西藏 中 奥 陶 统 的 常见 分 子 , 属于 过 渡 区 或 西藏 一 演 西 区 的 类 型 。 前 者 在 湘 西 北 宝塔 组 及 浙 西 黄 泥 岗 组 亦 有 报道 。“Ortpoceras?regujare 是 一 个 世界 性 分 布 的 种 , 虽 然 在 属 的 归宿 尚 有 疑问 , 但 该 种 的 层 位 十 分 稳定 , 分 布 极 广 , 是 我 国 南 方 及 北美 .西北 欧 、 俄罗斯 地 台中 奥 陶 统 壳 相 地 层 中 的 常见 分 子 。 震 且 角 石 属 更 是 我 国 南 方 宝塔 灰 岩 的 代表 性 化 石 , 几 乎 所 有 中 奥 陶 统 壳 相 地 层 均 有 其 踪迹 , 如 新 疆 、 西 藏 〈 藏 南 和 藏 北 ) 、 陕 西 、 上 甘肃、 湖北、 四 川 、 湖 南 、 贵 州 、 以 及 安 徽 、 江 苏 、 浙 江都 以 它 作为 中 奥 陶 统 的 带 化 石 。 相 反 , 在 国外 至 今 尚 未 见报 道 。 因 此 , 5i0ceras 是 我 国 南方 中 奥 陶 统 的 地 方 性 化 石 。 喇叭 角 石 (Zituites) 形 状 奇特 , 极 易 鉴 别 , 是 一 个 世界 性 的 属 , 广泛 分 布 于 西北 欧 、 北美 的 中 奥 陶 世 地 层 。 在 我 国 主要 见于 扬子 区 宝塔 灰 岩 底部 或 大 田 坝 组 。 本 属 层 位 十 分 稳定 , 为 划分 下 、 中 奥 陶 统 的 带 化 石 , 整个 扬子 区 均 可 以 喇叭 角 石 的 出 现 作为 中 奥 陶 统 的 开始 。 最 近 , 在 藏 北 申 扎 地 区 亦 发 现 有 此 属 。 演 西 产 有 非常 丰富 的 喇叭 角 石 , 广 泛 分 布 于 仁和 桥 、 岩 等 等 地 , 给 滇 西 中 、 下 奥 陶 统 的 划分 和 对 比 提供 了 重要 依据 , 但 在 北部 小 区 当 子 落 等 剖面 尚未 发 现 。 i Ab AA (Richardsonroceras) 和 轮 角 石 〈Trocholites) 都 是 北美 .欧洲 和 苏联 俄 罗 斯 地 台中 奥 陶 世 晚 期 至 晚 奥 陶 世 早 期 的 常见 分 子 。 这 两 个 属 亦 广泛 出 现在 湘 哪 西 宝塔 灰 罕 中 上 部 , 陕 西 灼 县 桃 曲 坡 组 、 浙 西 、 江 西 砚 瓦 山 组 和 三 巨 山 组 。 陈 均 远 (1974, 1976) 曾 把 扬子 区 中 奥 陶 统 划分 为 以 雷 家 逊 角 石 为 代表 的 梅 江 组 ; 以 震 旦 角 石 为 代表 的 宝塔 组 # 为 云南 一 区 测 队 段 彦 学 采集 。 37 (狭义 的 ) 5 和 以 喇叭 角 石 代表 的 大 田 坝 组 。 但 是 , 由 于 有 些 地 区 很 难 从 岩 性 上 把 这 三 组 分 开 。 因 此 我 们 认为 , 在 岩 性 易于 区 别 的 地 点 采用 上 述 三 分 方案 是 合适 的 。 在 岩 性 难 以 区 分 的 地 区 , 可 沿用 广义 的 宝塔 组 代表 整个 中 奥 陶 统 壳 相 地 层 , 又 可 细 分 为 三 个 化 石 组 合 (或 带 ) : Lituites iF, Sinoceras 7 # Richardsonoceras# , Eurasiaticoceras, 已 osomticpelipoceras 两 属 是 扬子 区 和 东南 区 中 奥 陶 世 的 重要 分 子 , 时 代 分 布 仅 限 于 宝塔 期 。 这 两 个 属 在 藏 南 和 藏 北 同时 代 地 层 中 也 有 发 现 。Paroryrzocerasy 矿 inzibegoceras 是 北美 、 西 北欧 和 澳大利亚 的 中 奥 陶 世 晚 期 至 晚 奥 陶 世 沉 积 中 的 分 子 , 我 国 湖北 、 湖 南 宝塔 灰 岩 以 及 浙 西 砚 瓦 山 灰 岩 也 曾 发 现 。 前 一 个 属 亦 产 出 于 藏 南 芸 拉 木 及 藏 北 申 扎 。 上 述 分 析 表 明 , 这 一 头 足 动物 群 的 时 代 属 中 奥 陶 世 宝塔 期 无 疑 , 并 有 具 明 显 的 中 国 南 方 直角 石 动物 群 的 面貌 , 以 飘浮 生活 方式 的 米 氏 角 石 、 震 旦 角 石 为 代表 。 反 映 出 当时 的 沉积 环境 为 稳定 的 地 人 台 型 半 深 水 相 沉积 。 但 是 , 除 上 述 总 的 特征 之 外 , 演 西 中 奥 陶 世 头 足 类 动物 群 仍 具 其 地 方 性 的 特色 。 第 一 , 米 契 林 角 石 的 含量 比 在 扬子 区 所 占 的 比例 高 。 第 二 , 震 且 角 石 在 本 区 不 但 数量 较 少 , 而 且 与 典型 的 模式 种 ,9inoceras Chinense(F oord) 稍 有 变异 。 第 三 , 混 生 的 北方 型 头 足 类 分 子 亦 较 扬 子 区 多 , 例 如 含 较 多 的 塔 飞 角 石 类 Trocholites, Eurasiaticoceras, Discoceras}}} 444 284) Richardsonoceras, Beloitoceras, W inni pegocerasW ke BFA KAY Parormoceras, Ormoceras, Orthonybyoceras, VG, KR 头 足 类 之 外 , 共 生化 石 少 见 , 仅 有 少量 海 林 检 以 及 只 见于 顶部 的 少量 三 叶 虫 。 这 些 特点 与 西藏 , 尤 其 是 藏 北 的 头 足 动物 群 十 分 相似 , 说 明 演 西 与 西藏 的 中 奥 陶 世 头 足 动物 群 属 于 同一 个 生物 区 系 , 虽 与 扬子 区 相似 , 但 更 接近 于 过 渡 区 的 类 型 。 表 明 中 奥 陶 世 时 , 随 着 华北 古 陆 的 上 升 , 我 国 南方 与 西南 各 地 , 接 受 了 一 次 规模 较 大 的 海 食 ,海水 普遍 较 深 , 使 营 球 浮 生活 的 直 壳 鹦 吏 螺 大 量 繁衍 。 部 分 北美 、 欧 洲 类 型 的 属 种 从 西向 东 逐 渐 迁 移 , 也 就 是 海水 从 新 疆 、 西 藏 、 演 西向 扬子 区 、 东 南 区 扩 伸 。 至 于 盛 伴 夫 (1974) Peis CE sk wy Lb A” PBK BI— RSinoceras Chinense (Foord), 笔者 及 云南 区 测 队 谭 雪 春 等 曾 多 次 前 往 该 地 观测 , 均 未 发 现 , 仅 在 该 剖面 最 上 部 南京 三 瘤 虫 层 中 找到 一 层 丰富 的 晚 奥 陶 世 早 期 的 头 足 类 化 : 石 : 忆 eurortpoceras, Jsortjoceras 等 , :而 不 是 ,9ipnoceras chinense(Foord) 。 鉴于 上 述 宝塔 期 头 足 类 动物 群 在 滇 西 分 布 广 、 层 位 稳定 , GHP & Dideroceras-pr- olocycloceras 组 合 及 下 垂 对 笔者 的 施 甸 组 以 及 其 上 含 南 京 三 瘤 虫 及 晚 奥 陶 世 头 足 类 、 有 议 足 类 之 “上 薄 有 组 ”之 间 界 线 清 楚 , 古 生物 的 差异 明显 , 具 备 建 组 条 件 。 因 此 , SAH 测 了 施 旬 仁和 桥 半 坡 村 前 面 ”, 以 保山 岩 管 剖面 和 施 旬 响 水 止 水 库 剖 面 作 辅助 前 面 , 建 立 半 坡 村 组 , 代 表演 西南 部 中 奥 陶 世 壳 相 沉 积 。 标 准 地 点 在 施 旬 县 仁和 桥 公 社 半 坡 村 。 剂 面 自 上 而 下 简 述 如 下 , 上 履 地 层 “ 油 绿 组 紫红 色 薄 至 中 厚 层 钙 质 泥岩 Kia, Wile Re OR (AcJ233-4), @BZ=MR. Nileus rugosus Xia, Hammatocremis decorsus Lu, “Trinodus” corrugatus Chen, Nankinolithus sp,, Birmanites sp,, Zdicella sp,, # 与 原 剖面 方向 改变 60” 角 , 由 山沟 向 山 背 星 NW340” 方 向 测 , 与 走向 直 交 38 Raphioplorus sp., Teleplina convexa Lu, Decoroproetus sp,, Dindymere orien- talis Zhou, Sakia superioris Zhou, Cyclopyge sp,, Corrugatanustus jianshanensis Lu, 3. Jp 28; Michelinoceras sp.,/sortho-ceras sp., 以 及 介 形 类 。 中 奥 陶 统 ““ 半 坡 村 组 上 部 紫红 色 薄 层 钙 质 泥岩 , 风 化 后 呈 瘤 状 (ACI233-1, 2) 富 含 头 足 类 : Richardsonoceras-Trocholites 4 &, 3, +; Richarosonoceras simplex, R,yongshunense, R,spp,, Trocholites yunnanensis, T .xianzhenense, T .spp., Micheli- noceras huangnigangense M, spp., =Mth: xenecyclopyge sp., Cyclopuge sp., Zhirovia sp,, Telephina convexa Lu, “Trinodus” corrugatus Chen, paraceranrus longisulcatus Lu, Dionide sp,, Hammatocnemis sp,, Dindymene sp,, Zdicella sp, 4 4K. 中 部 薄 至 中 层 钙 质 泥岩 、 泥 灰 岩 , 风 化 后 呈 小 瘤 状 。 (ADI23X3, ADJ231-1), & 足 类 Micpelinoceras elongatum-Sinoceras#] &:; Michelinoceras paraelongatum, M 。 xuanxianense, M , huangnigangense, “Orthoceras” regulare, Sinoceras cf, cn mCRSHS Ssuni, Trocholites depressus, #4102. PREAREAKRABPREREMATRK A. BRA, RUERRAYER, BS 表 6 一 1 云南 西部 奥 陶 系 划分 沿革 简 表 FARTR (1959) | BSE (1974) “| 胡 荣 民 (1976) 本 文 stint 1980) ae. | | by 3328 E af ae ab 0; Dalmanitina O3 | Lwai a cf.mucronata | os | 上 薄 绿 组 lo 1 td 4 ol| 临 湘 组 Eye -4a 3 | Nankinolithus#} 3 03 Nankinolithus “Sinoceras” aa a | Michardsoy® Glyptogr, noceras teretiusculus 一 Trocholites 带 梅 江 组 02 | 下 薄 页 岩 | 02 On | 下 清 绿 组 | 02 | M,elongatum | 03 | “388” Pliomerina —Sinocerasif AH martelli 3: | Lituites 一 人 R.asiaticum 市 | eae 施 名 组 0 、 | Dideroceras | | _ 特 牛 潭 组 2 | Bi bi | “上 施 甸 组 O1 | 施 旬 组 | O1 O1T | ea! | 一 Protocycloceras | | ABA | | aby eg a 39 头 足 类 (ADI231) , Lituites-Richardsonoceras asiaticum(Yabe)ti®: 包括 Lituites lii, L ningkiangensis, L.spp,, Richard sonoceras asiaticum(Yabe), R,spp.,Cyclocli- tuites sp., “Orthoceras” regulare, Michelinoceras paraelongatum, M , paraxuanxian- ense, M .chaoi, M.spp.,Ormoceras sp., pararmoceras cf., pyriforme 以 及 海 林 栓 化 石 。 厚 约 6 米 。 Se ey 下 覆 地 层 PREAH AARRAMRRKA, BRU A. BE 〈ADJ230) 头 是 类 : Dideroceras-protocycloceras#i &; %4: Didymograptus murchisoni D,cf, nanus, D).acutus, D, geminus$“F; =0t Ht: Neseuretus birmanicus(Reed), Ninkianites sp.,Ampyx sp,, Atractopyvge sp,, Hammatocnemis sp,,Jllaenus sinensis bonne RKBRBRRLA. PEKT3I0K. EYE ph 2H Ee 7 Bh 7k R146. 29k, FES FE 厚度 仅 11.7 米 ; 同时 代 地 层 在 丽江 当 子 落 厚 约 15 米 , 在 焉 胖 罗 约 100 米 , 在 泸沽 湖西 岸 仅 厚 10 米 左右 。 RF “HRA” —-Z, AT: ORKELARY. QMAA “HAA” 为 垮 时 代 的 地 层 单位 , 不 符合 “组 ”的 含义 。@@ 标 准 地 点 的 “下 蒲 采 组 ”中 化 石 较 少 , 笔 石 极 难 发 现 , 所 产 的 三 叶 虫 大 多 为 垮 时 代 的 属 种 , 使 上 下 界线 不 易 划 分 。 由 加 上 该 剖面 的 “下 蒲 绿 组 ”内 有 一 北西 向 小 断层 〈 人 小 石 桥 附近 ) 。 所 以 建议 取消 “下 蒲 采 组 ”一 名 , 把 藉 绿 剖面 中 含 南京 三 瘤 虫 和 腕 足 类 、 头 足 类 的 一 段 地 层 修 定 为 犹 绿 组 , 时 代为 晚 奥 陶 世 早 期 , 相 当 于 临 湘 组 或 黄 泥 岗 组 〈 见 表 6 一 1) , 文 内 三 叶 虫 化 石 为 周志 毅 鉴定 , 笔 石 为 倪 富 南 鉴定 。 参 加 野外 工作 的 有 耿 良 玉 、 周 SR. MRS. BK. RHR. RES. SHES. 主要 参考 文献 Fi} (1937) ,《 施 甸 奥 陶 纪 及 志 留 纪 化 石 简 述 》 (英文 ) , 于 《中 国 地 质 学 会 志 16 卷 。 、 路 兆 洽 〈1937) : 《云南 施 旬 之 奥 陶 纪 及 志 留 纪 地 层 》 (英文 ) , 于 《中 国 地 质 eas) 1655. HAR. BAERM: 1947, “KHRUMARE . FMKeALRKEAMM AK FR RY 32 号 。 陈 均 远 (1975), 《珠穆朗玛 峰 地 区 的 鹦 鹊 螺 化 石 》, 于 《珠穆朗玛 峰 地 区 科学 考察 报告 》 古生物 第 一 分 册 汪 科学 出 版 社 。 — (1976) :《 中 国 北 方 奥 陶 纪 生物 地 层 及 头 足 类 化 石 》% 于 《十 生物 学 报 》 第 15 卷 , 第 1 期 。 — (1980) : 《 奥 陶 纪 头 足 类 地 理 区 系 及 十 气候 、 古 地 理 特 征 》, 于 《国际 交流 地 质 学 术 论 文集 》 第 4 分 册 , 地 层 、 十 生物 , 地 质 出 版 社 。 —. WHK (1974) : 《西南 地 区 奥 陶 纪 鹦 鸥 螺 类 》, 于 《西南 地 区 地 层 十 生物 手 At» 科学 出 版 社 。 陈 括 思 〈1981a) : 《西藏 的 一 些 鹦 驶 螺 化 石 》《 西 藏 地 层 古 生物 丛书 》 第 三 分 灿 , 科 40 学 出 版 社 。 — (1981b) : 《西藏 奥 陶 、 志 留 纪 头 足 类 生物 区 系 特 征 , 兼 论 大 陆 际 移 的 一 些 问 题 》, 于 《青藏 高 原 科 学 讨论 会 论文 集注 第 一 册 , 科 学 出 版 社 (HX. 张 文 堂 〈1959) :, 《中 国 的 奥 陶 系 》, 于 《第 一 届 全 国 地 层 会 议论 文集 》, 科 学 出 版 社 。 , 张 日 本 〈1957) : SHAK PRM HSE BR LoD, + Kaew SRD 第 7 卷 第 4 期 。 — (1962): 《甘肃 环 县 中 册 陶 统 几 种 头 足 类 化 石 》, 于 《古生物 学 报 》 第 10 卷 第 4 期 。 — (1964): 飞 砚 瓦 山石 灰 兰 及 宝塔 石灰 岩 中 头 足 类 的 新 材料 》, 于 《十 生 驳 学 报 》 第 12 卷 第 1 期 。 傅 建 章 1930) : 《中 国 中 部 奥 陶 纪 头 足 类 化 石 》 (RX), FKP EAH AD Z Fi, 15, 2 it. RtH C1960) : “MABE. RAR PAFUEBORLA), FKPEWER FG 8 卷 第 3 期 。 — (1980) : 《 浙 堵 地 区 中 晚 奥 陶 世 的 头 足 类 》 于 《中 国 地 质 科 学 院 院 报 》 地 质 研究 ”所 分 刊 第 1 卷 , 第 2 号 。 —. Fue (1977) : 《湘西 北 仙 陶 纪 头 足 类 》 于 《中 国 地 质 科 学 院 地 层 古 生物 论文 集 》 第 三 辑 , 地 质 出 版 社 。 Elower,R . 百 .(1943), studies of Paleozoic Nautiloides I*VII, Bull. Amer. paleont., v.28, no, 109,140p. 5pl, (4952), New Ordovician cephalopods from eastern North America, Jour, paleont,, v.26, p,24-59, pl, 5-10 (1956). Cephalopods from the Canadian of Maryland, Fotd"*}" 'v+30, p.75-96, pl, 21-22 ' Foerste, A. F., 1924,Notes on American paleozoic cephalopods, Denison Univ, Bull. , Jour, Sci, Lab, , v.20, P.193-268, pl, 21-42 (1928), American Arctic and related cephalopods, Ibid, , v.23.p.1- 110, pl. 1-29 (1932-1933), Black River and other cephalopods from Minnesota, Wisconsin, Michgan, and Ontario, Ibid., v.27 pt, 1, p. 47-136, pl, 7-37 (1932); v.28, pt.2, p.1-164 (1933) Reed, F. R. C., 1917, Ordovician and Silurian fossils from Yunnan, palacont, Indica, N.S.,4, (3) Sweet, W. C., 1958, The Middle Ordovician of the Oslo region, Norway, 10, Nautiloid cephalopods, Norsk Geol. Tidsskr., v.38, no,1, p, 1-178, pl, 1-21 MIDDLE ORDIVICIAN, PAGODA PERIOD CEPHALOPOD PROVINCIALISM IN WESTERN YUNAN WITH COMMENTS ON THE “PUPIAO BED” Chen Tingen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Palaeontology, Academia Sinica) (Abstract) | Abundent middle ordovician cephalopods were collected by author from the lower part of the “Pupiao Bed” at Shidian(Shihtien), Baosha, Lijiang, Nilang, Western Yunnan in 1974 and 1981, This fauna composed of 27 spe- cies of nautiloids, belonging to 14 genera is represented mainly by. ortho- ceroids, of which Michelinoceras is the dominant one, represented by 6 species covering 70 per cent of the total cephalopod specimens, The genera within this fauna such as Lituites, Cyclolituites, Sinoceras, Eosomichelinoceras, Eurasiaticoceras etc, are the index fossils of the Middle ordovician of south western China,Besides, the Richardsonoceras asiaticum (Yabe), R, yougshunense Lai et Tsi R, simplex (Billings), Trocholites yun- nanensis Reed, T, depressus (Eichward), Michelinoceras elougatum (Yu), M. paraelougatum Chang, M, xuanxianense, M. paraxuanxianense Chen, /'Ortho- ceras” regulare Schlotheim, etc, are mainly restricted to the Pagoda Forma- tion of Yangtze region, Stratigraphically, there assemblages can be recogn- ized within the fauna in asunding order, 3. Richardsonoceras-Trocholites complex 2.Michelinoceras elongatm-Sinoceras complex , 1, Richardsonoceras asiaticum-Lituites, complex The discovery of this fauna of middle Ordovician age from the lower part of “Pupiao Bed”leads to the redifinition of the Formation in Shidian that the name Pupiao Fm, Here should be restricted to upper part of pur- ple assillaceous limestones with Nankinolithus nankinensis Lu and pleurortho- ceras, Isorthoceras, representing the Upper Ordovician, And its lower part of argillaceous limestones containing above nautiloids fauna of middle Ordo- vician age can be separated as a new Stratigraphic unit——the Banpocun Fo- rmation whichis an equivalent to the pogada fm, in Yangtze region or Upper Fm, of Chiatsun Group in southern Xizang (Tibet)and its type locality ts at Western Hill Renheqian (Jenhochiao), Shidian, 7. 云 南西 部 奥 陶 系 与 志 留 系 的 分 界 RSH RHA ABR HRS KRE Bier 《中 国 科学 院 南 京 地 岳 吉 生 物 研 究 所 ) eat 9 —10 5 fal, RSENS Jj as Bee WU ahd zs eS a GE es 7k Eg TACT Ac EH Ba FR 系 与 志 留 系 的 界线 剖面, 系统 用 集 了 各 门类 化 石 。 笔 者 等 发 现 这 两 个 界线 剖 0 潞 西 芒 究 水 库 剂 面 中 , 奥 陶 系 与 志 留 系 的 分 界线 位 于 含 感 ir- Fantia 动 物 群 的 介 索 相 地 层 与 含 志 留 系 底 部 (Li) 笔 石 的 笔 石 相 地 层 之 间 。 而 在 施 旬 油 水 有 部 和 志 留 系 底部 均 为 笔 石 恨 地 层 。 现 将 这 两 个 界线 剖面 介绍 如 下 。 S—, BAL RKAMIM (ALP) : 下 志 统 下 仁和 桥 组 《底部 ni) 3.328 A. BABA (ADL9I07-ADL912) 4.1% ADL912: Akidograptus ascensus Davies, Climacograptus miserabilis Elles et- “FP Wood, C, minutus Carruthurs, C,trifilis lubricus Chen et Lin ADL911; C.minutus Carruthurs,C,miserabilis Elles et Wood, parakidograptus sp, Akidograptus sp. ADL9g09-910: C.miserabilis Elles et Wood, Diplograptus bifurcus Mu et al, Glyt pograptus kaochiapiensis Hsii, Orthograptus guizhouensis Chen et Lin ADL908: D.tortithecatus (Hsii),C, minutus Carruthurs, C,rectangularius (MI’- Coy) ADL907: C.normalis Lapworth, C.miserabdilis Elles et Wood, O, guizhouensis Chen et Lin, G .cf,lunshanensis Hsii 2. mia, BH. MAR, BH “ADL906) ; C.normalis Lapworth, C,sp. 约 0.5 米 - 整 合 : 本 上 上 奥 陶 统 湾 腰 树 组 〈 上 部 ) 1 .灰白 色 泥 岩 ERI) , 含 三 叶 虫 及 丰富 的 脑 足 类 化 石 CADL904-ADL905) 。 BEE Hirnantia sagiltifera (M’Coy), Hindella crassa inci piensis (Willians), Cool- inia cf dalmani Bergstrom, Plectothyrella cf, crassicosta Bergstrom, Cliftonia cf, pssitocina (Wahlengberg) , Paramalomena_ polonica (Temple) , Aphanomena ultrix Marek et Havlicek, Leptaenpoma trifidum Marek et Havlicek % =M ih, Dalmanitina sp,“ 2%. LRA PW BBA LAMA, SERN RMEKREM HLA, MR BE TS i BRLA, ike i PRGA AR HH irnantiash wy HP OL AY 属 种 , 与 华 He Pa rg Kb 5 Bi) 28 TE TA RS Ae Ri FA FL 98 Pg 5 PS A FLA Jp Po ek sh 物 群 相似 , 层 位 可 以 进行 对 比 , 其 时 代为 晚 奥 陶 世 晚 期 (Late Ashgillian)。 第 二 层 的 WARD, AAI, MAPLE AClimacograptus normalis Lapworth, C,sp,, C.norm- en en ee kaa 但 在 晚 奥 陶 世 地 层 中 , 此 种 笔 石 往 往 数量 较 少 , 且 常 与 其 它 晚 奥 陶 世 的 标准 分 子 共生 。 而 在 早 志 留 世 早 期 地 层 中 , 此 种 常 富 集 , GC. miserabilis Elles et Wood, Cangustus Pernier 共 生 , 构成 以 Ciimacograbtus 为 特色 的 笔 石 组 合 。 在 西藏 申 护 , 下 志 留 统 德 悟 卡 下 组 底部 0.6 米 的 地 层 中 含 C.normalis Lapworth, pe ror rte Elles et Wood, C,cf.rectangularius (M’Coy) WRC. an- gustus Perner 等 。 距 底部 0.6 米 一 1.45 米 , 含 C .normza1is Lapworth, C . :niserabilis Elles et Wood, C.angustus Perner We Akidograptus ascensus Davies, §B)3.27 KTr FF 46 BUG ly ptograptus cfi,Persculpius Salter, RTE AI FLAK Hh A EL, 笔者 认为 第 二 层 划 归 下 志 留 统 较为 合适 , 其 层 位 可 与 Clyptograbptfus Fersculpias 带 下 部 对 比 。 第 三 层 的 底部 (ADL907) 除 含 C .nrorralis C .meiserapilis 以 外 , 还 有 志 留 系 底部 常见 种 Cliyptocraepius lunshanensis HsuiffOrthograptus guizhouensis Chen et Lin 而 后 者 首次 发 现 于 贵州 桐梓 凉 风 十 下 志 留 统 龙 马 溪 组 4Riadograpblus ascensus—Climaeog- raptus picdaudatus 带 。 其 上 (A DL908-A DL912) we AO, guizhouensis Chen et Lin, C.minustus Carruthurs,C,trifilis lubricus Mu et al WR Diplograptus cf.coremus Chen et Lin。 这 些 种 均 是 黔 北 下 志和 留 统 底部 4Ridograbtus ascensus-Climacogra ptus bicaudatus 带 的 重要 分 子 。 据 此 第 三 层 可 与 黔 北 4.ascensys-C .picauda 刀 S 带 对 比 。 为 此 笔者 将 潞 西 芒 究 水 库 剖 面 中 奥 陶 系 与 志 留 系 的 分 界线 划 在 第 一 层 与 第 二 层 之 间 。 三 者 整 合 接触 , 连 续 沉积 。 这 条 分 界线 与 我 国 华中 西南 区 以 及 藏 北 审 扎 地 区 奥 陶 系 与 志 留 系 的 分 界线 一 致 。 第 二 , 施 旬 响 水 止 水 库 剖 面 〈 自 上 而 下 ) : 下 志 留 统 下 仁和 桥 组 〈 底 部 ) 3. 灰 黑色 、 黑 色 粉 砂 质 页 岩 约 3 米 ADL347: Rhaphidograptus tornquist(Elles et Wood), Pristiograptus inco- mmodus Ta5rnquist, Orthograptus sp, ADL346; Climacograptus normalis Lapworth, Atavograptus sp,, O,ex gr. vesiculosus Nicholson, Diplograptus tortithecatus CHsti) ADL345: C.cf.normalis Lapworth, C.angustus perner ADL344; C.sp.,C.cf.normalis Lapworth ADL343: Glyptograptus cf,madernit Koren et Mikhaylova ADL342-341; D.ojsuensis (Koren et Mikhaylova), D,temalaensis (Jones) , C.rectangularius (M’Coy) 2 8 Ee Bi Be “OTR” AL 〈 上 部 ) 44 2. 黑 色 粉 砂 质 泥岩 、 页 岩 。 下 部 含 三 叶 虫 及 笔 石 碎片 (ADL339) , 上 部 富 SBA (ADL340) 约 0.5 米 ADL340,Diplograpbius ci,bohemicus (Marek), D.ex gr.orientalis Mu et al, Climacograptus ci, xizangensis Mu et Ni ADL340- 1: D.ojsuensis (Koren et Mikhaylova), D.bohemicus (Marek), D. cf ,temalaensis (Jones) ADL340-2; D.maturatus Mu et Ni, Glyptograptus cf, daedalus Mu et Ni, C, sp, 1. 黄 褐色 粉 砂 质 、 钙 质 泥 岩 , 含 三 叶 虫 及 少量 腕 足 类 化 石 (ADL338) 12.8% =H Hh: Dionide regalis Lu et Zhou, Microparia sp,,Cyclopyge manites sp, EBa mA TA Jee RH =H tk Cyclopyge sp., Birmanites sp, #ilDionide regalis Lu et Zhou, D.regdlisH# ERATILFAARITLEWBABLA. BOB ep a x Ee ig Se Te 6 EA HF Diplograptus bohemicus# if) i 4} FD. boh- emicus (Marek) #iD.ex gr. orientalis Mu et al, Climacograptus xizangensis Mu- et Ni, Diplograptus maturatus Mu et NiW&Glyptograptus daedalus Mu et Ni 均 是 西藏 让 扎 上 奥 陶 统 申 扎 组 刀 .bopemicws 带 的 分 子 。 Diplograptus ojsuensis (Koren et Mikhaylova) f#xXARMFRKAE iH, BDalmanitina sp.nov tt4}, KBH Tits] — PR LL Hs DXB Bi ZR ees ik, A A Pg OO Ge I FL_E BR Pg 6 TAB D . bohe- micust# Wt. B= BIRR (ADL341-ADL343) B(jAD.ojsuensis (Koren et Mik- haylova), {A3£UWD.temalaensis (Jones) 富 集 为 特色 。 此 种 在 马 来 亚 与 Clybtograbtus perscul ptus (Salter) 共 生 。G .madernii Koren et MIiKkpaylova 在 哈萨克 斯 坦 出 现在 Akidograptus ascensus Davies2 Ai #lDalmanitina mucronata (Brongmart)#D_oti- ni Temple 及 CG.? cf, persculptus Salter 之 后 。 后 者 层 位 可 与 我 国 上 奥 陶 统 观音 桥 组 进行 对 比 。 另外 还 有 仅 限 于 志 留 系 的 Clirzacograptas rectangularius (M’Coy) 因此 含 上 述 化 石 的 层 位 宜 归 志 留 系 。 但 是 ADL344 和 ADL345 两 层 笔 石 动物 群 属 、 种 单 调 , 仅 有 C.normalis Lapworth#ilC .angustus perner$, HM SSH ERA PSR PILAR S AE 部 笔 石 动物 群 面貌 相似 。 我 们 暂 将 施 甸 响 水 止 水 库 剖 面 的 奥 陶 系 与 志 留 系 分 界线 划 在 第 二 层 与 第 三 层 之 间 , 也 不 排斥 在 ADL343 和 ADL344 之 间 的 可 能 性 。 总 之 , 这 条 分 界 线 是 在 笔 石 相 地 层 之 中 的 。 这 里 没有 发 现 含 妃 irnantia 动 物 群 的 壳 相 层 , 所 含 三 叶 虫 也 与 D- almzanitina 不 同 , 其 地 层 发 育 情况 不 同 于 小 西 , 也 不 同 于 四 川 长 宁 、 湖 北 宜昌 黄花 场 以 及 西藏 申 扎 等 地 , 却 与 云南 保山 沙河 厂 (已 另 文 报导 7 以 及 贵州 沿 河 甘 溪 的 地 层 发 育 情况 雷同 。 ZA Pak Di plograptus popemicus 带 (We) 笔 石 动物 群 的 发 现 , 在 时 代 对 比 上 起 了 重 SENN, AWE Hit. PRK ASEH HWM AA, fee Re Rg ak AW 分 界 问 题 均 提供 了 有 力 的 化 石 证 据 。 奥 陶 系 与 志 留 系 的 分 界 是 长 期 争论 的 问题 , 随 着 对 两 系 分 界 地 层 所 含 化 石 群 的 深入 研究 , 已 日 趋 一 致 。 印 奥 陶 系 与 志 留 系 的 分 界 划 ZE Di plograptus bohemicus#} eH irnantiat] & Gly ptograptus bersculptus 带 或 Eos pirig- sp., Bir- 45 erina( ay “protatrypa” ) 组 合 之 间 。 主要 参考 文献 戎 嘉 余 〈1979) : 《中 国 的 幸 南 特 贝 动物 群 ( 已 irnantia fauna) ABW RM ATS 7H AW 分 界 》 于 《地 层 学 杂志 》 3 卷 第 工期 RB. hoes? (1978) : 《 寺 北 桐梓 下 志 留 统 的 笔 石 》 于 《中 国 科学 院 南京 地 质 十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12 号 。 MEH. FRE, REAR 1981): 《西藏 申 扎 地 区 奥 陶 系 与 志 留 系 的 分 春 》, 于 《地 层 学 杂志 》5 卷 2 期 。 MEH: 《云南 保山 上 奥 陶 统 笔 石 》 葛 治 洲 、 式 嘉 余 、 杨 学 长 、 刘 赫 武 、 倪 寅 南 、 董 得 源 、 伍 鸿 基 : 1979, (HHMEWR 留 系 》, 于 《西南 地 区 碳酸 盐 生物 地 层 》155--220 页 。 称 恩 之、 朱 兆 玲 、 陈 均 远 、 戎 嘉 余 1979): 《西南 地 区 的 奥 陶 系 》,《 西 南 地 区 碳酸 盐 生物 地 层 》108 一 154 页 。 穆 思 之 、 倪 离 南 〈1982) , 《西藏 申 扎 奥 向 系 - 志 留 系 界线 剖面 的 笔 石 》 Jones,C,R,(1973); The Silurian-Devinian iat. faunas of the Malay peninsula, Insi,Geol, Sci,, Overseas Geol, Min, Resources, no,44, London, Kopeus, T,H,,Mnxattnoba, H,®,, lan, 7T. (1980): (B,KH AnoJIJIOHOB, , M.K,,BanJlanemos,C,M,, Huxumun,U ©) panuna OpuosukaU Cunypa B Ka3axcmaue, BOUNDARY OF ORDOVICIAN AND SILURIAN IN WESTERN YUNNAN Ni Yunan Chen Tingen Zhou Zhiyi Lin Huanling Geng Liangyu Mu Daochen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Palaeotology, Academia Sinica) Abstract | The present paper discusses the Ordovician-Silurian boundary at Mang- jiu of Luxi and Xiangshuiao of Shidian, Western Yunnan, The stratigra- phic sequence may be outlined as follows, — I),Mangjiu section of Luxi Lower Silurian Lower Jenhochiao Formation(basal part) 3,Black shale, 4, 1 m, in thickness containing Climacograptus normalis C, miserabilis Elles et Wood, C, tri filis lubricus Chenet Lin, Akidograptus ascensus Davies, Orthograptus guizhouensis Chen et Lin, Diplograptus bifurcus Mu et al, etc 2, Sandy mudatone, about 0,5 m,in thickness containing Climacograptus normalis Lapworth, C, sp, — Conformity—— 46 Upper Ordovician Wanyaoshu Formation (top part) 1, Greyish white mudatone, about 2m, in thickness containing Hirnan- tia sagittifera (M'Coy), Hindella crassa inci piensis (Williams), Coolinia ci, dalmani Bergstrom, Plectothyrella of, crassicosta Bergstrom, Paramolomena polonica (Temple), Apyanomena ultrix Marek et Havlicek and Dalmanitina sp, etc, It appears clear that the Ordovician-Silurian boundary should be drawn between Horizon 1 and Horizon 2 or between Hirnantia fauna and Climaco- graptus normalis assemblage, I) .Xiangshuiao section of Shidian Lower Silurian Lower Jenhochiao Formation(basal part) 3 Balck shale, about 3m, in thickness 1) Near the base (ADL344-ADL345) containing Climacograptus angustus Perner, C, cf normalis Lapworth 2), The base (ADL341-ADL343) containing Diplograptus ojsuensis (Kor- en et Mikhaylova), D, temalaensis (Jones) , Climacograptus rect angularius (M’/Coy), Glyptograptus ci, madernit Koren et Mikhaylova 一 一 Conformity 一 -一 Upper, Ordovician "Pupiao’”Formation (top part) 2, Black shale, 0,5 m,in thickness containing Diplograptus bohemicus (Marek), D.ex gr, orientalis Mu et al,,D, maturatus Mu et Ni, Glyptograptus cf, daebalus Mu et Ni 1, Yellow argillaceous limestone about 12 m, in thickness containing Dionide regalis Lu et Zhou, Microparia sp,, Cyclopyge sp,, Birmanites sp, The Ordovician-Silurian boundary should be drawn between Horizon22 and Horizon 3 or between ADL343 and ADL344 in Horizon 3, In other words, the boundary should be drawn between Diplograptus bohemicus zone and Diplograptus temalaensis-Glyptograptus madernit assemblage or between the latter and Climacograptus normalis assemblage, The faunas of the Ordovician-Silurian boundary beds at Xiangshuiao of Shidian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at Mangjiu of Luxi in the present of Dip- lograptus bohemicus fauna and in the absence of Hirnantia fauna,The occur- rence of D. bohemicus and Hirnantia faunas in Western Yunnan reveals that the Ordovician-Silurian boundary over there is in concordance with that in Central China(Yangtze)Region and Xainza, Xizang (Tibet), 47 8. $0 PALS aA Hy HE es EB: 潘 华 璋 ” 曹 美 珍 (中 国 科 学 院 南京 地 质 十 生物 研究 所 ) 演 西 北 的 三 堆 系 分 属 两 个 地 层 一 构造 区 , 即 西部 的 兰 坪 一 义 敦 区 和 东部 的 丽江 一 盐 源 区 。 前 一 个 区 位 处 二 代 印 度 板块 与 欧 亚 板块 交接 带 附近 , 构 造 复 杂 、 地 层 多 受 变质 , 研究 程度 较 低 。 我 们 在 以 往 称 “ 维 西 群 > 内 , 发 现 了 属于 早 三 码 世 的 双 壳 类 Claraia sta- chei, C, radiata, C, concentrica, C, waz9gi 等 (Pape), 中 三 琶 世 的 双 壳 类 Costa- toria goldfussi mansuyi, Bakevelloides, Hoernsia, Plagiostoma Kulunheensis, P beyrichii, Asoella? illyrice; }i§}k2Undularia sp,, Scurriopsis tenuistriatak He 类 等 “〈 中 和 旬 王 吃 卡 ) ; 494 Acrochordiceras, Balatonites, FEA Posidonia( Pty 44) Rh = BM FK Burmesia, lirata, Costatoria napengensis, Catella 1aficlava 和 腹 足 4 Anulifera sp,,Trachynerita wanneri weishanensis, Eucycloscala sp,, Stephanoc osmia, Promathildia, Worthenia, ZygopleurcaR RAR RAARRH 〈 维 西 则 那 ) 。 这 些 确切 的 化 石 证 据 表 明 ,“ 维 西 群 ” 包 含 内容 复 杂 , 可 能 并 非 单 属 某 一 时 代 的 沉积 , 当 需 开展 进一步 深入 研究 , 彻 底 和 弄 清 地 层 序 列 , 并 建立 相应 的 地 层 名 称 。 在 丽江 一 盐 源 区 , 三 蕉 纪 地 层 序列 颇 清 楚 , 大 致 由 三 部 分 组 成 ,下 部 红 层 , 中 部 灰 岩 , 上 部 黄 绿 色 碎 恨 岩 。 经 我 们 调查 , 宁 藻 树 劳 河 剖面 最 完整 , 建 议 树立 为 本 区 一 个 典型 地 层 柱子 , 作 为 划分 对 比 的 标准 之 一 “〈 见 图 8 一 1、8 一 2) 。 现 以 这 一 剖面 为 基础 , 综 述 我 们 对 本 区 三 春 纪 地 层 划 分 对 比 及 生物 群 组 合 序列 的 新 认识 。 早 三 春 世 划分 出 两 个 双 壳 类 组 合 下 三 麦 统 腊 美 组 为 海 相 红 层 , 底 部 砾 岩 〈 这 一 底 砾 岩层 在 永 胜 、 宁 藻 、 稚 庆 等 地 十 分 普遍 , 与 下 伏 上 二 和 奉 统 黑 泥 哨 组 为 假 整 合 〈 或 微 角度 不 整合 ) 接触 。 早 三 二 世 可 见 两 个 双 壳 类 组 合 ;, 下 部 称 Claraia wangi---C .stachei 组 合 , 上 部 称 已 urzorpjpotis 组 合 。 前 一 组 合 包 括 Claraia wangi, e,wangi minor, C. concentrica, Cstachei, C Faadiafa, Unionites fassaensis, U . canalensis, LU betineri, Neoschizodus laevigatus%, itt 生 腹 足 类 Veritaria cf, subincisa, N,. cf, lendziensis#\Hologyra of, alta, VY 往 , 中 国 西 南 地 区 早 三 琶 世 双 壳 类 被 划分 为 五 个 组 合 , 即 〈 自 下 而 上 ) : OC, wangih 合 ,@)IC .stachei 组 合 , @C, axrita 组 合 , 四 天 wpiorppotis multi formis2a&, ( 5 )Lumor- photis ieguicostata--- Pteria cf .murchisoi 组 合 (Chen 1980)。 但 是 , 有 人 对 此 提出 疑 SM, WAClaraiafil Eumor photis A HED ITA BCH) 《〈 妥 鸿 福 1981) 。 我 们 提 HE 的 滇 西北 材料 , 似 乎 也 支持 后 一 种 意见 。 本 区 虽 未 发 现 C.aurita 种 , 但 在 其 它 地 区 这 个 48 tA 5 Eumor photiste+_ 〈 姚 兆 奇 等 ,1980; 扔 鸿福 , 1981); C .wangi 与 gC ,stachei 亦 是 混 生 的 , 或 者 各 自 出 现在 不 同 地 区 的 相当 层 位 ; 而 Eurxorbjhotis 各 种 均 较 稳定 地 产 出 于 同一 层 位 。 这 样 , 我 们 感到 早 三 笃 世 划分 为 两 个 组 合 较 之 五 个 组 合 的 意见 更 妥 且 更 能 被 人 接受 。 中 三 琶 世 发 现 一 个 新 的 化 石 层 HSB SIA, TRAAR, LMAKAKARARKA. 按 以 往 意见 , 红 层 中 所 产 双 壳 类 Costatoria goldfussi mansuyi 组 合 属 安 尼 期 , 灰 岩 中 所 产 双 壳 类 Asoella? 刘 yrica 组 合 属 拉丁 期 〈 陈 楚 震 等 ,1979)。 我 们 于 中 旬 附 近 的 灰 岩 中 新 发 现 了 一 个 双 壳 %Plagiostoma kulunheensis-—-— 尸 .peyriciii 组 合 。 这 一 组 合 除 上 述 两 个 主 要 种 外, 还 A#AjCassianella, Bakevellia, Pteria, 天 Jegantinia 等 其 它 属 种 及 较 丰 富 的 介 形 类 化 石 , 它 的 产 出 层 位 位 于 前 述 两 个 双 壳 类 组 合 之 间 〈 中 旬 王 吃 卡 ) 。 此 外 , 在 另 一 个 相 区 的 板 SH (pay) , 发 现 了 一 个 Posiaonia 层 ,内 有 菊 石 4crocphoraiceras 和 Balatonites, 菊 石 化 石 的 时 代 属 安 尼 中 期 。 在 贵州 青岩 地 区 , 菊 石 Balatonites 与 双 壳 类 Plagiostoma 组 合共 同 产 出 于 青岩 组 上 部 , 可 见 上 述 Posidonia--- 呈 alatonmites 层 与 Plaagiostoma 层 是 相当 的 。 由 于 这 个 安 尼 中 期 的 化 石 层 产 在 Costatoria gold Fussi mansuyi#4 & Al Asoella? ill- yrica 组 合 之 间 。 可 以 认为 C.golyfussi mansuyi 组 合 属 安 尼 早 期 而 不 代表 整个 安 尼 期 , 4.?i11yrica 组 合 则 可 能 属 安 尼 晚期 至 拉丁 期 , 而 不 限于 拉丁 期 。 在 早 中 安 尼 期 地 层 内 的 腹 足 类 有 : Actaeonina sp,, Polygyrina sp,,Scurriopsis tenuistriata, Undularia cf .sc- olota, Allocosmia sp. 等 , 它 们 可 与 欧洲 介壳 灰 岩 统 下 部 属 种 比较 ; 此 外 , 还 在 本 区 中 三 登 统 内 发 现 了 十 足 目 虾 类 化 石 及 丰富 的 叶 肢 介 。 晚 三 亚 世 发 现 三 个 菊 石 层 本 区 上 三 至 统 厚度 大 , 分 布 广泛 , 通常 被 划分 为 中 窝 组 、 松 桂 组 和 新 营 村 组 。 Ps BARKS, BRERA FILGAS EL, FEMA Lilangina nobilisAiPi RARhaetina cau- casia, 以 往常 被 认为 是 本 区 卡 尼 阶 的 代表 。 但 我 们 发 现 , 本 区 的 中 窝 组 灰 岩 厚度 均 较 小 《60 一 120 米 ) , 而 且 其 中 所 产 志 1angina nobi1fis 是 喜马拉雅 西 段 地 区 卡 尼 早期 典型 分 子 (Diener 1908) , 在 我 国 西藏 土 隆 剖 面 上 亦 仅 产 于 卡 尼 阶 的 下 部 FERS, 1974). 因此 , 用 中 窝 组 来 代表 本 区 整个 卡 尼 期 的 沉积 , 似 乎 并 没有 反映 这 一 时 期 的 全 瑶 。 这 个 问题 , 我 们 在 对 本 区 松 桂 组 的 研究 中 得 到 了 进一步 证 实 。 松 桂 组 以 海 相 灰 绿 、 黄 绿色 沙 泥岩 为 主 , 偶 夹 泥 灰 岩层 或 透镜 体 , 在 丽江 、 稚 庆 、 宁 藻 、 永 胜 等 地 广泛 分 布 。 由 于 在 a Be TP We I Be = , 滇 西北 乃至 整个 华南 都 曾经 历 过 一 次 大 规模 的 海 退 (各 地 海 退 的 起 始 时 间 、 延 续 时 限 及 影响 程度 不 一 ) (武汉 地 质 学 院 等 ,1979) ,. 在 不 少 地 区 松 桂 组 常 以 假 整 合 复 于 中 三 和 琶 统 之 上 , 而 各 地 的 松 桂 组 又 由 于 接受 沉积 的 时 间 不 一 而 完整 程度 不 同 , 例如 永 胜地 区 仅 有 它 的 上 部 , 宁 攻 地 区 较 完 整 , 而 稚 庆 地 区 则 处 于 这 两 者 间 。 现 以 宁 落 树 劳 河 剖面 为 例 进 行 了 讨论 。 松 桂 组 下 部 与 中 窝 组 连续 沉积 , 为 泥 灰 岩 与 泥 岩 互 层 并 逐渐 过 渡 成 砂岩 , 产 腕 足 类 .Sanaiaotpnyris elliptica, Rhaetinopsis ovata, N- inglangothyris subcircularis, 腹 足 类 已 fewurotomoria sp, BWFKEntolium tenuistriatum rotundum, Angustella angusta, Burmesia sp.nov,, Neoschizodus, Costatoria, Pleur- omya 等 。 这 些 腕 足 类 和 双 壳 类 种 以 往 曾 发 现 于 贵州 三 桥 组 、 把 南 组 下 部 、` 藏 南 土 隆 群 上 49 组 下 部 、 污 中 云南 又 组 等 卡 尼 期 地 层 , 这 个 组 合 面貌 不 同 于 诺 利 早期 的 那 责 动物 群 (Hea- ley 1908) , 其 中 的 Burmzesia sp.naov. 又 不 同 于 那 责 层 的 妃 .1irata。 因 此 我 们 认为 , 在 连 续 语 面 上 , 松 佳 组 下 部 应 属 卡 尼 晚 期 而 非 诺 利 期 人 《云南 中 生 代 红 层 六 1975)。 松 桂 组 中 上 部 以 沙 泥 岩 为 主 , 偶 夹 泥 灰 岩 。 我 们 在 宁 东 、 永 胜 、 稚 庆 地 区 发 现 了 早 诺 利 期 的 两 个 菊 石 带 Moysisouicsites 带 和 Malayites---Pseudocardioceas 带 , 以 及 中 诺 利 期 下 部 菊 石 带 Vuvauites 带 。 这 三 个 菊 石 带 在 宁 藻 树 劳 河 连续 前 面 上 顺序 地 自 下 而 上 出 现 。 这 三 个 带 在 系统 剖面 上 的 发 现 , 于 我 国 西南 地 区 〈 除 西藏 外 ) LEB PB 首次 , 对 于 地 层 划 分 对 比 及 共生 其 它 门 类 化 石 的 分 带 研究 也 提供 了 十 分 重要 的 依据 , 现 分 述 如 下 : (1) Moysisouicsites 带 : 主要 分 子 有 Moysisovuicsites,Goziozofites, Dimor phi- tes, Anatomtes,; 共生 双 壳 类 Costator;ia napengensis---Burmesis Virata 组 合 , 腹 足 类 Try panostylus sp., Anoptycha, Protocula, Choilotomona,Omphaloptycha concinna, RMN, FROM DH KRAS Fel, HRA Be. AS 于 喜马拉雅 地 区 Vodofibeilites nodosust#? (ELM), MH, 1976) , 而 且 还 可 直接 与 MEK BLA FFI Gy FP BAY MV ojsisovicsites kerritff (Tozer 1967; Zapfe 1974) 对 He. (2) Malayites--—-Pseudocardioceras#}, 467 Yeh 37 4 Hl HE, MW Malayites\R> 但 在 宁 落 宁 利 、 三 岔 河 及 稚 庆 松 桂 一 福田 村 等 地 相同 层 位 还 见 其 它 分子 , 如 Pseudocar- dioceras, Cladiscites, Rhacophyllites, Arcestes, P1acites 等 ;共生 的 其 它 门 类 化 石 有 双 壳 类 ergamaidia 组 合 , 腹 足 类 Stobpjpanrocos7iia ci, subuiata 及 介 形 类 。 这 一 菊 石 带 相当 于 加 拿 大 的 Malayites dawsoni 带 (Tozer 1967)、 奥 地 利 的 Malayifes pazfcpei 带 (Zapfe 1974), A= GAEL KG riesbachites———G onionotites## (EMMI, fay EI AE, 1976) , 时 代为 早 诺 利 晚期 。 与 此 带 共 生 的 双 壳 类 Pergamidia HA BR, CHARTER 地 区 的 早 诺 利 阶 特征 性 分 子 。 现 已 发 现 于 喜马拉雅 地 区 、 云 南 、 四 川 和 印度 尼 西 亚 等 地 , 在 缺失 菊 石 的 情况 下 , 常常 可 以 作为 划分 对 比 的 依据 之 一 。 (3) Juwuoauites 带 : 主要 分 子 有 Juuauites,7Tnadojuuavites,Rpacobppyliites, 了 rce- stes, Cyrtopleurites, Megaphyllites*?, £423 5¢4% Halobia norica-—-K rumbeckiella 4H Ay fig SLAW orthenia eremita, Sisenna elegans, Eucycloscola hanwangensis, St- é bhandcosinies Pleurotomaria, Trypanostylus, Flacilla, Riselloidea, Coelostylina 等 。 这 一 菊 石 带 的 时 代为 中 诺 利 早 期 , 5 BE LE HH KAY Indojuvavites angulatus 层 可 以 对 比 (Diener 1912) 。 后 者 的 时 代 原 定 为 早 诺 利 期 , 已 修改 为 中 诺 利 早期 ( 王 义 刚 、 何 国雄 ,1976) , 同 时, 加 拿 大 及 奥地利 的 Vuoavuites magrmus 带 也 大 致 与 此 带 相 当 。 在 本 S221 Halobia norica, H, plicosa, Krumbeckiella, Sichuania{), 7 gp FE RFE VE 分 子 。 其 中 瓦 clobia 的 两 个 种 普遍 认为 层 位 较 高 , 而 开 yrwzpecRiella 和 9ichuania 等 曾 发 现 于 我 国 四 川 、 云 南 、 西 藏 东部 及 印尼 帝 汶 岛 等 地 〈 马 其 鸿 等 ,1976; Krumbeck 1924; Kutassy 1931) , 但 是 它们 的 确切 层 位 一 直 没 有 搞 清 。 现 在 , 它 们 被 发 现 于 中 诺 利 早 期 菊 石 带 中 , 为 今后 的 生物 群 对 比 提供 了 重要 的 证 据 。 此 外 , 那 责 动 物 群 的 一 个 重要 分 子 双 壳 类 Catella laticlava, 原 曾 在 滇 中 祥云 组 花 果 山 段 大 量 出 现 , 这 次 也 被 发 现 于 本 B 50 Am ro = ite, 在 - we he if nal . 4 & 加 。 aM | +t 己 un 二 局 PS 58 £ 88 88s ek ES 58 8 ze 名 = yn ~ ee é nn 六 ~ 过 5 EL a 2 wer SS geal ne Lr a a asa < aa aaqq a aa a < = << ic \ 7 hNaendbh er 2 TIL pack bat) ag s i. hit =o 人 - | ,名 Lee ‘ ew 全 Oh as 本 时 证 ee m4 was pad at bide i + . | # 中 ; 外 ay * ’ a 4 a 人 > i is Mf “a ‘1 i ’ ‘ x, : i 4 — ' i é Ar - ~ , ‘ i 加 re F ; i aa uy ete d ied | Pi rind : ’ wan 3 ak be | a. ae . aa Le a. oo WANE add rc. sie ] Se | } 7 了 hy, 4 4 j f 4 多 > pas. .7667...7668 WHEREIS © Todites Sew, emend, Harris Sew FEHR Todites goeppertianus (Miinster) Krasser 《照片 版 9, 图 2) 1846 Neuropteris. gozppertiana Miinster 见 Goeppert 第 104 页 。 1922 .Todites goeppertianus (Minster) Krasser, 第 355 页 5 1931.7. goeppertianus (Miinster) Krasser, Harris, 第 31 页 。 PREY, RUAN RIG, DAP NBR HAI, CHR, WsmptRRR, HA. He PURE, AN AIA AH fis PG Py OO— 70°F, EVE ANP He DLW 分 .又 消 Ls UPR RH 3 we. a . 宁 菠 标本 保存 不 储 , 多 数 小 羽 片 叶脉 看 不 清楚 , 少 数 小 羽 片 的 叶脉 仍 可 见 到 , 侧 脉 分 叉 工 一 3 次, 基本 形态 仍 符合 本 种 的 种 征 。 标本 号 : 7698. kiki Dictyophyllum L.et H, ARTE kik Dictyophyllum miinsteri (Goep,) Nathorst (照片 版 12, 图 1 一 2) 1841. Thaumatopteris miinsteri Goeppert. 工 一 2 , 第 31 页 ; 照片 版 6 和 7 ;照片 版 8 , 图 1 一 2。 1876. Dictyophyllum miinsteri (Goep,) Nathorst, 第 29 页 。 叶片 双 扁 状 , 在 叶柄 项 端 等 二 歧 分 又 , 然 后 合 抱 成 环形 。 自 每 一 又 轴 外 侧 生出 带 状 WH. HAMAS 厘米 互相 连 合 在 一 起 ; 再 向 前 则 彼此 分 开 。 羽 片 狭窄 , 宽 1 一 2 厘米 , 长 超过 10 厘 米 > 羽 状 半 裂 , 小 羽 片 长 三 角形 , 前 端 尖 ,并 向 上 弯 。 叶 质 较 厚 , 第 一 UK, BE 第 三 次 脉 约 以 站 AAS RAKE, RRP SR 端 , 微 向 ES; 第 三 次 脉 较 弱 , 形 成 多 边 形 网 格 , 网 内 有 更 细小 的 网 眼 及 内 藏 小 脉 ; 本 种 曾 出 现 于 欧洲 , 昌 本 晚 三 琶 世 地 层 , 在 东 格 陵 兰 出 现 于 奇 叶 蕨 带 〈(Tpnaumatot- ieris Zono) 的 下 部 。 现 在 宁 落 植物 群 中 出 现 , 为 我 国 首 次 报道 , RAPA MS He 见 的 短 镰 网 脉 蕨 羽 片 较 宽 /基部 相连 部 分 较 长 , 小 羽 片 基部 较 宽 等 特征 与 本 种 不 同 。 锅 4 AWK Be (CD serratum) , 羽 片 虽然 也 狭长 , 但 基部 相连 部 分 较 短 , 仅 1 一 2 厘米 ,其 AW HMB, 前 端 钝 圆 , 与 本 种 亦 易 区 别 。 狭 羽 网 脉 蕨 :; ( 盖 .exile) , HH MR, 但 基部 不 相连 。 小 羽 片 较 得 , 与 末 级 羽 轴 近 垂直 , 因 而 , 小 羽 片 尽管 前 端 尖 , 也 可 与 本 种 区 别 开 ” 本 种 在 该 区 较 丰 富 , 所 产 层 位 偏 上 *。 从 叶 狭 长 , 叶 质 较 央 来 看 ” 当时 的 气候 可 能 开 始 变 得 干旱 , 致 使 植物 的 形态 发 生变 化 。 RAS: 7674, 7675,. 7741. Dp Fe #2 SR Podozamites Braun Milk dp RAZ «CREA Podozamites rarinervis Duan et chen sp, nov, 《照片 版 11, 图 5 ) 61] 技 细 , 粗 不 足 1 毫米 。 叶 小 , 螺 旋 状 着 生 , 但 更 似 两 列 状 排 列 , 披 针 形 。 下 部 最 长 的 叶 长 3.1 厘 米 , 向 上 渐 短 , 最 宽 处 靠 叶 中 下 部 , 宽 4 毫米 , 基 部 收缩 , 顶 端 渐 尖 。 叶 脉 稀少 , 每 片 叶 仅 有 4 一 6 条 , 均 从 基部 二 分 又 而 后 平行 至 前 端 汇聚 , 与 两 侧 边 不 相 交 。 生 殖 器 官 不 明 。 DER REM HB PITA RB. HR), WARE HRB CP. lanceolatus) Sy 45 STM MAD SBSEER A. RDESGHLELEAAR AMA, EBT PH SCPE MIL AL APRA, RAVE T RMA. REM SARA 本 的 观察 , 我 们 认为 叶 的 大 小 变化 不 足 为 分 种 的 依据 , 而 叶 形 与 叶脉 的 数量 是 比较 稳定 的 特征 , 对 分 种 来 讲 是 比较 重要 的 。 披 针 苏 铁 杉 每 片 叶 有 13 一 15 条 叶脉 。 稀 脉 苏 铁 杉 叶 虽 仍 为 披 针 形 , 但 每 片 叶 仅 有 叶脉 6 条 , 细 而 清晰 , 同 时 叶 的 排列 虽然 也 是 螺旋 状 的 但 更 近 于 两 列 互 生 , 与 披 针 苏铁 杉 不 同 。 本 区 有 几 块 披 针 苏 铁 杉 , 叶 都 很 小 , 长 均 不 到 1.5 厘米 , 但 叶脉 都 在 士 条 以 上 , 可 见 与 本 种 不 同 。 线 叶 苏铁 杉 叶 脉 少 , 与 本 种 相似 ; 有 4 一 6 条 , 但 叶 特 别 细 长 , 呈 线形 , 与 本 种 亦 易 区 别 。 标本 号 ,7677。 参考 文 献 AIA 〈1964) : 《四 川 广元 须 家 河 组 植物 化 石 》 , 中 国 科 学 院 地 质 十 生物 研究 所 集 刊 , 第 三 号 , 科 学 出 版 社 —, BEA, 2M 〈1976) : 《云南 中 生 代 植物 》, 于 《云南 中 生 代 化 石 》 赴 Mt, Fume. RAM. PRM, FEI 1980): HHFRA—KEBEREHRD Ee wt A>, PHA PRUE EMRARRA, B17, ARR bh oe, BORE (1981): 《四 川 盐 边 县 红 志 晚 三 杰 世 植物 群 》 中 国 十 生物 学 会 第 十 二 届 学 术 年 会 论文 选集 , 科 学 出 版 社 。 一 一 一 、 张 玉成 : 《四 川 晚 三 亚 世 壮 河 植物 群 》 中 国 科 学 院 植物 研究 所 集刊 , 第 二 号 , 科 学 出 版 社 。 AAI 1978): 《福建 中 生 代 含 煤 地 层 及 其 植物 化 石 》, 于 《地 层 古 生物 论文 集 少 第 4 辑 地 质 出 版 社 。 胡 雨 山 、 段 淑 英 、 陈 上 974): 《四 川 雅 安 中 生 代 含 煤 兰 系 的 植物 化 石 及 其 地 质 时 KY «HWY , 16%, 2 期 。 BBR. PR WE (1982), 《四 川 盆地 东部 中 生 代 含 煤 地 层 及 植物 化 石 》, 于 《四 川 盆 地 陆 相 中 生 代 地 层 圳 生物》 , 四 川 人 民 出 版 社 。 徐 仁 等 (1979): 《中 国 晚 三 秋 世 宝 竟 植物 群 》 科 学 出 版 社 。 斯 行 健 〈1956) : 《 陕 北 中 生 代 延长 层 植 物 》, 中 国 古 生物 志 、 新 甲 种 第 5 号 。 一 一 一 、 李 星 学 等 〈1963) , 《中 国 中 生 代 植物 》《 中 国 各 门类 化 石 》《 中 BH tt 石 》 第 二 册 。 科 学 出 版 社 。 Harris,T.M.(1931 一 1937), The fossil flora of Scoresby Sound, East Greenland, pt.I-V, Medd, om Grndland, 68—112, 62 ————-———ST i eee Nathorst, A,G.(1878—86); om floran i Skanes Kolférande Bildnigar, 1. Eloran vid Bjuf, Sver, Geol, Unders., Ser. C, 27, 33, 85. Oishi, S, (1932) : The Rhaetic plants from the Nariwa District, Prov, Bitchu (Okayama Prefecture) , Jap, Journ, Fac, Sci, Hokk, Imp, Somtese Ser. 4, 1 (3—4), Zeiller, R, (1902—03) : Flora fossile des gjtes de Charbon du Tonkin, Etudes des gites minéraux de la France, Paris, 照片 版 说 明 《未 注 明 倍数 者 均 为 原 大 ) 照片 版 6 Plate 6 1—2 Neocalamites carrerei 3—4 N .carcinoides, 照片 版 7 Plate 7 1 一 2a selaginella yunnanensis, 2a, x3 3—3a Asterotheca latepinnata, 3a x3 4 一 4a Todites princeps, 4a, x3 5—6 T .denticulata 学 Strobilites sp, 8 Cycadocarpidium (cone axis type) RHR 8 Plate 8 “| Cladophlebis kaoiana 2 Dictyophyllum munsteri 3 D .nathorsti 4 Pterophyllum firmifolium 5 Clathropteris tenuinervis 照片 版 9 Plate 9 1 Goeppertella microloba 2 Todites goeppertianus 3 Thaumatopteris remauryi 4 一 5 pterophyllum pinnatifidum 6 Nilssoniopteris tenuinervis 7 Drepanozamites nilssoni PR Fr 1K 10 Plate 10 1—2 Sinoctenis calophylla 3 S, yunnanensis 4 Baeira multipartita 5 B. concinna 6 B. asadai wo KAI Plate 11 63 1 Glossophyllum ‘shensiensis 2—3 Taeniopteris lanceolata 4 ' 工 .cf stenophylla 5 Podozamites rarinervis 6 一 7 P, lanceolatus 8—9 Ferganiella podozamioides 10 Podozamites schenki 11 carpolithus sp, ; 12 Cycadocarpidium erdmanni 13 Stenorachis lepida 照片 版 12 Plate 12 1 一 2 Dictyophyllum munsteri 3 D. nathorsti 4 Anomozamites cf gracilis 5 Cycadocarpidium erdmanni 6 Clathropteris platyphylla LATE TRIASSIC FLORA OF NINGLANG DISTRICT, YUNNAN Duan shuying, Chen Ye and Chen Minghong (Institute of Botany, Academia sinic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40 species assigned to 23 genera of fossil plants collected from Ninglang district, Yunnan province, are described, One species of them is described as new, The dominant groups of this flora are Filicopsida and Cycadophyta, Filicopsida consists of 15 species in 9 genera, of which members of Dipte- ridaceae are abundant, Gycadophyta consists of 8 species in 5 genera, Gin- kgoales and Coniferales both consist of 6 species in 3 genera, The character of this flora closely resembles Qinghe , Yipinglong and Xujiahe floras, All of them are assigned to the same age, the middle Keu- per-Rhaetic of Upper Triassic, They belong to the tropic zone of the southern part of Northern Hemisphere,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Podozamites rarinervis Duan et Chen,sp,nov, (PI..6 » fig, Se Form and size of the whole leaf unknown, Axis thin, 1mm, across. Leaves small, lanceolate, the lowest is longer, about 3,1 cm. long, 4mm, wide, Veins fine and conspicuous, lesser in mumber, only six in each 64 +s’ hs , or; eS. ° ‘Tn general, this new species closely resembles P, lanceolatus in the shape fi, forked at the base and running parallelly, convergent at the tip, of leaf, But the number of veins in a leaf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latter, 和 | A ” es No, 7677 - Ze =~? + = "=" 笠 号 1 +4 ‘ i & \ yd 这 nn 1 3 j ea ; «@ a bis, mo arr al > Te Oar ere : > renee ae ewe. i) LIM | PP REE ear TURN OH aR oh 0) Pa FA; Ld \ EY , NM i, 所 Ce i He 2 f Vs thr ¥ 1 +A r rh er ’ i = ry } 二 ii s a is 人 pew - 了 了 人 CTC aid Lib? — t Hi Gr Ay ta : 4 ] an oo tr ae len - 六 Vit NO ‘ sy Gt} \ ‘ et Twa 下 oe = 有 A rx é 本 ’ | 5} 1 ° j Ihe - | 1 i | t N + P k 36 2h 1 = 4 a s ~ 7% | : ULE | a. - Ce ae Zz 4 . | Hoe st ‘ 1 Ji 】 7 和 ia 六 HE 4 i} Ped 0) ; :' re ut als a ” oie LT ae ae , 上 4 FA eg 《 5 = it 43 t A | All 5 | ry : > 1 ' it i 65 10. 演 西海 相 侏 罗 系 再 研究 HhAU REE RS Hee @43 mat (中 国 科 学 院 南 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 侏 罗 纪 时 , 滇 西 位 处 古 地 中 海 东 部 边缘 。 由 于 这 一 特殊 的 古 地 理 位 置 , 地 质 学 界 十 分 重视 这 里 的 海 相 及 海陆 交互 相 地 层 的 研究 , 认 为 它 是 解决 我 国 南方 及 至 东亚 地 区 陆 相 侏 罗 系 分 统 分 阶 问题 的 关键 。 自 Reed (1924,1927) 描述 报导 由 Browa (1916) 采 集 的 保山 “ 柳 弯 层 ” 化 石 , 并 鉴 定 其 时 代 属 巴 通 价 (Bathonian) 以 来 , 先后 有 不 少 人 在 演 西 作 过 调查 ,其 中 较 详细 的 是 尹 集 祥 、 方 仲 景 (1973) 的 报导 , 他 们 的 划分 意见 如 下 : Js 弄 ` 欣 组 以 上 时 代 意 见 特别 是 海 相 层 柳 湾 组 和 龙 海 组 的 时 代 意 见 在 我 国 影响 颇 大 , 近 期 发 表 的 一 些 论著 多 把 它 作 为 划分 对 比 的 主要 依据 〈《 云 南 中 生 代 红 层 》, 1975; 《云南 中 生 代 化 石 》,1976; 《西北 地 区 古生物 图 册 》, 青 海 分 册 ,1979, 顾 知 微 ,1982) 。 1981 年 秋 , 我 们 对 保山 、 龙 陵 、 注 西 和 蜡 町 地 区 的 侏 罗 纪 地 层 作 了 重新 研究 , 发 现 长 期 以 来 有 关 本 区 动 夏 组 、 柳 湾 组 和 龙 海 组 的 生物 地 层 学 工作 中 存在 着 一 些 重要 问题 值 得 提出 来 再 作 讨 论 。 —, ReEAD Reed (1927) 提出 的 “ 柳 湾 层 ” (Liu Wun beds) , 标 准 命名 地 位 于 保山 一 腾冲 公路 34 一 38 公 里 处 .1965 年 出 版 的 百 万 分 之 一 下 关 幅 地 质 图 首次 发 表 了 柳 湾 剖面 ,并 划分 为 六 层 。 但 尹 集 祥 、 方 仲 景 (1973) 在 引用 别人 观察 结果 时 认为 “该 处 侏 罗 系 剖面 的 层 序 因 断 层 关 系 出 露 不 全 , 并 有 多 处 被 掩盖 ”, 因 而 主张 用 龙 陵 大 田 垣 口 ( 即 寨 岗 岭 ) 剖面 代 之 。 经 我 们 观察 , 柳 湾 齐 面 除 项 、 底 部 少量 地 被 断层 破坏 外 , 主 体 部 分 保存 完整 , 它 的 上 部 地 层 又 比 别处 发 育 , 更 兼 它 是 柳 湾 组 的 标准 地 点 , 并 有 丰富 的 生物 化 石 , 作 为 代 表 性 剖面 比 之 大 田 垣 口 剖 面 更 为 优越 〈 见 表 10 一 1)。 注 西 动 夏 一 龙 海 前 面 及 和 弄 坎 前 面 66 Fy IED fe SS Be oS TY Zk OL meee Sa eS Ca - cae saws ; oy ES. E SS BE Fe py [e |] we ame sxx sf ee Sl AS el cd | Dey UAE “Ne SS > , SS AQ N Yd Sy 所 SS NA WY NEARNNNNNSS NANRNNNNRNRNNNNNN mi 2 £081dv| zag—logiay 2) t | a: : 太阴 二 -一 pee md ytelty 0 BARWHSE | RUIE 67 Fa 8) AN EE 5c HS HE a BH SS ea FR 1. TEL PE il) 2H, Je YR SE UR LY on HE cH 也 值得 研究 , 以 便 对 比 。 现 将 我 们 重新 测 制 的 柳 湾 剖面 〈 见 图 10 一 1) 进一步 描述 , 15, TBAREA | ia: acca FEIKA 〈? ) 紫红 色 泥 岩 、 砂 岩 。 底 部 蓝 绿 色 砂 泥岩 和 泥 灰 岩 扇 豆 体 。 含 双 壳 类 Modiolus sp,, 轮 营 〈ADL840) 5 EMRE RRRAR MIA, PIER, PIR, RL M5 类 等 化 石 CADL841—844) 。357 4 米 。 14, 13, 123 1d, 10, 柳 湾 组 灰 黑 色 致 密 厚 层 状 灰 岩 , 产 有 和 孔 虫 Textularia sp., Glomospira sp, (ADL834- 839) . 114 .8 米 黄 绿色 、 紫 红色 砂岩 、 砂 质 页 岩 互 层 , 夹 少量 灰色 页 岩 , 产 叶 肢 介 和 双 壳 类 Quen- stedtia S 力 .,Corpbula .sp.,79 .6 米 。 薄 层 灰色 钙 质 页 岩 与 泥 质 灰 岩 互 层 。 产 丰富 的 腕 足 类 和 双 壳 类 , 形 成 多 层 介 壳 灰 岩 、 牡 明 层 。 向 上 泥岩 坛 多 , 灰 岩 减少 , 有 时 灰 岩 成 中 厚 层 状 。(ADL814 一 832) 双 壳 类 Pseudolimea duplicata (Sowerby) , Quenstedtia xizangensis Wen(ADL815) ; i 2 BK utchithyris oliveformis Reed, Burmirhynchia prastans Reed, Avonothyris distorta Ching, Sun et ye, M528 parvamussium purnilum (Lamarck) , Camp tonectes(C ,)lens Sowerby (ADL816) ; fit 2#Kutchithyris cf .amdoensis Sun, Kallirhynchia namtuensis Buckman, Burmirhynchia luchiangensis Reed, B. sha- nensis Buckman, Holothyris tanggulaica Ching,Sun et ye(ADL817, 818); 双 壳 类 Camptonectes (C,) sp,nov,,C, (C,) lens Sowerby Meleagrinella nieniexion glaensis Wen, Myopholella huhxilensis wen, Goniomya cf, trapezicosta (Pusc h. (ADL820); fi & KEucyclus sp., 双 壳 类 Lobppa zadoensis Wun, fii AK utchjth yris cf. mulaensis sun(ADL822), Burmirhynchia flabilis Ching,Sun et ye, B° porva (Buckman) (ADL823),- 双 壳 类 Ziostrea birmanica (Reed) (ABL824) , prnoella Kidugalloensis Cox, Anisocardia cf ,didimtuensis Cox (ADL826), Cer atomya Concentrica(Sowerby) (ADL830) 。200.2 米 。 灰色 钙 质 泥 岩 与 中 薄 层 灰 岩 互 层 , 夹 少许 泥 质 瘤 状 薄 层 灰 岩 。 产 双 壳 类 Luciniola cingulata (Terquem) ,L.of, posei (Hayami) (ADL809—810), 84,2. REAR AZ—PRARASEARRARE, MPBRMMItK tA (ADL807, 808), 42.7 米 。 7K 2 4 PRT A, POM EKEntolium cf nieniexionglaense Wen, 介 形 类 R 4 FL 2 Labyrinthina sp., Glomospira sp,, Textularia sp., Nodosaria sp, (ADL803—806) 。83 .7 米 。 BB AKA, PPBA, AFL Labyrinthina sp+, Glomospira sp», Aulotortus spe, MeeRParvamussium sp, (ADL801—802) 。104.2 米 。 iB) AL 68 RREA KA, Kittle aH. 197.2%. 紫红 色 块 状 泥岩 夹 薄 层 暗 紫 色 细 砂岩 。18.6 米 。 灰 黄 色 黄 斑 泥 亦 岩 , 与 紫红 色 泥 崖 互 层 。13 .3 米 。 灰 黄 绿色 厚 层 状 泥 灰 岩 , 产 双 壳 类 Luceiniola cf problematica (Terquem) (ADL 800) . 21.0%. 3. 紫红 色 块 状 至 薄 层 状 粉 砂 质 泥岩 与 中 厚 层 状 灰 紫 色 石 英 细 粉 砂岩 互 层 。88.5 米 。 2, 厚 层 紫红 色 细 砂岩 与 紫红 色 块 状 泥 质 粉 砂岩 互 层 , 夹 少 许 黄 绿色 厚 层 斑 砂 岩 。136 .2 心 1D YQ . . . . Ko 1, 紫红 色 块 状 泥 质 粉 砂岩 夹 少 量 厚 层 暗 紫色 石英 细 砂 岩 , 底 部 含 砾 。152.7 米 。 he RE TBAKREPRERKKA PS HT E1694 32K, 519654 AY FMR, RATT LAA 红色 碎 忆 岩层 “〈 指 本 文 15 层 ) , 而 这 一 层 也 被 历来 研究 者 所 忽视 , 我 们 从 上 下 接触 关系 及 化 石 面 角 看 , 此 层 整合 于 柳 湾 组 之 上 , 并 大 致 与 濞 澜 、 狗 山 等 地 的 坝 注 路 组 相当 。 由 于 尹 集 祥 、 方 仲 景 (1973) 已 命名 柳 湾 组 的 上 复 侏 罗 纪 地 层 为 弄 坎 组 , 而 弄 坎 组 又 无 化 石 依据 , 故 本 文 暂 将 这 段 地 层 归 入 弄 坎 组 , 待 详细 研究 其 化 石 后 再 行 归 组 。 柳 湾 组 在 本 剖面 上 大 致 由 三 部 分 组 成 , 即 上 灰 岩 〈14 层 ) , 泥 岩 与 泥 灰 岩 互 层 〈10 一 13 层 ) WER 背 68 一 9 层 )。 上 灰 岩 及 下 灰 岩 在 岩 性 上 均 较 特征 。 化 石 以 有 孔 虫 和 介 形 类 为 主 , 在 地 层 对 比 中 皮 有 意义 , 中 部 的 泥岩 与 泥 灰 岩 互 层 段 富 含 腕 足 和 双 壳 类 化 石 , 特 别 引 人 注 目的 是 了 2 层 的 小 嘴 贝 一 穿孔 贝 一 牡 明 层 , 很 多 属 种 广泛 分 布 于 演 西 各 地 , 并 稳定 地 出 现在 青海 南部 、 西 藏 北部 和 东部 、 演 南 等 地 , 可 以 作为 区 域 范围 对 比 的 “标志 层 ”。 本 剖面 的 动 BAUAEAE, 顶部 有 火山 岩层 〈 第 7 层 ) , 其 岩 性 十 分 相似 于 演 南 张 科 寨 组 及 Sh eae me 奖 和 TEE Lagatola cf, prob- lematica 〈 早 侏 罗 世 ) , 似 为 这 些 地 层 的 时 代 提 供 了 依据 。 二 、 动 夏 组 的 食 义 潞 西 动 夏 一 龙 海 剖面 , 是 动 夏 组 的 标准 命名 地 , 当 时 “和 尹 集 祥 、 方 仲 景 ,1973) 本 组 包括 三 休 岩 性 段 , 四 下段 , 紫 红色 碎 习 岩 , 厚 492 米 : (2) 中 段 , 灰 岩 和 和 白云 质 灰 岩 , 厚 50 米 ; (3) LE, 紫红 、 杂 色 碎 习 岩 (315 米 )。 我 们 在 这 一 剖面 观察 时 , 除 于 下 段 底 部 采 集 到 一 层 介 形 类 化 石 外 , 还 发 现 中 段 和 上 段 实际 上 是 保山 柳 湾 剖面 柳 湾 组 下 部 的 相 变 。 因为 中 段 的 着 性 虽然 有 些 变化 , 但 其 中 所 含 双 壳 类 化 石 Parvamussium 完全 相同 于 柳 湾 前 面 第 8 层 。 再 从 我 们 对 柳 湾 襄 面 所 作 的 海 浸 曲 线 看 ( 见 表 10 一 1), 本 区 有 过 两 次 海 侵 高 潮 , 即 柳 湾 放 面 第 8 层 和 第 14 层 。 而 动 复 剖 面 的 动 夏 组 中 段 恰好 正 是 第 一 个 海 侵 高 潮 期 的 产物 。 由 此 , 我 们 可 以 比较 准确 地 将 标准 前 面 的 下 段 与 柳 湾 剖 面 的 1 一 7 层 对 比 , 而 将 中 、 上 有 段 与 8 一 11 层 对 比 。 这 样 , 它 的 中 .上段 实 际 上 与 柳 湾 组 下 部 是 相互 重复 关系 。 考 虑 到 柳 湾 组 命名 在 先 , 同时 也 注意 到 和 尹 集 祥 、 方 仲 景 (1973) 在 龙 陵 大 田 垣 口 剖面 上 , 将 动 BA 的 顶 界 划 在 火山 岩层 与 灰 岩 层 间 (这 一 界线 与 柳 湾 剖面 一 致 )。 因 此 , 我 们 主张 将 标准 剖面 69 Em BANS XE BT BUA LT EA PGA A AR Lk a), 在 有 火山 着 的 地 区 〈 龙 陵 、 保 山 ), X— ALY a PF A BR AA A SLAF ABA Fete A ek oY HO ER See L, AE ARRARA A. PKB 壳 类 及 脑 足 类 化 石 , 初 步 鉴定 的 双 壳 类 有 Cazptomecfes(C.) lens, Liostrea birmanica, Lopha zadoensis, Meleagrinella nieniexionglaensis, Goniomya sp.,Corbula sp., Pte roperna sp,, Modiolus sp: 等 。 这 个 化 石 群 与 保山 柳 湾 剖面 的 柳 湾 组 中 部 相同 , 1 同 于 本 剖面 上 “ 柳 湾 组 ”的 面 瑶 。 从 沉积 特征 看 , 这 个 剖面 的 龙 海 组 厚 200 米 “ 柳 湾 组 ” 厚 121 米 , 再 加 上 原 “ 动 夏 组 2 的 中 上 段 365 米 , 共 686 米 , 这 个 厚度 与 柳 湾 剖 面 的 柳 湾 组 (709.4 米 ) 相 近 。 但 两 地 的 “ 柳 湾 组 ” 相 比 , 同一 沉积 区 且 岩 性 相同 的 地 层 厚度 相差 五 倍 之 多 , 很 难 设想 它们 所 占用 的 沉积 时 间 是 相等 的 。 因 此 , SORE i 仆仆 的 相 变 ,“ 龙 海 组 ”一 名 可 以 废弃 。 表 10 一 1 滇 西海 相 侏 罗 系 划分 对 比 表 | 海 侵 曲 线 IE BOT Ie } FIA YX Je Pete \ MSA | / alee THT) | | \ ae od i JHA HELLA J, | a on | a | 7E | | | | | 一 6 层 en | HEA 动 夏 组 | HEA ap 市 ce a | | ‘n= | WM. FRFANEE 以 往 , 关 于 演 西海 相 侏 罗 系 “ 属 中 侏 罗 世 ”或 “ 巴 通 阶 ”的 认识 , 主 要 来 源 于 对 和 柳 70 湾 组 中 部 腕 足 类 Burmirhgnchia—Holcothyris 组 合 和 双 壳 类 Camptonectes lens—Liost rea bir7a7ica 组 合 的 研究 (Buckman 1916; Reed 1924, 1927; 《云南 中 生 代 红 层 》197 6; 尹 集 祥 、 方 仲 景 , 1973; 顾 知 微 ,1982) 。 但 是 , 这 个 时 代 意 见 只 能 指 演 西 海 相 侏 罗 系 的 一 部 分 , 而 不 能 包括 它 的 全 部 。 仅 从 我 们 现在 获得 的 保山 柳 湾 训 面 化 石 资 料 看 , 它 的 FRMBAA TRIES. Pl: MBM MA 4 EA WM eA Luciniola cf, Problematica (ADL800) , 原 种 型 产 于 卢森堡 下 侏 罗 统 下 部 Hettangian 阶 (Terquem, 1855) , 类 似 的 标本 也 曾 见 于 我 国 广东 和 湖南 早 侏 罗 世 Sinemurian 阶 〈 陈 金华 ,1982) 。 柳 湾 组 下 部 (第 9 层 ) 的 双 壳 类 下 ntolium cf, nieniexionglaensis (ADL803) , 原 种 型 产 于 我 国 西 PRPS hee ETA A 〈 文 世 宣 等 ,1976) , 后 者 有 菊 石 并 确定 为 早 侏 罗 世 〈 赵 金 科 , 1976)。 同 层 位 (第 8 一 9 层 ) 的 有 扎 虫 (ADL801,, 803) K#EB, A Labyrinthina sp., Glomospira sp,,Textularia sp.,Vodosaria sp. 等 ( 张 避 信 鉴 定 ), 虽然 后 三 个 属 的 时 代 历程 较 长 , 但 Zabyrinfjina 仅 限于 中 国 、 欧 洲 和 澳大利亚 的 晚 三 蚕 世 和 早 侏 罗 世 , 从 含有 孔 虫 地 层 的 岩 性 和 其 它 生 物 群 面貌 看 ,不 可 能 属 晚 三 笃 世 沉积 。 比 上 述 层 位 略 高 一 些 , 在 第 11 层 内 还 产 双 壳 类 Zuciniola cingulatafil., cf .phasei (ADL809), 这 两 个 种 以 往 曾 分 别 发 现 于 法 国 , 卢 森 堡 里 阿 斯 统 下 部 (Terquem,,1855; Terquem and Piette,1868) 、 日 本 东 长 野 组 下 部 CHayami, 1959) 及 我 国 湖南 南部 、 广 东西 部 的 金鸡 组 , 而 尚未 见 于 更 高 的 层 位 。 此 外 , 在 龙 陵 大 田 王 口 训 面 的 柳 湾 组 下 部 灰 岩 中 , 还 发 现 双 壳 类 Proto- cardia cf .africa Cox, Astarte voltzii Goldfuss 等 里 阿 斯 期 属 种 , 它 们 分 别 可 与 肯 尼 亚 下 侏 罗 统 Toarcian 阶 和 英国 、 德 国 里 阿 斯 统 有 关 标 本 比较 。 因 此 , 我 们 认为 演 西 的 海 相 侏 罗 系 中 包括 了 下 侏 罗 统 地 层 , 而 这 些 地 层 的 层 位 均 位 于 前 面 提 到 的 中 侏 罗 世 Bur- mirhynehia— H olcoth yrisi ERAS RCamptonectes lens—Liostrea birmanicaWse# 组 合 所 在 层 位 之 下 。 =, BAMA ER KD 腕 足 类 和 双 壳 类 特别 丰富 的 柳 湾 组 中 部 , 与 缅甸 Namyau 层 是 相当 的 , 其 中 脑 足 类 据 Bucksman (1917) 研究 , 与 英格兰 巴 通 阶 相同 。 近 据 金 玉 于 等 (1979) 及 孙 东 立 〈19 82) WH, 被 命名 为 Burmmircpnyn hia—Holcothyrish# Swit es Bb th DI. WH AEA PRR, WTA. AK AY MsEACamptonecfes lens—Liostrea birmanica# Ath 具有 同样 的 分 布 范围 “〈 张 作 铭 等 ,1979) . (ASA RENT BE, LW eA 双 壳 类 的 两 个 组 合 在 柳 湾 剖面 上 是 紧 接 着 早 侏 罗 世 动物 群 出 现 的 。 前 者 出 现在 第 12 层 (少量 延续 到 第 13 层 ) ; 后 者 出 现在 第 4 一 11 层 。 如 果 这 个 脑 足 一 双 壳 类 动物 群 是 属于 巴 通 阶 , 那 么 中 侏 罗 世 早期 的 巴 柔 阶 〈Bajocian) ZEIGT LRP ik, RT 地 层 却 是 连续 的 , 中 间 也 未 见 无 化 石 层 存在 。 同 时 , 我 国 西藏 南部 聚 聂 雄 拉 中 组 的 双 壳 类 生物 群 与 柳 湾 组 中 部 双 壳 类 组 合 的 相似 性 , 也 使 我 们 感到 有 必要 对 本 区 巴 柔 阶 的 存在 与 否 作 进一步 讨论 。 据 我 们 对 比 , 这 两 处 至 少 有 下 述 种 是 相同 的 ,Camzptonectes lens, Parvamussium pumilum, myopholella cf, pulchella, Meleagrinella nieniexionglaensis, Goniomya cf,trapezicosta, Ceratomya concentrica, Pseudolimea qublicata 等 。 显示 出 71 ie A ROR AR, TN SEP A I eS 1 EW ELT. fH, RF WM KAM GU ERT SAP ORE” WAKA A. HU, RiNUA, 本 区 巴 柔 阶 和 巴 通 阶 同时 存在 的 可 能 性 是 很 大 的 ,关键 是 进一步 加 强 对 生物 群 的 研究 和 划分 。 六 、 卡 洛 维 阶 及 上 侏 有 罗 统 问题 孙 东 立 在 研究 青海 雁 石 挟 群 腕 足 类 生物 群 时 ( 见 金玉 于 等 , 1979), 曾 区 分 出 卡 洛 维 阶 (Callovian) —}+ hi PAA CKutchith yris dsngqensis—Thurmanella rotuzida 组 合 ), 演 PUIFA ETEK TAA. (BE, MISA EM C14) RSAC? ) 共 500 余 米 地 层 由 于 化 石 较 少 而 未 曾 确 定 它们 的 确切 时 代 ( 从 初步 观察 ,其 中 化 石 面 瑶 不 同 于 柳 湾 组 中 部 巴 柔 阶 至 巴 通 阶 化 石 2; 这 段 地 层 能 否 代表 卡 洛 维 阶 至 上 侏 罗 统 呢 ? 我 们 暂 作 这 种 处 理 , 以 待 今后 进一步 验证 。 参考 文献 中 国 科学 院 南 京 地 质 十 生物 研究 所 -1976 一 1977) : 《云南 中 生 代 化 石 》 CLF. 科学 出 版 社 。 一 一 等 (1975) : 《云南 中 生 代 红 层 》, 科 学 出 版 社 。 一 一 等 (1979): 《西北 地 区 十 生物 图 灿 》 FAM 《一 ) , 地 质 出 版 社 s , 文 世 宣 等 (1976):《 珠 穆 朗 玛 峰 地 区 的 辩 鳃 类 化 石 广 《珠穆朗玛 峰 地 区 科学 考察 报告 , 古 生物 》 第 三 分 册 , 科 学 出 版 社 。-: 尹 集 祥 、 方 仲 景 (1973) : (HBB A, FORAY) (1973) 3 He BERS 〈1976) : 《珠穆朗玛 峰 地 区 中 生 代 及 新 生 代 腕 足 动物 群 》, 于 《珠穆朗玛 峰 地 区 科学 考察 报告 古生物》 第 二 分 册 , 科 学 出 版 社 。 iat (1982) , 《浅说 我 国 非 海 相 中 生 界 研究 的 海 相 层 检 验 法 》, 于 《古生物 学 报 》21 卷 1 期 。 Brown, J, C, (1916); Contribution to the geology of the Province of Yun- nan in western China,V, Geology of Parts of the Salween and Mekon valley, Rec, Geol, Surv, India, vol, 47, pt, 4, 一 -一 -一 (1936); IX, The brachiopoda beds of Liu-Wun and salad beds in the Shan States and Indo-China, Rec, Geol, Surv, India, vol 71, pt, 2, Buckmann, S.S. (1917) : The brachiopoda of the Namyau beds, Nort- hern Shan States, Burma, Pal, Indica, N,S,,vol,3, no, 2. Reed, F.R.C, (1924), Provisional list of palaeozoic and mesozoic fos- sils collected by Coggin Brown in Yunnan, Rec, Geol, Surv, India, vol,55, ----- (1927); Palaeozoic and Mesozoic fossils from Yunnan, Pal, Indica, Nano 5 aviol.#0. No. 由 RESTUDY ON THE MARINE JURASSIC OF WESTERN YUNNAN Sun Dongli, Chen Piji, Chen Jinhua, Cao Meizhen, Pan Huazhang and He Guoxiong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Palaeontology, Academia Sinica) (Abstract) The marine Jurassic of Western Yunnan was formerly subdivided into four formations (in ascending order), the Mengga Fm,., the Liuwan (Liu wun) Fm,, the Longhai Fm, and the Longkan Fm: The former three formations yielding aboundant fossils were commonly considered to be Middle Jurassic, mainly Bathonian, in age, The writers recently restudied the faunas from these formations and believe that, The lower part of the famous Liuwan Formation and the upper part of the Mengga Formation might be Early Jurassic age depending on the bivalves and foraminiferans; The brachiopods- bearing beds, containing brachiopods of Burmirhynchia---Holcothyris assemblage and bivalves of Camptonectes lens---Liostrea birmanica assemblage which widely distributed in South Qinghai, North and East Tibet and South. Yun- nan, may be Bajocian to Bathonian age;The Mengga Formation of the type- locality is partly duplicated with the Liuwan Formation, its lithological meaning is indispensably revised here; The Longhai Formation has an equiva- lence to the middle part of the Liuwan Formation based on the faunal and lithological features, its name is suggested to ought be abandonted, ~“ w 11. feeb LU pa eh — 25 Pe lea He BT AE EE 陶 君 容 RBA HE CH LAS Fe ii ae EH MO UKUFSRERAU, SEDREUARMRE OBE. HR. BS 仅 次 于 喜马拉雅 山系 主峰 群 , 论 及 高 山 纵 谷 算是 首届 二 指 。 如 此 气势 磅 薄 的 山系 是 晚 三 车 世 印 支 运动 后 , 伴随 海 退 方 初 露 成 陆 。 在 漫长 的 地 吏 长 河中 , 几 经 地 壳 运 动 则 形成 今日 岗 议 之 岭 。 现 该 区 由 于 山高 谷 深 , 其 气候 垂直 变化 明显 , 由 此 形成 丰富 繁茂 的 植物 。 植 物 的 演变 发 展 总 是 与 自然 环境 的 变化 及 其 他 生物 的 发 展 变 化 有 闭 密 切 地 联系 。 该 区 现代 植被 的 多 姿 体态 , 其 形成 的 原因 , 必 然 追 溯 其 历史 二 即 杆 物 区 系 揭 发 展 和 演变 。 通 过 近 几 年 对 横断 山南 部 、 中 部 地 区 新 第 三 纪 植 物 群 的 研究 , 促 进 了 对 本 区 植物 区 系 发 展 史 的 了 解 , 但 因 材 料 有 限 , 使 很 多 问题 尚 待 继续 探索 。 近 几 年 我 们 在 横断 出 区 南部 、 中 部 及 北部 地 区 工作 中 , 着 重 收集 了 该 区 新 生 代 化 石 植物 , 现 仅 对 临 沧 地 区 的 化 石材 料 作 一 初 报 o* 一 、 临 沧 地 区 的 自然 概况 临 沧 地 区 位 于 云南 的 西南 边 隆 , 地 处 横断 山南 部 , 毗 邻 的 怒 山 山脉 南部 坡 脚 , 东 部 和 西部 分 别 为 澜沧江 和 怒江 , 南 连 缅 甸 紧 接 中 印 半岛 。 该 区 为 深渊 峡谷 、 低 丘 、 盆 地 交 替 分 布 的 山区 。 A KAS ALA RRB ER, ARERR, 约 为 北纬 23 "一 24 ", 东 经 98 °50'—100°, AF 受到 低 纬 度 海洋 性 气 团 和 热带 干 印度 气 团 的 深刻 影响 , 因而 形成 了 典型 的 热带 季风 气候 。 年 平均 气温 16C 一 18*C, 一 月 平均 气温 3 一 8%C ,七 月 平均 气温 28 一 30%C 。 该 区 因 受 印度 洋 季风 控制 , 冬 季 较 温暖 而 夏季 较 凉 三 , 年 降雨 量 1400 一 2100 毫 米 , 但 降水 分 配 不 均 , 形 成 夏 雨 冬 干 , 干 湿 明 显 的 气候 特征 。 反 映 在 植被 上 以 具有 雨林 特征 的 热带 沟谷 林 和 大 片 热带 季 雨 林 , 植 物种 类 复杂 。 POR IS MK ISG. BIC. HH, WLSATS WARM, FHKE KIeek. LLXAMPS HEE, HAMBSHANTAD, SATE. ADB. H 砂岩 构成 , 可 见 薄 的 煤层 , 煤 层 内 含 稀 有 金属 矿 , 其 基底 为 燕山 期 花岗岩 。 产 化 石 的 具体 层 位 根据 二 〇 九 队 及 云南 地 质 队 在 本 区 多 年 工作 的 基础 , 划分 如 下 ; N, 为 灰白 色 砂 岩 或 砂粒 岩 , 夹 有 煤层 。 在 邦 卖 此 层 内 有 粘土 粉 砂岩 、 含 炭 砂 岩 。 Ni 为 灰白 色 或 浅黄 色 粉 砂 粘土 质 砂 络 土 。 该 层 产 植物 化 石 , 保 存 较 好 , 层 厚 60 注 . 参加 该 区 化 石 采集 的 还 有 本 所 王 志 敏 同志 及 二 @ 〇 九 队 的 同志 , 特 比 致谢 , 74 Ni WaKARMLR AW A 层 厚 180 一 260 米 。 Ni 为 砂岩 、 砾 岩 、 粉 砂 粘土 岩 , 煤 层 发 育 , 厚 约 300 米 。 其 下 为 花 岗 碎 习 岩 或 花 岗 质 砂 岩 , 有 煤层 。 -—. owas? Rita, KR. 该 层 在 动 托 含 植物 化 石 , 植物 化 石 主 要 采 自 动 托 和 邦 卖 两 个 盆地 。 在 动 旺 可 见 到 保存 不 全 的 叶子 印痕 , 临 沧 WA WIA. = MEA IER AIRS, 经 整理 鉴定 出 61 种 , 有 种 名 及 习性 、 叶 缘 特征 〈 见 表 11 一 1) , 分 属 28 科 48 属 。 除 两 种 裸子 植物 外 , 全 为 被 子 植物 。 在 59 种 被 子 植物 中 , 藤 本 植物 4 一 5 种 , si tlhe i ie 其 余 均 为 乔 灌木 。 这 些 植 物种 类 有 11 种 描述 为 新 种 。 表 11 一 1 种 | 地 产 化 石 名录 、 习 性 及 叶 缘 特征 习 性 动 托 Pinus sp, 邦 3] ROSE | (38) | (Se Hh) | * ER 叶 缘 特征 | 其 他 RK * | Picea sp, Magnolia sp, Uvaria linczangensis Cinnamomum sp, Lindera cf, caudata Fe A | Lindera fragrans * | 藤本 Litsea cubeba Litsea purgens Litsea rubescens Nothapheobe cf cavaleriei Ficus cf, auriculata Me anopsis ceratacant ie Castanopsis indica Lithocarpus neriifolium Quercus accutissima ee a A ~ 一 种 ae! Quercus paraschottkyana Quercus cf, griffithii Alnus sp, 这 地 邦 HR F ae eat a Betula austro-sinensis Carpinus pubescens Myrica esculrenta REA 绿 _ eat | Myrica lineata Myrica nana Engelhardia cf, colebrookiana Engelhardia protocerrata Juglans regia Populus bonatii * * Ardisia virens Cotoneaster salicifolius Sorbus folgneri Albizzia juligreissin Albizzia miokalkora Dalbergia prehupeana Dalbergia 4 ial eC Dalbergia a. Desmodium preracemosum Gleditsia m miosinensis * Leguminosites shioenats” | * 和 ia prethomsonii * | / | _Pueraria TU | * | ‘PReuinia linezangensis * | 有 4 in 一 -一 -一 一 * | * | * Sophoee miojaponica ee es 76 a 地 习 性 叶 缘 特征 | 其 他 zu fi ate ge, say TRIER HR 全 缘 | St all lil eee eae i ik Trapa pretojaponica bie | ie | | | | , | ake Rhus miosuccedanea % | | = ee te | 。 | ! | . | | \) Pistacia miochinensis | w| Tr Pep | 2 上 | Acer trifolibatum . ri a | | . | | : | 2 5 Acer sp. «| | o* | + | | | + | | 7 Meliosma daar: asin ie JM | w]e te | ni * Alangium aequafolium * | Pus ee Ze HF Gat | | * * Roeirenteris sp, A tt ua | | * | | * * fn ie sp, B ig | io | ph * pre” vei Euonymus sp, |» | | Bh Le * * Alphitonia cf, philippinensis ~ | | | | * | Berchemia cf, polyphylla * | 于 * 攀援 Berchemia yunnanensis - | ad * | * sgh pe Ligusrum linczangeneis * | * | a) iia Osmanthus pregragrans | * | * | * | * Strychnos cf, cheliensis Pe | | | | * Wedlandia olivacea . = | | * | | Hit “61 种 | fhe emg HALT en 55 LEK BAR AE FE PPS EE Ce, TAA OO AL 石 植物 亦 可 扒 侧 、 想 象 它们 往昔 面貌 的 主要 特点 。 由 此 看 出 当时 植物 区 系 的 组 合 特征 ; 再 从 叶子 外 腹 特 征 的 分 析 来 推测 当时 的 古 气候 。 在 被 子 植物 中 , 豆 科 植物 11 种 , 壳 斗 科 6 种 , 樟 科 6 种 , 桦 木 科 、 昔 薇 科 、 胡 桃 科 、 REM 3 种 ,其 他 各 科 1 一 2 种 。 其 突出 特点 在 豆 科 植 物种 数 较 多 , 其 中 Dalberoia 有 3 种 , 保 存 有 呈 和 果实 的 印痕 化 石 。 该 属 现代 约 百 种 以 上 , 分 布 于 全 球 热带 地 , Pueraria 分 布 于 印度 至 日 本 ; 南 至 马 来 亚 。 桃 金 娘 科 的 Syzygiaum 属 主要 分 布 于 热带 亚洲 , 非 洲 和 大 洋 洲 仅 少 数 种 。 紫 金牛 科 的 4rdisia 主 要 分 布 于 热带 美洲 、 太 平 洋 群岛 .印度 及 亚洲 东 南部 , 在 我 国 现存 种 分 布 于 长 江 以 南 各 省 。 胡 桃 科 的 Emgelhardia 现 存 种 主要 分 布 在 亚洲 东部 热带 及 亚热带 了 好, 越南、 缅甸 、 印 度 、 尼 泊 尔 ;在 我 国 主要 分 布 于 云 、 贵 、 广 西 、 广东 的 海南 。 殿 李 科 的 麦 珠 子 属 (41p1itonia) 亦 分 布 于 波利尼西亚 群岛 、 大 洋 洲 .印度 Ag A if 尼 西 亚 \ 非 套 宾 、 马 来 西亚 ;我 国 仅 云南 南部 及 海南 分 布 1 种 。 马 钱 科 的 Strycjros 产 于 全 球 热 带 地 区 ;我 国 云南 南部 至 西部 有 生存 种 。 番 荔枝 科 的 如 aria 大 部 产 于 亚洲 热带 。Fi- cus 属 大 部 产 于 热带 地 区 。 樟 科 亦 是 产 于 热带 及 亚热带 地 区 的 植物 。Castanrotpsis 主 产 亚 浏 热带 和 亚热带 地 区 ; 在 我 国 主要 分 布 于 长 江 流域 以 南 各 省 。LZitpocartpus 主 产 亚洲 东 南部 。 背 草 科 的 琅 endlandia 分 布 于 亚洲 热带 或 亚热带 。 组 成 该 植物 群 的 这 些 分 子 , sie 现代 分 布 多 是 来 自 南 部 印度 、 马 来 亚 的 成 分 。 从 植物 区 系 组 成 多 为 热带 至 亚热带 的 种 属 , 但 其 中 亦 保留 了 部 分 温带 植物 区 系 的 成 , 分 如 Betula Carpinus、bpobpulus 及 茧 筱 科 的 sorpus 等 。 这 些 组 成 分 子 明 显 地 反映 出 该 区 在 新 第 三 纪 时 期 发 生 了 温带 和 东南 亚 印度 、 马 来 西亚 植物 区 系 成 分 的 混杂 及 相互 渗透 。 因 而 在 临 沧 的 新 第 三 纪 植 物 群 中 具有 不 少 印 度 、 马 来 亚 的 热带 亚热带 分 子 , 同 时 又 具 一 些 温带 植物 成 分 。 该 植物 群 组 成 的 种 类 比较 丰富 , 而 每 个 种 的 个 体 数 目 不 多 , 这 是 热带 森林 植被 的 特点 之 一 。 这 个 组 合 反 映 册 当时 植被 的 垂直 分 带 性 , 如 Dalboeroia Albizzia, syzygium, Ficus, 玉 nrgefnardia 等 是 组 成 现代 季 南 林 乔 木 层 的 种 类 。 推 侧 当时 在 地 势 低 平 处 分 布 着 热 带 季 TAK 到 坡地 上 分 布 闭 常 绿 阔 叶 林 以 Zipocarpus Castano psis#s & HJ Quercus Fil fe BA 二 更 高 处 则 出 现 一 些 落 叶 间 时 Betula Caopinus pobpulus 及 针叶树 等 。 从 该 植物 群 的 植物 习性 及 叶子 外 瑶 特 征 来 分 析 , 其 中 绝 大 多 数 为 乔 灌木 , 并 以 常 绿 阔 叶 植 物 占 大 多 数 。 以 叶 的 外 瑶 特 征 分 析 , 全 缘 时 占 60% 以 上 ; 叶 的 大 小 , 多 数 为 中 型 叶 , 叶 大 型 的 〈 长 10 厘 米 以 上 ) 亦 有 若干 种 , 但 小 型 叶 极 少 。 从 全 缘 叶 占 64%% 的 比例 来 推测 当时 该 地 的 年 平均 温度 约 为 22C, 比 现在 临 沧 地 区 的 年 平均 温度 略 高 44C, 相差 无 几 。 这 些 特点 均 说 明 该 区 在 新 第 三 纪 时 已 形成 繁茂 密集 的 景观 及 丰富 的 区 系 成 分 。 与 现代 植物 区 系 及 植被 的 比较 临 沧 地 区 的 现代 植被 属 热带 季 雨 林 , 上 层 乔 木 种 类 多 为 落叶 树种 , 但 种 类 不 多 ,有 木 He. Hey (Albtzzia chinensis) 、 红 豆 树 (Ormosia) , Cassia, PRM. ZL. EBB. OK white, SEPARA MRS HARUN JL RP tcus, Alstonia, Duabunga, 46% FR A DU 绿 树 种 为 多 , 有 ,Sterculia、 Bauhinia, Garcinia, Mallotus, Alangium, Syzygium, Pithecolobium, Dalbergia, #K F¥EAIKAL, A Ardisia, Evodia, Aralia, psycho iria 等 。 植 物 极 其 丰富 , 该 区 原始 植被 仅 在 临 沧 南 汀 河 一 带 有 小 片 保存 , 其 他 地 方 未 见 。 从 化 石 植 物种 属 与 现代 该 区 生存 植物 比 较 , 具 若 于 相同 属 种 , 如 Dalbergia, Al- bizzia,Engelhardia, Alangiam, Syzygium, Lindera, Castanopsis, ArdisiaGe, A 的 甚至 为 同 种 , 这 说 明 该 区 现代 植物 区 系 中 保留 了 不 少 第 三 纪 时 的 子 遗 植物 , 进一步 反映 该 区 现代 区 系 的 古老 性 特征 。 四 、 植 物 群 的 时 代 临 沧 新 第 三 纪 植 物 群 中 , 具 有 该 区 生存 种 的 比例 约 为 60%。Axelrod (1956) 对 北美 78 Sierra Nevada fi Mio- pliocene sii Hy BAIS BT, 其 特点 是 有 近 60% 的 乔 灌木 是 与 现在 生存 琅 . 该 区 的 种 相关 《 即 对 应 种 ) , 证 明 该 植物 群 时 代 的 晚近 性 。 这 一 特点 同样 出 现在 临 沧 地 区 化 石 植物 群 中 。 若 与 克 件 米尔 的 克利 瓦 组 下 部 的 植物 群 比较 , 则 其 有 截然 不 同 的 分 子 , 后 者 以 具 高 山 栎 类 植物 为 特征 , 其 时 代 属 早 更 新 世 。 与 印度 新 第 三 纪 植 物 群 对 比 , 上 共 相 同 种 7 个 , 同 以 豆 科 植 物种 类 繁多 为 特征 , 其 他 有 41anoizurz、 已 mxgelpnardia.Berohemia、Myricac、EFicus 等 相同 的 属 , 这 也 说 明 更 接近 于 印度 新 第 三 纪 植 物 群 的 时 代 。 临 沧 新 第 三 纪 植 物 组 合 的 成 分 和 云南 中 部 小 龙潭 及 西部 腾冲 新 第 三 纪 CMio-plio-— cene) 植物 有 较 多 的 相同 属 种 , 故 其 时 代 亦 属 晚 中 新 世 至 早上 新 世 。 五 、 植 物种 的 描述 本 文 仅 描述 国内 第 一 次 发 现 的 化 石 标本 。 i ARE CRRA Magnolia sp, CHR R18 ——2) HBR, KMS, 7K, WARE, 基部 宽 枢 形 , 全 缘 。 中 脉 粗壮 , 侧 脉 王 兄 部 分 有 12 对 (实际 约 15 对 ) , 互 生 , 弧 曲 , 近 叶 缘 时 向 前 弯曲 , 环 结 形成 明显 的 环 Bik; 三 次 脉 和 侧 脉 略 斜 交 , 排 列 整齐 间距 较 稀 。 从 脉 序 特 征 属 木 兰 无 疑 , 因 标本 保存 不 全 , 难 以 定 种 , 该 化 石 和 M . of ficinalis, M , biloba 均 有 相似 之 处 。., 产地 : 临 沧 地 区 动 托 。 WR ER (新 种 ) Uvaria linczamgensii Tao et chen sp, nov, 1 照片 版 13 一 5》 时 长 披 针 形 , 长 约 6.3 厘 米 , 宽 2.3 厘 米 , 项 端 尾 状 渐 尖 , ERE. 全 缘 。 中 脉 直 或 微 曲 , 侧 脉 近 10 对 , 与 中 脉 的 夹 角 近 70 ", 近 叶 缘 处 分 枝 后 环 接 , 再 分 枝 , 侧 脉 闻 具 一 间 脉 , 间 脉 丛 中脉 生 出 在 脉 环 内 组 成 大 的 不 规则 脉 网 。 该 化 石 与 生存 种 V varia .pomiana 微 相似 , 区 别 在 化 石 叶 形 较 小 , 地 理 分 布 亦 不 同 。 产地 : 临 沧 地 区 邦 卖 。 香 面 时“ 近似 种 ) Lindera cf, caudata Benth, 量 共 照片 版 13 一 9) ON HABE, 长 约 5 厘米 , RAO, WAR, RRB, SH. Sk, = 次 脉 不 清晰 。 叶 柄 可 见 部 分 长 0.6 厘 米 。 与 化 石 叶 形 相似 的 生存 种 有 艺 . caudata L, chunii L, playfairiit, X= HRBH= 出 脉 , 但 从 叶 形 及 大 小 更 近似 前 者 。 产地 : 临 沧 地 区 邦 卖 。 山 姜 子 〈 近 似 种 ) Litsea cf, cubeba (Lour) pers. 《照片 版 18 一 3) 叶 定 圆 披 针 形 , 可 见 部 分 长 6.7 厘 米 “〈 实 长 7 厘米 以 上 ) , 宽 2.4 厘 米 , 顶 端 渐 尖 , 79 基部 〈 估 计 ) HBO, SR. PA, AAs MKAIN, BA, 以 60 " 角 从 中 脉 伸 出 , VEFE ABA SE ABE FC, TAH; 侧 脉 间 具 直接 从 中 脉 生出 的 三 次 脉 并 与 中 肪 垂直, 三 次 脉 与 中 脉 成 直角 伟 出 。 该 化 石 叶 形 及 脉 序 特 征 似 木 雪子, 生存 种 为 落叶 乔木 , 多 生 于 山地 灌 丛 或 疏 林 中 。 产地 : 临 沧 地 区 动 托 。 木 姜 子 “〈 近 仅 种 ) Litsea cf, pungens Hemsl (照片 版 13 一 10) 叶 为 倒 长 孵 形 , 长 约 7 厘 米 , 宽 3.5 厘 米 , 顶 端 未 保存 , 基 部 模 形 , 全 缘 。 中 脉 在 叶 背 突出 , 微 弯曲 , 侧 脉 约 8 对 , 互 生 , 与 中 脉 夹 角 约 50 一 70", 弧 曲 向 前 ; = 次 脉 不 显 , 与 中 脉 近 垂直 生出 。 该 化 石 与 生存 种 也. pungenstk Aw. 产地 : 临 沧 地 区 邦 卖 。 红叶 木 姜 子 〈 近 似 种 ) Litsea cf. rubescens Lec. 叶 长 权 圆 形 , 长 约 5.5 厘 米 , 宽 约 1.8 厘 米 ,顶端 渐 尖 , 基 部 模 形 , 全 缘 。 中 脉 在 叶 基 第 二 对 侧 脉 以 下 较 粗 , 其 上 渐变 细 ;, 侧 脉 5 一 6 对 , 互 生 , 第 1 一 3 对 侧 脉 近 对 生 , 约 以 30 一 40 fai, UUs, 三 次 脉 细 , 与 中 脉 垂 直 。 该 化 石 与 红叶 木 姜 子 相似 。 其 生存 种 分 布 于 我 国 云南 、 四 川 、 贵州 和 陕西 ; 越南 也 有 。 产地 : Were KRISS. PS ew “〈 近 似 种 ) Volpabroepe cf, cavaleuiei yang, 照片 版 13 一 6) 叶 保 存 不 全 , 近 倒 披 针 形 , 可 见 部 分 长 6.6 厘 米 , 宽 2.4 厘 米 , im AL, ARR, 全 缘 。 中 脉 直 , 粗壮 ; 侧 脉 可 见 部 分 约 7 对 , 互生 , 间 距 不 等 , 约 以 全 一 50? 角 从 中 脉 伸 出 , 也 有 达 60 " 角 的 , 向 前 弧 曲 ;三 次 肪 明显 , 与 中 脉 成 直角 ; 细 脉 为 四 至 多 边 形 网 。 当前 化 石 的 叶 形 、 脉 序 与 西南 赛 楠 相似 。 产地 : 临 沧 地 区 邦 卖 。 KER GEWED Ficus cf. auricnlata Lour. CHR hig16—1) I SEONG EAB, KAR ELOB ADL, 8.2K, HHA, BBB, — 侧 微 耳 状 , 叶 按 全 缘 。 基 出 脉 不 显 , 侧 脉 对 数 多 , ee 第 二 对 侧 脉 具 强 的 三 次 脉 , 四 次 脉 形 成 大 网 格 。 因 标 本 保存 不 全 , 从 叶 形 特征 看 近似 大 果 榕 , 但 化 石 叶 形 略 小 , 基 出 脉 不 显 等 有 所 Ka, PAF. 产地 : 临 沧 地 区 动 托 。 EN REE “〈 近 似 种 ) Castanopsis indica (Koxb) A,DC (照片 版 14 一 2、3) 叶 长 椭圆 形 , 长 约 9 厘米 , 宽 4.3 厘 米 , 边 缘 除 基部 外 具 粗 锯齿 。 中 脉 中 等 粗细 , 微 弯 ; 侧 肪 15 一 20 对 , 通 常 17 对 , 严 角 两 侧 微 不 相 等 , 近 基 的 夹 角 大 , 向 上 渐变 小 , 中 部 约 80 45 一 50 左右; 侧 脉 在 近 叶 缘 弯曲 向 前 , 后 伸 入 时 缘 齿 :三 次 脉 与 侧 脉 垂直 , 排 列 整齐 。 该 种 叶 形 与 现代 分 布 于 该 区 的 印度 覆 相 似 。 此 种 主要 分 布 于 江西 南 及 汗 东 南海 拔 600 一 1100 米 沟谷 疏 林 中 。 产地 : 临 沧 地 区 动 托 。 BRB GF) Lithocarpus renitfolium Tao sp, nov, CAR AR14—5; 照片 版 15 一 4) 叶 披 针 形 , 长 6 一 7.2 厘 米 , 宽 1.5 一 1.7 厘 米 , 顶端 渐 尖 或 得 渐 尖 ,基部 模 形 渐 狭 成 叶 柄 , 叶 边 全 缘 , 微 向 背部 反 卷 。 叶 柄 和 中 脉 下 部 SA, KO.8K, 中脉 直 , 粗 壮 , 侧 14 一 15 对 , 斜 直 伸 出 , 彼 此 平行 , 夹 角 30 一 402 三 次 脉 与 侧 脉 垂直 , 整 齐 及 项 。 该 种 叶 形 和 产 于 云南 景谷 的 也 .1ancifolius 近 似 。 不 同 在 动 托 化 石 的 , 侧 脉 对 数 多 , 夹 角 较 小 , 近 叶 项 无 齿 等 。 和 现代 种 窄 叶 石 栎 近似 , AE BS, 《 原 种 叶脉 两 面 不 明显 ), 叶柄 基部 增 粗 等 。 产地 : 临 沧 地 区 动 托 。 AWE GEWAP Quercus cf, grif fithii Hook fset 7 ily 《照片 版 14 一 6) 叶 椭 圆 状 倒 卯 形 , 长 10 厘 米 以 上 , 化 石 保存 部 分 仅 7 厘米 多 , 宽 4.8 厘 米 , 顶 端 未 见 , 基 部 圆 模 形 , 边 缘 有 粗 齿 。 中 脉 粗 壮 , 直 ; 侧 脉 大 约 15 对 以 上 , 仅 保存 部 分 的 侧 脉 12 对 , 与 中 脉 夹 角 在 近 基 处 较 大 约 65", 至 上 部 夹 角 约 为 50", 侧 脉 直 达 叶 缘 齿 端 , 三 次 脉 与 侧 脉 垂 直 、 整 齐 。 该 现代 种 分 布 于 四 川 , 贵 州 , 云 南海 拔 1900 一 2600 米 的 山地 林 中 , 为 落叶 乔木 。 产地 : 临 沧 地 区 动 托 。 华南 桦 〈 近 似 种 ) Betula austro-sinemsis Chun ex P.C.Li (照片 版 15 一 3) HEE eH, KA1OHOK, 5.4K, Wine, 基部 未 保存 , HARB Bio PRM, HAM, AEP RAL; 侧 脉 约 14 对 , 亚 对 生 , 自 中 脉 以 45 " 角 生 出 , 近 中 脉 二 段 的 侧 脉 下 延 状 开展 , 达 缘 脉 序 , 三 次 脉 垂直 于 侧 脉 , 及 项 , 细 脉 相互 结 成 不 规则 的 细 网 。 化 石 标本 在 叶 形 、 脉 序 , 叶 缘 锯 齿 等 与 生 PPB. austro-sinensis#i 似 。 产 于 广东 、 广西 、 湖 南 、 四 川 、 贵 州 和 云南 。 产地 : 临 沧 地 区 邦 卖 。 BRBA GWAR) Carpinus pubescens Burkill CR i 15—2) TAB, 7.2K, 3.5K, Wome, BREA, WRAMBEH. 叶柄 粗壮 , 长 0.4 厘 米 , 中 脉 微 弯 曲 , 侧 脉 约 13 对 , 以 45 " 角 伸 出 , 在 离 中 脉 前 略 成 下 延 状 , 达 缘 脉 序 ; 三 次 脉 不 清晰 , 与 侧 脉 垂直 伸 出 , 整 齐 。 该 现代 种 与 产 于 山东 中 新 世 的 C .supcondata 比 较 , 区 别 在 该 化 石 侧 脉 对 数 少 , 基 部 不 成 心 形 , 故 更 近 于 现代 生存 种 C , pubescens, 产地 :, 临 沧 地 区 邦 卖 。 31 毛 杨 梅 M yrica esculenta Buch,-Ham, (照片 版 17 一 8), 叶 保存 不 完整 , 宽 披 针 形 , 可 见 部 分 , 长 约 7.1 厘 米 , 宽 2.4 厘 米 , 顶 端 未 保存 , 基 ) 部 模 形 , 全 缘 , 叶柄 粗壮 , 长 约 0.5cm。 中 脉 粗壮 , 下 部 微 弯 , 侧 脉 可 见 部 分 为 12 一 13 对 , 互生 , 自 中 脉 以 约 70 " 角 伸 出 , 微 了 曲 , 两 侧 侧 脉 曲 度 不 一 致 , 侧 脉 一般 分 又 , 其 分 支 相 连 , 细 脉 不 清 。 | Bt SED HFS. RIN. ORR PRIM yrica esculentatR HAW. 产地 : 临 沧 地 区 邦 卖 。 条 叶 杨 梅 GFE) Myrica lineata Tao et chen sp.nov, (照片 版 17 一 9 、10) 叶 披 针 形 , 长 约 4 一 5.8 厘 米 , 宽 约 0.7 一 1.2 厘 米 , 顶端 钝 大, 基部 狭 午 形 , 叶 基 下 延 近 于 无 柄 , 或 具 0.5 一 0.7 厘 米 长 与 叶片 界线 不 明显 , 边 缘 具 朴 此 或 时 波状 , 趴 肯 的 仅 在 近 叶 项 处 有 一 至 二 对 不 显 的 齿 。 中 脉 细 , 微 弧 曲 , 直 达 叶 项 ; MR, Ae, SP 脉 夹 角 约 45。, 三 次 脉 不 清楚 。 当前 化 石 标本 与 Myrica nana 近 似 , 不 同 在 有 的 叶 形 较 小 , 侧 脉 较 稀 , 夹 角 更 小 。 产地 : Ware He KIB Sz. 云南 杨梅 〈 近 似 种 ) M yrica nana cheval, (照片 版 19 一 3、4) 叶 形 比 M lineata 略 大 , 主 要 区 别 在 侧 脉 较 密 , 与 中 脉 夹 角 较 大 , 侧 脉 分 支 后 达 时 缘 。 产地 : 临 沧 地 区 动 托 , 邦 卖 。 毛 叶 黄 杞 〈 近 似 种 ) Engelhardia cf ,colebrookiana Lindl. ex Wall, (照片 版 18 一 1) 叶 闸 椭圆 状 倒 卯 形 , 长 7 厘米 , 宽 3.1 厘 米 , 叶 项 鳄 圆 , 基 部 阔 模 形 或 鳄 圆 , 两 侧 微 不 等 , 叶 全 缘 。 中 脉 较 粗 直 , 其 上 具 纵 沟 ; 侧 脉 约 8 Hy, MEARS, MRR, Sik 夹 角 约 为 60 一 70" 角 , 细 脉 不 清 。 小 叶 形 状 比 后 种 略 大 , 全 缘 。 侧 脉 夹 角 更 大 而 不 同 于 古 齿 叶 黄 杞 , 更 近似 现 代 种 Engelhardia colebrookiana 。 现 代 种 产 云南 、 贵 州 、 广 西 及 广东 海南 。 亦 分 布 于 越南 、 有 缅甸、 印度、 尼泊尔 。 常 生 于 海拔 800 一 1400m 的 山腰 或 山谷 朴 林 中 。 产地 : 临 沧 地 区 动 托 。 Tt Hee GFR) Engelhardia protoserrata Tao sp, nov, (照片 版 16 一 13) MMHG, KO. 3K, 2.6K, 顶端 渐 尖 , 基部 钝 圆 , 叶 缘 具 明显 整齐 的 齿 , 齿 三 角形 。 中 脉 直 , 侧 脉 8 一 9 对 , 以 45 "一 60?" 角 从 中 脉 伸 出 , 两 侧 赤 角 微 不 相等 , 一 侧 比 另 一 侧 略 大 , 侧 脉 至 2/3 处 向 前 弧 曲 近 叶 缘 处 分 校 , 一 枝 向 前 一 枝 向 后 , 分 枝 连 接 , 其 上 的 细 分 枝 达 叶 缘 , 在 侧 脉 间 有 时 具 间 脉 。 此 叶 形 和 脉 序 、 侧 脉 对 数 等 特征 似 已 ,serrate, 不 同 在 叶 缘 齿 细 密 整 齐 , 具 间 脉 , 82 故 和 现代 种 有 区 别 。 产地 : 临 沧 地 区 动 托 。 汗 山 杨 〈 近 似 种 》) bpobulus cf, bonatit Léveillé 〈 照 片 版 14 一 8) UE IG BRENIG, KO. SOK, FES. GOK, 叶 缘 近 基 处 无 齿 , 其 余 具 明显 钝 齿 。 中 脉 直 , 基 部 第 一 对 侧 脉 似 侧 主 脉 状 , 具 明显 外 脉 6 一 7 条 ; 外 脉 弧 曲 , 项 端 伸 入 时 缘 齿 Al, 其 余 侧 脉 羽 状 3 一 4 对 , 互 生 , 侧 脉 间 有 少数 短 的 间 脉 生出 ; 三 次 脉 较 稀 近 与 中 脉 垂 直 , 细 脉 不 清 。 当前 化 石 叶 形 , 脉 序 很 似 滇 山 杨 。 产地 : 临 沧 地 区 动 托 。 绿叶 紫金 牛 “ draisia virens Kurz (照片 版 19 一 1、2) 叶 为 椭圆 形 或 倒卵形 , 可 见 部 分 长 6.5 厘 米 “〈 实 际 更 长 , 宽 3.2 厘 米 , 顶 端 渐 尖 或 收缩 状 , 基 部 未 保存 , 叶 缘 圆 齿 状 或 皱 波状 , 具 腺 点 , MPA eh. PRK OK AT 见 部 分 有 10 对 , 脉 较 细 弱 , 以 45 一 50" 角 从 中 脉 伸 出 , 微 弯 , 至 叶 缘 前 分 支 , 其 分 HK 叶 缘 齿 , 在 齿 之 间 具 一 纤细 脉 相 联 , 人 三 次 脉 为 不 整齐 网 状 。 从 化 石 叶 缘 齿 具 腺 点 等 特征 与 该 种 相似 ,为 常 绿 灌木 。 分 布 于 两 广 、 海 南 、 人 台湾、 Sm; 国外 在 印度 、 缅 甸 、 印 度 尼 西亚 也 有 分 布 。 生 于 山坡 或 山沟 林 中 。 产地 : 临 沧 地 区 动 托 。 pl i+#y-f-Cotoneaster salicifolius Franch, (照片 版 16 一 9.10) 叶片 第 圆 形 至 卵 状 披 针 形 , 长 约 5 厘 米 , 宽 1.8 厘 米 , 顶 端 渐 尖 , 基 部 ROG, Hd 全 缘 , 叶 柄 长 约 7 ZK. PRK, PSH; 侧 脉 约 8 对 , 互 生 , 约 以 40 "一 45" 角 从 中 脉 伸 出 , 绝 曲 , 沿 边缘 向 前 ;三 次 脉 约 与 侧 脉 成 直角 。 该 化 石 叶 形 较 小 , 叶 顶 及 基部 等 特征 和 柳 叶 枸 子 近似 。 产地 : 临 沧 地 区 动 托 。 石灰 花 攀 Sorpus folgneri (Schneid) Rehd . 《照片 版 18 一 4) 叶 椭 圆 形 , 长 近 于 7 厘米 , 宽 2.9 厘 米 , DMR, RRR, WA, 叶柄 可 见 部 分 长 约 4 毫米 , 短 粗 。 中 脉 中 等 粗 , PS; 侧 脉 约 12 一 13 对 , 互生 , 三 次 脉 不 清楚 。 从 时 形 及 叶 缘 细 锯 齿 等 特征 , 似 该 种 。 石灰 花 杰 分 布 于 我 国 长 江 以 南 的 湖南 、 江 西 .广东 、 广 西 、 云 南 等 海拔 800 一 2000 米 山坡 杂 木 林 中 。 产地 : 临 沧 地 区 动 托 。 "4B Dalbergia yunnanensis Framch, CAR 1 6—2,3) 叶 惩 圆 形 , 长 4.8 厘 米 , 宽 2.3 厘 米 , 叶 项 钝 圆 , 尖 端 微 目 , 基 部 钝 圆 , 两 侧 微 不 相 等 , 叶 边 全 缘 。 中 脉 直 , 侧 脉 约 10 对 , 与 中 脉 的 夹 角 458 —50° MAA, VEN A 处 分 83 BL, AP ze 5A Wk ZT) AV Bk Wd Ik Te AE PE Es = UA AS ESE. SLM — “AP mE, CSR HAC tk, ie ER Hk EA AE Dalbergia, 产地 : 临 沧 地 区 动 托 。 前 山 蚂 蝗 〈 新 种 ) Desmodium preraeemosum Tao et chen sp, nov, (照片 版 17 一 3、4) A= DHA RSH. YA MAD, NIG, MUS, K44. 5K, BH 2.6 厘 米 , 顶 端 渐 尖 , 基 部 宽 攀 形 , 两 侧 不 对 称 , 全 缘 , 具 短 而 粗 的 小 叶柄 。 中 脉 弯曲 ; 侧 脉 4 一 5 对 , 弧 曲 度 大 , 宽 的 一 侧 绝 曲 度 大 于 窄 的 一 侧 , 细 脉 不 清 。 该 种 叶 形 大 小 及 脉 序 和 生存 种 万 .racemosum 近 似 。 产地 : 临 沧 地 区 邦 卖 。 古 粉 葛 “〈 新 种 ) pueraria prethomsonii Tao sp. nov. (照片 版 16 一 9) 为 芒 本 植物 , 由 三 小 叶 组 成 的 复 叶 。 该 化 石 为 侧 生 小 时 , 小 叶 成 不 正 的 蓉 状 卵 形 , 估计 长 约 6 一 7 厘米 〈 保 存 部 分 长 5.4cm) , 宽 3.3 厘 米 , 在 宽 的 一 侧 具 一 个 不 显 的 齿 ,大 约 是 形成 裂片 的 委 形 。 小 叶 的 中 脉 微 弯曲 , 侧 脉 约 4 一 5 对 , 在 宽 的 一 侧 ,, 基部 侧 脉 外 展 〈 夹 角 近 直角 ) JABS AHH, Rs. BOA MEER KR. Maa Mh ewe Ae, MU Bik hia a BT GM HH AN Gs 细 脉 不 清 。 BABA, KAI, bk SW Pueraria thomsonii, KH EM AEA) Ee MUKA 显 , 基 侧 脉 外 侧 无 明显 外 脉 等 , 但 小 叶 略 成 浅 裂 状 , 故 与 此 种 有 近似 处 。 产地 : 临 沧 地 区 动 托 。 =H BE pneraria yunnanensis Franch, (照片 版 17 一 2) 为 侧 生 小 时 , 叶 形 较 大 , 与 古 粉 葛 的 区 别 在 叶 形 大 。 在 宽 的 一 侧 的 第 一 条 侧 脉 具 明 显 的 外 侧 脉 5 一 6 条 , 与 云南 葛 藤 相似 。 其 生存 种 分 布 于 云南 , 缅甸 .印度 也 有 。 产地 , 临 沧 地 区 邦 卖 。 Ki EGFR) Rshinia linczangensis Tao sp, nov, (照片 版 16 一 6, 照 片 版 18 一 5) 叶 孵 披 针 形 , 长 3.7 厘 米 , 宽 约 1.4 一 1.5 厘 米 , 叶 项 渐 尖 , 基 部 宽 攀 形 , HUSH. Pika RA, 侧 脉 约 6 一 7 对 , 互生 , 与 中 脉 的 夹 角 约 35", 斜 直 伸 出 ; 三 次 脉 不 清楚 。 从 叶 形 及 脉 序 特征 和 北美 West=Central Nevada 的 Mio-Pliocene flonafy>=R,ca- lifornia Axelrod 近 似 , 不 同 在 C. california 的 侧 脉 对 数 略 多 (pl.30.f,2-6) . Pooh, 临 沧 地 区 动 托 。 TIPS yzygium protocumini Tao et chen sp, nov. (照片 版 15 一 5) 叶 冰 椭圆 形 至 阔 矩 圆 状 , 长 5.3 厘 米 〈 可 见 部 分 ) , 宽 3 .3 厘米 , 顶 端 未 保存 , 基 部 阔 短 尖 ,, 叶 边 全 缘 。 中 脉 明显 目下 , 侧 脉 密 , 与 中 脉 近 垂 直 伸 出 , 近 叶 缘 处 形成 一 明 显 脉 环 , 在 侧 脉 之 间 具 一 不 达 脉 环 的 间 脉 。 叶 革 质 。 从 叶 形 及 脉 序 , 叶 质地 等 均 与 现存 种 s. cumini WwW, AEM KSA. (aA 较 密 84 van 的 侧 脉 。 产地, 临 沧 地 区 邦 卖 。 Fs 〈 新 种 ) Traba protojapouica Tao sp. nov. (照片 版 19 一 11) 为 一 年 生 水 草本 植物 , 叶 为 二 型 即 沉浸 叶 和 漂浮 叶 。 因 果实 外 具 较 坚硬 的 过 , 在 化 石 中 保存 的 常 为 果实 。 果 实 芙 形 , 两 侧 各 有 一 硬 的 刺 状 角 , 角 直 伸 微 向 上 , 在 顶部 具 短 的 圆柱 状 突起 , 下 方 两 侧 各 具 一 短 突起 物 , 在 近 基 部 上 下 两 侧 也 具 一 突起 物 。 此 种 在 第 三 纪 时 期 北半球 分 布 较 广 。 产地 : 临 沧 地 区 动 托 。 临 沧 泡 花 〈 新 种 ) Meliosma linczaugensis Tao et shen sp. nov. “照片 版 15 一 7) 叶 长 披 针 形 , 长 7.3 厘 米 , 宽 2.2 厘 米 , 项 端 渐 尖 , LBB, 叶 缘 仅 叶 前 部 具 3 一 4 对 细 齿 外 , 其 余 全 缘 。 中 脉 明显 突出 , 微 弯 , 侧 脉 约 10 一 12 对 , 间 上 距 整齐 , 与 中 脉 夹 角 约 50", 微 曲 , 细 脉 不 清 。 因 叶 形 、 脉 序 特征 似 Meliosma,Fischeriara, 区 别 在 化 石 的 夹 角 大 “〔〈 生 存 种 的 夹 角 仅 30 一 40") , 叶 尖 为 尾 状 渐 尖 , 故 有 不 同 。 产地 : 临 沧 地 区 邦 卖 。 KF Al phitonia ci. philippinensis Braid, (照片 版 18 一 10) 叶 形 较 大 , 长 圆 状 椭圆 形 或 卵 状 披 针 形 , 长 近 12 厘 米 , 宽 3.4 厘 米 , 顶 端 渐 狭 , 基部 圆 形 , 稍 偏 侨 , 叶 边 全 缘 。 中 脉 直 , 明 显 突出 ; 侧 脉 羽 状 13 一 14 对 , 互 生 , 与 中 脉 的 来 角 4 一 50*, 斜 直 伸 , 近 边 缘 处 微 向 前 弧 曲 , 三 次 脉 多 数 不 清 晰 , 可 见 处 与 侧 脉 成 直角 , 外 侧 微 斜 交 , 排 列 整齐 , 其 余 脉 不 清楚 。 该 种 叶 形 特殊 , 为 长 圆 状 椭圆 形 , 和 鼠 李 科 的 麦 珠 子 相似 。 产地 : 临 沧 地 区 动 托 。 多 时 色 儿 茶 〈 近 似 种 ) Berchemia cf. polyphylla Wall, (照片 版 14 一 9) 灌木 。 叶 形 较 小 , 卵 状 椭圆 形 , 长 近 2.3 厘 米 , 宽 1.4 厘 米 , 顶 端 估计 为 圆 形 , 基 部 圆 形 或 宽 棉 形 , 全 缘 。 中 脉 直 纤细 侧 脉 6 一 7 对 , 向 前 绝 曲 , 彼 此 平行 , 至 边缘 处 与 其 平行 向 前 弧 曲 ;三 次 脉 与 侧 脉 略 斜 交 , 排 列 较 密 , 整 齐 。 该 种 时 形 大 小 及 脉 序 特约 与 多 叶 色 儿 茶 相似 , 多 分 布 在 560 一 1800m 处 的 灌 丛 中 或 林 站 5 产地 : 临 沧 地 区 动 托 。 云南 勾 儿 茶 (近似 种 ) Berchemia yunnanensis Franch, 《照片 版 19 一 8) 叶 枯 圆 形 , 长 6.8 厘 米 , 宽 2.7 厘 米 , 项 端 钝 或 圆 形 , 顶 微 止 , 基 部 钝 圆 或 宽 攀 形 , 叶 边 全 缘 。 中 脉 较 粗 , 直 向 上 渐变 细 ;, 侧 脉 羽 状 , 亚 对 生 至 互生 , 约 16 对 , 弧 曲 至 近 边 缘 处 回 前 与 叶 缘 平行 一 段 后 渐 消失 三 次 脉 内 侧 与 侧 脉 垂直 , 外 侧 略 与 侧 脉 斜 交 , 间 上 距 85 | GF, RM. 从 叶 形 及 醚 序 特点 均 与 Berchemia 属相 似 ; 从 叶 形 及 时 项 、 基 部 特征 似 鼠 yunypa- ne1sis, 该 种 分 布 于 我 国 南 方 各 省 的 山坡 、 山 谷 、 林 缘 、 林 下 或 灌 丛 中 。 产地 : 临 沦 地 区 动 托 。 临 沧 文 贞 〈 新 种 ) Ligustrum linczangensis Tao et Chen sp.nov, 照片 版 17 一 12) I ON HIG, 1295.7 OK, SE2.4/BOK, Wein, AMARA 〈 实 际 为 模 形 ) , 全 缘 。 中 脉 在 背面 明显 突出 ,上 面目 下 。 由 于 叶 革 质 较 厚 , 侧 脉 在 叶 表面 不 十 分 显 , 故 在 化 , 石 卵 痕 中 亦 不 显著 , 约 5 一 6 对 , 亚 对 生 , 与 中 脉 的 夹 角 约 50 或 较 大 。 近 叶 缘 处 分 又 , 分 枝 环 结 后 再 分 校 , 细 脉 不 显 。 化 石和 生存 种 乙 .sinensis Lour 有 些 相似 , 主 要 在 叶 形 及 叶 顶 端 略 有 区 别 。 产地 : 临 沧 地 区 邦 卖 。 前 桂花 (新 种 ) Osmanthus prefragrans Tao et Chen sp, nov, (照片 版 17 一 11) 叶 卵 枯 圆 形 , 长 约 5,5cm, 宽 2.4cm, 顶 端 渐 尖 得 尾 状 , 基 部 宽 枫 形 或 钝 圆 , FB, 中 脉 直 达 叶 项 , 微 曲 , 侧 脉 羽 状 , 约 10 对 , 直 生 , 以 35 一 45 " 角 从 中 脉 伸 出 , 近 叶 缘 处 分 枝 相 连 成 环 结 脉 , 环 结 后 再 分 枝 , 细 分 枝 彼 此 相连 。 从 叶 形 脉 序 特征 均 似 Osmanthus fragrans, 但 现 生存 的 种 多 为 栽培 的 , 原 产 我 国 西南 。 该 化 石 的 发 现 证 明 在 新 第 三 纪 时 已 出 现 了 桂花 这 种 植物 。 产地 : Wire WK IBS. . RRR KB GRY) Wedlandia olivacea Tao sp.nov, 《照片 版 19 一 12) | 叶 卵 状 椭圆 状 , 长 约 7 厘米 , 宽 2.5 厘 米 , 项 端 渐 尖 , 基部 渐 狭 成 攀 形 , 时 边 全 缘 , 渐 收缩 成 叶柄 , 长 约 1 cm。 中 脉 较 粗 , 直 ; 侧 脉 约 9 对 , 互生 , 弧 曲 状 , 约 以 60* 角 从 中 iH, VES ADSM EBA; 三 次 脉 与 侧 脉 斜 交 。 从 时 形 及 脉 序 和 水 锦 树 相似 , 但 现在 临 沧 一 带 分 布 的 种 到.uuariifolia, 时 形 较 大 为 宽 孵 形 , 故 不 是 现在 该 地 区 生存 的 种 , 而 与 现 分 布 于 广西 的 矿 .apernans How 的 叶 形 相 似 。 产地 : Wve HK BFE. BT LL Be AER RY LE IR CSRS, SCALE HR OH oe Os RARE 君 、 孟 昭 仪 、 高 桂 珍 同志 摄制 , 谨 致 热忱 谢意 。 参考 文献 (1) 中 国 科 学 院 北 京 植物 研究 所 忆 南 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编著 〈1978) : Chee 代 植 物 》 科 学 出 版 社 。 4 (2) #HASREWSRMAERS (1979), 《中 国 植物 志 》 三 寸 一 卷 , ASH. (3) 审 国 科 党 院 昆明 植物 研究 所 编著 〈1979) : 《云南 植物 志 》 第 二 卷 , 254 页 、303 二 304 页 , 科 学 出 版 社 。 86 (4) 中 国 植被 编辑 委员 会 编著 〈1980) : 《中 国 植被 》363 一 366 页 ,3 科学 出 版 社 。 (5) AGM, EHX :(1965) 。 《云南 热带 亚热带 植物 区 系 研究 报告 六 第 一 集 计 科学 出 版 社 。 (6) 也 .B. 吴 鲁 夫 〈 中 译本 ) (1964): 《历史 植物 地 理学 》36 一 78 页 ,科学 出 版 Ht, 第 一 版 。 (7) XH. ZMH (1978) : 《云南 中 部 晚 第 三 纪 和 早 第 四 纪 的 抱 粉 组 合 及 其 在 十 地 理学 上 的 意义 》 于 《地 理学 报 》33 〈2) :142 一 155 页 。 (8) RE. MEAL WME 〈(1973) : 《 希 夏 邦 马 峰 高 山 栎 化 石 层 的 发 现 及 其 在 植 物 学 和 地 质 学 上 的 意义 》 于 《植物 学 报 》15 (1) :103 一 119 页 。 (9) HHA HDR (1982) :《 云 南 腾冲 新 第 三 纪 植 物 群 及 其 时 代 》 于 《植物 学 报 》 24 (3) N | (10) Aexlrod, D,1,1956 | mio-pliocene floras from west-centra Nevada, Cal, Univ, Pubs, Geol, sci, vol, 33, p. 304-322. (11) Graham, A,1975., Late Cenozoic evolution to tropical lowland Vegetation in veracruz, Me- xico, Evolution,vol,29, p.723—735. (12) Colani, M,M,1920. Etude sur les Flores Tertiaires de quelques gisements de lignite de I’ In- dochine et du Yunnan, Bull,Geol, Indochine, vol.8.fase 1, pp, 7—521. (13) Lakhampal, R.N.1970. | Tertiary floras of India and their bearing on the historycal geology og the region, Taxon, vol, 19, Oct,1970.pp.675—692. (14) Wolfe, J,A.1978 A paleobotanical interpretation of Tertiary climates in the Northern He- misphere, American Scientist,vol,66, pp.694—703. 照片 版 说 明 照片 内 的 化 石 , 除 注 明 放大 倍数 者 外 , 全 为 原 大 。 全 部 标本 保存 在 植物 研究 所 十 植 物 标本 室 。 照片 版 13 1.Pinus sp. x2 2.Pinus sp. x1 3.Picea sp. x1 4.Picea sp. x2 5.Uvaria linczangen- sis 6.Nothaphoebe cavaleriei 7.Litsea rubescens 8.Cinnamomum sp. 9.Lindera caudata 10.Litsea pungens 11.Myrica cerifera 12.Alnus sp 13. Quercus accutissima 14. Dal- bergia sp. . FR Ar 14 1.Quercus paraschottkyana 2-—3.Castanopsis indica 4.Castanopsis ceratacantha 5.Litho- carpus neriifolium 6;Quercus griffithii 7.Quercus sp. 8. Populus bonatii 9.Berchemia polyphylla 10.Pistacia miochinensis 11.Acer sp. 87 照片 版 15 1.Juglans regia 2.Carpinus pubescens 3.Betula austro-sinensis 4.Lithocarpts neri- ifolium 5.Syzygium protocumini 6.Rhus miosuccedanea 7,Meliosma linczangensis 8.C- otoneaster sp. 照片 版 16 1.Ficus auriculata 2-3.Dalbergia yunnanensis 4.Dalbergia sp. x 1 5, Gleditsia mi- osinense 6.12. Robinia linczangensis 7.Dalbergia prehupeana 8. Sophora miojaponica 9-10.Cotoneaster salicifolius 11.Albizzia julibrissin 13.Engelhardia protoserrata 14. P- istacia miochinensis 照片 版 17 1.Albizzia sp. 2.Pueraria yunnanensis 3-4. Desmodium preracemosum 5, Leguminosae 6.Dalbergia sp. 7.Leguminosites chinensis 8.Myrica esculenta 9-10.Myrica cerifera 11.Osmanthus prefragrans 12,Ligustrum linczangensis 照片 版 18 1.Engelhardia protoserrata 2.Magnolia sp. 3.Litsea cubeba 4.Sorbus falgneri 5.R obinia Linczangensis 6.Dalbergia sp. 7, Albizzia miokalkora 8, Albizzia julibrissin 9,Pueraria prethomsonii 10,Alphitonia philippinensis 照片 版 18 1-2 .Ardisia virens 3-4.Myrica nana 5,Rhus miosuccedanea 6,Koelreuteria sp. 7.Strychnos cheliensis 8. Berchemiayunnanensis 9,Alangium aequafolium 10, Euonymus sp, 11.Trapa protojaponica 12,Wedlandia olivacea 13,Koeleruteria sp, NEOGENE FLORA OF SOUTH PART OF THE WATERSHED OF SALWEEN-MEKONG-YANGTZE RIVERS (THE LINCZAN REGION) YUNNAN Abstract Tao Janrong Chen Minghong A collection of the Neogene plant fossils found in southern part of the Watershed of Salween-Mekong-Yangtze Rivers (the Lincang region) in Yun- nan belongs to 28 families, 48 genus, 61 species(2 gymnosperms and 59 an- giosperms), Most of them are trees and shrubs, with few vines and equatic plants, Eleven plants are described as new species, The features of this flora are stated as follows, (1) India-Malaysia elements are predominant in this flora, e.g,, Dalbergia, Albizzia, Pueraria, Engelhardia, Ardisia, U varia, Syzygium, Cinnamomum, Nothaphebe and Alp- hitonia, others are subtropical in nature,e,g,, Lindera, Castanepsis, Lithoca- rpus and strychnos; (2) This flora also contains a few temperate elements of northern hemisphere in affinity,e.g,, Betula, Carpinus Populus and Sorbus; - (3) There are many species from Leguminosae, which helong to the elements under the canopy of tropical monsoon foresta, 88 These characters indicate that this flora consisted of the elements of India- Malaysia and some temperate elements of northern hemisphere in nature during Neogene, That means that migration and mixture of floras over the Himalayas and with India-Malaysia was taken place during Neogene time, The age of the flora is assigned to Upper Miocene-early Pliocene, This ‘flora exhabits some similarity with the floras of the Tengchong basin and Xiao Long Tan, There are some similarities with the flora of India, of its same age too, all of them are of tropical or subtropical in nature, 89 12. 洱 海 表层 沉积 物 中 的 介 形 类 及 其 对 , Rei MRE FRA PHAR A ERAS AMARTH) OP BAER ARR) (中 国 科学 院 兰 州 地 质 研究 所 ) 介 形 类 是 甲壳 动物 , 生 活 在 各 地 质 时 代 及 现代 海洋 和 大 陆 水 域 。 因 其 介壳 大 多 数 为 钙 质 , 故 古代 的 介 形 类 常 保存 成 化 石 。 又 因 介 形 类 个 体 细小 , 常 在 石油 钻井 岩 世 中, 发 现 大 量 的 该 类 化 石 。 这 些 化 石 是 勘探 石油 划分 地 层 时 代 和 沉积 环境 的 重要 依据 。 我 国 石油 资源 丰富 , 生 油 环 境 多 样 , 利 用 现代 湖泊 介 形 类 对 比 化 石 介 形 类 来 确定 某 些 油田 的 生 油 环境 , 就 显得 特别 重要 。 1980 年 我 们 参加 中 国 科 学 院 洱海 考察 队 采 集 了 56 个 测 点 表层 沉积 物 。 这 些 样品 经 分 析 发 现 许 多 介 形 类 , 计 有 Cyprididae (Lijiangicypris, Cypria, Pianocypria) , Eu- candonidae (Candona, Candoniella) , Ilyocyprididae (Ilyocypris) , Limnocy theridae (Metacypris, Leucocythere, Neochinocythere}, Darwinuli-dae (Darwin ula) 2eGoniocypris (Nomina Dubia)。 共 17 种 , 其 中 10 新 种 。 洱海 位 于 云南 省 西部 , 约 在 北纬 25 "45” , 东 径 100 "10” , 西 岸 有 大 理 城 , 南岸 有 下 关 市 , 公 路 干线 沿 西岸 通过 。 洱 海地 势 较 高 , 位 于 云贵 高 原 和 横断 山脉 交接 地 带 , 地 处 金沙 江 、 红 河和 澜沧江 水 系 分 水 岭 。 洱 海南 北 长 39.5 公 里 , 东 西 宽 6.3 至 8.4 公 里 。 西 面 为 前 寒 武 系 苑 山 群 变质 岩 及 少量 晋 宁 期 花岗岩 构成 的 点 苑 山 。 苍 山 最 高 峰 海 拔 3958 米 , 山脚 东 面 为 洱海 湖滨 ,堆积 第 四 纪 砾 石 及 浴 泥 , 海拔 1970 米 。 湖 东 面 为 古生代 灰 岩 、 克 质 灰 岩 及 砂 页 岩 构 成 的 湖 边 陡 岩 及 中 高 山 , 其 间 的 大 黑山 最 高 ,海拔 2626 米 。 东 北面 为 二 答 纪 玄 武 岩 。 南 面 有 侏 罗 纪 及 白垩 纪 侍 相 碎 习 岩 。 湖 西 面 点 苍山 顶 更 新 世 晚 期 冰川 地 形 发 育 , 其 形成 时 期 前 人 命名 为 大 理 冰 期 。 洱 海 的 入 水 河 , 北 面 有 弥 萌 河 、 罗 时 江 , 西 有 点 苍山 十 八 溪 , 东 有 玉龙 河 , 东 南 有 菠 罗 江 。 湖 底 形 态 是 湖 边 较 陡 , 湖 中 较 平 , 湖 东南 近 岸 及 北部 较 深 , 湖 南部 有 一 浅 浴 。 湖 面积 250 平 方 公里 , 最 大 水 深 23 米 。 唯 一 的 出 水 河 是 湖西 南边 的 西 洱 河 ,是 由 大 断层 所 形成 ,水 势 庙 急 , 列 含 丰 富 的 水 力 资源 。 学 者 们 据 湖区 地 质 现象 分 析 , 洱 海 是 地 短 式 断 陷 湖 盆 , 可 能 形成 于 第 四 纪 。 洱海 地 区 雨量 充足 , 湖 水 进出 畅通 , 盐 度 低 , 120.15—0.2%, PH{H8.4—8.6,1980 年 11 月 测 得 底层 水 温 15 "一 18"C。 多 年 平均 气温 15.7"C, 最 高 34"C, 最 低 一 2.3 °C, i ai 的 点 苍山 顶 终 年 积 雪 。 洱 海 湖水 营养 盐 中 等 , 浮 游 生物 繁盛 。 近 岸 及 湖南 部 浅滩 等 区 水 深 9 米 以 内 , 湖 底 水 生 植 物 繁茂 , 适 宜 鲤 、 鲫 等 鱼 类 繁殖 。 底 质 大 多 数 为 灰色 淤泥 , 亦 AR TR a BY WD, Se EH ER BH 90 涯 海 表层 沉积 物 中 介 形 类 种 数 的 分 布 , 以 靠近 河口 的 近 岸 最 多 , 次 为 一 般 近 岸 , 然 后 是 中 部 。 介 形 类 总 壳 瓣 数 , 分 布 于 水 草 区 及 其 余 近 岸 区 最 多 , 中 部 少见 图 12 一 1) 。 1 一 一 3 ® 4 一 一 10 # … 11-—50 #8 … 51 —100 He 图 12 二 1 ”洱海 表层 沉积 物 中 的 介 形 类 总 量 分 布 图 Candona erhaiensis sp.nov. 产 于 喜 州 三 角 洲 前 缘 、 北 部 湖 湾 及 东南 近 岸 最 多 , 次 为 杜 家 登 三 角 洲 西 缘 近 岸 , 控 色 北 部 河口 以 北 近 岸 及 东南 近 岸 。 几 乎 全 湖 均 有 分 布 ,, 近 岸 多 , 湖 心 少 。Cybria lubrica Huang et Yang 的 分 布 近似 前 一 种 , 但 个 体 数 较 少 , 仅 及 其 1/10, 分 布 于 喜 州 三 角 洲 前 缘 及 金 梭 岛 以 东 近 岸 较 多 , 次 为 南部 近 岸 及 东北 部 近 岸 。 Ilyocypris neoaspera sp, nov .分布 于 杜 家 登 三 角 洲 前 缘 近 岸 、 北 部 湖 湾 及 东 南 近 岸 较 多 , 中 部 少 。ZLewcocytpere daliensis sp.nov .分 布 于 喜 州 三 角 洲 前 缘 近 岸 , 湖 北部 中 心 及 挖 色 以 南湖 湾 较 多 , 也 发 现 于 湖南 部 金 梭 岛 以 东 近 岸 。 Leucocythere erhaiensis sp, nov. 分 布 于 喜 州 三 角 洲 前 缘 近 岸 、 东 南湖 湾 、 湖 中 南 部 狭窄 带 、 南 部 湖 中 南部 近 岸 及 东南 湖 湾 较 多 , 东 部 近 岸 较 少 。 NeocHninrocytpere ser- rata sp, nov. 分 布 于 喜 州 三 角 洲 前 缘 及 东南 近 岸 较 多 , 东 部 近 岸 、 西 南 近 岸 及 南 中 部 浅水 带 稍 少 。 KF} Planocypria celata sp.norv . 产 于 西南 近 岸 。Candona daliensis sp .nov . 产 于 杜 家 登 三 角 洲 前 缘 近 岸 及 喜 州 三 角 洲 东 侧 近 岸 。Candona substegnalis sp, nov. 及 C.longistegnalis sp nov . 产 于 杜 家 登 三 角 洲 前 缘 近 岸 。Canrdoniella albicans (Brady) BC, suzini Schneider 产 于 喜 州 三 角 洲 前 缘 。T1yocypris microspinata Huang 产 于 嘉 91 州 三 角 洲 前 缘 、 西 南 及 东南 等 处 近 岸 。Metacypris lijiangensis Huang 产 于 杜 家 登 三 角 DH A ARI ee. Darwinula stevensoni (Brady et Robertson) 产 于 喜 州 三 角 洲 北 侧 及 前 Burke. Goniocypris triangulata Huang 产 于 西南 及 喜 州 三 角 济 前 缘 等 处 近 岸 。 从 地 层 上 来 看 ,Darwinula 和 Metacypris 曾 发 现 于 新 疆 准 噶 尔 盆地 中 侏 罗 统 头 屯 河 层 。Cardona 产 于 上 述 盆 地 的 上 侏 罗 统 和 下 白垩 统 吐 谷 鲁 群 , 及 第 三 纪 中 新 统 塔 西河 组 。 Ilyocy pris 产 于 准噶尔 盆地 第 三 纪 渐 新 统 安 集 海 组 及 中 新 统 塔 西河 组 。 Cypria FH 海 沿岸 地 区 上 始 新 统 及 下 渐 新 统 沙 河 街 组 的 四 段 中 及 下 部 , 及 渐 新 统 沙 河 街 组 一 及 二 段 。Canrdonra 产 于 上 述 地 区 上 始 新 统 至 渐 新 统 沙 河 街 组 四 段 、 渐 新 统 沙河 街 组 一 至 三 段 及 渐 新 统 东 营 组 二 及 三 段 。Candoniel1a 产 于 该 地 区 始 新 统 孔 店 组 二 段 及 渐 新 统 沙 河 街 组 三 段 至 东营 组 一 段 。71yocypris 产 于 上 始 新 统 至 下 渐 新 统 沙 河 街 组 四 段 上 部 、 渐 新 统 东 营 组 一 及 二 段 。Metacytbris 产 于 始 新 统 孔 店 组 二 段 。 忆 iaocytpere 形态 近似 Leucocy- 妈 ere, 产 于 始 新 统 孔 店 组 二 段 。CHpinrocytpere 则 近似 WeocHinrocytpere, 产 于 上 始 新 统 至 下 渐 新 统 沙 河 街 组 四 段 上 部 及 渐 新 统 沙 河 街 组 三 段 至 东营 组 二 段 。 根据 洱海 介 形 类 属 及 类 似 属 在 我 国 新 疆 准 踢 尔 盆地 及 瀚海 沿岸 地 区 等 含油 岩 系 地 层 中 的 分 布 概况 , 可 以 初步 判断 我 国 现代 的 内 陆 及 沿海 地 区 在 中 、 新 代 时 期 都 存在 有 淡水 至 稍 成 水 断 陷 湖 盆 , 这 些 古 湖 盆 可 能 是 石油 生成 的 良好 环境 。 参考 文献 中 国 科学 院 兰 州 地 质 研 究 所 等 〈1979) : 《青海 湖 综 合 考 察 报 告 》 科 学 出 版 社 。 石油 化 学 工业 部 石油 勘探 开发 规划 研究 院 竺 〈1978) : 《渤海 沿岸 地 区 早 第 三 纪 介 形 类 》 科 学 出 版 社 。 RSet (1956): 《 臣 昌 东湖 的 数 种 介 形 类 甲壳 动物 》 于 《水 生生 物 学 集刊 》2, 科 学 出 版 社 。 黄 宝 仁 , 1964,《 业 达 木 金地 填 森 地 区 介 形 类 化 石 》 于 《十 生物 学 报 》12 (12) 。 一 一 (1980): 《有 桑 干 河中 、 下 游 流域 更 新 世 介 形 类 初步 研究 》 于 《科学 通报 》25(6) 。 一 一 (1982) :, 《云南 丽江 金地 更 新 统 介 形 类 化 石 》, 于 《古生物 学 报 》21 (2) 。 Hartmann,G, (1964); Asiatische Ostracoden Internationale Revue der Gesam- ten Hydrobiologie, Akademie-verlag, Berlin, Hoff, C.C,. (1942): The Qstracods of Illinois Illinois Biol,Monographs, 19, Sars, G.O., 1924; The freshwater Entomostraca of the Capa province (Union of South Africa) .I],Ostracoda, Ann,South African Museum, 20. — (1982). An account of the Crustacea of Norway, Bergens Mus, Ostra- coda,9. Bponmremu, 3, C, (1974) ; Ostracoda mpecuux bon, bakoo6pasHEIe, 中 ay7Ha BHUTPU, (170) 92 照片 版 20 说 明 SHR Oh AMAR ERE IOUS BEE. 照片 由 宋 之 耀 旺 卖 留 平和 毛 永 强 等 同志 摄影 。 各 图 比例 尺 长 度 为 0.1 毫 米 。 标 本 度量 单位 为 毫米 。 1. 苏 氏 小 玻璃 介 Canraoniella suzini Schneider, 1956R#A#H, K0.63, 0.29. Bs: 75614, RAF: HS, 2,.qXMLSES CH) Lijiangicypris reticulata sp,nov., R#AX, EH Aa, K1L83, H0.67, ER, Fits: 75615, K#F, HS, 3. 斯 氏 达 尔 文 介 (Darwinula stevensoni (Brady et Robertson) , 1870 成 年 左 he, K0.63, 0.25, HIF: 75616, RHF: 53, | 4.5. YS KS (新 种 ) Candona erhaiensis sp.nov, 4,KRuAH, B. BRAS 4f, a 3a PAR K1.10,H0.50, ERS HEAR, BHA. K1.26, HO. 65. oie, #iis: 75617, 75618, KRRF: F10, WS, 6.=ARA = 4sGoniocy pris triangulata Huang =H, K0.29, 0.34, Kit 5, 75619, RRS: HS, 7.8. KREIS (HH) Candona daliensis sp, nov, 7 ZRRAR, LAAW, 后 a lo K0.84, 0.42, ER, SHEAR, SwWRA, K0.92, 0.46, & #, BIS: 75620, 75621, RHF: 17, HS, | 9. 近 池 生 玻璃 介 ( 新 种 ) Candona substegnalis sp, nov .雌性 右 壳 ,长 0.84, 高 0.46。 后 背 缘 缓 倾斜 , 国 而 与 Canradona stegnalis sars 不 同 。 正 模 , 登 记号 :75622, 采集 号 , HS, 10, Ky = RS (31#) Candona longistegnalis sp, nov, HHAH, K0.92, 高 0.46; *#RK, Hii 5Candona substegnalis sp, nov, FA, ER, Kis; (75623, ARF: WS, 1 1 光滑 两 星 介 Cyzaria lubrica Huang et YangR#AzAH, K0.55, 0.38, Biz 号 。 75624, K#S; 51, 12.4% 24) (新 种 ) Planocypria celata sp.nov, KFER FAT HAA, MA, MR DMA. KOSS, 0.38, ER, Ki F: 75625, RRS: 40, 13, 26 3% 4)Candoniella albicans (Brady) ,1864K4%24%,K0.55, 0.29. Zits: 75626, #425: HS, 14,15. 8 #4 (H#) Neochinocythere serrata sp.nov, 14,K0¢6%, # KA KRM, HK O.42, 025, ER, 15. 雄 性 右 克 , 较 长 。 壳 长 0.44 ,高 0.23, Si, Bigs: 75627, 75628, REF: 442, 451, 16,2 24 Metacypris lijiangensis Huang, 1982 #4%, K0.34, 0.25, Bits: 75629, AAS: BS, 17,18.K#2 8S (3 #) Leucocythere daliensis sp, nov, 17, H#uwAzF MKHME AAA, BMA. RK O80, H042, ER, 18. H#BRER, 高 5 40.77, 0.39, BR, Bits: 75630, 75631, RAF: H54, 93 19 .洱海 白花 介 ( 新 种 ) Leucocytpere erhaiensis sp nov, HE}: AH, K0.77, 高 0.42。 BRB-A, BH-B. ER, £iF: 75632, 采 集 号 ; 洱 47。 20. 小 刺 土 星 介 T1yocyzpris microspinata Huang, 1982K 44%, K0.92, 高 0.59。 Hits; 75633,K #5: 447, . 21、22. 新 粗糙 土星 介 CHA) Ilyocypris neoaspera sp, nov, 21 为 肉 性 右 壳 , K0.92, 0.59. RHAE), SUM, KR, MAM, ER, 2HHeRA HR, R Ky Bi, K0.97, 0.46, BR, Hits: 75634,75635, RHF: 426,427, OSTRACODES IN THE SURFACE DEPOSITS OF ERHAI LAKE AND THEIR SIGNIFICANCE IN THE STUDY OF OIL FORMATIONAL ENVIRONMENT OF CONTINENTAL FACES Huang Baoren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Palaeontology, Academia Sinica) Yang Liufa (Nanjing Inatitute of Geography, Academia Sinica) Li Jinggui (Lanzhou Institute of Geology, Academia Sinica) Abstract The Erhai Lake, a fault trough lake, is situated in western Yunnan (Lat, 25° 45' N., Long, 100° 10' E.) , covering a vast area of about 39.5km from north to south and 6,3-8.4km from east to west, Due to its alkalescent, moderate vegeal salts, the lake water is fresh to very slightly saline, Hydrovegetables grow flourishingly on the lake floor of shallow water area, The lake deposits consist of gray mud and silt clay, The ostracodes in the surface deposits of Erhai Lake, as identified by the authors, include the fol- lowing: Cyprididae (Lijiangicypris, Cypria, Planocypria) , Eucandonidae (Candona, Candoniella), Ilyocypriidae(Ilyocypris), Limnocytheridae (Metacy- pris, Leucocythere, Neochinocythere), Darwinulidae (Darwinula) and Goni- ocypris (Nomina Dubia), Altogether there are 7 known species and 10 new species, Among them, Candona erhaiensis sp, nov, is the most abundant, From the stratigraphical viewpiont, Darwinula and Metacypris have been found in the Middle Jurassic Toutunhe Formation, Candona in the Upper Jurassic to Lower Cretaceous Togulu Group and the Miocene Taxihe Form- ation, Ilyocypris in the Oligocene Anjihai Formation and Miocene Taxihe Formation in the oil field in Junggar Basin, Xinjiang Province respectively, Cypria, Candona, Candoniella, llyocypris and Metacypris occur in the 94 Paleogene of the oil field in Bonai coastal region, The comparison of ostracodes from the surface deposits in Erhai Lake with those from the Mesozoic and the Cenozoic in Bohai coastal region indicates that the oil formational envi- ronments of fault trough lake with fresh to slightly saline water did exist in inland and coastal region of China during Mesozoic and Cenozoic era, yp KR we 13. 横 断 山 区 综合 自然 区 划 杨 勤 业 〈 中 国 科 学 院 地 理 研 究 所 ) 横断 山区 指 我 国 青藏 高 原 东 南 缘 、 川 滇 藏 境内 山川 东西 并 列 , 南北 纵 贯 的 广大 地 区 。 其 范围 过 去 不 够 明确 , 本 文 指 昌都 、 察 隅 一 线 以 东 , 东 峡 山大 凉山 以 西 , 北 从 北纬 32 度 的 德 格 、 壤 塘 、 刷 经 寺 起 , 南 达 北 纬 26 度 附近 的 大 理 、 渡 口 一 线 。 总 面积 近 40 万 平方 公里 。 横断 山区 地 处 青藏 高 原 向 云贵 高 原 和 四 川 盆 地 的 过 渡 地 带 , 山体 与 峡谷 并 列 。 山 体 高 大 , 姿 态 十 分 雄伟 峻 峭 , 连 续 延 长 和 孤立 分 散 , 顶 峰 海 拔 常 在 5000 米 以 上 , 个 别 甚至 超过 6000 米 , 到 北纬 30 度 以 南 , 仍 有 终年 积 雪 峰 岭 。 山 间 河 川 深切 、 峡 谷 众多 , 河流 比 降 大 而 水 流 汕 急 。 大 部 分 地 面 海拔 达 3000 米 , 其 边缘 部 分 也 在 1500 一 3000 米 , 只 有 极 少 数 河谷 在 1000 米 左右 。 这 种 强烈 的 地 瑶 因 素 , 使 得 其 他 自然 地 理 因 素 , 如 气候 、 植 被 、 土 壤 乃 至 整个 自然 综合 体 都 呈 明 显 的 垂直 变化 。 本 区 地 域 辽 阔 , 南 北 跨 纬 跨度 6 度 , 东 西 约 占 经 度 6 度 , 印 度 洋 西南 季风 及 太平 洋 东南 季风 均 作 用 于 本 区 , 植物 区 系 又 兼 具 印度 一 一 马 来 和 中 国 两 种 成 分 , 因 此 无 论 自 南 而 北 或 自 东 到 西 , 水 平地 带 仍然 显著 。 这 里 根据 1981 年 对 滇 西北 和 以 往 青藏 高 原 的 考察 资料 , 对 横断 山区 进行 综合 自然 区 划 , 和 希望 能 为 该 区 因地制宜 发 展 农林 牧 业 提供 目 然 地 理 条 件 方面 的 依据 。 自然 区 域 分 措 形 成 的 背景 地 表 结 构 和 大 气 环 流 形势 在 本 区 自然 区 域 分 异 的 形成 中 起 着 重要 的 作用 。 冬季 , 横 断 山 区 的 气候 主要 受 西风 环流 南 支 急流 所 左右 。 冬 半年 (11 一 4 月 ) 基 本 上 在 这 于 暖 大 陆 性 气 团 控制 下 , 多 吹拂 西风 或 西南 风 , 具有 风速 大 , 天 气 晴朗 , 云 量 小 , 日 照 充 足 , 降 水 少 , 湿 度 小 等 明显 的 千 季 气候 特征 。 西 部 河谷 为 川西 南 演 北 低压 与 雅 鲁 茂 布 江河 谷 低压 两 个 下 沉 辐 合 低压 所 控制 , 降 水 特 少 。 但 是 , 南 支 急流 沿 青藏 高 原 南 侧 东 进 时 , 地 瑶 拢 动作 用 产生 兰 线 或 低 槽 , 西 南 气 流 北上 加 强 , 也 携带 一 部 分 孟加拉 海面 水 汽 进 入 本 区 , 造 成 小 阵雨 、 雪 天 气 。 本 区 东北 部 受 藏 东南 低压 与 甘 青 川 低压 的 辐 合 低压 区 影响 , 亦 能 产生 小 范围 降水 。 此 外 ,北方 冷 空气 沿 河谷 南下 , 亦 可 产生 寒潮 天 气 。 夏 季 , 南 支 急流 北 撤 到 北纬 40" 以 北 , 随 之 印度 低压 强烈 发 展 , 印 度 洋 和 太平 洋 暖 湿 气流 逐渐 伸 入 横断 山区 , 各 地 云 量 加 大 、 降 水 增多 、 先 后 进入 雨季 。 夏 半年 主要 影响 系统 有 南 支 槽 、 和 孟加拉 湾 低 压 、 副 热带 高 压 西 侧 东南 气流 与 西方 偏 西 气流 的 切 变 辐 合 、 备 加 拉 湾 风 暴 、 高 原 低 涡 。 在 繁杂 的 天 气 系统 中 , 西 南 季 风 的 作用 相对 较 大 。 96 大 气 环流 形势 作用 于 本 区 , 又 随 各 地 位 置 和 地 势 结 构 不 同 制 约 着 区 域 分 异 的 形成 。 区 内 自 西 向 东 依 次 排列 着 大 体 南北 走向 的 怒江 、 澜 沧 江 、 金 沙 江 、 雅 基 江 、 大 渡河 、 岷江 等 几 条 深切 的 河谷 , 江 河 之 间 又 高 管 着 伯 千 拉 岭 一 一 高 黎贡山 、 四 莽 大 雪山 一 一 奶 山 、 宁 关山 一 一 云 岭 、 省 儿 山 一 一 沙 鲁 里 山 、 折 多 山 一 一 大 雪山 , 以 及 邓 峡 山 等 。 这 些 河谷 成 为 南 来 湿润 气流 北上 的 通道 , 湿 润 夏 季 季 风 的 北 界 平 均 在 北纬 35 度 左右 , 已 经 超 过 了 横断 山区 的 范围 , 所 以 这 里 大 部 分 地 方 为 茂密 森林 所 占据 。 但 这 些 山体 又 屏障 了 东 西 两 方面 水 汽 的 进入 , 因此 , 降水 呈 东 西 多 而 中 间 少 的 趋势 。 西 南 季风 在 四 莽 大 雪山 一 一 怒 山 、 宁 静 山 一 一 云 岭 以 西 作用 旺盛 , 尤 其 是 西南 部 高 黎贡山 西 坡 , 年 降水 量 超 过 1300 毫米 ;把 山 西 坡 , 年 降水 量 超过 1200 毫 米 。 加 之 位 置 偏 南 、 海 拔 较 低 , 年 均 温 较 高 , 生 长 常 绿 阔 叶 林 ; 同样 , 东 半壁 受 太 平 洋 东 南 季风 的 惠 泽 , 降 水 量 亦 在 1000 毫 米 上 下 。 这 里 自然 景观 虽 为 针 叶 林 , 但 在 阴 坡 或 阴 湿 沟谷 却 保存 有 常 绿 与 沙 叶 闪 叶 混交 林 ; 从 东南 和 西南 伸 入 到 金沙 江河 谷 , 两 岩 高 山 对 峙 , 巴 塘 到 得 莱 、 奔 子 拦 一 带 降水 量 在 300 毫 米 EA, ERS PERMA AHA, BPR ARR. BA SA Sh SAS VE HU i) Fs A ST Sg DA A sg Dy ST a, 气温 、 降 ARS 8 DA) — FV seo. A AR i Hse AEB aR ,, 森林 分 布 由 南 而 北 , 由 多 及 少 , 由 成 片 、 连 续 分 布 逐渐 向 斑 状 、 条 带 状 分 布 过 渡 , 最 终 被 低 矮 灌 丛 所 取代 , 甚 至 出 现成 片 的 基 岩 裸露 地 。 由 于 相对 高 度 甚大 , 地 形 的 控制 作用 强烈 , 使 得 阴阳 坡 之 间 , 迎 风 坡 和 背风 坡 之 间 , 疙 至 河谷 与 山地 之 间 的 自然 景色 都 过 然 不 同 。 二 、 自 然 区 域 分 异 特 点 纬度 因素 对 横断 山脉 地 区 的 影响 不 可 忽视 , 东 经 101 度 和 99 度 附近 的 南北 气候 变 化 可 以 看 出 影响 的 概 瑶 〈 见 表 13 一 1,13 一 2) , 在 自然 景色 上 亦 有 明显 反映 。 如 森林 上 限 在 涉 忽 里 山南 北 两 面相 差 200 米 。 又 如 干 暖 河谷 灌 从 , 黑 水 分 布 在 海拔 2000 米 以 下 , 金 川 到 更 00 米 , 雅 江 2800 米 左右 , 奔 子 拦 近 2900 米 , 呈 向 南 升 高 的 趋势 。 但 继续 往 南 又 逐 渐 下 降 。 至 兰 坪 降 至 2000 米 以 下 , 泸 水 仅 1800 米 。 然 而 异常 崎 嵌 的 地 面 , 使 温度 的 空间 分 布 更 夫 程 度 上 反映 了 地 势 结构 和 海拔 高 程 的 影响 , 即 等 温 线 随 地 势 结构 偏离 纬 向 的 分 Ais 高 山区 的 等 值 线 南 伸 或 呈 闭 合 状态 , 如 德 钦 至 维 西 间 的 云 岭 ,中旬 至 石 鼓 间 的 哈巴 雪 Ws 河谷 地 区 则 等 值 线 北 伸 , 如 人 金沙 江河 谷 。 表 13 一 1 东经 101 附近 的 气候 南北 变化 地 a |e mle |e lA, 龙 | 宁 me ye 纬 Eg eh 32°20? | 31°06” 30°02’ | 28°59" | 27°19" | 26°38” af 年 均 im (0) 4,9 Teves: 10g | 8.7 | 12.7 | 19.9 — A i (Cc) Mites '2 22.6 Ve SOUR é 4.2 12,1 > 100 A & 74.5 | 140 1977 135.9 227 1 351.1 年 降水 量 〈 毫 米 ) | 757 7 1025.9 97 东经 99 附近 气候 南北 变化 纬 a 31°50’ 31°14’ 30°05” 23°43’ | 27°10’ | 26°41’ 年 | Hy i (CT) 6.2 7.6 12.8 14.4 11.3 11.3 — A Him (0) -2.3 -1.8 3.9 5.5 3.7 3.3 ZUG Hl Se | 112.9 | 131.0 | 21460 242.6 189.5 206.6 SEMETK Et (325K) 625.8 619.2 517.0 340.7. | SBT 1002.2 本 地 区 海拔 高 , 气温 普遍 比 我 国 东部 低 平地 区 偏 低 5 一 10"C, 尤其 是 夏季 更 要 低 10"C 以 上 。 许 多 地 方 , 无 论 是 河谷 还 是 高 原 、 山 地 , 海拔 虽 在 4000 米 以 下 , 仍 无 名 平均 气温 超 过 22sC 的 夏季 。 如 雅 江 (海拔 2924.8 米 ) ,最 热 旬 均 温 18.6*C; 理 塘 (海拔 3948.9 米 ) , 最 热 旬 均 温 11.0YC 。 另 一 个 与 此 相关 的 现象 是 冬季 漫长 , 以 德 钦 为 例 , 约 与 我 国 东 北 的 海拉尔 市 〈250 天 ) 相当 , 向 北 推移 了 20"34“。 另 方面 , 频 临 两 方面 的 湿润 水 汽 , 地 势 总 趋势 北 高 南 低 , 河 谷 向 南 敞 开 , 水 汽 湖 谷 伸 进 、 沿 坡 上 升 , 容 易 凝 结 致 璀 , 特 丈 的 地 理 位 置 , 使 这 里 成 为 亚 湿润 地 域 。 本 地 区 岭 谷 间 高 差 极为 悬 珠 , 大 部 分 达 1000 一 2000 米 , 北 纬 25 一 30 之 间 的 超过 3000 米 。 这 种 情况 在 全 国 均 属 罕见 。 气 温 随 高 度 变 化 殊 为 明显 , 贡 咀 山西 南 坡 每 上 升 100 米 降 低 0.58%C 。 沙 鲁 里山 、 大 雪山 义 敦 与 巴 塘 , 新 都 桥 与 雅 江 比 较 每 升 高 100 米 气温 递减 率 西 坡 超过 1s*C, 东 坡 亦 达 到 0.6% 以 上 。 友 江 和 澜沧江 在 演 西 北 谷底 海拔 1000 米 左右 ,年 均 温 约 19*C, 而 河谷 两 侧 的 高 黎贡山 、 怕 罗 雪 山 山顶 , 海 拔 6000 一 3500 米 , 年 均 温 10 一 0 » 以 下 。 气 候 的 垂直 变化 导致 各 具 特 色 的 垂直 自然 带 的 形成 。 同 时 , 由 于 地 势 由 南 而 北 , 由 边缘 向 内 部 , 由 河谷 向 西 侧 山地 逐渐 升 高 , 就 产生 了 垂直 带 谱 在 各 地 的 繁 简 差 异 。 总 的 趋势 是 南部 带 谱 结构 相对 复杂 , 由 下 而 上 可 概括 为 亚热带 红 坏 常 绿 阔 叶 林 带 , 暖 温带 红 棕 壤 针 闪 混 交 林 带 , 寒 温带 棕 壤 暗 针 时 林带 , 亚 寒带 草 旬 土 灌 丛 草 旬 带 , 永久 冰雪 带 。 在 河谷 , 还 有 特殊 的 热带 、 亚 热带 褐 红壤 、 燥 红土 干 暖 河谷 灌 丛 带 。 垂 直 带 谱 中 优势 带 的 带 幅 很 宽 , 汗 西北 一 般 在 1000 米 上 下 , 企 别 也 接近 2000 米 。 因 此 带 内 还 有 亚 带 , 类 型 组 合 也 相差 甚 远 。 北 部 带 谱 结构 比较 简单 , 通 常 只 存在 上 部 的 两 个 至 三 个 分 带 , 植 物 组 成 成 分 也 简单 。 这 种 变化 是 纬度 、 大 气 环流 、 地 势 结 构 共 同 作 用 下 , 热 量 、 水 分 等 环境 条 件 不 同 的 结果 。 在 相同 海拔 高 度 范围 内 , 坡 向 、 坡 度 、 山 谷 宽度 的 不 同 又 进一步 加 深 了 它 的 复杂 性 。 区 内 垂直 带 分 布 都 与 毗邻 地 区 的 水 平地 带 有 密切 联系 , 是 识别 自然 区 域 分 异 的 重要 依据 。 三 、 自 然 区 划 指 标 和 系统 本 区 划 采 用 自然 地 区 、 自 然 区 、 自 然 亚 区 三 级 区 划 系 统 , 以 便 同 全 国 、 青 藏 高 原 综 合 自然 区 划 街 接 。 划 分 自然 区 的 温度 、 水 分 指标 和 划分 自然 亚 区 的 地 形 分 类 分 别 如 表 13 一 3、4、5。 据 此 , 划 分 出 两 个 自然 区 和 九 个 自然 亚 区 , 如 图 13 一 1。 98 表 13 一 3 温度 条 件 的 地 域 类 别 、 指 标 ee | RBA Hae ee pate. | * | 自然 生产 特征 类 别 roe eh im (C) > S5CT HK R a ‘iG! : Paoli 有 天 然 森 林 , 农 作 一 年 一 熟 , 喜 凉 作 a en ay pedal Ea, be sill 5 Deco 办 | 可 种 水 稻 等 喜 温 作物 , JU 玫 13 一 4. 水 分 状况 的 地 域 类 别 、 指 标 | | 年 降水 量 | 年 平均 相对 ive 的 a Ae pe gy OE “ae CER | HE (%) : ee. Wa | 800 | >65 | 湿润 森林 、 土 壤 时 酸性 反应 5 a. 型 mn 2AM, PEBAR a 半 kk iro—-1-5) | /800--400 | 65—51 HRs Lee J 表 13 一 5 划分 自然 亚 区 的 地 形 分 类 表 高 原 海拔 之 3000 一 3500 米 山 地 极 高 山 海拔 约 之 5000 米 jeu 海拔 3000(3500) 一 5000 米 中 山 海拔 1000 一 3000(3500? 米 盆地 与 谷地 盆 .地 宽 “ 谷 ik 4 四 、 自 然 区 和 自然 亚 区 主要 特征 和 土地 利用 问题 TI 、 汗 西北、 川西 南亚 热带 和 热带 北 缘 山 地 河谷 森林 区 青藏 高 原 东南 斜面 , 是 我 国 南亚 热带 和 热带 向 西 延伸 。 河 谷 低 山 具 热 带 类 型 , 其 上 具 亚热带 山地 自然 带 的 特征 。 本 地 区 东部 山地 、 谷 地 均 呈 地 人 垒 式 , 山 蛮 及 峡谷 形态 稍 欠 明 显 。 西 部 山 划 形态 强烈 , 一 般 山岭 海拔 达 3000 米 以 上 , 高 出 谷底 1000 多 米 。 峡 谷 呈 v 字 FE, Webelg, MIAH H20CET., RYAWMS CHA. EhEKH1000—1500% 米 , 干 湿 和 李 节 分 明 ,5 一 10 月 降水 一 般 占 全 年 总 降水 量 的 85% 以上。 年 干燥 度 <1.0。 径 流 深 400 一 1000 毫 米 , 径 流 集 中 在 7 一 9 月 。 海 拔 1000 一 1500 米 以 下 含 多 种 EN 度 一 一 马 来 成 分 的 热带 常 绿 雨 林 和 半 常 绿 两 林 组 成 垂直 自然 带 的 基带 , 种 属 庞杂 , 并 多 芯 本 及 附 生 植物 。 其 上 为 常 绿 阁 叶 林 , 广 泛 分 布 于 1500 一 2800 米 的 阴 湿 坡 , 多 为 各 种 类 型 的 常 绿 栎 林 。 阳 坡 或 第 绿 阔 时 麻 破 坏 后 则 被 松林 所 代替 。 此 外 , 在 怒江 、 澜 沧 江 、 金 沙 江 等 河流 99 S ee { a’ g) | [ A if Ae 图 13 一 1 横断 山区 综合 自然 区 划 谷地 的 海拔 2000 米 以 下 由 于 旱 、 多 浆 , 有 和 刺 灌 丛 所 占据 。 常 见 有 锦 鸡 儿 (Caragana sp) 、 $i (ELuphorhia royleana) 、 仙 人 掌 (Opuntia moncantha) 、 醇 鱼 草 ( Buddleja officinalis) , 22%} (Bauhonia sp) 等 。 本 区 地 带 性 土壤 为 红 塘 , 河谷 里 有 褐 红壤 和 燥 红 款 。 作 物 一 年 可 两 至 三 熟 , AB EKRA, Wt, HH. SRS. WRS 济 林木 。 本 区 热量 资源 丰富 , 两 热 同 期 , 有 不 少 面积 广大 的 坝子 和 许多 巨大 河流 、 湖 泊 提 供 灌溉 条 件 等 , 均 是 发 展 农业 生产 的 有 利 条 件 。 有 一 定 的 森林 资源 , 需 有 计划 开采 。 本 区 100 FEM MF A, PETAR AIR. PE PE He TT pK AY HI, FED ERK ERR, PRP DLA FR, PERS TBA, BEDE, SERM, 保护 沟 头 谷 坡 。 本 区 又 分 为 四 个 自然 亚 区 。 .17. 盐 源 一 一 丽江 中 高 山峡 谷 盆地 自然 亚 区 : 本 区 地 势 高 , 河 谷 海 拔 一 般 在 1000 一 1500 米 , 山 岭 4000 米 左右 , 仅 个 别 高 峰 超 过 5000 米 , 如 玉龙 雪山 海拔 5596 米 。 人 金沙 江 及 其 支流 穿行 在 众多 近 南 北向 山岭 之 间 , 形 成 中 高 山岭 谷 与 盆地 相间 的 地 瑶 类 型 组 合 。 ” 牌 直 自 然 带 由 王 暖 河谷 灌 丛 、 褐 红壤 (海拔 2200 米 以 下 ) " , 云 南 松林 、 红 壤 (2200 一 2600 米 ) 或 高 山 栎 类 林 、 红 棕 壤 , 云 冷杉 林 、 棕 壤 暗 棕 壤 ,高山 灌 丛 草 旬 、 高 山 草 甸 土 等 组 成 。 其 组 合 表 现 为 常 绿 阔 叶 林 区 向 高 原 植被 的 过 渡 带 类 型 。 农 作 一 年 一 熟 , 部 分 谷地 可 一 年 两 熟 。 玉 米 、 小 麦 、 马 铃 昔 为 主 ,向日葵 在 盐 源 盆地 生长 良好 。 但 这 里 分 布 较 大 面积 石灰 岩 , 漏 水 现象 严重 , 因此 搞 好 水 利 是 发 展 农业 的 重要 途径 。 森林 资源 较 丰 富 , 应 有 计划 合理 开采 。 2 . 维 西 一 一 兰 坪 高 中 山峡 谷 自然 亚 区 , 属 澜沧江 流域 , 云 岭 、 雪 盘山 MR. B 罗 雪 山 东西 挟持 澜沧江 南 流 。 河 流 呈 树枝 状 水 系 。 两 岸 山 岭 海拔 4000 米 左右 , 个 别 接近 5000 米 , 呈 高 中 山峡 谷地 瑶 组 合 。 澜 沧 江 以 东山 顶 较 平缓 , 山 原 面 保存 相对 比较 完整 , 但 以 西 切割 强烈 , 峡 谷 多 呈 V 字 型 , 支 流 谷 地 尤为 明显 。 垂直 带 以 亚热带 为 基础 , 基 带 为 干 性 常 绿 阔 叶 林 , 但 多 经 人 为 砍伐, 而 被 云南 松 PRAT ARs 自 此 以 上 为 冷 云 杉 高 山 栎 针 阁 混交 林 和 云 冷 杉林 。3000 米 以 下 较 平 坦 的 地 方 可 辟 为 耕地 ,3000 米 以 上 林 牧 业 比重 显著 增加 。 3 . 贡 山 一 盖头 江 高 中 山峡 谷 自然 亚 区 :怒江 南北 纵 贯 , 河谷 一 般 海拔 1000 一 1500 米 , 旦 典型 树枝 状 水 系 。 妈 江 两 岸 为 高 、 中 山 所 扶持 , 虽 有 怒江 在 中 间 流 过 , 但 东西 两 山 糊 间 最 窗 处 却 只 有 20 公 里 左右 , 山 岭 高 3500 一 4000 米 。 本 区 迎 向 西南 季风 , 水 分 较 充 分 。 垂 直 带 谱 中 基带 为 湿性 常 绿 阔 叶 林 , 主 要 树种 为 常 绿 栎 类 及 樟 、 茶 科 植 物 , 并 含有 较 多 季 雨 林 成 分 , 常 绿 阔 叶 林 被 破坏 后 为 高 草丛 所 占 据 ;, 往 上 有 铁 杉 常 绿 标 类 针 阁 混交 林 , 冷 、 铁 杉 暗 针 叶 林 , 杜 鹏 、 箭 人 竹 灌 从 高山 草 旬 等 。 高 黎贡山 西 坡 特别 湿润 , 常 绿 阔 叶 林 内 树种 繁多 , 且 具 昔 从 林 特 征 。 “本 区 由 于 山地 陡 峻 , 因 此 滑坡 、 泥 石 流 时 有 发 生 , 耕 地 面积 亦 有 限 , 刀 耕 火 种 问题 突出 。 4. 察 隅 河中 山 自 然 亚 区 :本 区 为 东 喜 马 拉 雅 山脉 与 横断 山脉 的 交汇 地 段 , 地 势 较 低 矮 , 在 3000 一 4000 米 之 间 , 多 平顶山 岭 。 河 谷 为 宽 谷 与 峡谷 相间 。 峡 谷 常见 陡 崖 , 宽 谷 段 洪 冲积 平台 、 扇 形 地 和 阶地 均 较 发 育 。 垂 直 带 的 基带 为 云南 松林 , 往 上 是 针 冰 混交 林 , 由 高 山 松 、 川 演 高 山 标 和 油 考 吊 杉 等 为 主 组 成 ;海拔 2900 米 以 上 为 暗 针 叶 林 带 , 暗 针 叶 林 被 破坏 后 , 为 高 山 栎 及 箭 叶 锦 鸡 儿 灌 丛 所 取代 。 农 田 仅见 于 河谷 , 面 积 很 小 , 但 是 西藏 的 主要 水 稳产 区 。 这 里 耕作 落后 , 至 今 还 有 刀 耕 火种 方式 。 I 、 藏 东 川 西山 地 针 叶 林 区 本 地 区 为 横断 山脉 中 北 段 , 绝 大 部 分 地 面 海 拔 在 3000 米 以 上 , 山 糊 超过 4000 米 , 谷 WO ARFE2Z500KWU EL. WER, AMR E1000—2000%K, HII, WM. R 暖 月 均 温 12 一 18YC 。 降 水 多 集中 在 5 一 8 月 , 年 降水 量 500 一 1000 毫 米 , 呈 东 南 向 西北 递减 101 趋势 , 与 种 植 业 递减 趋势 一 致 。 年 于 燥 度 0.8 一 1.5, 东 部 比较 湿润 , 西 部 比较 干燥 史 径 流 深 200 一 400 毫 米 。 山地 垂直 变化 显著 , 部 分 河谷 底部 由 白 刺 花 (Sophora vicifolia) 组 成 干旱 河谷 灌 丛 ; 发 育 褐 土 海拔 1700 一 2200 (2400) 米 的 针 冰 混 交 林 带 由 高 山 松 “CPinusi aensata)、 JS es WK (Quercus aquifolioides), BI. HEAR HME es 暗 针 叶 林 带 分 布 在 2200 (2400) —3800 (4000) 米 , WIPE (Picea likiangensis var, balfouriana) , KY BR (CP. likangesis var, linzhiensis), BARE (P. purpurea), BY (Abies spp) 占 优 势 。 云 杉 很 少 纯 林 , 9 SPOT PT aS IEA. PPP Hh KA 差异 明显 。 森 林 分 布 由 边缘 连 片 逐 渐 向 中 心 呈 块 状 分 布 过 渡 。 森 林 上 限 南 高 北 低 ; 达 伺 00 A CBO) 至 4600 米 〈 阳 坡 ) 。 它 与 最 高 耕作 上 限 相 符 。 本 区 沿 河谷 具有 发 展 农业 的 有 利 条 件 , 农业 生产 亦 较为 发 达 , FPL DR DBD FE, A EK SE, 但 降水 偏 少 而 季 节 分 配 不 色 , 春 夏 干 旱 较 为 严重 。 为 提高 单产 , 必须 大 兴 水 利 ,、 加 速 农 田 基 本 建设 5 森林 资源 丰富 , 目 前 正大 力 开采 , 但 更 新 困难 , 应 予 注意 。 宜 林 荒 山 须 加 速 绿 化 , 特别 是 可 以 利 . Fre AAR AA, MOSER. PL. TES. RRP AL BL KR. BBL 活 。 五 加 皮 等 中 药材 , 应 逐渐 加 以 利用 。 江 河水 力 资源 丰富 , 有 竺 开发。 此 外 , 因 地 壳 峻 陡 , 岩 层 破 碎 , 易 发 生 滑 坡 、 骨 塌 、 泥 石 流 : 雷暴 、 冰 者 、 大 风 常 见 。 在 发 展 经 济 时 应 充分 考虑 这 些 不 利 因素 , 特 别 严禁 开明 陡 坡 。 本 区 又 划分 为 五 个 自然 亚 区 。 1. 黑 水 岷江 上 游 峡 谷 自然 亚 区 :岷江 上 游 及 其 支流 黑 水 河 , 杂 谷 脑 河 等 流 经 本 区 。 海 拔 1300 一 2200 米 , 深 切 河 谷 受 禁 风 影 响 形成 较 和 干旱 河谷 灌 从 。1600 一 2200 米 : 阴 扳 及 海 谷 ,为 以 常 绿 樟 科 与 壳 斗 科 植 物 和 落叶 栎 类 、 械 树 等 构成 常 绿 阔 叶 与 落叶 冰 叶 混交 林带 。 由 于 气候 寒冷 湿润 ,2200 一 3600 米 的 针 叶 林 带 成 为 本 区 优势 垂直 分 带 , 以 岷江 冷 效 为 主 , 多 种 云 杉 、 铁 杉林 也 较 普 遍 。3600 一 3800 米 以 上 为 高 山 灌 从 草 甸 ! 农业 集中 在 河谷 ;二 年 三 熟 。 在 发 展 农业 时 特别 要 加 强 对 泥石流 和 滑坡 的 治理 。 2 .金川 、 小 金 大 渡 河中 游 高 中 山峡 谷 自然 亚 区 : 南北 向 大 渡河 干流 及 众多 支流 纵 贯 全 境 , 河 流 之 间 的 分 水 岭 切割 破碎 , 峰 顶 林 立 , 地 势 起 伏 颇 大 。 河 谷 最 低 海拔 1500 米 , 最 高 山峰 达 5500 米 以 上 , 相对 高 度 一 般 1500 一 2500 米 。 河 床 狭窄 、 阶 地 不 甚 发 育 。 垂直 带 的 优势 带 是 鳞 皮 冷杉 林 、 川 西 云 杉林 及 其 混交 林 和 高 山 松 林 , 广 泛 分 布 在 2400 一 4000 米 的 范围 内 。 其 下 有 干旱 河谷 灌 从 〈1500 一 2400 米 ) , 常 绿 和 落叶 间 叶 林 (1800 一 2400 米 ) 其 上 有 高 山 灌 从 草 旬 〈3800 一 4400 米 ) 和 流 石 滩 植 被 〈4400 一 5000 米 ) 。 河谷 农业 一 年 两 熟 或 二 年 三 熟 , 主要 作物 为 玉米 、 小 麦 、 马 铃 薯 等。 本 区 和 穴 春 于 旱 , 森林 火灾 频繁 , 应 予 注 意 。 3. 雅 江 一 一 木 里 雅 荐 江 中 下 游 高 山峡 谷 自然 亚 区 : 雅 首 江 及 其 支流 鲜 水 河南 北 纵 贯 。 地 面 破碎 、 起 伏 颇 大 , 相 对 高 度 常 达 千 米 以 上 。 地 势 北 高 南 低 , 河流 切割 亦 循 此 方向 由 浅 RR, WAGER. EAE, BUM SHAY CARI ME IZ BT 4000KY FRAME. 其 上 杜 鹏 种 类 丰富 , 构 成 大 面积 高 山 灌 丛 。 河谷 农业 一 年 可 两 熟 , 但 土地 面积 小 块 零碎 。 海 拔 较 高 处 , 如 新 都 桥 一 带 , 士 地 平 EH. (AAEM PA, PD. RR. BTA. 102 4,8 ——PeS EWR, 三 江上 游 , 除 河谷 附近 为 高 山峡 谷 外 , 其 余 均 为 4000 米 以 上 的 山 原 。 由 于 地 势 高 亢 ` 山 原 面 寒冷 , 垂直 带 中 针 叶 林 仅 沿 河谷 呈 斑 状 分 布 , 高山 灌 丛 草 旬 分 布 很 广 , 尤 其 是 在 海拔 3800 米 以 上 的 山 原 面 保存 完整 , 是 当地 主 要 牧场 。 耕 地 面积 小 , 只 宜 种 喜 凉 作物 , 一 年 一 熟 。 建 造 水 源 涵养 林 和 发 展 灌溉 是 重要 的 增产 措施 。 河 谷地 形 陡 峻 、 森 林 生长 量 低 , 并 多 与 灌 丛 草 甸 交 错 分 布 , 林 业 发 展 亦 受 限制 。 5. 德 钦 一 巴 塘 三 江 中 游 峡 谷 自然 亚 区 :横断 山脉 的 中 北 段 , 地 势 北 高 南 低 , 山 岭 河 谷 并 列 相间 , 河谷 深切 , 山 蛮 驮 障 , 属 高 山峡 谷地 形 s 除 高 山区 外 , 地 形 隐 藏 、 降 水 稀少 , 使 ” 喜 阳 耐 旱 河谷 灌 丛 得 以 充分 发 展 , 广 布 在 3000 米 以 下 地 段 , 垂直 带 幅 宽 超过 500 米 。3000 一 4000 米 , 除 部 分 阳 坡 及 半 阳 坡 为 灌 丛 草 甸 外 , 其 余 均 为 暗 针 叶 林 。 在 水 湿 条 件 较 好 的 山坡 和 沟谷 有 硬 叶 常 绿 阔 叶 林 。 区 内 粮食 一 年 可 两 熟 , 部 分 两 年 三 熟 , 但 需 灌溉 并 防止 水 土 流失 。 五 问 题 讨论 C1) 关于 横断 山区 的 范围 。 横 断 山区 的 范围 过 去 只 是 泛 指 川 演 藏 境内 南北 纵 贯 、 东 西 驮 列 的 山川 。《 中 国 自然 地 理 , 地 瑶 》 一 书 将 该 区 限定 为 东 以 金 沙 江 、 点 苍山 、 元 江 为 界 。 西 部 北 段 包括 藏 东南 的 波 密 、 察 隅 一 带 的 伯 舒 拉 岭 , 念 青 唐古拉 山 的 东 延 部 分 。 南 段 推 到 高 黎贡山 国境 线 。 北 部 到 北纬 33 "的 玉树 。 杂 多 一 线 。 南 线 更 伸 至 越南 、 老 挝 国境 。 我 们 认为 , 这 个 范围 过 于 广 瘘 , 尤 其 是 南 界 和 北 界 值得 进一步 商 梭 。 首 先 , 横 断 而 区 在 演 西 北 的 南 界 , 根 据 考察 , 北 纬 25 "30! 以 南 因 构造 线 控制 , 形 成 姑 状 山脉 向 南 散 弄 , 忆 不 具有 山体 与 峡谷 驮 列 的 形势 , 至 少 不 完 全 具有 这 种 形势 。 而 代 之 以 出 现 较为 开 阔 的 谷地 、 阶 地, 河流 两 侧 的 山体 显著 变 得 低 矮 , 河 流 切 割 程度 也 远 不 如 北纬 25"30" 以 北 地 区 。 鉴 于 此 , 横 断 山区 的 南 界 拟 应 在 道 街 、 瓦 窒 、 永 平 、 泣 省、 大理 一 线 较 合理 。 AFRIKA, WER, HH, ARR ARE. UR ”以 北 地 面 切割 浅 , 高 原 面 保存 完整 。 虽 也 有 丘 谷 相间 排列 形势 ,但 谷地 开阔 、 浅 丘 浑 加 , 相对 高 度 一 般 在 50 一 200 米 之 间 。 这 种 情况 与 横断 山 园 山地 高 音 、 峡 谷 深 雪 有 本 质 差别 。 2) 青藏 高 原 与 云贵 高 原 的 界线 问题 。 由 于 横断 山脉 的 南北 走向 , 因 此 , 青 藏 高 原 与 云贵 高 原 之 间 的 界线 一 直 不 甚 清楚 。 过 去 站 有 几 种 不 同 的 看 法 : 从 河谷 考虑 , 以 常 绿 阔 叶 林 的 北 缘 联 线 为 界 划分 ; 也 有 从 山地 上 部 来 分 析 的 , 如 垂直 自然 带 的 差异 , 残 余 高 原 面 的 分 布 , 河 流 横断 剖面 的 特点 等 。 我 们 认为 青藏 高 原 与 云贵 高 原 之 间 的 界线 , 应 属 全 国 自然 区 划 中 的 “0 ”级 。 其 划分 首先 着 重 于 地 貌 因素 的 差异 , 同 时 结合 垂直 自然 带 及 组 成 该 垂直 带 的 各 自然 因素 , 主 要 是 植被 和 土壤 的 地 区 差异 来 进行 分 析 ,。 横断 山区 是 青藏 高 原 向 云贵 高 原 和 四 川 盆 地 的 过 渡 地 带 ; 是 青藏 高 原 的 东南 斜面 。 假如 横断 山脉 是 东西 走向 , 那 么 无 论 是 从 主 兰 线 还 是 通过 山 慧 线 都 比较 容易 同 云贵 高 原 分 开 , 界 线 也 比较 清楚 。 然 而 , 事 实 上 横断 山脉 是 南北 走向 ,向 南 倾斜 ,海拔 逐渐 降低 , 这 就 增加 了 问题 的 复杂 性 。 尽 管 这 样 , 似 乎 仍然 可 以 象 处 理 高 原 周围 其 他 山地 一 样 , 把 整个 横断 山区 划 入 青藏 高 原 的 范围 。 当 然 , 这 样 一 来 青藏 高 原 的 南 界 就 要 南 伸 至 北纬 25。 103 30’ biti, 显然 同 习 惯 上 的 认识 相距 甚 远 。 这 是 一 个 值得 深 讨 的 问题 。 另 方面 , 考 察 中 我 们 注意 到 在 演 西 北 中 旬 县 小 中 旬 以 南 , 海 拔 约 2800 米 的 硕 多 岗 河 存在 最 新 一 次 Be 点 。 在 此 以 北 ,3000 米 以 上 高 原 面 保存 完整 , 干 旱 河谷 灌 从 由 白 刺 花 组 成 , 发 育 褐 土 , 高 原 面 上 是 通过 过 渡 性 灌 丛 向 暗 针 叶 林 过 渡 。 而 在 以 南 , 垂 直 自 然 带 的 基带 、 是 亚热带 常 绿 阔 叶 林 及 其 被 破坏 后 的 云南 松林 , 发 育 红壤 , 向 暗 针 叶 林 过 渡 是 温 性 常 绿 针 呈 林 。 河谷 内 攀枝花 、 霸 王 鞭 、 仙 人 掌 、 扭 黄 茅 等 干 热 植被 均 有 分 布 。 海 拔 3000 米 以 上 的 高 原 面 大 多 已 支离破碎 , 成 为 残余 山 原 面 。 据 此 , 似 可 以 把 青藏 高 原 与 云贵 高 原 的 界线 划 在 贡 山 北面 的 四 季 通 一 维 西 白 济 凡 一 中 多 小 中 匈 一 盐 源 一 线 。 这 条 界线 比 我 们 在 《 试 论 青 藏 高 原 的 自然 地 带 》 〈1979 年 3 月 “地 理学 报 ”) 一 文中 所 划 界 线 iw. BRR 有 关 专 业 的 同志 们 进一步 讨论 、 验 证 。 (3) 凡 往 我 们 在 青藏 高 原 主体 部 分 划分 高 原 和 山地 的 指标 采用 海拔 4000 米 。 根 据 我 们 在 横断 山区 的 考察 , 这 里 有 数 级 不 同 高 度 的 高 原 面 存在 。 以 丽江 、 中 旬 一 带 为 例 , 分 别 有 海 拔 2800 米 ,3200 米 和 3800 米 等 三 级 高 原 面 , 代 表 着 地 表 不 同时 期 的 抬升 和 吏 平 过 程 。 其 中 海拔 2800 米 一 级 主要 分 布 在 云南 境内 , 实 际 上 是 云贵 高 原 的 体现 。 为 了 客观 反映 青藏 高 原 在 其 东南 斜面 横断 山区 的 实际 情况 , 本 文 把 划分 高 原 和 山地 的 指标 由 海拔 4000 米 降 至 大 于 3000 一 3500 米 。 这 个 高 度 亦 与 作为 高 原 垂 直 自 然 带 基 带 的 云 、 冷 杉 暗 针 叶 林 的 下 限 大致 相 符 。 参考 文献 (CD RRA: 《中 国 综合 自然 区 划 草 案 》, 于 《科学 通报 》1959 年 第 18 期 c [2] 郑 度 、 张 荣 祖 、 杨 勤 业 : 《 试 论 青藏 高 原 的 自然 地 带 》, 于 《地 理学 报 》 第 34 卷 第 1 期 ,1979 年 3 月 。 [3] MiB, RPE: 《青藏 高 原 气 侯 区 划 》, 于 《地 理学 报 》 第 36 卷 第 1 期 , 1981 年 3 月 。 COMPLEX NATURAL REGIONALIZATION OF THE HENGDUAN MOUNTAIN REGION Yang Qinye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cademia Sinica) Abstract Hengduan mountain region is a transitional zone from QinghaiXizang plateau to Yunnan-Guizhou plateau and Sichuan basin, with high mountains and deep gorges running in parallel from south to north, The region as a whole tips from north to south,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are determined mainly by the features of topography and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During sum- mer, southwest warm and mist monsoon dominates, while in winter, the westerlies, Vertical zonation is obvious, and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horizo- ntal zonation, According to combination of temperature, moisture, and top- 104 ograpyic characteristics, two natural regions and nine sub-regions may be divided; I, Region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mountain forests in the northwestern Yunnan and Southwestern Sichuan, The region is located outside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proper, with intensive fluvial erosion and deep gorges, The typical vegetation type is evergreen broad-leaf fore- st, There is evergreen rainforest at lower altitudes, too, 1, Yangyuan-Lijiang middle and high mountin, deep gorge and bas- in sub-region, 2. Weixi-Lanping high and middle mountain, deep gorges subregion 3, Gongshan-Bijing high and middle mountain, deep gorge subregion, 4, Zayu river middle mountain sub-region, II, Region of coniferous forest in eastern Xizang and western Sichuan, The region is located in southeastern Qinghai-Xizang and there are many gorges, The vertical zonation is marked, The typical zonation is coniferous forest and the upper forestline is located as high as 4400-4600m, a, s, l, 1, Heishui gorge sub-region, 2. Jinchuan and Xiaojin high and middle mountain, gorge subregion, 3, Yajiang-Muli high mountain, gorge sub-region, 4, Changdu-Litang plateau mountain sub-region, 5, Deqin-Batang gorge sub-region, 注 : 参加 1981 年 考察 的 还 有 沈 康 达 , 赵 松 乔 审阅 , 枉 淑 平 同志 绘图 , 特 此 致谢 。 14. 青 藏 高 原 东 缘 中 段 地 区 目 然 垂 直 带 的 初步 研究 Het Mice (中 国 科 学 院 成 都 地 理 研 究 所 ) 本 区 范围 介 于 北纬 28 "一 35" 之 间 , 东 经 102。 一 104"30! 之 间 , 包 括 广 元 一 灌 县 一 雅 安 一 屏山 一 线 以 西 , 南 坪 一 松潘 一 黑 水 一 鹏 艳 山 一 康定 一 贡 嘎 山 主 冰 以 东 地 区 。 本 区 为 一 南北 延伸 的 弧 形 狭长 地 带 , 是 青藏 高 原 向 四 川 贫 地 过 渡 的 高 山峡 谷 区 。 区 内 地 形 复 杂 , 气 候 多 样 , 动 物 和 植物 种 类 繁多 , 资 源 十 分 丰富 , 四 川 省 的 重点 自然 保护 区 多 分 布 在 这 一 区 域内 。 但 是 , 由 于 人 类 活动 的 影响 较 大 , 自 然 环 境 受到 不 同 程度 的 破 坏 。 因 此 , 深 入 开展 对 区 内 综合 自然 地 理 的 研究 , 对 于 山地 资源 的 合理 开发 、 利用 和 保护 等 问 题 都 具有 十 分 重要 的 意义 。 本 文 是 我 们 在 考察 贡 嘎 山 和 岷江 中 游 流域 卧龙 自然 保护 区 等 地 的 山地 自然 垂直 带 的 基础 上 , 并 参考 前 人 的 有 关 资 料 [L.2.3. 和 0 , 对 本 区 山地 自然 垂直 带 的 结构 特征 .及 区 域 分 异 规律 的 初步 探讨 。 EE wrest 成 条 件 KAW Bie, EBA PULA RAY KK: OW wk, SHAK AAR, 呈 东 北西 南 向 , 山 岭 一 般 高 在 海拔 3500 米 上 下 , 主 峰 九 顶 山高 达 4982 米 , 为 阿坝 州 东 南 部 的 一 扇 “ 屏 风 ”。 四 下 峡 山脉 , 北 起 钢 竟 山 , 向 南 延 伸 与 夹 金山 相 接 , 山 岭 一 般 高 在 海拔 4000 米 左右 , 主 峰 四 姑娘 山海 拔 6250 米 , 为 四 川 省 第 二 高 山 。@ 夹 金山 , 北 接 邓 屿 山脉 南端 , 呈 北 北 东 走向 , 长 达 百 余 公 里 , 最 高 峰 5000 余 米 , 为 大 渡河 与 青衣 江 支 流 天 全 河 、 宝 兴 河 的 分 水 岭 。 四 大 相 岭 , 北 西 走向 , 一 般 海 拔 2500 一 3000 米 , 为 大 渡河 与 青 衣 江 的 分 水 岭 。@ 大 雪山 脉 〈 南 段 ) , 南 北 走 向 , 主 兰 线 海拔 5000 米 左右 , 贡 呆 山 主峰 海拔 7556 米 , 为 青藏 高 原 东 部 最 高 山峰 。(@ 小 相 岭 , 位 于 石棉 以 南 , 主 峰 希 头 尖峰 海拔 4500 米 , 存 小 相 岭 的 东南 部 为 海拔 1500 一 3500 米 的 山 原 。 吕 小 凉山 , 在 本 区 南部 , 山 岭 高 约 3000 米 左右 , 大 风 顶 高 达 4035 米 。 由 于 区 内 山体 高 大 陡 峻 , 河 谷 深 疼 狭 窗 , 岭 谷 高 差 十 分 悬殊 , 一 般 高 差 在 1000 一 4000 米 , 其 中 卧龙 地 区 达 5000 米 , 贡 咕 山东 坡 达 电 00 米 , 这 就 为 本 区 山地 自然 垂直 带 谱 的 形成 具备 了 先决 条 件 。 同 时 , 由 于 山体 的 位 置 、 山 体 大 小 以 及 坡 向 的 不 同 , 导 致 山地 自然 垂直 带 谱 结构 特征 有 明显 的 区 域 性 。 本 区 属 中 亚热带 气候 。 东 南 季 风 、 西 南 季 风 和 西风 急流 南 支 影响 着 本 区 南部 的 天 气 过 程 。 本 区 的 北部 主要 受 东 南 季风 和 西风 急流 南 支 的 控制 , 造 成 气候 上 的 区 内 差异 性 。 106 同时 , 由 于 山脉 多 作 南 北 走向 , 也 导致 山体 东西 两 坡 问 之 间 的 气候 差异 ( 见 表 14 一 1 )。 热 、 水 等 条 件 的 不 同 , 导 致 了 山地 自然 垂 带 的 区 域 分 异 。 表 14 一 1 站 名 海 拔 OK) 年 平均 气温 (TC) 年 降水 量 ( 毫 米 ) 2100 Rim (Cc) 年 平均 相对 湿度 (%) 资料 统计 年 份 各 站 气象 资料 马 边 | 汉 源 | 雅 x 541.2 796 682 1321 17.0 18.0 16,2 15.5 1108.5 | 741.8 | 1805.4 | 664.4 5483.2 | 5844.7 | 5088.6 | 4768.2 80 67 79 66 56—70 | 51—70 | 51—70 60—70 706.7 15.2 1264.7 4690.0 81 54—70 1448.5 12.8 513.9 3796.0 69 59—70 二 、 不 同 区 域 的 自然 垂直 带 (一 ) 龙门 山 、 邓 峡 山 小 区 GAR AER. ILS, HR. RR. DO. RM. WN. ARES 的 部 分 地 区 。 山 地 自然 垂直 带 谱 一 般 具 有 下 列 自然 带 : 《1 山地 亚热带 常 绿 阔 叶 林 一 一 山地 黄 壤 带 该 带 位 于 海拔 2000 米 以 下 , 年 平均 气温 在 10 "一 24*o ,>10C 积 温 小 于 5000*C,1 月 份 平均 气温 0 一 4"C,7 月 份 平均 气温 16 一 24"C , 年 降水 量 在 1100 毫 米 左右 。 自然 植被 为 常 绿 阔 叶 林 , 主 要 以 耐寒 的 种 类 组 成 , 如 山 毛 样 科 的 青 桐 (Cyclobala- nopsis glauca) , 曼 青 桐 〈C .oxyodon) , 包 石 标 〈Lithocarpus Cleistocarpus) 等 和 樟 科 的 油 樟 〈Cinnamomum longipaniculatum) , 黑 壳 楠 (Lindera megaphylla), DARE CL limprichtii) 等 。 灌 木 层 多 以 油 竹 〈Sinarundinaria ferax) 占 优势 。 在 海拔 1600 米 以 上 , 常 绿 树 成 份 减少 , 而 落叶 冰 叶 树 成 分 增多 。 在 卧龙 地 区 的 落叶 树 多 为 连 香 树 (Ceridiphyllum japonicum var。sinensis) , #t fi] (Davidia involucra- ta) , KA (Tetracentron sinese) , 以 及 野 核桃 〈Juglans cathayensis) 等 。 由 于 人 为 影响 , 在 海拔 1600 米 以 下 地 段 植被 盖 度 为 30% 左右 , 在 海拔 1600 米 以 上 可 达 70%。 栽培 植被 主要 有 玉米 、 小 麦 、 马 铃 昔 和 水 稻 等 。 这 一 带 发 育 的 土壤 为 山地 黄 壕 、 山 地 黄 棕 壤 。 《2) 山地 暖 温带 针 冰 叶 混交 林 暗 棕 壤 带 该 带 分 布 在 海拔 2000 一 2500 米 , 其 上 限 为 冬季 积 雪线 的 下 限 , 年 平均 气温 4 一 10"C, 1 月 均 温 0 一 4%,7 月 均 温 12 一 16%2 , 三 10 吧 积温 区 2000"C。 在 卧龙 自然 保护 区 “五 一 棚 ”1979 年 观测 资料 59?, 平 均 温 6.26*C 。 自然 植被 是 由 松 科 的 铁 杉 属 (Tsuga) , 云 杉 属 (Picea) , 落 叶 松 属 (Larix) 和 桦木 科 的 桦 属 (Betula) , 械 树 科 的 械 属 (Acer) , 杨 柳 科 的 杨 属 (Popnlus) , 根 树 107 科 的 机 属 〈Tilia) Seam IFAIEZO. me REIK70—90% 。 灌 木 层 以 大 箭 TY CSinarundin- aria chungii) 占 优 势 , 其 它 灌 本 种 类 和 稀少, 常见 的 有 绒毛 杜 胸 CRhododendvon pa= chytrichum) , 星 毛 杜 鹏 (R- asterochnoum) 等 。 该 带 为 大 熊猫 的 主要 活动 场所 。 栽 培植 物 主要 是 马 铃 昔 、 乔 麦 等 。 本 带 发 育 的 土壤 为 暗 棕 壤 。 eee (3) ME es LL A thnk HF GEE KR —— 1 Bb 2 EK Et 该 带 分 布 于 海拔 2500 一 3600 (3800) K, S10 CHARW<—1000C, AAMEISK 左右 。 自 然 植被 多 以 岷江 冷杉 〈Abies faxoniana ) 纯 林 的 林 型 出 现 , 在 局 部 地 方 有 落叶 松 属 的 四 川 红 杉 为 主 的 林 型 。 在 半 阴 坡 , 还 混杂 有 云 杉 属 的 植物 和 黄 果 冷 杉 (Ab- ies ernest) , WRIEMMHMHH BM. HA WY Fit7 (Sinarundinaria fangi- ana) 占 优 势 , 此 外 还 有 杜 鹏 花 科 (Rhododendron) , BAF} (Lonicera) AB AH 科 (Rosa) 的 植物 。 草 本 植物 稀少 , 地 地 被 特别 发 育 , 层 外 植物 有 长 松 葛 。 该 带 发 育 酸 性 的 山地 棕色 暗 针 叶 林 土 。 (4) 亚 高 山 亚 寒带 灌 丛 草 旬 一 一 亚 高 山 草 旬 土 带 该 带 分 布 于 海拔 3600 一 4600 米 , 风 大 赛 冷 。 自 然 植 被 一 般 分 灌木 、 草 本 和 昔 众 植物 EB. HRS AIBA ESTER, WT FEBS (Rhododendron violaceum) , 此 外 , 还 有 柳 (Salix+spp) , BijbAAsag (Spiraea alpina) , #AiCCassppe fastigiata) “=, BARWEBZAS ABE (Veratrum mentzeanum) , AB (Polygonum viv- iparum), #34 76 (Anemone tomentosa) “4, 7ERDIE EBB IU AS PADRE A AR 的 高 山 标 (Quercus) 。 土 壤 为 亚 高 山 草 旬 土 。 (5) 高 山 寒带 疏 草 一 一 寒 漠 土 带 该 带 位 于 海拔 4600 一 4900 (或 5000) 米 , 气 候 严寒 ,一般 植物 已 不 能 生长 。 ERR 风化 作用 下 , 到 处 都 是 大 大 小 小 的 石 块 , 形 成 石 海 。 在 茫茫 石 海中 , 生 长 有 一 些 耐 寒 的 垫 状 植物 , 如 苞 叶 风 毛 菊 CSaussurea obovallata) , 水 母 水 莲花 (S.medusa) , # 人 参 (Eriophyton wallichii) , 垫 状 点 地 梅 (Androsace tapete) FIBA (Arenaria Sp.) 等 。 该 带 发 育 的 土壤 为 多 石 的 寒 漠 土 。 (6) 极 高 山 冰 雪 带 该 带 在 海拔 4900 米 以 上 地 段 , 为 冰雪 覆盖 区 。 以 四 姑娘 山 为 中 心 的 下 峡 出 脉 的 冰雪 覆盖 面积 计 约 40 平 方 公 里 左右 , 是 青藏 高 原 最 东 的 冰雪 罗 盖 区 。 (二 ) 夹 金 山东 南部 、 大 相 岭 东北 部 小 区 包括 荣 经 、 天 全 、 宝 兴 、 芦 山 等 的 全 部 和 大 邑 、 琐 峡 、 名 山 、 哦 眉 等 县 的 三 部 分 。 山地 自然 垂直 带 谱 具 有 4 个 自然 带 。 (1) 山地 亚热带 常 绿 阔 叶 林 山地 黄 壤 带 该 带 在 海拔 2200 米 以 下 , 年 均 温 12 一 16"C , 三 10Y 活 动 积温 达 5200 了 左右 , 1 月 份 均 温 为 2 一 6 "2,7 上 月份 均 温 18 一 25"C, 年 降水 量 在 1200 一 1600 毫 米 之 间 。 由 于 人 为 活动 的 影响 , 在 海拔 1800 米 以 下 的 地 段 , 自 然 植被 已 破坏 。 但 从 幸存 的 树 木 中 可 以 看 出 , 该 地 段 是 以 山 毛 样 科 的 档 树 〈Castanapsis fargesii) , 樟 科 的 RR © RA. MM (1981) 待 发 表 资料 , 108 Alf (Actinodaphne omeiensis) , 西 南 赛 楠 (Nothpboebe cavaleriei) 和 山茶 科 的 厚 皮 香 〈Ternastroemie gymnathera) 等 组 成 的 亚热带 常 绿 阔 时 林 , 林 中 严 有 少量 的 喜 湿 机 攀 植 物 。 在 该 带 的 中 部 主要 为 峨眉 覆 〈Castanopsis platyacantha) , 包 石 标 、 青 桐 〈《Cyclobalanopsis glauca) 等 。 在 海拔 1800 米 以 上 , 常 绿 树 减 少 , 落 时间 叶 树 的 成 分 增多 , 如 瑞 桐 、 连 香 树 、 水 青 树 以 及 桦 树 和 械 树 等 。 灌 木 以 箭 竹 为 主 。 栽 培植 被 有 水 i. 玉米 、 小 麦 、 马 铃 昔 等 。 由 于 岩 性 的 影响 , 在 较 低 海拔 处 侏 爸 系 紫红 色 砂 、 页 崖 出 露 的 地 方 , 发 育 酸性 紫色 土 , 其 它 大 部 分 地 方 发 育 山 地 黄 壤 。 (2) 山地 暖 温 带 针 疗 叶 混交 林 一 一 暗 棕 壤 带 该 带 处 于 海拔 2200 一 2700 米 , 年 平均 气温 为 6 一 12 , 三 10 训 活动 积温 二 25003C , 1 月 均 温 0 一 6C,7 月 均 温 12 一 18YC 。 该 带 的 下 限 与 夏季 云雾 线 下 限 相 一 致 , 而 带 的 上 限 为 其 它 季 节 的 云雾 线 的 下 限 。 | 由 于 人 为 活动 的 影响 , 大 部 分 地 区 森林 已 被 采伐 。 但 是 , 从 总 的 来 看 , 较 大 面积 的 植被 仍 以 铁 《【 杉 ) 一 械 、 桦 混交 的 形式 出 现 。 在 天 全 、 宝 兴 等 地 保留 有 小 片 铁 杉 (Tsu- ga chinensis) 和 云南 铁 杉 (T. dumosa) Ap, ERA. EM. Mil HA MILA 杉 、 黄 果 冷 杉 等 混杂 于 林 中 。 在 雅安 、 名 山 和 峨眉 一 带 , 有 峨眉 冷杉 混 生 于 带 的 上 部 。 落叶 树种 以 青 榨 枯 CAcer davidii) . HAM (Acer maximowizii) 等 及 枇 木 科 的 粗 皮 桦 Betula utilis) , A#E (B。platyphylla) 等 。 灌 本 层 以 多 种 杜 胸 〈Rhododen- dron SPP.) 和 箭 竹 〈9inarundinaria nitida) 占 优 势 。 草 本 植物 稀少 , 活 地 被 发 达 。 Be PF Ly His we he (3) lyst Fe ah ae a EE PR. 漂 灰 土 带 as oy Ap CENE2700—3700K%, REBSRE, ABWMSWIRAAE (Abies f- aberi) HES. FH WMARRR GE, AMM, BA IAK70—80%, HEP AIM IEA ARYL YS 2 AZ 7G (Picea brachytyla) 。 由 于 林内 阴暗 潮湿 , 活 地 被 十 分 发 育 , 厚 达 切 厘米 以 上 。 在 土壤 形成 过 程 中 , 漂 灰 化 作用 明显 , 形 成 漂 灰 土 。 4) RR we RAS sD Ap EIB 700 LAW TRB. ARR ADR SH, PERE ED I, HE BS AMAGE IE, HRB. ARKMIES OK, PRA BA BW (Spiraea SP.) 等 EAM AAA (Poa SP.) SRR, KAW AWS wt. 《三 三 贡 嘎 山东 南部 、 小 相 岭 北部 小 区 GDR AER IE hy EA RW AR AL) PI 天 相 岭 之 间 的 高 山峡 谷 区 , esinhiiaged : 棉 。 汉 源 等 县 , 以 及 甘 洛 、 峨 边 等 县 的 大 部 分 。 区 内 山地 自然 垂直 带 谱 结 构 复 杂 , 从 谷底 部 到 山顶 可 划分 为 下 列 7 个 带 : (1) 出 地 亚热带 常 绿 阔 叶 林 一 一 Be, PRE A EWE R2AV0K DAF, 年 均 温 在 12 一 18\C 的 范围 , 研 10C 积 温 为 4500 一 6000Cy 1 月 均 温 4 一 8 °C, 7 月 均 温 18 一 24"C 。 带 的 上 限 为 冬季 积 雪 线 的 下 限 。 河 谷底 部 区 域 年 降水 量 为 660 一 850 毫 米 。 依 彭 曼 公式 计算 , 其 于 燥 度 为 1.0 左 右 , 属 半 湿 润 气候 。 在 甘 洛 、 峨 边 二 带 分 布 有 马尾 松 (Pinus massoniana) 林 , 在 汉 源 、 石 棉 和 泸 定 县 城 以 南 的 大 渡河 谷 , 海 拔 1400 米 以 下 地 段 , 分 布 有 云南 松 (Pinus yunnanensis) 林 。 在 海拔 109 1400 一 2000 米 的 河谷 , 多 喜 湿 的 油 樟 〈Cinnamomum longipaniculatum) , iy (P- hoebe chinensis) , W kil} (Machilus pingii) 等 樟 科 植物 。 在 海拔 2000 一 2400 米 , 主要 有 竹 叶 楠 (Phoebe faberi) 、 包 石 标 、 细 叶 楠 (Phoebe hui) 等 常 绿 树种 , 同 时 混 生 有 连 香 树 、 水 青 树 , 以 及 多 种 械 树 和 桦 树 。 栽 培植 被 主要 有 水 稻 〈 限 于 海拔 2000 米 UP) , BK. DH. SRBS. 由 于 生物 及 气候 条 件 较为 复杂 , 在 河谷 底部 地 域 发 育 山地 黄 褐 土 (或 山地 褐 土 ) , 由 此 往 上 发 育 山 地 黄 红壤 、 山 地 黄 壕 和 山地 黄 棕 壤 。 (2) 山地 暖 温带 针 阔 时 混交 林 Wee ep SE 该 带 位 于 海拔 2400 一 2800 米 , 年 平均 气温 在 6 一 12C 之 间 , 三 10C 积 温 在 2500 一 5000C, 1 月 平均 气温 0 一 4\C,7 月 平均 气温 12 一 188R, 年 降水 量 1200 一 1400 毫 米 。 自然 植被 为 铁 杉 一 械 、 衬 混交 林 。 针 叶 树 主要 有 铁 杉 和 云南 铁 杉 , 此 外 , 在 带 的 上 部 有 少量 峨眉 冷杉 和 油麦 吊 杉 (Picea brachytyla var .Complanata) 混杂 林 申 。 落 叶 PAP ATS Fh HR A a HE. HEME 〈Betula insignis) 等 。 林 下 灌木 以 箭 竹 占 优 势 。 该 带 已 无 人 工 植被 。 发 育 的 土壤 为 山地 暗 棕 壤 。 (3) 山地 寒 温 带 暗 针 叶 林 一 一 漂 灰 十 带 该 带 分 布 于 海拔 2800 一 3500 (3800) 米 。 在 贡 嘎 山东 、 南 坡 , 年 降水 量 达 芯 00 一 1800 毫 米 。 带 幅 为 终年 云雾 带 , 带 内 寒冷 潮湿 。 自 然 植 被 为 冷杉 (Abies fabri) ap, 林 下 灌木 甚 少 , 只 有 小 量 大 白 杜 鹏 (Rhododendron decorum) 等 ;草本 植物 少 , 而 活 地 被 十 分 发 达 , 厚 达 20 厘 米 以 上 , 主 要 有 锦 丝 琵 (Actinothuidium hookeri) Alyy He (Abietinella abietina) 等 。 由 于 环境 潮湿 , 土 壤 为 发 育 在 第 四 纪 冰 矿物 上 的 漂 灰 土 。 这 是 本 区 发 育 最 典型 的 漂 灰 土 。 4) 亚 高 山 亚 寒带 灌 丛 草 旬 一 一 亚 高 山 草 旬 土 带 该 带 只 见于 贡 咀 山东 坡 , 分 布 于 海拔 3500 一 4200 米 的 缓坡 。 自 然 植被 为 金 露 梅 〈 了 - otentilla fruticosa) , 理 塘 杜 鹏 (Rhododendron litangense) , BUA 线 菊 和 多 种 早熟 禾 (Poa spp.) , RAB. HA (Primula) 等 组 成 的 亚 高 山 灌 丛 草 旬 。 此 外 还 有 jij Hl CFritillaris cirrhosa) 和 虫草 (Cordycepes sinensis) 等 名 贵 中 药材 。 在 这 一 带 内 , 发 育 亚 高 山 草 旬 土 。 (5) 高 山 寒 带 草 旬 一 一 高 山 草 旬 土 带 ”分 布 于 海拔 4200 一 4600 米 的 山岭 中 上 部 , 为 高 山 草 旬 植被 。 群 落 组 成 主要 是 四 川 嵩 草 (Kobrisia setchwanensis) , flume (K -Pygmaea) , 淡 黄 香 青 CAnaphlis flavescens) , 乳白 香 青 〈(A .1lactea) , 黄 总 花草 (Spenceria ramalana) , 蓝 钟 花 (Cyananthus hookeri) , 独 一 味 (Lamiophlomis rotata) , Aa, RAL AH CF- estuca ovina) filpee Bw (Potentilla tatsienensis) , 以 及 多 种 龙 胆 《Gentiana spp) 等 组 成 。 高 山 草 甸 土 是 该 带 的 土壤 , 土 层 薄 而 多 岩 习 。 (6) 高 山 寒 冻 朴 草 一 一 寒 漠 土 带 该 带 位 于 海拔 4600 一 4900 米 。 由 地 势 高 元 严寒 , 以 寒 冻 风化 作用 为 主 , 形 成 大 大 小 小 的 岩层 群 〈 又 叫 流 石 浴 ) 。 在 这 样 恶 劣 的 条 件 下 , 一 般 植 物 已 不 能 生长 , 但 是 , 在 大 小 硬块 之 间 , 生 长 肴 不 县 严寒 强风 的 植物 , 如 水 母 雪 莲花 、 四 裂 红 景 天 (Rhodiola qu- 110 adrifida) 和 扭 连 线 (Phyllophyton comlanatum) 等 热 状 、 多 绕 毛 、 根 长 的 植物 。 在 大 小 石 块 之 间 , 往 往 在 流水 线 和 低洼 处 发 育 有 土 层 极 薄 的 砂 质 土 坏 一 一 高 山 寒 漠 Ho (7) 极 高 山 冰雪 带 贡 咀 山东 坡 , 由 于 受 西 南 季风 和 东南 季风 的 控制 , 降 水 十 分 丰富 , 所 以 , 雪 线 一 般 都 在 海拔 4900 米 上 下 。 在 这 一 线 以 上 至 山顶 为 终年 冰雪 履 盖 的 冰雪 带 。 (四 ) 小 凉山 小 区 AKASH RSBMVUAN SM. HR. MUSE. WA RRA BAA PS 4+ 带 : (1) 山地 亚热带 常 绿 阔 叶 林 一 一 山地 黄 壤 、 黄 棕 壤 带 ”该 带 在 海拔 2400 米 以 下 ;年 均 温 13 一 17"C , 三 10C 活 动 积温 在 5500C 左 右 , 一 月 均 漫 2 一 7Y,7 月 均 温 20 一 26C;, 年 降水 量 1000 毫 米 左 右 , 位 于 金沙 江 和 大 渡河 河谷 的 雷 波 。 马 边 年 雨量 在 850 毫 米 左 右 。 在 海拔 1500 米 以 下 地 段 , 主 要 是 以 档 树 和 刺 苞 米 楼 〈Costanopsis carlesii) HE 的 常 绿 阔 叶 林 , 此 外 , 林 内 还 混 有 小 量 樟 科 、 山 茶 科 及 五 加 科 植 物 。 在 海拔 1500 一 2000 米 以 丝 粟 (Castnopsis platyacantha) 、 华 木 荷 (Schima sinensis) 为 主 的 林 型 , 林 肉 附 生 、 寄 生 和 茧 本 植物 较 多 , 有 些 地 方 呈现 出 亚热带 季 PK 的 景 色 。 在 海拔 2000 一 24007KW HARK DIRE. A ATAE, AN REAR, SHENSON, A 常 绿 阔 叶 与 落叶 阁 叶 混交 林 。 裁 培植 被 , 在 海拔 1000 米 以 下 以 水 A. ADR. BOK, 2 8. 花生 为 主要 农作物 ;在 1000 一 2000 米 以 玉米 、 水 稻 为 主 ;, 在 2000 一 2400 米 以 玉米 、 马 铃 昔 为 主 。 土 壤 分 布 状 况 , 在 海拔 2000 米 以 下 为 山地 黄 壤 ,2000 米 以 上 为 山 地 黄 棕 壤 。 (2 山地 暖 温 带 针 阔 叶 混交 林 一 一 暗 棕 壤 带 该 带 分 布 于 海拔 2400 一 2900 米 。 针 叶 树 以 云南 铁 杉 为 主 , 此 外 还 有 铁 杉 、 哦 眉 淮 #2 WHR RE (Picea brachytyla var complanata) A Hie 3 HE SP BY FB PR 交 林 避 林 下 灌木 以 大 箭 竹 (Simarundinaria chungii) , Watt. WAH. Rie 被 主要 是 马铃薯 、 养 麦 、 燕 麦 和 豆 类 。 土 副 为 山地 暗 棕 壤 。 3) 山地 寒 温 带 暗 针 叶 林 一 一 漂 灰 土 带 该 带 在 海拔 2900 一 3800 米 , 年 降水 量 达 1800 毫 米 左右 。 自 然 植被 为 以 峨眉 冷杉 为 主 的 亚 高 山 阴 瞳 针 叶 林 , 在 带 的 下 部 有 油麦 吊 杉 和 云南 铁 杉 混 生 。 林 下 植物 以 箭 竹 为 主 , 此 外 还 有 多 种 杜 鹏 。 成 土 过 程 以 漂 灰 化 作用 为 主 , 发 育 山地 漂 灰 土 。 CAD 亚 高 山 亚 寒带 灌 丛 草 旬 一 一 亚 高 山 草 甸 土 融 该 带 只 有 在 大 风 顶 等 海拔 4000 米 左右 的 山岭 才 有 分 布 。 自 然 植 被 主要 由 地 盘 松 (Pi- nus densata var, pygmaea) 、 腋 花 杜 鹏 (Rhododendron racenosum) Ji] JH fale (Quercus aquifolioides) , si TTMN Aa. FH. KRFBSAKHWSweEAR A, 土壤 发 育 为 亚 高 山 灌 丛 草 甸 土 。 11] 山地 自然 垂直 带 谱 的 区 域 差异 性 及 成 因 初 探 从 上 述 可 以 看 出 , 本 地 区 山地 自然 垂直 带 谱 的 基带 属于 湿润 亚热带 常 人 阀 时 林 一 一 山地 红壤 、 山 地 黄 坏 带 。 但 是 , 由 于 山体 的 地 理 位 置 和 山体 大 小 不 同 , 出 地 自然 垂直 带 普 的 结构 特征 以 及 同一 自然 带 的 分 布 高 度 和 带 的 组 成 成 分 等 方面 都 有 区 域 性 差异 。 (一 ) 基带 分 布 高 度 由 南 而 北 降 低 , 自 东 而 西 升 高 。 小 凉山 小 区 的 山地 亚热带 常 绿 益 叶 林带 的 上 限 为 海拔 2400 米 , 而 夹 金山 东南 部 和 大 相 岭 东北 部 小 区 为 2200 米 , 龙 门 山 一 下 峡 山 小 区 为 2000 米 。 而 常 绿 阔 叶 林 的 分 布 高 度 由 南 向 北 依次 为 海拔 2000 米 ,1800 米 和 1600 米 。 自 东 向 西 的 变化 , 主 要 表现 在 夹 金山 东南 部 、 天 相 崔 东北 部 水 区 与 贡 嘎 山 东南 部 、 小 相 岭 北部 小 区 之 间 , 前 者 的 山地 亚热带 常 绿 阔 叶 林 一 山地 黄 壤 带 分 布 上 限 为 2200 米 , 后 者 分 布 高 度 为 2400 米 。 第 绿 益 叶 林 植 被 类 型 分 布 的 高 度 、 自 东 而 西 分 布 为 1800 米 和 2000 米 。 (二 ) 组 成 基带 的 建 群 植 物 南 北 不 同 、 东 西 有 别 小 凉山 小 区 的 常 绿 阔 叶 林 以 档 树 林 和 刺 苞 米 桩 林 为 主 , 在 该 带 的 中 部 以 丝 栗 和 华 未 荷 为 主 , 林 内 附 生 和 寄生 现象 普遍 。 夹 金山 东南 部 和 大 相 岭 东北 部 小 区 以 樟 科 和 山 毛 样 科 的 植物 占 优势 。 龙 门 山 和 下 峡 山 小 区 以 樟 科 的 钓 樟 属 和 木 姜 子 属 植物 最 为 普遍 。 自 东 向 西 的 变化 ,在 贡 嘎 山东 南部 和 小 相 岭 北部 小 区 的 河谷 喜 湿 性 的 常 绿 树种 类 较 少 , 而 在 海 统 1600 米 以 上 湿性 成 分 明显 增加 , 但 在 种 类 和 群落 结构 上 都 比 东部 地 区 简 单 。 (=) 其 余 各 带 的 植物 组 成 亦 有 明显 的 区 域 差 异 就 山地 暖 温 带 针 闪 叶 混交 林 一 暗 棕 坏 带 而 言 , 其 中 组 成 混交 林 的 针叶树 种 中 , 龙 门 山 小 区 以 铁 杉 、 云 南 铁 杉 为 优势 ; 夹 金 山东 南部 和 大 相 岭 东北 部 小 区 亦 相 同 ; 而 在 本 区 南部 的 小 凉山 小 区 则 以 云南 铁 杉 占 优势 。 在 亚 高 山 寒 温 带 暗 针 叶 林 带 的 成 分 上 , 龙 门 山 和 邳 峡 山 小 区 以 岷江 冷杉 占 优 势 ; 在 夹 金山 东南 部 和 大 相 岭 东北 部 小 区 , 小 凉山 小 区 则 以 峨眉 冷杉 为 主 。 但 森林 上 限 区 域 分 异 不 明显 。 在 土壤 方面 , 本 区 北部 暗 针 叶 林 下 的 成 十 过 程 中 漂 灰 化 作用 差 , 而 中 南部 瞳 针 叶 林 下 的 漂 灰 化 成 士 作用 较 强 。 造成 本 地 区 山地 自然 垂直 带 的 区 域 差 异 , 主 要 是 区 域 性 热 、 水 条 件 不 同 所 致 〈 见 表 14 一 1) 。 热 量 条件 自 南 向 北 减少 , 如 马 边 的 年 平均 气温 为 17.0"2 , 三 10x 活 动 积温 为 5483 .2*C , 而 汶川 的 年 平均 气温 为 12.8Y , 三 10 活 动 积温 为 3796.0*C , 前 者 比 后 者 分 别 高 4.2*C 和 1687.2sC 。 热 量 条 件 的 南北 差异 , 是 导致 山地 自然 垂直 带 南 北 区 域 分 异 的 重要 因素 之 一 。 同 时 , 由 于 东 、 西 之 间 降 水 量 的 不 同 , 如 雅安 年 降水 量 为 1805 ABE, 而 泸 定 的 年 降水 量 只 有 664.4 毫 米 , 东 、 西 两 地 之 间 降 水 量 相 差 一 倍 以 上 , 这 是 山地 自 然 垂 直 带 东 、 西 差异 的 主要 原因 。 112 ee ee 参考 文献 C1) 四 川 植 被 协作 组 : 《四 川 植被 》 四 川 人 民 出 版 社 ,1980。 C2) FHA: 《小 凉山 树木 图 志 》 四 川 人 民 出 版 社 ,1980。 C3) MEK. FAR. HKA: 《四 川 森 分 区 的 初步 研究 》 。 于 《西南 师范 学 院 学 报 》1981 年 第 工期。 C4) FRR. AGE: 《关于 四 川 森 林 土 壤 地 理 分 区 的 初步 研究 》, 于 《土壤 学 报 》1965。 C5) With: “ERE RRP RAR. 2K. FAERED 学 研究 》 四 川 人 RW RH, 1981,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NATURAL VERTICAL ZONATION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EASTERN PERIPHERY OF QINGHAI-XIZANG PLATEAU Zhong Xianghao Zheng Yuanchang (Chengdu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cademai Sinica) Abstract This region is located in the transitional belt between Qinghai-Xizang Plateau and Sichuan Basin, | There are six geographical zones in the small region of Longmen Moun- tains and Qionglai Mountains and four geographical zones in the small re- gion in the northeast of Daxiangling and southeast of Jiajin Mountains, In the small region in the north of Xiaoxiangling and southeast of Gcngga Mountains there are seven geographical zoness in the small region of Xiao- liang Mountains there are four, The base of this region is situated in the humid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 leaved forest-red soil and yellow soil zones, Its upper limit lowers both northwardly and eastwardly, and that the constructive plants are also totally different, 113 ee 15, BU Ly Hs DX Sw AES AY Be hl FS 刘 淑 珍 《中 国 科 学 院 成 都 地 理 所 ) 贡 嘎 山地 区 位 于 青藏 高 原 的 东 缘 , 山 高 谷 深 , 雪 岭 纵横 , 地 瑶 形 态 多 样 , 地 和 瑶 类 型 复杂 。 根 据 野外 考察 和 室内 和 感 图 象 的 判读 , 我 们 对 贡 嘎 山地 区 地 和 瑶 类 型 的 形态 特征 、 成 因 及 分 布 规律 进 行 了 初步 的 探讨 并 编制 了 二 十 万 分 之 二 的 贡 嘎 山地 区 地 貌 类 型 图 〈 见 所 附 彩 色 地 图 ) 。 工 作 范 围 是 北纬 29"20/ 一 30。57, 东 经 101*36' 二 102s15/, 即 dt 起 康 定 、 折 多 山 干 口 , 南 抵 田 湾 河 , 东 达 大 渡河 , 西 至 立户 河 , 面 积 达 六 千 多 平方 公里 。 —. BOR 况 FE NH RMT LA ARRAS WAY Pe, EWE RTM E7556, WHA RW, UMA AER, ASIEN. KARAT ORIN, AWARE A 让 国峰 海拔 6886 米 , 西 北 的 骆驼 峰 海 拔 6290 米 。 海 拔 五 千 米 以 上 的 而 屯 占 全 区 面积 的 六 分 之 一 , 至 今 这些 山 地 的 大 部 分 仍 为 冰雪 所 覆盖 。 现 代 冰 川 以 主峰 为 中心 BRO ” 布 , 最 长 的 海螺 沟 冰 州 冰 香 伸 入 森林 带 内 8 公里 , 冰 舌 未 端 海拔 仅 2850 米 , 为 帆 型 的 季 风 海 洋 性 冰川 。 , ate 区 内 地 势 起 伏 明 显 , 主 峰 至 大 渡河 谷 〈 海 拔 约 1100 米 ) , 水 平 距 离 不 到 三 十 公里 , 高 差 达 6400 米 , 相 对 高 度 之 大 实 为 罕见 。 区 内 以 责 嘎 山 主 山 肴 线 为 界 , 东 西 两 部 地 狐 截 然 不 同 , 东 部 为 陡 峻 的 高 山 狭 持 深 笑 的 谷地 ;西部 为 辽阔 的 高 原 面 镶嵌 以 宽 浅 的 谷地 。 大 渡河 及 雅 荐 江 的 支流 立 启 河流 经 本 区 , 大 渡河 从 北 到 南 纵 贯 本 区 东部 ;, 立 启 河 自 西北 流入 本 区 至 西南 流出 , 田 湾 河 、 磨 西河 、 玉 农 溪 等 均 为 大 渡河 、 立 启 河 的 支流 。 本 区 所 处 纬度 位 置 属 亚热带 , 但 由 于 巨大 的 海拔 高 度 , 导 致 水 热 条 件 垂 直 变 化 明 显 , 气 候 垂 直 地 带 性 是 本 区 气候 的 一 个 显著 特征 。 东 部 大 渡河 谷底 属 亚热带 气候 , 向 上 至 贡 嘎 山顶 , 具 有 从 亚热带 到 永久 冰雪 带 的 完整 气候 垂直 带 谱 。 因 海拔 高 全 区 年 均 温 比 同 纬度 的 东部 地 区 低 , 区 内 海拔 1300 米 以 下 、 年 均 温 大 于 15.0*C , 海 拔 1300 一 3000 米 范 围 , 年 均 温 为 15 .0 一 4.0x , 海 拔 3000 米 以 上 , 年 均 温 小 于 3.0*C 。 海 拔 1600 米 以 上 基本 上 无 四 季 之 分 , 一 月 和 七 月 的 月 均 温 在 区 内 也 变化 较 大 , 东 坡 的 泸 定 〈 海 拔 1321 米 ) , 一 月 均 温 6.2*C, 七 月 均 温 22.8YC , 而 西北 坡 的 新 都 桥 ( 海 拔 3461 米 ) , 一 月 均 温 仅 XK ”参加 野外 工作 的 同志 还 有 ; UHR. Ake EHR, BRB. SHR. RERS. SRA 的 还 有 沈 镇 兴 、 吴 菌 二 同志 ; 工作 中 得 到 丁 锡 社 教授 、 王 明 业 、 穆 桂 春 副 教授 的 指导 , 表 示 感 谢 。 114 =3.60, 二 月 均 温 12.8"C。 降 十 东西 坡 差 异 较 大 , 东 坡 年 降雨 量 可 达 600 一 2000 毫 米 ; 西 坡 年 降雨 量 仅 700 一 900 毫 米 。 东 西 坡 均 有 于 湿 季 之 分 , 西 坡 较 东 坡 更 明显 。 两 季 为 6 一 10 月 , 降 雨 可 占 全 年 总 降雨 的 82 一 88% 。 一 般 在 海拔 3500 米 以 上 的 高 山地 区 , 特 别 是 西 坡 , 目 照 时 间 较 长 , 全 年 可 达 1600 一 2500 小 时 , 较 四 川 盆 地 高 一 倍 。 太 阳 辐 射 强 烈 , 光 能 资源 丰富 , 平 均 年 总 辐射 可 达 120 千 卡 / 厘 米 :@ 。 由 于 气候 垂直 变化 的 影响 , 导 致 本 区 土壤 和 植被 的 垂直 地 带 性 明显 , 如 东 坡 和 南 坡 从 河谷 底部 至 高 山顶 部 发 育 了 山地 黄 红壤 .山地 棕 壤 .山地 暗 棕 壤 、 山 地 漂 灰 土 、 亚 高 山 草 旬 主 、 高 出 草 甸 二 和 极 高 山 寒 漠 土 。 而 植被 发 育 了 亚热带 常 绿 阔 叶 林 带 、 暖 温带 针 阁 叶 混交 林带 、 寒 温带 阴暗 针 叶 林 带 、 亚 高 山 亚 寒带 灌 丛 草 旬 带 、 高 山 寒 带 草 旬 带 及 高 山 赛 冻 牙 草 流 石 滩 带 等 呈 完 整 的 垂直 带 谱 , 大 部 分 地 区 保存 程度 较 好 , 仅 局 部 地 段 由 于 森林 砍伐 严重 , 形 成 水 土 流失 。 =. th mm Ew 本 区 在 大 地 构造 单元 上 处 于 青藏 板块 与 杨 子 板块 的 交接 带 上 , 因 此 在 地 质 发 育 中 , 明显 受 二 大 板块 的 影响 。 贡 嘎 山 主 山 养 以 东 又 明显 受 康 滇 地 轴 南 北向 基 底 构造 带 的 影 响 》 印 支 二 燕山 运动 期 间 , 在 东西 向 推 挤 力 的 作用 下 , 同 时 受 南 北向 基 底 构造 带 的 影 MW, ERY BIH, USHA. RAW REAR BPA BA 向 斜 等 。 并 先后 相继 产生 了 三 组 断裂 带 , 即 以 大 渡河 断裂 为 主 的 南北 向 断裂 带 , 以 鲜 水 河 断 肥 为 主 的 北西 向 断裂 带 , 以 玉 农 溪 断 裂 为 主 的 北 东 向 断裂 带 。 北 西向 的 鲜 水 河 断 裂 昌 腾 增 沟 断 型 与 北 东 向 的 玉 农 溪 断 裂 、 徐 挖 一 一 田 湾 断 裂 相 交 形 成 贡 嘎 山 萎 型 断 块 , 此 凌 型 断 块 是 贡 嘎 山 断 块 山 的 基础 。 区 内 岩 性 不 甚 复 杂 , 田 湾 一 一 廊 西 一 雪 门 砍 一 线 以 东 出 露 元 古 界 的 闪 长 岩 、 石 英 闵 长 贿 、 斜 长 花岗岩 , 雪 门 坎 、 新 兴 沿 磨 西河 的 狭长 地 带 出 露 二 笃 系 变质 较 深 的 云母 石 eB, RIAA. KA. SARA. FROB. RAMA, REURREIKS 折 多 塘 二 带 主要 为 燕山 期 黑 云 母 花 岗 岩 。 贡 嘎 山 主峰 及 毛 坪 以 西 分 布 有 少量 的 燕山 期 末 期 的 三 长 花岗岩 @ 。 西 坡 除 零 星 出 露 燕山 期 花岗岩 体外 , 大 面积 出 露 三 蕉 系 黑色 、 浅 黄 色 、 黄 鱼 浅 变 质 砂 岩 、 板 岩 、 千 枚 岩 、 粉 砂岩 、 大 理 岩 、 结 晶 灰 岩 等 。 玉 农 溪 断 陷 谷 地 内 有 老 第 三 系 的 上 乌 红 层 分 布 。 沿 各 大 沟谷 可 见 第 四 系 不 同时 期 的 冰 厂 物 及 河流 相 堆 积 物 。 新 第 三 纪 以 来 , 区 内 新 构造 运动 异常 活跃 。 它 不 仅 使 老 构 造 在 原 有 基础 上 进一步 加 深 和 改造 , 而 且 使 新 老 地 层 进 一 步 发 生 裙 皱 和 断裂 , 在 区 内 形成 了 北 东 示 向 一 组 水 平 错 动 断裂 , 并 伴 有 一 定 岩 浆 活 动 。 由 于 新 生 代 以 来 印度 板块 向 东北 方向 的 快速 移动 形成 的 强大 挤 压力 的 影响 , 使 区 内 断 块 抬升 作用 加 速 , 加 之 下 伏 岩 浆 的 上 托 作用 , 使 贡 嘎 山 主 峰 高 答 于 群 峰之 上 。 同 时 断 块 差异 抬升 作用 使 统一 的 夷 平面 解体 为 多 级 夷 平面 。 后 期 的 @ 段 长 林 、 张 先 发 等 1981 年 资料 。 四 四 川 省 地 质 局 第 二 区 训 队 1976 年 资料 。 间歇 性 抬升 作用 , 在 山坡 上 形成 多 级 剥蚀 面 , 河 谷 里 形成 多 级 阶地 。 纵 横 交 错 的 断裂 控 制 着 河谷 及 冰川 谷 的 延伸 方向 。 EL LEA ERMMAR EM (一 ) 工作 方法 首先 对 前 人 工作 进行 认真 地 分 析 研 究 , 了 解 区 内 地 瑶 特 征 、 成 因 及 研究 程度 、 存 在 问题 等 。 然 后 对 本 区 三 十 万 分 之 一 的 卫星 象 片 (ERTS—1,2) 和 六 万 分 之 一 的 黑白 人 多 Aw 〈1968 年 12 月 拍摄 ) 进行 初步 解释 , 通 过 解释 对 本 区 地 瑶 类 型 的 形态 特征 、 排 列 组 合 及 分 布 规律 有 初步 的 认识 。 第 二 阶段 为 野外 调查 , 环 贡 咕 山 四 坡 穿越 了 七 条 路 线 , 最 高 登 至 5200 米 。 对 区 内 地 瑶 类 型 的 形态 特征 、 成 因 及 分 布 规律 进行 详细 的 调查 。 第 三 阶段 为 室内 整理 , 对 大 量 野外 调查 资料 进行 整理 分 析 , 对 航空 象 片 进行 详细 解 释 , 并 对 采集 的 沉积 物 样品 、 朽 木 样 品 进行 颗粒 分 析 、 同 位 素 C 测定 等 。 最 后 编制 了 Te wy He He. (=) MRORRUMRRKRAR WRBS EMT Dw REAS AEE FAT, WARIS AMER RE 必然 会 反映 内 外 力作 用 的 类 型 、 强 度 及 其 相互 影响 与 制约 的 关系 。 因 此 我 们 的 分 类 采用 OSCE Hh SAA BEAT BAA KRW URS ERE MAAR” 的 分 类 头 则 。 BB—-R, WHAM MM MWAATAARWAAATESRE: Ow, ORR, OF. 阶地 , 图 扇形 地 , 回 谷地 , 人 @@ 平 原 。 再 以 气候 地 貌 学 方法 为 原则 , 根 据 现 代 主 导 外 营 力 的 差异 进行 第 二 级 分 类 , 共 分 为 17 个 类 型 〈 也 是 制图 单位 ) : 1. 山 地 (1) 流水 作用 山地 (2) 融 冻 作用 山地 (3) 冰雪 作用 山地 (4) 寒 冻 风化 作用 山地 2. 丘 陵 (5) 流水 作用 丘陵 (6) 融 冻 作用 丘陵 3. 台 、 阶 地 (7) 夷 平面 (8) 剥蚀 面 (9) 阶地 (10) wk Mise 4, bai Fe Hs (11) 冲 洪 积 扇 : a. 新 冲 洪 积 扇 b . 老 冲 洪 积 扇 116 (12) 倒 石 堆 5. 谷 地 (13) 河流 谷地 、 大 冲 沟 (14) 断裂 侵蚀 谷地 (15) 古 冰 斗 、 古 冰川 谷 (16) PARKS. AIA 6 .平原 (17) 冲积 、 湖 积 平原 I, ALS Bl Ae AE oh A EO (一 ) 山地 全 区 广 为 分 布 , 以 贡 咕 出 主峰 为 中 心 , 向 四 周 海 拔 逐渐 降低 。 山 肪 大致 呈 南北 走 向 , 与 构造 线 基 本 一 致 。 山 地 的 相对 高 度 最 大 可 达 5000 一 6000 米 , 是 新 第 三 纪 以 来 强烈 断 块 抬 升 作 用 形成 的 年 轻 的 断 块 山 。 由 于 海拔 高 度 和 相对 高 度 变 化 较 大 , 气 候 的 垂直 变 化 形成 塑造 地 瑶 形 态 的 外 营 力 呈 现 有 规律 的 变化 , 不 同 海拔 的 山地 经 受 的 外 力作 用 是 不 同 的 , 依 据 此 原则 将 山地 分 为 四 种 类 型 。 《1) 流水 作用 山地 :主要 分 布 于 大 渡河 和 立 启 河 的 两 侧 , 山 地 的 海拔 自 1000 米 至 4000 米 不 等 。 气 候 温 暖 , 降 水 充沛 , 东 南部 的 田 湾 一 带 , 降 十 全 年 可 达 1000 毫 米 以 上 , 因此 塑造 地 瑶 形 态 的 主导 外 营 力 为 流水 作用 。 其 次 是 物理 风化 作用 和 化 学 风化 作用 。 基 鸯 不 断 风 化 , 在 流水 的 面 状 侵蚀 和 线 状 侵蚀 下 , 山 地 不 断 降 低 。 因 此 这 一 类 山地 多 数 较 低 矮 , 形 态 较 浑 圆 , 斜 坡 坡 形 多 呈 凸 形 , 坡 度 35 度 以 下 , 山 地 的 山坡 或 山 峭 上 多 履 盖 有 较 厚 的 风化 壳 和 坡 残 积 层 。 以 磨 西河 至 大 渡河 之 间 的 山地 最 为 典型 。 (2) 融 冻 作用 山地 : 主要 分 布 于 玉 农 溪 、 莫 溪 沟 、 湛 泥巴 河 的 两 侧 , 海 拔 东 坡 为 3600 一 4900 米 , 西 坡 为 4000 一 5200 米 。 这 一 类 型 的 山地 , 年 均 温 在 0 "C 左 右 , 其 中 11 月 至 型 年 4 月 气温 在 0 以下, 地 表 处 于 冻结 状态 ,5 月 至 10 月 处 于 0 "及 0 以 上 , 地 表 为 融 解 状 态 。 如 海拔 4300 米 的 绿 海 子 附 近 , 季 节 性 冻 土 层 可 达 二 米 多 厚 ,4600 米 的 九 海子 附近 , 季 节 性 冻 土 层 可 达 2.5 米 厚 , 西 坡 贡 嘎 夺 后 山 一带 季 节 性 冻 土 层 超过 2 米 。 因 此 融 冻 作用 是 塑造 这 类 山地 形态 的 主要 外 营 力 , 其 次 有 重力 作用 和 流水 作用 。 在 基 岩 裸 露 的 山地 , 月 温差, 年 温差 都 很 大 , 岩 石 了 晚上 冷 缩 , 白 天 热 涨 , 基 崖 裂隙 中 的 水 冬季 冻 结 , 夏 季 融 化 , 冬 夏 交 替 季 节 , 白 天 融化 , 晚 上 冻结 。 就 是 这 种 融 冻 作用 使 基 岩 产生 强 烈 的 破碎 , 形 成 这 一 类 型 的 山地 , 山 峰 尖 峭 , 山 坡 陡 峻 。 坡 形 上 段 尤为 陡 峻 , 为 直线 坡 , 坡 度 多 在 40 度 以 上 , 甚 至 为 陡 崖 下段 为 缓坡 , 多 为 凸 形 坡 , 常 分 布 有 重力 作用 或 蠕动 作用 形成 的 碎 屑 堆积 坡 。 较 平缓 的 山顶 常 分 布 有 融 冻 上 托 作用 形成 的 大 片 石 海 。 雅 家 十 、 雪 门 坎 一 带 , 燕 子 沟 新 房 圈 一 带 均 为 这 一 类 型 的 山地 。 土 层 较 厚 的 山坡 常 发 育 泥 流 阶 地 , 如 草坪 一 带 , 贡 嘎 寺 后 山 , 九 海子 一 带 山地 均 可 见 。 @@ 以 下 均 参 看 贡 咀 山地 区 地 还 类 型 图 , 117 (3) 冰雪 作用 山地 : 主要 分 布 于 主峰 周围 , 其 海拔 高 度 东 坡 为 4900 米 以 上 , 西 披 为 5200 米 以 上 的 被 冰雪 履 盖 的 山地 。 由 于 冰雪 的 保护 作用 及 冰雪 自身 的 重力 作用 , 使 这 一 类 型 山地 形态 较为 和 缓 。 (4) 寒 冻 风化 作用 : 分 布 于 主峰 周围 , 其 海拔 在 东 坡 为 4900 米 以 上 , 西 坡 5200 米 以 上 的 无 冰雪 覆盖 的 山地 , 山 地 坡度 陡 峻 , 外 营 力 以 寒 冻 风化 作用 为 主 , 坡 形 上 部 较 陡 , 坡度 可 达 60 度 , 下 部 是 形 坡 , 由 于 坡度 陆 , 冰 雪 无 法 停留 , 沿 斜 坡 向 下 堕落 形成 雪崩 , 对 坡 面 形成 巨大 的 刨 蚀 和 磨 蚀 作 用 。 (=) 丘陵 区 内 分 布 范围 很 少 , 只 在 东北 部 、 北 部 及 夷 平面 上 有 零星 分 布 。 根 据 现 代 外 营 力 的 性 质 可 分 为 两 类 。 (5) 流水 作用 丘陵 : 零星 地 分 布 于 区 内 的 北部 和 东北 部 , 相 对 高 度 一 般 在 200 米 以 下 , 形 态 浑 圆 , 坡 度 和 组 。 (6) 融 冻 作用 丘陵 :零星 地 散布 于 夷 平面 之 上 , 相 对 高 度 百 米 左右 , 也 有 大 称 为 “Phar” 。 edie ce mak 因此 现代 外 营 力 以 融 冻 作用 为 主 。 (=) &. Brit 这 一 形态 类 型 是 机 质 面 为 平面 周边 为 斜面 或 一 边 为 斜面 的 基本 地 貌 面 组 成 的 台 状 或 阶 状 地 瑶 形 态 。 按 其 主导 外 营 力 可 分 为 四 类 。 (7) BFA: 区 内 山顶 或 山脊 分 布 有 面积 大 小 不 等 的 平坦 地 面 , 即 夷 平面 。 夷 平面 与 周围 的 斜坡 组 合成 台 状 地 瑶 形 态 。 夷 平面 是 新 第 三 纪 以 来 外 力 侵蚀 剥蚀 形成 的 。 后 来 第 四 纪 以 来 新 构造 运动 的 断 块 差异 抬升 作用 , 使 其 抬 高 形成 现在 的 台 状 地 形 。 按 海拔 在 区 内 大 致 可 以 分 为 如 下 几 级 : 四 2900 一 3000 米 ,@3500 一 3700 米 , @4200 一 4400 米 , 四 4600—47002K, @5000—5200. 东西 坡 夷 平面 分 布 和 保存 的 完整 性 差异 较 大 。 东 坡 有 五 级 , 但 沟 保 存 很 差 , 零 星 分 Ai, 西 坡 仅 有 后 面 三 级 , 即 最 低 为 4200 一 4400 米 , 分 布 较 广 , 保 存 较 好 。 特 别 是 4200 一 4400 米 及 4600 一 4700 米 两 级 尤为 典型 。 如 西 坡 的 宁 圭 拉 托 夷 平面 ,面积 达 40 多 平方 公 里 , 坡 度 只 有 5 一 8 度 , 四 周 斜 坡 高 达 800 余 米 , 坡 度 25 一 30 度 , 由 花岗岩 组 成 , HRD 的 台 状 地 形 。 (8) 剥蚀 面 , 在 夷 平面 以 下 , 河 谷 之 上 的 山坡 或 山腰 上 普遍 发 育 有 顶 面 平坦 , 面 积 不 大 的 阶梯 状 地 形 。 区 内 发 育 有 三 级 〈 见 表 15 一 1) ,它们 是 地 壳 间 歇 性 抬升 的 产 物 , 同 一 级 剥蚀 面 的 连 线 与 河流 流向 基本 一 致 , 但 其 高 出 河面 的 高 度 已 超出 现代 河谷 。 其 中 高 出 河面 300 一 400 米 的 一 级 发 育 较 好 。 (9) 阶地 :区 内 各 大 河流 都 发 育 有 4 一 5 级 阶地 , 沿 河流 呈 长 条 状 不 连续 分 布 , 其 中 1 一 3 级 阶地 保存 较 好 , 特 别 是 1 一 2 级 阶地 , 阶 地 面 宽 阔 平 坦 , 是 目前 大 类 活动 的 主要 场所 。 但 4 一 5 级 阶地 无 论 阶 地 面 或 陡 坎 都 不 同 程度 地 遭 到 破坏 , 特 别 是 五 级 阶 地 只 零星 地 保留 于 谷 坡 的 上 部 。 1 一 3 级 多 数 为 堆积 阶地 ,4 一 5 级 阶地 多 数 为 基 座 阶 地 , 少 数 地 区 为 堆积 阶地 。 山 区 河流 多 数 阶地 为 冲 洪 积 作 用 的 共同 产物 , 特 别 是 各 大 淘 口 与 主流 交汇 的 部 位 , 阶 地 面积 较 大 , 组 成 物质 由 洪 积 物 和 冲积 物 呈 互 层 出 现 , 韵 律 明 显 。 阶 地 后 缘 常 被 洪 积 物 覆盖 。 磨 西河 在 新 兴 一 带 发 育 有 五 级 阶地 〈 见 表 15 一 2) , 其 118 aaa 600 1100 河 400 : 600) 2, Berl) pe gy 2000 大 #& : | 600 1100 中 了 ,发育 最 好 , 称 为 磨 西 台地 , 阶 地 面 最 宽 达 一 公里 , 沿 河 延 伸 十 四 公里 , 阶 地 面 以 5 度 的 坡度 向 下 游 微 倾 。 至 下 游 吊 嘴 以 下 为 基 座 阶地 , 其 基 座 为 花岗岩 或 闪 长 岩 。 燕 子 沟 也 发 育 有 四 级 阶地 , 其 中 Ts To RR. 其 物质 组 成 也 为 冲 、 洪 积 互 层 出 现 , 药 王 AMET MMT: OF 2, RRAWHBA. OR25k, KA 色 中 粗 砂 , 夹 有 泥 Ba, RAC “同位 素 测定 , 其 年 龄 为 1490+70 年 。@@ 厚 5.5 米 ; 灰 黄 色 , 砾 石 夹 砂 , 砾石 磨 圆 较 差 , 分 选 不 好 , 砾 径 10 一 30 厘 米 不 等 , 最 大 为 2 米 。 砾 石 成 份 为 二 长 花 岗 a Aka, BA, RAF. QIK, 黄 灰色 , 砾 石和 砂 各 占 一 半 , 砾 径 为 10 一 20 厘米 , 磨 圆 中 等 , 分 迭 较 好 , 砾 石 成 份 同 上 层 。@ 厚 8 米 , 全 被 坡 积 物 覆 盖 。 (10) KR: 贡 嘎 山地 区 不 仅 第 四 纪 曾 发 生 过 冰川 作用 , 而 且 现 代 冰 JiR 育 。 因 此 不 论 现代 冰川 谷 两 稠 或 古 冰川 谷 内 都 广泛 分 布 有 杀 WE. UK Te Ze AN UK Boe Hh “S PEMA, AUSWERERSPEWORAL, WHI, BE 王 沟 沟 日 都 保留 有 较 老 的 冰 奢 阶地 。 如 南 门 关 沟 沟 口 的 冰 厂 阶地 长 1 公里 , 阶 面 宽 60 一 100 米 ,散布 有 大 的 冰 漂 砾 。 磨 西河 上 游 草坪 一 带 , 吉 冰川 侧 矿 堤 沿 谷 延 Hh 达 十 公里 之 长 , 宽 近 一 公里 , 前 端 由 于 高 出 堤 面 的 终 奢 故 的 阻挡 形成 了 冰 厂 湖 , 名 日 。 猪 腰子 海 。 西 坡 的 贡 嘎 沟 内 也 分 布 有 冰 厂 堤 。 各 现代 冰川 的 两 侧 都 发 育 有 侧 磺 坦 如 燕子 沟 冰 川 两 侧 有 两 道 侧 磺 坦 , 内 侧 一 堤 是 现代 冰川 侧 磺 堤 z SMS rk 期 侧 磺 堤 , 高 出 冰 面 60 一 70 米 , 离 开 现 代 冰 天 末端 向 前 伸 出 一 公里 , 高 出 河面 100 一 120 米 # 其 剖面 的 下 部 为 分 选 不 好 , 无 磨 圆 的 砾石 夹 砂 组 成 , 砾 石 成 份 为 黑 灰色 砂岩 、 板 岩 及 花岗岩 等 。 而 上 部 50 米 左右 为 砾 厂 层 和 砂砾 层 , 由 于 砾石 的 A 轴 平行 于 冰川 流向 ,因此 砾石 层 具 有 不 太 明 显 的 层 理 。 海 螺 沟 冰川 和 又 沟 冰 川 均 有 此 种 现象 。 (四 ) 扇形 地 | 其 形态 表现 为 由 向 一 方 倾斜 的 单一 的 斜面 组 成 。 按 其 成 因 可 分 为 二 类 。 C11) 冲 洪 积 扇 , 流水 的 堆积 作用 形成 的 。 主 要 分 布 于 各 大 小 冲 沟 的 出 口 处 , 特 别 是 西 坡 , 强 烈 的 风化 作用 产生 了 大 量 的 碎 习 物 质 , 或 者 沟谷 上 游 为 古 冰 川 谷 , 谷 内 分 布 Aik 冰 奢 物 , 雨 季 时 这 些 物 质 被 流水 携带 下 来 , 在 沟 口 堆积 为 洪 积 扇形 地 。 有 的 地 区 几 个 洪 积 局 联接 起 来 形成 巨大 的 洪 积 扇 衬 , 如 西 坡 的 居 里 坝 一 带 洪 积 扇 非常 发 育 , 最 大 的 119 RAAF. Ay es 者 二 韦 0 十 06FTI08 于 ZEL 06 +0072 Cf acty EEK Hct S Waren 3 DY Ely) Blerd AY let Mea eG ae ,00T| ,06 0II 一 ,00IT| ,79 0ST ,O8T +002 OIG | ,012 公开 +OTR2,01T veG| 08 一 v0/ v(0 00T v00T 766 vG8 +08 001 +08 .06T pa vo9| 09 viG | 70V | 08 gO vLé g0S v08 |S9—,0S|} .0S +99 9309 109 一 ,09| +07 +09 cL goo 0€—0¢| 5ST | y02| y9T| SI—,OT v9 gf v625 GE 一 Y08 | OE g0E vse |SE—v9l| 02 gSl tL v8 | gOl |9—vS! vS | gS | oD v9 v9 0I—vS ofl 0T 一 v9| 0T 一 "9 | v05 gS |0T 一 v9 v0T vO V0T TL UE WM ot BE z Si 120 洪 积 扇 裙 沿 河 延 伸 长 达 3 公里 。 一 些小 的 冲 沟 沟 口 也 堆积 有 小 的 冲 出 锥 , 如 东 坡 磨 西河 左岸 的 胜利 沟 至 折 田 坝 的 4 公里 距离 内 就 分 布 有 大 小 洪 积 扇 6 个 。 这 些 冲 洪 积 扇 目 前 都 是 居民 点 和 农业 区 的 所 在 地 。 根据 冲 洪 积 扇 的 时 代 新 老 又 分 为 两 个 亚 类 : 新 冲 洪 积 扇 为 a 亚 类 ;, 老 冲 洪 积 扇 为 b 亚 类 。 (12) 倒 石 堆 : 在 寒 冻 风化 和 融 冻 风化 作用 下 基 岩 破碎 , 由 于 重力 作用 堆积 于 岩 脚 或 坡 脚 部 位 , 形 成 大 小 不 等 的 倒 石 堆 或 岩 居 坡 等 。 洋 确 沟 左 侧 五 千 米 左 右 的 山坡 上 分 布 有 规模 较 大 的 倒 石 堆 禧 , 面 积 达 0.5 平 方 公里 。 (五 ) 谷地 贡 嘎 山地 区 属于 新 构造 运动 活跃 的 地 区 , 隆 起 和 断裂 作用 都 很 强烈 , 海 拔 四 千 米 以 下 降雨 也 较 充沛 。 特 别 是 东 坡 , 年 降雨 量 平均 可 达 600 一 2000 毫 米 , 流水 的 切割 作用 非常 强烈 , 第 四 纪 以 来 的 古 冰川 作用 及 现代 冰川 作用 也 较 强 烈 。 上 述 各 种 作用 形成 的 负 地 瑶 ”在 区 内 广泛 分 布 , 按 其 成 因 又 可 分 为 四 类 。 (13) WS. AWW: 区 内 主要 河流 有 大 渡河 、 立 启 河 及 其 支流 田 湾 河 、 磨 西河 、 玉 农 溪 等 。 这 些 河 流 在 流水 的 作用 下 形成 宽 几 百 米 甚至 千 余 米 的 河谷 , 在 地 壳 强 烈 抬 升 的 地 区 形成 峡谷 。 如 大 渡河 谷 , 泸 定 至 加 郡 段 为 宽 谷 , 谷 宽 近 千 米 , 挖 角 至 得 妥 段 为 峡 谷 段 , 谷 宽 仅 百 米 , 最 窗 处 只 有 50 米 左右 。 立 启 河 河 谷 宽 而 浅 , 一 般 宽 1 公里 左右 , 最 宽 可 达 2 公里 。 此 外 , 区 内 大 小 冲 沟 非 常 发 育 , 东 坡 最 大 切割 密度 可 达 4.3 公 里 /公里 ?。 在 分 类 中 , 因 阶地 已 单独 列 为 一 个 类 型 , 因 此 河谷 这 一 类 型 在 图 面 上 只 表示 谷底 和 BHR | 3 (14) 断裂 侵蚀 谷 ; 断裂 作用 形成 的 槽 谷 , 河 流 沿 槽 谷 发 育 。 谷 地 两 侧 断 层 三 角 面 和 断 层 岩 发育, 如 东北 部 的 冷 竹 关 沟 等 。 wi 。 (15) Wu. AMINE: 第 四 纪 以 来 贡 嘎 山地 区 至 少 发 生 过 二 次 冰川 作用 @ , 因 此 冰 乌 地形 异常 发 育 。4000 米 以 上 的 山地 , 古 冰 斗 广 为 分 布 , 按 其 海拔 高 度 可 以 分 为 四 级 〈 见 表 15 一 3) , 越 高 越 新 。 表 15 一 3 古 冰 斗 平均 海拔 表 ~~ 一 2 级 | pw 级 坡 Bf] | 向 oS Hse 个 数 | 平均 海拔 ( 米 )| 个 数 | 平均 海拔 ( 米 )| 个 数 北 坡 | 4830 | 6 4677 16 4445 42 4200 | 7 西 坡 4920 6 4700 43 4539 40 南 坡 4880 6 4638 | 22 4469 36 | | 东 坡 4830 6 | 4602 2 4412 7 | 4152 | 8 注 : 一 级 、 四 级 大 部 分 是 根据 冰 斗 出 口 处 的 海拔 计算 。 二 级 、 三 级 大 部 分 是 根据 冰 斗 湖 的 海拔 计算 。 ® 胡 发 德 、 王 明 龙 等 : 1981 年 资料 12] 在 此 四 级 十 冰 斗 中 ,4400 一 4500 米 一 级 最 为 发 育 , 冰 斗 规模 大 , 多 为 谷 首 冰 斗 , 形 如 串珠 状 或 长 条 状 , 一 般 宽 1 一 2 公里 ,长 2 一 3 公里 , 如 玉 农 溪 的 支流 曼 达 日 河源 头 的 古 冰 斗 宽 2 公里、 长 3 公里 。 区 内 十 冰川 谷 也 十 分 发 育 , 磨 西河 、 玉 农 溪 等 河谷 上 游 都 是 原来 的 古 冰川 谷 , 磨 西 河上 游 的 古 冰 川 谷 长 达 15 公 里 。 据 不 完全 统计 , 本 区 的 古 冰川 谷 谷 深 和 谷 宽 之 比 多 数 在 1:2.5 一 1:3.0 之 间 , 属 罕 型 冰川 谷 , 这 也 是 海洋 性 冰川 的 特征 之 一 。 (16) WRK. KING: 贡 咀 山地 区 是 我 国 现代 冰川 最 发 育 的 山地 之 一 , 大 小 冰 ” 川 有 近 百 条 , 冰 川 类 型 有 冰 斗 冰川 、 悬 冰川 、 山 谷 冰川 等 。 现 代 冰 斗 海拔 东 坡 为 4900 一 5000 米 , 西 坡 为 5100 一 5200 米 , 最 高 可 达 5400 米 左右 。 贡 巴 冰 川 永 斗 南 北 宽 1.5 公 里 , 东 西 长 1 公里 , 后 壁 直抵 主峰 。 现代 冰川 谷 也 较 发 育 , 最 长 的 海螺 沟 冰 川 谷 长 达 14.8 公 里 , 属 罕 型 冰川 谷 。 (A) 平原 形态 上 由 单一 的 平面 组 成 的 平坦 或 略 有 倾斜 的 平坦 地 面 , 其 成 因为 堆积 作用 , 本 区 只 有 这 种 类 型 。 (17) 冲积 和 湖 积 平原 : 区 内 分 布 很 少 , 湖 积 平原 只 在 凌 缩 的 冰 矿 、 冰 蚀 湖 的 周围 有 小 块 分 布 , 而 冲积 平原 只 在 巴 王 沟 入 田 湾 河 的 入 口 的 下 方 有 分 布 , 其 面积 可 达 2 平 方 公里 。 本 文 试图 通过 贡 嘎 山地 区 地 瑶 类 型 的 研究 对 山地 地 瑶 类 型 的 划分 问题 作 一 探讨 , 文 中 提出 “以 气候 地 瑶 学 方法 进行 成 因 分 类 ”的 初步 尝试 这 一 方法 其 优点 是 避免 了 以 “高 、 中 、 低 山 ” 划 分 山地 类 型 时 高 度 指标 在 全 国 不 易 统一 的 问题 , 同 时 因为 引入 了 气候 要 素 及 外 力作 用 的 方式 和 强度 为 农业 利用 提供 了 科学 依据 。 但 是 这 种 尝试 仅仅 是 开始 , 很 不 成 熟 。 问 题 还 不 少 , 有 待 进一步 补充 、 完 参考 文献 内 之 久 :,《 贡 咕 山 现代 冰川 的 初步 观察 》, 于 《地 理学 报 》24 卷 3 期 318 一 337 页 , 1958 年 。 CLASSIFICATION OF GEOMORPHOLOGICAL TYPES AND GEOMORPHOLOGICAL MAP OF GONGGA MOUNTAINOUS REGION Liu Shuzhen (Chengdu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cademia Sinica) Abstract Located at the east edge of Xizang plateau Gongga mountainous region is a young rhombus-shaped fault-block mountain, 45 peaks are over 6000 meters in elevation in the Gongga mountainous region and the main peak is 7556 meters. The present glaciers in radia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main peak are typical marine glaciers of the monsoon region, The relative elevation is very large in this region, For example, the 122 horizontal distance from the main peak of Gongga Mountain to the valley of Dadu river is only 30 kilometers, but the relative elevation is 6400 meters, The very high elevation makes the vertical zonation of the water and temperature conditions quite obvious, and hence the complicated geomorpholo- gical types in this region,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remote sensing image, we have studied the origin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topographic features and “made a geomorphology map in scale of 1: 200,000. The principle of geomorphic classification is in accordance with morpho- logical classification of combination of basic geomorphic surface and morpho- genetic classification of the climatic geomorphology, First the area is divided into 6 morphological types which are divided further into 17 morphogenetic ‘types, 1, Mountains 1) Mountains due to the action of running water 2) Mountains of solifluction 3) Mountains of glaciation 4) Mountains of frost action 2. Hills 5) Hills due to the action of running water 6) Hills of solifluction 3. Platforms and terraces 7) Planation surface 8) Denudation surface 9) Terrace 10) Moraine duke 4. Fan-lands 11) Alluvial-pluvial fan a) New alluvial-pluvial fan b) Ancient alluvial-pluvial fan 12) Talus 5. Valleys 13) River.valley 14) Erosional fault valley 15) Ancient cirques and glacial valleys 16) Present cirques and glacial valleys 6, Plain 17) Alluvial or Lacustrine plain 123 16, fab De Sb Dx Hs Woe HAP AE FR WR RAR ES Jes RE EL A Raf DR Aa Bee DT LL as TA EY Sw UL Bk Fas Se Sa Ac JY aes Dk Dey SJ Sas hE 的 交接 带 上 。 地 势 上 自 西向 东 , 从 海拔 6250 米 的 四 姑娘 山 向 东 急 速 过 渡 到 中 山 、 低 山区 直至 盆地 边缘 。 这 种 地 势 上 的 垂直 变化 导致 区 内 地 瑶 与 植物 生长 上 的 垂直 带 状 结构 , 成 为 我 国 最 重要 的 大 熊猫 自然 资源 保护 区 。 这 里 不 仅 有 大 熊猫 、 牛 羚 、 和 白唇鹿 等 珍稀 动 物 , 还 有 连 香 树 、 琪 桐 等 各 种 珍贵 植物 。 为 了 进一步 查 明 卧 龙 垂直 自然 带 区 的 地 质地 瑶 背 景 特征 ,1981 年 我 们 对 区 内 进行 了 初步 考察 。 有 鉴于 四 川 省 地 质 局 区 域 地 质 测量 队 已 提交 了 该 区 1 : 20 万 区 域 地 质 调查 报 告 , 我 们 的 工作 侧重 于 对 第 四 纪 地 质 特 征 的 考察 。 现 就 取得 资料 和 初步 认识 介绍 于 后 , 错误 之 处 请 指正 。 一 、 地 质 构 造 特征 (一 ) 构造 特征 耻 龙 地 区 地 跨 我 国 西部 地 槽 区 和 东部 地 台 区 向 西部 地 槽 区 过 渡 的 龙门 山 裙 皱 带 。 自 中 生 代 以 来 经 历 了 多 期 构造 变动 , 尤 以 三 至 纪 末 的 印 支 运动 影响 最 为 强烈 。 它 使 本 区 强 烈 袜 皱 隆 起 成 陆 , 不 仅 奠定 了 本 区 北 东 向 构造 格局 , 而 且 产生 了 -- 系 列 北 东 向 大 断裂 带 , 地 层 普遍 发 生 了 变质 作用 。 自 侏 罗 纪 至 第 三 纪 , 本 区 未 再 接受 沉积 , 长 期 处 于 剥 夷 之 中 。 第 三 纪 来 至 第 四 纪 初 的 喜 山 四 幕 新 构造 运动 结束 了 本 区 相对 稳定 的 状态 , 开 始 强烈 快速 隆起 , 地 形 发 生 重大 变形 , 到 晚 更 新 世 时 期 的 最 后 一 次 强烈 新 构造 运动 , 最 终 形成 了 近 于 现今 地 瑶 景 观 。 (=) 地 层 特征 大 致 以 皮条 河 为 界 , 西 部 为 中 生 代 三 程 纪 变质 岩 系 分 布 区 , 东 部 为 古生代 地 层 分 布 区 , 其 中 部 分 地 层 发 生变 质 作 用 , 在 东南 边缘 有 少量 三 至 纪 煤 系 地 层 分 布 。 现 将 出 露地 层 作 综 合 简 述 。 1 . 古 生 界 地 层 (1) 前 古 生 界 黄 水 河 群 (Pthn) : 变质 的 灰色 英 安 岩 、 流 纹 岩 、 中 酸性 火山 砾 岩 、 角 砾 状 凝 灰 质 流 纹 岩 , 总 厚 174 一 907 米 。 (2) 震 旦 系 灯 影 组 (Zbdn) : 浅 灰 色白 云 岩 、 页 岩 、 炭 质 页 岩 、 炭 质 粉 砂岩 、 粘 土 岩 夹 含 磷 硅 质 岩 , 厚 300 米 左右 。 (3) BRA (0): 浅 亦 色 砂 岩 、 石 英 砂岩 夹 砂 质 板 岩 , 上 部 为 色 裂 纹 灰 岩 , 总 厚 大 于 54 米 。 124 (4) 志 留 系 茂 县 群 (Smx) : H-BSRNRBA. KA BHREDARHE 可 分 5 组 。 总 的 岩 性 以 灰色 、 灰 绿色 绢 云母 千 枚 岩 、 绢 云母 石英 千 枚 岩 为 主 , 夹 石英 B. BRYA. Re. KEA,. BEKF2000K, (5) AA (D) : 以 映秀 一 三 江 断 裂 为 界 , 东 部 为 灰色 至 深 灰 色 薄 层 状 灰 岩 、 泥 RRBERRR BS. WAL DAL MWA, 厚 637 一 1378 米 ; 西部 为 深 灰 色 痰 质 千 枚 岩 、 千 枚 岩 、 绢 云母 石英 千 枚 岩 夹 石英 岩 、 角 砾 状 灰 岩 , 厚 度 大 于 640 米 。 (6) BRA 〈C) : 灰色 薄 层 至 中 厚 层 状 灰 岩 夹 千 枚 岩 、 痰 质 千 枚 岩 、 生 物 碎 居 灰 岩 , 厚 121 米 左右 。 (7) BAR (了 ) : 下 统 为 灰色 结晶 灰 岩 夹 砂砾 岩 、 生 物 碎 居 灰 岩 、 砂 岩 及 角 砾 状 灰 岩 , 总 厚 77 米 左右 ; 上 统 为 灰 绿 色 斑 状 蚀 变 玄武 岩 , 厚 50 米 左右 。 2. 中 生 界 地 层 主要 分 布 在 皮条 河 以 西 的 广大 地 区 , 由 单一 的 三 释 纪 地 层 组 成 。 本 区 东南 角 三 江 一 FA SBASRMWED A. (1) FERARKWA (Tib) : 以 灰色 板 岩 、 砂 质 千 枚 岩 、 薄 层 含 钙 变质 粉 砂岩 为 主 , 成 微细 韵律 互 层 , 夹 钙 质变 质 细 砂 岩 , 薄 层 泥 砂 质 灰 岩 ; 厚度 变化 大 , 本 区 新 店 子 一带 厚 170 米 。 (2) P=SBARAWA (T.z) : 下 部 以 灰色 厚 层 至 块 状 变质 的 含 钙 长 石 石英 砂 BAT, RRATMA. SBZBT Hes, 上 部 为 灰色 中 至 厚 层 状 变质 的 含 钙 细 粒 长 石 , 石英 砂岩 夹 内 质 千 枚 岩 、 深 灰色 薄 层 结晶 灰 岩 , 总 厚 849 米 左右 。 (3) L=BAREA 〈Tszh) : 由 灰色 薄 至 中 层 状 变质 的 长 石 石 英 砂 岩 与 炭 质 千 枚 岩 、 粉 砂岩 , 呈 韵律 互 层 , 厚 1500 米 左右 。 (4) 上 三 琶 统 新 都 桥 组 〈Tsxn) : 由 深 灰 色 薄 板 状 变质 的 钙 质 细 砂 岩 、 粉 砂岩 与 炭 质 千 枚 岩 、 灰 色 绢 云母 石英 千 枚 岩 , 呈 韵律 互 层 , 厚 500 米 。 6) L=BAMRAA 〈Tsxj) : 仅见 于 本 区 东南 三 江 一 带 。 岩 性 为 黄色 至 黄 灰 色 石 英 砂岩 、 粉 砂岩 夹 煤层 , 厚 大 于 1100 米 。 3 .新 生 界 区 内 新 生 界 仅 发 育 了 第 四 系 各 类 沉积 物 , 详 见 本 文 第 四 纪 地 层 一 节 。 1 BRE 区 内 着 浆 崖 分布 在 汶川 一 耿 达 断裂 以 东 的 东北 部 , 沿 构造 线 呈 北 东 向 分 布 。 属 元 古 代 古 老 侵 六 着 。 主 要 岩石 类 型 有 花 岗 闪 长 岩 、 闪 长 岩 、 斜 长 花岗岩 等 , 由 多 期 侵入 体 相 互 穿插 组 成 。 倾 向 北西 、 北 东 的 两 组 节理 发 育 , 倾 角 多 在 50 度 以 上 , 以 致 沿 此 两 组 节理 常 形成 陡 崖 、 峡 谷地 瑶 。 =. 4h Me HF 小 AAS DX eed Faby Aude OL 0 Sab We) PP sk a MBE YH a, A ga AGE Th) SE AR PI , 地 势 由 东南 向 西北 递增 。 以 皮条 河 为 界 , 东 南部 除 个 别 山峰 超过 海拔 4000 米 外 , 均 在 海 拔 3200 米 以 下 , 最 低 的 三 江口 一 带 山地 海拔 仅 2000 米 左右 。 皮 条 河 以 西 的 广大 西北 部 地 125 区 的 山地 均 在 海拔 4000 米 以 上 , 超 过 海拔 5000 米 的 山峰 多 达 60 余 座 。 这 些 山峰 四 周至 今 仍 有 小 规模 的 现代 冰川 发 育 。 政 峡 山 主峰 四 姑娘 山海 拔 6250 米 , 周 围 有 5 条 现代 冰川 呈 放射 状 展 布 。 山 川 走 向 北 东 至 南西 , 地 势 西北 高 东南 低 为 地 瑶 一 大 特征 。 第 二 特征 是 山高 谷 深 , 相 对 高 差 悬 珠 。 本 区 自 第 三 纪 以 来 , 新 构造 运动 异常 活 姥 , 山体 剧烈 抬升 , 河 流 强烈 下 切 , 形 成 山高 坡 陡 谷 深 的 高 山峡 谷地 瑶 景 观 。 在 水 平 距 离 极 得 的 范围 内 海拔 高 度 发 生 急剧 变化 , 如 主峰 四 姑娘 山西 侧 的 长 坪 沟 沟 蝇 海拔 3600 米 , 与 主峰 相距 仅 3.5 公 里 , 相 对 高 差 达 2650 米 ; 主峰 东 侧 的 正 沟 源头 海拔 3550 米 , 与 主峰 相 BROS 公里 , 相 对 高 差 达 2700 米 , 比 降 达 500 一 700%, 高 差 之 悬殊 实 为 罕见 。 由 于 河谷 多 呈 峡 谷 , 只 在 地 层 较 软弱 的 地 段 形 成 宽 谷 , 因 此 河谷 两 侧 虽 发 育 有 5 级 阶地 , 但 分 布 面 积 犹 小 , 除 T 级 阶地 保存 较 好 外 , 其 余 均 受 到 破坏 。 而 且 由 于 谷 坡 陡 I, wR SWRA HB. 由 于 第 四 纪 以 来 的 间歇 性 抬升 作用 , 本 区 河谷 以 上 的 山坡 或 山腰 上 发 育 了 多 级 剥蚀 面 , 可 分 为 海拔 2000 一 2200 米 ,2400 一 2500 米 ,2800 一 2850 米 ,3000 一 3100 米 4 级 。 各 级 剥蚀 面 上 多 已 发 育 有 厚 1 米 左 右 的 黄 褐色 土壤 层 。 | BHWRAB. WAR PAA KAAS E. HF RAMRAA, We wea me, SB, AEMAS COOKWL, MUAH. BREAA. SERR, WHE I, KRMDWRORS, WwW. BREDA. MARAW BARRA AAFKBB RAMA) aS ABH. ERWMARLURERYOHARSHRHRR DA 一 定数 量 的 古 冰 矿物 。 这 些 松散 物质 成 为 区 内 泥石流 发 育 的 重要 物质 基础 。 而 新 构造 运 动 的 强烈 抬升 导致 河床 比 降 陡 峻 , 一 般 均 在 100 一 250%。 区 内 降雨 集中 , 为 泥石流 的 产 生 创造 了 水 动力 条 件 。 故 区 内 各 沟 口 均 有 大 小 不 等 的 多 期 泥石流 扇 分 布 , 直 到 今天 , 泥 石 流 仍 不 断 发 生 , 成 为 重要 的 自然 灾害 之 一 。 皮条 河 以 西 的 海拔 4000 米 以 上 的 高 山地 带 , 古 冰川 遗迹 较 发 育 。 据 不 完全 统计 , 区 内 十 冰 斗 可 分 4 级 , 海 拔高 度 分 别 为 4100 一 4200 米 ,4300 一 4400 米 ,4500 一 4600 米 , 4700 一 4800 米 。 现 代 冰 斗 已 退缩 到 5000 米 以 上 。 不 论 古 冰 斗 或 现代 冰 斗 , 规 模 都 较 小 , 一 般 长 和 宽 均 在 1 公里 左右 。 部 分 古 冰 斗 中 保存 有 冰 斗 湖 。 据 初步 统计 , 有 冰 斗 湖 30 个 , 其 中 最 大 的 大 水 海子 、 双 海子 冰 斗 湖 湖 面积 约 1 平方 公里 。 古 冰川 谷 主 要 位 于 大 魏 家 沟 、 鹦 哥 嘴 沟 、 银 厂 沟 、 卧 龙 关 沟 等 这 样 一 些 大 型 水 系 源 头 , 一 般 长 6 一 7 公里 , 下 伸 到 海拔 3500 一 3600 米 地 带 , 个 别 最 低下 伸 到 海拔 3200 米 处 。 无 论 从 古 冰 斗 或 古 冰川 谷 的 规模 都 可 见 本 区 第 四 纪 以 来 冰川 活动 的 范围 、 规 模 都 比较 小 , 普 遍 保存 在 现今 海拔 3400 米 以 上 地 带 。 与 贡 嘎 山地 区 比较 , 大 为 逊色 。 =. F#OBOAME 区 内 广泛 分 布 的 是 一 套 岩 性 软 而 脆 , 并 被 强烈 袜 曲 揉 皱 了 的 千 枚 岩 类 岩石 , 又 经 历 了 漫长 的 风化 剥蚀 作用 , 岩 石 十 分 破碎 。 高 山 之 上 因 冰 川 与 寒 冻 作用 产生 大 量 堆积 物 , 加 上 第 四 纪 以 来 本 区 快速 隆起 , 地 势 陡 峻 , 地 震 活动 强烈 , 造 成 区 内 在 不 同 地 带 发 育 了 不 同类 型 的 第 四 纪 地 层 。 126 (=) 第 四 纪 冰川 堆积 物 奉承 三 等 在 《四 川 龙门 山南 段 东 坡 及 其 山 前 带 第 四 纪 冰 川 遗迹 》 一 文中 认为 , 区 内 先后 有 过 5 次 冰期 , 现 今 区 内 几乎 所 有 大 小 河沟 , 包 括 岷 江 在 内 , 都 是 古 冰川 谷 , 至 今 各 河沟 两 侧 , 尤 以 沟 口 一 带 尚 保存 有 较 好 的 冰 磺 物 。 冰 川 活动 广泛 见于 海 拔 仅 800 米 的 地 带 直达 川西 平原 西部 , 形 成 所 谓 岷 贡 冰 泛 堆积 鼎 。 1981 年 我 们 对 北 起 汶川 南 到 湾 口 的 岷江 两 岸 , 尤 以 皮条 河流 域 为 重点 进行 考察 , 发 现 区 内 第 四 纪 冰 川 曾 有 过 活动 。 古 冰川 谷 最 低下 限 除 个 别 在 现今 海拔 3200 米 , 其 余 均 在 3400 米 以 上 地 带 。 在 大 的 冰川 谷中 见 有 古 冰 矿物 , 似 为 同一 期 堆积 物 。 海 拔 3500 米 以 下 广大 地 区 内 河谷 形态 均 为 V 型 谷 。 李 承 三 等 所 分 5 级 冰期 地 形 均 在 海拔 3500 米 以 下 , 大 致 与 我 们 所 定 4 级 剥蚀 面 高 度 相 当 。 各 沟 口 古 冰 磺 物 均 属 泥石流 堆积 物 。 如 七 盘 沟 、 板 桥 沟 、 大 溪 沟 等 , 至 今 仍 是 阻碍 交通 的 泥石流 沟 。 耿 达 转 经 楼 沟 右岸 5 级 冰 奢 物 , 经 观测 , 实 为 泥石流 与 皮条 河 冲积 物 组 成 的 混合 型 阶地 。1964 年 转 经 楼 沟 还 暴发 一 次 泥石流 , 形 成 巨大 泥石流 扇 , 覆 于 T, 级 阶地 之 上 , 河 床 改道 取 直 傍 右 岸 〈 照 片 版 21 一 1) 。 耿 达 崔 家 磨 子 沟 OME 家 磨 子 古 冰 斗 , 为 一 漏斗 形 大 型 古 滑坡 体 , 今 天 它 的 前 端 还 在 缓 慢 滑 动 之 中 〈 照 片 版 21 一 2》 。 在 1981 年 皮条 河上 游 泥石流 过 程 中 还 形成 有 类 同 冰川 成 因 的 泥石流 型 石碑 石 〈 照 片 版 21 一 3 ) , 其 上 也 有 钉子 形 擦 痕 和 打击 坑 。 因 此 深入 研究 和 探 明 区 内 的 古 冰 期 活动 范围 仍 是 一 项 十 分 重要 的 任务 。 我 们 认为 , 根 据 整 个 龙门 山地 带 即 青藏 高 原 向 四 川 盆 地 过 渡 的 地 带 , 至 今 是 我 国 大 熊猫 以 及 琪 桐 等 古稀 动 植物 能 生存 至 今 的 重要 地 带 。 似 乎 说 明 本 区 在 第 四 纪 冰 川 活动 时 期 海拔 高 度 不 大 , 气候 较 暖 , 只 在 晚 更 新 世 未 最 后 一 次 冰期 活动 时 , 区 内 由 于 强烈 隆起 , 才 在 高 山地 区 发 生 了 规模 不 大 的 冰川 活动 。 只 有 这 种 古 地 理 环 境 , 才能 使 第 三 纪 广 为 生 存 的 大 熊猫 等 动 、 植 物 得 以 保存 下 来 。 区 内 第 四 纪 冰 川 的 详细 划分 与 确定 还 待 进一步 工作 。 (=> 河流 沉积 区 内 由 于 多 峡谷 地 形 , 第 四 纪 以 来 河流 的 下 切 侵蚀 作用 又 十 分 强烈 , 故 区 内 河流 沉 积 作用 表现 出 洪 积 作用 较 冲 积 作用 更 为 重要 。 (1) 洪 积 堆积 本 区 每 条 河沟 都 发 生 过 2 次 以 上 较 大 的 洪 积 堆积 过 程 。 由 于 河床 比 降 大 , 雨 量 集 中 , 碎 届 物 质 丰富 , 洪 水 作用 主要 以 泥石流 运动 形式 为 主 , 至 今 仍 年 年 有 所 暴发 。 据 调 查 , 每 20 年 左右 , 暴 发 一 次 规模 较 大 的 泥石流 活动 。1981 年 本 区 即 有 14 条 沟 暴 发 泥 石 流 , 如 鹦 哥 嘴 沟 泥石流 冲 下 22 万 方 土石 , 族 水 高 达 7.3 米 。 龙 岩 沟 泥石流 龙头 , 直 达 100 米 外 的 皮条 河 右岸 斜坡 之 上 , 高 出 河面 10 米 , 泥 石 流 将 下 游 约 1 公里 处 的 Ti 级 阶地 和 保护 站 房屋 全 部 夷 平 , 直 径 达 5 x 5 x 5 的 巨 砾 搬运 到 1 公里 以 外 公路 上 。 耿 达 转 经 楼 沟 ,1964 年 泥石流 暴发 , 在 条 带 河 汇合 口 形 成 宽 约 1 公里 , 厚 40 米 的 泥石流 扇 直接 覆 于 皮条 河 左岸 T,、T, 级 阶地 上 《〔〈 照 片 版 21 一 1) , 泥 石 流 扇 向 转 经 楼 沟 内 延伸 3 公里 左 吉 , 旧 河道 由 左岸 取 直 改 入 现 右岸 河道 。 转 经 楼 沟 上 游 黄 草坪 一 带 尚 存 古 泥石流 堤 堆 积 物 。 沿 转 经 楼 沟 两 岸 支 沟 口 普遍 有 厚 达 5 一 20 米 的 老 泥石流 扇形 台地 (照片 版 21 一 4 )。 卧龙 管理 局 所 在 地 曾 为 皮条 河 古 河道 , 约 60 年 前 因 花 红 树 沟 暴 发 泥石流 。 在 沟 口 现 尚 存 127 宽 约 400 米 , 厚 30 米 的 泥石流 扇 。 泥 石 流 沿 皮条 河 向 下 移动 在 河 心 形 成 厚 10 米 的 泥石流 堤 , 河 道 取 直 进入 现 河 道 , 古 河道 形成 今日 之 洼地 。 总 之 , 区 内 洪 积 作用 十 分 强烈 , 稍 大 的 沟 口 都 有 宽 达 100 一 300 米 ZA 的 洪 积 扁 分 布 , 而 且 至 今 仍 时 有 活动 , 是 区 内 十 分 重要 的 自然 灾害 。 (2) 冲积 由 于 河谷 多 峡谷 , 流 水 冲刷 作用 强烈 , 所 以 第 四 纪 以 来 虽 先 后 形成 了 5 级 冲积 阶 地 , 但 多 被 后 期 流水 作用 破坏 , 现 今 仅 有 T,、T: 级 阶地 保存 较 好 。 但 各 级 阶 地 分 布 极 不 连续 , 规 模 小 , 而 且 二 元 结构 不 发 育 , 多 数 由 砾石 层 组 成 ,一 般 阶 面 宽 不 大 于 100 米 , JERS £300—500K. SRY HWE i HAT, 3 一 5 米 , T, 8 —15, T,20—30K, T, 70105, T;140*FA; 全 新 世 以 来 , 河 床 中 表现 有 相对 沉陷 的 现象 , 河 床 中 普遍 有 数 米 厚 的 堆积 物 , 皮条 河 下 游 渔 子 溪 月 亮 地 河床 堆积 物 厚 72 米 。 so 高 出 河面 1 米 左 右 , 宽 10 一 20 米 , 最 宽 达 100 米 左右 。 区 内 冲积 物 堆积 的 一 个 特点 是 , 在 两 条 河 交 汇 处 形成 规模 较 大 , ReRE eM 地 。 阶 地 成 分 由 冲积 物 与 泥石流 型 洪 积 物 组 成 , 如 耿 达 5 级 阶地 即 由 转 经 楼 沟 洪 积 物 与 RAM MRD A BRAG 5 级 阶地 由 皮条 河 冲 、 洪 积 物 与 岷江 冲积 物 混合 组 成 。 De Hk Aw Mi sPTAaan, OLAI6— 1. Fee AR2I—1, 照片 版 21 一 5。 EEA 耿 达 皮条 河 voovo -0- 0-0: [esse] | 图 16 一 1 耿 达 第 四 系 堆 积 剖面 1. 砂 砾石 2. 砂 ,3. 黄 土 状 含 砾 砂 质 粘 士 “4.1964 年 泥石流 堆积 “5. 坡 残 积 层 ”6. 基 岩 工 级 阶地 :高 出 河面 140 米 , 阶 地 面 宽 50 米 , 长 200 米 , 厚 30 一 31 米 , 自 下 而 上 可 委 5 层 。 中 砾石 层 , 以 花 岗 六 长 岩 、 黑 云母 花岗岩 、 斜 长 花 岗 BRA HE, HRA ER 岩 、 砂 岩 砾 石 , 砾 径 0.7 一 1.8 米 , 多 为 次 圆 状 , 风 化 强烈 , 花 岗 岩 砾石 具 球状 风化 壳 , 砾石 具 定 向 排列 , 倾 向 转 经 楼 沟 上 游 方 , 倾 角 15 一 20 度 , 由 黄 褐色 粉 砂 、 烙 二 胶结 , 厚 1.5 米 。 包 黄 褐 色 至 褐 黄色 含 砾 粉 砂 士 , 砾 石 成 分 主要 为 变质 岩 , 其 次 有 少量 TG 岗 岩 类 砾石 , 多 为 次 棱角 状 , 厚 1.2 米 。 轿 砾石 层 , 砾 径 变 小 , 一 般 为 0.3 一 0.6 米 , 其 余 特 征 AD, 22.54. OMRESHHML, HERO, 25k. OMRE, BH, BS 砾石 各 卢 50%, 砾 石 主要 为 花岗岩 类 , 砾 径 0.2 一 0.5 米 , 次 圆 状 , 半 固 结 状 , 厚 22 米 。 人 @@ 褐 黄色 含 砾 粉 砂 王 , 特 征 同 四 , 厚 0.3 一 1 米 。 128 Te TAU: 高 出 河面 105 米 , 宽 50 米 , 由 斜 长 花岗岩 、 黑 云母 花岗岩 、 闪 长 岩 砾 石 组 成 , 砾 径 多 在 1 米 左 右 , 次 圆 状 , 具 褐 黄色 风化 过 。 其 次 有 少量 变质 岩 砾 石 , 由 褐 黄 色 黄 土 状 砂 质 粘 主 胶 结 , 半 固 结 状 , 厚 40 米 。 Ts 级 阶地 : 高 出 河面 50 米 , 基 座 阶 地 , 阶 地 面 宽 30 一 150 米 , 长 300 米 左右 , 自 下 而 上 剖面 分 10 层 。 外 浅 灰 色 砾 石 层 , 成 分 主要 为 斜 长 花岗岩 , 黑 云母 花岗岩 、 闪 长 岩 砾 石 , 砾 径 0.5 一 2 米 , 多 为 次 圆 状 , 分 选 性 较 差 , 风 化 程度 弱 , 砾 石 面 大 致 Hi 向 转 经 楼 沟 上 游 , 由 褐 黄色 细 亿 、 粘 土 及 少量 钙 质 胶结 , 半 固 结 状 , 厚 3 米 。 回 褐色 砂砾 石 层 , 砾石 上 直 70% , 砾 石 成 分 为 变质 的 砂岩 、 板 岩 , 砾 径 0.5 一 2 厘米, 次 圆 状 , 定 向 排列 , 倾向 皮条 河上 游 , 由 粗 砂 松散 状 胶 结 , 厚 0.3 一 0.5 米 。@@ 褐 色 粗 砂 层 , 内 夹 厚 1 一 3 悍 米 的 细 砾 石 层 , 细 砾 砾 径 0.3 一 0.5 厘 米 , 砾 石 成 分 为 砂岩 、 板 岩 , 与 粗 砂 组 成 水 平 韵律 属 , 厚 工 米 , 与 下 伏 @ 加 过渡 变化 。 四 砾石 层 , 特 征 同 四 , 厚 2 米 。 回 褐色 砂砾 石 层 , 同 @, B0.5k. OSMHWE, AO, B2k, FOLK. OMA, AO, H1.7*K. 图 下 部 为 褐色 细 砂 砾 层 , 向 上 过 渡 为 粗 砂 砾 层 , 特 征 同 @ 和 人 @, 厚 1.8 米 , 具 水 平 层 理 。 图 砾 石 层 , 同 四 , 但 砾 径 变 小 , 一 般 为 0.5 一 工 米 。 加 黄 褐 砂 士 , 厚 0.3 一 0.5 米 。 T: 级 阶地 : 下 部 保留 厚 5 米 左 右 砂砾 石屋 , 上 覆 1964 年 转 经 楼 沟 暴 发 的 泥石流 堆积 物 , 厚 20 米 左右 。 Ti 级 阶地 , 高 出 河面 5 米 左右 , 砾 石 层 厚 3 米 左 右 , 上 部 为 0.5 米 左右 的 砂 土 层 。 阶 地 中 部 及 后 部 被 泥石流 掩埋 。 (=) 重力 堆积 物 沿 皮条 河 及 支流 的 峡谷 地 段 裔 塌 与 倒 石 堆 分 布 极为 普遍 , 规 模 大 小 不 等 。 一 般 在 陡 坡 脚 或 陡 崖 下 形成 宽 30 一 60 米 , 厚 3 一 5 米 的 倒 石 堆 〈 照 片 版 21 一 6 ) 。 在 高 山上 部 由 于 强烈 的 寒 冻 风化 , 岩 石 大 范围 的 产生 请 塌 与 倒 石 堆 , 经 过 得 距离 移动 后 形成 流 石 滩 、 石 海地 瑶 景 观 〈 照 片 版 22 一 7 ) 。 由 于 区 内 直到 今天 地 震 活 动 仍 十 分 强烈 , 加 上 岩层 倾角 陡 , 节 理 、 裂 隙 发 育 , 河 流 的 傍 蚀 作用 十 分 强烈 , 造 成 皮条 河沿 岸 分 布 了 大 量 巨型 基 岩 顺 层 滑 坡 和 切 层 滑坡 。 巨 大 的 滑坡 作用 造成 大 量 重 力 裙 曲 与 挠 曲 现象 〈 照 片 版 22 一 8 ) 。 如 卧龙 滑坡 体 宽 1 公里 , 长 近 1 公里 , 滑 体 具 三 级 平台 , 前 缘 到 后 壁 相 对 高 差 达 300 米 , 具 完好 的 圈 椅 形 后 壁 ( 照 片 版 22 一 9) 。 又 如 川北 营 滑 坡 体 , 长 600 米 , 宽 2 公里 , 相 对 高 差 达 400 米 , 表 面具 多 级 平台 。 三 道 桥 基 岩 顺 层 滑坡 尚 见 岩 层 连 续 〈 照 片 版 22 一 10) 。 区 内 坡 残 积 层 分 布 较 普 遍 , 一 般 由 碎 石 土 组 成 , 厚 0.3 一 0.5 米 。 在 剥蚀 面 上 多 分 布 有 较 厚 的 坡 残 积 层 , 一 般 底部 10 一 20 厘 米 为 残 积 碎 石 夹 粘土 层 , 上 部 为 厚 30 一 80 厘 米 的 黄 棕 壤 化 坡 积 层 。 表 面 为 0.5 一 10 厘 米 的 腐植 层 。 第 三 纪 末 一 一 第 四 纪 初 产生 的 喜 山 运动 第 四 幕 构造 变动 , 是 区 内 最 为 重要 的 一 次 新 构造 运动 。 它 使 区 内 老 断 裂 复活 , 在 区 域 上 出 现 大 量 飞 来 峰 构 造 , 区 内 则 产生 大 量 倒转 神曲 , 全 区 结束 相对 稳定 状态 , 开 始 强烈 隆起 , 地 形 被 流水 切割 分 化 , 到 晚 更 新 世 时 期 129 Maes, WEE KIRARHE Ike, BARS ARO. Je, AY 造 运 动 表现 为 以 下 几 方 面 。 CL) 各 主 断 裂 带 继承 性 活动 , 成 为 今日 龙门 山 强 震 带 的 主要 组 成 部 分 。 《2) 层 状 地 瑶 的 产生 是 第 四 纪 以 来 新 构造 运动 作用 的 结果 。 在 河 谷 中 形成 5 级 阶 地 , 谷 肩 上 出 现 4 级 剥蚀 面 , 高 山 之 上 保存 多 级 古 冰 斗 , 这 都 显示 第 四 纪 以 来 新 构造 运 动 以 垂直 抬升 作用 为 主 。 后 期 各 大 水 系 河床 有 相对 沉陷 的 过 程 , 以 致 在 岷江 与 皮条 河 河 床 中 都 有 厚 数 十 米 的 堆积 物 。 《3) 区 内 至 今 泥 石 流 、 般 塌 、 倒 石 堆 等 仍 十 分 发 育 , 是 近期 新 构造 运动 比较 活 牙 的 一 种 表现 形式 。 在 映秀 可 见 花岗岩 体 与 Ts 级 阶地 呈 断 层 接触 现象 。 通过 1981 年 工作 , 我 们 发 现 区 内 广 为 分 布 的 第 四 纪 以 来 的 大 量 洪 积 物 , 即 泥石流 堆 积 是 十 分 独特 的 地 质 现象 。 它 们 的 分 布 高 度 从 海拔 700 米 直到 3000 米 以 上 , 前 人 一 直 作 为 川西 5 次 冰期 活动 的 重要 证 据 。 我 们 虽 做 了 一 些 工 作 , 提 出 了 新 药 认识 , 但 从 古 生 物 , 绝 对 年 龄 测定 方面 所 做 工作 尚 不 足 , 这 与 古生物 保存 不 好 也 有 一 定 关 系 。 总 之 进 一 步 查 明 这 些 堆积 物 的 时 代 、 成 因 , 对 正确 分 析 川 西 地 区 第 四 纪 古 地 理 环 境 的 演变 , 进 而 科学 地 解释 区 内 古稀 动 、 植 物 能 保存 至 今 是 有 重要 意义 的 。 其 次 , 从 保护 本 区 自然 资源 与 生态 环境 平衡 出 发 , 加 强 对 各 种 地 质 灾 害 的 防治 , 比 单纯 强调 不 要 砍伐 森林 有 着 更 为 重要 的 意义 。 BS # xX C1) PHA ORAFREAAL PHS OCKNAFRLE POURS R(1964), 《中 国 第 四 纪 冰 川 遗 迹 研 究 文集 》 第 14 一 84 页 , 科 学 出 版 社 。 CHARACTERISTICS OF GEOLOGIC AND GEOMORPHOLOGIC BACKGROUND IN WOLONG REGION Li Zhongwu Liu Shuzheng Chen Jiliang (Chengdu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cademia Sinica) Abstract Wolong region is situated in the east of Hengduan Mountains, being a geosynclinal area of the western China, In this region, the fold and rift are in the EN-WS trend, The metamorphic rock of Triassic period is predo-- minated over all outcrops of strata from Pre-palaeozoic to Mesozoic, In Quat- ernary deposits, pluvial deposits are predominant, while the alluviam and gravitational deposits are presented as well, Owing to the strong neotectonic movement, the highmountain and deep gorges resulted from the deep cutting of the rivers and the intense upheaval which have occurred in this region since Quaterary have weakened slope stability. The two-three-leveled pluvial fans and five-leveled terraces are 130 ently distributed along the river valley, The four-leveled planes of n exist above the terraces, and the small-scale glacial remenants x ary erin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mountains, ion , the paleoglacial activities were weak lince 人 ia 人 occurred in the end of Epipleistoce The of glacial activity is about 3500m above sea level, sp the ic and geomorphologic factor that a lot of ee and plant can be preserved in this region, a6) BS RE RR, — Ev. ; SS tee ery oor Bsaais ws ccee Genesentenes ie BAVA MAREE eS Me Sat « AR 7. aE as cre lip Soe" oat 83° BOAR IR ., '£3°S8—'s0" es . SO SR anki Pe as TS Meaeie bere Skat eet et thea ORR TR RRL WR HA FLX ARGOSESE # So Si EE CR) 2 LA PAG AC TL EM Se He RS a BE CT) Beas cx ukas rc) ever eet si qf Rasicinen stages wi PRG MOR PHL Ma ae ps quate SENS. OM RE .haarigity Sect 大 和 让 交 闪 直人 三 和 人 RS MOA. SS ASSES Sl BMA. RMT RAR Bets thi A> PRAMS tr ie TUR) SEM ATE CUBE 和、 有 YER in CV OR Cems SUES: << Se ee Eee BR 0’ Bis ee eC xg fh RRR Oe aarti ee > Sea SL WR AER TREE cr... SS La A ot ey 3 “t shirt t = . #4 oes BARS: «ER: SRA o "RO ae a SRE a) Sa RE Re Sci TE 8 Wy SPS ee we Ve ORY a eh RO RASS ENR LAR it “a SB) 浙 i Rae 4 oe eee Bk) 下 共计 号 让 131 17. ASS Te UKE ORE ARE nee Bk HEH 《兰州 大 学 地 质地 理 系 ) 一 、 稻 城 十 冰 帐 遗迹 稻城 古 冰 帽 是 指 曾经 占据 稻城 以 北 夷 平面 的 古 冰 体 。1981 年 , 我 们 在 此 作 了 一 月 的 考察 , 根 据 冰 帽 遗迹 恢复 冰 帽 范围 〈 如 图 17 一 1) 后 , 可 以 看 出 , 冰 帽 的 二 维 分 布 呈 不 规则 椭圆 状 , 长 轴 走 向 NW 一 9 开 , 最 长 处 93 公 里 , 最 宽 处 47 公 里 。 其 分 布 范围 在 北纬 29 "02' 一 32"53!、 东 经 99 "56' 一 100”30! 之 间 。 冰 帽 面积 3287 平 方 公里 , 是 青藏 高 原 已 知 范围 明确 的 最 大 古 冰 帽 。 根据 冰 蚀 与 冰 奢 地 形 , 在 冰 帽 发 育 最 盛 期 , 它 不 但 覆盖 了 整个 夷 平面 , 而 且 通 过 各 泛 冰 口 伸 入 边缘 谷地 , 形 成 夷 平面 上 与 边缘 谷地 截然 不 同 的 冰川 作用 景观 。 这 大 概 以 海 拔 4200 米 为 界 。 (一 ) BERLE HK 其 冰 帽 遗迹 特点 是 冰 矿 地 形 极 为 匮乏 , 而 冰 蚀 地 形 十 分 发 育 , 冰 蚀 地 形 中 又 以 磨 蚀 地 形 最 为 显著 。 最 显著 的 磨 蚀 景 观 是 岩 盆 、 磨 蚀 岩 丘 和 冰 流 槽 谷 。 (13 稻城 古 冰 帽 地 区 的 冰 蚀 岩 盆 , 星 罗 棋 布 , 无 论 其 规模 还 是 其 数量 , 在 我 国 均 是 独 一 无 二 的 。 从 规模 看 , 面 积 2 一 3 平方 公里 的 冰 蚀 岩 盆 比比 此 是 , 就 数量 而 论 , 其 冰 蚀 兰 盆 共 计 1145 个 , 平 均 密 度 为 0.3 平方 公里 。 这 些 岩 盆 在 高 原 上 分 布 很 不 均匀 , 大 约 有 四 分 之 三 分 布 在 夷 平面 西南 辟 , 且 都 分 布 在 冰 帽 中 心 附近 和 冰 流 槽 谷 的 源头 。 古 冰 帽 边 缘 谷 地 的 下 游 部 分 , 虽 曾 有 冰 流 下 注 , 但 几 无 冰 蚀 岩 贫 。 冰 蚀 岩 盆 的 组 合 形式 也 是 大 不 相同 的 , 有 分 散 型 岩 盆 (照片 版 23 一 1 ) 串珠 型 岩 盆 〈 照 片 版 23 一 2 ,24 一 3 ) , 也 有 向 心 型 〈 照 片 版 24 一 4 ) 和 雁 行 式 岩 盆 群 《照片 版 25 一 5 、6 ) 。 在 夷 平面 上 , 不 但 岩 盆 分 布 数量 具有 成 带 性 , 其 组 合 类 型 也 具有 成 带 性 。 雁 行 式 岩 盆 群 主要 出 现在 西南 部 庚 地 措 以 东 和 以 南 , 迈 迈 错 以 东 和 以 南 , 辛 开 错 东 南 一 带 。 这 类 岩 盆 的 特点 是 彼此 大 致 平行 的 岩 盆 成 片 出 现 , 呈 边 幕 式 排列 , 又 如 雁 行 , 故 称 之 为 “ 雁 行 式 ”。 雁 行 式 岩 盆 的 发 育 位 置 都 是 地 形 微 倾 , 起 伏 不 大 的 平 组 地带。 向 心 型 岩 盆 主要 发 育 在 哲 如 错 、 兴 伊 错 、 冬 错 三 处 , 这 是 地 形 明 显 低洼 处 。 串 珠 状 岩 盆 发 育 的 最 佳 位 置 是 冰 流 槽 谷 。 分 散 型 岩 盆 的 发 育 是 随机 的 , 它 可 以 出 现在 槽 谷 的 源头 , 也 可 发 育 在 较 平 缓 处, 个 别 甚至 分 布 在 地 形 隆 起 部 位 。 就 成 因而 论 , 夷 平面 上 的 岩 盆 可 分 两 类 , 一 类 是 纯 侵 蚀 型 , 一 类 是 侵蚀 堆积 型 。 前 者 的 特点 是 规模 较 小 , 其 周围 无 任何 冰 矿 物 。 在 十 万 分 之 一 地 形 图 上 没有 这 类 岩 盆 的 标 132 ee ee NSS 种 谷 景观 区 SK 无 侵蚀 区 拉 波 区 EX) wa E= 3 ke 四 | 县 城 8 km 0 4 ee 图 17 一 1 稻城 古 冰 帽 遗迹 分 布 图 133 志 , 只 有 实地 考察 和 借助 航 片 判读 才能 发 现 。 后 者 的 特点 是 岩 盆 规模 大 , 其 周围 有 冰 矿 物 分 布 。 据 考察 所 知 , 十 万 分 之 一 地 形 图 上 标 出 的 湖泊 , 大 多 为 侵蚀 堆积 型 , 其 下 方 有 冰 退 终 磺 环绕 。 值得 注意 的 是 岩 盆 的 分 布 高 度 问 题 , 根 据 实 地 考察 和 地 图 判读 , 岩 盆 发 育 的 最 佳 位 置 是 4560 米 , 发 育 上 限 为 4700 米 。4700 米 以 下 , 虽 然 崖 盆 发 育 具 有 选择 性 , 但 发 育 在 地 形 隆 起 部 的 岩 盆 为 数 也 不 少 。4700 米 以 上 , 几 乎 无 岩 盆 发 育 。 C2) 冰 流 模 谷 在 夷 平面 上 , 冰 流 槽 谷 的 形态 及 分 布 极 有 特色 。 其 第 一 特点 是 短小 宽 浅 , 形 态 指数 F 值 小 于 山谷 冰川 槽 谷 ,一 般 为 0.20。 第 二 特点 是 有 贯通 型 冰 流 槽 谷 发 育 ,即位 于 同一 分 水 岭 两 侧 的 冰 流 槽 谷 互相 贯通 。 这 是 在 巨 厚 冰 流 之 下 , 冰 川 分 冰 岭 位 移 与 原 分 水 岭 不 相 重合 时 , 切 穿 分 水 岭 所 产生 的 一 种 特殊 现象 。 在 贯通 型 槽 谷 鞍 部 至 今 仍 保存 许多 岩 盆 这 一 事实 说 明 , 在 巨 厚 冰 流 之 下 , 正 是 在 这 里 发 生 过 量 下 蚀 。 在 海子 山东 侧 热 绒 附 近 , 贯 通 型 槽 谷 最 为 典型 。 吏 平面 上 槽 谷 发 育 的 第 三 特点 是 它 的 成 带 性 , 规 模 巨 大 的 典型 冰岛 型 槽 谷 都 发 育 在 冰 帆 东北 部 , 那 里 冰 流 显 然 特 别 集中 , 而 相 邻 夷 平面 上 冰 流 较 薄 。 吏 平 面 边沿 还 有 一 种 形态 特殊 的 槽 谷 , 其 特点 是 两 头 开口 , 而 且 槽 谷 源头 处 地 形 更 低 , 这 种 现象 是 边沿 区 山岳 冰川 演化 成 冰 帽 后 , 由 冰 帽 中 心 外 流 的 溢出 冰川 翻越 分 水 岭 垣 口 之 所 致 , 是 一 种 特殊 的 贯通 型 槽 谷 , 以 比 色 通 附近 最 为 典型 。 (3) KRAE 夷 平面 上 的 冰 蚀 岩 丘 主要 是 规模 大 小 不 同 的 羊 背 岩 及 与 岩 盆 交替 出 现 的 基 兰 隆起 等 。 这 里 大 型 羊 PAL 比 占 是 , 大 者 高 100 多 米 , 长 500 多 米 , 并 且 大 水 蚕 置 , 有 些小 到 1 米 高 , 但 都 旦 流线型 〈 照 片 版 26 一 7 、8 ) 。 整体 而 论 , 吏 平面 上 的 冰 蚀 地 形 组 合 特征 是 , 西 南部 为 冰 蚀 岩 盆 景观 , 东 北部 为 大 型 冰岛 HS 景观 , 在 其 边缘 局 部 地 带 , 没 有 冰川 作用 的 明显 标志 , 为 无 侵 然 区 〈 图 17—1) . (二 ) 边缘 谷地 的 冰川 遗迹 在 稻城 古 冰 帽 冰 盛 期 , 南 部 边缘 的 断 陷 谷地 曾 有 益 出 冰川 沿 冰 滋 道 进入 谷地 , 至 今 保留 着 十 分 清晰 的 冰 蚀 和 冰 厂 地 瑶 。 曾 作 为 古 冰 帽 冰 溢 道 的 槽 谷 不 同 于 阿尔 卑 斯 型 槽 谷 , 与 高 原 面 上 的 冰岛 型 槽 谷 也 不 相同 。 这 些 槽 谷 大 多 两 端 开口 , 冰 川 谷 源头 较 小 。 在 此 部 位 , 有 许多 BS 呈 树 枝 状 切 入 , 而 且 每 一 悬 谷 源头 几乎 均 有 冰 乌 岩 盆 发 育 。 因 此 其 源头 显得 窄 小 破碎 , 与 阿尔 卑 斯 型 槽 谷 源头 浑圆 宽大 的 情形 角 然 不 同 。 许 多 冰川 槽 谷 , 在 其 棋 部 突然 变 宽 加 深 , 这 种 现 象 是 因 悬 谷 支 冰 流 汇聚 于 此 , 冰 量 增 加 , 下 蚀 力 增 大 所 致 。 再 往 下 游 , 槽 谷 又 有 逐渐 缩 小 的 趋势 , 此 与 冰 厚 减 薄 , 侵 伺 减 弱 有 关 。 边 缘 溢 流 槽 谷 有 一 显著 特征 是 , 冰 阶 的 发 育 位 置 不 是 象 阿 尔 卑 斯 型 槽 谷 那样 在 槽 谷中 下 游 , 而 是 相反 , 几 乎 都 发 育 在 槽 谷 源头 的 上 游 部 分 。 这 与 槽 谷 在 其 顶部 变 宽 加 深 、 往 出 口 处 逐渐 变 窄 所 反映 的 冰 下 过 程 是 二 致 的 。 岩 盆 的 发 育 是 边缘 溢 流 模 谷 又 一 显著 特征 。 与 高 原 面 上 的 冰 蚀 岩 盆 比较 , 边 缘 溢 流 槽 谷 内 的 岩 盆 规模 一 般 比 较 小 ,但 深度 较 大 , 这 是 由 于 这 里 坡度 大 , 冰 川 速度 快 , 冰 流 下 注 时 所 产生 的 磨 蚀 和 拔 蚀 作 用 更 为 强烈 之 故 。 从 前 面 上 看 , 岩 盆 分 布 呈 台阶 状 。 如 册 134 英 错 下 游 冰川 槽 谷 内 , 一 连 五 个 岩 盆 依次 串珠 状 分 布 在 不 同 的 高 度 ; 特 迪 沟 内 , 有 三 个 位 于 不 同 高 度 的 串珠 状 岩 盆 。 如 同 冰 阶 的 分 布 具有 优势 位 置 一 样 , 岩 盆 也 集中 在 槽 谷 源 头 , 中 下 游 很 少 分 布 。 在 南部 边缘 谷地 中 , 滋 出 冰川 遗留 的 冰 磺 地 形 是 引 人 注 目的 。 在 已 经 考察 过 的 冰川 谷 内 都 有 巨 厚 的 冰 矿 物 分布 , 特 迪 沟 出 口 处 和 央 英 错 下 游 的 冰 磺 垄 , 规模 最 大 , 厚度 以 百 米 计 。 但 是 , 在 夷 平面 上 , 冰 矿 分 布 零散 , 而 且 厚 度 一 般 只 有 几米 , 最 厚 也 只 有 数 十 米 。 在 古 冰 帽 东北 侧 为 一 沉陷 盆地 , 未 见 有 冰 奢 物 进入 , 但 冰 水 堆积 十 分 发 育 。 以 青 元 HB GAA) 而 论 , 谷 地 出 口 冰 水 阶地 共有 五 级 之 多 , 明 显 地 向 盆地 倾斜 , 最 高 一 级 相对 高 度 达 240 米 。 =. KRM TREN KA 如 上 所 述 , 无 论 是 高 原 面 上 , 还 是 冰 帽 边缘 溢 流 谷地 , 冰 蚀 岩 盆 是 一 重要 特征 。 岩 盆 的 出 现 与 否 及 组 合 形式 , 与 冰川 侵蚀 能 力 密 切 相关 , 而 冰川 侵蚀 能 力 正 是 冰 下 过 程 的 直接 体现 。 因 此 , 为 了 利用 现在 的 冰 侵 地 形 研究 古 冰 帽 的 冰 下 过 程 , 这 里 选择 两 个 指 标 , 冰 蚀 强 度 和 定向 强度 。 冰 蚀 强度 这 里 以 每 100 平 方 公里 内 岩 盆 的 个 数 , 即 岩 盆 密度 来 近似 表示 , 用 岩 盆 数 * 岩 盆 统计 区 面积 x100% 计 算 。 冰 帽 条 件 下 冰 蚀 强度 与 冰 SB 盆 的 数目 正比 相关 。 岩 盆 定 向 强度 以 岩 盆 中 串珠 状 岩 盆 的 百分比 表示 , 用 串珠 状 岩 盆 数 +ERABRRMXx 100% 1H. 其 具体 计算 方法 是 , 在 十 万 分 之 一 地 形 图 上 以 每 格 50 公 里 为 单位 面积 , 然后 在 航 片 上 判 得 每 格 的 岩 盆 数 和 串珠 状 岩 盆 数 。 计 算出 每 格 的 侵蚀 强度 和 定向 强度 , 再 绘 成 整个 冰 帽 的 侵蚀 强度 和 定向 强度 等 值 线 图 , 便 得 到 冰 帆 的 侵蚀 状况 和 冰 流 状况 (如 图 17 一 2) 。 根据 冰 蚀 图 , 稻 城 古 冰 帆 大致 可 分 为 三 个 区 : 西南 部 强烈 侵蚀 区 , 东 北部 中 度 侵 蚀 区 和 无 侵 独 区 。 在 西南 部 强烈 侵蚀 区 , 可 分 出 三 个 侵蚀 极 强 的 亚 区 , 一 个 在 庚 地 错 一 带 , 一 个 在 迈 迈 错 一 带 , 一 个 在 辛 开 错 一 带 。 在 东北 部 中 度 侵蚀 区 , 也 有 一 个 侵蚀 较 强 的 亚 区 。 在 定向 强度 图 上 可 以 看 出 , 原 在 冰 蚀 强度 图 上 侵蚀 强度 中 等 的 区 域 , 岩 盆 定 向 Re; 侵蚀 最 强 区 域 , 岩 盆 定 向 稍 差 。 西 南部 的 三 个 侵蚀 强度 高 值 区 和 定向 强度 低 值 基 : 本 对 应 。 联系 上 面 关 于 冰 蚀 地 形 的 描述 , 就 可 以 看 出 冰 蚀 地 形 组 合 与 冰 蚀 强度 及 冰 蚀 类 型 间 的 关系 。 在 东北 部 槽 谷 景观 区 , 冰 蚀 强度 中 等 , 但 岩 盆 的 定向 强度 高 ,反映 了 这 里 的 冰 流 类 型 为 线性 流 。 在 西南 部 为 冰 蚀 岩 盆 景观 , 冰 蚀 强度 高 , 岩 盆 定向 强度 低 , 反 映 了 这 里 的 冰 流 类 型 主要 为 片 流 , 以 面 状 侵蚀 为 主 。 特 别 值得 注意 的 是 , 西 南部 的 三 个 强度 高 、 定 向 强度 低 的 地 域 , 正 是 三 个 雁 行 式 岩 盆 群 分 布 区 , 这 说 明 , 雁 行 式 岩 盆 群 的 出 现 , 正 是 冰 帽 底部 强烈 冰 蚀 作用 的 结果 。 冰 帽 边 缘 部 分 地 带 , 在 航 片 上 和 地 形 图 上 无 任何 明显 的 冰 蚀 作用 遗迹 , 但 部 分 地 区 的 野外 观察 表明 , 这 些 地 区 有 散乱 的 冰 矿 物 和 漂 砾 , 说 明 曾 被 冰 体 覆盖 过 。 不 同 冰 蚀 景观 组 合 区 的 冰 下 主导 过 程 也 是 不 同 的 〈 如 表 17 一 1) 。 在 线 流 区 , 有 些 135 2 i\. oS ~ )/ a SOM \ | Myf = yy \ \ AES Up aA ay | a Za ON @ 图 17 一 2 ”稻城 古 冰 帽 岩 盆 密 度 、 定 向 强度 分 布 图 冰 下 过 程 十 分 活跃 , 有 些 并 不 活跃 。 在 片 流 区 , 各 种 冰 下 过 程 都 处 于 活跃 状态 。 根据 冰 蚀 地 形 、 侵 蚀 强度 及 冰 下 过 程 的 讨论 , 我 们 可 以 为 冰 帽 的 底 冰 状况 描绘 一 个 大 致 的 轮廓 , 在 冰 帽 中 心 及 外 围 邻 近 地 带 , 底 冰 全 处 于 压力 融 点 状态 , 在 比较 平缓 的 地 区 , 底 冰 呈 片 流 状 运动 , 以 面 状 侵蚀 为 主 。 在 起 伏 较 大 、 地 形 破碎 的 地 区 , 底 部 呈 线 流 运 动 , 以 线 状 侵蚀 为 主 。 在 边缘 地 带 , 地 形 隆 起 处 因 冰 体 减 薄 , 局 部 地 区 可 能 为 底部 冷 冰 , 冰 体 运动 只 能 靠 内 部 形变 来 实现 。 边 缘 谷 地 的 底 冰 因 冰 体 增 厚 而 呈 温 冰 , 侵 蚀 类 型 也 为 线 状 侵蚀 , 但 因 已 达 冰 帽 最 边缘 , 在 这 里 底 冰 活动 比较 微弱 , 因 此 , 岩 贫 、 冰 阶 全 都 集中 在 靠近 冰 帽 中 心 的 上 游 源 头 。 表 17 一 1 各 侵蚀 区 的 冰川 作用 主导 过 程 表 ESE ce ee Se 度 | 底部 融化 | 岩 丘 导致 UR HR | BE 胀 | 冰 压 力 | 复 冰 片 流 区 | wot | ke le mle ele Rl e Rl) Rl we Rl aR 线 流 ,区 | 滑动 为 主 | k | 活 Rl hb Sle Kl_ bh lh Sle Rl wR SUK PHATE UK a2 oh BR ES SER HE UK HE, 而 是 在 冰 帽 中 心 的 外 围 。 冰 下 笋 性 强度 从 此 带 开 始 , 分 别 向 边缘 、 向 中 心 减 小 , 所 不 同 的 是 向 中 心 方向 , 冰 蚀 强 度 的 减 小 梯度 低 于 边缘 方向 。 冰 帽 中 心 区 和 盆 蚀 强度 低 于 外 围 区 , 主 要 是 冰 体 运动 速度 小 所 导 致 的 。 假 设 冰 帽 中 心 和 外 围 地 区 底 冰 的 其 它 条 件 都 相同 , 但 冰 盖 中 心 冰 的 年 运动 速度 只 有 30 米 , 而 外 围 地 区 为 150 米 ,那么 , 冰 帽 中 心 外 围 区 的 侵蚀 强 BE 就 是 中 心 的 数 倍 。 此 外 ,中 心 区 冰 流 呈 辐 射 状 外 溢 , 冰 蚀 强度 下 降 。 | 三 、 十 冰 帐 的 发 育 特 征 第 四 纪 冰 期 中 , 稻 城 古 冰 帽 的 发 育 主要 受制 于 全 球 性 的 气温 下 降 。 从 地 形 上 看 , 夷 平面 的 诸 高 峰 基本 上 位 于 古 冰 帽 中 心 附 近 , 在 这 些 高 峰 上 不 但 发 育 有 典型 的 刃 背 、 角 峰 , 而 且 有 典型 冰 斗 。 毫 无 用 问 , 冰 川 作用 的 触发 点 就 是 这 些 高 峰 。 全 球 性 降温 , 使 冰 川 帮 用 求 淮 面 下 降 , 此 时 , 首 先 在 夷 平面 上 的 高 峰 发 生 冰 川 作 用 , 形 成 冰 斗 冰川 、 山 谷 冰川 ;而且 责 平面 上 积 雪 时 间 延 长 , 降雪 量 增 大 。 由 于 高 峰 的 冰川 作用 和 夷 平面 上 长 时 间 的 积 雪 增 大 了 地 表 反 射 率 , 气候 更 加 严酷 。 当 气温 进一步 下 降 时, 高 峰 上 的 冰川 向 下 延伸 到 达 责 平面 成 为 宽 尾 冰川 , 夷 平面 上 以 高 峰 和 山 肴 为 中 心 , 发 育 若干 高 原型 山 尾 冰川 。 这 就 进一步 增 大 了 地 表 反 射 率 , 加 速 了 冰川 作用 水 准 面 与 夷 平面 接触 的 进程 。 一旦 责 平面 上 上 诸 山 正 冰川 联合 起 来 时 , 统 一 的 冰 帽 系统 就 形成 了 。 这 时 的 冰 帽 力求 达到 本 身 的 平衡 剖面 。 根 据 J.F、Nye 计 算 冰 帽 平衡 前 面 时 的 厚度 H = 4.76wR (R 一 冰 盖 边缘 到 中 心 的 距离 ) , 则 稻城 古 冰 帽 中 心 厚 度 可 达 500 一 600 米 。 这 时 冰 帆 有 着 比 冰 床 大 得 多 的 坡度 , 于 是 又 从 各 个 泛 冰 口 溢出 , 伸 入 夷 平面 之 外 的 低地 中 , 在 这 些 低 于 冰川 水 准 面 的 地 方 也 发 生 冰川 作用 。 因 此 , 可 以 说 , 稻 城 古 冰 帽 的 建立 是 冰川 “ 正 反馈 作用 链 ” 循 环 作用 的 产物 〈 如 图 17 一 3) 。 137 TE RAR es iD ik Hot 图 17 一 3 ”稻城 古 冰晶 发 育 中 的 正 反馈 作用 链 机 制 在 冰川 “ 正 反馈 作用 链 ” 的 循环 过 程 中 , 降 温 是 重要 机 制 。 降 温 不 但 决定 着 补给 冰 帽 的 冰雪 物质 , 而 且 提供 了 冰雪 长 期 储存 的 环境 。 所 以 , 在 此 循环 过 程 中 , 初 始 的 气候 恶化 是 触发 这 一 作用 链 的 触发 器 。 考 尔 德 (Calder) 称 这 种 触发 机 制 为 “ 雪 效 > (Snow blitz) (1), 44§ (Lamb) 等 人 也 曾 指出 , 在 一 系列 多 雪 的 冬天 之 后 , 高 海拔 地 区 接近 冰 川 作用 界限 , 因 而 产生 正 反馈 作用 (21。 这 一 机 制 的 本 质 就 是 反射 率 增加 , 吸 收 的 太阳 辐射 减少 , 从 而 使 得 更 大 范围 内 的 温度 降低 。 可 见 , 气 漫 下降, 广大 的 积 雪 场 所 大 大 加 强 了 冰川 正 反馈 作用 , 使 之 气候 环境 更 有 利于 冰 帽 的 发 育 。 冰 帆 的 解体 是 其 发 育 过 程 中 的 一 个 重要 阶段 。 夷 平面 , 特 别 是 高 峰 上 一 些 冰川 遗迹 的 分 布 , 给 我 们 解释 其 解体 过 程 以 重要 启示 。 高 峰 上 现存 的 刃 脊 、 角 峰 不 是 冰 帽 底部 的 产物 , 因 为 冰 帽 底部 的 作用 过 程 限制 了 这 些 地 形 的 发 育 。 从 冰 帽 的 面积 与 厚度 的 关系 来 看 , 冰 帽 发 育 最 感 期 , 这 些 地 形 是 不 会 出 露 于 冰 面 的 。 因 些 , 它 们 形成 的 最 大 可 能 是 在 冰 帽 解体 的 后 期 。 冰 川 学 迄今 尚未 证 实在 冰 帽 底部 能 够 发 育 冰 斗 , 所 以 冰 斗 的 出 现 也 只 能 看 作 冰 帽 解体 阶段 的 产物 。 由 此 可 以 认为 , 冰 帽 的 消失 点 是 以 其 初始 点 为 归宿 的 。 因 此 , 冰 帽 的 解体 是 其 建立 的 着 过 程 , 间 冰期 来 临 , 冰 帽 开始 解体 , 各 边缘 谷地 溢出 冰川 首先 消失 。 然 后 , 夷 平面 上 大 规模 的 冰 体 解体 过 程 开始 。 从 夷 平面 上 冰 矿 物 稀少 而 且 散 乱 来 看 , 这 一 过 程 是 比较 快速 的 。 冰 帽 解体 的 最 后 阶段 , 只 是 在 夷 平面 的 高 峰 上 才 有 山 地 冰川 作用 残存 , 因 此 , 冰 斗 、 角 峰 、 刃 关 等 冰 蚀 地 形 得 以 发 育 , 直 到 这 些 高 峰 的 冰川 作用 最 后 消失 。 参考 文献 [13]Calder,N,1974,The weath machine and the threat of ice, BBC, London, [2]Lamb, H, H, 1972, Climate, Present, Past and future I, Fundam- entals and Climate now,Methuen, London, 138 THE BASIC FEATURES OF DAO-CHENG ANCIENT ICE CAP Yao Tan-dong Feng Zhao-dong Li Ji-jun (Geology and Geography Department, Lan Zhou University) Dao-cheng ancient ice cap was once located at the plateau lying north to Dao-cheng with an area of 3287 km*, According to landforms, different kinds of glacial erosion landscape can be distinguished.……' the landscape with dominant rock basin and knob (or knock and lochan) in southwestern part, the landscape with dominant glacial troughs in northestern part, and the landscape with no obvious sign of glacial erosion in certain periphery zone, Difference of glacial erosion landscape results from different forms of erosion of basal ice, In the zone of rock basin and knob landscape basal ice is in the form of areal flow, resulting in areal scouring, In this zone, the basal ice is active but the orientation intensity is relatively low,In the zone of glacial trough landscape the basal ice is in the form of linear flow, Although erosion intensity in this zone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areal flow zone, the orientation intensity is high,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glacial erosion intensity, the area with the highest glacial erosion intensity appears near the centre of the ancient ice cap which decrease both towards the centre and the periphery with a higher gradient of decrease in the latter direction, Dao-cheng ancient ice cap develop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ycling posit- ive feedback chain triggeredjby deterioration of climate,The nature of posit- ive feedback chain is the incerase of albedo and the decrease of absorption of solor radi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Dao-cheng ancient ice cap begins from Alpin glaciation and ends up also in Alpin glaciation, The remaining Cirques, Aretes and horns are evidences of Alpin glaciation at the late stage of the ancient ice cap degradation, 18. Dr Ly ok Ji Ay $55 RR SAT AME SER tee (兰州 大 学 地 质地 理 系 ) 王 彦 龙 ” 李 树 德 ” 邵 文 章 , 姚 河清 (兰州 冰川 冻 土 研究 所 ) 一 、 贡 枯 山 冰川 的 分 布 横断 山 的 最 高 峰 贡 咀 山 海拔 7556 米 , 是 横断 山脉 冰川 最 集中 的 地 方 。 本 世纪 初 以 H.R. REL WE, RSS AAA J A, A 遗迹 等 作 过 调查 。 特 别 是 三 十 年 代 A ERT NS RAE EH 所 测绘 的 1 72075 地 形 图 , 对 贡 咀 山 冰 川 的 研究 作 了 重要 贡献 。 在 解放 以 前 , 贡 咕 山 是 我 国 现代 冰川 研 ” 究 比 较 详细 的 唯一 地 区 。 古 冰川 方面 安 得 生 所 划分 的 高 原 冰期 《 即 Yachala 冰期 》 和 海 姆 所 确定 的 磨 西 面 冰期 (相当 于 大 理 冰 期 ) , 在 我 国 地 学 界 也 有 很 大 影响 【1] 。 H - Von 3g (1937) 在 撰文 支持 李四光 关于 中 国 东部 第 四 纪 冰 川 的 观点 时 , 曾 经 从 贡 嘎 山 到 庐山 作 了 一 个 有 名 的 剖面 图 , 说 明 雪 线 、 林 线 、 作 物种 植 上 限 以 及 亚热带 植物 分 布 上 限 均 有 向 东 逐 渐 降 低 的 趋势 , 从 而 把 中 国 东西 两 部 现代 和 古代 冰川 的 发 育 条 件 联 系 起 来 , 为 华东 低 山 的 古 冰 川 遗 迹 探 求 作 理论 上 的 说 明 〔523]J。 ATL, HEMEL AR 冰川 和 十 冰川 的 研究 在 我 国学 术 界 从 来 占据 着 一 个 很 重要 的 地 位 。 三 十 年 代 A : 海 姆 和 也 . 英 霍 夫 编 绘 的 贡 嘎 山地 形 图 对 冰川 作 了 重点 标 绘 , 至 今 仍 是 研 究 冰 用 变化 的 重要 资料 。 但 在 精度 上 受 当 时 条 件 限 制 是 有 重要 缺陷 的 , 如 南 门 关 沟 一 条 长 达 10 公 里 的 冰川 就 遗漏 了 , 山峰 高 程 也 欠 准 确 。 解 放 后 中 国 登山 队 成 立 , 首次 就 以 贡 嘎 山 为 对 象 进行 了 登山 活动 , 崔 之 久 对 现代 冰川 和 冰 缘 现象 作 了 详细 观察 【3 ] 。 登 山 队 还 在 贡 巴 冰川 末端 作 了 标记 。 近 年 成 都 地 理 所 对 贡 噶 山 周围 地 区 广泛 开展 了 研究 , 并 设置 若干 气象 观测 哨 收集 到 不 少 宝贵 资料 。 这 些 都 为 我 们 的 考察 积累 了 材料 , 成 为 进一步 工 作 的 基础 。 根据 地 形 图 并 结合 航 片 判读 , 我 们 统计 到 贡 嘎 山地 区 共有 现代 冰川 ?1 条, 其 中 东 坡 26 条 , 西 坡 30 条 , 外 围 木 杠 岭 和 野人 沟 上 源 15 条 。 贡 嘎 山 附近 有 超过 6, 000 米 的 高 峰 28 座 , 以 冰川 作用 水 准 面 为 代表 的 气候 雪线 在 主 山 辩 附近 为 5200 米 , 因此 冰川 作用 正 差 大 , 从 而 有 许多 冰川 沿 山 状 东西 下 流 , 形 成 一 个 羽 状 分 布 的 冰川 群 。 主 山脊 两 侧 共 有 冰川 面 积 274.2 平 方 公 里 , 加 上 外 围 冰 川 共计 297 .5 平方 公里 。 贡 嘎 山 主 山 肴 线 东 西 坡 冰 川 有 明显 差异 。 东 坡 冰川 条 数 略 少 于 西 坡 , 但 面 积 却 占 60%, 东 坡 冰 川 平 均 每 条 面积 6.33 平 方 公里 , 西 坡 每 条 平均 只 为 3.7 平 方 公里 , 东 坡 冰 140 i | | : Eee 川 未 端 平 均 高 度 为 4400 米 , 西 坡 为 4630 米 。 冰 川上 的 雪线 东西 坡 也 有 显著 差别 , 东 坡 一 般 为 4700 一 5000 米 , 西 坡 5000 一 5200 米 , 平 均 差 300 米 左右 。 在 该 区 五 条 10 公 里 以 上 的 山谷 冰川 中 , 东 坡 占 四 条 , 西 坡 只 有 一 条 。 因 此 , 不 管 从 哪 一 项 指标 来 看 , 贡 嘎 山 东 坡 冰川 均 比 西 坡 更 为 发 育 。 这 明显 地 反映 了 水 汽 东 来 的 影响 。 顺便 指出 , AL A. . 海 姆 对 贡 嘎 山 冰 川 进行 考察 以 来 , 他 所 提 出 的 该 山 雪 线 5200 一 5500 米 的 说 法 在 文献 中 广 为 流 传 , 这 是 不 符合 实际 的 。 原 因 在 于 测 高 误差 , 还 有 是 他 只 在 西 坡 攀 登 到 高 处 , 东 坡 难于 攀登 , 据 1981 年 我 们 六 月 下 旬 观 测 , 海 螺 沟 冰川 雪线 当 在 4800 米 左 右 。 二 、 冰 川 发 育 的 条 件 和 性 质 贡 头 山东 临 大 渡河 谷 , 基 带 为 亚热带 常 绿 阔 叶 林 。 谷 地 底部 受 焚 风 影 响 呈 干旱 灌 丛 CAS) 景观 , 泸 定 多 年 平均 降水 只 606 毫 米 , 年 均 温 15.3"C。 但 从 河谷 底部 向 上 , 湿 度 迅速 增加 , 在 海拔 1, 600 米 的 磨 西 ,1978 一 1980 年 平均 年 降水 量 为 1080 毫 米 * , 虽 然 海拔 仅 比 沾 定 高 300 米 , 降水 却 增加 了 62% 。 关 于 贡 咕 山 山 地 降水 特别 是 冰川 区 降水 目前 缺乏 可 靠 资 料 。 我 们 在 考察 期 间 在 6 月 中 旬 到 7 月 上 旬 进 行 了 降水 测量 , 在 海螺 沟 冰 川 冰 舌 3,600 米 的 地 方 二 十 天 内 降水 222.9 毫 米 ; 西藏 东南 部 的 阿 扎 冰 川 ,1973 年 7 月 一 8 月 二 十 二 天 降水 196.1 澡 米 。 可 见 雨 季 降 水 阿 扎 冰 川 和 海螺 沟 冰 川 处 于 同样 水 平 ,不 同 的 地 方 可 能 是 在 冬 春 季 。 西 藏 东 南部 的 察 阳 一带 冬 春 有 较 大 降水 、 甚 至 略微 超过 雨季 , 故 冬 春 多 雪 。 磨 西 降水 记录 则 说 明 冬 春 降 水 只 占 全 年 15 一 20% , 特 别 是 冬季 比较 干燥 。 从 冰川 发 育 角 度 看 , 贡 咕 山 可 能 不 及 察 隅 阿 扎 冰川 一 带 。 后 者 距 和 孟加拉 湾 近 , 冬 春 降 水 〈 雪 ) 多 是 一 大 优点 。 关于 贡 明 山 冰川 发 育 的 温度 条 件 目 前 资料 更 和 欠缺。 根据 青藏 高 原 东 南边 沿 湿润 地 区 山地 气温 垂直 递减 率 一 般 为 0.54"C 100 米 , 以 磨 西 站 资料 推算 ,0 "CC 等 温 线 约 在 4, 000 米 高 度 , 这 也 是 该 区 山地 上 暗 针 叶 林 的 上 限 。 以 贡 嘎 山东 坡 雪 线 4700 一 5000 米 计算 , 则 雪 线 处 年 平均 气温 应 为 -3.8"C 至 -5.4"C。 根 据 西藏 科学 考察 的 资料 , 这 是 海洋 性 冰川 发 育 的 温度 范围 。 贡 了 咕 山 冰川 区 降水 , 虽 然 因 冬 季 和 春季 少 雪 而 显得 不 利 , 但 雪 的 再 分 配 在 冰川 发 育 中 有 重大 作用 。 这 样 就 提高 了 冰川 的 积累 系数 , 提 高 了 冰川 的 海洋 性 【43] 。 贡 了 山 冰 川 区 的 雪 骨 十 分 频繁 ,1981 年 6 月 15 一 21 日 , 我 们 在 海螺 沟 冰 川 观 察 , 单 只 白天 就 记录 到 大 小 雪 骨 120 多 次 。 雪 骨 发 生 时 间 多 在 早上 7 点 和 中 午 气温 最 高 的 13 点 , 这 是 和 夏季 雪 骨 主 要 为 融 水 润滑 作用 引起 湿 雪 骨 的 一 般 规律 相符 合 的 。 根 据 航 空 照 片 我 们 统计 到 贡 咀 山 , 形 态 明显 的 经 常 发 生 雪崩 的 雪崩 槽 有 650 多 个 。 主 峰 贡 嘎 山 象 一 座 巨 大 的 金字 塔 , 座 落 在 由 六 千 米 左 右 的 诸 山 肴 构成 的 峰 顶 线 上 , 峰 顶 高 7556 米 , 峰 体 水 平 投影 面积 7.8 平 方 公里 , 各 个 坡 面 上 平均 坡度 45", 是 雪 骨 的 主要 发 源 地 。 海 螺 沟 冰川 、 贡 巴 冰 川 和 燕子 沟 冰川 的 粒 雪 和 盆 均 位 于 主峰 之 下 , 接 受 来 自 山顶 的 频繁 雪崩 的 补给 。 初 步 统 计 以 上 三 大 冰 # 资 料 来 源 , 成 都 地 理 所 , 磨 西 观 测 哨 记录 141 WEASEL, HRGUNKS MPR, MEMES) 的 重要 补给 来 源 。 雪 崩 使 粒 雪 盆 集 中 了 超过 天 然 固态 降水 的 大 量 积 雪 , 促 使 地 形 雪 线 下 降 , 冰 川 发 育 条 件 变 得 更 为 有 利 , 因 而 冰 舌 能 伸 到 很 低 的 地 方 。 海 螺 沟 冰川 末端 2880 米 , 达 烈 针 闻 混交 林 的 上 限 , 年 平均 温度 约 6 "C。 在 4800 米 以 上 的 粒 雪 区 内 , 根 据 1966 年 12 月 拍摄 的 航 片 判读 共有 102 个 雪崩 锥 , 几 乎 覆盖 粒 雪 盆 50% 的 面积 。 雪 骨 在 高 山 带 是 冰川 的 重 要 来 源 , 在 雪线 以 下 冰川 周围 则 是 塑造 冰 缘 地 瑶 , 向 冰 舌 提供 大 量 岩 屑 和 冰 厂 的 重要 营 力 。 它 们 的 源头 大 多 是 在 冰川 退缩 后 空 出 的 冰 斗 或 雪 蚀 洼地 之 中 , 是 大 型 雪崩 的 形成 区 (如 图 18 一 1) 。 FS i Rh |\ N eS TN SE vA | 1 站 \ Woven NA LF N | iN “ew ACs. te Ae Ip ty iN 4 ER | | Lag’ , Ny \ MY iS Ty x BN da ie ‘hp 人 i) EE EEE * 有 a a < ee “i ea — 一 一 一 fas oS SA a =a = 一 一/ i S08 ene: Sy ( w\ 2 AnY ) \ ears . WA a 从 \4 NS | i 7 S\\) 7 a ae | ne ree rewire oo ee oe 图 18 一 1 BRAK SRK AS ee 在 1981 年 夏季 野外 考察 中 , 我 们 重点 考察 了 东 坡 的 海螺 沟 冰 川 〈 见 照片 版 27 一 1), 同时 对 燕子 沟 冰 川 作 了 调查 。 为 了 探 明 冰川 的 性 质 对 冰川 冰 温度 进行 了 测量 。 分 别 在 冰 舌 2900 米 和 3600 米 用 蒸气 销 打 了 两 个 钻 孔 。2900 米 处 的 钻 孔 达到 13 .6 米 深 度 ,3600 米 处 的 钻 孔 达到 8 米 深度 。 钻 孔 打 成 后 即 埋 入 铀 电阻 探头 , 分 别 在 6 天 和 3 天 后 进行 测 温 。 但 [结果 并 不 理想 , 因 为 虽然 销 孔 内 温度 读数 多 在 0 CCAR (-0.2°C—-0.7°C) 。 但 两 个 孔 在 测 温 时 均 为 融 水 充满 , 可 知 冰 和 水 的 温度 皆 为 0 "C。 显 然 这 种 比 较 粗 的 测 温 系 - 统 不 适宜 于 量 测 海洋 性 冰川 的 冰 温 。 不 过 , 我 们 发 现 , 测 温 时 电阻 探头 有 少量 的 冰花 冻 结 , 可 见 冰 体 内 仍 有 一 定 冷 贮 。 这 种 冷 贮 可 能 来 自 冬 季 冷 波 下 传 的 剩余 部 分 , 但 更 可 能 来 自 冰 的 压力 变化 。 因 为 冰 的 压力 融 点 随 压力 增 大 而 下 BE 〈0.00726*C 10 米 冰 ) , 当 钻 孔 打 成 时 , 底 部 冰 从 受 压 态 解脱 出 来 , 该 深度 的 压 融 点 即 转化 为 冷 贮 , 并 建立 起 周围 较 低 温 冰 与 孔 壁 间 的 温度 梯度 , 就 会 有 少量 的 水 在 孔 壁 或 电阻 探头 上 冻结 起 来 。 这 些 现 象 1973 年 在 阿 扎 冰川 打 测 温 钻 孔 时 也 同样 出 现 过 , 可 知 是 海洋 性 冰川 的 共同 现象 , 并 不 FE UK) OK Ge ih OK BY HK VBL. . 作为 海洋 性 冰川 的 海螺 沟 冰 川 消融 很 强烈 。 在 3600 米 的 冰 面 上 我 们 对 六 面 消融 进行 了 观测 , 时 间 是 6 月 21 日 一 7 月 1L 日。 该 处 冰 舌 宽度 约 600 米 , 四 根 花 杆 横 过 冰 面 , 基 本 上 可 代表 整个 冰 面 的 消融 状况 〈 见 表 18 一 1) 。 从 中 可 见 冰川 中 央 消 融 最 强 , 比 边沿 表 18 一 1 海螺 沟 冰 川 3600 米 冰 面 〈 裸 露 ) 消融 6.21 4 & fee ae = Be: 花 7H BE MR (cm) 日 平均 消融 (cm) 1 32.5 | 90 57.5 | 5.8 2 51 123 ta 7.2 3 62 210 148 15 4 30 71 41 4 平 均 79.6 | 8 平均 值 大 3 倍 左 右 , 达到 每 日 消融 15cm 的 强度 。 主 要 原因 是 冰川 中 央 是 冰川 风 的 主流 线 , 强风 促进 消融 之 故 。 观 测 期 间 每 日 阴雨 , 很 少 日 照 , 十 天 累计 日 照 时 间 为 9 小 时 , 但 平均 气 WdIA8.6°C, 故 消融 仍然 很 强 。 乱 流 交 换 热 显然 是 冰 面 消融 的 重要 热量 来源, 根据 消 融 与 气温 呈 直 线 相关 的 关系 , 不 少 人 曾 研究 过 零度 以 上 正 温 , 即 每 日 。 度 与 消融 强度 的 关 系 。 在 费 钦 科 冰川 为 7.6 一 8.0mm/ 度 日, 高 加 索 冰 川 为 8.7mm/ 度 :日 , 挪 威 北 部 冰川 为 6.32mm 二 度 ' 昌 (资料 为 两 年 )。 海 螺 沟 冰川 按 上 述 资 料 计算 消融 强度 为 9.3mm/ 度 日 。 看 来 纬度 是 重要 的 影响 因素 。 根 据 这 种 计算 , 海 螺 沟 永川 冰 舌 区 年 平均 消融 深 将 在 10 一 15 米 左右 , 属 于 强 消 融 冰川 , 部 分 地 表示 冰川 物质 平衡 水 平 高 的 特点 。 补给 丰富 和 消融 强烈 的 海洋 性 冰川 有 较 高 的 运动 速度 , 海 螺 沟 冰川 也 不 例外 。 特 别 是 海螺 沟 冰 川 冰 面 很 陛 , 冰 舌 上 平均 坡度 为 7 "一 10", 对 冰川 运动 也 起 着 促进 作用 。 我 们 用 简易 的 支 距 法 求 得 3600 米 处 冰 面 运动 速度 每 月 平均 为 65 一 80 厘 米 。 大 十 之 后 运动 速 度 显 车 增 快 , 说 明 永 床上 水 膜 的 润滑 作用 是 影响 冰川 运动 速度 的 重要 因素 。 143 根据 JF -Nye 完全 塑性 流 理论 计算 冰川 厚度 的 公式 =h。Coseca Ch, = ts 113m) (5) , Hee BR 2) OK JI OK HE OK BR AF D9 90—1102K. TRAY 是 冰 川 的 平均 厚度 , 主流 线 和 边沿 应 有 很 大 差别 。 根 据 对 巴基斯坦 喀 喇 昆仑 山 古 尔 金 冰 川 雷 达 测 深 的 结果 , 前 面 平均 厚度 与 奈 伊 公式 算出 的 厚度 只 相差 5 %, 但 主流 线 上 厚度 可 高 于 平均 厚度 的 50—100%. 作为 一 条 积 圾 运动 的 温 冰川 一 海螺 沟 冰 川 底部 滑动 是 很 显著 的 。 积 圾 的 底部 滑动 引 起 冰川 底部 频繁 的 融 冻 作用 交替 , 形成 巨 厚 的 以 复 冰 为 主 的 底层 冰 。 据 人 + HE AEE 1973) 对 蒙 勃 朗 峰 下 的 阿 香 庭 冰川 的 研究 , 当 冰川 沿 底部 滑动 遇 到 障碍 物 时 , 迎 冰 面 和 背 冰 面 压 力 高 低 不 同 , 从 而 导致 融 冻 交替 的 履 冰 作用 , 在 背 冰 面 的 空 穴 的 顶 壁 (冰川 底面 ) 上 产生 履 冰 并 将 各 种 岩 导 包 庄 进去 。 这 样 形成 的 覆 冰 层 有 明显 的 细 层 理 , 其 化 学 性 质 与 物 理性 质 均 与 粒 雪 盆 起 源 的 冰川 冰 不 同 。 在 阿 香 庭 冰 川 以 覆 冰 为 主 的 底 冰 层 可 厚 达 2 米 。 据 维 维 安 推 测 在 阿尔 插 斯 山 某 些 冰川 可 以 达到 5 一 10 米 的 厚度 。 某 些 地 球 物理 测 深 发 现 冰川 底部 有 两 个 折射 界面 可 能 与 底 冰 层 的 存在 有 关 〔6 ] 。 我 们 注意 到 海螺 沟 冰 川 的 底 冰 层 很 发 育 , 在 主 冰 川 底部 有 , 在 支 冰 川 底部 也 有 , 说 明 作为 暖 冰川 底部 滑动 是 很 普遍 的 。 在 大 冰 瀑 脚下 主 冰 川 左 侧 , 由 于 冰川 的 侧 向 滑 动 断 续 出 现 十 分 污 化 的 底 冰 层 , 厚 度 2 一 4 米 不 等 。 在 野外 判断 底 冰 层 并 不 困难 , 一 是 它 的 构造 与 上 履 冰川 冰 截 然 不 同 , 成 层 性 很 好 , 上 履 冰川 冰 常 以 不 整合 面 与 之 分 开 ; 二 是 底 冰 层 污 化 很 强 , 一 层 冰 与 一 层 砂 反复 交替 出 现 , 有 时 还 有 水 圳 在 其 中 充填 冻结 , 俘 获 的 岩 忆 有 时 达到 20 一 30 厘 米 直径 的 巨 砾 。 这 显然 不 是 一 般 的 压 融 覆 冰 作 用 所 能 完成 , 故 冰 川 底 部 的 蚀 积 过 程 尚 须 作 更 深入 的 研究 。 关 于 底层 冰 的 形态 特征 可 以 看 照片 版 27 一 2、3 、4。 三 、 冰 瀑布 和 冰川 缴 拱 海螺 沟 冰 川 在 纵 剖 面 上 分 为 三 个 阶梯 。 第 一 阶梯 为 4800 米 以 上 的 粒 雪 贫 和 后 壁 的 诸 GAS Es 第 二 阶梯 为 4800 一 3720 米 的 大 冰 瀑 布 , 是 我 国 已 知 最 高 的 冰 瀑 布 , 落 差 1080 米 ;第 三 阶梯 为 穿行 在 莽莽 林 海中 的 冰 天 (图 18 一 2 、 照 片 版 28 一 5) 。 海 螺 沟 冰 川 的 粒 雪 盆 发 育 得 比较 成 熟 , 主 要 分 布 在 5000 一 5200 米 的 高 程 上 。 主 体 部 分 作 南 北 向 延伸 , 坡 度 仅 4" 一 5", 位 于 贡 头 山 主 峰 的 东 侧 坡 香 。 海 螺 沟 冰川 粒 雪 盆 的 东北 侧 以 一 低 矮 的 岸 壁 与 磨 子 沟 冰川 的 粒 雪 盆 相 邻 , 二 者 相差 500 米 左右 。 磨 子 沟 冰川 粒 雪 盆 是 贡 嘎 山 冰 川 粒 雪 盆 中 最 高 的 一 个 , 某 些 方面 近 于 平 顶 冰 川 的 程度 。 这 两 个 高 位 粒 雪 盆 是 冰期 以 来 贡 嘎 山中 心 作为 新 构造 运动 特 强 的 “上 升 岛 ” 的 有 力 证 据 , 和 珠穆朗玛 峰 中 心 上 升 使 粒 雪 盆 抬 高 到 现代 雪线 以 上 属 同一 性 质 。 贡 嘎 山 主 峰 作 为 最 新 的 “上 升 岛 ” 一 方面 把 粒 雪 盆 抬升 到 雪线 以 上 , 另 一 方面 在 粒 雪 盆 和 冰 舌 之 间 形 成 巨大 的 冰 瀑 布 , 它 使 冰川 从 高 位 粒 雪 盆 倾 海 而 下 , 在 冰 瀑布 脚下 FE SE Wh BI KN HE CR 28 — 5) 。 海 虹 沟 大 冰 瀑 是 贡 嘎 山 诸 冰 瀑 布 中 规模 最 宏伟 的 一 个 , 冰 瀑 上 坡度 为 22 "一 42", 计 算 厚 度 为 17 一 30 米 。 冰 川 于 此 处 于 骨 溃 的 状态 , 是 一 种 超级 伸张 流 , 频繁 发 生 雪 骨 和 冰 崩 , 从 而 使 该 冰 瀑 布 段 成 为 冰川 冰 的 粉碎 机 , 冰 瀑 脚 144 | FE ere | weve) a SO _| (SHO [Us Bis el WHE oF a : ave? 7 See 伸张 流 | FAL AL RAC Ok VLSI, Saks Aa eK PETE BC xX. ; ae he 贸 18 一 3 冰 瀑 下 冰川 构造 的 形成 过 程 示意 图 下 则 成 为 新 的 冰川 构造 的 铸造 场 。 我 们 注意 到 从 粒 雪 盆 中 流出 的 粒 雪 、 沉 积 变质 冰 、 动 力 变质 冰 以 及 粒 雪 盆 底 部 被 冰川 挖掘 形成 的 冰 矿 都 被 粉碎 混合 , 在 冰 瀑 脚下 形成 冰雪 扇 形 地 , 结 构 上 颇 似 山药 砾 岩 , 故 命名 为 冰雪 角 砾 肉 , 为 棱角 状 的 大 小 不 等 的 冰 块 和 粒 雪 混杂 堆积 而 成 。 这 种 冰雪 角 砾 崖 组 成 的 扇形 地 每 年 重复 堆积 并 逐渐 向 下 游 运动 , 彼 此 间 则 界 以 夏季 消融 污 化 面 〈 带 , 往 往 厚 1 一 2 米 ) 。 在 最 初 的 1 一 2 年 中 冰雪 角 砾 岩 中 不 见 叶 理 构造 , 属 真正 的 沉积 岩 。 但 至 少 在 三 年 后 即 出 现 明显 的 叶 理 构 造 , 沉 积 冰 变 为 动 力 变质 冰 。 与 此 同时 各 年 的 黑白 冰 带 呈 绝 形 弯曲 , 造 成 美丽 的 冰川 弧 拱 。 黑 自 冰 带 和 叶 理 分 布 是 一 致 的 , 显 示 为 同一 应 力 场 的 产物 。 愈 向 下 叶 理 倾角 愈 高 并 近 于 直立 , 显 然 是 很 强 的 上 升 式 显 出 流 〈 图 18 一 3 ) 。 正 是 这 种 显 出 流 弥补 了 每 年 冰 面 的 强烈 消融 。 大 冰 瀑 布 把 粒 雪 盆 的 一 切 秘密 都 暴 圳 无遗。 我 们 在 冰 瀑 脚下 见 到 一 块 80x46x30 厘 米 的 典型 危 背 条 痕 石 , 背 面 作 完整 的 流线型 , 底 面 粗 糙 不 平 〈 照 片 版 28 一 6 ) 。 这 种 色 背 条 痕 石 是 在 冰 床 上 长 期 受阻 , 冰 川 从 它 的 顶 面 流 过 塑造 成 的 , 与 羊 背 石 形 成 机 制 类 似 。 它 能 被 带 到 冰 面 说 明 两 个 事实 , 一 是 大 冰 瀑 确实 是 彻底 破坏 了 冰川 的 完整 性 , 二 是 粒 雪 盆 中 的 冰 即 已 有 显著 的 底部 滑动 。 另 外 , 我 们 发 现在 冰雪 角 砾 贿 中 除了 作为 “胶结 物 ” 的 粒 雪 外 , 构 造 角 砾 块 的 冰 有 两 种 。 一 种 是 冰晶 粒 径 1 一 2 mm VERB Hak; 另外 一 种 是 冰晶 作 典 型 镶 插 状 粒 径 达 2 — 3 厘米 的 动力 变质 冰 。 判 别 动力 变质 冰 很 容易 , 一 是 有 明显 时 理 〈 兰 冰 条 带 ) , 二 是 冰晶 内 气泡 扁平 , 显 示 受 到 过 强大 压力 作 FA CHR 28—7.8) 。 气 泡 扁平 表示 冰晶 沿 晶 内 基 面 滑动 压 盎 , 在 阳光 下 产生 显露 基 面 的 弗 列 尔 条 纹 。 从 上 述 情 况 可 以 推 郑 , 粒 雪 盆 中 表面 是 巨 厚 的 粒 雪 , 不 得 少 于 30 米 ; 其 下 是 原生 沉积 变质 冰 , 在 海 螺 沟 即 为 暖 渗 浸 重 结晶 冰 ; 最 下 部 是 动力 变质 冰 , 冰 川 冰 受到 有 力 的 塑性 形变 。 从 海螺 沟 冰 川 粒 雪 盆 坡度 为 4 "一 5 "来 推测 , 积 圾 流动 的 冰 和 粒 雪 总 厚度 应 在 130 一 160 米 左右 。 vag WE Ay YK JI] AY SI EAE GA C- A -M-King (1961) lJ -E - #7 KR (1962) MK AM HE AY 4y el, JRF RBI ARE ES, EB A AME CL uth 28 5 — FIR UK Dk JN GAAS ok NN OBES KN eR A Aa) 。 白 黑 二 冰 带 代表 一 年 , 黑 冰 带 是 夏季 146 ia Py. HI a IN Mok Ris HP Sk J EI DR CRED 上 方 为 止 , 有 后 四 对 弗 尔 伯 斯 型 弧 拱 , 总 距离 两 公里 左右 , 平 均 每 年 冰川 运动 速度 为 140 米 。 ”由 于 该 段 舌 宽度 为 500 一 600 米 , 冰 川 流 速 超过 了 前 面 宽 度 的 1/6。 据 及 ' 芬 斯 特 瓦 尔 估 研究 , 这 属于 块 状 运动 即 有 明显 底部 滑动 的 冰川 。 这 和 前 述 冰 川 底部 出 现 大 量 很 典型 的 复 冰 为 主 的 底 冰 层 的 现象 是 相 吻 合 的 。 为 了 进一步 说 明和 检验 大 冰 瀑 布下 冰川 弧 拱 的 起 源 , 我 们 对 冰 瀑 布 以 下 的 一 对 弧 拱 作 了 采样 进行 孢 粉 分 析 。 采 样 剖 面 如 图 18 一 4 所 示 , 烈 粉 分 析 结 果 见 表 18 一 2 。 从 表 中 RAB 2 号 样 。 这 和 粒 雪 年 层 中 花粉 的 分 布 规律 基本 是 一 致 的 , 即 下 部 代表 冬季 相 少 花 TO 粉 , 年 层 上 部 春 夏 相 花粉 很 多 。 作 为 消 吉 面 的 污 化 带 我 们 没有 采样 , 它 代表 夏 末 的 冰川 4 } 5 18— 2 海螺 沟 冰 用 3600 米 冰川 瑰 拱 冰 样 孢 粉 分 析 结 果 ” | | 4 | 5 6 7 8 9 | 10 | | RS ~~ ~Pinus 5 2 | 13 | 3 2 2 2 5 Re _ Abies 1 1 r ae sgn = 了 2 1 he Keteleeria 2 # =~ Betula 1 2 档 木 Alnus 1 # Corylus 1 枫 杨 7a , 1 EK Quercus cme 1 1 榜 Castanopsis 1 ii = Ulmus 1 #LBS Rh@lstendros 2 桑 Morus 1 百合 科 Liliaceae 1 #%) Chenopodiaceae . 1 FAR Gramineae rk, | | 3 Polypodium i | | 3 Hee Ae | a) a | 1 1 | | c. * bait Daw it Key i} 研 ? Ai? MA palit & 所 作 , -特此 致谢 图 18 一 4 iQ 3600K KAD 表面 , 花 粉 应 是 最 丰富 的 。 属 于 1980 年 的 底层 的 1 号 样 , 因 采样 狂 漏 水 而 未 获 资 料 。 但 按 类 比 推测 应 和 1979 年 的 9 号 样 一 样 属于 少 花 粉 的 冬季 相 。10 号 样 花粉 比 9 号 样 增多 , 因为 它 处 于 1978 年 夏天 堆积 的 顶部, 和 2 号 样 处 于 同样 位 置 。 这 里 冰雪 角 砾 岩 的 季 相 主 要 是 根据 花粉 的 数量 而 不 是 每 种 花粉 代表 的 植物 的 开花 季节 来 确定 的 , 原 因 是 山地 的 垂 直 对 流 气 流 常 把 低 处 的 花粉 带 到 高 处 , 故 产生 犯 粉 的 混合 现象 。 松 属 花 粉 在 全 年 各 个 季 节 均 有 出 现 , 它 的 产物 高 飞扬 远 , 可 能 落地 后 又 被 吹 起 , 故 在 冬季 相 中 也 能 找到 松 属 花 粉 。 在 西藏 冰川 考察 中 我 们 也 曾 发 现 松 属 花粉 在 冬季 粒 雪 层 中 偶尔 出 现 的 现象 K8] 。 由 此 可 见 , 粒 雪 盆 的 冰雪 在 经 过 冰 瀑 向 下 倾泻 时 冬季 相仿 花粉 最 少 , 春 夏 相 含 花粉 最 多 。 故 弧 拱 确实 是 每 年 形成 一 对 , 是 一 种 次 生 构造 , 属 于 典型 的 弗 尔 伯 斯 型 弧 拱 。 四 、 十 冰川 遗迹 和 冰 州 变化 | oF HHS Ly Fy Uk J) ae as eS AE FTG BEAL FE EE 山 之 间 曾 有 过 大 冰 盖 , 叫 雅 察 拉 冰 期 , 冰 流 可 以 抵达 1500 米 的 高 度 。 以 后 冰川 消退 变 为 山谷 冰川 。 海 姆 认为 贡 明 山 现代 冰川 与 来 次 冰期 冰川 相 比 只 相差 2 一 3 公里 , 末 端 高 程 只 相差 200 一 500 米 93 。 根 据 我 们 的 观察 , 这 些 说 法 都 是 不 可 靠 的 。 首 先 , 安 特 生 的 高 原 冰 盖 是 不 存在 的 , 最 大 也 只 是 形成 冰 帽 而 已 〈 关 于 稻城 古 冰 帽 , 有 另 文 讨 论 ) 。 海 姆 所 谓 的 末次 冰期 的 古 冰 奢 只 向 下 延伸 2 一 3 公里 , 据 我 们 研究 帮 是 新 冰期 的 冰 矿 在 冰 舌 未 端 南 侧 高 80 一 90 米 的 侧 矿 近 顶 部 约 5 米 深 处 , 采 到 的 朽 AC? 年 为 940 土 50 年 前 。 在 大 岩 窝 距 现 代 冰 川 末端 约 3 公里 的 地 方 冰 磺 中 朽木 测 年 为 1580 土 60 年 前 。 这 两 次 UK 进 的 年 代 正 好 相当 于 等 可 桢 提出 的 五 千年 中 国 气 候 变化 的 第 二 和 第 三 次 冷 期 。 海 螺 沟 大 兰 赛 冰 进 与 西藏 若 果 冰 川 1500 一 1900 年 前 的 冰 进 相当 ,940 土 50 年 冰 进 则 属 首次 发 现 , 可 以 叫做 海螺 沟 冰 进 。 这 样 , 在 青藏 高 原 已 发 现金 新 世 新 冰期 的 四 次 冰 进 , 绝 对 年 代 完 全 与 符 可 桢 关于 五 千年 来 中 国 气 候 变化 的 四 次 冷 期 相 一 致 如 表 18 一 3) 。 关于 和 贡 嘎 山 的 古 冰 川 遗 迹 我 们 观测 不 多 , 根 据 现 有 资料 谈 谈 粗浅 的 看 法 。 在 海螺 沟 148 表 18 一 3 五 千年 来 中 国 气候 变化 与 青藏 高 原 冰川 进退 化 ( 据 = 可 MW pK 川 进 退 公元 前 3000 一 1100 年 [ 暧 羊 卓 雍 湖 高 水 位 高 温 期 (31607r.BP) 公元 前 1000 一 850 年 【 冷 ] 雪 当 冰 进 (2980 士 1507r.BP) 公元 前 770 一 公元 初 〔 暖 ] 公元 初 一 600 年 【 冷 ] 若 果 冰 进 (1500 一 1900yr.BP) 公元 600 一 1000 年 【 暧 ] 公元 1000 一 1200 年 【 冷 ] 海螺 沟 冰 进 (940 士 507r.BP) (以 上 C14 测 年 ) 2FC1200—13004F Che) 泡 汗 里 峰 冰 川 1818A.D .年 冰 进 公元 1400 一 1900 年 〔 冷 ] 坡 戈 冰 川 1809A.D .年 冰 进 取 比 下 马 冰 川 1885A.D .年 冰 进 寞 果 杜 林 冰 川 1871A.D .年 冰 进 (以 上 地 衣 测 年 ) 沟 日 以 内 约 五 公里 范围 内 有 发 育 良好 的 冰 水 阶地 保存 , 相 对 高 度 60 一 70 米 , 向 外 延伸 与 磨 西 面 处 于 同一 高 度 。 磨 西 面 是 典型 的 谷地 冰 水 平原 (Valley train), RE = 体 药 冰 水 物质 主要 是 来 自 燕 子 沟 , 其 底部 据 崔 之 久 观 察 有 埋藏 的 古 冰 磺 〔 3 ]。 成 都 地 理 ”所 的 同志 在 底部 冰 水 物质 中 找到 C:14 测 年 为 7420 土 90 年 前 的 证 据 , 在 近 燕 子 沟 口 于 地 面 以 下 5 米 处 又 得 到 1400 年 前 的 数据 。 显 然 , 磨 西 面 乃 是 末次 冰期 晚期 冰川 后 退 过 程 中 堆积 成 的 。 在 海螺 沟 口 以 上 五 公里 左右 以 上 这 级 冰 水 阶地 消失 , 槽 谷中 出 现 低 铸 的 冰 厂 划 。 向 上 至 青石 板 和 热 水 沟 附近 冰 磺 垄 增高 , 顶 面 上 还 保存 着 冰 磺 洼地 和 小 湖泊 , 是 末次 冰期 冰 矿 的 特征 。 成 都 地 理 所 的 同志 在 青石 板 找到 冰 磺 中 C14 测 年 为 24390 土 750 年 前 的 数据 。 我 们 在 热 水 沟 以 下 不 远见 到 冰 磺 上 有 泉 华 覆盖 , 经 C14 测 年 为 19700 土 300 年 前 。 因 此 ,可 以 把 海螺 沟 末 次 冰期 的 主要 冰 进 放 在 距 今 24390 一 19700 年 间 。 这 是 全 球 性 末次 冰期 冰川 最 盛 的 时 期 ,中 国 东海 黄海 的 海面 大 幅度 下 降 (10) 。 根 据 冰 水 阶地 的 分 布 , 未 次 冰期 冰川 未 端 至 少 伸延 到 共和 四 队 以 上 海拔 1850 米 的 地 方 , EG BE AR vk JI Fe oe A 1, 000 米 , 普 香 延 长 8.5 公 里 。 根 据 贡 嘎 山东 坡 4, 000—4, 200 米 有 保存 较 好 的 古 冰 斗 , 并 以 AAR 值 法 检验 , 来 次 冰期 海螺 沟 冰 川 雪线 应 在 4000 米 左右 。 关 于 古今 冰川 对 比 可 见 图 18 一 5 。 另外 , 在 磨 西 面 主 谷 的 西北 侧 山坡 见 有 堆积 性 平台 、 摩 岗 岭 上 〈1900 米 , 高 于 大 渡 河水 面 约 700 米 ) 有 十 冰 矿 残留 *, 以 及 崔 之 久 曾 报导 磨 西 面 底部 有 古 冰 磺 , 可 以 认 为 麻 西 面 主 谷 曾 被 冰川 占据 , 当 时 冰川 规模 比 末次 冰期 要 大 得 多 , 雪 线 应 当 更 低 。 至 于 更 早 * 据 范 文 纪 ,1981 149 图 18 一 5 海螺 沟 现代 冰川 和 末次 冰期 古 冰川 范围 对 比 图 的 冰期 遗迹 , 如 果真 的 存在 , 必 须 到 更 高 的 谷 肩 和 侵蚀 台地 上 去 寻找 。 天 渡河 及 其 支流 在 第 四 纪 期 间 的 下 切 很 强 , 遗 留 下 很 多 侵蚀 台地 。 根 据 我 们 的 初步 观察 , 除 了 4000 米 以 上 的 古 地 面 属于 跨 流 域 性 质 的 夷 平面 的 残余 外 , 其 它 都 是 古 宽 谷 面 和 台地, 与 现代 水 系 保持 着 联系 。 在 东 起 东 峡 山西 到 大 雪山 的 大 渡河 两 岸 , 这 些 台 面 的 大 致 海拔 高 程 是 : 3500 米 高 台面 〈 部 分 地 方 成 山顶 ) 、3, 000 米 台面 、2300 米 宽 谷 面 、1900 米 合 面 。 自 此 以 下 才 是 形态 保持 比较 完整 的 阶地 , 在 支 谷 出 山口 一 般 有 4 一 5 级 , 应 当主 要 是 晚 更 新 世 以 来 的 产物 〈 见 图 18 一 6 ) 。 安 得 生 〈1937) 曾 在 大 渡河 东 岸 的 化 林 坪 〈2100 米 ) 见 到 过 带 擦 痕 的 砾石 、 洛 策 和 安 得 生 都 报导 过 在 泸 定 县 见 到 冰 磺 。 按 化 林 坪 背后 最 高 的 弥 勒 山 不 过 3792 米 , 如 果真 有 古 冰 川 遗 迹 倒是 很 重要 的 。 贡 咕 山 现代 冰川 处 于 强烈 退缩 状态 。 海 螺 沟 冰川 自 海 姆 于 三 十 年 代 初 考察 以 来 已 后 退 800 一 1000 米 , 冰 面 大 量 下 降 , 冰 舌 中 央 因 冰 下 河道 冲刷 而 塌陷 , 造 成 两 侧 高 中 央 低 的 异常 现象 ( 见 照 片 1)。 冰 下 河道 出 水 口 过 去 叫 城 门洞 , 表 示 冰 崖 之 下 为 穹 形 的 巨 洞 , 是 前 进 型 冰 舌 特征 。 目 前 城 门洞 后 退 近 二 公里, 而 且 骨 塌 不 见 洞 形 。 燕 子 沟 冰 川 据 卫 . 英 霍 夫 的 地 图 与 现在 地 图 (1966 年 航 测 )》 对 比 已 后 退 三 公里 多 ;, 对比 航空 照片 与 现状 1966 一 1980 年 又 后 退 了 700 米 。 燕 子 沟 冰川 后 退 强烈 是 十 分 惊人 的 , 是 我 国 已 知 的 最 高 纪 录 。 主 要 原因 是 该 冰川 主要 粒 雪 盆 位 置 低 , 易 受 雪线 上 升 的 影响 。 贡 咕 山 为 我 国 亚热带 山地 , 是 接近 人 烟 稠 密 地 区 的 最 大 的 一 个 冰川 群 ,雪线 高 度 为 4700 一 5200 米 , 冰 川 性 质 为 海洋 性 冰川 , 频 演 的 雪 骨 是 冰川 的 重要 补给 者 , 冰川 发 育 的 水 150 , i Ae EF ae RS OS HY HT FL AE GENEL LL — a A EF a”, DS) Ay De ir 2A a 过 , 山 体 中 央 部 分 是 新 近 被 推 到 现在 的 高 度 的 , HE tes AH BE. HA Ae LH BEB OK 舌 一 般 均 为 巨大 的 冰 瀑 , 海 螺 沟 大 冰 瀑 高 1080 米 , 为 国内 已 知 最 大 的 冰 瀑 。 冰 川 通过 洒 瀑 全 部 结构 被 破坏 , 冰 瀑 下 出 现 冰雪 角 砾 岩 , 故 这 种 冰 瀑 已 非 奈 伊 一 般 的 伸张 流 所 能 概 括 。 冰 舌 具 有 再 生 冰 川 性 质 。 冰 川 绝 拱 属 弗 尔 伯 斯 弧 拱 型 。 白 黑 冰 带 有 “年 轮 ” 意 义 , 并 代表 冰川 年 运动 速度 , 这 和 阿尔 卑 斯 山 的 冰 海 冰川 弧 拱 基本 相同 。 冰 川 具有 强大 的 过 量 下 蚀 能 力 , 底 部 滑动 起 重要 作用 , 形 成 很 发 育 的 底 冰 层 。 冰 温 处 于 压力 融 点 。 冰 天 上 消融 强度 在 六 月 份 连续 阴雨 日 仍 可 达到 9.3mm/ 度 .日 , 年 消融 深 在 10 一 15 米 水 层 左右 。 冰川 表面 夏季 运动 速度 为 0.65 一 0.80 米 /日 , 海 螺 沟 冰川 中 段 年 流速 平均 140 米 左右 。 冰川 近期 后 退 显 著 , 海 螺 沟 冰川 五 十 年 来 后 退 800 一 1000 米 , 燕子 沟 冰 川 近 4, 000 米 。 发 现 海 姆 所 指 的 未 次 冰期 冰 磺 为 新 冰期 冰 进 产物 , 近 项 部 埋藏 朽木 C!4 测 年 为 940yr.BP, 与 竺 可 桢 所 指南 宋 初 年 的 寒冷 期 相符 。 未 次 冰期 海螺 沟 冰 川 比 现代 冰川 长 8.5 公 里 , 主要 冰 进 发 生 在 24390 一 19700 年 前 。 磨 西 面 是 以 燕子 沟 为 主 的 未 次 冰期 冰 退 时 的 谷地 水 水 平 号 原 。 摩 岗 岭 古永 磺 和 磨 西 面 主 谷山 坡 的 堆积 平台 说 明 有 更 早 的 冰川 遗迹 。 q 贡 嘎 山地 区 已 确定 的 多 年 冻 土 下 限 在 天 个 海子 一 带 为 4600 米 , 年 平均 气温 推测 为 二 4 左右 。 冻 土 下 限 与 雪线 基本 一 致 和 下 限 年 平均 气温 低 的 事实 可 以 用 气候 的 海 洋 性 和 纬度 低 来 解释 。 雅 家 十 巨型 石 环 〈20 米 直径 ) 的 存在 说 明 末 次 冰期 气候 干 冷 , 大 陆 性 程度 增强 。 冰 缘 现 象 中 以 雪 蚀 洼地 和 五 冰川 的 广泛 发 育 为 本 区 特色 。 RE -.— 雪线 (4700—5000m) — - -- 森林 上 限 (dooom) 图 18 一 6 , 大 渡河 成 层 地 形 面 与 古今 冰川 分 布 位 置 示意 图 参考 文献 C1) 2H (1939): 《远东 地 形 与 考古 之 研究 》 (英文 ) 中 文 介绍 见 《 地 质 论 评 》 5 卷 23 期 (RB AL) C2) H.,von Wissmann (1937) , The pleistocene Glaciation in China, 中 国 地 质 学 会 志 第 十 七 卷 第 三 期 ,145 一 168 页 53] 224 (1958) :,《 贡 咕 山 现代 冰川 的 初步 观察 》, 于 《地 理学 报 》 第 24 卷 , 第 151 3H, 318—338 nH C4) WER (1980): KK) MREMRESKINEMKAY, FKKINKL» 2 4H, 1-100 C5) C-B-Kanechnk (1963) Ouepxu rnauuonoruu CTP, 253 C6] R,Vivian and G-Bocquet (1973) , Subglacial Cavitation Phenomena ua- der the Glacier d’Argentiére, Mont Blane, France, J,Glaciol, Vol,12, 439-51, C7) J-E-Fisher (1962) , Ogives of the Forbes type on Alpine glaciers and a study of their Origins, Jour,Glaciol, Vol, 4, P-53—61, C8) G4, MAX 1981): 《西藏 东南 部 的 季风 海洋 性 冰川 》 于 《青藏 高 原 的 地 质 和 生态 研究 》 第 二 卷 ,1599 一 1610 页 (HX). C9) A-Heim (1936), The glaciation and solifluction of Minya Gongkar, Geog, Jour, Vol.87,No, 5, (10) Ee AR. EGA 1980): 《中 国 东部 晚 更 新 世 以 来 海面 升降 与 气候 变化 的 关 系 》 于 《地 理学 报 》 第 35 卷 第 4 期 ,299 一 312 页 。 INVESTIGATION OF GLACIERS ON THE GONGGA SHAN Li Jijun Song Mingkun Qin Dahe Chou Shangze Feng Zhaodon Yao Tandong (Department of Geology and Geography, Lanzhou University) Wang Yanlong Li-Shude Shao Wenzhang Yao Heging (Lanzhou Institute of Glaciology and Cryopedology, Academia Sinica) The distribution and variation of the glaciers on the Gongga Shan were investigated, According to the data obtained, the existing glaciers on the Gongga Shan cover an area of 274.2 km*, among whieh five valley glaciers are of the length up to 10 km,The longest one is known as Hailuogou glac- ier which descends to 2,880m a.s.1. and is surrounded by dense forest, Plentiful annual precipetation and frequent avalanches provide the glaciers with abundant supplies rendering them into the maritime type and causing a marked descent in the firn limit, especially on the eastern slope of the Gongga Shan, The glaciation level is on the whole 5200m or so, but the firn limit often comes down to 4700—5000m, Due to violent uplift of the Gongga Shan in the pleistucene, the valleys have been deeply carved and many big ice falls have occurred on the main glaciers, For example, the big ice fall of the Hailuogou glacier ranges from 4800m to 3720m in elevation which is the highest ice fall known in China, Enormous ice and firn are dumped below the ice fall every year which transform into ice-and-snow breccia, Very beautiful glacial ogives appear on the ice 152 surface, reflecting their annual nature, The rate of glacier motion in this case is estimated to be 140m per year belonging to the block movement type, Thick basal ice layers can be found on the ice cliffs, denoting vigo- rous basal sliding on the glacier bed, The glacier unquestionably belongs to temperate ice, The glaciers of the Gongga Shan have undergone intense changes in recent period, In the last 50 years the Hailuogou glacier has retreated 800-1000m, and the Yanzhigou glacier even more than 4000m, The main Neoglaciation ice advance is found to occur 940 years ago in Hailuogou comparpble to the third cold phase of Prof, Zhou's climatic chronology for 5000 years in China,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last glaciation ice advance occurred in a period from 24390+70 yr. BP to 19700+300 yr, BP in the Hailuogou when the glacier extended at an elevation about 1850m a,s,1,, at least 8,5km more than existing glacier, 153 19. 川 西 滨北 藏 东南 地 区 雪 害 分 布 及 其 特征 王 彦 龙 Bre (中 国 科 学 院 兰 州 冰川 冻 土 研究 所 ) 川西 、 滨 北 、 藏 东南 的 一 些 地 区 , 降 水 充沛 , 积 雪 深 厚 。 雪 崩 、 风 吹雪 和 异常 积 雪 成 为 一 种 常见 的 自然 灾害 。 给 交通 运输 , 水 电 、 工 矿 建设 和 农 笋 业 生产 , 以 及 人 民生 命 财 产 造成 严重 危害 。 随 着 西南 地 区 现代 化 建设 事业 的 发 展 , 将 有 更 多 的 公路 、 水 电 和 工矿 企 业 的 建设 扩展 到 雪 害 地 区 。 因 此 , 对 该 区 雪 害 及 其 防治 研究 是 十 分 必要 的 。 为 此 , 我 们 于 1981 年 开始 , 对 本 区 的 积 雪 和 雪 害 进行 了 考察 研究 , 现 将 考察 结果 作 一 报导 。 一 、 雪 害 形 成 的 条 件 及 分 析 计 算 (一 ) 雪崩 的 形成 条 件 该 区 雪 骨 主要 分 布 于 藏 东 南 、 演 西北 .川西 的 贡 嘎 山 和 省 儿 山 。 由 于 它们 所 处 的 地 理 位 置 不 同 , 其 形成 条 件 各 有 所 别 。 现 以 藏 东南 和 省 儿 山 两 个 典型 雪 裔 区 为 例 , 简 述 如 下 , C1) 西藏 东南 部 雪 裔 的 形成 条 件 本 区 受 印 度 洋 的 湿润 季风 影响 , 降 水 量 十 分 丰富 。 根 据 扎 木 气象 站 〈 海 拔 2750 米 ) 1968 一 1979 年 资料 , 谷 地 中 年 平均 降水 量 为 873 .5 毫米 , 其 中 60% 降 于 春 、 秋 和 冬季 。 山地 降水 量 随 高 度 升 高 而 增加 , 根 据 我 所 1964 一 1965 年 在 古 乡 冰川 上 观测 , 波 斗 藏 布 江 地 区 的 降水 递增 率 可 达 90 毫 米 /100 米 。 以 此 推算 , 海拔 4000 一 5000 米 的 山坡 上 ,年 降水 量 为 1950 一 2000 毫 米 , 其 中 固体 降水 量 达 1000 毫 米 左 右 。 相 当 于 我 国 天 山西 部 雪 害 严重 地 区 的 3 一 7 售 。 在 喜 马 拉 雅 运动 之 后 , 本 区 的 新 构造 运动 十 分 强烈 , 地 形 切 制 很 深 , 分 水 岭 与 谷底 的 相对 高 差 可 达 1000 一 1500 米 , 山 坡 平均 坡度 为 40 度 左右 。 根 据 天 山 雪 骨 站 研究 , 在 40 度 坡 度 条 件 下 , 山坡 积 雪 的 极限 厚度 为 60 一 80 厘 米 。 考 虑 到 本 区 积 雪 密度 大 , 温度 梯度 变 KES. 雪 层 强度 大 , 积 雪 的 极限 厚度 可 达 100 厘 米 左右 。 如 果 新 雪 密 度 以 0.15 克 /厘米 计算 , 只 需要 150 一 200 毫 米 的 降水 量 即 可 形成 雪 裔 。 因 此 , 本 区 冬 春季 节 的 雪 毅 甚 为 频 繁 。 加 之 本 区 3900 米 一 4500 米 为 高 山 草 甸 , 海 拔 4500 米 以 上 为 常年 积 雪 区 。 高 山 草 旬 和 基 岩 均 为 雪崩 发 生 的 有 利 下 垫 面 , 这 样 , 森 林 线 以 上 的 山坡 上 , 均 成 为 雪 裔 危险 区 。 C2) ILS WA en AE 42 JL AK, 地 处 横断 山 的 西北 部 。 根 据 和 省 儿 山 气象 站 (海拔 4030 米 ), 1957—1961 # 在 撰写 本 文 过 程 中 , 曾 得 到 施 雅 风 、 张 祥 松 、 任 炳 辉 、 白 重 王 等 同志 的 指导 , 特 此 一 并 致谢 154 年 气象 资料 , 年 平均 降水 量 为 719.5 毫 米 , 最 大 为 800 毫 米 。 由 于 该 区 地 势 绝 大 部 分 位 于 海拔 4000 米 以 上 。 在 海拔 4500 米 左右 可 能 出 现 稳 定 积 雪 的 天 数 长 达 150 天 ,在 此 期间 , | 固体 降水 量 在 300 毫 米 以 上 , 相当 于 我 国 天 山 伊 犁 河上 游 雪崩 区 的 固体 降水 量 。 较 丰富 的 固体 降水 积聚 成 较 厚 的 积 雪 , 在 一 般 年 份 , 海 拔 4500 米 附近 的 积 雪 绎 度 为 70 厘 米 左右 , “个 别 大 雪 年 份 可 达 100 厘 米 以 上 , 为 雪崩 形成 提供 了 物质 条 件 。 省 儿 山 是 钞 鲁 里 山 的 一 部 分 , 数 个 山峰 超过 海拔 5500 米 , 是 管 峙 于 青藏 高 原 古 夷 平 面 上 的 巨大 山体 。 其 由 燕山 早期 中 酸性 花岗岩 构成 。 这 些 花 岗 岩 在 隆起 过 程 中 , 经 流水 作用 和 冰川 作用 的 雕塑 , 形 成 了 目前 的 高 山 陡 坡 , 峡 谷 窄 深 的 地 形 。 在 海拔 5000 米 左右 的 山 肴 两 侧 , 剥 蚀 漏斗 地 形 和 雪 蚀 洼地 十 分 发 育 , 为 雪 前 形成 提供 了 和 良好 的 地 形 条 件 和 物质 集聚 地 。 因此 , 该 区 也 是 雪 前 危害 地 区 之 一 。 (=) 雪 害 形成 条 件 的 分 析 计 算 雪 害 形成 主要 与 地 形 和 气候 有 关 。 川 西 、 演 北 、 藏 东南 的 气候 三 度 空 间 变 化 较 大 , 从 其 变化 幅度 来 看 , 气 候 垂直 变化 胜 于 水 平 变化 , 进 而 使 本 区 一 些 气候 要 素 独 具 特 色 。 就 目前 该 区 现 有 气象 站 来 说 , 一 般 位 于 河谷 之 中 , 所 取 资 料 多 半 不 能 反映 该 区 山地 气候 要 素 的 特征 。 因 此 , 研 究 该 区 积 雪 和 雪 害 基本 特征 时 , 应 对 与 雪 害 有 关 的 基本 要 素 , 即 可 能 出 现 稳 定 积 雪 天 数 , 一 次 连续 最 大 固体 降水 量 和 地 形 切割 程度 等 , 进 行 如 下 ”的 分 析 和 推算 。 (1) 逐日 平均 气温 科 0 CH RAGE 根据 天 山 雪崩 站 资料 , 逐 日 平均 气温 入 0 "天 数 近似 等 于 伊犁 河上 游 稳定 积 雪 期 天 数 。 因 该 区 个 别 地 区 降水 和 温度 状况 同 天 山西 部 有 所 区 别 , 例 如 川西 北 并 非 如 此 。 逐 日 平 多 气温 入 0 日 数 是 稳定 积 雪 期 长 短 条 件 。 因 此 , 本 文采 用 逐日 平均 气温 科 0\C 时 间 间 表 19 一 1 川西 汗 北 藏 东南 各 地 气温 递减 率 、 | . ; | gin | . seep ae bee —e- F 0.65 fe H— £ 0.65 OK 1.01. a @&—T F 0.65 EPG — av 培 0.70 BARR—h IM ; 0.86 He (L—# 都 桥 1.00 SRR— AL 原 1.10), Y ee a + 0.64 x JI—w | 潘 0.51 yea 定 | 0.67 i Ue 7k 0.86 F £—eE 西 0.60 丽江 地 区 0.60 新 都 桥 一 折 多 山顶 0.59 fe i wh K 0.50 my 嘎 山 南 坡 0.65 潞 江 坝 一 一 上 省 坝 0.70 贡 WH il) we ae 0.58 Re Ss 0.65 i eed 0.65 和 x 隅 -一 隆 + 0.43 iP 2—ih = 0.53 8. &- EL — 0.67 隔 , 作 为 可 能 出 现 稳 定 积 雪 的 天 数 。 其 天 数 长 短 主要 根据 山地 附近 台 站 的 各 年 度 逐 日 平 均 气温 和 气温 随 高 度 变化 率 来 确定 .已 知 山 地 附近 台 站 的 逐日 平均 气温 , 那么 其 不 同 高 度 的 日 均 温 降低 值 , 可 用 公式 IT= Z (hi -hs) 求 得 。 式 中 T 为 气温 降低 值 CC) , 2 为 气 1 温 递 减 率 〈"C/100 米 ) , hi: 为 所 求 点 海拔 高 度 ,h* 为 山地 附近 人 台 站 的 海拔 高 度 〈 米 ) 。 料 的 基础 上 , 结合 不 同 地 区 的 气温 递减 率 ( 见 表 19 一 1 ) sS BREE 图 19 一 1 川西 汗 北 藏 东南 日 平均 气温 生 0C 天 数 图 156 和 地 形 特征 , 推 算出 了 370 余 处 的 逐日 平均 气温 和 可 能 出 现 稳定 积 雪 天 数 。 绘 制 出 该 区 逐 目 平均 气温 乙 0*C 天 数 图 (如 图 19 一 1 ) 代替 可 能 出 现 稳定 积 雪 的 天 数 。 C2) 可 能 出 现 稳定 积 雪 期 内 固体 降水 量 的 推算 可 能 出 现 稳 定 积 雪 期 内 固体 降水 量 , 是 指 连续 处 于 负 温 条 件 下 ( 取 日 平均 气温 和 0 °C 时 期 ) 的 固体 降水 量 。 要 推 求 这 个 要 素 , 首 先 要 了 解 不 同 地 区 的 最 大 降水 高 度 和 降水 随 高 度 的 变化 率 。 5000 \ 4000 3000 14 2000 1000 降水 量 〈 训 米 ) 500 @ 1000 1500 2000? 2500 图 19 一 2 横断 山地 区 降水 量 垂 直 变 化 图 1 | ii 6 | 书 墙 一 义 部 (水 鲁 里 西 坡 ) | 2; # 2 ww | 7 |ee—sarcisua || ow oh ® 3) &weoaom |8| 云南 东 几 地 区 [1s | © 2—= mw w 4 ,| 雅 江 三 _ 理 塘 ( 沙 各 里 东 坡 ) | 9 | = ww 江 地 区 |14| 荣 经 -大 相 岭 eae ee era ee ee el 157 图 19-- 3 川西 汗 北 藏 东南 最 大 一 次 连续 固体 降水 量 图 经 过 收集 、 分 析 和 统计 计算 , 整 理 出 14 个 降水 剖面 资料 。 若 将 各 剖面 资料 绘制 在 同 一 坐标 图 上 , 如 图 19 一 2 。 即 可 看 出 曲线 1 一 7 和 12 一 14 属 两 种 不 同类 型 的 曲线 。 前 者 降水 量 不 超过 1000 坚 米 , 最 少 不 超 过 450 毫 米 , 属 少雨 型 。 后 者 降水 量 大 于 1000 毫 米 ,最 大 达 2800 毫 米 , 属 多 十 型 。 通 过 图 19 一 2 , 以 及 地 形 和 植被 的 分 析 , 得 知 该 区 最 大 降 158 水 高 度 的 变化 总 趋势 是 由 西南 向 西北 逐渐 升 高 。 北 部 甘孜 一 昌都 一 带 , 最 大 降水 高 度 在 海拔 3800 一 4000 米 左右 , 而 马尔 康 一 红 原 一 带 约 在 海拔 3500 一 3700 米 。 中 部 左 贡 一 理 塘 一 带 在 海拔 3600 一 3800 米 左右 , 雅 江 一 康定 在 海拔 3500 一 3700 米 , 而 雅安 一 二 妇 山 顶 在 海拔 3000 米 左右 , 德 钦 、 丽 江 地 区 在 海拔 3300 一 3600 米 左右 , 东 川 地 区 在 海拔 3000 米 左 } = 400000 ea aaee#eesd e« aa | NS = 过 : > = a ee Se | \ \ | N 了 慰 : | \ . y ei \ ‘ 图 19 一 4 川西 、 汗 北 、 藏 东南 地 形 切 割 程度 图 右 , 而 峨眉 山 降 至 海拔 2100 米 。 一 般 来 说 , 在 最 大 降水 高 度 以 下 , 降水 随 高 度 单 调 上 升 , a a Fe Re RR Ryy=r+Z- (h, — hz) AHP: Re) 一 不 同 高 度 上 的 降水 量 (毫米 ) ,r 一 山地 附近 人 台 站 的 降水 量 ( 毫 米 ) , 2 一 降水 随 高 度 变化 递增 《〈 减 )》 率 〈 毫 米 /100 米 ), h: 一 需求 点 的 海拔 高 度 〈 米 Dbhz 一 附 近 台 站 的 海拔 高 度 〈 米 ) 。 采用 上 述 关 系 式 , 对 最 大 降水 高 度 以 下 的 降水 分 布 情况 ,可 以 了 解 得 比较 仔细 。 对 最 大 降水 高 度 以 上 的 降水 情况 , 也 可 以 近似 计算 。 根 据 125 个 气象 台 站 的 降水 资 料 , 推 算 出 370 个 地 方 的 固体 降水 量 , 绘 制 出 一 次 连续 最 大 固体 降水 量 图 , 如 图 19 一 3 。 C3) 地 形 切 割 系数 统计 计算 在 进行 区 域 雪 骨 地 形 条 件 分 析 时 , 我 们 考虑 到 地 形 切 割 系数 这 一 因素 。 通 过 对 切割 系数 的 研究 , 发 现 该 区 雪 裔 均 发 生 在 地 形 切割 系数 大 于 150 的 地 区 , 而 在 地 形 切 割 系数 小 于 150 的 地 区 , 即 使 固体 降水 量 大 , 也 很 少 发 生 雪 前 。 地 形 切 割 系数 是 在 1.:30 万 地 形 图 上 统计 计算 的 , 最 后 在 1 : 10 万 地 形 图 上 编 绘 。 具 体 方 法 是 : 第 一 、 选 择 40 一 60 公 里 长 的 江河 支流 代表 中 尺度 面积 内 水 系 发 育 状况 。 第 二 、 量 测 这 些 支流 的 流域 面积 以 及 临时 侵蚀 基准 面 和 分 水 岭 之 间 的 高 差 。 H 第 三 、 用 公式 Ka 区 于 计算 地 形 切割 系数 。 式 中 长 为 地 形 切 割 系数 , 孔 为 侵蚀 基准 面 与 沟 头 高 差 〈 米 ) , 了 为 流域 面积 AH . 第 四 、 计 算出 233 条 江河 支流 的 地 形 切 割 系数 , 编制 出 地 形 切 割 程度 图 , 如 图 19 一 4。 二 、 川 西 滇 北 藏 东南 雪 害 分 布 规律 雪 害 的 时 间 和 空间 分 布 , 与 充沛 的 降水 量 息息相关 。 在 讨论 该 区 雪 害 分 布 时 , 应 该 强调 固体 降水 量 和 稳定 积 雪 期 的 长 得 。 没 有 较 长 的 稳定 积 雪 期 , 地 面 就 不 会 保留 较 厚 的 稳定 积 雪 , 更 不 可 能 由 积 雪 酿 成 雪 害 。 这 样 , 在 一 定 的 地 形 条 件 下 , 稳 定 积 雪 期 以 及 在 稳定 积 雪 期 内 〈 取 日 平均 气温 连续 忆 0 色 的 持续 日 数 ) 固体 降水 量 就 成 为 雪 害 形成 的 必 要 条 件 。 在 野外 实地 调查 访问 的 基础 上 , 依 据 图 19 一 1、3 、4 编 绘 出 川西 、 演 北 、 藏 东南 雪 害 分 布 图 , 如 图 19 一 5 。 由 图 19 一 5 看 出 , 雪 害 主要 分 布 于 西藏 东南 部 , 演 北 德 钦 地 区 , 川 西沙 鲁 里 山 和 大 雪山 区 。 此 外 , 在 昌都 地 区 的 海拔 4200 米 高 原 面 上 , 风 吹雪 分 布 light cam 在 分 析 该 区 山地 固体 降水 和 可 能 出 现 稳定 积 雪 的 天 数 基础 上 , 我 们 对 上 述 雪 害 地 区 进行 了 考察 研究 。 发 现 雪 骨 发 生 区 下 限 海拔 高 度 各 地 很 不 一 致 。 在 沙 鲁 里 山区 (HE 儿 山 ) 最 高 , 海 拔 可 达 4700 米 一 4800 米 之 间 , 可 能 出 现 的 稳定 积 雪 天 数 为 220 一 240 天 , 年 平均 气温 为 -0.5 一 -3.52, 年 固体 降水 量 为 300 毫 米 左 右 。 易 贡 和 贡 咕 山 雪 崩 发 生 区 下 限 最 低 , 在 海拔 3800 米 左右 , 可 能 出 现 稳 定 积 雪 的 天 数 为 140 一 150 天 , 在 此 期 间 的 固 体 降 水 量 为 330 一 900 毫 米 , 160 “1 若 将 雪崩 发 生 区 下 限 的 地 形 形 态 , 年 固体 降水 量 , 以 及 可 能 出 现 稳 定 积 雪 的 天 数 , 绘制 在 同 二 座 标 图 上 , 如 图 19 一 6 。 可 以 看 出 ,300 毫 米 的 年 固体 降水 量 线 和 150 天 可 能 出 现 稳 定 积 雪 的 天 数 线 在 云 岭 和 德 钦 间 相交 。 其 北 为 少 雪 型 雪 骨 发 生 区 , 其 南 为 多 雪 型 雪 前 发 生 区 。 前 者 主要 分 布 于 沙 鲁 里 山 和 茫 康 山区 以 及 昌都 地 区 的 一 些 冰 川 上 〈 见 图 19 一 5) 。 这 种 类 型 雪崩 发 生 的 最 低 高 度 主 要 受 固体 降水 量 的 控制 。 一 般 均 发 生 于 固体 0 SE eee 一 一 一 一 一 7 Fe AS BN ar a A RS 1 xn ; , 1 ak an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图 19 一 5 “川西 汗 北 藏 东南 雪 骨 风 吹 雪 分 布 图 161 降水 量 小 于 300 毫 米 地 区 , 尽管 可 能 出 现 稳定 积 雪 的 天 数 大 于 150 天 , 相对 高 度 为 500 一 1000 米 , 山 坡 坡度 较 陡 , 也 不 发 生 雪 崩 。 多 雪 型 雪 骨 发 生 区 , 主 要 分 布 于 易 贡 、 波 密 、 然 马 、 贡 山 、 玉 龙山 和 贡 咀 山 一 带 , 沿 青藏 高 原 边缘 呈 弧 形 分 布 。 其 发 生 区 最 低 高 度 主 要 受 可 能 出 现 稳 定 积 雪 的 天 数 长 得 控制 , 在 其 天 数 较 短 地 区 , 虽然 固体 降水 量 超过 了 300 毫米 , 但 由 于 年 平均 气温 高 , 积 雪 强 度 和 密度 都 较 大 , 不 易 形 成 雪 骨 。 雪 衣 大 多 数 发 生 在 可 能 出 现 稳定 积 雪 天 数 大 于 150 天 的 高 山上 “〈 见 图 19 一 6) 。 海 = 经 度 99 度 % | V N 3 和 > _ > ee = te ~ UNA rica 云南 省 | | 沙 鲁 里 山 茫 康 山 ue ey , ak Bee, 4 化 hhh nD y aN iT fd, 7 ae 4) oh me 入 >) P scart ts 7 Ab ap a EA, pry stumasina A VY OT ae | ND Nas oe: 77 )\ 3000 gh L Ny ee ris SE ISIN BE AK it (30028 2K) ba ce 2000 从/ 人 ACP BERS CAS) (at 690 900 图 19 一 6 保山 一 石 渠 雪 六 分 布 剖 面 图 风 吹 雪 发 生 区 的 高 度 也 受 可 能 出 现 稳定 积 雪 天 数 长 短 和 固体 降水 量 的 控制 。 昌 都 、 甘孜 等 地 , 风 吹雪 一 般 发 生 于 海拔 4300 米 以 上 的 高 原 或 山区 。 在 海拔 4000 米 左右 , 虽 然 可 能 出 现 稳定 积 雪 的 天 数 已 超过 了 100 天 , 但 因 年 固体 降水 量 少 “〈 小 于 50 毫 米 ) , 一 般 没有 风 吹 雪 和 危害。 在 贡 嘎 山 、 易 贡 和 然 乌 等 地 区 , 海 拔 3500 米 处 , 年 固体 降水 量 充沛 (大 于 50 毫 米 ) , 但 由 于 可 能 出 现 稳定 积 雪 天 数 短 , 不 易 形 成 风 吹 雪 。 风 吹雪 一 般 分 布 于 海拔 4000 米 以 上 的 山 状 和 山口 附近 。 三 、 川 西 演 北 藏 东南 雪 害 的 基本 特征 (一 ) 雪崩 的 基本 特征 该 区 雪 前 主要 分 布 于 藏 东 南 、 演 北 玉龙 山 以 及 川西 的 贡 咀 山 和 和 省 儿 山 。 虽 然 这 些 雪 崩 区 可 能 出 现 稳定 积 雪 的 天 数 基本 相同 , 都 是 150 天 左右 。 但 由 于 它们 所 处 的 地 理 位 置 不 同 , 其 固体 降水 量 和 地 形 切 割 程度 的 不 同 , 雪 崩 的 特征 各 有 所 别 〈 如 表 19 一 2 ) 。 西 藏 波 密 地 区 具有 产生 大 规模 雪 骨 的 有 利 条 件 , 雪 骨 危 险 期 长 , 骨 塌 量 大 , 冲 击 力 强 , 是 我 国 迄今 最 大 的 雪 骨 区, 相当 于 世界 雪崩 灾害 严重 的 阿尔 卑 斯 山 雪 崩 [3。 贡 嘎 山 雪 裔 规模 小 于 西藏 东南 部 雪崩 , 而 大 于 我 国 的 天 山地 区 , 但 分 布 范围 小 , 危 害 性 不 及 天 山 , 玉龙 山 雪 骨 与 此 区 雪 骨 类 似 。 一 次 连续 降雪 , 引起 积 雪 厚 度 增 大 , 是 稚 儿 山 雪 裔 形成 的 一 个 主要 原因 。 根 据 访 问 考察 , 该 区 雪崩 类 型 和 规模 同 我 国 新 疆 伊犁 河上 游 雪 骨 相 似 。 其 危害 程度 较 小 。 162 _ . “gga 和 3 19— 2 藏 东 南川 西天 山西 部 等 地 雪 衣 特征 对 比 表 SE a 藏 东南 | ee ee ee So Blog mw date eh: 上 a "| ”于 雪 雪 明 一 般 发 生 于 11 月 | , 干 雪 雪崩 多 半 发 生 于 11 月 | FReMseReT 1 中 生机 这 二 月 _-12 月 间 , 湿 雪 雪 崩 主 S| 雪崩 大 多 数 发 生 于 3 -- 5 月 | 少量 湿 雪 雪崩 发 生 要 发 生 于 2 一 3 月 从 ia 间 、 规 模 大 = iy | 一般 在 9000-5000 米 间 , | 季节 性 雪 衣 一般 分 布 在 |, 季节 性 雪 于 一般 发 生 于 此 P mieie cone: 最 低 达 2500 | 4000 一 4800 米 地 区 , 最 高 点 | 3900 一 1500 米 间 , 最 低 可 - 言 天 有 时 可 从 6000 米 以 上 项 | 50002K, 最 低 点 达到 3500 米 | 降 至 1000 米 左右 RUE | 至 2500 米 | @ 6 | ,一 般 长 500 一 1000 米 , 最 | 一 般 长 100 一 500 米 ,最 长 | 一般 长 300_800 米 , 最 0 可 长 1000 米 长 可 达 2000 米 | altel | | | pain | 二 般 10 矶 / 米 *, 最 天 为 | Aes —10mk/K2, | 一般 30 一 50 吨 / 米 2, 最 据 Ss 2.3 | 200M />K2 可 达 20 一 40 吨 / 米 大 50 吨 / 米 2 aie. bee | aes 5 一 般 0.05 一 0.8 万 方 , 最 大 可 达 30 万 方 沟 覃 雪崩 约 占 60%, 坡 面 和 沟 坡 各 占 20% 。 - 得 — + 8 4 . 一 般 5 一 10 万 方 , 最 大 可 | ”一 般 0.03 二 0.5 万 方 ,最 大 oq 量 4g men *"™ 可 达 10 万 方 3 和 量 未 | 苞 | , 沟 入 雪 前 占 80% 左 右 , 惧 HE 70%, Va 雪 a # 面 和 沟 坡 雪崩 占 20% 左 右 | 20%, BIH HHL 10% 型 2 | | | | 分 | | Ai ; = 最 | 基 | 者 | BSG 00%, Fa | Faeies0%, we | 分 | 有 | 雪崩 约 占 10% 雪崩 约 占 30% | |s JJ * 根据 新 疆 0503 雪 害 防治 队 1974 年 资料 干 雪 雪崩 约 占 55% , 湿 雪 雪 毅 约 占 45% 163 (=) 风 吹 雪 形成 和 特征 川西 、 演 北 、 藏 东南 地 区 风 吹 雪 危 害 虽 然 不 及 雪崩 危害 严重 , 但 其 分 布 范围 广 。 主 要 分 布 于 甘孜 、 昌 都 地 区 的 草原 和 高 山上 。 此 外 , 还 分 布 于 云南 德 钦 地 区 和 西藏 波 密 地 区 的 山口 和 山 疹 附近 。 昌都 、 甘 孜 地 区 风 吹 雪 形成 和 特征 : 根据 昌都 气象 站 〈 海 拔 3200 米 ) ,1960 一 1980 年 资料 , 该 区 可 能 出 现 稳 定 积 雪 的 日 期 (12 月 工 日 一 1 月 15 日 ) 内 降水 为 3 SK, wR 4200 米 以 上 固体 降水 量 大 于 50 毫 米 。 在 海拔 为 4000 一 5000 米 间 , 积 雪 厚 40 一 60 厘 米 , 相 当 于 天 山西 部 风 吹 雪 危 害 地 区 积 雪 厚度 一 半 。 但 该 区 风 吹 雪 分 布 范围 远 远 大 于 天 山西 部 地 区 。 其 原因 首先 是 澜沧江 和 人 金沙 江 流域 , 在 白垩 纪 以 来 的 老 第 三 纪 期 间 , 曾 发 育 过 准 平原 地 形 。 准 平原 之 上 , 山 顶 浑 圆 , 山 坡 平缓 , 从 而 给 风 吹 雪 广 泛 分 布 提供 了 有 利 的 地 形 条 件 。 其 次 , 该 区 已 靠近 大 陆 性 气候 区 , 可 能 出 现 稳定 积 雪 的 天 数 长 , 气 温 低 , 积 雪 密度 小 , 含 水量 少 , 有 利于 雪 粒 的 起 动 和 运行 。 加 之 该 区 多 西北 风 , 风 速 大 、 最 大 风速 在 20 米 / 秒 以 上 。 给 风 吹 雪 形成 提供 了 动力 条 件 。 所 以 , 尽 管 该 区 可 能 出 现 稳定 积 雪 期 内 固体 降水 量 较 少 , 而 风 吹 雪 分 布 范围 很 广泛 。 德 钦 、 波 密 地 区 风 吹 雪 形成 和 特征 : 德 钦 、 波 密 地 区 , 河 谷 密布 , 流 水 切割 强烈 , 河 间 夷 平面 被 破坏 列 尽 。 风 吹雪 主要 分 布 于 山脊 和 山口 附近 。 由 于 该 区 纬度 低 , 距 印度 洋 近 , 其 气候 与 昌都 大 不 一 样 。 根 据 波 密 和 昌都 气象 资料 分 析 , 该 区 固体 降水 量 比 昌都 地 区 大 5 一 7 倍 。 在 海拔 4200 米 处 , 年 平均 气温 在 0 左右 , 每 年 四 月 中 名 以 后 , 日 平均 气温 上 升 到 0"C 以 上 。 春 季 气 温 高 ,新 雪 含水 量 大 , 且 易 形成 坚实 的 融化 壳 。 因 此 , MKS 主要 发 生 在 冬季 (12 月 一 2 月 ) 。 在 冬季 该 区 山脊 背风 一 侧 , 积 雪 深 厚 , 一 般 厚 度 为 2—55k, BMHATWIAKSKWE. P44, BKHSSMROHEULBL, BEE SEMIS. ATYKXRUP-REGRKOA, KRERK, BRASRE, GHA, 其 危害 程度 不 及 天 山西 部 地 区 )。 主要 参考 文献 [1 ] 中 国 科学 院 兰州 冰川 冻 土 研究 所 ;, 《雪崩 及 其 防治 》 科 学 出 版 社 ,1979 征 [2]U.S.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Forest Sercice, 1975, Avalanche protection in Switzerland, USDA For, Serv,Gen, Tecn, Rep, RM-9, 168p, Rocky Mt, For And Range Exp, Stn, Fort Collins, Colo, Rado, [3] PHASRENKN FLY RHRAKMNARE: (“ASRREDEAED AR 出 版 社 ,1978 年 。 164 DISTRIBUTION AND FEATURES OF SNOW DISASTER IN WEST SICHUAN, NORTH YUNNAN AND SOUTHEAST XIZANG Wang Yanlong Shao Wenzhang (Lanzhou Institute of Glaciology and Cryopedology, Academia Sinica)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of 125 meteorological sites and the vertical gradients of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and terrai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various regions, the developmental conditions of snow disaster are analysed, Fur- thermore, three maps have been compiled involving respectively precipitat- ion, possible stable snowcovered days and degree of dissection,A distribu- tion map of the snow disaster based on the above mentioned data has also been made, In this region, the lower limites of disaster area for avalnche and snowdrift are highest in Shaluli mountains, being located at the altitude of 4700m and 4300m respectively; in Bomi of Southeast Xizang and Gongga Shan of west Sichun, the limits are at the altitude of 3800m and 3500m res- pectively, Two types of snow disaster are distinguished, the heavy snowfall and light snowfall types, The former type is distributed at northwest part of this region under the control of solid precipitation; the latter type often exhibits curvilinear distribution along the southeast border of Qinghai-Xi- zang Plateau under the control of stable snowcovered term, The snowdrift area shows similar phenomena, The scale and level of disaster of the above mentioned two types are different, The snow disaster of heavy snowfall type is mainly wet-avalanche with larger crumbled materials, strong impulsive force and severe calamity, The snow disaster of light snowfall is dry-avalanche with less crumbled ma- terials and less disastrous outcome, but the snow-drift is widespread, 165 20. 贡 咀 山 地 区 高 山 多 年 冻 土 分 布 及 其 与 环境 因素 的 关系 _ Sais ” 姚 河清 (中 国 科学 院 兰 州 冰 州 冻 土 研究 所 ) 贡 了 咕 山 地 区 位 于 青藏 高 原 东南 缘 , 横 断 山脉 的 北端 , 四 川 省 甘孜 藏族 自治 州 的 : 康 定 、 泸 定 上 县 境内 , 介 于 29"20' 一 30"20'N 和 101。 30 一 102” 15'" 卫 之 间 , 面积 约 有 5500 多 平 方 公里 。 本 区 在 地 狐 上 属于 横断 山系 ”大 雪山 山脉 的 中 用 ; 主峰 贡 大 山高 管 于 天 雪山 山脉 的 群 峰 之 上 , 海 拔高 达 7556 米 , 山 体高 大 , 气 势 磅 磅 。 陡 峻 的 冰峰 雪 岭 和 丰富 的 自然 景 观 , 为 中 外 人 士 所 注目 。 早 在 十 九 世 纪 末 , 克 莱 纳 首次 测量 了 和 贡 嘎 山 的 海拔 高 度 , 戴 维 斯 绘制 了 贡 咀 山 的 地 图 。 本 世纪 以 来 , 洛 策 、 安 德 生 、 李 承 三 和 海 姆 等 人 相继 对 贡 肯 山 周围 的 地 质 、 地 瑶 、 冰 川 和 古 冰 川 遗 迹 作 过 调查 。1957 年 我 国 登山 队 第 一 次 攀登 时 , 容 之 久 对 现代 冰川 和 冰 缘 作 了 较为 详细 的 观测 报导 ;近年 来 成 都 地 理 所 开 展 子 对 贡 嘎 山 山 地 的 综合 研究 。 前 人 的 工作 为 我 们 今天 的 考察 研究 提供 了 重要 的 科学 依据 。 现 根据 1981 年 6 一 7 月 , SS = AS AC ORs 三 分 布 及 其 与 环境 因素 关系 作 一 探讨 。 一 、 高 山 多 年 冻 土 的 分 布 特征 贡 上 嘎 山 地 区 多 年 冻 土 属于 高 山 多 年 冻 土 类 型 , 迄 今 为 止 在 贡 嘎 山地 区 只 是 在 其 西北 的 九 海 子 和 西 坡 贡 咕 寺 后 山海 拔 4700 米 以 上 地 方 , 勘 探 到 多 年 冻 土 。1980 年 7 月 2 日 ,成 都 地 理 所 胡 发 德 、 王 明 龙 同志 首次 在 九 海子 海拔 4600 米 的 探 坑 中 测 得 2.5 米 深 处 , 地 温 为 -5 "C (〈 见 图 20 一 1) 。1981 年 7 月 , 我 们 在 九 海 子 所 进行 的 勘探 工作 , 表明 在 海拔 4600 米 附近 的 北 坡 上 确 有 多 年 冻 土 发 育 。 依 据 是 : (—) 探 坑 资 料 我 们 前 后 在 九 海子 和 雅 家 二 共 挖 坑 15 个 , 分 别 高 度 为 4400 一 4610 米 。 大 部 分 探 坑 由 于 高 度 不 够 和 坡 向 、 岩 性 等 影响 , 没有 发 现 多 年 冻 土 。 只 有 9 号 和 11 号 探 坑 中 见 有 多 年 冻 土 。 + 本文 承 蒙 周 幼 吾 、 郭 东信 、 程 国 栋 、 童 伯 良 同志 审阅 , 并 提出 了 宝贵 意见 , 在 清 稿 中 得 到 李 作 福 同志 的 帮 Bh, Test, Bue. 166 saith 3 -2 1 0 I 2 3 4 —— im BET ('C) 图 20 一 1, ALF 4600 Shi dh RA 9 SRIF WIE, HH A4610K, TRS .OK, 2BKAAR ER AE, 0.2 —2.2KARA ER, 2.2—-2 SKU, 12. 32KR WL. BIW: 0.5 米 处 4.3, 1, 02%KAb4 1, 1.529KAN3.3°C, 2, 0K AKZ.1°C, 2, 39KAL-0.1°C, 2. 5KAL-0,1°C, 2 TREE-0 2, 2.9KK-0.3C, BTM RAE A ACE RAT SEAS 44K. Wh #2 20—1 9 号 探 坑 观 察 情 况 表 试 坑 编 号 , 9. WIA: TBF WAAR 地 面 标高 ,4610 米 。 挖 探 时 间 ; 1981 年 7 月 26 日 深度 地 质 时 代 s 性 if 述 ( 米 ? 0.0 一 0.2 | , 草皮 十 黑色、 松散 , 有 腐植 质 , 含 沙砾 石 块 石 层 ; 块 石 占 80% , 最 大 块 石 直径 为 30 厘 米 , 岩 性 为 花岗岩 , 松 散 , 有 BRED REE, BB, KS, RAWEHS, RAR BHO, UCP RRL, HAL SAE 碎 块 石 层 , 黑 神色, 泪 石 含量 为 50% , 其 余 为 块 石和 砂粒 , 最 大 块 石 直 径 达 70 厘 米 , 其 岩 性 同上 ,2 .2 一 2.5 米 有 亚 粘 土屋,2.3 米 见 冻 LH, KH 土 较 弱 , 手 狂 易 碎 ,2.4 米 已 冻结 坚硬 , 含 冰 量 较 大 , 融 化 有 水 流 出 , 浆 土 呈 层 状 和 薄 层 状 构 造 , 在 个 别 块 石 周围 有 冰 壳 包 衷 、 冰 纯 0.2—1.0 1,0—2.0 Qa 2.0—3.0 167 察 情 况 如 表 20 一 1 。 11 号 探 坑 位 于 山 肴 北 坡 , 海拔 高 程 4570 米 ,地表 植被 覆盖 度 为 85 % 以 上 , 坑 深 2.9 米 。 草 甸 土 厚 20 厘 米 ,0.2 一 2.4 米 为 砂砾 石 层 ,2.4 一 2.9 米 块 石 夹 砂 ,2.4 米 见 冻 土 。 剖 面 | 地 温 为 :1.5 米 处 4.6*C,2.0 米 处 2.8"C,2.4 米 处 1.0"C,2.6 米 处 -0.2*C,2.9 米 处 -0.2%。 季 节 融 化 层 深度 为 3.92 米 。 观 察 情 况 如 表 20 一 2 。 表 20 一 2 11 号 探 坑 观 察 情况 表 woes: 11 号 。 试 坑 位 置 , 山脊 北 坡 项 间 地 面 标高 ,4570 米 。 挖 坑 时 间 :, 1981 年 7 月 27 日 地 质 年 代 bar ys " > 4 0.0 一 0.2 | , 草 皮层 夹 土 , 为 黑色 , 松 散 有 草根 。 ,, ,| BEBE: WRME, Seks0%, HAVENT, SHEEN a 9 | ,,, | EBs RABE, BESO —80%. HALO, BRE AIA LIE, SONNE, 2 ORKUT. ARIK. BARU Hie RAR, ABH. RHA40—50%, KRAK, GENERA, RG BME KAR. 1F0.1—0.3EOK, KEMBARAK. FETE PGR, TR SE AT OOK PRS 1 OK OLR, ABUIRDK oh, VR 构造 为 整体 状 。1.9 米 冻结 坚硬 , 含 水 量 增多 有 层 状 冰 出 现 , 坑 深 2.5 米 。1980 年 6 月 16 日 测 得 剖面 地 温 为 0.7 米 处 1.7"2,1.5 米 处 -1.2\C,1.7 米 处 -2.6*C,,2.1 米 处 =23.7%CO 。 季节 融化 层 厚度 约 3.2 米 , 表 明 西 坡 多 年 冻 土 下 界 高 度 在 4700 米 左右 。 贡 明 山东 坡 , 现 代 冰 川 发 育 。 最 著名 的 有 海螺 沟 冰 川 , 全 长 14.5 公 里 , 冰 舌 延 伸 到 海拔 2800 米 的 森林 之 中 。 冰 川上 段 海拔 3700 一 4800 米 有 高 差 1100 米 的 冰 瀑 布 , 冰 雪 物 质 源源 不 断 经 该 处 补给 冰川 下 段 , 形 成 再 结晶 的 冰川 冰 。 经 冰川 上 测 温 表 明 : KI DK AE 近 于 0 *, 为 暖 型 冰川 。 冰 川 厚度 约 在 90 一 110 米 。 冰 川 两 侧 的 高 侧 奢 上 和 冰川 底部 未 有 发 现 多 年 冻 土 , 海 螺 沟 雪线 在 4700 一 5000 米 之 间 。 现 代 冰 川 附 近 经 过 多 次 的 冰川 作用 , 基 岩 裸露 , 山 坡 陡 峻 , 冻 土 勘探 无 法 进行 。 根 据 徐 教 祖 的 计算 , 该 处 多 年 冻 土 下 界 高 度 约 为 4900 米 。 (=) 年 平均 气温 按照 青藏 高 原 边缘 山地 气温 直 减 率 为 0.54*C 100 米 , 以 磨 西 为 计算 基 点, 则 4000 米 处 是 年 平均 气温 0 2, 是 等 温 线 通 过 的 地 方 。 东 坡 多 年 冻 土 下 界 高 度 4900 米 , 年 平均 气温 为 -4.9*C;, 北 坡 为 4600 米 , 气 温 为 一 3.2*C; 西 坡 为 4700 米 左右 , 气 温 为 一 3.7'C。 贡 嘎 山东 南 坡 是 季风 海洋 性 气候 的 迎风 坡 , 年 降水 量 1000 毫 米 以 上 , 发 育 了 海洋 性 Ae 2 @ 据 成 都 地 理 所 胡 发 德 1980 年 资料 。 168 WAY Wk JY TG a) a Jas HN WL VA A SE: Vd PE A HES EK EA, «OTE 凤 和 气候 条 件 下 多 年 冻 土 的 研究 报导 不 多 , 据 我 们 在 贡 嘎 山 、 省 儿 山 、 德 姆 拉 山 考察 后 , 阅 步 认为 海洋 性 气候 条 件 下 高 山 多 年 冻 土 有 如 下 的 特征 : 由 多 年 冻 土 分 布 的 下 界 高 度 一 般 等 于 雪线 或 接近 雪线 。 包 多 年 冻 土 的 浅 层 地 温 一般 较 高 ,3.0 米 左右 深 处 的 地 温 大 约 在 0.0 一 -0.3 。 轿 多 年 冻 土 的 季节 融化 层 厚 度 大 , 一 般 在 3 一 4 米 以 下 。@@ 冻 土 类 型 结构 复杂 , 有 了 瞬时 冻 土 、 季 节 冻 土 和 多 年 冻 土 。 如 从 大 渡河 的 泸 定 到 贡 咀 山 主峰 就 有 瞬 时 冻 土 分 布 约 在 1000 一 1500 米 之 间 , 季 节 冻 土 为 1500 一 4800 米 之 间 ,4900 米 以 上 为 多 年 S tet. ; Be VES Ly ey WW FE 9) A AY TA SE I SAH AY 1 dad: rete 817 AF GAB, ESOHREEWAABWMH BRE. DRUM RKINH B71, & «AA 297 .5 平方 公 里 。 冰 川 和 高 山 冻 土 紧 紧 相 连 , er 晴 多 年 冻 土 , 见 图 20 一 2 。 (=) 活动 的 石 冰 川 这 是 一 种 常 见 的 冰 缘 现象 , 许多 学 者 认为 是 多 年 冻 土 存在 的 地 表 标 志 。 在 阿尔 插 斯 山 许多 地 区 , 多 年 冻 土 下 界 在 2300 一 2500 米 左右 的 高 山上 , 和 活动 的 石 冰 川 的 分 布 是 一 致 的 (0D)。 贡 承 山北 坡 九 海子 解放 沟 上 游 发 育 的 石 冰川 低 于 多 年 冻 土 下 界 100 米 左右 。 三 .影响 高山 多 年 冻 土 分 布 的 环境 因素 (—) 气候 因素 气候 是 多 年 冻 土 形成 分 布 的 主导 因素 , 一 个 地 区 冻 土 发 育 规律 与 该 区 气候 条 件 有 密 切 的 关系 4 横断 山区 气候 的 基本 特征 是 区 域 上 的 巨大 差异 性 , 时 间 上 的 多 变性 和 气候 类 型 的 复杂 性 。 这 里 是 我 国 唯一 的 西南 季风 、 东 南 季 风 和 青藏 高 原 季风 三 大 季风 交汇 的 地 ix” 方 。 根 据 热 量 状况 ,本 区 从 南 到 北 ,从 低 到 高 , 热 . 温 、 寒 三 带 气候 此 有 , 此 外 还 有 一 定 范围 的 冰雪 气候 。 因 此 本 区 气候 类 型 复杂 多 样 , 山高 谷 深 形成 了 垂直 气候 带 谱 。 从 贡 嘎 山东 坡 的 大 渡河 谷 到 贡 咕 山 的 主峰 基带 为 亚热带 河谷 (15007) , 向 上 为 中 山 暖 温带 “〈1500 一 2500 米 ) > Hea (2500—3000), BUBB (3000—4000%) ,高 山 亚 寒带 (4000 +5000) , REM 500k ©, WRRURMRAR RAB 山 寒 温带 、 高 山 亚 寒带 到 极 高 山 严 寒 带 。 多 年 冻 土 的 发 育 在 高 山 亚 寒带 到 极 高 山 严寒 带 中 。 | 年 降水 量 大 , 干 湿 邓 明显 。 区 内 大 部 分 地 方 年 降水 量 在 600 一 1200 毫 米 之 间 ,5 月 一 10 月 为 复 半年 湿 季 , 降 水 量 占 全 年 总 降水 量 的 85 一 95%, 雨水 集中 , WARE, 11 月 至 翌年 4 月 为 冬 半 年 , 雨 少 温 低 。 由 于 南北 走向 的 高 大 山脉 和 季风 气候 的 影响 , 气温 和 降水 在 空间 分 布 上 有 明显 的 坡 向 差异 性 ( 见 表 20 一 3 )。 贡 嘎 山 东南 坡 的 田 湾 水 文 站 降水 量 可 j51244 822K, JERE REE MK 793 .6 毫米 , 从 大 渡河 谷 的 泸 定 到 贡 嘎 山 主峰 降水 量 有 随 高 度 的 升 高 而 增加 的 趋势 , 泸 定 631.8 毫 米 , 磨 西 1062.4 毫 米 ,3600 米 高 处 的 冰川 上 @, 据 成 都 地 理 所 : “横断 山 气 象 资 料 ”,1981 年 169 降水 量 增 至 1250 毫 米 ,4000 米 以 上 的 高 度 降 水 量 可 能 更 大 。 表 20 一 3 贡 嘎 山地 区 各 坡 向 气象 资料 表 i | 海拔 高 度 | 一 月 份 平 | 七 月 份 平 pg i a Oo 2 SS (m3 ik | 9 气 “ 温 | 水 mR 站 az eae Fe Tee OB | (mm) [cc /100%| * 恨 = ie x2 | 1320 6.2 22.8 15.4 631.8 60—79 坡 本 4 1690 3.5 20.6 12g 1062.4 0.7 78—80 i | |] 2610 -2.5 5.7 | 793.6 51—79 新 都 桥 | 3460 “a6 uF 5.2 921.9 56—79 KR | 折 多 山 | 4200 “6.7 8.3 0.8 856.0 0.6 Ss elle 2 884.3 54—79 以 上 资料 表明 贡 咕 山地 区 受 高 度 地 带 性 的 控制 , 山 下 亚热带 , 中 山 温 带 , 高 山 寒 带 , 而 在 高 山 寒 带 内 则 发 育 了 规模 巨大 的 海洋 性 现代 冰川 和 高 山 多 年 冻 土 。 (=) 地 形 对 高 山 冻 土 的 影响 贡 咕 山 是 大 雪山 脉 的 主峰 , 属 横断 山系 的 一 个 主要 组 成 部 分 , 山 河 排列 和 组 合 以 南 砂 走 向, 东西 并 列 为 主 , 地 瑶 类 型 复杂 多 样 。 地 势 总 趋势 是 自 西向 东 降 低 , 山 蛮 起 伏 重 #, BERR. KMROME BRISK L, 地 瑶 类 型 主要 为 极 高 山高 山 和 高 原 及 峡 谷 。 南 北 走向 的 高 大 山脉 破坏 了 纬度 地 带 性 规律 , 增 大 了 垂直 地 带 性 , 形 成 了 贡 咀 山地 区 的 立体 气候 。 山脉 的 南北 走向 和 高 大 的 山 肴 影响 了 东南 季风 西南 季风 和 高 原 季风 的 循 环 , 导 致 了 贡 咕 山地 区 不 同 坡 向 上 现代 雪线 及 多 年 冻 土 下 界 高 度 的 差异 。 由 于 东南 坡 受 湿润 季风 气候 的 影响 , 使 东南 坡 现代 雪线 降低 至 4700 一 5000 米 , 多 年 谎 土 下 界 抬升 到 4900 米 左 右 。 贡 咕 山 西北 坡 主要 受 青藏 高 原 季 风 的 影响 , 气 候 显得 干 淮 , 致 使 九 海 子 地 区 多 年 冻 土 下 界 降 到 4600 米 。 (=) 雪线、 冰川 与 高 山 冻 土 在 分 布 上 的 关系 A .上 上. 苞 尔 布 诺 夫 @ 认为 气候 的 大 陆 性 程度 越 高 , 多 年 冻 土 分 布 的 下 界 与 雪线 距 离 越 大 。 这 一 认识 在 我 国 天 山地 区 和 横断 山地 区 已 得 到 证 实 。 在 天 山东 部 , 气 候 干燥 , 温 差 大 , 冻 土 下 界 比 雪线 低 1200 米 , 大 陆 性 较 低 的 西天 山 二 者 相差 900 米 [2]。 HAKRE 山 的 考察 , 东 南 坡 的 雪线 高 度 在 4700 一 5000 米 , 多 年 冻 土 下 界 4900 米 左右 , 相 差 100 米 左右 , 现 代 冰 川 的 六 舌 伸 到 2880 米 的 森林 中 。 访 川 冰 天 末端 比 高 山 多 年 冻 土 下 界 低 1900 米 , 高 山 冻 土 分 布 在 粒 雪线 附近 的 基 岩 裸露 的 山 疹 和 高 山坡 地 上 。 @ A.P. 戈 尔 布 诺 夫 : “高 山地 区 的 多 年 冻 土 调查 y , 顾 钟 纬 译 “冰川 冻 土 译 丛 > 80 年 第 1 期 171 (四 ) 季节 性 积 雪 对 高 山 多 年 冻 土 下 界 的 影响 季节 性 的 积 雪 提高 了 地 表 温 度 , 减 小 了 季节 冻结 深度 。 稳 定 的 积 雪 形 成 愈 早 则 保温 作用 愈 显著 , 形 成 的 愈 晚 则 保温 作用 愈 差 。 形 成 时 间 较 早 的 稳定 积 雪 及 积 雪 厚度 的 增长 与 气温 的 降温 过 程 同 步 发 展 。 雪 盖 的 保温 作用 明显 地 致使 季节 冻结 深度 减 小 。 形 成 较 晚 的 稳定 积 雪 对 其 下 覆土 层 表 现 为 降温 的 作用 。 由 于 在 整个 降温 过 程 中 地 表 处 于 裸露 状 态 , 地 气 之 间 进 行 着 直接 的 热 交换 , 因 此 季节 冻结 深度 增 大 。 据 统计 资料 表明 贡 明 山 地 区 在 4000 米 的 高 度 上 稳定 积 雪 期 长 达 6 个 月 之 久 , 积 雪 深 度 多 半 大 于 30 厘 米 。 降 雪 一 般 开始 于 九 月 中 , 稳 定 积 雪 期 10 月 至 于 年 4 月 。 这 样 的 积 雪 对 地 面 起 了 保温 作用 , 提 高 了 地 表 温 度 , 减 小 地 表 年 较 差 , 从 而 减 小 季节 冻结 深度 , 使 多 年 冻 土 出 现 的 海拔 高 度 升 高 , 气 温 降低 。 (五 ) 森林 植被 与 高 山 冻 土 分 布 的 关系 多 年 冻 土 的 形成 不 仅 是 大 气 圈 和 岩石 圈 热 交换 的 产物 , 而 且 受 到 生态 环境 的 影响 。 贡 嘎 山地 区 山高 谷 深 , 垂 直 气候 带 显 著 , 森 林 植 被 和 多 年 冻 土 均 有 显 蘑 的 高 度 地 带 性 。 贡 嘎 山地 区 的 原始 森林 处 于 亚热带 气候 基带 内 , 和 森林 上 线 在 4000 米 ,4000 一 4300 米 为 高 山 亚 寒带 灌 丛 草 旬 带 ,4300 一 4500 米 高 山 寒带 草 旬 带 ,4500 米 以 上 为 高 山 寒 冻 下 草 石 漠 带 。 高 山 多 年 冻 土 下 界 高 于 森林 线 600 一 900 米 。 贡 上 明 山 北 坡 九 海子 灌木 林 上 线 4300 米 , 树 种 为 高 山 柏 、 高 山 杜 胸 、 青 杠 等 。 多 年 冻 土 下 界 4600 米 , 两 线 高 差 300 米 。 东 坡 海螺 沟 灌木 林 上 线 4200 米 比 多 年 冻 土 下 界 低 700 米 。 国 外 学 者 认为 , 雪 线 、 多 年 冻 土 下 界 及 森林 分 布 上 线 三 者 关系 为 : 在 大 陆 性 气候 条 件 下 多 年 冻 土 的 下 界 与 森林 分 布 上 线 接近 , 与 雪线 BewA: 在 海洋 性 气候 条 件 下 多 年 冻 土 下 界 与 雪线 趋 于 一 致 , 而 和 森林 上 线 距 离 增 大 。 这 在 贡 嘎 山地 区 也 得 到 证 实 : 海螺 沟 受 季风 海洋 性 气候 影响 , 冰 川 雪 线 和 多 年 冻 土 下界 一 致 , 与 森林 上 线 距 离 增 大 , 九 海子 受 青藏 高 原 季 风 影 响 , ARS, 多 年 冻 土 分 布 下 界 4600 米 , 灌 木林 上 线 4300 米 , 两 线 较 接 近 。 三 、 冰 和 你 现象 贡 咕 山地 区 现代 冰川 很 发 育 。 在 现代 冰川 的 外 围 广大 冰 缘 气候 区, 发 育 了 种 类 较 多 的 冰 缘 现象 , 它 们 的 分 布 也 呈现 出 高 度 地 带 性 规律 。 一 般 在 高 山 状 的 两 必 寒 冻 物理 风化 和 雪 蚀 作用 强烈 , 形 成 雪 蚀 洼地 、 雪 骨 槽 及 石 海 、 石 冰川 等 , 在 山坡 上 形成 兰 局 坡 、 石 条 、 石 河 ;在 山 前 缓坡 和 坡 脚 多 形成 倒 石 锥 、 泥 流 阶 梯 , 在 山 问 洼地 , 山 前 缓坡 形成 大 小 不 等 的 石 环 、 热 融 塌陷 等 。 (一 ) 石 环 这 是 多 年 冻 土 区 常见 的 一 种 冰 缘 现 象 , 在 季节 冻 土 区 也 有 发 现 , 它 是 在 低温 环境 下 由 融 冻 分 选 作用 形成 的 , 国内 外 已 有 不 少 对 石 环 的 研究 报导 。 贡 明山 地 区 发 育 的 厂 环 从 规 模 上 讲 是 我 国 其它 地 区 无 法 相 比 的 。 贡 咕 山 北 坡 雅 家 十 的 石 环 群 照片 版 29 一 3 ) , 分 © 据 冰 川 冻 土 所 王 彦 龙 统计 资料 。 172 i AER GEA. TEA MW LAE AUR KA a A, OK a AB , 环 群 面积 有 几 百 平方 米 , 石 环 互 套 , 最 大 直径 可 达 20 米 , 环 内 生长 有 莎 草丛 。 石 环 多 由 直径 50 一 80 厘 米 的 块 石 组 成 , 环 内 地 面 低 于 石 环 外 。 宽 谷中 石 环 群 由 数 个 到 数 十 个 石 环 组 成 & 它 目前 分 布 在 季节 冻 土 区 内 , 是 古 石 环 , 系 过 去 气候 的 产物 。 说 明 过 去 气候 比 现 伐 不 仅 温 度 低 , 而 且 更 接近 大 陆 性 。 在 九 海 子 4500 米 高 处 发 育 有 单 体 石 环 , 分 布 在 冰 太 物 组 成 的 宽 谷 中 。 石 环 内 外 均 不 长 草 , 环 外 地 表 有 几 十 公分 的 细 砂 , 人 躁 后 出 水 并 陷入 5 一 功 公 分 , 环 内 全 为 碎 石 组 成 , 石 环 的 中 心 部 位 有 塌陷 。 石 环 直径 3 米 左 右 〈 照 片 版 29— 3 和 31 一 10) 。 从 附近 试 坑 资 料 分 析 , 它 仍然 发 育 在 季节 冻 土 内 。 (=) 石河 及 石 条 石河 及 石 条 为 一 带 状 碎 石 体 , 宽 窗 不 一 , 大 小 不 等 , 往 往 垂 直 于 等 高 线 分 布 , 在 重 力作 用 下 沿 山坡 沟渠 向 下 运动 。 其 前 段 颗粒 粗大 , 后 部 颗粒 细小 。 最 大 石河 长 200 米 , 宽 10 一 20 米 , 它 是 寒 冻 风化 及 冻 胀 作用 的 综合 产物 。 在 雅 家 十 、 九 海子 及 省 儿 山 等 地 普 遍 发 育 〈 照 片 版 30 一 4、5、6) 。 (=) 石 冰川 BUNA, Bh. KSAT MB Rw. BERGER RRR A EK, 源头 较 高 , 舌 部 较 低 , 形 成 运动 状 , 形 象 小 冰川 , 一 般 块 石 中 有 冰 体 存在 , 故 名 为 石 冰 川 。 我 们 这 次 在 贡 咕 山 九 海子 所 见 到 的 石 冰 川 发 育 在 平 项 的 小 山头 上 , 从 山顶 延伸 到 坡 脚 , 三 面 山坡 被 石 冰川 覆盖 , 形 成 半 覆 盖 式 石 冰 川 。 石 冰川 分 布 高 度 4500 一 4400 米 , 长 100 一 200 米 , 宽 几 十 米 到 200 米 。 石 冰川 物质 由 棱角 状 的 块 石 组 成 , 岩 性 为 单一 的 黑 云 母 花岗岩 , 块 石 来 源 于 当地 基 岩 经 寒 冻 雪 蚀 作用 , 未 经 搬运 和 分 选 。 石 冰川 舌 前 端 有 2 一 3 级 芍 岗 , 高 1 一 2 米 , 芍 岗 有 相互 超 覆 的 现象 , 说 明正 在 活动 。 从 表面 块 石 乡 隙 中 观察 未 见 冰 露 出, 是 否 下 部 有 冰 未 作 解 剖 。 另 据 成 都 地 理 所 报 导 , 在 贡 嘎 山西 坡 4100 一 5000 米 的 古 冰 斗 . 吉 冰川 槽 谷 内 发 育 有 不 同 的 阶梯 , 不 同 规模 的 17 条 石 冰川 。 考 虑 到 该 区 冰川 正 处 于 退缩 状态 , 五 冰川 数量 又 很 多 , 有 可 能 存在 冰 核 石 冰 川 和 无 冰 核 石 冰 川 两 种 类 型 。 这 些 石 冰川 的 存在 , 对 十 冰川 的 规模 、 古 雪线 的 高 度 及 古 冻 土 的 研究 提供 了 科 学 依据 《照片 版 31 一 7 ) 。 (QD) she | DEMS H.R. DEBE, FER RA, BRA PAH. Aa ee PVE AOR DW EA BAKE. UAE. AAR BR, DW BAW YRAS AEB SPEER, SEP WK A, TB aK. FM 4000— 4700 米 的 山坡 上 普遍 发 育 了 岩 居 坡 和 岩 居 锥 《照片 版 31 一 8 、9) 。 (五 ) 泥 流 阶地 泥 流 阶地 是 缓坡 表面 松散 物质 被 冰雪 水 湿润 了 饱和, 在 冻 融 作用 下 沿 山 坡 缓慢 蠕动 造 成 的 波状 起 伏 的 化 岗 形 态 。 它 的 组 成 与 河流 阶地 不 同 , 大 小 物质 混杂 胶结 没有 任何 层 理 和 秩序 。 在 贡 嘎 出 北 坡 雅 家 十 、 大 营盘 4000 米 的 平缓 山坡 上 发 育 了 3 一 4 级 泥 流 阶 地 。 在 贡 荐 山 现代 冰川 的 外 围 形成 了 各 种 类 型 的 冰 缘 现象 , 目 前 大 部 分 都 分 布 在 多 年 冻 土 的 下 界 附 近 和 更 低 的 地 段 。 173 EPS ST RES C1) Dene il Ay Be BS Ava PEEK ee KZ, HRS BE 4700— 5200 米 。 高 山 多 年 冻 土 分 布下 界 高 度 分 别 为 : 北 坡 九 海子 4600 米 , 东 坡 海螺 沟 4900 米 左 右 , 西 坡 贡 嘎 寺 后 山 为 4700 米 左右 。 C2) RIB WUHWR WwW. AR RE, BRAKES, BEMWHERETS 山 多 年 冻 土 的 发 育 。 (3) 贡 咕 山高 大 山脊 , 影 响 了 各 类 季风 的 循环 ,、 致 使 贡 嘎 山东 南 坡 主要 受 季 风 海 洋 性 气候 的 影响 , 现 代 雪 线 高 4700 一 5000 米 , 冻 土 分 布下 界 高 度 4900 米 , 森 林 线 高 度 为 4200 米 。 西 北 坡 主要 受 青藏 高 原 季 风 的 影响 , 多 年 冻 土 的 下 界 为 4600 一 4700 米 , 和 森林 上 线 为 4300 一 4400 米 。 C4) FER BMAD, TRIE, KER, SNS SE BERR. SOEUR PF ABT AB SA 40007KW FAK. 参考 文献 C1) HBA: 《北半球 山岳 永久 冻 土 的 分 布 环境 条 件 》, 于 《 雪 冰 》 第 42 卷 SiS (198043) ,41 一 52 页 。 C2) PHRS: 《我 国 天 山地 区 多 年 冻 土 分 布 特征 》 于 《全 国 第 三 届 冻 主 会 议论 文集 》1981 年 。 ALPINE PERMAFROST IN GONGGA SHAN. DISTRIBUTION AND RELATIONSHIP WITH ENVIRONMENT FACTORS Li Shude Yao Heqing (Lanzhou Institute of Glaciology and Cryopedology, Academia Sinica) Abstract ao Gong Ga Shan, the summit of Da Xue Shan mountains, is situated bet- ween the southeast edge of Qinghai-Xizang plateau and the north end of Heng Duan Shan mountains, The climate base zone of the southeast facing slope is a dry-torrid valley with the subtropics climate, whereas a sold- temperate plateau climate predominates in the base zone on the northwest facing slope, Numerous oceanic-warm glaciers and alpine permafrost have developed in the above mentioned climate base zones, Field investigations show that the lowest boundary of permafrost in the east facing slope is 4900 meters above sea level, where annual mean air temperature is -—4,97, The lowest boundary of permafrost in Jiu Hai Zi of the north facing slope is 4600 meters above sea level, but it is 4700 meters above sea level in Gong Ga temple that lies in the west facing slope, Annual mean air temperature 174 of the former is -3.2*C, while that of the latter is -3,7°C, permafrost in this region has the following features; (1) The lowest boundary of permafrost agrees approximately with the snow line, (2) Ground temperature at shallow layer is relatively high, about -—0.3° at depth of 3.0 meters, (3) Depth of seasonal thaw is large, usually 3—4 meters, (4) The types and structures of the frozen ground are very complex, Three types may be divided, instantaneous, seasonal and perennial, The run from south to north of Heng Duan Shan mountains controls the circulations of the southeast, southwest and plateau monsoon, lea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conditions of moisture and heat between the southeast and northeast facing slopes, As a result, marked difference exists in dis- tribution elevations of snow line, permafrost lower limit and timber line between the southeast and northwest facing slopes, Frost weathering and nivation are dominant in the recent periglacial processes and rock glaciers, Nivation hollows and debris slopes are also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is region, The existence of fossil stone circles in Ya Jia Gen(diameter of 20 met- ers) indicates the cold and dry climate of this region during the late glac- ial epoch when the lowest boundary of permafrost might be below 4000 meters, | ~“ o1 21 . 浅 谈 中 旬 地 区 的 植被 区 域 界线 问题 Mitte RAB 《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生 态 研究 室 ) 中 旬 高 原 位 于 沙 鲁 里 山脉 南 缘 , 青 藏 高 原 东 南部 。 大 致 从 272N 开 始 , 洛 金沙 江北 上 到 达 28°N 左右 地 段 , 东 经 99 ”00 一 100"10′ , 处 于 金沙 江 作 第 一 次 大 转弯 所 形成 4V2 形 地 势 包 围 之 中 , 我 国 青藏 高 寒 植 被 区 与 亚热带 常 绿 阔 叶 林 区 的 交接 地 带 。 因 此 研究 这 一 地 区 植被 的 特点 与 分 异 , 从 而 探索 这 两 大 植被 区 域 固有 的 特性 , 从 中 具体 确定 区 域 界 线 , 正 是 本 文 谈 论 的 中 心 议 题 。 文章 从 地 区 性 生境 条 件 出 发 , 应 用 南北 植被 的 分 异 , 5 7 MR MLA 型 与 分 布 方面 的 规律 , 以 及 利用 这 种 疯 律 寺 行 实地 区 界 的 划分 。 dh 育 的 自 RAI fa RIGA Ewe RGUR CORI IE >) pte oR yo 条 肌 机 生生 生生 原 面 在 海拔 3100 一 3400 米 , 下 切 河 谷 在 2000 米 左右 ;山地 海拔 多 不 超过 4000 米 8 按照 大 面积 平缓 坝 区 为 基准 面 , 高 出 这 个 基准 面 者 称 山 地 , 并 具有 坡度 平缓 , Wk, BAS, 湿度 大 , 光 照 少 等 特点 , 适 宜 于 寒 温 性 常 绿 针 叶 林 发 育 。 而 低 于 这 个 基准 面 以 下 称 为 下 切 河 谷 , 具 有 于 燥 少 雨 , 坡 大 土 薄 的 生境 条 件 , 为 灌 从 和 芯 林 所 占据 。 按照 上 述 地 形 组 合 的 特点 , 依 据 各 气象 要 素 随 海拔 高 度 有 规律 变化 的 实事 , 这 里 分 ES Fh RE OCS ee Oe 生长 发 育 有 直接 影响 的 水 热 因 素 差 异 , 见 表 21 一 1。 其 中 处 于 金沙 江南 有 段 的 石 鼓 地 区 , 位 于 100 02'" 忆 , 27°00"N, Sie 07a 314 .9°C, 年 雨量 760mm, 其 中 6 一 9 月 每 月 的 雨量 超过 100mms 相反 忒 发 量 在 1130mm, 大 体 为 降雨 量 的 1.5 倍 , 成 为 一 种 四 季 温 和 , 常 年 无 夏 的 半 王 旱地 带 。 奔 子 栏 位 于 金沙 江北 段 , 纬 度 大 体 较 石 鼓 北 移 一 度 〈28 07'N) , 经 度 向 西 移 一 度 多 〈99"17'E) , 海 拔 上 升 230m (2100) , 年 平均 气温 16.2"2, 较 南部 石 鼓 地 区 高 1.3x0, 降 雨量 仅 为 石 鼓 地 区 的 40%, 且 7、8 两 月 降雨 又 占 全 年 65 一 70%, 相 反 蒸 发 量 儿 乎 相当 于 石 鼓 地 区 的 两 倍 , 从 而 形成 该 地 区 年 蒸发 量 相当 于 年 降雨 量 的 6.8 倍 , 成 为 云 南 省 于 旱 少 两 的 极点 中 心地 区 。 沿 上 述 两 地 分 别 向 北 和 向 东南 为 中 匈 高原, 其 海拔 上 升 到 达 3270m 的 中 旬 站 , 年 平 均 气 温 仅 5.2*2, 其 中 12 一 2 月 为 负 值 ,年 雨量 584.2mm,6 一 9 月 几乎 占 年 雨量 80%, 但 有 雾 日 数 多 , 气 温 较 低 , 蒸 发 量 小 , 形 成 一 种 冬 冷 夏 凉 湿润 的 高 寒气 候 类 型 。 176 下 面 按照 生物 气候 带 划分 , 可 以 将 这 一 地 区 分 为 如 下 类 型 , a DPRBESKRRG. MEBARR ATR i (m) 位 置 了 fa | 99°44? o7°50? | 3276 | eat tee 丽江 石 鼓 | 100702” 27°02” | 1870 | 位 于 金沙 江河 谷 南 段 德 多 林子 栏 99"17 28"07” 00 | 位 于 金沙 江河 谷 北 自 有 TI 和 TI ip | i oe | adit | Sch.fidetilital 4h 12 | 年 平均 资料 年 代 a fH 1 ae 1.5: 4.7 2.7 2.2 13.1) 12.6 Ae 5.1 下 5 2 65—60% | | | | | [ | | | | 本 |. 12.1 iota 19,7) 20,9! 21,3) 20.3 19,1|'15.7| 9.8} 7.0 ie isa 5 | pS Te! 16,2 146.0, 73.2| 33.6 4.410.3584.2 |65 一 69 年 | | ee ae ag 9 90. 2183, 5 P 4 4 5 | | | 8.6 16.6 36.2 107.7 3.8 3.0 Beet 65 一 69 年 a} ie: 113, 7189 1 55.5104.3 aio ba fies to | / 24.5}'15.2) 0.2) 3.8 | 。 2.4 Lie 35,7 7m 发 量 (mm) “a % | ct m ; repeat v : 上 五 eae. 村 让 73 97 107. 4188, i 6112,2105,5| 87.1) 81 4 68,263, 011130, 065—694# sty cL ae es " 7 £# me 71105 .2)154,61193, ‘an 9273 .3210,8157 81960176. 7109. 4)82,2'2025,9| 6725 | | | Aes ee ee -一 -一 一 -一 一 半 干 星 温 暖 的 常 肝 冰 时 林 气候 :这 种 气候 类 型 出 现在 金沙 江南 段 2000m 以 下 的 河谷 地 区 。 大 致 年 平均 气温 14 一 15*C, 年 雨量 760mm, 年 蒸发 量 为 年 雨量 的 1.5 倍 , 也 有 谷 风 和 葵 风 效应 的 影响 , 造 成 谷 内 气温 较 高 , 降 水 不 足 , 成 为 一 种 夏季 温暖 , 冬 春 于 燥 的 气候 类 型 。 原 生 上 自然 植被 一 一 常 绿 阔 叶 林 已 很 难 见 到 , 代 之 而 起 的 是 大 片 的 河谷 灌 丛 与 云南 松 朴 林 。 农 作 一 年 两 熟 , 前 作为 小 麦 , 后 作 多 以 玉米 、 水 稻 为 主 , 局 部 地 区 还 可 以 177 种 植 甘蔗 、 柑 桔 、 芭 蕉 等 。 湿润 温 凉 的 针 阁 叶 林 气 候 : 主要 指 本 区 南 段 2000 一 3100m, 河 谷地 带 向 中 旬 高 原 过 渡 的 范围 , 年 平均 气温 10 一 122, 且 变化 不 太 剧 烈 , 常 年 温暖 无 夏 , 王 湿 交 蔡明 显 。 常 发 育成 山地 常 绿 阔 叶 林 和 温 性 常 绿 针 叶 林 。 农 业 生 产 是 一 年 一 作 或 两 年 三 作 地 区 , 主 要 以 玉米 、 马 铃 昔 为 主 , 水 稻 已 不 能 正常 生长 。 潮湿 寒冷 的 常 绿 针 叶 林 气候 : 在 整个 中 旬 高 原 区 , 海 拔 3100 一 4100m 的 范围 都 属于 此 类 型 。 年 平均 气温 5 CHA, H11— 2 月 平均 温度 在 0 以下, 年 雨量 500 一 600mm, 以 冷 湿 多 雾 为 特点 。 现 存 植被 多 为 云 杉 、 冷 杉 密 林 和 次 生 类 型 。 农 作 一 年 一 熟 , 除 青 和 钨 、 小 麦 之 外 , 主 要 是 森林 资源 和 大 面积 牧场 , 是 云南 重要 的 放牧 基地 之 一 。 干旱 燥热 的 小 叶 灌 丛 气候 : 基本 上 只 分 布 在 中 旬 区 北 外 , 海 拔 3100m 以 下 广大 河谷 地 区 。 那 里 由 于 切割 深 , 地 势 窄 , 相 对 高 差 1000m 以 上 , 形 成 谷 风 显 著 , 焚 风 明 显 的 特 异地 段 , 再 加 上 年 降雨 量 多 在 300mm 以 下 , 有 的 年 份 仅 100 多 毫米 , 且 80% 集 中 在 7 一 8 两 月 降下 。 相 反 年 蒸发 量 却 达 到 2000 多 毫米 , 大 体 相 当 于 降雨 量 的 6.8 倍 , 造 成 在 这 一 地 区 旱 期 之 长 , 早 情 之 重 近乎 于 沙漠 地 区 。 因 此 , 中 生性 草本 植物 难以 生长 , 肉 质 耐 旱 植物 也 较 少 , 只 能 生长 某 些 木质 化 的 细 叶 型 矮小 灌木 , 从 而 组 成 一 种 特殊 的 于 旱 小 IH HE DK =. BRN ER RAIDS 在 上 述 地 型 和 气候 影响 之 下 , 表 现在 自然 植被 分 布 方面 突出 为 南北 差异 极 大 , 垂 直 分 带 明 显 。 现 以 中 旬 下 桥头 到 小 中 旬 天 宝山 , 德 钦 奔 子 栏 到 中 旬 石 卡 山 的 植被 垂直 分 布 , 分 别 代表 中 旬 地 区 南 段 和 北 段 的 具体 植被 状况 , 并 以 此 作成 模式 分 带 图 , 如 图 21 一 1, 从 中 可 以 明显 看 出 , 两 地 带 谱 的 主要 差别 , 基 本 上 出 现在 3100m 以 下 的 河谷 地 带 至 于 高 原 面 以 上 的 山地 , 几 乎 都 是 云 杉 、 冷 杉 和 高 山 灌 丛 、 草 旬 所 覆盖 , 只 是 海拔 高 度 有 由 南 向 北 逐 步 增 高 的 趋势 。 下 面 按照 带 谱 类 型 , 分 别 简 述 如 下 : (—) 高寒 灌 丛 草 甸 带 指 树木 生长 线 以 上 有 植物 生长 的 地 区 , 海 拔 3900 一 4400m, 这 一 带 生 境 往往 是 坡 BR, 碎 石 多 , 气 候 变 化 剧烈 〈 气 温 低 , 层 夜 温 差 大 , 积 雪 期 长 )》 , 植 物 生 长 期 短暂 , 因 而 生 长 的 植物 都 是 些 耐 寒 , 耐 生理 干旱 〈 植 物体 搬 小 , 成 从 生长 ) 的 灌木 和 草本 植物 , 高 度 30 一 50 厘 米 , 实 际 盖 度 80% 左 右 。 主 要 的 灌木 种 类 有 樱 草 杜 胸 (Rhododendron Prim- ulaeflorum), 雪 层 杜 鹏 (Rh-nivale) 和 高 山 柳 (Salixz sp-) 等 , 草 本 植物 以 蒿 草 (Combresia Pygmea) ,高 山 (Polygonum sp-) 等 常见 , 它 们 可 以 分 别 占 优 势 或 混 交 成 群 , 多 数 情况 是 以 单 优 群 落 而 镶嵌 存 在 。 又 由 于 它们 的 花期 不 长 , 每 个 种 开花 时 期 和 颜色 不 大 一 样 , 从 而 形成 高 山上 夏季 五 彩 纺 纷 的 季 相 变化 特色 。 流 石 滩 植被 是 高 山地 带 一 种 特殊 植被 类 型 。 是 由 于 高 山 气 温 变 化 剧烈 , 而 岩石 又 是 暴露 在 大 气 之 中 , 造 成 岩石 碎 裂 , 碎 块 向 低 凹 处 流动 堆积 , 如 此 年 复 一 年 的 反复 进行 , 形成 地 表 有 一 层 极 不 稳定 的 滚动 流 石 。 一 般 植 物 难于 生长 , 唯 有 那些 可 随 砾石 层 厚 度 而 178 ri 2A 下 天 BARE TTS 一 HME tiyioh: le | | ; | | | ' | | |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 一 13800 1 | 1 | 1 i | | | AS HE fs Set pp a | i Aa eG "Den a 3900 By. em a Ae a t yA Bla i oe | Se a 交 ! | WE: | ee i HEART OD AN (一 +5500 云 | 常 | Fenntmt | oscamessemn (Ell! MBAs Fs BR aH 4 | | 及 云南 松林 带 at 2100 一 “一 一 = 一 一 ee ee ere om me ame ae me eee pe ee ee eee me oe ee ee ome = ant 2" FAIS EA ICI big ee Le eee BR EEA Kp 东 南 坡 CFL _ 天 宝山 ) 图 21 一 1 , 中 旬 地 区 植被 委 直 带 分 布 示意 图 变化 植物 体高 的 深 根性 草本 植物 , 可 以 星 散 生 长 , 其 总 盖 度 常 在 1 % 以 下 。 这 样 的 植物 . 具有 根 粗 叶 少 , 柄 长 的 生态 习性 。 据 记载 全 部 植物 种 类 不 到 20 种 , 常 见 种 类 有 紫 草 _ (Corydaris spp-) , #zb 14} (Fritillaria delavayi) , 绿 绒 芝 (Mecolopsis la- ncifolia) | eRAESE (Allium humile) , 446% (Pedicularis spp-) , 唐 松 草 (T ha- lictrum sp-) MIS 7ERL. AMPA — 2 。 (二 ) 寒 温 性 常 绿 针 叶 林 带 广泛 分 布 在 中 旬 区 3200 一 4100m 的 高 原 和 山地 , 大 体 向 上 到 达 森 林 分 布 上 线 ,下 部 与 夏季 云雾 线 相 吻 合 生境 特点 为 冬 半 年 冰雪 封 山 , 夏 半年 云雾 乱 畦 , 形 成 一 种 典型 的 寒冷 潮湿 的 生态 环境 , 植被 多 为 耐寒 喜 荫 种 类 所 形成 单 优 密集 的 森林 群落 。 这 里 按照 树 木 种 类 的 不 同 , 可 以 分 成 两 种 类 型 。 冷杉 林 : 分 布 在 3600m 以 上 的 广大 山地 , 成 环 带 状 出 现 。 在 自然 植被 带 中 占有 十 分 179 a 显著 地 位 , 并 具有 林带 完整 , 林 相 整齐 , 资 源 丰 富 等 特点 。 这 一 带 的 冷杉 林 , 多 以 长 萄 冷杉 (Abies georgei) 占 绝对 优势 , 仅 在 3800m 以 下 挨 杂 少量 的 中 旬 冷 杉 〈A_.ferrea- , na) 和 川 滇 冷杉 〈A.forestii) 。 这 种 和 森林 具有 植株 密集 , 枝 叶 茂 密 , 树 木 高 度 随 海 拔 增加 而 降低 , 树 冠 塔 形 , 林 冠 暗 绿 , 和 群 锥 符 立 , 很 远 就 可 以 识别 。 在 瞳 绿色 林海 中 , 时 而 出 现 淼 绿色 这 点 , 那 就 是 大 果 红 杉 (Larix pataninii var- macrocarpum) 。 林 下 常 有 各 种 杜 胸 和 苦 玫 , 从 而 构成 冷杉 林 中 的 乔木 , 小 乔木 和 地 被 层 。 特 别 在 3800m 以 下 的 低 海拔 地 段 还 有 密集 的 箭 竹 CSinarundinaria sp-) 灌木 层 出 现 5 BRK: 紧 接 冷杉 林 之 下 , 大 致 海拔 3500 一 3600m, 总 有 一 段 云 杉 、 冷 杉 混交 的 过 国 渡 地 段 。 其 混交 的 个 体 数 量 , 向 上 总 是 以 冷杉 多 于 云 杉 , 向 下 则 恰好 相反 ,总 是 云 杉 多 于 冷杉 , 从 而 形成 大 目 然 中 逐渐 过 渡 的 实事 。 直 到 3500 一 3200m 基 本 上 就 是 云 杉 纯 HK HY, IX HMA WB Rae CPicea brachytyla var-complanata) 4 44x 势 , 仅 在 低 处 有 个 别 丽江 云 杉 (了 '1likiangensis) [428. BMMERR BW Lb. RY 杉林 具有 树木 高 大 , 小 枝 下 垂 , 枝 叶 蔚 散 , 林 冠 多 呈 圆 锥 形 , 色 调 较 淡 。 再 加 上 满 树枝 垂 挂 灰白 色 松 果 CUsnea longissima) 更 显示 出 林 冠 灰 绿 , 植 体 林立 的 特异 景观 。 一 般 在 航 片上 或 远景 中 都 易于 与 冷杉 林 相 区 别 。 这 里 的 云 杉 林 , 上 层 树种 虽然 很 单一 , 但 次 层 阔 叶 树 却 比 较 丰 富 , 一 般 向 阳 坡 面 常 有 硬 叶 和 常 绿 枚 类 的 黄 背 标 CQuercus pannosa, 在 林内 大 量 混 生 , 有 时 还 独 成 纯 林 , 云 杉 仅 扳 立 高 个 在 密闭 林 冠 之 中 。 在 阴 问 坡 上 , 则 MAS BM AMP} (Betula, Acer, Acanthopanax) , 在 林 下 形成 显著 的 结构 层 次 , 占 据 15 米 左右 的 空间 , 从 而 把 阴阳 坡 面 区 分 得 十 分 明显 。 林 下 大 多 数 情况 有 密生 笠 竹 层 , 仅 在 个 别 平 组 山 丘 不 见 竹 层 生 长 。 因 而 林业 部 门 通常 称 这 一 带 为 箭 竹 云 杉林 。 总 之 在 这 一 带 高 度 范围 内 , 除 森林 之 外 , 还 有 成 块 状 的 林 间 草地 生长 , 也 有 不 少 的 次 生 高 山 松林 和 灌 丛 。 农 作 有 少量 的 青 称 、 草 青 、 洋 芋 生 长 。 这 也 是 当地 太 季 重要 牧场 Le (=) MER RAHA , Key 4s FEF ta PS BER 3100—27007K, AL ML iis Fs Ak BA AGED Dd PE ER 针 叶 林 过 渡 的 实体 。 由 于 占据 带 幅 较 宽 , 又 具有 某 些 特殊 种 类 和 群落 结构 特征 ,= 因而 独 立成 带 , 对 认识 亚热带 高 山 植 被 的 特点 是 有 好 处 的 。 本 带 森 林 的 基本 特点 , 是 种 类 成 分 丰富 , 群 落 结构 复杂 。 上 层 大 树 常 由 云南 饮 杉 (Tsuga dumosa) , 华 山 松 (Pinus armandii) , 丽江 云 杉 等 , 专 欢 温 凉 、 潮 湿 气 : 候 的 常 绿 针叶树 为 主 , 占 据 森 林 的 最 上 层 。 它 们 时 而 组 成 小 块 纯 林 , 时 而 又 混交 成 林 。 琳 下 总 有 一 个 由 多 种 落叶 闪 叶 树 〈Betula,Acer,Tilia) HEMMER, CBE EM 能 达到 上 层 树 高 的 三 分 之 二 到 二 分 之 一 , 其 实际 覆盖 度 随 上 层 大 树 之 郁 闭 度 而 异 , 有 时 可 以 超过 上 层 大 树 之 覆盖 度 。 因 此 有 人 称 为 针 阔 叶 混 交 林 。 但 我 们 认为 , 常 绿 针叶树 处 于 最 上 层 , 阔 叶 树 只 能 在 低 得 多 的 林 下 生长 , 两 者 并 非 处 于 同一 高 度 内 混交 ) Mem 不 同 层 片 的 结构 组 合 , 正 是 本 带 森 林 突 出 的 特点 , 也 是 我 国 季 风 亚 热带 高 出 植被 垂直 带 的 显著 特征 。 这 个 高 度 范 围 内 耕地 较 多 , 农 作 以 玉米 、 小 考 、 洋 莘 、 苦 养 为 主 , 是 二 年 一 熟 或 两 年 三 熟 的 农业 地 段 。 180 《四 ) 亚 热 性 常 绿 阔 叶 林 与 云南 松林 带 作为 自然 植被 带 , 仅 出 现在 中 旬 南 段 2600 米 以 下 的 范围 。 以 具有 气候 温和 雨水 较 多 , 适 宜 于 常 人 阔 叶 树 木 生长 。 但 长 期 以 来 人 烟 密 集 , 人 为 活动 频繁 , 造 成 原始 的 森林 植被 极 少见 , 代 之 而 起 的 是 农 地 , 次 生 灌 从 , 草 坡 和 云南 松 疏 林 。 真 正 原 有 的 常 绿 阔 叶 林 , 仅 在 某 些 陡 山 坡 或 多 石 的 止 沟 尚 有 零星 残存 , 或 在 某 些 无 水 源 灌溉 的 了 组 山坡 成 前 村 灌 丛 出现 。 除 此 以 外 广大 的 于 燥 山 地 多 为 云南 松 或 红 栎 焉 林 。 常 绿 益 叶 林 , 作 为 常 绿 阔 叶 林 成 分 的 代表 树种 , 常 随 不 同 小 环境 而 其 优势 种 类 有 一 定 的 变化 。 一 般 在 湿润 的 沟 边 , 坡 脚 多 以 白 标 CCastanopsis delavayi) 占 优 势 , 和 干燥 而 向 阳 山 地 则 红 栎 〈Cyclobalanopsis delavayi) 可 以 成 纯 林 , 或 与 云南 松 混 交 成 hs (AER BIS BHO, MIGRRY CC-myrsiaefolia) , 甜 茶 (Lithocarpus hypogla- ucus) , FAH (L.dealbata) , 可 以 组 成 密林 ; ARB wy wa (Pistacia wein- -mannifolia) 常见 。 农 作 年 可 两 熟 , 前 作 以 小 麦 较 多 , 后 作 主 要 是 水 稻 、 玉 米 和 豆 类 。 小 石 积 捏 黄 茅 灌 从 : 大 约 在 2000 米 以 下 的 地 段 , 沿 金沙 江 两 岸 分 布 , 生境 比较 干 热 , 致 使 原 有 冰 叶 森林 植被 恢复 比较 困难 , 常 成 为 一 种 次 生 灌 丛 草地 出 现 。 植 株 一 般 高 度 1 一 2 米 , 盖 度 80% 以 上 ,其 中 代表 性 植物 种 类 为 扭 黄 莫 (Heteropogon contortus), es (Cymbopogon distans) 等 。 常 见 的 树木 有 云南 松 (Pinus yunnanensis) , 栓 皮 BE (Quercus variabilis) , pip} (Salix sp.) 等 。 灌 木 有 小 石 积 〈Osteomeles schwe- rinae) , #J{ (Cotoneaster sp-), 小 铁 子 (Myrsine africana) , 管 花木 犀 (Sipho- nosmanthus delavayi) 等 。 反 映 在 河谷 植被 中 又 有 大 量 演 中 高 原 的 成 分 出 现 。 云南 松林 : 成 林 分 布 在 海拔 1900 一 2400 米 范围 , 一 般 江 边 两 岸 多 呈 分 散 存在 。 云 南 松林 在 低热 河谷 内 总 会 呈现 树 杆 基部 扭曲 , 林 下 空旷 的 特点 , 唯 高 海拔 山地 才 会 有 树 杆 通 直 , 林 瑶 茂 密 的 森林 。 大 致 在 2000 米 以 下 的 云南 松林 , 不 但 树 杆 弯 扭 , 分 布 稀 散 , 而 且 总 有 某 些 阔叶树 混杂 。 如 低 平 地 仆 有 栓 皮 栎 混 生 , 于 旱 阳 坡 有 红 栎 混交 , 无 论 是 哪 种 地 段 的 松林 , 林 下 总 有 演 中 常见 的 野 把 子 〈 卫 lsholtzia rugurosa) , 小 铁 子 等 混 生 。 从 而 形成 与 演 中 高 原 相 联系 的 植被 类 型 。 (Ah) 河谷 干旱 小 叶 灌 从 带 分 布 在 中 旬 地 区 北 段 , 海 拔 3200 米 以 下 的 江河 两 岸 , 生境 特点 是 高 山坡 陡 , 雨水 少 而 集中 , 主 于 将 薄 , 水 土 流 失 严重 s 土壤 干旱 与 大 气 干旱 都 十 分 突出 , 其 严重 程度 使 一 般 中 生 植 物 无 法 生存 , 只 有 那些 具有 抗旱 结构 与 形态 矮小 多 刺 灌 从 方 能 长 期 生存 。 其 中 接 种 类 组 成 与 群落 特点 可 分 为 两 类 群落 。 昔 刺 薄皮 木 灌 丛 ; 分 布 在 2800 米 以 下 , 由 一 些 典型 的 干旱 修 叶 灌木 组 成 , 高 度 在 一 米 以 下 的 稀 臣 灌 从 , 总 覆盖 度 在 50% 以 下 , 有 时 仅 20 一 30% .这 类 和 群落, 由 于 水 分 供给 期 短促 , 全 部 植物 的 抽 枝 、 发 时、 开花、 结果 都 在 7 一 9 月 的 100 天 之 内 完成 , 所 以 也 .只 有 这 段 时 间 才 显示 出 一 点 绿色 , 其 余 的 全 部 时 期 总 是 一 片 焦 枯 景象 。 再 加 上 过 度 的 放 养 山 羊 , 植 物体 上 的 花 , 果 , 叶 总 是 很 少 的 。 组 成 这 一 群落 的 主要 植物 有 苦 刺 CSoph- ora vicifolia) , 小 时 羊蹄 甲 〈Bauhinia faberi var,microphylla) , 7m et Hl] CVi- tex negundo var microphylla) , #4 (Indigofera lenlicellata) , #24 (Rhamnus Sp:) , WEA CLeptodermis microphylla) , 42#§fE (Sageretia horrida), EMA 181 se = (Jasminum nudiflorum) , 土 沉香 (Excoecaria acerifolia var*gennina) 等 各 种 出 | 灌木 混合 组 成 群落 , 或 以 某 1 一 2 种 植物 占 优 势 组 成 小 群 镶 典 分 布 , 丛 间 裸 地 常 有 一 种 ACB (Selaginella tamariscina var .pulvinata) 生长 , 这 对 于 水 土 保持 起 着 积 极 作用 。 ANH HF eA. 紧 接 着 苦 刺 , 薄 皮 木 群落 之 上 , 大 体 分 布 在 海拔 2800 一 3200 米 范围 。 具 有 生境 干旱 而 温 凉 , 但 上 部 多 有 和 森林 水 分 向 下 活 透 作 保证 , 显 示 出 水 分 供给 较 下 部 有 所 好 转 。 植 物种 类 组 成 虽然 较为 相似 , 但 植物 体 增 高 , 叶 片 变 大 , 草 本 植物 显著 增加 , 和 群落 盖 度 也 明显 增 大 , 还 具有 某 些 特异 适应 温 凉 干旱 环境 的 代表 种 类 出 现 。 常 见 有 小 时 晕 菊 〈Pertya phyllocoides) , “7H fy (Cotoneaster acuminatum) , JAR (Ostryopsis nobilis) , A&R (Buddleja cayopteridofolia) , 7\j#¥7e CAbelia buddleioides) 等 。 同 时 还 散 生 有 红 杉 , 黄 背 标 , 高 山 松 (Pinus densata) 等 乔木 树种 。 从 而 完成 由 干旱 小 叶 灌 从 直接 向 云 、 冷 杉林 或 黄 标 林 过 滤 , 成 为 一 种 由 灌 从 到 森 林 的 过 渡 典 型 。 三 、 植 被 区 域 界 线 的 分 异 过 渡 地 带 的 植被 , 是 有 许多 左 邻 右 舍 的 植物 种 类 在 一 起 混杂 出 现 的 。 现 以 优势 的 森 林 植 被 一 寒 温 性 常 绿 针 叶 林 为 例 , 这 里 组 成 森林 的 主要 种 类 是 长 区 冷杉 和 油麦 吊 云 杉 。 而 混杂 在 林 中 的 相似 种 类 , 除 分 布 比较 局 限 的 中 旬 冷 杉 (Abies ferreana) 之 外 , 也 有 分 布 中 心 偏 北 的 川 滇 冷 杉 〈A .forrestii) , 丽 江 云 杉 (Picea likiangensis) , BA WH 一 一- 一- Lt > 16 西 守 0 180 360 “540 公 里 图 21 一 2 中旬 高 原 杉 树 分 布 图 182 代 分 布 中 心 偏 南 的 云南 黄 果 冷 杉 (Abies ernestii var,saloenensis) , 若 山 冷 杉 〈A., delavayi) , AMHR (Tsuga dumosa) , 以 及 主要 分 布 区 在 藏 东 南 的 林芝 云 杉 (Fi- cea likiangensis var linzhiensis) 等 , 在 这 一 带 都 或 多 或 少 有 出 现 。 作 为 中 旬 地 区 显 现 优势 的 长 区 冷杉 (Abies georgei) 和 油麦 吊 云 杉 Cpicea brachytyla var ,complan- cta) 的 现代 地 理 分 布 中 心 确 又 是 在 川西 南 和 滇 西北 横断 山区 。 如 图 21 一 2。 因 此 可 以 设 想 , 把 这 类 森林 的 成 片 出 现 , 作 为 横断 山区 两 大 植被 区 域 的 过 渡 地 带 看 待 是 可 能 的 。 , 当 优 势 的 森林 植被 性 质 定论 之 后 , 将 进一步 讨论 在 过 渡 地 段 上 , 两 大 植被 区 域 在 中 旬 地 区 的 具体 分 异 , 归 纳 起 来 有 两 点 。 第 一 , 基 带 植被 的 不 同 。 属 于 南 段 的 巨 多, 五 鼓 , 桥 头 一 带 , 应 归属 亚热带 常 绿 阔 叶 林 区 。 大 体 在 2000 米 以 下 , 十 水 较 多 , 王 湿 季 分 明 , 是 一 种 干 热 的 河谷 气候 类 型 。 主 要 植被 为 扭 黄 劳 、 枸 子 、 小 石 积 、 管 花木 犀 等 组 成 的 次 生 密 灌 丛 草地 。 有 时 也 有 云南 松 (Pinus yunnanensis) 和 某 些 常 绿 阔 叶 树 木 出 现 , 甚 至 在 较 高 海拔 〈2600 米 以 下 ) 还 保存 有 常 绿 阔 叶 林 或 它 的 萌生 灌 从 , 或 云南 松林 。 而 本 区 北部 则 属于 青藏 高 原 高 寒 植被 区 。 具 有 河谷 窗 , 雨 水 稀少 , 谷 风 、 蒋 风 影 响 严 重 , 干 旱 十 分 突出 。 基 带 植被 都 是 以 苦 。 刺 、 小 叶 羊蹄 甲 、 小 叶 牡 荆 、 木 兰 、 薄 皮 木 等 组 成 的 铸 小 灌 从 。 其 叶片 细小 , 植 物体 多 Rl, AA HBA ROT HE A. 第 二 , 植 被 带 谱 组 成 的 差异 。 首 先 南 段 较 北 段 的 带 谱 复杂 多 样 , 南 段 总 有 一 个 属 亚 热带 常 绿 阔 叶 林 类 型 存在 , 由 此 向 亚 高 山 寒 温 性 常 绿 针 叶 林 过 渡 , 是 通过 以 铁 杉 、 华 山 图 21 一 3 中国 青藏 高 寒 植 被 区 域 与 亚热带 常 绿 阔 叶 林 区 域 在 中 甸 地 区 的 分 开 线 图 183 WH (Pinus armandii) 及 丽江 云 杉 为 代表 的 温 性 常 绿 针 叶 林 而 逐步 实现 的 ; 北 段 下 部 不 但 缺乏 亚热带 森林 植被 , 大 约 有 1000 米 的 垂直 带 河 谷地 段 , 都 是 干旱 小 时 朴 灌 从 所 上 赴 据 , 由 此 向 寒 温 性 常 绿 针 叶 林 过 渡 , 是 通过 温 性 治 丛 中 散 生 红 杉 、 云 杉 或 黄 栎 3 高 山 松 而 逐步 实现 的 。 总 之 中 旬 南 北 两 植被 带 谱 的 差异 , 主 要 表现 在 高 原 面 以 下 的 河谷 地 段 沁 而 到 达 高 原 面 以 上 的 山地 植被 , 其 带 谱 组 成 大 同 小 异 , 只 是 各 类 定 被 有 由 南 向 北 和 逐渐 提 高 的 趋势 。 按 现实 状况 , 大 面积 的 云 杉 、 冷 杉 各 占有 400 一 500 米 的 答 交 带 幅 度 二 天 致 北 “ 部 较 南 部 每 个 类 型 分 别 顺序 提高 100 一 200 米 , 其 至 再 往 北 去 , 云 、 冷 杉 就 只 能 混合 生 长 , 分 布 在 3300 一 4200 米 的 范围 , 从 而 把 带 谱 组 成 更 加 简化 。 高 山 灌 众 草 外 总 是 分 布 在 森林 线 之 上 , 其 分 布 高 度 随 不 同 地 点 有 较 大 差异 。 特 别 是 天 宝山 , 由 于 基 团 影响 , 山 峰 孤立 , 流 石 滩 特 别 发 育 , 从 而 影响 到 灌 从 、 草 旬 很 不 发 育 , 而 流 石 滩 植 被 可 以 下 延 到 3600 米 的 冷杉 林 之 中 。 相 反 中 旬 石 卡 山 又 是 灌 丛 、 草 旬 更 为 突出 。 a PEE 根据 上 述 南北 两 地 植被 特点 与 差异 , 我 们 按照 基带 植被 和 向 寒 湿性 常 绿 针 叶 林 过 渡 类 型 的 不 同 , 大 体 可 以 把 青藏 高 原 高 寒 植被 区 与 亚热带 常 绿 阔 叶 林 区 在 这 也 带 的 分 界 线 , 初 步 确 定 在 五 镜 〈 德 钦 ) , 土 官 和 安南 《中 旬 有 具 ) —R, mA21—-3., 主要 参考 文献 1. 中 国 植被 编辑 委员 会 (1980): 《中 国 植 被 》 第 三 幕 , 0 站 25 吉 , 和 学 社 。 共计 交 Hctsgig &. «NAR we eA Se 19 (4); 393, ) . 3. 云 南大 学 生态 地 植物 室 、 云 南 植物 所 (1973》 : KHHBLBPAeee sly 区 森林 植被 的 初步 研究 》 THE BOUNDARY PROBLEM OF THE VEGETATION REGION IN ZHONGDIAN DISTRICT Liu Lunhui Yu Youde (Kunming Laboratory of Ecology, Academia Sinica) Abstract The Zhongdian district is situated at about 27°—28°N. It is the tran— sited zone between the region of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s and the region of high-cold vegetation in Qinghai-Xizang Plateau of China,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mainly discussed the boundary and charac- teristics of the vegetation showing two great regions in the Zhongdian dis= trict, According to the patterns of the difference of the vertical zonat- ions and the basic zone of the vegetation, the boundary of two great region is identified in a line of Wujing, Tuguan and Annan, Thus, the region boundary of original “Chinese vegetation” is nearly removed 100 kilometres toward the south, 184 22 .云南 横断 山区 森林 植被 分 布 与 水 热 因 子 相关 的 定量 化 研究 李文华 ” 冷 允 法 《中 国 科 学 院 自然 资源 综合 考察 委员 会 ) 胡 涌 (北京 林学 院 ) Tif 引 在 青藏 高 原 的 东南 缘 , 并 列 着 一 系列 纵 贯 南北 且 平 行 排 列 的 雄伟 山脉 , 这 就 是 举世 闻名 的 横断 山脉 。 横 断 山 不 仅 以 其 山高 谷 深 , 自 然 条 件 独特 著称 于 世 。 同 时 , 也 因 其 生 物 区 系 复杂 , 植 被 类 型 繁多 而 被 誉 为 植物 王国 , 早 就 吸引 了 国内 外 学 者 的 密切 关注 。 我 国 老 一 辈 的 科学 家 们 , 早 在 解放 前 就 曾 在 这 一 地 区 进行 过 多 次 科学 调 A), 并 将 其 研究 成 果 发 表 在 最 初 的 一 批 考 察 报告 中 (3)-(6) 。 解放 以 来 , 有 关 单 位 加 强 了 对 横断 山脉 森林 植被 的 考察 和 研究 工作 , 积 累 了 较为 丰 富 的 资料 (7)-(19) 。 然而 , 总 观 过 去 的 工作 , 主 要 存在 以 下 几 方 面 的 弱点 : (1) 大 部 分 研究 者 把 注意 力 集中 在 具体 地 点 植被 垂直 带 的 划分 和 植被 类 型 的 描 述 、 记 载 上 , 对 这 一 地 区 森林 植被 分 布 的 总 体 规律 讨论 不 多 。 (2) 研究 工作 互 不 衔接 , 有 些 地 区 重复 进行 工作 , 有 些 地 区 仍 系 空白 , 缺 乏 系统 的 归纳 总 结 。 C3) 对 植被 分 布 与 水 热 因 子 的 关系 限于 定性 讨论 , 未 进行 定量 研究 。 基于 上 述 情况 , 这 次 科学 院 青 藏 高 原 科 学 考察 队 到 横断 山地 区 进行 的 科学 考察 中 , 决定 全 面 地 收集 和 综合 前 人 在 云南 横断 山区 进行 调查 的 资料 , 并 对 部 分 地 区 进行 补充 考 察 。 在 此 基础 上 对 演 西 北 的 植被 垂直 分 布 进行 归纳 和 整理 , 找 出 本 区 植被 分 布 的 规律 然后 , 利 用 数理 统计 的 方法 , 研 究 水 热 因子 空间 变化 的 规律 , 最 后 , 综 合 上 述 两 项 结 果 , 建 立 植被 分 布 与 水 热 因子 相关 的 定量 化 模型 。 一 、 云 南 横断 山区 原生 植被 分 布 的 基本 格局 本 区 由 于 岭 谷 相间 , 北 高 南 低 , 基 点 海拔 相差 很 大 , 水 平 基 带 难以 确定 。 植 被 分 布 # 本 文 在 计算 过 程 中 得 到 周 沛 村 和 齐 文 虎 等 同志 的 协助 , 特 此 致谢 。 的 规律 , 只 能 通过 对 不 同 地 区 垂直 带 的 结构 , 以 及 同一 种 植被 带 , 在 不 同 地 点 出 现 的 垂 直 高 度 进行 比较 才能 发 现 。 过 去 的 文献 中 , 对 本 区 不 同 地 点 的 垂直 带 谱 进行 过 一 定 的 记载 。 仅 据 初 步 收集 , 本 区 已 有 报导 的 垂直 带 至 少 就 有 28 处 之 多 , 但 这 些 垂 直 带 的 绘制 标准 是 很 不 统一 的 。 表 现 在 : 中 不 同 作者 绘制 垂直 带 时 采用 的 分 类 系统 和 等 级 不 同 , 命名 标准 也 不 同 。 包 垂直 带 一 般 是 按 现实 植被 的 实际 分 布 来 绘制 的 , 其 中 既 包 括 与 水 热 因子 关系 明显 的 原生 植被 , 又 包括 在 人 为 严重 干扰 后 出 现 的 派生 和 人 工 植被 。@ 绘 图 时 采用 的 繁 简 和 格式 不 同 。 上 述 原因 , 对 了 解 本 区 植被 的 分 布 规律 增加 了 困难 。 为 此 , 根据 我 们 实际 考察 中 , 对 植被 演 替 规律 的 了 解 和 有 关 文 献 资料 , (TD-(19) 将 研究 地 区 的 原生 植被 归纳 为 十 七 个 类 型 。 C1) 于 热 河 谷 灌 丛 草丛 〈2700 米 以 下 ) 分 布 于 本 区 金沙 江 、 澜 沧 江 及 其 支流 的 河谷 底部 。 主 要 特征 是 : UR. ARIA) 叶 具 毛 的 灌 草 从 为 主 。 和 常见 的 优势 植物 有 余 甘 子 (Phyllanthus embelica) 、 坡 柳 (Do- donaea viscosa) 、 白 刺 花 CSophora vicifolia) 、 小 石 积 COsteomeles schweri- . nae) 、 共 香草 〈(Cymbopogon)、 十 大 功劳 (Mahonia fortuni) 、 清 香木 (Pistacia weinmannifolia) 等 种 , 表 现 出 喜 温 暖和 干旱 的 植被 景观 。 C2) 准 热带 山地 雨林 〈1000 米 以 下 ) 属于 亚热带 山地 季风 常 绿 阔 叶 林 向 热带 山地 两 林 过 渡 的 类 型 。 分 布 在 本 区 高 黎 贡 山西 坡 和 独 龙 江河 谷 1000 米 以 下 , 受 西南 季风 影响 最 大 的 山地 上 , 是 本 区 内 生境 最 为 湿 热 的 一 类 森林 。 主 要 由 无 患 子 科 (Sapindaceae) 、 番 荔枝 科 (Annonaceae), HAF 科 CCombretaceae) 、 梧 桐 科 〈9Sterculiaceae) | MHF] 〈Burceraceae) 等 树种 组 成 , 混 有 少量 亚热带 和 热带 核心 成 分 。 目 前 原始 林 多 数 已 被 破坏 。 C3) 准 热带 季 雨 林 〈1000 米 以 下 ) 分 布 于 准 热带 山地 雨林 以 下 , 偏 干 热 的 河谷 或 盆地 边缘 。 森 林内 落叶 成 份 占 一 半 左 右 。 主 要 由 栋 科 〈Meliaceae)、 桑 科 (Moraceae) 、 木 棉 科 (Bombaceae) 、 梧 桐 科 (Stenculiaceae) 、 四 数 木 科 (Tetrameleaceae) 的 一 些 准 热带 成 份 组 成 多 种 森林 类 型 。 在 干 季 叶 子 往往 脱落 一 段 时 间 , 到 雨季 来 临时 , 又 恢复 悄 绿 的 外 瑶 。 C4) 亚热带 山地 季风 常 绿 阔 叶 林 〈1000 一 1800 米 ) 主要 分 布 于 怒 山 分 水 岭 以 西 的 山地 下 部 。 森 林 上 层 以 档 属 (Castanopsis) 、 石 HF 属 (Lithocarpus) 、 木 荷 属 (Schima) 、 奈 梨 属 (Anneslea) 及 樟 科 中 一 些 壹 暖 的 树 种 为 主 。 (5) 思茅 松林 (1000—16002K) 本 区 的 南端 是 思茅 松 (Pinus khasya) 林 分 布 的 北 界 。 即 在 N26 "以 南 的 干旱 、 立 地 条 件 差 的 低 山 上 , 思 茅 松 常 与 云南 松 (Finus yunnanensis) 交错 分 布 成 较 稳 定 的 群 落 。 C6) 山地 半 湿 性 常 绿 阔 叶 林 〈1800 一 2500 米 ) 分 布 于 本 区 滇 中 高 原 宽 谷 盆地 四 周 的 低 山 丘陵 上 , 是 亚热带 山地 北部 的 地 带 性 植被 类 型 , 生 境 较 湿性 第 绿 阔 叶 林 偏 干 , 群 落 组 成 较 单 一 。 在 不 同 立地 条 件 下 , 上 层 分 别 由 186 WHR) CCyclobalanopsis glaucoides) , 7G i. # (Castanopsis orthaeantha) 、 高 山 档 (Castanopsis delavayi) 、 黄 毛 青 冈 (Cyclobalanopsis delavayi) 等 , 形 成 较 单一 而 优势 种 明显 的 群落 , 林 内 混 有 一 定数 量 的 落叶 树 成 分 。 C7) 云南 松林 〈1600 一 2800 米 ) 分 布 于 满 西北 全 区 , 同 半 湿 性 常 绿 阔 叶 林 相 比 , 云 南 松 (Pinus yunnanensis) 更 耐 干旱 和 土壤 贫 将 , 通 常 是 半 湿 性 常 绿 阀 叶 林 破 坏 后 产生 的 次 生 植 被 。 但 在 多 石山 地 或 半 湿 地 带 的 向 阳 陡 坡 , 半 湿性 常 绿 阔 叶 林 因 人 缺乏 一 定 的 水 湿 条 件 而 不 能 发 育 。 云 南 松 也 可 形成 稳定 的 纯 林 。 C8) 山地 湿性 常 绿 阔 叶 林 〈1600 一 2800 米 ) 位 于 铁 杉 (Tsuga dumosa) 林 之 下 , 在 本 区 内 其 分 布 高 度 由 西向 东 和 逐渐 升 高 , 生 境 温 暖 而 潮湿 。 森 林 上 层 以 壳 斗 科 CFagaceae) 中 的 石 栎 属 〈Lithocarpus) 、 锥 栎 属 (Castanopsis) , HRI (Cyclobalanopsis) :的 树种 为 优势 , 其 次 为 樟 科 CLaurace- ae) 、 木 兰 科 CMagnoliaceac) 、 山 茶 科 (Theaceae) Ail pM PE CScesaceae) AY Hf AR, PPM (Sinarundinaria spp.) HE, MFHEKRAR. (9) 铁 杉 林 (2500—3100K) 在 山地 湿性 常 绿 阔 叶 林 之 上 , 由 云南 铁 杉 (Tsuga dumosa) 为 建 群 种 组 成 , 生 境 温 湿 。 林 内 混 生 的 主要 树种 有 华山 松 (Pinus armandi) 、 油 麦 吊 杉 (Picea brachyt- yla var.complanata) 、 川 演 高 山 栎 (Quercus aquifolioides) . HBF 〈Q .panno- sa) 、 白 桦 〈Betula platyphylla) , REE HE (B.utilis) , 以 及 多 种 械 树 〈(Acer SPP.) 。 (10) 高 山 松 〈Pinus densata) 林 (2800—34002K) 分 布 于 云南 松林 之 上 的 干旱 陡坡 , 以 纯 林 为 主 。 其 上 限 在 阴 湿 处 与 云 杉林 相 接 , 下 限 在 干 热 河 谷 区 与 河谷 旱 生 灌 丛 或 云南 松林 相 接 , 在 同 海 拔 的 阴 湿 狭 窗 沟 谷中 多 与 铁 杉 林 相 接 。 (11) BEM 〈3100 一 3900 米 ) 分 布 于 怒江 狭 谷 以 东 广 大 亚 高 山地 区 , 通常 分 布 在 冷杉 林 的 下 部 。 以 丽江 云 杉 〈Pi- cea likiangensis) 和 油麦 吊 云 杉 (P-lrachytyta) 为 主要 建 群 种 。 火烧 迹地 上 常生 长 BARA (Larix potaninii) 、 红 桦 (Betula albo-sinensis) 等 次 生 类 型 。 (12) WAH 〈3100 一 3900 米 ) 分 布 于 本 区 亚 高 山 阴 坡 , 面 积 很 广 , 位 于 云 杉 林 上 方 , 直 到 林 线 附近 , 主 要 由 长 区 冷杉 (Abies georgei) , JI|RAH 〈(A.forrestii) 、 苍 山 冷 杉 (A-delavayi) 、 中 向 冷杉 (Acferreana) 等 组 成 , 为 本 区 森林 中 生境 最 冷 湿 的 一 类 。 其 下 限 分 布 由 西向 东 逐渐 提高 , 展 现 出 与 温 湿度 变化 紧密 联系 的 规律 。 (13) 硬 叶 常 绿 阔 叶 林 〈2800 一 3800 米 ) 主要 分 布 于 亚 高 山 云 冷 杉林 不 能 生长 的 干 坡 或 石灰 岩 基 质 上 。 建 群 种 中 有 川 滇 高 山 RR 〈Querus aquifolioides) 、 黄 背 栎 〈Q .pannosa) 、 帆 斗 标 〈Q.guayavaefolia) 、 KAGE (Q-longisipa) 等 10 余 种 。 (14) 高 山 柏 林 (3800—44002K) 187 tt ay) fey el} es Parl Ge el} IN OL COI Same Sut 2) frD (sl) &¢ 0025 Sole Nels ME Le ‘Obefz 08.27 08,22 (oll? 2010 NO :2 60. £2 0S 26 (2h Le SOF ce HOT 01,001 10,001 不。66 00 66 j886 BER6 LP 86 9} 86 OF. 86 $6.86 /SE.86 NE 86 54 Lanes 由 至 下 下 Wey 12 MM oF TE ee NEG Weil UE ao TEA & MS ie ie 4M oe Th Hh {iy xfs Ly thy el WH; WB; bre wet te bd Bs wie mm 4 ‘ 7 od 0001 D0 te 2 CA] i i A : 5 a ee 000% & = ini 2 = L 0008 = TT ZG = 4 s O00F (009 r 00 .8Z 0009 N (er) (01) (61) (er) gp) ir) (en) ev (60 (8 as 96,82 60.87 8282 0.82 08,82 F182 OE 87 00.82 (Gl 86 $495 8Y 66 08.66 £0.66 O¢ 86 oh Rb ab 8h oF 8h £8 86 8 86 $42 Vet Rd 1s31H 部 并 nears 1p hil Tye oh Eee Mex 4M) (ch we 4s 4B Migs Was My ues Me 4 me - - 0 00.82 OO0T 40008 = (0008 = * fi001 oOope 006. | 0009 62 N 188 me BBS Sa ely Tae wane FES] Wace deve 国 国 WHS BER RSS Wey womans § 44 2 tees le E 全 让 0 和 Wtel. #8 Wy Beme nn FEE] wats (TT) wai | woes 40s ES WATE WAX LZ win yar lilies EC (en(2) eb ,$2 V1,001 may iY UE UEL, 78.98 87. 66 OMY H Mic [8 ,2 了 92 必 0366 TE 1 Yeah (FI) (eT) 08.9% (10 66 a Ae Ue nae U4 $282 10S, 86 (TV WORE} (01) Sb .92 0S 86 IM a mt (91) 和 学 ,99.92 $F .9986 343% Oey 4ifl Won YM r 91) tl) KE 00.9% 44h 0,86 34% male YT) Meh A \—227 0005 ea a 0008 厌 党 LS 000F 000S | 0009 000T (0005 0008 Che) Sey Ht OOOF OO0S OO0T . 00, SZ D0 9% 00 92 189 4) ti FR, PMS RR Pb AE, AP RE RA KS, FEF 坡 的 林 线 附近 生长 的 类 型 。 是 本 区 森林 中 生境 最 干 冷 的 一 类 。 主 要 建 群 种 是 方 枝 圆 柏 (Sabina sattuaria) 、 大 果 圆 柏 (Sabina tibetica) 等 。 (15) 高 山 灌 丛 〈3900 一 4400 米 ) 位 于 林 线 以 上 , 下 限 与 森林 相 接 , 是 森林 向 草 旬 过 渡 的 一 个 植被 类 型 。 以 杜 鹏 灌 DR Tea LL PR HE DAA SS LL HE AA (16) 高 山 草 旬 〈4400 一 4800 米 ) 位 于 高 山 灌 丛 的 上 方 , 以 芒 草 草 旬 为 主 , 是 高 等 植物 组 成 的 植被 分 布 最 高 的 一 个 带 。 其 分 布 高 度 主 要 受 山 体高 度 和 流 石 滩 地 形 的 控制 , 有 时 则 与 高 山 灌 丛 相间 分 布 。 (17) 高 山 寒 冻 植被 〈4800 米 一 永久 积 雪 带 ) 分 布 于 高 山 草 旬 以 上 , 生 境 极其 寒冷 , 一 年 中 只 有 7 一 8 月 才 化 雪 。 在 石 砾 堆 上 生 长 少量 的 壳 状 地 衣 、 石 入 及 藻类 等 低 等 植物 , 是 植被 分 布 的 最 高 界限 。 按照 以 上 十 七 种 原生 植被 类 型 , 将 所 收集 到 的 垂直 带 谱 统 一 改编 、 整 理 成 潜在 的 原 生 植 被 垂直 分 布 图 , 并 按 经 纬度 排列 如 图 22 一 1。 从 图 22 一 1 中 看 到 云南 横断 山区 森林 植被 分 布 规律 。 C1) 植被 分 布 的 纬 向 地 带 性 不 明显 *。 本 区 自 南 向 北 在 同一 高 度 和 经 度 上 的 温度 递减 现象 不 明显 。 这 是 由 于 横断 山 在 云南 境内 纬度 的 跨度 不 大 〈4 左右 ) , 且 温度 ib 减 规律 被 青藏 高 原 的 热力 作用 所 掩盖 和 抵消 , 使 温度 从 南 到 北 “【《 在 同一 高 度 和 经 度 上 ) 无 明显 变化 。 山 地 下 部 植被 带 谱 普 的 差异 , 主 要 是 由 于 从 南 到 北海 拔 的 增高 和 水 分 的 复杂 变化 而 形成 的 。 C2) 植被 分 布 的 经 向 差异 较 明 显 。 这 主要 是 由 于 横断 山脉 系 南 北 走向 , 对 影响 本 区 的 亡 要 大 气 环流 一 一 西南 季风 形成 了 山河 相间 的 连续 阻 断 。 结 果 , 从 西 到 东 水 分 逐渐 减少 , 温 度 则 逐渐 增加 。 故 本 区 植被 出 现 由 潮湿 类 型 向 半 湿 润 类 型 过 渡 的 明显 差异 , 且 同一 植被 带 的 垂直 高 度 也 自 西 向 东 逐 渐 升 高 。 (3) 植被 的 垂直 变化 异常 明显 , 垂 直 带 的 结构 非常 丰富 。 其 原因 是 由 于 :外 云南 横断 山地 区 相对 高 差 大 , 形 成 了 变化 明显 的 立体 气候 。@ 本 区 植被 垂直 带 基 点 较 低 “〈 位 于 准 热带 ) , 同 时 , 有 bei i —— Rs PF iit RY 二 、 入 被 分 布 与 水 热 因 子 相关 的 定量 化 研究 人 们 研究 气候 与 生物 的 关系 已 有 较 长 的 历史 , 前 人 做 了 大 量 工作 , 但 迄今 仍 无 统一 标准 。 目 前 在 研究 植被 分 布 与 水 热 因子 的 关系 时 , 常 用 Walter 和 Lieth 提 出 的 生物 气 候 图 谱 (20), 这 种 方法 在 国际 上 得 到 了 广泛 承认 。 我 国 在 1980 年 出 版 的 《中 国 植被 江 18) 中 , 也 是 采用 这 种 生物 气候 图 谱 来 分 析 多 种 植被 与 水 热 条 件 的 关系 , 并 取得 了 较 好 的 效果 。 其 图 例 见 图 22 一 2 。 , 我们 这 里 所 虽 的 纬 向 地 带 性 是 指 由 于 纬度 增加 而 造成 的 温度 递减 在 植被 分 布 方面 表现 出 来 的 规律 性 差异 。 190 下 -=-2 一 一 一 ~ ----© | 1 洱 源 (2069m》 13.8 记 763.4mm @-—-N26°07'E 99°57'----@ 50 By 369920) 100 40 80 30 60 20 40 10 20 1 2 3 4 5 6 7 8 J 0.) Tie cae 气候 图 解说 明 ( 据 Gaussen 和 W aher 略 加 修改 ) 四 海拔 高 度 Dei 图 年 平均 降水 量 由 温度 的 观测 年 数 加 降水 的 观测 年 数 O4th DOK ”图 月 平均 温度 曲线 ( 见 左 边 刻度 , 一 刻度 等 二 10C) 图 月 平均 降水 量 曲线 ( 兄 在 边 刻度 ,刻度 10C=20mm) 加 月 平均 降水 量 超过 100mm (刻度 降 到 1 10), 黑色 面积 也 湿润 期 (直线 条 区 域 ) 电 干 旱 期 (有 圆 点 的 区 越 , 13 HAY WD if EM 1 Gabi 指数 ) 的 温度 起 始 线 (5C 线 ,. 图 22 一 2 Waiter 的 生物 气候 图 解 191 这 种 图 的 优点 在 于 它 从 直观 的 图 象 表示 了 具体 地 点 水 热 条 件 及 其 组 合 的 关系 , 采 用 的 是 一 般 常 规 气象 观测 指标 , 所 需要 的 指标 数量 能 够 得 到 满足 。 但 是 , 绘制 这 样 的 图 在 气 象 台 站 多 时 较 繁 琐 〈 这 一 问题 可 以 通过 电子 计算 机 自动 制图 来 得 到 部 分 的 解决 ), 同时 , 这 个 图 解 只 能 给 予 大 致 定性 的 印象 , 无 法 作为 定量 鉴定 植被 分 布 的 依据 。 本 文 试 图 将 Walter 和 Lieth 的 生物 气候 图 解 定 量化 , 所 采用 的 指标 尽量 与 现 有 研 究 水 热 因 子 的 指标 相 协调 , 再 根据 横断 山区 植被 分 布 的 实际 情况 确定 多 种 植被 类 型 所 对 应 的 水 热 界限 和 等 级 。 (一 ) Walter 和 Lieth 生 物 气候 图 谱 定 量化 的 探讨 Walter 图 谱 “〈 见 图 22 一 2 ) 中 的 热量 部 分 是 用 月 平均 气温 曲线 的 分 布 趋势 和 其 在 有 0C 以 上 的 面积 大 小 来 表示 的 。 这 样 在 制图 上 虽然 比较 简单 , 但 是 0 以 上 的 温度 多 守 与 植物 正常 生理 活动 积温 是 不 相 协 调 的 。 如 果 我 们 把 座 标的 横 轴 移 到 5 的 水 平 处 , 则 温度 曲线 下 所 包括 的 范围 更 加 接近 植物 的 活动 积温 值 。 这 一 面积 可 用 其 中 各 月 的 平均 气温 值 减 5 再 乘 以 一 个 横 轴 宽度 〈 月 份 间 隔 长 度 ) 的 和 来 表示 。 如 以 5 表示 温度 曲线 与 , 5 虚线 所 包围 的 面积 ,t 表 示 月 平均 气温 ("C),n 表 示 t>5 的 月 数 ,a 表 示 横 轴 宽 度 , 则 ECT wn a 云南 横断 山区 各 气象 站 水 热 指 数 表 - 数 指 数 站 有 全 二 人 全 二 二 二 全 名 WI | MI WI | MI ilies gan 4 OFT g55 Bee 119°) a) re JI 154 | 77 施 4a] 145 268 Si 山 126 | 216 丽 江 91 322 Ee 源 106 216 德 钦 27 198 剑 川 88 230 维 75 264 云 龙 103 269 沪 水 120 400 祥 z | 116 335 Ik 胜 101 302 永 3 | 130 376 = 坪 78 367 #8, 庆 102 320 ht 山 118 642 on 3 134 219 中 4H) 35 214 ik iH 133 349 7 i 94 308 下 zs 124 340 a3 7 106 404 南 洞 167 131 福 贡 144 | 477 保 山 126 297 六 库 181 189 Rey 冲 118 555 云 TB 坪 32 EY ym rm iw 197 119 石 ry 113 | 189 rt £ 138 | 23 nen WI ER ee SA ee 192 5S= 3 (ti- 5) xa i=l 为 简便 起 见 , 可 把 上 式 中 的 a 省 去 , 其 结果 不 受 影响 。 这 样 , 就 恰好 与 日 本 吉 良 在 i945 年 提出 的 温暖 指数 (Warmth index) 一 简称 WI 相 符合 。 据 吾 良 的 研究 (20 WI= ps (ti- 5) cover @ = IEEE TT TE AE oy “UR I iS PO Ay AER BY A CB or FE LE To FOB A 区 各 常规 气象 台 站 的 WI 值 计算 出 来 列 入 表 22 一 1 中 。 为 了 补 点 的 需要 , 我 们 计算 了 温暖 指数 〈WD) 与 海拔 (H) 相关 的 回归 方程 : “ WI= - 1083.6-—0,22794H + 1347.019389* 1,0001H-+----@ ”及 =0.9817〈 复 相关 系数 ) P=0.95《〈 显 著 性 检验 的 可 靠 性 ) 如 果 以 高 山 草 旬 的 上 限 为 高 山 寒 冻 带 的 下 限 , 以 高 是 灌 从 和 了 暗 针 叶 林 的 分 界限 为 亚 高 山 寒 温带 的 上 限 , 以 亚 高 山 暗 针 叶 林 和 铁 杉 林 的 交办 线 为 亚 高 山中 温带 的 上 限 , 山 地 湿性 常 绿 阔 叶 林 为 山地 暖 温带 , 山 地 季风 常 绿 阔 叶 林 为 山地 亚热带 山地 准 热带 雨林 、 季 雨 林 的 上 限 为 山地 准 热带 的 上 限 , 则 各 种 植被 的 WI 指 标 如 表 22 一 2 。 表 22 一 2 云南 横断 山 各 气候 带 的 温暖 指数 气 侯 带 | 代表 人 性 植被 时 we He (CO) d na. (高山 ) 极地 寒 冻 带 G WA. BE | 0 (高 山 ) 寒带 F | WA. Bag 0—14 〈 亚 高 山 ) 寒 温 带 世 | 。 云 冷杉 林 14—46 (山地 ) FAYED 」 ” 铁 杉 林 | 46—82 (山地 ) 暖 温带 C 山地 和 常 绿 阀 叶 林 | 82—119 (山地 ) 亚热带 B 山地 季风 常 绿 冰 叶 林 11492177 (山地 准 热带 ) 热带 A 准 热带 雨林 、 季 雨林 >177 下 面 讨 论 水 分 条 件 对 植被 分 布 的 影响 。 气候 图 解 中 的 湿润 程度 实际 上 决定 于 月 平均 降水 量 的 去 与 月 平均 气温 的 差 值 , 乘 以 横 轴 宽度 (a) 的 和 所 代表 的 面积 〈 图 22 一 2 中 的 直线 条 区 域 ) 。 人 参照 前 面 双 I 的 确定 方 法 , 同 样 把 常数 项 〈 横 轴 宽 度 a) 省 去 , 则 可 以 用 植物 生长 季 中 “〈 月 平均 气温 > 5 CRY 期 ) , 各 月 份 的 月 平均 降水 量 的 去 与 月 平均 气温 的 差 值 之 和 , 来 表达 气候 图 解 中 的 湿润 程度 。 我 们 把 该 值 称 为 湿度 指数 〈Maisture Index, 简 称 MI) 在 此 提出 : 193 n Pi Mi= }) (2 -Ti)+--. e) i-] 2 式 中 :Pi 月 平均 气温 > 5 的 各 月 平均 降水 量 〈 毫 米 ) Ti 月 平均 气温 > 5 的 各 月 平均 气温 CC) ; n— 3-F A> 5 CHAAR. 效 将 按 @ 式 计算 出 的 本 区 各 人 台 站 的 MI 值 列 入 表 1 中 。 为 了 比较 起 见 , 我 们 把 本 区 各 台 站 的 PEI* 和 开 “ 与 我 们 提出 的 MI 同 列 入 表 22 一 3 中 进行 对 比 , 结 果 发 现 PEI 和 K 都 与 MI 之 间 呈 紧密 的 直线 相关 〈 图 22 一 3 ) 。 并 可 用 本 区 各 气象 站 的 MI 与 PEI 和 开 分 别 建立 直线 方程 来 表示 : PEI = 19.323086+ 0.1414145MI……@ r=0.9649〈 相 关系 数 ) PEI | 125 4 L004 754 “ pe ae 4 PEI=19.323086-+0. 1414145M 1 | : Bree Y=0.9649201 Ve ae &o = 4 io} a a0 4 人 BF ° 95 | & Bilt 图 22 一 3a MI 与 PEI 的 相关 模型 Pi 10/9 ee feia2 > ) 710 Av 12 * Thornthwaitel1931 年 提出 的 降水 效率 指数 FE I= $1 0.164 ( | 二 | (毫米 ) ; 了 为 月 平均 气温 (TC) [22] * * 民 oppen1936 年 提出 的 水 热 系数 氏 三 P/2 (T+7) 一 一 全 年 均匀 降水 类 型 , 氏 = 三 P/2.(T 二 14) 一 夏 雨 类 型 , 氏 三 P/2,T 一 一 冬 雨 类 型 [22], 本 区 各 各 站 都 按 夏 十 类 型 公式 计算 民 值 。 194 K =7,01497 + 0,032784MI------ 6) r= 0.9659 (相关 系数 ) 由 于 MI 的 分 布 格局 非常 复杂 , 其 经 验 公 式 尚 在 探寻 中 , 故 本 文采 用 气象 台 站 的 MI 值 和 通过 由 、 回 式 计算 的 与 FEI 和 开 的 湿度 临 介 值 相对 应 的 MI 值 , 来 综合 确定 植被 分 界 线 的 湿润 等 级 。 我 们 把 干 热 河 谷 与 原生 云南 松林 和 思茅 松林 的 分 界线 , 作 为 干旱 与 半 湿 润 区 的 分 界线 , 把 暗 针 叶 林 与 硬 叶 常 绿 阀 叶 林 和 原生 高 山 松 林 之 间 的 边界 , 作 为 湿润 和 测 湿 的 分 界线 , 以 山地 季风 常 绿 阔 叶 林 与 山地 湿性 常 绿 阔 叶 林 的 分 界线 , 作 为 潮湿 与 重 湿 WOR, 确定 了 干旱 、 半 湿润 、 湿 润 、 潮 湿 和 重 湿地 区 的 界线 , 并 确定 了 其 临界 处 的 MI 值 (如 表 22 一 3) 。 在 分 别 研究 了 气候 图 解 中 的 水 热 因子 以 后 , 我 们 就 可 以 把 每 个 台 站 的 气候 图 解 的 定 量化 指数 (Ctimatic Diagamme Index t#KCDD 用 下 列 形式 来 表示 , GE + WI+MI WI 前 面 的 “ 土 ” 号 决定 于 夏 半 年 和 冬 半年 降水 的 比值 。 当 前 者 大 于 后 者 时 , 表 示 、 夏 雨 气候 取 “+ 2” 号; 当 后 者 大 于 前 者 时 , 表 示 冬 雨 气候 取 “- ”号 。MI 前 面 的 “ 土 ” 号 则 为 各 人 台 站 MI 的 实际 符号 。 同 时 , 根 据 气 候 带 A、B……、G 和 湿度 级 1、2、3 、6 可 组 成 不 同 的 气候 型 。 现 举 出 六 个 不 同类 型 的 台 站 为 例 〈 如 图 22 一 4) 。 nO: K=7.014917+0.0327824M I Y=(.9659359 | is [ T- 一 一 一 人 一 和 7 aon ee _100 100 200 300 400 00 600) MI 图 22 一 3b MI 与 K 的 相关 模型 ~22— 3 不 同 湿 度 等 级 和 植被 类 型 的 水 分 界线 ” ee A Amw- 二 一- LE LS LS a SaaS : | 湿度 等 级 Se at ee K | _ PEI | MI 强 干旱 (6 ) | RURAL | <5 | <16 | <(—40) aT C5) | BUBB, FHA | 5 —10 | 16—32 | (—40)—90 半 湿 润 (4 ) 高 山 柏林 , 硬 时常 绿 标 林 , 高 | | 10—14 32—48 90—210 List, HAR, BSE | 03) | , 云 杉林 。 高 山 灌 从 草 旬 ,, 山地 | | | 14 一 18 | 48 一 66 210 一 340 | 季风 常 绿 阔 叶 林 | | 潮 湿 (2) | 准 热带 山地 雨林 , 冷 杉林 , 铁 | 2 eA | 18-28 64—110 340—640 于 aA R | | 2 (1) 热机 雨林 S36 | >110 | >640 a ae a em ne . or (=) 云南 横断 由 森林 分 布 与 水 热 因子 的 相关 © 由 于 影响 植被 分 布 的 热量 指标 , 除 温暖 指数 为 主 外 , 尚 有 年 平均 气温 、 最 冷 月 平均 气温 、 最 热 月 平均 气温 和 日 平均 气温 10YC 的 活动 积温 等 。 为 比较 起 见 , 我 们 首先 通过 回归 得 出 它 们 的 经 验 公 式 , T, =25.67-0.0059041H------ © r= —0,9695 T, =29.75—0.0050573H-:----@ r= —0;9780 T, =18.87-0.0062614H------@ | r= 一 0.9515 ; T, = 8932—2,34229H:-----@ | r= — 0.9252 ‘ str, H 一 一 海拔 高 度 〈 米 ) ,r 一 一 相关 系数 ,T, 一 一 年 平均 气温 CC) ,T, 最 热 月 平均 气温 CC) ,T, 一 最 冷 月 平均 气温 〈"C) ,T, 一 一 日 平均 气温 三 10AC 的 活 动 积温 (°C) 。 其 次 , 利 用 收集 到 的 各 个 垂直 带 的 记录 确定 各 种 植被 类 型 分 布 的 上 、 下 界限 处 的 海 拔高 度 , 并 求 出 其 平均 值 。 再 根据 有 关 台 站 的 资料 和 公式 (2) 、(6) 、(7) 、 量 (8). (9) 的 计算 结果 , 确 定 多 种 植被 类 型 分 布 的 温暖 指数 等 五 项 热量 指标 。 然 后 , eh a ee # 由 于 我 们 划分 等 级 是 结合 了 云南 横断 山 的 具体 条 件 , 故 表 中 所 列 出 的 PEI 指 标 与 Tornthwaite 原 著 中 提出 的 指 标 略 有 差别 。 指标 攻 则 与 民 5ppen 原 若 中 的 完全 吻合 196 | HFE (2025m) N 28°18" E,99°33’ 50 100 16 350mm (2-2) 40 80 20 图 和 解 指数 (CDI) : +138 —23 ChE (CT): Bs 洱 源 (2069m ) N 26°07’ E99°57’ 50 13.8C 763.4 mm 40 30 10 b 20 a. 3 1 5.6 6 7 8 图 解 和 指数 CDI7: +106 +216 APRITCT 2 Cs 1 大 理 (1990m ) 二 条 aah / 15.1°C 1071.9 mm N 25°43’ E100°H1 Me Sins 50. 40 10 ree ro 7 Boo 10. SL eee PARR (CDI): "TR HLCT): B +121 +355 过 图 22 一 4 Hi LI (727m) E 98°53! N 24°58 50 (22—22) 100 40 80 1 Z 是 本 5° 16 7 $B 10. VR 2 图 解 指数 (CDIL): +197 -+119 气候 型 (CT ): As 中 旬 (3276m ) N 27°50’ E 99?42 50 (22—22) 30 10 图 解 指数 CCDT) : 十 35 十 214 气候 型 VCT7-E: weil (159 1m ) N 28° 03'E 98° 45 a (22—22) 10Q 60 iu 20 S9A) 5 6 9 1 Lt 12 图 解 指数 (CDI ): +118 +642 气候 型 CT) Ci 不 同类 型 的 生物 气候 图 解 及 其 图 解 指数 和 所 属 气 候 型 100 © ~~“ 21.3C 748.9 mm 5.4°C 619.9 mm 14.8 °C 1637 .9mm KBAIARO, OKA Hae S PPA [a RR, KEE he CMI, PEIAIK) 的 要 求 。 最 后 , 通 过 上 述 计 算 , 人 参照 姜 汉 侨 的 定性 模式 图 (17), 建 立 了 云南 横断 山区 植被 分 布 与 水 热 因子 相关 的 定量 化 模型 如 图 22 一 5) 。 a 日 均 温 三 | 温暖 指 湿 度 指 数 (M.D 最 热 月 | 最 冷 月 bossa Js | 10! |] a wu = 2 被 带 | < 0 300 一 600 | 5 一 15 600—900 | 15 一 25| [ante # & 900 一 1600 | 25 一 45 dele Dy Lh 1600-2300] 4565] | _--_____ Ji 地 人 常 绿 | 铁 杉 针 间 混交 林带 2300 一 3200| 65 一 80 3200 一 4800|80 一 120| 4800—7000}1 20—175) 合 AK SMMMEDH bee i ee ee ne Peon. a) Plas Hi22—-5 Re RRUK) 植被 潜在 分 布 与 水 热 因 子 相关 的 定量 化 模型 Why 表示 相互 搭界 交错 分 布 的 类 型 (2) 图 中 各 热量 指标 的 单位 均 为 度 〈T) 以 上 述 研 究 为 基础 , 可 以 总 结 出 本 区 主要 原生 植被 类 型 对 水 热 因子 所 要 求 的 定量 化 区 间 , 及 其 所 属 的 气候 型 , 如 表 22 一 4。 ii aes 论 C1) 本 区 植被 分 布 的 模型 是 综合 前 人 的 资料 , 并 根据 我 们 实地 考察 的 结果 确定 , 的 。 它 从 宏观 上 确定 了 云南 横断 山区 , 各 种 具有 代表 性 的 原生 植被 的 水 热 生态 序列 的 分 布 位 置 。 同 时 , 在 人 工 干 与 下 , 可 以 产生 不 同 的 派生 和 人 工 群 落 类 型 。 (2 ) 水 热 因 子 的 定量 化 是 以 Walter 和 Lieth 的 生物 气候 图 解 为 基础 的 。 这 种 方 法 的 优点 在 于 采用 的 指标 很 易 从 常规 气象 站 取得 , 另 外 这 种 气候 图 解 目 前 广泛 地 为 世界 植 星 被 研究 采用 。 图 中 热量 借用 了 日 本 吉良 氏 的 温暖 指数 《WD) 来 表达 。 水 分 条 件 笔者 提醒 出 湿度 指数 (MI) 来 表达 , 并 以 上 WI, + MI 作为 一 个 地 点 水 热 因 子 的 综合 指 标 (CDI)。 同 时 , 根 据 热 量 和 水 分 等 级 可 组 成 多 种 气候 类 型 。 198 表 22 一 4 云南 横断 山 不 同 植被 类 型 的 水 热 指 标 间 及 其 所 属 气候 型 表 ey eR 4 类 | A 高 山 寒 冻 植被 高 山 灌 从 草 向 高 山 柏 林 冷杉 林 云 杉林 硬 叶 常 绿 阔 叶 林 铁 杉林 “高 山 松林 山地 湿性 常 绿 阔 叶 林 山地 半 湿 性 常 绿 阔 叶 林 云南 松林 山地 季风 常 绿 阔 叶 林 思茅 松林 准 热带 山地 雨林 准 热带 季 雨 林 干 热 河谷 灌 草 从 水 ay Wil 0 @—15 5 ==15 15—45 15—45 15—25 45—80 25—65 65—120 45—120 65—120 120—175 120—175 >175 >175 > 80 MI >210 >210 90—210 > 210 210—640 90—210 > 340 90—210 >340 210—340 90—210 >210 90—210 > 340 150—340 <150 (D—E), (C—D)1-2 (C—D)s (C—D), By_s By Al As_4 (A 一 C)5 ES SE a a PE RE Ee eee eee C3) 植被 分 布 与 水 热 因 子 的 相关 模型 , 是 以 植被 空间 分 布 格局 和 多 种 植被 分 界 处 的 水 热 指数 编制 的 。 我 们 把 云南 横断 山区 的 定量 方 框 模型 〈 图 22 一 6 ) 与 我 们 在 藏 东南 研究 的 结果 (23) (图 22 一 7 ) , 以 及 吉良 提出 的 北半球 植被 水 平分 布 〈 图 22 一 &) Me 马 拉 雅 山南 坡 植被 的 垂直 分 布 〈 图 8 )(24) 图 谱 加 以 对 比 〈 见 表 22 一 5 ) 。 通 过 比 较 我 们 可 看 出 : 在 我 国 西南 和 喜马拉雅 山南 坡 的 山地 垂直 带 中 , 都 不 存在 北半球 水 平 带 中 的 落叶 阔 叶 林 带 , 其 余 的 都 能 找到 近似 对 应 的 植被 。 云 南 横断 山地 区 植被 垂直 带 上 的 温 暖 指数 。 分 布 ,与 吉良 在 喜马拉雅 山南 坡 , 以 及 我 国 藏 东南 山地 垂直 带 上 的 温暖 指数 分 布 相 吻 合 , 证 明山 地 植被 的 垂直 分 布 对 热量 的 要 求 是 相同 的 。 但 如 与 吉良 的 北半球 水 平 带 主要 植被 类 型 分 布 区 的 温暖 指数 相 比较 的 话 , 则 在 云南 横断 山 和 藏 东南, 山地 温带 以 上 的 植被 各 垂直 带 的 温暖 指数 与 其 相同 , 而 山地 温带 以 下 的 植被 各 垂直 带 的 温暖 指数 却 偏 低 。 这 可 能 是 因为 我 国 西南 地 区 , 山 地 下 部 受 西 南 季 风 和 青藏 高 原 热力 作用 的 影响 较 大 , 使 水 热 条 件 的 组 合 很 好 , 夏 无 酷暑 , 冬 无 严寒 ;一 年 中 降水 又 多 集中 于 植物 生长 季 , 导 致 了 水 热 因 子 对 植物 生长 的 有 效 性 大 大 提高 。 因 此 , 云 南 横断 山区 山地 下 部 虽然 温暖 指数 的 数值 偏 低 , 但 却 出 现 了 与 北半球 水 平 带 相对 应 的 绝 大 部 分 类 型 。 这 正好 说 明 了 植被 的 水 平 带 与 垂直 带 之 间 , 既 相似 又 有 差异 的 辩证 关系 , 为 我 们 深入 研究 二 者 之 间 的 关系 提供 了 理论 依据 。 199 BERMWY XEN PRLSSG HE 9 — 2c C%) MUX By ha SH My Bl UAE HN BY Se aye eT Cae a RL SW SY at 35 Sh Sp pe SHIA GS | AN le | ARS othe Sey Ie He 4 i WAY GAZ ate He TT! $4 Cag UT HEY 008—009 009—00S Cuu) FB / sey] by 00S—00Z 200 (8125m ) (8078m ) 7000 永久 积 雪 带 永久 积 雪 带 6000 5000 (THE) \ 高 山 带 (iff PE) 4000 -一 -~ 站 ~_ WI =15 — @Se Abies Spect abi lis * 3000 7B SRS + SHR 2 ye Pp 全- 一 4 ———___» i 中 2000 baz 温 itt | 亚 1000 上 热 带 ; Fite / EF y HEMI 湿润 气候 图 22 一 7 ”尼泊尔 中 部 喜马拉雅 山 植被 垂直 分 布 带 201 ACRE 内 陆 型 ] [沿海 型 落叶 阔 叶 林 1 CHR) OWRD Pima Hy 落叶 闪 叶 林 SF HTM 亚热带 季 雨 林 热带 季 两 林 eli at a H22—8 北半球 主要 植被 类 型 的 分 布 与 气候 AR, FRE) 的 关系 202 De aeUaeEEEEEE Ee ee 表 22 一 5 不 同 地 区 气候 、 植 被 带 与 温暖 指数 对 照 表 ae Wl (T) 带 | 代表 性 植被 | 演 , 西 | 吉 R ia 《高 山 ) 极 地 寒 冻 带 G | MAREK. BA 0 0 0 0 (Su) 寒带 F 灌 从 、 草 名 0 一 14 0 一 15 0 一 15 0 一 13 (We) RAE | 云 冷杉 林 14 一 46 15 一 45 15 一 55 13 一 48 《是 地 ) 中 温带 D | 铁 杉 林 46 一 82 85 Hl 580485 48 一 77 (山地 ) 暖 温 带 C 山地 常 绿 阔 叶 林 82 一 119 85 一 180 85 一 140 77 一 112 (山地 ) 亚热带 B 山地 季风 常 绿 阔 时 林 | 119 一 177 180—240 | 140—180 | 112—175. (山地 准 热带 ) 热带 A | 准 热带 雨林 、 季 雨林 | = > 177 >240 >180 >175 STR S$ 考 文献 C1IJ MAH: 《四 川 植物 与 森林 考察 简 史 》 管 中 天 译 ,《 四 川 林 业 科 技 》 C2) 徐 弘 祖 : 《 徐 震 客 游记 》 下 册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1980 年 。 C3)-WKRE: 《中 国 南 部 及 西部 植物 地 理 概 论 》, 于 《北平 生物 学 杂志 》1 (1), 1936 年 。 C4) WHE. 《云南 植物 地 理 》, 于 《 李 石 曾 先 生 六 十 龄 纪念 论文 集 》P 1 一 37, 1944 年 。 CSI AAW? CRKAARKAERE, FKIZAM SLA, 四川 省 政府 建 KAT, 19384, C6) BAY: 《四 川 与 西康 东部 之 森林 》 西 南边 防 指 挥 部 ,1939 年 。 C7) 严 德 一 : 《横断 山脉 》, 于 《地 理 知 识 》7 (3), 19564, Col RRS: 《中 国 的 植被 类 型 》, 于 《地 理学 报 》22 (1) ,1956 年 。 [9 了 汪 云 南大 学 生物 系 * 《丽江 玉龙 山 植被 考察 专辑 》 云 南大 学 学 报 CARA), 第 4 期 ,1957 年 。 [10] 中 国 科学 院 南 水 北 调 考察 队 ,《 川 西 滇 北 地 区 自然 地 理 垂 直 分 带 和 水 平 差 异 》 云 南大 学 翻印 ,1980 年 。 | [11] RSH: 《 论 中 国 各 植被 垂直 带 谱 的 特征 》, 于 《中 国 植 物 学 会 30 周 年 年 会 论文 摘要 汇编 》 中 国 植物 学 会 ,1963 年 。 [12] FR: 《以 川西 滇 北 为 例 试 论 山 地 植被 垂直 带 的 划分 原则 》,:;《 中 国 植物 学 会 30 周 年 年 会 论文 摘要 汇编 》 中 国 植物 学 会 ,1963 年 。 [13] 中 国 科 学 院 南 水 北 调 考察 队 ; 《 演 西 北 横断 山区 植被 踏 查 报告 》 云 南大 学 翻 印 ,1980 年 。 203 (14) 中 国 科 学 院 南 水 北 调 考察 队 : 《川西 滇 北 地 区 的 森林 》 科 学 出 版 社 ,1966 年 。 [15] 云南 大 学 生态 地 植物 研究 室 、 昆 明 植物 研究 所 ; 《云南 西北 部 中 旬 县 哈巴 雪 山地 区 森林 植被 的 初步 研究 》 植 被 专辑 ,1973 年 。 | | C16) WH, RES, 《我 国 铁 杉 的 地 理 分 布 及 垂直 带 位 置 的 研究 》,, 《云南 植 物 研 究 》 2 (1 ) 1980 年 。 C17) 姜 汉 侨 : 《云南 植被 分 布 的 特点 及 其 地 带 规律 性 》,《 云 南 植物 研究 》2 Cay 2)" 5. 18802. (18) 吴征 锚 主 编 : 《中 国 植被 》 科 学 出 版 社 ,1980 年 。 [19] 云南 农业 地 理 编 写 组 : 《云南 农业 地 理 》 云 南 人 民 出 版 社 ,1980 年 。 (20) Walter, H,and Lieth, H; 1960—1967; “Klimadiagramm-Weltatias” G, Fischer, (21) FRBA, KRHA: 《生物 与 环境 》( 现 代 生 物 学 讲座 5) , P231—269, 1958 年 。 (22) 国家 地 图 编辑 委员 会 : 《中 华人 民 共 和 国 自然 地 图 集 》 CARBS MAW 版 社 ,1965 年 。 [23] Li Wenhua,Han yu-feng Li yu-jiu 1981; Fuvdamental chavactevis- tics of the forests in Xizang in relation to the upleft of the plateau, Geologi- cal and Ecological studics of Qinghai-Xizang plateau, Vol, 1. (24) FRA, HEHAR, BHR, KHAO: KH F» 46, P235—247, 1976 年 。 THE DISTRIBUTION OF FOREST VEGETATION IN HENGDUAN MOUNTAIN IN RELATION TO THE HYDRO-THERMAL CONDITIONS Li Wenhua Len Yunfa Hu Yueng (Commission for Integrated (Beijing Forest Survey of Natural Resources) College)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a series of report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for- est vegetation in northwestern. part of Yunnan prov .一 一 the lower part of Hengduan mountain and gives a additional information collected during ex- pedition in 1981, The climate diagram of Walter and Lieth is quntified using the warmth index WI = — d index MI=—(—-T index = > Ct - 5) and the moisture index = ae 一 There are only 33 data sites with long term meteorological records, In addition to these, a large number of saplement data sites is used according to mathematical models, which show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 and geographical factors, 204 A pattern to show the distribution of forest vegetation in relation to the hydro-thermal conditions is presente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scheme of Kira for Himalayas and that of author's for Tibet, 23 .云南 小 中 和 旬 地 区 树木 年 轮 所 表征 的 气 气候 变 REE Mike (中 国 科 学 院 地 理 研 究 所 ) 利用 树木 年 轮 的 逐年 变化 研究 历史 时 期 气候 状况 , 乃 是 年 轮 气候 学 的 重要 内 容 之 一 。 在 我 国 , 近 年 来 随 着 气候 变化 研究 的 迫切 需要 , 为 弥补 气象 观测 资料 的 不 足 , 年 轮 分 析 工作 受到 广泛 重视 。 不 少 地 区 都 进行 了 树木 年 轮 的 取样 与 分 析 , 象 在 青藏 高 原 、 东 北 和 西北 等 地 , 已 正式 发 表 了 若干 研究 成 果 。 | 同时 需要 指出 , 在 国内 已 进行 的 年 轮 气 候 工 作 中 ,多 依据 一 、 二 株 树 圆 盘 的 年 轮 宽度 变化 型 , 推 断 往 营 的 温度 或 降水 变化 。 对 如 何 选用 复 本 、 并 施 以 定年 , 从 而 得 到 更 为 可 信 的 年 轮 序列 , 几乎 从 未 论 及 。 实 际 上 , 利用 复 本 进行 交叉 定年 , 是 年 轮 分 析 的 一 项 基 础 工作 , 也 是 能 和 否 建 立 可 信 的 年 轮 年 表 的 成 败 关 键 ,'!, ?在 本 文中 , 作者 将 论 及 在 云南 小 中 旬 地 区 的 标本 采集 和 处 理 , 并 根 据 由 复 本 构成 的 年 轮 序 列 , 推 断 出 最 近 约 400 年 来 该 地 区 的 温度 及 降水 变化 概况 及 若干 特征 。 —, FPR F 1981 年 夏 , 我 们 在 滇 西北 迪 庆 藏族 自 治 州 小 中 旬 地 区 , 进 行 野外 考察 和 年 轮 取 RE, 7K 2427°48/N,99°42’E, REE 平 坝 外 , Sh RU, 且 山 系 、 河 流 多 是 南北 走向 , 属 于 著名 的 横断 山脉 地 区 范 围 。 由 于 地 形 复杂 , 小 尺度 范围 内 自然 景 观 与 气候 状况 差异 较 大 。 小 中 旬 附 近 , 除 北面 约 30 公 里 大 中 旬 设 有 一 个 气象 观测 点 Cty SRA) 而 外 , 几乎 没有 什么 气象 记 图 23 一 1 野外 取样 地 点 示意 图 # 承 中 国 科学 院 青 藏 高 原 科 学 考察 队 、 云 南 省 中 旬 林 业 局 协助 取样 ,中 国 林业 科学 院 木 材 工 业 研 究 所 协助 读数 , 特此 感谢 。 206 录 可 供 气 候 变化 分 析 之 用 。 况 且 , 该 气象 台 也 只 是 从 1958 年 开始 正式 观测 。 为 了 解 该 地 长 期 气候 变化 , 我 们 选择 了 四 个 地 点 , 采集 到 大 量 的 年 轮 标本 , 其 位 置 参 见 图 23 一 1 中 的 1、 2、3、4。 其 中 1 与 2 分 别 在 红 山 林场 天 宝山 和 吉 沙 林场 三 工段 小 天 湖 。 可 记 为 (中 ) No.1 -与 (中 )No.2。 另 外 二 个 地 点 的 年 轮 序 列 , 只 作 参 考 之 用 , 不 予 细 述 。 (中 ) No.1 取样 位 于 天 宝山 主峰 西南 边 不 远 的 一 个 山坡 上 , 坡 向 为 西北 , 海拔 高 度 为 3750 一 3800 米 。 该 处 落叶 松 朴 林 与 流 石 滩 毗 邻 , 其 中 一 些 树 木 为 流 石 所 包围 。 稍 低 处 , 为 大 片 生 长 较 好 的 冷杉 林 。 那 里 山坡 较 陡 , 坡 度 达 35 度 。 从 树木 生长 的 生态 环境 来 看 , BALM KE BRA ERD, {ARM OK REAR, ARREARS BIS Ah HH. 可 见 , 它 们 的 生长 依然 受 天 然 降水 制约 , 其 年 轮 宽度 能 够 反映 出 该 地 区 降水 量 的 变化 。 其 后 的 分 析 也 证 实 了 这 里 的 取样 , 是 符合 年 轮 气 候 学 的 生态 环境 选择 原理 的 。 (中 ) No.2 则 是 位 于 洽 巴 雪山 中 一 个 海拔 近 3900 米 的 平缓 的 山顶 上 。 那里 已 接近 树 线 , 除去 小 片 的 冷杉 杜 胸 林 外 , 附近 多 为 灌 丛 草 旬 。 ANDRA PER, (ETS 饥 枝 却 很 长 , 梳 权 也 甚 多 , 堪 为 森林 上 界 树木 的 典型 形态 。 毋 良 置 恬 , 这 里 的 树木 生长 热量 条 件 , 不 是 总 能 得 到 满足 的 , 它 们 对 温度 变化 应 该 是 敏感 的 。 所 以 , 用 它们 年 轮 宽 度 变化 表征 该 地 区 气温 的 逐年 差异 是 可 行 的 。 截取 圆 盘 标本 必须 伐 倒立 木 , 往 往 造 成 浪费 , 而 且 采 样 多 在 人 迹 罕 至 的 深山 荒野 , 运输 极为 困难 , 故 很 难 采集 大 量 标本 作 复 本 分 析 。 这 也 是 我 们 前 期 年 轮 分 析 中 样本 量 不 足 的 原因 之 一 。 可 见 , 为 消除 单 株 树 的 “个 性 ”, 得 到 一 个 群体 的 “共性 ”, 应 该 采用 的 天 量 标本 , 而 不 宜 选用 圆 盘 。 目 前 , 其 它 许 多 国家 的 年 轮 标 本 。 多 选用 树 未 横 截 面 上 的 钻 芯 。 它 是 由 一 种 叫 “ 生 长 锥 ”(Increment Borer) 的 工具 , 将 钻 杆 钻 入 活 树 的 树干 里 , 钻 取得 到 由 树 皮 至 散心 的 长 条 圆柱 形 的 钻 芯 , 而 不 使 树木 有 很 大 损伤 。 我 们 在 小 中 旬 地 区 使 用 国产 的 和 瑞典 产 的 多 种 不 同 口径 的 生长 锥 进行 了 取样 。 据 国 际 年 轮 库 CITRDB) 要 求 , 为 建立 一 个 可 信 的 年 轮 序 列 , 必 须 采 集 同 一 地 点 的 10 一 20 株 树 的 年 轮 标 本 作为 复 本 , 用 以 筛选 并 作 交 叉 定 年 。 我 们 在 小 中 旬 地 区 上 述 两 个 地 点 , 采 集 的 年 轮 标本 分 别 是 21 株 树 的 钻 芯 和 18 株 树 的 钻 芯 。 为 保证 它们 分 别 来 自 同 一 群体 , 我 们 严格 采集 距离 很 近 的 同一 树种 的 树干 , 其 下 垫 面 状 况 也 接近 一 致 。 象 No.1 均 为 落叶 松 “〈Liax spiciosa) , 而 No.2 为 冷杉 (Abies ferreana) 。 此 外 , 为 在 定年 时 便于 查找 伪 年 轮 , 部 分 遗失 年 轮 以 及 其 它 畸 形变 态 , 除 了 采用 大 量 的 钻 芯 以 外 , 可 在 同一 群体 中 选用 1 个 以 上 的 圆 盘 。 在 天 宝山 采样 地 点 , 我 们 采集 了 三 个 圆 盘 , 其 中 二 个 是 落叶 松 , 与 钻 芯 一致 另 一 个 则 是 取 自 邻近 的 一 株 冷 杉 , 用 作对 照 比 较 。 对 小 天 湖 附近 的 取样 , 同时 采集 了 二 个 冷杉 圆 盘 。 这 样 一 来 , 每 个 地 点 就 拥有 20 株 或 更 多 株 树 的 标本 。 毫 无 疑问 , 这 使 读数 , 统 计 的 工作 量 大 为 增加 。 但 是 , 利 用 如 此 众多 的 标本 最 终 建 立 的 年 轮 序列 , 可 信 程 度 也 将 大 为 增加 。 =. tH A Kh 在 以 往 的 年 轮 标 本 处 理 过 程 中 ,我 们 曾 对 大 量 圆 盘 进行 过 读数 。 一 般 是 在 一 个 横 截 面 上 一 个 或 二 个 方向 分 别 进行 量 测 。 在 本 文中 , 为 便于 定年 , 一 律 在 二 个 方向 上 读数 , 然 后 207 a 比较 对 照 , 发 现 有 明显 的 位 相差 异 时 , 从 整个 圆 盘 的 360 度 各 个 方向 去 判断 年 轮 变异 的 特性 , 这 就 是 初步 的 定年 处 理 03) 。 更 为 繁琐 的 是 , 要 对 众多 的 销 芯 进行 处 理 。 所 有 读数 使 用 10 x 10 倍 读数 显微镜 。 每 个 钻 芯 量 测 得 到 的 序列 , 都 要 与 由 圆 盘 建立 的 序列 进行 交叉 定年 。 在 图 23 一 2 中 给 igi rit ee 20 ° 下 风尘 —. oS 二 1 a 0.5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1 1962 1964 1966 1968 1970 年 代 序 号 各 图 23 一 2 ”遗失 年 轮 的 定年 实例 图 出 No.1 中 的 二 个 初始 序列 在 定年 过 程 中 的 实况 。 图 的 左 半 部 分 是 两 条 年 轮 宽 度 读 数 曲 线 。 很 明显 , 在 年 代 序 号 6 以 后 直至 11, 两 条 曲线 的 起 伏 是 大 体 一 致 的 。 而 在 年 代 序 号 5 以 前 , 它们 峰值 出 现 有 明显 差异 。 但 仔细 看 一 下 可 以 发 现 , 其 位 相 落后 仅仅 为 1, 可 见 , 它们 的 年 轮 宽度 序列 的 年 代 差 异 是 在 序号 为 5 或 6 的 某 一 年 考虑 到 曲线 A 是 由 圆 盘 读 数 得 到 , 可 靠 性 较 大 , 而 且 与 其 它 许多 标本 的 变化 趋势 相近 , 故 判断 曲线 B 在 年 代 序 号 6 处 为 年 轮 变 形 , 实 际 上 属于 遗失 年 轮 〈 记 作 x ) , 则 需要 补 加 一 个 非 零 的 极 小 年 轮 宽度 值 , 以 示 年 代 序 号 的 增加 。 经 过 这 样 定年 处 理 得 到 的 年 轮 指数 序列 , 如 该 图 的 右 半 部 所 示 。 显 然 , 它们 所 表现 的 振动 形状 是 相当 接近 的 。 类 似 的 在 图 23 一 3 中 , 我 们 给 出 No .2 定年 时 的 另 一 个 实例 .曲线 B 在 年 代 序 号 为 7 处 , 0 一 上 一 一 一 人 一 一 i ae | 5 6 78 BB 10m 1972 1974 1976 1978 1980 年 代 年 代 序 号 图 23 一 3 年 轮 纹 印 不 清 的 定年 实例 图 属于 年 轮 纹 印 不 清 “〈 记 作 <) 。 可 按照 年 轮 宽度 序列 入 所 对 应 的 变化 , 将 其 改 记 为 三 个 208 差 值 不 大 的 年 轮 宽度 。 经 过 这 样 插 补 后 , 各 年 的 年 轮 指数 变化 就 大 体 相 近 了 。 所 有 的 标本 都 必须 经 过 类 似 的 交叉 定年 处 理 , 否则 不 能 进入 下 一 步 的 计算 分 析 。 在 这 一 过 程 中 , 我 们 也 发 现 同 一 地 点 的 标本 中 , 个 别 的 宽度 变化 显著 地 与 其 它 标本 不 一 致 , 或 者 是 年 轮 畸 形 过 多 难以 定年 。 通 常 , 这 类 标本 是 不 宜 加 入 年 表 统 计 的 , 故我 们 将 其 舍 去 。 此 外 , 我 们 选用 平均 敏感 度 (MS) 和 相关 系数 值 Cr) 作为 是 否 进入 复 本 的 另外 二 个 依据 。 其 中 Ms 的 计算 公式 为 : pete = 2 (Xt ee Od Sy | Xe+1 + Xe MS = AH, x 为 逐年 年 轮 宽度 值 , 总 长 度 为 n。 上 述 二 个 地 点 的 序列 分 别 是 与 中 旬 气 象 台 的 前 年 降水 量 及 当年 平均 气温 寻求 相关 , 年 代为 1958 一 1980。 对 平均 敏感 度 的 检验 标准 通常 以 0.20 为 界 , 而 相关 检验 则 以 达到 0.05 的 显著 性 水 平 为 准 。 各 序列 的 计算 结果 见 表 23 一 1。 限 于 篇 幅 , 表 中 只 列 出 这 二 个 地 点 的 主要 年 轮 序列 。 表 23 一 1 年 轮 序 列 的 长 度 和 MS 值 及 R 值 一 览 表 长 度 单位 : 毫米 | MS 0.22/0.23/0, 22/0. 22/0. 200. 2410. 19/0 .21)0. 25/0, 26/0, 25/0, 2310, 25/0. 20 0.27 下 0.41I0.850.53I0.67I0.470.740.57I0.700.680.5210.48I0.56I0.6910.6510.60 N0.1 长 FE | 385 | 385 | 383 | 281 | 378 | 328 | 334 | 383 | 175 | 342 | 187 | 350|101| 212 | 262 Se NA 1h WAAL Noh Ih Nien acs MS 022 0.25I0.26|I0.210.25I0.1710.210.29I0.190.140.200.210.16|0.15 0.22 0.580.810.130.480.190.610.26|0.440.200.430.770.19-0.44 0.61 | | 313 |251|1 79 |290| 89 | 220|130/207| 65 |173 |160| 66 NAAR Y geil 0,62 N0.2 长 度 |246 Se Sa 73 | 59 V7 | Ne 表 中 符号 “V” 表 示 被 选用 的 标本 ,A、B 给 出 的 序列 为 圆 盘 读数 , 其 余 为 钻 芯 。 在 决定 是 否 选用 加 入 计算 最 终 序 列 时 , 通 常 还 需要 考虑 原 序列 长 度 。 由 于 树木 在 幼 年 期 生长 旺 感 , 影响 生长 的 因素 也 较为 复杂 , 不 易 订 正成 能 表征 气候 要 素 变化 的 序列 。 因 此 ,我们 在 选用 这 二 个 地 点 的 复 本 时 , 凡 长 度 只 有 一 百年 左右 或 更 短 的 序列 , 我 们 均 不 予 入 选 ,只 在 定年 时 作 参 考 。 象 天 宝山 的 吓 号 钻 芯 仅 101 年 , 小 天 湖 的 q 号 钻 芯 不 过 59 年 , 虽 然 它们 的 MS 与 r 值 都 通过 检验 界限 , 也 不 加 入 最 终 的 复 本 计算 。 原 有 的 年 轮 宽 度 序列 定年 后 , 也 需要 进一步 作 生 长 量 订 正 。 一 般 可 依照 下 列 指数 公 式 给 出 拟 合 曲线 。 y 三 ecHR 其 中 ,y 为 指数 曲线 值 ,x 为 年 轮 宽 度 值 ,a、b、R 为 拟 合 系数 。 其 后 , 以 相对 于 指数 值 的 比值 代替 原 有 年 轮 宽度 值 ,用 来 表征 逐年 气候 状况 。 具 体 的 计算 和 处 理 例 外 的 情况 , 作者 曾 著 文 论述 过 〔4] , EMA 同一 地 点 被 选用 的 , 经 过 定年 和 订正 的 年 轮 指 数 序列 , 大 体 上 可 以 视 为 来 目 同 一 iF 209 本 和 a - 体 , 能 反应 同一 类 气候 要 素 变化 。 为 进一步 消除 个 别 树木 的 特异 性 以 及 可 能 的 非 气候 要 素 影 响 , 我 们 将 这 些 序列 按 对 应 年 份 平 均 , 得 到 较为 平滑 的 序列 。 象 天 宝 山 的 No.1 选 , 用 了 13 个 序列 释 加 平均 , 小 天 湖 的 No.2 选 用 了 7 个 序列 。 它 们 的 长 度 分 别 为 385 年 和 378 | 年 , 即 序列 的 每 一 年 , 至 少 包含 二 个 各 自 经 过 定年 的 标本 , 最 多 则 有 7 至 13 个 。 最 终 的 这 三 个 序列 , 就 是 我 们 用 以 讨论 小 中 旬 地 区 降水 和 温度 变化 的 依据 。 三 、 气 侯 变 化 状况 小 中 旬 地 区 地 处 演 西 北 高 原 , 在 云南 省 属于 低温 少 十 区。 从 中 旬 气 象 台 (1958 一 1980) 气象 观测 资料 来 看 , 该 地 年 平均 气温 为 5.4"C, 最 暖 月 平均 气温 不 过 13.2"C, 而 最 冷 月 可 达 -3.8"。 这 些 数 值 比 起 四 季 如 春 的 昆明 来 也 要 低 7 一 10"C 。 与 同 纬度 其 它 地 区 相 比 , 则 更 是 明显 的 高 寒 区 。 这 一 带 有 霜 期 长 达 240 天 , 农作物 多 为 一 年 一 熟 , 且 大 面积 种 植 耐寒 的 青 称 。 降 水 记录 表明 , 该 地 年 降水 量 稍 高 于 600 毫 米 。 但 在 全 省 看 来 , 除 局 部 的 干旱 河 谷 而 外 , 其 它 地 方 年 降水 量 多 在 800 一 1000 毫 米 以 上 , 可 见 该 地 是 明显 的 少雨 区 。 小 中 旬 取 样 地 点 , 距 离 中 旬 气 象 台 较 近 , 且 无 高 大 屏障 。 就 自然 景观 而 言 , 小 中 多 一 带 比 大 中 旬 森 林 要 茂密 , 湿 度 似 较 大 些 , 其 余 则 差不多 。 据 说 大 中 旬 附 近 过 去 森林 亦 很 茂密 , 只 是 近年 来 砍伐 过 于 严重 。 可 见 , 它 们 应 属 同一 个 气候 区 , 气 候 要 素 的 变化 趋 势 基本 一 致 。 对 上 述 经 过 处 理 后 的 (中 ) No.1 和 No.2 最 近 二 十 多 年 来 逐年 的 指数 值 与 中 旬 气 象 台 相应 年 份 的 降水 量 与 年 平均 气温 求 相 关 , 其 相关 系 数值 (r) 竟 高 达 0.89 和 0.67, 远 超 1600 1700 了 100 图 23 一 4 经 过 低 通 滤波 的 年 轮 曲线 变化 图 210 过 99%% 信 度 标准 。 同 时 , 它 们 比 起 单 株 树 标本 分 别 求 得 的 相关 值 , 多 数 情况 下 也 要 高 得 多 。 这 进一步 说 明了 它们 的 可 信和 度 。 为 便于 分 析 气 候 变 化 趋势 , 我 们 对 这 二 个 序列 进行 低 通 滤波 , 滤 去 小 的 高 频 脉 动 。 数学 处 理 时 取 滤 波 项 数 为 13, 各 个 权重 由 高 斯 〈Gauss) 概率 分 布 确定 。 经 过 滤 波 后 的 “年 轮 曲 线 即 可 用 作 降 水 和 气温 变化 趋势 之 分 析 〈 详 见 图 23 一 4) 。 根据 图 23 一 4 CH) No.1 的 形状 , 我 们 可 以 推断 该 地 区 近 400 年 来 大 约 有 五 个 较 明 显 的 负 距 平时 段 , 即 年 降雨 量 正常 偏 少 或 干旱 期 。 它 们 是 17 世 纪 初 到 30 年 代 ,17 世 纪 末 , 18 世 纪 70 年 代 至 19 世 纪 30 年 代 , 本 世纪 10 一 20 年 代 以 及 40 年 代 至 今 。 其 余 时 段 多 为 正 距 平 , 十 量 偏 多 。 云南 省 气象 局 科研 室 曾 利用 地 方志 和 其 它 资 料 论述 过 云南 近 500 年 来 水 旱 演变 ”。 | 将 云南 全 省 的 旱 淖 变 化 归并 成 几 个 大 的 时 期 , 象 17 世 纪 60 年 代 一 18 世 纪 初 , 气 候 偏 旱 ; 18 世 纪 初 一 19 世 纪 初 , 气候 偏 涝 ;19 世 纪 初 一 90 年 代 , 气候 偏 旱 , 19 世 纪 90 年 代 一 20 世 纪 30 年 代 , 气 候 偏 涝 , 20 世 纪 30 年 代 一 50 年 代 , 气候 偏 旱 。 这 些 时 段 与 我 们 由 No.1 所 得 知 的 若干 时 段 大 体 接近 。 不 过 , 某 些 时 段 的 长 得 及 波动 位 相 也 还 是 有 差异 的 , 这 是 因为 整个 云 南 省 范围 的 水 旱 演变 状况 与 局 部 地 区 的 , 尤其 是 边远 地 区 的 降水 变化 必然 是 有 差异 的 。 还 需 提 及 的 是 , 滇 西北 有 关 天 气 气候 的 历史 记载 几乎 为 空白 , 除 了 年 轮 分 析 外 , 目 前 还 无 法 推断 这 里 各 历史 时 期 的 气候 变化 。 为 表达 No .1 与 降水 的 统计 关系 , 我 们 给 出 它们 的 回归 表达 式 ; OO 其 中 ,z 为 年 降水 量 值 ,y 为 对 应 的 年 轮 指 数值 。 由 些 可 以 推 知 , 该 地 区 近 400 年 来 平均 年 降水 量 应 接近 700 毫 米 , 比 20 多 年 来 的 多 年 平 均值 要 高 出 约 80 毫 米 。 在 历史 上 多 雨 期 的 年 份 , 象 17 世 纪 50 年 代 , 一 般 可 在 830 毫 米 以 上 , 而 降水 较 少 的 年 份 , 象 17 世 纪 30 年 代 , 19 世 纪 初 等 时 期 ,年 降水 量 经 常 只 有 500 毫 米 左右 。 目前 , 该 地 区 仍 处 于 降水 偏 少 的 时 期 。 从 No.2 变 化 趋势 曲线 可 以 看 出 , 从 17 世 纪 初 至 60 年 代 初 , 该 地 区 维持 较 冷 , 尔后 直至 18 世 纪 50 年 代 中 为 一 暖 期 。 最 近 200 多 年 来 , 除 19 世 纪 30 年 代 , 50 年 代 以 及 19 世 AAR BA 世纪 初 为 偏 暖 期 而 外 , 多 在 平均 值 以 下 。 这 种 变化 型 式 大体 与 由 年 轮 分 析 推 断 的 西藏 的 温度 变化 趋势 一 臻 〈 人 参阅 文献 4] 中 的 图 1) . KRAAA BRL, BE RAARH A 变化 趋势 也 是 相近 的 。 只 不 过 小 中 旬 地 区 17 世 纪 后 期 与 18 世 纪 前 期 的 增 暖 比 起 西藏 来 要 强 得 多 , 相 形 之 下 其 它 的 偏 暖 期 强度 要 弱 些 。 根据 回 明 分 析 , 我 们 可 以 给 出 年 平均 气温 (x) 与 No ,2 年 轮 指数 值 (Cy) WKAR: y = -1.440.43x 可 以 认为 小 中 旬 地 区 近 400 年 来 的 长 年 气温 平均 值 比 最 近 20 多 年 的 年 平均 气温 要 高 0.3", 达 5.7Y。 最 暖 时 期 可 接近 8 甚至 更 高 些 。 而 较 冷 的 时 期 , 常 在 5 左右 。 象 19 世 纪 60 年 代 中 , 就 兽 多 次 出 现年 平均 气温 为 55C,1950 年 只 有 4.9*C 。 在 17 世 纪 初 , 全 国 大 部 分 地 区 较为 寒冷 , 中 旬 一 带 亦 不 例外 , 年 平均 气温 经 常 要 比 正常 值 低 1.0"C 左 右 。 1) 云南 省 气象 局 科研 宝 : “云南 近 500 年 来 水 旱 局 期 演变 规律 和 未 来 十 五 年 内 水 早 趋势 估计 > 1975 年 9 月 。 211 目前 , 该 地 气温 已 从 寒冷 期 的 低温 向 高 温 过 滤 。 n 我 们 还 将 表征 温度 和 降水 的 这 二 个 年 轮 序 列 , 按 平均 离 差 CS= 一 3 isis a), 其 中 n 为 序列 长 度 , 这 里 取 它 们 均 为 378, 5 PSE PEL) 的 正 负 1.5 伴 和 2.5 信 为 界限 值 , 划 分 出 5、.4、3、2、1 这 五 个 等 级 来 ">, DHARMA, BA, ER, OR 旱 , 很 冷 或 大 旱 。 然 后 , 综 合 考虑 它们 的 变化 特征 时 , 按 这 五 个 等 级 算 平 状况 , 将 每 年 的 气候 特征 都 归并 成 如 下 五 种 气候 类 型 , 高 温 高 湿 , 高 温 低 湿 , 正 常 , 低 温 高 混和 低 温 低 湿 , 再 按 50 年 为 一 段 时 期 〈 其 中 最 早 的 和 最 晚 的 两 段 时 期 均 不 足 50 年 ) , 分 别 计算 出 各 种 气候 类 型 出 现 的 频次 与 百分率 , 详 见 表 23 一 2。 #23 2 各 种 气候 类 型 出 现 的 频次 与 百分率 Ss |sneeleece |e #\eane|eaee |e Ea PS Ia eco ad Lae eee 1603—1650 1 2 0 0 | 26 54 6 13 15 31 48 | 100 1651—1700 16 32 6 12 15 30 8 16 5 10 50 | 100 1701—1750 26 52 10 20 14 28 0 0 0 0 50 | 100 1751—1800 1 2 0 0 39 78 2 4 8 16 50 | 100 1801—1850 0 0 1 2 41 82 0 0 8 16 50 | 100 1851—1900 0 0 0 0 41 82 9 18 0 0 50 | 100 1901—1950 1 2 0 0 45 90 ar 3 6 50 | 100 1951—1980 SN das: 0 0 21 70 2 | 7 6 20 30 | 100 高 温 高 湿 型 以 18 世 纪 前 半期 最 盛 , 其 百分率 超过 50%, 最 近 200 多 年 来 则 很 少 出 现 。 而 低温 低 湿 型 在 17 世 纪 出 现 较 多 , 尤 其 前 半期 出 现 的 百分率 在 30% 以 上 , 其 次 是 最 近 30 年 , 百 分 率 也 达 20% 。 从 本 世纪 出 现 的 气候 类 型 来 看 , 基 本 上 以 正常 为 主 , 尤 其 是 前 半期 。 目 前 , 降 水 仍 偏 低 , 但 温度 已 回升 , 亦 应 归 入 高 温 低 湿 型 。 这 种 类 型 的 气候 将 维持 多 久 , 还 需 进一步 探讨 。 此 外 , 对 No.1 和 No.2 进 行 了 功率 谱 计算 , 适 当 辅 以 滤波 处 理 , 从 而 得 知 这 两 个 序 列 中 存在 的 若干 周期 。 象 二 年 左右 的 周期 , 在 二 个 序列 中 都 表现 得 很 清楚 , 这 与 气象 记录 中 普遍 存在 的 “ 准 两 年 脉动 ?是 吻合 的 。 此 外 , 计算 出 有 11 年 和 22 年 左右 的 周期 , 30 多 年 的 周期 , 126 年 的 周期 等 等 。 所 有 这 些 大 都 与 青藏 高 原 的 年 轮 分 析 结 果 相 近 (*, 其 中 2 一 3 年 , 22 年 及 30 多 年 的 周期 亦 为 我 国 东 半 部 大 部 地 区 气候 变化 规律 是 一 致 的 "7)。 参考 文献 [1] M.A .9tokes and T,L,Smiley, An Introduction,to tree-Ring Dating, 212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and London 1968 (2) H,C.Fritts, Tree Rings and Climate, Academic Press 1976 [3] 吴 祥 定 等 《树木 年 轮 取样 与 西藏 南部 地 区 气候 变 化 》, 于 《气候 变迁 和 超 长 期 预报 文集 》 科 学 出 版 社 ,1977 C4) AR. MRA: 《西藏 近代 气候 变化 及 其 趋势 的 探讨 》, 于 《科学 通报 》YVol.23, No.12,1978 (Sl ARR. MRAM: 《青藏 高 原 近 二 千年 来 气候 变迁 的 初步 探讨》, 于 《全 国 气候 变化 学 术 讨论 会 文集 》 (一 九 七 八 年 ) , 科 学 出 版 社 ,1981 56] AR. MRA: 《历史 时 期 青藏 高 原 气 侯 变 化 特征 的 初步 分 析 》, 于 《气象 学 报 》 卷 39No.1(1981) (I ZAK. RRR: 《 近 百 年 来 我 国 的 气候 变化 与 全 球 大 气 环 流 》《 同 C51) THE CLIMATIC CHANGE AND TREE-RING ANALYSIS IN THE HSIAO ZHONGDIAN AREA OF THE YUNNAN PROVINCE Wu Xiangding Lin Zhenyao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cademia Sinic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uthors have pointed out the importance of multi-specimens in dendroclimatological work with some facts, As regards the selection of specimens, the tree-cores have been adopted in the Hsiao Zhongdian area, Because most dendroclimatic work in China has been done by using cross sections, so the multi-analysis and dating could not be emphasized before, In order to get the reliable tree-ring series to indicate the climatic change in the area, a new aproach has been tested, It means that every group of our specimens has included 20 cores or so and two cross sectoins in the same site, The methods about sampling and dating and rec- onstructing have been discussed as well, As a result of analyses, we have given two series: one is considered as the temperature variation curve; the other shows the rainfall fluctuation, In addition, som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climatic change in the area have been mentioned, such as the periods of warm and cold, the patterns of drought and flood, periodicity, etc, 213 24 .泸沽 湖水 文 特 征 的 初步 分 析 * = I tai (中 国 科学 院 南京 地 理 研究 所 ) q 泸沽 湖 位 于 云南 省 的 西北 部 , 地 理 位 置 为 北纬 27"41/ 一 27"45, 东 经 100"45' 一 100"50', 属 云南 省 的 宁 荡 、 四 川 省 的 盐 源 二 县 共 辖 。 一 、 水 系 及 流域 概况 t 泸沽 湖 是 一 个 外 流 淡水 湖泊 , 属 金沙 江水 系 , WAT E2690. 72K. TA BAL AR 南 走向 , 长 约 9.4 公 里 , 平均 宽 5.2 公 里 , 湖泊 面积 48.45 平 方 公里 。 湖 泊 集 水 面积 171.4 平 方 汪汪 “下 了 SS eid mA 水 系 ay 0 2 公里 区 所 地 在 沼 山峰 | 三 泽 \ “A: 大 土 平子 池子 图 24 一 1 泸沽 湖水 系 图 # 人 参加 野外 考察 的 还 有 高 礼 存 、 庄 大 栋 、 王 苏 民 、 黄 宝 仁 、 潘 红 笃 等 同志 , ARSE, KAS, ER 等 同志 提出 宝贵 意见 ; 周 维 功 、 张 光 玉 、 张 立 仁 等 同志 协助 绘图 及 量 算 , 在 此 一 并 致谢 , 214 : 公里 。 集 水 面积 与 湖泊 面积 的 比值 〈 即 湖泊 补给 系数 ) 仅 为 3.54, 这 在 我 国 其 他 地 区 的 湖泊 中 尚 属 军 见 〈 见 图 24 一 1) 。 泸沽 湖 属 巴 颜 喀 拉 地 槽 区 , 金沙 江 裙 皱 系 。 湖 区 古生代 及 中 生 代 地 层 发 育 , 而 第 四 纪 地 层 仅见 湖 边 之 砂砾 层 , 无 典型 的 湖 相 沉积 。 湖 周 断 崖 三 角 面 及 U 型 冰川 谷地 形 到 处 可 见 , 因 此 , 该 湖 湖 盆 系 由 断 陷 及 冰川 作用 而 成 2 。 由 于 受 构造 运动 的 影响 , 湖 盆 四 周 群 山 环抱 , 湖 岸 多 半岛 、 邮 湾 , 湖 中 又 分 布 着 落水 、 永 宁 、 大 咀 、 前 所 、 左 所 海 堡 和 无 名 等 六 个 小 岛 。 除 少量 振 水 外 , 湖 水 主要 靠 雨水 补给 。 根 据 泸沽 湖区 有 关 雨 量 台 站 的 资料 , 多 年 平 的 降 水 量 , 宁 菠 为 913.6 毫 米 , 永 宁 为 917.9 毫 米 , 八 二 桥 为 959.4 毫 米 。 地 方 水 利 部 门 “ 曾 于 1960 年 在 泸沽 湖 落 水 村 积累 6 一 12 月 共 7 个 月 的 降水 资料 。 把 这 个 资料 与 同期 的 上 述 周围 台 站 进行 对 比 后 发 现 , 泸 沽 湖 流域 的 降水 量 略 高 于 该 湖 流域 的 外 围 地 区 , 多 年 平均 降水 量 约 为 1000 毫 米 堪 右 。 其 中 全 年 降水 量 的 85% 左 右 集中 在 6 一 9 四 个 月 。 由 于 泸沽 湖 的 集 水 面积 不 大 , 故 入 湖 河 道 都 十 分 短小 。 较 大 的 有 由 东 岸 汇 入 的 山 垮 河和 南岸 汇 入 的 . 三 家 村 河 。 因 此 , 临时 性 的 沟 溪 汇 水 和 区 间 坡 面 漫 流 是 湖水 补给 的 一 种 主要 形式 。 显 然 , 这 是 提高 该 湖 的 陆 面 径流 系数 值 , 进 而 导致 湖泊 补给 系数 较 小 的 重要 原因 之 一 。 湖 水 的 出 日 在 东 岸 , 每 年 6 一 10 月 份 , 湖水 经 东 侧 的 大 草 海 及 盖 祖 河 排 入 雅 若 江 。 出 湖 流量 汛期 达 3 一 5 米 "/ 秒 ,10 月 份 以 后 排 流 量 甚 小 , 每 年 1 一 5 月 湖水 基本 没有 外 泄 。 因 此 , 泸 沽 湖 可 以 认为 是 一 个 半 封 闭 的 湖泊 。 FES UE AY TH LAR EB, ARB Co oP IRA 12.8°C, BARS AF 均 气 温 约 19.3*C (A); BIKA EH 气温 约 4.3Y 〈1 月 份 ) , 气 温 的 年 变 幅 不 wm 大 。 湖 区 由 于 降水 集中 , FLESH, oy 每 年 的 6 一 10 月 为 雨季 , 蒸发 较 小 ,11 月 至 m 翌年 的 5 月 为 干 季 , RARE, WA2—2 za 所 示 。 180 SWRI 湖水 温度 是 湖泊 中 重要 的 物理 要 素 之 一 , 湖 泊 的 热学 状况 可 以 通过 湖水 温度 的 “ 分 布 和 变化 进行 研究 。 为 了 探讨 泸沽 湖水 温 的 时 空 变 化 规 律 ,1981 年 6 月 14 一 26 日 , 对 湖水 的 温度 ; 状况 进行 了 全 湖 性 的 现场 观测 。 共 设 18 个 2 4 和 8 9 WwW I 有 测 点 , 并 进行 了 一 次 48 小 时 的 定点 C812 Bu: HRA RIS © TIM KRRE 300 1) 根据 中 国 科 学 院 南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黄 宝 仁 同志 1981 年 资料 。 215 号 点 ) 连续 观测 。 在 水 温 观测 的 同时 , 还 进行 了 测 点 水 面 以 上 1.5 米 处 大 气 的 温 、 湿 、 风 等 气象 要 素 的 观测 。 测 点 分 布 如 图 24 一 3 所 示 。 “3 "16 图 24 一 3 泸沽 湖 测 点 分 布 (一 ) 水 温 的 日 变化 太阳 辐射 是 引起 泸 泪 湖 表层 水 温 日 变化 的 主要 因素 。 所 以 , 虽 然 水 温 的 日 变 幅 比 气 温 要 小 , 但 二 者 的 日 变化 过 程 类 似 。 从 1981 年 6 月 21 日 湖 表层 水 温和 水 面 上 1.5 米 处 气温 的 日 变化 过 程 线 《〈 见 图 24 一 4 ) 可 以 看 出 , 泸沽 湖 表层 〈 水 深 0.1 米 处 ) 最 高 、 最 低 水 温 出 现 的 时 间 约 迟 后 于 最 高 、 最 低 气温 出 现时 间 2 一 4 小 时 。 即 最 高 气温 出 现在 14 一 16 时 , 最 低 气 温 出 现在 6 一 8 时 , 而 最 高 水 温 出 现在 16 一 18 时 , 最 低 水 温 出 现在 8 一 10 时 。 敞 水 区 定点 连续 观测 的 水 温 与 气温 (图 24 一 入 以 及 在 岸 边 进行 的 几 天 气温 与 水 温 观 CS TREE ar he omy Tt 图 24 一 4 泸沽 湖 1981 年 6 月 21 日 水 温和 气温 的 日 变化 216 测 资料 ( 表 24 一 1) AB ACH, 虽然 水 .气温 度 的 日 变化 过 程 总 趋势 一 致 , 但 日 平均 水 温 却 高 于 日 平均 气温 。 这 是 因为 观测 期 已 属 雨季 , 太 阳 的 辐射 量 有 一 定 减 小 , 气 温 相应 亦 略 有 下 降 , 而 在 4 一 5 月 份 的 晴朗 天 气 中 已 经 长 期 得 到 增 温 的 湖水 , 由 于 热 容量 大 , 降 温 缓 慢 , 观测 时 几乎 仍 维持 原 有 的 量 值 。 表 24 一 1 泸沽 湖 气温 及 水 温 观测 资料 8:00 | 10:00 | 12:00 | 14:00 | 16:00 | 18:00 | 20:00 ~_ 间 Bie! = im | 16.8 19.7 16.8 16 VW a | KY} 18.3 23.3 20.1 = 3115.4 | 16.1 | 17.9 | 19.4 | 19.3 | 18,7 | 17.1 21 多 云 一 阴 | wk&RKE 7k «= soYR_ | 19.7 | 19.7 | 19.9 | 20.2 | 20.4 | 20.6 | 20.4 =. YA| 16.2 |.17.1-+-10-5 [20,9 15,4 22 多 云 一 雨 | me KE 7k «so: | 20.3 | 20.3 | 20.6 | 21.6 20.1 ; 敞 水 区 的 水 温 日 变 幅 仅 1YC 左 右 。 然 而 , 在 近 岸 带 却 要 大 得 多 。 例 如 , 据 6 月 16 日 观 测 , 仅 白天 的 变化 幅度 就 达 5 以上“《〈 表 24 一 1) 。 显 然 , 这 是 因为 近 岸 浅水 区 的 湖水 受 岸 边 自然 条 件 的 影响 较 大 , 易 于 增 温 和 冷却 所 致 。 (二 ) 水 温 的 垂直 分 布 湖泊 由 于 受 风力 的 影响 , 并 以 涡 动 传 导 的 形式 , 将 表面 的 一 部 分 太阳 辐射 热量 , so gg ee 向 下 传播 。 根 据 全 湖 18 个 测 点 , 以 及 在 若 水 区 进行 的 48 小 时 定点 连续 观测 资料 绘制 的 水 温 垂 直 分 布 曲线 ( 见 图 24 一 5) 可 以 看 出 ;泸沽 湖 夏 季 季 线 水 温 , 呈 明显 的 正 温 Bot, 由 湖面 到 湖 的 底层 , 水 温 呈 现 不 均匀 地 递减 趋势 。 增 温 期 间 太 阳 辐射 较 。 强 , 湖 上 层 水 温 剧 升 , 而 风力 的 搅动 引起 _。 的 涡 动 传导 却 只 能 影响 一 定 的 深度 。 从 而 a HRA BMS Baw, Le. mee * 和 湖 下 层 。 湖 上 层 为 暖 水 屋 , 由 于 太阳 辐 射 和 风 的 混合 作用 , 温度 既 高 又 均匀 , 一 般 在 19 一 20"C 之 间 , 水 层 厚 8 米 左右 。 全 湖 实 © 测 资料 表明 , BRIE WY EY JE BRE 9 16. 62K, 平均 深度 为 14.4 米 。 跃 层 内 水温 随 深度 的 ” 变化 很 快 , 最 大 的 温度 梯度 可 达 1.1sC/7/ 米 (如 图 24 一 6) , 平 均 强 度 为 0.58"C/ 米 。 图 24 一 5 泸沽 湖水 温 的 垂 线 分 布 217 下 界 温度 一 般 为 11 一 12"C (上 、 下 界 的 取 wy AT BE —— 20.2 《 值 范围 为 温度 梯度 o> 2C/K CH 二 x - HT 67k HOARE)”. FE BEEE ye 3 ‘eagle Sg glace SR 0 1981 年 6 月 21 日 13 号 点 8.9'C, 为 低温 均匀 层 。 跃 层 的 位 置 不 是 因 ie aay 2-04 06 NS ToT Ts Tae al C/#) 定 不 变 的 , 在 下 风 端 , 由 于 表层 的 堆积 , 7 温度 一 般 要 高 于 上 风 端 (如 图 24 一 7 ) 。 图 24 一 6, 泸沽 湖水 温 梯度 随 深度 的 变化 OK) 深度 a 图 24 一 7 泸沽 湖 温度 分 布 断 面 图 从 而 使 跃 层 的 强度 增 大 , 上 、 下 界 的 温度 也 较 高 。 在 风平浪静 的 晴天, 温 牙 层 的 位 置 会 上 移 , 其 上 界 位 置 约 离 水 面 3 一 5 米 , 在 风力 较 强 情况 下 , 温 跃 层 的 上 界 可 下 沉 到 水 深 瑞 米 左 右 , 从 而 使 跃 层 的 强度 增 大 。 泸沽 湖 水 温 垂 直 分 布 随 着 水 深 的 增 大 , 水 温 变 化 并 不 是 一 根 光 滑 的 曲线 , 常常 在 同 二 根 垂 线 上 同时 出 现 几 个 温度 跃 层 的 现象 。 这 是 由 于 风力 影响 下 的 湖水 混合 交换 强度 , 交 替 变化 的 结果 。 在 风力 较 弱 或 静 风 时 , 湖 表层 就 开始 出 现 温 路 层 , 强 风 作用 时 温 牙 层 位 置 和 逐渐 下 沉 , 原 来 较 小 的 跃 层 便 相继 消 失 。 Shred 流 泸沽 湖 的 湖 流 是 采用 ZD 一 3 型 直 读 式 海流 仪 观测 的 。 共 在 全 湖 18 个 流动 点 《参见 图 1) 根据 国家 海洋 局 1975 年 编 “ 海 洋 调查 规范 > [ 工 ] 。 218 24—3) 上 实测 了 深度 2 米 、5 米 、10 米 、20 米 、30 米 、50 米 及 湖底 以 上 约 2 米 处 的 各 层次 上 流向 、 流 速 资 料 。 在 湖 流 观 测 的 同时 , 还 进行 了 水 文 气象 、 水 生生 物 、 水 文化 学 及 湖 底 沉 积 物 等 项 目的 观测 、 分 析 和 采样 。 | TWA, FRAMERS AER. BT HAWKERS ENA, 由 于 诸 入 湖 河 道 十 分 短小 , 径流 量 不 大 , 故 仅 在 雨季 各 入 湖 河 Mere hy? oe 但 其 影响 的 程度 只 是 局 部 的 和 暂时 的 。 泸沽 湖 湖 盆 形 态 比较 复杂 , 多 半岛 、 岛 同和 峡 湾 。 东 岸 中 部 一 个 呈 北 东 一 南西 向 的 左 所 半岛 〈 相 对 高 度 120 一 310 米 ) 一 直 深 进 湖 心 , 几 乎 和 落水 岛 连 成 一 体 , 将 湖 盆 分 成 戎 芦 状 的 南北 两 部 分 。 落 水 岛 与 落水 乡 之 间 最 罕 处 距离 仅 有 1.1 公 里 。 从 湖区 整个 He 看 , 东 岸 和 南岸 相对 比较 低 平 , 而 北岸 和 西岸 则 较为 陡 峻 。 湖 区 的 这 种 特殊 的 下 垫 面条 件 , 甚 至 经 常 使 南部 湖区 盛行 的 东南 偏 东 风 , 在 落水 岛 与 落水 乡 附近 进入 北部 湖区 后 , 渐渐 变 成 西南 偏 西风 〈 如 图 24 一 8》 。 由 于 湖 流 的 分 布 特征 可 以 看 作 是 长 时 段 内 作 用 在 NW NE SE S a 1981 年 6 月 18 日 南部 湖区 b 1981 年 6 月 19 一 20 日 北部 关 区 图 24 一 8 泸沽 湖南 北湖 区 风向 玫瑰 图 湖区 风 场 的 平均 特征 的 反映 。 因 此 , 湖 区 的 上 述 盛行 风向 特点 , 使 沾 沾 湖 的 湖 流 , 从 总 的 方面 来 说 , 亦 具有 相对 稳定 的 性 质 。 如 在 南部 湖区 形成 气旋 式 的 环流 ”在 北部 湖区 形 成 反 气 旋 式 的 环流 〈 如 图 24 一 9) 。 此 外 , 由 于 地 球 自转 引起 的 柯 氏 力 以 及 湖岸 的 半岛 、 贱 湾 等 阻尼 作用 , 在 湖 湾 和 岛屿 的 外 围 也 形成 了 局 部 地 区 的 气旋 式 和 反 气 人 涡 旋 。 可 见 , 泸 沽 湖 湖 盆 的 形态 , 对 湖 流 的 影响 是 十 分 显著 的 。 一 般 说 来 , 泪 沾 湖 湖 流 的 流速 是 很 小 的 。 表层 实测 最 大 流速 仅 10 厘 米 / 秒 , 30 米 水 深 以 下 的 深层 流速 基本 接近 于 零 。 219 图 24 一 9 ”泸沽 湖 表层 湖 流 分 布 图 四 、 透 明度 与 水 色 透明 度 是 表示 湖泊 水 体 清 澈 程度 的 一 个 量度 , 采 用 直径 为 30 厘 米 的 白色 圆 板 〈 透 明 ER) 垂直 沉 入 水 中 测量 。 水 色 则 是 观察 沉 入 水 体 透 明度 一 半 深 处 透明 度 盘 上 部 的 水 体 所 显示 的 颜色 , 再 与 由 21 种 颜色 组 成 的 福 禄 尔 水 色 计 进行 比较 而 确定 。 透 明度 与 水 色 都 是 水 体 主要 的 光学 性 质 , 它 们 与 湖水 所 含 悬浮 物质 的 数量 、 大 小 , 浮 游 生物 组 成 以 及 水 的 化 学 成 分 有 关 , 因 而 , 二 者 之 间 亦 有 一 定 的 联系 。 一 般 来 说 , 水 色 标 号 越 小 , 则 表示 透 明度 越 大 。 泸沽 湖 系 高 原 深 水 湖泊 , 湖 周 群 山 环 抱 , 和 森林 覆盖 度 大 , 并 且 由 于 湖泊 的 集 水 面积 很 小 , 所 以 , 限 制 了 湖水 中 所 含 陆 源 腐 殖 质 、 细 微生物 等 悬浮 物质 的 数量 , 加 之 湖泊 支 流 短 小 , 入 湖 径 流 比较 分 散 , 由 河流 携带 入 湖 的 泥 沙 、 粘 土 等 亦 不 多 , 故 湖 水 透明 度 较 大 , 水 色 标 号 较 小 。 根 据 1981 年 6 月 份 的 实测 资料 , 泸 沽 湖 的 广大 水 域 透明 度 一 般 都 在 6.0 一 11.5 米 之 间 , 最 大 可 达 12.0 米 〈 如 图 24 一 10) 。 水 色 标 号 一 般 在 8 一 9 号 之 间 , 最 小 仅 为 7 号 。 因 此, 泸沽 湖 是 我 国 已 知 最 清澈 的 湖泊 之 一 。 由 于 泸沽 湖 的 湖 盆 形态 比较 复杂 , 水 深 、 水 草 分 布 、 湖 中 悬浮 物质 以 及 湖水 补给 来 源 的 不 同 , 在 不 同 湖区 的 透明 度 和 水 色 也 是 不 同 的 。 其 特点 是 ,@ 南 部 湖区 的 透明 度 小 于 北部 湖区 。 主 要 原因 是 南部 湖区 水 深 较 浅 , 水生 植 物 分 布 面积 又 较 大 、 腐 殖 质 较 丰富 。 同时 , 浅 水 区 域 水 体 的 混和 相对 也 比 深 水 区 要 强烈 , 致 使 水 体 易于 搅 浑 , 悬 浮 物 质 难于 220 7 i eB ek a tel oO oh S 图 24 一 10 FRMEREDAR 沉淀 。 加 在 沼泽 区 附近 以 及 入 湖 河口 处 透明 度 均 稍 低 于 其 他 湖区 , 水 色 标号 亦 大 。 例 如 , 近 沼泽 区 水 色 一 般 为 10 号 , 在 钟 凹 沼泽 地 的 入 湖 河口 附近 ,水色 甚至 达 15 号 。 其 原因 是 , 考察 期 间 , 正 值 雨 季 , 地 表 径 流 将 陆 源 腐殖质 、 泥 沙 等 悬浮 物质 携带 入 湖 , 在 河流 入 口 近 岸 区 形成 100 一 150 米 宽 的 浑 水 带 。 回 北部 湖区 的 南 、 西 、 北 岸 地 形 陡 峻 , 没 有 较 大 的 河水 入 湖 , 所 以 , 整 个 北部 湖区 是 全 湖 透明 度 最 大 、 水 色 标号 最 低 的 区 域 。 泸沽 湖水 色 和 透明 度 还 有 较 明 显 的 日 变化 过 程 。 一 般 中 午前 后 水 色 标号 低 、 透 明度 较 大 〈 如 表 24 一 2》 。 这 是 因为 透明 度 表 示 光 线 到 达 湖 中 的 深度 , 而 射 入 湖水 的 光源 主要 为 太阳 光线 , 中 午前 后 , 太 阳 高 度 角 大 , 射 入 湖水 的 光线 自然 也 就 增多 , 反 之 , 早 晚 的 光线 则 较 少 。 另 外 , 湖 中 浮游 生物 分 布 随 着 湖水 温度 的 早晚 变化 , 其 位 置 亦 在 不 断 变化 着 , 无 履 , 这 对 水 色 和 透明 度 也 会 有 一 定 的 影响 。 表 24 一 2 涉 沽 湖 透 明度 与 水 色 的 日 变化 〈1981.6.21) | | | 时 间 = CA) 6 8 10 12, |e 16 18 hee 20 a WH BORK) | 650 | 840 | 750 730 | 810 | 620 650 630 | | | = | | | | 7} & (4) 10 i oa Eee ae o> 16 i i E, KEM KET & 泸沽 湖 是 一 个 深水 湖泊 , 实 测 最 大 水 深 93.5 米 , 水 深 超过 50 米 的 湖区 约 占 全 湖面 积 的 一 半 , 平 均 水 深 为 40.3 米 ( 见 图 24 一 11), 湖 水 总 容积 达 19.53 亿 立 米 , 超过 了 云南 省 第 一 大 湖 滇 池 的 总 水 量 〈15.7 亿 立 米 ) , 与 洱海 的 储 水 量 ,(26.4 亿 立 米 ) 也 较 接 近 。 因此 , 它 不 仅 是 一 个 风景 秀丽 的 旅游 胜地 , 还 是 一 个 水 资源 列 藏 量 十 分 丰富 的 高 山 湖泊 。 从 泸沽 湖 的 补给 系数 只 有 3.54 可 以 说 明 , 该 湖 是 一 个 产 流 条 件 较 好 、 湖 水 补给 比较 充沛 , 而 水 量 损耗 又 相对 较 小 的 一 个 半 封 闭 湖 泊 。 为 了 评价 泸沽 湖 的 水 资源 在 水 利 建 设 上 的 意义 , 必 须 首先 讨论 和 研究 湖泊 的 水 量 平 衡 。 Frama Se, BRUE 1981 年 6 月 用 起 PRBIAL . (EAP SB) 31 条 深度 剖面 ( 伴 有 DOS wa) 资料 , 采 用 内 插 法 绘制 而 成 。 A io 图 24 一 11 泸沽 湖 湖底 地 形 图 ee SS 假设 湖泊 目前 处 于 水 平衡 状态 , 地 下 进出 流量 相等 ,并且 不 考虑 湖水 支出 项 中 的 工 农业 用 水 量 , 则 泸沽 湖 的 水 量 平 衡 方程 式 有 如 下 简单 形式 ; Qx + Qy =Qz+ Qy’ 222 式 中 : Oxy WIR 上 的 降水 量 ,Qy 为 入 湖 地 面 径流 量 ;,Qz 为 湖面 上 的 moms Qy 为 出 湖 地 面 径 流量 。 (一 ) 入 湖水 量 在 泸沽 湖 周围 有 三 个 气象 台 站 积累 长 期 降水 观测 资料 。 各 站 多 年 平均 降水 量 是 , 八 二 桥 站 〔〈 海 拔 2440 米 ) 959.4 毫 米 (1963—19794F) ; 永宁 站 “海拔 2640 米 ) 917. 922K (1963—19794F) ; 宁 藻 站 (海拔 2240.5 米 ) 913 .6 毫米 (1959—19804F) 。 上 述 台 站 多 设 在 海拔 较 低 的 坝 区 和 河谷 地 带 , 故 降水 量 值 比 泸沽 湖区 要 偏 低 。 云 南 省 水 文 总 站 1971 年 10 月 编 的 《云南 省 水 文 手册 》 之 图 1 标明 , 本 湖区 年 降水 量 在 1000 毫 米 等 值 线 范 围 以 内 。 显 然 这 是 符合 客观 情况 的 。 经 研究 , 拟 采用 流域 王 均 降水 量 按 1000 毫 米 计算 , 则 求 复 潮 面 年 平均 降水 量 为 0.48 亿 立 米 , 或 1.54 米 ?/ 秘 。 另 据 《 云 南 省 水 文 手 册 》 之 图 6 查 得 , 本 流域 径流 系数 大 致 处 于 0.4 这 个 平均 值 范围 以 内 。 影 响 径流 系数 的 因素 很 多 , 首先 是 气候 因子 , 其 次 是 下 垫 面条 件 。 一 般 降 水 量 越 大 、 下 热 面条 件 越 利于 径流 形成 , 则 径流 系数 值 亦 越 大 。 与 周围 地 区 相 比 , 泸 泪 湖 流域 由 于 海拔 明显 偏 高 , 从 而 降水 偏 大 、 蒸 发 较 小 , 加 之 湖区 地 形 封 闭 、 陡 峻 , 入 湖 径 流 又 以 坡 面 漫 流 为 译 , 因 此 , 其 径流 系数 值 应 大 于 上 述 平均 数 。 经 研究 , 流 域 陆 面 径流 系数 拟 采 用 0 .5 为 宜 。 据 此 , 求 得 入 湖 地 面 径 流量 为 0.62 亿 立 米 , 或 1.95 米 : 秒 。 这 样 则 得 湖水 的 多 年 平均 总 收入 量 为 1.10 亿 立 米 , 或 3.49 米 * / 秒 。 (=) 出 湖水 量 先 确 定 湖面 蒸发 量 。 湖面 蒸发 量 的 确定 是 水 量 平 衡 计 算 中 的 关键 。 由 于 没有 直接 观测 的 泸沽 湖 湖面 蒸发 资料 , 故 拟 采 用 间接 的 办 法 推算 。 目 前 可 以 参考 的 资料 主要 是 : (1) 1981 年 12 月 云南 大 学 与 云南 省 气象 局 在 《云南 省 水 面 蒸发 量 的 计算 方法》 一 文中 , 根 据 云 南 省 的 具体 情况 , 利 用 修正 的 《主要 考虑 海拔 高 度 对 蒸发 的 影响 ) 日 本 学 者 高 桥 浩 一 郭 水 面 蒸发 量 计 算 公式 , 算出 最 接近 湖 体 的 宁 落 站 多 年 平均 水 面 蒸发 量 为 1242.3 毫 米 。 (2) 从 《云南 省 水 文 手 册 》 之 图 8 查 得 湖区 年 蒸发 量 5C80 厘 米 口 径 套 盆 式 蒸发 器 ) 约 为 1500 毫 米 。 据 国内 有 关 部 门 研究 结果 , 由 80 厘 米 口 径 蒸 发 器 的 观测 值 折算 成 天 然 水 体 的 蒸发 量 的 折算 系数 , 在 云南 地 区 约 为 0.80 一 0.85。 因 潮 区 处 于 高 山区 , 蒸发 量 应 偏 小 , 故 拟 采 用 折算 系数 0.8。 这 祥 便 求 得 湖面 蒸发 量 为 1200 毫 米 。 显然 , 上 述 二 数 是 相当 接近 的 。 若 采用 其 平均 值 1221 毫 米 计 , 则 多 年 平均 湖面 蒸发 水 量 为 0.59 亿 立 米 , 或 1.88 米 : / P, 出 湖 地 面 径 流量 , 目 前 尚 无 完整 的 观测 资料 , 根 据 当 地 公社 干部 及 出 口 处 海门 桥 电 站 的 技术 人 员 反 映 , 多 年 平均 在 1 个 流量 以 上 。 本 节 若 将 入 湖水 量 减 去 湖面 蒸发 量 以 后 , 可 间接 算出 多 年 平均 出 湖 地 表 径 流量 为 0.51 亿 立 米 , 或 1.641 米 : 秒 。 由 于 没有 考虑 湖区 的 农田 灌溉 提 水 量 , 以 及 由 于 沪 沾 潮 的 地 势 较 周围 相 邻 流域 要 高 , 从 而 实际 上 可 能 有 较 大 的 地 下 出 流量 等 因素 , 这 个 数字 是 侦 大 的 。 因 此 , 实 际 的 出 流量 将 与 当地 有 关 人 员 提 供 的 数据 大 体 相 符 。 表 24 一 3 仅 是 从 大 于 来 说 明 泸 沽 湖水 平 衔 状 况 。 当 然 , 要 确切 地 算 清 进出 湖水 的 量 223 fi, HRMAMS A. K-HHEAHEMEMK, ARESHL, LedDAwE 观 成 分 , 更 主要 的 是 在 确定 地 下 水 进出 量 方面 一 时 还 存在 技术 上 的 困难 。 表 24 一 3 泸沽 湖 流域 多 年 平均 水 量 平 衡 表 fi 积 | 水 量 [下 Bok OD 起 重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出 湖 水 量 一 一 CRB ABD) 亿 立 米 | 米 / 秒 RAAB) 亿 立 米 | 3D 湖面 降水 量 48.45 | 0.48 | 1.54 | iH Tm Ae | 48.45 | 0.59 | 1,88 A 湖水 量 入 湖 地 面 径流 量 | 122.95 | 0.62 | 1.95 | 出 湖 地 面 径流 量 a ep ees 合 tt 1.10 3.49 合 tt 1,10 3.49 然而 , 我 们 从 这 个 简单 的 水 平衡 分 析 中 , 可 以 得 出 一 个 明确 的 概念 , 即 该 湖泊 虽然 存在 着 很 大 的 湖水 静 储 量 , 但 其 进出 水 量 仅 占 湖水 总 容积 的 5.6% , 即 湖水 的 动 储 量 是 非 常 有 限 的 。 而 且 , 其 中 一 半 以 上 的 水 量 又 为 湖面 蒸发 所 消耗 , 因此 , 这 个 湖泊 大 规模 水 电 建 设 的 前 景 是 不 大 的 。 因 为 任何 较 大 规模 的 开发 利用 方案 都 必 将 不 可 避免 地 要 动用 大 量 的 湖水 静 储 量 , 从 而 使 湖水 位 急剧 下 降 , 这 就 必 将 显著 地 破坏 已 经 平衡 着 的 湖区 生态 环境 , 从 而 带 来 一 系列 恶果 。 主要 参考 文献 C1) KR (1959) : 《陆地 水 文学 》 (上 册 )》 , 科 学 出 版 社 。 [2] L.W.m@# (1959): 《湖沼 学 》 科 学 出 版 社 。 [3] B.B. 波 果 斯 洛 夫 斯 基 等 〈1958) : 《湖沼 学 概论 》 科 学 出 版 社 。 (4) JLLK.ik#e@k (1958): 《苏联 水 文 地 理 》 科 学 出 版 社 。 PRELIMINARY ANALYSIS ON THE HYDR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LAKE LUGU Ji Jiang Fan Yungqi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cademia Sinica) Abstract Lake Lugu,lying within the Jingshajiang River basin, is a semienclosed fresh water lake in high mountains, Its catchment area covers about 171.4km*, while its surface area is 48,45km? and its storage capacity 1,953 millm*, This lake is of both glaciation origin and fault origin, The whole lake area have two distinct seasons, the rainy season and the dry season,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amounts to 1,000mm with 85% being concentrated on June to Sept, Jn summer, the daily maximum and daily minimum temperatures of lake surface appear respectively at 14—16 and 8 —10 o'clock 2 一 4 hours later 224 than that of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The daily temperature range is only about 1°C in the open water, but over 5° near the lake shore, The ver- tical distribution of water temperature is very obvious, which assumes three- stratum structure; The epilimnion is about 8m in thickness where the temperature is 19—20°C, The average thickhess of metalimnion reaches up to 16,.6m, with its biggest gradient over 1,1°7C/m, 25m below the surface is the hypolymnion with the water temperature ranging from 8,9C to 10C, The lake current results mainly from wind, but the morphology of the lake basin also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The largest current velocity of epi- liminion is 10cm/sec, but at the depth of 30m lake water the velocity app- roaches almost to zero, The transparency of the lake water approximates to 12m while the water colour is 8—9,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equation of water balance, the annual mean precipitation of the lake surface is 48 mill m*; the mean evaporation capa- city is 59 mill m*; the runoff volume of. surface water flowing into the lake is about 48—61 mill m*, but that flowing out of the lake is about 37—51 mill m*,Although the lake has a rich store of water, yet its positive reserve is very Small, half of which was comsumed by evaporation, Thus the lake’s prospects are poor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ydroelectric stations on a large scale, 25 waa Wk 1b er * G28. AHA. AMR (中 国 科 学 院 南 京 地 理 研究 所 ) 泸 河 湖 又 名 落水 海子 , 位 于 东经 100"45' 一 100"51', 北 纬 27"41 一 27 “45 之 间 ; 地 跨 云南 省 宁 荡 、 四 川 省 盐 源 两 县 。 湖 泊 略 呈 西 北 一 东南 走向 , 南 北 长 约 9.4 公 里 左右 ,平均 宽 为 5.2 公 里 , 面 积 约 48.45 平 方 公 里 , 平 均 水 深 40 米 , 最 天 水 深 达 93 OK. 沾 沽 湖水 化 学 野外 考察 工作 , 从 1981 年 6 月 18 日 开始 至 26 日 结束 。 湖 体 除 布设 了 18 个 采样 点 ( 见 图 25 一 1) 外, 还 在 南北 水 域 交 界 处 第 12 测 点 进行 了 24 小 时 的 定点 连续 观测 。 水 样 的 采集 一 般 分 表 〈 湖 面 下 0.5 米 ) 、 底 “〈 湖 底 上 0.5 米 ) WE, HAM kaw AD 0.5 米 、5 米 、.10 米 .20 米 及 底层 分 层 采 集 , 共 取得 湖水 样品 42 个 。 此 外 , 还 采集 了 流域 内 的 WK. RAK MII. PT ABS AK ot LE, BReHIE. Fe aa a ICR NE 主要 离子 、 营 养 元 素 均 采 样 固定 后 在 室内 分 析 , 分 析 方 法 主要 参照 “水 质 分 析 法 ”一 书 —. FUR 40k Al (—) TKE Ya WH ERE AR HE200S FEF AA, AMT LIRA. see ee Ak BCE Se WHI 178 .64—194 9528 2 Ht, RAK EES (9 187 .66—206 582% Paste OT 0 湖水 矿 化 度 的 平面 分 布 特点 为 , 四 以 半岛 、 小 岛 为 天 然 分 界线 , 将 湖面 分 为 南北 两 部 分 , 南 部 水 域 较 北 部 水 域 矿 化 度 略 低 些 。 包 南部 水 域 各 测 点 矿 化 度 差 异 明显 , 变 幅 较 大 , 矿 化 度 等 值 线 较 密 ; 北部 水 域 各 测 点 之 间 分 布 比较 均 -- , 变 幅 较 小 , 矿 化 度 等 值 线 较 朴 。@@ 南 北 两 水 域 矿 化 度 的 分 布 都 具有 直 湖 四 周 向 湖 心 逐 渐 增 高 的 变化 咎 势 湖水 矿 化 度 的 垂直 分 布 一 般 是 随 着 水 深 的 增加 而 增高 。 但 是 , 矿 化 度 的 极 低 值 往往 不 是 出 现在 表层 , 而 是 在 水 深 10 米 处 〈 见 图 25 一 2) 。 多 数 测 点 湖水 矿 化 度 底 层 比 表层 高 10 毫 克 . 升 - :左右 。 少 数 测 点 水 浅 , 表 、 底 层 湖 水 得 到 充分 交换 , 矿 化 度 大 致 相 等 矿 化 度 具 有 一 定 的 年 际 变化 , 据 实测 资料 ,1978 年 6 月 为 214.58 毫 区 升 -1, 586 天 # ACH BALSA RE, WRECKS EH. MPAA SBA. SME ARAL AL fe, Wealy, HEAP, FR, WEE, PLP, 226 S| WES, PAE EE 测 泸沽 湖 矿 化 度 分 布 图 图 25 一 1 227 6 月 为 188 .41 毫 克 . 升 -:, 前 者 比 后 人 者 高 2 毫克, 升 -: 之 多 。 aes 186 188 190 192 194 196 eras 水 型 泸沽 湖 湖 水 中 的 主要 离子 以 重 碳 酸根 、 钙 离子 为 主 , 分 别 占 阴阳 离子 训 克 当 量 总 数 的 81.8% 152.6% DSH 当量 计 其 离子 顺序 为 :Ca 之 Mg2 二 Nat>K+t, HCO,->CI->CO,?2-> SO,47, FERRO, ALPS REP TH PA ZK DR RR ERA BS Ik, BD Coa 1.98 I 0.19 9 50 1. 测 点 12 泸 沾 潮 湖水 中 主要 离子 组 成 具有 2. 测 点 13 自己 的 特点 , 其 毫克 当量 比值 为 : Cae: Me** « Naj EYE 2790 14,25: 9,97: 1; HCO,~: SO,?-: Cl-=7.44:0.16:1, 57H 能 先生 图 25 一 2 WRESE AH 在 研究 梁子 湖 湖沼 学 资料 中 所 述 重 碳 酸 盐 标 准 情况 相 比较 , 钾 离子 低 一 倍 , 硫 酸根 低 九 倍 , 而 钙 、 镁 离子 的 相对 含量 却 高 得 多 。 主要 离子 在 湖水 中 的 平面 分 布 大 致 有 三 种 情形 , 引 重 碳酸 根 、 钙 离子 的 分 布 与 矿 化 度 基 本 一 致 , 具 有 由 湖 四 周 向 湖 心 递增 的 变化 趋势 。@@ 镁 离子 的 含量 南部 水 域 略 高 于 北 部 水 域 。@ 硫 酸根 、 碳 酸根 、 氯 根 、 钊 、 钠 离子 的 分 布 比较 均一 , 仅 沿岸 个 别 测 点 硫酸 根 离子 含量 略 高 些 。 主要 离子 在 湖水 中 的 垂直 分 布 特点 是 : 重 碳酸 根 、 钙 离子 的 含量 一 般 随 着 水 深 的 增 加 而 增高 , 碳 酸根 的 含量 则 随 着 水 深 的 增加 而 降低 。 其 它 主 要 离子 一 般 人 不随 水 深 的 增加 而 变化 。 (=) 主要 影响 因素 分 析 (1) 气候 是 影响 矿 化 度 和 水 型 的 主导 因素 。 泸 沽 湖 属 云贵 高 原 西 南 季风 区 , 每 年 从 5 月 开始 至 10 月 止 为 雨季 , 其 中 以 6 一 9 月 降水 最 为 集中 ;11 月 至 翌年 4 月 为 旱季 。 多 年 平均 降水 量 为 930 毫 米 左 右 , 而 多 年 平均 蒸发 量 达 1200 毫 米 。 上述 湿 润 带 季节 性 干旱 的 气 候 条 件 , 决 定 湖水 矿 化 度 比 位 于 干旱 、 半 和 干旱 区 湖泊 低 得 多 , 而 又 略 高 于 湿润 区 湖泊 。 此 外 , 因 湖面 海拔 高 达 2690.7 米 , 多 年 平均 气温 仅 为 12.78"C, 使 区 内 岩石 风化 、\ 淋 溶 以 及 元 素 的 迁移 均 受 到 一 定 的 限制 , 故 泸沽 湖水 矿 化 度 又 比 云贵 高 原 湖 区 其 它 湖泊 略 低 些 。 (2) 岩 性 是 影响 矿 化 度 和 水 型 的 另 一 重要 因素 。 泸 泪 湖 四 周 除 有 玄武 岩 、 硅 质 页 岩 、 硅 质 灰 岩 分 布 外 , 还 多 石灰 岩 分 布 。 石 灰 岩 中 可 溶性 的 碳酸 盐 成 份 , 在 空气 中 二 氧化 碳 及 降水 作用 下 , 易 被 溶解 进入 湖 中 , 导 致 湖水 中 重 碳 酸根 、 钙 、 鳞 离子 明显 增高 。 又 因 石 灰 岩 中 主要 以 碳酸 钙 成 份 为 主 〈CaO042.6%、MgO7.9%) , 所 以 湖水 中 钙 离 子 比 镁 离子 的 含量 高 一 倍 左 右 , 湖 水 属 重 碳酸 盐 类 钙 组 I 型 水 。 228 深 10 米 20 30 40 二 60 70 《3) 运 流 补给 条 件 也 是 影响 湖水 矿 化 度 和 水 型 的 又 一 重要 因素 。 泸 沾 湖 A — 外 流 湖 , 属 金沙 江水 系 。 湖 水 的 主要 补给 水 源 为 降水 及 地 表 运 流 。 调 查 期 间 , 恰 估 雨 季 , 实 测 沿 湖 四 周 主 要 入 湖 河流 河水 的 矿 化 度 均 低 于 湖水 矿 化 度 , 变化 在 117 一 177 毫 区" 升 ”之 。 间 , 水 型 均 为 重 碳酸 盐 类 钙 组 ] 型 水 。 由 于 上 述 河水 及 区 间 坡 面 漫 流 弱 矿 化 水 的 补给 , 使 湖泊 沿岸 区 湖水 矿 化 度 均 比 湖 心 略 低 。 (4) 湖 盆 形 态 对 矿 化 度 的 平面 及 垂直 分 布 影响 较为 明显 。 泸 沽 湖 中 半岛 及 小 岛 的 存 在 , 将 湖泊 分 为 南北 两 个 水 域 ,使 湖水 的 交换 受到 一 定 影响 。 南 部 水 域 水 浅 、 水 草 繁 生 , 水 动力 作用 较 弱 , 矿 化 度 的 平面 分 布 有 明显 的 差异 。 北 部 水 域 较 开 阔 , 水 动力 作用 较 强 , 态 化 度 的 平面 分 布 比较 均一 。 此 外 , 泸 油 湖 的 水 深 条 件 及 温 牙 层 的 存在 , 使 表 、 底 层 湖 水 的 交换 更 替 受 到 限制 , 因 而 导致 了 矿 化 度 有 明显 的 垂直 分 层 现 象 。 =. WARE A A nH fo (一 ) BRA 泸沽 湖 表层 湖水 中 溶解 氧 的 含量 多 数 测 点 变化 在 6.5 一 7.0 毫 克 . 升 - :之 间 , 偶 见 个 别 测 点 溶解 氧 含量 较 高 , 如 15 号 测 点 溶解 氧 高 达 9.09 毫 克 . 升 -:。 底 层 湖 水 中 溶解 氧 各 测 点 之 间 差 异 较 大 , 调 查 期 间 实测 最 低 值 为 4.29 毫 克 * 升 -+, 最 高 值 为 7.61 毫 克 * 升 -:, 且 具 有 由 湖 四 周 浅 水 区 向 湖 心 深水 区 递减 的 变化 趋势 。 泸沽 湖 溶 解 氧 的 垂直 分 层 较 为 明显 , 根 据 四 个 测 点 的 资料 分 析 , 溶 解 氧 的 最 高 值 往 往 不 是 出 现在 表层 , 而 是 在 水 深 20 米 处 。 即 从 表层 至 水 深 20 米 处 , 溶解 氧 含量 逐渐 增高 , 以 后 随 着 水 深 的 增加 而 逐渐 降低 , 如 表 25 一 1。 表 25 一 1 溶解 氧 的 垂直 变化 单位 , 毫克“ FP! 泸沽 湖 溶解 氧 的 昼夜 变化 不 太 明 显 , 日 变化 幅度 也 小 。 昼 夜 变化 较 明 显 的 水 层 是 10 一 20 米 处 , 白 天 随 闭 光合 作用 的 增强 , 溶 解 氧 含量 增高 ;夜晚 则 由 于 纯 呼 吸 作 用 的 消耗 使 溶解 氧 含量 降低 〈 如 图 25 一 3) 。 其 它 水 层 中 溶解 氧 的 晶 夜 变化 曲线 显得 平缓 、 无 规律 性 。 229 Ae Bae! 50 ' 22:00 2:00 6:00 10:00 14:00 18:00 (小 时 ) 6 月 20 日 6 月 21 昌 图 25 一 3 溶解 氧 盟 夜 变化 曲线 (1981 年 6 月 20 一 一 21 日 ) 归纳 起 来 , 泸 沽 湖 溶 解 氧 具 有 如 下 特点 : @ 泸 沾 湖 溶解 氧 的 绝对 含量 较 低 , 不 仅 低 于 长 江 中 下 游 湖区 湖泊 , 也 比 云贵 高 原 湖区 其 它 湖泊 略 低 些 ( 如 表 25 一 2)。 其 原因 可 能 与 湖面 上 氧 分 压 有 关 。 泸 沽 湖 湖面 海拔 2690.7 米 , 表 25 一 2 泸沽 湖 溶解 氯 与 其 它 湖泊 比较 湖 名 al 1G 湖 i Al 淹 大 湖 湖面 海拔 ( 米 ) 2690.7 1721 3 水 im (tC) 19.7 19,7 18,7 YAR E(B yt: Ft) 6.54 7.42 8.96 多 年 平均 气压 为 776.6 毫 巴 , 不 仅 低 于 平原 地 区 的 湖泊 , 而 且 比 抚 仙 湖 还 低 100 多 毫 巴 。 由 于 大 气压 低 , 从 空气 中 溶 入 湖水 中 的 氧气 就 少 得 多 。 但 经 过 温度 、 压 力 等 换算 后 的 溶 解 氧 饱和 度 并 不 低 , 表 层 一 般 为 95% 以 上 , 而 在 5 一 10 米 水 深 处 溶解 氧 饱和 度 在 100% 左 右 。@ 泸 沾 湖 的 水 深 条 件 及 温 跃 层 的 存在 , 使 溶解 氧 的 科 直 分 层 更 为 明显 。 至 均 在 温 妈 层 以 下 的 20 米 水 层 处 出 现 溶 解 氧 最 高 值 的 原因 可 能 与 该 水 层 水 温 突然 降低 , 溶 解 氧 饱和 度 低 , 能 深入 更 多 的 氧气 有 关 。 加 上 , 泸 沾 湖 透 明度 大 , 在 水 深 20 米 处 仍然 可 以 进行 光 合作 用 , 产 生 的 氧气 因 温 跃 层 阻隔 , 不 易 释 放 至 表层 水 中 所 致 。@@ 泸 沾 湖 沉 水 植物 和 浮 游 植 物 较 丰富 , 这 些 植 物 的 光合 作用 使 湖水 中 溶解 氧 增 高 。 在 植物 密集 的 水 域 , 如 15 号 测 点 湖水 溶解 氧 高 达 9.09 毫 克 . 升 -:, 较 其 它 测 点 高 2 毫克 * 升 :之 多 。 由 于 光合 作用 主要 在 10 一 20 米 水 层 处 进行 , 该 水 层 与 其 它 水 层 相 比 , 溶解 氧 含量 比较 丰富 , BH 变化 也 较 明显 。 230 ’ (=) FRIAR 泸沽 湖水 深 10 米 以 上 水 层 中 均 未 见 有 游离 二 氧化 碳 存在 。10 米 以 下 水 层 , 游 离 二 氧 化 碳 含量 随 着 水 深 的 增加 而 增高 , 见 表 25 一 3。 底 层 湖水 中 ,, 游离 二 氧化 碳 实测 最 高 值 为 3.96 毫 克 . 升 -:, 并 且 有 由 湖 四 周 浅水 区 向 湖 心 含量 逐渐 增高 的 平面 分 布 趋势 。 表 25 一 3 游离 二 氧化 碳 的 垂直 变化 含量 《毫克 \ ERTL OCR ea ee MEAR, 208 \ 0.5 0.0 5.0 游离 二 氧化 碳 含量 低 的 原因 : 四 泸沽 湖 海拔 较 高 , 湖 面 上 二 氧化 碳 分 压 小 , 因 而 从 室 气 中 溶 入 湖水 中 的 游离 二 氧化 碳 量 就 少 。@) 湖 水 p 五 值 较 高 为 8.40 一 8.62, 此 时 湖水 中 有 碳酸 根 离子 存在 。 湖 水 中 的 碳酸 根 离子 与 进入 湖水 中 的 二 氧化 碳 迅 速 化 合 , 生 成 重 碳酸 根 离子 , BY: CO, +CO2-+H,O2HCO,-, 使 10 米 以 上 水 层 未 检 出 游离 二 氧化 碳 。 国 底 质 中 虽 有 -一定 的 有 机 物质 及 生物 残 体 , 因 水 温 低 , 分 解 较 缓慢 , 故 底层 湖水 中 游离 二 氧化 碳 含量 也 不 高 。 | (=) pH 值 和 Eh 值 (1) pHi 污 活 湖水 体 pH 值 蒋 高 ,10 米 以 上 水 层 为 8.4--8.62,10 米 以 下 水 层 为 7.7 一 8.4。 潮水 总 酸度 为 0 一 0.09 毫 克 当 量 . 升 -- , 总 碱 度 为 2.2 毫 克 当 量 ,. 升 - :左右 。 pH 值 的 平面 分 布 表 层 湖水 比较 均一 , 而 底层 湖水 具有 由 湖 四 周 浅水 区 向 湖 心 递 降 的 趋势 。pH 值 的 垂直 分 层 较 明 显 , 一 般 随 着 水 深 的 增加 而 逐渐 降低 , 如 表 25 一 4。 (2) Ehff iy AK AUE RE, 4A 410—45022 KR, JRE H300—40028f, #E 略 高 于 底层 , 整 个 湖泊 水 体 处 于 氧化 状态 。 Eh,; 值 的 平面 分 布 表层 比较 均一 , 底 层 也 具有 由 湖 四 周 浅水 区 向 湖 心 深水 区 递 降 的 趋势 。 Eh; 值 的 垂直 分 布 是 随 着 水 深 的 增加 , 卫 h; 值 逐渐 降低 , 底层 比 表层 低 50 毫 伏 左右 。 231 表 25 一 4 pH、Eh 值 垂直 分 布 6 [0.5 19.4 8.6 317.3 413.3 27.77 5.0 19.1 8.5 307.5 397.5 27 25 10,0 17.2 8.4 308.8 392.8 27 .09 20.0 11,1 8.3 308.1 386.1 26.87 底 8.9 7.8 304.6 363.4 25.75 三 、 湖 水 营养 状况 (一 ) 营养 元 素 湖水 中 氮 、 磷 、 铁 、 硅 等 元 素 的 含量 与 变化 , 和 水 生 植物 的 生命 活动 息息相关 , 故 称 “ 营 养 元 素 ”。 泸 沾 湖 湖水 中 营养 元 素 的 含量 普遍 较 低 , 其 中 铁 未 检 出 , 无 机 氮 仅 为 0.09 一 0.11 毫 mH’, BL. ES RRB, MORE. (1) 无 机 毛 无 机 所 在 湖水 中 以 氨 态 氮 存 在 形式 为 主 , 硝 态 氮 次 之 , 亚 硝 态 氮 最 少 , 如 表 25 一 5。 调查 期 间 各 测 点 含量 差异 较 大 , 平 面 分 布 呈 现 出 不 均一 性 。 垂 直 分 布 不 太 明 显 , 多 数 情 况 下 , 表 层 含量 略 高 于 底层 。 表 25 一 5 湖水 中 三 态 氨 含量 单位 , Beye + Ft! 层 次 | NHs—N | NO, —N | NO,-—N # = ge we. Bea | el i 底 层 0.06 | 0.03 | 痕 迹 (2) 无 机 磷 湖水 中 磷 的 含量 通常 以 磷酸 根 (PEO4-) 表示 。 表 层 水 为 0.04 毫 克 * 升 -:, 底 层 水 为 0.06 毫 克 . 升 。 无 机 磷 的 平面 差异 也 较 明 显 , 有 些 测 点 水 样 未 检 出 , 有 些 测 点 含量 高 达 0.10 毫 克 . 升 -。 无 机 磷 一 般 随 着 水 深 的 增加 而 增高 , 有 一 定 的 垂直 分 层 , 如 图 25 一 4。 (3) 硅 , 全] 湖水 中 硅 通 常 以 二 氧化 硅 (SiO,) OF O15" Raa Haro hy 215% SiQ2 表示 。 泸 沽 湖 表 层 湖 水 中 含 硅 量 为 0 0.02 0.04 0.06 0.08 90 10 PO4?~ 1.0525 KEWKPSEBA 1.75 毫 区" 升 , 见 图 25 一 4。 硅 有 一 定 的 平面 分 布 , 各 测 点 含量 差异 较 大 , 低 者 未 检 出 , 高 者 可 达 2.68 毫 克 , 升 -:。 硅 垂直 分 层 现象 较 明 显 , 一 般 随 着 水 深 的 增加 , 含 量 增高 。 (=) 有 机 物耗 毛 量 泸沽 湖水 中 有 机 物耗 氧 量 一 般 变 化 在 0.76 一 2.0 毫 克 . 升 之 间 。 调 查 期 间 , 实 测 平均 值 表层 2.31 毫 克 。 升 -:, 底层 1.31 毫 克 . 升 -:, 表 层 略 高 - 于 底层 。 有 机 物耗 氧 量 平 面 分 布 差异 较 明 显 , 敞 水 带 测 点 多 在 1 毫克 . 升 - AA, EKER. REHM A, 有 机 物耗 氧 量 高 达 5 毫 克 ' 升 ”。 (三 ) 总 硬度 泸沽 湖 水 总 硬度 多 数 测 点 在 2.0 毫 克 当 量 . 升 左右。 总 硬度 的 平面 差异 小 , 分 布 较 均 一 。 有 一 定 的 垂直 分 层 现 象 , 一 般 随 着 水 深 的 增加 而 增高 , 如 表 25 一 6 。 —! YX << (3) 图 25 一 4 P0;- 和 Yi0, 的 垂直 分 布 表 25 一 6 总 硬度 的 垂直 变化 单位 , 毫 克 当 量 。 升 -1 底 2.043 2.020 2.059 2.020 (PD MREFA 湖泊 中 初级 生产 力 的 测定 , 无 论 从 理论 上 或 渔业 实践 上 都 具有 极 重要 的 意义 。 目 前 , 广泛 采用 测 氧 法 《黑白 瓶 》 或 C!1 法 来 进行 初级 生产 力 的 测定 , 实质 上 都 是 基于 下 列 光 合作 用 平衡 方程 式 作为 基础 , 即 , 6CO, + 6 再:O 光 .叶绿体 CeHi:Oe+60O,+674 大 卡 / 克 分 子 为 了 测定 泸沽 湖水 体 初 级 生产 力 , 观 测 中 采用 黑白 瓶 测 氧 法 进行 测定 , 如 表 25 一 7。 黑白 瓶 氧 量 的 测定 值 表 示 :, 四 泸 沾 湖 6 月 份 光 合作 用 层 , 即 实际 生产 水 层 应 为 0 一 20 米 水 层 。 比 星云 湖 、 抚 仙 湖 厚 得 多 。@ 泸 沾 湖 单位 体积 内 所 产生 的 氧气 量 均值 为 0.13 毫克 9O: 升 -:。 与 星云 湖 、 抚 仙 湖 相 比 ,0.5 米 水 层 有 机 物 纯 产 量 泸 沾 湖 为 0.10 毫 克 O.-F 《1981 年 6 月 21 日 》, 抚 仙 湖 为 0.06 毫 克 O,,. 升 -!:《1980 年 7 月 10 日 》, 星云 湖 为 0577 训 克 9O:…. 升 -:《1957 年 8 月 21 日 》 。 泸 沾 湖 初级 生产 力 高 于 抚 仙 湖 , 而 低 于 星云 湖 。 表 25 一 7 泸沽 湖 黑 白 瓶 内 氧 量 测定 值 (1981 年 6 月 21 日 ) k 过 “| 开始 时 湖水 中 | 终止 时 白 瓶 | 终止 时 黑 瓶 | 浮游 植物 和 | 光合 作用 过 程 | 有 机 物 质 含 氧 量 | 含 氧 量 | 含 氧 量 | 细菌 呼吸 值 中 产生 氧气 介 纯 产 氧 量 am 毫克 FO} | 毫克 . 升 -+ | 毫克 , 升 -+ | 毫克 . 升 -1 | 毫克 。 升 1 fee -天 31 0.5 6.88 6.98 6.83 0.05 | 0.15 0,10 2.5 6,73 0.02 0.24 Bike | 6.78 ] 0.07 045 10.0 7.14 : 0.06 0.06 20.0 7,56 : : 0.03 0.10 WM. kK hk Ht 。, 泪 沿 湖 为 一 高 原 深水 湖泊 , 湖 水 清 彻 透明 , 水 色 为 贺 里 尔 ' 乌 里 (FOrel 一 ale) 方 法 8 一 9 级 , 透 明度 7 一 10 米 , 最 大 达 12 米 。 湖 水 矿 化 度 低 , 在 200 毫 克 ., 升 -! 左 右 , 总 硬度 约 为 2.0 毫 克 当 量 . 升 -:, 为 弱 矿 化 软水 。 湖 水 中 溶解 氧 尚 属 充沛 ,pH 和 Eh; 值 较 高 , 反 映 出 湖水 是 一 碱 性 氧化 介质 环境 , 有 利于 有 机 物 的 分 解 , 也 有 利于 进入 湖 体 的 重金 属 元 素 沉降 。 从 上 述 几 方面 分 析 泸 沾 湖水 可 用 作 人 饮用 及 工农 业 用 水 。 泸沽 湖水 中 营养 元 素 、 有 机 物耗 氧 量 略 高 于 抚 仙 湖 , 但 远 比 其 它 湖泊 低 , 如 表 25 一 8。 从 湖泊 初级 生产 力 看 , 单 位 体积 内 所 产生 的 氧气 量 也 比较 接近 于 抚 仙 湖 , 而 远 低 于 富 ”营养 型 的 湖泊 , 如 污 池 、 星 云 湖 。 从 湖泊 营养 类 型 评价 , 湖 水 中 所 含 化 学 成 份 , 如 钙 、 镁 、 钠 等 离子 含量 还 是 较为 丰富 的 , 磷 的 含量 已 接近 于 中 营养 型 湖泊 。 但 是 , 氮 、 铁 、 硅 含量 , 有 机 物耗 氧 量 均 较 低 , 应 属于 贫 营养 型 湖泊 。 考 虑 到 调查 期 间 , 湖 中 水 生 植 物 繁 茂 , 使 湖水 中 营养 元 素 减 少 这 一 客观 因素 , 因 此 , 沾 沽 湖 应 属于 从 贫 营 养 型 向 中 营养 型 234 Wee AY IA 表 25 一 8 泸沽 湖 与 其 它 湖泊 水 中 营养 元 素 含量 FL, BRO { | | | ai 名- Fe NH,—N | NO,-—N | NO,-—N | PO$- SiO, FAM (RE) 0. | 0:07. | 0.04 痕迹 0.04 1.05 APOE) 0. 0.06 0.03 i wh 0,06 1.75 抚 仙 湖 (表层 ) 0.01 0.01 0.05 0.0003 0.01 0.26 抚 但 湖 (底层 ) 0.02 0.02 0.05 0.0009 0.03 0.68 洞 庭 湖 0.08 0.02 0.14 0.006 0,02 3.06 xz FF 湖 0.01 0.10 5—6 in 湖 0.01 0.08 主要 参考 文献 1.9.A. 阿 列 金 。 《水 文化 学 原理 》 地 质 出 版 社 ,1960 年 。 2. 王 祖 熊 : 《梁子 湖 湖 沼 学 资料 》, 于 《水 生生 物 学 》 集 刊 3 期 352 一 368 页 ,1959 年 。 3. 黎 尚 豪 等 : 《云南 高 原 湖 泊 调 查 》 于 《海洋 与 湖沼 》 第 5 卷 第 2 期 ,1963 年 。 4.R.A. 霍 轧 : 《海洋 化 学 》 , 于 《水 的 结构 与 水 圈 的 化 学 》 科 学 出 版 社 ,1976 年 。 5. 中 国 科 学 院 南 京 地 理 研 究 所 编著 : 《江苏 湖泊 志 》 江 苏 科 学 技术 出 版 社 ,1982 年 。 6. 中 国 科学 院 贵 阳 地 球 化 学 研究 所 :, 《简明 地 球 化 学 手册 》 科 学 出 版 社 ,1981 年 。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AKE LUGU Pan Hongxi Hu Hongyun Hu Wenying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cademia Sinica) Abstract The field work and stationary observa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June 18 —26, 1981, show that the hyd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ake Lugu may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 mineralization of Lugu Lake water is about 200mg/L, much lo- wer than that in arid or semiarid regions, but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in humid region, which approximates that of other lakes in Yun-Gui plateau, Ca 1,98 I 0.19, 2, Lake Lugu is 2,690.7m in elevation and the oxygen pressure on the The main ions are HCO, and Ca?* while the type of the water is C lake surface is lower than that on the plain, with water temperature of 20°, the dissolved oxygen is 6.5 一 7.0 milligram/litre, 2 milligram/litre lower than that of the plain, but the saturation exceeds 95%, 3, The lake is deficient in nutrient elements, No iron has been found and inorganic nitrogen amounts to 0.09 一 0.11 milligram/litre only, Both the oxygen consumption by organic matters and total hardness are rather low, and the preliminary production is 0,13 milligram O,/litre, 4, Lake Lugu, as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lakes in the region, is in the stage of transition from an oligotrophic lake into a mesotrophic lake, Because of its good quality water, lake Lugu is favourable for the develo— pment of industry, agriculture and fishery, * This paper was drafted by Pan Hongxi and revised by Hu Wenying, 236 a AOL 26. 卧 龙 地 区 水 化 学 特征 * Biz 10 Ht AK (中 国 科学 院 成 都 地 理 研 究 所 ) 一 、 与 水 化 学 有 关 的 环境 条 件 卧龙 地 区 位 于 四 川 省 阿坝 藏族 自治 州 的 南部 , 正 处 在 青藏 高 原 东部 边缘 的 高 山峡 谷 地 带 上 , 它 是 以 保护 大 熊猫 等 珍贵 动物 和 山地 生态 系统 为 重点 的 自然 保护 区 , 面积 约 2000 FRA. KARKEE, WARE 岭 谷 高 差 悬 殊 , 整个 地 势 由 西北 向 东南 逐渐 降低 。 在 西北 边缘 的 四 姑娘 山高 海拔 6250 米 , 是 薄 峡 山脉 的 最 高 峰 , 也 是 四 川 境 内 的 第 二 高 峰 。 构 成 本 区 山体 的 地 层 主要 有 三 和 迭 系 变质 长 石 石 英 砂岩 、 千 枚 岩 、 粉 砂岩 、 灰 岩 ; 二 BAWKA. EWDRBKA. TRA: BRAN FHA. ARAL SKA Ke; 志 留 系 的 灰色 千 枚 岩 、 结 晶 灰 岩 、 石 英 岩 、 白 云 岩 、 砂 岩 等 。 在 局 部 地 方 有 蛇 纹 岩 、 花 岗 闪 长 岩 和 花岗岩 出 露 。 由 此 可 见 , 构 成 本 区 山体 的 岩石 主要 是 变质 岩 类 和 碳酸 盐 岩 类 。 区 内 低 海 拔 的 河谷 和 低 山 为 湿润 的 亚热带 气候 , 年 平均 气温 10 一 14C 之 间 , 年 降水 量 在 1100 毫 米 左 右 , 多 集中 于 6 一 9 月 。 由 于 山体 高 大 , 相 对 高 差 1000 一 5000 米 , 导 致 热 、 水 条 件 随 海拔 增高 而 变化 。 同 样 地 , 与 热 、 水 条 件 密切 相关 的 生物 和 土壤 也 发 生 相 应 的 变化 , 形 成 分 带 明显 的 山地 自然 垂直 带 谱 。 从 海拔 1120 米 的 木 杠 坪 到 四 姑娘 山 项 , 可 以 划分 为 下 列 6 ae: 山地 亚热带 一 常 绿 阔 叶 林 一 黄 壤 带 “〈 海 拔 2000 米 以 下 ) : 山地 暖 温带 一 针 、 阔 叶 混交 林 一 瞳 棕 壤 带 “〈 海 拔 2000 一 2600 米 ) 山地 寒 温 带 一 上 暗 针 叶 林 一 暗 针 叶 林 土 带 〈 海 拔 2600 一 3700 米 ) 亚 高 山 亚 寒 带 一 灌 从 、 草 旬 一 亚 高 山 草 甸 土 带 《〈 海 拔 3600 一 4600 米 ) 高 山 寒 带 一 疏 草 一 寒 漠 土 带 〈 海 拔 4600 一 4900 米 ) 极 高 山 寒 冻 冰雪 带 〈 海 拔 4900 米 以 上 ) 区 内 的 河流 发 育 与 构造 线 基 本 一 致 。 主 要 河流 有 皮条 河 、 正 河 等 。 皮 条 河 发 源 于 巴 郎 山 东 坡 , 自 西南 流向 东北 。 正 河 发 源 于 四 姑娘 山东 坡 , 自 西北 流向 东南 , 至 上 河 坝 与 皮条 河 汇合 。 汇 合 后 称 耿 达 河 〈 或 鱼子 溪 ) , 由 西向 东 流 入 岷江 。 本 区 河水 主要 由 降水 和 地 下 水 补给 , 只 有 正 河 河水 除了 由 降水 和 地 下 水 补给 外 , 还 有 冰雪 融 水 补给 。 本 区 的 河流 流程 短 , 落 差 大 , 在 较 短 的 距离 内 流 经 几 个 山地 自然 带 。 * ”参加 野外 取样 的 还 有 钟祥 洗 、 刘 淑 珍 、 柴 宗 新 、 贺 素 娣 、 袁 培 德 、 陈 孔明 ; 负责 水 样 分 析 的 有 喜 培 德 、 陈 孔明 、 冷 孝 利 、 段 义 高 、 高 岚 、 罗 桂 生 、 印 礼 著 。 237 二 、 水 化 学 基本 特征 (—-) pH 值 、 矿 化 度 、 硬 度 和 水 化 学 类 型 pH 值 。24 个 水 样 点 中 @ ,pH 值 变动 于 7.80 一 8.45 之 间 , 平 均 值 为 8.10, 属 微 碱 性 水 。 从 平 沟 值 来 看 , 枯 水 期 〈 指 1982 年 4 月份 的 水 样 ) 河水 的 p 也 值 比 丰 水 期 ( 指 1981 年 8 月 份 的 水 样 ) 河水 的 pH 值 略为 偏 低 , 前 者 为 〈7.7 一 8.3) 8.05, 后 者 为 (7.7 一 8.6) 8.15, 前 者 比 后 者 低 了 2 .8%。 在 16 条 河沟 的 24 个 水 样 点 中 , 其 变 率 《 2 最 大 的 是 七 层 楼 沟 沟 水 , 枯 水 期 的 p 瑞 值 比 丰 水 期 的 p 百 值 降低 了 7.2%。 硬度 :24 个 水 样 点 的 硬度 变动 于 3 .97 一 12.25 德 国度 之 间 , 平 均值 为 7.04 德 国度 , 多 属 软水 。 枯 水 期 河水 的 硬度 为 〈4.37 一 11.29 德 国度 ) 7.76 德 国度 , 比 丰 水 期 河水 硬度 (3.56 一 11.20) 6.31 德 国度 增加 了 22.98%, 其 中 梯子 沟 口 水 样 增加 的 最 大 , 达 71.9%。 DALE: 24 个 水 样 点 的 矿 化 度 变 动 于 120.57 一 315.20 毫 克 / 升 之 间 , 平均 值 为 191.88 毫克 / 升 , 多 属 低 矿 化 水 。 枯 水 期 河水 的 矿 化 度 为 《〈139.11 一 364.70 毫 克 / 升 ) 224,212 克 / 升 , 丰 水 期 河水 的 矿 化 度 为 〈102.02 一 265.70 毫 克 / 升 》 159.55 毫 克 / 升 , 枯 水 期 比 丰 水 期 增加 了 40.5% 。 ae 上 河 坝 水 样 点 河水 的 矿 化 度 , 枯 水 期 比 丰 水 期 增 加 69 .9%。 水 化 学 类 : 按 O、A、 阿 列 金水 化 学 分 类 法 山 , 调查 区 的 河水 均 属 重 碳 酸 盐 类 和 钙 组 , THK GEWCH, 按 离子 毫克 当 量 / 升 计 , HCO, + SO:SO4>C1T>CO。,Cai+ > Mg**> Na*>K* 顺序 递减 出 这 种 递减 变化 与 世界 河水 离子 含量 的 一 般 递减 顺序 相 一 致 2]。 HCO。 离 子 ,16 条 河沟 24 个 水 样 HCO5 离 子 含 量 变动 于 64.47 一 176.33 毫 | 存 / 升 之 间 , 平 均值 为 120.16 毫 克 / 升 。 枯 水 期 河 水 HCO: 离 子 含量 为 (76.25- 一 208.01D1d 46 毫 克 / 升 , 丰 水 期 河 水 HCO。 离 子 含量 为 (52.69 一 158.08) 95.86 毫 克 / 升 , 桔 未 期 此 丰 水 期 增加 了 19 .4%。 SO; 16424 KH SOL RFR 24-60 318K /AZSA, FH 值 为 23 .04 毫 克 / 升 。 枯 水 期 的 含量 为 〈12.01 一 70.12) 28.30 毫 克 / 升 , 丰 水 期 的 含量 为 (0.31 一 50.50) 17.78 毫 克 / 升 , 枯 水 期 比 丰 水 期 增加 了 59.2% 。 其 中 , 马 草坪 海河 水 SO;, 离 子 含量 , 枯 水 期 比 丰 水 期 增加 了 25 倍 , 是 16 条 河沟 中 河水 SO 离子 含量 变化 最 大 的 一 条 河沟 。 Cl 离子, 16 条 河沟 24 个 水 样 C1 -离子 的 含量 变动 于 2.82 一 6.34 毫 克 / 升 上 平均 值 为 4 20 毫克 / 升 。 枯 水 期 河水 C 离子 的 含量 为 〈2.84 一 6.39) 4,562 H/F, HK W (2 .09 一 6.28) 3.84 毫 克 / 升 , 枯 水 期 比 丰 水 期 增加 了 18.8% 。 其 中 省 水 沟 口水 样 增加 x 100%) @ 指 1981 年 8 月 4 一 9 日 与 1982 年 4 月 7 一 8 日 都 在 同一 地 点 采 水 样 的 24 个 水 样 点 。 238 T 103.8%. COST: RBM Wyk 19824 4H 8 日 采 水 样 CO。 离 子 含量 达 2.77 毫 克 / 升 外 , 其 它 采样 点 水 样 的 含量 都 无 法 检验 出 来 。 Ca++ 离 子 : 16 条 河沟 24 个 水 样 Ca 离子 的 含量 变动 于 23 .68 一 55.27 毫 克 / 升 之 间 , 平均 值 35.48 毫 克 / 升 。 枯 水 期 河水 含 Ca”… 为 〈22.04 一 58.52) 38.40 毫 克 / 升 ,, 丰 水 期 为 (22,11—52 02) 32.55 毫 克 / 升 , 枯 水 期 比 丰 水 期 增加 了 18.0% 。 其 中 , 转 经 楼 沟 口 水 样 增加 了 53% 。 Mg** BF: 16 条 河沟 24 个 水 样 Mg 全 离子 含量 变动 于 1.69 一 21.83 毫 克 / 升 , 平 均值 9.06 毫 克 / 升 。 枯 水 期 河水 Mg“ 离子 含量 为 〈2.07 一 23.94) 10.40 毫 克 / 升 , 丰 水 期 为 (1.79 一 19.71) 7:17 毫 克 / 升 , 枯 水 期 比 丰 水 期 增加 了 34.9%, 其 中 又 以 大 魏 家 沟 增 加 量 最 多 , 达 193.2%。 K* 离 子 , 16 条 河沟 24 个 水 样 K* 离 子 的 含量 变动 于 0.23 一 2.19 毫 克 / 升 之 间 , 平 均值 为 0.71 毫 克 / 升 。 枯 水 期 河水 术 * 离 子 含量 为 〈0.20 一 2.25) 0.73 克 / 升 , 比 丰 水 期 的 (0.20—2.13) 0.69 毫 克 / 升 增加 了 5.8% 。 其 中 党 么 沟 沟 水 K* 离 子 含量 , 枯 水 期 比 丰 水 期 增加 了 50.9%。 Na+ 离 子 , 16 条 河沟 24 个 水 样 Na+ 离 子 含量 变动 于 0.81 一 2.86 毫 克 / 升 , 平 均值 为 1.48 毫 克 / 升 。 枯 水 期 河水 Na* 离 子 含量 为 〈1.00 一 3.70) 1.84 毫 克 / 升 , 丰 水 期 为 《0.61 一 2.01) 1.11 毫 克 / 升 , 前 者 比 后 者 增加 了 65.8%, 是 各 离子 中 季 节 变动 最 大 的 一 种 离子 。 其 中 , 上 河 坝 点 河 . 水 Na 离子 含量 , 枯 水 期 比 丰 水 期 增加 了 94.0%。 从 其 平均 值 来 看 , 本 区 河水 HCO3、Ca+*、Mg 离子 的 含量 , 为 珠穆朗玛 峰 南 坡 河 水 [3]HCO# 离 子 含量 〈61.5 毫 克 / 升 ) 的 1.9 售 , Ca 离子 含量 (20.8 毫 克 / 升 ) 的 1.7 倍 , Mg++ 离 子 含量 〈5.1 毫 克 / 升 ) 的 1.8 倍 , 这 与 本 区 广泛 分 布 变质 岩 和 碳酸 盐 岩 类 分 不 开 的 。 同 时 , 枯 水 期 河水 〈 主 要 靠 地 下 水 补给 ) 离子 含量 比 丰 水 期 河水 〈 主 要 靠 降水 和 地 下 水 补给 ) 离子 含量 高 。 亦 与 径流 补给 来 源 有 关 。 (=) 不 同 河沟 河水 水 化 学 特征 不 同 在 调查 的 16 条 河沟 中 , 河 水 水 化 学 性 质 、 主 要 离子 含量 都 不 尽 相 同 〈 见 表 26 一 1)。 就 以 卧龙 自然 保护 区 的 两 大 河流 〈 皮 条 河和 正 河 ) 河水 水 化 学 特征 为 例子 , 可 以 充 分 说 明 这 一 点 。 我 们 在 皮条 河口 与 正 河口 同时 取水 样 , 从 河水 水 样 测 定 的 结果“〈 见 表 26 一 1 样 号 33、62 与 35、52) 可 以 看 出 , 无 论 是 枯水期 还 是 丰 水 期 , 皮 条 河 河水 的 pH 值 、 硬 度 以 及 百 CO5、Cl-、Ca…、Mg ”和 Na-* 离子 含量 都 比 正 河 的 高 , 而 人 + 离子 的 含 量 则 比 正 河 的 低 。 我 们 认为 , 这 两 条 河流 水 化 学 特征 的 差异 , 主要 原因 有 两 方面 。 其 一 , 河水 的 补给 源 不 尽 相同 , 皮 条 河 河 水 由 大 气 降水 和 地 下 水 补给 , 而 正 河 河水 除了 大 气 降 水 和 地 下 水 补给 外 , 还 有 四 姑娘 山上 的 冰雪 融 水 补给 。 其 二 , 皮 条 河流 域 在 海拔 2500 米 以 下 的 地 段 人 类 活动 影响 较 大 , 原 始 森林 已 不 存在 , 只 有 次 生 林 和 灌 从 。 而 且 , 在 皮条 河谷 两 侧 山坡 , 不 少 地 方 已 开垦 为 耕地 , 水 土 流失 较 严 重 。 从 核桃 坪 至 银 厂 沟 口 不 到 20 公里 的 距离 , 就 有 大 小 倒 石 锥 计 有 20 多 个 , 这 是 森林 植被 破坏 后 的 产物 。 正 河流 域 的 情 况 则 不 同 , 除 正 河口 附近 山坡 被 怪 为 农 地 外 , 其 余 绝 大 部 分 地 方 人 为 活动 影响 较 小 , 天 然 植被 保存 较 好 。 eo €8°6LT 07 0 TELTS2 92 |t2*or | ere | 0°0 be" 18 CA (4 | AG _ (4 9¢°0 | Lo"LT/98"82 |68°PT | 92°F | 00 96 902 8°r 28 08 0 | 16°8 |z8 88 |89 IT | 62 7 | 0°0 9S°69T “8 T8 0022 LT | fase 2 T We 1% 9€°0 | P9°ZTI806E \eZ°8T | 92°F | 00 T9 095 I 8 7 58 y | | 393 0 | LO'ITIZT' ee 58 6T | 88°F | 0'0 68° SLT 0°8 p's'18 0S ST | Weal | Se Ye ox 98 0 | 62°L |65 9F jOL" Is | 8 3 | O'O re’ PST] Z9 77Z | Zoo's A 8 7 58 ZI 0€°0 | 9 9S|EOEZSEIGOEGEE | 88°F | O'O |L9°ZoT) SS*P9T | ES 9 0°8 bs°1s 0092 el | MSW) ORL 07F “0 | ?76"82|89 0F |PE°8Z | 99"8 lo6' FZ I6S PET] 78 "8T8 | ZI | P's 8 7 28 FT 98 0 TZ°61TL"ZE |€0° PETER SG 0°0. |80°8sT| z6°9Ez | 08°6 9°8 P28 T8 0092 Il 2B ORwRY 08 0 | 68 9I0 "5Z [TFT | OE | 0'O |96"87T| 58 50z | 26°9 18 8 7 28 9T 9 "0 91S 19°82 |p" | 8S°S | 0°O |sz°88 | I8°eeL | Ze's L's F “8 T8 0092 6 | mea | WRe= 92°0 | 92°8 125 88 06 "5T | 46°F | 0°0 |0"88T| 92°G6L | Ss*9 18 8°h°28 92 02°0 | Z6"h |TE"2Z2 pL" | 62° | 0'O [ozs | 92°EZT | 96°F 2°8 7 8 TI8 0025 L | WRAY | HN Ayslx 65 0 | 92°8 |L4P'9E |ZT°S | 78° \4z°% |zz*OST| Ze°IIz | o0°2 2°8 8 7 28 22 92°0 | 99`9 |I6°28 |T8 "0 | 62°S) 0°0 91 8oU of zs9T | 0T9 v8 v8" 18 0282 9 Maee Fw ix $Z°0 | S6°S 20°08 [26°21 | P8°2 | 0°O 69"65T z8 88I | 有 18 8 7 58 ve | 02°0 | €2°F TI0 "95 |26°S | 6[T 天 | 0°O |s9°2ZZ | 729"6TT | E2°F 18 8 T8 | 0985 8 | Bee Se] Ix | at | 8m] 420] "os | -ID | 809 oon|us/aa|GraD| 本 a GO | 8) 4 2) wary HaL&| Bla | Hd wR | A | & Jug C/E) Bet eRe Oe YF m3 240 241 0 8 | 0S°0 |00"8T |68 257 | 92 08 | 29°F | 0'O \62°9LT| 96°692 | 00°6 I°8 L°¥°8 88 62°T | 07 OCSZYOIFC TS [28°82] 6T 天 | 0°O (6E°SOT| €2°28T | OL'9 18 天 "8 T8 008T Te | Wea | 病 ay 98°22 92°F 0°O |S8°2TT] 62°68T | 02°9 6°L 人 CS 09 26°0 | OO'T |PZ°T IC5 8 GEST | GPE 0 0 199” 22 | 66°9ET | 9L 9 5 8 :起 098[ 6b | BY | mW A | og'1 | o2z°I 08 |8z 68 I2°T | PL°0 |T9°8T jozZE lo6'6E | 62°2 | 0°O [SE"OsT| SZ°0sZ | 66°8 2°8 be atte 086T 65 | 似 海 受 持 | OAH 0 8 | 08°0 |0z "9 |1T6"79 |88 68 | 89°S | 0°O 00"88TI| 29" 865 | TT 6 | 2°8 L°v'28 Ze To°2 | €S°0 igz°S |29°G6E 100 ET | 6F'S | 0°O |T9°ZOT| GI°S9T | Th'9 Lis 到 "8 T8 096T Le | 734 AR RA Aa 00° | 57 "0 |88"ZT 80"07f |z8°8z | I6°€ | 0°O 98 89T| 好 "99Z | Bs°s | 2°8 8 到 "28 87 Eo ST°T |88 0 109"8 j69°ee e2°8 |67 8 | 0°O |ee*soT| Sh'I9T | 69°9 | 2°8 ysis | O46T | sz | MEA) B Ke G2°T | €h°0 IIL 22 28S |21°02 | 92°F | 0°O |f0°80z OL’ F9E | GZsT | 2°8 RP 28 81 v8°T | 08°O |26°ST |16 99 \89°9S | €€°S | 0°O 下 9 TITI 20°67Z | E9°IT |] 2°8 人 58 ve €Z°0 | Sv°0 l€0°ZT 120°2S 09"09 | 60°2 | 0°O |887Z7T 02 99z2 | OZ IL | 0°8 6°8°T8 0002 es | MVR | ORR 02°T | 02°0 |r8°6 |G2°22 \62°ZT | 89°S | 0°O [99"S2T] 2I°281 | 80°9 0°8 8 P'28 82 G2°0 | 02°0 I9z°s |IP’2 |pz°€ | 8S°S | 0°O |s9°Zz | GO°ZIT | 6S°F 18 天 "8 T8 0805 62 \AKaa| KX 4 a 00°T | 00°T [€2@°6 02"0S \€0°Sr | €E°S | 0°O [2Z°EST) TO°692 | Z2°6 T 8 8 ?7 58 oT TZ°0 | €6°0 |9Z°S |26°27 99 08 | 6V'E | 00 b8°66 | 02 F8L | El 3 8 7 8 T8 00T2 12 | eee | OAs 09°I | 98°O Ire FT 98°62 19°12 | 89°S | 0°O (€T°T8 | 8T°SST | 29°2 I's 8 "28 WE | CH _(M4 ree 1th . . Tee ee ae :teD| 20s | -ID [00 |*ooHde/MeIGiEeD| wm | eee | 6 te FS way, | [oo easel sm) Hd | | S| we | : val ++3N P8°I | 00°L $9°Z jap 98 Irz‘0e | ees | 00 88° 921 16602 | 98°9 | 2°2 L°b°@8 | 69 | pe 00°T | OFT | 40°9 |se"8z |es°oT | 62°Z | 0°0 [ev°og | 8"98sT | 989 | e's | pv's'te | OTST | 2h | MRSEyE | ache TH “LV°T | 06°0 | S6°S |Zy°¥e joV'Sz | Z9°y | 0°O \zo°ITT| e8’sst | 6I'9 | 2°2 4758 | Zp - ST'T | $8°0 | 82° jeg°G2 j9T°2I | 60°% | 0°O \g9°zz | oz zzt| se'y | e's 7 8 T8 | O@sT | Sh JRM@WA4) oes + ZT 5 | $6°0 | 40°@ 9 92 jlo°ZT | 29°F | 0°O |[0°98 | coset | ery | Bz | L°°28 v9 Z8 T | S0°T | ST°€ |TT°%z jog°or | 60°z | 0°0 ie. 89°207 |. Fe36 2 v°8°T8 | o9ST ep [Gzazeat| TET OO°T | E'S | S2°h |8z Th 6 IF | 68°9 | 0"016T 60I| zo’90z | 92°9 | GZ L°¥°28 Ip Ey FF 0 | €1°S | 00°€ |89°98 \26°62 | 82°9 | 0O°O \G9°22 | OF 9ST | zEe's 1°8 v°8°18 0091 68 | Mamta | Omar SOT €h°T | 06°2 j20°98 jOL* TE | 89°S | 0°0 PF’ PZT| G6'80z | 28°9 | 62 L°v°%8 98 | 68°0 | €S°T | ST"€ 98571259 三 | GT") | O° jee°69 | Ze‘zzt | e2'r | O°8 p°8°T8 | Og9T Le | PAYNE | Wa fk 0O"T | $2°% | 8S°T \99°82 j9v'Sz | T6°s | O°0 \S2°92 | TI’6sT | ze'h | 62 Le ces | 2s | 19°0 | €1°% | GL°T |IT°22 |20°G6T | 6h'E | 0°O \69°ZS | Zo'ZoT | 99°S are v8" 18 ooLT | se Boa) o fuk =I 0S°Z | IS°0 | 88°2Tl6z sh |gz°6z 1288 .9 | 0°O 162"92T| 89"02z | €0°6 1°8 L°0°Z8 z9 | ze"r | 1 0 | €2°6 |I2"ve [22°21 | 89°S | 0°0 I" sor 68°92T | 26°9 | 0°8 y'8'T8 «| OOLT SS | AeA | 1 Jat 5H 261 MH | sN | | eB! +9] fos | 10 | #09 "OOH e/ 363) GE) Mi ee CK 外 r | wars 242 _ 同样 , 在 调查 的 16 条 河沟 之 间 , 河 水 水 化 学 特征 也 不 尽 相同 。 (DQ) 暴雨 对 河水 水 化 学 特征 的 影响 1981 年 8 月 9 日 18 时 15 分 至 20 时 30 分 , 卧 龙 地 区 降 了 一 次 大 十 由。 同 日 20 时 50 分 , 皮条 河上 游 龙岩 沟 等 四 条 河沟 暴发 了 泥石流 , 冲 毁 了 龙岩 自然 保护 站 和 数 公 里 长 的 公 路 。 与 此 同时 , 沿 皮条 河 两 岸 山坡 多 处 发 生 崩 塌 。 不 久 , 卧 龙 保 护 局 沙 湾 水 电站 因 泥 砂 淤积 被 迫 停止 发 电 。 到 22 时 30 分 , 沙 湾 处 水 位 达到 最 高 时 , 河 水 与 泥浆 无 甚 区 别 , 取 样 分 析 , 河 水 含 砂 量 高 达 446.75 克 / 升 。8 月 10 日 7 时 15 分 , 沙 湾 水 样 点 河 水 含 砂 量 减少 到 16.02 克 / 升 。 在 洪峰 过 后 的 第 9 天 (8 月 18 日 ) , 皮 条 河 河 水 仍然 浑浊 , 而 正 河 河 水 已 清澈 见 底 。 在 两 河口 汇合 处 , 一 浊 一 清 ,“ 泾 渭 分 明 ”。 此 时 皮条 河 河水 的 含 砂 量 为 3.17 克 / 升 , 而 正 河 河水 的 含 砂 量 只 有 0.32 克 / 升 。 洪 水 与 洪水 前 河水 水 化 学 特征 如 表 26— 2. He 26— 2 aK SS Rk Bi ia Ik ke EER 198145 REBAR | - Bw 湾 | 皮条 河 Ri | EMO | LwR Cy ee Se Se 2 A 测 “| “天 达 潭 Wik OK) 1970 | 1700 | 1700 | 1680 - REBT TA 2.4 18.9 | SAG) Sala 8 Act @, W464 oe ieed4 8,18 (月 、 日 、 时 、 分 ) | 12400) 22230) 7:15 | 18:30] 15:10) 11:20] 16:00 | 10:30 | 15:30 | 11:00 RES 25 | 54 |.57 | 66 | 33°| 65 | 35 61 37 | «63 pH 值 、 8.2) 8.0/7.9 | 34 8.0 | 8.0 | 7.7 7.8 8.0 | 8.0 硬度 〈 德 国度 ) 6.69-|10:53 | 6.91 | 5.74 | 6.92 | 5.85 | 3.56 3.14 4.73 4.31 离子 总 量 ( 毫 克 / 升 》|161.45|293.83|154.38 1176.89|142.79|102.02 | 84.43 |122.97 114.81 | HCOs- |105.39202.46| 97.07| 90.13108.16| 90.13| 52.69 | 44.37 | 69.33 | 66.56 | 离 | Cl | 3,49 11,16 6.98 4.88 5.58 4.88) 3,49, | 2.79 | 4,19 | 4,19 Fenn} BOS | 8.73 12,47, 6.23 10.91, 17,77, 9.04) 19,02 | 11.85 | 15,27 | 12.78 & |Cat* |saaveg 48,38 32.51 27,96] 34,21 28.61) 22.11 | 20.55 | 28.61 | 24.71 m =| Mg** | 8.67, 16.41) 7.10) 7.96 9.23; 8.04 1.78 | 1,18 | 3.15 | 3.79 (毫克 / 升 ) Ki | 0.33 | 2.62 未 做 0.41 0.97 ais | 3.15 [51.53] 2300 Na* | 1,15 全 1.46 未 做 | 1,32) 1.12| 0,61 | 0.54 | 0.89 | 0.78 awit GF) 床 _ 做 646.7516.02 | 2.17 未 Hl 3.17 | 未 做 | 0.32 | 未 做 | 1.59 | 备注 洪水 前 洪峰 洪水 期 洪水 期 洪水 前 洪水 期 | 洪水 前 | 洪水 期 | 洪水 前 二 Boke @ 据 卧龙 公社 水 文 气象 观测 点 记录 资料 , 作 水量 为 38.5 毫 米 : 从 表 26 一 2 可 以 看 出 , 皮 条 河 沙 湾 水 样 点 河水 水 化 学 性 质 和 水 化 学 组 成 上 , 洪 水 期 间 比 暴雨 前 发 生 了 很 大 的 变化 。 与 暴雨 前 相 比较 , 洪 峰 对 河水 离子 含量 明显 增加 , 其 中 HCOs 离 子 增 加 了 92%,C1L- 离 增加 了 2.2 倍 ,SO:, 离 子 增 加 了 43%,Ca 全 离子 增加 了 44%, Mg 离子 增加 了 89% ,K+ 和 Na+ 离 子 增加 了 1 倍 。 洪峰 过 后 , 河 水 离子 含量 急剧 降低 。 如 8 月 10 日 7 时 15 分 的 水 样 , 河 水 离子 含量 不 仅 低 于 洪峰 时 河水 离子 的 含量 , 而 且 有 些 离子 比 暴 雨 前 河水 的 含量 还 低 , 如 HCO; 、 SO 、Ca++、Mg++ 离 子 。 这 种 情况 一 直 延 到 洪峰 过 后 第 9 KC 8 月 18 日 ) 亦 有 反映 。 三 、 河 水 的 本 底 值 初探 在 测定 河水 主要 化 学 成 分 的 同时 , 又 测定 了 河水 中 Fe、Mn、Zn、Cu、Pb、GCos Ni 和 下 等 微量 元 素 的 含量 。 除 上 采用 离子 选择 电极 法 测定 外 , 其 余 均 用 原子 吸收 光谱 法 测定 。 从 测定 的 结果 来 看 〈 如 表 26 一 3 ) , 调 查 区 河水 中 微量 元 素 的 含量 按 Fe>FE 之 Zn>> Mn>Pb>Cu>Co (或 Ni) 的 顺序 递减 。 铁 (Fe) 25 个 水 样 @ 的 含量 变动 于 26 一 534ppb 之 间 , 平 均 值 为 206ppb, 其 中 含 量 高 于 平均 值 的 水 样 数 占 40% 。 在 调查 的 17 条 河沟 中 , 除 大 魏 家 沟 、 省 水 沟 和 耿 达 河 的 河沟 水 Fe 含量 超过 生活 饮用 的 水 质 标准 〈 科 300ppb) @ 外 , 其 余 河沟 河水 的 含 Fe 量 都 低 于 生活 饮用 水 水 质 标准 值 。 氟 CF) 25 个 水 样 的 含量 变动 于 45 一 65ppb 之 间 , 平 均值 为 54ppb。 禄 水 期 〈 指 1982 年 4 月 7、8 日 的 水 样 ) 河水 中 氟 的 含量 更 低 〈0.0 一 56) 35ppb。 按 生活 饮用 水 水 ” 质 含 氟 量 的 适宜 度 〈100 一 150ppb) 来 衡量 , 卧 龙 地 区 属 低 所 化 学 地 理 区 。 fe 〈Zn) 25 个 水 样 的 含量 在 6 一 320ppb 之 间 , 平 均值 为 43ppb。 除 耿 达 转 经 楼 沟 沟 水 的 含 锌 量 超过 生活 饮用 水 水 质 标准 〈 科 100ppb) 外 , 其 余 都 完全 适宜 于 生活 饮用 水 的 要 求 。 te (Mn) 25 个 水 样 的 含量 在 3 一 28ppb 之 间 , 平 均值 为 10ppb, 完 全 符合 生活 饮 用 水 水 质 标准 〈 委 100ppb) 的 要 求 。 st (Pb) 25 个 水 样 的 含量 在 0.0 一 15ppb 之 间 , 有 3 个 水 样 未 检 出 , 按 分 析 水 样 数 计 , 平 均值 为 7 ppb. SRA AAR KAKI (<100ppb) 的 要 求 。 铜 (Cu) “25 个 水 样 中 , 有 18 个 水 样 的 含 铜 量 低 于 检 出 的 最 低 极 限 , 在 其 余 7 个 水 样 中 , 含 量 最 高 的 只 有 7 ppb, 有 5 个 水 样 具 有 2 ppb。 从 其 平均 值 来 看 , 只 有 1 ppb, fi (Co) Ml (Ni) 的 含量 , 只 有 在 暴 丽 过 后 的 洪水 期 的 河水 样 , 才 能 检 出 。 如 皮 条 河 沙 湾 水 样 点 , 8 月 10 日 15 分 水 样 含 Co200ppb,Ni21ppb。 又 如 8 月 18 目 的 水 样 , 皮条 河口 的 Co 和 Ni 都 是 10ppb;, 正 河口 的 Co 3 ppb,Ni6 ppb; 耿 达 河上 游 的 上 河 坝 水 样 点 , 含 Co6 ppb, 含 Nillppb。 @ 指 1981 年 8 月 9 人 @ 据 昆 明 市 革命 委员 会 环境 保护 办 公 室 ,〈1978 年 10 月 九 : “环境 保护 ” 〈 标 准 资料 汇编 ) 。 244 表 26 一 3 河水 微量 元 素 含 量 表 采样 时 间 微量 元 素 含 量 (PPb》 (年 月. 日) Fe | Ma | Za Cu | Pb | F | do | Ni XB AE | 4 BR # iW 81.8.4 50 3 41 2 9 62 | 0.0 | 0.0 Rea |) 河沟 名 称 > A | 6 | SHH | 81.8.4 | 39 5 92 | 0.0 7 53 | 0.0 | 0.0 4 | 8 | RAW | 81.8.4 51 3 69 | 0.0 8 52 | 0.0 | 0.0 三 圣 沟 桥 | 10 | RAW | 81.8.4 | 119 6 22 | 0.0 9 50 | 0.0 | 0.0 大 魏 家 沟 口 | 12 | 大 魏 家 沟 81.8.4 | 534 20 20 2 10 50 | 0.0 | 0.0 梯子 沟 口 | 14) FW | 81.8.4 | 63 3 40 7 10 | 50 | 0.0 | 0.0 Mm A | 16| KAW 81.8.4 | 230 10 22 4 5 55 | 0.0 | 0.0 银 厂 沟 桥 上 游 18 | 皮条 河 | 81.8.4 | 280 | 13 | 30 | 0.0 9 52 10.0 | 0.0 a) wh | 20) Rl w 81.8.4 | 148 7 16 | 0,0 8 45 | 0.0 | 0.0 英雄 沟 口 | 22) RH DW 81.8.4 | 176 7 56 | 0.0 10 61 | 0.0 | 0.0 Eh EX | 24) BREKW | 81.8.4 | 50 3 68 | 0.0 5 45 |-0.0 | 0.0 Wokwo |54| 深水 为 | st.s.9 | 462 | 28 | 37 | 2 |0.0 | Ae] 0.0 | 0.0 卧龙 公社 | 2 | 花红 树 沟 | 81.8.4 | 107 7 52 | 0.0 7 60 | 0.0 | 0.0 wy |26| BAW | 81.8.4 | 296 | 14 | 27 | 0.0 9 50 | 0.0 | 0.0 卧龙 公社 电站 28 | bE ZW | 81.8.4 | 201 | 26 | 95 2 7 50 | 0.0 | 0.0 转 经 楼 沟 口 | 30 | AREY 81.8.4 | 138 10 44 | 0,0 6 58 | 0.0 | 0.0 核桃 坪 | 48| ARB 81.8.4 50 3 30 | 0.0 6 60 | 0.0 | 0.0 ee & |32| RAR 81.8.4 | 310 15 28 | 0.0 7 50--):.0.,10* |050 RAW | 34| KAW | 81.8.4 | 336 | 16 | 26 | 0.0 7 50 | 0.0 | 0.0 Ewoi|36| © ww} 81,8,4-} 26 3 6 |0.0 |0.0 | 60 | 0.0 | 0.0 ee a ii is EEO ee ..aSES Ts le rrc Cr CE 上 河 坝 |138| KAW 81.8.4 | 534 16 19 2 8 60 | 0.0 | 0,0 龙潭 沟 口 | 40 | HMB | 81.8.4 | 119 5 20 Tie, | 0.0. || 60. | 040 | 0.0 Hk 3K | 42 | 转 经 楼 沟 81.8.4 53 4 | 320 | 0,0 7 65 ON | 0.0 七 层 楼 沟 口 | 44 | 七 层 楼 沟 81.8.4 | 320 6 30 | 0.0 15 | 55 |0.0 | 0.0 电站 吊桥 | 46 | 耿 达 河 81.8.4 | 486 16 28 | 0.0 8 Sa 0.0 | 0,0 | 2S UKEP ISU 206 10 43 | 1 | 7 | 54 | 0.0 | 0.0 —~ Sw 249 ° Ey Gt de ANC) S04) Y 8 Sr 1861 EEO mich Cd Sa pss SR Je 98 9 | Prost 18 MEER Mik) ORY Gt ote 1 AN WX 0°O | O70! 8 8T 9 68°01 | 9 T95 pel] Bi fe & 2 | B) (( + me o'0| o°0| Se | ze Cie Yo. ke Orel 08-6 1 o°e8 8°9 Sy fe 站 二 WIE) OT o°o| & 6T L°TL | 8°6 | 0°62; EST°9T -96Z 0°24) Bi Ye & 人 | ERT ELYGR We oo} 070] soz) ¢ go | SZ) TIT) oso | To 6's) Sue CHAD a Me dy S a} aa | jew | az | od 19 |foon|Gaeiay| Cé/% 8 us| 时 | mee |. |S ze (qdd) HE¥UEW E/E) HSL HM | BEL - |e sled A fe ST Sh Hh AC NCB Oh TE cB 2 RG y —97% 246 总 的 来 看 , 调 查 区 河水 水 质 是 优良 的 , 完 全 适宜 生活 饮用 。 然 而 , 由 于 河水 普遍 缺 氟 , 对 于 长 期 生活 在 该 地 区 的 人 来 说 , 采 用 含 氟 化 钠 的 牙膏 为 宜 。 此 外 , 河 水 缺 气 , 对 于 大 熊猫 等 大 型 兽 类 动物 的 牙齿 发 育 有 何 影 响 , 应 加 以 研究 。 四 、 大 熊猫 饮用 水 的 水 化 学 特征 水 是 一 切 生物 生命 活动 过 程 中 不 可 缺少 的 物质 , 没 有 水 就 没有 生命 。 然 而 , 不 同 的 生物 体 对 水 质 的 要 求 是 不 相同 的 。 在 卧龙 地 区 亚 高 山 针 叶 林 和 针 阁 叶 混 交 林 内 栖息 繁衍 的 大 熊猫 ,不 仅 吃 的 很 特殊 , 以 竹 为 主要 食物 , 而 且 喝 的 也 很 讲究 , 并 不 是 见 水 就 喝 。 据 南 充 师 范 学 院 副教授 胡 锦 副 等 人 在 “五 一 棚 ” 观 测 站 长 期 观察 大 熊猫 的 活动 情况 发 现 , 大 熊猫 常常 到 二 道 坪 和 牛刀 偏 一 带 的 河沟 去 喝 水 。 但 是 , 对 会 师 树 的 黄岗 水 和 省 水 沟 的 沟 水 * 大 能 猜 虽 常 从 其 水 边 过 往 ,- 却 注水 不 汽 〈 魔 子 喝 这 两 种 水 源 。: 取 水 样 测 定 的 结果 发 现 , 大 熊猫 喝 的 水 与 不 喝 的 水 水 化 学 特征 差异 很 大 。 从 表 26 一 4 可 以 看 出 , 大 熊猫 喜欢 喝 的 二 道 坪 沟 水 和 牛刀 偏 沟 水 的 水 化 学 特征 , pH 值 分 别 为 6.8 和 7.4, 属 中 性 水 ;水 的 硬度 在 3.5 一 10.89 德 国度 之 间 , 属 软水 和 硬 水 ; 离 子 含量 方面 都 与 卧龙 地 区 其 它 河沟 水 的 离子 含量 范围 值 之 内 , 没 有 偏 高 和 偏 低 的 倾向 。 同样 , 河 沟 水 的 微量 元 素 含量 也 都 合 符 人 类 生活 饮用 水 的 标准 。 但 是 , 大 熊猫 不 喝 的 会 师 树 黄岗 水 和 省 水 沟 沟 水 的 水 化 学 性 质 和 水 化 学 组 成 则 不 同 。 其 中 会 师 树 的 岗 岗 水 p 五 值 共 有 5.9, 属 微 酸性 水 ; 水 的 硬度 只 有 0.7 德 国度 , 属 极 软水 。 而 且 , 在 水 化 学 组 成 上 , 主 要 离子 含量 极 低 , 水 的 离子 总 量 只 有 20.1 毫 克 / 升 。 省 水 沟 沟 水 的 情况 又 与 此 相反 , 水 的 硬度 达 16.13 德 国度 , 属 硬 水 ;, 而且, 省 水 沟 沟 水 的 离子 含量 相当 高 , 尤 其 是 HCO: 和 SO, 离 子 的 含量 分 别 高 达 294.0 毫 克 / 升 和 71.7 训 克 / 升 。 与 卧龙 地 区 大 多 数 河沟 河水 HCOs。 和 SO 离子 含量 的 平 均值 (以 1981 年 8 月 份 所 采 的 25 个 水 样 计 ) 相 比 , 省 水 沟 沟 水 了 CO。 离子 含量 高 出 2 倍 ,SO, 离 子 含量 高 出 3 倍 。 在 水 的 离子 总 量 方面 , 省 水 沟 沟 水 的 离子 总 量 高 达 479.5 毫 克 / 升 , 高 出 卧龙 大 多 数 河沟 沟 水 离子 总 量 平均 值 的 3 倍 。 从 上 述 可 以 看 出 , 离 子 含量 过 低 和 过 高 的 极 软水 和 硬 水 , 都 不 宜 为 大 熊猫 的 饮用 水 源 。 在 采样 过 程 中 , 南 充 师范 学 院 胡 锦 意 副 教授 帮助 取 了 会 师 树 出 纳 水 、 省 水 沟 沟 水 。 二 道 坪 沟 水 和 午 刀 偏 沟 水 四 个 水 样 , 并 提供 了 大 熊猫 的 活动 情况 , 特 此 致谢 。 参考 文献 [1] MAlS-O-A (RARE) : 《水 化 学 》 水 利 电力 出 版 社 ,1957。 [2] 半 谷 高 入、 监 修 、 大 竹 千 代 子 :, “HAMAD S75, HTK, 1978, [3] BH. TER: 《珠穆朗玛 峰 地 区 水 化 学 特征 》, 于 《珠穆朗玛 峰 地 区 科学 考 察 报告 一 自然 地 理 》 第 110 一 111 页 , 科 学 出 版 社 ,1975。 247 HYD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 WOLONG REGION Zheng Yunchang He Yucheng (Chengdu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cademia Sinica) Abstract The river water in Wolong Nature Sanctuary is weak alkaline with PH value averaging (7,7—8.6)8.15 and comprises mostly soft water and low mi- neralization water, The main ion contents of the water are Heo; 120,16mg/1(64,.47—176.33), Cl 4,20mg/1 (2,.82—6.34), SoZ 23.04 (4,26—60,31), Ca**35.46mg/1 (23.68— 55.27), Mg* 9.06mg/1(2,07—21.83), K*0,71mg/1(0.23—2.19), Na*1,48mg/1 (0,81—2.13), in which the ion contents Heo, Ca** and Mg* are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mineralization and vary with the season, The trace element contents of the river water are Fe 206 ppb (3—534), Mn 10 ppb (3—28+), Zn 43 ppb (7—320), Ca 1 ppb(0—20), Pb 7 ppb(0—15), .下 57 ppb (45—65), respectively, The hydrochemisty of the river water is affected by torrential rains, The main ion contents and trace element contents at the flood crest are hig- 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flood crest, In this region, there are two kinds of water which the giant panads do not drink, their tatal ion contents being 20,1mg/1 and 479,5mg/1 respecti- vely, 248 27. 玉 龙山 辐射 观测 总 结 MEP BEE (中 国 科学 院 成 都 地 理 研 究 所 ) 1981 年 7 月 中 下 旬 , 我 们 在 玉龙 山东 坡 , 对 太阳 辐射 等 进行 了 短期 观测 。 目 的 是 为 探讨 太阳 辐射 平衡 在 形成 山区 垂直 气候 带 中 的 作用 , 给 今后 进一步 开展 观测 摸索 经 验 。 一 、 概 vie 观测 内 容 、 仪器 、 场地 见 表 27 一 工 、 24 3 6 表 27 一 1 观测 场地 (27*10“N, 100*15.6“E) 和 内 容 seen § Fae. |. mane. 3 FB | aaa, ge | OEAER AAT. Ra et — B/N (养路 段 ) IAS | QAR, Ze Rs 天 气 现象 | 一 次 , 如 530630 oes ues | | 加 干 湿 球 温度 、 WEES | | | 云南 松 幼林 , 较 | 有 | za 3200 | 二 不 ] 总 辐射 、 反 射 率 等 .| | | 开间 的 山 符 上 | Ae | Ke 半边 是 云 杉 幼 _| ORS. RAR 4 (雪花 村 附近 ) | 宁 , 半 边 是 草场 | | @ 干 湿 球 温度 | 马铃薯 地 , 较 | & 3170 + 水 oo | 雨量 | 开阔 平坦 | Ha idee heen en | @ 总 辐射 ern ner t | | ER ’ XE (56951'N > | 坦 开 阔 的 盆地 上 | OFMARMM | . 表 27 一 2 辐 射 仪 器 | 注 -间接 晤 射 表 | DFY—1 Pon ae a. 天 空 辐射 才 | DFY—2 =| oom, HL ATE] RETRO Bl 电 ” 流 ” 表 | DFM—1 i | | 249 表 27 一 3 观测 场 〈( 乙 、 丙 ) 的 植被 状况 weg i | | Pas. as saiinunth) 5 x OM “本 本 | 有 〈 乙 场地 ) oe Pe 巴 幼林 百分率 ( 约 3200 米 ) ene ; ae 杜 鹏 、|@ 高 0.70 一 2.15 米 \ | x 3-491. 5K 小 时 杜 鹏 19 第 三 层 , 草 类 和 if : SSO: BBE | 1.6K mS 4 于 本 科 草 | 约 占 ,70% eB 8B | 约 占 *90% a 杉 14 第 一 层 : ae ——— 云 杉 幼林 | 3 x 3 小 叶 杜 鹏 17 第 二 层 , 小 时 杜 静 @@ 幼 林 (两 场地) 落叶 松 2 第 三 层 , 草 ( 约 3450 米 ) 草 | 约 占 。20% SE, 3H ee BE | #4 + 80% 加 高 0.70 一 1.50 平均 高 1.1 米 除 辐射 仪器 外 , 还 有 乔 唐 式 日 照 计 、 机 动 通风 于 湿 表 、 地 面 (0 cm) 温度 表 、 地 面 最 高 、 最 低温 度 表 、 口 径 20cm 雨 量 简 、 袖 珍 式 气 压 高 度 表 , 均 有 检定 证 。 其 安装 、 观 测 时 间 、 方 法 , 除 上 述 以 外 , 全 部 按 《 地 面 气象 观测 规范 》 和 中 央 气 象 局 1958 年 的 《日 射 观测 方法 》 进 行 。 观 测 后 , 均 经 过 必要 的 订正 。 为 了 研究 下 垫 面 状况 的 不 均一 性 〈 植 物种 类 、 密 度 、 土 质 等 ) 对 反射 率 的 影响 , 设 计 了 一 个 可 旋转 的 木 架 , 以 观测 不 同 的 反射 率 。 辐射 仪表 的 灵敏 度 、 内 阻 、 电 流 表 的 刻度 单位 分 别 采 用 1979 年 9 月 出 厂 时 , 或 者 1981 年 10 月 四 川 省 气象 局 检定 时 所 标定 的 值 。 导 线 电阻 经 电 桥 实 测 , 精 确 到 0.1 欧 .以 此 计算 辐射 仪器 的 换算 因素 。 辐射 仪 观测 的 系统 误差 及 订正 , 推 导 计算 从 略 。“ 一 般 公 认 , 在 地 面 对 太 阳 辐 射 的 野外 测量 若 能 达到 士 5 % 的 精度 , 便 是 精心 测量 的 结果 了 2” [9]。 总 辐射 观测 值 经 测量 基 准 订正 〈 即 按 “W.R.R2” 传 递 ) 和 仪器 常数 〈 灵 敏 度 等 ) 变化 ,, 引起 的 误差 订正 后 , 余 下 的 相对 误差 〈 实 验 室 校准 和 检定 的 基准 仪器 的 常数 变化 引起 的 误差 , 下 同 ) 443%, 直射 观测 值 , 因 用 1981 年 的 检定 常数 计算 , 仪 器 常数 改变 的 误差 可 忽略 。 经 基准 订正 后 (Fe “WR LR” F836) , 余 下 的 相对 误差 约 有 土 3 %。 250 A. ~~ 仪器 的 闭合 性 实验 : 有 的 称 “ 检 定 核查 ”(12) (Calibration checks) 。 即 在 同一 时 刻 太 阳光 稳定 的 情况 下 , 用 两 种 仪器 同时 测量 直接 辐射 。 按 总 辐射 一 直射 一 散射 一 直射 的 次 序 , 两 次 直射 值 的 差 不 大 于 0.01 卡 / 厘 米 “分 时 才 进行 计算 , 见 表 27 一 4 。 表 27 一 4 直射 表 和 天 空 辐射 表 观 测 的 一 致 性 〈 单 位 , 卡 /厘米 .分 ) 1981 年 [gece pe) 直射 表 测 数 全 REM AMM Be PE aE A STG] 水 平面 AT ee 注 月 | H |Te S |s'=S.sinho Q aie ts Fad_Di a 7 | 22 144% 51.6 | 1.34 1.05 |1.29|0.25 [1.00 1.04 [ca la 7 | 22 1449 50.9 | 1.34 1.04 1.23 | 0.21 1.00 1.02 [© | 四 直射 表 按 1981 年 7 | 22 |14s 引 50.0 | 1.34 1.03 1.17] 0.16 [1,00 1,01 |©* io 月 检定 提供 的 7 | 22 148% 48.7 | 1.34 1.01 1,14 | 0,12 |1.00 -1.02 |@? K.a. Rit 7 | 22 |1649) 25.0] 1.11 0.47 0.74 | 0,27 |1.02 0.48 |©? ORE Bt HH 7 | 22/165) 23.1 | 1.08 0,42 0,60 | 0.22 |1.02; 0.39 |@? 19794 #1198045 7 | 28 | 997) 56.3 | 1.31 1,09 ee 0.37 |1.00} 1.09 |@# 检定 值 计算 7 | 28 {1028 65,3 | 1.36 | = 1.24 | 1.74] 0.52 [1,00] = 1,22 |©* x WH | 0.92 | 0.91 | Hy #e27— 4 BTL, PRM ES HY KF EA OS a A, BUS’ =F ,(Q-D), 平均 误差 为 0.01 卡 /厘米 * 分 。 这 说 明 , 仪 器 的 误差 订正 是 合理 的 。 ee: - He ae (一 ) 总 辐射 超过 太阳 常数 的 极 值 象 研究 其 它 气象 要 素 的 极 值 和 最 大 可 能 值 一 样 , 它 不 仅 在 理论 上 有 意义 , 而 且 在 高 海拔 地 区 的 太阳 辐射 考察 和 飞机 进行 大 面积 的 反射 率 探测 时 , 对 于 与 总 辐射 相 联 系 的 辐 射 仪表 的 量程 的 设计 , 具 有 重要 的 参考 价值 。 在 玉龙 山 的 短期 观测 中 ; 尽管 是 雨季 , 晴 天 极 少 , 整 天 云雾 腾腾 , 但 由 于 加 大 了 观 测 密度 , 除 每 小 时 观测 外 , 一 遇 太阳 就 尽 可 能 观测 。 结 果 发 现 有 三 次 总 辆 射 的 极 值 超过 了 太阳 常数 。 太 阳 常 数 按 2.00 卡 /厘米 ?分 (0 (139.5 毫 瓦 /厘米 2)。 若 按 一 些 人 的 135.3 毫 瓦 /厘米 2(D(9), 实 行 “W.R.R.” 后 也 达到 138 毫 瓦 /厘米 :左右 。 这 一 现象 曾 在 国 内 外 观测 到 过 (5)(10), 见 表 27 一 5 。 从 表 27 一 5 中 可 见 具 有 普遍 性 即 在 一 定海 拔高 度 上 的 高 原 、 高 山 , 或 者 飞机 、 气 球 等 飞行 体 上 , 只 要 条 件 具备 , 均 有 可 能 出 现 这 种 现象 。 目 前 观测 到 的 最 大 值 为 2.44 卡 /厘米 ?分 〈170,3mw/em) , 比 太阳 常数 约 大 174。 从 上 表 和 实际 观测 来 看 ; 如 人 | 计 吉 下 | | 402 | Me fy 9 A peop B TR we Biccae pe T5 | 三 © | oor |) ezts| ez'z | zroe | mM By 狐 oe oR: ezol | TZ ua | - Of (oor WWD “45°95. ©- OL Le | | fu | ez8T | 92 L |= 9/6 fO-9D9y"AD © : 7 ezol C5 Z oe mas2 HOM ee yet nD‘ 949"9s © aig ooze WY 汪 2a os a a | all | 2@ - Ta °F, 9S 全 | 02°2 ogre TWA : | -0T/ gy. 19 °49'9g 人 | 于 全 1922 fo it | = 5 °F/ otf DAD ©. > 907t |b gett Spree 8028 i | 到 s/L oy'ng | .@_| w'o.| ost | t2'2 sy 了 Ti x 省 | Pf | | 4 6/6 95. | ~©_ | 96°0 || 8r°I | rr? 8909 | Ty op GE sey ae madtale| # *. peal a js | o ae 4s j a Eh | er ie a a2 Hi bis] lee | fel Aa fi th Z . 3 日 Bae | mM A Sly | | (6: *¥/+ *DE) BABES 5 Seale 292 D 鉴于 大 多 数 观 测 是 在 定时 观测 中 发 现 的 , 各 地 列举 的 极 值 不 一 定 是 该 地 最 大 值 。 加 密 观 测 或 延长 观测 年 限 , 有 可 能 发 现 更 多 更 大 的 值 。 这 也 说 明 , 有 必要 深入 分 析 出 现 的 条 件 和 预测 它 的 可 能 最 大 值 。 (2) 与 海拔 高 度 的 关系 , 似 乎 在 数值 上 没有 什么 有 规律 的 联系 , 但 出 现 这 种 现象 的 机 会 随 海 拔 增高 而 加 多 。 例 如 玉龙 山下 的 丽江 站 ,1981 年 7 月 全 月 只 观测 到 1 次 , 而 山上 十 几 天 就 观测 到 3 次 。 高 原 上 也 类 似 。 (3) 出 现 的 季节 和 时 间 , 各 地 大 多 在 夏秋 6 一 8 月 中 午前 后 。 (4) 在 加 ?或 加 的 情况 下 出 现 , 而 在 〇 "、I 时 尚未 观测 到 。 这 意味 着 要 有 一 定 大 的 直射 值 。 (5) 云天 情况 , 必 须 有 云 、 特 别 是 头顶 附近 有 透明 的 云 , 且 量 较 多 , 约 5 成 以 上 时 才能 出 现 。 怕 立 山峰 如 峨眉 山顶 , 云 遮 住 本 站 即 为 雾 , 在 山下 看 来 却 是 云 。 万 里 晴空 或 云 很 少时 却 极 少 出 现 。 这 说 明 , 非 直接 辐射 部 分 D, 只 有 达到 一 定 大 的 值 后 才能 形成 。 可 能 最 大 值 , 估 计 至 少 就 是 表 5 中 的 最 大 的 9 和 最 大 -的 D 之 和 , 即 Qmax=1.50+ 1.10=2.60 卡 /厘米 ?分 , 超 过 太阳 常数 的 30% 。 如 上 所 述 ,S'"、D 均 不 是 目前 最 大 的 值 , 因而 可 能 最 大 值 大 于 2.60 卡 /厘米 :分 是 无 疑 的 。 (=) 总 辐射 的 日 变化 与 地 气温 差 “mR” 的 以 7 月 23 日 为 例 , 各 定时 观测 平均 云 量 为 3.172.4, 多 为 Cu、hum、 FEc、Cifil, 日 光 多 为 2 “阴雨 型 ”的 以 7 月 20 日 为 例 平均 云 量 为 10/9.8, 多 为 Sc, Ns#, HAT], WADA, WA27—1, 16 in be ; —_ Sea oe / 2e-- 8 a . 2 On, er” Pm+0L | aa Ot eT 二 4 4 Wales 0 - — §*— =~ er aon Sal oie o~。 0 Hm Om e- >> “4 Ye +. Pe re 6 -.5 ~e- 2、、 kt \ eters T® (时 ) - ~@-._ i213 14 15.16) 77 18 19 20 图 27 一 1 ”总 辐射 与 气温 和 地 气温 度 差 的 日 变化 注 : At (C) 三 ! 地 一 忆 tBiACT Q 单 位 为 卡 一 厘米 2 分 T At (75283862) 2.At(7A20HM) 3.t (74238HO2) 4.t (7 52080) 5.Q (7H238O2)... 6.Q (7 A201) (1) 日 变化 : 晴朗 型 的 大 而 烈 , 平 多 0.3〈 卡 /厘米 ?2 分) 一 小 时 左右 , 午 前 最 大 可 达 1.89 卡 /厘米 “分 , 上 下 午 大 致 对 称 , 属 午后 多 云 型 ;阴雨 型 的 变化 小 而 缓和 , 午 前 最 大 仅 0.55 卡 /厘米 “分 。 这 与 通常 的 一 致 (5)。 253 Way EY 70 SY QU He BH es EE Ph Ap BEE EAR, WLA27— 2 。 求 得 [3 回归 方程 MF: ‘10 20 30 40 50 60 70 a 图 27 一 2 晴天 总 辐射 与 太阳 高 度 角 的 关系 注 ,Q 单 位 为 卡 /厘米 2 分 Q=0.065+0.02115h Ar = 0.98, 显 著 度 w= 1 %, 剩 余 标 准 离 差 3= 0.25 卡 /厘米 ?分 。 (2) 与 气温 日 变化 的 关系 : 总 辐射 是 在 甲 场地 , 而 气温 是 在 乙 场 地 观测 到 的 , 地 表面 温度 则 是 裸露 棕 壤 的 , 见 图 27 一 1。 总 辐射 和 气温 的 日 变化 , 晴 朗 型 (@ 〇 2:)》 和 阴雨 型 (IT) 都 是 一 样 呈 单 峰 型 。 但 温度 的 位 相 落 后 , 最 大 值 在 午后 , 总 辐射 在 午前 。 (3) 总 辐射 和 裸露 棕 壤 上 的 地 气温 度 差 At= t 地 - 启 〈 见 图 27 一 1) , 有 较 好 的 线 性 相关 关系 。 ©?#; Q= -0.1078+0.093 At r=0,80, 2=1%, S=0.38 Tl 型; Q= -0,0016+ 0.0476At t=0.77, «=1%, S=0.11 总 辐射 和 地 气温 差 的 相关 关系 , 比 它 同 温度 的 好 , 这 是 有 意思 的 。 贴 地 层 汕 流 通 量 P(6) 为 : P=pCpD (ti—t&) =pCpDAt 其 中 p、Cp、D 分 别 为 空气 密度 、 定 压 比 热 . 外 扩散 系数 。 这 两 天 风 均 在 一 级 以 下 。 比 较 P 与 Q 可 看 出 , 在 无 风 或 风 小 时 , 决 定 迹 流 热 量 垂直 方向 上 交换 的 主要 动力, 是 太阳 的 热 辐 射 。 知 道 地 气温 差 后 , 可 近似 地 计算 Q 和 了 PP, 可见 观测 地 气温 差 很 重要 。 (=) 总 辐射 随 高 度 的 变化 (1) 瞬时 总 辐射 ; 以 7 月 23 日 山上 的 养路 队 〈3200 米 2) 和 山下 的 丽江 气象 站 〈2393 米 ) , 在 〇 :时 的 各 定时 观测 值 , 绘 成 图 27 一 3 。 两 地 相 上 臣 仅 30 公 里 , 可 以 认为 天气 系 统 、 气 团 等 基本 相同 , 实际 上 两 站 天 气 状 况 也 差不多 。 由 图 27 一 3 可 见 上 午 8 点 (TO@) 以 前 和 下 午 13:" 以 后 , 两 地 相差 甚 微 ;而 在 其 间 两 地 却 相差 甚大 , 最 大 可 达 0.4 左 右 , 大 多 数 也 相差 0.1 左 右 。 两 地 在 同样 条 件 、 同 时 观测 得 到 的 值 产 生 这 样 大 的 差异 , 原因 何在 ? 以 往 用 直射 、 云 的 散射 等 随 高 度 增 加 来 解释 。 定 量 分 析 表 明 产 生 这 样 大 的 差异 是 很 难 的 , 更 难 解释 极 值 大 于 太阳 常数 的 现象 。 这 就 需要 新 的 解释 和 进一步 观测 , 例 如 云 的 侧 向 反射 等 等 。 254 a a ae % Ge ERPS LS \ oe 7 6 8 Slog LOS PL 2) 588) 14 1S. OLB 7) aa TO (RD) 图 27 一 3 两 个 高 度 上 的 总 辐射 与 总 云 量 注 ,Q 单 位 为 卡 /厘米 2 分,1. 养 路 队 Q 2. 丽 江 Q 3. 养 路 队 云 量 , 4. 丽 江 云 量 (2) Hie: 两 地 对 比如 表 27 一 6 。 由 表 27 一 6 中 可 见 , 上 日 总 量 随 高 度 增加 而 减 少 , 递 减 率 平均 为 = 5 一 -11( 卡 / 悍 米 27/ 百 米 。 其 主要 原因 是 半山 上 云雾 和 降水 比 山 下 多 , 见 表 27 一 7 。 山 上 主要 是 低 云 多 些 , 十 量 大 些 , 即 云 诈 太阳 时 间 长 和 云 的 厚度 大 , 对 日 光 削 弱 强 , 从 而 造成 山上 日 照 时 数 〈 日 照 计 测 的 ) 和 辐射 日 总 量 比 山下 少 。 在 这 期 间 , 它 们 之 间 日 照 时 数 的 递减 率 约 为 0.4 小 时 / 百 米 , 雨 量 的 递减 率 约 为 10 毫 米 / 百 米 。 丽 江 7 月 的 月 总 量 为 12928.5 卡 / 厘 米 :, 是 15 一 24 日 ,28 一 29 日 共 12 天 ,总 值 4856 .6 卡 /厘米 ?的 2.662 倍 。 则 养路 段 7 月 的 月 总 量 估计 为 3795.6x2.662= 10104.1 卡 /厘米 *。 类 似 地 , 丽 江 7 月 日 照 总 时 数 为 162. 4 小 时 , 估 计 养 路 段 7 月 日 照 总 时 数 为 57.8 小 时 , 丽 江 7 月 雨量 为 159.9 毫 米 , 估 计 养 路 段 7 月 雨量 为 266.4 毫 米 。 (3) ARAB: 7 月 23 日 北京 时 6 : "有 目 感 天 亮 , 6 :太阳 照 着 雪山 , 7 ! KAR 着 甲 观测 场 ,7 2? 照 乙 观 测 场 ,18 生 太阳 离 甲 场 ,18”" 离 乙 场 。 可 照 时 间 , 甲 场 为 11 小 时 28 分 , 乙 场 为 11 小 时 38 分 。 由 气象 常用 表 NO. 3 查 得 这 天 的 理论 日 照 时 间 为 13 小 时 32 分 , 可 见 因 山 的 阻挡 , 上 日照 时 间 减 少 2 小 时 。 玉 龙山 养路 段 全 月 减少 约 62 小 时 , 7 月 可 照 时 间 应 为 359 小 时 。 由 表 查 得 赤道 〈0 “纬度 ) 7 月 理论 日 照 时 数 为 375 小 时 左右 ,23 日 为 12 小 时 左右 , 均 约 与 玉龙 山 的 相当 。 即 玉龙 山 养 路 段 的 可 照 时 间 约 相当 于 赤道 的 理论 日 照 时 间 。 可 见 , 因 山 的 阻挡 , 日 照 时 间 减 少 后 , 有 向 低 纬 推移 的 现象 。 而 器 测 的 日 照 时 数 这 天 为 10.2 小 时 , 比 可 照 时 间 又 减少 一 小 时 , 这 是 因为 白天 有 云 菊 蔽 的 缘故 。 由 于 早晚 阳光 很 弱 , 因 山 遮 项 减少 的 日 、 月 总 量 的 比例 不 会 很 大 , 估 计 约 为 1 %, 远 低 于 因 云 量 黑 项 造成 的 减少 。 太 阳 照 着 以 前 因为 有 散射 光 , 估 计 光 照 时 间 并 未 减低 多 少 。 由 上 推算 日 照 百分率 , 该 年 丽江 7 月 份 为 -239%, 养 路 段 信 计 为 1496。 Tl ml | CHEE EE maa | 可 wz | COKE) | oad 65 a Dac eres | O/ sy “/ge | *8/ 28 | 227 os | 82 /og) eg os | ray l | | 人 全 二 | 本 1 YOR sos Mie) UF /ae szyos| | 98/g5| °8/oe | | 6°SIL | V2 | (270, O°LTr Ss) BB | 90 | 270 | 2.0) S| Ses] eS | OF” je ORT 6zz"0T)0'0 0°0 10 eae: - | =e i Ay £4 $s. ae i= ; Sot I ai 86T | 0°83 | g's) 全 TEST | g°z) 179 | 271, 8° 2 | TL Zest esio"ZT2°0 6-0 30 | We . __—— 一 | 二 | Ly | | | fies | 62 | gz | 12) 92/92; We | Sex| Be | Te] st |-21 | IL | es Seen a A eee a (Uhl) BBL *Bwoa (Kove) FEIT MWOk CKOOeE) mmeENgeE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0 0 am 0 感人 0 526 9g 02 OT -89 |) 七 | 三 0 习 0 0 = | o5| so) aT 0"68f 8 ecTL 6 8f9| gers 6208 9 58 7 884 0 968| 8 867| 9 028 L128) 7° 307| oad 2°29z, 0) AM Be Bb A ae ; a | | 7" i or - | | | . . . 局 . | | ”| 9 | rizeskstone) 7 2~.| VOT) 25 二 过 二 | 区 ver, 820T 天 2895| 9 89T| 0 oc] Fm Oe J . “Seer =.) eee =a | aa | EB | 6@ 9-88 LEO ES | €2 | aa | 1% | 02 61 oe | otk 9L SI | | | eM A “Sa Ckeeez “STM AMn Ckooze “BH TNNAS | 与] BS 目 Ge 日 ESN) Xe ABH | GE) | =e & 4 \ ce ee 256 二 本 的 四 =. FPP AY ae 地 表 反 射 率 是 辐射 平衡 中 的 重要 部 分 , 是 下 垫 面 特性 的 一 种 重要 表征 。 对 它 的 研究 无 疑 是 重要 的 。 甚 至 有 人 认为 [1: “预测 气候 变迁 的 精确 度 的 最 终极 限 可 能 取决 于 ag 和 sg 〈 地 表 反 射 率 和 比 辐射 率 ) 测量 中 的 相对 误差 ”。 然 而 , 上 自然 界 的 实际 下 垫 面 与 气 象 台 站 的 浅草 平 铺 的 标准 下 垫 面 是 有 差异 的 。 目 前 国内 在 这 方面 的 研究 较 少 , 特 别 是 对 高 山上 的 各 种 实际 下 垫 面 的 研究 就 更 少 。 云南 松 是 我 国 西南 部 分 布 较 广 的 树种 之 一 , 壳 布 云贵 高 原 中 ,西北 部 、 桂 东北 川西 南 、 藏 东南 [1 。 它 喜 阳 、 耐 旱 、 耐 将 薄 , 对 立地 条 件 的 选择 不 严 [71], 适 应 性 很 强 , 从 一 千 米 左 右 的 亚热带 河谷 到 3200 米 左右 的 高 度 均 有 分 布 , 分 布 面积 极 广 ; 大 致 在 3200 米 以 上 , 则 是 云 冷 杉林 或 零星 草地 。 因 此 , 研 究 高 出 上 云南 松 、 云 冷杉 、 草 地 的 反射 率 , 对 于 研究 实际 下 垫 面 如 何 对 太阳 辐射 进行 再 分 配 , 从 而 对 自然 地 理 过 程 产 生 的 影响 , 特 别 是 和 森林 对 气候 的 反作用 等 , 是 有 不 小 意义 的 。 (—) 影响 反射 率 观测 精度 的 几 个 问题 中 太阳 低 角 度 (23°—28°) 时 , 挡 住 太 阳 与 不 挡住 太阳 反射 辐 射 仅 相差 0.01 卡 / 厘 米 “ 分 , 可 忽略 。 角 度 更 小 时 , 需 进一步 研究 ; 这 可 能 是 玻璃 内 壁 反 射 阳 Esl. OR 取 中 间 观 测 反 射 辐射 , 前 后 观测 两 次 的 总 辐射 值 不 大 时 才 进 行 计算 , 以 消除 有 云 且 变化 较 大 时 , 观 测 不 同时 性 所 引起 的 误差 。@@ 东 南西 北 四 个 方向 的 反射 率 之 间 , 相 差 仅 0:01 左右 , 可 忽略 下 垫 面 不 均一 的 影响 。 后 来 上 只 在 任 一 个 方向 上 进行 测量 。 (二 ) 反射 率 及 反射 辐射 的 日 变化 以 养路 段 乙 场地 (3200 米 ) 为 例 〈 见 图 27 一 4)。 对 于 @ 〇 ?情况 下 ,7 月 23 日 较 完整 ,加 上 24 日 上 午 的 部 分 值 , 可 看 出 月 变化 曲线 呈 已 形 , 中 午 最 小 , 早 晚 变 大 , 上 、 下 午 大 臻 图 27 一 4 云南 松 幼林 反射 率 日 变化 〈 玉 龙山 3200m) 注 ; 1 .云南 松 1 G@O2 (7 月 23 一 24 日 ) 22M (724A) 3, 马尾 松 bS on “ SR. WEP, PFRAK KER MM, CREE. CO FA RM BSAA 光 的 入 射 角 h 和 有 较 好 的 指数 关系 “〈 图 27 一 5) 。 云南 松 幼林 hi CE) 一 一 一 一 一 > 30 40 50 60 60 70 80 ID 27-5 〇 :下 的 反射 率 与 入 射 角 (hX) WER 假定 : Aue ayer es akek(90 一 ho) 运用 曲线 回归 方法 (3), 求 得 axk= 0.089, 即 hx= 0 "时 (h@O = 90°- hx=90?) 的 反射 率 , k=0.008372。 在 化 成 线性 相关 时 , 相 关系 数 r= 0.8474,&= 1% 。 用 它 计算 23、24 日 的 28 次 的 反射 率 A 上 , 与 实测 值 比较 , 算 得 剩余 标准 离 差 S= 0.018。 若 在 50" 以 下 ,21 次 的 S=0.006。 可 见 曲 线 基 本 上 能 描述 反射 率 与 入 射 角 “〈 或 太阳 高 度 角 )》 的 关系 。 在 hA = 5" 一 55 "时 ,Ax 与 h 成 线性 相关 , 有 : As=0.099+0.0003963hX。r=0.85,s=0.003,w=1% 可 见 精度 更 高 。 文献 [9 提供 了 若干 地 面 反射 率 与 太阳 高 度 角 的 关系 图 。 云 南 松 的 反射 率 介 于 该 图 中 核 树 林 和 平静 海面 之 间 。 其 数学 关系 式 与 本 文 的 也 基本 上 都 是 指数 式 。@ ?下 的 云南 松 幼林 的 反射 率 与 马尾 松 幼 林 的 (89) 反 射 率 , 平 均 差 不 多 。 只 云南 松 的 中 午 略 小 , 早 晚 略 高 ( 见 图 27 一 5 ) 。 云 南 松 的 反射 率 比 核 树林 的 [1] 约 小 0.03 一 0.05。 反射 辐射 的 日 变化 , 以 7 月 23 日 为 例 ,@9 :下 的 与 总 辐射 类 似 。 中 午前 后 最 大 , 上 、 下 午 大 致 对 称 。 用 计算 总 辐射 日 总 量 的 办 法 , 计 算 反 射 辐射 的 日 总 量 , 该 日 约 为 86. 9 卡 / 厘 米 *, 占 该 日 辐射 日 总 量 (722.1 卡 /厘米 :) 12%, 这 即 该 日 的 平均 反射 率 。 如 用 正午 附近 的 三 次 定时 观测 (9:",12s",153") 的 平均 值 作为 日 平均 (10, 则 为 11%, 二 者 相差 不 大 。 (=) 各 种 下 垫 面 的 比较 将 测 得 的 云南 松 〈3200 米 ) 、 云 杉林 、 草 地 〈3450 米 ) 和 裸露 标 壤 (3200 米 ) 等 四 种 实际 下 肆 面 的 反射 率 绘 于 图 27 一 6 中 。 虽 然 有 的 次 数 不 多 , 但 仍 可 看 出 一 些 大 致 的 趋 势 。 CL) 在 不 同 的 日 光 情 况 下 和 不 同日 测 得 数 , 严 格 地 说 不 好 比较 。 但 粗 略 地 看 , 反 258 | 图 27 一 6 “不 同 下 垫 面 的 反射 率 注 ,X 草 地 (3450m) OR (3450m) ARH (HEHES20Om) “十 云南 松 (3200m) 表 27 一 8 SbF BB RH EB tk Re | | Bhe:- 15° | 30° | 60° | 近 90" |ESEW| HO 源 Fi | NO, di ident | 云南 松 幼林 0.24 | 0.14 11 1 te Be tr HE (0.130) (0.116) 云 杉 幼 林 0.20 0.175 | 0.141 | 0.124 | 各 种 均 有 玉龙 山 观 测 草 地 0.270! 0.213)|: 0,176 | 0/162 e. 马尾 松 幼林 故人 | tt 0.27 | 0.19 | 0.15 | 0.13 4. Oy ake FRB CEWRH) | 0.30 0.23 0.16 0.16 1 半 枯 的 草 0.29 0.24 0.19 % BSR 0.18 | 0.15 | 0,12 5 | ! = JAC 5 ] 图 214 中 读 出 粘 5 0.33 0.22 0.17 | | = 灰 绿色 十 10s30 (),27 0.24 k ee - +t = 2 BA ‘= as SB £. — ! 5 草 原 (0.21) |. oms “本 O.i6 | 0.15 从 [2] 图 3.7 中 读 出 一 -=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8120 G22 e"€ OFT erl'0 IIz°0 9¢°1 O° Lol ie ng | 8Z | z80 09°2 mre. AC Sane ZL 882°0 80°I s°Z Tez | Zz | ZEL°0 09°2 IL ‘€ SIT p65 e820 1 i 66°2 = ‘|- 0°sz rad | 9820 /95 10°€ ger | = 968°0 9p2°0 ve'1 88 IT 人 8 az | 可 | 27 0 6f “2Z 16°% 88 388 0 er.’ 0 ret Te: 0°0S 22 ZEL'0 09°2 TT 8 88 128 0 6820 8 'T 62°T 60S zz 68) 0 295z 10°§ eet}. Soe'd 1g2°0 re'T ae gts ZZ | | | : i = eet | TL Lo eee |W qd |(6ekE/s| Ou H HGS 于 国 到 起 竹 J Se | 1 | | | [a fl @ =W | Sa MR EH ERA POLK Bey | 机 1861 Bl Hi Rok Be ISG 〈 米 0078) BREMAE 6 —lz7#¥ 260 i i i ta ei ea ee i i i ee 射 率 云南 松 的 最 小 , 裸 土 、 云 杉 幼林 的 高 一 些 , 草 地 的 最 高 。 (2) 似乎 四 者 都 有 大 致 相同 的 日 变化 , 中 午 最 小 , 其 前 后 变 大 。 草 、 云 杉 、 裸 土 从 143" 以 后 显著 下 降 , 这 可 能 与 云 加 厚 有 关 。 (3) 与 其 它 各 地 的 比较 。 从 图 27 一 6 中 的 曲线 估计 出 各 个 太阴 高 度 角 下 的 反射 率 值 , 并 与 文献 [1]52]55]58] 中 的 有 关 值 比较 1( 见 表 27 一 8 ) ; 云南 松 各 次 平均 , 约 高 于 马尾 松 的 , 比 核 树 林 的 偏 小 , 约 0.04; 云 杉 林 的 比 云南 松 、 马 尾 松 约 大 0.02, 比 核 树 小 0.01; 山上 的 草地 比 草原 7 月 平均 值 大 0.01 一 0.03, 而 与 半 沙 漠 的 干草 原 差不多 , 比 半 枯 的 草 小 0.01 一 0.03。 棕 壤 的 可 能 与 石 质 土 的 差不多 。 同类 型 的 相差 不 大 , 最 大 的 才 0.:01 一 0.03, 可 见 玉龙 山 测 得 的 几 种 下 垫 面 反射 率 值 是 大 致 可 靠 的 。 四 、 直 接 辐射 与 大 气 透 明度 用 养路 段 〇 ?时 的 直射 , 计 算 了 透明 系数 P 和 M = 2 时 的 P, GE 513] ) 及 浑浊 因子 T、 外 推 浑浊 因子 Ta GE 141). 为 了 与 -513] 014) 一 致 WK HWS. =1,98 卡 / 厘 米 : 分 进行 计算 , 气 压 是 根据 多 元 大 气压 高 公式 [15] 算 得 为 684 毫 巴 。 其 结果 如 表 , 27 一 9 。 可 见 P, 基 本 上 消除 了 透明 系数 的 虚拟 日 变 程 , 比 工 、Tz 的 变化 幅度 还 小 。 玉 龙山 7 月 的 透明 系数 估计 为 P, =0.7344, # 113) 属 第 三 级 一 “正常 >(P,= 0,726-0,.775), 与 七 月 全 国 大 气 透 明 系 数 分 布 图 是 一 致 的 。 这 就 是 说 , 玉 龙山 比 其 西 侧 的 高 黎贡山 和 东 侧 的 四 川 、 长 江 流 域 的 透明 度 均 高 。 玉 龙山 的 外 推 浑浊 因子 Tw 5S 014) PRS eT, 平均 分 布 图 是 一 致 的 , 即 比 我 国 东部 地 区 的 浑浊 度 要 小 , 比 青藏 高 原 上 的 要 大 。 这 些 是 SAME 9 EH DI iA MANOEL) LER RRA SEs | 含量 等 比 东部 少 而 比 高 原 多 。 a a (1) 所 有 辐射 观测 值 , 均 按 世 界 辐射 测量 基准 〈“W.R.R.”) 传递 。 对 辐射 表 误差 的 初步 定量 估算 表明 , 总 辐射 表 和 直接 辐射 表 的 测量 误差 , 估 计 至 少 在 +3 % 以 上 。 两 种 辐射 表 的 闭合 实验 是 良好 的 , 说 明 系 统 误 差 的 订正 处 理 是 合理 的 。 仪 器 在 严格 检定 和 误差 订正 后 , 可 用 于 野外 观测 。 (2) 观测 到 瞬时 总 辐射 值 超过 太阴 常数 三 次 , 并 与 其 它 地 方 的 值 进行 了 比较 , 指出 了 这 一 现象 的 普遍 性 和 对 与 总 辐射 相 联系 的 辐射 仪表 量程 设计 的 实际 意义 , 初 步 分 析 了 (3) 总 辐射 日 变化 属 午前 最 大 型 , 总 辐射 分 别 与 太阴 高度 角 、 裸 露 土壤 的 地 气温 差 有 较 好 的 线性 相关 关系 , 并 给 出 了 它们 的 经 验 公式 。 (4) 玉龙 山 辐 射 日 总 量 和 有 日 照 时 数 至 少 在 3200 米 以 下 随 高 度 递减 。 主 要 原因 是 半山 上 云雾 、 降 水 比 山下 多 。 261 (5) 晴天 @ 〇 "下 云南 松 幼林 的 反射 率 日 变化 呈 U 形 , 反 射 率 与 太阳 光 AST i CK BA re BEA) 有 较 好 的 指数 关系 , 并 给 出 了 经 验 公 式 。 (6) 玉龙 山 半 山腰 的 云南 松 幼林 、 云 杉 幼 林 、 草 地 及 裸 土 的 反射 率 与 国内 外 有 关 的 观测 值 基本 上 是 一 致 的 。 (7) 玉龙 山 半 山上 比 我 国 东部 透明 度 大 、\ 浑 浊 度 小 。 (8) 玉龙 山 半 山上 阳光 的 可 照 时间 比 平地 少 , 有 向 低 纬 推移 的 趋势 。 参考 文献 1,Dixon etc, (1978) : «Solar Energy Conversion) 2. Lockwood, John,G,(1979): «Causes of Climate» ,P_67, 3. 中 国 科学 院 数 学 研究 所 统计 组 编 :(1979) : 《常用 数理 统计 》, 科 学 出 版 社 ,P. 82 一 90 4,Lamb,H,H, (1978) , «Climate, Present, Past, and Future,Vol.I. Fundamentals and Climate Now» , P.17, 5 Ree A, KAS (1962): 《太阳 辐射 能 》, 科 学 出 版 社 , 了 .513, 518 6.4% 71, MU (1960) : 《地 表面 热量 平衡 》, 科学 出 版 社 , 忆 .49 7. MERE (1963) : 《 川 滇 云南 松 更 新 的 研究 》, 于 《林业 科学 》 8. HAE (1963.10) : 《马尾 松 幼林 小 气候 》, 于 《林业 科学 》 9.Paltridge G.W. 等 (1981) : 《气象 学 和 气 侯 学 中 的 辐射 过 程 》 科 学 出 版 社 。 10, 8AME: 《珠穆朗玛 地 区 的 太阳 辐射 》, 于 《珠穆朗玛 峰 地 区 科 学 考察 报告 (1966—1968) 气象 与 太阳 辐射 》 科 学 出 版 社 。 11. 陈 建 级 , 《中 国 地 表 反 射 率 的 分 布 及 其 变化 》 于 《地 理学 报 》, 1964 年 2 期 12.B.C .Biship (1966) : «Solar Radiation Measurements in the High Himalayas) J of A.M., 1966 Feb, | 13 . 王 炳 忠 等 ,《 我 国 的 大 气 透 明度 及 其 计算 》 于 《太阳 能 学 报 》,1981 年 2 卷 1 期 ,P.13 一 22 14. 王 炳 忠 等,《 我 国 大 气 浑 浊 因 子 的 计算 及 其 分 布 》, 于 《气象 》1982 年 1 期 , P.6 一 8 . 15, FH eRe, TLH.: (RRME, P1132, BEAAH MH, 19594, SUMMARY OF RADIATIVE OBSERVATION ON YULONG MOUNTAIN Wen Chuanjia, Gao Shenghuai (Chengdu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cademia Sinica) Abstract Solar radiations and other relative climatic elements on Yulong Moun- tain in Yunnan province are preliminary observed in middlelast decades of July,1971, All instruments were calibrated, Pyrheliometer scale is delivered 262 by “WRR”, Following main results are gained, (1) The albedos of surface for young forest of Pinus yunnanensis and bare soil, and their daily changs are observed at 3200m, Above sea level, for young forest of Picea asperata, and grass are observed at 3450m above sea level, The comparision with observations at home and abroad indicated that they are basically equivallent, The experimental formula in the form of exponent between albedos and incident angles of solar radiation on clear day is given by regression method, (2) Daily maximum globle radiation occurs at forenoon, The linear regresion equiation between globle radiation and solar angle and difference of surface temperature on bare soil and temperature on surface of vegetation are given, Because clouds, fogs and rainfall amount on half way up the mountain are more than that on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 The total daily am- ount of globle radiation and sunshine-hours are,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elevation, (3) It is on half way up the mountain that coefficient of transparency is more than that in east China, that turbidity factor is less than that of east China, and that insolation duration by orographic condition is less than that on the foot of mountain, 263 动 植物 区 系 的 发 生 与 演化 28. 玉 龙山 兰 科 植物 的 地 理 分 布 和 区 系 组 成 , BB fH 永 (中 国 科 学 院 植物 研究 所 ) 玉龙 山 位 于 云南 西北 部 横断 山区 , 是 介 于 澜沧江 与 金沙 江 之 间 的 云 岭 山脉 的 主峰 。 其 南边 面临 丽江 , 西 北边 以 金沙 江 相 隔 与 哈巴 雪山 遥 相对 崎 。 玉 龙山 地 处 北 Ai27°10’— 27 "40'/, 东 经 100 "10' 一 100 "20“。 主 峰 扇 子 陡 高 达 6, 000 米 , 南 侧 近 山脚 的 斑 湖 公 社 (CF 松村 ) 海拔 约 2700 米 , 相 对 高 差 达 3300 米 。 山 上 群 峰 林 立 , 高 答 陡 峻 , 峰 刘 坝 谷 , 地 形 复杂 。 由 于 海拔 高 度 的 差异 , 使 各 个 垂直 高 度 上 的 气候 、 雨 量 、 土 壤 等 诸 条 件 也 有 差 异 , 从 而 在 不 同 的 海拔 高 度 、 不 同 的 环境 中 出 现 各 种 不 同 的 植被 类 型 。 不 同 植被 类 型 由 不 同 的 区 系 植 物 组 成 , 植 物种 类 丰富 , 区 系 成 分 较为 复杂 。 兰 科 植 物 也 是 如 此 。 玉龙 山 虽 然 过 去 有 不 少 国内 、 外 植物 学 工作 者 先后 进行 过 植物 方面 的 调查 和 采集 , 大 多 属于 分 类 方面 的 。1957 年 国内 植物 学 工作 者 对 玉龙 山 的 自然 环境 、 植 物 群 落 、 和 流 石 滩 植 被 等 等 作 过 专门 的 论述 , 有 文 发 表 [2][3] [。 对 玉龙 山 的 兰 科 植 物 的 系统 采集 、 整 理 研 究 至 今 还 未 有 过 。1981 年 我 们 有 机 会 到 玉龙 山 考察 、 采 集 , 在 采集 植物 区 系 标本 中 , 其 中 兰 科 植物 标本 采集 了 近 百 号 及 近 30 号 浸泡 花 标本 。 经 系统 整理 , 正 确 鉴定 , 现 知 玉龙 山 有 兰 科 植物 16 属 ,37 种 。 _、 兰 科 植 物 在 玉龙 山 的 地 理 分 布 (1) 垂直 分 布 第 一 , 从 玉 湖 公社 〈 雪 松村 ) EWA, Ral GHB) 至 黑石 山 和 雪 海 子 一 一 东南 坡 一 线 。 在 玉 湖 、 雪 松村 附近 一 带 、 海 拔 2700 米 的 草地 上 有 : PREM E Habenaria delavayi #ipyFL ig ei Peristylus coeloceras; 在 往 上 海 拔 2800 一 3400 米 ( 蚂 蝗 坝 附 近 ) 的 云南 松林 带 中 依次 出 现 有 : 缘 毛 鸟 足 兰 >atyrium ciliatum, ff [at 舌 唇 兰 Platanthera bakeriana, Miefidt~Herminium lanceum, 小 花火 烧 兰 已 pipa- ctis helleborine (2800 一 3000 米 ) , 宽 昔 舌 唇 兰 Platanthera latilabris (2900 米 ) , 凸 孔 阔 蕊 兰 Peristylus coeloderas (3000 和 4250 米 ) , PUR Je Platanthera sinica (3100 一 3400 米 ) , 在 靠近 蚂 蝗 坝 的 林 缘 及 林 下 还 有 大 花鸟 梨 兰 Neottia megalechila ; 在 蚂 蝗 坝 之 上 大 岩洞 〈 海 拔 3700 米 ) 附近 的 冷杉 Abies forrestii 林 带 中 , 有 云南 沼 兰 Malaxis yunnanensis; 在 大 岩洞 之 上 的 高 山 杜 鹏 灌 丛 至 高 山 草 旬 中 , 有 矮 角 盘 兰 Her- 264 minium chloranthum (3800—42002K) , 西 南 手 参 Gymnadenia orchidis 和 广 布 红 门 兰 Orchis chusua 〈3800 一 4200 米 ) 5 从 大 岩洞 至 雪 海 子 沿 途 的 高 山 草 旬 中 , 有 西南 手 会 Gymnadenia orchidis (3800 一 4200 米 ) , @fAfe%Herminium chloranthum (3800 一 4250 米 ) , 广 布 红 门 兰 Orchis chusua (3800 一 4200 米 ), My FL ids 4 Peristylus coel- oceras (3800—42502%K) 和 角 盘 兰 Herminium monorchis 〈4000 一 4200 米 ) 等 5 种 ( 较 前 者 多 2 种, 其 分 布 上 线 也 相近 ) 。 从 黑石 山 与 雪 海子 来 看 地 生 兰 的 分 布 上 限 是 在 海拔 4200 一 4250 米 。 在 4250 米 以 上 至 4500 米 地 段 未 见 到 兰 科 植物 。 Bo, AEWA, ATW. RB. Ak. Mol ase ERIK OM 低 到 高 分 布 的 兰 科 植 物 如 下 , 在 玉 湖 往 东 的 原 飞 机 场 草地 中 “海拔 2700 米 ) , 有 长 距 玉 凤 花 Habenaria davidii; 在 往 上 的 干 海子 〈 海 拔 2830 米 ) 一 带 的 草 坝 中 , 有 绥 草 ( 花 紫 红 至 粉红 色 ) Spiranthes sinensis, 粉 叶 玉 凤 花 Habenaria glaucifolia, 落 地 金钱 瑟 . aitchinsoni, 7F7M~Hemipilia cruciata, 宽 苯 角 盘 兰 Herminium souliei; 在 往 上 的 白水 河 “〈 海 拔 2850 一 2900 米 ) 的 河滩 草地 中 , 有 宽 药 隔 玉 凤 花 Habenaria limprichtii, 绥 草 〈 花 白色 , 少 数 带 粉红 色 ) Spiranthes sinensis, 广 布 红 门 兰 Orchis chusua; 在 河谷 两 岸 的 云南 松 Pinus yunnanensis 林 下 , 有 缘 毛 鸟 足 兰 Satyrium ciliatum, 落 地 金 乒 Habenatria aitchinsoni, 四 川 玉 凤 花 瓦 .szechuanica, 小 花火 烧 兰 Epipactis helle- borine, 宽 查 角 盘 兰 Herminium souliei, KAA 2~4H-ophioglossoides, We fz ~ H-alaschanicum, 7CRR Ais “4H-ecalcaratum, A AWB ~~“Peristylus mannii, fie Gu +Hemipilia flabellata, 广 布 红 门 兰 Drchis chusua, IJ IH Amitostigma faberi; 河谷 岸 旁 石上 附 生 有 独 菩 兰 Pleione bulbocodioides; 在 往 上 的 黑 水 河谷 山坡 林 下 , 有 斑 叶 构 兰 Cypripedium margaritaceum 和 广 布 红 门 兰 Orchis chusua; 在 海拔 3100 米 处 的 林业 局 养路 道班 附近 的 云南 松林 林 缘 , 有 缘 毛 鸟 足 兰 9atyrium ciliatum (3100 一 3300 米 ) , 一 种 阁 蔓 兰 Peristylus sp ., 云 南 沼 兰 Malaxis yunnanensis, 小 花 火烧 兰 Epipactis helleborine, fj [a] t+ 7H ie 4Platanthera bakeriana (3100—3300 *) , PS BBP sinica (3100 一 3300 米 ) MAKE S H+ Neottia megalachila, 往 上 在 海拔 3200 米 的 冷杉 林 下 , 有 粉 叶 玉 凤 花 Habenaria glaucifolia, 小 山 兰 Oreorchis foliosa,; 在 同 海拔 高 度 的 林 间 草地 中 , 有 绥 草 (花白 色 至 粉红 色 ) Spiranthes sinensis, 四 裂 无 柱 兰 Amitostigma basifoliatum, Vif 盘 兰 Herminium lanceum, 西 南 手 会 《3200 一 3400 米 ); 在 海拔 3300 米 处 的 另 一 林 间 草地 中 , 有 四 裂 无 柱 兰 Amitostigma ba- sifoliatum, 短 距 手 参 Gymnadenia crassinervis#lfj#*4Herminium monorchis; 在 履 牛 坪 海拔 3400 一 3500 米 的 亚 高 草地 中 有 西南 手 参 , 宽 苯 角 盘 兰 Herminium souliei, 宽 层 角 盘 兰 吾 .josephi 和 广 布 红 门 兰 Drchis chusua, 此 外 , 在 玉 湖 东 侧 的 母 猪 沟 内 有 离 昔 构 兰 Cypripedium plectrochilon 和 短 距 红 门 兰 Orchis brevicalcarata 二 种 兰 科 植物 。 从 上 述 兰 科 植 物 在 玉龙 山 的 垂直 分 布 可 以 归纳 如 下 : 外 半 附 生 兰 〈 独 菩 兰 Pleione bulbocodioides) 的 分 布 上 限 在 海拔 2900 米 。 加 地 生 兰 类 如 玉 凤 花 属 (Habenaria) , FRR CHemipilia) , 无 柱 兰 属 (Amitostigma) , 火 烧 兰 属 〈Epipactis) , 山 兰 属 (Oreorchis) , 榴 兰 属 (Cypripedium) ;以 及 角 盘 属 (Herminium) 和 MB“ 265 (Peristylus) PRR PAY HEHE pK GL, Wn Ue fk “4 A BPRS, a) A LE HE HR 3400K, BU wwe SHEFF. GMAT EE SR AIR RK WRARKA, 地 生 兰 分 布 的 上 限 在 海拔 4200 一 4250 米 。 (2) 水 平分 布 玉龙 山 产 的 37 种 兰 科 植物 , 在 东亚 的 水 平分 布 如 下 : 其 中 属 北 温带 的 广 布 种 “分布 至 邻近 国家 ) , 有 小 花火 烧 兰 Epipactis helleborine, 叉 唇 角 盘 兰 Herminium lance- um, 角 盘 兰 囊 .monorchis, 广 布 红 门 兰 Orchis chusua, WEB 〈 花 白色 至 紫红 色 )S9p- iranthes sinensis5 种 (4 属 ) ; 4p, BR AH 4Herminium alaschanicum 和 半 附 生性 的 独 蒜 兰 Pleione bulbocodioides, 在 东亚 也 较为 广 布 , 但 仅 局 限于 我 国境 内 。 其 余 30 种 它们 的 分 布 范围 , 均 为 从 我 国 西南 〈 云 南 、 贵 州 、 四 川 、 西 藏 ) 以 及 包括 湖北 、 湖 南 和 甘肃 南部 向 西 分 布 至 喜马拉雅 地 区 。 向 西 分 布 至 喜马拉雅 地 区 【和 邻 国 ) 的 Ps, ARIS fate-4Herminium josephi, 西 南 手 参 Gymnadenia orchidis, 小 山 兰 Oreorchis foliosa, 椭 圆 叶 舌 展 兰 Platanthera bakeriana, #7 #4 7f)§~P-latilabris, 4A has @MPeristylus mannii 和 缘 毛 鸟 足 兰 Satyrium ciliatum7 种 (6 属 ) 。 余 下 的 23 种 均 属 我 国 的 特有 种 , 它 们 主要 分 布 在 我 国 西南 四 个 省 、 区 , 少 数 种 往 东 分 布 至 湖北 或 湖北 往 北 分 布 至 甘肃 南部 , 其 中 特产 于 云南 西北 部 的 仅 有 四 唇 舌 展 兰 Platanthera sinical 种 。 仅 分 布 于 滇 西北 和 川西 的 , 有 四 有 裂 无 柱 兰 Amitostigma basifoliatum, if 眉 无 柱 兰 A faberi, 四 川 玉 凤 花 蔬 abenaria szechuanica, 长 办 角 盘 兰 Herminium o- phioglossoides, 大 花鸟 梨 兰 Neottia megalechila, 短 距 红 门 兰 Orchis brevicalcarata 和 金川 阔 蔓 兰 Peristylus sp .等 ?7 种 〈6 属 ) 。 仅 分 布 于 藏 东 至 藏 东 南 、 云 南 、 四 川 和 贵州 的 , 有 凸 孔 冰 划 兰 Peristylus coeloceras, 宽 昔 角 盘 兰 再 erminium souliei, F(R 角 盘 兰 H-ecalcaratum, BFA Gymnadenia crassinervis, 落 地 金钱 Habenaria aitchinsoni, JR#%3 kl #EHabenaria delavayi 等 6 种 (4 属 )。 余 下 的 如 斑 叶 构 兰 Cyp- ripedium margaritaceum, 离 昔 构 兰 C.plectrochilon, 长 距 玉 凤 花 Habenaria davi dii, 宽 药 隔 玉 凤 花 H.limprichtii 和 云南 沼 兰 Malaxis yunnanensis, Ey 本 作 来 可 以 分 布 至 湖北 和 湖南 , 有 的 往 北 可 分 布 至 甘肃 南部 。 : 值得 提出 的 是 四 川 斑 凤 花 Habeamaria szechuanica 和 哦 眉 无 柱 兰 Amitostigma fa- beri, 前 者 模式 于 四 川北 部 松潘 , 后 者 模式 产 于 四 川 哦 眉山 , 通 过 去 年 赴 玉 龙 山 考 察 ; FRE Nia Rt SABIE EH, AMA KIRK. Wp. Wt Hemipilia cruc- iata 分 布 于 演 西 北 、 川 西 , 也 分 布 于 人 台湾 省 的 高 山上 。 从 上 述 诸 种 在 东亚 的 水 平分 布 来 看 ,7 种 (隶属 4 属 ) 是 广 布 北 温带 或 东亚 ” 其 中 有 的 是 东亚 植物 区 的 广 布 种 。 其 余 30 种 的 分 布 范围 均 是 从 我 国 西南 〈 包 括 湖北 湖南 和 甘肃 南部 ) 向 西 分 布 至 喜马拉雅 地 区 。 大 都 是 局 限于 我 国 西南 及 其 毗邻 省 , 占 总 种 数 的 81% , 属 于 特产 我 国 西南 省 区 的 尤 多 。 二 、 玉 龙山 兰 科 植物 的 区 系 组 成 (1) 温带 的 东亚 区 系 成 分 为 主 266 “将 玉龙 山 此 次 记述 的 16 属 , 按 其 属 的 分 布 区 可 以 划分 为 以 下 各 个 类 型 。 世界 广 布 : 沼 兰 属 (Malaxis) 1 Fp, ”热带 亚洲 大 洋 洲 间断 分 布 , 阁 蕊 兰 属 (Peristylus) 3 种 。 热带 亚洲 、 非 洲 间断 分 布 : 鸟 足 兰 属 CSatyrium) 1 种 。 热带 印度 至 华南 〈 特 别 是 云南 ) 2: Bhat (Pleione) 1 种 。 ARIF. 构 兰 属 (Cypripedium) 2 种 , 火 烧 兰 属 (Epipactis) 1 种 , 绥 草 属 (Spi- ranthes) 1 种 , 红 门 兰 属 (Orchis) 2 种 , 玉 凤 花 属 (Habenaria) 〈6 f) , BE “jg (Platanthera) 〈3 种 ) , 手 参 属 (Gymnadenia) (2 种 ) 。 旧 世 界 温带 : 角 盘 兰 属 〈Herminium) 8 种 , 鸟 梨 兰 属 (Neottia) 1 Fh, AW: 无 柱 兰 属 (Amitostigma) 2 种 , 舌 只 兰 属 (Hemipilia) 2 种 , 山 兰 属 (Or- eorchis) 1 种 。 从 上 述 各 类 型 可 以 看 出 ;中 属 世 界 广 布 类 型 有 一 属 一 种 , 在 区 系 分 析 时 常 不 加 考 虐 。 四 属 热带 分 布 类 型 有 3 属 〈5 种 ) , 占 总 属 数 的 18.8% 和 总 种 数 的 13.5% 。 仿 属 温 带 分 布 类 型 有 12 属 (31 种》 , 占 总 属 数 的 75% , 占 总 种 数 的 83.8% , 明 显 显 示 出 以 温带 分 布 类 型 的 属 为 多 , 是 以 温带 的 东亚 区 系 成 分 为 主 的 特点 。 (2) 地 生 兰 类 为 多 玉龙 山 的 兰 科 植 物 中 无 真正 的 附 生 兰 类 , 仅 具 半 附 生性 的 一 属 , 即 独 蒜 兰 〈Pleio- ne) 1. 种, 腐生 兰 类 的 鸟 梨 兰 属 (Neottia) 1 种 , 其 余 14 属 均 为 地 生 兰 类, 清楚 显 示 出 以 地 生 兰 类 占 绝 对 优势 的 另 一 特点 。 在 玉龙 山上 地 生 兰 类 中 种 类 最 多 的 属 是 角 盘 兰 属 Herminium) , 共 8 种 。 该 属 我 国共 有 18 种 , 占 总 种 数 的 41.1% , 是 玉龙 山高 山 草 地 及 林 间 草地 中 的 主要 种 类 之 一 ;其 次 是 玉 凤 花 属 〈Habenaria), 有 6 种 , 分 布 的 上 限 是 海拔 3200 米 ;还 有 舌 展 兰 属 (Pla- tanthera) 3 种 , 常 在 海拔 2800 以 上 与 玉 凤 花 属 的 成 员 混 生 , 但 其 某 些 种 类 分 布 的 海拔 略 高 , 上 限 达 海拔 3400 米 。 这 3 属 均 是 温带 东亚 兰 科 区 系 的 主要 属 , 从 而 也 显示 出 玉龙 山 兰 科 区 系 的 特点 。 (3) 种 类 较 丰 富 和 分 化 较 活 路 我 们 通过 采集 、 考 察 , 现 知 有 16 属 ,37 种 。 是 较为 丰富 , 其 中 某 些 属 中 成 员 的 分 化 是 较 活 跃 的 , 如 手 参 属 (Gymnadenia) 46 种 , 我 国产 5 种 , 其 现在 的 分 布 中 心 和 分 化 中 心 均 在 横断 山区 。 其 中 西南 手 参 〈G .orchidis) 与 短 距 手 参 (G.crassinervis) , 其 最 主要 区 别 点 在 于 前 者 的 唇 辩 距 长 于 子 房 或 至 少 等 长 于 子 房 , 而 后 者 的 唇 准 距 较 子 房 得 一 倍 , 它 们 在 西藏 是 界限 清楚 的 两 个 好 种 。 在 玉龙 山东 坡 海拔 3200 米 的 林 间 草地 中 出 现 一 些 植株 在 盛开 花期 时 唇 辩 距 稍 短 于 子 房 , 长 于 子 房 的 去 以 上 , 介 于 前 两 种 之 间 , 使 原来 分 种 界限 清楚 的 种 , 其 分 种 界限 变 模糊 。 更 有 趣 的 值得 介绍 的 是 手 参 属 中 的 西南 手 参 G.orchidis, 在 玉龙 山大 岩洞 至 黑石 山 和 雪 海 子 途中 , 海 拔 3800 一 4200 米 的 高 山 草 地 草 上 , 我 们 发 现在 同一 居 群 (Population) 中 个 体 间 的 差异 、 变 化 很 大 , 但 性 状 披 此间 又 是 连续 的 。 在 同一 片 草地 中 , 有 的 个 体 花 紫红 色 , 苞 片 和 花序 轴 为 绿色 :也 有 花 为 紫 红色 , 苞 片 变 浅 紫 色 , 有 的 连 花序 轴 也 变 浅 紫 至 紫色 有 的 花 为 粉红 色 , 苞 片 绿色 或 带 TRE, 花序 轴 绿 色 :, 有 的 花 为 纯 白 色 或 粉 和 白色 , 苞 片 与 花序 轴 均 为 绿色 。 上 述 花 颜色 有 267 一 系列 的 变化 辐 度 , 与 之 相关 的 苞 片 和 花序 轴 的 颜色 也 伴随 有 相应 的 变化 , 表 明 该 属 和 , 属 中 的 西南 手 参 在 玉龙 山 的 分 化 是 活跃 的 。 另 外 如 绥 草 3piranther sinensis, 在 玉龙 山 的 干 海子 草地 中 ,多数 植株 的 花 为 紫红 色 , 也 发 现 少数 植株 的 花 为 粉红 色 或 略 带 粉色 。 在 白水 河滩 和 东 坡 的 林 间 草地 中 却 见 着 多 数 的 花 为 白色 , 也 发 现 其 中 有 少数 植株 的 花 带 粉红 色 , 紫 红色 花 与 白色 花 两 者 , 我 们 对 花 的 各 部 形状 进行 了 比较 , 结 果 是 一 样 的 , 作 同属 一 种 处 理 。 在 同一 个 居 群 中 , 个 体 之 间 分 异 颇 大 且 连 续 , 看 来 是 种 内 的 分 化 较 活 牙 的 反映 。 综 上 所 述 玉龙 山 兰 科 植物 区 系 的 特点 是 以 地 生 兰 类 为 多 , 以 温带 的 东亚 区 系 成 分 为 £, PRRER, TURAK. 参考 文献 | C1] REM, EXHK (1957). 《云南 热带 亚热带 地 区 区 系 研 究 的 初步 报告 》, 于 《植物 分 类 学 报 》6 (2) 187 一 192。 [2] EM, SHH (1957); 《玉龙 山 的 自然 环境 概况 》 , 于 《云南 大 学 学 报 》 (自然 科学 ) 第 4 期 ,1 一 18。 [3] BM, SHIH 〈1957) :, 《玉龙 山 植 物 群 落 概 况 》, 于 《云南 大 学 学 报 》 (自然 科学 ) 第 4 期 ,19 一 130。 (4) 姜 汉 侨 、 朱 维 明 1957): 《玉龙 山 流 石 滩 植 被 初 步 观察 》, 于 《云南 大 学 学 报 》 《自然 科学 ) 第 4 期 ,163 一 196。 [5] AEM (1979) ; 《 论 中 国 植物 区 系 的 分 区 问 题 》, 于 《 云 南 植物 研究 》, C4) 219, C6) BA (1980) : 《西藏 兰 科 植 物 的 地 理 分 布 和 区 系 特 点 的 研究 》, 于 《和 植 物 分 类 学 报 》18 (4) 391 一 407。 Hara, H., W.T.Stearn and L,H,J, Williams, 1978; An Enumeration of the Flowering plants of Nepal 1: 30—58, Hooker, J.D., 1890: The Flora of British India 5; 667—864,and 6 : 1 一 198, Takhtajan, A., 1969: The floristic region of the world, Flowering plants Origin and dispersal appendix II, 240 一 253 .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FLORISTIC COMPOSITION OF THE ORCHID FLORA IN YULONG SHAN, LIJIANG, IN NORTH-WESTERN YUNNAN Lang Kaiyong (Institute of Botany, Academia Sinica) Abstract Yulong Shan, situated at the Hengduan Mountain region in north-weste- rn Yunnan, 100°10'-100°20'E, 27°10'-27°40'N, is a perpetually snow- 268 copped mountain, It is highest peak of Yun-Ling Mountain Range between Lancang River (Mekong River)and Jinsha River (Yangtze River), its highest snow peak, known as Shan-Zi-Dou, is 6000 m above sea level, with a relative height of c, 3300 m, The orchid flora in Yulong Shan so far known comprises 16 genera and “ 37 species, 1,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orchids in Yulong Shan, 1),The upper limit for the half epiphytic orchid, Pleione bulbocodioi-. des, is at 2900 m above sea level, 2). The upper limit for the terrestrial orchids, such as Habenaria, Hemipilia, Amitostigma, E pipactis, Oreorchis, Cypripedium, etc,, is 3400 m (Ma-Huang-ba and Mao-Niu-ping), while its highest limit is 4200-4250 m above sea level, in south-eastern flank and eastern flank of Yulong Shan, 2,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the orchids in Yulong Shan in the Eastern Asian Region, 1), Seven species, belonging to five genera, are widespread, covering the whole region, 2).Thirty species, belonging to 13 genera, range from the south-west of China (including Yunnan, Xizang, Sichuan and Guizhou) -westwards to the Himalayan region, Among them 23 species are endemic to China, 3, The floristic composition of the orchid flora in Yulong Shan, 1),There are 12 temperate genera(Over 80% of the total orchid genera), and 3 tropical genera (only 13.5% of the total orchid genera) in this region, The orchid flora is mainly consisted of the temperate East-Asian elements, 2). The terrestrial orchids in Yulong Shan have 35 species, belonging to 14 genera, while the half epiphytic and saprophytic orchids are repre- sented by one genera and one species only, The orchids here are mainly te- rrestrials, 3), Yulong Shan is rather rich in orchid species, having 16 genera and 37 species so far known, Remarkable differentiation exhibits in G ymnadenia, Spiranthes, etc, as a result of the occurrence of the interspecific types betwe- en Gymnadenia orchidis and G, crassinervis, Besides, there also exist in species such as Gymnadenia orchidis and Spiranthes sinensis individual var- iations in flower colours in the same population, 29 .横断 山脉 东亚 光 昔 苦 科 植物 的 分 布 中 心 See T= (中 国 科学 院 植 物 研 完 所 ) 横断 山脉 , 又 称 扬子 一 润 沧 一 经 江 分 水 岭 , 是 世界 闻名 的 青藏 高 原 重要 组 成 部 分 , 地 处 我 国 西藏 东南 部 。 四 川西 部 和 云南 西北 部 。 主 要 有 怒江 、 澜 沧 江 、 人 金沙 江 三 条 大 江 自 青藏 高 原 向 南 奔腾 而 下 , 把 青藏 高 原 东南 部 边缘 海拔 4200 米 左右 高 原 劈 裂 成 多 条 纵向 成 都 10} 屁 明 © 图 29 一 1 BEA (Poreliaceae) 在 横断 山脉 的 分 布 图 , 标 本 采集 地 全 兽 记 对 的 产地 270 站 深谷 , 故 又 称 为 “三 江 地 区 ”或 “ 纵 谷 地 区 ”。 地 势 由 西北 向 东南 倾斜 , 大 部 分 地 区 为 高 山峡 谷 。 主 要 山脉 与 江河 相间 并 列 , 南 北 纵 贯 。 境 内 最 高 的 贡 嘎 山 , 海 拔 7556 米 , 最 低 的 河谷 仅 几 百 米 , 两 者 相差 6000 一 7000 米 之 多 。 全 区 具 独 特 的 地 质 构 造 , 地 形 复杂 , 大 部 分 地 区 海拔 3000 米 以 上 。 由 于 喜马拉雅 山系 隆起 的 影响 和 地 壳 仍 处 于 强烈 上 升 阶 段 , 如 此 巨大 的 海拔 高 度 , 大 大 地 改变 了 原 有 的 自然 景观 和 地 带 性 , 从 而 在 亚热带 的 续 度 地 区 发 育 着 类 似 于 温带 和 蹇 温带 的 山地 植被 与 土壤 。 本 地 区 气候 类 型 多 样 , 在 同一 山 地 随 着 海拔 高 度 的 变化 , 形 成 了 不 同 的 生物 气候 垂直 带 。 由 于 自然 条 件 十 分 复杂 , 自 然 资源 非常 丰富 , 生 物种 类 繁多 , 可 称 为 生物 资源 的 宝库 。 这 在 世界 上 很 罕见 , 自 然 科 学 工作 者 对 它 一 直 怀 着 极 大 的 兴趣 。 Stephani (1892 一 1897、1910) , Herzog (1925) , Nicholson (1930) , 徐 文宣 (1960) , BX“ (1963) , Hattori (1967—1978), Po’cs (1968) 曾 对 本 地 区 的 光 gE FL (Porellaceae) 作 过 零星 记录 。 根 据 多 年 来 我 们 研究 所 收藏 的 横断 山脉 GR 腾冲 以 北 ` 四 川 雅 安 以 西 的 地 区 ) 的 光 苯 昔 科 标本 和 1981 年 我 们 * 人 参加 综合 考察 搜集 到 的 本 科 标 本 , 以 及 中 国 科 学 院 昆 明 植物 研究 所 、 云 南大 学 、 中 国 科 学 院 成 都 生物 研究 所 和 四 川 雅 安 中 学 等 提供 的 部 分 标本 , 初 步 作 一 报道 , 其 分 布 如 图 29 一 1 。1982 年 至 1983 年 野外 考察 继续 进行 , 今 后 将 可 能 搜集 到 更 多 的 种 类 , 待 今后 继续 研究 。 光 坦 若 科 在 苦 类 植物 中 是 植物 体 较 粗 大 , 形 态 多 变 , 种 类 较 多 , 分 布 较 广 的 大 科 之 一 。 现 知 全 世界 共 三 个 属 , 其 中 光 苯 苦 属 (Porella) PRES, HAS WY. Re We = SPA H, MEMES, SAAC CAA RER, Soha 1 个 新 种 和 2 个 种 为 我 国 新 纪录 ) , 约 占 我 国 本 科 植 物 的 入 以 上 。 ae FR 5} RRR 1 IEA 8 — 0 ASL A A -R ER . — A TT L3 IRBE, OAR BARE, HRY 5 LON eee eee (一 ) HAY 属 (Ascidiota) 〈 图 29 一 2) 1 . 腹 瘀 基部 一 侧 和 腹 叶 基部 两 侧 决 不 卷曲 呈 襄 状 , 叶 细胞 不 具 疣 , 叶 边 全 缘 或 有 上 涯 2 MH HPA OT aR AUS Ue HH, MR; RR RE KER — 14, 时 6 12 FT; G22 MRAM, PRA Es 藉 划 成 熟 时 皱 褐 多 …… (=): Sit 苔 属 (Macvicaria) (图 29 一 2) 2. 叶 片 、 腹 准 和 腹 叶 不 呈 强 烈 皱 波 曲 《 仅 少数 种 类 基部 边缘 微波 曲 ) , 钨 藉 成 熟 时 常 AMES, GL 2 列 螺 纹 加 厚 , 褐 色 , 藉 查 成 熟 时 皱 福 少 pp 《三 ) 848A lw CPorella) * SA REAMPANSRARA: LS. SSB. BM. Pk, BRT. 何其 果 、 FES EME 等 。 本 文 承蒙 玉 文采 、 浴 德 元 先生 审阅 , 郭 木 森 同志 绘 部 分 图 , WR. ts ~~“ — 图 29 一 2 He&SHSBE Live 2.20 3. 枝叶 4. 茎 腹 叶 已 炉 腹 中”6. 叶 边缘 细胞 7. 植株 8. 叶片 和 腹 辩 9. 腹 时 0. 叶 中 部 细胞 «LL. ft (一 ) H&AB (Ascidiota Mass) FLA SS ay UR, BA Hy BA (Ascidiota blepharophylla Mass.) 1h, & 时 发 现 于 我 国 陕西 省 秦岭, 后 在 横断 山区 云南 省 丽江 的 玉龙 山 采 到 。 另 外 ,Steere & 272 Schuster (1960) 报道 , 在 北美 洲 的 阿拉 斯 加 另 有 1 亚 种 〈subsp. alaskana) 。 这 进 一 步 表 明 我 国 同 北美 洲 的 植物 区 系 的 密切 联系 。 (=) BBB CMacvicaria Nichols .) 多 为 若 属 现 知 仅 1 AP. MBE Stephani HIGH RM 一 种 Madotheca ulophylla Steph., 后 来 , 双 .下 .Nichols. 把 我 国 云南 省 丽江 玉龙 山 , 海 拔 2700 米 的 地 方 采集 到 的 本 种 标本 , 建 立 一 新 属 , 即 多 准 苦 属 , 仅 1 种 Macvicaria fossombronioides 图 29 一 3 PHKES 1 .植株 2. 节 叶 和 了 腹 辩 , 3 一 4. 枝 时 和 腹 辩 5. 茎 腹 叶 “6 一 7. 枝 腹 叶 8. 时 尖 细 胞 9. 叶 片 中 部 细胞 10. 叶 片 基部 细胞 273 Nichols, #4 S,Hattori 等 人 的 研究 , 认 为 本 属 独立 存在 是 适当 的 , 其 种 名 应 为 多 Hh 4 (Macvicaria ulophylla(Steph,)Hatt,), pAFHA, 朝鲜 和 我 国 。 很 明显 多 瓣 若 属 为 东亚 特有 , 见 图 29 一 3。 应 提出 的 是 我 们 在 鉴定 我 国 的 本 属 标本 中 , 发 现 产 于 我 国 东北 、 华北 、 江 苏 和 浙江 的 植物 , 其 植株 较 细小 , 连 叶片 宽 约 1.5 一 2 SOK, FI RAR Hy TRE 稀 焉 着 生 于 葵 、 村 上, 叶片 皱 波 曲 较 少 。 而 生长 于 我 国 西南 和 福建 省 的 标本 , 植 物体 显 RMR, MEM RS —4e OK, FIR, RRB ET A. RL, MARRS. (=) £BABR (Porella L.) HBA RAEARBTRARS, DR WR. SHARAF. MMR 4 A 405%, TORTI K RASA. FNRI CS A BA ER ED RE, FAS Ry 分 为 四 个 组 。 —) 光 昔 昔 组 Sect, Porella 本 组 植物 体 一 般 较 细小 , 叶 片 〈 侧 叶 ) 多 为 圆 形 或 长 圆 形 , 尖 部 圆 形 或 鳄 , 平 展 , 叶 边 多 全 缘 或 有 朴 短 齿 。 现 知 本 地 区 有 8 种 。 分 种 检索 表 .叶片 较 短 , 近 于 圆 方形 或 阅 卵 形 , 腹 瓣 较 得, 其 长 度 约 为 叶片 宽度 的 声 : 定 2 .叶片 较 长 , 近 于 长 圆 形 或 长 孵 形 , 腹 瓣 较 长 , SCE Ee bt JEBEL viens 4 TEE, GORA ee ee hittin» ses 3 .叶片 尖端 有 内 AR 和 下 See -日本 光志 (P, japonia) .叶片 近 于 圆 方形 , 长 大 于 宽 , 腹 辩 小 , 舌 形 , 尖 端 较 狭 , 圆 形 , 基 部 一 侧 短 下 延 ath), Be, FE PAE PG (MM AGP WE coe veneer eee eee eee ee QIEBE ES (P, pinnata) .叶片 阔 卯 形 , 宽 大 于 长 BRERA, WEB, a: 宽 圆 形 , 基 部 一 侧 长 下 延 腹 叶 较 长 , 椭 圆 形 , 基部 两 侧 长 下 延 … … @ 平 叶 光 昔 苦 * CP, planifolia) TH Bes. ON, dys wees, Bi 基部 一 侧 和 腹 叶 基部 两 侧 常 皱 波状 下 延 … 5 … 人 由 中 华 光 昔 苦 (P, chinensis) 4.0 ARK. KAB, , SRI RIET RI -_ ea BE HB — Mi 0 AE 基部 不 呈 皱 波状 下 延 … 和 Fagen Os PSE Py “aE ASAE ATR BARUB RE eee eee AGUILAS CP oblongifolia) ROMANE, AMEN, BUTEA, RABIN OIEMIEN A CP_nitens) MERE, HERB LAS BLA s | HBR IN ES GA AS LU YY a oe oe 7 .植物 体 较 大 , 叶 片 狭长 、 长 圆 形 ; 腹 辩 较 长 大 、 舌 形 , 基 部 一 侧 波状 下 延 ; 腹 叶 较 大 , 基 部 两 侧 波状 下 延 ……………@ 加 全 缘 光 昔 昔 ([.javanica 了 .integrifolia) .植物 体 较 小 , 叶 片 较 短 、 卵 圆 形 ; 腹 办 较 短 小 、 狭 舌 形 , 基 部 一 侧 具 不 规则 的 齿 ; 腹 为 较 大 , 基 部 两 侧 具 不 规则 的 齿 …………' Os vw CP. madagascariensis) =) Hira Sect, Involuta Wu et Lou CD SS CD 心 RCRGO oe Sor ~] * “新 和 274 ARAM B UD, IB. BIE, WRB ROI, RAI. BIB eRe, AS 〈 仅 少数 种 外 卷 ) HMR DRA Sp) 。 现 知 本 地 区 有 6 种 。 分 种 检索 表 LAHRIOGIE. IIE, Ra REAR RUBE IIR IB 2 LALA, HIT SRE, SRA BORE, IB eens 2. 叶 片 尖 端 和 边缘 内 卷 … Ye ag 2. FH AR big FG Rb HE «+ » oe RE RN a arenas (P.revoluta) 3. RM), SWI; BR OSES AN/2, RAB AS, oer ving ie KA, se 基部 两 侧 短 下 延 … 0 Dre .加 温带 光志 GE.platyphylla) 3. RMR A, WONG; 腹 瓣 的 宽度 约 为 腹 叶 宽度 的 2/3, 边 缘 常 内 卷 , 基 部 一 侧 长 下 gE; 腹 叶 较 大 , 近 于 圆 形 , 边 缘 内 卷 , 基 部 两 侧 长 下 延 … … 1- domain (P decurrens) HE BEBE Rm, -PaSRAE RRS LD RLU — ae 规则 的 朴 齿 … fhe Oth &. cing BEEBE RA. LAF ESR NEBL ee 基部 一 侧 和 腹 叶 基 部 两 侧 无 齿 … beet ire aie --@AISEB EB (CP. macroloba) Ince eine REE 4 GO) Gi IEA’ (了 .spinulosa) oo pH mR CMM Prep ie: 2 seven -- OMRICBA (P-gracillima P,urogea) =) RH «Sect, Acutifolia (Steph.) Wu et Lou 本 组 植物 体 较 大 , heen ane ae 尖 部 锐 尖 或 长 尖 , 平 展 , 叶 边 全 缘 或 尖 部 具 芯 齿 。 现 知 本 地 区 有 10 种 。 心 心 ”人 分 种 检索 表 1. RODIN IG ak hd NIB, ZAR BR cree e eee ee eee cence ne eee eee te eee eters eee ernceneanes 2 1. PH KONG ate ON IB, PAR BL PEFR Rec eee cee ee tee eee cee ee ees sentence eee creeen see eeeiennes 4 2. RR, FIZ INTE cer cee cre cee eee cee tee ee eee eee eee cee nee cen ece nee teeeee ter encase ceases een ans 3 2. ema), RBI Fae becleca caeaed tw DAME BES CPE an hala Rs BMG IE, — 平展 , 腹 叶 尖 端 平 展 … vines (QE PSE CP. propinqua) 3. a 尖端 狭 钝 , MERI, Rim ee, Aes A Rn Pe 13 ee le B (P frullaniodes) amp 8, WERE AC, Enh eRe Me.. 25 4. 叶 片 后 缘 内 卷 , 腹 辩 较 小 , 腹 叶 央 端 常 有 2 By ee “GRAY Petz 5 te es 2 — 4, WRK, BIB 区 tees .6 5 .叶片 全 缘 , 腹 瓣 较 小 、 狭 舌 形 … gS i. as. Re “a, A 我 国 新 纪录 6. idiomas ONE, einen C.J ARK, KNB, Rim RK 7. 叶 片 长 孵 形 , 狭 尖 , MR, BB AVIA, RRA) RUBE 葡 香 还 § 8 .叶片 尖端 狭 钝 , 叶 细胞 壁 较 薄 … 人 sage on dap anil cp ROR ileal dg 8. Ri BARKER, TH Aa BE : ee : ORR H (P , handelii) 9. yy Re, KONIG, AR 9. 叶 片 较 长 、 狭 长 卵 形 , 全 缘 … 由 了 和 IR (P obtusiloba) 四 ) B48 Sect, Crassidentata Wu et Lou 本 组 植物 体 大 形 , 叶 片 阔 卵 形 或 长 圆 形 , 尖 部 钝 头 或 锐 尖 , 平 展 , 多 具 粗 齿 或 毛 状 KY. WAM A 8 种 。 分 种 检索 表 | | 1 .植物 体 较 大 , eererrrred cre ne seo eens … 3 2, wir 狭 舌 形 , 其 长 度 约 为 叶片 宽度 的 1/2, 全 缘 , 腹 叶 较 小 , Kime, 28 ron “Oa … 中 小 辩 光 苯 若 〈P.plumosa) 2. 腹 瓣 较 大 , 舌 形 , 其 长 度 约 为 叶片 宽度 的 2/3, » aE aR 腹 叶 RK, UF HAL, Rina Roi oe So ae +++ Q) 5a MESES BCP. ptychantha) 3. 叶 片 较 短 、 长 圆 形 , Shemp sR ight SAFE, DURA EK, IER aso gogiiamaae 1 ABNER OE Se . Bi teat “ORE (P .campylophylla) 0 5 a em, ALR, JAIL Ay HACER es . --ORMIE BA (P,campylophylla var.tosana) SIRE, BANE, AS BML, mt RE rr sees -ORHCBS CP. ei, var. ligulifera) 6. ee 长 圆 状 披 针 形 ; la tie ie 长 齿 … … 7 6. 叶 片 卵 状 披 针 形 , 腹 瓣 和 腹 叶 仅 尖 端 具 多 数 毛 状 长 齿 … vee see 00 seaman ae A 我 国 新 纪录 276 anes (P, densifolia) …(6) 长 时光 查 B (CP. densifolia 1 “OMI (P ,caespitans) -- OmRiPIE "F B* CP.subobtusa) dane e (P .acutifolia) ie 叶片 长 加 状 接 针 形 , BME. AB Meee yi? (P , perrottetiana) 7AM ARNE; MR. KIB 0 iaineii emia’ (P.perrottetiana var Roy 平时 光 坦 基 新 种 图 29 一 3 植物 体 绿 色 或 黄 褐色 , 无 光泽 。 较 小 或 中 等 大 小 , 蔡 长 约 2 一 5 厘米 , 规 则 羽 状 分 枝 , 枝 条 较 细 , 长 约 3 一 15 毫 米 。 叶 密集 覆 瓦 状 着 生 , 茎 叶 冰 孵 形 , 宽 大 于 长 ,长 约 1.3 一 1.5 毫 米 , 宽 约 1.5 一 1.8 毫 米 , 尖 端 圆 形 . 全 缘 , 平 展 。 叶 细胞 薄 壁 , 近 于 圆 形 或 多 边 形 , 三 角 体 明 显 , 叶 上 部 细胞 较 小 , 约 20- 25x 20- 30 微 米 , 中 部 细胞 RK, A 22-25x32- 35 微 米 。 枝 叶 较 荃 叶 小 , 长 约 0.9 一 1.1 毫 米 , 宽 约 1.3 一 1.6 毫 米 。 腹 辩 较 短 , 舌 形 , 长 约 0.8 一 0.9 毫 米 , 宽 约 0.33 一 0.59 毫 米 , 尖 端 圆 形 , 全 缘 , 平 展 , 基 部 一 侧 长 干 延 , 腹 叶 较 大 , 椭 圆 形 , 长 约 0.94 一 1.1 毫 米 , 宽 约 0.82 一 0.94 毫 米 , 尖 端 圆 形 , 全 缘 , 平 展 , 基 部 两 侧 长 下 延 , 腹 叶 细 胞 较 狭 长 。 其 它 未 见 。 AFH HEME (Porella pinnata L.) MUM, (ARAM A RI, MONI, KAT i; BRK, BK, FAB. MAA. . FONSI, PRARRPR, WH RHWs AL, MWH1900—2500K, ¥ 323667 (3) 《〈 模 式 标本 存 中 国 科 学 院 植物 研究 所 标本 室 ) 。 Porella planifolia Lou, sp.nov, fig, 4 Planta viridis luteo-brunnea, non lucida, parva vel mediocris, Caulis ad 2—5cm, longus, regulariter pinnatim ramosus, Rami leviter graciles, 3 一 15mm, longi, Folia caulina imbricata, late ovata, 1,2—1,5mm, longa,1,5— 1.8mm, lata, apice late rotunda, margine integra, planiuscula, Cellulae fo- lii rotundo-quadratae trigonis distinctis,superiores parvis 20—25x 20—30u, mediancae majores 22—25x 32—35u, Folia rami quam caulina minores 0,9— 1.lmm, longa, 1,3—1,6mm, lata, Lobulus brevis ligulatus, 0.8—0.9mm, longus, 0,.33—0,59mm, latus, apice late rotundus, margine integer, latere uno decurrens, Amphigastria marjora, 0,94—1,1mm, longa, 0.82—0.94mm, lata, elliptica, apice rotunda, margine integra planiuscula, basi utrinque decurrentia; cellulae longiores quam foliorum, Caetera ignota, Species P, pjnnatae L, affnis sed differt foliis brevioribus, late ovatis, Longioribus quam latioribus, lobulis majoribus apice late-rotundia, amphi- gastris maginis, ellipticis apice rotundis, Sichuan; Wenchuan, Wolong Nature Reserve, Sha Wan -— Ying Xiong Gou, on rock, 1900m, growing with other Bryophytes VIII, 1982, Lou Jian-shing 36667(c) (Type in Herb,, Institute of Botany, Academia Sinina) =. WEED A FEM Lk, HERR PFAHREARW, (IBS LEH BOR CAsci- diota) 局 限于 我 国 云南 省 丽江 玉龙 山 , 陕 西 省 秦岭 和 北美 洲 的 阿拉 斯 加 的 高 山地 区 , 明显 呈 间 断 分 布 。 多 瓣 若 属 (Macvicaria) 在 我 国 大 部 分 地 区 均 有 分 布 , 向 东 延 伸 到 朝鲜 和 上 日本, 为 典型 的 东亚 特有 属 。 从 形态 上 看 , 在 中 华 光 苯 苦 的 部 分 标本 中 , 叶 片 、 腹 辩 和 腹 叶 基部 明显 呈 微 皱 波 曲 , 与 多 瓣 若 属 植物 较 相 近似 。 不 难看 出 , 多 瓣 苦 属 可 能 系 从 中 ey ge (P chinensis) 一 类 具 波 形 叶 的 植物 进一步 特 化 所 致 。 光 苯 苦 科 的 分 布 如 表 29 一 工 。 表 29 一 1 BER (Porellaceae) HAR 属 名 种 的 总 数 欧洲 和 北美 洲 非洲 |. 大 洋 洲 Ascidiota 1 种 和 1L 亚 种 1 1 亚 种 Macvicaria 1 种 1 Porella* 15378 66 45 17 14 11 WPT DLE, SEAR PEAR, 分 布 广 , 种 类 多 。 近 年 来 ,Hattor 研究 了 亚洲 地 区 的 光 碍 若 科 , 他 确认 的 有 60 种 , 但 未 完全 包括 我 国 的 种 类 。Lairrence - 等 报道 了 拉丁 美洲 有 26 种 光 苯 苦 。 总 之 , 可 以 清楚 看 到 , 光 莹 苦 科 植 物 在 亚洲 和 热带 半 洲 两 地 区 的 种 类 最 丰富 。 亚 洲 的 大 部 分 种 类 我 国 均 有 分 布 , 而 横断 山区 又 集中 了 我 国 本 科 植 牺 种 类 的 2/3 以 上 。 可 以 认为 横断 山脉 是 东亚 光 苯 苦 科 的 频 度 中 心 , 从 此 向 四 周 种 , 数 递减 。 如 , 现 知 光 苯 苦 科 植 物 我 国 陕西 省 约 有 12 种 , 湖 北 省 有 8 种 , 东 北 《 三 个 党 ) 有 12 种 。 日 本 约 有 18 种 。 越 南 约 有 13 种 。 新 几内亚 有 4 种 。 澳 大 利 亚 有 3 种 。 新 西 兰 仅 有 工种 。 从 与 其 它 地 理 区 的 关系 来 看 , 横 断 山 脉 的 光 苯 车 与 非洲 相同 的 种 类 仅 工种 , 与 欧洲 和 北美 洲 相同 的 有 4 种 。 与 日 本 相同 的 有 8 种 , 与 印度 、 尼 泊 尔 、 斯 里 兰 卡 。 锡 人 金 。 缅 fg. 泰国、 越南 、 非 律 宾 、 印 度 尼 西 亚 等 地 相同 的 有 17 种 。 本 地 区 特有 的 6 种 。 由 此 可 以 认为 , 横 断 山脉 。 包 括 我 国 云南 西北 部 。 四 川西 部 、 西 藏 现 知 有 23 种 光 苯 苦 ) 东南 部 和 缅甸 北部 是 东亚 光 碍 若 科 植物 的 现代 分 布 中 心 。 很 有 趣 的 是 在 横断 山脉 包括 了 未 科 中 某 些 较 原始 的 类 群 , 不 仅 光 莹 苦 属 的 四 不 组 均 有 分 布 , 而 且 较 原始 的 光 苯 苦 组 和 卷 叶 组 中 的 种 类 较 多 。 同 时 本 属 中 较 进 化 的 央 叶 组 和 粗 齿 组 的 种 类 更 丰富 , 这 与 林地 区 处 于 亚热带 , 而 又 直接 受 喜马拉雅 山系 强烈 拾 升 的 影 响 , 自 然 条 件 产生 变异 和 复杂 性 密切 相关 。 * 根据 Stephani (1910 年 ) 的 报道 278 THE MOUNTAIN HENGDUAN, THE DISTRIBUTIONED CENTRE FOR EAST-ASIATIC PORELLACEAE (HEPATICEAE) Lou Jian-xin Wang Mei-zhi (Institute of Botany, Academia Sinica) SUMMARY Porelaceae, one of the larger families in Hepaticae, is known to conta- in 3 genera and more than 100 species, Distributed in the area under consideration are all these three genera, Ascidiota, Macvicaria and Jorella . The former two are monotypic, while the last has 36 species so far identified in this area, Ascidiota blepharophylla Mass. first discovered in the Mt. Qin Ling, Shanxi province, China, was later found in the Mt, Yu Long Lijiang, Yunnan prov, Another member of the species, subspecies alaskana, has been reported in Arctic Alaska,providing another instance showing the close phytogeograph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astern Asia and North America, Macviearia has its area in Japan, Korea and most part of China,and is thus endemic to the Eastern Asia, Porella, the largest genus of the family, is distributed all over the world, with 17 species i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14 in Africa, 45 in Tropical America,11 in Australia and 66 in Asia and Oceania, according to Stephani. Recently, Hattori has recorded 60 species in Asia, but not all the species in China are included.In Latin America there are 26 species ac- cording to Lawrence and others, However, most numbers of the genus are inhabitants of Eastern Asia and south America, Porella is rather concentrated in this area with 34 species known so far, China has about 2/73 of the total species in Asia and the Mt, Hengduan has in turn 2,73 of the total species in China, It peers clear that the area including Northern Yunnan, Western Sichuan, Southeastern Xizang (Tibet) and Upper Burma is the distribution center of the porellaceae in Eastern Asia, 30. 横 断 山 高 等 真菌 的 分 布 规律 ma 8 (中 国 科学 院 昆明 植物 研究 所 ) 本 文系 1980 一 1981 年 野外 真菌 考察 的 初 报 。 所 行 仅 基于 演 西 北 横断 山区 , 基 本 是 横断 山区 的 中 段 , 即 怒江 、 澜 沧 江 和 人 金沙 江 的 三 江 地 区 。 目 前 已 调查 的 地 区 主要 是 高 黎贡山 、 玉 龙山 、 中 旬 和 德 钦 ; 川西 南 横 断 山 区 , 是 横断 山脉 的 东 段 和 北 眉 , 其 中 进行 调查 的 地 点 , 主 要 是 乡 城 一 带 即 沙 鲁 里 山 以 南 地 区 。 在 演 西 北 横断 山区 , 峰 线 高 度 北 段 一 般 在 4500 米 以 上 , 南 段 则 在 4000 米 以 下 , 在 高 黎贡山 南端 龙 陵 境内 的 小 黑山 海拔 仅 3001 米 。 川 西南 横断 山区, 一 般 海拔 在 3000 米 以 上 , 其 北部 的 贡 明 山海 拔 7590 米 。 南 部 安宁 河流 域 切割 下 达 1000 米 以 下 。 真菌 由 于 其 异 养 的 特性 , 其 分 布 的 范围 总 是 存在 着 活 的 有 机 体 和 腐烂 的 以 及 未 腐烂 的 有 机 物质 。 因 此 真菌 的 分 布 总 是 与 当地 的 植被 、 动 物 有 密切 关系 。 不 同 真菌 对 木质 素 、 多 酪 类、 基质 酸碱度 等 要 求 的 各 异 , 因 之 往往 形成 了 与 该 地 生物 和 环境 相应 的 分 布 范围 ; 钙 丝 菌 属 Badpamia 总 是 生 于 含有 石灰 质 的 砂 壤 中 。 魔 牛 肝 菌 Boletos satanas Lenz. 2%, M3L4/ Suillus bovinus (L,ex Er.) O, Kuntze IER ii He. B 与 云南 松 Pinus yunnanensis Fr. 有 菌 根 关 系 。 但 真菌 的 分 布 范 围 又 绝 不 限于 同 地 的 植 被 分 布 范围 , 其 分 布 范围 和 幅度 远 比 同 地 的 种 子 植物 要 广 、 垂 直 分 布 的 幅度 也 较 大 。 因 为 广泛 分 布 在 地 下 的 大 量 菌 丝 和 真菌 的 繁殖 器 官 以 及 大 气 层 中 的 真菌 孢子 远 非 种 子 植物 所 能 比拟 。 一 般 说 , 在 离 地 表 向 下 至 20 厘 米 间 的 土 层 中 , 取 一 殉 的 干 土 样 计算 , 其 所 储 真 菌 孢 子 数 可 多 达 一 百 万 颗 , 放 线 菌 孢子 两 百 万 颗 , 不 包括 细菌 (Waksman,1917) 。 离 地 球 表面 至 10 公 里 高 的 大 气 层 中 , 均 有 真菌 ATS OH, OMT Ra (Pizozyncki 1968) 。 横 断 山区 的 峰 塞 切割 悬殊 , 气 流 运 动 激烈 , 真 菌 孢 子 的 迁移 和 扩散 的 程度 是 不 言 而 喻 的 。 加 以 本 区 水 流 庙 急 、 水 温 多 变 , 这 对 真菌 的 传播 、 杂 交 、 迁移 和 定居 , 随 着 山 势 水 流 的 复杂 , 其 分 布 规律 也 因 之 而 独特 多 变 。 现 仅 就 该 地 区 某 些 具 代表 性 的 真菌 和 有 关 植 被 的 垂直 分 布 , 划 分 作 四 带 。 其 垂直 分 布 情 况 如 表 30 一 1。 第 一 , 在 干旱 河谷 地 带 , 真菌 以 鸡 堆 菌 〈Termitophilic fungi) 为 代表 。 本 带 的 上 限 高 度 和 和 王 湿 度 在 不 同 地 区 是 极 不 一 致 的 。 怒 江 以 西 的 片 马 和 相 邻 地 区 , 温 热潮 湿 , 海拔 在 1000 米 上 下 。 由 于 热带 植被 的 分 布 和 热带 作物 的 栽培 , 不 少 热 带 成 分 的 真菌 相应 而 He, 4 FAG WL 孢 Cordana musae (Zimm,) Hohn, BER BVusa 的 专 主 热带 寄生 菌 。 在 热带 和 亚热带 地 区 由 于 白蚁 的 普遍 出 现 , 与 白蚁 有 互惠 作用 的 SUR AD 两 种 , 小 果 280 表 30 一 1 滇 西北 和 川西 主要 代表 真菌 和 植被 垂直 分 布 表 4500m. Cordyceps sinensis Cordyceps sinensis Cordyceps sinensis 高 山 草 各 mL 高 山 草 名 4000m. Suillus Cortinarius Exobasidium 下 ze «5 | Cortinarius rhododendri Pieridis | 高 山 暗 针 叶 林 2eeseseeeeeeseeseeeseseeeeeeeoeeesee9se9esos 高 山 暗 针 叶 林 SOO CO SESE SESE OOOO SHS OOS SEE OEE ETE EESEET SEES . Morchella | BB LLBS STAT aK Tricholoma WE es LL tha Atk 本 ? matsutake | sie 7 : Ot ee eee ee eames ees re i Dictyophora i : Wes Lethal ak Termitomyces megasporus :|: 干旱 河谷 低地 Cordyceps sobolifera 亚 高 山 针 阔 叶 林 2000m 干旱 河谷 低地 Sinotermitomyces 干旱 河谷 低地 1500m . 阳 坡 4 一 > 阴 坡 Pee BABE 1000m 工作 地 点 维 西 “丽江 | he | tk SR iE 26°21" | 21°27 745" | 27°50'—29° 经 度 98°20'—98°50! 98°50'—101° | 99°—101° we 怒江 润 沧 江 ” 爹 沙 江 | 金沙 江 ARH 鸡 堆 菌 Terrmitomyces microcarbus(Berk.et Br.) Heim #l# FARSI AT . robustus(Beeli) Heim, ABH SUA 2 Fh. BWA WBSinotermitomyces cavus Zang 和 肉 柄 华 鸡 HAS carnosus Zang, (Zang, 1981, 1981 (a) ) 。 这 都 体现 出 古 南 大 陆 的 热带 种 属 , 分 布 于 本 区 的 河谷 低地 。 在 福 贡 附 近海 拔 约 1300 米 处 的 橘 属 植物 上 , 尚 发 现 热带 成 分 的 281 AY Fey ni MEE AE lsinoe fawcetii Bitanc, et Jenk , file fe 4% ON f4Oos pora citri-aurantii (Ferr,) Sacc, et Syd. WHEE, BeeICHi27°. 由 此 向 东北 至 维 西 、 丽江 、 乡 城 、 德 钦 等 地 , 在 澜沧江 和 金沙 江河 谷 海拔 2600 米 以 下 , 更 趋 干 热 。 分 布 在 干 热 河谷 灌 基 带 , 种 子 植物 出 现 多 刺 , 叶 片 具 密 毛 或 呈 肉 质 的 而 Fee iE, RAEECord yceps sobolifera (Hill) Berk, et Br, 往往 见于 沿江 岸 的 柳树 下 。 在 金沙 江河 谷 近 奔 子 澜 2700 米 处 的 稀 叶 牡 斌 上 的 牡 荆 膨 痢 锈 Pucciniastruma clemensiae , Arthur et Cummins 是 一 个 热带 亚洲 的 锈 菌 , 而 向 北 延 至 北纬 28"19“。 在 三 江 流 域 的 大 部 分 干旱 河谷 地 带 , 由 于 旱 、 雨 季节 分 明 , 且 干旱 季节 较 长 守 随 着 海拔 的 升 高 、 紫 外 线 强 , 高 温和 干旱 , 因 此 孢 子 多 隔 或 具 网 格 , 以 及 孢子 色泽 较 深 褐 的 真菌 类 群 , 如 丝 孢 菌 HHyphomycetales (Moniliales) 和 腑 孢 纲 Coelomycetes 真 菌 相 应 增多 。 另 外 如 和 白 粉 病菌 在 一 些 地 带 也 有 发 现 , 该 类 真菌 其 寄主 的 种 类 是 很 多 的 , 已 知 其 寄主 植物 有 7187 个 种 和 变种 。 禾 白粉 菌 Erysiphe graminis -DC 可 寄生 在 禾 本 科 的 608 种 植物 上 (Hirata 1966) 。 aa a Pe et 故 较 易 发 现 自 粉 菌 类 。 但 由 于 调查 的 季节 较 蛙 , 仅 见 无 性 世代 。 第 二 , 在 亚 高 山 针 阁 叶 林 下 的 大 量 高 等 真菌 以 牛 肝 菌 类 Boletos 和 松口 Ne Trichotoma matsitahe 为 代表 。 这 是 植物 种 类 最 丰富 的 地 带 , WKAR A, ERIM A RA AP 落 Mt, Sth AMR RAS. Hb PRES A sah EK, 真菌 尤其 如 此 。 一 般 说 上 限 变 动 在 3000 一 3500 米 , 下 限 在 2000 一 2500 米 之 间 , 片 马 等 地 低 于 1200 米 。 由 于 地 表 森林 植被 的 覆盖 , 增 强 了 植物 根系 和 菌 根 的 活跃 。 在 松 栎 等 混交 林 下 , 具 有 共生 菌 根 的 牛 肝 菌 科 极 为 丰富 。 菌 类 吸收 的 水 分 和 挥发 出 的 氨基 : ethanol) 4, T MCsobutanol), MA (acetoin) , 与 木 本 植物 根系 产生 的 多 种 忒 类 , 进 行 交 换 。 生 物 间 的 某 些 物质 在 根 际 间 相 互 交换 〈allelopathy) 和 对 有 害 物质 的 相克 作用 (antagonistic), SBN 稳定 和 不 稳定 间 的 自然 平衡 。 阴 坡地 带 的 多 种 牛 肝 菌 是 极为 习 见 的 , 如 林 牛 肝 菌 Boletus sylvestris Petch, 4f44F]F PB .rufo-aureus Mass,, F f+ TAB. megasporus zang, 而 下 列 牛 肝 菌 既 见 之 于 阴 坡 , 有 时 也 见于 阳 坡 , 如 美味 牛 肝 菌 Bolefus edulis Bull, ex Fr , 4&4 BB. citrifragrans Zang, BBYARA A Pulveroboletus ravenelii Besk:; et Curt,, 224 肝 BXerocomus chrysenteron (Bull, ex Fr.) Quel, HH % Leccinur: crocipodium (Letl,) Watling 等 。 在 生 有 松 栎 林 的 阳 坡 , 如 汗 中 、 演 西北 HH pinus yunnanensis Franch, 461#P.armandii 上 ranch, 及 四 川 乡 城 一 带 的 #8 KQuercus bomnosaH.-M. 林 下 , 普 遍 分 布 松口 芯 , 该 菌 川西 称 “ 青 岗 菌 ”, 除 已 知 与 松 属 有 菌 根 关 系 外 , 据 说 尚 与 标 属 有 菌 根 关 系 。 竹 苏 属 也 是 一 个 较 重 要 的 属 , 长 裙 竹 #, Dictyophora indusiata Fisch4 ULF15007KW F Ay tea Hh , 45 #8 4 HD duplicata Fisch 和 红 托 竹 苏 刀 .rupro-ualuata Zang, Jee et Liou, 分 布 在 海拔 2000 米 上 下 , 黄 裙 WtH#.D. multicolor Berket Br, RFBH i A PS APH, 可 达 2300 米 上 下 (如 图 80 1 115 LB JE FO OA AR AE, 已 知 4 种 。 海 拔 2000 一 3000 米 的 猴 头 HiHericium erinaceus (Bull,ex Fr.) Pers., 主 要 生 于 阔叶树 干 上 , 海 拔 2500 一 3400 米 的 玉 奢 豆 ericium coralloides (Scop, ex Fr,) Gray, #ila>RAKKH, ramosum 282 5000 m. 3000 m. i=] 过 党 oO 的 Q 《> Qa Q a c . . e 2 . = a & Se dy EGR OE OBS gen a Ko] g 已 c = Ko} © 5 a pb: Bk iby eon Bees Oe Be Bes Me bE Q £ Q b. © 他 @ 名 2 Zz © © Py 3 5 ct ay js a ct 5 ras) L a © 3 , @ F é ie Pa a hw ‘3 名 a 人 时 如 i a 8 oT ih 草 号 # jd 草 草 2 a ¥ si 苏 th ra 虫 草 图 30 1 BERR Ls MFR Dict yo phora 5 sh MCord yce ps# HE (Bull, ex Merat) Letellier, 生 于 针叶树 干 和 杜 鹏 、 桦 木 等 阔叶树 二 上 海 拔 3400 KV LAV WRB. alpestre Fers,, 仅见 于 永 中 雪山 的 针叶树 干 上 。 腹 牛 肝 菌 Castroboletus boedijnii Lohwag, 原 记录 是 丽江 玉龙 山 , 以 腹 菌 型 内 茂 子 实 层 的 特征 , 与 牛 肝 菌 科 其 他 属相 异 。 本 种 现 已 在 中 人 多、 德 钦 和 乡 城 一 带 相 继 发 现 , 与 北美 同属 的 其 他 两 个 种 是 间断 分 布 Ft, BD Bt me EC. Acet Smith. 〈 密 西根 ) (Smith &Thiers 1971) Fill We WE Fa SEE BG. turbinatus (Snell) Singer et Smith (RMR, KE) . MAPA RH SA L30—2 。 Ji] 41 HGomphus szechwanensis Petersen 是 演 北 与 川西 的 特有 种 (Petersen 1971), 本 种 模式 为 Abbe Farges 1894 年 采 于 四 川 。 该 种 由 Patouillard 鉴 定 为 Cantharellus floccosus, 现 存 于 Farlow 标 本 室 , 近 来 我 们 在 德 钦 〈3700 米 ) , 乡 城 4000 米 ) 相继 发 现 。 本 区 凡 在 海拔 2900 米 以 下 的 阔 叶 林 中 , 落叶 层 较 厚 , 林 戎 较 暗 , 附 生 植物 较 多 的 阴 坡 , 多 出 现 亚热带 成 分 的 皮 伞 菌 属 和 小 伞 属 。 hy = 4+ M arasmius equicrinis Muell. , 大 抱 皮 伞 M , macrosporus zahg, 圆 盖 小 皮 伞 M .rotula(Scop.ex Fr.)Fr., 绿 小 伞 菌 Mycena chlorophos Berk, et Curt, 和 尖顶 羊 肚 菌 Morchnella conica Pers.。 随 着 海拔 的 稍 增高 , 并 在 阳 坡 的 高 山 松 Pinus densata Mast, AIP LHR Quercus rehderiana H-M 林 下 , 则 为 温带 成 分 的 乳 菇 和 毒 伞 属 所 取代 , 如 黄 盖 伞 4manita junquillea\ Quel. Ny FE ae A. farinosa Schweinitz, fi 22 HA, rubescens (Fr.) S, F. Gray, = 3, G Lactarius torminosus(Fr , ex Schaeff.) Gray., H¥LRL, piperatus(L, ex Fr.) Gray, 4, 283 _——— eel 15 wm TS 727 LEE Aad 图 30 一 2 ” 腹 牛 肝 菌 属 的 三 种 菌 1. 腹 牛 肝 菌 Gastroboletus boedijnii Lohwag. 据 Lohwag( 丽 江 玉 龙山 ) 2. 外 形 (云南 德 钦 , 悍 KAS 8681) 3. 孔 缘 囊 状 体 和 担 孢子 [HKAS 8681) 4. 鳞 盖 腹 牛 肝 菌 G. scabrosus Mazzer et Smith. (ERM, , 密 西根 Otis Lake) 5. 陀 曙 孢 腹 牛 肝 菌 G . turbinatus (Snell) Sing. et Smith 外形 和 切面 6. 担 子 和 担 孢 子 (北美 种 , 密 苏 里 Valley park, Bolete Herbarium of Walter H. Snell. No. 345. 据 同 模式 。 其 中 赭 盖 毒 伞 可 分 布 于 4000 米 以 上 。 第 三 , 高 山 暗 针 叶 林 下 则 以 乳牛 肝 菌 和 丝 膜 菌 为 代表 。 暗 针 叶 林 是 本 区 森林 资源 最 丰 要 的 林带 , 主 要 的 树种 是 云 杉 属 和 冷杉 属 , 阴 坡 尤为 明显 。 本 带 分 布 的 下 限 约 在 3000 一 3500 米 , 上 限 在 3900 一 4200 米 左右 。 乳 牛 肝 菌 属 是 一 个 优势 属 ,已 知 有 8 种 。 如 褐 环 乳 盖 牛 肝 菌 Suillus luteus (L, ex Fr.) Gray. 〈 高 山 松 、 BMAP, F 4 PR. Wn i. Soh) ; 点 柄 乳牛 肝 菌 S. granulatus (Fr.) Kuntz, (eww. aM, BR, F Wop. ARE. WI. SH » APH BS. bovinus (L, ex Fr.) Karst, (高 山 松 , 于 Hig, Hk, SR) ; 琥珀 乳牛 肝 菌 $S. placidus (Bonarden) Sing, (高 山 松 、 华 山 松 、 云 杉 , 于 费 江 、 维 西 、 丽 江 ! BHO 等 。 以 上 诸 种 均 为 温带 成 分 , 但 分 布 的 海拔 高 度 比 欧洲 与 北美 , 要 高 出 1000 一 1600 米 , 因 为 本 区 纬度 较 低 。 本 带 的 上 沿 杜 觅 林 下 , 有 两 种 外 担子 菌 较为 习 见 , 一 是 杜 鹏 外 担子 菌 书 xobasiqium rhododendri Cram. 另 一 是 南 烛 外 担子 菌 已 ,pieridis Henn .。 以 阴 坡 而 论 , 暗 针 叶 林 下 , 丝 膜 菌 属 是 一 个 极 有 代表 性 和 数量 上 均 占 优势 的 类 群 。 如 兰 丝 膜 菌 Cortinarius caerulescens (Schaeff,) Fr, (高 MRA, MOE, WK. SIR) » RLWC, purpurascens Fr, HRA lh, WHO ; 284 尖 孢 丝 膜 菌 C. fulgens (Alb, et Schw.) Fr, (4b, 33%) ; B & FR PAC. largus Fr, 〈 德 钦 、 乡 城 ) ;栗色 丝 膜 菌 C. castaneus (Bull.) Fr. 最 高 可 见于 德 钦 的 白马 雪 山高 山 草 旬 中 4500 米 处 , 巨 柄 丝 膜 菌 C. macropus (Pers,) Fr., 光 孢 丝 膜 菌 C trium phans Fr. 普 遍 见于 云 杉林 下 。 多 和 孔 菌 科 在 此 也 是 一 个 为 数 较 多 的 科 , 在 3000 米 上 下 的 48) 7c _E. BY ti 4.4) FL Bi Laeti porus sul phureus (Bull, ex Fr.) Bond.et Sing, 桦木 二 上 AY HEWSFL PA Pi ptoporus betulinus (Bull, ex Fr.) Karst. 在 3500 米 上 下 的 云 杉 干 EW 多 种 层 孔 菌 , 如 火 森 层 孔 菌 Ppneliinus ignigarius (L, ex Fr.) Quel., WRAE FLA Ph, hartigit (Allesch, et Schnabl) Imaz, 冷杉 木 层 孔 HPA. pint (Thore ex Fr.) Ames var, abietis Karst, URSPWSIESILA BPomes, FLA )BPolyporus, R 芝 属 Ganroderma, 栓 菌 属 Trametes 等 均 较 习 见 。 在 海拔 3500 一 4100 米 的 冷杉 树干 和 倒 木 上 , 最 近 发 现 的 红 胶 杯 耳 Femsyjonia rubra Zang, 是 至 今 所 知 胶 耳 科 分 布 的 最 高 记录 第 四 , 在 高 山 灌 丛 草 旬 地 的 真菌 以 虫草 为 代表 。 其 下 限 约 在 3900 一 4200 米 , 由 此 a] LEAR HAD, MRS eR, WEF BE Polygonum viviparum L., RRB Meconopsis, KAF. WRB DEA, BHRThamnolia vermicularis (Sw, ) Ach, 5th Cord yceps sinensis (Berk.) Sacc. 其 分 布 高 度 一 般 在 4200 米 以 上 , 后 者 分 布 区 是 演 西 北 、 川 西 、 贵 州 西北 、 甘 肃 和 青藏 高 原 , 这 是 一 个 典型 的 与 高 山 蝙 蝠 峨 、 珠 芽 蔓 等 有 密切 联系 的 高 山 真 菌 。 虫 草 属 在 横断 山脉 地 区 因 海 披 和 寄主 的 不 同 , 形 成 不 同 的 代替 种 。 (图 表 一 1 ) 如 按 海拔 由 低 而 高 顺序 排列 , 大 致 如 下 : WHCordyceps sobo- lifera (Hill) Berk, et Br. (寄主 : 蝉 属 Cicada) ; 师 虫 草 C。mzilitaris (L.) Link, (4: BEA Lepidopterafy th) ; 头 状 虫草 C. capitata (Holmsk. ) Link,, (# ERA) ; Ril BAC, liangshanensis Zang, Liu et Hu (#EWE); BRR EC. ba- rnesii Thwait (4:44 -fLamellicornia) ; 粗糙 虫草 C. aspera Patouillard (#§ WH Coleoptera) ; 虫草 C. sinensis (Berk,) Sacc, (蝙蝠 峨 囊 epialus armoricanus Ober- thur,) 参考 文 献 1. Hirata, K, (1966), Host range and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the powdery mildews, Niigata Univ,, Niigata, Japan, 2. Nicot, J. (1960);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croflora in desert sands. In“Ecology of soil fungi”, (D, Parkinson & J, S, Waid, eds) PP, 94-97. Liverpoal Univ, Press, Liverpool, 3. Petersen R, H, (1971); The genus Gomphus and Gloeocantharellus in No- rth America, Nova Hedwigia 21(1). 102, 4. Pirozynski K, A, (1968),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fungi, in The fun- gi an advanced treatise (G,C, Ainsworth & A, S, Sussman eds, )3, 487- 503. Academic Press, 5, Smith A, H, & H, D, Thiers (1971), The Boletes of Michigan PP, 396- 285 ‘397. The Univ, Michigan Press, . Waksmian S, A, (1917), Is there any fungus flora in the soilg Soil Sci 3, 565-589, . Zang Mu (1981). Sinotermitomyces, a new genus of Amanitaceae from Yunnan, China, Mycotaxon 13(1); 171-174, . ME 1981): 《云南 鸡 堆 菌 属 的 分 类 与 分 布 的 研究 》, 于 《云南 植物 研究 23( 3 7: 367—374 RB. MNBK, ASK (1982): (HRSA HUG RHHRA, Tae 植物 研究 》4 (2) +: 173-176 A PRELIMINARY REPORT ON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HIGHER FUNGI IN HENGDUAN MOUNTAINS Zang Mu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Academia Sinica, Kunming) Summary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fungi in Hengduan Mountains constitute one of the most interesting problems worthy of invest- igation, A preliminary result has been achieved through the Chinese mycolo- gists and bryologists as well as other life sciences explorers attended the , Hengduan Mountains Comprehensive Expeditions and collected fungal specim— ens, especially in Kaolikung Mountain, the valleys of Nuchiang River, La~ ntsang River, Chinsha River and a part of western Sichuan in recent years, ‘particularly in 1980-1981,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ttempts to discuss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fungi in these areas,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higher fungi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zonation of phanerogamic plants, However, the distribution area of fungi is much wide than that of phanerogamic plants because of their abili- . ty of propagation,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fungi in Hengduan Mountains may be divided into following 4 zones, i, e.; 1, Termitophilic fungi and Cordyceps sobolifera are discovered in the valley bottoms zone 1500m—2500m, alt.) This zone is characterized by 3 number of dominant species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fungi, i, e., Termi- tomyces microcarpus (Berk, et Br, ) Heim,, 7, robustus (Beeli) Heim, Sino- termitomyces cavus Zang, and, S, carnosus Zang, etc, 2. Under the subalpine broad-leaved and coniferous forests (ca ,2000~2500 m,—3000~3500 m,alt,), The western slopes of this zone are mainly compo- - 286 sed by Dictyophora duplicata Fisch, D.rubro-valuvata Zang, Jee et Liou, Tricholoma matsutake (Ito et Imai) Singer, etc,, while the eastern slopes re- presented by Boletus megasporus Zang, Morchella conica Boletus sylvestris Pe- tch, and Gastroboletus boedijnii Lohwag, etc, 3, Under the alpine tech coniferous forest(ca ,3000~3500m ,—3900~4200m, alt.) The representative fungi on the sunny slopes are Suillus luteus(L, ex Fr.) Gray, S.bovinus (Lex Fr.)Karst,,S, granulatus (Fr,) Kuntz, While those on the shady slopes are Cortinarius caerulescens (Schaeff,) Fr,, C, fulgens (Alb, et Schw,.) Fr,, CC castaneus (Bull, )Fr, etc, 4.Zone of alpine shrubby meadows, The altitution from 3900 to 4500 m. alt,The climate here is cold, the fungi which can be found in .this zone is mainly Cord ycepssSinensis (Berk ,) Sacc, Meanwhile, the Hepialus armoricanus Ober, is the host of Cordyceps sinensis, is feed on Polygonum viviparum 工 ., all of them are distributed in this zone, bo Co a | 31. 中 国 噪 觅 属 Garrwicx 可 能 起 源 于 横断 山脉 的 探讨 郑 作 新 (中 国 科 学 院 动物 研究 所 ) we BS J (Garrulax) JZ HJR WFR (Timaliinae) 的 一 个 主要 的 属 。 这 一 属 计 有 46 种 , 在 我 国境 内 有 33 种 , 占 全 属 的 种 数 百 分 之 71.8, 几 乎 四 分 之 三 。 我 国 所 产 的 33 种 品 岗 , 在 我 国境 内 的 分 布 范围 是 : 西藏 自治 区 11 种 云南 、 四 川 两 省 26 种 华南 地 区 〈 除 滇 、 川 两 省 以 外 ) 8 种 台湾 省 华北 地 区 2 种 由 此 可 见 我 国 的 大 多 数 噪 胸 产 于 云南 和 四 川 两 省 , 约 占 了 全 国 噪 胸 种 数 百 分 之 八 十 。 同 时 , 演 、 川 两 省 所 产 的 噪 胸中 , 有 不 少 是 土著 种 , 如 白 冠 噪 胸 、 斑 背 噪 胸 、 赤 尾 噪 胸 等 。 由 此 看 来 , 噪 鹏 这 一 属 可 能 起 源 于 演 川 , 特 别 是 在 四 川西 南部 和 云南 西北 部 的 横断 山脉 地 区 。 至 于 噪 胸 属 的 种 类 及 末 缘 关系 问题 , 我 们 现 从 体形 大 小 、 体 羽 颜色 、 嘴 端 有 无 候 刻 、 鼻 孔 裸露 与 否 、 分 布 范围 及 亚 种 分 化 等 情况 , 来 综合 探讨 它们 在 进化 过 程 中 的 地 位 , 推 测 到 底 哪些 种 类 是 比较 原始 的 、 低 级 的 , 哪 些 是 比较 进化 的 、 高 级 的 。 这 个 问题 牵涉 面 很 大 , 初 步 分 析 结 果 , 认 为 比较 进化 的 噪 鹏 均 得 见于 滇 、 川 地 区 , 即 是 其 的 起 源 地 。 南 、 北 边缘 见 到 这 一 属 的 , 都 是 比较 低级 的 。 同 时 , 演 、 川 地 区 的 噪 胸 种 类 , 很 多 是 在 国内 数量 较 多 , 而 且 是 很 常见 的 , 而 产 于 南 、 北 边缘 的 噪 鹏 , 却 是 十 分 罕见 , 而 濒临 灭绝 的 。 至 于 这 属 分 布 范围 的 东西 边缘 , 除 了 一 种 , 究 竟 是 否 一 个 特产 的 种 , 尚 有 争议 外 , 其 余 都 是 分 布 于 我 国 大 陆 的 亚 种 而 已 。 以 往 许多 学 者 传统 上 都 认为 , 比 较 低级 类 型 的 所 在 地 是 这 一 类 起 源 地 的 一 种 最 可 千 的 标志 。 我 们 研究 所 得 的 结论 恰 适 与 此 相反 , 认 为 比较 低级 类 型 不 在 这 一 属 的 起 源 地 , 是 被 排挤 到 此 属 分 布 范围 的 边缘 , 而 残留 下 来 的 。 综 上 所 述 , 可 见 被 认为 这 一 属 起 源 地 的 横断 山脉 是 新 种 形成 和 演化 的 关键 地 区 。 将 来 在 综 考 工作 的 基础 上 , 如 要 进行 引进 适宜 物种 〈 或 品种 ) , 他 可 考虑 以 此 地 区 作为 引 种 试验 区 。 引 种 驯化 和 再 驯化 , 是 丰富 资源 的 一 重要 方法 , 值 得 我 们 在 综 考 过 程 中 加 以 探讨 的 一 个 科学 性 的 实践 问题 。 288 参考 xX 献 郑 作 新 〈1976) : 《中 国 鸟 类 分 布 名 录 》1 一 1218, 科 学 出 版 社 。 Ali, S, and S,D, Ripley 1972 Handbook of the birds of India and Pakistan, 8, 1-126. Deignan, H,D, 1964 Checklist of birds of the world, vol, 10, Tim- aliinae, Museum of Comparative Zoology, Harvard Univ,, Cam- bridge, Mass, ON THE MERIDIONAL HIMALAYAS AS THE PROBABLE PLACE OF ORIGIN OF THE GENUS Garrulax IN CHINA Zhen Zuoxin (Institute of Zoology, Academia Sinica) Based on zoogeographical studies, the author proposes that the Merid- ional Himalayas may probably be the place of origin of the genus Garrulax (Timaliinae) Reasons are given to show that the species of a comparatively higher level in the process of evolution (i, e, species of greater variability) are mostly found at the center of distribution, It is thus considered that the Meridional Himalayas may serve as an ideal place for the experimenta-— tion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suitable species, 32, ABR LLy DX 3S De SUH ie BR , 沙 鲁 里 山南 段 鸟 类 区 系 及 垂直 分 布 MEH Hh Bi (中 国 科 学 院 昆明 动物 研究 所 ) 对 分 布 在 沙 鲁 里 山南 段 的 171 种 繁殖 鸟 类 进行 区 系 从 属 的 分 析 , 分 别 将 它们 归属 于 广 布 种 、 古 北 界 和 东洋 界 种 类 , 以 及 属 喜 马 拉 雅 山系 和 横断 山区 特有 的 种 类 。 对 横断 山 区 鸟 类 区 系 的 形成 、 演 化 、 以 及 动物 地 理 区 划 等 研究 , 提 出 了 可 讨论 的 内 容 。 属 古 北 界 的 繁殖 岛 , 在 沙 鲁 里 山南 段 的 鸟 类 区 系 组 成 中 占 36.3% 。 在 广 布 全 山 三 带 的 种 类 〈 或 称 三 带 共 有 种 》 , 占 46.3%% 在 各 带 所 见 的 繁殖 岛 中 , 低 山 带 占 39.6% 于 中 山 带 占 34.0% , 高 山 带 占 45.4% 。 在 各 带 特 有 的 种 类 中 〔〈 局 限 于 各 带 AD, hws 0 占 优 势 地 位 , 但 比例 均 不 超过 50% 。 全 山 属 东洋 界 鸟 类 并 不 多 , 只 占 繁 殖 鸟 总 种 数 的 11.1% , 其 中 63%% 分 布 于 低 山 带 , 57.9% 见于 中 山 带 , 仅 有 5.3% 延 及 高 山 带 。 但 就 低 山 带 而 言 , 其 东洋 界 的 繁殖 鸟 类 也 仅 占 该 带 繁 殖 岛 总 种 数 的 12.5%%。 这 从 另 一 方面 论证 了 本 区 与 东洋 界 的 关系 较为 疏远 。 属 喜 马 拉 雅 山系 的 鸟 类 在 本 区 占 全 山 繁 殖 鸟 总 种 数 27.5%, 在 全 山 三 带 共 有 种 类 中 则 占 24.1%。 在 各 地 带 中 , 低 山 带 占 20.8% , 而 以 中 山 带 和 高 山 带 居 多 , 分 别 如 29.1% 和 28.9%. 中 山 带 和 高 山 带 的 喜马拉雅 山系 鸟 类 不 仅 种 类 比较 多 , 而 且 常见 种 和 优势 种 也 较 多 见 。 低 山 带 属 喜 马 拉 雅 山系 的 种 类 中 , 常见 种 有 3 种 , 仅 有 1 种 优势 种 。 而 中 山 带 和 高 山 带 的 党 见 种 类 分 别 有 10 种 和 9 种 ,各 带 有 3 种 优势 种 , 较 低 山 带 多 三 倍 。 可 见 中 山 带 和 高 山 带 是 喜马拉雅 山系 鸟 类 种 群 的 较 适 生境 的 地 域 。 属 横断 山区 特 有 的 SRES SRR AA 成 中 占 9.4%; 在 三 带 共 有 BAH 11.9% , 在 各 垂直 带 中 , 低 山 带 占 8.3% , 中 山 带 占 9.7% , 高 山 带 占 10.3% 。 在 低 山 带 特有 鸟 类 中 占 7.4%, 中 山 带 占 9.1%, 高 山 带 为 6.1%。 从 上 述 一 系列 分 析 数 字 中 , 对 沙 鲁 里 山南 段 的 鸟 类 区 系 可 以 得 出 一 个 初步 的 结论 , 即 在 动物 地 理 区 划 上 系 从 属于 古 北 界 , 并 与 喜马拉雅 山系 有 相当 程度 的 关连 。 其 中 又 以 中 山 带 和 高 山 带 更 具 浓 厚 的 喜马拉雅 山系 的 色彩 。 或 者 说 中 山 带 和 高 山 带 的 鸟 类 区 系 形 成 较 之 低 山 带 与 喜马拉雅 山脉 有 更 密切 的 关系 。 本 区 鸟 类 区 系 分 析 结 果 还 表明 , 主 要 分 布 在 全 北 界 或 古 北 界 的 种 类 , 如 钒 岩 戏 、 棕 胸 岩 更 、 褐 岩 鹦 、 普 通 到 和 高 山 旋 木 省 等 , 尚 见 於 低 山 带 。 而 东洋 界 特有 的 或 主要 分 布 FRE RM AE SR. MRE. CEP. RISE. RIOR. PSA MKES ASS 290 OO 28, FFG LTR. MAR AREER BY i BOPP AS CAG 该 亚 科 3.7% ) 分 布 及 低 山 带 。 从 上 述 分 析 结 果 , 可 以 认为 古 北 界 和 东洋 界 在 横断 山区 饮 齿 状 的 分 界 在 沙 重 里 山南 段 区 域内 。 古 北 界 的 下 限 不 低 于 海拔 2.400 米 , 东 洋 界 的 上 限 不 高 于 2.400 钞 。 在 全 区 有 11 种 鸟 类 , 不 但 不 见于 国外 , 即使 在 中 国境 内 ,其 分 布 也 仅仅 限于 西南 山地 亚 区 “〈 为 中 心 ) , 以 及 西部 山地 亚 区 共有 , 或 者 可 见于 青海 藏 南亚 区 , 有 的 范围 稍 大 , 扩展 至 黄土 高 原 亚 区 或 东部 丘陵 平原 亚 区 和 西部 山地 亚 区 。 另 有 5 种, 主要 分 布 在 以 上 述 范 围 为 中 心 ) , 在 邻 国 小 范围 内 尚 有 分 布 的 中 国 特有 种 类 。 这 些 特有 鸟 类 占 全 区 繁 殖 岛 类 9.4% 。 这 种 “特有 ” 的 情况 在 亚 种 分 化 上 更 为 多 见 。 本 区 132 种 具有 地 理 分 化 的 繁殖 岛 中 , 有 38 种 〈 占 28.8% ) 是 以 包括 本 区 在 内 的 西南 山地 亚 区 为 特有 地 理 亚 种 的 分 布 忠 心 : 从 种 和 地 理 亚 种 在 本 区 分 布 的 现状 , 不 难看 出 沙 鲁 里 山 所 处 的 西南 山地 亚 区 , 在 稻 种 形成 上 特殊 而 又 重要 的 地 理 位 置 是 罕见 的 。 ON THE ZOOGEOGRAPHICAL POSI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AUIFAUNA OF MERIAIANAL HIMALAYAS Avifauna of South Sha-lu-li Mountain and Their Vertical Distribution Zheng Baolai Yang Lan (Kunming Institute of Zoology) The present paper reports the result of the expedition made in August to November 1981 in south Sha-lu -li Mountain, part of Meridianal-Hima- layas, which lies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Upper Yangzi river, and is located along the border of Tibet, Sichuan and Yunnan, at 99°-101° E, 27°-30°N, The expedition was in the field ot work for forty-three days, which covered too much ground to allow successful intensive collecting, Most ducks and raptors were too shy and alert to get close to shot and to recognize, Ho- wever, specimens of nearly all the species seen were secured, In view of the cited factors, the collection consisting of 740 skins belonging to 147 species does not seem small,of which Netta rufina is new tothe avifauna of Yunnan. Including the birds recorded from this area, a total number of 217 species under 17 orders, 38 families are listed, It has been found that 172 breeding birds occurred in this area, 5 types of faunal affinities may be divided; 1, Spcies which widely distribute in both palearctic realm and oriental realm; 2 those chiefly distribute in the Palearctic realm; 3 .those chiefly range in the Oriental realm; 4. those res- tricted to or chiefly ranged in Himalayas; and lastly, 5, species w hose distribution confined to China (chiefly ranged along the border of the pale- arctic and Oriental realms in Meridianal-Himalayas) .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vifauna of the present range, it may divide 29] into 3 vertical zones, 1, Low-hill zone, 2, 400—3, 100m, alt.; 2 .mid-hill zone, 3,100—3,500m, alt.; 3 alpinal zone, 3,500—5,0 5,000 m, alt, It is shown that the palearctic species dominate the avifauna in either of the fo- llowing cases, but not more than half;1, palearctic species range in the whole area, 35,7;2, those seen from the low-hill zone to alpinal zone, 45.3%; 3 those in either vertical zone, low-hill zone, 38.3%, mid-hill zone,33 .0%; alpinal zone, 45.4%; 4. those restricted to either vertical zone, low—hill zone,29 .6%, mid—hill zone, o, o%, alpinal zone, 47.0%, Nevertheless, the affinity peccentages also shows a close relation of avifauna to Himalayas, especially the mid—-hill zone, the alpinal zone next, They are, 1, 27.3%; 2, 24.5%; 3, 21.3%, 29.1%, 28.9%; 4, 11.1%, 52.2%, 38,2% respectively in the cited above cases, , It seems that south Sha-lu-li Mountain does not belong to the transiti- onal area between the palearctic realm and Oriental realm but palearctic, In addition, the border of the palearctic realm in this area does not lower than 2,400 m, alt,, or vice versa, that of the Oriental realm does not go higher than2,400 m, alt, Of the breeding birds,9.3% are confined or chiefly ranged in China, of the differentiated subspecies, 28.8% are in the case, To say exactly, they are more or less confined to Meridianal-Himalayas, It shows that Meridianal- Himalayas, including south Sha-lu-li Mountain is specific to formation of species in some significance. 46 protected birds are named in this report, such as Corssoptilon cros- soptilon, listed in the catalogue of birds proected by the whole world; Cie- onia nigricollis, Trogapan temmincki and Ithaginus cruentatus, listed in the catalogue of birds protected by the Nation, and the other migratory birds occur in this area, which are recorded from the “Agreement on Migratory Birds and their Habitats Protected by the Governments of China and Jap- an .2Jn addition, Ciconia nigra, Anas spp,, Gyps fulvus, G ypaetus, barbatus, Tetrastes sewerzowi, Tetraophasis obscurus, etc,, formerly have been common throughout the region that are now so rare, and some of them are on their road to in danger, even in the secluded field, They are suggested be prot- ected , 33. 横 断 山区 两 栖 疏 行动 物 研究 山 溪 够 属 的 分 类 与 分 布 MRR TLR (中 国 科 学 院 成 都 生物 研究 所 ) LL 3% #8 J Batrachu perus A187 84F Boulenger Kk f¥salamandrella sinensis’ Savage 建立 ”的 新 属 。Savage1877 年 订立 新 种 所 用 的 标本 , 实 际 就 是 7 年 前 David 从 我 国 四 川 宝 兴 采集 、 并 由 他 于 1871 年 订 名 为 Derrzodactylus pinchonii, 1925 年 ,Schmidt 依 据 采 自我 国 甘肃 东南 部 、 大 致 相当 于 北纬 33 度 左右 〈 按 ,可 能 是 现今 武 都 县 境 ) 地 方 采 到 的 标本 , 订 立 了 本 属 的 另 一 种 Batrachuperus tibetanus, 刘 承 钊 著 《 华 西 两 栖 类 》 CAmphibians of Western China)(1950 年 出 版 ) 一 书 , 以 23 页 的 大 量 篇 幅 , 详 尽 地 描记 了 山 溪 鲍 属 。 些 书 除 记述 了 上 述 两 个 旧 种 外 , 还 描述 了 3 个 新 种 , EN: FOREWAMB. Karlschmidti, HM UR HB. yenyuanensis HIS HWA 统 B.cochranae, SI19504E 1, 我 国 山 溪 够 属 已 知 共有 5 种 。 按 照 刘 承 钊 教授 的 研究 ,此 5 ee eee TOR. EA NL, RI 与 跳 突 ; RAMEE ME. 左右 二 列 几 相 接触 … amen ss ++ + TOS 8 LL tii cochranae 2 aight: 与 大 小 均 不 相等 的 黑 褐色 斑点 … ste sae aries 1 8 . MBP BBX, FORA ADE RA FORE LR karl schmidti 3 除 指 、 幅 端 有 时 神色 角质 精 外 , 掌 、 踏 部 常 有 浅 棕色 角质 化 表皮 覆盖 《有 时 局 部 或 全 部 脱落 ) , ee eee ee 仅 指 、 P 学 、 EER EAE RIES, 背 、 腹 面 黑 褐 色 斑 点 较 细 而 密 … ee Tb Ay ye fiitibetanus 4 尾 较 短 而 略 粗壮 , 四 肢 较 长 而 壮 ; F ra RS, AR EY ge [NF *? Poet oocdeleusls +++ YS ft pinchonii Fe Re KT a » LIMA, VAG, NRL, CLR 背面 黑 褐色 斑点 稍 细 而 密集 。 目 前 仅见 于 四 川 盐 源 … vee 0 这 … 盐 源 +e ok ESR Ayn, LR Aah ea SEM MRIS 种 体形 较 大 的 山 溪 鲍 是 一 个 新 种 , 特 点 是 个 体 较 大 且 具 童 体型 ,70 号 全 长 140 一 265 毫 米 的 个 体 中 ,47 号 保留 有 外 鲁 293 或 鳃 裂 。 新 种 由 刘 ARG A Wem ay ye A, CE «IR oh Wy EE BLD (1978, 4: 18) 上 发 表 鉴 别 特征 。 1980 年 在 贡 嘎 山区 调查 时 , 采 到 大 量 山 溪 鲍 属 标本 , 经 鉴定 , 分 别 隶 属 无 兽 山 溪 鲍 与 北方 山 溪 鲍 〈 见 照片 版 32 一 1) 。 两 种 山 溪 鲍 成 体 的 量度 列 如 表 33 一 1,33 一 2。 采集 中 还 得 到 无 斑 山 溪 鲍 各 期 幼体 及 次 成 体 。 MY 7K (1950: 91 一 96) 对 无 斑 山 溪 鲍 的 繁殖 及 变态 前 的 发 育 有 较 详 尽 的 描述 。 他 认 为 无 斑 山 溪 鲍 的 繁殖 期 从 5 月 到 8 月 上 旬 ,8 月 10 日 在 外 霍 县 札 拉 附近 及 朱 倭 的 小 山 溪 中 同时 采 到 大 量具 有 不 同 发 育 阶段 胚胎 的 卵 胶 豆 , 以 及 大 量 刚 钱 出 的 幼体 和 处 于 变态 期 各 阶段 的 幼体 。 他 观察 到 刚 孵 出 幼体 的 体 长 15 一 16( 平 4915.33) SEK, 尾 长 12.0- 12.8( 平 均 12.27) 毫米 ;充分 发 育 的 幼体 体 长 36 - 43( 平 均 39.59) 毫 米 , 尾 长 31.0 一 44.5 (平均 36.42) 毫 米 ; 刚 完成 变态 的 次 成 体 的 体 长 34.8 一 47.5 (平均 42.6) 毫米 , 尾 长 28.2 一 42.0 (平均 34.4) EK. 此 次 (8 月 3 日 至 8 日 ) 在 贡 嘎 山西 侧 各 地 采 到 各 发 育 阶段 的 无 斑 山 溪 鲍 , 但 未 发 现 卵 胶囊 , 可 能 其 繁殖 期 已 经 结束 。 在 这 些 个 体 中 , 其 中 全 长 30 一 50 毫 米 〈 尾 长 14 一 22 毫米 ) 者 , 外 鳃 均 极 显著 , 尾 鱼 衬 亦 较 高 。 当 系 刚 有 旷 出 不 久 的 幼体 。 其 中 全 长 60 一 85 毫 米 〈 尾 长 27 一 36 毫 米 ) 者 , 外 鳃 有 不 同 程度 的 凌 缩 情况 , 或 外 鲁 已 消失 而 仍 残留 鲁 孔 , 仅 个 别 标本 全 长 75 毫 米 时 鲤 孔 已 全 部 封闭 。 全 长 90 毫 米 以 上 者 , 外 鲁 均 已 完全 消失 且 无 鳃 孔 痕迹 。 按 刘 承 钊 教授 意见 , 无 斑 山 溪 鲍 繁殖 期 从 5 月 开始 , 如 全 长 60 一 85 毫 米 的 个 体系 当年 较 早 多 出 者 。 无 斑 山 溪 鲍 可 能 当年 就 完成 变态 。 而 标本 中 全 长 在 110 一 120 毫 米 左右 的 个 体 , 应 是 上 一 年 孵 出 的 无 班 山 溪 鲍 。 在 九龙 县 汤 古 以 北 ,148 公 里 标志 附近 , 海 拔 3400 米 的 公路 旁 草地 浸水 浅 溪 中 , 采 到 北方 山 溪 鲍 “〈 见 照片 版 32 一 2 ) 。 在 同一 环境 还 采 到 幼体 13 只 〈 共 编 为 工 号 80A0037) 及 工 号 次 成 体 (80A0038) . 12 C1 RRMA A) Sy 体 全 长 28.5 一 34.0 (平均 31.4) 毫米 , 外 鲤 发达 , 上 下 尾鳍 较 高 , 少 数 标本 透 过 腹壁 可 见 残 余 卵 黄 , 当 系 刚 钱 出 不 久 的 幼体 。 次 成 体 全 长 56.8 毫 米 〈 尾 长 27.1I 毫 米 ) , 外 鲁 已 完全 消 失 , 也 无 鲁 孔 , 尾 窜 而 后 段 甚 扁 。 幼 体 及 次 成 体 背 面 均 密 布 黑 褐色 点 斑 , 尾 后 半 者 尤为 粗大 ;腹面 黑 褐 色 点 斑 较 稀 疏 , 颌 部 、 四 肢 前 侧 、 腹 中 部 及 尾 基 腹面 等 处 则 无 斑点 。 从 刚 孵 出 幼体 的 长 度 及 已 完成 变态 次 成 体 的 长 度 来 看 , 均 小 于 无 斑 山 溪 鲍 。 无 斑 山 溪 鲍 成 体 多 发 现 于 较 大 河流 的 河 湾 组 流 处 石 下 或 近 岸 边 浅 水 处 石 下 《〈 见 照片 版 32 一 3 ) ;在 东 俄 洛 柏 桑 亦 见于 河 心 巨 石 矣 中 。 各 期 幼体 则 发 现 于 较 小 支流 的 浅水 、 浸 水 处 , 这 些 地 方 水 浅 流 缓 。 愈 小 的 幼体 生活 于 愈 细小 的 支流 中 。 栖 息 环 境 的 不 同 , 亦 反 睐 在 动物 的 形态 上 , 即 愈 小 的 幼体 尾鳍 宰 最 高 ;变态 后 到 成 体 , 昆 馈 袜 愈 低 , 尾 肌 亦 愈 发 达 。 无 斑 山 溪 鲍 各 期 幼体 及 次 成 体 , 肉 眼看 来 均 无 斑 , 在 .4 售 放 大 镜 下 观察 , 背 面 有 分 布 均匀 而 极 细 的 乳白 色 或 乳 黄 色 眼 更 。 少 数 幼体 的 尾 后 段 错 袜 上 有 一 些 黑 褐色 点 斑 。 值得 提出 的 是 : 8 月 4 日 在 东 俄 洛 公 社 柏 又 大 队 山 脚 , 采 到 无 斑 山 溪 鲍 成 体 的 小 河 靠近 山 脚 一 侧 的 浸水 流 成 的 极 小 浅 溪 中 , 采 到 18 号 幼体 〈80A0128 一 145) , 全 长 34.3 一 48.0 (平均 42.8) 毫 米 , 外 鲁 甚 为 发 达 , 鲁 丝 长 且 多 。 在 4 倍 放 大 镜 下 观察 , 这 批 幼 体 背 、 腹 面 均 有 黑 褐 色 点 斑 。 如 果 说 它们 是 北方 山 溪 鲍 幼 体 , 但 在 附近 却 未 发 现 北方 山 溪 鲍 成 294 (9"P) (F's) De sr li fia Sel il (S*P) (F"8) 6 °F. (0-7 8S 40°S ($"P) (2°) 6 "9 一 88 Get. —8°S Chev) / (9° §) 9 9 一 BA | Ger =o" (IT (8 5) 0°S=—2°s | Gwe Cc’? Cos (0 7) (6°2) 8° 7=82s o°g —S°S (S°P) C8) 0°S-8°s 9 二 "8 (O"r) (0'8) 站 9 =— Cao 1 ee "Ss (8°) Coane) PS ae BN €°€-Z's SM | OB fel oH (8°8) (0° 6) 0°6 ‘S's 0°6 ‘0°6 ae. | (6° 2) One, | 98 ‘e's (5 8) 《9 2) 二 9” (8 6) (CT 6) 950T 28153076 (8 9) (1°8) 8°6-8°7 0T—39 9 8 0 6 《6 97 (6°9) ora SF one 2° 9 (9 8) (9 8) OL—-6 Fr Cor-—7sZ (8° 2) (€°8) €°6-8°S i ilL=Tss (2°8) (9 6) 3 59 UROTL — 056 (g* 2g) c’s9 *S" 6h (6°8S) 0°69 ‘8°87 (9 SS) 0°&L-2°9F » (0°02) 0°68 一 0 79 (0°79) S°76-8°9P 0°08 (F 6h) 0°19-<2°0F (6°S9) 0°98-¥°8S (1° €9) €°S8-G"e7 (S82) f° 9L:— S°0L (0° PT) 6 SL ‘8°2L (CI #1) 69 ‘0°@T (9°21) LOT —S"OL (9° PT) 8 LI =8 Si C9 81) o° LL -—S"OL 8°ST (S° TT) S25T 5 6 (8 8T) GOT —8" EL ee 2°91-0°0T (0° ST) 0°91 -O'FT 是 N 77 (0°8L) 0°61 ‘O°LT (6°21) 2.61 ‘OneT (0° PT) 81 -O-21 (CT 9T) 0°81-8°&T C7V'ST) ¢ 0¢-—0°2t o 1 (£1) G Sie Gee (9 ST) $°8L-O°FT (9° ST) 1, 61-81 CE 91) ‘20-8 °St “EIC— 88% MEME Gtk ‘KET OR 《0 65T) O° TRL “O° LT (0° PET) OTT 20° LET (9 8IT) 0 35 人 T 一 0 06 (9° SPT) 0°8L1-0°O21 (2° SET) 0 06I 一 0 80T 0 LSI (1° 901) 0°SZT — 0°06 (8° 9€T) 0° 221 -—0°02T (6° LET) | 0°89T — 0°86 | (T°OST) | | T° OST — OST $$ Z LP } $02 eV Ge td dy 2 Tp af Sly Ft a BL a Sr - AEH Wiipiumyosjiey snsodnyorsjeg yy ¥! M Ht Ie L—eex 295 (6 8) SF 20 8 (2°€) ae fel we (2 8) 0°6-2'8 (2°6) (6 €9) (SPT) (6° ZT) (8°89) CE°ST) =F 8. BE) 2°SL—0°S9 | § 8T—O0°'&I | 8°02 21 EY snuezoqiy sniodnyovsjeg eg x IT&C FE CL°ERL 0°02-O0°8S | 8°FIT-O'FL | 9°8L—S"9T |0"6fT=0"98T (97T) —0°21 jo‘sst—-o'ser, “5 2—eex 296 体 , 仅 采 到 无 斑 山 溪 鲍 成 体 及 次 成 体 23 号 。 如 果 说 它们 是 无 班 山 溪 鲍 幼 体 , 显 然 与 其 他 地 方 所 采 者 在 色 斑 上 不 同 。 由 于 在 同一 环境 中 采 到 的 18 号 大 小 接 近 的 幼体 色 斑 如 此 一 致 , 也 很 难 用 无 斑 山 溪 鲍 的 个 体 变异 来 解释 , 何 况 成 体 及 次 成 体 亦 无 一 具 斑 者 。 是 否 此 Aba A AGT WAH, ATR AVA. 山 溪 鲍 属 分 布 于 我 国 的 5 种 ,集中 分 布 于 : 四 川 盆 地 西 缘 及 北 缘 山 区 、 横 断 山 脉 北 段 及 替 岭 出 区 。 就 目前 掌握 资料 看 , 其 分 布 的 西 限 在 东经 98 度 左右 , 即 金沙 江上 游 附 近 ; 东 限 在 东经 109 度 左右 , 即 陕西 宁 陕 县 的 秦岭 山区 , 分布 的 北 限 未 超过 北纬 35 度 , 南 限 在 北纬 27 度 左右 , 即 长 江 第 一 湾 以 北 。 UAB, pinchonit 主要 分 布 于 四 川 盆地 西 缘 山 区 , 大 致 是 大 渡河 、 安 宁 河 以 东 的 这 两 大 河流 的 分 支 水 系 , 以 及 龙门 山 与 盆地 西 缘 山 区 内 的 岷江 水 系 。 此 外 , 在 乡 城 与 稳 城 采 到 的 山 溪 鲍 属 标本 也 被 鉴定 为 本 种 。 FORE WK MB | Rarlschmidti + B45) Fi F At Ai29 BE 532 ZA HERI AR 侧 的 分 支 水 AP. At F7 WU ARMB .tibetanus 是 山 溪 鲍 属 中 的 北方 种 类 , 它 分 布 的 北 限 达到 北纬 35 度 左 右 , 包 括 甘 肃 的 天 水 、 币 县 、 武 都 、 文 县 以 及 陕西 的 留 县 及 宁 陕 。 因 此 , 其 东 限 达 东 经 109 度 左右 , 其 西 限 在 东经 98 度 左右 的 西藏 江 达 。 在 四 川 境内 , 其 南 限 达 北 429K eG 的 九龙 县 。 在 此 区 内 , 本 种 与 无 斑 山 溪 鲍 有 同 域 分 布 情况 , 但 各 自 的 居 群 分 别 占有 不 同 的 小 生境 , 亦 说 明 二 者 是 划分 清楚 的 两 个 种 。 ” 盐 源 山 溪 鲍 也 . yenyuanensis 自 刘 承 钊 教授 1950 年 发 表 新 种 以 来 , 仅 发 现 于 盐 源 县 , 系 本 属 分 布 最 南 的 一 个 种 。 待 发 表 的 新 种 龙洞 山 溪 鲍 已 .Jonrgdonrgensis 亦 仅见 于 四 川 峨眉 山 。 最 后 , 无 唇 福山 溪 鲍 刀 .cochnranae 的 模式 标本 产地 在 四 川 宝 兴 县 两 河口 ,发 表 新 种 时 仅 依 据 一 雄性 成 体 及 一 较 小 个 体 , 后 者 亦 具 微 弱 的 唇 补 。 因 此 , 该 模式 标本 是 否 为 一 个 个 体 变 异 ? 有待 进一步 调查 、 研 究 之 后 , 再 作 结 论 为 宜 。 1. 刘 承 钊 教授 (1950) 关于 山 溪 鲍 属 的 报道 , 是 对 我 国 山 溪 鲍 属 较为 全 面 、 深 入 、 恰当 的 总 结 。 2. 目 前 我 国 山 溪 鲍 属 已 知 至 少 有 5 种, 它们 集中 分 布 川西 、 甘 南 、 陕 南 、 演 西北 及 藏 东 高 山高 原 地 区 , 垂 直 分 布 范 围 自 1600 一 4300 米 ,, 多 在 3000 米 左右 地 区 。 3 .无 交 山 溪 鲍 与 北方 山 溪 鲍 从 形态 、 色 斑 、 发 育 、 生 活 习性 及 分 布 区 等 方面 , 都 可 说 明 是 两 个 不 同 的 物种 。 参考 文献 四 川 省 生物 研究 所 两 枉 卜 行动 物 研究 室 : 《西藏 两 栖 动 物 初 步调 查 报告 》, 于 《 动 物 学 报 》23(17):56 一 57(1977) 张 孟 闻 、 徐 锡 落 : 《四 川 两 栖 类 略 记 》, 于 《中 国 科学 社 生物 研究 所 丛刊 》8(5 ), 142—145 (1932) Boulenger GA, Description de deux genres nouveaux de la famille des salamandrides, Bull, Soc, Zool, France, 1878;,71-72 (1878) David A, Journal d'un voyage en Mongolie et en Chine fait en 1866-68. 297 Nouv, Arch. Mus, Nat, Paris, 7, (Bull.), 75-100(1871) Dunn ER, The salamanders of the family Hynobiidae, Proc, Amer. Acad, Arts Sci,, 58:445-523 (1923) Liu CC: Life history of Batrachuperus pinchonii, Jour, West China Border Res, Soc,, 15(€B):45-55 (1945) ——:Amphibians of western China, Fieldiana, Zool, Mem,, 2:80—102 (1950) Sauvage HE, Sur quelques batraciens de Chine, Bull, Soc, Phil, Paris, OF DLT 5-118 IL Schmidt KP: New Chinese amphibians and reptiles, Amer, Mus, Novit., 175, 1-3 (1925) Thorn R, Les Salamandres d'Europe d'Asie et d'Afrique du Nord, paris: 79-91(1968) STUDIES ON AMPHIBIANS AND REPTILES OF HENGDUAN SHAN REGION, SOUTHWESTERN CHINA Classific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Genus Batrachuperus (Caudata: Hynobiidae) Zhao Ermi Jiang Yaoming (Chengdu Institute of Biology, Academia Sinica) ABSTRACT Tailed amphibian genus Batrachuperus ranges widely over western Sich- uan, northern Yunnan, southeastern Gansu and southern Shanxi, one of which (B. tibetanus) reaches to northeastern corner of Xizang (Tibet) Auto- nomous Region, Dr, C, C.Liu in his famous work AMPHIBIANS OF WE- STERN CHINA discussed this genus with the number of twenty-three pages. He also described three new species in this book, Being based on observati- ons of a great number of specimens, we consider that B. karlschmidti and B. yenyuanensis established by Dr, C,C, Liu in 1950 and B_ tibetanus esta- blished by Dr. K. P, Schmidt in 1925 are valid species; whereas the auth- ors of the book-let KEY TO CHINESE AMPHIBIANS regarded the three species as synonyms of B, pinchonii, Up to now, there are five species of genus Batrachuperus, i. e, B. pi- nchonii, B. karlschmidti, B .tibetanus, B, yenyuanensis and B.longdongensis (a new species is ready to be published by Liu Cheng-chao and Tian Wan-shu), known in China. This paper also deals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these species mentioned above, 298 34。 横断 山 中 段 地 区 轮 虫 种 类 组 成 和 分 布 特点 fi (中 国 科 学 院 水 生生 物 研究 所 ) RT PRR BBA. MHA. BAM, WE, Hew, eM 区 的 生物 资源 , 除 有 一 些 零星 报导 外 , 以 往 没 有 进行 过 全 面 的 考察 , 对 于 轮 虫 类 更 是 无 人 问津 。 轮 虫 是 水 体 中 一 类 重要 的 小 型 无 脊 椎 动物 。 王 家 相等 (1] £2) [53] 对 我 国 轮 虫 的 种 类 组 成 进行 了 广泛 的 调查 , 但 也 缺乏 这 一 地 区 的 资料 。1981 年 8 一 10 月 , 中 国 科 学 院 青 藏 高 原 综合 科学 考察 队 在 横断 山 四 万 平方 公里 范围 内 进行 了 广泛 的 考察 , 调 查 这 一 地 区 轮 虫 种 类 组 成 和 分 布 特点 是 其 中 的 一 个 内 容 。 通过 对 不 同类 型 水 体 的 调查 , 共 获得 定性 标本 130 号 。 其 中 绝 大 部 分 样品 在 当时 进 行 了 活体 观察 , 作 了 初步 鉴定 。 同 时 还 采 集 了 一 些 代表 性 的 湖泊 的 定 量 标 本 , 以 资 比 较 。 但 是 , 由 于 采集 时 间 和 工作 条 件 所 限 , 本 文 所 报导 的 轮 虫 种 类 组 成 尚 不 能 代表 这 一 类 动物 在 该 地 区 的 全 瑶 , 对 种 类 分 布 特点 的 分 析 也 未 必 全 面 。 一 、 种 ,类 组 , 成 经 初步 鉴定 共有 轮 虫 104 种 , 隶 属于 13 科 44 属 《〈 见 名 录 ) 。 就 其 地 理 分 布 而 言 , 绝 大 多 数 是 普 生 性 种 类 。 其 中 以 臂 尾 轮 科 的 种 类 为 最 多 , 有 16 属 38 种 , 占 该 地 区 轮 虫 种 类 HHA. RRA BA 2 属 11 种 ,各 占 总 种 类 数 的 铬 左右 。 其 他 依次 为 镜 轮 科 4 属 9 种 , 旋 轮 科 3 属 8 种 , 椎 轮 科 4 属 5 种 , 疣 毛 轮 科 2 属 5 种 ,, 唱 囊 轮 科 1 属 4 fi, RMP 1 属 3 种 , 繁 轮 科 和 腹 尾 轮 科 均 为 3 属 3 种 , 聚 花 轮 科 2 属 2 种 , 猪 吻 轮 科 1 属 2 种 。 没 有 发 现 宿 轮 科 和 和 柔 轮 科 的 种 类 。 二 、 分 布 Be 为 了 便于 比较 , 将 所 考察 的 地 区 , 按 自然 景观 的 不 同 , 划 分 为 乡 城 “ 和 包括 理 塘 、 Be. ER). Pe 〈 包 括 小 中 旬 、 基 吕 、 三 坝 ) , 宁 藻 “〈 包 括 红 桥 、 永 宁 、 落 水 ) , 丽 江 《〈 包 括 石 头 、 石 鼓 、 九 河 ) , 剑 川 〈 包 括 城关 、 剑 湖 关 , 永 胜 COIR, IHW. 官 ) , 泸 水 〈 包 括 古 浪 、 片 马 、 六 库 、 上 江 ) , 泣 省 (包括 云龙 、 大 理 ; 下 关 ) , 保山 (包括 腾冲 、 瑞 滇 )》 , 楚 昆 〈 即 楚雄 和 昆明 黑 林 铺 ) 等 十 个 区 域 。 这 些 区 域内 轮 虫 的 种 299 类 状况 列 于 表 34 一 1。 从 表 中 可 以 看 出 ; 上 述 十 个 地 区 中 , 以 永 胜 和 泸 水 两 地 区 出 现 的 种 类 最 多 , 而 乡 城 以 北 一 带 , 轮 虫 种 类 显著 减少 。 I . 旋 轮 虫 科 1. 巨 环 旋 轮 虫 2 .玫瑰 旋 轮 虫 3 . 旋 轮 虫 未 定 种 4. eB 5. 转 轮 虫 6 . 懒 轮 时 7 . 橘 色 轮 里 8. 尖 刺 间 盘 轮 虫 I . 臂 尾 轮 科 9. 壶 状 臂 尾 轮 虫 10. SER eB 11. SBR 12. 76 BH B 13. BRB et 横断 山中 部 地 区 轮 虫 名 录 PHILODINIDAE Philodina megalotrocha philodina roseola philodina sp. Rotaria ne ptunia Rotaria rotatoria Rotaria tardigrada Rotaria citrina Dissotrocha aculeata BRACHIONIDAE Brachionus urceus Brachionus cal yciflorus Brachionus for ficula Brachionus ca psuliflorus Brachionus falcatus 14,8 BRE Brachionus sp. 15.82 BAZ Brachions sp. 16. 7hiA BH 17. 角 突 臂 尾 轮 虫 18. SABAH 19. HEB LH 20. NB 21. BR cH HB 22. 大 肚 须 足 轮 虫 23 . 透 骨 须 足 轮 虫 24, RIG EH 25. WE Ei JE HG HB 26 . ARDEA HE HB 27 BEAK IK HS HB 28. WATE fe FA He HB 29 . HH We fe, FA He HB 30. RATE ts FH 31. RH 32, = Re Fe Brachionus budapestiensis Brachionus angularis Cephalodella gibba Cephalodella catellina Cephalodella exigna Anuraeopsis fissa Euchlanus dilatata Euchlanus pellucida Euchlanus piriformis Euchlanus lyra Colurella uncinata E piphanes clavulatus Keratclla cochlearis Keratclla valga Keratclla quadrata Le padella patella Le padella triptera 33. WK FG Bi FA 46 Hh 34, ON TG He FAH Ha 35 . HER EF He He 36. Sl) Sk REE HE He 37. 侧 扁 环 管 轮 虫 38, 39 .十 指 平 甲 轮 虫 40. 四 角 平 甲 轮 虫 41 .前 额 犀 轮 虫 42. 裂 足 轮 虫 43 . BRK 38 6 HE 44, HE Hy ie eh 4S He 45 .方块 鬼 轮 虫 46 . 台 杯 鬼 轮 虫 I. RR} 47 XY ibe lal Fe FE He 48. Bai tK Tel Fe $6 Hs 49, 25 FA [al AHO He 50. HAR lal Fe Ho 51 .长 刺 异 尾 轮 里 52. 圆 简 异 尾 轮 虫 53 . 纵 长 异 尾 轮 虫 54. 鼠 异 尾 轮 虫 55 . eb titi 5 FE HE He 56 .上 暗 小 异 尾 轮 虫 57. 刺 盖 异 尾 轮 虫 V . 腔 轮 虫 科 58 .月 形 腔 轮 虫 59 . 蹄 形 腔 轮 虫 60. 四 项 腔 轮 虫 61 .无 甲 腔 轮 虫 62 . PRI BE IS HS He 63. He 46 HR ze PP 64, METER H th 65. 尖 角 单 趾 轮 虫 66 . 尖 趾 单 趾 轮 里 67 .四 齿 单 趾 轮 虫 68. Ae Bese Le padella ehrenber gii Le padella ovalis M ytilina ventralis M ytilina mucronata M ytilina compressa Macrochaetus sp, ptatyias militaris ptatyias quadricornis Rhinoglena frontalis Schizocerca diversicornis Wolga spinifera Squatinella lamellaris Trichotria tetractis Trichotria pocillum TRICHOCERCIDAE Diurella stylata Diurella brachyura Diurella porcellus Diurella dixon-nuttalli Trichocerca longiseta Trichocerca cylindrica Trichocerca elongata Trichocerca rattus Trichocerca lo phoessa Trichocerca pusilla Trichocerca capucina LECANIDAE Lecane luna Lecane ungulata Lecane papuna Lecane inermis Lecane ohioensis Lecane sp, Monostyla bulla Monost yla hamata Monost yla closterocerca Monost yla quadridentata Monostyla lunaris . 镜 轮 虫 科 AE BARE HB . 微 凸 镜 轮 里 Ta Bae HE .奇异 巨 腕 轮 虫 ee FE Hg FFE Kaa BRAS JSR TEER RBH HB REEF 1B BR BEE HE HB . 针 得 多 肢 轮 虫 HS RB . 椎 轮 虫 科 KEK HERE Hh EEE HB ANS BFE HB yee Ah REE in BERR A a BEFE HB . mt PR nis BE FE HA . b Bon Fe 1B Fa FR sits BEE He BER Fe Ft Fe FS BCR 6 HR HOC A #6 BS PTR ee . 腹 尾 轮 科 . 腹 足 腹 尾 轮 虫 NIE 72 A 6 EOE TC AH WB » ALE FEF «HAL AE HA TESTUDINELLIDAE Testudinella patina Testudinella mucronata Testudinella bidentata pedalia mira pomphol yx sulcata pompholyx complanata Filinia longiseta Filinia maior Filinia brachiata SYNCHAETIDAE S ynchaeta oblonga Synchaeta stylata Synchaeta pectinata Pol yarthra trigla Pol yarthra eury ptera NOTOMMATIDAE Notommata copeus Notommata aurita Monommata Iongiseta Scaridium longicaudum Eothinia elongata ASPLANCHNIDAE As planchna priodonta As planchna girodi Asplanchna brightwelli As planchna sieboldi COLLOTHECIDAE Collotheca mutabilis Collotheca pelagica Collotheca ornata GASTROPODIDAE Gastro pus hy pto pus Chromogaster ovalis Ascomor pha ecaudis FLOSCULARIIDAE I’loscularia ringens ptygura sp, 100 .金鱼 藻 沼 轮 虫 Zipranias ceratophlli MI. ER FL CONOCHILIDAE 101, 3h ff BE AEH =~ Conocholus uncornis 102. % Fy Hl RE Ht Conochloides dossuarins 看 . 猪 吻 轮 科 DICRANOPHORIDAE .103 . 钳 形 猪 吻 轮 虫 ” Dicranrobporus forci patus 104 .前 突 猪 吻 轮 虫 “Dicranrobppnorus prionaeis 表 34 一 1 不 同 地 区 轮 虫 出 现 种 数 ee eT et ee eS we a aR ee en ae eae RM ee es Ua ea 旋 轮 科 PHILODINIDAE 2 1 1 3 2 1 5 5 3 2 SeeeReerIONIDAE | 7 . 16. 19 ©1216 15, (9, 24 stg ag. 74 BURAITRICHOCERCIDAE | 1 7. 3 和 Rs##LLECANIDAE 3 5 4 5 3 7 4 5 5 4 镜 轮 科 TESTUDINELLIDAE| 1 2 人 :各 疣 毛 科 SYNCHAETIDAE 1 oh ate ae le ge 2 2 椎 轮 科 NOTOMMATIDAE 1 1 2 2 2 1 1 1 5,94, ASPLANCHNIDAE 和 二 失 1 1 RERYBICOLLOTHECIDAE | 1 gee hig BSF pou ly Hi 2 8G ASTROPODIDAE 1 OMe wate oa se 1 FLOSCULERIIDAE 3 聚 花 科 CONOCHILIDAE 1 1 421) 4, DICR ANOPHORIDAE 1 1 eee 若 按 不 同 水 体 类 型 中 轮 虫 分 布 来 说 “〈 见 表 34 一 2), 则 以 池塘 中 轮 虫 种 类 最 多 , 达 74 种 。 其 次 为 湖泊 , 为 54 种 , 温 泉 最 少 , 仅 有 6 种 。 纵 观 横断 山中 段 的 轮 虫 分 布 可 以 看 出 , 以 广 生 性 的 种 类 为 主 , 其 中 以 针 往 多 肢 轮 虫 、 螺 形 龟甲 轮 虫 和 吉 形 单 趾 轮 虫 最 为 常见 , 在 考察 的 地 区 均 可 发 现 。 其 次 为 透明 须 足 轮 ARH, ARP, KAR, NBR Ph, ARR Bi 状 同 尾 轮 虫 、 曲 腿 危 甲 轮 虫 。 葛 花 臂 尾 轮 虫 , 在 大 多 数 的 考察 地 区 也 能 找到 。 在 这 里 值 得 一 提 的 是 : 在 水 温 高 达 62"C 的 基 昌 温泉 的 泉口 , 仍 有 无 后 棘 的 螺 形 龟甲 轮 虫 的 存在 。 一 般 来 说 ,+ 52 似 乎 是 温泉 中 动物 分 布 的 极限 , 在 62 窟 的 温泉 中 发 现 轮 虫 在 国内 尚 属 少见 。 303 表 34 一 2 不 同类 型 水 体 轮 虫 出 现 种 数 al 种 a * | 池 woke gk Bh OK. eri i. =—* e 泊 oe kw & Fm om MeQHPHILODINIDAE = [| 7) 4) SHLD Roe 2 1 241 BRACHIONIDAE | 29 19 21 8 14 12 13 8 5 4 SeeTRICHUCERCIDAE | 7 9.».3 88. 1 01 8 KE#ELLECANIDAE 9 7 6 3 5 4 2 4 1 Seo TUNINELLIDAE| %q05. 2 las. 1d 3E641SYNCHAETIDAE ieee |. 2a 1 | @oree #4541 NOTOMMATIDAE 1 ERAASPLANCHNIDAE | 3 1 #1. 8 BeeBR}COLLOTHECIDAE | 1 2 2 i REBRLGASTROPODIDAE | 2 1 1 se thas FLOSCULARIIDAE 3 1 5 7 #1CONOCHILIDAE 2 猪 吻 科 DICRANOPHORIDAE| 1 1 1 =. AT MEW IT He HR OR Sy RR 轮 虫 是 湖泊 水 库 中 一 类 重要 的 浮游 动物 , 也 是 各 种 鱼 类 的 食物 之 一 , 调 查 这 些 水 体 中 轮 虫 种 类 组 成 和 现存 量 , 不 仅 为 发 展 渔业 提供 根据 , 而 且 也 为 全 国 各 种 类 型 水 体 生 物 资料 的 比较 提供 资料 。 表 34 一 3 、 表 34 一 4 列举 了 调查 水 体 中 , 轮 虫 种 类 组 成 和 现存 量 。 从 表 34 一 3 可 以 看 出 :, 青 邑 、 腾 冲 、 瓦 鹿 坝 和 白 汉 场 四 水 库 ,p 瑞 值 在 6.0 一 一 6.4 之 间 , 同 属 弱酸 性 水 体 , 但 种 类 组 成 却 相差 较 大 。 青 邑 水 库 发 现 18 种 轮 虫 , 而 腾冲 永 库 仅 有 6 种 。 就 湖泊 而 言 , 它 们 的 p 互 值 也 在 6.0 一 6.8 之 间 , 以 剑 湖 和 洱海 种 类 最 多 , 属 都 海 禹 塔 海 出 现 的 种 类 较 少 。 这 里 要 提出 的 是 永 胜 县 的 程 海 , 位 于 1540 米 海拔 ,p 互 和 值 高 达 9.0 以 上 , 是 一 个 碱 性 大 型 深水 湖 。 据 记载 , 该 湖 原 通 金 沙 江 ,1690 年 后 水 位 逐年 下 降 , 不 再 通 江 而 成 内 陆 封闭 湖 , 平 均 水 深 15 米 , 最 深 达 50 米 , 沿 岸 带 有 水 生 维 管束 植 物 , 但 仅 发 现 9 种 轮 虫 , 以 奇异 巨 腕 轮 虫 占 优 势 , 也 有 少数 对 环 同 尾 轮 虫 、 针 往 多 肢 轮 虫 。 刺 盖 异 尾 轮 虫 和 田 奈 同 尾 轮 虫 。 种 类 较 单 纯 而 数量 较 多 , 是 程 海轮 虫 的 分 布 特点 。 宁 攻 县 的 泸 沾 湖 属 弱 酸性 大 型 深水 湖 , 据 南京 地 理 所 实 测 [10] , 最 深 处 达 93 米 5 304 3534—3 水 库 、 湖 泊 轮 虫 出 现 种 数 Cr it .* gp pale wa Fae B Re ak N\Jjani S\leew BB Es 旋 轮 科 ”PHILODINIDAE py thing Og aba Ht 2g ‘RA BRACHIONIDAE Bor ant. v1 1) POS Sa 2 大 和 二 鼠 轮 科 “TRICHOCERCIDAE 2 1 Pig te 3 SB 腔 轮 科 LECANIDAE 2 1 Ms 镜 轮 科 TESTUDINELLIDAE 3 See eee Te 2 SEER. SYNCHAETIDAE er epee aide ted cae Bene 椎 辑 科 “NOTOMMATIDAE ®t ASPLANCHNIDAE 2 1 1 1 1 "Bee, COLLOTHECIDAE 1 2 es 腹 尾 科 GASTROPODIDAE seh) FLOSCULARIIDAE | 3 | 聚 花 科 CONOCHILIDAE 1 猪 吻 科 ”,DICRANOPHORIDAE 1 永 胜 县 的 程 海 是 碱 性 大 型 深水 湖泊 0。 而 剑 川 县 的 剑 湖 则 属 弱酸 性 大 型 浅水 湖泊 , 该 湖 从 沿岸 带 到 湖 中 心 均 有 种 类 繁多 的 水 生 维 管束 植物 。 对 于 上 述 三 个 不 同 深度 ,不 同 酸 奏 度 的 WIA, CVA RA, 也 测定 了 它们 的 现存 量 。 定 量 方法 是 取 10 升 水 样 , 经 25 号 浮游 生物 网 过 滤 , 然 后 浓缩 成 30 毫 升 , 通 过 计数 后 换算 成 1 升水 中 个 体 数 。 在 大 型 深水 湖泊 一 一 泸沽 湖 和 程 海 还 进行 了 垂直 分 布 的 观察 , 朝 虫 现存 量 如 表 34 一 4 。 表 34 一 4 几 个 湖泊 轮 虫 现存 量 (个 / 升 ) a ae ine, 2 6 Tr KECH) BR NEE AE ay | me ay “平均 司 岸 a 平均 0.5 igi 6 3 7 i 105 39 72 ok 3 24 15 15 18 99 39 69 5 6 60 0 22 111 57 84 10 0 30 15 150), 126 81 104 平均 10.5 士 8.87 27.75 士 20.5;8.25 士 6.83 16110.25+10.03 54,00+17 .如 ET 27U 221 MS | 15.5 士 16.05 82,13+31,46 pa oat 7B Yi OB eth #0 Ha Be 110.25 + 10 ,034S/Ft, mi 154 00417, 234¢/F-, 岸 带 比 湖 中 心 多 二 倍 以 上 , 程 海轮 虫 的 平均 数量 为 82.13 土 31.46 个 / 升 。 从 垂直 分 布 来 说 ,0.5 米 一 10 米 分 布 较为 均匀 , 其 中 以 10 米 水 层 轮 虫 数量 最 多 。 沾 沽 湖 轮 虫 分 布 特 点 为 沿岸 带 的 轮 虫 数量 少 , 而 湖 中 心 多 。 位 于 中 心 的 小 海子 轮 虫 每 升 达 27.75 土 20.5 个 / 升 , 为 沿岸 带 的 2.7 倍 。 而 位 于 湖 中 心 的 另 一 点 , 大 海子 则 轮 虫 的 数量 又 略 少 于 沿岸 带 。 若 把 湖 中 心 的 小 海子 和 大 海子 轮 虫 的 数量 取 其 平均 值 , 则 湖 中 心 的 轮 虫 数量 为 沿岸 带 的 1.7 倍 。 泸 沾 湖 轮 虫 分 布 的 另 一 特点 为 从 0.5 米 一 10 米 水 深 垂 直 分 布 离 差 很 大 。 沿 岸 带 为 10.5 土 8.87 个 / 升 , 小 海子 、 大 海子 分 别 为 27.75 土 20.5 个 / 升 和 8.25 土 6.83 个 / 升 ; 而 程 海轮 虫 的 垂直 分 布 却 比较 均匀 。 这 说 明 泸 沽 湖 这 样 一 个 酸性 .大 型 深水 湖泊 , 由 于 生 态 条 件 的 多 样 性 , 不 仅 轮 虫 种 类 较 多 , 而 且 分 布 也 较 复 杂 。 剑 湖 是 浅水 湖泊 , 面 积 绞 大 , 水 生 维 管束 厢 物 不 仅 种 类 多 而 且 生长 茂 感 , 所 以 水 禽 、 飞 禽 较 多 , 附 近 居 民 也 常 到 湖 中 捞取 水 草 。 水 体 受 风浪 的 影响 , 无 明显 的 垂直 分 层 。 测 定 结果 表明 , 剑 戎 不 仅 轮 虫 种 类 多 达 24 种 , 而 且 数 量 也 最 高 , 平 均 为 221 个 / 升 。 湖 中 心 的 数量 要 比 沿岸 带 高 。 由 于 较 丰 富 的 食料 资源 , 该 湖 可 建成 一 个 商品 鱼 基 地 。 在 这 里 要 说 明 的 是 由 于 用 25 浮 游 生物 网 过 滤 , 使 轮 虫 中 一 些 身体 柔软 的 小 型 轮 虫 有 可 能 从 网 孔 中 穿 过 , 所 以 实际 存在 的 轮 虫 数量 可 能 还 要 多 些 。 四 、 与 若干 高 原 地 区 轮 虫 种 类 比较 专门 讨论 高 原 轮 虫 分 布 的 资料 不 多 , 全 面 调查 和 系统 论述 的 资料 更 少 。 现 仅 将 本 次 WAAR SERRE 〈1974) 5 4]《 珠 穆 朗 玛 峰 地 区 轮 虫 的 初步 调查 》, 黎 尚 豪 (1963) (6) 2H BRIS , 98D 〔7 ]《 西 藏 高 原水 生 无 状 椎 动物 》 〈 轮 虫 表 34 一 5 横断 山中 段 地 区 与 云南 高 原 湖泊 轮 虫 的 常见 种 类 比较 横断 山中 段 地 区 云南 高 原 湖 泊 1 . 针 复 多 肢 轮 虫 Polyarthra trigla 1 . 针 答 多 肢 轮 虫 Polyarthra trigla 2 . 螺 形 龟甲 轮 虫 Keratella cochlearis 2. 曙 形 龟甲 轮 虫 Keratella eochlearis 3 .大 肚 须 足 轮 虫 Euchjanus dilatata 3 .大 肚 须 足 轮 虫 Euchlanus dilatata 4. 对 环 同 尾 轮 虫 Diurella stylata 4. 对 琼 同 尾 轮 虫 Diurella stylata 5. 曲 腿 龟甲 轮 虫 Keratella valga 5. 曲 腿 龟甲 轮 虫 Keratella valga 6. WHE WH bpedalia mira 6.26 ie thPedalia mira 7 . 凸 背 巨 头 轮 虫 Cephalodella gibba 7 . 角 突 臂 尾 轮 虫 Brachionus angularis 8 .透明 须 足 轮 虫 杞 uchlanus pellucida 8. 独 角 聚 花 轮 虫 Comochilus unicornis 9 . 囊 形 单 趾 轮 虫 Monostyla bulla | 9. 沟 痕 泡 轮 虫 Pompholyx sulcata 10. Heike APC Ht Lepadella patella 10.4) A x #6 HE uchlanus parva 306 是 名 录 ) ,《 青 海 湖 综合 考察 报告 》 (1979) C8 ] 等 不 同 高 原 地 区 或 高 原 湖泊 作 一 简单 的 比较 。 (—) 与 云南 高 原 湖泊 比较 横断 山中 部 地 区 的 轮 虫 种 类 , 就 常见 种 类 而 言 , 与 云南 高 原 湖 基 本 一 致 〈( 如 表 34 一 5) 。 均 以 广 生 性 的 针 簇 多 肢 轮 虫 、 螺 形 龟甲 轮 虫 、 大 肚 须 足 轮 虫 等 为 主 。 现 存量 亦 与 ”云南 高 原 某 些 湖泊 相似 , 如 云南 高 原 的 滇池、 星云 湖 、 杞 翡 湖 、 阳 宗 海 和 抚 仙 湖 等 , 每 ”升水 中 轮 虫 的 数量 从 几 个 至 330 个 之 间 , 而 横断 山中 部 地 区 的 湖泊 , 轮 里 的 数量 每 升水 中 亦 在 8 个 至 270 个 之 间 。 有 趣 的 是 横断 山 的 剑 湖 和 云南 高 原 的 星 云 湖 数量 一 样 , 每 升 水 中 均 为 220 个 个 体 , 又 如 横断 山区 的 程 海中 心 点 与 云南 高 原 的 杞 翡 湖 一 样 , 同 为 每 升 水 中 54 个 轮 虫 。 横 断 山区 的 泸沽 湖 大 海子 与 云南 高 原 的 阳 宗 海 、 抚 仙 湖 , 其 现存 量 也 非常 接近 , 前 者 为 8.3 个 / 升 , 后 者 为 10 个 以 下 “〈 见 表 34 一 6 ) 。 表 34 一 6 ”横断 山中 段 地 区 湖泊 与 云南 高 原 湖 泊 轮 虫 数 量 比较 (A/F) 云南 高 原 湖 泊 轮 虫 数 量 横断 山中 段 地 区 湖泊 轮 虫 数量 Bw ih | 330 | 剑 湖 中 心 270 Bai 220 剑 iH 220 AES iH 54 | 程 海中 心 54 卫 宗 海 、 抚 仙 湖 10 以 下 | 泸沽 湖 大 海子 8.3 | | 因此 , 不 论 从 轮 虫 的 种 类 或 数量 上 来 说 , 横 断 山 区 湖泊 与 云南 高 原 湖泊 有 许多 相同 之 处 。 (=) 与 青海 高 原 湖 比较 横断 山区 某 些 湖泊 与 青海 高 原 一 些 湖泊 的 情况 比较 接近 , 尤 其 是 永 胜 县 的 程 海 与 青 海 湖 、 系 海 在 许多 方面 也 较 相 似 。 其 情况 见 表 34 一 7 。 程 海 位 于 东经 100 40, 北纬 26 " 41" 而 青海 TA ARI 位 于 东经 99 "36' 一 100"471, 北纬 36"32' 一 一 37 ”15'。 程 海 和 青海 湖 同 属 微 碱 性 内 陆 高 原封 闭 型 咸水湖 泊 ,pH 值 在 9.0 左 看 , 矿 化 程度 也 较 高 。 程 海 尤 与 系 海 更 接近 , 前 者 矿 化 程度 为 27.42 毫 克 / 升 , 后 者 亦 达 256.38 毫 区 / 升 。 程 海 与 青海 湖 同 是 断层 构造 湖 盆 , 河 流 断 流 后 湖 盆 水 位 严重 退缩 , 蒸 发 量 远 远 超 过 径流 补给 量 。 据 两 湖水 之 观察 记载 , 近 年 水 位 下 降 值 , 年 平均 为 0.14 二 0.15 米 。: 以 上 许多 因素 迫使 这 些 湖 泪 向 盐 碱 化 过 渡 , 孙 海 在 60 年 代 初 已 完全 成 水 化 。 目 前 程 海 与 青海 湖 相 似 , 同 是 半 咸 水 化 向 完全 成 水 化 过 渡 , PAG PGB GH, ORG 系 海 一 样 成 为 完全 的 咸水湖 泊 5[9 ]。 由 于 上 述 诸 因素 引起 水 体 中 生源 物质 日 益 减 少 形 成 贫 营 养 型 水 体 , 使 水 生生 物种 类 ym A it KZ. ARE — HUE, 目前 已 没有 鱼 类 ,其 他 水 生生 物 也 极 少 , 轮 刘 中 仅 存 个 别 访 盐 性 种 类 。 青 海 湖 据 调 查 仅 存 5 种 轮 虫 , 尤 以 盐 碱 性 的 典型 种 一 一 环 顶 巨 腕 轮 虫 - 一 为 优势 种 。 其 他 4 种 不 但 不 为 常见 , 而 且 数 量 极 微 。 目 前 程 海水 生生 物 尚 有 一 定 的 种 类 307 表 34 一 7 程 海 与 青海 高 原 湖泊 比较 湖 名 fe 8 | 青海 湖 a eck) | 73.26 | 4635 ThE CK) 30 28.7 7k. CC ) 24.5 18.9 透明 度 ( 米 ) a5 | 5 pH 值 9.0 9.3 9.4 矿 化 度 ( 毫 克 / 升 ) 27 .42 12.49 | 25 38 i ar + B ase Ff Til B oes | 螺 形 龟甲 轮 虫 和 sR CN ea a PAP SH a 针 簇 多 肢 轮 虫 PIKE A $6 本 FA As Ia) ee SRR Hb 了 Rll ae Fe BFE BBA He Hii Bk A FR 6 和 数量 , 就 轮 虫 来 说 , 也 有 9 种 之 多 。 这 里 虽然 还 不 是 象 青海 湖 那 样 已 由 典型 盐 碱 性 种 类 占 绝 对 优势 。 程 海 还 未 发 现 环 项 巨 腕 轮 虫 , 但 已 是 同属 异种 一 一 奇异 巨 腕 轮 虫 占 优 , 势 种 群 。 其 他 8 种 轮 虫 也 是 既 不 常见 , 数 量 极 微 。 而 且 有 些 淡水 性 种 类 将 必然 随 着 盐 碱 化 的 加 强 而 减少 , 甚 至 逐步 消失 。 从 轮 虫 的 群落 结构 与 其 所 栖 息 的 水 KER 环境 初步 分 析 , 可 以 预料 将 会 使 程 海 目前 的 群落 结构 , 逐 渐 演 蔡 成 青海 湖 型 的 群落 结构 , 最 后 导 致 夭 海 型 的 群落 结构 。 (=) 与 西藏 高 原 地 区 比较 横断 山中 部 地 区 与 西藏 高 原 地 区 轮 虫 种 类 比较 , 两 者 共有 种 类 55 种 , 其 中 包括 常见 种 37 种 , 不 常见 种 18 种 〈 如 表 34 一 8 ) 。 即 横断 山区 的 轮 虫 种 类 有 一 半 以 上 , 是 西藏 高 原 记 录 过 的 相同 种 类 。 据 奢 循 距 (1980) 资料 西藏 高 原 轮 虫 有 208 种 , 横 断 山 55 种 相同 种 类 已 占 西 藏 总 种 数 的 1/4 以 上 。 因 此 , 这 两 个 地 区 轮 虫 种 类 组 成 有 较 多 的 相同 之 处 。 C(O) 与 珠穆朗玛 峰 地 区 比较 He EAH (1974) 报导 , 珠 峰 地 区 轮 虫 种 类 仅 有 39 种 , 为 横断 山中 部 地 区 轮 虫 种 类 的 38% 左右 。 盘 状 鞍 甲 轮 虫 、 三 又 鞍 甲 轮 虫 、 大 肚 须 足 轮 虫 、 螺 形 龟 甲 轮 虫 、 尖 趾 单 趾 轮 虫 、 凸 背 巨 头 轮 虫 、 又 角 拟 聚 花 轮 遇 等 9 种 轮 虫 为 两 地 区 共有 种 类 。 其 中 除 盘 状 鞍 甲 轮 虫 是 珠 峰 地 区 的 常见 种 外 , 其 他 8 种 均 是 不 常见 的 , 而 这 些 种 类 在 横断 山中 部 地 区 却 是 比较 常见 的 种 类 。 珠 峰 其 他 30 种 轮 虫 , 在 横断 山中 部 地 区 还 没有 发 现 。 308 Fz34—8 fe kL ## & 玫瑰 旋 轮 虫 “Philodina megalotrocha Kieth Rotaria neptunia Jee Rotaria rotatoria ARE ch Rotaria tardigrada ae Seth «=Brachionus urceus 8870 2% th Brachionus calyciflorus cocoN © oF w ws eK Bus far 4h th Anuraeopsis fissa 10. BAH hCephalodella gibba 11 .小 链 巨 头 轮 虫 Cephalodella catellina 12. 小 巨头 轮 虫 ”Cephalodella exigna 13 .大 肚 须 足 轮 虫 忆 uchlenus dilatata 14 .透明 须 足 轮 虫 下 uchlentus pellucida 15 . 钧 状 狭 甲 轮 虫 Colurella uncinata 16 , #27 A ch Keratella cochlearis 17. Ke Ae hLepadella patella 18 Swe Mytilina ventralis 19 .十 指 平 甲 轮 虫 Ptatyias militaris 20 .四 角 平 甲 轮 虫 Ptatyias quadricornis 21 . 台 杯 鬼 轮 虫 Trichotria pocillum 22. 腹 足 腹 尾 轮 虫 Gastropus hyptopus 23 . 卵 形 彩 骨 轮 虫 Chromogarter ovalis 24 . 独 角 聚 花 轮 虫 Conochilus uncornis 2 26 . 盘 镜 轮 虫 Testudinella patina 27 .长 三 肢 轮 虫 Filinia longiceta 28 . 腕 状 同 尾 轮 虫 Diurella brachyura 29 .长 刺 异 尾 轮 虫 Trichocerca longiseta 30 . 纵 长 异 尾 轮 虫 Trichocerca elongata 31. 鼠 异 尾 轮 虫 Trichocerca rattus 32, FEW ARE th Monostylaybulla 33 Miike =H BSynchaeta pectinata 34. Ay iia EHH Asplanchna priodonta 35, } Roan SEH Hb Asplanchna brightwelli 36, mee Floscularia ringens 37, DRA] P24 Diurella stylata oa CD “J co . 钳 形 猪 吻 轮 虫 Dicraneophorus forcipatus 花篮 臂 尾 轮 虫 Brachionus capsuliflorus .又 角 拟 聚 花 轮 虫 Conochloidea dossuarins 横断 山中 段 地 区 和 西藏 高 原 轮 虫 的 相同 种 类 JE fs JL .种 类 1, RAH HDissotrocha aculeata 2. BCR HEuchlanus piriformis 3 .棒状 水 轮 虫 Epiphanes clavulatus 4 eset A4 hKeratella quadrata 5 =m hLepadella triptera 6, SPFZ Sz Aes th Lepadella ehrenbergii 7. 侧 刺 伏 嘉 轮 虫 Wolga spinifera 8 .薄片 鳞 冠 轮 虫 9quatinella lamellaris 9 . 微 凸 镜 轮 虫 Testudinella mucronata 10, Mie BH bTestudinella bidentata 11 . 瓷 甲 同 尾 轮 虫 Diurella porcellus 12. 龙 大 椎 轮 虫 Notommata copeus 13 . 细 长 趾 轮 虫 ” Monommata longiseta 14 Re 15 AKA hb Eothinia elongata 16 .无 甲 腔 轮 虫 Lecane inermis .17 .四 上 元 单 趾 轮 虫 Momostyla quadridentata 18, = Rede ee HAsplanchna girodi Scaridium longicaudum 309 五 、 不 同 海拔 高 度 与 轮 虫 的 分 布 从 考察 初步 结果 来 看 , 轮 虫 的 分 布 与 海拔 高 度 有 一 定 的 关系 。 在 海拔 1500 一 2500 米 之 间 , 各 类 水 体 中 出 现 的 轮 虫 种 数 达 85 种 之 多 , 占 该 区 轮 虫 种 数 的 80% 以 上 。 在 海拔 2500 一 3500 米 间 出 现 的 种 类 只 有 48 种 , 其 中 43 种 是 在 1500 一 2500 米 之 间 出 现 的 ,不 同 的 仅 为 5 种 。 在 海拔 3500 一 4000 米 间 出 现 的 种 类 , 仅 为 12 种 , 上 且 都 是 上 述 区 域 出 现 过 的 种 类 。 在 海拔 4000 米 一 4500 米 间 只 有 2 种 ,4500 米 以 上 仅 发 现 一 种 。 显 然 海拔 的 高 度 对 轮 虫 的 分 布 有 一 定 的 影响 。 这 种 影响 不 一 定 是 SP 100 因为 地 理 隔离 , 而 是 因为 轮 虫 的 休 眼 卵 不 仅 具有 高 度 抵抗 不 良 环境 的 S 一 能 力 , 而 且 可 以 借助 于 自然 的 或 人 利 必 为 的 因素 而 广泛 传播 。 这 种 影响 可 mw 能 是 海拔 越 高 , 气 候 更 加 寒冷 、 干 燥 , 生 活 环境 就 越 恶 劣 。 因 此 影响 了 轮 虫 种 群 的 存在 和 发 展 。 图 34 一 1 描绘 了 轮 虫 的 种 数 和 海拔 的 关系 。 从 图 上 可 以 看 出 ,在 海拔 2000 一 ” 5000 米 之 间 , 轮 虫 的 种 数 随 海拔 高 度 增 加 而 减少 。 在 1500 一 500 米 之 间 , 轮 虫 的 种 数 却 随 海 拔高 度 减 少 而 减少 。 这 可 能 是 由 于 横断 山中 部 1000 米 以 下 地 区 多 属于 干 热 河 谷 , VBR HIs35° CUE, RREK, IKIRASHERRAR ES, BNA, WB YY 间歇 性 的 和 环境 极 不 稳定 的 小 水 体 , 使 轮 虫 的 分 布 受到 了 影响 。 这 ate ERR ROR) 是 横断 山中 部 地 区 轮 虫 分 布 特点 之 | Gg Se TM 二 图 34 一 1 毗 虫 种 数 与 海拔 的 关系 图 青 邑 水 库 , 腾 冲 水 库 , 瓦 鹿 坝 水 库 和 白 汉 场 水 库 的 水 体 ,pH 都 很 接近 , 水 温 虽 有 恋 化 , 但 对 种 类 影响 不 甚 明 显 。 若 从 海拔 高 度 来 分 析 , 发 现 水 体 所 处 的 海拔 越 高 , 轮 虫 就 越 少 , 且 群落 结构 也 有 明显 的 差异 。 程 海 、 剑 湖 、 泸 沽 湖 位 于 海拔 2680 米 以 下 , 种 类 就 较 多 , 特 别 是 剑 湖 达 24 种 之 多 ;而 拿 帕 海 、 属 都 海 和 改 塔 海 等 位 于 海拔 3330 米 以 上 , 种 参考 文献 C1] ER (1958), 《中 国 淡水 轮 虫 的 生态 分 布 》 于 《 隶 生 生物 学 集刊 》1958(1) 26 一 40。 310 al (2) ERM (1965) :《 中 国 淡 水 轮 虫 的 地 理 分 布 》, 于 《中 国 动物 学 会 州 周年 学 术 讨 论 会 论文 摘要 汇编 》1965(17289。 (3) ERM (1961): 《中 国 淡 水 轮 虫 志 》 科 学 出 版 社 。 (4) ERE (1974), 《珠穆朗玛 峰 地 区 轮 虫 的 初步 调查 》,。, 于 《珠穆朗玛 峰 地 区 科学 考察 报告 》 (生物 与 高 山 生 理 ) 科学 出 版 社 。 [5] ERS 〈1965) , 《武昌 东湖 轮 虫 种 类 与 数量 季节 变动 的 初步 观察 》, 于 《水 生生 物 学 集刊 》1965(2)183 一 201。 [6] 黎 尚 豪 等 (1963): 《云南 高 原 湖 泊 调 查 》, 于 《海洋 与 湖沼 》1963(〈27。 (7) 48H (1981): 《西藏 水 生 无 着 椎 动物 》, 于 《 轮 虫 名 录 》 待 发 表 。 [8] 中 国 科学 院 兰 州 地质 所 等 〈1979) : 《青海 湖 综 合 考察 报告 》 第 三 章 水 生 生 物 , 科 学 出 版 社 。 [9] MK (1980) ,《 横 断 由 区 预 察 》 [10] 李 4 (1979) : 《泸沽 湖 植 被 考察 》, 于 《云南 植 物 研 究 》1979(1)125 一 136。 (11) Koste,W.1978.Rotatoria.Die Radertiere Miitteleuropas。Berlin .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 OF ROTIFER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HENG-DUAN MOUNTAINS Wu Chaotian (Institute of Hydrobiology, Academia Sinica) Rotifer, collected from the middle part of the Heng—Duan Mountains, belong to thirteen families, forty four genus and one hundred and four species among which warm species, such as Brachionus falcatus Zacharias, were abundant. High temperature-resisting species, such as Keratella coch- learis (Cosse), were occasionally found in hot springs of 62°C, Though th- ere were found some cold warm species,such as Keratella quadrata (Miiller), there were not found partially cold species, Among one hundred and four species, fifty five from which were also fonnd in the area of the Xizang Plateau, The abundant species in both areas were the same and the stock numbers in some lakes in both areas were simi- lar,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horizontal and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s of rotifer in some lakes in the area, The discussion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levation and species was also given, 自然 资源 的 利用 与 保护 35. 演 西 水 热 型 地 热 资 源 基本 情况 佟 f 张 知 非 BSA ARH 沈 敏 子 Dew Whe KRU , 赵 凤 三 (北京 大 学 地 质 学 系 ) Beh] 周 长 进 《中 国 科学 院 自然 资源 综合 考察 委员 会 ) 一 、 水 热 活动 区 概况 我 们 自 1980 年 3 月 到 1982 年 1 月 共 进 行 了 4 次 野外 作业 。 经 过 两 年 来 的 实地 考察 和 访问 调查 , 了 解 到 演 西 范围 内 存在 的 水 热 活 动 区 数量 如 下 ”: 腾冲 -58-24- 3-1; BB-41-22- 1 - 0; ul) -24-10-0-0; BF-21 —-8-0-0; tify-15-5-0-0 以 上 保山 地 区 五 县 共 159 个 水 热 区 , 其 中 热 泉 区 69, 沸 泉 区 4, CU EAI. 梁 河 -17-14-1-0;, Aiw-19-8-0-2; MJll-10-5-0-=0; 潞 西 =19-11- 0- 0; 瑞丽- 6- 本-=- 工 -0 晓 町 镇 -1-0=-0=0 以 上 德 宏 州 五 县 一 镇 共 72 个 水 热 区 , 其 中 热 泉 区 39, 沸 泉 区 2, 9CULFH2.. 德 钦 -15- 5-0-0; 中 旬 -14-3-0-0; 维 西 -8-3-0=0 以 上 迪 庆 州 三 县 共 37 个 水 热 区 , 其 中 热 泉 区 11, 无 沸 录 和 90"C 以 上 的 水 热 区 。 丽江 -19- 2-0-0; 宁 藻 -=-8-0-0-0; 永 胜 -7-2-0=-0 华 坪 - 3 -0-0-0 DA EN Yih Xe PLIES TS KP, SOR 4, Bh ANIOCU EHH FRib- 2-2-0-0; WW-17-8-0-05 弥 渡 -13- 4-0-0, Bill —-9-0-0-0; #¥-8-2-0-0; K#¥-7-1-0-0; #e-8- 2-0-0; K#-0-0-0-0; @Ib-6-1-0-0; MiW-7-0-0 —0; MWil-4-0-0-0; wH-25-12-0-1; BRK-8-5+0-0 * BY SB PERSO, BOM OMRR, BSCR RRA, BORO TOO CARER 点 的 热 泉 区 数 312 以 上 大 理 州 12 县 1 市 共 114 个 水 热 区 , 其 中 热 泉 区 37, 潮 泉 无 ,90"C 以 上 者 1。 yinkK- 8-4-0-0; ~##?-9-4-0-0; #ir-10-1-0-0; Mp2 570 70-0; R-4-070-0 以 上 怒江 州 五 县 共 33 个 水 热 区 , 其 中 热 泉 区 9 , 无 沸 泉 及 90YC 以 上 者 。 me-5-4-0-0; R®H-12-8-4-0; AK-15-9-3-0; w-2-1-0-0; MR-5-3-0-0; Kf#-16-8-0-0; We Saree Om O55 KE 5 = 3 3 OO 以 上 临 沧 地 区 八 县 共 63 个 水 热 区 , 其 中 热 泉 区 38, 沸 泉 区 7 。 演 西 总 计 一 市 一 镇 41 县 共 515 个 水 热 区 。 由 于 人 力 交 通 条 件 等 限制 , 我 们 实地 考察 到 的 水 热 区 共 407 个 , 占 上 列 总 数 的 79% 。 我 们 没有 到 达 的 水 热 区 也 尽 可 能 临近 访 问 , 因 此 其 情况 也 是 大 体 上 清楚 的 。 =. wea 国际 上 把 地 热 资源 分 成 水 热 型 、 于 热 型 、 地 压 型 和 熔 浆 型 四 类 。 水 热 型 地 热 资源 ;以 水 为 热能 载体 把 较 深 处 的 热能 富 集 到 地 充 浅 部 的 一 类 地 热 资 源 。 它 在 浅 部 的 存在 状态 有 蒸汽 和 液态 水 两 种 , 因 此 水 热 型 地 热 资源 又 可 分 为 蒸汽 和 热 水 型 地 热 资源 。 水 热 活动 区 : 简称 水 热 区 。 是 指 地 壳 浅 部 水 热 活动 所 及 的 地 域 。 它 包含 三 要 素 一 载 热 体 水 、 水 运 移 通道 和 热源 。 热 源 有 一 般 热 源 和 特殊 热源 之 分 。 由 于 地 壳 往 下 到 一 定 深 度 , 平 均 每 深 100 米 增 温 3 2, 所 以 地 表 水 只 要 下 行 就 会 逐渐 被 围 岩 加 热 。 这 种 变 热 过 程 的 热源 叫 一 般 热 源 , 或 者 叫 正常 增 温 梯度 热源 。 特 殊 热 源 是 指 火 山 或 者 地 壳 浅 部 10 公 里 左右 的 年 青岩 浆 侵 入 体 , 这 种 热 岩 体 的 强大 热流 可 以 把 邻近 的 地 下 水 加 热 到 沸腾 甚至 过 热 的 程度 。 水 热 区 的 划分 目前 国际 上 尚 无 统一 的 标准 , 因 此 其 数量 的 统计 也 很 不 一 致 。 由 于 标 准 和 资源 评价 的 关系 很 密切 , 所 以 我 们 暂 定 一 套 准 则 。 这 是 通过 野外 观察 和 室内 研究 , 能 判定 其 属于 园 一 热源 , 同 一 通道 系统 和 同一 地 表 水 补给 源 区 , 则 不 论 其 出 露面 积 有 多 大 , 泉 眼 数量 有 多 少 , 都 只 算 作 一 个 水 热 区 , 如 果 判 断 不 了 , 而 且 相 上 距 又 较 远 , 则 暂 作 两 个 水 热 区 。 水 热 区 按 不 同 的 录 水 温度 级 别 , 分 别 与 温泉 区 、 热 泉 区 和 沸 泉 区 等 同 。 地 热 田 : 是 一 个 经 济 概念 , 有 一 定 开发 利用 价值 的 水 热 区 叫 地 热 田 。 世 界 发 达 国家 兽 把 能 够 装机 5 万 或 10 万 千瓦 的 水 热 区 叫 地 热 田 。 这 个 数字 不 宜 限 死 , 它 取决 于 许多 经 济 因素 , 璧 如 该 地 区 缺乏 传统 能 源 , 距 离 电网 过 远 , 或 者 搞 小 型 孤立 电网 比较 经 济 , 或 者 尽管 有 薪炭 林 作 为 传统 能 源 , 但 为 了 保护 林业 资源 或 者 地 区 性 生态 平衡 , 或 者 水 电站 投 资 过 大 , 或 者 开发 利用 地 热 有 别 种 能 源 所 不 具备 的 多 重 意 义 等 , 都 有 可 能 把 某 一 个 水 热 区 升格 为 地 热 田 。 温泉 热 泉 沸 泉 : 中 国 的 古籍 把 水 热 活动 区 通称 温泉 。 这 种 叫 法 的 缺点 是 从 字面 上 看 不 出 它 的 使 用 价值 , 另 外 单 赁 感觉 来 定义 温泉 也 不 准 , 它 会 因 人 因 地 因 时 而 异 。 利 用 人 313 体感 觉 而 定义 温泉 的 另 一 个 毛病 是 会 漏 掉 大 量 尽 管 没 有 很 大 实用 意义 , 但 有 相当 科学 意 义 的 低温 温泉 。 因 此 自 19 世 纪 后 半 呈 以来, 很 多 科学 家 试图 给 温泉 下 定义 。 我 们 认为 比 : 较 科 学 的 定义 是 : 凡是 出 口 温度 显著 地 高 于 当地 多 年 年 平均 气温 的 泉水 均 可 叫 温泉 。 所 谓 显 著 , 也 还 难于 统一 。 我 们 在 演 西 考察 时 定 它 为 5。 如 腾冲 的 多 年 年 平均 气温 为 14.7", 则 温度 高 于 19.75 的 泉水 就 列 入 我 们 的 统计 范围 。 温 泉 与 热 泉 的 界限 我 们 定 在 45"C 。46 起 算 热 泉 。45C 是 人 洗浴 的 温度 上 限 , 也 是 北方 建筑 物 取 暖和 某 些 工艺 过 程 直接 用 热 的 温度 下 限 。 沸 泉 是 指 温度 达到 与 当地 高 程 或 大 气压 力 ) AOA AR 水 , 这 种 状态 叫 饱和 态 。 压 力 不 变 而 温度 高 于 饱和 态 时 叫 过 热 态 。 人 饱和 态 和 过 热 态 都 是 汽水 两 相 共 存 , 所 以 沸 泉 区 又 叫 汽水 两 相 显示 区 。 沸 泉 区 一 般 均 具 有 较 好 的 利用 价值 , 同时 又 有 较 大 的 科学 意义 , 因 此 十 分 引 人 注 目 。 三 、 演 西 水 热 型 地 热 资 源 一 级 远景 区 的 选择 一 级 远景 区 是 指 如 果 按 目前 工艺 装机 发 电 , 则 地 下 静 储 量 很 有 可 能 满足 较 大 容量 机 组 .经 济 运行 30 年 的 用 热 需要 的 水 热 区 。 根 据 目前 世界 已 有 的 经 验 来 看 ,一 级 远景 区 的 选 择 准 则 是 ,@ 出 露 的 地 质 构 造 部 位 比较 特殊 ,@ 可 能 存在 特殊 热 源 ,@@ 泉 口 温度 达到 或 略 高 于 沸点 , 因而 地 表 出 现 水 汽 两 相 显示 ; 念 在 地 下 施 钻 的 经 济 深 度 上 可 能 存在 200*C 左 右 的 地 下 热 水 或 蒸气 , 回 水 热 区 的 面积 足够 大 ,@@ 地 下 浅 部 地 层 有 和 良好 的 储 热 条 件 。 在 地 热 资源 普查 阶段 很 难 查 明 上 述 全 部 条 件 , 但 是 可 以 采用 经 验 比较 法 , 即 用 已 知 的 或 者 已 经 开发 的 地 热 田 的 情况 和 经 验 进行 比较 , 来 初步 判断 某 一 水 热 区 的 资源 前 景 。 通过 比较 , 我 们 认为 在 演 西 范围 内 具 一 级 远景 的 水 热 区 共 12 处 , 即 : 腾冲 县 热 海 , 腾 冲 BAA, PPR See, PRBS, RIKER, HE, ZRASH, ZEBRA, ABER SAAR. KEM, RRA AAR. BL 择 要 简介 如 下 : 腾冲 县 热 海 热 田 , 出 露 于 腾冲 县 腾冲 镇 南 11 公 里 处 。 腾 冲 为 近代 火山 区 , 而 热 海 热 田 正好 出 现在 火山 岩 流 周 边 第 三 纪 砂 砾 岩层 中 。 这 说 明 热 田 水 热 活动 与 年 青 的 火山 活动 有 明确 的 时 空 关 系 , 也 说 明 热 田 地 下 有 良好 的 储 热 条 件 。 热 田 可 分 出 20 个 显示 区 , 总 面 积 接近 10 平 方 公里 。 如 果 能 证 明朗 蒲 热 水 塘 也 是 它 的 一 个 显示 区 , 则 热 田 面积 还 将 大 大 地 扩大 。 热 海 泉口 的 最 高 温度 为 97*C。 硫 磺 塘 冒 汽 地 面 以 下 4 米 深 处 的 温度 为 104.6%C。 云南 第 十 二 地 质 队 1975 年 于 澡 塘 河 左岸 施工 的 一 个 探 孔 , 在 26 米 深 处 的 温度 达到 145%C。 1639 年 明代 地 理学 家 徐霞客 详尽 考察 过 热 田 内 的 硫磺 塘 , 热 海 便 自 此 扬名 于 世 。 瑞丽 县 棒 蚌 水 热 区 : 位 于 瑞丽 县 姐 勒 公社 棒 蚌 村 西 , 瑞 丽江 渡口 边防 站 东 100 米 的 河 漫 浴 上 。 主 要 显示 为 一 丁字 形 沸 泉 塘 。 其 南 东 一 支 由 河 温 滩 延 至 江 边 , 并 与 瑞丽 江 心 滩 上 的 泉 群 相 衔 接 。 其 长 约 500 米 , 宽 约 30 米 , 其 北 东 一 支 长 300 米 , 宽 50 米 。 沸 泉 塘 和 泉 眼 的 最 高 温度 为 98.3*C。 本 区 最 大 特点 是 自 本 世纪 六 十 年 代 以 来 多 次 发 生 水 热 爆炸 。1966 年 4 一 5 月 发 生 一 次 ,1966 年 6 一 7 月 距 第 一 次 爆炸 点 15 米 处 又 发 生 爆 炸 ; 197048 2 AY 边 热 泉口 水 位 突然 上 涨 1 米 多 , 然 后 发 生 水 热 爆 炸 , 汽 水 砂 石 冲 高 6 米 多 , 散 落 直 径 达 10 米 。 几 次 爆炸 均 发 生 在 地 震 之 前 , 说 明 震 前 地 下 通道 的 变化 引起 深部 饱和 态 或 过 热 态 314 热 水 急 剧 汽化 扩容 , 而 这 种 热 水 正 是 水 热 型 地 热 资 源 勘探 的 最 佳 对 象 。 去 县 大 空 蚌 水 热 区 : 滇 西 之 第 二 热 海 , 位 于 云 县 云 城 公社 南河 大 队 。 南 桥 河 断裂 为 本 区 之 主体 构造 , 两 盘 地 层 均 为 片 麻 岩 和 澜 沧 群 变质 板 岩 、 片 岩 , 西 盘 有 燕山 期 花岗岩 出 露 . 本 水 热 区 包括 五 个 显示 区 , 主 显示 区 即 大 空 昕 , 为 一 近东 西向 长 约 500 米 的 沟谷 。 谷 内 有 三 个 沸 喷 泉 和 数 百 平方 米 的 冒 汽 地 面 , 以 及 数 以 百 计 的 沸 泉 热 泉 。 其 中 一 个 沸 喷 泉 喷 高 1 米 多 , 压 力 较 大 , 喷 发 声浪 在 沟 口 即 清晰 可 闻 。 沸 泉口 最 高 温度 为 97.6*C 。 水 热 区 围 岩 发 生 大 规模 蚀 变 。 主 要 蚀 变 类 型 为 高 岭 土 化 , 间 有 硅化 。 沟 谷 两 则 山坡 和 山 着 上 均 残 留 有 大 量 钙 华 和 硅 华 。 蚀 变 地 面 上 有 大 量 自 然 硫 和 盐 霜 。 大 空 是 北 0.7 公 里 为 公 热 水 显 示 区 , 泉 口 最 高 温度 为 91*C 。 大 空 蚌 西 1 公里 处 叫 学 堂 温泉 。 学 堂 泉 群 沿 一 南 北向 沟谷 西 侧 底 边 出 露 , 最 高 温度 为 67*2 。 这 3 个 显示 区 的 热 水 总 流量 为 27.6 升 秒 - :。 另外 两 个 显示 区 位 于 南 桥 河 东 侧 河 漫 浴 上 , 南北 各 有 一 泉 群 , 相 上 距 约 300 头 。 南 区 为 40 米 x15 米 的 热 水 塘 , 最 高 水 温 为 56*2;, 北 区 泉眼 沿 河 边 出 露 , 最 高 温度 为 67"C2 。 大 空 蚌 水 热 区 显示 面积 总 计 约 2 一 3 平方 公里 , 是 出 露面 积 仅 次 于 热 海 的 又 一 个 大 型 水 热 区 。 云 县 幸福 水 热 区 ; 位 于 云 县 幸福 公社 所 在 地 动 赖 坝 之 北 东 端 , 与 马 鹿 田 坝 沸 泉 区 迁 遥 相 对 。 出 露地 层 为 澜 沧 群 片 麻 岩 。 构 造 上 处 于 南 汀 河 断 裂 带 东 支 上 。 这 个 水 热 区 有 两 个 显示 区 , 相 距 约 半 公里 , 连 线 呈 北 东 向 。 第 一 显示 区 称 幸 福 热 水 塘 , 面积 为 450 x 50 平 方 米 。 其 中 央 出 现 的 沸 泉 为 96.5“2, 出 现 的 泉眼 共 15 人 个, 超过 90"C 的 有 8 个 , 热 水 汇流 后 的 总 流量 约 有 7 升 秒 ":。 距 热 水 塘 南 东 半 公 里 处 为 第 二 显示 区 , 称 党 校 温泉 。 出 露 于 洪 积 扇 坡 脚 之 河 浴 上 , 温 水 出 露 范围 延长 150 米 , 显示 温度 为 37 一 44*C 。 幸 福 水 热 区 的 总 显示 面积 约 1000 x 150 平 方 米 。 凤 庆 县 圈 桥 河水 热 区 :, 位 于 凤 庆 县 大 寺 公 社 。 出 露 于 圈 桥 河 河 浴 上 , 有 二 个 显示 区 , 相 距 药 半 公 里 。 下 游 区 , 泉 水 自 河 滩 一 级 阶地 下 面 河 床 砾石 层 中 流出 , 主 要 显示 为 直径 工 米 堪 右 的 一 个 沸 泉 坑 , 温 度 为 96*C, 坑 水 翻滚 激烈 , 上游 区 出 露 于 一 小 山 包 下 的 沟谷 中 , 围 岩 为 片 麻 岩 , 泉 眼 5 个 〈 左 岸 4, 右 岸 1) , 泉 水 温度 97*2, 直 接 从 片 麻 岩 裂隙 中 流出 。 上 述 热 海 热 田 等 12 个 水 热 区 被 列 为 滇 西 水 热 型 地 热 资 源 的 一 级 远景 区 , 其 原因 就 是 在 六 项 条 件 中 , 这 些 水 热 区 至 少 可 以 满足 四 项 。 璧 如 这 些 水 热 区 的 泉口 温度 均 达 到 或 略 高 于 当地 高 程 下 水 的 沸点 。 在 热量 完全 用 于 沸腾 汽化 的 条 件 下 , 每 汽化 1 公斤 水 需要 534 千 卡 的 热能 量 , 它 比 仅 仅 升 温 1 YC 所 需 热 量 大 534 倍 。 要 满足 这 样 大 的 热能 补给 量 就 需 要 有 特殊 热源 , 而 我 们 认为 在 演 西 所 处 在 的 这 种 特定 的 地 质 构造 部 位 , 地 壳 中 存在 特殊 热源 是 完全 可 能 的 。 深 部 热 水 的 温度 如 何 ? 经 过 我 们 用 地 球 化 学 方法 对 某 几 个 区 的 试 算 , 它 们 都 很 可 能 超过 200*C 。 目 前 不 好 确定 的 是 某 些 水 热 区 的 面积 和 地 下 储 热 条 件 。 这 两 个 因素 都 涉及 地 下 热能 的 静 储 量 评价 和 未 来 勘探 开发 的 难 易 程度 。 地 热 田 的 储 热 层 最 好 是 疏松 多 和 孔 的 层 状 岩 体 , 如 砂岩 或 热 海 热 田 那 种 砂砾 贿 。 如 果 是 火 成 贿 或 变质 贿 , 则 只 能 寄 希 望 于 这 些 岩 体 的 破碎 。 这 种 储 热 条 件 的 勘探 工作 的 难度 也 比较 大 , 因 此 在 上 述 十 二 个 一 级 远景 区 中 , 我 们 暂时 只 肯定 腾冲 县 的 热 海 是 一 个 地 热 田 , 其 它 都 和 暂 称 水 热 K, 315 四 、 滇 西 水 热 型 地 热 资 源 二 级 远景 区 的 选择 十 二 个 一 级 远景 区 的 共同 特点 是 它们 的 泉口 温度 都 达到 了 与 当地 高 程 相 对 应 的 沸点 温度 , 但 是 我 们 也 应 该 注意 到 喷 汽 孔 、 沸 泉 以 及 热 泉 温泉 等 等 , 都 只 不 过 是 地 下 水 热 活动 在 地 表 上 的 一 些 漏 泄 显示 。 如 果 项 部 岩层 很 致密 , 或 者 深部 通道 不 直接 和 地 表 连 通 , 或 者 有 厚 厚 的 一 层 粘 土 淤 死 这 些 通道 的 近 地 表 部 分 , 或 者 小 量 深部 热 水 在 上 升 到 地 表 之 前 被 大 量 冷 地 下 水 所 摊 混 , 都 会 使 水 热 区 不 出 现 地 表 显 示 , 或 者 使 地 表 显 示 温 度 偏 低 。 因 此 地 表 显 示 以 及 显示 温度 固然 是 判断 资源 远景 的 重要 标志 , 但 不 是 绝对 标志 。 同 样 , 泉 眼 的 出 露 范围 是 判断 水 热 区 面积 的 重要 标志 , 但 也 不 是 绝对 的 标准 。 那 么 , 根 据 什么 来 初步 判断 水 热 区 的 资源 前 景 呢 ? 我 们 认为 关键 的 _- 条 , 是 该 水 热 区 所 处 在 的 大 地 构造 部 位 。 从 目前 了 解 到 的 地 热 活动 情况 来 看 , 演 西 有 相当 一 5) AL A EI Bg RRB RHE WAL. HIM. Mie ADRES BRS 石 圈 板 块 的 相对 运动 , 板 块 运动 又 在 消减 带 附近 的 地 壳 内 引起 热 活 动 , 璧 如 壳 内 局 部 熔 融 。 这 种 熔融 体 的 强大 热流 就 是 板 缘 地 带 水 热 活 动 的 特殊 热源 。 因 此 原则 上 说 , 处 于 这 种 活动 带 内 的 水 热 区 不 论 显 示 温 度 如 何 , 都 应 该 有 远景 , 至 于 远景 的 大 小 则 取决 于 水 热 区 的 其 它 条件 。 如 果 该 水 热 区 上 来 的 深部 高 温 热流 体 量 大 大 地 小 于 挫 混 的 冷水 量 , 则 地 , 表 上 只 可 能 出 现 低温 温泉 , 甚 至 完全 被 冷水 所 荫蔽 , 地 表 上 只 出 现 冷 泉 , 或 者 出 现 只 略 高 于 当地 年 平均 气温 的 微 温泉 。 如 果 冷 水 摊 混 量 远 远 小 于 地 下 高 温 热 水 的 补给 量 , 则 地 表 上 可 能 出 现 沸 泉 。 在 介 平 这 两 种 极端 之 间 的 情况 下 , 则 出 现 低 于 沸点 温度 的 各 种 各 样 的 热 泉 和 温泉 。 水 热 区 地 质 勘探 的 目的 就 是 要 越过 冷水 严重 干扰 层 , 想 方 设 法 找到 高 温 热 水 。 热 水 温度 越 高 , 利 用 效率 也 越 高 , 所 取得 的 纯 经 济 效益 也 越 大 。 根据 515 个 水 热 区 的 总 体 情况 来 看 , 我 们 初步 认为 在 滇 西 范围 内 , 迪 庆 州 、 丽 江 地 区 和 怒江 州 的 全 部 , 保 山地 区 色 江 以 东 , 洱 源 牛 街 山 口 至 弥 渡 高 孟 营 一 线 和 云龙 县 澜 沧 江北 端 之 大 坪 水 热 区 以 外 的 大 理 州 各 县 的 水 热 区 位 置 均 不 在 板 缘 , 因 此 也 不 具备 作为 动 力 资 源 的 应 用 前 景 。 汗 西 的 其 余地 区 均 可 能 属 手板 缘 水 热 活动 的 产物 , 或 者 说 可 以 列 入 我 们 的 二 级 远景 区 。 当 然 , 我 们 必须 再 次 强调 :, 板 缘 带 内 各 水 热 活动 区 的 情况 也 是 千 差 万 别 , 绝 不 可 认为 这 些 地 区 内 处 处 可 以 上 钼 , 处 处 都 可 以 找到 高 温 热 水 。 下 面 我 们 介绍 两 个 具 二 级 远景 的 水 热 区 或 地 热 田 。 腾冲 县 瑞 汗 热 田 , 位 于 腾冲 县 瑞 滇 公社 腊 幸 街 至 大 沟 边 村 北 。 这 个 热 田 共 有 6 个 显 示 区 , 各 显示 区 呈 北 北西 一 南 南 东 方向 展 布 。 总 长 约 1300 米 , 最 宽 处 约 600 米 。 朱 眼 基 本 上 沿 西沙 河 左岸 阶地 前 沿 和 腾冲 镇 至 演 滩 的 公路 两 侧 出 露 。 雅 乌 山 玄武 岩 流 在 沙 坡 脚 南 与 热 田 相 接 。 最 高 温度 泉口 出 现在 一 〇 五 澡 塘 , 为 90.2"C 。 腊 幸 街 女 澡 雯 泉口 温度 为 87s 。1639 年 徐霞客 曾 到 此 一 游 , 他 形容 腊 幸 街 男 澡 塘 的 情况 是 “其 热 如 沸 ”。 由 此 我 们 怀疑 这 男 澡 塘 , 在 343 年 前 是 沸 朱 区, 或 者 是 接近 沸点 的 热 泉 区 ,而 目前 的 温度 仅 78%C。 1980 年 3 月 新 西 兰 地 热 专 家 组 也 曾 到 此 一 游 , 他 们 认为 瑞 汗 与 热 海 热 田 具有 同等 潜力 。 我 们 经 过 多 年 地 面 考 察 , 认 为 前 者 小 于 后 者, 但 这 不 是 最 后 结论 。 316 洱 源 一 弥 渡 一 线 情 况 : 根据 昆明 地 震 大 队 资料 , 洱 源 和 弥 渡 正好 位 于 中 旬 一 洱 源 一 弥 渡 大 断裂 的 南 段 。 大 断裂 到 洱 源 以 后 , 走 向 由 北 北 东 一 南 南西 转折 为 北 北 西 一 南 南 东 。 按 他 们 所 画 的 走向 线 位 置 , 这 条 断裂 正好 通过 酒 源 县 的 牛 街 一 三 营 一 火 侯 山 一 江 于 一 九 气 台 一 下 山口 一 下 三 枚 , 然 后 穿 过 洱海 , 再 向 南 进入 弥 渡 坝子 。 在 洱 源 牛 街 至 三 BR, WORE. ABN. Seb. MOR. Desk. kb A A KRIS 6 个 热 泉 群 , 其 延伸 总 长 度 近 3000 米 , 宽 处 达 600 米 , 其 最 高 温度 为 81.5"C 。 南 延至 玉 湖 镇 以 后 , 又 出 现 文 庙 、 土 官 充 、 九 气 台 和 江干 龙 塘 四 个 热 泉 群 。 中 国人 民 解 放 军 某 部 曾 在 江干 村 打 过 一 个 探 孔 , 涌 水 温度 为 76.8\C。 土 官 充 附近 , 平 地 之 下 不 足 1 米 即 可 控 出 热 水 , 真 可 谓 “ 家 家 泉水 , 户 户 温 汤 ”。 江 干 一 九 气 台 的 最 大 特点 是 产 十 “天 生 磺 ”, 而 目前 泉 水 的 温度 又 远 低 于 沸点 。 天 生 磺 即 自然 硫 。 搞 地 热 的 人 之 所 以 注意 自然 硫 , 是 因为 它 一 般 只 出 现在 现代 火山 地 热 区 , 而 且 一 般 只 出 现在 沸 泉 区 。 我 们 怀疑 这 儿 原 来 是 沸 泉 , 由 此 我 们 查看 了 《人 徐 震 客 游记 》 和 《 浪 穹 县 志 》。 晨 Bina: “ 湖 中 有 旱 , 中 悬 百 家 居 其 上 , 南 有 一 突 石 高 六 尺 , 大 三 丈 , 其 形 如 鱼 , 北 有 一 回 岗 高 四 尺 , KAR, KMRL. he se Ez la), DOSS wh RS 溢 者 九 穴 , 故 名 九 气 台 ”。《 县 志 》 艺 文 志和 揽胜 篇 亦 多 处 记载 九 气 台 “ 石 穴 有 九 , 中 消 温 泉 , 热 如 沸 汤 ”等 。 由 此 可 以 初步 断定 九 气 台 原 来 是 沸 果 , 温 度 当 在 96"C 左 右 。 温 度 降 至 目前 76.8S 的 原因 , 古 人 推断 是 由 于 “四 面 淤塞 ”, 致 使 “ 石 不 空虚 ”, 也 就 是 说 热 水 上 行 的 通道 受到 了 阻塞 , 冷 水 则 乘虚 而 入 , 温 度 由 此 下 降 。 另 外 据 我 们 考证 : Ft 气 台 原来 是 莫 湖 中 的 一 个 泉 华 岛 , 后 来 湖水 退缩 至 玉 湖 镇 西北 角 , 九 气 台 周 围 才 变 成 陆地 。 断 裂 带 再 南 延 至 弥 渡 坝子 以 后 , 又 出 现 高 熏 营 、 夹 石 洞 、 白 总 旗 和 石 咀 等 热 泉 群 。 这 一 线 最 令 人 费解 的 情况 是 : 洱海 是 这 条 大 断裂 的 重要 联结 点 , 可 是 洱海 附近 , 以 及 整个 大 理 县 却 无 任何 水 热 区 出 现 , 地 方志 书 上 也 没有 任何 记载 。 另 一 个 费解 的 问题 是 洱 源 一 弥 渡 一 线 距 板块 消减 带 过 远 , 因 此 很 难 认 为 它 的 水 热 活 动 也 属于 板 缘 性 质 。 七 十 年 代 国 际 上 出 现 一 种 袖珍 型 扩张 中 心 的 说 法 , 把 一 些 远 离 板 缘 的 强 地 热 活动 区 和 某 些 大 洋 火 山 归 入 这 一 类 。 洱 源 一 弥 渡 是 否 也 可 归 入 这 种 类 型 ? 值得 今后 进一步 研究 。 五 、 开 发 滇 西 水 热 型 地 热 资源 的 有 利 因素 和 不 利 因素 世界 上 地 热 资源 的 现代 化 利用 , 始 目 本 世纪 二 十 年 代 , 但 到 目前 为 止 的 进展 还 不 算 大 。 除 了 冰岛 、 萨 尔 瓦 多 等 少数 几 个 国家 以 外 , 在 其 它 国家 的 能 源 工业 里 所 占 的 比重 还 微不足道 。 但 地 热能 确 是 当今 世界 上 叫 得 很 响亮 的 一 种 新 能 源 。 除 了 联合 国 吾 开 过 三 次 地 热能 开发 利用 讨论 会 以 外 , 地 热 问题 还 渗透 到 许多 其 它 国际 会 议 之 中 。 形 成 “地 热 热 潮 ” 的 最 大 原因 是 1973 年 以 来 世界 范围 内 的 能 源 危 机 和 环境 冲突 。 性 , 相 当 多 的 地 区 在 资源 性 质 和 前 景 不 明 的 情况 下 , 急 于 追求 地 热 发 电 , 致 使 整个 工作 碰 到 了 许多 困难 。 与 差不多 同时 期 上 马 的 墨西哥 、 萨 尔 瓦 多 和 菲律宾 等 国 相 比 , 我 们 的 进展 是 很 慢 的 。 目 前 进展 较 好 的 仅 三 处 , 即 西藏 羊 八 井 、 台 湾 和 省 和 湖南 省 宁 乡 县 灰 汤 。 其 中 羊 八 井 于 1977 年 一 台 改 装 的 1000 千 瓦 机 组 投入 运行 ,1981 年 12 月 另 一 台新 制 3000 手 317 瓦 机 组 并 网 发 电 。 拉 萨 市 于 1981 年 底 开 始 使 用 地 热电 力 。 从 性 质 上 看 , 我 们 认为 滇 西部 分 水 热 区 的 资源 开发 前 景 并 不 亚 于 西藏 和 台湾。 开发 利用 滇 西 地 热 除 了 将 为 我 国 的 能 源 结构 和 相应 的 科学 事业 作出 贡献 以 外 , 还 将 在 保护 演 西 森 林 资 源 方面 起 重要 作用 。 根 据 历 史 文 献 的 印证 , 今 日 已 是 “ 童 山 瀑 涩 ”的 许多 地 方 过 去 曾经 是 “大 木 巨 竹 , 蒙 项 无 附 ”。 滇 西 森林 消失 速度 之 快 是 很 惊人 的 。 如 凤 庆 县 , 据 县 科 委 统 计 : 风 庆 县 现 有 山林 覆盖 率 为 22% , 而 1950 年 为 45% ,30 多 年 来 下 降 了 23%, 目前 还 在 继续 焉 降 。 林 木 消失 的 原因 很 多 , 燃 料 利用 是 其 中 重要 的 一 方面 。 据 我 们 过 去 了 解 , 腾 冲 县 滇 滩 铁 矿 曾 用 木炭 炼 铁 , 年 耗 木 炭 最 高 可 相当 于 1.8 万 立方 米 木 材 。 凤 庆 县 每 年 耗费 木材 是 : 民用 燃料 20.6 万 立方 米 , 用 于 烤 茶 、 酿 酒 、 制 糖 , 以 及 烧 制 砖 瓦 五 灰 , 为 1 万 立方 米 , 国 家 伐木 收购 等 1.9 万 立方 米 , 民 用 建筑 为 1 万 立方 米 , 其 它 0.5 万 立方 米 , 共 计 25 万 立方 米 , 而 木材 自然 生长 量 为 每 年 3.4 万 立方 米 , 生 长 与 消耗 之 比 为 1 :7.3。 西 双 版 纳 州 除 用 木柴 烤 茶 外 , 还 用 于 烤 胶 等 。 而 这 些 地 区 恰恰 又 存在 利于 地 热 发 电 的 地 热 资源 一 级 远景 区 。 如 果 利 用 地 热电 力 或 大 于 150 的 地 热 蒸汽 来 替代 木 柴 , 既 可 以 挽救 大 量 森 林 资 源 , 又 保护 了 环境 。 这 个 问题 影响 非常 深远 , 它 不 是 儿 个 简单 数 字 所 能 充分 说 明 的 。 演 西 地 热 开 发 利用 面临 水 能 资源 的 “剧烈 竞争 ”。 妈 江 、 澜 沧 江 、 金 沙 江都 流 经 演 西 。 它 们 蕴藏 着 极其 丰富 的 水 能 资源 , 这 些 资源 到 目前 为 止 还 基本 上 没有 得 到 开发 利 用 。 开 发 水 能 资源 的 初 投资 虽然 很 大 , 但 建成 后 的 运行 成 本 却 十 分 低廉 , 而 且 不 存在 地 热能 源 开发 那 种 风险 性 投资 。 由 于 地 热 勘 探 的 目标 是 要 找寻 150C 以 上 的 高 温 流 体 , 而 这 种 流体 存在 的 部 位 最 浅 也 得 在 地 下 一 公里 左右 。 目 前 人 类 认识 地 下 的 能 力 还 比较 有 限 。 一 钻 打下 去 未 必 能 成 功 地 打 到 生产 层 , 其 投资 就 很 可 能 得 不 到 补偿 。 这 种 投资 在 热 田 勘 探 初期 在 所 难免 , 因 此 许多 专家 认为 : 投资 存在 风险 是 世界 上 许多 国家 在 地 热 开 发 面前 蹲 踊 不 前 的 重要 原因 之 一 。 我 国 是 一 个 伟大 的 社会 主义 国家 , 要 在 我 们 这 广大 国土 上 实现 四 个 现代 化 , 就 得 把 所 有 能 量 资源 都 利用 起 来 。 在 开发 滇 西 能 源 方面 , 我 们 赞成 把 水 能 资源 放 在 第 一 位 , 对 地 热 资 源 , 现 在 着 手 进行 试验 性 开发 。 美 国 盖 瑟 尔 斯 地 区 在 六 十 年 代 初 就 建 成 了 2 .5 万 千瓦 地 热电 站 , 但 一 直 是 示范 性 的 。 到 了 七 十 年 代 中 期 , 资 源 和 工程 情况 都 比较 清楚 了 ,七 十 年 代 后 期 的 发 展 也 就 快 了 。 试 验 开 发 的 规模 不 宜 小 于 6000 千 瓦 , 过 小 则 不 易 试 出 结果 来 。 地 点 如 何 选择 ? 我 们 认为 第 一 优选 地 区 应 是 腾冲 县 的 热 海 , 第 二 是 云 县 的 大 空 蚌 , 第 三 是 景 洪 县 小 街 公 社 的 曼 蚌 水 热 区 。 本 文 经 何 国 琦 副教授 审改 , 特 此 致谢 。 AN OUTLINE OF THE HYDROTHERMAL RESOURCE IN THE WESTERN YUNNAN PROVINCE Tong Wei Zhang Zhifei Liao Zhijie Zhu Meixiang (Department of Geology, peking University) Zhang Mingtao Zhou Changjin (Intergrated Survey Commiss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Academia Sinica) Abstract We have inspected since 1980 almost all the surface manifestations of hydrothermal activities in western Yunnan province with the aim of comp- iling a geothermal resource inventory, 515 hydrothermal areas are known so far in this region,among which 207 areas act As hot springs (t°c745), 13 areas as boiling springs and another 4 areas as subboiling springs in the surface, In some high-temperature areas hydrothermal explosions have been observed during or after local earthquakes indicating the existence of under- ground saturated or superheated fluid, It is widely held that a considerable portion of the western Yunnan province is located behind the convergent zone (or subduction line) between Eurasian and Indian plates where nearly all the boiling hydrthermal areas may possess first-grade resource potentials, But, the authors also beleive: that some hydrothermal areas with their spring-vent temperature below local boiling points might also possess first-grade or second-grade resource poten- tials. The authors quite agree to give prior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ery abundant hydropower resources in western Yunnan, and propose an early start for a demonstration development of their hydrothermal resource, The first preferable area of exploration is naturally the hot sea in Tengchong County. 319 36. UPI AR TT EB Ae al sp 5 AP 孙 尚 志 ARAIIE** 《中 国 村 学 院 自然 商 源 综合 考察 委员 会 ) 怒江 自 西藏 自治 区 的 察 瓦 龙 向 南 于 青 拉 捅 流入 云南 省 境内 , 经 贡 山 、 福 贡 、 履 江 、 泸 水 四 县 , 于 六 库 以 南 36 公 里 处 进入 保山 地 区 。 在 怒江 傈 傈 族 自 治 州 境 内 径流 长 约 360 公 里 , 谷 底 自 海拔 1800 米 左右 下 降 到 海拔 800 米 , 两 岸 包 括 17 个 公社 , 共 17.3 万 人, 有 耕地 30.677 i o 一 、 自 然 条 件 及 民族 特征 滇 西北 在 地 质 构 造 上 属 横断 山 块 断 带 , 新 构造 运动 强烈 , 花 岗 岩 、 灰 岩 、 片 麻 岩 、 KH aSRA ZR. BILKTRRAUSRW SPRY 之 间 , 谷 底下 切 很 深 , 较 同 纬度 澜沧江 低 300 米 , 较 金沙 江 低 500 米 。 分 水 岭 距 离 很 近 , 宽 度 一 般 在 20 公里 左 右 , 最 宽 仅 40 公 里 。 分 水 岭 高 度 在 泸 水 以 北 均 达 海拔 4000 米 以 上 , 相 对 高 度 在 2000 米 以 上 , 呈 典型 的 高 山峡 谷地 瑶 。 西 侧 高 黎贡山 略 缓 , 若 干 低 平 二 口 为 来 自重 加 拉 湾 的 西南 RTH SK, MAMA P SABER, REAR IA3I0° Wk, A ARR 续 、 整 齐 , 成 为 东西 气流 难以 逾越 的 障碍 。 本 地 区 河谷 底部 包括 自 北 热带 至 北 亚热带 的 多 种 气候 类 型 。 热 量 条 件 以 六 库 南 部 最 高 , 海 拔 900 米 以 下 河谷 , 年 均 温 20*C 以 上 , 全 年 日 均 温 均 大 于 10, 三 10%C 积 温 近 7500C, 冬 无 冰冻 、 霜 雪 , 已 属 准 热带 或 北 热带 气候 。 而 北部 河谷 海拔 增高 , 热 量 下 降 , 近 于 谷底 的 贡 山 “〈 海 拔 1591 米 ) 年 均 温 14.7"C, 210°C Aili 4 329. 2°C, 无霜期 278 天 11 月 中 至 次 年 3 月 平均 雪 日 21.3 天 , 并 略 有 地 面积 雪 , 但 最 低 月 均 温 仍 达 7.6%, 绝 对 最 低温 在 - 3 以 上 , 属 北 亚热带 气候 。 这 为 多 种 作物 及 经 济 林 木 生 长 、 越 冬 提 供 了 条 件 , 除 少量 高 山地 区 外 , 玉 米 、 水 稻 均 可 一 年 两 熟 。 折 算 到 同一 海拔 高 程 , 六 库 海 拔 1500 米 处 年 平均 气温 欧 16.7"C, 泸 水 附近 为 16.6*, 锦 江 附 近 为 16.0C, 福 贡 附 近 为 15.3"C, 页 山 附 近 为 15.2C, 亦 有 自 南 而 北 递减 的 趋势 , 这 是 纬度 条 件 和 水 分 条 件 双 重 影响 的 结果 。 当 然 , 就 同一 地 区 而 言 , 海 拔高 程 对 热量 条 件 有 显著 影响 , 一 般 每 升 高 100 米 气温 下 降 0.55"2, 因 此 海拔 4000 米 左 右 的 分 水 岭 地 区 , 年 平均 气温 多 已 降 至 #1 参 加 该 地 区 考察 的 还 有 倪 祖 彬 、 朱 国 金 、 王 太 伦 同志 。 成 文 过 程 中 得 到 程 鸿 、 李 文 华 和 云南 省 怒江 州 高 应 新 同志 的 帮助 , 刘 此 致谢 #2 承 担 相关 系数 及 聚 类 分 析 运 算 。 320 b“2c, CSXT RUM, . As HK Bae aK A EAS I SIS SLC Je PR SDE) SEE IK 715 , 4 2z AR, 六 库 为 1011.4 毫 米 , PEAK 1185. 239K, FAYLIY 1163. 0587, ILIV 1389 SAK, TH WS 1667 42K, MARR A MIE. HERNL, WR REK 于 降 水 量 , 六 库 更 相当 于 降水 量 的 两 们 以上, 而 福 贡 以 北 , 则 为 蒸发 量 小 于 降水 量 。 不 同 水 热 条 件 的 组 合 , 形 成 河谷 南 北 段 湿润 程度 的 差别 , 在 冬 春季 节 尤 为 明显 。 但 在 贡 山 以 北 由 于 沿江 而 上 的 气流 受 地 形 阻 挡 , 气 候 显 著 变 干 , 如 两 中 洛 年 降水 ME 至 994.8 毫 米 , 这 种 趋势 一 直 延 伟 到 西藏 境内 。 怒 江 流域 气候 表 见 表 36 一 1 。 表 36 一 1 滇 西北 怒江 流域 气候 特征 表 海拔 平均 气温 (C ) 10C | 降水 量 〈 毫 米 ) EB GE 全 和 的 年 日 照 ae | [ i Ae AES CK), | Ay) tA 全 年 积温 GC )|3 一 5 月 , 全 年 “|3 一 5 月 | 全 年 | EF % | i. 数 Rm ow 1591.3 | 7.6 | 21,3 114.7) 4329.2 | 503.2) 1667.4 | 351.011274.4| 78 13227 @ i 1190.9} 9.5 | 23.5 16.9| 5454.0 | 537.3] 1389.5 | 310.5/1228.2| 80 1399.3 IT 1927.8 | 7.5 | 19.3 |13.8| 3902.4 | 369.1) 1163.0 | 399.211467.3| 76 1704.5 yi ook 1792.0 | Stel 2908 15.0 4737.6 | 231,1| 1185.2 | 539.811663.6| 70 2024.8 Desde 910.0 | 13,2 | 24.8 20.2) 7374.5 | 155.4] 1011.4 | 762.4|2097.6| 67 2005.0 HL 727 4 | 14,0) 26.5 j21.3) 7% | 120.4) 715.4] 7 | 7 / | 2286.6 MRERE. PRCMRALOIOSE, A ALZE1OBOLE. RT RK, NAIL, WALA RARA. Be ORR) 年 平均 流量 1656 立 米 / 秒 , 年 径流 总 量 522.9 亿 立 米 , 祝 水 季节 的 最 小 流量 亦 达 316 立 米 / 秒 , 可 谓 取 之 不 尽 用 之 不 竟 的 水 源 。 但 由 于 河谷 深切 , 大 部 分 耕地 高 距 于 百 米 之 上 , 不 具备 提灌 、 引 灌 之 条 件 。 而 由 于 与 南北 向 主 构造 线 成 正 交 的 东西 向 次 级 构造 线 的 影响 , 奶 江 两 侧 发 言 有 众多 支流 呈 “ 非 ”字形 分 布 , 约 每 隔 5 一 10 公 里 即 有 一 条 小 河 汇 入 , 尽 管 多 甚 短 小 , 却 为 两 侧 耕 地 、 林 木 及 人 畜 用 水 提供 了 水 源 。 区 内 森林 植被 , 近 二 十 余年 来 , 因 过 度 采伐 而 减少 。 福 贡 现 有 的 森林 覆 被 率 为 18.4%, 同时 耕地 面积 迅速 扩大 , 如 贡 山 1980 年 比 解放 前 夕 耕地 增加 了 74.4%。 现 在 本 地 区 坚 殖 指数 已 达 3 当 以 上 。 当 然 , 在 怒江 河谷 不 同 地 有 自 耕地 分 布 状况 也 不 相同 , 六 库 以 下 平均 坡 降 1 ‰ 以 下 , 河 谷 开 阅 , 多 洪 积 局 、 河 漫 浴 , 耕 地 较 多 ;六 库 以 上 河谷 变 窗 , 平 均 坡 降 增 至 2.9‰,, 阶地 极 不 发 育 , 仅 局 部 地 区 有 洪 积 扇 分 布 。 赫 地 减少 , 且 多 半 依 山 势 悬 FEF PU REET AFT 25°, MAP, AMAR, ESE BEI ILS Se wh Ay HF a, FR, MASS. MPP ae, ABA, HRA. WES AG RS YL ht Say — 5 DRI HK HHO O4E BET, 傈 傈 族 12.5 万 人 , 70.1%; HiR2.00X, 511.3%, WANK AS; BU. 7AA 以 丙 中 洛 为 集中 , 汉 族 1.1 万 人 , 居 第 四 位 , 主 要 分 布 在 南部 , 其 他 依 人 大口 多 少 为 莱 、 独 龙 、 纳 西 、 藏 、 傣 . 回 、 景颇、 苗 、 普 米 、 阿 昌 等 , 一 般 都 有 其 聚居 区 , 如 基 族 在 南部 , 独 龙族 在 北部 ”傣族 在 上 江 ; 321 BREA TS. RHR TSAR DG RILERK, MM RAB SA ee 生 影响 。 三 、 农 业 生 产 基 本 特征 及 地 域 分 异 本 地 区 是 一 个 贫穷 落后 的 边疆 少数 民族 地 区 , 解 放 前 刀 耕 火种 , 耕 地 大 部 不 固定 , 人 均 产 粮 约 200 斤 , 半 年 靠 野 生 植物 采集 及 渔猎 为 生 。 经 解放 以 来 三 十 余年 的 努力 , 面 貌 发 生 了 相当 大 的 变化 , 以 贡 山 县 为 例 , 粮 食 产 量 由 1949 年 的 288 万 斤 增 长 到 1980 年 的 1045 万 厅 , 增 长 了 2.6 倍 ;, BRIERE HF. 交通 闭 塞 的 状况 有 了 初步 改变 。 但 与 内 地 许多 地 区 相 比 , 仍 有 相当 大 的 距离 。 (1) 农林 牧 副 多 种 经 营 尚 有 待 开展 , 目 前 仍 是 以 粮食 生产 占 主 导 地 位 的 地 区 。 在 1980 年 农业 总 收入 中 , 粮 食 收入 占 75.85% , 包 括 经 济 作物 等 非 粮 食 在 内 农业 收入 共 占 82.09%, 而 林业 收入 仅 占 3.28% , 牧 业 收 入 仅 占 3.02% 。 分 析 1980 年 沿 怒 江 各 公社 人 平 收 入 与 人 平 产 粮 的 状况 , 可 明显 看 出 它们 间 的 相互 关系 〈 如 图 36 一 1) 。 116.9 429.4 598.6 767.8 937 1106.8 一 26 0. 2, 35.3 ») 图 36 一 1 汗 西 北 怒 江 流域 人 平 收入 与 人 平 产 粮 关系 y: 为 人 平 收 入 《元 ) x: APR UT) 由 上 图 可 清晰 看 出 : 目前 在 人 平 产 粮 低 于 400 帮 的 地 区 “〈 欧 开 、 回 阳 、 马 吉 、 东 方 红 ) , 其 人 平 收入 均 少 于 50 元 ;而 人 平 产 粮 800 斤 以 上 的 地 区 , 其 人 平 收 入 均 超 过 100 元 , 人 平 产 粮 超 千斤 的 上 江 公 社 , 人 平 收 入 在 120 元 以 上 。 经 计算 Y( 人 平 收入 )= 0.7218 322 +0.1175X (人 平 产 粮 ) , 其 相关 系数 达 0.9277 。 称 干 公社 人 平 产 粮 达 到 400 斤 以 上 , 但 由 于 单一 的 农业 经 营 , 粮 食 收 入 占 到 农业 总 收入 的 92.62% , 人 平 收 入 亦 在 50 元 以 下 。 增产 粮食 、 开 展 多 种 经 营 , 对 发 展 地 区 经 济 、 提 高 人 民生 活 有 重要 意义 。 (2) 粮食 单产 低 是 影响 区 内 粮 产 的 决定 因素 , 提 高 玉米 单产 可 起 关键 作用 。 人 和 平 产 粮 为 人 平 耕地 、 复 种 指数 、 粮 食 播 面 占 总 播 面 百分比 , 以 及 粮食 播 面 亩 产 四 个 特征 要 素 的 综合 反映 。 通 过 对 滇 西 北 怒 江 流 域 各 公社 不 同 要 素 区 域 指数 、 平 均值 、 区 域 分 异 度 、 相 对 区 域 分 异 度 的 计算 , 可 得 下 表 36 一 2 表 36 一 2 滇 西北 怒江 流域 几 个 特征 要 素 分 析 表 ia = — FLEX: | 区 域 分 异 度 相对 区 域 分 异 度 〈% ) 要 & “Sieg 人 和平 耕地 〈 亩 ) 1.76 0.4340 | 24.6029 复种 指数 〈% ) | 155,44 23,4032 15.0554 RE SBM (%) | 93,58 5.6420 6.0291 粮食 播 面 亩 产 〈 斤 ) 84.4220 37.9495 由 表 36 一 2 可 看 出 , 粮 食 播 面 亩 产 的 相对 区 域 分 异 度 最 大 , 地 域 分 异 最 为 明显 。 在 17 个 公社 中 , 区 域 指数 大 于 20% 的 有 5 个, 其 人 平 产 粮 亦 较 高 :区域 指 数 小 于 - 30% 的 为 4 个 , 粮 播 亩 产 低 于 150 斤 , 其 中 除 两 中 洛 因 人 平 耕 地 较 多 人 平 产 粮 500 帮 外 , 其 余 皆 平均 在 400 帮 以 下 。 本 地 区 除 上 江水 田 占 耕 地 58.6% 外 , 其 余 缘 以 早 地 为 主 , 半数 公社 旱地 可 占 到 耕地 90%, 王 米 在 作物 播 面 构成 中 处 突出 地 位 , 除 上 江 及 福 贡 县 部 分 公社 外 , 均 占 作 物 总 播 面 40% WE, 在 泸 水 、 眉 江 更 超过 50% , 玉米 亩 产 对 粮食 亩 产 有 决定 性 影响 (如 图 36 一 2), 经 计算 y OAH) =7.8263+0.789X (KKB) , 其 相关 系数 达 0.8941。 由 下 图 可 见 , 玉 米 亩 产 高 于 300 帮 的 公社 , 其 粮食 亩 产 便 超过 240 斤 ; 玉米 亩 产 低 于 200 斤 的 公社 , 其 粮食 亩 产 便 低 於 170 斤 , 线 性 关系 十 分 明显 。 抓 好 量 大 面 广 的 玉米 是 粮 食 增 产 的 关键 。 (3) 经 济 作物 及 经 济 林木 种 类 多 、 地 域 性 强 。 本 地 区 经 济 作物 目前 仅 占 总 播种 面积 的 4.29%, 但 种 类 不 少 , 其 中 黄连 等 药材 具有 全 省 、 全 国 意 义 。 甘 蔗 主 要 分 布 于 上 江 , 六 库 。 油 菜 以 福 贡 、 贡 山 为 多 。 以 黄连 为 主 的 药材 , 以 福 页 县 为 集中 。 这 些 均 与 地 域 水 、 热 条 件 有 密切 关系 , 其 他 经 济 作物 有 大 麻 、 烟叶 等 。 经 济 林木 近年 有 较 大 发 展 , 分 布 广泛 、 有 较 高 经 济 价值 的 如 油 桐 、 核 桃 、 漆 树 、 油 蔡 。 它 们 部 温暖 湿润 气候 , 适 于 在 年 平均 气温 17"C 左 右 , 最 冷 月 平均 气温 6 ~ 9 CALE 长 , 福 贡 及 页 山 南部 海拔 1500 米 以 下 沿江 地 区 极 宜 。1980 年 本 地 区 总 产 10859 担 , 人 平 an BA \ 社 平均 值 累 Lit 算 , 与 统计 稍 有 出 入 。 323 230.4 fc (107.4,80.4) ) 191.8 276.2 360.6 445 529.7 ) 图 36 一 2 滇 西 北 怒江 流域 粮食 亩 产 与 玉米 亩 产 的 关系 y 粮 食 亩 产 〈 斤 ) xR UT) 6.27 厅 , 经 济 收益 甚 可 。 核 桃 因 江 边 地 少 温 高 , 而 多 分 布 在 海拔 1500 米 以 上 的 半 了 出 地 区 , 较 耐 二, 以 泸 水 及 丙 中 洛 较 多 ,1980 年 产 5664 担 。 漆 树 所 需 热量 略 低 于 油 桐 , 多 分 Ai FHEIR1700—1800K,. RWS HER, BR, BADER. HH. AFR, 均 以 就 地 消费 为 主 。 此 外 , 泸 水 等 地 有 少量 茶树 , 仅 能 满足 区 内 部 分 需要 , 贡 山 近 年 有 所 发 展 。 (4) 牲畜 以 黄牛 、 猪 、 山 羊 为 主 , 笋 业 只 居 次 要 地 位 。 本 地 区 山大 坡 陡 、 土 薄 石 多 , 天 然 草场 较 少 , 发 展 笋 业 受 到 一 定 的 限制 。 据 1980 年 统计 , 区 内 有 各 类 牲畜 人 和 平 仅 1 头 。 牧 业 收 入 在 农业 总 收入 中 比重 很 低 , 最 高 的 鲁 掌 公 社 亦 仅 占 6.73% , 居 次 要 地 位 。 地 区 牲畜 中 大 畜 占 18.73%,, 其 中 黄牛 占 大 畜 的 92.48%。 黄牛 以 较 干 热 的 泸 水 及 怕 江 南部 较 多 , 而 福 贡 、 贡 山 交 界 处 黄牛 尚 不 及 牲畜 总 头 数 的 10%; 总 的 分 布 趋势 是 南 多 北 少 , 但 到 滇 藏 边界 的 两 中 洛 比 重 又 显著 增高 , 其 相对 区 域 分 异 度 为 30.2253% 。 南 部 上 江 公社 除 黄 牛 外 , 尚 有 较 多 水 牛 。 小 牲畜 占 牲畜 总 头 数 81.27%, 小 畜 中 猪 占 69.17%, 由 于 受 家 饲 条 件 等 非 地 带 性 因素 影响 , 其 相对 区 域 分 异 度 仅 为 8.5354%。 地 域 分 异 极 不 明显 , 而 山羊 占 小 畜 的 29.68% , 区 域 差别 较 大 , 其 相对 区 域 分 异 度 达到 30.1626% , 南 部 比重 较 低 , 北 部 比重 增高 。 丙 中 洛 除 ESS, 有 较 多 绵羊 。 滇 西北 怒江 流域 区 内 高 半 悬 你, 垂直 分 异 十 分 明显 。 据 1980 年 对 本 地 区 11 个 公社 1288 个 生产 队 , 几 项 主要 农业 生产 指标 按 海拔 高 程 的 分 类 统计 , 可 显著 看 出 海拔 2000 米 以 324 4 EAS AE SATS, KUM te PAE, GUHE3e— 3 。 表 36 一 3 海拔 高 程 对 农业 生产 的 影响 作物 构成 〈%) | 性 畜 构 成 (%) eT | 水稻 | ee | 黄牛 | 羊 _ Ls art ATER ASE RE ASE 县 、 社 各 | | 个 数 ” 地 ( 亩 ) 畜 ( 头 ) 粮 ( 斤 )| 产 ( 斤 ) | 贡 山 县 S25 1136 25 we 2.48 | 1,12 515.17/149 .90 84.0] 3.0| 52.0] 9.0] 42.0 KAA hassel sez | 2.67 0.92 324.83100.56| 99.0| 6.0/ 47.0| 9,0| 8.0 et is 7$ush| 142 | 1,04 | 0.77-'397,92166.05|-92-0-|- 6.6-| 53-0-| 10-0 | 43.0 oe 河谷 山地 368 “| 1.47 | 0,83 |539.98364.97| 82.0 | 20.0 (18.0 | 12,0 | 28.0 iS 3%$ Hh} 160 | 1.63 0.95 |421.64183, 001100.0 | 4.0 | 58.0 | 14,0 | 33.0 See 河谷 山地 | 377 _ | 1.45 0.89 |431.33201.94 99,0 6.0.| 63.0 17.0 | 27.0 yk B ue) 46 | 1.96 | 1.15 |841.21148.60| 79.0| 4.0 | 60.0 | 11.0 | 28.0 称 干 公社 “河谷 山地 124 | 1.73 | 1.16 |430.66 186.13) 83.0 15.0 | 55.0 | 17.0 | 24.0 注 : 岭 背山 地 在 海拔 2000 米 以 上 , 河 谷山 地 在 海拔 2000 米 以 下 oma HELA BH, LED, WAUWMKBLERS RT WAH, WRB 外 , 玉 米 比 重 又 均 高 于 河谷 山地 。 在 牲畜 构成 方面 , 岭 背山 地 一 般 是 牛 的 比重 低 , 而 羊 的 比重 高 。 在 生产 水 平方 面 , 除 贡 山 外 粮 播 亩 产 及 人 平 产 粮 均 以 河谷 山地 为 高 。 这 种 作 物 、 几 畜 构成 及 生产 水 平 的 地 域 差 别 , 与 自然 环境 和 大 类 活动 有 密切 的 关系 。 独 分 析 海 拔 2000 米 处 , 年 平均 气温 约 12 一 13"2, 七 月 平均 气温 了 9% 左 右 … }10°CHi200—210 天 , 约 32002, 对 水 稻 等 作物 品种 , 耕 作 制 度 及 经 济 林木 的 生长 均 有 明显 影响 。 但 就 一 个 公社 整体 来 说 , 一 般 均 以 河谷 山地 在 耕地 , 人 口 等 方面 居 主 导 地 位 。 在 以 行政 区 划 为 单位 的 情况 下 , 河 谷山 地 往往 反映 了 该 公社 类 型 特征 。 三 、 农 业 分 区 的 初步 探讨 农业 分 区 的 目的 在 于 认识 和 掌握 农业 生产 的 地 域 性 , 因 地 制 宜 地 发 展 农 业 生 产 。 农 业 分 区 要 考虑 合理 利用 自然 条 件 和 自然 资源 , 合 理 利 用 和 改造 现 有 生产 基础 , 有 共同 发 展 方向 和 增产 途径 , 并 照顾 一 定 行政 界线 的 完整 。 滇 西北 怒江 流域 属 省 内 二 级 农业 区 , 它 是 包括 泸 水 、 怕 江 、 福 贡 、 贡 山 、 兰 坪 、 德 钦 、 中 旬 、 维 西 、 丽 江 、 宁 菠 在 内 的 演 西 北 农林 牧区 的 一 部 分 。 在 自然 条 件 , 农 业 生产 现状 方面 有 许多 共同 特征 , 但 区 内 差异 仍 很 显著 , 既 有 南北 水 平方 面 的 变化 , 又 有 随 海 拔高 程 垂直 方面 的 变化 。 就 行政 单位 而 言 , 不 仅 一 个 公社 , 就 是 一 个 大 队 也 往往 包含 了 一 个 从 河谷 到 高 山 的 完整 的 垂直 带 谱 , 一 个 生产 队 也 往往 有 高 关 达 数 百 米 的 不 同 地 块 。 我 们 在 进行 次 级 农业 区 的 划分 时 , 既 要 考虑 到 这 些 因素 , 又 不 可 能 照顾 到 每 一 个 细部 差 别 , 只 能 是 按 一 定 行政 区 划 为 单位 概略 地 找 出 不 同类 型 地 域 的 界限 , 为 农业 规划 、 布 局 325 SEY YAK GH FU LUXE x 0 ZOLP "9l8289 °S\2692" LI8ZZI JE978 8|F2T6 "2988 0406827288 216909 3958 人 99206 99298 8l625T 8F8ZT 827T6 L oa 0 l90PL eS OZZ9° ZPOZT’ 下 2T66"8|T99T "SITTTL PIPE6T 9|S908 FIZVL9' 3168T6 9982 9l8T09 98079 FELP9 yOOSS 了 df SL 0 SEPP ZIPSLL ZIZEPS 8|6F99 "天 8TZ9"8I0987 8IITT2 8I99ZT 有 808T 92997 9289T 95Z70 FOTO FOSrO P 5 Ale 0 rae" eleven" eortt"spr90 lager v/9689"es0ez"s 908" 22280" 99220" 9y890" 1 ectz" 1 9808"e M 3.5 wR w Wi BT) i APs a OM wk Ra FBR Rt RAM HF ”大兴 地 AE AF SH ABR MIE bo hi 图 36 一 3 滇 西 北 怒 江 流域 最 短 距 离 法 聚 类 图 327 :总 ye +e : i Mea oul ase ” a ua cI gk | or< |Lo00t<| LYoor<| Z—T | 08-04 "YVarooor>) S.oc— | (Be Theat uae =e Nieity 62S] Biers BS | HR SBE | KBOSP >, | 3K00TT—088) sey See eet —00¢E/r— | 0052~00SS 二 % “ik | st< BE 一 6| 8> | OS< BT 一 1 2 00 SI—£"0| $6—02 | LIXKZ008T | MAKO.01IS | WRAY OP ER HR “3QA —O0TL a 地 ‘D.0¢~81 aE ° fib * ay PAP RL | Wey “(HI EY Se EAT} “34 (009 wee OF 5.012 [oort—00 nT 总 } ae st< \sI—9\ZI— 8 = 2 — 7 一 IT BAHOLOTS T—OOTT SH cay ot Z x 9 sv> 0 一 | 二 008 -4005 去 | SI 一 8 | 58 一 99 |". 5 goer <| ay ‘5, SI—9T MMS 本 ia” . \idddy “ERR Mere Bee “eee “ED KFS <9.00S)—0007 99970071 | ¥ HE |" 2, | 了 _.. baer p II, BHO, OT< Fee et xy" BY 0ZL | 01> |9 一 ?| sr<] 9> | Hoor>| Lost>| ¢—T | 02-09 | veeqogr<| ty ‘9, 9I—ST eet ie ¥% iT 2 1 | | Yéeitr “ELAR MGS | 一 一 | KB0S>| 9.0007> | 洲 009I< | | 009 = Way vy — 11] MO. 01S = ‘ TE WA | S> | 00< ¥< | OF 9> by Sho | HOSE ee ete a. ae “5° gI> BERG | Btrh& | Str hd Weld ‘lal Berpae | © | swag | am | ht | 4a | OE | BPE Bate y/o] aI | 3a | CI , (%) 8 — |e ow). Me ee . NE: RE | Baym | COMICS | ae onl 6%) VOWS ARE! | | beds = DST al HN STEM EEE | 昌 3 | ES Se eS eee 2 4 fox Wet SEI Beg ME TE sg AF GA 9 一 98 举 328 “SIU Y—KAPHUTEIE AIRE Se | es°6S| / | OS°9T| €S°8 OL’ PT | 62°2 89°68 | O'PZF | €°980L | SIT Z8°1 TT Beg ay gee 3 ; : , ; : Z ; . ; .T | oot, | RY SERS WKY _ yy, c6 79| LIL 0 | SS°PZ| 89 0 IPZ°ZT | P8°T 6f 46 | 8°602 | 6 OFS | SO°L | og't a ep sg Work : é et, 4 oe Ro ° oe Hib “Jee 2 & 85 89| 2$°0 | I0208| T0°0 \gz'OL Z0°8¢ €0°68 | 0°022 | 6° 297 398 "0 | .09°T May RAY pe La — ra By 8T 99| 96 8T €6°F | 1r9 zz | 6E°F | SO°STITO IP | aps yl's6 | 9°LIL| L’zes SIL 68 5 wl Birch MF ta Shey hd aE, 12°9S| 26°0 | @L° #2) 2Z2°T |z°ST | 62°F | 82° LLpS' zr | IL'6 ZL" 6 | .9°€¢2 |-s*$9s OOT | 221 WALI Tea | 长 是 % | em | am | oe | ee | GS] ew [xe] we | BE | a | ao | co | @ BRD ey ot ee | ot | Be | oR | Oa 目 (OECIS) WHER CQ LEE!) LG) me | AY | 本 Y | 本 Y = i ¥1 46-0 oe HM Th se IF Be 9 —9cx% 329 应 属 同一 类 型 。 根 据 表 36 一 4 计算 出 来 的 距离 , 我 们 用 聚 类 分 析 方 法 得 出 图 解 , 如 图 36 一 3 。 由 上 图 可 以 看 出 , 在 距离 3.1 以 上 , 滇 西北 怒江 流域 共 可 分 为 五 个 区 , 我 们 试 将 它们 的 自然 条 件 、 生 产 现状 进行 比较 并 列表 36 一 5 以 示 之 。 - 由 表 36 一 5 看 出 , 由 聚 类 分 析 方 法 划 出 的 不 同 区 域 比较 真实 地 反映 了 各 地 域 己 的 差 别 , 并 体现 了 地 域 的 延续 和 连 片 。 考 虑 到 发 展 方向 和 增产 途径 的 共同 性 等 非 计 算 要 素 的 影响 , 我 们 将 五 个 区 域 进行 适当 调整 确定 为 四 个 农业 亚 区 , 概 述 如 下 , 见 表 36 一 6 。 (1) 丙 中 洛 亚 区 为 藏 东平 行 岭 谷 的 南 延 部 分 , 北 与 察 瓦 龙 相连 。 谷 底 海 拔 1600 米 以 上 , 年 平均 气温 低 于 15C,>10C 积 温 少 于 4000C 。 气 候 渐 干 , 年 降水 量 小 于 1000 毫 米 , 其 中 11 月 到 次 年 4 月 少 于 400 毫 米 。 行 政 上 为 贡 山 县 丙 中 洛 公 社 , 有 耕地 1.8 万 亩 ,0.75 万 人 。 本 区 为 演 西 北 怒 江 流 域 中 怒 族 及 藏族 的 聚居 区 , 交 通 闭塞 , 人 平 耕地 较 多 , 在 2 亩 以 上 , 但 水 田 少 , 尚 不 及 耕地 1/10。 耕作 粗放 , 旱 地 中 轮 葡 地 占 20% 以上, 而 粮 播 亩 产 在 150 斤 以 下 。 作 物 以 玉米 为 主 , 养 麦 、 洋 芋 占 有 一 定 比重 , 而 水 称 尚 不 及 作物 总 播 面 的 5 %。 经 济 作物 不 多 , 以 油菜 为 主 。 牲 畜 除 猪 外 , 黄 牛 占 较 大 比重 , 好 麻 洛 还 有 少量 FEA. AEDS AE, 绵羊 头 数 占 到 演 西 北 怒 江 流域 的 78.41%。 EAD 2, 1980 年 产 1090 担 , 此 外 还 有 梨 等 果木 。 本 区 发 展 方 向 是 农 笋 并 举 , 多 种 经 营 。 调 整 作物 播种 面积 , 增 壁 水田, 改进 耕作 管 理 , 努 力 提高 作物 单产 。 充 分 利用 草场 资源 , 发 展 黄牛 和 以 绵羊 为 主 的 养 羊 业 。 搞 好 核 桃 栽培 管理 , 以 满足 生活 要 求 。 《2 ) 福 贡 一 贡 山 亚 区 处 演 西 平行 岭 谷 北 段 , 地 势 逼 罕 , 马 吉 附 近 尤 甚 。 谷 底 海 拔 1100 一 1600 米 , 年 均 温 15 一 18 ,>=10C 积 温 4000 一 5500*C 。 由 于 来 自重 加 拉 湾 的 西南 气流 阻挡 于 此 , 气 候 湿 润 。 年 降水 量 南部 大 于 1300 毫 米 , 北 部 大 于 1500 毫 米 , 其 中 11 月 至 次 年 4 月 在 450 毫 米 以 上 。 涝 内 滑坡 、 泥 石 流 、 倒 石 堆 甚 为 发 育 。 | | 本 区 在 行政 区 划 上 包括 福 贡 县 全 部 及 贡 山 县 南部 的 茨 开 、 向 阳 公 社 , 有 耕地 8.7 万 亩 ,5.4 万 人 , 以 傈 傈 族 为 主 , 怒 族 、 自 族 占 有 一 定 比 重 。 人 平 耕 地 北 多 南 少 , 而 水 田 比重 南 高 北 低 , 马 吉 轮 区 地 可 占 旱 地 的 1/5。 由 于 耕作 管理 上 的 不 同 , 本 区 南 部 作物 单 产 和 人 平 产 粮 较 高 , 而 北部 粮 播 亩 产 在 150 斤 以 下 , 为 滇 西北 经 江 流 域 最 贫困 的 地 区 之 。 本 区 南部 水 田 较 多 , 水 稻 可 占 总 播种 面积 的 1/5 左 右 , 而 北部 旱地 和 玉米 比重 更 高 ; 地 势 稍 平缓 处 多 复种 小 春 作物 , 唯 小 麦 扬 花 、 结 实 期 多 受 春 雨 影 响 , 亩 产量 往往 不 足 百 斤 。 经 济 作物 占有 较 大 比重 , 马 吉 圳 总 播种 面积 15% 以 上 , 主 要 是 油菜 , 药 材 “〈 黄 连 )。 牧 业 多 为 猪 和 山羊 , 而 黄牛 等 大 牲畜 甚 少 , 每 头 牛 负担 耕地 20 亩 以 上 。 经 济 林木 以 油 桐 为 主 ,1980 年 产量 占 滇 西北 怒江 流域 3/4, 鹿 马 登 人 平生 产 32 斤 。 茶 树 近 年 亦 有 较 大 发 展 。 本 区 地 势 狭窄 、 气 候 湿润 , 今 后 方向 应 以 林 为 主 , 全 面 发 展 。 那 些 坡度 达 30 一 40*。 的 陡坡 地 要 逐步 退耕 还 林 , 而 通过 改进 耕作 管理 , 选 育 短 日 照 良种 等 措施 提高 现 有 耕地 单 产 。 小 春小麦 单产 过 低 应 予 调整 , 增 种 油菜 。 油 桐 种 仁 含 油 量 约 35% , 是 很 好 的 干 性 植 330 v 著 Pi, MF FAI, Me, A, A, AS. ERA SEES, MBIA. BEM ae OU AY AE se C3) FK—-ALUE | 为 滇 西平 行 岭 谷中 段 , 河 谷 宽窄 相间 , 边 坡 往往 大 于 25"。 人 谷底 海拔 850 一 1100 米 , 年 平均 气温 18 一 20C , F LOC RESS00-7500°C; tai geet ingen 其 中 11 月 至 次 年 4 月 200 一 450 毫 米 。 DEEL Bl ELK AE, RE. AMA, URBTS 的 全 部 。 共 有 耕地 17.07 万 亩 ,, 9.480 A, DEMIR, Se ght gr 定 比重 。 水 围 南部 略 多 , 其 中 雷 响 田 占 10 一 20 听 ;而 泸 水 至 锦江 交界 处 以 旱地 占 绝 大 比 重 。 称 干 轮 软 地 占 到 旱地 45 % , 与 冬 春 干旱 、 水 源 缺 乏 有 关 。 本 区 是 演 西 北 怒 江 流 域 时 粮 最 集中 的 地 区 , 玉 米 一 般 均 占 作 物 总 播 面 50% 以 上 , 而 经 济 作物 比重 甚 微 。 牲 畜 除 猪 外 , 以 黄牛 较 多 , 一 般 占 牲畜 总 头 数 175 左 右 ; 经 济 林木 种 类 繁多 53 NE. BEEK 内 茶叶 生产 中 击 六 定 地 位 。 PGS HS KR GEER, A) ope 3555 本 区 发 展 方向 应 为 农林 并 举 , 多 种 经 营 。 首 先 应 调整 耕地 , 改 进 技术 , 推 广 良 种 , 增 施肥 料 , 提 高 以 玉米 为 主 的 粮食 单产 。 同 时 努力 改善 水 利 条 件 , 因 地 制 宜 此 扩大 水 田 另 并 提高 小 麦 、 蚕 豆 的 复种 比例 。 经 济 林木 应 侧重 核桃 、 树 的 发 展 , 以 海拔 1500 米 以 上 半山 地 区 为 宜 , 同 时 , a gsbicbbagie’: Se: 生猪 、 站 定 发 BREA. RETA Be AE BIA. (4) EK REPEAT SB, SRR SER: TA HA WETM, MR AB. PER. 谷 底 海拔 850 米 DEF 3°48 34 Yh20°C LE, > 10°CH A Bt 7500C, 是 演 西 热量 条 件 最 高 的 地 区 之 二 。 气 候 干燥 , 年 降水 量 在 1000 毫 米 以 下 ,11 月 至 次 年 4 月 尚 不 足 200 毫 米 , 而 同期 蒸发 量 大 , 春 旱 严 重 @, 5 本 区 在 行政 上 为 沾 水 县 上 江 公 社 , 有 耕地 3.01 矶 亩 ,1;60 万 人 , 除 ' 傈 傈 族 外 , 汉 fe 白族 占 一 定 比 重 。 由 于 谷 冰 坡 缓 , :人 平 耕 地 在 1.8 亩 以 十 ,其 中 水 田 超 过 半 数 , 但 局 部 地 区 水 源 缺 乏 , 多 雷 响 田 。 上 江 过 去 属 保 出 地区》 开发 历史 悠久 , 赫 作 管理 较 细 , 现 粮食 播 面 亩 产 在 400 斤 以 上 , 是 滇 西北 怒江 流域 主要 高 产 区 。 作 物 构 成 以 水 称 为 主 , 占 40% 以上, 而 玉米 在 30% 以 下 。 经 济 作物 主要 是 甘蔗 , 含 糖 量 高 , 但 所 占 比 重 不 大 ? 牲畜 除 猪 外 ,以 牛 为 主 , 水 牛 占 演 西北 怒江 流域 的 71. itl Za RH, DATE RE, FH 桔 、 紫 胶 为 主 。 ”本 区 的 发 展 方 向 是 以 粮 为 纲 , 多 种 经 营 。 er pee) 选 育 优良 品 种 , 提 高 稻米 产量 ,建成 巩固 的 商品 粮食 基地 。 提 高 复种 指数 , 改 善 加 工 条 件 , 扩 大 其 他 粮 众 作物 和 以 甘蔗 为 主 的 经 济 作物 的 种 植 。 充 分 利用 HOR RU, RR HEL 胶 ” 砂 仁 、 咖 啡 生产 。 改 善 饲 养 条 件 , 搞 好 猪 、 水 牛 的 繁殖 育种 , 并 充分 利用 沟 塘 水 面 放养 链 鱼 、 草 鱼 等 , 发 展 渔业 生产 ” 参考 文 南 (1) 云南 农业 弛 理 编 写 组 : KA BRULEE KBAR ME; 19814, 331 (2) £284: 《川西 滇 北 农业 地 理 》 科 学 出 版 社 ,1966 年 。 (3) 方 开 泰 ,《 聚 类 分 析 的 方法 及 其 应 用 》 见 《数学 地 质 专 辑 》, 地 质 出 版 社 , 1980 年 。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GIONA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THE NU RIVER VALLEY OF NORTHWESTERN YUNNAN PROVINCE 3 Sun Shangzhi Xiong Liya (Commission for Integrated survey of Natural Resources Academia Sinica) (Abstract) 1, The natural conditions and nationality features The northwestern Yunnan province belongs to the block surface zone of Henduan mountain with a typical geomorphology of high mountain and deep valley, | The valley floor of Nu river comprises several types of climate belts ranging from north tropic zone to north sub-tropic zone, The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decreases and the precipiation increases latitudinally, The Nu river develops along the rift line from south to north with steep gradient, providing no convenient gravity or raising irrigation, But many trivutaries provide water sources for the cultivated lands, forests, animals as. well as domestic use on both sides of the river, The Nu river valley is 4: minority nationality region where Lisu and Pai tribes are the dominant ones, making up 70.1% and 11.3% of the to- tal population in the region respectively, 2. Essential features and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t present, grain production plays dominant part in this region, grain production making up 75.85% of the total income,Maize plays a prominent role in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crop, So to raize the yield of the maize is the key to the solution of the grain problems in this region, At present economic crop comprises small proportion in the region imc= luding mainly the sugarcane, rape and medicinal herbage such as Goldthread doptis) etc, The economic forests are distributed widely, among which the tung trees and walunt trees are those of greater economic value. This region lacks natural rangeland, because there are many high mo- untains with steep slops, Therefore animal husbandry plays only a minor 332 role, 3. The preliminary approach on agriculaural regionalization 13 indices were adopted which reflect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monstrate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more obiously after careful analysis of 46 agricultural productive indices with the people's commune as unit along the Nu river valley, the 13 indices constitute the basis for regionalization, The region was divided into 5 areas according to distance and comparison between them were made, using clustering method, As a result, 4 sub-reg- ions were’ distinguished according to their goal of development and way” of increasing production as listed below, 1) The Bingzhongluo sub-region 2) The Fugong-Gonshan sub-region 3) The Lushui Bijiang sub-region 4) The Shangjiang sub- region } 333 0) iar a4 alee es 化 的 初步 研究 朱 : 国 金 i lis i 成 都 地 理 研究 所 ) 本 文 讨论 范围 , 系 指 云 失 中 都 巨 负 至 白 济 守 之 问 的 杭 断 山 及 站 都 地区, se ae 环境 , 尤 其 地 表 的 巨大 起 伏 , 导 致 农业 生产 明显 的 垂直 变化 。 通 过 农业 类 型 的 划分 , 揭 DEEN RR Sea ere OS 村 人 供 科 学 依据 , 无 疑 是 个 值得 研究 的 课题 。 一 、 影 响 农 业 垂 直 分 异 的 因素 农业 类 型 是 农业 生产 在 一 定 地 域 空间 上 的 结合 形式 。 它 的 形成 和 演变 , 除 了 受 农 业 本 身 固 有 特性 支配 外 , 主 要 是 自然 与 社会 因素 综合 作用 的 结果 。 (—) 邮 囊 起 伏 是 农业 垂直 分 异 的 自然 基础 本 区 是 典型 的 高 山峡 谷 区 。 云 岭 目 西北 向 东南 延伸 , 形 成 海拔 3000 一 3600 米 的 大 幅 度 隆 起 地 带 。 它 的 东 、 西 两 侧 是 沿 着 经 向 构造 发 育 的 深 大 断裂 一 金沙 江 与 澜沧江 峡 谷 。 若 从 山 肴 阿 优 比 处 “〈 海 拔 3400 米 ) 作 一 横向 直线 与 两 江 相 交 , 它 东 距 金沙 江 边 《 海 拔 1870 米 ) 35 公 里 〈 直 线 距 离 , 下 同 ) , 相 对 高 差 1530 米 , 坡 降 4.37%; 西 距 澜沧江 边 〈 海 拔 1640 米 ) 24 公 里 , 相 对 高 差 1760 米 , 坡 降 达 7.33%, 地 形 起 伏 是 很 大 的 。 其 中 又 以 澜沧江 下 切 特 深 。 这 种 地 表 的 巨大 起 伏 , 为 农业 垂直 分 异 商定 了 自然 基础 。 地形 本 身 对 农业 垂直 分 异 的 影响 , 还 表现 在 地 表 形 态 , 特 别 是 山地 的 坡度 上 。 由 于 山高 谷 深 , 地 表 坡 度 较 大 , 可 供 明 殖 的 土地 有 限 。 耕 地 主要 局 限 在 海拔 2800 米 以 下 比较 开阔 的 河谷 、 山 间 盆 地 和 半山 坡 折 带 *。 其 中 以 金沙 江 沿岸 阶地 水 田 最 集中 , 永春 河谷 亦 为 耕地 较 集 中 区 域 , 其 余 广 大 山地 , 多 为 林地 、 林 间 草 地 所 占据 。 在 很 大 程度 上 , 玻 度 成 了 发 展 种 植 业 的 限制 因素 。 (=) 气候 尤其 是 热量 在 农业 垂直 分 异 中 作用 显著 农业 是 生物 和 环境 因素 的 矛盾 统一 。 在 复杂 的 山地 环境 中 , 地 形 引 起 自然 诸 要 素 的 变化 , 尤 以 热 明 变化 最 显著 。 根 据 温 度 垂直 递减 率 与 纬度 推移 值 的 对 应 关系 , 区 内 从 河 谷 至 山顶 《以 二 高 峰 草 尼 瓦 海拔 3837 米 计算 ) , 最 大 高 差 可 达 2197 米 。 相 应 地 出 现 山 地 亚热带 、 山 地 上 坚 温 带 和 山地 寒 温 带 。 不 同 农作物 对 热量 条 件 需 求 不 同 , 而 不 同 海拔 高 度 x 本 文 承 Bx IS, PBR SL, I. E.G, CARE SGA Op BR, -- HBA, * Sepia le LU ABAE Laie ee SE RL a IIA TL eI 334 可 能 提供 的 热量 条 件 存在 很 大 差别 。 因 此 , 在 不 同 的 气候 带 谱 中 , 有 不 同 的 农业 生态 适 宜 性 , 从 而 形成 多 层次 农业 部 门 、 作 物品 种 、 熟 制 , 帮 至 树种 、 冀 种 不 同 结构 的 农业 类 型 。 (=) 社会 经 济 因素 也 是 农业 类 型 垂直 分 异 不 可 忽视 因素 之 一 本 区 是 地 广 人 稀 的 多 民族 聚居 区 。 历 史上 民族 迁移 , 大 致 从 金沙 江 流域 逐渐 往 澜 沧 江 、 友 江 一 带 推进 。 金 沙 江 河谷 开发 历史 较 早 , 受 汉 、 自 民族 文化 影响 较 大 , 生 产 技术 比较 先进 , 加 上 自然 条 件 优越 , 生 产 水 平 较 高 。 交 通 是 山地 农业 开 发 重 要 条 件 。 解 放 后 , 巨 多 一 白 济 汛 公路 的 修 通 , 对 沿线 河谷 、 盆 地 农业 发 展 起 了 促进 作用 。 水 利 是 发 展 水 田 农 业 重要 前 提 。 人 金沙 江 沿岸 阶地 水 田 农 业 类 型 的 形成 , 除 了 自然 条 件 适宜 外 , 水 利 是 个 重要 因素 。 当 然 , 水 田 农业 还 必须 有 相应 的 水 、 肥 、 劳 力 等 条 件 配 合 。 如 永春 河谷 中 下 游 , 热 量 虽 能 满足 稻 麦 两 熟 的 要 求 , 但 因 劳力 、 肥 料 不 足 未 能 复种 。 即 便 复种 了 , 不 饮 修 春 产量 低 , 还 会 影响 翌年 水 稻 、 玉 米 产量 , 因 而 不 能 形成 稻 、 麦 两 熟 制 。 =. Rw RBH J 系 统 和 特征 (一 ) 农业 类 型 的 划分 8 农业 类 弄 是 根据 农业 生产 条 件 、 特 点 和 发 展 方向 相似 性 原则 划分 的 。 在 具体 划分 方 法 上 , 以 生产 队 为 基本 单位 , 从 农业 现状 特征 中 找 出 确定 类 型 范围 界线 的 数量 指标 。 (1) 十 地 利用 适宜 性 , 拟 以 海拔 2800 米 为 农 业 和 林 牧 业 的 界线 指标 。 此 线 以 上 虽 能 生长 作物 , 但 其 成 熟 期 受 限 制 , 从 自然 特点 看 , 宜 于 发 展 林 、 牧 业 。 在 此 以 下 , 耕 地 集中 在 河谷 盆地 内 , 热 量 较 好 , 是 耕作 适宜 区 域 。 (2) 人 平 产 粮 水 平 , 目前 , 所 有 生产 队 主要 从 事 耕作 业 , 兼 营 附 近 森 林 、 章 场 。 农业 收入 大 部 来 源 于 粮食 生产 。 采 用 人 平 产 粮 水 平 指标 , 基 本 可 反映 农业 生产 水 平 的 高 低 和 生产 条 件 的 优 劣 , 拟 作 划分 农 HL Be 类 型 之 消 要 指标。 人 平 产 粮 三 700 斤 生产 队 , 表 明生 产 条 件 好 , 粮 食 自给 有 余 , 划 为 以 农 为 主 类 型 (I 3 人 平 产 粮 700 一 400 斤 生产 队 , 生 产 条 件 居 中 , 粮 食 基本 自给 或 稍 有 余 , 但 因 林业 地 位 很 重要 , 划 为 林农 类 型 C1) 。 人 和 平 产 粮 <<400 斤 《口粮 和 250 厅 ) 生产 队 , ao lad WE AGE, (HA HOWE A AIBA, WAP RHCR! CI) 。 (3) sk SIMs Lie AS eh BE he ae KR bln wok 据 。 水 田 占 耕 地 比重 三 40 冯 的 , 列 为 水 田 农 业 类 型 , 去 40 色 或 旱地 三 60% 的 , 列 为 旱地 农业 类 型 。 (4) 复种 指数 , 它 是 反映 热量 差异 的 综合 指 标 。 据 此 可 确定 类 型 的 熟 制 。 从 地 区 条 件 出 发 , 复 种 指数 二 120% 的 为 两 熟 王 二 120% 的 为 二 熟地 区 , 并 以 亚 类 命名 。 (5) 作物 组 合 :以 主要 作物 玉米 、 水 稻 、 小 麦 、 杂 粮 * 组 合 , 视 各 作物 比重 大 小 依 序 排列 命名 。 第 一 位 作物 比重 最 大 ,是 当地 主导 作物 ,首先 确定 其 比例 。 水 稻 在 作物 组 合 中 比重 三 40%, 或 个 别 生 产 队 虽然 水 稻 比 重 不 足 40% , 而 水 国 比 重 三 50% 的 , 缘 列 为 水 we 2 fe maize, rice and wheat two crops subtype—>maize, rice and wheat one crop subtype) forestry and agriculture type (maize, wheat and rice two crops subtype—>maize, wheat rice one crop subtype) forestry, agri 一 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type (maize, coarse grains and wheat two crops subtype-coarse grains, maize and wheat one crop subtype), with in- creasing altitude, The productivity of cultivated land, as well as the proportion of buffalo and goats decrease but the proportion of cattle and sheep increases. Relief also influences on the land use types, Gultivated land is mainly located in the valleys and basins below 2800m above sea level, The rest parts of mountains are occupied by forest and grassland, In addition, the direction of slopes greatly affects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agricultural types, Because the eastfacing slope is drier than the westfacing slop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ame agricultural types on the eastfacing slope is about 100-200 higher in altitude than on the westfacing slope, 344 38. FA AVL 1S A RY ET = WR 《中 国 科 学 院 自然 资源 综合 考察 委员 会 ) 一 、 土 地 形成 的 自然 地 理 背 景 丽江 纳西 族 自治 县 位 于 云南 省 西北 部 , 约 东经 99?"2 3'—1 00°32', dé 纬 26 °34'— 27"46!, 面 积 6242 平 方 公里 。 县 东 、 北 、 西 分 别 以 金沙 江 及 云 岭 山 脉 同 永 胜 、 宁 藻 、 中 旬 、 维 西 、 兰 坪 等 县 接壤 〈 东 北角 有 一 部 分 跟 四 川 省 木 里 县 相 邻 ) , 县 南 则 以 高 原 宽 谷 或 盆地 跟 剑 川 、 稚 庆 两 县 邻接 。 在 地 貌 上 , 正 处 青藏 高 原 东 南边 缘 , 横断 山 地 向 演 中 高 原 过 渡 地 段 。 那 里 原 为 滇 西 大 地 槽 一 部 分 , 中 生 代 燕 山 运 动 时 宰 皱 隆起 成 陆 。 其 后 经 长 期 剥蚀 夷 平 作 用 , 至 中 新 世 成 为 准 平 原 ;在 上 新 世 至 更 新 世 初 期 又 发 生 大 规模 隆 起 , 准 平原 被 抬 高 〈 即 现今 高 原 面 ) 。 因 不 等 量 的 差异 性 上 升 或 挠 升 , 县 境内 高 原 面 海 拔高 度 分 别 为 2600 一 2800 米 ,3200 米 和 4000 米 。 同 时 , 承 继 性 的 断裂 活动 又 形成 以 玉龙 山 为 代表 的 块 断 高 山 及 丽江 坝 、 拉 市 坝 等 断 陷 盆 地 。 前 者 海拔 可 达 5596 米 〈 如 玉龙 山 主 MBTKE)D , 并 发 育 有 我 国境 内 分 布 纬度 最 低 的 现代 冰川 , 冰 舌 未 端 海拔 4500 米 左右 。 第 四 纪 冰 川 活动 不 仅 形成 诸如 冰 斗 、 角 峰 等 冰 蚀 地 形 , 还 以 大 量 古 冰 磺 与 冰 水 沉积 物 参 予 河 流 冲 积 物 、 残 积 与 坡 积 物 等 一 起 构成 本 县 土地 形成 的 物质 基础 。 由 于 第 四 纪 以 来 新 构造 运动 及 河流 侵蚀 下 切 作 用 强烈 , 高 原 面 被 分 割 成 山顶 面 形 态 , 而 谷地 则 多 呈 深 切 峡 谷 之 势 。 海 拔 1220 一 1900 米 之 间 的 过 境 河流 金沙 江 , 河 面 跟 两 侧 山顶 之 高 差 多 在 2000 一 3000 米 左右 , 形 势 甚 险 。 特 别 是 举世 闻名 的 虎 跳 润 峡 谷 , 长 仅 12 公 里 , 落 差 达 170 米 , 水 势 庙 急 , 岸 壁 危 立 , 成 为 天 险 。 但 金沙 江 若 干 RSH 〈 如 巨 甸 、 五 鼓 和 大 具 等 ) 仍 有 3 一 5 级 冲积 、 洪 积 阶地 或 剥蚀 台地 , 它 们 跟 河面 的 高 差 自 10 米 至 数 百 米 不 等 , 目 前 多 遭 不 同 程度 垦殖 , 跟 丽江 坝 等 均 为 本 县 主要 农耕 地 域 。 境内 地 层 露 头 主要 有 前 寒 武 纪 结 晶 岩 〈 云 母 片 岩 和 石英 片 岩 ) , 泥 盆 、 石 迪 纪 的 大 雪山 灰 岩 与 部 分 变质 的 大 理 岩 , 上 石炭 、 二 县 纪 的 灰 岩 与 玄武 岩 ;, =BLRPAWKA 与 砂 页 岩 , 第 三 纪 钙 质 胶结 的 角 砾 岩 及 上 新 统 的 湖 相 沉积 等 。 这 些 岩 性 多 样 的 较 老 地 层 加 上 第 四 纪 各 种 成 因 类 型 的 沉积 物 致 使 境内 地 面 组 成 物质 十 分 复杂 。 而 广泛 分 布 的 石灰 崖 不仅 为 山地 顶部 裸露 的 石灰 岩 尖 养 、 峭 峰 和 岩 崖 以 及 落水 洞 、 石 芽 等 岩溶 地 瑶 的 发 育 提供 物质 基础 。 在 海拔 3300 米 以 下 石灰 崖 地区, 还 普遍 存在 较 深 厚 的 红色 古风 化 壳 , 从 而 影响 着 境内 地 表 组 成 物质 的 岩 性 与 机 械 组 成 , 以 及 地 表 径 流 与 地 下 水 的 化 学 特性 及 近 # 本 文 是 在 1981 年 ?月 间 中 国 科学 院 青藏 高 原 综合 科学 考察 队 在 丽江 县 进行 “1 : 20 万 卫星 相片 和 感 综合 系列 制 图 试点 工作 ”的 基础 上 写成 的 。 345 了 了 oe Bis HELER REHM OMMM ART | —sck Sh Tg ng Ve BE EY Se ity 15 Bt — ae WAHLER SRW S Peele Pe Lal (MOG hak “WESE OHIGEY HEP) “yy det BC) Sy BEY hah BB ITT LG Shey ee Se Se O00€ WitiekSe ee me: 0008 冰 台 id Sy A — 4 V4 Bd = PIMmeESmAMMmeM | | A HA ec IRL CAE lated dial i bah ae Es ips by ee SRR ae Ys BRIA fem ER ie 一 、 0009 as 划 igi is ae Th ml 要 中 ad Th EQ & ig Tt 外 BY 各 RAS ws Wd 3 Ue Ce) Fel ES RY 346 代 土 壤 形 成 过 程 与 土壤 的 理化 属性 。 ”丽江 县 属于 亚热带 气候 , 但 境内 各 处 的 水 热 条 件 和 农业 生产 特点 随 山川 形势 及 海拔 BEMH, BABA. WREAK. MLAMS BRA 2000—2500 KN RAF me, 年 均 温 在 11% 以 上 , 最 冷 月 均 温 超过 SOC, RA ABA BH20C, S10 CH RIE 达 3000% 以 上 , 无 霜 期 200 多 天 。 因 此 四 季 如 春 , 农 作物 一 年 两 熟 〈 指 水 田 的 小 麦 一 稳 一 蚕豆 或 总 豆 一 玉米 一 小 麦 ; 旱地 则 多 为 一 年 一 熟 , 主 种 玉米 ) 。 这 里 一 般 年 降水 量 约 800 一 900 毫 米 , 但 干 湿 季 分 明 , 约 80% 以 上 的 雨量 集中 在 6 一 9 月 间 , 冬 春 少 雨 。 然 而 海拔 2000 米 左右 以 下 的 谷地 内 , 热 量 虽 然 丰 富 , 但 雨水 却 趋 减 , 特 别 是 处 于 玉龙 山北 及 东 末 雨 影 地 带 的 金沙 江 峡 谷 眉 , 生 态 环境 尤 显 燥热 , 较 适 于 生长 亚热带 经 济 林 果 OF 桃 、 芭 共 、 木 瓜 、 柑 桔 等 ) 。 相 反 , 海 拔 3000 米 以 上 地 域 热 量 剧 减 , 农 业 生 产 不 稳定 , 以 林 为 主 ;, 至 4000 米 , 年 均 温 趋 0 以 下 , 已 无 农林 活动 , 只 能 放牧 ;而 4500 米 以 上 则 终年 寒 冻 , 无 任何 生产 活动 。 因 此 , 跟 气候 垂直 变化 相 适 应 , 本 县 垂直 自然 带 谱 以 宽 谷 平 坝 地 区 的 地 带 性 的 常 绿 阔 叶 林 、 云 南 松林 与 红 款 所 代表 的 自然 景观 作为 基带 , 往 上 依 次 为 《以 玉龙 山 为 例 ) 云南 松林 一 红 棕 壤 带 (海拔 2600 或 2400 一 3100 米 ), 云 冷杉 暗 针 叶 林 一 棕 壤 、 瞳 棕 壤 带 “〈 海 拔 3100 一 3900 米 左右 的 林 线 ) , 杜 鹏 灌 丛 草 旬 一 亚 高 山 灌 从 草 旬 土 与 草 甸 土 带 《〈 林 线 一 4300 米 ) , 流 石 滩 植被 一 寒 冻 土 带 〈 海 拔 4300 一 4500 米 ) 及 永 冻 积 雪 带 《海拔 4500 米 以 上 ) 。 至 于 海拔 2000 或 2200 米 以 下 的 谷地 多 属 疏 林 灌 草 一 褐 红壤 带 , 仅 该 县 东南 低 于 1500 米 的 低谷 属 灌 草 一 燥 红 土 带 。 综 上 述 , 本 县 为 较 年 青 的 地 质 、 地 瑶 发 育 史 、 复 杂 多 样 的 地 势 结 构 与 地 表 组 成 物 质 , 以 及 垂直 地 带 分 异 明 显 的 生物 气候 等 , 诸 因素 共同 影响 和 决定 着 境内 土地 类 型 的 独 特 多 样 性 , 及 其 在 空间 分 布 与 组 合 结构 上 的 地 域 性 和 垂直 地 带 性 〈 如 图 38 一 1) 。 =. LMR AB RIA 根据 丽江 县 境内 各 种 各 样 土地 和 由 多 种 自然 因素 〈 地 质 、 地 形 、 气 候 、 水 文 、 植 被 和 土壤 等 ) , 相 互 密切 关联 的 自然 综合 体 的 发 生 特 点 及 其 地 域 分 异 规律 , 我 们 遵循 综合 分 析 与 主导 因素 相 结合 、 科 学 性 与 生产 实践 相 结 合 等 原则 将 所 有 土地 类 型 予以 分 级 归 类 , 并 进行 类 型 制图 。 从 生产 角度 看 , 这 样 做 的 目的 是 想 通过 对 土地 的 基本 自然 属性 的 概括 与 分 类 , 为 合理 开发 本 县 土地 资源 提供 自然 背景 和 科学 依据 ;同时 , 也 便于 进行 土地 类 型 组 合 结构 〈 即 质 与 量 的 对 比 关 系 ) 的 研究 , 供 农业 自然 区 划 及 农业 生产 布局 时 参考 。 丽江 县 的 土地 类 型 可 划分 为 土地 类 、 土 地 亚 类 与 土地 型 三 级 。 第 一 级 土地 类 是 高 级 分 类 单位 , 乃 按 水 热 条 件 及 与 此 相关 系 的 植物 生活 型 、 土 壤 主 要 形成 过 程 等 自然 要 素 的 垂直 分 异 划 分 的 , 相 当 于 山地 垂直 自然 系列 中 的 垂直 带 。 实 际 上 , 土 地 类 占据 着 较 大 的 水 平 与 垂直 空间 , 是 包含 一 系列 较 低 级 土地 单位 的 复杂 土地 系统 。 各 个 主 地 类 对 于 农林 笋 业 的 适宜 性 及 其 土地 利用 的 总 体 方向 即 取决 于 这 些 自然 特征 、 适 宜 性 能 与 利用 方向 各 异 的 低级 土地 单位 之 组 合 结构 。 土 地 类 以 地 势 高 度 (1) 结 合 植被 型 的 方式 命名 , 如 “ 亚 高 (1) 我 们 采用 的 地 势 高 度 分 类 是 : 高 山 〈 海 投 43 00 米 以 上 ) 、 亚 高 山 〈 森 林 上 限 至 4300 米 ) 、 中 山 (1000 一 4000 米 ) 、 低 山 (200—10002K) 、 丘 陵 〈 低 于 200 米 ) 。 347 山 灌 丛 草 旬 土地 类 ”。 鉴 于 包括 丽江 县 在 内 的 横断 山区 的 中 山地 域 垂直 空间 幅度 大 、 士 地 垂直 分 异 显 著 的 特点 , 拟 按 中 山上 段 、 中 段 与 下 段 之 间 的 热量 差异 划分 为 相应 的 “ 寒 温 性 ……”、“ 暖 温 性 ……”、 “了 暖 热 性 ……” 三 种 不 同 的 土地 类 。 同 时 考虑 到 丽江 坝 等 山 间 盆 地 及 金沙 江 部 分 干 暖 河谷 段 在 生物 气候 环境 、 土 地 类 型 的 自然 特征 与 空间 组 合 结构 , 以 及 利用 改良 等 方 面 的 共性 与 特殊 性 , 也 拟 将 它们 分 列 为 “中 山 盆 地 ……2” 及 PFA” 两 种 土地 类 , 尽 管 两 者 并 不 具有 垂直 自然 带 性 质 。 ee 上 述 处 理 既 适应 本 县 以 至 整个 横断 山区 的 地 势 结构 特点 , 也 便于 反映 土地 利用 与 农 林 牧 副 等 业 生产 布局 结构 上 的 地 域 差 异 。 第 二 级 土地 亚 类 是 根据 土地 类 内 受 地 理 位 置 . 地 形 高 度 、 岩 性 或 坡 向 等 差异 引起 的 生物 气候 次 级 分 异 , 及 其 反映 在 同一 植被 型 内 不 同 植 物 群 系 组 和 同一 土 类 系列 内 不 同 土 类 或 土壤 亚 类 等 方面 的 差异 来 划分 的 , 相 当 于 山地 垂直 自然 亚 带 。 在 组 分 结构 上 , 土 地 亚 类 跟 土 地 类 一 样 , 亦 为 较 复杂 的 土地 系统 , 只 是 空间 范围 较 小 些 。 土 地 亚 类 以 植物 群 系 组 、 土 类 或 土壤 亚 类 与 地 势 高 度 三 者 联合 命名 , 如 “小 叶 杜 鹏 灌 从 草 旬 一 灌 丛 草 旬 土 亚 高 山 ”、“ 云 南 松林 一 红壤 中 山 ”等 。 第 三 级 土地 型 是 土地 亚 类 内 主要 以 中 地 形 为 主导 分 异 因素 划分 的 土地 类 型 基本 单位 。 它 反映 了 跟 一 定 中 等 地 瑶 形 态 相 联系 的 植被 、 土 壤 及 水 文 等 因素 的 规律 性 组 合 。 同 一 土地 型 具有 相同 的 农林 牧 适 宜 性 或 自然 生产 潜力 , 以 及 具体 的 利用 改良 措施 和 经 济 效益 。 除 了 跟 冰 川 、 岩溶 等 作用 有 关 的 特殊 地 貌 类 型 外 , 本 县 境内 的 中 等 地 瑶 类 型 主要 是 冲积 阶地 、 洪 积 遍 地 、 河 湖 漫 浴 及 山坡 地 等 。 通 常 , 由 于 坡度 、 地 表 沉 积 物 特性 〈 厚 度 、 岩 性 、 机 械 组 成 等 ) , 水 文 地 质 条 件 等 因素 的 局 部 差异 , 引 起 的 植被 、 土 壤 以 至 人 类 利用 方式 等 方面 的 差异 。 这 样 可 能 在 同一 中 等 地 形 内 部 划分 出 若干 不 同 的 土地 型 来 。 因 此 , 土 地 型 的 种 类 与 数量 是 相当 多 的 , 其 命名 也 有 多 种 方式 。 一 般 采 用 植物 群 系 (或 群 丛 组 ) 一 土 属 CRAM) 一 中 地 形 联名 方式 , 如 “云南 松林 一 厚 层 红壤 缓坡 地 > , 受 人 类 影响 的 土地 型 以 表明 其 主要 利用 方式 为 主 , 如 “ 麦 类 耕种 坡 〈 梯 ) 地 ”、“ 水 稻 耕 种 阶地 2 等 ; 还 有 个 别 特殊 命名 的 , 如 “湖滨 沼泽 地 ”、“ 粒 雪 盆地 ”等 。 限 于 篇 幅 , 我 们 仅 将 丽江 县 境内 主要 的 土地 类 与 土地 亚 类 列 于 下 , 部 分 土地 型 则 表示 在 所 附 土 地 类 型 图 《如 图 38 一 2) 。 ‘4 部 分 图 例 说 明 e 4 Fie A LL tPA we (3) BR. AHL, (4) 灌 丛 草 旬 一 山地 灌 丛 草 旬 土 中 山 5 暖 温 性 中 山 针 、 阔 叶 林 土 地 类 : (2) 云南 松林 一 棕 壤 中 山 ,〈4 ) 高 山 栎 林 一 棕 壤 中 山 , 〈6 ) 云南 松林 一 红 棕 培 中 山 , 〈8 ) 次 生 灌 从 禾 草 一 生 草 红 棕 培 中 山 , 〈9 ) 石灰 岩 栎 林 或 云南 松 疏 林 灌 从 一 黑色 石灰 十 中 山 ,“〈10) 次 生 针 疗 混 交 林 三 红 棕 壤 FA, 6 暖 热 性 中 山 针 、 阔 叶 林 土 地 类 : (1) 云南 松林 一 红壤 中 山 ,〈2 ) REAR Heri, (3) 灰 兰 灌 从 禾 草 一 石灰 土 中 山 。 了 中 山 盆地 针 、 阔 叶 林 土 地 类 : 《1 ) 云南 松 、 栎 林 一 红 棕 壤 盆 地 ,【〈2 ) 云南 松 、 常 绿 阔 叶 林 一 红壤 盆地 。 8 中 山 干 谷 稀 树 灌 草 土地 类 : (1) 云南 松 疏 林 一 褐 红壤 干 谷 ,〈2 ) 有 刺 灌 丛 禾 草 一 褐 红壤 干 谷 。 EHH, HART e 湖 积 阶 地 ”qd 洪 积 扇 ”6 洪 积 冲 积 台 地 河 、 湖 漫 滩 shh ?# 冰 水 平原 ue (HRM) < 旱 作 ”x 水 旱 轮 作 ”zw 轮休 耕作 其 它 : 世 湖泊 、 池 塘 、 水 库 BOR 348 — ee ee ee BA ike SF XII Tw «62 一 88 图 S$ Tt 2 4 Me 1 Bo5 oe cs wits < by anaes (DA Pes pI ie nowy eos 全 : SY) a cans nore 人 \y| HLA : = a Lo N\ “co ee pss gg a | n2wW6> & 5 ning -{ oa) ie aL i S (6 Sas Sg, 和 Tt ude 349 a 丽江 县 土地 类 型 I 高 山 寒 冻 土地 拓 1. 永 久 冰 雪 高 山 | 2. 永 冻 裸 地 高 山 TL 高 山 冰 缘 稀 政 植 被 土地 类 1 流 石 滩 稀 朴 植被 一 原始 土 、 寒 冻 土 高 山 开 亚 高 山 灌 丛 草 旬 土地 类 1 小 时 杜鹃 灌 丛 草 旬 一 灌 丛 草 甸 土 亚 高 山 2 绒 叶 柱 鹏 灌 丛 草 旬 一 灌 丛 草 甸 土 亚 高 山 3 觉 草 杂 类 草草 旬 一 草 旬 土 亚 高 山 V 寒 温 性 中 山 针 时 林 土 地 类 1 .冷杉 林 一 暗 棕 壤 中 山 2 . 云 杉林 一 暗 棕 壤 中 山 3 . 红 杉 林 一 暗 棕 壤 中 山 4 灌 丛 草 甸 一 山地 灌 丛 草 旬 十 中 山 V WEE er. Bab ek BAS 1, RAZ HK RET 2 云南 松林 一 棕 壤 中 山 3 .华山 松林 一 棕 壤 中 山 4 高 山 栎 林 一 桂 壤 中 山 5 .次 生 灌 丛 禾 草 一 生 草 棕 壤 中 山 .云南 松林 一 红 棕 壤 中 山 7 WE RT PKR EP 8 UAE WE DA AR AE EH ed 9 BIKER PRA aS i PEA — Ba BE 10 UES. BROT IEE 20 RP Ve Weep Le. BA PK EHS 1 .云南 松林 一 红壤 中 山 2 次 生 灌 丛 禾 草 一 生 草 红 壤 中 山 3 . 常 绿 、 落 叶 阅 时 林 一 红壤 中 山 4 .石灰岩 灌 丛 禾 草 一 石灰 土 中 山 而 中 山 盆 地 针 、 阔 叶 林 土 地 类 1 云南 松 、 栎 林 一 红 棕 壤 盆 地 2 云南 松 、 常 绿 阔 叶 林 一 红壤 盆地 机 中 山 干 谷 稀 树 灌 草 丛 土地 类 1 .云南 松 朴 林 一 褐 红壤 干 谷 2 有 刺 灌 丛 禾 草 一 褐 红壤 干 谷 3 有 和 刺 灌 丛 禾 草 一 燥 红 土 干 谷 le. a ee 7 a ee a lor) 350 三 、 土 地 资源 的 分 类 与 质量 评价 丽江 县 是 纳西 族 为 主 , 汉 、 白 、 傈 傈 、 莱 、 苗 、 藏 、 普 米 等 多 民族 聚居 之 地 , 总 人 口 不 足 30 万 。 现 有 耕地 约 60 万 亩 , 不 及 全 县 土地 总 面积 的 7 %; 而 森林 履 盖 率 达 70% 以 上 , 是 云南 省 重点 林 区 之 一 。 此 外 , 草 场面 积 也 有 100 万 HAH; BABB RL 果 、 梨 等 经 济 林 果 , 以 及 当归 、 天 麻 等 著名 药材 。 所 以 本 县 农业 自然 资源 丰富 多 采 , 农 林 怕 副业 多 种 经 营 的 潜力 很 大 。 然 而 , 由 于 山地 自然 环境 的 差异 , 城 镇 和 居民 大 多 集中 在 交通 方便 、 种 植 业 发 达 的 河谷 平 坝 等 少数 地 域内 , 广 大 山区 村 寨 疏 落 、 人 口 稀少 , 加 上 各 民族 在 生活 习俗 、 生 产 方式 与 技术 水 平等 方面 的 差别 , 导 致 县 内 各 处 土地 开发 很 不 平衡 , 土 地 利用 也 不 尽 合理 , 特 别 是 一 些 地 区 对 于 天 然 森 林 的 过 度 采 伐 以 及 诸如 毁 林 明 殖 、 刀 耕 火种 、 广 种 薄 收 等 掠夺 式 的 、 粗 放 的 经 营 方式 , 都 在 不 同 程度 上 损害 着 宝贵 的 土地 资源 以 至 山地 生态 系统 的 平衡 。 因 此 , 为 了 合理 开发 土地 资源 , 因 地 制 宜 的 发 挥 本 县 各 类 土地 的 自然 优势 , 在 土地 类 型 研究 的 基础 上 , 根 据 RK 各 业 的 生 产 特点 和 需 要 , 对 各 类 土地 进行 适宜 性 分 类 和 自然 生产 潜力 水 平 的 评价 是 十 分 必要 和 有 益 的 。 土地 作为 重要 的 农业 自然 资源 之 一 , 除 了 人 类 作用 这 一 重要 因素 外 , 它 的 质量 , 亦 即 对 于 农林 牧 各 业 的 适宜 性 能 及 自然 生产 潜力 水 平 乃 是 土地 诸 组 成 要 素 〈 气 候 、 地 形 、 植物 、 土 壤 、 水 文 等 ) 综合 的 反映 。 丽 江 境 内 山地 生态 环境 复杂 , 各 类 土地 的 自然 特征 各 异 , 特 别 是 地 形 起 伏 大 、 气 候 条 件 的 垂直 变化 明显 , 成 为 制约 土地 资源 质量 的 重要 限 制 因 素 或 自然 背景 因素 。 因 此 首先 须 按 水 热 条 件 组 合 与 对 比 关系 的 垂直 差异 , 将 所 有 土地 归 类 为 6 个 土地 资源 带 〈 表 38 一 1) 。 各 个 不 同 的 土地 资源 带 之 间 反 映 了 土地 在 气 候 因素 的 主导 作用 下 , 所 具有 的 最 大 可 能 生产 潜力 的 垂直 差异 , 亦 即 土地 在 适宜 的 农 作 ty 〈 包 括 经 济 作 物 ) , 树 木 〈 包 括 用 材 林 、 薪 炭 林 与 经 济 林 果 ) 、 牧 草 〈 包 括 野 生 牧 草 和 栽培 饲 草 ) 的 种 类 、 组 成 、 熟 制 、 品 质 和 产量 , 以 及 土地 利用 方 向 与 改 良 措施 等 方 面 的 垂直 差异 。 很 显然 , 首 先 考虑 垂直 气候 差异 的 决定 性 影响 , 乃 是 山区 土地 资源 评价 的 重要 步骤 和 研究 内 容 。 只 有 以 此 为 前 提 , 才 能 再 依据 地 形 、 植 物 、 土 壤 或 水 文 等 其 它 土地 组 成 要 素 的 特点 , 对 具体 的 土地 块 进行 较 详细 的 适宜 性 分 类 和 质量 等 级 的 评定 。 山 地 内 的 土地 资源 带 约 相当 于 反映 全 国 范围 内 , 不 同 地 区 之 间 土 地 资源 潜力 对 比 的 “自然 地 区 ”这 个 概念 。 在 每 一 个 土地 资源 带 内 , 我 们 根据 土地 对 农林 牧 各 业 的 最 佳 适宜 性 〈 或 最 佳 利用 方 向 ) 划分 为 宜 农 (C) 、 宜 林 (FE) 、 宜 笋 (P) 和 不 宜 农 林 笋 〈N) 四 个 土 地 资源 系 列 。 各 系列 内 的 土地 或 有 多 宜 性 能 , 或 只 有 单 宜 性 能 , 但 它们 的 主 宜 性 或 最 佳 利用 方向 是 相当 的 。 鉴 于 丽江 县 受 地 形 与 气候 限制 , 耕 地 较 缺 的 实际 情况 , 在 合理 利用 与 保护 十 地 资源 、 不 损害 当地 或 邻近 地 区 的 生态 环境 的 前 提 下 , 尽 量 把 较为 适宜 农耕 的 多 宜 性 土 地 归 入 于 宜 农 土地 系列 。 考 虑 到 当地 的 社会 历史 与 土地 利用 现状 , 现 有 那些 坡度 较 大 或 土壤 几 沙 的 耕地 内 , 除 了 部 分 必须 退耕 还 林 还 笋 外 , 一 般 仍 应 归属 于 宜 农 土地 系列 。 丽 江 县 境内 的 四 个 土地 资源 系列 分 述 如 下 。 C 宜 农 土地 系列 ; 该 土地 在 气候 、 地 形 、 土 壤 及 灌溉 条 件 等 方面 都 不 同 程度 地 适宜 351 “ESI “HUMOR EME Ee ah tt Hk “YUE “eR ty Sep “ZEN “BCH S eM Se FS HOSG ARES TR BAER | SSE TNE Bt — Ye typ — 08T> OSI< MSYRGAMh Whe tawe a has 3eak SV WRB RIE ede et Ee TT ch tT — Wy “SPA BEM IL ae ee A HBG EZ ST te 人 a “ESE “BEN “BD ICGA 0L1—021 3 Fa FEF Te ERE GRORSWHHZES eG PRES ty eie— — HE 006—008) 0087 一 0078 9 SIT 00I EA “AST aaa * Dre “ERE St A Se AK Wt Be NT ch “EE MSE Sey HEE Sak Maan a BAG ‘WE SZ ELBE legs SEL et “Ze LEG —sr— Bel 27006 | 00z8 一 008z | 09 一 04T 0°OT—O' ZIBY “4S TTL MRE * Ale “ERALIAER * WA OE aS VE SSE RRER CGH B) SAMA SE ZEN 324 Se ME Wide AZ SASL SE ee “PER “i GL GH — sty — H-FF/006—002) 008z 一 000T 008 一 095 9 7 一 9 1S Meh Ay * TERRE * a ku EE a 00—009} .000T 一 009 | 22008 $°2—0 |p a on eid 5 ‘ . s Se ¥ 5) a Bos BE 009> | 00e> | 008< 0> PRE eA TE! * I He MEATS * TMS ey ST REA HE WBS see HW He ee On See A FL 如 人 进 D。0T 云 |QOHBE Oo EREtsy| RES -PGHAIEY 1—sex¥ 352 Kee te iL, ee SE BEY ER re St. FETE HS Al DP AN BH BE Ge Hh PERE 身 的 破坏 或 退化 ;它们 多 分 布 于 河谷 盆地 中 的 阶地 、 洪 积 扇 及 缓坡 上 , 通 常 也 都 适 于 林 ; 牧 业 利用 。 上 宜 林 土地 系列 , 该 土地 的 气候 条 件 虽 适 于 农林 笋 各 业 , 但 受 地 形 、 土 壤 或 灌溉 等 因素 的 严格 限制 , 不 适宜 种 植 业 而 最 适宜 林业 〈 指 用 材 林 、 薪 炭 林 与 部 分 经 济 林 果 ) , 部 分 尚 可 适宜 牧 业 利 用 。 本 县 广大 的 山坡 地 《包括 有 林地 与 宜 林 荒 山 ) 多 属于 该 系列 。 P 宜 笋 土地 系列 土地 主要 受 水 热 因 素 的 严格 限制 而 不 适宜 种 A 林业 , 只 宜 牧 业 利用 。 这 多 指 县 内 高 寒山 地 和 干燥 谷 坡 地 , 此 外 , 部 分 湖滨 低 滨 地 和 土壤 将 薄 多 砾 或 旦 较 强 碱 性 反应 的 山坡 地 及 洪 积 扇 地 等 也 属 此 系列 。 N 不 宜 农 林 牧 的 土地 系列 : 在 气候 、 地 形 或 土壤 等 因素 的 严格 限制 下 暂 不 能 用 于 农 林 牧 业 生产 的 土地 , 如 高 山 寒 冻 土地 、 基 岩 露 头 、 峭 壁 、 崖 居 或 沙砾 堆积 等 。 由 于 相当 数量 土地 具有 多 宜 性 能 , 除 了 表明 它们 的 主 宜 性 及 其 主要 利用 方向 外 , 尚 应 反 喘 它们 全 部 适宜 性 以 供 土 地 利用 规划 时 有 可 能 考虑 选择 土地 次 要 的 较 佳 利用 方向 。 因此 , 在 土地 系列 内 还 须 衫 据 土地 的 适宜 性 广度 划分 为 若干 土地 资源 组 。 例 如 , 丽 江 县 MHRA PH HAA: Cfp 一 主要 适宜 种 植 业 的 宜 农 宜 林 宜 和 妆 土 地 组 〈 如 大 部 分 现 有 耕地 与 部 分 宜 明 荡 地 》 和 Cp 一 主要 适宜 种 植 业 的 宜 农 宜 牧 土地 组 (如 部 分 低 湿 稳 田 和 轮 软 田 ) ;, 宣 林 土 地 系列 中 有 FF 一 主要 适宜 林业 的 宜 林 宜 牧 土地 组 (如 大 部 分 山坡 地 ) 和 FE 一 只 能 宜 林 的 土地 组 〈 如 分 水 岭 脊 上 的 水 源 涵养 林地 ) ; 宣 牧 土地 系列 中 则 有 Pf{ 一 主要 适宜 牧 业 的 宜 牧 宜 林 〈 薪 炭 林 ) 土地 组 〈 如 部 分 砾 质 洪 积 扇 地 ) 和 P 一 只 能 宜 牧 的 土地 组 〈 如 亚 高 山 灌 丛 草 甸 与 干旱 河谷 内 的 部 分 灌 草 坡 ) 等 等 。 上 述 诸 土地 资源 组 的 划分 主要 考虑 土地 的 适宜 性 能 , 但 在 实践 中 , 还 常常 须要 考虑 某 些 土地 在 其 限制 性 因素 经 人 工 改 恨 得 以 消除 或 减轻 后 获得 的 潜在 适宜 性 能 。 所 以 评价 土地 资源 质量 时 , 既 要 考虑 土地 对 于 农林 笋 业 的 适宜 性 , 也 要 考虑 那些 影响 或 决定 这 种 适宜 性 与 适宜 程度 的 限制 性 因素 的 作用 强度 及 其 改良 难 易 程度 。 由 此 方 能 评定 土地 利用 方向 、 改 造 措施 及 其 生产 潜力 上 的 等 级 差别 。 为 此 , 我 们 在 土地 资源 组 内 , 按 其 对 农林 牧 业 的 适宜 程度 或 限制 性 因素 的 强度 划分 成 若干 土地 资源 型 。 属 于 同一 土地 资源 型 的 土 地 不 仅 适 宜 性 相同 , 而 且 在 某 个 或 数 个 限制 性 因素 作用 下 , 它 们 的 适宜 程度 与 生产 潜力 也 较 一 致 。 由 于 农林 和 收 业 生产 特点 各 异 , 土地 资源 型 须 按 农林 牧 三 方面 各 自 的 质量 鉴定 内 容 ( 即 限制 性 因素 ) 与 数量 指标 来 分 别 评定 等 级 。 鉴 定 内 容 主 要 有 地 面 坡度 、 土 层 厚度 、 土 壤 肥力 、 砾 石 含 量 和 水 文 条 件 等 项 , 在 林 折 方 面 还 注重 于 植物 种 类 〈 树 种 及 牧草 种 类 ) 、 品质 与 生物 产量 〈 木 蔡 蕾 积 量 及 产 草 量 ) 等 项 内 容 。 各 项 鉴定 内 容 的 数量 分 级 指标 以 及 它们 对 于 农林 牧 各 业 的 适宜 程度 (分 1、2、3 …… 级 ) 见 表 38 一 2 、38 一 3 。 根 据 各 项 鉴定 指标 , 宜 农 质量 最 好 的 一 等 地 应 是 表 38 一 2 中 各 项 皆 属 1 级 的 土地 。 它 们 地 形 平 坦 , 土 、 肥 、 永 等 条 件 都 好 , 无 其 限制 , 正 常 耕 作 管 理 下 能 稳定 地 获得 好 收成 ;若是 未 垦荒 地 , 则 不 需 改 造 或 略 加 改良 , 即 可 垦 植 , 并 在 正常 利用 下 不 会 产生 十 地 退化 或 环境 353 表 38 一 2 sais spaamiagmaaiee Schaum 地 面 坡度 。 | | 宣 林 RR mye REP) mae | 永源 条 件 1. 平 、 缓 坡 <5 gg 1 Be 1% | 1.6 <20 1% $e 1% da | 1 级 2. 中 砾 。20 一 30 2 级 |2. 稍 感 不 足 2 级 3. Shik 15°— 25 | 3 B 1 级 3. 多 砾 30—50 3% |3. 严 重 缺 乏 3 级 4 .陡坡 25 "一 35 |@ KE 2 级 4. 砾 质 之 50 不 宜 5 hese => 35° FE 3 级 LeMmAEGwO | Hk | Hh | 表 士 养分 含量 (有 机 质 %) | HR | 排水 条 件 | BR 1% >eo | 1% | 18%! 1,338 >4.0 | 14 | 1. 良 好 1 级 2. 厚 层 40 一 60 2 级 | 1% 2. 中 肥 2.0 一 4.0 2. 中 等 2 级 3. HE 20—40 3% | 2 3 {RIE <2.0 3 .困难 3 级 不 宜 3 级 表 38 一 3 宜 林 宜 牧 土地 资源 质量 的 分 级 指标 KM BRS ORS ABD | 宜 林 BH. RE 云南 松 1, >800 1. S200 1 级 2. 400 一 S00 2. 100—200 2 二 2 3, <400 3. <100 3 级 Se HP tC KR H I & | BH 收 1, >200 1, HE RECEE> 60% | 1 级 2. 100—200 2. 中 等 牧草 之 60% | 2% => =<100 3 .低劣 牧草 之 60% 3 级 3 温 凉 半 湿 汽 亚 高 山 土 地 带 已 7 主要 适 官 牧 , 也 宜 林 (A. AY) 的 土地 组 PRE RB tha 和 温暖 湿润 、 半 湿润 中 山 土地 带 部 分 图 例 说 明 C /主要 宜 农 (一 年 一 熟 麦 类 、 洋 芋 ) 也 宜 林 牧 的 土地 组 高 山 栎 ) 也 让 牧 的 土地 组 FLERE (AIA 也 宣 林 的 土地 组 bak (不 稳定 , 季 节 性 耕作 ) 的 土地 组 5 暖 热 湿润 、 半 湿润 中 出 土地 带 PE BA, PERE MK, 394 ——s CS de OL Qu Me BARE PRMMRMEH ¢ 86H AT 2 359 C,/ 主 要 宜 农 (CMRI S HR, 24) El FLERE (BH, BROS eb. HERS) eb P, 主要 宜 收 、 也 宣 林 的 土地 组 PP 只 宜 牧 的 土地 组 不 宜 利用 的 土地 组 6 暖 热 半 干 旱 河谷 土地 带 C /主要 宜 农 〈 一 年 二 熟 或 三 熟 稻 、 麦 等 ) 也 宜 林 牧 的 土地 组 F ERE (HARM. HH Ba) 也 宜 牧 的 土地 组 尸 /主要 宜 牧 也 宣 林 的 土地 组 恶化 的 不 良 后 果 。 若 有 一 项 指标 为 2 级 , 就 属 宜 农 质 量 中 等 的 土地 有 一 项 指标 为 3 级 , 则 降 为 宜 农 质量 差 的 土地 。 但 凡 有 一 项 指标 为 4 级 , 即 坡度 大 于 25 度 , 或 者 土 层 厚度 不 足 20 厘 米 , 或 者 表土 砾石 含量 超过 50 %, 土地 不 宜 农 , 并 考虑 以 林 牧 方面 的 鉴定 指标 来 评定 土地 宜 林 或 宜 牧 的 质量 等 级 。 由 于 林 牧 业 对 土地 质量 的 要 求 不 如 农业 严格 , 除 了 部 分 还 须 考 虑 坡度 或 土壤 因素 外 , 主 要 依 EE 们 的 生物 学 指标 〈 表 38 一 3) 来 划分 为 好 、 中 、 差 三 个 等 级 的 宜 林 地 与 宜 牧 地 。 实际 上 , 上 述 土地 资源 型 的 质量 评级 主要 是 以 土地 类 型 低级 分 类 单位 〈 土 地 型 ) 为 具体 对 象 的 , 对 土地 型 进行 农林 牧 利用 评价 的 结果 提供 了 划分 土地 资源 型 的 基础 。 所 以 每 一 种 土地 资源 型 常常 包括 一 种 或 数 种 土地 型 。 例 如 , 在 暖 热 湿 润 、 半 湿润 中 山 土 地 资 源 带 的 宜 农 土地 系列 内 ,Cfp 土 地 组 的 宜 农 质量 好 、 宜 林 宜 牧 质量 亦 好 的 土 地 资 源 型 (Clflpl) 约 包括 以 下 几 种 土地 型 , 厚 层 红 坏 麦 类 耕种 阶地 、 水 稻 耕 种 阶地 与 水 稻 耕 种 平缓 坡 Oh) 地 。 而 宜 农 质量 中 等 、 宜 林 宜 牧 质量 好 的 土地 资源 型 则 包括 中 层 红 壤 麦 类 耕种 阶地 、 中 层 红壤 麦 类 耕种 组 斜坡 地 、 水 稻 耕 种 组 斜坡 〈 梯 ) 地 和 云南 松林 一 中 至 厚 层 红壤 组 斜坡 地 等 。 可 见 , 土 地 类 型 的 研究 是 土地 资源 评价 的 重要 基础 和 手段 , 两 者 关系 十 分 密切 。 图 38 一 3 MEW 根据 由 1 330 万 放大 成 1 /20 万 的 假 彩 色 卫 片 和 1 /5 万 至 1 A10 万 地 BA, UR 野外 路 线 调 查 时 获得 的 有 关 各 种 植被 .森林 及 土壤 的 分 布 规律 与 土地 利用 现状 等 资料 , 编 制 的 丽江 县 土地 类 型 图 (图 38 一 2 ) 为 基础 , 按 照 前 述 土 地 资源 分 类 和 质量 评价 方案 , 并 参照 坡度 图 编制 成 的 丽江 县 土地 资源 图 片断 。 但 是 , 象 丽江 县 这 样 一 个 地 形 与 生物 气候 条 件 复杂 多 变 的 山地 , 在 缺乏 较 大 比例 尺 的 详 尽 的 野外 实地 调查 和 相应 精度 的 各 种 土地 组 成 要 素 图 等 , 充 实 可 靠 的 基础 资 料 的 情况 下 , 我 们 试 编 的 中 比例 尺 土地 资源 图 就 很 难 确切 地 表明 各 类 土地 资源 的 质量 等 级 , 而 暂 以 反映 土地 资源 的 适宜 性 为 主要 内 容 。 因 此 , 它 们 仅 能 提供 有 关 丽 江 县 各 类 土地 资源 的 合 理 利 用 方向 和 该 县 农林 笋 生产 结构 布局 方面 的 自然 背景 材料 。 当 然 , 它 们 对 于 今后 大 比 例 尺 土 地 评价 与 制图 仍 具 有 一 定 指 导 意 义 。 356 5 TYPES AND ASSESSMENT OF LAND IN LIJIANG COUNTY OF YUNNAN PROVINCE Li Mingsen (Commission for Integrated Survey. of Natural Resources, Academia Sinica) ABSTRACT Lijiang county is situated in northwest of Yunnan province, It is the southeast part of Qinghai-Xizang plateau and also is the transitional regi- on between Hengduan mountains and central Yunnan plateau, where the topographic texture and the bioclimatic environments are very complicate with evident vertical zonality, Based upon vertical differentiation of hydrothermal conditions as well as the differen tiatron of vegetations and soils, 8 land groups and 29 la- nd sub-groups were classified, It can be further subdivided mainly accord- ing to moderate topography into land forms, On the assessment of land types, the notable impact of climate factors on the production of agriculture animal husbandry and forestry in this regi- on were considered consequently, 6 land resource belts which reflect the vertical differentiations were divided, then 4 series were subdivided acco- rding to their suitablities namely, the land suitable for agriculture (C), the land suitable for forestry (F), the land suitable for animal husdandry (P) and the land of unavailable, Within each series, they still can be divided into land resourc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multiple suitabilities, such as the land suitable for 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husbandry (Cpf), the land suitable for forestry and husbandry (Fp, Pf) and the land only suitable for forestry (F) or only suitable for husbandry (P) Finally, land resource forms were further divided into land forms according to the grades of suit- ability for agriculture, animal husbandry and forestry, Although land forms may have different physical features, but they have the general characters in the direction of land use, potentiality of physical productivity and economical effects, It is evidently, an exhausti- ve study of land type is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of land resource assess- ment, 357 39. 丽 江 县 坝 区 马 的 发 展 与 最 优 畜 种 结构 的 研究 黄 文 秀 王 吉 秋 冷 允 法 郭 爱 朴 (中 国 科 学 院 自然 资源 综合 考察 委员 会 ) 李 正 合 (西南 农学 院 ) 一 、 两 江 马 发 展 中 的 问题 滇 西北 广大 地 区 历来 就 是 我 国 重要 的 养 马 基地 , 所 产 的 丽江 马 是 我 国 久 已 闻名 的 人 疯 良品 种 , 是 一 个 在 当地 自然 条 件 和 社会 经 济 条 件 影响 下 , 经 过 长 期 自然 选择 和 人 工 选 育 而 形成 的 山地 生态 型 品种 。 对 演 西 北 复杂 的 自然 条 件 有 着 良好 的 适应 性 , 生 产 性 能 稳 定 。 在 当地 农 笋 业 生产 和 山区 交通 运输 方面 , 以 及 国防 建设 中 都 有 重要 意义 。 另 外 每 年 有 大 量 马 匹 输 出 省 外 , 有 力 地 支援 了 其 他 省 区 养 马 事业 的 发 展 。 丽 江 马 的 中 心 产 区 是 丽 表 39 一 1 考察 地 区 马匹 数量 分 布 表 (%) 地 区 SoBe oa. 区 SBM BY AMILSRwMKRK 100.00 稚 庆 县 6 68 PRI 0.79 丽江 县 RPR 大 理 县 5.99 华 坪 县 1.91 RAS 1,81 Tie 10.62 | 祥云 县 3.11 wT | 4.65 宾 川 县 | 4.60 福 贡 县 0.01 oii 3.77 页 山 县 | 0.20 南 润 县 1.40 FRE | 1,27 Hi B 8.56 兰 坪 县 | 3.14 永 平 县 | 3,45 中 旬 县 6.80 BRE | 7.93 德 钦 县 0.66 云龙 县 | 2.60 维 西 县 | 2.06 剑 川 县 3.68 永 胜 县 6 .46 江 纳西 族 自 治 县 , 以 及 稚 庆 、 剑 川 、 宁 藻 、 永 胜 、 中 旬 、 大 理 、 洱 源 等 县 , 其 中 以 丽江 县 的 马 数 最 多 , 质 量 最 好 , 在 国内 已 久负盛名 。 考 察 地 区 马匹 数量 分 市 见 表 39 一 1 。 从 表 39 一 1 看 出 , 丽 江 县 拥有 的 马匹 数量 在 考察 地 区 居 首 位 , 高 于 12.47%。 据 考察 丽江 县 的 马匹 又 以 丽江 坝 区 〈 山 间 盆 地 ) 为 最 多 , 如 表 39 一 2 。 表 39 一 2 丽江 县 不 同 地 区 马匹 数量 表 地 区 占 全 县 总 数 的 % | 每 人 平均 头 数 坝 区 66 0.96 半山 区 3 50 0.94 bh Kk 15 0.54 0.04 坝 区 马匹 数量 占 全 县 的 百分比 和 按 人 平均 头 数 , 均 为 全 县 最 多 。 丽江 县 坝 区 是 一 个 人 口 比较 稠密 , 以 农业 为 主 , 农 牧 结合 的 地 区 。 气 候 温 和 , 四 季 变化 不 明显 。 年 平均 气温 12.6 忆 , 最 热 月 七 月 份 平 均 温 度 为 17.9 忆 , 最 冷 月 一 月 份 平 均 温度 为 5.9T 。 无 霜 期 约 七 个 月 。 历 年 平均 日 照 时 数 为 2525.7 小 时 , 平 当 蒸 发 量 为 2132.8 毫米 。 年 降水 量 为 772.6 毫 米 , 年 平均 相对 湿度 为 63.3% 。 年 平均 风速 为 3.2 米 / 秒 。 农 作 物 主 要 有 有 小麦、 玉米、 水稻、 蚕豆 和 油菜 。 粮 食 产 量 占 全 县 总 产量 的 "3% 。 坝 区 的 畜牧 业 以 经 营 马 〈 骤 ) 为 主 , 其 次 为 猪 、 牛 、 羊 。 整 个 畜 纤 业 的 饲养 方式 以 售 饲 为 主 〈 只 有 羊 的 放牧 时 间 较 长 ) , 饲 草 、 饲 料 主要 是 农作物 秸秆 及 副产品 。 马 在 青 草 季 节 以 割 青草 饲 喂 为 主 , 辅 以 村 边 、 道 旁 和 田间 零星 草地 系 留 放牧 。 养 马 业 在 当地 整 个 农业 生产 中 占有 突出 地 位 , 积 累 了 丰富 的 经 验 。 当 地 采取 “ 寓 马 于 品 ” 的 生产 方式 , 促进 了 马匹 的 发 展 , 它 不 仅 为 农业 生产 提供 了 资金 、 动 力 和 肥料 , 而 尽 与 提高 社员 生活 密切 相关 。 丽 江 县 每 年 所 产 马 匹 和 又 子 , 除 满足 当地 需要 外 , 还 利用 传统 的 “ 骤 马 大 会 ”向 外 省 提供 骤 马 。 每 年 出 卖 骤 马 的 经 济 收入 约 占 畜 牧 业 生产 总 收入 的 70 一 80%, 是 tt PIGS RIL 具 和 社员 年 终 现金 分 配 主要 的 资金 来 源 。 所 以 , 丽 江 疯 区 一 直 把 养 马 业 的 发 展 作为 促进 农业 发 展 、 增 加 经 济 收 入 、 提 高 社员 生活 水 平 的 一 项 重要 措施 来 抓 。 根 据 我 们 考察 , 从 合理 利用 资源 出 发 , 目 前 丽江 坝 区 发 展 马 匹 有 两 个 问题 值 得 研究 ,第 一 , 如 何 运 用 适当 的 育种 措施 , 进 一 步 提高 马 的 质量 , 第 二 , 如 何 增加 数量 , 满 足 各 方 面 的 要 求 。 第 一 个 问题 , 当 地 有 关 部 门 已 做 了 不 少 工作 , 我 们 在 这 里 不 再 专门 论述 , 本 文 仅 就 马 的 数量 增加 , 即 第 二 个 问题 做 些 探 讨 。 从 资料 分 析 , 近 年 来 马匹 数量 发 展 并 不 平衡 。 就 丽江 县 坝 区 而 言 , 是 马匹 最 集中 分 布 的 地 区 , 其 数量 占 全 县 总 数 的 66%, 平 均 每 人 0.06 头 , 都 居 全 县 之 首 , 可 近 十 年 来 马 的 数量 发 展 并 不 很 快 , 见 表 39 一 3 。 从 表 39 一 3 看 出 , 丽 江 坝 区 就 家 畜 总 头 数 分 析 , 这 十 年 当中 各 地 都 有 增长 , 而 马 的 数量 发 展 尽管 放 在 了 主要 位 置 , 但 实际 情况 并 不 乐观 , 十 年 当中 只 有 41% 的 大 队 马 匹 数 量 略 有 增长 , 而 其 余 大 部 分 大 队 马 匹 数量 反而 下 降 。 考 察 其 原因 说 明 , 某 一 种 家 畜 的 发 359 表 39 一 3 大 队 编 号 | 家 畜 总 数 | 大 畜 总 数 1 1.09 2 1,22 3 1 Bee 4 1,34 5 1,06 6 1,51 7 1,31 8 1,39 号 | 1,28 360 丽江 坝 区 典型 大 队 1980 年 家 瘟 数 量 为 1970 年 的 倍数 表 St ion OS) ©. & 80 94 .84 91 74 .22 .09 .02 .94 | KBB oa. ig | te 0.78 0.83 11 1.05 0.95 0.86 12 1,13 1,31 0.81 13 1,30 1,03 0.61 14 1,17 0.91 1,03 || "45 18 0.94 p.o2 . |) She 1,27 1,00 111 || 249 1,42 1.01 Pon] | iz. 10, 10, 12. 78 55 44.60 14,68 | 58,20 14,77 71,92 | 10.38 76,48 7.79 74,30 6.59 73,35 | 6.10 72.63 8.13 66,52 | 5.64 57 24 10.03 26.13 | 3.47 46.58 | 10,31 64,02 13,35 74,10 5.50 76,35 6.43 | 60,94 8.11 | 49.95 12.00 | | 56.51 6.70 | 0.38 1,09 1,02 1,01 0,92 0.89 1,16 1.10 27 2m 24,24 展 受 着 各 方面 因素 的 制约 , 如 果 要 想 增加 马匹 数量 在 畜 种 结构 中 的 比重 , 势 必 奉 动 畜牧 业 结 构 的 变化 , 影 响 整 个 农业 生态 系统 的 调整 。 可 见 一 种 家 畜 的 比重 在 特定 的 时 间 和 生 态 系统 中 是 比较 稳定 的 。 目 前 丽江 坝 区 马匹 在 畜 种 结构 中 的 比重 详 见 表 39 一 4 。 从 表 39 一 4 中 看 出 , 马 在 畜 种 结构 中 的 比重 很 不 平衡 , 高 者 可 达 16%, 而 低 者 还 不 到 2 为, 相差 7 一 8 倍 之 多 。 所 以 具体 到 各 大 队 如 何 发 展 马匹 数量 , 究 竟 马 匹 头 数 应 在 整个 畜 种 结构 中 占 多 大 比重 最 为 合适 , 也 就 是 马 在 畜 种 结构 中 的 最 优 比 重 是 多 大 , 就 是 我 们 研究 的 内 容 。 因 为 马匹 最 优 比重 的 研究 , 势 必 涉 及 到 其 他 家 畜 的 比重 , 所 以 这 一 问 题 实 质 上 是 整个 畜 种 结构 最 优化 的 研究 。 二 、 应 用 线性 规划 方法 研究 最 优育 种 结构 丽江 县 坝 区 整个 畜牧 业 的 经 营 方式 是 以 舍 饲 为 主 , 主 要 营养 物质 基础 来 源 于 农业 。 农业 为 畜牧 业 提 供 饲 草 、 饲 料 的 数量 , 制约 着 整个 家 畜 数 量 的 发 展 , 反 过 来 吝 牧 业 又 为 农业 提供 了 役 畜 、 肥 料 和 资金 等 。 相 互 关系 图 简 括 如 下 , 经 济 收入 生活 用 品 ( 主 要 是 肉食 ) 劳力 四 业 人 饲 草 人 饲料 资 肥 | 役 金 | 料 IB cae LE 从 图 中 分 析 , 畜 牧 业 的 发 展 , 既 受 着 自身 发 展 条 件 与 规律 的 制约 , 又 要 满足 整个 农 业 发 展 和 国民 经 济 建设 对 它 的 有 要求, 也 就 是 畜牧 业 的 发 展 是 在 保持 整个 农业 生态 系统 的 平衡 下 , 与 各 方面 因素 保持 密切 联系 中 存在 的 。 因 而 作为 当地 畜牧 业 生 产 中 重要 一 环 的 马匹 数量 发 展 , 当 然 也 受 整 个 农业 生态 系统 中 诸 因素 的 约束 。 我 们 在 分 析 这 一 关系 基础 上 , 建 立 数学 模型 , 进 行 运算 。 (一 ) 约束 条 件 约束 马匹 数量 发 展 的 主要 条 件 如 表 39 一 5 。 表 39 一 5 所 列 数 字 均 为 当地 实际 调查 与 计算 所 得 。 前 三 个 条 件 是 发 展 家 畜 要 求 的 最 基本 条 件 , 后 两 个 条 件 是 农业 发 展 对 畜牧 业 的 主要 要 求 。 RRS AAR BEB PAW PIE AA: 马 =Xi, 猪 = 又, 羊 =Xs, 牛 = 和 361 表 39 一 5 约束 马匹 数量 发 展 主要 条 件 计算 表 每 头 家 畜 需 | 每 头 家 畜 一 年 | BSARB- | 每 头 家 畜 一 年 家 畜 一 年 要 的 劳动 力 | 所 需 饲 料 量 | 年 需 饲 草 量 | AAR | 提供 的 肥料 ED) CF) CT) OFT) OT) 5 GA) 0.2 200 3500 5000 猪 0.1 400 68 3000 牛 0.3 200 5000 7500 羊 0.2 15 120 | 6.250% 500 当地 每 年 可 供 量 18617 44344575 135455000 当地 每 年 需要 量 669235 424641000 ”概括 上 述 列 出 约束 条 件 的 方程 是 ; 0.2X,+0,1X,+0,02X,+0,3X,<18617 200X, + 400X, + 15X54 + 200X4<44344575 3500X, + 120X, + 500X,<135455000 68X_ + 6,25X,>669235 5000X; + 3000X, + 500X, + 7500X,>424641000 由 于 未 知 数 是 各 种 家 畜 在 畜 种 结构 中 的 比重 〈 百 分 数 ), 所 以 等 号 (大 于 或 小 于 号 ) 右边 的 数字 也 要 除 以 家 畜 总 数 转换 成 百分数 。 为 了 简化 计算 , 也 要 尽量 减少 未 知 数 。 所 以 根据 实地 考察 , 当 地 牛 〈 黄 牛 和 水 牛 ) 主要 用 做 耕 畜 , 以 耕地 面积 和 机 械 化 程度 的 估 计 , 算 出 所 需 牛 的 数量 , 其 比重 在 畜 种 结构 中 占 4.7% 为 宜 , 我们 就 以 此 数字 为 牛 的 最 优 比重 , 可 把 方程 中 牛 的 未 知 数 X4 剔 除 而 不 参加 整个 计算 , 减 少 了 一 个 未 知 量 。 同 时 各 等 号 〈 大 于 或 小 小 于 号 ) 右边 也 相应 减 去 牛 的 负担 量 或 所 需 量 。 另 外 , 将 第 一 方程 各 数 字 扩大 100 倍 , 也 是 从 计算 方便 着 眼 。 转 换 和 简化 后 的 方程 如 下 : 20X,+10X, + 2X,<798 200X, + 400X, + 15X,<26022 3500X, + 120X,;<61571 68X,+6,25X,>2103 5000X, + 3500X., + 500X, >250000 . 由 于 各 种 家 畜 在 畜 种 结构 中 所 占 比重 的 总 和 为 100%, 上 述 确定 牛 的 比重 为 4.7 儿 , 所 以 其 余 各 种 家 畜 的 比重 和 就 剩 95.3 贤 , 在 计算 结构 时 , 也 应 受 此 条 件 的 约束 。 (=) 目标 函数 丽江 坝 区 把 增加 马匹 数量 做 为 促进 农业 生产 、 增 加 社员 经 济 收入 的 一 项 重要 措施 来 抓 , 追 求 的 主要 指标 是 饲养 马 GQ) 的 经 济 收入 较 其 他 家 畜 都 高 。 据 考察 与 计算 分 析 , 当地 饲养 一 头 家畜 的 纯 收 入 大 约 是 : 马 200 元 , 猪 30 元 , 羊 6.25 元 。 在 满 足 上 述 约束 条 件 的 前 提 下 , 调 节 马 、 猪 、 羊 的 比重 , 使 之 获得 最 多 经 济 收 入 , 其 目标 函数 是 ; F200X, + 30X:+ 6.25Xs。= 最 大 值 362 (=) 计算 结果 综合 上 述 约 束 条 件 和 目标 函数 , 其 数学 模型 为 : 在 约束 条 件 20X,+10X,+2X,<798 200X, + 400X, + 15X,<26022 3500X, + 120X,;<61571 68X.+6,25X5>2103 5000X, + 3500X, + 500X5>250000 X,+X,+X,=95.3 PREF 200X, + 30X.+6,25X, = 最 大 值 经 电子 计算 机 计算 结果 为 , X, =11,30 (%) X,=50,50 (%) X, = 33,50 (%) Sa aS 论 从 上 述 计 算 结果 看 , 丽江 县 坝 区 马 在 畜 种 结构 中 的 最 优 比重 是 11%(11.30% ) 左 右 , 其 他 家 畜 猪 是 51%(50.50%) 左 右 , 羊 是 33% (33.50%) 左 右 , 牛 是 5 % (4.7%) 左右 。 如 以 这 一 马 的 最 优 比重 1%) 来 衡量 丽江 坝 区 各 大 队 马 匹 比重 的 现状 〈 表 4) , 其 中 有 五 个 大 队 比 较 接 近 11% , 占 总 数 的 31% 。 这 些 大 队 今后 马匹 发 展 中 应 稳定 数量 , 提高 质量 。 有 四 个 大 队 〈25%) 目前 马匹 数量 较 少 , 今 后 可 根据 各 大 队 实 际 情况 , 采 取 有 效 措施 调节 各 种 家 畜 的 比重 , 发 展 马匹 数量 , 提 高 资源 的 利用 率 , 促 进 生 产 , 提 高 人 民生 活水 平 。 但 是 目前 已 有 44%% 的 大 队 , 其 马匹 数量 较 多 , 比 重 超过 了 11%, 今 后 不 宜 再 多 发 展 马匹 , 否 则 就 会 破坏 整个 农业 生态 系统 的 平衡 , 影 响 生产 的 稳定 发 展 。 据 考察 所 知 , 某 大 队 目 前 马匹 数量 比重 达到 13 %, 近 几 年 来 由 于 马匹 数量 增加 而 获得 的 经 济 收 益 , 在 积累 农业 资金 和 提高 社员 生活 方面 起 了 重要 作用 。 但 他 们 也 反映 , 目 前 本 队 劳 力 相当 紧张 , 而 且 冬季 饲 草 也 感 不 足 , 影 响 着 所 有 家 畜 的 安全 越冬 。 类 似 这 样 一些 社 队 , 目前 应 积极 提高 马匹 质量 , 适 当 缩小 它 的 比重 , 以 免 因 劳力 、 饲 草 不 足 而 影响 整个 农业 和 其 他 畜 种 的 发 展 , 以 至 最 终 影 响 马匹 本 身 的 数量 和 质量 。 363 ON THE DEVEIOPMENT OF HORSE AND OPTIMUM ANIMAL SPECIES STRUCTURE IN LIJIANG Huang Wenxiu et al Commission for Integrated Survey of Natural Resources Academia Sinica (Abstracts) Lijiang horse originated in southern part of Hengduan mountains, is a famous good variety in China,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economics and defence, From th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point of view, there are two problems must study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Li- jiang horses, First, how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of breed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This problem was discussed in another paper) Second, how to de- velop the quantity of the horses and keep them in a suitable rate in the whole structure of animal species? The second problem wa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at is a study of optimum structure of animal species, Take Lijiang as an example,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ecosystem as a whol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optimum structure of animal species using linear program, we find that the optimum rate of horse in local structure of animal species is about 11%, There are only 31% briga- des with optimum rate and 25% brigades with small rate in Lijiang basin, For these 25% brigades,they ought to develop the quantity of horse positi- vely, raise the rate of horse in the full structure of animal species and in- crease economic benefit of animal husbandry, There are 44% brigades with high rate of horse, In order to keep the balance for agricultural ecosystem and promote the production of these brigades they must reduce the number of horse gradually. 40, 4644 (Bos grunniens) , #4 (Bos taurus) BSR ZC RARE Ie 8 SRI Bet BNA 王 吉 秋 (中 国 科 学 院 自然 资源 综合 考察 委员 会 生物 室 ) 李 正 合 (西南 农学 院 ) Till 前 我 国 现 有 居 牛 一 千 多 万 头 , 占 世界 四 牛 总 数 的 85% , 它 分 布 在 以 青藏 高 原 为 中 心 的 辽阔 的 高 山 草 原 上 , 是 唯一 能 充分 利用 高 山 草 场 自然 资源 的 牛 种 , 它 终年 放牧 不 予 补 料 , 只 利用 天 然 笋 草 即 可 向 人 们 提供 畜 役 、 毛 、 肉 、 乳 等 产品 。 但 由 于 分 布地 区 自然 条 件 差 , 自 然 选 择 大 于 人 工 选 择 , 尾 牛 目前 仍然 是 一 个 生产 性 能 低劣 的 原始 品种 , 因 此 , 在 有 计划 有 目的 地 对 尾 牛 进行 品种 内 选 育 的 同时 , 还 要 积极 地 进行 杂种 改良 工作 。 尾 牛 和 黄牛 的 种 间 杂 种 具有 显著 的 杂交 优势 , 肉 乳 生产 能 力 较 特 牛 大 为 提高 , 这 点 早 为 我 国 劳动 人 民 所 认识 和 利用 , 但 因 杂 种 公牛 缺乏 生育 能 力 , 杂 种 母 牛 只 能 与 两 亲本 种 公牛 回 交 繁 殖 , 因 此 杂种 不 育 问题 长 期 以 来 成 为 生物 学 中 有 待 克服 的 问题 。 本 文 研 究 了 四 牛 、 黄 牛 及 其 杂交 后 代 篇 牛 之 间 的 染色 体 数目 、 形 态 、G 带 带 型 .C 带 带 型 及 其 有 转录 活性 的 核糖 体 RNA 基 因 的 数目 与 位 点 等 方面 的 异同 , 并 从 细胞 遗传 学 角度 讨论 了 较为 有 效 地 利用 惰 牛 、 黄 牛 种 间 杂 交 的 途径 , 为 有 目的 地 对 四 牛 进行 杂交 改 良 提供 理论 依据 。 材料 方法 试验 用 黄牛 5 头 〈2o、3 ?) , 来 源 于 云南 省 丽江 县 开 文 二 队 , 怕 牛 3 头 A, 29), WES C17. 29, WEAXROMP UD, KRRFMLAKAAMEE Mo EMI ATE Sp A DLC HR AR 33— 1 I, 染色 体制 备 采 用 外 周 血 淋巴 细胞 短期 培养 , 空 气 干燥 制 片 。 对 每 种 牛 取 一 定数 量 的 细胞 , 观察 染色 体 结 构 畸 变 类 型 与 数目 , 对 其 中 分 散 良好 的 中 期 分 裂 相 进 行 显 微 照相 放大 , 测 量 每 个 中 期 分 裂 相 的 全 部 60 个 染色 体 , 长 度 相近 者 配 成 一 对 , 计 算 每 对 染色 体 的 平均 相对 长 度 、 臂 比 和 着 丝 点 指数 。 * ”云南 丽江 兽医 站 给 予 大 力 支 持 , 程 光 潮 同志 给 予 热 情 帮 助 表示 感谢 365 a G 带 染色 : 取 一 个 月 之 内 的 制 片 , 置 37 蕊 温 箱 过 夜 , 然 后 将 载 片 放 入 pH6 .8 的 磷酸 缓冲 液 中 湿润 , 立 即 浸 泡 在 0.125%% 胰 酶 4 并 ) 中 消化 10 秒 , 再 用 pH6 .8 的 磷酸 缓冲 液 冲洗 ,Giemsa (pH6.8,1:25) 染色 30 分 钟 。 每 种 牛 拍照 5 个 中 期 分 裂 相 进 行 带 型 分 析 。 C 带 染色 : 按 修改 的 Arrighi, 了 su 等 人 [] 的 方法 进行 , 每 种 牛 拍照 7 一 10 个 中 期 分 2 裂 相 , 放 大 、 剪 贴 进 行 带 型 分 析 。 核 仁 组 织 区 银 染 色 (CAg—NORs) : 按 Goodpasture 等 人 [8] 的 方法 稍 作 修 改进 行 。 各 种 牛 分 别 观察 91 一 210 个 细胞 , 对 其 中 完整 的 分 裂 相 拍照 5 个 , 计 算 每 个 细 胞 中 被 银 染 的 染色 体 数 及 其 被 银 染 的 染色 体 序 号 。 并 根据 有 无 银 染 物质 连 丝 确定 核 仁 组 织 区 染色 EHR (Association of Nncleolus Qrganizer ChRomosomes) 的 类 型 和 频率 。 对 以 上 有 关 数 据 进行 必要 的 统计 学 处 理 。 结 AR (—) 染色 体 长 度 与 自发 畸变 率 黄牛 、 居 牛 、 篇 牛 的 二 倍 体 均 为 60 C2n=60) , 常 染色 体 29 对 A 端 着 丝 点 史 性 染色 体 公 的 为 XY, 母 的 为 XX[ 照 片 版 33 一 2]。 对 5 头 黄 牛 共 观 察 349 个 细胞 , 发 现 1 表 40 一 1 B+, M+. HF+RPRERAMKE (%) HERR ERS | BF | ta + m+ | 染色 体 号 | 黄 后 | ta | OF | te 1 5,66 5.68 5.69 16 3,23 3,23 3,28 2 5.07 5.17 5,20 17 3.14 3.10 3 “ts 3 4,79 4,89 4,88 18 3.05 3,04 3.05 he 4.57 4,72 4.70 19 2.95 2.94 Otay 5 4.45 4,56 4,56 20 2.85 2,82 2.83 6 4.37 4,42 4,43 21 77 2.72 2.72 7 4,25 4,30 4,29 22 2.69 2.63 2.60 8 4,15 4,12 4,19 23 ere | «92.58 2,51 9 4,06 4,09 4,07 24 2.53 2.43 2.41 10 3.95 3.99 3,95 25 2.45 | 2.33 2.30 ra 3,83 3.92 3.84 26 | “Bee 2.20 2.23 12 3.72 3.74 gue. |. 27 | 2.27 2.10 2.10 13 3,58 3.63 3,64 2 | i218 1,96 1.98 14 3.48 3.51 3,54 29 2,04 1.75% .| 15 3,34 3,38 gl 和 cc EC a i ll il te HE: BEANE MES Aa, LT. ”个 染色 体 断 片 和 1 个 染色 体 间 除 , 3 SEE 343 PAA, OB 1 he 64 Md BRR 3 头 篇 牛 共 观 察 356 个 细胞 ,只 见 到 1 个 染色 单 体 间 附 。 黄 牛 . 尾 和 牛 各 选择 18 个 , 篇 牛 选 择 17 个 分 散 良 好 、 完 整 、 清 晰 的 中 期 分 裂 相 进行 显 微 照 相 、 放 大 、 剪 贴 组 型 后 后 进 和 TH 4 体 测 量 , 结 果 见 表 40 一 1、40 一 2。 从 表 40 一 1 的 数据 来 看 , 黄 牛 、 尾 和 牛 、 篇 牛 各 对 和 常 染 色 体 的 相对 长 度 都 很 相似 , 三 者 之 间 没 大 差异 。 表 40 一 2 黄牛 、 篇 牛 、 竺 牛 性 染色 体 比 较 care Rb bo fi Y e NA 目 | 相对 长 度 | 着 丝 点 指数 | 。 境 丝 疝 相对 长 度 | 着 丝 点 指数 | fea (%) ie (%) ay SR ES.B) | (XES.E (K+S.E) | (X+S,E) 位 置 5.23+0,08 |34.90 士 0.01 | 1.87 | 亚 中 | 2,36+0.13 |47.25 土 0.01 | 1.11 | 中 4.69 士 0.20 |32.82 士 0.01 | 2.05 | 亚 中 | 2.65 土 0.12 |34,15+0,07 | 1.93 | 亚 中 4.80 士 0.21 34,.88+0,01 | 1.86 | WH | -2.56 士 0.09 |34.82 士 0.01 | 1.87 | rh 注 : 测量 细胞 数 同 表 40 一 1。 从 表 40 一 2 看 出 : X 染 色 体 黄牛 的 着 丝 点 指数 为 34.90 土 0.01, 臂 比 1.87, 根 据 A . K 民 .Levan 等 人 〈1964)(9) 的 标准 定 为 亚 中 着 丝 点 染色 体 ; 晨 牛 的 着 丝 点 指 数 为 34.88 土 0.01, 臂 比 1.86; 机 82+0.01、 臂 比 2.05, 同 样 都 属 亚 中 着 丝 点 。 Y 染 色 体 黄牛 的 着 丝 点 指数 为 47 .25 土 0.01、 臂 比 为 1.11, 应 定 为 中 间 着 丝 点 染色 体 ;, 尾 牛 的 着 丝 点 指数 34.82 土 0.01、 臂 比 1.87, 定 为 亚 中 着 丝 点 染 色 体 ;篇 牛 的 着 丝 点 指数 为 34.15 土 0.07。 臂 比 1.93, 应 定 为 亚 中 着 丝 点 染色 体 。 由 此 看 出 , 黄牛 与 尾 牛 Y 染色 体形 态 不 同 , 而 篇 牛 的 Y 染 色 体 与 黄牛 不 同 却 与 性 和 牛 相同 [照片 版 34 一 3] 关于 黄牛 Y 染 色 体 我 们 根据 测量 数据 和 Levan 的 命名 标准 , 定 为 中 间 着 丝 点 是 确定 无 疑 的 。 这 与 P.K.Basrur[l2]M.S.9asaki 等 (13) 和 村 松 晋 等 (60) 的 结果 一 致 , 而 与 单 祥 年 (2 和 马 正 鞭 等 [3] 的 结果 不 同 。 (2) C 带 分 析 | 对 三 种 牛 的 C 带 带 型 对 比 可 以 看 出 , 它们 在 异 染色 质 的 分 布 上 没 有 差异 [ 见 照片 版 34 一 4.5,35 一 6 ]。C 带 位 于 常 染 色 体 的 着 丝 点 区 〈 异 染色 质 ) ,X 染 色 体 与 常 染 色 体 的 长 辟 为 浅 染 区 〈 常 染色 质 ) ,Y 染 色 体 的 染色 程度 介 于 蜡染 色 质 与 常 染 色 质 中 间 , 也 就 是 比 异 染色 质 染 色 浅 而 比 常 染 色 质 染色 深 。 说 明 Y 染 色 体 由 既 不 同 于 常 染 色 质 也 不 同 于 蜡染 色 质 的 物质 构成 。 (三 ) G 带 分 析 AG te Hae BIAS RE. FE. FSA ER. Fite RHA, BEX 367 FMS YON—8V ES MA HG A SYON—S)) WR RIAKGEHM “HH +E UG GAS YON—3V L0°OFIt'O| st | 98'Te 79*"89 | Tz9 | 8T0 干 5779 6 一 OL < 9 8 FT 0 6 98 78 89 "99 | Tez 6T OFEe's 6 一 1 99 | p | v I ILO 9 02° 1é 08°89 | ZI TZ 0 干 z8 9 6 一 好 | 3 i 0 f0 0 I 8 02 QI°S2 | SI ce OF18'S 有 ma | 3} I I | 80°0 5 95 "85 vL°IL | 66 ve 0 干 z9 "9 8 一 ? | p| # 8 8 95 0 9 f0 88 96°99 | LL 98 OFSL'S 1) 由 | 9 9 | FZ 0 IT 68 95 19°€Z | 86T 61° 0 于 68 9 3 一 ZJ| 9 | | ee? pa Ee 60°'0F1z'0 | py | 16'9z 6o°r2 | sez | troFet's | gs | or—t o1z | = p OT 95 0 FT | 0 到 09 "9 | 92z 8T "0 干 6 “9 9 0T 一 T go Py I L 9¢°0 8 8h ST 59398 | 22 3 "0 干 90 9 一 5 2 | Pf 9 8 | FT 0 6 68°62 19°02 | £02 8T 0 干 87 9 8 一 T 99 | & rd 了 550 9 68°61 2008 i 28 08 "0 干 8Z 9 6—< | 3 | 9 I | 9I0 l 28°62 8T "02 | 86T 3 `0 干 TIT 9 ors } | wel 2 Kee went ta PHBA / HD | HR | C%) (%) jet (aS FX) ta 至 XS 次 5 cls 368 染色 体 三 种 牛 的 深 带 和 非 着 色 区 的 位 置 均 相似 。 分 带 的 分 布 趋势 未 见 大 差异 。 常 染色 体 着 丝 点 区 和 Y 染 色 体 短 臂 未 着 色 , 立 染色 体 长 臂 呈 深 染 , 且 臂 很 得, 不 能 准确 识别 带 型 。 (四 ) 银 染 核 仁 组 织 区 (Ag 一 NORs) 的 分 布 与 联合 核 仁 组 织 区 (NORs) 是 一 种 非 染 色 质 片断 ,1975 年 Goodpasture 等 人 [8 应 用 银 染 法 特异 地 染色 核 仁 组 织 区 , 并 证 明 着 色 部 位 为 18S+ 28S 核 糖 体 RNA 基 因 位 点 , 可 以 通 过 计数 Ag 一 NORs 来 研究 细胞 中 有 转录 活性 的 核糖 体 RNA 基 因 的 数目 与 位 点 。 我 们 用 这 种 方法 对 黄牛 、 特 牛 及 蚁 牛 的 核糖 体 RNA 基 因 的 位 点 与 分 布 进行 对 比 , 所 得 结果 见 表 40 一 3 及 照片 35 一 7 CE) 。 从 照片 中 看 出 ,Ag 一 NORs 出 现在 第 2.3.4.5 对 和 第 28 对 染色 体 上 。 有 时 二 条 同 源 染色 体 皆 被 染 , 有 时 同 源 中 的 一 条 被 染 , 每 条 染色 体 有 时 一 个 单 体 被 染 , 有 时 二 个 单 体 缘 被 染 。 从 表 40 一 3 中 可 以 看 出 , 在 黄牛 被 观 察 的 210 个 细 胞 中 有 1077 条 染色 体 被 银 染 , 频 率 为 5.13/ 细 胞 , 旦 牛 被 观察 的 91 个 细胞 中 有 524 个 染色 体 被 银 染 , 频 率 为 5.76/ 细 胞 , 篇 牛 被 观察 的 140 个 细胞 中 有 759 个 染色 体 被 银 染 , 频 率 为 5.42/ 细 胞 。t 测 验 表 明 , 银 染 频 率 没 有 差异 CP>0.05) 见 表 40 一 4。 表 40 一 4 Ag 一 NORs 差 异 显著 性 比较 银 染 频 率 Kk fF th Benn Rociy 年 pod = em 牛 X,=5013 X2=5,76 . XK, =0,2095 X= 0.1978 机 0 S XI-Xs-0.1024 | X,-X 3 =0,0907 I o wz pd t= 0.5781 t=1,7365 He we t=1,5190 t=1,4306 一 一 -一 一 一 co 一 一 一 一 一 % S | X2-X1=0.63 4% & |Xy-X2=0,0117 个 全 rs t=1,2810 年 Bt t= 0.1700 p>0,05 . 由 于 三 种 牛 的 常 染色 体 都 是 近 端 着 丝 点 , 第 2 、3 、4 、5 对 染色 体 在 显微镜 下 难 以 准确 识别 , 而 第 28 对 能 很 好 识别 , 故 将 第 2 、3 、4 、5 四 对 与 第 28 对 分 别 计 数 。 从 表 40 一 3 中 可 以 看 出 , 第 2 、3 、4 、5 四 对 同 源 染 色 体 被 银 染 的 频率 黄牛 74.09%;, 罩 牛 71.37%;, aA 68 64% 。 而 第 28 对 的 一 对 同 源 染 色 体 被 银 染 的 频率 分 别 为 25.91%( 黄 牛 ) 5 28.63% CHA) ; 31.36% C4) , 且 银 粒 大 , 着 色 深 , 说 明 第 28 对 染色 体 核 糖 体 RNA 基 因 活 性 较 2、3、4、5 对 染色 体 的 基因 活性 大 。 在 三 种 牛 中 都 观察 到 Ag 一 NORs 联 合 现象 。 联 合 频 率 黄 牛 为 0.21/ 细 胞 , 短 牛 为 0.20/ 细 胞 ;, 息 牛 为 0.117 细 胞 , 经 t 测 定 , 三 者 之 间 也 无 显著 性 差异 (P>0.05) Cae 一 4) 。Ag 一 NORs 联 合 的 方式 有 第 2 、3 、4 、5 对 染色 体 之 间 的 联合 , 也 有 第 28 对 之 间 和 第 28 对 与 其 它 对 之 间 的 联合 [照片 版 35 一 7 〈 右 ) ]。 在 这 些 联合 方式 中 , 涉 及 到 369 村 第 28 对 染色 体 的 黄牛 为 19/44 (432%) , HEA 9/18 (50%), 篇 牛 为 11/15(73.3% )。 可 见 第 28 对 染色 体 出 现 联 合 的 机 会 较 其 它 染 色 体 对 也 多 。 讨 论 人 类 有 意识 地 利用 家 畜 远 缘 杂 交 已 有 3000 多 年 的 历史 , 近 50 年 来 , 人们 借助 远 缘 杂 交 育 成 了 法 罗 门 牛 、 哈 萨 克 混 血 猪 、 山 地 细毛 羊 等 一 系列 新 品种 。 已 经 报导 过 洞 角 科 后 亚 科 Bibos、Bos、P5ephagus 和 Bison 这 些 属 的 染色 体 数 都 为 60 (2n=60) , 它 们 之 间 杂交 有 些 能 得 到 成 活 的 F, 杂 种 [14j。Bos 属 内 不 同 种 间 交 配 , 可 以 得 到 全 育 的 后 代 [1、 苞 ], 而 特 牛 和 欧洲 或 亚 非 家 和 牛 之 间 交 配 则 得 到 母 的 可 育 , 公 的 不 育 的 后 代 [] 。 远 缘 杂 交 不 育 的 程度 大 体 与 原 种 亲缘 关系 的 远近 一 致 , 不 同 物 种 的 染色 体 数目 、 形 态 、 结 构 的 差异 是 不 育 的 关键 。 必 牛 与 黄牛 交配 , 按 照 较 近 的 分 类 系统 , 是 同属 内 的 种 间 杂 交 〈 过 去 列 归属 间或 亚 属 间 杂 交 ) , HARPER ERE, 24M FA RY. E Il,CTKAeHeB(1969)98 出 , 公 篇 牛 精子 形成 中 止 于 初级 精 母 细 胞 或 次 级 精 母 细胞 阶段 , 精 原 细 胞 有 退化 现象 。 所 以 公 篇 牛 外 生殖 器 正常 , 副 性 征 发 过、 有 性 欲 、 但 不 能 形成 精子 [16]。. 一 般 认 为 C 带 区 为 简单 的 高 度 重复 序列 DNAs (highly repetitions Simple—Se- quence DNAs) , 代 表情 性 遗传 物质 , 为 异 染 色 质 结构 , 非 C 带 区 为 常 染色 质 结 构 。 对 于 暗 的 G 带 代表 DNA 富 含 AI CRE ARR MEME) 碱 基 对 的 染色 体 片断 , 而 亮 的 G 带 则 代表 DNA 富 含 GCC 鸟 顺 叭 和 胞 喀 啶 ) 碱 基 对 的 染色 体 片 断 LL] 。 憾 牛 与 黄牛 虽然 在 染色 体 数 目 ,G 带 、C 带 带 型 以 及 NORs 的 分 布 与 定位 等 方面 大 体 一 致 , 但 ENY HA 体 的 结构 不 同 , 公 物 牛 YY 染色 体 和 和 染色 体 之 间 固 有 平衡 被 扰乱 , 从 而 破坏 了 减 数 分 裂 过 程 , 导 致 公物 后 不 能 形成 精子 。 当 然 远 缘 杂 种 不 育 是 一 个 复杂 的 生物 学 问题 , 除 细胞 遗传 学 外 , 并 不 排斥 从 形态 学 、 生 理学 、 生 物化 学 、 免 疫 学 等 角度 作 综 合 性 的 研 Fo ; 为 克服 公物 后 不 育 , 利 用 “级 进 ” 杂 交 的 方法 , 有 可 能 得 到 可 育 的 杂种 公牛 。 原 西 北 畜牧 兽医 研究 所 的 试验 指出 , 用 当地 黄牛 为 父 系 与 母 PEAR 交 , 从 级 进 二 代 外 血 占 75% 的 公 篇 牛 副 备 中 发 现 有 正常 和 畸形 精子 , 级 进 到 三 代 时 , 杂种 的 外 表 与 黄牛 相同 , 个 别 公 牛 已 有 生 言 能 力 革 。 这 从 细胞 遗传 学 角度 来 看 , 通 过 连续 数 代 级 进 杂 交 , 可 能 减 少 了 两 亲本 Y 染 色 体 的 差异 , 调 整 了 X 染 色 体 和 YY 染色体 之 间 的 固 有 平衡 , 改 善 了 公 篇 牛 的 能 育 性 。 除了 在 牛 属 〈Bos) 中 通过 选择 一 些 具 有 一 定 经 济 利用 价值 的 家 养 品 种 公牛 与 母 居 牛 连 续 进 行 数 代 级 进 杂 交 、 轮 回 杂 交 或 导入 杂交 外 , 也 可 考虑 在 牛 属 中 选择 一 些 野 生 种 (如 瘤 牛 、 大 额 生 、 野 牛 等 , 最 好 找到 Y 染 色 体 具 亚 中 着 丝 点 的 牛 种 ) He 牛 进行 正 交 或 反 交 , 寻 找 既 具有 经 济 利用 价值 , 又 具有 能 育 性 的 组 合 , 达 到 改良 特 牛 的 目的 。 最 后 , 在 牛 属 中 Y 染 色 体 着 丝 点 位 置 的 差异 Kieffer 和 Cartwright (1968) 也 曾 指 出 过 , 作 者 认为 , 这 是 染色 体 多 态 现象 , 在 研究 地 方 品 种 的 起 源 和 品种 杂交 改良 中 可 作 为 重要 指标 [6] 。 太 研究 证 实 , 黄 牛 、 尾 后、 篇 牛 的 Y 染 色 体 确实 存在 差异 , 因 此 EH 的 改良 繁育 中 利用 Y 染 色 体 作为 分 析 它 们 遗传 关系 的 一 个 指标 是 有 其 实用 意义 的 。 370 San ma (1) 对 云南 省 丽江 地 区 〈 横 断 山 脉 ) 的 5 头 黄牛 、3 LEAR, 3 头 篇 牛 (黄牛 ? x EAE) 应 用 外 周 血 淋巴 细胞 短期 培养 法 制备 染色 体 , 除 对 这 三 种 牛 的 染 色 体 进行 计 数 , 长 度 测 算 外 , 还 做 了 C 带 、G 带 、 银 染 核 仁 组 织 区 的 比较 研究 。 (2) BA. BAL BEM RARKREAAA 〈2n = 60) ,29 对 常 染 色 体 均 为 端 着 丝 A, 工 对 性 染色 体 ,X 一 亚 中 着 丝 点 ,Y 一 中 间 着 丝 点 〈 黄 牛 ) 或 亚 中 着 丝 点 “〈 犊 牛 和 ate) Bete tk, 自发 畸变 率 很 低 , 分 别 为 黄牛 0.57%, 居 牛 0.29%, 篇 牛 0.28% 。 三 种 牛 染 色 体 的 C 带 、G 带 、 银 染 核 仁 组 织 区 的 分 布 频率 等 未 见 明 显 差异 。 (3) 从 细胞 遗传 学 角度 讨论 了 黄牛 x 畦 牛 种 间 杂 交 的 育 性 〈 篇 牛 ?能 育 , or 不 育 ) 问题 。 作 者 支持 公 篇 牛 不 育 是 由 于 它 的 两 个 亲本 种 Y 染 色 体 存在 着 差异 的 观点 , 并 从 这 点 出 发 提出 了 关于 居 牛 杂交 改良 的 建议 。 参考 文献 C1) 雷 焕 章 〈1981) , 《中 国 尾 牛 》1 期 P78 一 81. C2) 单 祥 年 等 〈1980) : 《动物 学 研究 》Vol.1, 见 1 P75—81, C3) BERS (1980): 《动物 学 研究 》Vol.1, 凤 3.P313 一 316 . C4) 陈 文 元 等 〈1981) : 《细胞 生物 学 杂志 》Vol.3.2.P 9 一 12. [5] 常 # (1980); 《国外 畜牧 科技 》 风 4 7 C6) HMA (1981), 《日 本 畜产 学 会 报 》Vol.52, 了 由 12.P839 一 849 . C7) F,E,Arrighi and T,C,Hsn (1971) ; cytogenetics 10:81, (8) Carll Goodpasture and Stephen,E Bloom (1975) : Chromosoma (Be- V1). 05.01/00, C9) A.K,Leran et al (1964) ; Hereditas 52 (2) ; 201—220. [10] R, A Buckland et al (1978), cytogenet, cell Genet, 21,64—71. (11) Pathak (1979), Jourmal of Dairy Science vol.62, \05. [12] P.K, Basrur et al (1967), American Journal of vetevimary Research, vol, 28, 0 126,1319—1325. (13) M.S, sasaki et al (1962), J, Heved, 53, 157—162. C14] Y, Melander (1959), Heveditas 45, 649—654. C15) R, A, Damon et al (1961); J,Anim,sci 20, 849—857. [16] E, I,CTeksaeHeB (1969),L, NToAolI‘ua N TeHe Tuka Yol, 3, 'b3, 270—275. 371 A COMPARATIVE CHROMOSOME STUDY OF OX (BOSTARURS), YAK (BOS GRUNNIENS) AND THEIR HYBRID Guo Aipu Huang Wenxiu Wang Jiqiu Li Zhenghe (Division of Biological Resources Ecology, Commission of Intergrated Survey of Natural Resources, Academia Sinica, Beijing) Abstract Comparative chromosome studies were made in ox (3 2, 26%), yak (22, 1%), and their hybrid (22, 1.7),The numbers and length of chromosomes were noted and the G-Banding, C-Banding and silverstained NORs were studied, The number of Chromosomes in diploid cells is 2n= 60 in all, consisting of 29 pairs of acrocentric autoame and lpair of sex chromosome, The X chromosome is submetacentric in yak and hybrid, but smeacentric in ox,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G-and C-Banding patterns were found among the three kinds of cattles, The frequencies of silver-stained NORs also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not only add some knowledge to our understan- ding of cytogenetics of Bos, but also help us in the practice of breeding programs and improvement of Bos, 372 41 7 Pa ACHAT tel Fe OR AUK 及 其 增殖 途径 的 初步 调查 ” 高 礼 存 ” 庄 大 栋 《中 国 科 学 院 南 京 地 理 研究 所 ) 演 西 北 地 区 有 洱海 、 泸 沽 湖 、 程 海 、 怕 塔 海 等 12 个 天 然 湖泊 , 总 面 积 达 405 平 方 公 里 。 其 中 以 洱海 的 面积 最 大 。 约 252 平 方 公里 , 以 泸沽 湖 最 深 , 达 93 .5 米 。 我 们 于 1977 一 1981 年 先后 对 该 区 湖泊 中 鱼 类 种 类 、 区 系 特点 、 主 要 湖泊 的 形成 、 演 变 与 鱼 类 的 分 化 、 经 济 鱼 类 生物 学 特性 、 渔 业 资源 利用 现状 及 饵料 资源 进行 了 初步 的 调查 与 分 析 。 本 文 先 就 渔业 资源 利用 现状 及 其 增殖 途径 作 一 简要 论述 , 目 的 在 于 为 有 关 部 门 如 何 合理 利用 湖 中 乌 料 资源 , 发 挥 水 体 生产 潜力 和 增殖 渔业 资源 提供 科学 依据 。 一 、 渔 业 资 源 利用 现状 经 初步 鉴定 , 该 区 湖泊 中 产 有 土著 鱼 类 48 种 。 其 中 以 洱海 的 种 类 最 多 , 达 20 种 , 其 次 为 程 海 , 有 19 种 ;性 塔 海 、 天 池 只 采集 到 1 种 。 在 这 些 鱼 类 中 , 属 于 经 济 价值 较 大 或 在 渔 获 物 组 成 中 占有 一 定 比 重 的 有 鲫 、 杞 蓄 鲤 、 洱 海 鲁 、 洱 海 大 头 鲤 、 大 理 鲤 、 大 眼 MB. oes, AEB AA, Seah, Be, PAE BREE, Wa, Ae, AR af (54) 、 泸 沽 裂 腹 鱼 、 厚 唇裂 腹 鱼 、 宁 菠 裂 腹 鱼 、 中 旬 重 唇 鱼 等 种 类 。 还 有 一 些 鱼 类 虽然 种 群 数量 不 大 , 如 洱海 的 油 四 须 馈 和 厚 唇 鲤 〈 冰 雪 鱼 ) , 但 因 肉 嫩 味 美 , 含 脂 量 较 高 , 人 们 喜 食 , 也 是 该 区 湖泊 中 的 名 贵 鱼 类 。 (一 ) 总 渔 获 量 及 其 变化 从 近年 来 12 个 湖泊 中 的 鱼 产 资料 统计 和 访问 情况 看 , 总 渔 获 量 达 315 万 斤 。 但 各 个 湖 泊 的 渔业 资源 利用 和 发 展 很 不 平衡 。 在 一 些 大 中 型 湖泊 中 , 以 洱海 的 鱼 产量 最 高 , 平 均 亩 产 约 6.6 斤 ; 其 次 为 程 海 , 达 3.8 斤 ; 泸沽 湖 仅 有 0.8 斤 。 在 中 小 型 湖 泊 中 , 以 草 海鱼 产量 最 高 , 平 均 亩 产 达 20 斤 ; HAAS, iKK10T; 拉 石 海 仅 有 0.5 斤 〈 见 表 41 一 1) 。 洱海 、 程 海 和 泸 沾 湖 是 属于 三 种 不 同类 型 的 湖泊 , 历 年 来 总 渔 获 量 的 变化 趋势 也 不 相同 。 洱 海 的 鱼 产量 是 属于 波动 类 型 的 湖泊 ,1956 一 1980 年 历年 来 渔 获 量 波动 在 157 一 250 万 斤 之 间 。 而 程 海 和 泸 沾 湖 则 属于 跌 降 类 型 的 湖泊 , 但 下 降 的 幅度 不 同 , 程 海 最 高 年 产量 曾 达 160 万 斤 ,1975 年 下 降 到 50 万 斤 ,1977 年 以 后 渔 获 量 稳定 在 40 页 斤 左 右 。 泸 沽 湖 1966 年 渔 获 量 达 100 万 斤 , 以 后 逐年 有 所 下 降 ,1974 年 下 降 到 25 万 斤 ,1975 年 为 20 一 一 < 一 一 * “参加 野外 湖泊 调查 的 还 有 范 云 崎 、 王 苏 民 、 黄 宝 仁 、 季 江 、 潘 红 么 等 同志 。 373 表 41 一 1 滇 西北 湖泊 鱼 产 统 计 资 料 mB | ea] sl] 东 lw Le he 湖 名 eau a | m la) & ee) ew w]e |e | ws 面 积 |378000 {10600078000 9700 {12000 | 3000 | 9800 | 3000 鱼 产 量 (2500000 40000060000 97000 |35000 15000 => Fi Fr, 19764715 Fr, 1977F RAAT, MENA CA. | 0.8 (=) 种 类 组 成 及 其 变化 从 几 个 湖泊 中 鱼 类 组 成 情况 看 , 构 成 各 湖 优势 种 群 的 代表 种 类 都 不 一 样 , 虽 然 每 湖 只 有 1 一 2 种 , 但 它们 在 渔 获 物 中 占 到 50% 以 上 。 如 洱海 的 鲫鱼 占 80.1%; 程 海 的 红 尾 红 i, FRR 464.98%; 泸沽 湖 的 泸沽 裂 腹 鱼 、 落 水 裂 腹 鱼 合 占 66.9%; FAY | 10 29 | 二 5 旬 重 唇 鱼 占 100% 〈 见 表 41 一 2、41 一 3、41 一 4) 。 a: Hy ir =o |i | # | 天 # |B % | | w | 2700 | 1500 | 1000 | 1950 中 单位 : Ft 表 41 一 2 1981.3.30 一 4.18 洱 海 渔 获 物种 类 组 成 统计 * | 杞 | 洱 | 洱 | A Ame bx pow | 团 | 其 | ||. 3 | eR HM | BB Ki a| Re! 南 pA 四 | 馆 ff 草 头 头 | 南 腹 须 | 鲤 | fH | BH | Be | Be Be | Be fA fi | ij E 数 ” 量 34950 (3152 1154820401 4981 26 | 4 | 16 | as | 56 | 103 | 488 | 53 | 692 百分比 | 80.1 |7.22 3.55/4 681, 1410.050.01) 0.03 | 0.01 | 0.01 | 0.14 |. 0.24 | 1,12 | 0.12 | 1.59 *BPMRATRK. BH. KH. BW, OF BRS KHZMAAS AW, 表 41 一 3 程 海 1981.5 .26 一 6.10 丝 网 、 大 拉 网 渔 获 物种 类 组 成 统计 Bis Jt 红 | | 击 2 | i eo] oy fg 黄 ae oe ee a | x re | 红 | =| | 2h a 刺 2 % 量 |1150 | 300 548 332 | 180 93 45 84 20 4 1 百分比 41.71 表 41 一 4 iH 1981.6.13—27. BR yPBAM Ait 单位 , 斤 :种 类 pes ume ke eae |e om | me & | OO f& 数 量 | 600 7 300 200 100 Pe il 170 ty 10 百分比 | 43,32 | 21.66 | 14,44 7.22 0.36 12,27 0.72 374 在 一 些 湖 泊 中 由 于 采取 了 人 工 放流 措施 ,、 其 种 类 组 成 的 变化 则 完全 受到 人 为 因素 的 控制 , 如 草 海 的 鱼 类 组 成 中 则 以 链 、 铜 、 草 、 华 南 鲤 为 主 , 而 原来 湖 中 土著 鱼 类 所 占 比 BRA. 洱海 鱼 类 优势 种 群 的 变化 自 50 年 代 初 至 目前 为 止 , 经 历 了 三 次 演 替 过 程 。50 年 代 期 间 保 持 了 原来 土著 鱼 类 种 群 结构 的 特点 , 在 敞 水 带鱼 类 中 则 以 摄食 浮游 动物 的 大 理 裂 腹 鱼 , 摄 食 底 栖 生物 的 杞 太 鲤 、 春 鲤 和 肉食 性 的 大 理 鲁 为 主 ; 在 沿岸 带鱼 类 中 则 以 摄食 水 生 植 物 、 丝 状 营 、 硅 藻 及 有 机 碎 导 的 洱海 大 头 鲤 、 厚 展 鲤 、 洱 海 鲁 、 洱 海 四 须 馈 、 油 四 须 鳃 、 鲫 等 杂食 性 鱼 类 为 主 。 它 们 的 种 类 虽 多 , 但 在 食物 组 成 上 则 各 有 侧重 , 因 而 它们 能 较 好 地 利用 了 湖 中 各 类 饵料 资源 。 到 了 60 年 代 末 , 鱼 类 种 群 结构 发 生 显著 的 变化 , 替 代 原 来 湖 中 优势 种 群 的 鱼 类 是 在 投放 四 大 家 鱼苗 种 过 程 中 带 进 的 克 氏 银 虎 鱼 , 它 们 占据 了 整个 沿岸 带 的 砾石 浅 浴 , 使 砾石 产 卵 鱼 类 的 产 卵 场所 和 索 饵 场所 遭 到 了 破坏 , 其 种 群 ABH BPP. MAW KIA TM, KRAEMER KA, BARRA ATTN 鱼 类 生长 、 繁 殖 场 所 并 逐渐 缩小 , 其 种 群 数 量 逐 年 减少 , 特 别 是 进入 溶洞 产 卵 的 油 四 须 角 资 源 遭 到 明显 的 破坏 。 另 一 方面 , 由 于 湖泊 水 位 的 下 降 , 改 善 了 湖水 对 光 能 的 利用 , 使 水 生 植物 分 布 范 围 不 断 扩 大 。 据 1980 年 实测 资料 看 , 其 分 布 范围 约 占 湖泊 总 面积 的 三 分 之 一 , 分 布 最 大 水 深 达 8 一 9 米 , 因 而 极 有 利于 某 些 草 上 产 卵 的 鲫 、 鲤 鱼 的 生长 、 繁 殖 , 其 种 群 数量 约 占 总 渔 获 量 的 92% 。 (三 ) 变动 原因 的 分 析 演 西 北湖 泊 的 渔业 利用 和 发 展 很 不 平衡 。 洱 海 的 渔业 资源 利用 有 着 悠久 的 历史 , 曲 在 [事物 错 珠 ]、[ 一 统 志 ]、[ 檀 芭 演 海 虞 衡 志 ] 等 地 方志 中 均 记载 了 弓 鱼 、 油 鱼 、 鲫 鱼 的 生活 习性 及 其 食用 价值 。 而 泸沽 湖 、 怕 塔 海 、 属 都 海 等 湖泊 中 的 渔业 资源 直到 50 年 代 和 60 年 代 才 被 开发 利用 。 在 捕捞 过 程 中 由 于 缺乏 管理 以 及 酷 渔 滥 捕 和 炸 鱼 的 现象 非常 严 重 , 以 致 造成 了 这 些 湖 泊 的 强度 捕捞 , 使 鱼 产 量 处 于 大 幅度 的 下 降 趋 势 。 程 海 由 于 捕捞 网 具 的 网 目 很 密 , 使 大 批 性 未 成 熟 的 幼 鱼 被 捕捉 , 而 造成 鱼 类 资源 大 幅度 下 降 。 有 些 湖泊 由 于 某 些 鱼 类 的 产 卵 场所 遭 到 了 破坏 , 而 造成 资源 的 枯竭 。 如 洱海 弓 鱼 在 生殖 过 程 中 亲鱼 需要 通过 江 尾 24 条 沟渠 上 溯 到 塌 薄 河上 峡 山 口 河 段 进 生产 卵 。 在 正常 年 份 情况 下 , 由 于 规定 了 一 些 保 护 措施 , 亲 鱼 在 生殖 过 程 中 则 有 上 有 下 , 因 而 湖 中 资源 较 为 稳定 。1970 年 和 1971 年 在 马 鱼 生 殖 期 间 将 整个 河 段 拦 捕 起 来 , 使 弓 鱼 无 法 进入 产 卵 场 产 卵 。 峡 山口 河 段 由 于 在 修建 公路 过 程 中 , 使 产 卵 场所 章 到 了 破坏 。 另 一 方面 是 洱海 的 水 资源 被 开发 利用 后 , 近 年 来 西 耳 河 河 道 被 逐步 控 深 拓宽 , 洱 海水 位 处 于 逐年 下 降 趋 势 , 由 挖 河 前 的 〈1971 年 ) 最 低 湖 水 位 1973.28 米 , 下 降 到 1979 年 的 1971.53 米 , 共 下 降 了 1.75 米 。 水 位 的 下 降 引 起 了 水 域 环境 的 变化 和 水 生生 物种 类 组 成 的 改变 , 特 别 是 桃园 大 队 的 号 鱼 洞 , 原 是 湖水 底下 的 地 下 河 出 口 处 , 周 围 是 砂砾 石 底 质 , 帮 来 是 弓 鱼 在 冬季 产 久 最 集中 的 地 方 , 也 因 湖 水 位 的 下 降 长 满 了 水 草 而 失去 产 卵 场 的 效益 。 另 一 些 砾 石 产 卵 鱼 类 也 由 于 湖水 位 的 下 降 , 大 片 砾 石 滩地 或 地 下 河 出 口 露出 水 面 或 被 切断 , 影 响 到 这 些 鱼 类 的 产 卵 繁殖 , 如 大 眼 鲤 、 洱 海 鲤 、 春 鲤 、 厚 唇 鲤 、 洱 海 四 须 鳃 和 油 四 须 乌 。 湖泊 管理 不 善 也 影响 到 鱼 产量 的 提高 , 如 洱海 有 7 种 〈 亚 种 ) SA, Ep 鱼 的 产 卵 盛 期 在 4 月 中 旬 , 大 理 鲤 在 3 一 4 月 , 杞 荐 鲤 和 洱海 鲤 在 4 Ap A, 375 海 大 头 鲤 在 5 一 6 月, 大 眼 鲤 则 在 冬季 。 这 些 鱼 类 的 产 卵 地 点 、 产 ON 时 间 AUT PON 所 所 要 求 的 底 质 条 件 及 其 附着 物 都 不 一 样 。 如 杞 莫 鲤 主要 集中 在 塌 范 河 及 波 罗 江 三 角 洲 前 缘 的 浅水 区 。 那 里 水 深 较 浅 , 一 般 1 一 2 米 , 湖 底 较 为 平缓 , 为 沙 泥 底 质 , 狐 尾 车 多 呈 簇 状 分 布 , 极 有 利于 亲鱼 的 产 卵 活动 和 胚胎 的 正常 发 育 。 洱 海 鲤 则 多 集中 在 苍山 十 八 溪 的 入 湖 河 口 地 段 进行 产 卵 。 那 里 水 底 多 砾 砂 石 底 质 , 鱼 卵 粘 附 在 砾石 上 并 借 水 流 的 作用 进行 胚胎 的 正常 发 育 。 湖 东 岸 多 石灰 岩 陡 岸 , 在 岸 边 的 浅滩 上 堆积 着 崩塌 下 来 的 块 石 或 砾石 , 是 大 眼 鱼 、 洱 海 四 须 鳄 等 砾石 产 卵 鱼 类 的 良好 场所 。 但 该 湖 的 禁 渔 期 则 规定 在 5 月 1 日 至 30 日 , 禁 渔 区 又 不 固定 , 年 年 更 改 , 该 禁 捕 的 未 禁 捕 , 使 渔业 资源 未 能 发 挥 最 大 的 增殖 潜力 。 鱼 类 种 群 之 间 的 相互 竞争 , 也 影响 到 湖 内 土著 鱼 类 种 群 的 发 展 。1958 年 前 后 从 长 江 MP KAP SER. BL He, AA, WTR, BRR 常 , 如 洱海 的 克 氏 银 虎 鱼 1970 年 捕捞 量 达 200 余 万 斤 。 它 是 砾石 产 卵 鱼 类 的 主要 敌 害 , 潮 中 洱海 四 须 馈 和 大 眼 鲤 遭 受 这 样 大 数量 的 一 个 种 群 来 争夺 人 饵料、 产 卵 场所 和 香 食 其 鱼 久 , 使 这 些 鱼 类 的 渔 获 量 处 于 急剧 下 降 的 趋势 。 二 、 渔 业 资源 利用 的 饵料 基础 鱼 类 作为 湖泊 中 的 一 项 自然 资源 , 是 能 够 不 断 提 供 人 类 开发 利用 的 。 但 随 着 科学 技 术 管 理 水 平 的 提高 , 更 要 有 计划 对 湖泊 中 的 渔业 资源 进行 合理 的 开发 利用 , 以 发 挥 水 体 中 的 最 大 供 饵 能 力 。 下 面 根据 洱海 、 程 海 、 泸 沾 湖 等 湖泊 中 不 同 食性 鱼 类 组 成 情况 及 主 要 饵料 资源 的 生物 量 〈 指 调查 期 间 的 现存 量 ), 粗略 地 对 这 些 湖 中 渔业 资源 的 最 大 供 人 饵 能 力 进 行 估算 , 以 确定 利用 渔业 资源 的 潜力 。 关 于 了 /B 系 数 、 可 利用 率 及 饵料 系数 的 数值 均 参照 有 关 文献 资料 。 其 中 浮游 动物 P/B 系 数 取 25, 可 利用 率 25%, 人 饵料 系 数 10 及 历史 上 最 高 渔 获 量 来 计算 ;, 螺 、 电 P/B 系 数 取 10, 可 利用 率 25%, 饵 料 系数 60 计 算 , AI 晴 、 播 蚊 幼虫 P/B 系 数 取 1.5, 可 利用 率 25%, 饵 料 系数 6 计算 , 水生 植 物 根 据 调查 期 闻 的 总 生物 量 , 可 利用 率 50%, 人 饵料 系数 100 计 算 。 从 计算 结果 得 出 : 洱海 的 最 大 供 饵 能 力 为 1630 万 斤 , 其 中 摄食 浮游 动物 的 鱼 类 为 340 万 厅 , 摄 食 螺 、 电 、 水 蝶 电 、 摇 蚊 幼 虫 等 杂食 性 鱼 类 的 供 饵 能 力 为 181 万 斤 , 摄食 水 生 植 物 鱼 类 的 供 饵 能 力 为 1109 万 斤 。 程 海 最 大 供 饵 能 力 为 158 万 斤 , 其 中 摄食 浮游 动物 鱼 类 的 供 饵 能 力 为 150 万 斤 , 摄 食 水 虹 晴 、 摇 蚊 幼 虫 鱼 类 的 供 饵 能 力 为 8 万 斤 。 泸 泪 湖 最 大 供 饵 能 力 为 67 万 帮 , 其 中 摄食 浮游 动物 鱼 类 的 供 饵 能 力 为 50 万 斤 , 摄 食 螺 、 电 、 虾 、 钩 虾 、 蚂 类 等 杂食 性 鱼 类 的 供 饵 能 力 为 6 万 厅 , 摄 食 丝 状 藻 、 水 生 植 物 等 鱼 类 的 供 饵 能 力 为 11 Fi Fr S=-MORA AERP RE A, DT, PPR GAA, FevenliAlo yr, 沾 湖 为 8.6 斤 。 从 增殖 能 力 看 , 以 泸 泪 湖 最 大 , 可 达 11 倍 , 洱 海 达 6.5 倍 , 程 海 为 4 倍 。 从 不 同 食性 鱼 类 组 成 看 , 在 摄食 浮游 动物 鱼 类 中 , 以 洱海 的 增殖 能 力 最 大 , 敞 水 带 的 泽 游 动物 资源 几乎 未 能 得 到 利用 ;泸沽 湖 的 泸沽 裂 腹 鱼 增殖 能 力 可 达 19 倍 ;, 程 海 的 红 尾 红 铺 可 达 5 i. TARA HAS, WMATA Rem, Te 鲤 增 殖 能 力 最 大 , 达 6 376 们 ;其 次 为 泸沽 湖 的 厚 唇 裂 腹 鱼 , 达 3 fs FMEATTC REMY 殖 能 力 仅 0.8 倍 。 在 摄食 水 生 植 物 、 有 机 碎 屑 、 硅 菠 、 丝 状 藻 等 鱼 类 中 , 以 洱海 的 增殖 能 力 最 大 , 还 有 4.5 倍 的 增 殖 能 力 ; 其 次 为 泸沽 湖 , 水 生 植物 分 布 的 面积 虽然 不 大 , 但 单位 面 积 的 产量 仅 次 Te 海 , 特 别 是 着 生 在 砾石 上 的 丝 状 藻 尚 未 被 充分 利用 ;, He 水 生 plot 范围 小 , 仅 约 1000 亩 , 故 湖 内 无 摄食 水 生 植 物 的 鱼 类 存在 。 另外 , 在 一 些 中 小 型 湖泊 中 , 虽 然 湖 内 具有 发 展 渔 业 的 饵料 资源 , 但 因 鱼 类 种 类 音 纯 , 至 今 有 些 饵 料 资源 未 能 得 到 充分 利用 。 如 拉 石 海 在 正常 水 位 情况 下 湖面 积 为 98 0 0 亩 , 调 查 期 间 仅 采集 到 鲫 、 泥 鳅 , 加 上 该 湖 又 属于 季节 性 湖泊 , 水 位 极 不 稳定 。 一 般 雨 季 来 临 后 湖水 位 开始 上 涨 , 雨 季 结 束 后 湖水 位 稳定 一 个 过 程 后 就 开始 下 降 , 至 来 年 3 月 底 4 月 初 湖底 干 洒 。 一 些 未 被 捕捉 的 鱼 类 退 入 落水 洞 的 地 下 河中 生活 , 年 复 一 年 , 规 律 不 变 , 这 种 水 域 环 境 就 限制 了 渔业 生产 的 发 展 。 如 能 将 湖 内 水 生 植 物 的 四 分 之 一 数量 用 作 池 塘 养 殖 草 鱼 之 用 , 则 每 年 可 产 鱼 12 万 多 斤 。 三 、 关 于 渔业 资源 增殖 途径 的 几 点 建议 从 该 区 湖泊 的 形态 特征 、 气 候 特 点 、 湖 水 理化 特性 及 生物 生产 性 能 看 , 其 渔业 资源 的 增殖 和 恢复 能 力 基本 上 各 不 相同 。 在 富 营 养 型 湖泊 中 , 每 亩 水 面 提 高 到 20 斤 以 上 , 中 营养 型 湖泊 中 , 每 亩 水 面 提高 到 10 斤 以 上 , 贫 营养 型 湖泊 中 , 每 亩 水 面 恢复 到 5 斤 以 上 是 完全 可 能 的 。 但 需要 做 好 以 下 几 方 面 的 工作 。 (一 ) 加 强 湖泊 管理 , 规 定 明确 的 禁 渔 期 和 禁 渔 区 , 做 好 主要 经 济 鱼 类 的 繁殖 保护 工作 为 了 确保 经 济 鱼 类 的 正常 产 卵 活动 和 幼 鱼 成 长 的 需要 , 禁 渔 期 宜 规定 在 4 一 7 A, 在 禁 渔 期 间 应 实行 全 湖 封 湖 禁 捕 。 但 因 该 区 湖泊 是 立体 气候 , 湖 泊 形 态 特 征 和 水 域 环境 又 相差 很 大 , 因 而 主要 鱼 类 的 产 卵 时 间 也 不 相同 , 因 此 禁 渔 期 亦 要 因 湖 制 宜 。 如 洱海 的 鲫 、 杞 苯 鳃 、 池 海鱼、 大 理 鲤 、 洱 海 大 头 鲤 、 洱 海 四 须 铠 等 经 济 鱼 类 的 产 孵 时 间 主要 集 中 在 4 一 5 月, 其 渔 获 物 组 成 约 占 97% 。 程 海 的 鳃 、 西 昌 白 鱼 、 圆 吻 甸 、 中 华 倒 刺 饱 、 红 尾 红 铺 、 蒙 十 红 铺 、 维 等 鱼 类 的 主要 产 卵 时 间 集 中 在 5 一 6 A, 约 占 总 渔 获 物 的 94%。 泸沽 湖 的 泸沽 裂 腹 鱼 、 厚 唇裂 腹 鱼 、 落 水 裂 腹 鱼 、 宁 菠 裂 腹 鱼 的 产 ONT 间 主要 集中 在 6 一 7 月 。 做 好 这 些 鱼 类 的 繁殖 保护 工作 就 能 大 幅度 的 增加 后 备 资源 的 补充 量 。 (二 ) 改造 鱼 类 区 系 组 成 , 保 护 珍稀 品种 , 引 进 一 些 繁殖 力 强 和 生长 速度 快 的 优良 品种 , 以 替代 一 些 繁殖 力 低 、 生 长 缓慢 的 土著 鱼 类 洱海 和 泸沽 湖 等 湖泊 中 的 鱼 类 区 系 组 成 特殊 , 对 研究 湖泊 的 形成 、 演 变 与 鱼 类 的 分 化 有 着 极为 重要 的 关系 。 因 此 , 应 将 洱海 的 7 种 鲁 鱼 、4 种 裂 腹 鱼 和 3 BRATION, ge TH 湖 的 5 种 裂 腹 鱼 列 为 重点 保护 对 象 。 只 要 能 保持 这 些 湖泊 的 水 位 有 相对 的 稳定 性 , 就 能 达到 保护 的 目的 。 汗 西 北湖 泊 中 肉食 性 鱼 类 所 占 比重 很 小 , 在 种 群 数量 上 已 不 能 抑制 小 型 鱼 类 〈 主 要 ORE, Ht, OIE) , 在 数量 上 的 急速 增长 如 洱海 肉食 性 鱼 类 所 占 比例 不 到 2 %, 如 果 封 湖 禁 捕 期 一 旦 实现 , 在 保护 经 济 鱼 类 繁殖 的 同时 , 也 保护 了 这 些小 型 鱼 类 377 BY Se HE ALLE, BY RS] 2 Pe ae ET AA BE EES, UN Fe EB TE ag 马 鱼 资源 已 遭 到 破坏 , 可 将 星云 湖 摄 食 浮游 生物 、 草 上 产 卯 的 大 头 鲁 引入 洱海 , 使 洱海 -的 浮游 动物 资源 能 得 到 充分 的 利用 。 另 外 可 将 洱海 的 鲫 、 杞 药 鲁 引入 泸 沾 湖 , 以 充分 利 用 该 湖 中 的 大 量 丝 状 藻 和 螺 、 旷 等 饵料 资源 。 (=) 保护 湖泊 水 域 环 境 , 稳 定 湖水 位 从 目前 演 西 北 12 个 湖泊 的 水 域 环 境 和 饵料 基础 看 ,以 洱海 发 展 渔业 的 条 件 最 为 优越 , 能 适合 多 种 生活 区 鱼 类 的 生长 、 繁 殖 。 随 着 洱海 水 资源 被 用 来 发电 , 水 位 会 进一步 下 ” 降 , 一 些 砾 石 产 卵 的 鱼 类 资源 将 继续 遭 到 破坏 。 从 发 展 湖 周 农业 和 渔业 的 角度 看 , 保 持 洱海 水 位 有 相对 的 稳定 , 是 当前 迫切 需要 研究 和 解决 的 问题 , 应 引起 有 关 部 门 的 重视 。 另外 在 拉 石 海 虽然 具有 发 展 渔 业 生产 的 饵料 基础 , 但 由 于 湖 内 水 位 不 稳定 , 影 响 到 鱼 类 的 生长 、 繁 殖 , 如 能 在 出 水 口 的 附近 筑 一 道 2 米 高 的 堤坝 , 使 最 低 湖水 位 稳定 在 1 米 以 上 , 就 能 保证 鲁 、 鲫 鱼 的 正常 生活 环境 。 目 前 程 海 湖水 位 平均 每 年 下 降 15 厘 米 , 不 化 度 已 高 达 993 毫 克 。 升 :, 随 着 湖水 位 的 继续 下 降 , 对 原 有 鱼 类 的 生长 可 能 产生 很 大 的 影 响 , 因 此 , 稳 定 程 海 的 水 位 , 对 农业 灌溉 用 水 和 发 展 渔业 生产 都 是 有 利 的 。 四 、 鱼 类 区 系 改造 与 保护 土著 鱼 类 的 看 法 引种 驯化 是 改造 天 然 湖 泊 中 鱼 类 区 系 组 成 , 充 分 利用 湖 中 各 类 人 饵料 资源 , 提 高 鱼 产 量 的 一 个 重要 环节 。 演 西北 高 原 湖 泊 中 有 些 饵 料 资源 至 今 未 能 被 充分 利用 , 适 当 引 进 一 些 能 在 湖 内 生长 、 繁 殖 , 食 性 级 较 低 的 温和 鱼 类 进去 , 对 提高 这 些 湖 泊 的 鱼 产 量 会 起 到 积极 的 效果 。 如 洱海 以 鲫鱼 的 优势 种 群 检 代 号 鱼 的 优势 种 群 , 从 食物 链 上 看 则 更 为 合 理 , 鲫 是 杂食 性 鱼 类 , 在 洱海 主要 摄食 有 机 碎 居 、 硅 藻 、 丝 状 藻 和 水 生 植物 的 茎 叶 。 马 鱼 则 摄食 枝 角 类 和 檬 足 类 。 它 们 的 生长 速度 和 繁殖 力也 不 同 , 鲫 鱼 平 均 1 龄 鱼 体 长 为 115 毫米 , 体 重 75 克 , 3 龄 鱼 体 长 为 200 毫 米 , 体 重 380 克 , 5 龄 鱼 体 长 为 305 毫 米 , 体重 1200 克 。 平 均 相对 繁殖 力 可 达 156 粒 / 克 体 重 。 而 1 尾 体 长 340 毫 米 , 体 重 725 克 的 6 SA, 其 相对 繁殖 力 只 有 33 粒 / 克 体 重 。 这 种 优势 种 群 的 变化 对 发 展 洱海 渔业 资源 起 到 了 积极 的 作用 。 但 从 另 一 个 角度 看 , 这 两 种 鱼 是 属 和 于 不 同 生活 区 域 的 鱼 类 , 鲫 是 生活 于 沿岸 带 的 底层 性 鱼 类 , 而 弓 鱼 则 是 生活 于 敞 水 区 的 上 中 层 鱼 类 , 由 于 号 鱼 种 群 数量 的 剧 减 , 使 洱海 敞 水 区 的 浮游 动物 资源 未 能 得 到 利用 , 从 利用 饵料 资源 看 , 引 进 一 些 能 适应 敞 水 区 生活 、 摄 食 浮游 后 物 并 能 在 草 上 产 卵 的 大 头 鲤 进去 , 对 提高 湖泊 鱼 产 量 则 是 有 利 的 。 程 海 的 捕捞 强度 远 远 超过 泸沽 湖 , 程 海 每 人 捕捞 水 面 为 102 亩 , 而 沾 沽 湖 每 人 捕捞 水 面 可 达 2000 亩 。 程 海 最 高 鱼 产量 与 目前 相 比 , 下 降 了 4 倍 , 而 泸沽 湖 则 下 降 了 近 17 倍 。 究 其 原因 , 由 于 两 个 湖 所 处 地 理 位 置 、 湖 泊 水 域 环境 、 鱼 类 组 成 特点 、 繁 殖 生 物 学 及 生长 速度 都 不 一 样 , 因 而 反映 在 鱼 类 的 恢复 能 力 不 同 。 如 以 敞 水 区 生活 , 摄 食 浮 游 动 物 的 鱼 类 相 比较 , 程 海 的 红 尾 红 铺 首次 性 成 熟 的 年 龄 为 .2 一 3 龄 ,平均 相对 繁殖 力 为 225 粒 / 克 体重 ; 泸沽 湖 的 沾 沽 裂 腹 鱼 首次 性 成 熟 年 龄 为 3 一 4 龄 ,其 相对 繁殖 力 只 有 42 粒 / 克 体重 , 两 者 相差 5.4 倍 。 所 以 两 个 湖泊 同样 处 于 捕捞 强度 很 高 的 情况 下 , 则 程 海 的 恢复 能 力 比 省 沽 湖 快 。 根 据 泸 沽 湖 的 饵料 基础 和 供 饵 能 力 看 , 引 进 一 些 成 长 速度 快 、 性 成 熟 年 378 Hts 5 a Re BEL a Hy, PR EE kA, ep a a AA Fe Hy He = 9 a HY 泸沽 湖 1978 和 1980 年 投放 了 少量 鲤鱼 苗 种 , 生 长 一 年 后 体重 达 650 克 , 生长 三 年 体重 可 达 3000 克 。 而 云龙 天 池 同 样 放流 了 鲤鱼 , 并 能 在 湖 内 自然 繁殖 , 但 由 于 该 湖 缺 少 底 栖 生 物 , 因 而 生长 极为 缓慢 , 1 龄 鱼 的 体重 仅 20 一 30 克 。 参考 文献 [1] Baas (1981): 《云南 主要 湖泊 经 济 鱼 类 数量 变动 的 初步 调查 》, 于 《 动 物 学 杂志 》1:,31 一 34。 [2] 7 SH (1979) : 《淡水 浮游 生物 的 生物 量 一 改进 浮游 生物 定量 工作 的 当 务 之 急 》, 于 《动物 学 杂志 》1:, 53 一 56。 (3) 伍 献 文 等 著 〈1964) , 《中 国 鲤 科 鱼 类 志 》 (上 卷 ) , 上 海 科 学 技术 出 版 社 。 [4] 一 一 等 著 (1978): 《中 国 鲤 科 鱼 类 志 》 (下 卷 ) ,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 。 [5] EH (1979), 《中 国 鲤 亚 科 鱼 类 的 分 类 、 分 布 、 起 源 及 演化 》, 于 《水 生 生物 学 集刊 》6 (4): 419。 [6] 王 幼 槐 等 〈1981) , 《云南 高 原 泸 沽 湖 裂 腹 鱼 类 三 新 种 》, 于 《动物 分 类 学 4k» 6 (3),3 2 8—333,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N THE UTILIZATION OF FISHERY RESOURCES AND THE WAY OF PROLIFERATION OF LAKES IN THE NORTHWEST OF YUNNAN PROVINCE Gao Licun Zhuang Dadong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cademia Sinica) Abstract Twelve natural lakes are distributed over the northwestern part of Yu- nnan Province, such as Lake Erhai, Lake Lugu, Lake Chenghai, etc., with the total surface area of 405 km’, There live in these lakes 48 local fishes among which 20 species are possessed of greater economic value and occupy a larger proportion in the fish catch, The representative species to form a dominant population are entirely different from one another, Altho- ugh only 1—2species exist-in each lake, yet they occupy 50% of the fish catch whichis directly influenced by the change of these species in qtu- antity, In addition, the uti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ishery resources are out of balance in these lakes, The fish yield for Lake Erhai averages 6.6 jin per mu, being the highest one 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other large-and medium sized lakes, while of all the small sized lakes in this region, Lake Chaohai gains the highest yield,averaging 20 jin per mu, For more than ten years, man's productive activities, the change of water environment and the influence between the populations have led to an 379 obvious variation of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in some lakes, Judging from their morphological features,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productive capacity, these lakes are of difference in the rest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ishery resources, By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these lakes and providing the rules such as closure of fishing areas and fisheries control, it is entirely possible toreach 20 jin per mu for eutrophic lakes, 10 jin for mesotrophic lakes and 5 jin for oligotrophic lakes, 380. 42, feet LLY PS AC x A AE A 分 布 及 主要 类 型 的 初步 探讨 ” 孙 广 友 执笔 (中 国 科 学 院 长 春 地 理 研 究 所 ) 一 九 八 一 年 五 月 至 九 月 , 在 中 国 科学 院 青藏 高 原 综合 科学 考察 队 对 横断 山 演 西北 地 区 进行 科 考 过 程 中 , 我 们 对 该 区 的 沼泽 和 泥炭 进行 了 野外 调查 。 本 文 拟 对 该 区 沼泽 的 分 布 、 类 型 和 成 因 进 行 初 步 探讨 。 一 、 滇 西北 沼泽 的 形成 因素 (—) MRA Bal, WHRAPERAB RPM EAMAR AUR, waa RIL=L ERA A CEMRUA MAIR, BAU AW RRM KS RES BRERA 大 基本 因素 。 沼泽 是 在 地 表 过 湿 的 环境 下 形成 的 , 水 分 又 是 在 重力 作用 下 沿 不 同 的 地 瑶 形 态 进 行 运动 的 。 只 有 当地 瑶 条 件 有 利于 水 分 聚集 并 使 之 保持 稳定 状态 时 , 地 表 才 会 出 现 积 水 , 也 才 会 滋生 喜 湿 性 植物 而 发 育 沼 泽 。 当 然 , 这 样 的 地 瑶 形 态 只 有 负 向 凹 地 形 、 平 坦 地 形 及 组 斜坡 三 种 。 三 者 间 以 负 向 地 形 为 最 优 , 平 坦 地 形 及 组 斜坡 也 可 以 滞 流 , 当 水 份 稳定 而 又 不 致 引起 冲刷 时 , 它 们 同样 可 以 保持 过 湿 而 发 育成 沼泽 。 可 见 , 使 水 分 发 生 不 同 程 度 的 滞 流 , 是 它们 控制 水 分 从 而 发 育 沼泽 的 同一 性 。 平坦 地 形 实际 上 属于 斜坡 地 形 〈 当 坡度 趋 近 0 时 ) , 而 用 自然 界 中 绝对 水 平 的 地 形 是 不 存在 的 。 由 此 可 以 归纳 : 负 地 形 和 组 斜坡 地 形 都 可 形成 沼泽 。 地 瑶 中 的 凸 形 坡 对 于 沼泽 的 形成 是 不 利 的 , 它 能 够 迅速 地 散失 水 分 。 过 陡 的 斜面 同样 不 利 沼 泽 的 发 生 ,“ 悬 沼 ” 只 不 过 是 自然 界 中 的 个 例 , 没 有 普遍 意义 。 当 然 , 上 述 讨论 的 出 发 点 是 限于 沼泽 发 生 学 方面 , 有 些 情况 下 , 沼 泽 一 旦 形成 , 它 可 以 造成 沼泽 微 地 犁 , 但 一 般 属 于 局 部 次 生 形态 , 尽 管 也 可 能 出 现 凸 形 微 地 魏 , 却 仍然 处 于 被 诱导 和 派生 的 地 位 。 1. 高 山峡 谷地 瑶 不 利于 沼泽 发 育 本 区 地 和 瑶 形 态 复杂 多 样 , 可 组 合 为 图 42 一 1 的 模式 。 在 这 七 种 基本 类 型 中 , 近 河床 的 谷底 部 分 和 阶地 、 谷 肩 共 同 构成 深 攻 的 峡谷 地 瑶 。 阶地 虽 在 各 大 河 边 均 有 发 育 , 如 在 金沙 江 的 树 底 见 到 7 级 , 怒 江 的 泸 水 有 4 级, 澜沧江 * 198] 年 度 参加 枝 外 工作 的 还 有 赵 玻 义 ; BX, PRONE, ARAB RAE. 381 h pl TAY 高 原 湖 盆 -图 42 一 1 滇 西 北 地 貌 形态 组 合 的 荣 中 有 6 级 , 但 面积 甚 小 , 一 般 只 几 十 米 至 数 百 米 宽 , 物 质 粗糙 , 不 利 沼泽 发 育 。 谷 肩 平台 多 凸 形 坡 , 干 燥 , 适 于 生长 草包 植物 。 据 前 人 研究 和 这 次 野外 观察 , 本 区 保留 有 第 三 纪 形 成 的 夷 平面 , 受 构造 变动 , 错 落 分 布 在 不 同 的 高 度 。 如 沾 水 镇 , 位 于 高 黎贡山 东 便 海拔 2900 米 的 古 夷 平面 上 , 外 力 削 平 了 流 纹 状 片 麻 岩 :变质 灰 岩 和 深 灰 色 板 岩 , 并 见 有 红色 风化 壳 。 这 类 十 夷 平面 形成 的 葡 作 高原, 有 时 形成 一 定 面积 的 沼泽 。 如 维 西 县 攀 天 阁 地 处 海拔 3000 米 的 高 原 面 ; 有 沼 泽 和 泥炭 发 言 。 但 由 于 演 西 北 地 区 十 夷 平面 受到 剧烈 破坏 , 面 积 较 小 , 分 布 零星 ;提供 沼泽 发 育 的 场所 有 限 。 高 原 及 高 山上 部 的 冰 亿 湖 盆 和 雪 蚀 洼地 , 面 积 也 都 较 小 , 沼 泽 也 限于 零星 分 布 , 如 高 黎贡山 上 的 听命 湖 等。 总 之 , 演 西北 的 横断 山地 区 , 地 和 瑶 以 典型 的 高 山峡 谷 为 基本 特征 , 深 山峡 谷 与 残余 的 夷 平面 相 结合 , 组 成 起 伏 剧 烈 的 山 原 地 犁 , 以 运 流 迅速 的 陡坡 地 形 为 主导 , 因 而 不 利 于 注 泽 大 面积 分 布 , 仅 其 间 的 断 孙 湖 盆 和 亚热带 温润 谷地 是 酒 泽 才 多 的 地 区 。 2 . 湖 盆 普 遍 沼泽 化 侯 为 高 山高 原 的 补偿 性 地 狐 类 型 一 淹 僵 , 在 演 丁 北 的 沼泽 发 育 中 , 占有 最 重要 的 位 置 。 区 内 湖泊 绝 大 多 数 都 发 育 一 定 面积 的 沼泽 , 湖 泊 沼 泽 化 是 一 普遍 趋势 , 而 且 至 少 从 全 新 世 之 初 持续 至 今 。 现 将 区 内 主要 沼泽 化 湖泊 列 为 表 42 一 1 。 并 对 典型 沼泽 化 湖泊 进行 对 比分 析 。 北海 位 于 腾冲 县 境 , 是 更 新 世 晚 期 火山 喷发 , 熔 岩 流 将 大 一 江上 游 支流 河 段 堵塞 而 形成 的 火山 堰 塞 湖 。 其 湖面 海拔 1870 米 , 湖 盆 宽 浅 , 呈 封闭 状态 , 对 沼泽 发 育 十 分 有 利 。 环 潮 四 周 沼泽 十 分 发 育 , 因 使 济 面 大 大 莹 缩 , 现 仅 存 于 古河 道 的 中 心 部 分 , 占 整个 湖 盆 的 40%。 西湖 与 洱海 、 剑 湖 、 蔚 英 湖 、 沾 沾 湖 都 是 在 断 陷 基 础 上 经 后 来 侵蚀 作用 形成 的 构造 一 侵 伺 湖 盆 。 它 们 都 分 布 在 著名 的 红河 大 断裂 与 金沙 江 大 断裂 的 东 侧 , 并 且 沿 北 或 西北 方向 382 表 42 一 1 滇 西北 主要 湖泊 沼泽 化 状况 st Bic Ba 沼 译 面积 〈 亩 ) |] 名 称 | 位 置 海拔 ( 米 )| 成 A (Hi) 3 sao | 沼泽 类 型 | 最 深 | 面积 | 占 湖 % 1 | 北 海 | 腾冲 县 | 1870 | 火山 堰 塞 | 10,000 | 2 | 6 | 6000 | 40 | 湖 盆 沼泽 2 | 听命 湖 | 泸 水 县 | 3485 冰 oth 30 1.5 5 湖滨 沼泽 3 | S| 湖 | 剑 川 县 | 2100 | 和食 蚀 一 构造 | 12,000 | 3 | 7 | 1200 10 湖滨 沼 译 4 | 洱海 | 大理 县 | 1950 | 构造 一 侵蚀 |j2,520, 000 126,000 | 5 湖滨 沼泽 5 | | HRB) 1980 | 构造 一 侵蚀 | 6,000 3 | 8 | 3,300| 55 | awe 6 | e284) | 邓 川 县 | 2000 | 构造 一 侵蚀 | 10,000 | 4 4000 | 40 | 湖 盆 沼泽 7 | 拿 帕 海 | 中 名 县 | 3260 | 构造 一 岩溶 | 900,000 10.5 | 2.5)423,000 | 47 湖 贫 沼泽 8 | Fu | 宁 浪 县 | 2780 | 构造 一 侵蚀 93.5| | 15 | 湖滨 沼泽 9 | 海 | 永 胜 县 | is | wm , 造 基本 无 沼泽 呈 线 性 排列 。 这 些 湖 盆 的 生成 与 高 原 隆 起 中 发 生 的 补偿 性 陷落 有 关 。 它 们 不 仅 有 广阔 的 湖滨 沼泽 , 而 且 湖 底 往 往 有 厚 层 水 下 泥炭 , 西 湖 和 泸沽 湖 的 子 湖 小 海子 , 经 钻探 , 泥 炭 层 连 续 厚 度 超过 11 米 。 从 地 瑶 上 看 , 这 些 湖 泊 普 遍 沼泽 化 并 生成 厚 层 泥 痰 的 有 利 条 件 , 首 先 在 于 湖 盆 具有 优越 的 贮 水 条 件 , 其 次 , 它 们 都 一 侧 受 控 于 一 条 主 断 裂 , 湖 底 向 主 断 裂 一 侧 倾斜 , 另 一 侧 则 具有 宽阔 的 浅水 带 。 不 论 水 位 如 何 变化 , 湖 滨 区 随 着 湖岸 线 迁 移 , 都 可 以 保持 连续 的 沼泽 化 过 程 。 如 西湖 的 西 侧 紧 靠 苍山 大 断层 〈 红 河 大 断层 的 北 支 ) , 湖 水 最 深 在 断层 附近 。 东 侧 湖水 渐 浅 , 2 米 深 处 水 生 植 物 修 狸 菠 等 生长 茂盛, 水 深 0.6 米 以 下 , 出 现 大 片 芦苇 。 与 此 相反 , 程 海 则 挟 于 两 条 共生 断裂 之 间 , 两 岸 断层 崖 陡 立 , 缺 少 滨 湖 浅 水 带 , 又 加 晚近 时 期 水 位 明显 下 降 , 因 而 湖 盆 内 基本 无 沼泽 发 育 。 拿 帕 海 是 沼泽 化 较 重 的 湖泊 , 发 育 在 石灰 岩 为 主 的 中 旬 高 原 上, 第 三 纪 后 期 陷落 成 湖 后 , 岩 溶 作用 仍 强 烈 地 影响 到 湖 盆 的 发 育 。 湖 岸 及 底部 均 有 落水 洞 , 尤 其 是 湖北 端 有 长 16 公 里 的 地 下 河 , 穿 过 湖北 侧 的 修 背 斜 , 出 露 后 称 消 麦 河 , 湖 水 大 量 外 泄 , 流 入 金 沙 江 。 湖 的 东南 侧 又 有 几 条 得 修 河流 汇 入 湖 盆 , 形 成 宽阔 的 网 状 水 系 。 湖 两 侧 是 金沙 江 一 中 旬 大 断裂 , 沿 断裂 有 许多 上 升 泉 补 给 湖 盆 。 这 样 , 在 湖水 、 河 水 、 泉 水 与 降水 混合 补给 下 , 使 拿 帕 海 整个 北 半 部 发 生 沼泽 化 。 (=) 气候 因素 1. 气 候 的 垂直 分 带 与 沼泽 发 育 演 西 北 区 的 气候 具有 典型 的 垂直 带 谱 , 垂 直 带 谱 在 各 地 又 不 能 整齐 划一 。 但 大 致 包 括 以 下 7 个 带 : 河谷 亚热带 《基带 ) 、 山 地 暖 温 带 、 山 地 温带 、 山 地 寒 温 带 、 山 地 亚 寒 带 、 山 地 寒带 和 山地 冰雪 带 。 由 于 地 球 上 从 热带 到 寒 带 都 有 沼泽 分 布 , 所 以 相当 多 的 人 不 承认 沼泽 有 地 带 性 规律 , 关 于 沼泽 垂直 地 带 性 的 论述 更 少见 , 因 而 使 沼泽 学 在 地 带 383 性 规律 方面 的 理论 模糊 不 清 。 本 区 独特 的 A REM RBA Hh He GH 例 。 河谷 亚热带 是 垂直 带 谱 的 基带 , 气 候 湿热 , 植 物 茂 感 , 有 利于 沼泽 发 育 。 如 腾冲 , 年 降水 1468.5 毫 米 , 年 均 温 14.7"C , 而 僵 江 流域 降水 最 多 达 4181.4 毫 米 。 湿 热 环 境 使 河 谷 盆地 沼泽 较 多 , 如 前 述 腾冲 的 北海 即 例 。 考 察 腾 冲 盆地 , 古 代 亦 分 布 大 片 沼泽 , 后 逐 步 被 垦 为 水 田 。 在 高 山峡 谷 区 变 为 特殊 的 于 热 河 谷 气 候 , 多 见 刺 灌 、 芒 等 耐 旱 植 物 , 沼 泽 不 能 发 育 。 海拔 1800 一 2500 米 的 暖 温 带 , 年 降水 达 1000 毫 米 , 年 均 温 15 一 18*2 , 位 于 该 区 的 许 多 湖泊 , 如 洱 源 的 西湖 、 世 怕 湖 等 ,不 仅 强烈 沼泽 化 , 而 且 形 成 深厚 的 泥炭 , 证 明 暖 温 气 候 对 沼泽 发 育 也 十 分 有 利 。 海拔 2500 一 3100 米 左右 为 山地 温带 气候 , 植 被 常见 云南 松 ;年 降水 量 900 一 1100 毫 米 , 茹 发 量 在 1000 毫 米 以 上 , 年 均 温 12 一 16*0 , 加 上 其 他 环境 因素 , 不 利于 沼泽 发 育 。 考 罕 中 在 此 带 基本 见 不 到 沼泽 。 海拔 3100 一 4100 米 左右 的 寒 温 带 , 年 降水 约 600 一 1000 毫 米 , 藻 发 量 仅 180 毫 KE 右 , 相 对 湿度 可 达 80%, 年 均 温 4 汉 以 下 ;由 云 杉 、 冷 杉 组 成 的 暗 针 叶 林 内 阴冷 而 淹 湿 , 林 下 草本 植物 及 近 地 面 的 昔 玫 、 真 菌 类 腊 常 党 态 , 枯 枝 落 叶 层 厚 达 10 余 厘米 , 它 具 有 很 强 的 保水 性 能 , 植 物 残 体 不 能 彻底 分 解 , 结 果 在 土壤 剖面 中 形成 一 个 暗黑 色 泥 类 层 。 试 以 梅里 雪山 第 四 系 沉积 为 例 , 描 述 如 下 : 剖面 海拔 3240 米 , 坡 向 w, 坡 度 27", 基 岩 为 铅 灰 色 片 岩 。 痢 面 由 上 而 下 : il0 一 6 厘米 , 枯 枝 落叶 腐殖质 层 。 ii 6 一 10 厘 米 , 了 暗黑 色 泥 痰 层 , 中 度 分 解 。 iiil0 一 25 厘 米 , 棕 色 亚 粘土 , 稍 湿 , 坡 积 层 。 iv25 一 75 厘 米 , 暗 灰色 亚 粘 土 , 夹 角 砾 。 v 75 一 90 厘 米 , 黑 灰色 古 土壤 层 。 vi90 一 120 厘 米 , 棕 黄色 亚 粘 土 严 碎 石 , 坡 积 层 。 可 见 , 先 后 有 两 次 出 现 林 下 沼泽 化 现象 。 这 种 冷 湿 气 候 下 的 平缓 坡地 或 洼地 则 常 是 沼泽 发 育 之 地 , 如 恬 罗 雪山 海拔 3600 米 的 安 切 来 十 口 , 高 黎贡山 海拔 3485 米 的 听命 湖 , 玉龙 雪山 海拔 3200 米 的 干 河 坝 〈 夏 季 云 雾 线 海拔 3100 米 ) 都 发 育 沼 泽 , 因 此 , 我 们 在 天 约 海拔 3100 米 以 上 的 寒 温 带 可 圈 出 一 个 山地 沼泽 化 带 。 如 将 前 述 称 为 第 一 沼泽 化 带 , 那 么 , 这 可 称 为 第 二 沼泽 化 带 。 2 WER A WER 野外 调查 中 发 现 , 沼 泽 最 高 可 发 育 在 寒带 的 中 下 部 。 这 里 冷杉 林 达 到 上 限 , 植 被 为 高 山 灌 丛 草 甸 , 土 壤 为 高 山 草 甸 土 。 年 均 温 一 5 一 一 10C, 年 降水 350 一 390 毫 米 , 风 力 强劲 , 局 部 有 多 年 冻 土 发 育 , 属 于 冰 缘 环境 。 在 白马 雪山 海拔 4230 米 的 山 鞠 部 发 现 的 沼泽 , 是 整个 演 西 北 区 位 置 最 高 的 一 个。 这 是 一 个 先 受 冰 蚀 继而 又 受 雪 蚀 作用 的 宽 浅 分 水 蒂 。 其 底 质 为 冰 磺 物 , 有 4 一 5 条 溪流 半 伏 流 状 穿 过 沼泽 化 的 浅 谷 , 植 被 以 小 叶 杜 鹏 、 若 草 为 主 , 泥 炭 (包括 草根 层 ) Boom 384 Kk WHALM PH: i 0 一 18 厘 米 , 草 根 层 , 棕 色 , 多 活 根 。 ii 18 一 42 厘 米 , 泥 炭 , 褐 棕色 , 分 解 差 , 饱 水 。 iii42—62) OK, Ve, Mat, PES. iv62—95)/BK, Voie, Matt, DHE. | V 95 厘 米 以 下 , 含 泥炭 的 灰色 砂砾 石 层 , 砾 径 0.5 一 1 cm, 山地 海拔 4200 一 4500 米 段 , 为 寒 冻 风化 岩 习 坡 带 , 植 被 依然 为 草 旬 灌 丛 , 但 不 能 发 BARE. 4500 米 以 上 的 冰雪 带 , 基 本 没有 高 等 植物 。 由 此 可 见 , 寒 带 下 部 是 本 区 沼泽 垂直 分 布 的 上 限 , 地 瑶 上 它 处 于 冰 缘 带 下 部 。 (=) 沉积 物 因 素 亚热带 干 热 河 谷 区 , 基 岩 裸 露 , 碎 习 物 质 粗糙 , 保 水 性 差 , 再 加 气候 干 热 , 就 不 可 能 形成 沼泽 。 暖 温带 山 苯 是 洪 积 物 、 坡 积 物 沉积 区 , 往 往 物 质 较 细 , 渗 透 率 低 , 而 且 有 坡 水 补给 或 径流 溢出 , 便 易于 形成 沼泽 。 如 玉龙 雪山 的 玉 湖 附近 , 洪 积 扇 前 缘 呈 5 " 坡 , 坡 水 在 扇 尾 形成 小 溪 汇 入 玉 湖 , 再 加 地 下 水 浸 溢 , 使 地 表 积 水 , 发 育 了 华 扁 穗 草 一 苦 草 沼泽 , 埋藏 泥炭 厚 250 厘 米 。 腾 冲 盆 地 玉 壁 村 位 于 大 型 洪 积 扇 上 , 地 表 90 厘 米 为 干燥 的 棕 黄 色 坡 积 亚 粘 土 , 下 伏 褐 色 泥 炭 层 , 见 厚 6.6 米 , 推 测 泥炭 的 时 代 属 更 新 世 晚 期 , 说 明 洪 积 扇 沼泽 发 育 的 环境 曾 相当 稳定 。 在 湖 贫 区 , 由 于 河流 汇 入 带 来 大 量 泥 沙 , 湖 泊 因 淤积 而 衰亡 , 演 变 为 沼泽 , 这 是 普 遍 趋 势 。 而 且 河 流 沉 积 速率 控制 着 泥 痰 中 矿物 质 的 含量 。 如 洱 源 的 西湖 东 岸 受 弥 首 河 影 响 , 上 部 较 纯 泥炭 厚 3 米 , 中 部 为 厚 3 米 的 炭 质 淤泥 , 下 底 为 厚 1.5 米 的 青 灰 色 湖 WK - 泥 , 底 质 为 河流 相 砂 与 小 砾石 。 但 距 岸 700 米 处 河流 影响 甚 徽 , 地 表 以 下 纯 泥 痰 见 厚 11.80 米 〈 未 打 穿 ) , 沉 积 特点 显然 不 同 。 由 上 述 可 见 , 沉 积 物 既 影响 到 水 分 的 存储 条 件 , 又 影响 到 泥炭 沉积 相 的 特点 。 而 这 又 与 地 瑶 条 件 有 机 配合 而 发 挥 作 用 的 , 因 而 使 湖 盆 环 境 成 为 滇 西北 最 主要 的 沼泽 与 泥炭 发 育 区 。 (四 ) 植物 因素 从 沼泽 发 生 学 来 看 , 笔 者 认为 植物 可 能 并 不 是 基础 性 因素 。 有 了 适宜 的 地 瑶 条 件 、 充足 的 水 分 和 必要 的 气候 条 件 , 沼 生 植物 才 可 繁衍 起 来 。 目 前 , 对 植被 的 蒸发 、 蒸 腾 机 制 还 在 探讨 中 , 因 此 , 它 对 沼泽 发 育 的 影响 亦 无 定论 。 但 在 演 西 北 发 现下 述 确 切 的 事实 : 在 寒 温 带 山 地 , 茂 密 的 冷杉 、 云 杉 和 其 他 乔 、 灌 木 使 郁 闭 度 达 到 80 % 以 上 。 这 种 屏蔽 作 用 明显 地 抑制 林 下 蒸发 , 遂 使 林 下 发 生 沼泽 化 现象 , 在 相应 的 土壤 剖面 中 常见 呈 水 平 的 BME VE KE 在 考察 区 还 须 着 重 指出 的 是 , REMASTER SHH OLAS RE. 除了 地 瑶 、 水 分 等 有 利 条 件 外 , 在 湿热 与 暖 湿 条 件 下 , 植 物 生产 量 高 也 是 一 个 重要 因 素 。 在 亚热带 的 腾冲 地 区 , 植 物 四 季 生 长 , 演 西湖 区 植物 生长 期 也 相当 长 。 这 样 , 残 体 的 积累 远 远 超过 分 解 , 这 是 区 内 高 山 当 泽 或 我 国 北方 沼泽 所 不 具备 的 特点 。 385 386. 华 扇 穗 草 沼泽 扇 穗 草 - 苔 草草 旬 化 沼 汉 苔 草 - 蓄 沼 泽 化 草 旬 BS- 香 育 沼泽 化 草 旬 BF hit 杂 类 草草 多 冷杉 林 著 AE LA 耕地 图 42 一 2 水 葱 - RBA FZ Ot RG Pa1AF LE BRF Se FE SF ait KT 1b 5878 蔡 草 沼泽 拿 帕 海 沼泽 类 型 图 re rt el 本 区 自然 地 理 带 的 垂直 分 异 , 使 沼泽 环境 的 植被 有 较 多 的 生活 型 , 不 仅 有 低 海拔 党 见 的 一 些 类 型 , 而 且 出 现 了 独特 的 苦 草 一 箭 竹 小 叶 杜 鹏 沼泽 。 另外 , 在 演 西 北湖 盆 区 , 由 于 水 体 沼泽 化 占 主导 地 位 , 水 生 植 物 如 眼 子 菜 、 杉 时 或 等 在 沼泽 与 泥炭 形成 中 具有 更 重要 的 作用 。 并 且 由 于 湿 生 植物 种 属 丰富 , 微 地 瑶 引 起 的 水 热 状况 的 微小 变化 , 促 使 小 环境 的 沼 生 植物 截然 不 同 , 从 而 形成 复杂 多 样 的 沼泽 体 (如 表 42 一 3 ) , 仅 拿 帕 海 就 见 到 8 种 沼泽 体 〈 如 图 42 一 2 ) 。 二 、 主 要 沼泽 类 型 及 分 布 (—) 分 类 原则 在 沼泽 研究 中 , 国 内 外 曾 出 现 过 水 文 分 类 、 植 物 分 类 、 泥 痰 分 类 、 地 禾 分 类 等 单 要 素 分 类 方案 。 这 种 分 类 很 难 避 免 片面 性 。 后 来 又 出 现 先 按 泥 炭 , 后 按 地 钥 与 植被 的 分 类 , 这 种 分 类 中 包含 双重 主导 因素 , 难 免 二 元 交叉 的 弊病 , 不 能 形成 严密 的 系统 。 何 况 近年 来 出 现 了 把 分 解 很 差 的 草根 层 也 视 为 泥炭 的 倾向 , 那 么 原则 上 讲 , 不 含 泥炭 的 沼泽 是 不 存在 的 , 把 泥炭 作为 分 类 的 基础 更 成 了 问题 。 苏 联 早 有 所 谓 高 位 沼泽 、 低 位 沼泽 和 中 位 沼泽 的 分 类 , 影 响 较 大 。 但 把 地 球 上 一 切 沼 泽 都 纳入 一 个 发 育 模 式 是 有 待 商 机 表 42 一 2 横断 山中 部 主要 沼泽 类 型 系列 表 类 型 | 组 | tk (SEP) « , 六 蚀 湖 盆 箭 竹 一 小 浸水 缓坡 箭 竹 沼泽 3 out TS ERE a RIEU THALES HB PE RE S/N ese | 雪 蚀 洼地 小 叶 杜鹃 谷 缘 小 叶 杜 鹏 沼泽 oi tags . 谷 坡 小 时 杜 静 沼泽 体 一 昔 草 沼泽 谷底 昔 草 沼泽 山 间 盆地 扁 穗 草 一 SARA 西 ‘a = 坡 脚 营 草 沼泽 体 mn 营 草 沼泽 谷底 扁 穗 草 一 伴 蔗 沼泽 冲积 山 | 山 兢 坡地 昔 草 一 a ia 加 st 洪 积 扇 缘 苦 草 一 扁 穗 草 沼泽 扁 缘 缓坡 扁 穗 草 沼 泽 体 扁 穗 草 沼泽 沼 | 坡 积 泽 | 宽 谷 灌 丛 一 胜 菜 沼 谷 坡 杜 鹏 灌 从 一 营 草 沼泽 ae | SE, 河床 沼泽 泽 谷底 睡 菜 沼泽 “le al UE RAE KARE 浅水 带 芦苇 沼泽 体 WZ ieee P23 Fe G7 iis 3 BR BRK Fy ABBR IB PE LS 7A) WE Hb a A Fs BB 湖滨 滩地 扁 穗 草 沼泽 体 冰 蚀 湖泊 沼泽 ,, -一 一 一 *# 沼泽 体 划分 见 42 一 一 表 3 + # 此 类 型 超出 本 年 考察 范围 , 群 体 划分 尚 待 进一步 工作 387 BeNOR | . | kt B- | |: 严 n3eTIIT9H9T9A | fabyok € — 1 MIC EAB BRE CC Get Set SEA ~ RT = = eA | ORZe 一 一 一 一- ®N+¥M-*OOH , ae He NCR +z &R ve Yet hs S — ndiro :沙眼 soyyueduayy | GEM IK T ANC KR Ro 或 | A—*KHAU MM xoIey st Et WH OCR | 国 TH) 于 回 sTIOYI09] 4 Bt EOS RAN ae Se Ht BT th sndztog | 4 a ae ay Sa STIOYIOI] ee: Se I S°SHd eN + | See 人 《TeJN AR Db Iv GARE Sa sek Fit ais Sa FR OG bc BE M-*0OH-*"os | mrmroahlod a7 sae HAY WOH “NOM Pew aR saqjueduay, 0058 |tHl yy Ste wr yz CSE wospuapuopoyy | *,S—eWWl4MBey Ha VV ews gs mnuseyds ft | Ht Bhs S —— T BW |T TE| Te. | Hd ®)-®N+ xazeD | 1 NES OEY | 鲁 简 腿 革 三口 民 眼科 下 a-*0S> 369 本 she Hse Et Tr ne | ae ea sere | AEM Mae CER SS | TAREE ON Ly SB We BS = Co A RRR IZ BiSaTIqoos ey} Te oft BY | Ht EL SB a) Blaise TH |. T 加 -| snounf worpuepopoy y | HFA REGS IA eH Bea sg Be EY Way | | ERB sTIv[NoIpeg “MH 61a | | WARREN Neer | ANSGAR : | Wx “Ce | MACS xo1ed | ACMI * BO LAT —HSeCeRis me *¥AM WM VERY te 二 | &@ HB & FY ge we 激 4 ae Ht =e D a MY BB C—O MS “HALEY 8 L(A Bh ae oS: Ha 2N+ | Het 3 - "0S -*00H * CSL EL ad I Saka K€ — T ACY ELL BR BEE SH CARR EY Sat BF S°$: Hd eN+ wnuosdjog sts] BE sk EE JE VY EL SE Hl — Be YL y¥-"’0S-*0O0H soyjueduopy CHR | Cd CHR xore) | YAMA Tg Be | —A Ss ony Tee Re S°9:Hd 9 严 n3eTTI9IzeA | KE— TL AMM Exh Bat BRE i CEL GH Sat 2 Gt Fs aR 0002 ————— -*N+¥M-°OOH sefen Hees Hf yet Et CER | CS SCHR sndirog | RAK T Ae Ri EEL | Se NCEE CAR Tt st a ek S°9: Hd 3N-e9 mn3eIII95I3I9A | KS — TL ACSA ELA RB Se LAER GH Sal 36 ft “FSREA Me At 086T -®N+¥M-*OOH re mnII4qdoleT9D XI CGH hd ae Tols3erolod :沙眼 | Cat “CER Stunwmoo se1Tm3aeIqd | M12K 9 0 Nig iMt EERE | BASE el Se NCAR Tit eh at es a ee eee | ee ee $°9: Hd ®N We 理发 +¥ +¥ -#0-*0OOH FRM AR 00z8 CSR EA | OCS] DC fet standdr yy | GHIA KH, MER AHS | Sk BA AR ty A Ae x=.) ale a. 6). a | rae ~ mnro3kTod Hae ET X9IeD ci eTIIzelod snoune MRS ch FR Ome S—BVOPRDE —_- |_| 009¢ EWAN snounf (4 26 snssodwoo0uulry Meee Cad St snus 41g - NALA Ee Gee | Yate oe ee | GK | m@ F me Hk & YY g we Mw Ry 性 ee eee auHe 389 的 。 有 些 地 方 , 低 、 中 位 沼泽 没 发 育成 高 位 , 并 不 是 形成 年 龄 问题 , 而 是 受 空间 地 理 规 律 所 制约 (0 。 也 有 人 倡导 按 沼泽 的 景观 分 类 , 其 要 旨 是 从 整个 景观 上 划分 沼泽 类 型 。 从 理论 上 讲 这 是 易于 接受 的 , 但 沼泽 毕竟 涉及 复杂 的 自然 要 素 , 有 些 难 以 定量 。 这 样 , 在 实际 应 用 上 遇 到 困难 , 在 实行 中 势必 走向 依据 了 地 瑶 或 植被 、 或 水 文 做 为 主导 因素 (9)。 本 文 从 地 瑶 是 沼泽 发 生 的 一 个 基础 性 因素 这 一 认识 出 发 , 又 考虑 到 愈 是 在 沼泽 的 小 环境 , 植 被 对 沼泽 面 和 貌 的 控制 就 愈 明 显 的 一 般 规律 , 采 用 地 瑶 与 植物 相 结合 的 分 类 方 案 。 分 类 的 前 级 主要 是 地 盘 , 分 类 的 未 级 主要 是 植物 , 中 间 逐 渐 过 渡 。 做 为 分 类 主导 因 WR SRD AM. I — RN, DNASE DALI OM, 分别 5 区 be, HAS, “RDS, DAA A n. (=) 沼泽 类 型 划分 整个 分 类 系统 如 表 42 一 2 所 列 。 一 级 区 为 体现 高 山高 原 环境 沼泽 的 西南 山 原 沼泽 类 ;二 级 区 划 为 7 个 沼泽 型 , 三 级 划分 为 沼泽 组 , 地 犁 上 属于 中 小 地 瑶 类 型 , 如 谷 坡 、 扇 综 、 滨 岸 等 , 构 成 中 小 生态 环境 , 这 里 出 现 生 活 型 相近 的 若干 沼泽 群落 , 组 成 一 个 沼 泽 组 , 四 级 为 沼泽 体 。 在 本 区 初步 划分 出 25 个 沼泽 体 。 各 类 渭 渗 类型 及 其 特征 如 表 42 2 、3 所 列 。 (=) 沼泽 与 泥炭 分 布 的 一 般 规律 1, BREBEBS 考察 区 沼泽 主要 分 布 在 高 山 与 高 原 的 冰 〈 雪 ) 蚀 湖 盆 , 高 原 断 陷 湖 贫 、 河 谷 盆地 及 山 蔡 缓 坡 等 四 种 地 瑶 类 型 。 其 中 拿 帕 海 沼泽 面积 最 大 , 为 39.30 平 方 公里 , 小 的 仅 几 亩 , 如 听命 湖沼 泽 约 1.5 亩 。 由 于 山 原 地 瑶 条 件 的 限制 , 高 山高 原 上 沼泽 面积 都 很 零 星 , 较 多 的 是 分 布 在 断 陷 湖 盆 中 , 因 此 , 本 区 沼泽 总 体 上 呈 零 星 分 布 。 4200 (4100) 第 2 i A 3100 (3000) 2600 ( 2400) 第 1 沼泽 化 中 2100 (1800) 图 42 一 3 ”横断 山 滇 西北 区 沼泽 垂直 分 带 390 2 VRE 考察 区 高 山 冰 、 雪 蚀 洼 地 全 新 世 泥 炭 厚 度 小 于 1 米 , 高 原 面 上 一 般 小 于 3, MH 西 县 的 攀 天 阁 等 地 。 最 厚 出 现在 沼泽 化 湖 盆 , 如 拿 帕 海 喇 嘛 寺 支 谷 里 , 泥 炭 厚 6.15 米 , 西湖 和 泸 油 湖 地 区 厚度 超过 11 米 。 这 样 厚 的 湖 相 泥 炭 层 , 在 我 国 大 陆 内 侧 尚 属 首次 发 现 。 另 外 , 在 山 厅 也 有 较 厚 的 埋藏 泥炭 , 如 腾冲 县 玉 辟 村, 厚度 超 过 7 米 , 为 更 新 世 泥 Ro 3 .垂直 地 带 性 特点 前 已 说 到 , 受 地 瑶 与 气候 条 件 的 控制 , 沼 泽 的 发 育 在 本 区 表现 出 垂直 地 带 性 特点 。 位 于 亚热带 和 暖 温 带 为 第 一 沼泽 化 带 , 属 于 热 湿 一 暖 湿 型 , 造 炭 植物 主要 是 扁 穗 草 、 芦 革 等 , 水 生 植 物 有 眼 子 菜 、 杉 叶 藻 及 其 藻类 等 。 位 于 寒 温 带 及 寒带 下 部 为 第 二 沼泽 化 带 , 属 于 冷 湿 型 , 造 炭 植 物 中 出 现 了 箭 竹 和 小 叶 杜 鹏 这 类 本 来 并 不 是 沼泽 植物 , 但 适应 冷 湿 环境 的 植物 。 两 个 沼泽 带 之 间 夹 着 一 个 沼泽 与 泥炭 的 不 发 育 带 , 位 于 温带 气候 带 。 沼泽 发 育 的 上 限 为 寒带 下 部 的 草 甸 灌 丛 带 。 由 些 可见, 尽管 由 于 不 少 沼 生 植 物 如 芦苇 、 蔡 草 等 具有 很 强 的 适应 性 , 分 布 相当 广泛 , 因 而 使 沼泽 发 育 具 有 隐 域 性 特点 , 并 且 往 往 掩盖 了 沼泽 所 具有 的 地 带 性 分 布 特 点 。 本 区 的 事实 证 明 , 沼 泽 除了 非 地 带 性 特点 的 一 面 , 还 存在 地 带 性 特 点 。 演 西北 地 区 , 在 垂直 方向 上 出 现 了 两 个 沼泽 发 育 带 , 其 性 质 亦 并 不 相同 。 参考 文献 C1) O.JI.JIMC H,ABePe3MHa(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