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 四 4 ca ’ j } 5 bs ' é hui 把 ° aw » 多 | “ht, ae eo rey 3 oe 村 SA ys he af - , oe 人 3217 fit 中 国 科学 院 南下 地 质证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1 4-6 中 国 科 学 院 南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5 目 录 鄂尔多斯 地 台 西 缘 奥 陶 纪 生 物 地 层 研 究 的 进展 ……PPppppp 陈 均 远 Asm Met HMSk Be Ete SHR 姚 宝 琦 沈 Ja (1) OW Are Se HT Hb PK BA Mg SSL FE yy Bh eee e eee c cece eeeeceeeneeeeeeeeeenes 陈 均 远 “” 邹 西 平 〈33 ) 皖南 晚 奥 陶 世 地 层 及 其 与 国内 外 的 对 比 站 RPR ABZ (113) 皖南 上 奥 陶 统 新 岭 组 的 笔 石 PP 李 积 金 〈145) 中 国 科 学 院 南京 地 质 二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0 有 内 容 简 介 本 号 《集刊 > 发 表 有 关 奥 陶 纪 地 层 和 生物 群 方向 的 论文 四 篇 : 《鄂尔多斯 地 人 台 西 缘 奥 陶 纪 生 物 地 层 研 究 的 进展 ,系统 研究 了 奥 陶 系 剖 面 ,讨论 了 地 层 及 化 石 带 的 划分 与 对 比 等 问题 , 并 在 拉 什 仲 组 之 上 还 创立 了 公 乌 素 组 和 蛇 山 组 两 个 地 层 单位 。 | 《鄂尔多斯 地 区 奥 陶 纪 头 足 动物 群 ?, 描 述 了 头 足 动物 化 石 42 属 92 种 , 其 中 9 新 属 62 HH, 对 该 地 区 含 头 足 类 奥 陶 纪 地 层 进行 了 划分 与 对 比 , 另 外 还 讨论 了 有 关 古 地 理 等 问题 。 《了 皖南 晚 奥 陶 世 地 层 及 其 与 国内 外 的 对 比 >, 分 析 了 该 地 区 晚 奥 陶 世 生物 群 的 性 质 , 修 正和 补充 了 化 石 带 ,并 与 国内 外 进行 了 较为 详细 的 对 比 。 《皖南 上 奥 陶 统 新 岭 组 的 笔 石 > 系统 描述 了 笔 石 16 属 129 种 和 亚 种 ,其 中 52 新 种 和 新 亚 种 , 讨论 了 假 栅 笔 石 \ 直 管 笔 石 , 拟 直 笔 石 及 围 笔 石 ,提出 了 对 双 笔 石 科 分 类 的 意见 。 全 书 共 附 图 版 35 幅 。 中 国 科 学 院 南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eae mae ih ix 北京 朝阳 门 内 大 街 137 号 + OME Re AIT ED hil 新 华 书店 北京 发 行 所 发 行 ” 各 地 新 华 书店 经 售 * 1984 年 4 月 第 一 MR 开本 : 787x1092 1/16 1984 年 4 月 第 一 欢 印 刷 印张 :11 1/2 播 页 ; 19 印 数 ; 0001 一 2,700 字数 : 310,000 统一 书号 > 13031。2537 本 和 社 书 号 ; 3478。13 一 16 定价 ; 3.10 元 科技 新 书目 : 67-17 第 20 号 中 国 科 学 院 南 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No. 20 1984 年 4 月 Mem, of Nanjing Inst. of Geol. & Palaeont. Acad. Sinica April, 1984 鄂尔多斯 地 台 西 缘 奥 陶 纪 生物 地 层 研究 的 进展 Ryn ARR RAH HEk ABT Eek FHR WER 沈 后 一 、 内 蒙古 果子 山地 区 / RFU Rie AAR. AAI +E, 这 一 地 区 的 奥 陶 系 即 已 发 现 , 法 人 德 日 进 〈1923) 命名 为 磋 口 系 。 关 士 聪 \ 车 树 政 1937 年 在 本 区 进行 地 质 调查 时 ,发 现 奥 陶 纪 含 珠 角 石 灰 岩 之 上 还 有 下 奥 陶 统 的 笔 石 地 层 , 从 而 引起 了 地 质 界 的 很 大 兴趣 。 病 后 又 经 卢 衍 豪 〈1954)、 穆 恩 之 (1959) 及 张 日 东 (〈1959) 等 深入 研究 ,商定 了 较 好 的 基础 。 区 内 奥 陶 系 分 布 广泛 ,是 构成 桌子 山 \ 囚 德尔 山 的 重要 岩层 。 关 士 聪 、 车 树 政 《1955 ) 将 奥 陶 纪 地 层 按 岩 性 及 化 石 , 自 下 而 上 划分 为 : 下 奥 陶 绕 三 道 坎 层 、 桌 子 山 石灰 岩 、 克 里 摩 里 石灰 岩 , 中 册 陶 统 乌 拉力 克 层 、 拉 什 仲 绿色 者 系 等 五 个 地 层 单位 。 张 文 党 (1962) 综 合 穆 恩 之 (1959) 对 笔 石 及 张 日 东 〈《1959) 对 头 足 类 研究 的 成 果 , 将 桌子 山 奥 陶 系 分 为 六 个 化 石 带 , 自 下 而 上 为 : 1) Wutinoceras 带 ; 2) Polydesmia-Ordosoceras 带 ; 3) Amplexo- graptus confertusity ; 4) Pterograptus elegans 带 ;5) Glyptograptus teretiusculustti ; 6) Nema- graptus gracilis 带 。1960 年 张 日 东 将 上 述 第 2 个 带 , 又 进一步 分 为 Ordosoceras quasilineatum 与 Polydesmia zuezshanensis 两 个 化 石 带 , 并 在 Ordosoceras quasilineatum 带 之 上 及 Ample- xograptus confertus 带 之 下 ,增加 一 个 Vaginoceras undulatum 带 。 1977 年 ,笔者 等 在 四 德 尔 山 老 石 且 东 山 、 罗 德尔 山南 缘 哈 图 沟 、 公 乌 素 青 年 农场 ,以 及 桌子 山 苏 伯 沟 等 处 ,系统 地 研究 了 呐 陶 系 剖 面 , 获得 不 少 新 资料 , 认 为 对 过 去 的 分 层 及 对 比 有 必要 进行 补充 和 修订 。 本 文 除 对 上 述 某 些 化 石 带 提 出 新 的 意见 外 , 新 增 了 四 个 化 石 带 ,同时 在 拉 什 仲 组 之 上 ,还 创建 了 公 乌 素 组 及 蛇 山 组 两 个 地 层 单位 。 (一 ) 剖面 描述 按 岩 性 及 古生物 特征 ,桌子 山地 区 奥 陶 系 可 划分 为 : 下 奥 陶 统 三 道 坎 组 、 桌 子 山 组 及 克 里 摩 里 组 , 中 奥 陶 统 乌 拉力 克 组 、 拉 什 仲 组 \ 公 乌 素 组 及 蛇 山 组 七 个 地 层 单位 。 现 自 下 ” 本文 是 集体 工作 的 成 果 。 参 加 野外 工作 的 还 有 : KAA KER MEH EAS KEMKREMRS. WED 分 主要 由 陈 均 远 ,周志 亲 、\ 林 党 坤 \ 杨 学 长 , 王 志 浩 等 负责 执笔 。 本 文 所 列 化 石头 足 类 由 陈 均 远 、 邹 西平 \ 沈 后 ; =F RH ed ESE EM SH ses FIRES. SR ERAS KSA IA. Hw FB AREA, AREER. 2 中 国 科 学 院 南 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Rl 桌子 山地 区 奥 陶 系 划 分 沿革 表 关 士 聪 、 车 树 政 穆 恩 z (1959) 这 ag (1955) 张 日 东 (1959, 1960) BE Eurastaticoceras = -Sheshanoceras 组 合 DNS Amplexograptus pen: | gansuensis #3 证 拉 Nemagraptus gracilis #5 拉 Nemagraptus gracilis 带 : 什 什 Climacograptus 促 (ch bicornis 亚 带 三 组 组 Syndyograptus 亚 带 乌 克 乌 克 = yplograptus Glyptograptus 乌拉 力克 层 = teretiusculus #4 cs teretiusculus #5 克 Pterograptus elegans #5 we Pterograptus elegans #§ 克 里 摩 里 = a 摩 摩 BRE 里 Amplexograptus 里 Amplexograptus 组 confertus 带 组 confertus 带 桌 Vaginoceras undulatum #5 a Pomphoceras- Dideroceras undulatum #" RF F 下 石灰 岩 i Ordosoceras quasilineatum #3 il) Ordosoceras quasilineatum #5 组 Polydesmia zuezshanensis # 组 Polydesmia zuezshanensis 带 = = Parakogenoceras 带 三 道 坎 层 a Wutinoceras 带 次 组 组 Pseudowutinoceras #3”) 1) Pomphoceras 在 内 蒙古 ,宁夏 ?珠穆朗玛 峥 地 区 等 都 有 发 现 ?特征 易 辨 , 层 位 也 很 稳定 。Dideroceras undulatum GARZA Vaginoceras xzCz1attz2, 分 布 不 若 Pomphoceras 广泛 ;所 代表 的 地 层 范 围 也 较 大 。 2) 原 三 道 坎 组 的 于 ztzzoceras, 壳 表 具 横 环 , 体 管 内 部 沉积 性 质 属 假 直角 石 类 型 , 现 改名 为 Pserdororttizoceraso 而 上 分 别论 述 : 1. 三 道 坎 组 与 下 伏 上 寒 武 统 岗 山 组 假 整合 接触 , 岩 性 主要 为 石英 砂岩 、 砂 质 和 白云 岩 与 灰 岩 互 层 , 在 区 内 广 为 分 布 , 但 岩 性 及 厚度 略 有 变化 。 冈 德尔 山南 缘 及 老 石 且 东 山 一 带 厚 80 一 90 米 , 向 东北 减 薄 ,到 桌子 山 苏 伯 沟 一 带 厚 度 仅 40 米 , 砂 质 及 白云 质 成 分 也 有 所 增加 。 根据 对 头 足 类 化 石 的 研究 , 自 下 而 上 可 划分 为 : 1) Pseudowutinoceras 带 ; 2) Parakogenoceras 陈 均 远 等 : 哪 尔 多 斯 地 台 西 缘 奥 陶 纪 生 物 地 层 研 究 的 进展 3 带 。 现 以 老 石 且 东 山 剖 面 (插图 1) 为 例 说 明 如 下 。 GWE: 桌子 山 组 整 up 三 道 坎 组 5. 浅 灰色 白云 岩 夹 2 层 石 英 砂岩 20.9 米 4. 紫 红色 或 灰 黄色 白云 岩 夹 2 BAAR A, M6. 7 层 含 砾 灰 者 及 泥 灰 岩 , 含 丰 富 的 头 足 类 (HLIL): Papakogenoceras wuhaiense Chen (gen. et sp. nov.), P. exilicostratum Chen (gen. et sp. nov.), P: lashenzhongense Chen (gen. et sp. nov.), P. rarum Chen (gen. et sp. nov.), Ordosoceras lashenzhongense Chen(sp. nov.), Polydesmia abruptum Chen (sp. nov.), Actinoceras wuhaiense Chen (sp. nov.) 35.2% 3. Pe BBa SKEW 2B KDREDREReERERKRA 12.1 2. 大 和 白 或 紫红 色 砂 岩 。 向 上 过 渡 为 瘤 状 灰 岩 , 富 含 (HL4 一 5) KER: Pseudowutinoceras wuha- iense(gen. et sp. nov.), P. exiguum Chen(gen. et sp. nov.), P. exogastrum Chen(gen. et sp. nov.), Stobosvoceras parvum Chen(sp. nov.); fMije28: Hesperinia sp., Apothophylla sp. 17.43 1. 厌 自 色 石 英 砂 岩 与 紫红 色 泥 质 自 云 岩 互 层 , 底 部 为 浅 灰 色白 云 质 砂岩 ,韵律 性 很 强 , 局 部 含 石英 砾 岩 4.3 米 一 一 一 一 平行 不 整合 一 一 一 一 下 伏地 层 : 上 赛 武 统 册 山 组 薄 层 灰 岩 及 竹 叶 状 灰 岩 ,顶部 产 Liconingaspis sp. 及 Blackwelderia sp. 2. 桌子 山 组 与 下 伏 三 道 坎 组 整合 接触 , 岩 性 以 厚 层 灰 岩 为 主 , 并 以 珠 角 石 dczzoceras 的 大 量 出 现 和 拟 高 原 角 石 Parakogenoceras 的 消亡 , 易 与 三 道 坎 组 区 分 。 厚度 一 般 为 300 一 400 KE 下 ,由 于 后 期 剥蚀 , 苏 伯 沟 一 带 的 桌子 山 组 , 仅 遗 留 Oraorocexrear 带 , 其 上 为 中 石 几 统 本 溪 组 所 履 , 厚 度 仅 70 米 上 下 。 根 据 头 足 类 ,桌子 山 组 划分 为 : 1) Polydesmia zuezshanensis 带 ; 2) Ordosoceras quasilineatum ‘i 3 3) Pomphoceras-Dideroceras undulatum 人 带 。 除 头 足 类 化 石 外 ,还 于 桌子 山 组 下 部 发 现 Pseudoasaphus, ELSA Hammatocnemis primitivus =H 化 石 ; 对 于 解决 桌子 山 组 的 对 比 也 是 极 有 价值 的 。 现 将 老 石 上 且 东 山东 坡 的 剖面 简 列 如 下 : 上 履 地 层 : 克 里 摩 里 组 整 合 桌子 山 组 8. 灰 或 深 灰 色 易 碎 泥 质 灰 岩 ,上 部 为 瘤 状 灰 岩 , 富 含 化 石 (HL45 一 46) 三 叶 虫 : Hammatocnemis tw Lu, Pseudocalymene sp., Nileus sp., Hungioides sp., Sinoharpes sp., Trinodus sp., Ptych- opyge sp., Tangyaia sp., Illaenus sp., Lonchodomas sp., Phorocephala sp., Pseudospharexochus sp., Miracybele sp., Mendolaspis sp., Ampyxinella sp., Heliomera ? sp.; FBR: Histiodella serrata Harris; 头 足 类 : Trocholites cf. rudermann Flower, Michelinoceras sp; [Bi }228: Idiostrophia, Leptel- lina gist 7. 中 至 厚 层 灰 岩 ,顶部 夹 网 眼 状 泥 质 灰 岩 ,顶部 产 (HL44) 头 足 类 Pomphoceras wuhaiense Zou et Shen(gen. et sp. nov.), Protocycloceretdes neimonguense Zou et Shen (sp. nov.), Dideroceras undul- atum (Chang), Meitanoceras sp., Sactoceras neimonguense Zou et Shen (sp. nov.); =f rh: Mlae- nus sp. 28.30 6. RE BEI SRR DEE GK PS (HL40—41) FIG: Histiodella sp.; SARE PABA gaz BA 上 上 党 BMG 洛 or GG 6 #@ &@ -学 ei Be HF 233) AR ab 由 旧 焉 51V-L0219 Ra, poe wir snydosbohpurs ~sn,dosb02Dwi/2 ION LAS: 4 Ba SL Snypy 1 己 Gs SKE 到 丁 1 we eye me oe L, ZS AAA 中 A ea 2-9 NW 5 Pern : 9 + ”全 —_— Sy? TSAO 6 一 ve = . NA 3N 9s SSS = => 力 “ S RENN ARM VN WS WAS SS 66 RRS WH 6EEN f NAN NSN BIS SA SSSA SS MS SSS AN 1 1 NE NA seein aa WS bMS! 陈 均 远 等 : 哪 尔 多 斯 地 台 西 缘 奥 陶 纪 生物 地 层 研 究 的 进展 5 二 一 脑 足 类 : Leptellina sp. 47.8 米 5 .灰色 瘤 状 及 厚 层 灰 岩 , 含 少量 焰 石 结核 。 产 (HL3I8—39) LBA; Wutinoceras cf. foerstei (Endo), Ancistroceras minutum Zou et Shen (sp. nov.), Dideroceras shui? (Yi)3 三 叶 虫 : Remople- urides sp., Nileus cf. liangshanensis Lu, Hammatocnemis sp.; FFGR: Juanognathus sp. 20.4 4. 含 泥 不 纯 灰 岩 , 向 上 过 渡 为 厚 层 块 状 灰 岩 , 夹 少量 煤 石 结核 。 产 (HL34—37) PER: Lep- tellina, christania; 牙 形 刺 , Histiodelia serrata Harris, Juanognathus variabilis Serpagli, Histiodella sp-; 4%J228: Trocholites sp., Deiroceras globosum Zou et Shen(sp. nov.) 96.6 * 3. PERRKRARERMIKE, ARBARR Re. 产 CHL 30—33) KER: Ordosoceras sphaeriforme Chang, O. sp-; =—MPHi: Pseudoasaphus sp.; FIER: Juanognathus variabilis Sepagli 72.0 2. EBRARKKaRRKAAK A. (HL -19 一 29) KER: Polydesmia sp.; 腕 足 类 : Apo- thophyla, Leptellina; 牙 形 刺 , Juanognathus variabilis Serpagli 91.6 1. EREABERARKEXEDRIEBKE. FR(HL 16 一 18) 头 足 类 : Polydesmia zuezshanensis Chang, P. spp., 0 gtganteum Chen(sp. nov.); 三 时 虫 : Pseudoasaphus sp.; 脏 足 类 : Macrocoelia 14.5% ae Ae ee 下 伏地 层 : 三 道 坎 组 3. 克 里 摩 里 组 岩 性 以 薄 层 灰 岩 、 瘤 状 灰 岩 与 黑色 页 岩 不 等 厚 互 层 为 主 , 泥 质 成 分 向 上 递增 。 与 下 伏 桌子 山 组 连续 沉积 , 由 于 岩 性 界线 随地 而 异 , 因而 侧重 于 生物 界线 , 仍 以 Amplexograptus confertus 带 的 底 界 , 作 为 克 里 摩 里 组 的 开始 。 本 组 在 区 内 分 布 甚 广 , 在 冈 德尔 山南 缘 及 老 石上 且 东 山 都 有 出 露 , 是 构成 山 前 低 丘 的 主要 岩层 。 岩 性 及 厚度 随地 而 异 , 变 化 急剧 。 老 石 BARU EK 292 米 。 向 西北 仅 8 公里 的 哈 图 沟 一 带 , 厚 度 显 著 减 薄 , 仅 80 米 上 下 , 同 时 , 泥 质 成 分 增加 。 哈 图 沟 的 克 里 摩 里 组 ,可 分 为 二 个 岩 段 (插图 2)。 下 段 厚 60 余 米 , 以 中 薄 层 灰 岩 、 瘤 状 灰 岩 夹 薄 层 页 岩 为 主要 特征 ,在 底部 采 获 (Hy 1 一 2) BA: Glossograptus acanthus Elles et Wood, Cryptograptus tricornis(Carruthers), Pseudoclimacograptus scharenbergi (Lapworth), Climacograptus ex gr. shihuigouensis Mu, Geh et Yin; 三 时 虫 : Mendolaspis sp., Microparia sp., Tangyaia sp., Telephina (Telephina) sp., Lisogorites sp., Ampyxinella sp., Nileus sp., Shumardia sp., Lonchodomas sp.o 顶部 产 CHy 50) 2A: Didymograptus stabilis Elles et Wood, Amplexograptus, con- fertus Lapworth, A. differtus Harris et Thomas, Pseudoclimacograptus scharenbergi (Lapworth) ; =F: Nileus klimoliensis Lu, Paraptychopyge sp., Bulbaspis sp., Telephina (Telephina) sp.o 上 段 厚 17 米 ,以 黑色 炭 质 页 岩 为 特征 , 产 (HL 67b—67g) 2A: Prterograptus elegans Holm, Phyllograptus ilicifolius Hall, P. anna Hall, Glossograptus gracilis Mu, Geh et Yin, G. acathus Elles et Wood, Cryptograptus tricornis Carruthers, Climacograptus cf. parvus( Hall), Amplexograptus cf. differtus Harris et Thomas, A. cf. modicellus Harris et Thomas, Retio- graptus geinitzianus Hall, Didymograptus congnatus Harris et Thomas, D. euodus Lapworth, D. stabilis Elles et Wood, Orthograptus ex gr. calcaratus Lapworth, Isograptus ovatus T. S. 6 中 国 科 学 院 南 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Hall, J. cf. caduceus (Salter), HEBAS, FRRELERD ES Amplexograptus confertus 带 和 Ptrerograptus elegans 带 相当 。 老 石 旦 东山 的 克 里 摩 里 组 , 按 岩 性 及 化 石 特 征 , 可 分 三 个 岩 段 。 下 段 厚 48.4 米 , 瘤 状 泥 质 灰 岩 与 中 薄 层 灰 岩 互 层 , 层 间 偶 夹 页 岩 (HL 47 一 50); PRE 133.12 米 , 瘤 状 灰 岩 与 荐 层 页 岩 互 层 (HL 51 一 66); 上 段 为 炭 质 层 纹 灰 岩 与 炭 质 页 岩 互 层 , 厚 20 米 左 右 。 根 据 笔 石化 石 , 中 段 及 下 段 属于 Amplexograptus confertus 带 , 上 段 属于 Pterograptus elegans 带 。 老 石 且 东 山东 坡 的 克 里 摩 里 组 的 剖面 如 下 : 上 覆 地 层 : 乌拉 力克 组 1 克 里 摩 里 组 EB 7. 灰 黑色 薄 或 中 层 泥 质 层 纹 灰 岩 与 炭 质 页 岩 互 层 , 产 (HL 66t) BZA; Pterograptus elegans Holm", Amplexograptus (sp- nov.), Orthograptus ex gr. calcaratus Lapworth, Glyptograptus spp-, Pseudoclimacograptus sp., Didymograptus sp. ” 20 KEG rh Be 6. 黑 色 中 或 薄 层 灰 岩 夹 黑色 页 岩 , 中 部 为 厚 层 状 灰 岩 , 产 (HL 64-66) ZA: Amplexograptus modicellus Harris et Thomas, Climacograptus ex gr. shihuigouensis Mu, Geh et Yin, Didymograptus sp-, Amplexograptus sp.; =IH-th: Nileus klimoliensis Lu, Ampyx sp. 41.9% 5. 黑 色 薄 层 灰 岩 与 黑色 页 岩 互 层 , 产 (HL 61—63) 2A: Amplexograptus cf. cilianshanensis Mu, Geh et Yin, Climacograptus sp., Diplograptus sp., Didymograptus sp., Cardiograptus 2 sp.-3 = Heth: Hammatocnemis sp., Nileus klimoliensis Lu, Paraptychopyge sp., Ampyx sp. 14.2% 4. 黑 灰色 薄 层 板 状 灰 岩 与 黑色 页 岩 互 层 , 产 (HL 57 一 60) ZG: Amplexograptus cf. confertus Lapworth, 4. modicellus Harris et Thomas, Pseudoclimacograptus cf. scharenbergi(Lapworth), Clima- cograptus sp; 三 时 虫 : Nileus klimoliensis Lu, Bulbaspis sp., Remopleurides sp., Paraptychopyge lashachunensis Lu 38.7 3. 薄 层 板 状 泥 质 灰 岩 夹 深 黑色 页 岩 * 产 (AL 51 一 56) BG: Amplexograptus confertus Lapwo-— rth, Pseudoclimacograptus scharenbergi (Lapworth), Glyptograptus intersitus Harris et Thomas, G. dentatus Harris et Thomas, G. cf. angustifolius (Hall), Diplograptus cf. priscus (Elles et Wood), Glossograptus acanthus Elles et Wood, G. gracilis Mu, Geh et Yin, Didymograptus acutidens Lapworth; =A: Nileus klimoliensis Lu, Lonchodomas sp., Paraptychopyge lashachungensts Lu, Shumardia zotzeshanensis Lu, Endymionia ordosensis Lu, Mendolaspis sp., FER: Eoplacognathus reclinatus ( Fahraeus ) 38.4% FR 2. 深 灰色 瘤 状 灰 岩 , 薄 层 灰 者 互 层 , 化 石 较 少 , 底部 产 CHL 49 一 50) 三 叶 虫 : Remopleurides sp.。 1. 薄 层 灰 岩 和 黄色 钙 质 泥岩 互 层 , 产 (HL 47 一 48) =H: Lonchodomas sp., Remopleurides sp., Ptychopyge sp., Nileus sp., Tangyaia sp., Trinodus sp., 笔 石 : Amplexograptus sp., Diplogra- ptidae; fife aS: Skenidioides? 31.93% 1) 系 穆 恩 之 1953 年 采集 。 NI 陈 均 远 等 : SPARS WH Pa a BR Bg 2A EY HT EA HE he = 4 下 伏地 层 : 桌子 山 组 4. 乌拉 力克 组 BY 10 米 左 右 , 岩 性 以 黑色 含 炭 硅 质 页 岩 为 特征 ,底部 普遍 存在 一 层 砾 灰 岩 ,厚度 不 一 ,最 厚 达 8K, 薄 时 仅 数 公分 ,可 作为 与 克 里 摩 里 组 分 界 的 标志 。 由 于 原 乌 拉力 克 组 上 部 炭 质 页 岩 所 产 笔 石 , 均 系 Nemagraptus gracilis 带 的 分 子 , 与 上 覆 层 关系 密切 , 应 划 归 拉 什 伟 组 为 宜 。 本 文 的 乌拉 力克 组 仅 限于 can. Hr teretiusculus 带 , 只 相当 原 乌 拉力 克 组 的 下 部 。 因 德 尔 山 南 缘 西 坡 哈 图 沟 的 乌拉 力克 组 ,剖面 如 下 ( 播 图 27: LBHE: 中 奥 陶 统 拉 什 仲 组 炭 质 页 岩 = 合 乌拉 力克 组 2. 黑 色 含 痰 硅 质 页 贿 , 产 (HL 68a) ZA: Glyptograptus teretiusculus (Hisinger), Retiograptus Hall, Amplexograptus cf. differtus Harris et Thomas, Didymograptus sagitticaulis Gurley 4.0 米 1. 砾 灰 岩 ,砾石 成 分 全 为 灰 岩 ,排列 杂乱 ,横向 变化 急剧 ,最 大 厚度 可 达 8 米 , 产 (HL 68) FH 刺 : Pygodus serrus (Hadding) 2.3 He 整 2 下 伏地 层 : 克 里 摩 里 组 5. 拉 什 仲 组 以 黄 绿 色 粉 砂 质 页 岩 、 粉 砂岩 互 层 为 特征 , 偶 夹 少量 生物 碎 属 J eR BRT 区 内 未 见 完整 剖面 ,在 哈 图 沟 , 乌 拉力 克 组 之 上 , 仅 露 出 下 部 的 一 段 地 层 。 在 拉 僧 仲 北山 , 出 露 拉 什 仲 组 中 \ 上 部 地 层 , 但 下 部 为 第 四 系 覆 盖 , 上 部 为 断层 切割 。 现 将 哈 图 沟 及 拉 什 仲 北 山 (插图 3) 的 拉 什 仲 组 出 露 的 部 分 地 层 , 按 层 序 综合 如 下 : i & Hle5 Hle6 Hle2 Hle4 a : < SES [SNS SS SS 8 SSS Hlet RSS SS SS JOAN 河谷 < Se 4 . 5 | SS = hth 6B C2) ° 19 20 30 sox mA3 , 拉 什 何 北 山 奥 陶 系 剖面 示意 图 RH 10. 灰 绿色 薄 层 一 块 状 粉 砂岩 与 黄 绿色 页 岩 互 层 。 产 (HLe 8) BF: Prilograptus sp., Inocaulis? sp., Dicellograptus sextans Hall, D. sextans exilis Elles et Wood, Climacograptus parvus Hall, C. bicornis Hall, C. ex gr. forticaudatus Hsii, C. putillus (Hall), Diplograptus diminatus Ruedemann, Glyptograptus euglyphus Lapworth, G. siccatus latus Lee, Orthograptus calcaratus Lapworth 17.4 9. 灰 绿色 页 岩 夹 薄 层 黄色 粉 砂岩 。 产 (HLe 7) BA: Climacograptus cf. brevis Elles et Wood, Diplograptus dimtnatus Ruedemann; 三 时 虫 , Proetidae,Bzz7247z21tcs sp. 5 8 . 灰 绿 色 中 层 粉 砂岩 和 灰 绿 色 、 黄 绿色 页 岩 互 层 。 产 〈HLe 6) ZA: Dictyonema sp., Dendro- 8 中 国 科 学 院 南 京 地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ee graptus sp., Desmograptus sp., Ptilograptus sp., Dicranograptus brevicaulis Elles et Wood, Orthograp- tus calcaratus Lapworth, Climacograptus bicornis Hall, C. cf. untformis HS ISB 7. BH, 上 部 为 砾 岩 及 含 细 砾 生物 碎 屑 灰 岩 。 产 (HLe 5) BA: Dicranograptus sp. (D. ct. brevicaulis Elles et Wood), Orthograptus calcaratus Lapworth; =f; Parisoceraurus sp., Dulanaspis sp. 1 .4 六 6. 黄 绿色 、 灰 绿色 薄 层 一 中 层 粉 细 砂 岩 夹 同色 页 岩 。 产 (HLe 4) BA: Orthograptus calcaratus Lapworth 了 5. 黄 绿色 、 灰 绿色 薄 层 一 中 层 粉 细 砂 岩 27.0 4. 薄 层 一 厚 层 灰 绿色 石英 砂岩 夹 灰 绿 色 ,. 黑 灰色 泥 质 粉 砂岩 及 页 岩 。 产 〈HLe 2) 笔 石 : Chi macograptus bicornis Hall, C. micromacornis Keller, Dicranograptus cf. kansuensis Sun, Didymograptus sp-; 三 时 昌 , Pliomerina sp., Remopleurides sp. 28.0% 3. 黄 绿色 页 岩 夹 薄 一 中 层 石英 砂岩 。 产 (HLe 1) ZA; Climacograptus bicornis Hall, C. sp., Orthograptus sp. S12 ae 9 A Be, Ep 2. 灰 绿色 钙 质 粉 砂 质 页 岩 与 粉 砂岩 互 层 , ® CHL 69a—c) BA; Dicellograptus sextans Hall, D. ex gr. caduceus Lapworth, D. divericatus Hall, D. divericatus rectus Ruedemann, Dicranograptus sp., Pseudoclimacograptus scharenberbi minor Mu, Lee et Geh, P. scharenbergi Lapworth, P. steno- stoma (Bulman), Orthograptus calcaratus Lapworth, Retiograptus geinitzianus Hall, Leptograptus sp., Didymograptus sp., Climacograptus cf. parvus Hall 出 露 厚度 10.5 米 1.@@RRZADA, (HL 68b—h) Nemagraptus gracilis Hall, N. ex gr. surcularis(Hall), N. sp., Syndyograptus sp., Dicellograptus sextans Hall, D. sextans exilis Elles et Wood, D. smithi Ruedemann, D. intertus Lapworth, D. divercatus Hall, D. divercatus rectus Ruedemann Neodicello- graptus 2 sp., Leptograptus sp., L. cf. flaccidus Hall, Pseudazygograptus incurvus (Ekstrom), Glosso- graptus hincksii Hopkinson, Cryptograptus tricornis (Carruthers), Retiograptus geinitzianus Hall, Am- plexograptus cf. modicellus Harris et Thomas, Climacograptus antiquus linealis Elles et Wood, C. diplacanthus Bulman, Pseudoclimacograptus scharenbergi minor Mu, Lee et Geh, Glyptograptus eugl- yphus Lapworth, Pseudoglyptograptus sp., Orthograptus calcaratus Lapworth, O. ex gr. calcaratus Lapworth, Didymograptus sagitticaulis Gurley 29.6% 一 -一 整合 一 一 一 下 伏地 层 : 乌拉 力克 组 黑色 含 炭 硅 质 页 岩 6. 公 乌 素 组 系 新 建立 的 地 层 单位 ,标准 剖面 在 公 乌 素 正 北 6 公里 ,青年 农场 的 南山 。 兰 性 为 薄 层 灰 岩 \ 页 岩 及 砂岩 互 层 ,下 部 为 灰 绿 色 页 岩 。 底 部 为 第 四 系 覆 盖 , 未 露 全 ,出 露 厚度 65 米 。 产 笔 石 及 三 叶 虫 化 石 , 笔 石 有 : Amplexograptus gansuensis Mu et Zhang, A. disjunctus Mu et Zhang, FS AE HS ELLA X HHI EARLY LL AAR ESEERLAY Climacograptus wilsoni 带 , 其 下 部 可 能 还 包括 一 部 分 Climacograptus peltifer 带 。 现 将 标准 地 点 公 乌 素 组 的 剖面 (插图 4) 简 列 如 下 : 上 覆 地 层 : 蛇 山 组 心 已 10. 中 一 蒲 层 细 砂 岩 夹 黄 绿色 页 肉 。 jf (HLq 10) ZA: Amplexograptus gansuensis Mu et Zhang, Dicellograptus sp., Climacograptus sp., Orthograptus sp. 1Z. 6k 陈 均 远 等 : 鄂尔多斯 地 人 台 西 缘 奥 陶 纪 生物 地 层 研究 的 进展 9 9. 紫 灰色 、 灰 黑色 或 黄 绿色 页 岩 。 产 (HLq 9) =A: Lonchodomas sp., Tangyatasp., Nileus sp., Hammatocnemis sp., Birmanites sp., Brontocephalus sp.; 笔 石 , Amplexograptus gansuensis Mu et Zhang, Orthograptus acutus Lapworth, Dicellograptus sextans Hall 4, 23 8. 黑 灰色 薄 层 泥 质 灰 岩 ,底部 夹 20 KENTA WAP (HLq 8) Shr: Dulanaspis sp., Birmannites sp., Tangyaia sp.; 牙 形 刺 : Protopanderodus insculptus(Branson & Mebl), Periodon grandis (Ethington ) 6.9 米 ie} 10 20" * 302k $e (IN FR a HLg/e| SE 公 乌 素 组 化 五 号 与 层 号 相同 。” 蛇 山 组 化 石 编号 为 HLq A+ 公 乌 素 奥 陶 系 剖 面 示意 图 7. 灰 绿色 、 紫 灰色 页 岩 夹 薄 层 粉 细 砂 岩 , 钙 质 粉 砂岩 。 产 〈HLq 7) 三 时 虫 : Remopleurides sp-, Tangyaia sp., Lonchodomas sp., Birmanites sp., Dulanaspis sp.; 7G: Dicellograptus perexilis Ruedmann, Pseudoclimacograptus sp., Glyptograptus sp.; 牙 形 刺 : Periodon grandis(Ethington) 4.6 米 6. 中 薄 层 黄 绿色 粉 细 砂 岩 夹 同色 页 岩 。 产 (Hla 6) FR: Periodon grandis (Ethington) 4.8 5. 黄 绿色 页 岩 夹 薄 层 砂岩 。 产 (HLq 5) FHA; Periodon grandis (Ethington) 4.33 4. 灰 黑色 薄 层 大 大 。 产 (HLq 4) 牙 形 刺 : Pertodon grandis (Ethington) 5.6K 3. 黄 绿色 页 岩 与 紫 灰 色 薄 层 灰 岩 互 层 。 产 (HLq 3) BA: Climacograptus sp.; FER; Pr- todon grandis (Ethington) Z555 2. 帮 黑色 薄 层 灰 岩 。 产 (HLq 2) =H: Dulanaspis sp., Birmanites sp., Lonchodomas sp.; ZA: Orthograptus acutus Lapworth 区 2.3% 1. 灰 绿色 页 岩 。 产 (HLq 1, la—b) 2A; Amplexograptus gansuensis Mu et Zhong, A. disj- unctus Mu et Zhang, A. disjunctus cf. magnus Mu et Zhang, Dicellograptus divercatus Hall, D. perexilis Ruedemann, Dicranograptus brevicaulis Elles et Wood, Ordosograptus delicatus Lin Climaco- graptus ex gr. antiquus Hall, C. cf. parvus Hall, Dzrcaulograptus sp. Pseudoclimacograptus demitto- labiosus tangyensis Geh, P. scharenbergi minor Mu, Lee et Geh, Glyptograptus sp., Prolasiograptus sp., Dendrograptus sp.; 脑 足 类 : Anisopleurclla, =—+th: Dulanaspis sp., Telephina (Telephina) sp., Birmanites sp., Remopleurides sp., Tangyaia sp., Lonchodomas sp., Ampyxinella sp., Ogygiocaris sp. 不 完全 厚度 33.0 米 (GARE) 7. 蛇 山 组 系 新 建立 的 地 层 名 称 , 标 准 剖 面 在 乌 海 市 公 乌 素 正 北 5 公里 的 蛇 山 。 蛇 山 组 代表 本 区 奥 陶 系 的 最 高 层 位 ,上 与 中 石 几 统 本 溪 组 假 整合 接触 , 下 与 公 乌 素 组 为 连续 沉积 , 但 具 明显 的 省 性 界线 。 以 生物 碎 属 灰 岩 与 砂 质 页 岩 互 层 为 主要 特征 , 顶部 为 块 状 砾 状 灰 岩 。 产 肛 足 类 、 头 足 类 、 腹 足 类 及 三 叶 虫 等 化 石 。 根 据 头 足 类 的 特征 来 看 , 本 组 可 与 扬子 区 的 梅 和 了 江 组 、 陕 西 耀 县 的 桃 曲 坡 组 ,北美 的 春 塘 组 上 部 CUpper Trenton) 对 比 , 时 代为 洁 江 晚期 , 10 中 国 科 学 院 南 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大 致 相当 于 英国 的 Dicranograptus clingani 带 。 标 准 剖 面 如 下 : 上 覆 地 层 : 中 石炭 统 本 溪 组 ee 蛇 山 组 2. 灰 黄色 中 厚 层 砾 状 生物 灰 岩 。 产 (HLq 12) =A: Scotoharpes sp., Pliomerina sp., Asap- hidae; 头 足 类 : Schroederoceras etuokeense Chen(sp. nov.), Eurasiaticoceras sheshanense Chen (sp. nov.), Metaspyroceras teretiforme (Hall), Anaspyroceras beauportense (Whiteaves), Sheshanoceras ehlersi (Foerste); Ri fL28: Orthambonites, Glyptorthis, Leptellina, Leptelloidea, Camerella, Mimella Foe 1. #ReACU SERN SKEMREBRKS. F (HLq11) EA: Sheshanoceras chlersi(Foerste), Metaspyroceras teretiforme (Hall), D . ‘ P s IXNVVHS IXNVVHS NV) 10D5NOW 13N NO153u ONVZIX WV IVAN LW NvITID *S iW NYnO 引 ) NVIXOVA JO OdNDOVL | V3YY NVIXDNO7 ns ¥MRRPMD) TH KH @ Tf So a 3 HRWHEH |) Ne EA am eK a Yaris | wre EAL WG WON Src KGS: BRERA MAEMO 13 ceras, Trocholites, Bi JE28 Leptelloidea, Orthambonites, Glyptorthis, Mimella 等 和 三 叶 虫 Priomerina 等 。 根 据 部 分 共有 的 属 种 , Ait SHAM PKA BT KLAN 比 。 这 个 化 石 群 与 北美 的 类 型 较为 接近 。 Anaspyroceras beauportense (Whiteavus), Shesha- noceras ehlersi (Foerste) 等 头 足 类 ,可 作为 与 北美 Upper Trenton 直接 对 比 的 依据 。Sczzro- ederoceras 种 的 出 现 , 也 说 明 本 区 这 一 时 期 的 头 足 类 动物 群 , 与 波罗的海 沿岸 中 奥 陶 世 晚 期 动物 群 , 也 有 重要 联系 。 蛇 山 组 主要 为 生物 碎 属 灰 岩 ,, 腕 足 动 物 多 为 厚 壳 类 型 ,反映 蛇 山 组 的 沉积 环境 与 公 乌 素 组 不 同 , 代 表 了 强 动荡 的 浅海 高 能 环境 。 地 区 六 盘山 地 区 位 处 鄂尔多斯 地 台 西 南 缘 , 分 别 与 秦岭 地 槽 及 祁连山 地 槽 接 界 。 由 于 断 层 , 奥 陶 系 六 盘山 东 蓄 的 环 县 平凉、 华亭 和 山系 南 缘 的 陇 县 一 带 , 均 有 广泛 的 出 露 。 本 文 根据 1977 年 的 野外 工作 和 对 古生物 的 初步 研究 ,并 参考 林 宝 玉 、 赖 才 根 、 郭 振明 对 平凉 地 区 ,伟力 甫 和 孙 肇 才 \ 胡 显 穆 对 陇 县 地 区 所 做 的 最 新 成 果 ,, 试 对 本 区 奥 陶 系 的 划分 及 时 代 对 比 等 问题 进行 分 析 讨 论 。 (—) 平凉 地 区 地 层 概述 平凉 地 区 的 奥 陶 系 , 自 下 而 上 可 划分 为 : 下 奥 陶 统 麻 川 组 \ 水 泉 岭 组 `、 三 道 沟 组 ,中 奥 陶 统 平凉 组 , 现 依 次 叙述 如 下 : 1. 麻 川 组 系 林 宝玉 、 赖 才 根 、 郭 振明 〈《1975) 所 建立 。 标 准 剖 面 在 平凉 正 南 17 公里 , 麻 川 公 社 水 泉 湾 村 南 , 出 露 于 水 泉 岭 通 往 山 口子 小 庄 的 路 旁 。 与 下 伏 的 上 寒 武 纪 大 人 台子 组 假 整 合 接 触 。 林 宝玉 等 当时 将 麻 川 组 分 为 三 层 , 第 一 层 为 白云 岩 夹 杂 色 白云 质 页 岩 , 未 见 化 石 。 因 其 岩 性 与 大 台子 组 接近 ,作者 等 认为 把 第 一 层 , 作 为 大 台子 组 的 顶部 更 为 妥当 。 本 文 所 指 的 麻 川 组 , 仅 相 当 原 麻 川 组 第 二 层 的 下 部 , 厚 50 米 左 右 , 岩 性 为 纯 白 色 灰 岩 , 局 部 这 红色 、 夹 药 皮 灰 岩 或 白云 岩 及 薄 层 砂岩 ,底部 产 Pseudoasaphus sp., Eoisolelus sp. 等 三 叶 虫 , 距 底 15 米 处 产 Parakogenoceras sp. 等 头 足 类 化 石 , 可 与 桌子 山地 区 三 道 坎 组 上 部 Parakogeno- ceras 带 直接 对 比 , 与 黄河 区 的 北 庵 庄 组 关系 也 十 分 密切 。 2. 水 泉 岭 组 系 甘 肃 第 二 区 测 队 所 建立 , 厚 400 米 上 下 , 与 麻 川 组 连续 沉积 , 岩 性 主要 为 豹 皮 状 灰 岩 。 下 部 出 露 在 村 西 偏 南 的 沟 内 ,, 为 灰 岩 带 红斑 , 夹 少量 白云 岩 。 中 部 在 水 泉 湾 村 附近 , 大 部 分 掩盖 , 偶 夹 少量 生物 碎 属 灰 岩 。 上 部 分 布 于 水 泉 湾 村 的 北 坡 。 本 组 下 部 产 Pseudo- asaphus sp. "ASF Pliomerina? sp., Asaphidae, Wutinoceras sp. 等 化 石 , 大 致 与 桌子 山地 区 桌子 山 组 相当 。 另 外 ,在 上 部 还 发 现 牙 形 刺 Pygodus anserinus Lamont et Lindstron, Hadd- ingodus serra 〈Hadding), 它 们 也 发 现 于 平凉 组 Nemagraptus gracilis 带 的 下 部 。 这 两 种 下 形 刺 在 瑞典 产 于 笔 石 G1yptograptais teretiusculus 带 上 部 和 Nemagraptus gracilis 带 下 部 。 此 牙 形 刺 对 地 层 时 代 的 结论 , 与 其 它 门 类 不 同 , 认为 水 泉 岭 组 上 部 的 时 代 , 有 可 能 相当 于 14 中 国 科学 院 南 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平凉 组 的 下 部 。 3. 三 道 沟 组 标准 地 点 在 平凉 峡 门 三 道 沟 , 系 甘肃 第 二 区 测 队 所 建立 。 与 下 伏 水 泉 岭 组 连续 沉积 , 岩 性 为 灰 黑 色 厚 层 夹 中 层 灰 岩 , 以 钙 质 页 岩 与 瘤 状 灰 岩 为 底 , 可 作为 水 泉 岭 组 分 界 的 标 志 。 本 组 厚 150 米 左 右 , 上 与 二 登 系 山西 组 假 整 合 接触 。 底部 的 钙 质 页 岩 含 Hammato- cnemis sp., Geragnostus sp., Lonchodomas sp., Tangyaia sp.,Dionide? sp. 等 三 时 虫 , 时 代 或 可 与 桌子 山地 区 克 里 摩 里 组 比较 。 本 组 下 部 所 产 的 头 足 类 , 除 赖 才 根 所 发 现 的 歼 enzazo- ceras, Ormoceras 外 ,我 们 还 找到 Nybyoceras 等 ,时 代 可 与 黄河 区 的 马 家 沟 组 直接 对 比 。 4. 平凉 组 ABA (1923) 所 创建 ,标准 剖 面 在 平凉 西南 8 AH AS WER Ria eM 近 , 上 为 二 登 系 山西 组 所 覆 , 据 林 宝玉 等 的 观察 ,下 与 三 道 沟 组 整合 接触 , 厚 约 118.37 米 , 岩 性 由 页 岩 与 灰 岩 不 等 厚 互 层 组 成 , 富 含 笔 石 。 笔 者 等 系统 测 制 了 剖面 (插图 5), 叙 述 如 和 EHR: 二 等 系 山西 组 下 部 煤 系 地 层 ,向 上 为 中 厚 层 状 长 石 石英 砂岩 —--- 侵 整 合 一 一 一 一 平凉 组 12. 黄 绿色 长 石 石 英 细 砂 岩 , 黑 灰色 , 蓝 灰色 粉 砂 质 页 岩 , 灰 黄色 薄 层 粉 砂岩 互 层 , 顶 部 为 40 厘 米 的 砂 质 页 岩 。 向 上 有 10 米 的 掩盖 ,未 见 与 二 县 系 的 接触 界线 。 产 (Pe 12) BA Didymogra- ptus cf. yuani Sun, D. sagitticaulis Gurley, Climacograptus bicornis Hall, Orthograptus calca- ratus Lapworth, Dicranograptus kansuensis Sun, Geitonograptus suni Obut, Corynoides sp. 5.3% 11. 上 部 黑 灰 . 蓝 灰色 粉 砂 质 页 岩 夹 黄 绿色 粉 砂岩 ;下 部 为 黄 绿色 粉 砂岩 及 蓝 灰 色 粉 砂 质 页 岩 , 其 上 为 30 厘米 厚 的 含 砾 砂岩 。 产 (Pg 11) ZA: Didymograptus cf. euodus Lapworth, Di- cellograptus sextans exilis Elles et Wood, D. divericatus Hall, Dicranograptus kansuensis Sun, D. brevicaulis Elles et Wood, Climacograptus bicornis Hall, C. parvus Hall, C. brevis Elles et Wood, Pseudoclimacograptus stenostoma Bulman, Orthograptus whitfieldi Hall 3 22FK hd 10. 顶 底 及 中 部 有 三 层 各 厚 约 30 一 40 BK Ke KARZAREOY RASREROY A (Pg 10) 笔 厂 : Didymograptus cf. euodus Lapworth, Dicranograptus brevicaulis Elles et Wood, Dicellograptus sextans exilis Elles et Wood, D. divericatus Hall, Nemagraptus gracilis Hall, Climacograptus bicornis Hall, C. parvus Hall, C. brevis Elles et Wood, C. diplacanthus Bulman, Pseudoclimacograptus stenostoma Bulman, Orthograptus whitfie!di Hall 3,255 . 蓝 灰 一 黑 灰 色 薄 层 泥 质 粉 砂岩 一 粉 砂 质 泥岩 夹 同色 页 岩 和 粉 砂 质 页 者 , 距 底 1.9 米 处 有 一 层 70 厘米 的 黄 绿 色 粉 细 砂 岩 。 产 (Pga 一 4) ZA; Dendrograptus sp., Didymograptus euodus Lapworth, Janograptus sp., Dicranograptus kansuensis Sun, D. brevicaulis Elles et Wood, D. ex io) gt. furcatus Hall, Dicellograptus sextans exilis Elles et Wood, D. divericatus Hall, D. gurleyi Lapworth, D. saloptensis Elles et Wood, Nemagraptus gracilis Hall, Geitonograptus suni Obut, Am phigraptus sp., Cryptograptus sp., Climacograptus bicornis Hall, C. parvus Hall, C. brevis Elles et Wood, Pseudoclimacograptus stenostoma Bulman, Orthograpius calcaratus Lapworth, O. vulgatus Lapworth .上 部 褐 灰色 中 一 厚 层 状 灰 岩 ,下 部 褐 灰 色 薄 一 中 层 灰 岩 夹 页 岩 , 底 部 黄 绿色 、 灰 绿色 页 崖 。 产 oo | 陈 均 远 等 : 哪 尔 多 斯 地 台 西 缘 奥 陶 纪 生 物 地 层 研究 的 进展 ES SSI Ta file GAs EL BB Bhs SS TR MlaloEH00LLG p854 Wi OP EMS CANBaliz 5 BAe © SBE / gp. SS ss Ke SS es - SS >< S "eby SS SS | Ss > | ovby | pe--qvbg 56d 16 中 国 科学 院 南 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Pg8a) 笔 石 : Drdyrmzograzptrs sagitticaulis Gurley, D. cf. euodus Lapworth, Abrograptus fo- - rmosus Mu, Nemagraptus surcuraris (Hall), Geitonograptus sunt Obut, Syndyograptus sinensis Mu, S. magnus Mu, Amphigraptus sp., Dicranograptus kansuensis Sun, D. brevicaulis Elles et Wood, Dicellograptus sextans exilis Elles et Wood, D. divericatus Hall, Hallograptus sp., Pr- olasiograpius sp., Climacograptus bicornis Hall, C. parvus Hall, C. praesupernus Obut et So- bolevskaya, C. antiquus Lapworth, Orthograptus calcaratus Lapworth, O. whitfieldi Hall, De- ndrograptus sp. 1.5 ae 7 . 浅 灰 带 褐色 厚 一 块 状 灰 岩 夹 页 岩 9.6 K 6. 浅 褐 灰色 , 浅 灰色 薄 层 灰 岩 与 灰 绿 色 页 岩 互 层 。 产 〈Pg6a) BA: Didymograptus sagitticaulis Gurley, D. euodus Lapworth, Geitonograptus suni Obut, Dicellograptus sextans exilis Elles et Wood, Dicellograptus divericatus Hall, Climacograptus parvus Hall, Pseudoclimacograptus stenostoma Bulman 8.3.20 5. 绿 灰色 、 浅 黑 灰 色 页 岩 为 主 ; 夹 数 层 浅 褐 灰色 \ 浅 灰色 中 层 灰 岩 。 产 (Pe5a—e) ZA: Die- tyonema sp., Zigzagigraptus sp., Kinnegraptus sp., Didymograptus ecuodus Lapwortl, Nema- grpatus gracilis (Hall), Geitonograptus suni Obut, Syndyograptus sinensis Mu, S. magmus Mu, Amphigraptus divergens(Hall), Dicellogaptus sextans exilis Elles et Wood, D. divericatus Hall, Dicranograptus kansuensis Sun, D. brevicaulis Elles et Wood, Cryptograptus sp., Climacograptus bicornis Hall, Climacograptus parvus Hall, C. antiquus lineatus Elles et Wood, Pseudoclima- cograptus stenostoma Bulman, P. longus Geh, Orthograptus calcaratus Lapworth, O. whitfieldi (Hall), Glyptograptus euglyphus Lapworth, G. cf. euglyphus Lapworth, Retiograptus sp., Amplexograptus ex gr. suni Mu; 牙 形 刺 : Periodon aculeatus Hadding 12.54 4.RRER a, KRERRABCERA. 产 (Pe ta—d) ZA: Amplexograptus ex ge. sunt Mu, Nemagrpatus gracilis (Hall), N. surcularis (Hall), Geitonograptus suni Obut, Syndyo- graptus sp., Amphigraptus cf. devergens (Hall), Dicellograptus sextans exilis Elles et Wood, D. divericatus Hall, Dicranograptus kansuensis Sun, D. brevicaulis Elles et Wood, Glyptogra- ptus euglyphus Lapworth; 牙 形 刺 : Pygodus anserinus Lamont et Lindstroém, Haddingodus se- rrus (Hadding) 12.8 ‘ .小 褐 灰 色 薄 层 钙 质 粉 砂岩 与 同色 页 岩 、 粉 砂岩 互 层 , 夹 有 薄 层 绿色 凝 灰质 砂 肉 。 F* (Pg3) 3245; Climacograptus cf. parvus Hall, Nemagraptus sp., Amphigraptus sp., Dicellograptus w sextans exilis Elles et Wood, D, divericatus Hall, Dicranograptus kansuensis Sun, D. brevica- ulis Elles et Wood, Glossograptus sp., Pseudoclimacograptus stenostoma Bulman, P. cf. longus Geh, Orthograptus calacaratus Lapworth, O. whitfield: (Hall) 27.530 . 浅 褐 灰色 块 状 砾 状 灰 岩 8.5 1. 上 部 覆盖 ,中 部 黄 绿 页 岩 , 下 部 灰色 薄 层 一 中 层 页 岩 ( 未 见 底 )。 产 (Pg1) ZA: Didymogra- ptus sagitticaulis Gurley, Dicranograptus rectus Hopkinson, Dicellograptus divericatus (Hall), N Pseudoclimacograptus sp. 4.83 在 剖面 北 侧 的 沟 底 , 浅 褐 色 块 状 砾 状 灰 岩 之 下 , 尚 有 一 段 褐 灰色 薄 层 灰 岩 夹 绿 灰色 凝 灰质 砂岩 出 露 。 厚 约 9.5 KORE), 其 中 包括 上 述 剖 面 的 第 1 层 。 在 中 .下 部 凝 灰质 砂 hy (Pgla) 笔 石 : Dicranograptus rectus Hopkinson, Didymograptus sp., Climacograptus sp., Pseudoclimacograptus cf. stenostoma Bulman, Orthograptus calcaratus Lapworth, Glypto- graptus teretiusculus Hisinger, G. teretiusculus kansuensis Grabau, G. siccatus latus Lees 陈 均 远 等 : 哪 尔 多 斯 地 人 台 西 缘 奥 陶 纪 生 物 地 层 研 究 的 进展 17 从 上 列 剖 面 , 按 岩 性 及 化 石 可 综合 为 三 个 岩 段 : 1) 下 段 ,出 露 厚 度 约 9.5 米 , 为 黄 绿 色 、 绿 灰色 凝 灰 质 砂岩 , 薄 层 灰 岩 夹 页 岩 , 底 部 为 第 四 系 覆 盖 , 未 露 全 ; 2) 中 段 , 厚 86.7 米 《相当 剖面 2 一 8 层 ), 岩 性 为 薄 层 灰 岩 夹 粉 砂 质 页 岩 , 底 部 为 砾 状 灰 岩 ,顶部 为 厚 层 块 状 灰 aq; 3) 上 段 , 相 当 剖 面 (9 一 12 层 ), 厚 22.2 米 , 岩 性 以 黑色 页 岩 为 主 , 夹 薄 层 灰 岩 、 砂 岩 、 粉 砂岩 。 根据 笔 石 研究 的 结果 , 可 划分 为 : 1) Glyptograptus teretiusculus i, 2) Nemagraptus gracilis #7. Glyprtograprus teretiusculus WY ke fit F BAR 4, Nemagraptus gracilis 带 包括 中 BeA_L Be, 并 可 进一步 细 分 为 下 部 的 Syndyograprus 亚 带 和 上 部 的 Climacograptus bicornis Witt. Syndyograpus 亚 带 的 层 位 与 中 段 相 当 , 以 Syndyograptus sinensis, S. magmus 的 大 BWWAE BZ HE. Climacograptus bicornis With Bit 5 ¥ m2 EBAY LW Climacogra- ptus bicornis 的 大 量 出 现 及 Syndyograprus 的 衰亡 为 主要 特征 。 (=) 陇 县 地 区 地 层 概 述 MAW RMA, 自 下 而 上 划分 为 , 下 奥 陶 统 “ 三 道 沟 组 ` ,中 届 陶 绕 龙 门洞 组 ,中 、 土 奥 陶 统 背 锅 山 组 三 个 地 层 单位 , 现 依次 叙述 如 下 : 1 三 道 沟 组 ” 陇 县 西北 14 公里 ,温水 公社 白 家 滩 、 珍 珠 洼 到 崖 沟 一 带 , 三 道 沟 组 出 露 厚度 达 600 米 , 下 与 上 寒 武 统 假 整 合 接触 。 岩 性 主要 为 灰 或 深 灰 色 鹏 皮 灰 岩 , 下 部 夹 多 层 薄 层 灰 岩 或 瘤 状 灰 岩 , 顶部 泥 质 含量 较 高 , 呈 瘤 状 结构 。 近 底部 产 Nypyocerw 等 头 足 类 ,可 作为 与 平 凉 的 三 道 沟 组 及 黄河 区 的 马 家 沟 组 对 比 的 依据 。 距 底 50 米 处 采 得 三 时 虫 Do1eroparzlicws, 时 代 可 与 朝鲜 南部 织 云 山 组 对 比 , 在 南美 Lianvirnian 晚期 也 有 类 似 化 石 的 发 现 。 本 组 近 顶部 发 现 Pygodus anserinus Lamont et Linstrim 等 牙 形 刺 , 与 中 奥 陶 统 平凉 组 的 关系 已 很 密切 。 2. 龙门 洞 组 龙门 洞 组 系 新 建 的 地 层 单 位 ,标准 剖面 在 陕西 陇 县 西北 26 公里 , 景 福 山 龙 门洞 一 带 。 与 下 伏 的 下 奥 陶 统 灰 岩 , 上 覆 的 背 锅 山 组 , 均 系 整合 接触 , 厚 132 米 。 岩 性 主要 为 黑色 钙 质 ` 泥 质 页 岩 , 上 部 夹 多 层 灰 岩 或 灰 岩 透镜 体 , 近 顶部 含 料 石 夹层 。 龙 门洞 组 的 剖面 ,根据 傅 力 浦 等 的 实测 , 略 加 修改 , 自 上 而 下 为 : LEE: 背 锅 山 组 整 4 龙门 洞 组 17 . 蓝 绿色 页 岩 夹 青 灰 色 灰 岩 , 燃 石 层 3.3 米 16. 青 灰色 含 氟 质 灰 岩 , 间 夹 页 岩 5.7 米 15 .掩盖 See 14. 灰 蓝 色 含 钙 质 页 岩 , 夹 灰 岩 透 镜 体 3 层 7.0 米 13 .掩盖 约 35.0 米 12. 灰 黑色 板 状 页 岩 13.3 米 ll Beane 10.0% 18 中 国 科学 院 南 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10. 同 生 角 砾 状 灰 兰 0.5 米 9. 黑 色 页 岩 9.6% 8. 同 生 角 砾 状 灰 震 0.4 米 7. 黑 色 页 岩 夹 钙 质 页 岩 5.2K 6. 同 生 角 砾 灰 岩 0.5 米 5. 黑 色 页 岩 夹 钙 质 页 岩 7.52% 4. AA RRA 0.2% 3. 黑 色 板 状 页 岩 , 夹 钙 质 页 岩 或 薄 层 灰 岩 9.4 米 2. 掩 盖 。 局 部 出 露 黑色 页 岩 夹 灰 绿 色 钙 质 页 岩 及 硅 质 页 岩 区 I. 黑 色 页 岩 与 同 生 角 砾 状 灰 岩 互 层 , 夹 灰 绿色 钙 质 、 硅 质 页 岩 10.4% 整 合 下 伏地 层 : 下 奥 陶 统 灰 岩 傅 力 浦 于 第 1 一 2 BRE Glyptograptus cf. teretiusculus(Hisinger), Pseudoclimacograptus scharenbergi (Lapworth), P. demittolabiosus Geh 等 化 石 ; 其 层 位 应 at Gly ptograptus teretiusculus 带 相 当 。 第 3 一 7 层 , 采 得 笔 石 Nemagraptus gracilis Lapworth, N. gracilis distans Ruedemann, Syndyograptus sp., Dicranograptus brevicaulis Elles et Wood, Dicellograptus sexeans exilis Elles et Wood, Climacograptus bicornis Hall, Glyptograptus euglyphus Lapworth, Orthograptus - calcaratus Lapworth, 层 位 可 与 平凉 组 Nemagraptus gracilis Ty HEX HO 相当 剖面 第 9 层 , 采 到 Climacograptus peltifer Lapworth, C. diplacantus Bulman, C. bicornis (Hall), C. praesupernus Obut et Sobolevskaya, G. ex gr. meridionalis Ruedemann, Pseudoclimacograptus modestus (Ruedemann), Orthograptus acutus Lapworth “4474, 时 代 可 与 英国 Caradoc 中 期 的 Climacograptus peltifer 带 直 接 对 比 。 在 第 11 一 12 层 内 , 采 到 Pseudoclimacograptus scharenbergi minor Mu, Lee et Geh, P. cf. modestus (Ruedemann), Climacograptus praesupernus Obut et Sobovevskaya, C. bicornis Hall, Orthograptus whitfieldi (Hall) SBA. KSB, Pseudoclimacograptus schare- nbergi minor, P. cf. modestus 为 主要 特征 ,大 致 可 与 东 祁连山 的 天 祝 组 , AF leo OI 组 Amplexograptus gansuensis 带 相 对 比 。 相当 16 一 17 2.9K Climacograptus geniculatus Mu et Zhang, C. brevis Elles et Wood, Pseudoclimacogeaptus scharenbergi minor Mu, Lee et Geh, Orthograptus paupertus Ellés et Wood, O. quadrimicronatus (Hall), O. calcaratus Lapworth, O. vulgatus Lapworth, O. bas- ilicus Lapworth, Dicellograptus cf. johstrupi Hadding 等 笔 石 , 该 笔 石 群 可 与 东 祁 连 山 的 斯 家 沟 组 Climacograptus geniculatus 带 直接 对 比 ,与 桃 曲 坡 组 中 段 Orthograptus longicaulis 带 的 关系 相当 密切 ,时 代 大 致 可 以 对 比 。 龙门 洞 组 由 北向 南 的 变化 ,是 令 人 惊异 的 。 龙 门洞 南 偏 东 7.5 公里 黑 应 寺 沟 一 带 , 出 露 一 套 复 理 式 地 槽 相 地 层 , 出 露 厚度 294 米 , 下 部 162 K, ANA KAWEZRSHRE 层 , 其 中 产 : Orthograptus intermedius Elles et Wood, O. ex gr. calcaratus Lapworth, Ampl- exograptus ex gr. disjuctus Mu et Zhang, Prolasiograptus? sp., Glyptograptus sp. Ao E 部 厚 132 米 , 系 页 岩 \ 灰 岩 与 凝 灰 质 砂 岩 频 每 交替 的 愤 律 层 , 计 有 Climacograptus uniformis 陈 均 远 等 : 鄂尔多斯 地 台 西 缘 奥 陶 纪 生物 地 层 研究 的 进展 19 Hsii, Orthograptus pauperatus Elles et Wood, O. intermedius Elles et Wood, O. cf. calcara- tus Lapworth, Dicellograptus pumilus Lapworth 等 笔 石 。 组 合 比较 单调 ,未 见 典 型 分 子 , 但 总 的 面貌 与 龙门 洞 组 顶部 Climacograptus geniculatus 带 是 相似 的 。 在 龙门 洞 正 南 6.5 公里 , 曹 家 湾 公社 石 湾 沟 一 带 , 出 露 一 套 由 页 岩 与 凝 灰质 砂岩 组 成 RBA Ee, LEMKE EKA. WEEK 300 余 米 。 产 笔 石 Oyzzpogyajptas longicaulis Mu et Zhang, O. cf. pauparatus Elles et Wood, O. calcaratus Lapworth, Climacograptus brevis Elles et Wood, C. ex gr. antiquus Hall, C. ex gr. meridionalis Ruedemenn, Medusaegraptus spp., Paraplegmatograptus? sp., Dicellograptus forchammeri Geinitz. 依据 岩 性 的 对 比 , 这 一 套 地 层 应 位 于 黑 认 寺 沟 剖 面 之 上 ,但 未 获得 化 石 的 证 据 。 同 时 , 这 段 地 层 所 含 的 笔 石 群 , 与 黑 鹰 寺 沟 所 产 者 仍 很 相似 ,无 法 证 明 其 上 下 关系 ,总 的 面貌 可 与 龙门 调 组 顶部 的 Climacogra- ptus geniculatus 带 相当 。 在 龙门 洞 之 南 所 测 剖 面 , 虽 未 作 全 面 比较 ,但 从 龙门 洞 组 产 Clzzzacograzptas geniculatus 带 的 地 层 , 厚 度 由 数 米 在 几 公里 之 内 , 陡 增 到 几 百 米 , 无 论 如 何 是 值得 深思 的 。 3. 背 锅 山 组 系 车 福 侈 (1963 ) 所 建立 。 标准 剖面 在 陇 县 新 集 川 公社 李 家 坡 西北 的 背 锅 山 。 岩 性 主要 为 灰色 RARER Ra, 夹 瘤 状 灰 岩 及 少量 钙 质 页 岩 , 与 下 伏 的 龙门 洞 组 旦 整合 接触 ,出 露 厚 度 达 439.5 米 , 上 部 被 断层 切割 。 按 岩 性 及 化 石 , 大 致 可 分 上 下 两 段 。 下 段 厚 281 米 ;, 岩 性 主要 为 灰色 厚 至 块 状 灰 岩 , 底 部 夹 砾 状 灰 岩 ,顶部 夹 瘤 状 灰 岩 或 薄 层 钙 质 页 肉 。 下 段 的 上 部 及 顶部 产 Remopleurides sp., Parisoceraurus sp., Scotoharpes sp., Trinodus sp., Geragnostus sp., Pseudosphaerexochus sp., ?Encrinuroides sp., Pliomerina sp., Sphaeroco- ryphe sp., Brontocephalina sp., Amphylichas sp. 等 三 时 虫 和 ?Eurasiaticoceras sp., Jiangshan- oceras sp. 等 头 足 类 。 头 足 类 虽 少 , 但 却 是 扬子 区 中 奥 陶 统 上 晚 期 一 梅 江 期 的 重要 分 子 。 三 H+ ta Pliomerina, Brontocephalina, Parisoceraurus 较为 重要 ,其 中 前 二 属 可 与 苏联 哈萨克 、 澳大利亚 新 南 威尔士 Caradoc 晚期 比较 。 JE —)R Parisoceraurus 分 布 于 扬子 区 的 宝塔 一 临 湘 期 ,所 以 ,从 三 叶 虫 研究 得 出 的 结论 与 头 足 类 是 一 致 的 。 PRUALRE 158.5 米 , 岩 性 主要 为 纯 白 灰 岩 夹 红色 灰 岩 。 近 顶部 产 Sppeerexocpzis sp., Heptabronteus sp., Brontocephalina sp., Remopleurides sp., Trinodus sp., Amphylichas sp., Parisoceraurus sp. 等 三 时 虫 , 底 部 产 Carenipora 等 珊瑚 ,这 一 组 合 与 下 段 比 较 , 未 见 大 的 变 化 除 Brontocephalina, Parisocephalus ~BS5 FRE, hit PRMwtAvy, Heprabro- nteus 仅见 于 澳大利亚 新 南 威尔士 Caradoc 晚期 (可 能 相当 Dicranograptus clingani 带 ), 可 AAD J TE BR Pig tt he BABS REED 上 段 的 胸 足 类 化 石 , 主 要 集中 于 两 层 。 下 部 有 Glyprorthis, Skenidiodes, Minella, Tri- murellina, Christania, Anoptambonites, Sowerbyella (Rogosowerbyella), Leptaena, Strophome- na?, Rostricelulla, Zygospira 等 属 , 顶 部 有 Sowerbyella (Rogosowerbyella), Parastrophinella 等 属 。 从 腕 足 类 动物 群 的 面貌 来 看 , 可 分 为 上 、 下 两 个 组 合 : 下 组 合 以 扭 月 贝 类 占 优 势 , 次 为 正 形 贝 ;上 组 合 则 以 无 洞 贝 类 占 优 势 , 大 部 分 属 种 始 于 中 奥 陶 世 , 上 延至 晚 奥 陶 世 。 但 是 Trimurellina, Sowerbyella (Rogosowerbyella), Zygospira, ZEPERK, It. HKABEK 奥 陶 世 Ashgill Hy, ANHEBERER RB Trimurellina 曾 见 于 我 国 浙江 的 黄 泥 20 中 国 科学 院 南 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岗 组 和 贵州 遵义 的 洞 草 沟 组 \ 沿 河 的 临 湘 组 。 综 上 所 述 , 鄂 尔 多 斯 地 台 西 缘 的 奥 陶 系 , 在 平凉 地 区 以 含 北 唐 庄 早期 的 三 叶 虫 Eozso- telus 和 头 足 类 Parakogenoceras 为 底 , 与 上 塞 武 统 大 人 台子 组 假 整 合 接触 。 陇 县 地 区 未 发 现 北 庵 庄 期 的 化 石 , 奥 陶 系 下 部 产 Nybyoceras, Dolerobasilicus 等 , 其 底 界 的 时 代 似 乎 高 于 平 凉 地 区 ,与 其 下 伏 的 上 寒 武 统 岗 山 组 呈 假 整合 接触 。 环绕 鄂尔多斯 地 台 西 缘 和 南 缘 ,总 的 说 来 , 奥 陶 纪 地 层 存 在 二 元 结构 的 特点 已 由 孙 肇 才 等 所 指出 。 下 奥 陶 统 主要 是 由 石灰 岩 所 组 成 , 各 地 岩 相 稳定 , 厚度 变化 不 大 ;为 构造 运动 稳定 时 期 的 产物 , 孙 等 将 这 一 套 巨 厚 的 灰 岩 地 层 总 称 为 天 景山 灰 岩 。 甘 肃 第 三 区 测 队 , 林 宝玉 、 赖 才 根 、 郭 振明 先后 又 进一步 划分 为 : 麻 川 组 .水泉 岭 组 三 道 沟 组 三 套 地 层 。 本 文 除 从 生物 及 岩 性 的 角度 ,对 上 述 分 类 进行 了 补正 , 并 着 重 讨论 它们 的 时 代 对 比 问 题 , 还 从 对 头 足 类 ,三 叶 虫 . 腕 足 类 、 牙 形 刺 的 研究 ,确定 了 本 区 下 奥 陶 统 与 桌子 山地 区 有 玉 华 北 WK, 均 存 在 较 密 切 的 关系 , 上 述 各 组 的 时 代 分 别 与 桌子 山地 区 三 道 坎 给、 桌子 山 组 及 克 里 摩 里 组 相当 。 本 区 中 届 陶 世 的 地 层 , 以 含 笔 石 砂 页 岩 为 主 , 到 中 册 陶 世 最 晚期 或 晚 身 陶 世 早期 , 出 现 了 巨 厚 的 碳酸 岩 沉积 。 平 凉 地 区 以 中 册 陶 世 早 期 的 平凉 组 为 奥 陶 系 的 顶 界 。 平 凉 组 按 化 石 划 分 为 : 1) Glyptograptus teretiusculus 带 ; 2) Nemagraptus gracilis 带 。 于 部 的 Ne- magraptus gracilis 带 所 代表 的 地 层 ,范围 比 下 带 大 得 多 ,本 文 按 岩 性 和 所 含 笔 石 的 不 同 ; 又 细 分 为 上 下 两 个 亚 带 。 S$ymdyograptus 亚 带 在 下 , 层 位 与 平凉 组 中 部 的 灰 岩 段 相 当 , Ue Syndyograptus 的 大 量 出 现 为 主要 特征 ; Climacograptus bicornis 亚 带 在 上 , 层 位 与 平凉 组 上 部 的 砂 页 岩 段 相当 ,以 Climacograptus bicornis 的 大 量 出 现 为 特征 。 陇 县 地 区 的 中 奥 陶 统 发 育 完 全 ,但 可 能 还 包括 一 部 分 上 奥 陶 统 的 地 层 , 本 文 划分 为 龙 门洞 组 及 背 锅 山 组 两 个 部 分 。 龙 门洞 组 进一步 细 分 为 : 5) Climacograptus geniculatus 4s; 4) Pseudoclimacograptus scharenbergi minor 组 合 ,相当 于 Amplexograptus gansuensis #3 3) Climacograptus peltifer 带 ; 2) Nemagraprus gracilis 带 ; 1) Glyprograptus teretiusculus 带 。 ARUAAAXRMANITAM ANHIESM REC. HE PRHH=H BR LERR Wi LAS Ry IS FR) HB BH Ye HE AE SBRS UES Tn es» APTS 5 He a 期 的 产物 。 中 奥 陶 世 是 构造 运动 由 稳定 进入 活动 的 时 期 , 对 本 区 中 奥 陶 世 地 层 的 岩 性 及 厚度 , 均 产生 深刻 的 影响 。 在 地 台中 部 , 沉 积 了 以 碳酸 岩 类 为 特征 的 桃 曲 坡 类 型 的 地 层 。 桌 子 耿 地 区 的 乌拉 力克 组 , 拉 什 仲 组 \ 公 乌 素 组 ,平凉 地 区 的 平凉 组 , RA AE, RK 接近 地 人 台 边 缘 古 沉积 环境 的 产物 。 自 陇 县 龙门 洞 向 南 , 岩 性 与 厚度 变化 极 大 ,说 明 龙 门洞 在 中 册 陶 世 时 ,处 于 陆 缘 边 界 的 构造 部 位 ,其 南 已 进入 东西 展 布 的 鄂尔多斯 古 陆 块 斜 坡 。 陆 块 斜坡 由 陇 县 龙门 洞 之 南 , 经 岐山 ,向 东 延 伸 到 有 麟 游 . 礼 泉 一 带 , 中 奥 陶 世 地 层 厚 达 数 千 公 斥 , 岩 性 以 复 理 式 建造 为 特征 ,并 夹 有 大 量 的 火山 凝 灰质 成 分 。 三 、 陕 西 耀 县 地 区 陕西 炮 县 位 于 鄂尔多斯 地 台南 缘 。 自 1963 年 , 原 地 质 部 第 三 普查 大 队 ,在 桃 曲 坡 发 °F Fy 1 s04220Uu043a Y-s04990449Y 919 J, QKEL9—6S.LA + He 3170204713u07 snidvadoyiso GC bS—IELA $2 $0402010y-svsao0uvsxov XK b7—77.LA 中 天 “69 一 TIX 4) Fe] aS fit SE Bd BG 2G SS BG] BEB oe 09 Ov O02 O 22 中 国 科学 院 南 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现 笔 石 后 ,对 该 区 的 奥 陶 纪 地 层 , 逐 渐 引 起 了 广泛 的 注意 和 深 人 研究 。1964 FE, TK, AT 美 隆 等 重 测 剖 面 , 所 采 笔 石化 石 经 葛 梅 钰 鉴定 , 认为 其 时 代 属 于 中 奥 陶 世 晚 期 。1975 年 , 西北 地 质 研究 所 和 陕西 石油 普查 队 ,在 此 处 重 测 剖 面 并 采集 化 石 , 认 为 其 下 部 为 中 奥 陶 世 晚期 的 沉积 ,上 部 则 为 晚 奥 陶 世 的 产物 。 同 年 7 一 9 月 ,地 质 科 学 院 林 宝玉 、\ 赖 才 根 和 郭 振 明 观察 该 剖面 , 并 采集 化 石 , 认 为 全 部 为 晚 奥 陶 世 早期 地 层 , 建立 桃 曲 坡 组 (原名 桃 启 坡 组 )。 《西北 区 区 域 地 层 表 》 采 用 了 桃 启 坡 组 这 一 地 层 名 称 , 但 根据 笔 石 和 头 足 类 的 组 合 , 将 其 时 代 暂 定 为 中 奥 陶 世 晚 期 。 桃 曲 坡 组 侵蚀 面 的 存在 ,已 为 傅 力 浦 所 指出 。1977 年 11 A, 张 吉森 等 测 制 桃 曲 坡 一 带 奥 陶 系 剖面 时 , 亦 认为 原 桃 曲 坡 组 内 有 一 侵蚀 面 存在 。 该 侵蚀 面 上 下 的 岩 性 差异 明 显 , 化 石 群 也 有 明显 的 不 连续 现象 。 本 文 将 桃 曲 坡 组 的 范围 限于 侵蚀 面 " 以 上 的 地 层 , 时 代 定 为 中 奥 陶 世 晚 期 。 侵蚀 面 “以 下 出 露 的 奥 陶 纪 地 层 , 命 名 为 耀 县 组 , 据 对 头 足 类 化 石 的 研究 , 时 代 暂 定 为 早 奥 陶 世 的 晚期 或 中 奥 陶 世 的 早期 , 并 认为 耀 县 组 与 桃 曲 坡 组 之 间 , 存在 明显 的 地 层 缺 失 。 缺 失 的 性 质 ,是 属于 侵蚀 缺失 或 断层 缺失 , 仍 有 待 进一步 认识 。 0 Heat «A 桃 曲 坡 村 是 耀 县 城西 北 11 公里 处 的 山村 。 此 处 的 奥 陶 系 仅 出 露 上 部 地 层 , 分 布 于 背 - 斜 的 西村 。 所 测 剖 面 始 于 水 库 大 坝 下 ,向 西 经 桃 曲 坡 村 ,过 铁路 桥 数 百 米 , BILE Rea 本 溪 组 覆 于 其 上 。 Bas 下 列 剖 面 系 根据 张 吉 森 等 1977 年 11 月 所 测 剖 面 简 化 而 成 (插图 6)。 上 履 地 层 : 中 石炭 统 本 溪 组 浅 灰 、 灰 白色 铝 土 质 页 岩 夹 褐色 铁 矿 层 -=-=- 一 假 整 合 一 一 一 一 桃 曲 坡 组 16. 下 部 灰 绿 色 , 黄 色 页 岩 夹 浅黄 色 含 氟 质 灰 岩 ;中 部 棕 灰 带 黄色 厚 层 含 氟 质 灰 岩 ; 上 部 深 灰色 含 灰质 泥岩 ;顶部 1.1 米 深 灰 色 中 层 状 灰 岩 14.3 15. 棕 灰色 一 黑 灰色 中 , 厚 层 状 含 泥 质 灰 岩 ,上 部 泥 质 增 重 , KEEKKARIEKA, FP RBB A 34.8 K 14. 灰 \ 微 带 紫色 厚 层 含 泥 质 灰 岩 , 产 〈YT61 ) 头 足 类 : Teichertoceras sinense Chen(sp. nov.), We- stonoceras manitobense (Whiteaves), W. compressum Chen (sp. nov.), Beloitoceras yaoxianense Chen (sp. nov.), B. shaanxiense Chen (sp. nov.), Magiganella sp., Dunleithoceras shaanxiense Chen (sp. nov.), Rizosceras yaoxianense Chen (sp. nov.), Jiangshanoceras shaanxiense Chen (sp. nov.), Anaspyroceras sPp.; 三 叶 虫 : Sphaerexochus cf. dongzhuangensis Zhou, Remopleurides sp Illaenus sp. . 1.28 13. 黄 灰 , 黑 灰色 中 一 厚 层 灰 岩 ,下 部 和 上 部 含 泥 质 , 中 部 有 30 厘米 厚 的 黄 绿色 页 岩 , 产 腕 足 类 (YT59—60): Rostricellulla 26.8 K 12. FRRGW BRE, ERR RAM BRE, BOI EAHA, | ae 51.4% 11. 深 灰色 一 黑 灰 色 厚 层 灰 岩 , 层 间 夹 少量 页 岩 , 中 部 夹 泥 灰 岩 。 产 笔 石 三 叶 虫 及 腕 足 类 。 上 部 (YT53 一 54) 产 : PEA Rostricellulla, Eospirigerina?; 中 部 (YT52) f=: 三 时 虫 Pliomerina yaoxtanensis Chen, Pseudostygina sp., Decoroproetus sp., Eobronteus sp., Parisoceraurus sp., Am- 陈 均 远 等 : 鄂尔多斯 地 人 台 西 缘 奥 陶 纪 生 物 地 层 研究 的 进 23 phylichas sp., Illaenus sp., Remopleurides sp., Scotoharpes? sp.; 344 Glyptograptus cf. vespe- riinus Ruedemann, G. lorranensis Ruedemann, Orthograptus micracanthus Elles et Wood, O. lo- ngithecalis Mu et Zhang, Callograptus sp.; 下 部 (YTS50—51) F&A: Orthograptus cf. ample- xicaulis pertinuis Ruedemann, O. pauperatus Elles et Wood, Glyptograptus cf. lorranensis Ruede- mano; 近 底 部 (YT49) PY: Orthograptus longithecalis Mu et Zhang, O. ex gr. calcaratus Lapworth, Glyptograptus cf. vespertinus Ruedemann 30056 10. 底 部 一 米 黑 灰 色 厚 层 含 泥 质 灰 岩 ,其 余 掩盖 32.6 9. FRR RAKE. W-HEREDKEAE KEKE RADA BERS; 中 部 和 中 、 上 部 ATBESERKa; LBRR-RRABERKRA ZA: Cailograptus sp. (YT44); 三 时 th: Ulaenus (YT43); fees: Optkina (YT40), Schizophorella (YT 41), Rostricellulla(Y1T38), 头 足 类 仅 保 存 具 环 的 外 壳 , 内 部 全 为 泥 质 充填 ,不 能 鉴定 属 种 31.2 米 8 . 厚 层 块 状 灰 岩 , 含 料 石 条 带 , 产 腕 足 类 化 石 19.0 米 7. 下 部 深 灰 色 薄 一 厚 层 灰 岩 ,底部 含 泥 质 较 重 , 夹 少量 煤 石 ;上 部 黑 灰 色 薄 层 泥 灰 岩 ; 顶部 为 4 米 RA BRK. BREAREKRBERKE., MBA: Glyptograptus cf. vespertinus Ruedemann, Ortho- grapius amplexicaulis (Hall), O. longithecalis Mu et Zhang, Callograptus sp. (YT 34—35); = 叶 虫 : Ampyx (YT34); [hi L28: Leptolloidea (YT34) 18.6% 6. ARRTBEABERRRAABSE, SRADRRRi. 5.0 5. 深 灰色 薄 一 中 厚 层 灰 岩 ,下 部 夹 黄 绿色 、 紫 灰色 页 岩 , 中 、 上 部 含 泥 质 , FSM BAB ER. IK 部 为 20 厘米 的 白色 钻 土 质 粘土 层 ,与 第 4 层 接触 面 起 伏 不 平 。 产 三 叶 虫 :Piiomerina yaoxiane- msis Chen,Asaphidae(YT27); 脐 足 类 Schizophorella, Leptellina(¥YT27); Rostricellulla (YT29); 珊瑚 , Plasmoporella (YT27), Catenipora (YT29) a1.2 3K ie 28 4. 灰 一 深 灰 色 块 状 灰 岩 , 中 部 夹 粗 晶 灰 岩 , 富 产 头 足 类 , 腕 足 类 与 三 叶 虫 次 之 。 产 头 足 类 : Kotoce- ras cylindricum (Kobayashi), K. frechi (Kobayashi), Liulinoceras taoqupoens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YIT22—24); =}: Pliomerina (YT22—24), Illaenus (YT24); BEA: Did- ymelasma, Orthambonites (YT22—24) 33 aah 3. DRRARRKENME. 产 三 时 虫 Ilaenus sp. (YT21), Pliomerina aff. Yaoxianensis Chen, Asaphidae (YT17) 59.4 K 2. RERRKA, ERP! Didymelasma, Sowerbyella (YT12—14) SREB, 中 下 部 有 珊瑚 礁 41.0% 1 . 棕 灰 色 块 状 灰 岩 为 主 , 夹 薄 一 中 层 灰 岩 顶部 薄 层 状 泥 灰 岩 , 产 腕 足 类 : Sowerbyella (YT4); = 叶 虫 : Sphaerexochus dongzhuangensis Zhou, Illaenus sp. (YT2) 13.73 (=) 地层 划 分 及 时 代 对 比 溜 县 桃 曲 坡 一 带 , 奥 陶 系 仅 出 露 上 部 地 层 。 按 岩 性 及 化 石 特 征 , 可 划分 为 下 部 的 兆 县 组 及 上 部 的 桃 曲 坡 组 。 1. #344 出 露 于 桃 曲 坡 村 水 库 大 坝 下 ,下 部 未 露 全 。 岩 性 为 灰 一 深 灰 色 块 状 灰 岩 ,含有 丰富 的 头 足 类 , 腕 足 类 及 三 叶 虫 次 之 。 出 露 厚度 147.5 Ko 从 头 足 类 动物 群 来 看 Liulinoceras-Kotoceras 组 合 中 , 天 oroceras 为 我 国 下 奥 陶 绕 马 家 24 中 国 科 学 院 南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沟 组 、 大 湾 组 及 朝鲜 织 云 山 组 的 重要 分 子 。 及 ozocerar cylindricum (Kobayashi), K. frechi (Kobayashi) 的 发 现 , 提供 了 与 朝鲜 织 云 山 组 对 比 的 依据 , 时 代 可 能 属于 早 奥 陶 世 晚期 或 中 奥 陶 世 早 期 。 Liulinoceras 为 一 新 属 , 与 织 云 山 组 特有 化 石 Sigmorthoceras 的 性 质 非常 近似 ,也 进一步 说 明了 耀 县 组 的 头 足 类 群 , 与 织 云 山 组 之 间 的 关系 很 密切 , 所 代表 的 时 代 可 能 相当 。 除 Liulinoceras, Kotoceras 之 外 ,还 有 一 些 保 存 不 佳 的 肿 角 石 类 的 标本 ,难以 准 HIE Lo 2. 桃 曲 坡 组 厚 295.5 米 , 上 为 中 石炭 统 本 溪 组 所 覆 , 下 以 上 四 凸 不 平 的 “侵蚀 面 " 与 耀 县 组 分 界 。 按 岩 性 可 划分 上 、 下 两 个 岩 段 。 下 段 (5 一 11 层 ) 厚 157.0 米 , 由 中 薄 层 含 泥 质 灰 岩 夹 厚 层 灰 岩 及 少量 灰质 页 岩 组 成 ;上 段 (12 一 16 层 ) 厚 138.0 米 , 为 中 厚 层 含 泥 质 灰 岩 。 LERPFRASEBNILA, WADA FRBAY Orthograptus longithecalis 带 及 上 部 的 T eichertoceras-W estonoceras 组 合 。 Orthograptus longithecalis 带 的 层 位 , 5 pkthse 7a FA RKB. Orthograptus is ngithecalis Mu et Zhang, O. pauperatus Elles et Wood, O. micracanthus Elles et Wood, O. calcaratus Lapworth, O. amplexicalis pertinuis Ruedemann, Glyptograptus lorranensis Ruede- mann 2% A(tAo HH, Orthograptus longirhecalis 首 见 于 祁连山 东部 , APM WAAAN BBD. Orthograptus pauperarus 出 现 于 英国 Dicranograptus clingani-Pleuro- graptus linealis 带 , 亦 见于 斯 家 沟 组 。 Orthograptus micracanthus, O. calcaratus 1%) Dicra- nograptus clingani 带 的 分 子 。 Orzjograptais amplexicaulis 及 其 亚 种 O. amplexicaulis perte- nuis 均 为 北美 中 奥 陶 世 Trenton 中 、 晚 期 的 分 子 。GLyzprograpzaris vespertinus 是 北美 中 奥 陶 THB HH Canajoharie 页 岩 所 含 的 笔 石 。 我 们 的 标本 与 北美 的 种 极 相近 ,, 仅见 始 部 第 一 个 胞 管 , 略 有 差异 , 故 定 为 比较 种 , 层 位 可 能 相当 。CGlyzzrogratxas lorranensis 出 现 于 北美 上 奥 陶 统 底 部 的 Ultica-Lorraine 组 ,此 种 在 桃 曲 坡 剖面 为 数 甚 少 。Cezliograptur,Diczyozeia RAY 标本 虽 未 定 种 ,但 从 笔 石 体 的 大 小 和 结构 来 看 , 决 非 原 始 的 种 , 层 位 可 能 较 高 , 归 人 中 摧 陶 统 是 可 以 的 。 总 之 ,从 笔 石 动物 群 的 面貌 来 看 , 桃 曲 坡 组 的 时 代 应 为 中 奥 陶 世上 晚期 ,可 与 誉 江 期 的 Dicellograptus angustus-Climacograptus spineferus 带 及 祁连山 东部 斯 家 沟 组 的 Clzzaacograpzzls geniculatus 带 对 比 。 与 国外 对 比 , 可 能 相当 于 英国 中 奥 陶 统 Dicramzograpptahs clingam 带 和 美国 Trenton 期 晚期 Canajoharine 页 内 的 Climacograptus spiniferus 带 。 与 笔 石 共生 的 还 有 三 叶 虫 、 腕 足 类 及 头 足 类 。 三 叶 虫 主要 由 Plzomreripe yaoxianensis Chen, 及 Ampyx, Illaenus, Pseudostygina, Decoroproetus, Eobronteus, Parisoceraurus, Amph- ylichas, Remopleurides, Scotoharpes 等 属 组 成 。 其 中 以 Parisoceraurus 和 Pseudostigina 两 属 较为 重要 。 前 者 见于 我 国 中 奥 陶 世 晚期 的 地 层 , 如 临 湘 组 、 黄 泥 岗 组 、 宝 塔 组 。 后 三 属 则 见于 甘肃 环 县 南庄 子 的 车 道 组 , 亦 为 中 奥 陶 世 的 产物 。 其 余 各 属 种 的 时 代 较 长 , 分 布 广 泛 。 从 全 部 组 合 面貌 来 看 , 亦 表现 了 既 有 世界 性 的 分 子 , 又 有 区 域 性 的 产物 。 腕 足 类 以 Schizophorella, Leptellina, Opikina, Rostricellulla, ? Eospirigerina 各 属 较为 重要 ,其 中 Opzhkiza 的 标本 , 与 北美 Trenton 上 部 的 Opikina transitionalia (Okulitch) 很 FEU Rostricellulla 一 属 广泛 分 布 于 中 、 上 奥 陶 统 。 Leprellina 则 主要 出 现在 早 、 中 奥 陶 陈 均 远 等 : 鄂尔多斯 地 台 西 缘 奥 陶 纪 生物 地 层 研 究 的 进展 25 ttt, Schizophorella 和 2Eospirigerina 两 属 的 出 现 , 显示 了 这 一 动物 群 的 时 代 , 可 能 为 中 奥 陶 世 晚期 ,甚至 与 晚 奥 陶 世 动物 群 的 关系 也 很 密切 。 Teichertoceras-W estonoceras 组 合 的 层 位 ,与 桃 曲 坡 组 上 段 大致 相 当 。 头 足 类 相当 丰富 , 组 合 面 瑶 与 下 伏 的 耀 县 组 迎 然 不 同 , 以 盘 珠 角 石 类 的 Teichertocerus, Westonoceras, Anti- phragmoceras , ‘ft #47G28H9 Dunletthoceras, Neumatoceras, Oncoceras, Beloitoceras, Oonoceras Risosceras, IRA AAA Jiangshanoceras, Anaspyroceras 等 属 种 的 繁衍 为 主要 特征 。 其 中 , Teichertoceras, Antiphragmoceras, Jiangshanoceras 等 属 的 分 布 仅 限 于 中 奥 陶 世 ,.7zazgspazo- ceras 可 作为 与 浙江 中 奥 陶 晚 期 大 桥 灰 岩 对 比 的 依据 。 Teichertoceras 一 属 及 Westonoceras manitobense (Whiteaves), Anaspyroceras beauportense (Whiteaves) 等 种 , 证 明 该 动物 群 的 时 代 ;, 还 可 与 北美 中 奥 陶 世 Trenton 晚期 直接 对 比 。 上 段 的 腕 足 类 动物 群 ,以 Rostricellulla, Eospirigering 的 大 量 出 现 为 特征 ,与 桃 曲 坡 组 下 段 关系 密切 ,多 数 为 下 段 上 延 的 。 由 上 可 见 , 桃 曲 坡 组 的 时 代 属 于 中 奥 陶 世 似 无 疑问 。 笔 石 群 提供 了 与 东 祁 连 山 的 斯 家 沟 组 Climacograptus genicularus 带 直接 对 比 的 依据 。 头 足 类 动物 群 则 与 北美 中 奥 陶 世 Trenton 晚期 动物 群 关系 极为 密切 。 RMA PRM, SRSA Dicellograptus angustus-Climacograptus spiniferus 带 大 致 相当 。 耀 县 组 的 头 足 类 ,与 早 奥 陶 世 大 湾 组 及 马 家 沟 组 动物 群 关系 非常 密切 ,可 与 朝鲜 的 织 云 山 组 直接 对 比 , 时 代 暂 定 为 早 奥 陶 世 了 晚期。 这 就 证 明了 耀 县 组 与 上 履 的 桃 曲 坡 组 之 间 , 存在 明显 的 地 层 缺 失 。 形 刺 的 分 布 及 时 代 对 比 牙 形 刺 是 奥 陶 纪 地 层 划 分 对 比 的 极 重 要 化 石门 类 之 一 。 据 初步 研究 , 本 区 奥 陶 纪 牙 形 刺 化 石 自 下 而 上 可 划分 为 : 1) Paroistodus originalis #7; 2) Amorphognarhus variabilis 带 ; 3) Eoplacognarhus suecicus 带 ;】 4) Pygodus serrus 3; 5) Pygodus anserinus 带 和 6) Protopanderodus insculptus 组 合 | FAUCET EOD, 以 及 与 笔 石 、 头 足 类 等 化 石门 类 的 时 代 关 系 ,列表 说 明 〈 见 表 3)。 1. Paroistodus originalis 带 桌子 山 组 下 部 (第 16 层 一 37 层 ) 产 牙 形 刺 , Paroistodus originalis(Sergeeva), Scandodus brevibasis (Sergeeva), Juanognathus variabilis Serpagli, Belodella nevadensis (Ethington et Sch- umacher) 和 Oistodus lanceolatus Pander 等 。 其 中 , Paroistodus originalis 是 欧洲 阿 伦 尼 克 期 Paroistodus originalis 带 之 带 化 石 ,Scandodus brevibasis 也 是 该 带 的 重要 分 子 。 AE 我 国 扬子 区 发 现 于 大 湾 组 。 2. Amorphognathus variabilis #§ | 桌子 山 组 上 部 (第 38 层 一 45 层 ) 产 牙 形 刺 : Amorphognathus sp., Polonodus sp., Belodella nevadensis (Ethington et Schumacher), Histiodella serrata Harris, H. sp. 和 Walliserodus eth- ingtonit Fahraeus 等 。 26 中 国 科学 院 南 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表 3 ra 牙 形 kl) BR 组 合 带 ) 笔 石 及 头 足 类 带 (或 组 合 带 ) 蛇 山 Eurasiaticoceras-Sheshanoceras 组 合 组 . AN oe Protopanderodus insculptus 组 合 Amplexograptus gansuensis # in Pygodus anserinus 带 Nemagraptus gracilis # a Pygodus serrus 带 Glyptograptus teretiusculus #§ = Pterograptus elegans # iE Eoplacognathus suecicus # ri Amplexograptus confertus #% 桌 Dideroceras undulatus- 子 Amorphognathus variabilis #5 Pomphoceras #4 uy Ordosoceras quasilineatum #5 ' Parotstodus originalis #% 组 Polydesmia zuezshanensis #8 = Parakogenoceras 带 id K 组 Pseudowutinoceras 带 Histiodella serrata 是 北美 中 部 陆 台 区 牙 形 刺 动物 群 II 的 重要 分 子 , 其 时 代 大 致 相当 于 Lianvirnian 早期 的 Amorphognathus variabilis 带 。 机 allirerodas ethingtoni 在 瑞典 产 于 Amorphognathus variabilis ‘ity 72 Eoplacognathus suecicus 带 。 其 次 ,由 于 人 台 型 分 子 Amorpho- gnathus sp. 和 Polonodus sp. 的 首次 出 现 , 因 此 , 桌 子 山 组 上 部 的 层 位 大 致 可 与 欧洲 的 Amorphognathus variabilis 带 相 当 。 3. Eoplacognathus suecicus 带 克 里 摩 里 组 产 牙 形 刺 : =Acontiodus rectus Lindstrém, Protopanderodus robustus (Hadding ), P. varicostatus (Sweet & Bergstrém), Walliserodus ethingtoni (Fahraeus), Periodon flabellum (Lindstrém), Polonodus sp., Pygodus sp. 和 Roundya sp.o 根据 牙 形 刺 组 合 分 析 , 本 组 所 产 的 牙 形 刺 动物 群 与 瑞典 北部 Eoplacognathus suecicus 带 所 产 的 牙 形 刺 动物 群 十 分 相似 ,两 者 可 以 相互 对 比 。 此 外 , 在 克 里 摩 里 组 下 部 还 发 现 了 Eoplacognarhus reclinatus 的 一 个 标本 。 该 种 在 欧 洲 作 为 广义 的 Pygodus serrus 带 中 的 一 个 亚 带 的 带 化 石 , 其 代表 的 层 位 相当 于 Didymogra- ptus murchisoni 带 上 部 。 扬 子 区 ,该 种 发 现 于 特 牛 神 组 的 顶部 。 可 见 , 在 本 区 Eoplacognarhus reclinatus 的 出 现 可 能 较 欧洲 及 扬子 区 要 早 一 些 。 4. Pygodus serrus 人 带 陈 均 远 等 : 鄂尔多斯 地 台 西 缘 奥 陶 纪 生 物 地 层 研究 的 进展 27 位 于 乌拉 力克 组 Glyptograptus teretiusculus 带 。 除 带 化 石 外 ,还 有 Periodon flabellum Lindstrom, Falodus sp. 等 共生 。 Pygodus serrus (Hadding) 在 欧洲 作为 中 奥 陶 统 下 部 的 一 个 带 化 石 ; 除 欧洲 外 ,该 种 在 北美 等 也 广 有 分 布 , 所 代表 的 层 位 相当 于 Didymograptus mu- rchisoni 带 上 部 及 Glyprograprus teretiusculus 带 中 下 部 。 据 安泰 摩 等 的 研究 , 在 扬子 区 亦 有 发 现 , 产 自 特 牛 潭 组 及 大 田 坝 组 的 地 层 内 。 5. Pygodus anserinus 带 据 平凉 地 区 平凉 组 的 研究 ,本 带 主 要 位 于 平凉 组 Nemagraptus gracilis 带 下 部 Syndyo- graptus Witt. 除 带 化 石 Pygodaus anserinus Lamont et Lindstrém 外 ,还 有 Eoplacognathus, elongatus (Bergstrém), Panderodus gracilis (Branson et Mehl), Periodon aculeatus Hadding, Roundya pyramidalis Sweet et Bergstrém, Belodella sp., Acontiodus coopert Sweet et Mehl, Oistodus venustus Stauffer, Scandodus unistriatus Sweet et Bergstrém, Protopanderodus varico- status (Sweet et Bergstrém), Tetraprioniodus lindstroem Sweet et Bergstr6m 等 牙 形 刺 化 石 共 生 。 其 中 带 化 石 Pygodxws azserzzzr, 在 欧洲 及 北美 等 地 均 有 广泛 的 分 布 , 其 层 位 相当 于 _ Glyptograptus teretiusculus 带 上 部 及 Nemagraptus gracilis 带 的 下 部 。Eoblacogmatjais elongatus ”在 欧洲 位 于 Pygodus anserinus 带 的 上 部 至 Amorphognathus tvaerensis 带 的 下 部 , 它 的 出 现 表明 平凉 组 Pygodus anserinus 带 所 代表 的 层 位 似 应 相当 于 欧洲 同名 带 的 上 部 。 Pygodus anserinus 还 在 下 伏地 层 水 泉 岭 组 上 部 及 陇 县 的 三 道 沟 组 内 有 发 现 , 但 未 见 Eoplacognathus elongatus 共生 ,因而 所 代表 的 层 位 较 平 凉 组 Pygodus anserinus palais 6. Protopanderodus insculptus 组 合 位 于 公 乌 素 组 内 ,这 个 组 合 代 表 分 子 共 生 的 还 有 :Perzodoz grandis Ethington, Panderodus compressus (Branson et Mehl)“$, Protopanderodus insculptus 在 北美 为 奥 陶 纪 牙 形 刺 序列 第 9 一 12 牙 形 刺 动 物 群 重要 成 员 ; Periodon grandis ISAACS PAM tt He AS eR tH a fF mil, ZRESREER EEA LM AM Protopanderodus insculprus, FHHEAH RIAL 部 的 一 个 带 化 石 。 它 在 本 区 的 发 现 , 为 公 乌 素 组 与 宝塔 组 的 对 比 提供 了 重要 的 化 石 依据 。 hh. ty dh BE OFF TE 综合 上 述 , 说 明 鄂 尔 多 斯 地 台 的 西 缘 , 在 奥 陶 纪 早期 , 大 部 分 地 区 是 陆 区 ,缺失 冶 里 期 及 亮 甲 山 期 的 沉积 。 北 鹿 庄 期 (三 道 坎 期 到 桌子 山 早 \, 中 期 ) 自 东 而 西 , 黄 河 海 广泛 侵 人 本 区 ,形成 稳定 的 广 海 环境 和 含 头 足 类 的 碳酸 盐 岩 沉积 。 由 于 北 低 南 高 古 地 形 的 影响 ,桌子 山 一 带 接受 海 浸 较 早 。 海 浸 自 桌 子 山 地 区 自 北 而 南 推进 , 三 道 坎 晚期 到 达 平 凉 一 带 。 陇 县 接受 海 浸 的 时 间 最 晚 ,大 约 到 马 家 沟 期 , 才 为 海水 所 淹没 。 桌 于 山 晚期 的 沉积 ,是 北 谭 庄 期 的 继续 , 仍 以 含 头 足 类 的 碳酸 盐 岩 相 为 特征 , 与 黄河 区 同期 ( 马 家 沟 早 期 ) 的 沉积 很 相似 。 此 时 的 鄂尔多斯 地 台 的 中 部 或 东部 , 可 能 有 一 南北 隆起 带 的 存在 。 由 于 隆起 的 隔离 ,桌子 山 晚 期 的 动物 群 , 开始 与 黄河 海 的 类 群 桩 远 , 而 与 扬 于 海 的 关系 逐渐 密切 。 动 物 群 的 成 分 也 比较 复杂 , 既 有 黄河 类 型 的 分 子 , 也 有 扬子 类 型 Wao 黄河 类 型 的 分 子 包括 W utinoceras, Ormoceras, Pom phoceras 等 。 其 中 Pomphoceras 为 Ordosoceras 的 后 裔 ,发 现 于 内 蒙古 桌子 山 、 宁 夏 青龙 山 西藏 桶 拉 木 等 地 , OH 28 中 国 科学 院 南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208 区 所 特有 。 扬 子 类 型 动物 群 的 数量 及 种 类 , 均 占有 突出 的 地 位 , 较 重 要 的 有 : Dideroceras, Michelinoceras, Ancistroceras, Trocholites, Phorocephala 等 及 Hammatocnemis primitivus Lug 扬子 类 型 与 黄河 类 型 的 混合 出 现 ;为 我 国 奥 陶 系 的 南北 对 比 , 提 供 了 重要 依据 。 早 奥 陶 世 晚 期 一 克 里 摩 里 期 , 动 物 群 及 沉积 相 产生 了 显著 的 变化 。 不 仅 泥 质 成 分 显 著 增 多 ,相应 地 动物 群 也 由 桌子 山区 的 头 足 类 相 , 变 为 笔 石 相 与 介壳 相 的 混合 相 , RA 人 笔 石 相 。 动 物 群 的 成 分 与 珠江 区 及 扬子 区 关系 密切 ,未 见 与 黄河 区 类 同 的 。 中 奥 陶 世 时 , 祁 连 地 模 及 秦岭 地 槽 活动 性 增强 , 使 本 区 中 奥 陶 世 地 层 , 在 厚度 及 岩 相 方面 均 产 生 影 响 ,程度 随地 而 异 , 总 的 说 来 , 受 影 响 的 程度 ,由 近 地 槽 带 向 地 人 台中 部 逐 半 Him. MAA TMS MAL, KES ALR, PREF ADRS RS 缘 斜 坡地 带 , 形 状 略 呈 东 西 展 布 , 南 与 秦岭 地 模 接 界 。 这 一 Metidelidialaic 奥 陶 世 复 理 式 沉积 ,并 夹 有 大 量 的 火山 物质 。 在 地 人 台 的 边缘 ,如 陇 县 龙门 洞 ` 平 凉 及 桌子 山 一带 , 中 奥 陶 世 沉积 厚度 不 大 , 约 数 百 米 左右 ,以 笔 石 相 砂 页 岩 沉 积 为 主 。 地 台 内 部 ,如 耀 县 、 铜 川 一 带 , 则 以 碳酸 盐 岩 沉积 为 主 , 局 部 出 现 沉 积 间断 。 中 奥 陶 世 最 晚期 ,构造 运动 渐 趋 稳定 ,本 区 又 普遍 沉积 了 碳酸 盐 岩 沉 积 , 头 足 类 、\ 腊 足 类 、\ 珊 瑚 和 三 叶 虫 等 又 见 繁多 。 随 后 , 海水 由 地 人 台 区 逐渐 退出 ,在 地 人 台 的 边界 ,如 陇 县 龙门 洞 一 带 , 仍 有 晚 奥 陶 世 早 期 的 沉积 。 奥 陶 纪 之 后 ;, 石 几 纪 之 前 ,本 区 构造 运动 剧烈 , 致使 山 蛮 起 伏 。 如 桌子 山 苏 伯 沟 的 身 - 陶 系 ,以 桌子 山 组 的 Ordosoceras 带 为 项 ,上 覆 中 石器 统 本 谋 组 。 公 乌 素 一 带 , 玩 陶 系 以 蛇 山 组 为 顶 , 上 覆 中 石炭 统 本 溪 组 ,两 地 相距 仅 约 20 公里 ,所 反映 的 地 形 高 差 竟 达 于 米 。 又 如 平凉 地 区 ,在 银 洞 官 庄 一 带 , 奥 陶 系 以 平凉 组 为 项 ,其 东南 10 公里 的 三 道 沟 一 带 , 奥 陶 系 以 下 奥 陶 统 三 道 沟 组 为 顶 。 三 道 沟 东南 7 公里 大 人 台子 一 带 , 奥 陶 系 全 部 缺失 ,上 赛 武 统 大 人 台子 组 为 二 迭 系 山西 组 所 履 。 由 此 证 明 , 地 形 起 伏 也 是 极为 悬殊 的 。 Pe ie SO FAQH > 1954, 西北 寒 武 奥 陶 纪 地 层 问 题 。 地 质 学 报 , 第 34 lH 3 期 。 Pq, 1975, 华中 及 西南 奥 陶 纪 三 叶 虫 动物 群 。 中 国 古 生物 志 ?: 总 号 第 152 册 ; 新 乙 种 第 11 号 。 科 学 出 版 社 。 PRIRS> 1976, 中 国 奥 陶 纪 的 生物 地 层 和 古 动物 地 理 。 中 国 科 学 院 南 京 地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 第 7 号 。 科 学 出 版 社 。 关 士 聪 ,车 树 政 。1955, 内 蒙古 伊 克 昭 盟 桌子 山地 区 地 层 。 地 质 学 报 , 第 35 卷 , 第 2 期 。 HF 7.1934, 长 江 下 游 之 笔 石 化 石 。 前 中 央 研 究 院 地 质 研究 所 专刊 , 甲 种 第 4 号 。 DAK, 1933, 中 国 奥 陶 纪 及 志 留 纪 笔 石 。 中 国 古 生物 志 ,* 乙 种 14 号 1 册 。 科 学 出 版 社 。 —-, 1934, 中国 北部 下 奥 陶 纪 笔 石 群 。 中 国 古 生物 志 , 乙 种 14 号 2 册 。 科 学 出 版 社 。 李 积 金 , 1963, 贵州 中 奥 陶 统 的 笔 石 。 古 生物 学 报 ? 第 11 卷 y 第 4 期 。 , 陈 均 远 ,1975, 西 藏 南部 珠穆朗玛 峰 地 区 鹦 吏 螺 化 石 。 珠 穆 朗 玛 峰 地 区 科学 考察 报告 ,古生物 ,第 一 分 册 。 科 学 出 版 社 。 一 一 )1976, 中 国 北方 奥 陶 纪 地 层 及 头 足 类 化 石 研究 的 进展 。 古 生物 学 报 ? 第 15 HH 1 期 。 陈 均 远 等 , 1980, 苏 鲁 皖 北 方 型 奥 陶 纪 地 层 及 古生物 特征 。 中 国 科学 院 南 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 第 16 号 。 科 学 出 版 社 。 > 1980, 太行 山地 区 奥 陶 纪 地 层 及 古生物 特征 。 同 上 。 RAR, 1959, 内 蒙古 伊 克 昭 盟 桌子 山区 域 下 奥 陶 纪 的 头 足 类 化 石 。 古 生物 学 报 , 第 7 卷 ) 第 4 期 。 —,1960, Polydesmia 的 层 位 及 其 与 Ordosoceras 的 亲缘 关系 。 古 生物 学 报 ; 第 8 卷 ) 第 1 期 。 张 文 堂 , 1962, 中 国 的 奥 陶 系 。 全 国 地 层 会 议 学 术 报告 汇编 。 科 学 出 版 社 。 葛 梅 钰 , 1963, 哪 西 中 奥 陶 统 庙 坡 组 的 笔 石 (D)(I7。 古 生物 学 报 , 第 11 卷 , 第 1—2 期 。 穆 恩 之 , 1959, 中 国 含 笔 石 地 层 。 中 国 地 质 学 基本 资料 专题 总 结论 文集 ,第 3 号 ;地 质 出 版 社 。 Se, 陈 均 远 等 ; 哪 尔 多 斯 地 人 台 西 缘 奥 陶 纪 生 物 地 层 研究 的 进展 29 一 一 、 李 积 金 \ 葛 梅 钰 , 1960, 新 疆 奥 陶 纪 笔 石 。 古 生物 学 报 , 第 8 BF 1 期 。 二 FRE, 1962, 祁连山 的 笔 石 。 祁 连 山地 质 志 , 第 四 卷 , 第 二 分 册 。 科 学 出 版 社 。 穆 恩 之 , 1963, 笔 石 体 的 复杂 化 。 古 生物 学 报 第 11 4.58 3 期 。 —, 1963, 祁连山 笔 石 动物 群 的 研究 。 中 国 科 学 ,第 12 卷 ? 第 3 期 。 —, 1974, 正 笔 石 及 正 笔 石 式 树 形 笔 石 的 演化 \ 分 类 和 分 布 。 中 国 科 学 ,第 2 期 。 — ., Bis. IG RABE, 1979, 西南 地 区 下 奥 陶 统 笔 石 。 中 国 古 生物 志 ; 总 号 第 156 册 , 新 乙 种 第 13 号 。 科学 出 版 社 。 Andrews, H. E., 1967, Middle Ordovician Conodonts from the Joachim Dolomite of Eastern Missouri. J. Paleontology, vol. 41, no. 4, pp. 881—901. Bergstrém, S. M., 1971, Conodont Biostratigraphy of the Middle and Upper Ordovician of Europe and Eastern North America. Geol, Soc. America Mem., 127, pp. 83—162. Dzik, J., 1978, Conodont Biostratigrapgy and Paleogeographical relation of the Ordovician Mojeze li- mestone (Holy cross Mts. Poland). Acta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 vol. 23, no. 1, pp. 51—72. Elles, G. L. and Wood, E, M. R., 1901—1918, A monograph of British Graptolites. Paleontographical Society. . Endo, R., 1932, The Canadian and ‘Ocdovividn formation and fossils of South Manchuria, Bull. 164, U. S. Nat. Mus. Fahraeus, L. E. and Nowlan, G S., 1978, Franconian (Late Cambrian) to Early Champlainian (Mid- dle Ordovician) conodonts from the Cow Head Group, Western Newfounland. J. Paleontology, vol. 52, no. 2, pp. 444471. Foerste, A. F., 1932, Black River and other cephalopods from Minnesota, Wisconsin, Michigan and Ontario. Denison Univ, Bull., Jour. Sci. Lab., vol. 27, pt. 1. , 1933, Lbid., vol, 28, pt. 2. Hall, J., 1865, Graptolites of the Quebec Group. Canadian Org. Rem. Geol. Surv. Canada, Dec. 2. Hamar, G., 1966, The Middle Ordovician of the Oslo region, Norway. 22, Preliminary report of the conodonts from the Oslo Asker and Ringerike Districts, Norsk Geol. Tidsckr., vol. 46, pp. 27— 83. Kobayashi, T., 1934, The Cambro-Ordovician Formation and Faunas of South Seep Jour. Fac. Sct. Imp. Univ. Tokyo., sect. 2, vol. 2, pt. 8. , 1977, An oceurence of Ordosoceras in Jehol, Northest China, and a note on the polydes- miidae. Trans. Troc. Palaeont. Soc. Japan, N. S., no. 107. | Landing, E., 1976, Early Ordovician (Arenigian) conodont and graptolite biostratigraphy of the Taco- nic Allochthon, Easten New York. J. Paleontology, vol. 50, no. 4, pp. 614—646. Repetski, J. and Ethington, R. L., 1977, Conodonts from graptolite facies in the Ouachita Mountain, Arkansas and Oklahoma. Symposium on the Geology of the Ouachiata Mountains. Arkansas Ge- logical Commission, vol. 1, pp. 92—106. Riva, J., 1969, Middle and Upper Ordovician Graptolite Faunas of St. Lawrence of Quebec, and of Anticosti Island. North Atlantic-Geology and Continetal Drift. Amer. Assoc. Petrol. Geol. Mem., 12, pp. 513—556. Ruedemann, R., 1947, Graptolites of North America. Geol. Soc. Amer. Mem., 19. Serpagli, E., 1974, Lower Ordovician conodonts from Precordilleran Argentian (Province of San Juan). Boll. Soc, Paleont. Italiana, vol. 13, no. 1—2, pp. 17—98. Skevington, D., 1969, Graptolite Faunal Provinces in Ordovician of Northwest Europe. North Atlantic- Geology and Continental Drift. Amer. Assoc. Petrol. Geol. Mem., 12, pp. 557—571. Sweet, W. C. and Bergstrém, S. M., 1962, Conodonts from the Pratt Ferry Formation (Middle Ordo- vician) of Alabama. J. Paleontology, vol. 36, no. 6, pp. 1214—1252. 30 中 国 科 学 院 南 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 ORDOVICIAN BIOSTRATIGRAPHY OF WESTERN ORDOS Chen Junyuan Zhou Zhiyi, Lin Yaokun, Yang Xuechang, Zou Xiping, Wang Zhihao, Luo Kunquan, Yao Baoqi and Shen Hou Abstract A biostratigraphical research on the Ordovician System of western Ordos was taken over by the writers in 1977. Based on the detailed geological sections measured in Zhuozi- shan area of Nei Monggol, Longxian and Yaoxian of Shaanxi, and Pingliang district of Gansu, the writers come to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The Ordovician is generally underlain disconformably by lower to middle Upper Cambrian and overlain disconformably by the Middle Carboniferous, with its lowest and upper Ordovician missing. 2. The Ordovician system and its faunas contained as a whole are most closely ia to those of Gan-Qing-Zang realm, e. g., the early Arenigian cephalopods (Polydesmia, Ordo- soceras, etc.) and the trilobites (Eoisotelus etc.) are those of the Huanghe River Type. The late Arenigian cephalopods, trilobites and brachiopods are chiefly composed of the Huanghe River Type and the Yangtze Type, while the Llanvirnian to Caradocian graptolites and trilobites are similar to those occurring in Chilianshan and approachable to those of the SE China Type. 3. Geog raphically, the Western Ordos Sea was connected with the Huanghe River Sea in Early Arenigian (Beianzhuang age), but was gradually cut off from it and changed to link up with the Yangtze Sea in Late Arenigian (Pomphoceras-Dideroceras undulatum time). 4. Inthe Upper Zuozishan Formation, the discovery of the Pomphoceras-Dideroceras undulatum faunas, such as cephalopods: Wutinoceras, Pomphoceras,. Ormoceras, Didero- ceras, Ancistroceras, and trilobites: Phorocephala Pscudocalymene, Hammatocnemis primitivus, Nileus cf. lianshanensis etc.,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roblem on the correlation of the Lower Machiakou Formation of the Huanghe River Realm with Upper Dawan Formation of the Yangtze Realm and Lower Chiatsum Group of Xizang. 5. The Nemagraptus gracilis zone of the Pingliang Formation in Pingliang area and the Lashenchung Formation in Zuozishan area may be subdivided into two subzones: the Syndyograptus subzone in the lower; and the Climacograptus bicornis subzone in the up- per, which may correspond to the Climacograptus bicornis zone in North America (Berry, 1960). 6. In Zuozishan area, the Sheshan Formation is rich in cephalopods, brachiopods and trilobites, among which the cephalopods contain Metaspyroceras, Anaspyroceras, Beloitoce- ras, Oncoceras, Schroederoceras, Trocholites, Eurasiaticeras etc., in relation to those of North America in Late Trenton and Yangtze Realm in Meijiang age. The underlying strata of the Gongwusu Formation comprising the graptolites from the upper part of Climacograptus pel- 陈 均 远 等 : 鄂尔多斯 地 人 台 西 缘 奥 陶 纪 生 物 地 层 研 究 的 进展 31 tifen zone to Climacograptus wilsoni zone are of Middle Caradocian age. 7. In central Shaanxi, the Yaoxian Formation yielding cephalopods Kofoceras cylin- dricum (Kobayashi), K. frechi (Kobayashi) and Liulinoceras spp. nov., etc., may be corre- lated with Chikunshan Formation in South Korea. It is also related with the Machiakou Formation of the Huanghe River Realm in cephalopods indicating the Llanvirnian age. 8. The Taoqupo Formation is disconformably overlain by the Yaoxian Formation, for- ming the uppermost part of the Ordovician System in central Shaanxi. It may be subdivided into Orthograptus longithecalis zone below and Teichertoceras-Westonoceras assemlage ab- ove. The former is equivalent to the Climacograptus geniculatus zone of Sijiagou Formation of the Eastern Chilian Mountain, also related to the Dicranograptus clingani zone of Engl- and and the Climacograptus spiniferus zone of Upper Trenton of North America; and the latter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ose of the Upper Trenton of North America. 9. Asa result of the study of conodonts, six conodont zones (or assemblage) in the Ordovician of the Zuozishan and Pingliang areas may be recognized in descending order as follow: (6) Protopanderodus insculptus assemblage (5) Pygodus anserinus zone (4) Pygodus serrus zone (3) Eoplacognathus suecicus, zone (2) Amorphognathus variabilis zone (1) Paroistodus originalis zone: The oldest, Paroistodus originalis zone, occurring in the Orderoceras quasilineatum zone to Polydesmia zuozishanensis zone of the lower-middle Zuozishan Formation, conta- ins Paroistodus originalis (Sergeeva), Scandodus brevibasis (Sergeeva) ,Juanognathus vari- abilis Serpagli, Belodella nevadensis (Ethington et Schumacher) and Oistodus lanceolatus Pander. Amorphognathus variabilis zone of the Upper Zuozishan Formation Dideroceras undu- latus-Pomphoceras zone, contains Amorphognathus sp., Polonodus sp., Histiodella serrata Harris, H. sp., Walliserodus ethingtoni Fahraeus and Belodella nevadensis (Ethington et Schumacher).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part of Zuozishan Formation including this conodont fauna is equivalent to the Amorphognathus variabilis zone in Europe. The Eoplacognathus suecicus zone of the Lower Klimoli Formation (Amplexograptus confertus zone) in Zuozishan area is proposed here according to conodont fauna and asso- ciated graptolites. The Pygodus serrus zone is now know from the Wulalike Formation, it contains Py- godus serrus (Hadding), Periodon flabellum Lingstrém, and Falodus sp. The Pygodus anserrinus zone is know from the lower Nemagraptus gracilis zone and the Sydyograptus subzone of the Pingliang J ormation in Pingliang area, containing Pygo- dus anserinus Lamont et Lindstrém, Eoplacognathus elongatus (Bergstrém), Periodon acu- leatus Hadding, Protopanderodus varicostatus (Sweet et Bergstrom), etc. The Protopanderodus insculptus assemblage, occurring in the Middle Ordovician Gon- gwusu Formation, contains Protopanderodus insculptus (Branson et Mehl), Periodon gran- dis Ethington, and Panderodus compressus (Branson et Mehl). 人 Mie wets i duos aie 4 4 ; Seale pi 人 ray y veya) i>: oh, bs rh a Mie \ ROME NA insist foes A a wae | can BG) lease: ee * | et batts “ict 7a Sete Shy * i ‘Goes ai :从 iy wi ie hifi var, | Rhye wk? ysl 7 Ni "ested ner? pin ? es Sawer otic" | 2 Yabibite Be yen ti a fgg SA faye i ; . “te eplruseee a whl Ys RHINE’ 1 | * Dp nstapnia't penile ©: Oe Swe TGS 1 fare ite s805 ae A Mi Rut cmess: tee Moyne). 29 i 站 hr he ee Ps otter’? wig | Ry Rta clo af 54,708 Webbe Rim’ 2" athe itt ER et aeaet aestF ytd! T Deve Cared, ¥ ; : 人 J iy - 3% my 7 Lr | yr, | ee ne > wa t \" |) ae Ps > wt i. a ay (oe « 2 , , 2 f | GAN, pr? “dy 8 5 . ? i ‘ Md a , ‘ td ' oy le »y y hele, is e; x pe ‘ é SA = May = ries . 了 4A We. om -' is ‘ ‘ * 4 4 ae i . ) 72 bts ad 了 Ua > sed it cat ght bin “%) OCR NSH hinds ME if laileiem wis Wha Y ee 4elh Fo Stor 4 Ta 入 6 ou ti Lege’ fugthetora 人 Keun cra iota i (toi: ei O58 $s Ro gna! aon shies oases sda sia ous Et aay 4%, - + Pavel: Mig AS, RN vt 7 Sears) dees sbuerare Wis nottt bax aera 下 walang: bi Sb 的 Da fedehAos 10. Md; cree Se Pr Opos Whey tare oy , : RMT ei fet 由 和 wee a 人 fay bs rs gar bee ail yom: 4 =o 4K 请] bali Selah cp ttkates HP (NMR wis Bek ota» tirlh ARCA inet “swnilsc aX © ssw a dori! TMT YE RY a wot of? dim Mlb @ o ay alter Via: ( ari PHT ats 上 cant or a POR ed es {ce mere le £ F TEA 和 人 oy ww ture) 站 :) 六 用 Ti ‘ Pus aes 7 Nad - 第 20 号 中 国 科 学 院 南 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No. 20 1984 年 4 月 Mem. of Nanjing Inst. of Geol. & Palaeont. Acad. Sinica April, 1984 鄂尔多斯 地 区 奥 陶 纪 头 足 动物 群 - RHR AHF _ pe _ > A I | 豆 | 本 文 材料 主要 是 1977 年 7 一 11 月 间 , 笔 者 等 ?对 鄂尔多斯 地 区 桌子 山 \ 平 头 \ 陇 县 及 陕西 炮 县 各 地 奥 陶 系 进 行 野外 考察 时 采集 的 . 收 进 本 文 的, 还 有 原 地 质 部 第 三 普查 大 队 及 赵 松 青 等 所 赠 予 的 宁夏 上 贺兰山、 青龙 山 的 标本 。 经 研究 ,共计 42 属 92 种 , 其 中 9 新 属 62 新 种 。 本 文 在 前 人 工作 的 基础 上 ,根据 野外 考察 ,并 参考 其 它 化 石门 类 的 初步 研究 成 果 , 对 鄂尔多斯 地 区 奥 陶 纪 含 头 足 类 地 层 的 划分 及 时 代 对 比 进行 了 讨论 。 通 过 头 足 类 化 石材 料 分 析 ,证明 本 区 奥 陶 纪 时 与 黄河 下 游 、. 甘 青藏 区 及 长 江 流 域 等 地 均 有 较 密切 的 关系 。 早 奥 陶 世 北 鹿 庄 期 接受 黄河 海 的 海 侵 , 成 为 黄河 海 不 可 分 的 一 部 分 。 北 鹿 庄 期 之 后 ,本 区 与 黄 AMARC. RAH TRISH BARB 本 文 图 版 由 张 富田 代为 摄影 , 插 图 由 杨 荣 庆 等 清 绘 。 沈 后 曾 协助 部 分 化 石材 料 的 初 步 鉴定 工作 , 均 此 致 以 谢意 。 人 本 文 描述 的 头 足 类 化 石 , 大 部 分 采 自 内 蒙古 海 勃 湾 及 陕西 耀 县 桃 曲 坡 两 地 ,少数 标本 产 自 宁 夏 贺 兰 出 ,青龙 山 \ 甘 肃 平凉 、 陇 县 等 地 (插图 1)。 (—) ”内 蒙古 桌子 山地 区 桌子 山地 区 奥 陶 系 分 为 : 下 奥 陶 统 三 道 坎 组 ,桌子 山 组 及 克 里 摩 里 组 ,中 奥 陶 统 乌 拉 力克 组 、\ 拉 什 仲 组 、 公 乌 素 组 及 蛇 山 组 。 本 文 描述 的 化 石 主 要 产 自 三 道 坎 组 、 桌 子 山 组 及 蛇 山 组 。 1. 三 道 坎 组 三 道 坎 组 头 足 类 化 石 ;, 大 多 采 自 海 勃 湾 老 石 且 东山 东 坡 ,化 石 在 剖面 中 的 分 布 如 下 : HL12: Parakogenoceras spp., Polydesmia sp.; HL11: Parakogenoceras wuhaiense Chen(gen. et sp. nov.), P. exilicostratum Chen (gen. 1) 参加 野外 工作 的 还 有 :; ARB MSH BFK ERE, PR ME ROG REM RORS. 34 中 国 科 学 院 南 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ARM tories 4 化 石 产 地 . eee . 海 孝 湾 老 石 旦 东山 海 才 这 公 往 素 蚁 山 R=UsbaR a4 宁夏 毒龙 山 RR || MBAS! 陇 县 白 家 滩 PEP ehi aI or hoe (OL NE ss © @® 0 20 40 60 80 /oo 公里 ad{/D Mf ithe 插图 1 鄂尔多斯 地 区 奥 陶 系 头 足 类 化 石 产地 et sp. nov.), P. lashenzhongense Chen (gen. et sp. nov.), P. rarum, Chen (gen. et sp. nov.), Ordosoceras lashenzhongense Chen (sp. nov.), Polydesmia abruptum Chen (sp. nov.), Actino- ceras wuhaiense Chen (sp. nov.); HLS: Pseudowutinoceras wuhaiense Chen (gen. et sp. nov.), P. exiguum Chen (gen. et sp. nov.), Stobovoceras parvum Chen (sp. nov.); | HL4: Pseudowutinoceras exogastrum Chen (gen. et sp. nov.) 陈 均 远 等 : 鄂尔多斯 地 区 奥 陶 纪 头 足 动物 群 35 2. 桌子 山 组 桌子 山 组 的 化 石 , 在 老 石 旦 东山 东 坡 、 苏 伯 沟 及 哈 图 沟 都 有 发 现 。 化 石 在 老 石 旦 东山 东 坡 剖面 中 的 分 布 , 自 上 而 下 为 : HL45: 头 足 类 Michelinoceras sp. A, FIER) Histiodella serrata Harris; HL44: 头 足 类 Pomphoceras wuhaiense Zou et Shen(gen. et sp. nov.), Meitanoceras sp., Protocycloceroides neimongolense Zou et Shen (sp. nov.) Dideroceras undulatum (Chang), Sa- caters neimongolense Zou et Shen (sp. nov.), =F 4 Illaenus sp.; HL39: 头 足 类 Pomphoceras yaliense (Chen), Dideroceras shui?(Yia), Ancistroceras min utum Zou et Shen (sp. nov.), FIER Juanognathus sp.; HL38: 头 足 类 Wutinoceras cf. foerstei (Endo), =F Remopleurides sp., Nileus cf. liangshanensis Lu, Hammatocnemis sp.; HL37: 头 足 类 Deiroceras globosum Zou et Shen(sp. nov.), Trocholites sp., ATE Rl] Pa- rozarkodina sp., Parozarkodina sp., Spathognasthodus sp., Histiodella serrata Harris, Juano- gnathus variabilis Serpagli, J. sp.; HL32—33: =F Pseudoasaphus sp., ATER Juanognathus variabilis Serpagli, J. sp.; HL31: 头 足 类 Ordosoceras sphaeriforme Chang; HL19 一 29: 头 足 类 Polydesmia sp., 脐 足 类 Apothphyla sp., Leptellina sp., ATER Juanognathus variabilis Serpagli; HL18: 头 足 类 Polydesmia zuezshanensis Chang, Mesowutinoceras giganteum Chen (sp. nov.); HL16: 头 足 类 Polydesmia zuezshanensis Chang, =H Pseudoasaphus sp., ji te28 Macrocoelia sp.; 苏 伯 沟 桌 子 山 组 顶部 产 CHS) Ordosoceras sphaeriforme Chang, O. sphaeriforme otoktiense Chang, O. endogastrum Chen (sp. nov.), O. subaigouense Chen (sp. nov.) , 其 层 位 与 Ordo- soceras quasilineatum HR 4. KZ LAP ERAKEAM BB. 本 文 所 描述 的 采 自 哈 图 沟 Polydesmia zuezshanensis Chang 等 化 石 , 其 层 位 与 老 石 旦 东 tl} Polydesmia zuezshanensis 带 相 当 。 3. 蛇 山 组 头 足 类 化 石 甚 为 丰富 , 计 有 :HLI11 一 12: Sheshanoceras ehlersi (Foerste), S. centrale Chen (gen. et sp. nov.), Anaspyroceras beauportense (Whiteaves), Metaspyroceras teretiforme (Hall), M. gongwusuense Chen (sp. nov.), Eurasiaticoceras sheshanense Chen (sp. nov.), E. compressum Chen(sp. nov.), Schroederoceras etuokeense Chen (sp. nov.), Trocholites wuhaiensis Chen (sp. nov.), Beloitoceras sheshanense Chen (sp. nov.), Oncoceras vescosuleum Chen (sp. nov.), O. wuhaiense Chen(sp. nov.), Michelinoceras pusillum Chen(sp. nov.); M. sheshanense Chen (sp. nov.), 5KBREAWAA = Scotopharpes, Pliomerina, Asaphidae, {fi 28 Orthambo- mites, Glyptorthis, Leptellina, Leptelloidea, Camerella, Mimella, 36 中 国 科学 院 南 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 BREE EHX 耀 县 桃 曲 坡 的 奥 陶 纪 地 层 过 去 曾 做 了 不 少 研究 。 在 《鄂尔多斯 地 台 西 缘 奥 陶 纪 生物 地 层 研 究 的 进展 》 一 文中 , 我 们 将 原 桃 曲 坡 组 以 “侵蚀 面 为 界 , 重新 划分 为 耀 县 组 和 桃 曲 坡 组 。 侵 蚀 面 ?以 上 为 桃 曲 坡 组 , 侵 蚀 面 ”以 下 为 溜 县 组 。 根 据 头 足 类 化 石 的 研究 , 耀 县 组 时 代 定 为 早 奥 陶 世 晚期 , 桃 曲 坡 组 时 代 定 为 中 奥 陶 世 晚期 ,两 组 之 间 存 在 明显 的 地 层 缺 失 1. #24 化 石 主要 富 集 于 本 组 的 上 部 。 YT22—24: 头 足 类 Liulinoceras taoqupoense Zou et Shen(gen. e sp. nov.), L. cordifo- rme Zou et Shen(gen. et sp. nov.), L. minutum Zou et Shen(gen. et sp. nov.), L. giganteum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Liulinoceras magnitubulatum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L. irregulare Zou et Shen(gen. et sp. nov.), Centroonoceras cordiforme Zou et Shen(sp. nov.), C. taoqupoense Zou et Shen(sp. nov.), C. yaoxianense Zou et Shen (sp. nov.), C.. ejuncidum Zou et Shen (sp. nov.), Platophrenoceras yaoxianens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Lepto- protophrenoceras taoqupoens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L. central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Pseudoliulinoceras elongatum F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P. subcentral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Nemertoceras curvatum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Kotoceras cylindricum Kobayashi, K. frechi (Kobayashi), ?Michelinoceras yaoxianense Zou et Shen (sp. nov.), Neumatoceras sp., = Pliomerina sp., Illaenus sp., 腕 足 类 Didymelasma sp., Or- thambontites sP.o ‘. 2. 桃 曲 坡 组 按 岩 性 及 化 石 可 细 分 为 上 \ 下 两 个 岩 段 。 下 段 产 笔 石 三 叶 虫 及 腕 足 类 化 石 。 头 足 类 化 石 富 集 于 上 段 的 上 部 ,并 与 珊瑚 三 叶 虫 及 腕 足 类 共生 。 YT61: 头 足 类 Teichertoceras sinense Chen(sp. nov.), Westonoceras manitobense(Whitea- ves), W. compressum Chen(sp. nov.), Beloitoceras yaoxianense Chen(sp. nov.), B. shaanxiense Chen (sp. nov.) Madiganella sp., Dunleithoceras shaanxiense Chen (sp. nov.) Rizosceras yao- xianense Chen (sp. nov.), R. taoqupoense Chen (sp. nov.), Eorizoceras sp. A, E. sp. B, Jia- ngshanoceras shaanxiense Chen (sp. nov.), =F Sphaerexochus cf. dongzhuangensis Zhou, Remopleurides sp., Illaenus sp.o (=) TRARKURA=W 1. 青龙 山 位 于 宁夏 盐池 与 同心 之 间 , 这 里 的 奥 陶 系 ( 根 据 赵 松青 等 实测 剖面 ) 自 上 而 下 出 露 如 FP: 克 里 摩 里 组 10 , 深 灰 色 薄 层 灰 岩 3.8 米 ( 出 露 厚度 ) RS: MRS MWR RAL ROH 37 9. 覆 盖 , 顶 部 出 露 厚 层 灰 岩 28 米 8. 薄 层 灰 岩 , 层 间 含 料 石 结核 ,上 部 为 薄 层 硅 质 条 带 灰 岩 36.4 米 桌子 山 组 7. 瘤 状 灰 岩 15.53 6. 瘤 状 灰 岩 与 厚 层 含 煤 石 结核 灰 岩 互 层 ;上 部 产 头 足 类 化 石 。NC262: Pomphoceras lasengzhonge- ms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Selkirkoceras ginglongshanense Zou et Shen (sp. nov.) 49.8 K 5. 瘤 状 灰 岩 , 泥 质 条 带 灰 岩 及 致密 灰 岩 互 层 38.2 米 4 ORE ERAGE RE RAGA WER 57:8 米 5. 瘤 状 灰 岩 , 泥 质 条 带 灰 岩 | 66.4 3K 2 . 泥 质 条 带 灰 岩 , 薄 层 到 块 层 灰 岩 及 白云 岩 化 班 状 灰 岩 韵律 层 90.8 2k 三 道 坎 组 1. 含 砂 质 白 云 岩 ,顶部 含 头 足 类 化 石 36.2 米 一 一, 假 ,整合 中 一 二 二 ERR 2. 贺兰山 强 岗 岭 沟 位 于 银川 市 西北 45 公里 贺兰山 主峰 不 远 。 1977 年 , 国 家 地 质 总 局 采集 到 几 枚 头 足 类 标本 , 经 笔者 研究 定名 为 ”Mazcpzirocezl5 sp., Mesowutinoceras giganteum Chen (sp. nov.)o 虽然 材料 零星 , 但 对 地 层 对 比 起 了 重要 的 作用 。 Manchuroceras 《未 描述 ) 这 一 化 石 的 发 现 为 本 区 与 黄河 区 亮 家 山 组 对 比 提供 了 依据 。 Mesowutinoceras giganteum 可 作为 与 桌子 山地 区 及 黄河 区 Polydesmia zuezishanensis 带 对 比 的 直接 依据 。 (四 ) 平凉 地 区 平凉 地 区 奥 陶 纪 地 层 可 划分 为 下 奥 陶 统 麻 川 组 ,水 泉 岭 组 ,三 道 沟 组 及 中 奥 陶 统 平凉 组 。 WR) I\ZA HH Be PSA OR IERS 17 公里 , 麻 川 公 社 水 泉 岭 村 南 , 与 下 伏 上 寒 武 统 大 人 台子 组 假 整合 接触 ,厚度 50 米 上 下 。 岩 性 为 白色 纯 灰 岩 , 局 部 泛 红 色 , 夹 豹 皮 灰 岩 或 白云 岩 及 薄 层 砂岩 。 底 部 产 _Eozsoxelxrs,Prexdousapjri 等 三 叶 虫 ,可 作为 与 北 庵 庄 组 对 比 的 依据 。 FRE 部 15 米 处 产 Parakogenoceras machuanense Chen (gen. et sp. nov.) 等 头 BALA, 其 时 代 可 与 三 道 坎 组 Parakogenoceras 带 直接 对 比 。 水 泉 岭 组 , 厚 400 米 上 下 ,与 麻 川 组 整合 接触 , 岩 性 主要 为 豹 皮 灰 岩 。 下 部 出 露 于 水 录 弯 村 西 偏 南 的 沟 内 ,中 部 在 水 泉 弯 附近 ,上 部 分 布 于 水 泉 弯 村 的 北 坡 。 本 组 下 部 产 三 叶 中 Prezxdoasajppzir, 中 部 产 三 时 虫 Pizomexzza2 sp., 头 足 类 Wutinoceras (未 描述 ) 等 化 石 , 时 代 与 桌子 山 组 大 致 相当 。 三 道 沟 组 分 布 于 平凉 峡 门 三 道 沟 , 与 下 伏 水 泉 岭 组 整合 接触 。 岩 性 为 灰 黑 色 厚 层 夹 中 层 灰 岩 ,以 钙 质 页 岩 及 瘤 状 泥 质 灰 岩 为 底 , 厚 150 KEA, RES BAA BARES 接触 。 底 部 的 钙 质 页 岩 内 含 Hammatocnemis, Geragnostus, Lonchodomas, Tangyaia 等 三 时 虫 ! 时 代 与 克 里 摩 里 组 可 能 大 致 相当 。 下 部 所 产 的 头 足 类 , 除 赖 才 根 所 采 的 Wennanoceras, 38 中 国 科学 院 南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Ormoceras 外 ,我 们 还 发 现 了 Nybyoceras, 可 作为 与 华北 等 地 马 家 沟 组 对 比 的 依据 。 三 、 含 头 足 类 地 层 的 划分 及 对 比 (一 ) 桌子 山地 区 1953 年 关 土 聪 、 车 树 政 在 内 蒙古 桌子 山地 区 进行 地 质 调查 时 ,发 现在 奥 陶 纪 含 珠 角 石 地 层 之 上 还 有 下 奥 陶 统 的 笔 石 , 许 多 古生物 学 者 对 它 发 生 极 大 的 兴趣 。 经 过 卢 衍 豪 (1954), BAZ (1959), KA AR (1959) 等 的 研究 ,积累 了 丰富 的 化 石 资 料 , 使 本 区 成 为 研 究 我 国 奥 陶 纪 地 层 的 极 重 要 的 参考 剖面 。 以 往 , 都 以 中 奥 陶 世 作 为 珠 角 石 类 化 石 分 布 的 时 代 下 限 。 致 使 我 国 及 世界 各 地 含 珠 角 石 类 型 的 奥 陶 纪 地 层 时 代 对 比 问 题 , 长 期 得 不 到 - 正确 的 解决 。 桌 子 山 地 区 的 深 人 研究 , 还 对 解决 含 珠 角 石 地 层 的 时 代 对 比 提供 了 可 靠 的 依据 。 1977 年 , 笔者 等 系统 研究 了 桌子 山地 区 奥 陶 系 剖 面 , 获 得 不 少 新 资料 ,对 该 区 奥 陶 系 划分 对 比 提出 了 补充 和 修订 。 除 对 原 有 一 些 化 石 带 提 出 新 的 意见 外 , 还 新 增 了 四 个 化 石 带 , 创 建 了 公 乌 素 组 及 蛇 山 组 两 个 地 层 单位 。 桌 子 山地 区 奥 陶 系 古 生物 及 地 层 层 序 如 下 : 上 覆 地 层 : 中 石炭 统 本 溪 组 二 一 一 一 候 整 合 一 一 二 一 Hp BR Big Be 蛇 山 组 Eurastaticoceras-Sheshanoceras $3 SERA Amplexograptus gansuensis #5 拉 什 仲 组 Nemagraptus gracilis #5 { Climacograptus bicornis 亚 带 Syndyograptus Wy 乌拉 力克 组 Glyptograptus teretiusculus 囊 下 奥 陶 统 克 里 摩 里 组 Pterograptus elegans #4 Amplexograptus confertus 带 桌子 山 组 Pomphoceras-Dideroceras undulatum #% Ordosoceras quasilineatum #% Polydesmia zuezshanensis 人 三 道 坎 组 Parakogenoceras 带 Pseudowutinoceras #5 由 上 可 见 , 桌 子 山 地 区 奥 陶 纪 头 足 类 至 少 可 划分 为 六 个 化 石 带 或 组 合 ( 自 下 而 上 ); 陈 均 远 等 : 哪 尔 多 斯 地 区 奥 陶 纪 头 足 动物 群 39 1. Pseudowutinoceras 带 化 石 层 位 相当 三 道 坎 组 的 下 部 ,代表 本 区 奥 陶 系 层 位 最 低 的 一 个 化 石 带 。 类 型 单调 , 有 Pseudowutinoceras wuhaiense Chen(gen. et sp. nov.), P. exiguum Chen(gen. et sp. nov.), P. exogasteum Chen(gen. et sp. nov.), Stobovoceras parvum Chen (sp. nov.) 等 头 足 类 化 石 。 Pseudowutinoceras 为 鄂尔多斯 地 区 独 有 的 属 , 其 分 布 只 限于 三 道 坎 早期 很 短 的 一 段 历程 。 本 带 除数 量 很 多 的 Pseudowutinoceras 外 , 珠 角 石 类 只 有 少量 发 现 , 本 文 所 描述 的 Stolbovo- ceras parvum Chen 代表 了 奥 陶 纪 珠 角 石 目 化 石 记 录 的 下 限 。 2. Parakogenoceras # 所 代表 的 层 位 ,相当 于 三 道 坎 组 的 上 部 , 计 有 Parakogenoceras wuhaiense Chen (gen. et sp. nov.), P. exilicostratum Chen(gen. et sp. nov.), P. lashenzhongense Chen(gen. et sp. nov.), P. rarum Chen (gen. et sp. nov.), Polydesmia abruptum Chen (sp. nov.), Ordosoceras lashe- nzhongense Chen (sp. nov.), ,Actinoceras wuhaiense Chen (sp. nov.) 等 头 足 类 化 石 。 本 带 化 石 数量 以 Parakogenoceras 最 多 ,地 质 历 程 短促 , 仅 限 于 三 道 坎 组 的 上 部 。 该 属 与 北 谭 庄 组 的 重要 化 石 Kogenoceras 非常 接近 ,可 能 有 这 化 上 的 联系 。 珠 角 石 类 的 分 异 度 较 Pseudowutinoceras 带 已 有 了 明显 增加 。 Ordosoceras 及 Actinoceras 在 三 道 坎 组 均 为 首次 发 现 , 这 些 重要 发 现 ,对 研究 珠 角 石 类 的 演化 起 了 重要 作用 。 由 此 证 BA Polydesmia 与 Oraorocerws 两 属 的 地 质 历 程 并 无 先后 之 分 , 可 能 是 由 不 同 祖先 演化 来 的 。 但 它们 兴盛 及 衰亡 的 时 间 各 不 相同 , 前 者 兴盛 的 时 间 较 早 , 在 桌子 山 早期 到 达 极 盛 , 中 期 就 迅速 衰亡 了 。 而 Ordosoceras 直到 桌子 山中 期 才 得 到 兴盛 ,很 快 即 衰亡 了 。 甘肃 平凉 地 区 麻 川 组 近 底 部 产 Pearekogezocerar machuanense Chen (gen. et sp. nov.), 其 时 代 可 与 桌子 山地 区 三 道 坎 组 Parakogenoceras 带 直 接 对 比 。 底 部 含 BEoirotelzs,Psezao- asaphus 等 三 时 虫 化 石 , 为 麻 川 组 及 三 道 坎 组 与 华北 等 地 北 鹿 庄 组 对 比 提 供 了 重要 的 依据 。 3. Polydesmia zuezshanensis *§ EIS RT wa FRB. AA LPR, SEB Ordosoceras quasilineatum 带 只 相隔 3 一 4 米 。 种 类 单调 , 以 珠 角 石 类 Polydesmia, Mesowutinoceras 各 属 大 量 出 现 为 主要 特征 , 同时 Parakogenoceras 消亡 。 其 时 代 可 与 华北 等 地 北 鹿 庄 组 Polydesmia xzesspazez525 带 直 接 对 比 。 Polydesmia 系 华北 等 地 北 鹿 庄 期 的 独 有 分 子 ,Mesromwzwztzizocerw 亦 为 北 鹿 庄 期 的 另 一 重要 成 员 。 可 见 这 一 时 期 ,本 区 已 属于 黄河 海 不 可 分 的 一 部 分 。 4. Ordosoceras quasilineatum ## 本 带 特征 是 Ordosoceras 特别 繁多 , 同 时 Polydesmia 消亡 ,其 它 类 别 很 少见 。Oxrdoso- ceras 为 华北 等 地 所 独 有 的 属 , 由 此 进一步 证 明 本 区 与 华北 等 地 的 关系 仍然 是 极为 密切 。 5. Pomphoceras-Dideroceras undulatum 带 位 于 桌子 山 组 上 部 。 由 珠 角 石 类 Meitanoceras sp., Pomphoceras wuhaiens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Pomphoceras yaliense (Chen), Wutinoceras sp., Sactoceras neimongolense Zou et Shen (sp. nov.), Deiroceras globosum Zou et Shen (sp. nov.); 内 和 角 石 类 Dideroceras undulatum, (Chang), D. shui? (Ya); 触 旋 角 石 类 Trocholites cf. ruedemanni Flower, Anc- tstroceras minutum Zou et Shen(sp. nov.); 爱丽 斯 曼 角 石 类 Protocycloceroides neimongolense Zou et Shen (sp. nov.) 及 直角 石 类 Michelinoceras spp. 等 组 成 。 ‘o> Sa 40 中 国 科学 院 南 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Pomphoceras 与 Ordosoceras 的 关系 非常 密切 , 演化 迅速 , 其 时 代 仅 限于 Arenigian 晚 期 ,可 作为 地 层 划分 对 比 的 重要 化 石 。 发 现 于 内 蒙古 桌子 山 、 宁 夏 青 龙山 , GRAS 地 ,为 甘 垦 藏 区 所 特有 。 自 陈 均 远 等 (19756 年 ) 报 道 了 湄 潭 角 石 Meitanoceras 这 一 属 在 贵州 湄 潭 的 发 现 ; 近年 来 ,云南 西部 \ 东 南部 ,贵州 乌 当 \ 凤 岗 , 印 江 , GNA, 安徽 和 县 等 地 都 发 现 了 这 一 类 化 石 。 化 石 层 位 相当 稳定 , 均 产 于 特 牛 谭 组 的 顶部 ,所 代表 的 时 代 相 当 Llanvirnian 晚期 。 本 文 所 描述 的 Meitanoceras 化 石 标 本 , 产 于 Pomphoceras-Dideroceras undulatum 带 的 上 部 5 其 时 代 应 相当 Arenigian 晚期 ;代表 了 Meitanoceras 化 石 记 录 的 下 限 。 它 的 发 现 不 仅 扩大 了 Meitanocera 分 布地 理 的 范围 ,并 为 研究 珠 角 石 类 的 演化 \. 迁 移 提 供 了 重要 的 材料 。 形 态 学 的 研究 清楚 表明 ,由 Ordosoceras 经 Pomphoceras 到 Meitanoceras 是 一 个 次 序 变 化 的 系列 5 在 时 间 上 ,如 前 所 述 也 是 按照 上 列 顺 序 依 次 相继 出 现 的 ,因而 把 它们 作为 一 个 演 化 序列 来 看 也 不 是 不 可 能 的 。 上 已 述 及 ,Oraosocerw 57h AR Fs i, Pomphoceras AHF 海 所 独 有 的 , 而 Mezxezocerw 则 起 源 于 甘 青 藏 海 , 再 由 甘 青 藏 海 迁 人 扬子 海 。 很 显然 , Ordosoceras-Pom phoceras-Meitanoceras 这 一 演化 过 程 , 还 伴随 着 地 理 区 系 属性 由 黄河 区 、 甘 人 青藏 区 癌 扬 子 区 递 变 的 有 趣 现象 wzinocerasr〈 狭 义 的 ) 的 时 代 主 要 限于 Arenigian 晚期 。 除 桌 子 山地 区 外 , 还 发 现 于 我 国 辽宁 北 庵 庄 组 顶部 (?),, 西藏 肾 拉 木 甲村 群 下 组 的 下 部 ,澳大利亚 塔 斯 马 尼 亚 齐 享 灰 ” 岩 〈Zeeham limestone) 及 北美 白石 组 CWhiterock formation )。 Dideroceras 为 扬子 型 头 足 类 的 重要 成 员 ,主要 生活 于 Arenigian 晚期 到 Llanvirnian 这 一 期 间 。 本 区 Dideroceras 的 发 现 ,提供 扬子 海 向 甘 青藏 海 动物 群 迁移 的 重要 证 据 。 由 上 可 见 桌 子 山 晚期 (Arenigian 晚期 ), 是 鄂尔多斯 地 区 奥 陶 纪 发 展 史 的 一 个 重要 转 折 点 。 动 物 群 开始 与 黄河 海 的 类 群 蓝 远 , 与 西藏 等 地 极为 密切 ,不 仅 属 的 组 成 ;如 Pompho- ceras, Wutinoceras 很 相似 ,而且 共有 Pomphoceras yaliense (Chen) 等 相同 的 种 ;说 明 本 区 已 与 黄 珂 海 蕊 远 , 而 成 为 甘 青 藏 海 的 重要 组 成 部 分 。 6. Eurasiaticoceras-Sheshanoceras 组 合 层 位 与 蛇 山 组 相当 ,含有 Sheshanoceras ehlersi (Foerste), S. centrale Chen (gen. et sp. nov.), Anaspyroceras beauportense(Whiteaves), Metaspyroceras teretiforme (Hall), M. gongwu- suense Chen (sp. nov.), Eurasiaticoceras sheshanense Chen(sp. nov.), E. compressum Chen(sp. nov.), Shroederoceras etuokeense Chen (sp. nov.), Trocholites. wuhaiensis Chen (sp. nov.), Beloitoceras sheshanense Chen(sp. nov.), Oncoceras vescosulcum Chen (sp.: nov.), O. wuhatense Chen (sp. nov.), Michelinoceras pusillum Chen (sp. nov.), M. sheshanense Chen(sp. nov.) 等 头 足 类 。 其 中 以 Eurastaticoceras, Sheshanoceras 为 主要 特征 。 这 个 动物 群 不 仅 与 陕西 耀 县 桃 曲 坡 组 、 扬 子 区 梅 江 组 的 类 群 有 联系 ,与 北美 春 塘 组 上 部 (Upper Trenton) 及 欧洲 波 罗 的 海 沿岸 中 奥 陶 统 的 类 群 的 关系 也 是 极 密切 的 。Euresiaticocerws 可 作为 与 扬子 区 梅 江 组 , Anaspyroceras beauportense(Whiteaves) 可 作为 与 陕西 次 县 桃 曲 坡 组 对 比 的 依据 。 它 与 北美 春 塘 组 共有 Sheshanoceras ehlersi (Foerste), Anaspyroceras beauportense (Whiteaves) 等 相同 的 种 ,说 明 所 代表 的 时 代 也 大 致 相当 。Scphroederoceres 的 出 现 , 也 表明 本 区 这 一 时 期 的 头 足 类 动物 群 ,与 波罗的海 沿岸 中 奥 陶 世 晚 期 动物 群 也 有 重要 的 联系 。 陈 均 远 等 : 哪 尔 多 斯 地 区 奥 陶 纪 头 足 动物 群 41 (=) BREE Ape HAR 1977 年 , 笔 者 等 系统 研究 了 疱 县 桃 曲 坡 奥 陶 系 剖 面 , 对 该 区 奥 陶 系 分 类 提出 了 补充 和 修订 ,创建 了 耀 县 组 ,并 细 分 为 三 个 化 石 带 。 ERE: 中 石炭 统 本 溪 组 一 一 一 一 候 整 合 一 一 一 一 中 奥 陶 统 桃 曲 坡 组 EB Teichertoceras-Westonoceras 组 合 FE Orthogrdptus longithecglis 带 下 奥 陶 统 AA Lighnocenss-Kotoccra: J (KES) eB PK ARS ARRAS RWKERA. -EBEBUKANARR, SHEX 比 起 了 重要 的 作用 。 1. Liulinoceras-Kotoceras 组 合 相当 狠 县 组 的 上 部 , 计 有 Liulinoceras taoqupoens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L. cordiform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L. minutum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L. giganteum Zou et Shen(gen. et sp. nov.), L. magnitubulatum Zou et Shen(gen. et sp. nov.), L. irregulare Zou et Shen(gen. et sp. nov.), Centroonoceras cordiforme Zou et Shen(sp. nov.), C. taogupoense Zou et Shen(sp. nov.), C. yaoxianense Zou et Shen(sp. nov.), C. ejuncidum Zou et Shen (sp. nov.), Platophrenoceras yaoxianens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Lepto- platophrenoceras taoqupoens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L. centrale Zou et Shen(gen. et sp. nov.), Pseudoliulinoceras elongatum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P. subcentrale Zou et Shen(gen. et sp. nov.), Nemertoceras curvatum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Neumatoceras sp., Kotoceras cylindricum Kobayashi, K. frechi(Kobayashi), ?Michelinoceras yaoxianense Zou et Shen (sp. nov.) 等 头 足 类 化 石 。 PAWL Liulinoceras, Kotoceras 大 量 出 现 为 主要 特征 。 与 朝鲜 南部 织 云 山 页 岩 (Chikunsan Shale) 的 关系 最 为 密切 , 不 仅 有 许多 相同 的 属 , 如 Rotocerar,Cemtyromocerar 及 相似 的 属 ,如 Liulinoceras (45 Sigmorthoceras 相近 似 ), 并 共有 Kotoceras cylindricum Koba- yashi, K. frechi 《Kobayashi) , 等 相同 的 种 。 华 北 等 地 处 鄂尔多斯 与 朝鲜 之 间 , 到 目前 未 见 类 似 动物 群 的 发 现 。 因 而 ,鄂尔多斯 与 朝鲜 南部 动物 群 交往 的 渠道 ,仍然 是 有 待 证 明 的 重 要 十 地 理 问 题 。 2. Teichertoceras-Westonoceras 组 合 层 位 相当 于 桃 曲 坡 组 上 段 。 头 足 类 主要 富 集 于 上 有 段 的 上 部 , 主 要 有 Teichertoceras 42 中 国 科学 院 南 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sinense Chen (sp. nov.), Westonoceras manitobentse (Whiteaves), W. compressum Chen (sp. nov.), Beloitoceras yaoxianense Chen (sp. nov.), B. shaanxiense Chen (sp. nov.) ,Madiganella sp., Dunleithoceras shaanxiense Chen(sp. nov.) Anaspyroceras beauportense (Whiteaves) , Rizos- ceras yaoxianense Chen (sp. nov.), R. taogupoense Chen(sp. nov.), Eorizoceras sp. A, E. sp. B。 这 一 动物 群 与 北美 关系 最 为 密切 ,根据 Teichertoceras, Westonoceras 等 化 石 , 其 时 代 可 与 北美 春 塘 晚期 比较 。Jiemngsphazocereas 可 作为 与 浙江 西部 中 奥 陶 世 晚 期 大 桥 灰 岩 段 对 比 的 RHE. Anaspyroceras beauportense (Whiteaves) 的 发 现 ,为 桃 曲 坡 组 与 桌子 山 的 蛇 山 组 及 北美 的 春 塘 组 对 比 提 供 了 依据 。 由 上 证 明 , 桃 曲 坡 组 的 时 代 应 相当 于 中 奥 陶 世 晚 期 。 四 、 化 石 描述 $5 459% 14) Nautiloidea Agassiz, 1847 爱丽 斯 曼 角 石 目 Ellesmerocerida Flower in Flower et Kummel, 1950 BUI HGF Protocycloceratidae Kobayashi, 1950 拟 前 环 角 石 属 Protocycloceroides Chen, 1964 内 蒙古 拟 前 环 角 石 (新 种 ) Protocyclocerozides neimongolense Zou et Shen (sp. nov.) (Ak XVI, F7, 8) FERARK » SAIS HH. MARK 140 毫米 , 住 室 部 分 仅 保 存 35 毫米 。 横 断面 呈 圆 形 或 两 侧 微弱 收缩 之 卵 圆 形 。 壳 体 扩 大 率 为 1:10, 气 室 密 度 约 6 个 , 隔壁 下 凹 度 为 一 个 气 室 。 腹 部 隔壁 较 背 部 倾斜 , 隔壁 颈 为 直 短 领 式 ,其 长 度 为 一 个 气 室 高 度 的 1/5。 KE 位 于 腹壁 和 壳 中 央 之 间 , 直径 为 壳 径 的 1/6 一 1/7。 连 接 环 稍 厚 , 并 微弱 膨大 。 体 管 及 气 , 室内 未 见 沉积 物 。 比较 ”本 种 与 Proxocycloceroides guanyingiaoense Chen 很 相似 ,但 本 种 壳 体 扩大 较 快 , 体 管 较 细 , 连接 环 微 弱 膨 大 。 产地 层 位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旦 东山 ;下 奥 陶 统 桌子 山 组 顶部 。 直角 五 目 Orthoceriqda Kuhn, 1940 直角 石 超 科 Orthocerataceae M’Coy, 1844 直角 石 科 Orthoceratidae M’Coy, 1844 米 氏 角 石 亚 科 Michelinoceratinae Flower, 1945 米 氏 角 石 属 Michelinoceras Foerste, 1932 蛇 山 米 氏 角 石 (新 种 ) Michelinoceras sheshanense Chen (sp. nov.) (图 版 IX, 图 2) 壳 体 甚 小 , 气 壳 前 端的 直径 仅 4.4 毫米 。 直 壳 , 直径 增长 缓慢 , PAR 1:17, 横断 面 陈 均 远 等 : 鄂尔多斯 地 区 奥 陶 纪 头 足 动物 群 43 圆 形 。 体 管 居中 , 宽 0.6 毫米 ,相当 壳 体 直径 的 117。 隔 壁 颈 极 短 , 近 无 领 式 。 连 接 环 不 膛 Ko 气 室 密度 2 个 。 隔 壁 凹 度 2/5 个 气 室 , 比较 ”与 Micpejzzoceraryu2Lai 很 相似 ,所 不 同 是 本 种 个 体 较 小 , 体 管 居中 直径 粗 些 。 产地 层 位 ”内 蒙古 海 勃 湾 公 乌 素 ; 中 册 陶 统 蛇 山 组 。 UAE AG (新 种 ) Michelinoceras pusillum Chen (sp. nov.) 〈 图 版 X, 图 4) 个 体 甚 小 ; 气 壳 最 大 直径 3 毫米 。 壳 直 形 , 直径 增长 缓慢 ,横断 面 圆 形 。 体 管 细小 , 偏 中 心 。 当 壳 体 直径 2.8 毫米 时 ,相应 体 管 宽 0.8 毫米 ,与 壳 壁 的 间距 分 别 为 1.1 毫米 及 1.7 毫米 。 隔 壁 颈 甚 短 , 连 接 环 不 膨大 。 气 室 密度 近 2 个 。 比较 ”与 前 面 描述 的 新 种 M. sheshanense 最 相似 , 所 不 同 是 本 种 体 管 偏 心 。 与 M. yui Lai 的 区 别 是 本 种 个 体 较 小 , 体 管 粗 些 。 : 产地 层 位 ”内 蒙古 海 勃 湾 公 己 素 ; 中 奥 陶 统 蛇 山 组 。 2 @EBKK AACR) 2? Michelinoceras yaoxianense Zou et Shen” (sp. nov.) (图 版 XV, All, 2) CAR WALK 43 毫米 , 住 室 部 分 占 整个 标本 长 度 的 1/3。 横 断面 呈 圆 形 , 壳 体 扩大 率 为 1:20, 气 室 密度 3 个 。 隔 壁 浅 , 近 直线 形 , 下 凹 度 不 足 一 个 气 室 高 度 的 1/2, 未 见 气 室 沉积 。 隔壁 颈 直 短 领 式 , 其 长 度 约 为 一 个 气 室 高 度 的 1/3 一 1/4。 体 管 细 , 位 置 略 fab, 直径 为 壳 径 的 1/8。 连 接 环 直 , 体 管 节 呈 直 管 状 , 未 见 体 管 沉积 物 。 比较 ”本 种 隔壁 较 平 直 , 可 与 同属 其 它 种 相 区 别 。 | Fume Pe A Hn Ses Fa hace 28, KK ABACKEMA) Michelinoceras sp. A (图 版 XIX, 图 7) 壳 型 为 细 长 之 直角 石 式 , 标本 全 长 40 毫米 ,横断 面 呈 圆 形 。 扩 大 率 为 1;:10, 气 室 密 度 区 ig 隔壁 下 凹 度 为 一 个 气 室 高 度 的 1/2 ,未 见 气 室 沉 积 。 体 管 细 , fit see, 早期 体 管 宽 为 壳 径 的 2/13 ,成 年 期 为 2/15。 隔 壁 颈 为 直 短 领 式 , 长 度 为 一 个 气 室 高 度 的 1/10。 连接 环 直 , 体 管 节 圆 管状 ,未 见 体 管 沉 积 。 产地 层 位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旦 东山 ;下 奥 陶 统 桌 子 山 组 顶部 。 KE BACKER B) Michelinoceras sp. B (图 版 XIV, 图 11) 壳 直 而 细 长 ,标本 全 长 25 毫米 ,横断 面 圆 形 , 扩大 率 为 1:10。 气 室 密度 2.5 个 ,隔壁 PHIEEA 1/2 个 气 室 。 气 室内 具 壁 前 及 壁 侧 况 积 物 。 隔壁 颈 直 短 领 式 。 体 管 位 于 壳 中 Rh, 直径 为 壳 径 的 1/5。 连 接 环 微弱 膨大 ,未 见 体 管 沉积 。 1) 指 沈 后 (Shen Hou), FR. 44 中 国 科 学 院 南 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产地 层 位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旦 东山 ;下 奥 陶 统 桌 子 山 组 。 米 氏 角 五 (未 定 种 C) Michelinoceras sp. C (图 版 IX, A 3) Hot, TAKE 1:6, RHA. KEM. 位 于 壳 体 中 部 。 隔 壁 颈 短 ,连接 环 不 膨 大 。 气 室 密度 2 个 。 隔 壁 凹 度 为 气 室 之 半 。 比较 ”与 安徽 中 奥 陶 统 宝 塔 组 Michelinoceras rapidum Qi 非常 相似 ,所 不 同 是 当前 标 本 气 室 排列 较为 稀 下 , 可 能 为 一 新 种 。 产地 层 位 ”陕西 陀 县 李 家 坡 ; 中 奥 陶 统 背 锅 山 组 下 段 。 东方 米 氏 角 石 属 _ Eosormmzicphelinoceras Chen, 1964 吾 尔 多 斯 东方 角 石 Eosomichelinoceras ordosoense Chen(sp. nov.) (图 版 VII, 9) 个 体 较 小 , 壳 直 形 , 直径 增长 缓慢 ,扩大 率 1:13。 体 管 细小 ,在 背 \?) 中 之 间 。 隔 壁 颈 短 , 连 接 环 不 膨大 。 气 室 密 度 4 个 。 比较 “与 贵州 中 册 陶 统 Eosomichelinoceras guizhouense Yang, 1978 很 相似 , 所 不 同 是 本 种 气 室 排 列 较为 密集 。 产地 层 位 ”内 蒙古 海潮 湾 公 乌 素 ; HRM se A. 平板 角 石 属 (新 属 ) Platophrenoceras Zou et Shen (gen. nov.) 模式 种 ”Pazoppzrezocerar yaoxianens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壳 体 较 小 , 细 直 , 壳 表 具 横 环 , 早期 壳 体 横 环 较 弱 ,横断 面 呈 圆 形 。 隔 壁 近 于 平 直 , m 壁 颈 直 短 领 式 。 体 管 细 , 位 于 壳 中 心 或 略 偏 中 心 。 连 接 环 略微 膨大 , 体 管 节 呈 纺锤 状 。 气 室内 具 壁 前 , 壁 侧 沉 积 物 ,幼年 期 较 成 年 期 更 发 育 。 比较 ”本 属 与 苏联 二 登 系 的 Ulralorthoceras 较 近 似 , 所 不 同 者 为 本 属 壳 表 具 横 环 。 SHAR ”陕西 ; 早 奥 陶 世 。 汉 县 平板 角 石 (新 属 、 新 种 ) PlctopAhrernoceras yaoxianens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图 版 XV, 8,9; A XIX, Al 4, 6; 图 版 XX, AS ;插图 2) 壳 体 较 小 , 细 直 ,全 模 标本 长 24 毫米 ,横断 面 呈 圆 形 。 壳 表 具 横 环 , 但 幼年 期 横 环 较 弱 , 横 环 间 距 与 气 室 间 距 基本 相等 。 壳 体 扩 大 率 为 1:10,, 气 室 密度 4 个 ,幼年 期 为 3 个 ; 隔壁 下 凹 度 极 小, 近 于 平 直 。 气 室内 具 壁 前 、 壁 侧 帝 积 物 , 幼年 期 较 成 年 期 更 发 育 。 隔 壁 颈 直 短 领 式 。 体 管 位 于 壳 中 央 , 直径 为 壳 径 的 1/5。 连接 环 微弱 膨胀 。 产地 层 位 ”陕西 耀 县 桃 曲 坡 ; 下 奥 陶 统 癣 县 组 。 小 平板 角 石 属 ( 新 属 ) Leptoplatophrenoceras Zou et Shen (gen. nov.) 模式 种 ”Zeptopjpzremoceras taoqupoens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陈 均 远 等 : BRS MWR RAL RH 45 插图 2 Platophrenoceras yaoxianense Zou et Shen 捅 图 3 Leptoplaphrenoceras taoqupoense (gen. et sp. nov.) 全 模 示 意图 , x6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 全 模 纵 断面 示意 图 ,x 2 RAK , 始 端 微弱 内 弯 , 壳 表 无 模 环 , 壳 体 扩大 极 缓慢 ,扩大 率 为 1:20 一 1:25。 隔 壁 近 于 平 直 状 , 隔壁 颈 直 短 领 式 。 气 室内 具 壁 前 、 壁 侧 沉 积 , 幼年 期 沉积 更 发 育 。 体 管 位 置 偏 中 心 , 直径 约 为 壳 径 的 1/4。 连 接 环 直 , 体 管 节 呈 圆柱 状 。 bee ARS Platophrenoceras 甚 相似 ,所 不 同 者 为 本 属 壳 体 更 纲 长 , 壳 表 无 环 , 连接 环 直 , 体 管 节 呈 圆柱 状 。 分 布 时 代 ” 陕西 ; 早 奥 陶 世 晚期 。 桃 曲 坡 小 平板 角 石 (新 属 、 新 种 ) Leptoplatophrenoceras taoqupoens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Am XV, A 6,7, 11; A XVI, A 4; 图 版 XIX, A255; 图 版 XX, A 6,7, 11—12; 插图 3 ) 壳 体 小 而 细 长 , 所 采集 的 十 多 块 标 本 中 最 大 壳 径 均 不 超过 3 毫米 。 始 端 部 分 微弱 内 46 中 国 科学 院 南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Sto RRMA 40 毫米 长 , 索 表 无 环 , 横 断面 呈 圆 形 。 扩 大 率 为 1:20, 气 室 密 度 3 个 , 成 年 期 气 室 高 度 稍 低 。 隔 壁 浅 平 , 下 凹 度 约 为 一 个 气 室 高 度 的 1/3 一 1/4。 隔 壁 颈 直 短 领 式 , 气 室内 具 壁 前 , 壁 侧 沉积 。 体 管 位 置 略 偏 腹部 ,直径 为 壳 径 的 1/4 一 1/5。 连接 环 直 , KET SARK. 产地 层 位 ”陕西 耀 县 桃 曲 坡 ;下 奥 陶 统 耀 县 组 。 中 心 小 平板 角 石 (新 属 、 新 种 ) Leptoplatophrenoceras central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图 版 XIX, A3; 图 版 XxX, 8, 9) 壳 体 小 而 细 直 ,全 模 标 本 长 212k, 横断 面 呈 圆 形 ,扩大 率 为 1:25。 气 室 密度 3 个 , 隔壁 浅 平 , FURENA—-*S+SS2 REN 1/3, EMA MMA, AZAR SR. MTR. 体 管 位 于 壳 中 央 , 直径 为 壳 径 的 2/9。 连 接 环 直 , AEHSARK, RARER. 比较 ”本 种 与 Leptoplatophrenoceras taoqupoense 的 主要 区 别 是 本 种 体 管 位 置 在 壳 体 中 央 。 产地 层 位 ”陕西 耀 县 桃 曲 坡 ;下 奥 陶 统 耀 县 组 。 类 圈 角 石 亚 科 Anaspyroceratinae Chen 索 表 具 横 环 及 次 级 的 纵 肋 、 横 肋 。 纵 断 面 性 质 类 似 Michelinocerass 体 管 细小 , 亚 中 心 , 体 管 节 圆 柱状 。 体 管 中 空 , 气 室内 有 具 很 弱 的 灰质 沉积 充填 。 类 圈 角 五 属 Anaspyroceras Shimizu et Obata, 1935 模式 种 OOrthoceras anellus Conrad, 1843 横 环 横 直 , 具 纵 肋 及 横 肋 。 体 管 居中 或 微弱 偏心 ,隔壁 颈 直 短 领 式 , 体 管 节 不 膨大 。 体 BAS , 仅 气 室内 见 极 弱 的 灰质 沉积 。 分 布 时 代 ”北美 ,中 国 和 朝鲜 南部 ;中 晚 奥 陶 世 。 博 港 类 图 角 石 Anaspyroceras beauportense (Whiteaves) (图 版 1, 图 7, 8; 图 版 IV, 图 4 ; RE IX, 图 11) 1898 Orthoceras beauportence Whiteaves, p. 118. 1906 Spyroceras beauportense, Whiteaves, p. 323, pl. 33, figs. 2, 2a. 1932 Spyroceras beauportense, Foerste, p. 108, pl. 13, figs. 1A, B. 直 壳 ,直径 增长 缓慢 。 壳 表 横 环 横 直 ,, 密度 中 等 , 壳 径 长 可 排 4 条 ,, HR 0.3 BK, 0.8 毫米 。 纵 肋 21 条 。 横 肋 纹 细密 , 体 管 细小 , 亚 中 心 , 宽 相 当 壳 径 的 117 一 1/ 站 隔壁 颈 直 短 领 式 。 连 接 环 细 薄 , 近 直 形 , 微弱 膨大 。 隔 壁 密度 4 个 ,与 横 环 相间 排列 。 气 室 在 个 体 早 期 见 细 薄 的 壁 前 沉积 。 产地 层 位 ”内 蒙古 海 勃 湾 公 乌 素 ;中 册 陶 统 蛇 山 组 。 后 圈 角 五 属 Metaspyroceras Foerste, 1932 模式 种 Spyroceras ruedemanni Foerste, 1928 陈 均 远 等 : 哪 尔 多 斯 地 区 奥 陶 纪 头 足 动物 群 47 与 Anaspyroceras 很 相似 ,所 不 同 是 本 属 横 环 及 颖 合 线 呈 反 向 倾斜 。 分 布 时 代 ”北美 及 中 国 ; 中 册 陶 世 到 中 志 留 世 。 圆柱 状 后 圈 角 石 Metaspyroceras teretiforme (Hall) (Am U, 11, 12; 图 版 IV. 图 8 ; 图 版 IX, AS; 图 版 X, A 3,7, 9) 1847 Orthoceras teretiforme Hall, p. 198, pl. 42, figs. 8a, b. 1932 Spyroceras teretiforme, Foerste, pp. 98—99, pl. 11, figs. 5A, B. 个 体 较 大 , 住 室 前 端 最 大 直径 可 达 30 毫米 以 上 。 壳 体 直 径 增长 很 慢 ,横断 面 亚 圆 形 。 体 管 微弱 偏心 , 宽 相当 兰 腹 直径 的 116 一 1/7。 体 管 节 圆柱 状 , 隔 壁 颈 长 0.6 一 0.8 毫米 , 微 弱 内 斜 。 连 接 环 细 薄 。 隔 壁 间距 4 一 5 毫米 ,其 密度 由 始 端 5 个 向 前 加 密 到 6 个 。 横 环 间距 稳定 , 5 SKE, EHUB SAR 产地 层 位 ”内 蒙古 海 勃 湾 公 乌 素 ;中 奥 陶 统 蛇 山 组 。 公 乌 素 后 圈 角 五 (新 种 ) Metaspyroceras gongwusuense Chen (sp. nov.) (图 版 VII, 图 6) 个 体 较 小 ,直角 石 式 , 直 径 增 长 缓慢 ,横断 面 圆 形 。 体 管 居中 , 宽 相 当 壳 体 直 径 的 1/9。 隔壁 颈 直 短 领 式 , 长 0.4 一 0.5 毫米 。 连 接 环 不 膨大 。 隔 壁 密度 7 个 。 壳 表 横 环 倾 斜 , 壳 径 长 可 排列 6K, BARS RUTH. 比较 ”本 种 隔壁 及 横 环 的 密度 与 Metaspyroceras cylindratum 相近 似 , 所 不 同 是 个 体 较 小 , 体 管 细 些 ,隔壁 颈 稍 长 , 横 环 倾斜 较 缓 些 。 产地 层 位 ”内 蒙古 海 勃 湾 公 乌 素 ;中 奥 陶 统 蛇 山 组 。 江山 角 石 属 Jiangshanoceras Chen et Liu, 1976 AR Jiangshanoceras densiannulatum Chen et Liu, 1976 RAB, 排列 较 密 , 其 密度 较 气 室 密度 大 些 。 纵 切面 性 质 与 Micpelzzocerer 很 相 似 。 分 布 时 代 “” 中国 及 朝鲜 南部 ;中 奥 陶 世 。 ”陕西 江山 角 石 (新 种 ) .zamnsgsAhamnoceras shaanxiense Chen (sp. nov.) (Am IV. A7) ME) BE BeBERBIE ERK2SZKNKEN RABE K 0.7 毫米 。 : 横断 面 圆 形 。 体 管 居 中 , 宽 相 当 壳 径 1/4 一 1/5。 隔 壁 颈 直 短 领 式 , 连接 环 不 膨大 ,隔壁 浅 平 。 气 室 较 高 ,密度 近 2 个 。 横 环 低压 , 壳 径 长 可 排列 4 一 5 条 。 比较 ”本 种 与 模式 种 的 主要 区 别 是 : 个 体 较 小 , 气 室 较 高 , 横 环 低 些 , 体 管 宽 些 。 产地 层 位 ”陕西 溜 县 桃 曲 坡 ; 中 册 陶 统 桃 曲 坡 组 。 塞 直 角 石 科 Sactorthoceratidae Flower, 1946 +k BRB) Liulinoceras Zou et Shen (gen. nov.) 模式 种 Liulinoceras taoqupoens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中 国 科 学 院 南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AQ NINNN hoe IN AAA Ay 人 FRA 4 = Liulinoceras taoqupoense Zou et Shen 插图 5 Liulinoceras taoqupoens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全 模 纵 断面 示意 图 , x 1 (gen. et sp. nov.) 副 模 纵 断 面 示意 图 , x 2 壳 型 细 长 ,幼年 期 微弱 弯曲 。 住 室 长 且 扩 大 程度 较 气 室 部 分 小 。 壳 表 具 横 环 及 细密 之 横 纹 ,横断 面 呈 圆 形 。 早期 气 室 较 成 年 期 高 。 幼 年 期 隔壁 颈 微 弱 外 弯 , 至 成 年 期 为 直 短 eo Gis eg i —ea 陈 均 远 等 : 鄂尔多斯 地 区 奥 陶 纪 头 足 动物 群 49 领 式 或 近 于 直 领 式 。 体 管 细小 ,位 置 偏 中 央 。 幼 年 期 连接 环 略 膨 胆 ,至 成 年 期 变 直 或 近 于 直 形 。 幼 年 期 体 管内 具 附 壁 沉 积 。 比较 ”本 属 与 Cemzroozocera5, Sigmocycloceras 较 相 似 , 所 不 同 的 是 Centroonoceras FF 表 无 横 环 ,而 Sigmocycloceras 壳 体 呈 “S” 形 弯曲 。 分 布 时 代 ”陕西 ; 早 奥 陶 世 晚期 。 | RAS. 新 种 ) Liulinoceras taoqupoens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Al XI, A 1 一 12; A XU, A 1—5; 图 版 XI, A 12; 图 版 XIV, A 6,7; 插图 站 本 种 的 标本 共有 十 八 块 * 全 模 标 本 为 个 体 成 年 部 分 ,长 73 毫米 , 住 室 及 始 端 部 分 未 保 存 。 壳 细 长 ,成 年 期 直 形 ,幼年 期 微弱 弯曲 。 扩 大 率 为 1:8。 壳 表 具 横 环 及 细密 之 横 纹 , 横 断面 呈 圆 形 。 "rin eign 2—5 see So -两 个 横 环 间 气 室 的 数目 ,幼年 期 为 2 个 , 至 成 年 期 为 4 个。 隔壁 下 凹 度 为 一 个 气 室 高 。 幼 年 期 隔壁 颈 短 、 ge 鸭 直 全 信 式 。 体 管 细 , 位 置信 中 央 , 在 成 年 期 体 管 径 为 壳 径 的 1/6, 幼年 期 为 壳 径 的 1/3。 早期 体 管 节 呈 纺锤 状 , 成 年 期 为 直 管 状 。 在 早期 体 管内 具有 时 壁 沉积 。 气 室内 具 壁 前 \ 壁 侧 帝 积 。 产地 层 位 ”陕西 耀 县 桃 曲 坡 ; 下 奥 陶 统 耀 县 组 。 心 形 柳 林 角 五 (新 属 、 新 种 ) Lialinacerds cordiform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图 版 XI, A 9 一 14; Ah XML, A 7, 8) 壳 直 或 微弱 弯曲 。 全 模 标 本 38 毫米 长 , 住 室 仅 保留 极 少 部 分 。 横 断面 呈 圆 形 , 扩大 率 为 1:10。 壳 表 具 横 环 ,早期 气 室 密度 4 个 ,至 晚期 为 6 个 。 横 环 密度 与 气 室 密度 近乎 相 等 或 稍 稀 于 气 室 。 隔 壁 下 凹 度 不 足 一 个 气 室 。 气 室内 有 具 壁 前 , 壁 侧 沉 积 。 隔 壁 颈 短 , 微 弱 弯曲 。 体 管 位 于 中 央 , 直径 为 壳 径 的 1/4 一 1/5。 连 接 环 微弱 膨大 。 体 管 节 呈 上 宽 下 穿 之 心脏 形 。 幼 年 期 体 管内 具 附 壁 沉积 。 比较 ”本 种 与 zw1zzoceras taoqupoense 甚 相 似 , 但 本 种 连接 环 在 个 体 不 同 阶段 均 膨 胀 , 隔壁 颈 向 外 弯曲 。 FMB PERAK: FRM BA. 小 型 柳 林 角 五 (新 属 、 新 种 ) Liualinoceras minutum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Alb XI, Al 15; 插图 6 ) 壳 体 细 长 ,标本 全 长 23 毫米 , 住 室 部 分 保存 甚 少 。 老 表 具 横 环 ,横断 面 呈 圆 形 。 扩 大 率 为 1:9。 气 室 密度 4 一 5 个 , 壳 表 两 个 横 环 之 间 可 排列 3 个 气 室 。 隔 壁 较 平 缓 , FIRE 一 个 气 室 高 度 的 1/2, 未 见 气 室 沉 积 。 隔 壁 颈 为 直 短 领 式 。 体 管 位 置 偏 中 央 , RARE 的 2/9。 连接 环 微弱 膨大 。 体 管 节 的 始 端 较 成 年 期 部 分 宽 些 。 未 见 体 管 沉 积 。 50 中 国 科 学 院 南 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插图 6 Lizlzzoceras minutum Zou et Shen 插图 7 = Liulinoceras irregular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全 模 体 管 示 意图 ,X4 (gen. et sp. nov.) 全 模 体 管 示意 图 ,X4 比较 ”本 种 与 Lzal1zzocerar taoqupoense 之 区 别 为 体 管 在 个 体 不 同 阶段 均 膨 大 , 体 管 节 的 始 端 部 分 较 成 年 期 部 分 稍 宽 。 PRE REBAR: FRR BA. 大 型 柳 林 角 五 (新 属 、 新 种 ) Liulinoceras giganteum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图 版 XI, A6;: 图 版 XIV, A 14) 标本 仅 保 留 壳 体 成 年 部 分 。 壳 直 , 全 长 73 毫米 ,其 中 住 室 部 分 占 30 毫米 。 壳 表 具 横 环 , 横断 面 呈 圆 形 , 扩大 率 为 1:9。 早 期 阶段 气 室 密 度 为 10 +, 成 年 期 为 14 个。 两 个 横 环 间距 内 可 排列 4 个 气 室 , 隔 壁 下 凹 度 为 一 个 气 室 , 气 室内 未 见 沉积 物 。 隔 壁 颈 直 领 式 或 微弱 弯曲 。 体 管 细 , 位 置 偏 中 心 。 标 本 始 端 部 分 体 管 径 为 壳 径 的 1/7, 近 住 室 基 部 为 1/9。 连接 环 稍 膨大 。 未 见 体 管 沉积 。 比较 ”本 种 以 气 室 排 列 密集 ,隔壁 下 四 度 大 , 体 管 细小 等 为 主要 特征 ,可 与 同属 其 它 种 区 别 。 产地 层 位 ”陕西 炮 县 桃 曲 坡 ; 下 奥 陶 绕 耀 县 组 。 大 体 管 柳 林 角 五 (新 属 、 新 种 ) Ziulimnroceras magnitubulatum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图 版 XI, 7, 8; 图 版 XIV, 13) BRK 35 BK, 其 中 住 室 部 分 长 12 毫米 。 壳 表 具 横 环 , 横 断面 呈 圆 形 , 扩 大 率 为 1:10。 气 室 较 高 ,密度 为 4 个 。 两 模 环 之 间 可 排列 2 一 3 SAS. PRE FMEA EAA 室 。 未 见 气 室 况 积 。 隔壁 颈 直 领 式 或 微弱 弯曲 。 体 管 位 置 偏 中 央 , 直 径 为 壳 径 的 1/3— 陈 均 远 等 ; 哪 尔 多 斯 地 区 奥 陶 纪 头 足 动物 群 51 1/4。 连 接 环 厚 , 微 弱 膨 大 。 体 管 节 呈 纺锤 状 , 未 见 体 管 沉积 。 比较 ”本 种 与 同属 其 它 种 不 同 处 为 气 室 较 高 , 体 管 直径 较 大 ,连接 环 稍 厚 。 产地 层 位 ”陕西 炮 县 桃 曲 坡 ;下 奥 陶 统 耀 县 组 。 不 规则 柳 林 角 五 (新 属 、 新 种 ) Zizulznoceras irregular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图 版 XI, 16; 图 版 XX, 图 4 ;插图 7 ) 壳 形 细 直 , 全 模 标本 长 47 毫米 。 壳 表 具 横 环 ,横断 面 呈 圆 形 、 扩 大 率 为 1:12。 气 室 密度 为 4 一 5 个 。 两 横 环 间 可 排列 2 一 3 个 气 室 。 隔 壁 下 凹 度 浅 ,不 足 一 个 气 室 高 度 的 1/2。 未 见 气 室 沉 积 ,隔壁 颈 直 短 领 式 。 体 管 位 于 索 中 央 , 直径 为 壳 径 的 2/9。 连 接 环 在 气 室内 作 不 匀称 膨大 ,腹部 较 背部 膨大 更 显著 。 比较 ”本 种 与 同属 其 它 各 种 之 区 别 为 壳 体 扩大 缓慢 ,连接 环 背 腹 不 对 称 , 腹部 较 背 部 更 膨大 。 FMB Bera A Hho: Fa Scie Be. 中 珠 角 石 属 Centroonoceras Kobayashi, 1934 模式 种 ”Oomocerar? tokunagai Kobayashi, 1927 壳 微 弱 弯 曲 , 体 管 位 置 亚 中 心 , 体 管 节 近 纺锤 形 , 一 般 背 缘 较 腹 缘 直 些 。 个 体 早 期 阶 段 具 体 管 沉积 及 气 室 沉 积 。 分 布 时 代 ”中 国 和 朝鲜 ; 早 奥 陶 世 晚 期 。 心 形 中 珠 角 石 ( 新 种 ) Centroonoceras cordiforme Zou et Shen (sp. nov.) (Alm Xl, A 1 一 4) 壳 型 细 长 ,中 等 大 小 , 1 Sac 壳 壁 厚 0.2 毫米 ,横断 面 呈 圆 形 , TREX 1: 10。 早 期 气 室 密度 4 个 ,成 年 期 5 个 。 隔 壁 下 凹 度 浅 ,为 一 个 气 室 高 度 的 1/3。 在 壳 体 早 期 部 分 , 气 室 内 具 壁 前 , 壁 侧 及 壁 后 Mo 隔壁 颈 短 , 微 弱 弯 曲 。 体 管 位 于 腹部 , 壳 体 早 期 体 管 径 为 壳 径 的 2/5, 晚 期 为 2/9。 体 管 节 呈 上 宽 下 认 之 心脏 形 , 体 管 内 具 附 壁 沉积 ,个 体 早 期 尤为 发 育 。 比较 ”本 种 与 Ceztroozoceri tokunagai (Kobayashi) 很 相似 , 所 不 同 者 为 本 种 体 管 稍 粗 ,, 体 管 节 呈 心脏 形 。 FRE PRR APH: SARA, 桃 曲 坡 中 珠 角 石 ( 新 种 ) Centroonoceras taoqupoense Zou et Shen (sp. nov.) (图 版 XIV, Al 1) 壳 体 微弱 弯曲 , 全 长 20 毫米 。 壳 壁 较 厚 , 壳 表 无 环 。 横 断面 呈 圆 形 , TARA 1:7, 气 室 密 度 4 个 , 隔 壁 下 止 度 为 一 个 气 室 。 标 本 始 端 体 管内 具 附 壁 沉 积 。 隔壁 颈 短 。 体 管 52 中 国 科学 院 南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位 置 偏 中 央 , 直径 为 壳 径 的 1/5。 连 接 环 稍 膨 大 , 体 管 节 呈 纺锤 状 , 高 长 于 宽 。 比较 ”本 种 与 模式 种 Centroonoceras tokunagai 甚 相似 ,所 不 同 处 为 本 种 体 管 稍 粗 , 宽 相当 壳 径 的 1/5。 隔壁 下 四 度 为 一 个 气 室 高 。 产地 层 位 ”陕西 炮 县 桃 曲 坡 ; 下 奥 陶 统 耀 县 组 。 辉 县 中 珠 角 五 (新 种 ) Centroomoceras yaoxianense Zou et Shen (sp. nov.) (图 版 XI, A 5, 6,9, 10; 图 版 XIX, A9) 壳 体 中 等 大 小 ,微弱 内 用 弯曲 。 全 模 标 本 长 68 Zk, EZRABRY-BD. BMH we 壳 壁 厚 0.6 BK, 扩大 率 为 1:7。 标 本 始 端 部 分 气 室 密 度 5 个 , 成 年 部 分 为 8 个 。 隔 壁 下 四 度 为 一 个 气 室 高 。 气 室内 具 壁 前 、` 壁 侧 沉 积 。 体 管 位 置 偏 中 心 , 在 壳 体 始 端 ans KSEAAREN 2/7, 至 成 年 部 分 为 115。 隔 壁 颈 短 , iis 体 管 节 近 串 珠 状 ,宽度 略 大 于 高 度 。 体 管内 未 见 沉积 物 。 比较 ”本 种 与 Centroonoceras tokunagai (Kobayashi) 相近 似 , 但 本 种 体 管 粗 bee FL 较 深 , 体 管 节 近 串珠 状 。 与 Centroonoceras taoqupoense Zou et Shen 亦 很 相似 ,但 本 种 体 管 节 稍 宽 , 近 于 串珠 状 。 产地 层 位 ”陕西 炮 县 桃 曲 坡 ;下 奥 陶 统 耀 县 组 。 细 体 管 中 珠 角 石 (新 种 ) Centroonoceras ejuncidum Zou et Shen (sp. nov.) 〈 图 版 XI, A 11; 插图 8 ) 代表 本 种 者 仅 一 块 标 本 ,很 可 能 为 个 体 早期 阶段 的 断 片 。 壳 形 稍 内 用 弯曲, 标本 全 长 20 毫米 。 壳 壁 厚 , 横 断面 呈 圆 形 , 扩大 率 为 1:7。 气 室 密度 4 个 , 隔 壁 下 四 度 为 一 个 气 室 。 气 室内 具 壁 前 \ 壁 侧 沉 积 ,隔壁 颈 直 短 领 式 。 体 管 位 于 过 中 央 , 直径 为 壳 径 的 1/7。 连 接 环 微弱 膨大 ,背部 较 腹 部 膨大 明显 。 体 管内 具 附 壁 沉积 ,腹部 较 背 部 发 育 。 比较 ”本 种 与 Centroonoceras tokunagai 之 区 别 为 本 种 体 管 较 细 , 隔 壁 下 凹 度 较 深 , 气 室 排列 稍 密集 。 产地 层 位 ”陕西 耀 县 桃 曲 坡 ; 下 奥 陶 统 耀 县 组 。 假 柳 林 角 五 属 (新 属 ) Pseudoliulinoceras Zou et Shen (gen. nov.) MRAP Pseudoliulinoceras elongatum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壳 直 而 细 长 , 住 室 较 长 ,幼年 期 不 弯曲 。 壳 壁 厚 , 壳 表 无 环 , 横 断面 呈 圆 形 。 幼 年 期 气 室 较 高 ,隔壁 下 止 度 浅 ,至 成 年 期 气 室 较 低 、 隔 壁 下 凹 度 相 对 变 次 。 气 室内 具 灰 质 沉 积 。 隔 壁 颈 短 ,幼年 期 稍 弯 曲 ,成 年 期 直 形 。 体 管 细 , 位 于 壳 中 央 。 早 期 体 管 节 呈 纺锤 形 ,至 成 年 期 近 圆 柱 形 。 体 管内 具 附 壁 沉积 。 bee =A Liulinoceras Zou et Shen 极 相似 , 唯 本 属 之 壳 形 直 , 壳 表 无 横 环 可 与 后 者 相 区 别 。 SHAE ”陕西 ; 早 奥 陶 世 。 C eg ye 5 anni tae = Vie 陈 均 远 等 : 鄂尔多斯 地 区 奥 陶 纪 头 足 动物 群 53 插图 8 Centroonoceras ejuncidum Zou et Shen (sp. nov.) 全 模 纵 断面 示意 图 , x14 细 长 假 柳 林 角 五 (新 属 、 新 种 ) Pseudoliulinoceras elongatum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Al XIV, A 2, 3; 插图 9 ) 壳 直 ,全 模 标本 长 70 毫米 ,其 中 住 室 部 分 占 132K RHR SAL. ARE. BRE 横 环 ,扩大 率 为 1:9。 始 端 部 分 气 室 密度 为 5 个 ,隔壁 下 止 度 为 一 个 气 室 高 ; 至 成 年 期 气 室 密 度 为 11 +. PMA 3 个 气 室 高 。 气 室内 具 灰 质 沉积 。 幼 年 期 隔壁 颈 为 短 弯 领 式 , 连 接 环 稍 膨大 ,, 成 年 期 隔壁 颈 为 直 短 领 式 或 斜 短 领 式 。 连 接 环 直 。 体 管 细 , 位 于 壳 中 >, HEA RE 1/6—1/7. Fumes Re A Pkt: FRSA 亚 中 心 假 柳 林 角 五 (新 属 、 新 种 ) Pseudoliulinoceras subcentral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Al XI, A 13) 壳 细 直 , 标 本 长 22 毫米 , 壳 壁 厚 0.2 毫米 , 壳 表 无 环 。 横 断面 圆 形 ,扩大 率 为 1:9。 气 室 密 度 5 个 ,早期 气 室 较 晚 期 的 高 些 ,, 隔壁 下 凹 度 为 一 个 气 室 ,晚期 的 较 深 些 。 隔 壁 颈 直 短 领 式 。 气 室内 未 见 灰质 沉积 。 体 管 细 , 位 置 偏 中 心 , 直径 为 壳 径 的 1/6 一 117。 连 接 环 微弱 阿 大 , 体 管 节 呈 纺锤 状 。 体 管内 未 见 沉 积 物 。 比较 ”本 种 与 Pseudoliulinoceras elongatum 很 相似 ,但 本 种 体 管 位 置 偏 中 心 。 产地 层 位 ”陕西 炊 县 桃 曲 坡 ;下 奥 陶 统 兆 县 组 。 54 中 国 科 学 院 南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插图 11 Sheshanoceras ehlersi (Foerste), 近 模 体 管 示意 图 , x5 NN de (oO ML Ti RAR EECHPENHEVERE ~ 4s “ yaa" ti Mosse tty 4G 10 Nemertoceras curvatum ee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S A BUNT TILL, x2 ( ye Bie = FF ~ A aiS #§A 9 Pseudoliulinoceras clongatum 插图 12 Sheshanoceras centrale Zou et Shen(gen. et sp. nov.) 全 模 Chen(gen. et sp. nov.) 全 模 体 纵 断 面 示意 图 , x 2 管 示意 图 , x5 per iarcta 陈 均 远 等 : 鄂尔多斯 地 区 奥 陶 纪 头 足 动物 群 55 纽 形 角 石 属 (新 属 ) Nemertoceras Zou et Shen (gen. nov.) 模式 种 Nemertoceras curvatum Zon et Shen (gen. et sp. es), 壳 细 长 ,成 年 期 直 形 , 近 始 端 壳 形 弯 曲 , 与 成 年 壳 体 之 间 有 一 明显 的 弯 折 。 住 室 长 , 老 表 无 环 , 横 断面 呈 圆 形 。 隔 壁 下 止 度 浅 , 早 期 气 室 内 具 壁 前 ` 壁 侧 沉 积 。 隔 壁 颈 短 , 约 为 一 个 气 室 高 度 的 1/4 一 1/3,, 微弱 弯曲 。 体 管 细 , 位 于 壳 中 央 。 连 接 环 微弱 膨胀 , 体 管 节 呈 纺 锤 状 。 幼 年 期 体 管 内 具 附 壁 沉积 。 tes AES Liulinoceras 及 Pseudoliulinoceras 很 相似 , 所 不 同 的 是 本 属 壳 表 无 环 , 隔壁 颈 自 始 至 终 均 为 短 弯 领 式 , 可 与 Liulinoceras 相 区 别 。 以 壳 体 始 端 部 分 突然 明显 弯曲 这 一 特点 与 Pseudoliulinoceras 相 区 别 。 本 属 与 Cezzroomocerar 亦 较 相似 ,但 本 属 个体 仅 在 始 端 部 分 突然 这 曲 ,成 年 部 分 呈 直 形 。 分 布 时 代 ”陕西 ; 早 奥 陶 世 。 弯曲 纽 形 角 石 (新 属 、 新 种 ) Nemertoceras curvatum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Am XIV, A 4,5; 插图 10) 壳 细 长 ,成 年 部 分 直 , 近 始 端 突然 弯曲 。 全 模 标本 长 45 BK, 住 室 部 分 占 10 BAKE 右 。 壳 表 无 环 , 横 断面 呈 圆 形 , 扩大 率 为 1:8。 早 期 气 室 密度 4 个 ,成 年 期 5 个 ,隔壁 下 四 度 近 于 一 个 气 室 。 隔 壁 颈 短 , 微 弱 弯 曲 , 其 长 度 约 为 一 个 气 室 高 度 的 1/4 一 1/3。 气 室内 具 壁 前 \ 壁 侧 沉 积 ,幼年 期 较 成 年 期 更 发 育 。 体 管 细 , 位 于 壳 中 央 , 直径 为 壳 径 的 114 左右 。 连接 环 微弱 膨胀 , 体 管 节 呈 纺锤 形 。 幼 年 期 体 管内 具 附 壁 沉 积 。 产地 层 位 ”陕西 灼 县 桃 曲 坡 ; 下 奥 陶 统 桃 曲 坡 组 。 特 罗 德 逊 角 石 科 Troedssonellidae Kobayashi, 1935 te Lu BCA) Sheshanoceras Chen (gen. nov.) 模式 种 Sactoceras (?) ehlersi Foerste, 1933 个 体 较 小 , 直 壳 , 直径 增长 缓慢 。 体 管 细小 , Vd. KARDECA, RERES, Be 领 式 或 亚 直 领 式 。 体 管 壁 内 侧 具 细 薄 的 灰质 衬 壁 ,顺治 体 管 壁 延 伸 较 远 ,不 分 节 。 气 室 排 列 密集 。 壳 表 光 滑 。 讨论 及 比较 ”本 属 体 管 壁 内 侧 附 灰质 衬 壁 , 其 性 质 与 Troedssonellidae 科 最 接近 。 体 管 节 的 形状 与 珠 角 石 类 Sactoceras 很 相似 ,但 它们 体 管 沉积 性 质 很 不 相同 。 分 布 时 代 “中国 ,北美 ;中 奥 陶 世 。 REE eELU AA Sheshanoceras ehlersi (Foerste) (图 版 I, A 3,4; 图 版 I, 3,7; 插图 11) 1933 Sactoceras (2?) ehlersi Foerste, pp. 8—9, pl. 12. tH» 直径 增长 率 1:8, 横 断面 背 用 压缩 , 背 用 直径 与 两 侧 直 径 之 比 为 13 :15。 体 管 细小 , 亚 中 心 ,, 宽 相当 背 用 直径 的 1/6。 当 壳 体 直径 125 毫米 时 ,相应 体 管 直 径 为 2.2 2 56 中 国 科 学 院 南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A, 体 管 壁 与 壳 壁 的 间距 分 别 为 4.4 及 5.9 毫米 。 体 管 节 亚 球状 , 当 体 管 直 径 2.2 SAH, 相应 的 高 度 为 2.4 毫米 ,隔壁 孔 在 始 端 为 1.2 毫米 ,前 端 为 1.4 毫米 。 隔 壁 颈 甚 短 , 亚 直 领 式 。 连 接 环 膨 大 。 体 管 壁 内 侧 具 细 薄 的 灰质 衬 壁 。 隔 壁 密度 7 个 。 比较 ”内 蒙古 标本 主要 特征 与 模式 种 相同 , 所 不 同 是 当前 内 蒙古 标 未 你 管 稍 寅 些 , 孙 壁 密集 些 。 产地 层 位 ”内 蒙古 海 勃 湾 公 乌 素 ;中 奥 陶 统 蛇 山 组 。 中 心 蛇 山 角 五 (新 属 、 新 种 ) Sheshanoceras centrale Chen (gen. et sp. nov.) 〈 图 版 I, 图 4,5; 插图 12) 个 体 较 小 , 直径 增长 缓慢 ,扩大 率 1:10, 横 断面 微弱 背 腹 压 缩 。 体 管 居中 , 宽 相当 壳 体 背 用 直径 1/6, 成 年 期 117。 隔 壁 颈 亚 直 领 式 , 连 接 环 膨大 。 体 管 壁 内 侧 具 细 薄 的 灰质 衬 壁 。 气 室 密度 由 个 体 早期 4 个 ,向 前 逐渐 加 密 到 6 个 。 比较 ”与 模式 种 Sheshanoceras ehlersi 的 主要 区 别 是 本 种 体 管 拓 中 , 气 室 排列 各 碗 些 。 产地 层 位 ”内 蒙古 海 勃 弯 公 乌 素 ;中 奥 陶 统 蛇 山 组 。 宽 管 蛇 山 角 五 (新 属 、 新 种 ) Sheshanoceras latitubulum Chen (gen. et sp. nov.) (图 版 I, 图 6 ;图 版 VI, 7, 8) 直 壳 ,扩大 率 1:10。 体 管 居中 , 宽 相 当 壳 体 直径 1/6 一 1/7, 幼 年 期 /4。 体 管 节 宽 与 高 相等 或 稍 长 些 , 最 宽 部 在 体 管 节 中 偏 前 端 。 隔 壁 颈 弯 乌 形 或 亚 直 领 式 ,连接 环 膨大 。 体 管 壁 内 侧 具 不 规则 的 灰质 衬 壁 。 气 室 密 度 4 至 6 个 。 比较 ”本 种 体 管 节 宽 而 向 前 张大 , 易 与 同属 其 它 种 区 别 。 产地 层 位 ”内 蒙古 海 勃 湾 公 乌 素 ;中 册 陶 统 蛇 山 组 。 假 直 角 石 超 科 Pseudorthocerataceae Flower et Caster, 1935 假 五 顶 角 石 科 (新 科 ) Pseudowutinoceratidae Chen(fam. nov.) 直 壳 , 壳 表 具 横 环 , 体 管 节 宽 局 , 体 管内 具 厚 的 偏 前 附 壁 沉积 。 假 五 顶 角 石 属 (新 属 ) Pseudowutinoceras Chen (gen. nov.) 模式 种 Pseudowutinoceras wuhaiense Chen (gen. et sp. nov.) Fe EL, FEA LRA AS BEBE BR RE Be EPS ES ER A F i o Pa BE SS) SBE . MPBIC AE, FAH) SPR BE AEE AS AREA RB BEIT RRO SHAE ”内 蒙古 ; 早 奥 陶 世 。 乌 海 假 五 顶 角 五 (新 属 、 新 种 ) Pseudowutinoceras wuhaiense Chen (gen. et sp. nov.) (图 版 1, A 9 一 12; A O, A 1, 2; 插图 13) 直 壳 ,扩大 率 1:10, 横断 面 圆 形 。 体 管 在 腹 的 近 边 缘 , 最 宽 达 5 一 6 毫米 ,个 体 前 端 向 a eae / OES at 陈 均 远 等 : 鄂尔多斯 地 区 奥 陶 纪 头 足 动物 群 57 前 收缩 , 宽 相 当 壳 体 直径 的 , 114, 前端 为 1/5。 体 管 1:2。 隔 壁 孔 很 罕 。 隔 壁 颈 阿门 角 石 式 , 下 缘 与 隔 壁 直接 接触 。 连 接 环 膨大 , 腹 始 端 与 隔壁 接触 其 宽 ; 达 1.5 一 2 毫米 。 体 管 沉积 为 厚 偏 前 附 壁 帝 积 类 型 。 隔 壁 密度 8 一 9 个 。 隔壁 止 度 一 个 半 气 室 。 气 室 沉积 发 育 , 主 要 沿 壁 前 分 布 。 横 环 的 密度 黎 于 隔壁 密度 , 壳 径 长 度 可 排列 4 条 。 产地 层 位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旦 东山 ; FR 陶 统 三 道 坎 组 。 外 弯 假 五 顶 角 五 (新 属 、 新 种 ) Pseudowutinoce- ras exogastrum Chen (gen. et sp. nov.) (图 版 IX, A7, 8; 图 版 X> A 11, 12) 壳 体 微弱 外 腹 弯 曲 , 扩 大 率 1:9, 横 断面 圆 形 。 体 管 在 乃 中 之 间 , 宽 相当 壳 径 的 1/5 一 1/4。 一 SA 体 管 节 高 与 宽 之 比 为 2:3。 隔 壁 颈 阿门 角 石 式 。 连 插图 13 Pseudowutinoceras wuhaiense 接 环 腹 始 端 与 隔壁 重 迭 部 分 宽 0.6 一 1 毫米 。 体 管 Chen (geen nar 全 模 体 管 示 内 有 具 厚 的 偏 前 附 壁 沉 积 。 隔 壁 密度 8 个 。 气 室 沉 me ARG, HSSREMDH. RABE RR SE MR, EKA 3 条 。 bee ARPS HCA P. wuhaiense 很 相似 , 但 本 种 个 体 微弱 外 腹 弯 曲 , 体 管 节 高 些 , BAM Bt 产地 层 位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且 东山 ;下 奥 陶 统 三 道 坎 组 。 小 型 假 五 顶 角 五 (新 属 、 新 种 ) Pseudowutinoceras exiguum Chen (gen. et sp. nov.) (ERK IX, 图 9, 10) 只 有 一 块 标本 ,为 气 壳 的 一 部 分 。 壳 近 直 , 直径 增长 缓慢 , 横断 面 圆 形 。 体 管 在 腹 中 之 间 , 宽 相当 壳 径 的 2/7 一 1/3。 体 管 节 扁 盘 状 ,高 与 宽 的 比值 为 1:2。 隔 壁 颈 短 , 外 弯 陡 急 , 腹 部 罕 角 状 , 背部 下 缘 平 卧 状 , 与 隔壁 直接 接触 。 连 接 环 背 前 端 及 腹 始 端 与 隔壁 直接 接触 ,其 中 腹 始 端 重 迭 部 较 宽 ,可 达 1.4 毫米 。 体 管内 具 厚 的 前 向 附 壁 沉 积 , 背 腹 近 等 称 。 隔壁 法 平 , 密 度 7 个 。 气 室 沉 积 发 育 , 主 要 沿 壁 前 分 布 。 比较 ” 与 模式 种 Pseudozortizzocera wuhaiense 很 相 象 ,所 不 同 是 本 种 体 管 相对 宽 些 , 隔 壁 排列 稀 蕊 些 , 体 管 沉积 背 腹 近 匀称 状 。 产地 层 位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且 东山 ;下 奥 陶 统 三 道 坎 组 。 灰 角 石 科 Stereoplasmoceratidae Kobayashi, 1934 拟 高 原 角 石 属 (新 属 ) Parakogenoceras Chen (gen. nov.) 模式 种 ”Peareakogezoceras exilicostratum Chen (gen. et sp. nov.) 58 中 国 科 学 院 南 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直 壳 或 微弱 弯曲 ,横断 面 圆 形 。 体 管 在 腹 的 近 边 缘 。 体 管 节 倒 梨 形 , 隔壁 颈 己 领 趟 或 亚 直 领 式 。 体 管内 具 前 向 附 壁 沉 积 。 气 室 沉 积 大 部 沿 壁 前 分 布 。 壳 表 具 横 环 , 其 密度 较 Bia BE Ft SP ot EE 比较 “与 Kogenoceras 最 相似 ,所 不 同 是 本 属 体 管 近 腹 缘 , 横 环 弱 些 。 与 美国 的 Pro- teoceras 也 很 相 象 ,主要 区 别 为 本 属 壳 表 具 横 环 ,在 个 体 不 同 阶段 中 , 体 管 位 置 及 形态 较为 稳定 。 SHAR ”内 蒙古 和 甘肃 ; 早 奥 陶 世 。 弱 环 拟 高 原 角 五 (新 属 、 新 种 ) Parakogenoceras exilicostratum Chen (gen. et sp. nov.) (图 版 I, 图 1,2; 图 版 IX, A 4 ;插图 14) 直 壳 ,个 体 较 大 ,扩大 率 1:9,, 横断 面 圆 形 。 体 管 在 腹部 近 边 缘 ,与 壳 的 腹壁 相距 工 毫 A, HATER 1/4 一 1/5。 体 管 节 高 稍 长 于 宽 , 形状 似 倒 梨 形 , 隔 壁 孔 较 罕 , 宽度 为 体 管 宽度 之 半 。 隔 壁 颈 己 领 式 , 个 体 前 端 为 亚 直 领 式 , 体 管 腹部 具 重 人 部 , 宽 1 一 2 BK KE 沉积 发 育 , 除 体 管 中 部 留 有 细 守 的 空 腔 外 , 余 均 为 灰质 沉积 所 充填 。 体 管 沉 积 呈 分 节 状 , 由 隔壁 孔 沿 体 管 壁 延 伸 到 体 管 节 的 近 前 端 , 隔 壁 浅 平 , 腹 边缘 陡 斜 ,密度 7 一 5 个 。 横 环 极 AIR » Fe Ee Big BE Ph Bit EO 产地 层 位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旦 东山 ;下 奥 陶 统 三 道 坎 组 。 乌 海 拟 高 原 角 石 (新 属 、 新 种 ) Parakogenoceras wuhaiense Chen (gen. et sp. nov.) (Ak IX, A 12, 13; 图 版 X, A 13; 插图 14) 直 壳 ,扩大 率 1:10, 横 断面 圆 形 。 体 管 在 腹 的 近 边 缘 , 与 过 的 腹壁 相距 1 SKE 相当 壳 体 直径 的 115。 体 管 节 倒 梨 形 ,高 稍 长 于 宽 。 隔 壁 颈 己 领 式 到 亚 直 领 式 。 体 管 腹部 未 见 明显 的 重 迭 部 。 体 管 沉积 很 发 育 , 由 隔壁 孔 沿 体 管 壁 向 前 延伸 到 体 管 节 的 近 前 端 。 隔 壁 浅 平 ,密度 5 Sh, ASR BERD Hh. RAM, BAKE 3 条 ,其 强度 由 个 体 早期 向 前 逐渐 减弱 。 比较 ”本 种 与 模式 种 Pereakogezoceras exilicostratum 很 相 象 , 5:7 登 部 很 窗 , 壳 表 横 环 较 强 。 产地 层 位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旦 东山 ;下 奥 陶 统 三 道 坎 组 。 拉 什 仲 拟 高 原 角 五 (新 属 、 新 种 ) Parakogenoceras lashenzhongense Chen (gen. et sp. nov. ) (All I, 图 10; 图 版 VIL, Al 1, 2; 插图 16) PK HTE, AIM KONE BOTTI. RPE TEMS, SFE OK MERE ABE 1 毫米 , 宽 相当 壳 径 的 115。 HRSG, KEI RETRO. RESTS Fist, AREY 腹部 具 很 窄 的 重 迭 部 。 体 管 沉积 在 隔壁 孔 较 厚 , 向 前 尖 薄 。 隔 壁 浅 平 ,密度 6 个 。 气 室 沉 积 沿 壁 前 分 布 。 横 环 低 弱 ,排列 稀疏 。 陈 均 远 等 : 鄂尔多斯 地 区 奥 陶 纪 头 足 动物 群 59 NS NA on \\1 | ' | | Hi) | | 了 , @ > || ; DP) Wh a } fi A14 Parakogenoceras exilicostratum Chen 捅 图 15 Parakogenoceras wuhaiense Chen (gen. et sp. nov.) 全 模 体 管 示意 图 , x 3 (gen. et sp. nov.) 全 模 体 管 示意 图 , x5 比较 “ 体 管 节 形 态 及 横 环 特 征 与 属 的 模式 种 Parakogenoceras exilicostratum 很 相 象 。 所 不 同 是 本 种 体 管 沉积 以 隔壁 孔 处 最 厚 , 并 由 隔壁 孔 向 前 尖 薄 。 而 P. exilicostratum 体 管 沉积 在 隔壁 孔 处 较 薄 , 以 体 管 节 中 部 最 厚 。 产地 层 位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且 东山 ;下 奥 陶 统 三 道 坎 组 。 稀薄 拟 高 原 角 石 (新 属 、 新 种 ) Parakogenoceras rarum Chen (gen. et sp. nov.) 下 | (图 版 Vl, 图 3 ) 个 体 较 大 ,微弱 外 用 弯曲 , 直径 增长 率 1:7, 横断 面 圆 形 。 体 管 在 腹 边 缘 ,与 腹壁 的 间 PRR 1 毫米 向 前 加 大 到 2.5 毫米 ,宽度 为 壳 体 直径 的 1/5。 体 管 节 倒 梨 形 , 与 隔壁 没有 重 登 部 ,隔壁 孔 很 狭 罕 。 隔 壁 颈 穿 角 状 。 体 管 沉积 甚 薄弱 ,以 隔壁 孔 处 最 厚 , 向 前 尖 薄 。 隔 壁 浅 平 , 密 度 6 个 。 气 室 沉 积 扁 薄 , 沿 壁 前 分 布 。 横 环 稀 臣 , 壳 径 长 可 排列 4 条 , 始 端 3 条 , 其 强度 由 始 端 向 前 减弱 。 比较 ”本 种 与 P, lashenzhongense 最 相似 , 所 不 同 是 本 种 体 管 沉 积 较 薄弱 , 体 管 与 腹 壳 间 距 大 些 。 60 中 国 科学 院 南 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产地 层 位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旦 东山 ;下 奥 陶 统 三 道 坎 组 。 麻 川 拟 高 原 角 石 (新 属 、 新 种 ) Parakogenoceras machuanense Chen (gen. et sp. nov.) (Al IX, A 1) 个 体 甚 小 , BEES HH. BRAMREWERM. KBEPARAPAAR BNE : | 向 , 其 位 置 由 始 端的 腹 边 缘 向 前 移 位 到 腹 中 部 。 体 管 节 倒 梨 形 , 高 稍 长 于 宽 。 隔 壁 孔 很 狭 罕 , 宽 仅 相当 体 管 宽度 的 1/4, 隔壁 颈 短 , SMA, 体 管 沉 积 由 隔壁 孔 向 前 延伸 较 向 始 端 方向 长 些 。 体 管 除 中 部 留 一 管状 的 空 腔 外 , 余 均 为 体 管 灰 质 沉 积 所 充填 。 气 室 高 度 稳定 , 3 毫米 长 可 排列 2 个 气 室 。 隔 壁 浅 平 。 气 室内 有 具 细 薄 的 壁 前 沉积 。 比较 ”本 种 个 体 甚 小 , 体 管 具 向 背 移 位 趋向 , 易 与 同属 其 它 种 区 别 。 产地 层 位 ”甘肃 平凉 麻 川 ;下 奥 陶 统 麻 川 组 。 肿 角 五 目 Oncocerida Flower in Flower and Kummel,1950 纤细 角 石 科 Graciloceratidae Flower in Flower et Kummel,1950 始祖 根 角 石 属 Eorizoceras Flower, 1943 始祖 根 角 五 (未 定 种 A) Eorizoceras sp. A HHA 16 Parakogenoceras lashenzho- (图 版 vu, 10) ngense Chen (gen. et sp. nov.) fi 体 管 示意 图 , x 3 这 块 标本 为 气 壳 的 始 端 部 分 , 己 锥 形 , 直 径 增 长 较 快 ,弯曲 度 由 始 端 向 前 有 减弱 的 趋向 。 横 断面 亚 圆 形 ,微弱 两 侧 收 缩 , 体 管 极 细 :, 在 腹 的 近 边 缘 , 气 室 高 0.6 毫米 ,向 前 增长 到 1 毫米 。 产地 层 位 ”陕西 耀 县 桃 曲 坡 ;中 奥 陶 统 桃 曲 坡 组 。 始祖 根 角 五 (未 定 种 B) Eorizoceras sp. B (图 版 X, 10 ) 这 块 标本 主要 为 住 室 部 分 及 小 量 气 壳 。 个 体 甚 小 , 壳 体 微弱 外 腹 弯 曲 , 短 弓 锥 形 。 横 断面 两 侧 收缩 , 当 背 乃 直 径 7 毫米 时 ,相应 两 侧 直径 为 6 毫米 。 终 合 线 近 直 形 。 产地 层 位 ”内 蒙古 海 勃 湾 公 乌 素 ;中 奥 陶 统 蛇 山 组 。 陈 均 远 等 : 哪 尔 多 斯 地 区 奥 陶 纪 头 足 动物 群 61 肿 角 五 科 Oncoceratidae Hyatt, 1884 肿 角 石 属 Oncoceras Hall, 1847 乌 海 肿 角 石 (新 种 ) Oncoceras wuhaiense Chen (sp. nov.) (Al VIL 图 4, 5) 为 一 块 内 模 标 本 , 仅 保存 住 室 及 5 毫米 长 的 气 壳 。 住 室 短 , 仅 15 BKK, BATA 到 住 室 '8 毫米 高 这 一 段 距离 内 , 壳 体 微 呈 肿 大 。 肿 部 前 端 有 一 宽 浅 的 收缩 沟 。 壳 体 横断 面 两 侧 收缩 , 标 本 始 端 背 腹 直径 与 两 侧 直 径 分 别 为 20 毫米 及 16 毫米 。 体 管 在 腹 边 缘 , 宽 2 毫米 。 气 室 很 低 , 仅 1.3 毫米 高 ,缝合 线 近 直 , 腹 部 有 不 明显 的 鞍 形 弯曲 。 比较 ”与 Oncoceras collinsi Foerste 较 相 似 ;, 所 不 同 是 本 种 住 室 较 短 ,收缩 沟 浅 些 , 横 断面 两 侧 收 缩 。 产地 层 位 Wate EA BFA; PRM Ske 7A. pea Oncoceras vescosulcum Chen (sp. nov.) (图 版 I, A 9, 10) 为 一 块 内 模 标 本 ,由 住 室 及 .14 毫米 长 的 气 壳 组 成 。 气 壳 前 端 6 毫米 到 住 室 7 毫米 高 之 闻 的 这 一 段 距离 内 , 壳 体 微 呈 肿 大 。 肿 大 部 之 前 为 一 浅 弱 的 收缩 沟 。 横 断面 呈 两 侧 收 缩 的 卵 圆 形 , 腹 较 背 穿 些 。 当 背 腹 直径 16 毫米 时 , 相应 的 两 侧 直 径 为 13 毫米 。 体 管 在 腹 边缘 , 宽 1.6 毫米 。 气 室 高 2 毫米 ,最 前 端 2 个 气 室 高 1.2 毫米 。 缝 合 线 近 横 直 , 具 极 浅 弱 的 侧 叶 及 不 明显 的 背 、 腹 鞍 。 比较 ” 壳 体 形状 与 前 面 描述 的 新 种 Ozcocera wuhaiense 很 相似 , 所 不 同 是 本 种 收缩 BAAR BHA .ERA EE. Fiteti AXHABASASA; PRM LAS 渭 北 肿 角 五 (新 种 ) Oncoceras weibeiense Chen (sp. nov.) (Am Iv, 图 9) 个 体 较 小 , 外 腹 弯 曲 , 气 壳 部 分 直径 增长 较 快 , 增 长 率 1:3。 最 大 直径 12 毫米 ,位 于 气 壳 前 端 第 4 个 气 室 。 气 壳 前 端 及 住 室 部 分 向 前 收缩 , 住 室 较 短 ,保存 长 度 9 毫米 。 壳 体 横断 面 亚 圆 形 ,微弱 的 两 侧 收缩 。 体 管 细小 ,在 用 边缘, 体 管 在 标本 始 端 宽 0.6 BK, 相应 壳 体 背 用 直径 为 742K 隔壁 颈 亚 直 领 式 , 背部 外 弯 较 急 , 连接 环 微弱 膨大 。 气 室 低 , 高 度 稳定 ,高 约 0.8 毫米 。 比较 ”个体 大 小 及 外 部 形态 与 北美 中 奥 陶 统 春 扩 组 Oncoceras minor Flower 1945 很 相 象 ,所 不 同 是 本 种 腹 缘 弯 度 较 弱 些 。 产地 层 位 ”陕西 炮 县 桃 曲 坡 ; 中 奥 陶 统 桃 曲 坡 组 。 顿 利 思 角 五 属 Dunleithoceras Foerste, 1924 模式 种 Cyzritoceras dunleithense Miller et Gurley, 1896 so SHE MESH AAeRRR. RHA. BMSARKH. KEM) 62 中 国 科 学 院 南 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腹部 边缘 。 SHAE PERAK; PRM, 陕西 顿 利 思 角 五 (新 种 ) Dunleithoceras shaanxiense Chen (sp. nov.) (图 版 II 图 3,6) 壳 外 腹 式 弯曲 , 背 缘 较 腹 缘 弯 些 , HASHIM LE 26 SK, BRS MELE 45 毫米 。 壳 体 直径 增长 较 快 , 增 长 率 1:3。 横 断面 微弱 两 侧 收缩 ,腹部 尖 罕 , 背部 及 两 侧 为 宽 圆 形 。 背 腹 直 径 与 两 侧 直径 的 比值 为 5:4。 体 管 在 腹 的 近 边 缘 , 与 过 壁 有 0.2 毫米 的 间隙 , 宽 相 当 壳 体 背 用 直径 的 1/10。 隔壁 和 孔 较 罕 小 ,隔壁 颈 外 弯 陡 急 , 近 平 甲状。 连接 环 近 直 , 其 中 部 微弱 收缩 。 背 前 端 及 腹 始 端 急 弯 , 与 隔壁 重 伍 较 宽 。 气 室 密 集 , 背 乃 直径 长 度 可 排列 6 SAS. HRY, 其 腹 边 缘 较 背 边缘 高 二 个 气 室 。 比较 ” 与 模式 种 Duzlezzjpoceras dunleithense 很 相似 , 所 不 同 是 本 种 腹部 收缩 不 明显 , 外 壳 较 直 些 。 PEM RAB AREAS; HRM Sek de A. 贝 洛 特 角 五 属 Beloitoceras Foerste, 1924 蛇 山 贝 洛 特 角 五 (新 种 ) Beloztoceras sheshanense Chen (sp. nov.) (图 版 Vu, & 1—3) 个 体 较 小 ,外 腹 式 弯曲 , 腹 缘 较 背 缘 弯 些 。 增 大 率 1:6。 横 断面 两 侧 收缩 , ARN 圆 形 , 腹 较 背 窄 些 。 全 模 标本 保存 5 毫米 长 的 气 索 , 气 壳 部 分 的 背 腹 直径 及 两 侧 直径 由 始 端 6.2 毫米 及 5 毫米 ,向 前 增长 到 7.2 毫米 及 6.5 毫米 。 住 室 较 短 , 保存 长 度 8 KES 基部 为 个 体 最 宽 部 ,其 背 腹 直径 7.5 毫米 ,两 侧 直 径 6.5 毫米 ,向 前 直径 不 扩大 5 体 管 细小 , EMDR, HAH 0.4 毫米 。 气 室 很 低 , 5 毫米 长 可 排列 7 HAS 合 线 由 宽 浅 的 侧 叶 及 穿 些 的 背 腹 鞍 组 成 。 比较 ”本 种 住 室 部 分 特征 与 Beloitoceras curveri (Clarke) 很 相似 。 所 不 同 是 本 种 个 体 较 小 ,横断 面 圆 些 , 终 合 线 较 弯 。 与 北美 中 奥 陶 统 春 塘 组 Beloitoceras agaricus Flwoer 很 相 象 , 它们 的 区 别 是 本 种 个 体 较 小 ,个 体 宽 部 在 住 室 的 基部 ,而 北美 的 种 最 宽 部 在 住 室 的 中 部 。 产地 层 位 “内 蒙古 海 勃 湾 公 乌 素 ;中 奥 陶 统 蛇 山 组 。 和 辉 县 贝 洛 特 角 五 (新 种 ) Beloitoceras yaoxianense Chen (sp. nov.) (图 版 IV, 55 6; 图 版 Vil, 45 5) 仅 一 块 内 模 标本 。 个 体 较 大 , 己 锥 形 , 外 腹 式 弯曲 。 全 模 腹 部 的 弯曲 弧度 半径 为 46 毫米 。 气 壳 前 端 三 个 气 室 到 住 室 近 前 端 , 呈 微弱 的 膨大 。 气 壳 直 径 向 前 扩大 迅速 ,前端 扩 大 较 慢 , 住 室 部 分 直径 不 扩大 , 其 前 边缘 向 前 收缩 。 壳 体 横断 面 两 侧 收缩 , 呈 卵 圆 形 ,腹部 较 背 部 窗 些 , 背 乃 直径 与 两 侧 直径 的 比值 约 3:2。 体 管 在 腹 边 缘 , 宽 为 背 腹 直 径 的 1/10。 隔壁 孔 收 缩 较 急 , 隔壁 颈 外 弯 , 腹 部 罕 角 状 , 背 部 平 卧 状 。 连 接 环 厚 , 除 始 前 端 弯曲 外 ,, 余 均 为 直 形 。 腹 始 端 及 背 前 端 与 隔壁 具 宽 的 重 登 部 。 隔 壁 密度 10 个 。 陈 均 远 等 : 哪 尔 多 斯 地 区 奥 陶 纪 头 足 动物 群 63 缝合 线 由 背 腹 鞍 及 侧 叶 组 成 ,其 中 背 鞍 低 缓 , 腹 鞍 高 陡 , 侧 叶 宽 浅 , 深 3 毫米 ,向 腹 前 ”倾斜 。 内 模 表 面 , 可 见 清 晰 纵向 纹饰 的 痕迹 tes: ARS Beloitoceras adie tae Foerste 1932 很 相似 , 所 不 同 是 本 种 气 壳 直径 的 增长 速度 较 快 ,缝合 线 弯曲 些 产地 层 位 SAY Wh oP a HH A 陕西 贝 洛 特 角 石 ( 新 种 ) Beloztoceras shaanxiense Chen (sp. nov.) (图 版 IV,, 图 10; 图 版 V, 图 4 8,11; Ake xX, 图 8) 壳 体 短 的 弯 锥 形 。 气 壳 直 径 增长 较 快 ,最 宽 部 在 气 壳 的 近 前 端 , 其 背 腹 直径 达 30 到 34 毫米 。 腹 缘 弯 弧 形 ,, 背 缘 近 直 。 气 壳 前 端 及 住 室 部 分 向 前 缓慢 收缩 。 横断 面 两 侧 收 缩 , 背 腹 直 径 与 两 侧 直径 之 化 为 3:2。 体 管 在 腹 的 近 边 缘 , 宽 相当 壳 径 的 1/10, 与 腹壁 间 距 工 毫 米 。 体 管 节 始 前 端 收缩 较 急 ,隔壁 颈 外 弯 , 腹 部 罕 角 状 , 背 部 近 平 卧 。 连 接 环 较 厚 , 腹 始 端 及 背 前 端 与 隔壁 具 较 宽 的 重 有 部。 比较 ”与 前 面 描述 的 新 种 B. yaorianense Chen 很 相似 , 所 不 同 是 本 种 壳 体 的 宽 部 在 气 壳 的 前 端 , 背 缘 近 直 。 产地 层 位 ”陕西 灼 县 桃 曲 坡 ;中 奥 陶 统 桃 曲 坡 组 。 柳 林 贝 洛 特 角 五 (新 种 ) Beloitoceras liulinense Chen (sp. nov.) (Am I, A 3, 4) 仅 一 块 标本 ,只 保存 气 壳 部 分 。 考 弯 锥 形 , 气 壳 直径 增长 迅速 , BATA. RE 部 在 气 壳 的 近 前 端 , 其 背 腹 直 径 27 毫米 。 横 断面 亚 圆 形 ,微弱 两 侧 收缩 , 腹 较 背 窍 些 。 体 管 较 小 ,在 腹 边 缘 。 体 管 节 梯 级 形 ,隔壁 孔 窗 小 ,连接 环 较 粗 厚 , 腹 始 端 及 背 前 端 与 隔壁 接 触 较 宽 。 气 室 高 1.5 一 2 毫米 。 讨论 ”本 种 壳 体 外 部 形态 与 Nexmeatocerwr 相似 ,所 不 同 是 体 管 节 呈 梯形 。 产地 层 位 ”陕西 炮 县 桃 曲 坡 ; 中 奥 陶 统 桃 曲 坡 组 。 贝 洛 特 角 五 (未 定 种 ) Beloiztoceras sp. (图 版 XX, 图 10) 为 壳 体 之 幼年 部 分 标本 , 全 长 10 毫米 。 壳 形 为 外 腹 弯 曲 , 己 短 锥 形 。 横 断面 为 两 侧 收缩 之 卵 圆 形 , 扩大 率 为 1:4。 气 室 密度 10 个 ,隔壁 十 止 度 为 一 个 气 室 。 腹 部 隔壁 颈 短 直 , 背 部 略 弯曲 。 体 管 细 , 位 于 腹 缘 ,但 未 与 腹壁 相 接触 , 直径 为 壳 径 的 1/10 一 1/11。 连 接 环 稍 膨胀 ,连接 环 外 壁 有 灰质 加 厚 , 未 见 体 管 沉积 。 产地 层 位 ”陕西 耀 县 桃 曲 坡 ; 下 奥 陶 统 耀 县 组 。 5h #344 Oonoceras Hyatt, 1884 模式 种 Cyrtoceras acinaces Barrande, 1866 壳 体 微弱 外 弯 , 直径 增长 缓慢 。 横 断面 两 侧 收缩 。 体 管 细 , PS, 近 腹 边缘 。 体 管 节 64 中 国 科学 院 南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BWR. BERRA MM. 讨论 ”本 属 壳 表 有 的 具 横 环 , 有 些 则 呈 皱 束 状 或 光滑 的 表面 。 以 上 的 差异 ,过 去 误 认 为 是 不 同 种 类 中 所 出 现 的 差异 (Flower, 1946)。 通 过 当前 Oonoceras bicrustaceam Chen 全 模 标本 的 仔细 观察 , 发 现 Oonoceras 的 外 壳 是 由 两 个 壳 层 组 成 。 外 壳 层 由 于 周期 性 的 增 厚 , 其 表面 呈 明 显 的 横 环 。 内 壳 层 呈 微 弱 的 皱 束 状 表面 及 光滑 的 内 表面 。 因而 Oonoceras 壳 表 光滑 状 , 皱 束 状 或 横 环 状 不 同形 态 主 要 与 化 石 体 壳 层 保存 的 情况 有 关 。 分 布 时 代 PH ALS MEW PRPS Peat. 双 壳 层 卵 角 石 (新 种 ) Beloitoceras bicrustaceum Chen (sp. nov.) (图 版 V, 图 6, 7) 壳 近 直 , 微 弱 外 腹 弯 曲 , BRA PA 1:7, TP UN RE 侧 直径 与 背 腹 直 径 之 比 为 6:7。 体 管 细小 , 在 腹部 的 近 边 缘 , 与 腹 壳 的 间距 , 始 端 0.2 训 米 , 前 端 0.6 毫米 。 体 管 横断 面 扁 圆 形 , 背 乃 直径 与 两 侧 直 径 之 比 为 4:7。 隔壁 颈 平 甲状 , 连接 环 粗 厚 。 气 室 很 低 , 高 1 毫米 或 稍 多 些 , 密 度 8 个 。 外 壳 由 两 层 组 成 ,内 壳 层 厚度 均一 ,表面 呈 微 弱 的 层 束 状 , 内 表面 光滑 , 外 壳 层 周期 性 增 厚 , 外 表 呈 横 环 状 。 横 环 的 间距 与 气 室 高 度 大 致 相等 。 比较 ”本 种 与 美国 肯塔基 州 中 奥 陶 统 注 天 组 (Cynthiana Formation) 的 Oonoceras tria- ngulatum (Flower, 1942) 很 相近 。 所 不 同 是 本 种 个 体 小 些 , 气 室 低 些 ,排列 密集 些 , 体 管 a DST 1 PS EF o PME Be Bk AAD ; HR MgB Dk Hea. 祖 根 角 石 属 Rizosceras Hyatt, 1884 模式 种 Orthoceras indocile Barrande, 1866 Fe Btw SSIS SH, 直径 增长 甚 快 , 壳 体 横 断面 两 侧 收 缩 。 体 管 在 腹 边 缘 。 壳 表 具 微 弱 的 皱 束 。 分 布 时 代 “” 中国 ,北美 和 欧洲 ;中 册 陶 世 到 晚 志 留 世 。 Pk hte zh AR A(t) Rizosceras taoqupoense Chen (sp. nov.) (图 版 X,, 图 5,6) 个 体 较 小 ,微弱 外 弯 , 壳 体 扩 大 较 快 ,扩大 率 约 1:3。 气 壳 最 大 背 乃 直径 15 毫米 。 横 断面 旦 两 侧 收缩 的 卵 圆 形 , 腹 较 背 稍 守 些 。 背 腹 直 径 与 两 侧 直 径 之 比 为 6:5o 体 管 细小 , 在 腹 边 缘 ,与 腹壁 间距 始 端 0.3 毫米 ,前 端 为 0.8 毫米 。 体 管 节 梯 级 状 , 隔 壁 孔 较 穿 , 隔壁 颈 外 弯 , 连 接 环 腹 前 端 及 背 前 端 与 隔壁 直接 接触 。 气 室 高 度 始 端 0.8 SEK, 向 前 递增 到 2 we 米 , 密 度 8 一 9 个 。 比较 SSE RA HON MgB 7k 2H (Whitewater Formation) 下 部 所 产 的 Rizosce- ras bellum (Flower, 1946) 很 相似 , 所 不 同 是 本 种 横断 面 在 个 体 不 同 阶段 均 呈 卵 圆 形 , 壳 体 直径 增长 稍 慢 些 Pei Pe Bik Hae; HPS Mg Se Wk th be ze Ne 陈 均 远 等 : 鄂尔多斯 地 区 奥 陶 纪 头 足 动物 群 65 辉 县 祖 根 角 石 (新 种 ) Rizosceras yaoxianense Chen (sp. nov.) (图 版 VII, 图 8,9) 壳 近 直 , 微 呈 外 腹 弯 曲 , 直径 增长 甚 快 ,扩大 率 1:4。 气 壳 前 端 最 大 直径 17 BK. Bi 断面 近 圆 形 , 体 管 在 腹 边 缘 , 横 断面 圆 形 , 与 腹 壳 的 间距 从 0.5 毫米 向 前 增长 到 1.2 BK. 体 管 节 简 状 , 隔 壁 孔 收缩 陡 急 ,隔壁 颈 外 弯 。 连 接 环 近 直 , 始 前 端 收 缔 急 剧 。 隔 壁 间距 在 个 体 不 同 阶段 均 较 稳定 ,高 1 毫米 左右 ,密度 11 一 12 个 。 比较 ”本 种 横断 面 圆 形 , 隔壁 间距 稳定 ,密度 较 大 等 特征 可 与 前 面 描述 的 新 种 _Rixo- sceras taoqupoense 区 别 。 与 美国 Rizosceras bellulum Flower 也 很 相似 ,所 不 同 是 本 种 壳 体 较 直 些 。 PREM PRAM APH: HM wk HHA. 诺 曼 特 角 石 属 Neumatoceras Foerste, 1935 诺 曼 特 角 石 (未 定 种 ) Nerumatoceras sp. (All XIV, 图 10) TEFe Ths 2S HH aS FETE » SEES KET AEA 2:5, THAW. ASCH ti 4 一 5 个 气 室 处 壳 径 开始 向 口 前 方 收缩 。 气 室 密度 8 +, eRe PMO, 凹 度 近 于 一 个 气 室 。 腹 部 隔壁 颈 为 直 短 领 式 ,背部 为 弓 领 式 。 体 管 细 , 位 于 边缘 ,与 腹壁 相 接触 ,直径 约 为 SEH 1/7 一 1/8。 连 接 环 微弱 膨大 ,连接 环 外 壁 具 灰质 加 厚 。 未 见 体 管 沉积 。 Pui PRA PH: FRM See Boo 3% 34H Discosorida Flower in Flower et Kummel, 1950 ii = fF Ruedemannoceratidae Flower, 1940 马 底 冈 角 石 属 Madiganella Teichert et Glenister, 1952 马 底 囚 角 石 (未 定 种 ) Madiganella sp. (Ak VI, A 3) 壳 直 , 直 径 扩 大 迅速 , 扩 大 率 1:5。 横 断面 两 侧 收缩 的 长 圆 形 。 体 管 位 置 近 腹 边缘 。 体 管 节 膨 大 , 扁 球 形 。 隔 壁 密度 10 个 。 产地 层 位 ”陕西 炮 县 桃 曲 坡 ;中 奥 陶 统 桃 曲 坡 组 。 = Ei fe Westonoceratidae Teichert,1933 韦 斯 顿 角 石 属 Westonoceras Foerste, 1933 模式 种 Cyrtoceras manitobense Whiteaves,1890 号 锥 形 壳 , 外 腹 式 弯曲 ,横断 面 两 侧 收 缩 , 背 宽 腹 罕 。 个 体 早 期 近 直 或 微弱 外 弯 , 直径 增长 其 迅速 。 腹 缘 在 气 壳 前 端 及 住 室 始 端 形成 驼 形 凸 起 。 体 管 近 腹 缘 , 体 管 节 匣 状 , 隔 壁 孔 收 缩 陡 急 。 隔 壁 颈 近乎 甲状, 连接 环 甚 厚 。 附 壁 沉积 由 隔壁 孔 向 前 伸展 ,彼此 连贯 呈 ; 续 的 内 壁 。 分 布 时 代 “中国 ,北美 (包括 格陵兰 ) 和 北欧 ;中 、 晚 奥 陶 世 。 66 中 国 科学 院 南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曼 尼 托 巴 韦 斯 顿 角 石 Westonroceras manitobense (Whiteaves) (图 版 X, ls 2) 1890 Cyrtoceras manitobense Whiteaves, p. 80, pl. 13, figs. 3—4; pl. 15, fig. 4. 1924 Westonoceras manitobense, Foerste, p. 253. 1929 Westonoceras manitobense, Foerste, p. 220, pl. 38, figs. 2—3. 这 块 标本 为 气 壳 的 一 部 分 断 片 。 直径 增长 率 1:3; BT PSS POC, MRE 些 。 标 本 的 近 前 端 , 当 两 侧 直径 为 23 毫米 时 , 相 应 的 背 腹 直 径 为 27 毫米 。 体 管 在 腹 边 缘 , 距 腹 壳 2 毫米 , 宽 为 背 腹 直 径 的 1/5。 体 管 节 匣 子 状 , 隔 壁 孔 收缩 急速 , 隔 壁 颈 近 平 卧 状 。 连 接 环 粗 厚 , 其 始 前 端 与 隔壁 直接 接触 ,其 中 前 端 重 公 部 宽 1 毫米 , 始 端 稍 案 些 。 隔 壁 密度 7 一 8 个 。 外 壳 厚 0.5 毫米 , 分 二 个 壳 层 , 内 壳 层 厚 0.2 BK, WEE 0.3 BK TRAM 及 纵 肋 , 其 中 纵 槽 较 纵 肋 穿 些 。 缝 合 线 由 背 腹 鞍 及 侧 叶 组 成 。 产地 层 位 ”陕西 耀 县 桃 曲 坡 ; 中 员 陶 统 桃 曲 坡 组 。 收缩 韦 斯 顿 角 石 ( 新 种 ) Westonoceras compressum Chen (sp. nov.) 《图 版 II 图 8,9; Ak V, Al, 2) 壳 体 近 直 ,微弱 外 腹 式 弯曲 ,直径 增长 甚 快 , PRE 1:3, AHH BASE HE. 横断 面 长 圆 形 , 腹 较 背 稍 窜 些 , 背 腹 直径 与 两 侧 直径 之 比 为 13:6。 体 管 在 腹 的 近 边 缘 , 距 离 壳 壁 1 一 2 毫米 。 体 管 节 匣 子 形 , 隔 壁 孔 罕 小 。 连 接 环 很 厚 。 隔 壁 浅 平 , 密 度 7 一 8 个 。 颖 合 线 具 宽 浅 的 侧 叶 及 罕 角 状 背 鞍 。 过 体内 模 表 面 可 见 纵 槽 及 宽 些 的 纵 肋 。 比较 ”本 种 横断 面 两 侧 收 缩 很 强烈 , 易 与 该 属 的 模式 种 Westonoceras manitobense 区 别 。 产地 层 位 ”陕西 炮 县 桃 曲 坡 ; HR he pk Hh eA RAAB Teichertoceras Foerste,1933 模式 种 Teichertoceras husseyi Foerste, 1933 本 属 与 Westonoceras 非常 相似 。 所 不 同 是 外 壳 在 个 体 早 期 阶段 呈 微 弱 内 腹 式 弯曲 。 分 布 时 代 ” 中国, 北美 ;中 奥 陶 世 晚 期 。 中 华泰 软 特 角 石 (新 种 ) Teichertoceras sinense Chen, (sp. nov.) (图 版 V, 图 9; 图 版 VD 图 8) 气 壳 早期 阶段 内 腹 弯 曲 , 腹 缘 呈 微弱 的 止 绝 形 , 背 缘 微 拱 突 。 直 径 扩 长 较 快 ,22 毫米 长 度 内 , 背 腹 直 径 由 标本 始 端 11 毫米 向 前 增长 到 19 毫米 。 气 壳 前 端 9 个 气 室 及 住 室 部 分 呈 外 腹 弯 曲 , 腹 缘 拱 驳 形 , 在 气 党 前 端 成 驼峰 状 突起 ,最 宽 部 , 即 峰 顶 位 置 在 气 壳 前 端的 第 二 气 室 , 背 腹 直径 达 26 毫米 。 腹 缘 凹 弧 形 ,前 端 凸 弧 形 ,弯曲 程度 稍 弱 于 背 缘 。 住 室 很 短 , 全 模 标 本 保存 长 度 15 毫米 ,直径 向 前 收缩 。 壳 体 横 断面 亚 圆 形 , 背 腹 直径 较 两 侧 直径 稍 长 些 , 腹 较 背 稍 穿 些 。 体 管 在 腹部 近 边 缘 , 与 壳 壁 的 间距 向 前 逐渐 加 大 。 体 管 节 亚 方形 , 隔 壁 孔 收缩 很 急剧 , 隔 壁 颈 平 甲状 。 连 接 环 粗 厚 , 始 端 急 弯 ,与 隔壁 直接 重 = — 陈 均 远 等 : DRS MWK RMA Bae 67 登 ,重合 部 的 长 度 较 始 端 长 些 , 背 前 端 较 短 。 隔 壁 浅 平 , 与 背 壳 近 直 交 ,用 边缘 陡 升 。 隔 壁 间距 始 端 1.5 毫米 , 向 前 逐渐 上 升 到 2 毫米 。 隔 壁 密度 9 个 ,前 端 10 个 。 比较 ”与 北美 中 奥 陶 统 春 塘 组 Tezcpexrtocerar husseyi Foerste 的 区 别 是 : 本 种 内 弯 部 分 直 些 ,外 弯 部 分 较为 显著 ,前 端 向 前 收缩 速度 较 慢 些 。 产地 层 位 ”陕西 耀 县 桃 曲 坡 ;中 奥 陶 统 桃 曲 坡 组 。 EKA O(KEM) Teichertoceras sp. (图 版 V, 图 5) 为 气 壳 的 一 部 分 , 近 直 ,微弱 内 用 弯曲 , 壳 体 直径 增长 缓慢 。 横 断面 微 呈 两 侧 收缩 , 腹 较 背 穿 些 ; 标本 始 端 背 腹 直 径 与 两 侧 直 径 分 别 为 17 毫米 及 14 毫米 。 体 管 在 腹 的 近 边 缘 。 体 管 节 匣 子 状 ,隔壁 孔 收缩 较 急 。 产地 层 位 ”陕西 耀 县 桃 曲 坡 ;中 奥 陶 统 桃 曲 坡 组 。 塔 飞 角 五 目 Tarphycerida Flower in Flower et Kummel, 1950 轮 角 石 科 Trocholitidae Chapman, 1857 轮 角 石 属 Trocholites Conrad, 1838 乌 海轮 角 石 (新 种 ) TrocApolztes wuhaiensis Chen (sp. nov.) (Ak VI, 图 9) 仅 一 块 标本 ,个 体 较 大 ,盘旋 状 , 直 径 达 57 毫米 , 均 为 旋 环 的 气 壳 部 分 , 住 室 缺失 。 旋 环 直径 增长 缓慢 ,横断 面 强烈 背 腹 压 缩 , 腹 部 宽 圆 形 , 侧 部 罕 圆 形 , 背 腹 直 径 与 两 侧 直 径 之 比 为 1:2。 体 管 粗 大 ,在 背 边 缘 , 其 直径 与 旋 环 背 腹 直 径 的 比值 为 7:2。 隔 壁 颈 甚 短 , 长 0.6 毫米 。 连 接 环 粗 厚 , 分 异 为 内 外 两 层 ,内 层 很 厚 , 外 层 较 薄 。 气 室 较 低 , 背 腹 直 径 长 度 可 排 列 5 个 气 室 。 终 合 线 近 横 直 。 比较 ”本 种 个 体 较 大 , 体 管 粗 ,连接 环 厚 , 并 分 异 为 内 外 两 层 等 特征 , 易 与 同属 其 它 种 区 别 。 产地 层 位 ”内 蒙古 海 勃 湾 公 乌 素 ; 中 册 陶 统 蛇 山 组 。 * (AEH) Trocholites sp. (图 版 XVI, 图 10) 标本 甚 破碎 , 仅 为 一 块 印 模 , 约 有 三 个 彼此 接触 的 旋 环 组 成 。 标 本 最 大 直径 为 30 毫 米 , 旋 环 扩大 程度 较 缓慢 ,横断 面 情况 不 详 。 气 室 密度 为 2 个 , 隔 壁 下 凹 为 1/2 个 气 室 。 体 管 小 ,位 于 背 缘 。 产地 层 位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旦 东山 ;下 奥 陶 统 桌 子 山 组 上 部 。 欧 亚 角 石 属 Eurasiaticoceras Shimizu et Obata, 1935 be LUKE A (SH) Eurasiaticoceras sheshanense Chen (sp. nov.) (Ak VI, 图 I;5 图 版 IX, 图 6) 盘旋 状 , BRIA 40 BRL, BBR, 24 毫米 。 旋 环 近 4 个 ,彼此 接触 , 直径 增 68 中 国 科 学 院 南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长 较 快 。 旋 环 帘 稍 长 于 高 ,两 侧 及 腹部 呈 扁 圆 形 。 横 肋 向 腹 始 端 倾斜 ,在 腹部 形成 宽 “V” 形 弯曲 。 背 腹 直 径 可 排列 8 条 横 肋 。 横 纹 细密 ,与 横 肋 平行 排列 。 比较 ”本 种 与 四 川中 奥 陶 统 梅 江 组 所 产 的 Barariaticocerar datianbaense Chen et Liu 4E 和 常 接近 ,所 不 同 是 本 种 脐 部 较 深 , 旋 环 的 腹部 较 圆 , 横 肋 可 延伸 到 脐 部 。 产地 层 位 ”内 蒙古 海 勃 湾 公 乌 素 ; 中 奥 陶 统 蛇 山 组 。 收缩 欧 亚 角 五 (新 种 ) Eurasiaticoceras compressum Chen (sp. nov.) (图 版 V 2) 盘旋 式 老 ,直径 45 BOK, AH 3.5 个 彼 比 接触 的 旋 环 组 成 。 脐 部 宽 浅 ,直径 23 BK. 旋 环 直 径 增 长 较 快 , 横 断面 长 圆 形 , 两 侧 宽 圆 形 ,腹部 穿 圆 形 , 背 用 直径 稍 长 于 两 侧 直 径 。 横 肋 向 腹 始 端 倾斜 , 背 腹 直 径 的 长 度 可 排列 6 一 7 条 。 横 纹 细密 ,与 横 环 平行 排列 。 比较 ”本 种 与 Eurasiaticoceras datianbaense Chen et Liu 及 前 面 所 描述 的 新 种 已. she- shanense 较为 近似 ,所 不 同 是 本 种 旋 环 横断 面 呈 两 侧 收 缩 。 产地 层 位 ”内 蒙古 海 勃 湾 公 乌 素 ; 中 册 陶 统 蛇 山 组。 施 罗 德 角 石 属 Schroederoceras Hyatt, 1894 模式 种 Lituites angulatus Saemann, 1854 比较 ”与 Eurasiaticoceras 很 相似 ,所 不 同 是 Schroederoceras 的 肋 较 弱 , 横 断面 两 侧 收 缩 , 腹 较 穿 , 住 室 部 分 松弛 。 分 布 时 代 “ 中国 ,欧洲 和 北美 ;中 晚 奥 陶 世 。 Rit eh BRAC MH) Schroederoceras eis hneiae Chen (sp. ‘aati (Al IV Al, 2; 图 版 VI, 图 4 一 0) 壳 盘 旋 式 , 直 径 达 60 毫米 以 上 , 约 由 3 个 半 旋 环 组 成 。 脐 宽 浅 ,直径 33 BK HK 彼此 接触 , 具 很 浅 的 压缩 带 〈impressum area), 直 径 增 长 缓慢 ,横断 面 呈 两 侧 收缩 的 桃 形 , 两 侧 宽 圆 形 ,腹部 罕 圆 。 体 管 在 背 边缘 , 背 腹 直 径 长 度 可 排列 4 一 5 个 气 室 。 缝合 线 由 宽 Ba Ay MUP Be SS Be ZA BK 壳 表 面具 均匀 排列 的 肋 线 , 向 腹 始 端 倾斜 ,腹部 呈 宽 “V” 形 。 比较 ”本 种 个 体 较 小 , 旋 环 横断 面 两 侧 收缩 , 腹 较 尖 穿 , 易 与 模式 种 Schroederoceras angulatum (Saemann) 区 别 。 横断 面 的 形状 与 苏联 爱沙尼亚 中 奥 陶 世 晚 期 Schroederoceras vasalemmense 相近 似 , 所 不 同 是 本 种 个 体 较 小 , 腹 缘 及 横断 面 宽 些 。 产地 层 位 ”内 蒙古 海 勃 湾 公 乌 素 ; 中 奥 陶 统 蛇 山 组 。 施 罗 德 角 石 (未 定 种 ) Schroederoceras sp. (图 版 VD 图 7) 仅 保 存 气 壳 部 分 ,由 2 个 半 旋 环 组 成 ,彼此 接触 , 具 浅 的 接触 带 。 旋 环 直径 增长 较 快 , AT PA Ca HIE REE. AMA. KERR RARE MM SRK 弯曲 。 壳 表 横 肋 线 细密 ,向 腹 始 端 倾斜 。 陈 均 远 等 : 鄂尔多斯 地 区 奥 陶 纪 头 足 动物 群 69 Fei AXRTBABALA; PRM se LAS 喇叭 角 角 科 Lituitidae Phillips, 1848 钧 形 角 石 属 Ancistroceras Boll., 1857 小 型 钧 形 角 石 ( 新 种 ) Ancistroceras minutum Zou et Shen (sp. nov.) (图 版 XIV, 图 8,9; A XV. 图 10) 全 模 标 本 长 30 毫米 , 住 室 及 始 端 旋 卷 部 分 未 保存 。 直 过 部 分 扩大 率 为 1:4, 横 断面 呈 圆 形 。 气 室 密度 4 个 ,隔壁 下 止 度 为 一 个 气 室 。 气 室内 具 壁 前 及 壁 侧 沉 积 , 腹 部 较 背 部 发 育 。 隔 壁 颈 直 短 领 式 。 体 管 细 , 位 置 中 偏 腹部 , 直 径 为 壳 径 的 1/7, 连接 环 直 形 。 体 管 节 圆 柱状 ,未 见 体 管 沉积 。 比较 ”本 种 与 Ancistroceras torelli Remele 较 相 似 ;, 但 本 种 壳 体 扩大 程度 较 慢 , 体 管 位 置 偏 腹部 。 产地 层 位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旦 东山 ;下 奥 陶 统 桌 子 山 组 上 部 。 珠 角 石 亚 纲 Actinoceratoidea Teichert, 1933 %% #48 Actinocerida Teichert, 1933 $1 fF Poliydesmiidae Kobayashi, 1940 23% GE Polydesmia Lorenz, 1906 桌子 山 多 泡 角 五 _ Polyadesrmzia zuezshanensis Chang, 1959: (Ax Wl, 图 11; 图 版 V, 图 10,12; 图 版 VO, 图 11, 12; $6 17) 1959 Polydesmia ztezspnaze72589, 张 日 东 , 260 一 261 页 ;图 版 L 图 1; 图 版 I,, 图 2; 图 版 Ww, Al, 1976 Polydesmia ztezspaze72335, 陈 均 远 ,71 WAR U, 图 17。 壳 直 ,直径 增长 较 快 , 扩大 率 -1:3。 横 断面 圆 形 。 体 管 粗大 ,在 者 体 中 部 ,直径 增长 速 插图 17 Polydesmia zuezshanensis Chang 近 模 体 管 示意 图 ,xx2 度 慢 于 老 径 增长 的 速度 ,前 端 向 前 收缩 ,最 大 直径 可 达 35 一 38 毫米 ,幼年 期 其 宽 相 当 老 径 的 213, 成 年 期 约 为 壳 径 的 1/2。 体 管 横断 面 圆 形 , 体 管 沉积 呈 放 射 状 纤维 结构 。 隔 壁 颈 珠 角 石 去, 垫 区 较 长 , 颈 次 之 ,下 缘 甚 短 , 颈 长 相当 气 室 高 度 的 2/5。 垫 区 、 颈 部 及 下 缘 长 度 之 比 约 为 3:2:1。 体 管 节 扁 盘 状 ,高 与 宽 之 比 为 1:5 或 1:6。 辐 射 管 在 幼年 期 较 陡 , 成 年 其 70 中 国 科 学 院 南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逐 靖 变 缓 。 隔 壁 密度 为 10 一 13 个 。 产地 层 位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旦 东山 及 哈 图 沟 ; 下 奥 陶 统 桌子 山 组 。 急 快 多 泡 角 五 (新 种 ) Polydesmia abruptum Chen (sp. nov.) (图 版 II 图 1,2; 图 版 Iv. A 3; 插图 18) 1959 Polydesmia sp. C, 张 日 东 , 262 WAR VL Al. 壳 体 直径 扩大 率 1:33, 横断 面 圆 形 。 休 管 粗 大 , 亚 中 心 , 宽 相当 壳 体 直径 的 273》 直径 向 前 增长 较 快 ,横断 面 圆 形 , 沉积 物 呈 放射 状 纤维 结构 。 隔 壁 颈 己 形 , MMKT PR Bi 长 1.2 毫米 。 隔 壁 孔 宽 相当 体 管 直径 的 3/4。 体 管 辐 支管 陡 斜 。 体 管 沉积 沿 壁 前 壁 后 分 布 。 隔 壁 密度 7 个 。 揪 图 18 9 Polydesmia abruptum Chen (sp. nov.) 近 模 a. 体 管 纵 断 面 , X25 b. KARAM X1 bee +5 P.zuezshanensis 很 相似 ,所 不 同 是 本 种 个 体 较 小 , 体 管 直 径 增长 较 快 。 产地 层 位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旦 东山 ,下 奥 陶 统 三 道 坎 组 。 鄂尔多斯 角 石 属 Ordosoceras Chang, 1959 球形 鄂尔多斯 角 石 Ordosoceras sphaeriforme Chang, 1959 (图 版 VI, 图 10,11) 1959 Ordosoceras sphaeriforme, HAF». 263 页 ?图 版 6, 图 6a 一 b。 直 壳 ,直径 增长 率 1:5,, 横断 面 圆 形 。 体 管 在 壳 体 中 部 , 宽 为 壳 径 的 2/5 一 1/3。 隔 壁 孔 宽 稍 大 于 体 管 直径 之 半 。 隔壁 颈 珠 角 石 式 , 颈 部 较 长 ,下 缘 较 短 , 颈 长 相当 气 室 高 度 的 1/3—2/7, 下 缘 为 颈 长 的 1M2。 连 接 环 的 圆 环 部 分 直径 3 毫米 ,内 侧 不 闭合 部 分 的 宽度 相 当 圆 环 直径 的 1/2。 下 垂 部 分 微 呈 弧 形 ,长 为 气 室 高 度 的 1/3。 气 室 密 度 7 个 。 气 室 沉 积 发 育 , 沿 壁 前 及 壁 后 分 布 。 产地 层 位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苏 伯 沟 ;下 奥 陶 统 桌子 山 组 。 HEMI BSBA Ordosoceras sphaeriforme var. otoktiense Chang, 1960 (图 版 VU, 图 6,7, 13; 插图 19) 1960 Ordosoceras sphaeriforme var. otoktiense, }AkK> 44 页 ?图 版 I, 图 1。 ee oe 陈 均 远 等 : 鄂尔多斯 地 区 奥 陶 纪 头 足 动物 群 71 ZB BMRA, 腹部 宽 扁 。 体 管 位 置 亚 中 心 , 宽 为 壳 体 直径 的 2/5。 隔 壁 颈 珠 角 石 式 , 颈 部 长 度 为 气 室 高 度 的 1/4, 下 缘 为 颈 长 之 半 。 连 接 环 的 圆 环 部 分 直径 为 气 室 高 度 之 半 ; 下 垂 部 分 近 直 , 向 始 端 方向 收缩 , 长 度 接近 气 室 高 度 之 半 。 隔 壁 孔 宽大 , 相 当 体 管 直径 之 半 。 中 心 管 复杂 。 辐 支管 直 形 , 陡 Bo 气 室 密度 6 个 。 气 室 沉 积 腹部 较 发 育 、 沿 壁 前 \ 壁 后 分 布 。 is: Bodh 产地 层 位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苏 伯 沟 ; FR A 19 Ordosoceras sphacriforme var. oto- 陶 统 桌 卫 山 组 。 ktiense Chang 近 模 体 管 局 部 放大 ,X 2 鄂尔多斯 鄂尔多斯 角 石 Ordosoceras ordosoense Chang, 1960 (图 版 U, A 13, 14) 1960 Ordosoceras ordosoense, KA, 43 WAR L 图 3。 直 壳 , 体 管 在 壳 体 中 部 , HARARE 1/4—2/7, PARES K 2 毫米 ,下 缘 为 颈 长 的 1/2。 连接 环 圆 环 部 分 直径 3.5 SK, 下 垂 部 分 长 3 毫米 。 隔壁 孔 宽 为 体 管 直径 的 4/7。 中 心 管 复杂 , 由 许多 辐 支 管 组 成 。 辐 支管 陡 斜 ,边缘 弯 弧 形 , 与 连接 环 的 前 缘 相 交 。 气 室 密度 7 个 。 气 室 沉 积 发 育 , 沿 壁 前 、 壁 后 分 布 。 产地 层 位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苏 伯 沟 ;下 员 陶 统 桌 子 山 组 。 内 弯 辑 尔 多 斯 角 石 (新 种 ) Ordosoceras Cn Chen(sp. nov.) (图 版 IV, A 11, 12; 插图 20) 壳 体 微弱 内 腹 式 弯曲 ,直径 增长 速度 适中 。 横 断面 亚 圆 形 , ER KBE, ¥ 相当 壳 体 直径 的 1/2, 前 端 为 /3。 隔 壁 颈 珠 角 石 式 , 颈 部 较 长 ,为 气 室 高 度 的 1/3 一 1/4, 下 缘 较 短 , 为 颈 部 长 度 的 1/2。 连 接 环 圆 环 部 分 内 侧 不 闭合 部 分 较 短 ,其 长 度 为 圆 环 直径 的 1/2 一 1/3。 下 垂 部 分 呈 微 弱 弯 曲 , 向 始 端 方向 收缩 ,长 度 为 气 室 高 度 的 1/3。 隔 壁 孔 较 宽 , 相 当 体 管 直 径 的 1/2 一 4/7。 辐 支管 陡 斜 。 气 室 密度 5 一 6 个 。 气 室 沉积 仅见 于 壳 体 的 腹 边 缘 , 沿 壁 前 及 壁 后 分 布 。 比较 ”本 种 壳 体 呈 内 腹 式 弯曲 ; 易 与 同属 其 它 种 区 别 。 产地 层 位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苏 伯 沟 ;下 奥 陶 统 桌 子 山 组 。 苏 伯 沟 鄂尔多斯 角 石 (新 种 ) Ordosoceras subaigouense Chen (sp. nov.) (图 版 1, AS, 6; 插图 217) 仅 一 块 标本 ,为 壳 体 的 体 管 部 分 。 体 管 直 形 ,, 隔壁 颈 珠 角 石 式 , 颈 部 甚 长 , 达 3.5 2 米 , 下 绿 很 短 , 长 1 毫米。 连接 环 的 圆 环 部 分 直径 约 4 毫米 ,内 侧 不 闭合 部 分 的 间距 约 为 圆 环 直径 之 半 。 下 垂 部 分 甚 长 , 弯 弧 形 ,长 达 3:5 毫米 ,向 始 端 缓慢 收缩 。 中 心 管 粗大 ,加 支管 陡 斜 , 周 腔 宽大 。 72 中 国 科学 院 南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ER 插图 20 Ordosoceras endogastrum Chen (sp. 捅 图 21 Ordosoceras subaigouense Chen (sp. nov.) 全 模 体 管 示 意图 , x 3 nov.) 全 模 体 管 示意 图 , X3 比较 ”与 Ordorocerwr hoguezense Chang 很 相似 , 所 不 同 是 本 种 隔壁 颈 颈 部 及 连接 环 的 下 垂 部 分 较 长 。 产地 层 位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苏 伯 沟 ;下 奥 陶 统 桌子 山 组 。 HTP BRS MAA MH) Ordosoceras lashenzhongense Chen (sp. nov.) CA VI, A 11, 12; 插图 22) 个 体 甚 小 , 壳 体 直 径 增 长 较 快 。 体 管 位 于 壳 体 亚 中 心 , 宽 约 为 壳 体 直径 的 1/3。 隔 壁 HS HS, 4B 0.8 毫米 时 ,相应 下 缘 长 0.6 毫米 。 连 接 环 圆 环 部 分 直径 2 SKA 始 端 长 1.8 毫米 ; 圆 环 内 侧 不 闭合 部 分 较 宽 ,长 相当 圆 环 直径 3/4。 连 接 环 下 垂 部 分 直 形 , 长 0.8—1 毫米 ,相当 气 室 高 度 的 2/7 一 1/4。 隔 壁 孔 宽度 为 体 管 直 径 之 半 。 周 腔 细 穿 。 加 支管 未 保存 ,边缘 相交 于 连接 环 的 前 端 。 隔 壁 浅 平 ,密度 约 6 个 。 比较 ”与 模式 种 Ordosoceras sphaeriforme Chang 很 相似 ,所 不 同 是 本 种 个 体 较 小 , 隔 壁 浅 平 ,连接 环 下 垂 部 分 直 形 , 隔壁 颈 弓 领 式 。 产地 层 位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旦 东山 ;下 奥 陶 统 三 道 坎 组 。 na * 陈 均 远 等 : 哪 尔 多 斯 地 区 奥 陶 纪 头 足 动物 群 73 播 图 22 « Ordosoceras lashenzhongense Chen (sp. nov.) 全 模 体 管 示意 图 ,x6 湄 潭 角 石 科 Meitanoceratidae Kobayashi, 1977 / 3 体 管 节 形态 与 ordoroceras 相 象 ,但 稍 高 些 。 隔壁 颈 珠 角 石 式 ; 连接 环 前 端 呈 半 环 状 弯曲 , 始 端 近 直 形 。 中 心 管 组 成 单一 ,辐射 管 与 中 心 管 近 直 交 。 上 7k3244§ 4 Pomphoceras Zou et Shen (gen. nov.) 42x Pomphoceras wuhaiens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壳 体 较 大 ,微弱 内 腹 弯 曲 或 直角 石 式 , 横 断面 圆 形 。 体 管 较 细 , 位 于 老 中 心 或 近 中心 。 体 管 节 形 状 与 Ordosoceras 及 Meitanoceras 很 相似 ,但 本 属 体 管 节 较 高 较 穿 ,隔壁 孔 较 小 。 连接 环 环 状 弯曲 部 分 较 大 。 中 心 管 细小 , 位 于 体 管 背部 。 辐 射 管 与 中 心 管 近 直 交 等 特征 易 与 Ordosoceras 区 别 。 与 Meitanoceras 的 主要 区 别 是 本 属 体 管 节 较 宽 扇 ,中心 管 偏 体 管 背部 。 Sant 内蒙古、 宁夏 \ 西 藏 ; 早 奥 陶 世 晚 期 。 乌 海 水 泡 角 石 (新 局 、 新 种 ) Pomphoceras wuhaiens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CA XV, & 3, 4; 插图 23) 壳 体 较 大 ,微弱 内 腹 弯 曲 。 壳 表 特 征 未 保存 ,全 模 标本 长 155 BK, AREA 1:5, 断面 呈 圆 形 。 早 期 气 室 密度 7 个 , 成 年 期 为 12 个 ,隔壁 下 四 度 近 于 两 个 气 室 。 气 室内 具 壁 前 及 壁 后 沉积 ,腹部 帝 积 较 背部 发 育 。 隔 壁 颈 珠 角 石 式 , MBRK, 为 一 个 气 室 高 度 的 1/3, 下 缘 较 短 。 连 接 环 呈 泡 状 弯曲 , 但 至 体 管 节 下 端 1/3 处 收缩 , 并 向 下 端 作 轻 度 斜 人 与 隔壁 相连 。 体 管 位 置 近 中 央 , 直 径 为 壳 径 的 1/4 一 1/5。 体 管 沉积 发 育 , 中 央 管 位 于 体 管 背面 ,辐射 管 近 水 平 状 。 产地 层 位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旦 东山? 下 奥 陶 统 桌子 山 组 上 部 。 拉 什 仲 水 泡 角 五 (新 属 、 新 种 ) Pomphoceras lashenzhongens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图 版 XV, 1, 2; AM XX, 图 1 一 3) 壳 直 角 石 式 。 全 模 标 本 保存 长 度 . 70 毫米 , 横 断面 圆 形 ,扩大 率 为 1:4。 气 室 密 度 6 74 中 国 科 学 院 南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个 ,隔壁 下 凹 度 为 2 个 气 室 。 气 室内 具 壁 前 、 壁 侧 及 壁 后 沉积 , 腹部 沉积 较 背 部 发 育 。 隔 E BES ATK AL, MB RK, A—-PAS 1/3, 下 缘 较 短 。 连 接 环 前 端 呈 泡 状 弯曲 , 但 至 气 室 始 端 1/3 处 收缩 并 向 气 室 始 端 方向 轻 度 斜 伸 。 体 管 位 置 近 中 央 , 略 偏 背 部 ,直径 为 壳 径 的 2/7。 体 管 沉 积 发 育 , 中 央 管 偏 背 部 ,辐射 管 近 水 平 状 。 比较 ”与 Pomphoceras wuhaiense 的 主要 区 别 为 本 种 壳 体 扩大 较 快 , 气 室 稍 高 , 体 管 稍 粗 。 产地 层 位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且 东山 及 宁 夏 盐池 青龙 山 ;下 奥 陶 统 桌子 山 组 上 部 。 甲村 水 泡 角 石 Pomphoceras chiatsunense (Tsou) (图 版 XVI, A 9, 10) : 1975 Ordosoceras chiatsunense, eH)» 273 Hs I. ly 25 插图 2. 壳 为 直角 石 式 ,中 等 大 小 ,标本 全 长 60 & 米 , 横 断面 圆 形 , 扩 大 率 为 2:9。 气 室 密 度 7 个 。 隔壁 下 四 度 浅 ,为 一 个 气 室 高 。 气 室内 具 壁 前 、 壁 侧 沉 积 , 腹 部 沉积 较 背 部 发 育 。 隔 壁 颈 为 珠 角 石 式 , 颈 部 较 长 ,为 一 个 气 室 高 度 的 17/3, 下 缘 较 短 。 连 接 环 前 端 呈 泡 状 弯曲 , 但 至 气 室 始 端 1/3 处 收缩 ,并 向 气 室 始 端 作 轻 微 斜 伸 , 下 垂 斜 伸 部 分 相当 气 室 高 度 的 1/3。 体 管 位 置 偏 中 See erie ne gag SoHE, 直径 为 充 径 的 .1103 KERR Al, x 4 育 , 中 央 管 位 于 体 管 背面 ,辐射 管 近 水 平 状 。 产地 层 位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旦 东山 ;下 员 陶 统 桌子 山 组 上 部 。 亚 里 水 泡 角 五 Pomphoceras yaliense (Chen) (图 版 xV, 图 5, 图 版 XIX, 图 8) 1975 Ordosoceras yalicezrce, 陈 均 远 ,274 页 ?图 版 55 6, 壳 直 角 石 式 , 标 本 全 长 40 毫米 , 横 断面 圆 形 。 气 室 密度 10+. RR FMB 2 个 气 室 。 气 室内 具 壁 前 \ 壁 侧 沉积 ,腹部 沉积 较 发 育 。 隔 壁 颈 珠 角 石 式 , 颈 部 较 长 ,长 度 约 为 一 个 气 室 高 度 的 1/4, 下 缘 较 短 。 连 接 环 前 端 呈 泡 状 弯曲 ,但 至 气 室 始 端 1/3 处 收缩 ,并 向 气 室 始 端 斜 伸 , 腹 面 下 垂 部 分 较 直 , 背 面 稍 内 斜 ,长 度 为 一 个 气 室 高 度 的 1/3。 体 管 位 于 壳 中 央 , 直径 为 壳 径 的 1/4。 体 管 沉积 发 育 , 中 央 管 未 保存 。 辐 射 管 近 水 平 状 。 陈 均 远 等 : 鄂尔多斯 地 区 奥 陶 纪 头 足 动物 群 ~ 了 MI 产地 层 位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日 东 U; 下 奥 陶 统 桌子 山 组 上 部 。 湄 谭 角 石 属 Meitanoceras Chen, 1974 湄 谭 角 五 (未 定 种 ) Meitanoceras sp. (图 版 XIV, A 12; Am XVII, 图 3) 标本 保存 不 全 , 壳 形 直 , 扩大 缓慢 。 体 管 位 于 壳 中 央 , 直 径 约 为 壳 径 的 1/3。 隔 壁 下 凹 度 为 一 个 气 室 , 气 室 密度 约 为 5 个 。 气 室 况 积 发育 。 隔 壁 颈 珠 角 石 式 , 连 接 环 弯曲 呈 半 环 状 ,至 气 室 始 端 1/4 处 收缩 下 延 。 体 管内 具 基 垂 沉积 ,辐射 管 水 平 状 。 产地 层 位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旦 东山 ;下 奥 陶 统 桌子 山 组 顶部 。 五 顶 角 五 科 Wutinoceratidae Shimizu et Obata, emend. Flower, 1968 中 五 顶 角 石 属 Mesowutinoceras Chen, 1976 模式 种 Mesowutinoceras discoides Chen, 1976 MER REE, 体 管 节 扁 盘 状 , 高 与 宽 的 比值 为 1:3 一 1:4。 隔 壁 颈 平 卧 状 , 连 接 环 始 端 及 前 端 与 隔壁 接触 较 宽 。 中 心 管 粗大 ,由 许多 支管 复合 而 成 ; 辐 支管 与 中 心 管 近 直 交 ,其 边缘 分 又 。 分 布 时 代 “ 中国 北 方 ; 早 奥 陶 世 。 大 型 中 五 顶 角 五 (新 种 ) Mesowutinoceras giganteum Chen (sp. nov.) (图 版 V,, 图 3; 图 版 VI, 图 13, 145 插图 24) 个 体 较 大 , 横断 面 圆 形 , 直径 增长 缓慢 。 体 管 位 置 亚 中 心 , 宽 相当 壳 体 直径 之 半 。 体 插图 24 Mesowutinoceras giganteum Chen (sp. nov.) 全 模 体 管 示意 图 ,X2 管 节 扁 盘 状 ,高 与 宽 之 比 为 1:4。 隔 壁 颈 Armenoceras 式 , 下 缘 较 长 , 平 卧 状 , 长 1.5 一 2 & 米 。 连 接 环 始 端 及 前 端 与 隔壁 接触 较 宽 。 中 心 管 粗 壮 , 由 许多 支管 组 成 , 轴 支 管 与 中 心 管 近 垂 直 , 边 缘 与 连接 环 的 中 部 相交 。 隔壁 密 度 9 个 。 气 室 沉 积 发 育 , 沿 壁 前 , 壁 后 分 布 , 其 中 腹部 较 厚 ,向 背部 尖 薄 。 76 中 国 科学 院 南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比较 ”与 模式 种 Mesowutinoceras discoides 很 相似 ,所 不 同 是 本 种 体 管 较 宽大 , 体 管 节 宽 扇 些 。 产地 层 位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旦 东山 ;下 员 陶 统 桌 子 山 组 。 宁 夏 贺 兰 山 强 岗 岭 沟 ; 下 奥 陶 统 。 五 顶 角 石 Wutinoceras Shimizu et Obata, 1936 AMAACKEM) Wutinoceras sp. (图 版 XVI0, & 1) 壳 形 大 而 直 , 保存 不 全 ,全 长 75 毫米 。 气 室 密 度 5 个 ,隔壁 下 四 度 为 一 个 气 室 。 隔壁 颈 为 链 角 石 式 。 体 管 位 于 腹 缘 ,直径 为 壳 径 的 2/5。 Fitlet: AXRDBABZABRIL; FRM TAA EM 珠 角 五 科 Actinoceratidae Saemann, 1853 珠 角 五 属 Actzroceras Bronn, 1835 乌 海珠 角 石 (新 种 ) Actinoceras wuhaiense Chen (sp. nov.) (图 版 Ul, Bi 7, 8; 插图 25) 个 体 较 小 , 壳 体 直 形 , 直径 增长 缓慢 ,横断 面 圆 形 。 体 管 位 置 中 偏 腹部 ,宽度 相当 壳 体 直径 的 2/5。 体 管 节 扁 盘 状 , 高 与 宽 之 比 为 1: 3。 隔 壁 颈 珠 角 石 式 , 颈 部 较 长 , 约 1 毫米 ,相当 气 室 高 度 的 1/3, 下 缘 甚 短 。 连接 环 始 端 与 隔 BE HEE hh, BARE 0.5 一 1 毫米 。 HOR 粗大 ,宽度 稳定 ,直径 2 毫米 左右 。 辐 支管 与 中 ee iy ‘ Ht 2 - Y 心 管 近 横 直 。 隔 壁 密度 9 个 。 气 室 沉 积 主 要 沿 壁 前 分 布 ,由 腹 向 背 逐 渐 减 薄 。 比较 ”本 种 中 心 管 粗大 ; 体 管 节 较 为 宽 扇 , 易 与 同属 其 它 种 区 别 。 产地 层 位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且 东山 ; 下 奥 陶 统 三 道 坎 组 。 阿门 角 石 科 Armenoceratidae Troedsson, 1926 斯 托 博 角 石 属 Stolbovoceras Balashov,1962 小 型 斯 托 博 角 石 (新 种 ) Stolbovoceras 插 贺 25 Actinoceras wuhaiense Chen (sp. nov.) 全 模 体 管 示意 图 , x5 parvum Chen (sp. nov.) (Ak VI, 图 10) 个 体 较 小 ,直径 增长 缓慢 。 横 断面 亚 圆 形 , 微弱 背 腹 压缩 。 体 管 位 置 在 腹 中 之 间 ,, 宽度 相当 壳 径 的 2/5。 体 管 节 宽 局 ,高 与 宽 之 比 为 Tv 陈 均 远 等 : 鄂尔多斯 地 区 奥 陶 纪 头 足 动 物 群 77 1:3。 隔 壁 颈 短 ,外 弯 陡 急 , 背 部 呈 紧 闭 的 弓形 弯曲 ,腹部 尖 角 状 。 连 接 环 腹 始 端 与 隔壁 直 接 接触 , 重 仅 部 较 罕 。 隔壁 浅 平 ,密度 9 od 比较 “本 种 体 管 形态 及 位 置 均 与 Sto1govocerwr boreale 相 象 ,所 不 同 是 个 体 较 小 ,隔壁 浅 平 ,排列 较 稀 芷 些 。 产地 层 位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旦 东山 ;下 奥 陶 统 三 道 坎 组 。 塞 耳 扣 克 角 石 属 Selkirkoceras Foerste, 1929 青龙 山 塞 耳 扣 克 角 石 (新 种 ) Selkirkoceras ginglongshanense Zou et Shen(sp. nov.) (图 版 XVI, Al 7, 8) 标本 仅 保 留 体 管 的 一 部 分 。 全 模 标 本 长 55 毫米 , 始 端 部 分 直径 为 19 毫米 ,前 端 部 分 直径 为 12 毫米 , 自 始 端 向 前 端 缓慢 收缩 。 纵 断面 形状 与 Kochoceras 相似 ,但 隔壁 颈 属于 Armenoceras 式 , 颈 部 极 短 , 下 缘 较 长 ,并 与 隔壁 相 接触 。 连 接 环 膨 大 较 急 剧 , 体 管 节 呈 宽 扁 之 盘 状 。 标本 始 端 部 分 体 管 节 高 度 为 宽度 的 1/5, 至 前 端 则 为 1/4。 连 接 环 与 隔壁 接 触 面 较 大 , 约 占 整个 体 管 节 宽 度 的 2/3。 体 管内 具 中 心 管 及 辐射 管 。 比较 ”本 种 以 体 管 收 缩 程 度 较 缓慢 为 主要 特征 可 与 同属 其 它 种 相 区 别 。 产地 层 位 ”宁夏 盐池 县 青龙 山 ; 下 奥 陶 统 桌 子 山 组 。 链 角 石 科 Ormoceratidae Saemann, 1853 颈 角 五 属 Deiroceras Hyatt, 1884 模式 种 “Ortpoceras python Billings, 1857 个 体 中 等 , 壳 直 形 。 体 管 在 腹 的 边缘 , 体 管 节 长 圆 形 , 高 长 于 宽 。 隔 壁 颈 短 , 亚 直 领 式 或 弯 领 式 , 中心 管 粗大 ,中 空 , 辐射 管 近 于 水 平 状 。 分 布 时 代 ”中 国 ; 早 奥 陶 世 晚 期 。 北 美 ,北欧 及 苏联 西伯 利 亚 ;中 晚 奥 陶 世 。 球形 颈 角 五 (新 种 ) Deiroceras globosum Zou et Shen (sp. nov.) (Al XI, A 14, 15) 壳 形 直 , 标 本 全 长 55 BK BHA, BAT AKBA 1:9, ABBE 4 个 , 隔 壁 下 凹 度 为 一 个 气 室 高 。 气 室 内 具 壁 前 、 壁 侧 沉 积 , 腹 部 较 背 部 发 育 。 隔壁 颈 短 弯 领 式 。 体 管 位 于 壳 中 央 , 直 径 为 壳 径 的 173 一 2/7。 连接 环 膨 大 , 体 管 节 呈 球形 。 隔壁 孔 宽度 相当 体 管 径 的 1/2。 体 管 沉 积 物 发 育 , 具 中 央 管 和 辐射 管 ; 辐射 管 横 直 , 与 中 央 管 直 父 o 比较 本 种 与 Deiroceras capitolense Foerste et Teichert, D. nashuillense Foerste et Te- ichert 甚 相似 ,所 不 同 处 为 D. capttolense 壳 体 扩大 较 慢 些 , 扩 大 率 为 1:12,, 体 管 位 于 腹 的 WWR. D. nashuillense 体 管 粗 大 , 直径 为 壳 径 的 275, 体 管 节 倾 斜 状 。 产地 层 位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且 东山 ;下 奥 陶 统 桌子 山 组 上 部 。 78 中 国 科学 院 南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塞 角 五 属 Sactoceras Hyatt,1884 内 蒙古 寒 角 石 ( 新 种 ) Sactoceras neimongolense Zou et Shen(sp. nov.) (图 版 XVII, 图 5,6) ZAK, BE, 标本 全 长 75 毫米 。 横 断面 圆 形 , 扩大 率 1:6。 气 室 密 度 5 个 ,隔壁 下 凹 度 为 一 个 半 气 室 , 未 见 气 室 沉积 。 隔 壁 颈 短 马 领 式 。 体 管 位 于 过 中央 , 直 径 为 壳 径 的 1/32/7115 连接 环 膨大 , 体 管 节 呈 心脏 形 , 未 见 体 管 沉积 。 比较 ”本 种 与 Sactoceras Robayashi Endo 甚 相似 , 所 不 同 处 为 本 种 体 管 位 于 壳 中 心 , Rake PMB ALES Fite AXtTBAEECABA I; TRWART UA 塞 角 石 ( 未 定 种 ) Sactoceras sp. (图 版 XVII 图 4) 标本 保存 不 全 , 全 长 50 毫米 。 横 断面 呈 圆 形 。 气 室 密度 6 个 ,隔壁 下 凹 度 为 二 不 气 室 。 气 室内 具 壁 前 , 壁 侧 沉 积 。 隔壁 颈 短 己 领 式 。 体 管 位 于 壳 中 央 , 直 径 为 壳 径 的 I/5。 连接 环 脱 大 , 体 管 节 呈 心 脏 形 ,未 见 体 管 沉积 。 产地 层 位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旦 东山 ;下 奥 陶 统 桌 子 山 组 上 部 。 内 角 石 亚 纲 Endoceratoidea Teichert, 1933 A#4H Endocerida Teichert, 1933 内 角 石 科 Endoceratidae Hyatt, 1883 长 颈 角 石 属 Diaeroceras Flower in Flower et Kummel, 1950 波纹 状 长 颈 角 石 Dideroceras undulatum (Chang) (图 版 XVI, 图 5; 图 版 XIX, 图 1) 1959 Vaginoceras undulatum, }EA IK. 7 455 4H. 268 页 ?图 版 4, 图 1,2。 1965 Chisiloceras Undulatum, KGS.» 46 页 ?图 版 12, A 2. 壳 体 较 大 ,标本 全 长 225 毫米 ,横断 面 呈 圆 形 ,扩大 率 为 1:8。 气 室 密度 2 一 3.5 个 , 隔 壁 下 凹 度 为 一 个 气 室 高 。 隔 壁 颈 长 度 为 1 个 气 室 。 休 管 粗 大 , 位 置 近 腹 缘 。 早 期 体 管 RFRA 1/2, 成 年 期 体 管 径 相对 变 细 ,, 宽 为 壳 径 之 半 。 连 接 环 在 体 管 节 始 端 星 波状 弯曲 。 注释 张 日 东 (1959) 所 记述 的 种 模 标 本 是 沿 标 本 两 侧 方向 切 开 的 纵 断 面 , 误 认 该 种 体 管 位 置 位 于 壳 体 的 近 中 心 , 所 测量 的 体 管 相对 宽度 也 比 实际 情况 要 罕 得 多 。 本 文 分 别 例 举 了 通过 背 腹 方向 及 两 侧 方 癌 的 两 块 标本 , 对 Vaginoceras undulatum Chang 的 特征 进 行 了 补充 。 根据 现 有 的 特征 , 其 分 类 位 置 也 相应 由 原 Vaginoceras 及 Chisiloceras 移 归 Dideroceras 属 o 产地 层 位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且 东山 ;下 奥 陶 统 桌子 0 组 上 部 。 Sa 房 腔 的 始 端 偏 体 管 的 背部 、 横 断面 亚 三 角形 , 背 陈 均 远 等 :; 鄂尔多斯 地 区 奥 陶 纪 头 足 动物 群 79 F431 2 Dideroceras shui? (Yu) (图 版 XVII 图 9) 1930 Vaginoceras shui, REE, 37 页 ?图 版 4, 图 3。 壳 型 天 而 直 , 背 部 遭 风 化 而 未 保存 , 横断 面 呈 圆 形 。 体 管 位 于 腹 缘 , 直径 约 为 壳 径 的 1/35 隔壁 下 凹 度 浅 ,隔壁 颈 为 i 个 气 室 长 。 产地 层 位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且 东山 ;下 喝 陶 统 桌 子 山 组 顶部 。 长 颈 角 五 (未 定 种 ) Dideroceras sp. (图 版 XVI, A 2, 3) 标本 为 沿 自 然 风化 面 加 工 磨 制 的 , 因 此 纵 断 面 不 是 沿 背 腹 方向 。 标 本 全 长 70 毫米 。 体 管 偏 腹部 , 隔壁 颈 长 度 超过 一 个 气 室 。 体 管内 具 内 锥 体 。 产地 层 位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旦 东山 ; 下 奥 陶 统 桌子 山 组 顶部 。 RAAB Kotoceras Kobayashi, 1934 #2 Kotoceras typicum Kobayashi, 1934 个 体 较 大 ,一 般 为 直 壳 ,横断 面 微弱 背 腹 压 缩 。 体 管 粗大 , 在 腹 边 缘 。 体 管 横断 面 背 腹 压 缩 , 腹 部 宽 平 。 隔 壁 颈 全 领 式 ,连接 环 粗 厚 。 体 BELA), ABE. AIK. 分 布 时 代 ” 中国, 朝鲜 ; 早 奥 陶 世 晚期 。 管状 古 蕨 角 石 太 otoceras cylindricum Kobayashi, 1934 (Alm XVI, A 1 一 5; 插图 26) 1934 Kotoceras cylindricum, Kobayashi, p. 393, pl. 12, figs, 7—9; pl. 13, figs. 8—9. THAME. WALK 80 毫米 ,横断 面 呈 背 腹 微 弱 收 缩 之 椭圆 形 , 腹 部 较 背部 宽 平 。 壳 体 扩 大 较 快 , 扩 大 率 为 1:6。 气 室 密 度 为 11 一 3 个 , 隅 壁 下 思 度 为 两 个 气 室 , 未 见 气 室 沉 积 , 插图 26 Kotoceras cylindricum Kobayashi 隔壁 颈 长 达 1 个 气 室 。 体 管 大 ,位 于 腹 缘 ,与 腹 近 模 体 管 示意 图 , x 4 壁 相 接触 。 早期 体 管 径 小 于 壳 径 的 1/2, 成 年 期 则 大 于 索 径 的 1/2。 体 管内 具 内 锥 体 。 PRE Rae AHR: 下 奥 陶 统 溜 县 组 。 80 中 国 科 学 院 南京 地 质 古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BR ERAA Kotoceras frechi (Kobayashi) (图 版 XVI, 图 6) 1927 Vagtnoceras frechi Kobayashi, p. 179, pl. 18, fig. 2. 1934 Kotoceras frechi, Kobayashi, p.395. 索 直 或 微弱 内 腹 弯 曲 , 标 本 全 长 30 毫米 。 横 断面 呈 背 腹 微 弱 局 缩 之 椭圆 形 , 腹 缘 较 背 缘 宽 圆 。 壳 体 扩大 率 为 1:5。 标 本 始 端 部 分 气 室 密 度 8 个 ,中 段 为 11 个 。 隔 壁 下 四 度 为 两 个 气 室 ,隔壁 颈 长 达 一 个 气 室 。 体 管 大 ,位 于 腹 缘 ,与 腹壁 相 接触 , 直径 稍 小 于 壳 径 的 : 1/2。 体 管内 部 构造 不 清楚 。 产地 层 位 ”陕西 炮 县 桃 曲 坡 ;下 奥 陶 统 耀 县 组 。 s&s + xX m 中 国 科 学 院 南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1974, 西南 地 区 地 层 古 生物 手册 。 科 学 出 版 社 。 王 钰 \ 卢 衍 豪 、 穆 恩 之 \ 盛 金 章 ,1954, 辽 东 太 子 河 流域 地 层 (ID。 地 质 学 报 ? 第 34 卷 第 2 期 。 FRR ARIE BAX, 周志 毅 、 陈 均 远 、 刘 耕 武 , 余 汶 \、 陈 旭 、 许 汉 计 ,1976, 中 国 奥 陶 纪 的 生物 地 层 和 十 动物 地 理 。 中 国 科学 院 南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 第 7 号 。 科 学 出 版 社 。 陈 均 远 ,1975, 珠穆朗玛 峰 地 区 的 鹦 囊 螺 化 石 。 珠 穆 朗 玛 峰 地 区 科学 考察 报告 ?古生物 第 一 分 册 。 科 学 出 版 社 。 陈 均 远 , 1976, 中 国 北方 奥 陶 纪 地 层 及 头 足 类 化 石 研究 的 进展 。 古 生物 学 报 , 第 15 卷 ?第 工期 。 陈 均 远 , 周 志 毅 、 邹 西平 \ 林 辑 坤 \ 杨 学 长 等 , 1980, 苏 鲁 院 北方 型 奥 陶 纪 地 层 及 古生物 特征 。 中 国 科学 院 南 京 地 质证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16 号 。 科 学 出 版 社 。 1980, 太行 山地 区 奥 陶 纪 地 层 及 古生物 特征 。 中 国 科 学 院 南 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16 号 。 科 学 出 版 社 s 张 日 东 , 1957, 湖北 长 阳 中 奥 陶 统 扬子 贝 层 层 中 的 鹦 下 螺 化 石 。 古 生物 学 报 第 5 卷 ? 第 工期 。 一 一 ,1959, 内 蒙 伊 克 昭 盟 桌子 山区 域 下 奥 陶 统 的 头 足 类 化 石 。 古 生物 学 报 , 第 7 卷 ? 第 4 期 。 一 一 ,1962, 甘肃 环 县 中 奥 陶 统 几 种 头 足 类 化 石 。 古 生物 学 报 ? 第 10 卷 y 第 4 期 。 张 文 堂 , 1962, 中 国 的 奥 陶 系 。 全 国 地 层 会 议 学 术 报 告 汇 编 。 科 学 出 版 社 。 KSA BAK BEE MAR KAR, 1965, 中 国 的 头 足 类 化 石 。 中 国 各 门类 化 石 。 科 学 出 版 社 。 AVA, 1930, 中 国 中 部 奥 陶 纪 头 足 类 化 石 。 中 国 古 生物 志 * 乙 种 ?第 1 号 ?第 2 册 。 BEEK, 1974, 中 国 奥 陶 系 划 分 和 对 比 。 地 质 出 版 社 。 BAH, 1922, 中 国 北部 贷 陶 纪 动 物化 石 ? 中 国 古 生物 志 * 乙 种 ?第 工 号 第 1 册 。 穆 恩 之 , 1974, 正 笔 石 及 正 笔 石 式 树 形 笔 石 的 演化 分 类 和 分 布 。 中 国 科 学 ?第 2 期 。 RAH. 1965, 陕西 汉中 宁 强 奥 陶 、 志 留 纪 的 头 足 类 。 古 生物 学 报 * 第 13 卷 y 第 2 期 。 Endo, R., 1932, The Canadian and Ordovician Formations and Fossils of South Manchuria. U, S. Nat. Mus. Bull., 164. Flower, R. H., 1943, Studies of Palaeozoic Nautiloidea I—VII, Bull. Am. Paleont., vol. 28, no. 109. , 1945, Breviconie Cephalopods from Pont Rouge, Que. The Canadian Field-Naturalist, vol. 59, no. 3. , 1946, Ordovician Cephalopods of the Cincinnati Region, part 1. Bull. Amer. Palaeont., vol. 29, no. 116, ; , 1968, The first expansion of the Actinoceroids. New Mex. Min. Tech., Mem., 10. 19. Foerste, A. F., 1924, Notes on American Palaeozoic Cephalopods. Denison Univ, Bull., Jour, Sci. Lab., vol. 20, pp. 193—268. . 1929, The Cephalopods of the Red River Formation of Southern Manitoba. IJbid., vol. 24, pp. 129—235. , 1932—1933, Black River and other Cephalopods from Minnesota, Wisconsin, Michigan, and Ontario. Ibid., vol. 27, pt. 1, pp. 47—136; vol. 28, pt. 2, pp. 1 一 164. Kobayashi, T., 1927, Ordovician Fossils from Korea and south Manchuria. Jap. Jour. Geol. Geogr., vol. 5, no. 4. , 1934, The Cambro-Ordovician Formations and Faunas of south Chosen, Palaeontology, part 1., Middle Ordovician Faunas. Univ. Tokyo, Faculty Sci. Jour., sect. 2, vol. 3, pt. 8, pp. 329—499 . ws 陈 均 远 等 : 哪 尔 多 斯 地 区 奥 陶 纪 头 足 动物 群 81 , 1940, Polydesmia, an Ordovician Actinoceroids of Eastern Asia. Japan Jour, Geol. Geogr., Vol. 17, pp. 27—44. Shimizu, S. and Obata, T., 1936, On some new genera of Ordovician Nautiloids from East Asia. Shang- hai Sci. Inst. Jour., sect. 2, vol. 2. Sweet, W. C. and Mille, A. K., 1957, Ordovician Cephalopods from Cornwallis and Little Cornwallis Islands, District of Franklin, Northwest Territories. Geol. Surv. Canada Bull, 38. Whiteaves, J. F., 1898, On some fossil Cephalopoda in the Museum of the Geol. Surv. of Canada, with the description of 8 species which appear to be new. Ottawa Nat., vol. 12, pp. 116—127. , 1906, The Canadian species of Plectoceras and Barrandeoceras. Geol. Surv. Canada, Pa- laeozoie Fossils, vol. 3, pt. 4. ORDOVICIAN CEPHALOPODS FROM THE | ORDOS AREA, CHINA ‘Chen Junyuan and. Zou Xipins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Palaeontology, Academia Sinica) Abstract This report is to describe the Ordovician cephalopods collected from the Zuozi Mo- untain of western Ordos and Yaoxian of southern Ordos. The Ordovician rocks well expo- sed in the Zuozi Mountain area attaining a thickness of more than one thousand meters, and composed of a great series mainly of limestones, shales and sandstones. They are divided into seven formations in descending order as follows: Superformation : Middle Carboniferous Penchi series. » Aare Diseonformity ---------- Middle Ordovician 1. Sheshan Formation Bioclastic limestones interbedded with sandy shales and psephitic limestones, containing cephalo- pods: Sheshanoceras ehlersi (Foerste), S. centrale Chen (gen. et sp. nov.), Anaspyroceras beauportense (Whiteaves), Metaspyroceras teretiforme (Hall), M. gongwusuense Chen (sp. nov.), Eurasiaticoceyas sheshanense Chen (sp. nov.), E. compressum Chen (sp. noyv.), Schroederoceras etuokeense Chen (sp. nov.), Trocholites wuhaiensis Chen (sp. nov.), Beloitoceras sheshanense Chen (sp. nov.), Oncoceras ve- scosulewm Chen (sp. nov.), O, wuhaiense Chen (sp. nov.), Michelinoceras pusillum Chen (sp. nov.), M. sheshanense Chen (sp. nov.); Trilobites: Priomerina; Brachiopods: Leptelloidea, Orthambonites, Gly- ptorthis, Mimella : 14m 2. Gongwusu Formation Thin-bedded limestones, shales and sandstones interbedded, containing graptolites: Amplexograptus gansuensis Mu et Zhang, A. disjwnctus Mu et Zhang, Orthograptus acutus Lapworth, Dicellograptus sextans Hall; Trilobites: Dulanaspis, Tangyaia, Nileus, Hammatocnemis, Brontocephalus; Conodonts: Periodon grandis (Ethington) more than 65m 3. Lashachong Formation Yellowish green sandy shales interbedded siltstones, and black carbonaceous shales in lower part, containing: Climacograptus bicornis Hall, C. micromacoris Keller in upper part; Nemagraptus gra- eilis Hall, Syndyograptus sp., Dicellograptus sextans Hall, in lower part ...... more than 172m 4. Wulalike Formation Black carbonaceous shale, rich in graptolites: Glyptograptus teretiusculus (Hisinger), Didymogra- ptus sagitticaulis Gurley. Psephitic limestones in lower part, oceurring conodonts: Pygodus serrus (Hadding) 6 一 12 m Lower Ordovician 5. Klimoli Formation 82 中 国 科学 院 南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Thin-bedded or warty limestones interbedded with black shales, containing: Pterograptus elegans Holm, in the uppermost part; Amplexograptus confertus Lapworth, in the lower part .. 80—292m 6. Zuozishan Formation Massive limestones, containing: Polydesmia zuezshanensis Chang, P. yilehetoensis Chang, Mesowu- tinoceras giganteum Chen (sp. nov.), in the lower part; Ordosoceras sphaeriforme Chang, O. sphaeri- forme var. otoktiense Chang, O, quasilineatum Chang, O. ordosoense Chang, O. endogastrwm Chen (sp. nov.), in the middle part; Pomphoceras wuhaiens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P. lashenzhongens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P. chiatsunense (Tsou), P. yaliense (Chen), Meitanoceras sp., Wutino- ceras ef. foerstei (Endo), Deiroceras globoswum Zou et Shen (sp. nov.), Sactoceras neimongolense Zou et Shen (sp. nov.), Protocycloceroides neimongolense Zou et Shen (sp. nov.), Dideroceras undulatum (Chang), D. shui? (Yii), Ancistroceras minutum Zou et Shen (sp. nov.), Trocholites sp., in the upper part 300—4000 m 7. Sandaokan Formation Alternation of quartz sandstones, sandy dolomites and limestones, containing cephalopods: Para- kogenoceras wuhaiense Chen (gen. et sp. nov.), P. exilicostratum Chen (gen. et sp. noy.), P. lashen- zhongense Chen (gen. et sp. nov.), P. rarwm Chen (gen. et sp. nov.), Polydesmia abruptum Chen (sp. noyv.), Ordosoceras lashenzhongense Chen (sp. nov.), Actinoceras wuhaiense Chen (sp. nov.), in the upper part; Pseudowutinoceras wuhaiense Chen (gen. et sp. nov.), P. foal Chen (gen. et sp. nov.), P. exogastrum Chen (gen. et sp. nov.) 80—90 m -_--_—- --- Disconformity---------- Subformation: |. Upper Cambrian Gushan Formation In this above section the Sandaokan F. may be divided into two cephalopod zones: the Pseudowutinoceras zone in the lower part and the Parakogenoceras zone in the upper. part. The Zuozishan F. may be divided into 3 cephalopod zones: the Polydesmia zuezsha- nensis zone in the lower, the Ordosoceras quasilineatum zone in the middle and the Pom- phoceras-Dideroceras undulatum zone in the upper. Among them the first two zones can be directly correlated with those of the Beianzhuang Formation in North China, and the last one can be correlated with the Pomphoceras zone of the Lower Formation of the Chiat- sun Group in southern Xizang. The Eurasiaticoceras-Sheshanoceras assemblage of the She- shan Formation can be correlated with those of the Meijiang Formation in Yangtze region, the Taoqupo Formation in Shanxi and the Upper Trenton Formation in North America. The Ordovician System of southern Ordos in the type locality, Taoqupo, Yaoxian di- strict, Shaanxi, is as follows: Superformation: Middle Carboniferous Penchi Series -------- Disconformity —----- 一 Middle Ordovician Taoqupo Formation Upper Member: pelitic limestones interbedded with massive limestones and lime shales, rich in ce phalopods: Teichertoceras sinense Chen, Westonoceras manitobense (Whiteaves), W. compressum Chen, Beloitoceras yaoxianense Chen (sp. nov.), B. shaanxiense Chen (sp. nov.), Madiganella sp., Dunleitho- ceras shaanxiense Chen (sp, noy.), Rizosceras yaoxianense Chen (sp. nov.), R. taoqupoense Chen (sp. nov.), Horizoceras spp., Jiangshanoceras shaanwiense Chen (sp. nov.) ...... .eeeee ceeeee .. 138m Lower Member-bedded pelitie limestones interbedded with massive limestones and lime shales, con- taining graptolites, brachiopods and trilobites. Graptolites: Glyptograptus ef. vespertinus Ruedemann, G. lorranensis Ruedemann, Orthograptus longithecalis Mu et Zhang, O. micracanthus Elles et Wood; Trilobites: Pliomeyina yaowianensis Chen, Pseudostygina sp., Decoroproetus sp., Eobronteus sp., Pa- risoceraurus sp., Amphylichas sp. 157m 一 一 一 一 Disconformity --—------ Lower Ordovician Yaoxian Formation Grey, dark grey, massive limestone, containing cephalopods, brachiopods and trilobites. Cephalo- pods (contained in the upper part): Liulinoceras taoqupoens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L. cordi- form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LZ. minutum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L. gigantewm Zou Se s wm ww ee ee eee eee ee eee 陈 均 远 等 : DRS MR Ret ee 83 et Shen (gen. et sp. nov.), L. magnitubulatum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y.), L. irregular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Centroonoceras cordiforme Zou et Shen (sp. nov.), C. taoqupoense Zou et Shen (sp. nov.), C. yaoxianense Zou et Shen (sp. nov.), C. ejuncidwm Zou et Shen (sp. noy.), Protoph- renoceras yaoxianens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Leptoprotophrenoceras taoqupoens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L. central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Pseudoliulinoceras elongatwm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P. subcentral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Nemertoceras curvatum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Newmatoceras sp., Kotoceras cylindricum Kobayashi, K. frechi (Kobayashi) ,? Michelinoceras vaoxianense Zou et Shen more than 148m Base unexposed The Ordovician cephalopods in Yaoxian area may be divided into two assemblages, the Liulinoceras-Kotoceras assemblage of the Yaoxian Formation, and the Teichertoceras-We- stonoceras assemblage of the Upper Member of the Taoqupo Formation. The former can be directly correlated with that of the Chikunsan Formation in southern Korea, and the latter can be correlated with that of the Upper Trenton Formation in North America, the Dagio limestone Member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the Sheshan Formation in Zuozishan area. The cephalopods here described consist of 42 genera and 92 species, including 9 new genera and 62 new species. The diagnoses of the new genera are given as follows: Platophrenoceras Zou et Shen (gen. nov.) Type species: P. yaoxianens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pl. XV, figs. 8 一 9; pl. XIX, figs. 4,6; pl: XX, fig. 5; text-fig. 2) Conch small, straight, slowly expanded, surficially annulated, circular in cross section; siphuncle small, central or subcentral in position; Segments slightly expanded; septa nearly straight; Camerae with episeptal and mural deposits. Early Ordovician, Shaanxi,China. Leptoplatophrenoceras Zou et Shen (gen. nov. ) Type species: L. taogupoens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pl. XV, figs. 6,7, 11; pl. XVII, fig. 4; pl. XIX, figs. 2,5; pl. XX, figs. 6,7, 11—12, text-fig. 3) . Conch small, faintly endogastrical at apical part, slowly expanded, without annulated ornamentation in surface; siphuncle eccentric in position. 1/4 of conch in length; segment _ cylindrical; septa shallow; septal necks orthochoanitic; Camerae with episeptal and mural de- posits. This genus bears a resemblance to Platophrenoceras, but differs from the latter in its smooth surface and its cylindrical segments. Early Ordovician, Shaanxi, China. Pseudoliulinoceras Zou et Shen (gen. nov.) Type species: P. elongatum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pl. XIV, figs. 2—3; text-fig. 9) Conch straight, slowly expanded, smooth-surfaced, circular in cross section; living chamber long; siphuncle small, central in position, with parietal deposits; segments cylind- rical in adult stage, expanded in early stage; septal necks orthochoanitic in adult stage, su- borthochoanitic in early stage. This genus is similar to Liulinoceras, but differs from the latter in its smooth surface. Early Ordovician, Shaanxi, China. Nemertoceras Zou et Shen (gen. nov.) Type species: N. curvatum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pl. XIV, figs. 4—5; text-fiz. 10) Conch straight in adult stage, slightly curved in early stage, but rapidly bent between 84 中 国 科 学 院 南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the above two stages, circular in cross section; siphuncle small expanded central in position, with parietal deposits; septal necks suborthochoanitic, 1/3—1/4 of camera in length; camerae with episeptal and mural deposits; septa slightly concave. This genus bears a resemblance to Pseudoliulinoceras and Liulinoceras, but differs from Pseudoliulinoceras in its curved conch and form Liulinoceras in its smooth surface. Early Ordovician, Shaanxi, China. Liulinoceras Zou et Shen (gen. nov.) Type species: L. taogupoens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pl. XI figs, 1—12; pl. XII, figs. 1—5; pl. XIII, fig. 12; pl. XIX, figs. 6—7; text-figs. 45) Conch longiconic, faintly curved adapically, annulated in surface, circular in cross se- ction; septal necks orthochoanitic or suborthochoanitic in adult stage and cyrtochoanitic in early stage; siphuncle small, subcentral in position, and lined with parietal deposits in early stage; segments cylindrical in adult and slightly expanded in early stage. Early Ordovician, Shaanxi, China. Sheshanoceras Chen (gen. nov.) Type species: Sactoceras (?) ehlersi Foerste, 1933 Conch small, straight, slightly? expanded and smooth-surfaced; siphuncle small, su- beentral in position and limed with continuous endosiphuncular lining; segments expanded; septal necks rather short, orthochoanitic or suborthochoanitic; no cameral deposits known. Middle Ordovician, China and North America. Pseudowutinoceras Chen (gen. nov.) Type species: P. wuhaiense Chen (gen. et sp. nov.) (pl. 1, fig. 9—12; pl. 11, fig. 1—2; text-fig. 12) Conch straight, with sparse annulations in surface; siphuncle large, submarginal in position: segments rapidly expanded, discoid in shape, wider than long, with an aduate area on posterior ventral side; septal necks strongly recumbent; but also posteriorly from origin in septal foramina. Early Ordovician, Neimonggol, China. Parakogenoceras Chen (gen. nov.) Type species: P. exilicostratum Chen. (gen. et sp. nov.) (pl. 1, figs. 1 一 2; pl. IX, fig. 4; text-fig. 14) Conch annulated in surface, straight or slightly curved, circular in cross section; siph- uncle submarinal in position; segments expanded, pear-shaped, longer than with; septal necks cyrtochoanitic or suborthochoanitic; endosiphuncular deposits thick, produced prima- rily anteriorly from origin in septal foramina; Camerae with episeptal deposits. This genus resembles Kogenoceras, but differs from the latter in its faint annulations and submarginally positioned siphuncle. Early Ordovician, Nei Monggol and Gansu of China. Pomphoceras Zou et Shen (gen. nov.) Type species: P. wuhaiens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pl. XV, figs. 3,4; text- fig. 23) This genus bears a resemblance to Meitanoceras and Ordosoceras, but differs from Meitanoceras in that its central canal is subdorsum in position and from Ordosoceras in that its central canal is simple and subdorsum in position and its radial canals seem to be stra- ight and directly transverse. Early Ordovician, Nei Monggol, Xizang and Ningxia of China. * IE 图 “版 说 明 xy Com A OR EE Eh AY EE RH OF 9 TAT AR DOE Uh PREBBLE RB LA) Ail, 2. 图 3,4. 图 5,6. 图 7,8. 图 9 一 12. All, 2. 图 3,7 . -图 4 一 6. 图 8,9. 图 10. es a 弱 环 拟 高 原 角 石 (新 属 、 新 种 ) Perakogezoceras exilicostratum Chen (gen. et sp. nov.) 1. 纵 断 面 ,2. 体 管 局 部 放大 X 3, 全 模 , 登记 号: 52181,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旦 东山 , 下 奥 陶 统 三 道 坎 和 CEEITIL75 SERGE LL AAA Sheshanoceras ehlersi (Foerste) 3. 纵 断面 ,4. 体 管 局 部 放大 义 5, 登记 号 : 54360, ARABABALA. HRMS ZA CHLQ12)。 苏 伯 沟 哪 尔 多 斯 角 石 (新 种 ) Ordosoceras subaigouense Chen (sp. nov.) 5. 纵 断面 ,6. 局 部 放大 义 3, 全 模 ? 登 记号 : 54243。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苏 伯 沟 "下 奥 陶 统 桌子 山 组 〈HS)。 博 港 类 圈 角 石 Anaspyrocéras beauportense (Whiteaves) 7. 外 形 X 2,8. 外 形 , 登 记号 : 52188, ARABABALR HRMS WA CHLQI2), 乌 海 假 五 顶 角 石 ( 新 属 新 种 ) Pseudowutinoceras wuhaiense Chen (gen. et sp. nov.) 9. 纵 断面 ,10. 体 管 局 部 放大 X3, 副 模 ; 登 记号 : 54244; 11. 纵 断面 (个 体 前 端的 断 片 )》 12. 体 管 局 部 放大 X3, 全 模 ; 登 记号 : 52182。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旦 东山 ?下 奥 陶 统 三 道 坎 组 〈HL5)。 eS 版 开 乌 海 假 五 顶 角 石 ( 新 属 、 新 种 ) Pseudowutinoceras wuhatense Chen (gen. et sp. nov.) 1. 纵 断面 ( 始 端的 断 片 ),2. 体 管 局 部 放大 XX3, 全 模 ? 登 记号 ; 52182。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且 东山 ,下 奥 陶 统 =k CHL), 埃 勒 斯 蛇 山 角 石 Sheshanoceras ehlersi (Foerste) 3. 纵 断 面 X 2, 登 记号 : 54245; 7.' 纵 断面 , 登 记号 : 54308, ARABABALGR. PRK HEA (HLQ127)。 中 心 蛇 山 角 石 (新 属 、 新 种 ) Sheshanoceras centrale Chen (gen. et sp. nov.) 4. 纵 断面 , 5. 体 管 局 部 放大 X5, 全 模 ? 登 记号 : 54246, ARABASALA PRB sew CALQI2), 6. RA LAAGIB MH) Sheshanoceras latitubulum Chen (gen. et sp. nov.) 纵 断 面 ? 副 模 ? 登 记号 : 54247, ARABABASA. PRBS CALQI2), 收缩 韦 斯 顿 角 石 (新 种 ) Westonoceras compressum Chen (sp. nov.) 8. 纵 断面 ,9. 外形, 全 模 ? 登 记号 : 52183。 陕 西 炮 县 桃 曲 坡 * 中 册 陶 统 桃 曲 坡 组 〈YT61)。 拉 什 仲 拟 高 原 角 石 ( 新 属 、 新 种 ) PereKkogezoceras lashenzhongense Chen (gen. et sp. nov.) 纵 断 面 ? 副 模 ? 登 记号 : 54248。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旦 东山 "下 奥 陶 统 三 道 坎 组 CHL11)。 图 11,12. 圆 柱状 后 圈 角 石 Metaspyroceras teretiforme (Hall) 11. 纵 断面 ,12. 体 管 局 部 放大 X2, 登 记号 : 54249, ARABABALA. Rhy se A 〈HLQ12)。 图 13,14. 哪 尔 多 斯 鄂尔多斯 角 石 Ordosoceras ordosoense Chang 图 1,2. 图 3,4. 图 7,6. 图 7,8 . 13. 纵 断面 ,14. 体 管 局 部 放大 义 3, 登 记号 : 54250。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苏 伯 沟 * 下 奥 陶 统 桌子 山 组 CHS), ne Ue 急 快 多 泡 角 石 ( 新 种 ) Polydesmia abruptum Chen (sp. nov.) 1. 纵 断面 , 2. 体 管 的 横断 面 * 副 模 ? 登 记号 : 34251。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旦 东山 ,下 奥 陶 统 三 道 坎 组 CHL11)。 MADE EAGT) Belottoceras liulinense Chen (sp. nov.) 3. 纵 断面 ,4. 体 管 局 部 放大 义 3, 全 模 ? 登 记号 : 54252, PRAM Abe HR Seb HH ZA CYTOL), 陕西 顿 利 思 角 石 (新 种 ) Dunleithoceras shaanxiense Chen (sp. nov.) 了 . 纵 断 面 ,6. 体 管 局 部 放大 X5, 全 模 ? 登 记号 : 54253, PRAM Bw HAEE HR Soph eh eA CYTOL), 乌 海珠 角 石 (新 种 ) Actinoceras wuhaiense Chen (sp. nov.) 7. 纵 断面 ”全 模 ? 登 记号 : 54254; 8. 纵 断面 , 副 模 , 登记 号 : 54255。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旦 东山 ?下 奥 陶 统 三 道 坎 组 CHL11)。 图 9,10. 弱 沟 肿 角 石 ( 新 种 ) Oncoceras vescosulcum Chen (sp. nov.) 2. 侧 视 ,10. 横 断面 副 模 登 记号 : 54256, ARABABALR. hp RM se 4A (HLQ12)。 图 11. Fu SWRA Polydesmis zuezshanensis Chang 纵 断 面 * 登 记号 : 34257。 内 蒙古 海 勃 湾 哈 图 沟 * 下 奥 陶 统 桌 子 山 组 (化 34)。 版 IV 图 1,2 Rites KAGE Schroederoceras etuokeense Chen (sp. nov.) 1. 印 膜 ,2. 侧 视 共 模 登 记号 ; 54258, ARABABALH. b Ret 4A (HLQ12)。 图 3 . 和 急 快 多 泡 角 石 (新 种 ) Polydesmia abruptum Chen (sp. nov.) 纵 断 面 * 全 模 ? 登 记号 : 54259。 内 蒙古 海 勃 湾 ; 下 奥 陶 统 三 道 坎 组 (HL11)。 图 4. 博 港 类 圈 角 石 Anaspyroceras beauportense (Whiteaves) 纵 断 面 * 登 记号 ; 54260, ARABHBASH. PRAMS WA 〈HLQ12)。 图 5,6. 耀 县 贝 洛 特 角 石 (新 种 ) Be1oztocerar yaoxianense Chen (sp. nov.) 25- 侧 视 ,6. 腹 视 , 全 模 ; 登 记号 : 54390。 陕 西 炮 县 桃 曲 坡 * 中 册 陶 统 桃 曲 坡 组 〈YT61)。 图 7. 陕西 江山 角 石 (新 种 ) Jtangshanoceras shaanxiense Chen (sp. nov.) 纵 断 面 * 全 模 ? 登 记号 : 54261, PPB Bk ah by oh Mg Sebk Habe CYTOL), 图 8. 圆柱 状 后 圈 角 石 Metaspyroceras teretiforme (Hall) ES WM TM. Bids: 54262。 内 蒙古 海 勃 湾 公 乌 素 , 中 奥 陶 统 蛇 山 组 CHLQI2), 图 9. At ABA GH) Oncoceras weibeiense Chen (sp. nov.) 纵 断 面 多 2? 全 模 登 记号 : 54263, PAB APH. RMSE CYT61), 图 10. ”陕西 贝 洛 特 角 石 (新 种 ) Bel1oztoceyxas shaanxiense Chen (sp. nov.) 纵 断 面 * 全 模 ? 登 记号 ;: 54264, PEPE A Pk ASE. oh Rg Sebk ah be (xT61), All, 12. ASARSMBAGH) Ordosoceras endogastrum Chen (sp. nov.) 11. 纵 断面 ,12:. 体 管 局 部 放大 X3, FR Bids: 54265。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苏 伯 沟 , 下 奥 陶 绕 桌 子 山 组 (HS)。 B.*¥ All, 2. 收缩 韦 斯 特 角 石 ( 新 种 ) Westonoceras compressum Chen (sp. nov.) 1. 纵 断面 ,2. 体 管 局 部 放大 义 3, 副 模 ? 登 记号 : 54266。 陕 西 炮 县 桃 曲 坡 , 中 奥 陶 统 桃 曲 坡 组 CYT61)。 图 3. 大 型 中 五 顶 角 石 ( 新 种 ) Mesowutinoceras giganteum Chen (sp. nov.) 纵 断 面 " 副 模 ? 登 记号 : 54267。 宁 夏 损 兰 强 岗 岭 沟 * 下 奥 陶 统 〈306F48)。 图 4,8,11。 陕西 贝 洛 特 角 石 (新 种 ) Beloitoceras shaanxiense Chen (sp. nov.) 4. 纵 断面 ? 副 模 ? 登 记号 : 54268; 8. 纵 断面 ? 副 模 , 登记 号 : 54269; 11. BK. 登记 号 ; 54275, Pea HHS » HR ig SEK HHSEZA 〈YT61)。- 图 5. 泰 鞭 特 角 石 ( 未 定 种 ) Tezcpertocerary sp. 纵 断 面 ?登记 号 : 54270。 陕 西 焰 县 桃 曲 坡 , 中 员 陶 统 桃 曲 坡 组 〈YT61)。 图 6,7. 双 壳 层 卵 角 石 (新 种 ) Belottoceras bicrustaceum Chen (sp. nov.) 6. 纵 断面 ,7. 体 管 局 部 放大 X5, 全 模 登 记号 : 54271。 陕 西 泡 县 桃 曲 坡 * 中 奥 陶 统 桃 曲 坡 组 《YIT617s 图 9. PERK GH) Teicherioceras sinense Chen (sp. nov.) 纵 断 面 ; 副 模 ? 登 记号 : 54272, PRM APE HH LR PRG Sep HH de2A CYT61), 图 10,12. BFuBMWAHA Polydesmia zuezshanensis Chang 10. 纵 断面 ;登记 号 : 54273;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且 东山, 下 奥 陶 统 桌 子 山 组 CHLI16), 12.Aem.Sics: 54274; 内 蒙古 海 勃 湾 哈 图 沟 ;? 下 奥 陶 统 桌子 山 组 (化 34)。 版 VI All. 蛇 山 欧 亚 盘 角 石 (新 种 ) Eurasiaticoceras sheshanense Chen (sp. nov.) 图 版 IX, 图 6 的 印 模 。 图 2 收缩 欧 亚 盘 角 石 (新 种 ) Eurasiaticoceras compressum Chen (sp. nov.) 侧 视 ?” 全 模 ? 登 记号 : 54276。 内 蒙古 海 勃 湾 公 乌 素 ? 中 奥 陶 统 蛇 山 组 CHLQI2), 图 3. 马 底 冈 角 石 ( 未 定 种 ) Madiganella sp. 纵 断 面 ?登记 号 : 54277, Pea MA pHa. MISE HA CYT61), 图 4 一 6. BES ACHR) Schroederoceras etuokeense Chen (sp. nov.) 4. 纵 视 ,5. 横 断面 * 共 模 ? 登 记号 : 52186; 6. MUM, HEM. 登记 号 : 52187, AMA AM. hee She a (HLQ12)。 图 7. WEF ABATE FH) Schroederoceras sp. 侧 视 登 记号 : 54278, ARAwBABAL A. hR SHE ZA CHLQI2), 图 8. 中 华泰 软 特 角 石 (新 种 ) Teichertoceras sinense Chen (sp. nov.) 鄂尔多斯 地 区 奥 陶 纪 头 足 动物 群 fe AN 纪 BARS Pe KR fey 343, 4h FF: 陈 P ra ye 图 版 XI 区 奥 陶 纪 头 足 动物 群 鄂尔多斯 地 He, ap EF: 陈 ee: om Pa r a . ws \ a al gg . , * . es 2 读 a 7 名 了 gy . rare BoM igg ts 2 Se Se ea = — ~" By ae 图 版 XI RSORRY < ££ th AN VANA SAVAT % "Yl GPOBrROSG Of TF OS OSC - BDI | Li Lee Fa 图 版 XIII 图 版 XIV 物 群 Fie <、 > # 20, K | 尔 多 斯 地 区 奥 部 wt: K 1S) 4 陈 均 远 、 图 版 XVI 群 LAD YN Gt 4 Zz 一 鄂尔多斯 地 区 奥 陶 3 a GF: 3 if Kl ik XVII CA Rh Meet 乡 DAMS MAK R 图 版 XVII # 足 动物 ax 上 x I & Br dy K Al be 本 | 远 均 vm AN WR XIX 图 物 群 鄂尔多斯 地 区 奥 陶 纪 头 足 动 陈 均 远 、 角 西 平 . 纪 头 足 动物 区 奥 交 WM, 鄂尔多斯 cy i] i 3G ah aT: “PAS AS.S =e abe ate N\D et 纵 断 面 * 全 模 ? 登 记号 : 52184, PRA pH. hse pk Ade AA 〈YT61)。 图 9. 8) HGH) Trocholites wuhatensis Chen (sp. nov.) 纵 断 面 * 全 模 ? 登 记号 : 54279, ARABABALR. HRM Sew CHLQI2), 图 10. “小 型 斯 托 博 角 石 (新 种 ) Sto1povyoceras parvum Chen (sp. nov.) 纵 断 面 全 模 ? 登 记号 : 54280。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旦 东山 "下 奥 陶 统 三 道 坎 组 CHL5)。 图 11,12. 拉 什 仲 哪 尔 多 斯 角 石 (新 种 ) Ordosoceras lashenzhongense Chen (sp. nov.) 11. 纵 断面 ,12. 体 管 局 部 放大 X3, 全 模 , 登 记号 : 54281。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旦 东山 , 下 奥 陶 统 三 道 坎 组 HEI); 图 13, 7 大 型 中 五 顶 角 石 ( 新 种 ) Mesowutinoceras giganteum Chen (sp. nov.) 13. 纵 断面 ,14. 体 管 局 部 放大 X3, 全 模 , 登 记号 : 54282。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且 东山, 下 奥 陶 统 桌 子 山 组 (HL18)。 版 VII 图 1 一 3. 蛇 山 贝 洛 特 角 石 (新 种 ) Beloztocerer sheshanense Chen (sp. nov.) 1. 侧 视 X2,2. 横 断面 X2, 全 模 , 登记 号 : 54283; 3. 侧 视 X2, 副 模 , 登记 号 : 54284。 内 蒙古 海 勃 湾 公 乌 APRS 4A CHLQ12)。 Al4, 5. 乌 海 肿 角 石 (新 种 ) Oncoceras wuhaiense Chen (sp. nov.) 和. 侧 视 〈 腹 在 右 , 背 在 左 ),5. 横 断面 , 全 模 , 登 记号 : 5425, ARABABALA, PRS LA (HLQI12), 图 6, 7,, 13. BHAREBWRAMAA Ordosoceras sphaeriforme var. otoktiense Chang 6. 纵 断面 (个 体 始 端的 断 户 )。7. 体 管 局 部 放大 义 3 登记 号 : 54286a; 13. 纵 断 面 《 个 体 前 端的 断 片 ), 登记 号 : 54286。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苏 伯 沟 ?下 奥 陶 统 桌 子 山 组 CHS), 图 8,9. 兆 县 祖 根 角 石 ( 新 种 ) Rzzoscerer yaoxianense Chen (sp. nov.) 8. 纵 断面 ,9. 体 管 局 部 放大 久 5, 全 模 ? 登 记号 : 54287, RECAP. PRBS eka eAA 〈YT61)。 图 10. “始祖 根 角 石 ( 未 定 种 A) Eorizoceras sp. A 纵 断 面 ? 登 记号 : 54288。 陕 西 溜 县 桃 曲 坡 * 中 奥 陶 统 桃 曲 坡 组 CYTO), 图 11,12. 桌子 山 多 泡 角 石 Polydesmia zuezshanensis Chang 11. 图 版 V, 图 10 体 管 局 部 放大 X3,12. 纵 断面 ? 近 模 ?登记 号 : 54289。 内 蒙古 海 勃 湾 哈 图 沟 * 下 奥 陶 统 桌 子 山 组 (化 3)。 版 VIII 图 1,2. AHURA GB.) Parakogenoceras lashenzhongense Chen (gen. et sp. nov.) 1. 纵 断面 ,2. 体 管 局 部 放大 义 3, 全 模 , 登 记号 : 54290, ARKHBABSABRU. TRBASRKA Gabi). 图 3. 稀薄 拟 高 原 角 石 ( 新 属 、 新 种 ) Pearakogezoceray rarum Chen (gen. et sp. nov.) 纵 断 面 y 全 模 ? 登 记号 : 54291。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且 东山 ?下 奥 陶 统 三 道 坎 组 CHL1I1)。 Al4, 5. 兆 县 贝 洛 特 角 石 (新 种 ) Bel1orztoceras yaoxianense Chen (sp. nov.) 4. 侧 视 25. 纵 断面 ? 副 模 ?登记 号 : 54292, PABA HAS HRA SEP HHIRAA CYT61), -图 6. 公 乌 素 后 圈 角 石 (新 种 ) Metaspyroceras gongwusuense Chen (sp. nov.) 1 纵 断 面 * 全 模 ? 登 记号 : 54293, ARABHBALA. HRs 4A (HLQ12)。 Al7, 8. 宽 管 蛇 山 角 石 (新 种 ) Sp&erpazoceras latitubulum Chen (sp. nov.) 7. 纵 断 面 , 副 模 , 登 记号 : 54294; 8. 全 模 , 登 记号 : 54295, ARABABALR, PRBS A CHLQ12)。 图 9. 哪 尔 多 斯 东方 米 氏 角 石 (新 种 ) Eosvozpatcpejzzoceras ordosoense Chen (sp. nov.) 纵 断 面 X2, 全 模 ? 登 记号 : 54296。 内 蒙古 海 勃 湾 中 奥 陶 统 蛇 山 组 CHLQI2), 图 10,11. 球形 鄂尔多斯 角 石 Orcosoceyres sphaeriforme Chang 10. 纵 断面 ,11. 体 管 局 部 放大 X3, 登 记号 : 34297。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苏 伯 沟 ,下 奥 陶 统 桌 子 山 组 CHS), 图 版 IX Al. RINWS RBA GE.) Parakogenoceras machuanense Chen (gen. et sp. nov.) 纵 断 面 X5* 全 模 登 记号 : 54298, HEGRE II]> F SKS SER IIZB. 图 2 . 蛇 山 米 氏 角 石 (新 种 ) Michelinoceras sheshanense Chen (sp. nov.) 纵 断 面 X2, 全 模 ? 登 记号 : 54299。 内 蒙古 海 勃 湾 公 乌 素 , 中 册 陶 统 蛇 山 组 CHLQ12)。 图 3. 米 氏 角 石 (未 定 种 C) Michelinoceras sp. C 纵 断 面 X2, 登 记号 : 54300, PREM BEA RMS ALAA 〈LB10)。 图 4. 弱 环 拟 高 原 角 石 ( 新 属 、 新 种 ) Parakogenoceras exilicostratum Chen (gen. et sp. nov.) 纵 断 面 * 副 模 ? 登 记号 : 54301。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旦 东山 * 下 奥 陶 统 三 道 坎 组 (HLI1)。 图 5 . 圆柱 状 后 转角 石 Metaspyroceras teretiforme (Hall) MW. Bids: 54302。 内 蒙古 海 勃 湾 公 乌 素 ,中 奥 陶 统 蛇 山 组 CHLQ127。 图 6. 蛇 山 欧 亚 角 石 (新 种 ) Eurastaticoceras sheshanense Chen (sp. nov.) 侧 视 ,全 模 ? 登 记号 : 52179, ARABABASR HRSA CHLQ12)。 图 7,8. 外 弯 假 五 顶 角 石 ( 新 种 ) PrerxComztzocerar exogastrum Chen (sp. nov.) 7. 纵 断面 X3,8. 纵 断面 ? 副 模 ? 登 记号 : 54303。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旦 东山 "下 奥 陶 统 三 道 坎 组 《HL4)。 图 9,10 小 型 假 五 顶 角 石 ( 新 种 ) Pserxdorztzzocexrary exiguum Chen (sp. nov.) 9. 纵 断面 ,10. 局 部 放大 义 3 全 模 ? 登 记号 : 54304。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旦 东山 ?下 奥 陶 统 三 道 坎 组 CHL5), AQll. 博 港 类 圈 角 石 Anaspyroceras beauportense (Whiteaves) 纵 断 面 ?登记 号 : 54305。 内 蒙古 海 勃 湾 公 乌 素 , 中 奥 陶 统 蛇 山 组 CHLQ12) 图 12 一 13。 乌 海 拟 高 原 角 石 (新 属 、 新 种 ) Pere&kogezoceyas wuhaiense Chen (gen. et sp. nov.) 12 .局 部 放大 X 3, 13. 纵 断 面 , 全 模 。 登 记号 : 54306,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旦 东山 , 下 奥 陶 统 三 道 坎 组 (CHER: 版 芯 Al, 2. 曼 尼 托 巴 韦 斯 顿 角 石 Westonoceras manitobense (Whiteaves) 1. 体 管 局 部 放大 久 2?2. 纵 断面 ; 近 模 登记 号 : 54307, RBA HH. hb RRSP CYT61), 图 3, 7。 9. 圆柱 状 后 圈 角 石 Metaspyroceras teretiforme (Hall) 3. 住 室 腹 视 登 记号 ; 54309a; 7. 纵 断 面 ; 登 记号 : 54309b; 9. 图 版 0, All 的 侧 视 。 内 蒙古 海 勃 湾 公 乌 素 , 中 员 陶 统 蛇 山 组 CHLQ12)。 图 4. 微小 米 氏 角 石 (新 种 ) Mizcpejzzoceray pusillum Chen (sp. nov.) 纵 断 面 ? 全 模 登 记号 : 54310。 内 蒙古 海 勃 湾 公 乌 素 , 中 奥 陶 统 蛇 山 组 CHLQ12)。 图 5。6. 桃 曲 坡 祖 根 角 石 (新 种 ) Rzixosrcerasy taoqupoense Chen (sp. nov.) 5. 纵 断面 %6. 纵 断面 X5, 全 模 登 记号 : 54311, RAB Aen. pe Sepk eh CYT61), 图 8. 陕西 由 洛 特 角 石 (新 种 ) Beloitoceras shaanxience Chen (sp. nov.) 图 版 V,, 图 8 的 体 管 局 部 放大 义 ?。 图 10。 “始祖 根 角 石 ( 未 定 种 B) Lorizoceras sp. B 侧 视 X2, 登 记号 : 54312, ARABABALA. bw SH WA CHLQ12)。 图 11,12. $BRAMBAGTH) Pseudowutinoceras exogastrum Chen (sp. nov.) 11. 纵 断 面 ,12. BRBRAX5, SR. Bids: 54313,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旦 东山 , 下 奥 陶 统 三 道 坎 组 (HL5), Al3. Sew RRA.) Parakogenoceras wuhatense Chen (gen. et sp. nov.) 纵 断 面 ? 副 模 ? 登 记号 : 54314,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旦 东山 * 下 奥 陶 统 三 道 坎 组 CHL11)。 版 XI 图 1 一 12. 桃 曲 坡 柳 林 角 石 (新 属 、 新 种 ) Liahinoceras taoqupoens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1. 纵 断面 。2. 了 晚期 体 管 局 部 放大 义 3。3. 早 期 体 管 局 部 放大 久 3, 全 模 ? 登 记号 ; 52178; 4. 幼年 期 充 体 纵 断 面 X2,5. 局 部 放大 义 2, 副 模 , 登 记号 : 54315; 6. 成 年 期 壳 体 纵 断 面 ? 副 模 ? 登 记号 : 54316; 7. 幼 年 期 壳 、 体 纵 断 面 交 2。 副 模 , 登 记号 : 54317。8. 纵 断面 副 模 ; 登 记号 : 54318; 9. 幼 年 期 纵 断 面 X2,i10. 局 部 放大 X5。 副 模 ; 登 记号 : 54319; 11. 壳 表 局 部 放大 义 3, 副 模 , 登 记号 : 54320; 12. 幼 年 期 纵 断 面 X3, 副 模 , 登 记号 : 54321。 陕 西 耀 县 桃 曲 坡 * 下 奥 陶 统 瘤 县 组 〈YT22 一 24)。 版 XI 图 1 一 5. 桃 曲 坡 柳 林 角 石 (新 属 、 新 种 ) Lirlzmrocerar taoqupoens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1. 纵 断面 ,2. 体 管 放 大 义 3, 副 模 ? 登 记号 : 54322; 3. 纵 断面 ,4. 横 断面 ? 副 模 ?登记 号 : 54323; 5. 幼 年 壳 体 纵 断 面 XX2, 副 模 登 记号 : 54324。 陕 西 炮 县 桃 曲 坡 , 下 奥 陶 统 耀 县 组 CYT22—24), 图 6, AMAA GRR) Liulinoceras giganteum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QUT Mid Ss: 54325, PRM BPH. FRM SEMA CYT22—24), A7—8. 大 体 管 柳 林 角 石 (新 属 、. 新 种 ) Liulinoceras magnitubulatum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7. 纵 断面 X2, 全 模 , 登记 号 : 54326; 8. 纵 断面 X2, 副 模 , Sid's: 54327。 陕 西 炮 县 桃 曲 坡 ? 下 奥 陶 统 耀 县 组 〈YT22 一 24)。 图 9 一 14. 心 形 柳 林 角 石 (新 属 、. 新 种 ) Liulinoceras cordiform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9. 纵 断面 X3, 副 模 , 登 记号 : 54328; 10. 纵 断面 X2, 全 模 登 记号 ; 54329; 11. 横 断面 X2,12. 纵 断面 多 2, 13。 局 部 放大 XX3, 副 模 ? 登 记号 : 54330; 14. 纵 断面 X2, 副 模 , 登记 号 : 54331。 陕 西 炮 县 桃 曲 坡 , 下 奥 陶 统 耀 县 组 (YT22—24), Als. 小 型 柳 林 角 石 (新 属 、 新 种 ) Leulinoceras minutum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纵 断 面 X2? 全 模 登 记号 : 54332, RECAP. FRSA (YT22—24), 图 16。 不 规则 柳 林 角 石 (新 属 ,新 种 ) Liulinoceras irregulare Zou et Shen (gen. etsp. nov.) ss 纵 断 面 X2, 副 模 ; 登 记号 : 54333。 陕 西 炮 县 桃 曲 坡 , 下 奥 陶 统 焰 县 组 〈YT22 一 24)。 版 XI , 图 ! 三 4 一 7, 8. 心 形 中 珠 角 石 (新 种 ) Centroonoceras cordiforme Zou et Shen (sp. nov.) 1. 纵 断面 , 2. 标 本 末端 体 管 局 部 放大 义 2,3. 标 本 始 端 体 管 局 部 放大 义 2。4. 横 断面 SH. 登记 号 : 54334; 陕西 溜 县 桃 曲 坡 , 下 奥 陶 统 耀 县 组 CYT22—24), 7;8. 心 形 柳 林 角 石 (新 属 、 新 种 ) Liulinoceras cordiform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7. 纵 断面 ,8. 体 管 局 部 放大 久 3, 副 模 ? 登 记号 : 34336。 陕 西 县 桃 曲 坡 , 下 奥 陶 统 炮 县 组 CYT22—24), 5. 659,10. MAHRHAGTH) Centroonoceras yaoxianense Zou et Shen (sp. nov.) 5. MT» 6. WMT» 全 模 , 登 记号: 54335; 9. 纵 断面 ,10. 体 管 局 部 放大 X5, 副 模 登 记号 : 54337, BH 西 兆 县 桃 曲 坡 , 下 奥 陶 统 耀 县 组 (YT22—24), All. 细 体 管 中 珠 角 石 (新 种 ) Centroonoceras ejuncidum Zou et Shen (sp. nov.) 纵 断 面 X2, 全 模 , 登 记号 : 54338, RBA HRA. FRM BA CYT22—24), 图 12.。 桃 曲 坡 柳 林 角 石 (新 属 、. 新 种 ) Lizzjzzocerar taoqupoens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纵 断 面 , 副 模 * 登 记号 : 54339。 陕 西 焰 县 桃 曲 坡 , 下 奥 陶 统 炮 县 组 〈YT22 一 247。 图 13.“ 亚 中 心 假 柳 林 角 石 (新 属 、 新 种 ) Prezdozzz1zzoceray subcentral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YU SH. Bids: 54340。 陕 西 耀 县 桃 曲 坡 , 下 奥 陶 统 耀 县 组 CYT22—24), 图 14, 15. 球形 颈 角 石 ( 新 种 ) Derzyroceyras globosum Zou et Shen (sp. nov.) 14. 纵 断面 ,15. 体 管 局 部 放大 义 5, SB. Bits: 34341。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旦 东山 ,下 奥 陶 统 桌子 山 组 上 部 ECHL377。 版 XIV 图 1. 桃 曲 坡 中 珠 角 石 ( 新 种 ) Centroonoceras taoqupoense Zou et Shen (sp. nov.) 纵 断 面 X2, 全 模 ? 登 记号 : 54342。 陕 西 炮 县 桃 曲 坡 , 下 奥 陶 统 耀 县 组 〈YT22 一 24)。 图 2;,3。 细 长 假 柳 林 角 石 ( 新 属 、 新 种 ) PsexCZo1izjzzocerar elongatum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2. 纵 断面 X2, 副 模 ? 登 记号 : 54343; 3. 纵 断面 , 全 模 。 登 记号: 34344。 陕 西 耀 县 桃 曲 坡 * 下 奥 陶 统 耀 县 组 (YT22 一 24)。 : 图 4, 5. 弯曲 纽 形 角 石 (新 属 、 新 种 ) Nezpzertocexrae curvatum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4. 纵 断面 X2, 副 模 ? 登 记号 : 543455 5. 纵 断面 X2, 全 模 , 登记 号 : 54346, PRM BP. FR ` 县 组 (YT22—24), 图 6, 7。 桃 曲 坡 柳 林 角 石 (新 属 、 新 种 ) Zzz1zzoceras taoqupoens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6. 幼 年 壳 体 纵 断 面 X 2 7. 局 部 放大 X 5, 副 模 , 登 记号 : 54347, 陕西 耀 县 桃 曲 坡 , 下 奥 陶 统 焰 县 组 (YT22 一 24)。 图 8,9. 小 型 钩 形 角 石 (新 种 ) 4zczistrocer&y minutum Zou et Shen (sp. nov.) 8. 纵 断面 X2, 全 模 , 登 记号 : 54348; 9. 外 形 , BM, 登记 号 : 34349。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旦 东山 ,下 奥 陶 统 RF UA EB CAL39), All. SRAACKEM) Neumatoceras sp. 纵 断 面 X2, 登 记号 : 54350, RAMA HH, FRM MBA CYT21), All. 米 氏 角 石 (未 定 种 B) Michelinoceras sp. B 纵 断 面 X2, 登 记号 : 54351。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且 东山 * 下 奥 陶 统 桌 子 山 组 〈HL39)。 图 12。 湄 潭 角 石 (未 定 种 ) Mertazoceras sp. 纵 断 面 ; 登 记号 : 54352。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且 东山 * 下 奥 陶 统 桌 子 山 组 顶部 CHL44), 图 13。 ”大体 管 柳 林 角 石 ( 新 属 、 新 种 ) ZLzr1zizoceras magnitubulatum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图 版 XII, 图 7 的 体 管 局 部 放大 义 5。 图 14 . 大 型 柳 林 角 石 新 属 、 新 种 ) Liulinoceras giganteum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图 版 XIL 图 6 的 体 管 局 部 放大 义 3。 版 .其 Wi Al, 2. 28 BKK AAG)? Michelinoceras yaoxianense Zou et Shen (sp. nov.) 1. 纵 断面 X2,2. 体 管 局 部 放大 X5, 全 模 ? 登 记号 : 54353, 陕西 次 县 桃 曲 坡 , 下 奥 陶 统 耀 县 组 CYIT22 一 24)。 图 3,4. 图 5 . 乌 海 水 泡 角 石 (新 属 、 新 种 ) Pomphoceras wuhaiens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3. 纵 断面 ,4. 体 管 局 部 放大 义 5, 全 模 登 记号 : 52176,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旦 东山 * 下 奥 陶 统 桌 子 山 组 顶部 (HL44), WE kW Pomphoceras yaliense (Chen) 纵 断 面 ? 登 记号 : 54354, ARHBABSZABRW. FRMBAF UA CHL41), 图 6, 7511. 桃 曲 坡 小 平板 角 石 (新 属 、 新 种 ) Leptoplatophrenoceras taoqupoens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图 8, 图 10. 6. 纵 断面 X2。7. 局 部 放大 X5, 副 模 ? 登 记号 : 54355。11., 纵 断面 X2, 全 模 , 登 记号; 34359。 陕 西 炮 县 桃 曲 坡 , 下 喘 陶 统 耀 县 组 CYT22—24), 9. BEL RAAGT ELM) Platophrenoceras yaoxianens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8. 纵 断面 X2, 全 模 登 记号 : 54356; 9. 纵 断面 X 25 BIR. Bids: 54357, KEMAH. Rw 县 组 (YIT22 一 24)。 小 型 钩 形 角 石 (新 种 ) Anctstroceras minutum Zou et Shen (sp. nov.) 纵 断 面 ? 副 模 ? 登 记号 : 54358。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旦 东山 * 下 奥 陶 统 桌 子 山 组 上 部 〈HL39)。 图 版 = XVI 。 管 状 古 和 能 角 石 Kotoceras cylindricum Kobayashi 1. 纵 断面 ,2. 横 断面 。3. 标 本 末端 体 管 局 部 放大 X3,4. 标 本 始 端 体 管 局 部 放大 义 3, 登记 号 : 5218035. 纵 断面 ?登记 号 : ?4361。 陕 西 炮 县 桃 曲 坡 * 下 奥 陶 统 耀 县 组 〈YT22 一 247。 佛 里 氏 古 航 角 石 Kotoceras frechi (Kobayashi) 纵 断 面 X2。 登 记号 : 54362, PRAMAS. FRR MB CYT22—24), 8. 内 蒙古 拟 前 环 角 石 (新 种 ) Protocyc1ocexrordes neimongolense Zou et Shen (sp. nov.) 7. 纵 断面 ,8. 体 管 局 部 放大 久 3, 全 模 ? 登 记号 : ?4363。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旦 东山 * 下 奥 陶 统 桌 子 山 组 顶部 (HL44), .甲村 水 泡 角 石 Pomphoceras chiatsunense (Tsou) 9. 纵 断面 ,10. 横 断面 ?登记 号 : 34364。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且 东山 * 下 奥 陶 统 桌 子 山 组 上 部 〈HL39)。 图 版 XVII 2. 拉 什 仲 水 泡 角 五 (新 属 、 新 种 ) Pomphoceras lashenzhongens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1. 纵 断面 ,2. 体 管 局 部 放大 久 5, 全 模 ? 登 记号 : 54365。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旦 东山 ;下 奥 陶 统 桌 子 山 组 上 部 @HE39)3 JAI AACKEF) Meitanoceras sp. 图 版 XIV, A1l2 之 体 管 局 部 放大 义 3。 桃 曲 坡 小 平板 角 五 (新 属 、 新 种 ) Leptoplatophrenoceras taogupoens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纵 断 面 XX2, 副 模 ? 登 记号 : 54366。 陕 西 耀 县 桃 曲 坡 * 下 奥 陶 绕 耀 县 组 CT 波纹 状 长 颈 角 石 Dideroceras undulatum (Chang) 两 侧 方向 之 纵 断 面 ?登记 号 : 54367。 陕 西海 勃 湾 老 石 且 东 山 , 下 奥 陶 统 桌 子 山 组 顶部 CHL44), 7 版 XVIII 五 顶 角 石 ( 未 定 种 ) Wutinoceras sp. 纵 断 面 ? 登 记号 : 54368。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旦 东山 * 下 奥 陶 统 桌 子 山 组 上 部 CHL38), 3。 长 颈 角 石 (未 定 种 ) Drderoceyray sp. 2. 纵 断面 (切面 不 正 )。3. 体 管 局 部 放大 久 3, 登 记号 : 54369。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旦 东山, 下 奥 陶 统 桌 子 山 : 组 顶部 CHL44), 塞 角 石 ( 未 定 种 ) Sactoceras sp. 纵 断 面 ? 登 记号 : 54370。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旦 东山 * 下 奥 陶 统 桌子 山 组 上 部 CHL38)。 6。 内 蒙古 塞 角 石 (新 种 ) Sactocerar neimongolense Zou et Shen (sp. nov.) 5. 纵 断面 ,6. 横 断面 ”全 模 ? 登 记号 : 54371。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旦 东山 * 下 奥 陶 统 桌 子 山 组 顶部 〈HL447。 8. 青龙 山 塞 耳 扣 角 石 ( 新 种 ) Se1KizrRoceray ginglongshanense Zou et Shen (sp. nov.) 7. 纵 断面 。 副 模 , 登记 号 : 54372。8. 纵 断面 , 全 模 , 登 记号; 54373。 宁 夏 盐池 青龙 山 , 下 奥 陶 统 桌 于 山 组 (NC262), 舒 氏 长 颈 角 石 ? Dideroceras shui? (YU) 纵 断 面 ; 登 记号 :54374。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旦 东山 ,下 奥 陶 统 桌子 山 组 顶部 (HL44)。 轮 角 石 (未 定 种 ) Trocpolttesr sp PIM Sid's: 54375。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且 东山 * 下 奥 陶 绕 桌 子 山 组 上 部 CHL37), All. Al2, 5. 图 3. 图 4、6. = y1—3. 图 4. 图 5 版 XIX 波纹 状 长 颈 角 石 Dideroceras undulatum (Chang) 纵 断 面 ? 登 记号 : 54376。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旦 东山 ,下 奥 陶 统 桌子 山 组 顶部 CHL44)。 桃 曲 坡 小 平板 角 石 (新 属 、 新 种 ) Letbptobpletobpprezoceray taoqupoens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2. 纵 断面 X2, 副 模 , 登记 号 : 54377; 73. 纵 断 面 X3, 副 模 ? 登 记号 : 54380, PRM ARKH. FRSC HM (YT22—24), 中 心 小 平板 角 石 (新 属 、 新 种 ) Leptoplatophrenoceras central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纵 断 面 X2? 副 模 登 记号 : 54378, PRB ApEn. F MSM B2A CYT22—24), @EBLRAAGIB IME) Platophrenoceras yaoxianens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4. 纵 断面 X2, 副 模 ? 登 记号 : 54379; 6. Tm x2, BK, 登记 号 : 54381。 陕 西 炮 县 桃 曲 坡 。 FRR SE 县 组 〈YT22 一 24)。 KE BACKER A) Michelinoceras sp. A 纵 断 面 ; 登 记号 : 54382。 内 蒙古 海 勃 湾 老 石 旦 东山 ,下 奥 陶 统 桌 子 山 组 顶部 CHL44), 亚 里 水 泡 角 石 Pomphoceras yaliense (Chen) 图 版 XV, AS 的 体 管 局 部 放大 义 5。 兆 县 中 珠 角 石 ( 新 种 ) Ceztroomoceray yaoxianense Zou et Shen (sp. nov.) 图 版 XU, 图 6 的 体 管 局 部 放大 义 3。 Fz heh XX 拉 什 仲 水 泡 角 五 (新 属 、 新 种 了 Pomphoceras lashenzhonens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1 .两 侧 方 向 之 纵 断 面 ,2. 标 本 末端 体 管 局 部 放大 久 3,3. 标 本 始 端 体 管 局 部 放大 义 3, 副 模 ? 登 记号 : 54383, 宁夏 盐池 青龙 山 , 下 奥 陶 统 桌子 山 组 (NC262), 不 规则 柳 林 角 石 (新 属 、 新 种 ) Liulinoceras irregular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纵 断 面 多 2? 全 模 登 记号 : 34384。 陕 西 泡 县 桃 曲 坡 * 下 奥 陶 统 耀 县 组 〈YT22 一 24)。 兆 县 平板 角 石 (新 属 、 新 种 ) Ploetobpyrezocerary yaoxtanens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纵 断 面 X2, 副 模 ; 登 记号 : 34385。 陕 西 炮 县 桃 曲 坡 * 下 奥 陶 统 兆 县 组 〈YT22 一 24)。 图 6,, 75 11, 12. ek ens) Cin AGE.) Leptoplatophrenoceras taoqupoense Zou et Shen(gen. et sp. nov.) 图 8,9. 图 10. . 6. 纵 断面 X2, 副 模 , 登记 号: 54386; 7. 纵 断面 X29 11. 局 部 放大 X10, 副 模 , 登 记号 : 543875 12. 图 版 XV, All 的 局 部 放大 义 9。 陕 西 耀 县 桃 曲 坡 * 下 奥 陶 统 耀 县 组 〈YT22 一 24)。 中 心 小 平板 和 角 石 (新 属 、 新 种 ) Leptoplatophrenoceras centrale Zou et Shen (gen. et sp. nov.) 8. 纵 断面 X2,9. 局 部 放大 X3, 全 模 登 记号 : 54388。 陕 西 泡 县 桃 曲 坡 , 下 奥 陶 统 耀 县 组 (YT22—24), 贝 洛 特 角 石 (未 定 种 ) Belortoceras sp. 纵 断 面 X3, 登 记号 : 54389, BRAM APH. FRR SBA CYT21), vic eo ne 21 a 人 "He? ‘ > > A eas A % WY t pag aN 下 Eye ney “i a * é 有 av LV 鸣 WENA ete tiaaa Heys oe Cian rent 4d Sa Sa =v - 过 dl ‘ P ee Cat, tay k ae te 1 Cty bs b a . ' * ¥ 1 ees ? . > | et 7 a 二 re. VAs mits 1 r r ae | ad . — . Pad ‘ t 3 Ogee ; 1 RELEASE DPR te ORES HA So VOR: ' CA) ah psi Td 7 td i ae 人 1 > we eayl an 7 nf ‘ / md ' A Thon: sak) ote yok Daye tony, om ORoh es 2 nM ' AT Mita de OK, fet This xt Rae 4 <7 BM 4 机 的 it < PR | + min a ‘ % a 43 {oe D> Gm A BY 6 v . 和 5 a yh . ar, aS CA ere ee 7 Nios 9 3 “4 aR) oad 下 dé a ayaa fi Tirta x, 4 aor Sey Th es : : ale ee ht ‘Bh bah bila a's leg? he bee = ian i . skp cade ts Hey rt Sra poe tasers yey ree ; Cee covers i EG hes LOTR poet ee OP Rae “> x 4 人 1 ry » 5 a ey ‘ - ate Ades paty tv wis ’ i+, we ' v b } é , = é se > ’ 第 20 号 中 国 科 学 院 南 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No. 20 1984 年 4 月 Mem. of Nanjing Inst. of Geol. & Palaeont,Acad。Sinica April, 1984 皖南 晚 奥 陶 世 地 层 及 其 与 国内 外 的 对 比 = RR 金 ad 有 中 RTE APES Pe Ree On, WERE, 化 石 丰 富 , 上 下 接触 关系 清楚 ;是 研究 江南 过 渡 区 上 奥 陶 统 较 为 理想 的 地 区 之 一 。 1957 年 顾 宝 荣 等 首次 对 宁国 胡 乐 上 奥 陶 统 作 了 调查 .把 上 奥 陶 统称 为 复 理 石 建造 ,与 浙 西 黄 泥 岗 页 兰 及 长 坞 页 ee; 同年 , 合 肥 工 大 建议 用 吴 村 页 岩 《 乐 森 青 ,1948 年 所 建 ) 代替 复 理 石 建 造 。 关 尹 文 等 1959) 则 把 浙 西 、 皖 南 上 奥 陶 统 称 为 长 坞 页 岩 和 于 潜 组 。 钱 义 元 、 李 积 金 等 (1964) 把 皖南 上 奥 陶 统 分 为 上 下 两 部 分 , 上 部 取 名 新 岭 组 ,下 部 引用 黄 泥 岗 组 名 称 。 至 此 ,这 南 晚 趴 陶 世 地 层 的 研究 初 具 基础 。 为 了 深信 研究 本 区 晚 奥 陶 世 地 层 , 笔 者 对 已 收集 “ 的 资料 作 了 系统 整理 。 本 文 根 据 剖 面 资料 和 生物 群 详细 研究 的 结果 , 对 皖南 晚 奥 陶 世 的 帝 积 特征 \ 生 物 群 性 质 及 生物 地 理 区 作 了 分 析 和 论述 ,化 石 分 带 作 了 修正 和 补充 ,并 与 国 内 外 上 奥 陶 绕 进 行 较为 详细 的 对 比 ;同时 简要 地 讨论 了 奥 陶 系 与 志 留 系 的 界线 问题 。 本 文采 用 的 资料 一 部 分 是 钱 义 元 和 笔者 等 1960 年 调查 皖南 早 古 生 代 地 层 时 收集 的 ; 一 部 分 是 毕 治国 、 王 树 槐 和 笔者 1962 年 调查 宁国 胡 乐 、 绩 溪 临 溪 及 十 里 牌 一 带 晚 奥 陶 世 地 层 时 收集 的 。 太 平 郭 村 上 西 寺 上 奥 陶 绕 的 剖面 资料 及 笔 石 标本 是 安徽 省 区 测 队 姚 仲 伯 同志 提供 的 ; 宁国 禾 家 坞 上 草山 村 剖面 资料 及 部 分 笔 石 标本 是 安徽 区 测 队 姜 立 富 、 夏 广 胜 、 王 莉莉 等 同志 提供 的 ;本 所 穆 恩 之 等 同志 1974 FET RAR RAS LAU RBS 宏和 神 等 地 所 采 得 的 新 岭 组 部 分 笔 石 标本 ,也 提供 笔者 研究 。 文 内 所 列 的 三 叶 虫 由 卢 衍 豪 、 _ 钱 义 元 同志 鉴定 , 介 形 虫 由 施 从 广 同志 鉴定 , 任 玉 尝 \ 闻 美 邓 同 志清 绘 插图 , 均 此 致谢 。 2 .宁国 胡 乐 新 岭 上 奥 陶 统 剖 面 此 剖面 的 详细 描述 见 钱 义 元 \ 李 积 金 等 (1964) 的 著作 。 这 里 只 把 新 岭 组 和 黄 泥 六 组 所 含 的 笔 石 和 三 叶 虫 属 种 名 单 和 层 位 顺序 简 述 如 下 ( 自 上 而 下 ): SA 571: Dicellograptus ornatus E. et W., D. ornatus huloensis Li (subsp. nov.), D. magnus Mu et Chen, Glyptograptus euglyphus Lapw., Climacograptus supernus E. et W., C. leptothecalis Mu et Ge, C. cf. hastatus T. S. Hall, Rectograptus abbreviatus huloensis Li 114 中 国 科学 院 南 京 地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subsp. nov.), R. abbreviatus xinlingensis Li (subsp. nov.), R. pauperatus (E. et W.), R. socialis (Lapworth), R. intermedius (E. et W.), Amplexograptus suni anhuiensis Li (subsp. nov.), Paraorthograptus angustus Mu et Li, P. xinlingensis Li (sp. nov.),P.Auloensis Li (sp. nov.), P. simplex Li, Paraplegmatograptus sp. 1 SA 572: Climacograptus sp., Amplexograptus cf. mississippiensis (Ruedemann), A. sp., Paraorthograptus huloensis Li (sp. nov.) SA 592, 593; ACK 50: Climacograptus antiquus exilis Li (subsp. nov.), C. textus Ge, Glyptograptus sp. SA 594, ACK 49: Dicellograptus szechuanensis Mu, D. tenuiculus Chen, D. cf. arka- nsasensis Ruedemann, Climacograptus miserabilis E. et W., Glyptograptus sp., Rectograptus sp. SA 595: Dicellograptus sp., Climacograptus supernus E. etw. SA 596: Climacograptus sp., Amplexograptus sp. SA 597, ACK 48: Climacograptus sp., Pseudoclimacograptus anhuiensis Li (sp. nov.), Amplexograptus sp. 1 SA 598: Nankinolithus nankinensis Lu SA 599: Nankinolithus sp., Cyclopyge sp., Geragnostus (?), Aparchites? sp. indet., Cte- nobolbina sp. 上 述 SA 599—SA598 属 黄 泥 岗 组 Nankinolithus nankinensis 带 。SA597 一 SA571 属 新 岭 组 , 总 厚 343.5 米 , 其 中 SA597 一 SA596 属 Pseudoclimacograptus anhuiensis Hi; SA 595 一 SA593 属 Dicellograptus szechuanensis 带 ; SA 592 一 SA 571 属 Climacograptus lepto- thecalis -C. venustus 带 。 1982 年 秋 , 伪 富 南 同志 在 此 带 的 顶部 采 得 一 块 Diceratograpaai 标本 ,说 明 此 标准 剖面 也 有 D. mirus 带 的 存在 。 2. HRS LAA LRH 上 覆 地 层 : PREARRUA LAMAR 5 A EB RA RARAW RAS, jf Climacograptus miserabilis Elles et Wood 等 笔 石 Se 新 岭 组 ( 厚 677.84 米 ) 12. 青 灰 , 黄 绿色 中 厚 层 至 厚 层 细 砂岩 、 粉 砂岩 夹 砂 质 页 岩 30K 11. 岩 性 同上 , 产 上 下 两 层 笔 石 。 上 层 的 笔 厂 有: Diceratograptus mirus anhuiensis G. S. Xia, Glyptograptus cf. stccatus Elles et \ Wood, Diplograptus changhongensis G. S. Xia (D205- 补 Hb,) FENZAA: Climacograptus cf. minimus (Carruthers), Rectograptus cf. truncatus (Lapworth), Paraorthograptus cf. brevispinus Mu et Li, P. differtus Ge, P. cf. tenuis Li 等 。 (D205-H29, D205-Hi, ) 39.74% 10. 青 灰色 中 厚 层 细 砂 岩 77.13 米 9. 暗 灰 绿 色 中 厚 层 细 砂 岩 、 粉 砂岩 与 页 岩 互 层 86.63 米 8 . 灰 、 灰 褐色 中 薄 层 粉 砂岩 与 同色 粉 砂 质 页 岩 互 层 , 含 Climacograptus sp., Glyptograptus sp. 等 笔 石 69.68 米 7. 黄 绿 、 灰 绿色 薄 层 粉 砂岩 与 同色 粉 砂 质 页 岩 互 层 , 含 Dicellograbptrs szechuanensis Mu, D. sze- 李 积 金 : 皖南 晚 奥 陶 世 地 层 及 其 与 国内 外 的 对 比 115 chuanensis U-formalis Chen, D. cf. excavatus Mu, D. graciliramosus Yin et Mu, D. cf. gracilira- mosus Yin et Mu, Glyptograptus sp., Climacograptus sp., Rectograptus sp. 等 (D205-H,,_.) 57.84 米 6. 黄 绿色 粉 砂 质 泥岩 夹 同色 粉 砂岩 56.84 米 5 REY IEE & Glyptograptus sp. EG 199.56 米 4. 灰 色 薄 层 钙 质 粉 砂岩 及 黄 绿色 粉 砂 质 泥岩 60.42 米 黄 泥 岗 组 ( 厚 133.53 米 ) 3. 深 灰色 中 厚 层 粉 砂岩 及 黄 绿色 粉 砂 质 泥岩 56.75 米 2. 淡 灰 绿色 泥岩 夹 少 量 粉 砂 质 页 岩 48.94 米 L.#RaHEB EY S.A. Nankinolithus sp., Hammatocnemis sp., Tolephina? sp., Cyclopyge sp., Harppid gen. et sp. indet., Dindymene? sp., Geragnostus sp., Corrugatagnostus sp., Trinuclids modu reteap. indet;. Zdicella?- Spey Plumulites sp. =the 27.84% ee i Ben aie eee 下 伏地 层 : 砚 瓦 山 组 灰色 薄 至 中 厚 层 瘤 状 泥 质 灰 岩 , 含 三 叶 虫 上 述 剖 面 黄 泥 岗 组 ,其 下 部 富 含 三 叶 虫 , 属 Nankinolithus nankinensis 带 。 新 岭 组 下 部 (4—6 层 ) 与 宁国 胡 乐 新 岭 组 下 部 Pseudoclimacograptus anhuiensis 带 相 当 ; 中 部 〈7 一 8 层 ) & Dicellograptus szechuanensis 带 ; 上 部 (9 一 12 层 ) 仅 11 层 含 笔 石 ,其 下 部 产 Perazorzpogratztt brevispinus Mu et Li, P. differtus Ge 等 。1974 年 穆 恩 之 等 在 此 剖面 上 相当 该 层 位 中 除 采 得 不 少 拟 直 笔 石 (Parazoxrzpograptas) 外 ;, 尚 发 现 有 Climacograptus leptothecalis Mu et Ge, 在 此 齐 面 之 南 不 远 的 基 村 ,相当 该 层 位 中 浙江 区 测 队 曾 采 得 Climacograptus venustus acumi- natus Li (subsp. nov.), 上 述 含 笔 石 层 位 位 于 Dicellograptus szechuanensis 带 之 上 和 Dice- ratograptus mirus 带 之 下 , 无疑 应 属 Climacograptus leptothecalis-C. venustus “Hi, 9—10 层 的 岩 性 与 11 层 下 部 的 岩 性 类 似 , 也 归 人 此 带 之 内 ;11 层 上 部 所 产 的 笔 石 以 Diceratograptus mirus anhuiensis G. S. Xia 为 特征 , 属 Diceratograptus mirus 带 。 与 宁国 胡 乐 新 岭 组 也 . mirus 带 可 对 比 ; 12 层 为 砂岩 段 , 其 层 位 大 致 与 华中 区 五 峰 组 Paraorthograptus untformis 融和 Diplograptus bohemicus 带 及 宁国 胡 乐 新 岭 组 砂岩 段 相当 。 1974 年 穆 恩 之 万 梅 钰 等 在 此 剖面 上 采 得 五 层 笔 石 。 自 上 而 下 是 : ACK19 Diceratograptus sp., Climacograptus vesicicaulis Ge, Paraorthograptus sp. ACK20 Climacograptus tatianae Keller, Rectograptus intermedius (Elles et Wood), Pa- raorthograptus cf. typicus Mu., P. sp., Paraplegmatograptus? sp. ACK10, Climacograptus vesicicaulis Ge ACK10 Climacograptus leptothecalis Mu et Ge, C. cf. supernus Elles et Wood, Ample- xograptus suni (Mu), Rectograptus cf. abbreviatus (Elles et Wood), Paraorthograptus hubet- ensis Mu et Li, P. cf. tenuis Li, P. differtus Ge, P. abnormalis Li(sp. nov.), P. aequalis Li (sp. nov.), P. oppositus Li (sp. nov.) ACK11 Dicellograptus szechuanensis Mu, Climacograptus sp. 上 列 ACK11 A9224 B Dicellograptus szechuanensis #7, ACK10, 10,, 20 产 的 Climacog- raptus leptothecalis 和 Paraorthograptus typicus 均 系 华中 区 五 峰 组 Tangyagraptus typicus 带 的 重要 化 石 , 前 一 种 是 宁国 胡 乐 新 岭 及 鸥 县 宏 潭 上 奥 陶 统 新 岭 组 Climacograptus leptothe- — 116 中 国 科 学 院 南 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calis-C. venustus 带 的 带 化 石 之 一 , 无 疑 应 属 Climacograptus leptothecalis-C. venustus 带 , ACK19 的 笔 石 以 Diceratograptus 为 特征 , 属 Diceratograptus mirus 带 o 3. 绩溪 临 溪 上 奥 陶 统 实测 剖面 新 岭 组 (Ht 2) | 6. RARRREDY EASY RASEE AXRBESZAERN A, 页 岩 风 化 后 呈 浅 紫色 ,在 底 部 此 页 崖 中富 含 笔 石 ”Dice11ograbtaus szechuaensis Mu, D. gracilentus Li (sp. noy.), D. cf. minutus Mu et Zhang, D. uniformis Li (sp. nov.), Climacograptus textus Ge, C. textus huado- ngensis Li (subsp, nov.), C. bellulus Mu et Zhang, C. tenuicornis Li (sp. nov.), C. supernus E. et W., C. normalis Lapworth, C. cf. crassispinus Mu et Zhang, Rectograptus pauperatus (E. et W.), R. intermedius (E. et W.), R. socialis (Lapworth), Clyptograptus linxiensis Li (sp. nov.), G. siccatus Elles et Wood, G. siccatus cf. laxus Lee, Paraplegmatograptus sp. 等 (SA723) 59.4 米 “ 5. 岩 性 同上 。 在 底部 粉 砂岩 所 夹 的 极 薄 层 黑色 风化 后 呈 浅 紫色 的 硅 质 页 岩 中 含 Zezzograptas pla- nus Chen, Dicellograptus ornatus brevispinus Chen, Climacograptus bellulus Mu et Zhang, Archi- - retiolites. sinensis Li (sp. nov.) 等 (SA724) 56.6% 4. 灰 或 灰 绿色 砂 质 页 岩 及 页 岩 , 在 底部 灰 绿色 页 岩 中 富 含 笔 石 , 均 系 黄 铁 矿 化 的 标本 * 有 Dicello- graptus sp., Climacograptus sp., Pseudoclimacograptus sp., Rectograptus Sp., Amplexograptus sp. 等 (SA725) 18.8 米 3. 宕 性 同上 。 BSEZA, DARA INDRA Dicellograptus szechuanensis U-formalis Chen- Glyptograptus acuminatus Li (sp. nov.), D.sp., G. formosus Li (sp. nov.), Climacograptus trisp, inatus Li (sp. nov.), C. tenuicornis Li (sp. nov.), Climacograptus variantis Li (sp. nov.), Re-. ctograptus pauperatus (E. et W.), Pseudoclimacograptus anhuiensis Li (sp. nov.), P. breviculus Li (sp. nov.), P. clevensis Skoglund, Amplexograptus disjunctus yangtzensis Mu et al, 等 (SA726) 64.7 米 2. fie #) 170 米 黄 泥 岗 组 1. 蓝 灰色 钙 质 页 岩 , 含 钙 质 结核 , 质 硬 , 新 鲜 面 呈 淡 红色 , 沿 走向 变 成 黄 绿色 钙 质 页 岩 , 含 泥 质 结 核 ;, 结 核 呈 紫 褐 色 。 页 岩 含 三 时 虫 Nankinolithus nankinensis Lu, Hammatocnemis sp., Trinodus sp., Cyclopyge sp. 等 及 介 形 虫 Primitia cf。 chekiangensis Hou, P. sp., Aechmima sp., Parase- hmidtella? cf. granopunctata Hou, Bythocypris sp. A 等 (SA730, 731) 7 HK 一 一 *§ E—— PRBS HAS ARR KR AERA, BRAHMS, WEA, B Didymograpwus sp., Climacograptus sp. 等 (SA733) 上 述 剖 面 黄 泥 岗 组 , 属 Nankinolithus nankinensis 带 。 新 岭 组 的 2 一 3 层 属 Pseudocli- macograptus anhuiensis i. 4—5 EB Dicellograptus szechuanensis 带 。 4. 绩溪 十 里 牌 上 奥 陶 统 实测 剖面 新 岭 组 (Ht i) 244. ERAKRE MY ROS, 风化 后 略 呈 粉红 色 , 节 理发 育 , 含 Dicellograbptts cf. tantulus Chen (SA699); 下 部 为 灰 绿色 或 黄 绿色 砂 质 页 岩 夹 黄色 粉 砂岩 条 带 , 节理 发 育 , 笔 石 多 保存 在 黄色 李 积 金 : 皖南 晚 奥 陶 世 地 层 及 其 与 国内 外 的 对 比 7 eae 粉 砂 岩 条 带 中 ;有 Dicellograptus sp., Climacograptus supernus E. et W., C. normalis Lapworth., C. cf. tatianae Keller, C. conflectus Li (sp. nov.), Rectograptus wuninensis Li, R- pauperatus (E. et W.), R. jiangxiensis Li, R. socialis (Lapworth), Paraplegmatograptus anhuiensis Li (sp. nov.), P. jixiensis Li (sp. nov.), P. wannanensis Li (sp. nov.) 等 笔 石 (SA700) 7.2% 23. 青 灰色 砂 质 页 岩 夹 黑色 或 暗 灰 色 砂 质 页 岩 , 节 理发 育 3 22. 深 灰色 钙 质 页 岩 , 含 Climacograptus sp., Amplexograptus sp. 等 (SA701) a 21. BA RPAH ae AMA. Dicellograptus szechuanensis Mu, Climacograptus sp., Re- ctograptus sp. 等 (SA702) #4) 6K 20. 灰 绿 或 黄 绿色 页 岩 与 砂岩 互 层 水 19 黄色 页 岩 , 风 化 后 呈 粉 红色 , 块 状 。 含 Dicel1iograptaus sp., Climacograptus shilipaiensis Li (sp. nov.), C. sinicus Ge, Rectograptus sp., Pararetiograptus sinensis Mu 等 (SA703) 10 米 | 18. 灰 绿色 砂 质 页 岩 , 风 化 后 呈 黄 绿色 , 横向 变化 有 的 呈 粉 红色 , 质 坚硬 , 敲 之 呈 棒 条 状 。 下 部 粉 红色 页 崖 中, 纵 面 呈 块 状 ,风化 面 上 成 长 条 状 碎 片 ; 含 Dicellograptus sp., Climacograptus confle- ctus Li (sp. nov.), C. p Salers wannanensis Li (subsp. nov.), 23244 (SA704) SSK 17 . 黄 绿 、 粉红 色 中 厚 层 粉 砂岩 ,风化 后 呈 碎 片 状 , 富 含 笔 石 , 笔 石 均 保存 在 其 底部 质 细 的 黄色 及 粉红 色 砂 质 页 岩 夹 层 中 ; 有 Leptograptus capilaris linearis Li (subsp. nov.), Leptograptus pla- nus Chen, Dicellograptus sp., Climacograptus normalis Lapworth, C. tiatanae Keller, C. cf. bre- vis E. et W., C. bellulus Mu et Zhang, Rectograptus pauperatus (E. et W.), R. jiangxiensis Li, R. eryptograptotdes Li (sp. nov.), Glyptograptus siccatus E. et W., G. jixiensis Li (sp. nov.), Amplexograptus fortispinus Li (sp. nov.), Diplograptus trisipinus Li (sp. nov.) 等 笔 石 (SA705) e335 16-: 着 性 同上 。 SAPP RBRR, BRAWRASKE ( 厚 9.5 BK) th, A Dicellograptus anceps Nicholson, D. cf. arkansasensis Ruedemann, Climacograptus supernus E. et W., C. con- flectus Li (sp. nov.), C. cf. hubeiensts Ge, Rectograptus pauperatus (E. et W.), R. socialis (Lapworth), R. cf. uniformis (Mu et Li, Pararetiograptus cf. magnus Mu 等 笔 石 (SA7056 ) HR 3 15. 岩 性 同上 。 笔 石 产 于 底部 一 层 极 薄 的 粉红 色 砂 质 页 岩 夹层 中 , 有 Climacopraptus bellulus Mu et Zhang, C. cf. brevis E. et W., Rectograptus pauperatus (E. et W.), Glyptograptus siccatus Elles et Wood 等 笔 石 (SA707) 5.6% 14. 岩 性 同上 。 底 部 黄色 或 粉红 色 砂 质 页 岩 夹 层 中 富 含 Dzcellosgyrazbtts sp., Climacograptus supernus E. et W., Rectograptus cf. abbreviatus (E. et W.), R. pauperatus (E. et W.), Amplexograptus sp. 等 笔 石 (SA708) 2.2% 13. 黄 绿色 薄 层 粉 砂岩 与 砂 质 页 岩 互 层 , 风化 后 呈 粉 红色 , 在 其 下 部 2 米内 富 含 笔 石 ;有 Dicello- graptus jixtensis Li (sp. nov.), Rectograptus socialis (Lapworth), R. oppositus Li, Climacogra- ptus cf. crassispinus Mu et Zhang, C. textus huadongensis Li (subsp. nov.) 等 (SA709) 8 12. 宕 性 同上 。 含 Dicellograptus ex gr. ornatus E. et W., D. anceps Nicholson, C. trispinatus Li (sp- nov.), C. bellulus Mu et Zhang, C. ex gr. hastatus T.S. Hall, Rectograptus maliangensis (Li), R. pauperatus (E. et W.), R. intermedius (Elles et Wood), Amplexograptus suni (Mu), Paraplegmatograptus? sp. “2274 (SA710) 32K 11. 岩 性 同上 。 在 底部 砂 质 页 岩 所 夹 的 黄 褐色 或 浅 紫 色 硅 质 页 岩 的 层面 上 富 含 笔 石 , 有 Clumaco- graptus jixiensis Li (sp. nov.), C. variantis Li (sp. nov.), Amplexograptus suni (Mu), A. sp. 4 (SA711) 17.6% 118 中 国 科学 院 南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10. 岩 性 同上 。 在 底部 砂 质 页 岩 所 夹 的 黄 褐色 硅 质 页 岩 中 富 含 笔 石 : Dicellograptws ornatus brevi- spinus Chen, Climacograptus normalis Lapworth, C. textus huadongensis Li (subsp. nov.), C. supernus E. et W., C. cts Aastatus T. S. Hall, C. textus huadongensis Li (subsp. nov.), Ample- xograptus sp. 等 (SA712) 3.1K 9. 央 性 同上 。 在 底部 黄 绿色 粉 砂 质 页 岩 中 富 含 笔 石 : Dicellograptauz graciliramosus Yin et Mu, D. sp.; Climacograptus angustitubulus Li (sp. nov.), C. angustitubulus gracilis Li (subsp. nov.), C. bellulus wannanensis Li (subsp. nov.), C. brevis Elles et wood,, C. linxiensis Li (sp. nov.), C. supernus fortispinus Li (subsp. nov.), Glyptograptus alternantis Li (sp. nov.), Amplexogsa- ptus cf. typicalis (Hall),A. cf. elomgatus Barrass, A. inuiti (Cox) (SA713, 12914-B,, T2914-B;) 7.6% . 岩 性 同上 。 在 距 顶 部 5 米 处 的 暗 灰 色 页 岩 夹 层 中 含 Dicellogrettzrs gractliramosus increscis Chen, C. cf. bellulus Mu et Zhang, C. conflectus Li (sp. nov.), Amplexograptus sunt (Mu) 等 笔 石 (SA714) 12. 5 He 7. 紫 红色 粉 砂岩 3.95 K 6. 黄 绿色 粉 砂岩 , 顶部 夹 一 层 黑色 硅 质 页 崖 ( 厚 4 厘米 5 风化 后 呈 黄 褐色 或 浅 紫 色 , 硅 质 页 岩 中 含 、 Leptograptus extremus expanus Chen, Dicellograptus graciliramosus Yin et Mu, D. szechuanensis co Mu, Climacograptus bellulus Mu et Zhang, C., bellulus wannanensts Li (subsp. nov.), C. brevts E. et W., C. conflectus Li (sp. nov.), C. cf. Aubetensis Ge, C. cf. tatianae Keller, C. super- rnus E. et W., C. jixiensis Li (sp. nov.), Rectograptus abbreviatus (E. et W.), Amplexograptus suni (Mu) ,Parareticograptus? sp. 2, Archiretiolites sinensis Li (sp. nov.), Phormograptus sp. 等 227 (SA715) 3.33% 5. 2A BMWA. RRB Dicellograptus undulatus Li (sp. nov.), Climacograptus supernus E. et — W., C. bellulus Mu et Zhang, C. normalis Lapworth, Glyptograptus formosus Li (sp. nov.), G. wannanensis Li (sp. nov.) 4% (SA716) 15,3. 4. 紫 红色 粉 砂岩 7.66 米 3 .掩盖 OBER) 2. 黄 绿色 砂 质 页 岩 , 风 化 后 略 呈 黄 神色, 含 Climacograptus cf. bellulussMu et Zhang (SA718) . ° 5 米 黄 泥 岗 组 1. 黄 绿色 和 钙 质 页 岩 , 层 面 不 平整 , 呈 贝 壳 状 , 富 含 泥 质 结核 , 上 部 产 三 叶 虫 Diorzde sp., Cyclopyge sp., Tretaspis(?) sp., Hammatocnemis sp., Illaenus sp., 等 和 介 形 虫 , 海 百合 苍 及 脐 足 类 化 石 (SA719);, 下 部 产 三 叶 虫 NeazAzmzo1ztpazs sp., Hammatocnemis sp., Cyclopyge sp. 及 介 形 虫 Primius sp., Bythocypris longula Hou, B. sp. A, B. sp. B 等 (SA720) _ 30 K 下 伏地 层 : MWA KES RERRS, SRABS ARK, & Hammatocnemis sp., Trinucle- idae gen. et sp. indet. 等 三 叶 虫 (SA721) ERA BIER AA.) Nankinolithus nankinensis 带 。 新 岭 组 的 2 一 4 层 大 致 与 Prexdo- climacograptus anhuiensis 带 相 当 ; 5 一 24 层 属 Dicellograptus szechuanensis HF 5. AFR LEH E RS Ws 上 恬 地 层 : 下 志和 留 统 高 家 边 组 a OE! ide he © = ~@b i. SRS: 这 南 晚 奥 陶 世 地 层 及 其 与 国内 外 的 对 比 119 新 岭 组 ( 厚 346.3 米 ) 11. 灰 色 厚 层 细 砂 岩 约 70 米 10. 深 灰色 页 岩 与 粉 砂岩 互 层 ;页 岩 风化 后 呈 黄 灰 、 黄 绿 及 粉红 等 色 , 其 中 富 含 笔 石 : Diccliogra- ptus cf. excavatus Mu, Climacograptus textus yichangensis Ge, Amplexograptus cf. inuiti (Cox), Rectograptus abbreviatus (E. et W.), Parariteograptus sp. 1, Paraplegmatograptus guocunensis Li (sp. nov.) “§ (16720-A,_,;, T6720-A,.,, T6720-A,_41) 36.8% 7 9. 深 灰色 页 岩 与 灰色 中 厚 层 细 砂 岩 互 层 45.99 XK : 8 .掩盖 2B 2K = 7. 灰 、 灰 绿色 页 岩 , 风 化 后 呈 黄 绿色 , 厚 层 状 ; 致 密 性 脆 、 易 碎 成 棒 条 状 10.16 米 6. 深 灰色 砂 页 岩 , 呈 薄片 状 , 粉 砂 质 页 岩 与 页 岩 呈 韵律 式 重复 出 现 , 其 底部 为 灰色 、 深 灰色 粉 砂岩 或 粉 砂 质 页 岩 , 向 上 粒度 细 , 逐渐 过 渡 为 灰 黑 色 含 炭 质 较 高 的 页 岩 , 故 风化 面 呈 深浅 不 同 的 条 带 状 3 5. 灰 色 粉 硝 质 页 岩 夹 灰 绿 色 页 岩 , 风 化 后 呈 浅 灰 及 灰 绿 色 10.78 米 4. 灰 黑色 粉 砂 质 页 岩 , 风 化 后 呈 浅 灰 及 灰 黄 等 色 , 层 理发 育 , 易 顺 层面 劈 开 44,28 米 3. 深 灰色 薄 层 页 岩 , 风 化 后 呈 灰 绿 、 黄 灰 及 灰色 33.08 米 人 2. 灰 色 页 岩 , 风 化 后 呈 灰 绿 、 黄 绿 及 浅 灰 等 色 , 层 理发 育 , 易 顺 层 面 劈 开 成 薄板 状 , 致 密 、 具 弱 绿 绢 光泽 。 33.72% | 黄 泥 岗 组 1. #5)RT 4a Nankinolithus sp. (T6719-Aj_,) 83 a 下 伏地 层 : PRBAMA WA 上 述 章 面 黄 泥 岗 组 ,, 属 Nankinolithus nankinensis 带 。。 新 岭 组 的 2 一 8 层 与 宁国 胡 乐 新 岭 组 下 部 Pseudoclimacograptus anhuiensis 带 相 当 ; 9 一 10 FER) Dicellograptus szechua- nensis 带 进行 对 比 ; 12 层 底 部 可 能 与 宁国 胡 乐 新 岭 组 Climacograptus leptothecalis-C. ven- asus 带 的 层 位 相当 ,其 上 的 细 砂 岩 可 与 胡 乐 新 岭 组 砂岩 段 相对 比 。 6. 影 县 宏 潭 杜 坑 西 北 社 屋 岭 上 奥 陶 统 实测 剖面 ( 据 杨 友 根 \ 杜 森 官 1963 年 资料 ) 上 履 地 层 : 下 志 留 统 高 家 边 组 灰 黑色 页 岩 及 黄 绿色 细 和 砂岩; 页 岩 中 含 笔 石 Gyzptogratpzws sp. 等 整 合 ym er. 新 岭 组 ( 厚 183 K) 12. 黄 绿色 中 厚 层 细 砂 贿 洋 黄 绿 色 薄 层 页 岩 ; 页 岩 中 含 Dicel1ogyrazpttis sp., Climacograptus supernus E. et W., Rectograptus cf. socialis (Lapworth.), Paraorthograptus sp., Yinograptus cf. disjunctus (Yin et Mu) S24, 26.83 K 11. RREPERRAY aki RE RRERKAERA WAS Climacograptus supernus E. et W., C. venustus Hsu., Rectograptus cf. socialis (Lapworth) 等 笔 石 28.64 10.42, KABHY AMA, WPS Dicellograptus szechuanensis Mu, D. ornatus E. et W., Climacograptus supernus E. et W., C. cf. putillus Hall, Rectograptus truncatus (Lapworth), R. abbreviatus (E. et W.), R. pauperatus (E. et W.) 21.53 9. ARB! REARS ? 8.91 米 8. 黄 绿色 粉 砂 质 页 岩 , 较 松软 11.81 7. 灰 绿色 泥 质 粉 砂岩 25.61 米 6. 灰 绿 、 黄 绿色 脆 质 页 贿 ;, 底 部 为 一 层 含 央 质 、 粉 砂 质 页 内 , 含 Clzzoaacogyraplts sp., Rectograptus sp. 120 中 国 科学 院 南 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17.00% 5. RAB. BRAM AMS, Dicellograptus cf. excavatus Mu, Rectograptus sp, 22.42 米 4. 灰 绿 , 黄 绿 及 棕 黄 色 含 粉 砂 质 页 岩 夹 页 岩 ;, 页 贿 中 含 Dicel1l1ogrezptrsg ornatus E. et W., D. exca- vatus Mu, Climacograptus supernus E. et W., C. cf. putillus Hall, Rectograptus truncatus (La- pworth) R. abbreviatus (E. et W.), R. cf. socialis Lapworth 等 笔 石 19.87 K 黄 泥 岗 组 ( 厚 24.07 K) 3. 厌 、 灰 绿色 页 岩 , 5.75 米 2. 灰 , 深 灰 \ 灰 绿 及 黄 绿色 粉 砂 质 页 岩 , 含 Namkzzo1izprs sp. 11.38 米 1 . 黄 绿 \ 灰 绿 及 灰色 粉 砂 质 页 岩 , 含 Nankinolithus sp. 7 米 整合 下 伏地 层 : 砚 瓦 山 组 灰 、 灰 绿 及 黄 绿色 粉 砂岩 , 具 瘤 状 构造 , 含 三 叶 虫 碎片 及 介 形 虫 土 述 剖 面 黄 泥 岗 组 , 属 Nankinolithus nankinensis 带 。 新 岭 组 下 部 (4 一 10 层 ) 属 Dicellograptus szechuanensis i; 上 部 (11 一 12 层 下 部 ) JR Climacograptus leptothecalis-C. venustus iFID. mirus 带 ; 12 层 上 部 细 砂 震 可 与 宁国 胡 乐 新 岭 组 上 部 砂岩 段 相 对 比 。 1974 年 穆 因 之、 葛 梅 钰 等 曾 在 此 剖面 上 采 得 两 层 笔 石 。 上 层 灰 绿色 页 岩 中 采 得 下 列 笔 石 : (ACK61a) Climacograptus leptothecalis Mu et Ge, C. venustus Hsii, C. textus yichangensis Ge, Yinograptus Sp.o 下 部 灰 绿色 砂 质 页 岩 中 采 得 下 列 笔 石 : (ACK61) Dicellograptus tenuiculus Chen, D. sp., Rectogrptus abbreviatus (E. et W.), Climacograptus bellulus Mu et Zhango PEZAB Dicellograptus szechuanensis 带 ; 上 层 笔 石 属 Climacograptus leptothecalis-C. venustus "HF, 三 、 地 层 剖 面 的 分 析 尝 南 晚 奥 陶 世 地 层 沉 积 厚度 较 大 ; 复 理 石 建造 显著 ,与 相 邻 的 华中 区 晚 奥 陶 世 地 层 胃 然 不 同 。 现 据 实测 剖面 分 述 于 后 : 黄 泥 岗 组 ”为 一 套 黄 绿色 钙 质 页 岩 、 粉 砂 质 页 岩 , 粉 砂岩 ,有 时 含有 泥 质 或 钙 质 结核 , 厚 24 一 133 米 ; 一 般 说 来 ,从 北西 向 南 东 厚度 逐渐 增 大 。 含 Nankinolithus nankinensis Lu, N. sp., Hammatocnemis sp., Trinodus sp., Cyclopyge sp., Geragnostus (2), Dionide sp.,. Tretaspis (2) sp., Illanus sp. “= WPrimitis cf. chekiangensis Hou, P. sp., Bythocypris — longula Hou, B. sp. A, B. sp. B, Aechmina sp., Paraschmidtella? cf. granopunctata Hou 等 介 形 虫 。 皖 南 上 奥 陶 统 黄 泥 岗 组 无 论 在 岩 性 ,厚度 及 化 石 组 合 面貌 , 均 与 新 江 江 山 黄 泥 岗 组 标准 剖面 极其 类 似 , 无 疑 应 属 Nankinolithus nankinensis "fo 新 岭 组 ”为 一 套 砂 页 岩 沉 积 , 即 通常 所 称 的 似 复 理 石 建造 。 岩 性 大 致 可 分 为 三 部 分 : 下 部 以 页 岩 或 泥岩 为 主 ,中 部 为 粉 砂岩 与 砂 质 页 岩 互 层 , 间 夹 薄 层 页 岩 , 上 部 为 细 砂 岩 夹 薄 层 页 岩 ; 自 下 而 上 岩石 颗粒 一 般 由 细 变 粗 , 总 厚 183 一 677.84 米 。 自 北西 向 南 东 厚度 逐渐 增 大 。 笔 石 主要 产 于 中 部 砂 质 页 岩 \ 页 岩 及 粉 砂岩 中 ,下 部 页 岩 或 泥岩 中 笔 石 较 少 ,上 部 细 砂岩 所 夹 的 页 岩 中 仅 获 得 少数 笔 石 。 下 部 的 页 崖 或 泥岩 中 & Dicellograptus szechuanensis U-formalis Chen, D. acanthudus 李 积 金 : 皖南 晚 奥 陶 世 地 层 及 其 与 国内 外 的 对 比 121 Li (sp. nov.), Climacograptus tatianae Keller, Pseudoclimacograptus anhuiensis Li (sp. nov.), P. breviculus Li (sp. nov.), P. clevensis Skoglund, Amplexograptus disjunctus yangtzensis Mu et Lin, Rectograptus pauperatus (Elles et Wood) 等 笔 石 ,上 述 4. disjunctus yangtzensis 是 华 中 区 上 奥 陶 统 五 峰 组 底部 (W,) 的 带 化 石 ( 穆 恩 之 ,1974)oP. clevensis 及 R. pauperatus 是 瑞典 上 奥 陶 绕 Vasagaard 阶 Pleurograptus linearis 带 的 重要 分 子 。C. tatianae 是 苏联 哈 萨 克 上 奥 陶 统 下 部 图 拉 卡 林 组 Reczogratzzus truncatus 带 的 重要 成 员 。 根据 上 述 的 分 析 , 新 岭 组 下 部 所 产 的 笔 石 属 晚 奥 陶 世 是 无 疑 的 。 考虑 到 P, anhuiensis 在 宁国 及 绩溪 均 有 分 — 布 , 标 本 数量 较 多 而且 保 存 较 好 。 因 此 建立 .P. anhuiensis 带 , 代 表 皖 南 新 岭 组 底部 的 笔 石 带 5。 据 刘 义 仁 、 杨 达 狂 面 告 , 在 湘南 和 浙 西 相当 层 位 中 也 发 现 有 P. anhuiensis Li (sp. nov.) 的 存在 ,并 被 引用 作为 浙 西 于 潜 组 底部 的 带 化 石 。 中 部 砂 质 页 岩 \ 页 岩 及 粉 砂岩 中 笔 石 极其 丰富 , 占 新 岭 组 笔 厂 总数 20% 左右 ,大 致 可 I 分 为 两 个 笔 石 组 合 。 下 组 合 中 比较 重要 的 笔 石 Diciellograptus anceps (Nicholson), D. cf. complexus Davies, D. ornatus Elles et Wood, D. ornatus brevispinus Chen, D. szechua- nensis Mu, Climacograptus bellulus Mu et Zhang, C. supernus Elles et Wood, C. miserabilis Elles et Wood, C: normalis Lapworth, Rectograptus abbreviatus (Elles et Wood), R. paupe- ratus (Elles et Wood), R. socialis (Lapworth) KAmplexograptus suni (Mu) 等 。 上 述 笔 石 均 系 华中 区 五 峰 组 Dicellograptus szechuanensis #7 (W2) 常见 的 分 子 ;尤其 是 D. szechua- nensis 的 出 现 最 为 特征 ,而 且 分 布 普遍 ,几乎 在 每 一 个 剖面 均 有 存在 ,因此 引用 华中 区 五 峰 组 Dicellograptus szechuanensis 带 的 名 称 。 此 带 中 出 现 的 D. ornatus, D. cf. complexus, 7. D. anceps, C. supernus, R. abbreveatus Jt R. socialis 是 苏格兰 南部 莫 发 地 区 上 奥 陶 统 阿 石 极 阶 D. complanatus 带 及 D. anceps H#WBBAT 3B D. anceps 的 发 现 尤其 重要 。 此 种 笔 石 就 目前 所 知 , 在 国外 仅见 于 英国 , 为 阿 石 极 阶 忆 . anceps 带 的 带 化 石 。 在 瑞典 Tirnquist (1891) 描述 为 刀 . anceps 的 标本 , 经 Skoglund (1963) 重新 研究 后 , 改 定 为 _ D. morris Hopkinson。 捷 克 斯 洛 伐 克 的 D. anceps, AFEBIER D. anzcepre 在 澳大利亚 , 由 托马斯 (Thomas,1960) RIGA D. anceps 的 存在 ,但 迄今 未 见 图 象 。Glimberg (1961) 报道 在 Fagelsang 地 区 发 现 刀 , anceps, Jaanosson (1963) 将 此 标本 与 地 模 标 本 比较 后 , 认 为 斯 堪 尼 亚 的 标本 或 许 属 于 一 个 新 种 。 Kink, 在 欧洲 英国 之 外 看 来 不 存在 没有 任何 怀 疑 的 D. anceps 的 报道 (Jaanosson,1963,133 页 )。 在 皖南 此 种 笔 石 产 于 刀 . szecphzazmezsi5 中 上 部 ; 据 穆 恩 之 等 的 研究 , 在 华中 区 五 峰 组 中 此 种 笔 石 的 产 出 层 位 也 大 致 相当 , 这 就 为 新 岭 组 D. szechuanensis 带 与 英国 阿 石 极 阶 D. complanatus HA D. anceps 带 的 对 比 , 提 供 了 直接 的 依据 。 上 组 合 中 的 笔 石 除 由 下 组 合 延续 上 来 的 D. ornatus, C. supernus, R. pauperatus, R. socialis 外 出现 了 Dicellograptus magnus Mu et Chen, Climacograptus lept- a othecalis Mu etGe, C. venustus Hsia, Paraorthograptus cf. typicus Mu, Yinograptus robustus Mu 等 。 这 些 笔 石 均 为 华中 区 五 峰 组 Tangyagraptis rypicus (Ws) 常见 的 代表 ; 特别 是 P. cf. typicus#il Y. robustus (LER T. typicus 带 。 D. magnus, C. leptothecalis 和 C. venustus, 在 华中 区 五 峰 组 OD. szechuanensis TH BOF RUM, (AEB PT TT. typicus 带 。 这 一 笔 石 组 合 位 于 D. szechuanensis He k, FRM D. szechuanensis tHE 高 的 笔 石 带 。 在 皖南 由 于 未 获得 T. typicus Mu, 而 以 C. leptothecalis Mu et Ge 和 C. 122 中 国 科学 院 南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venustus Hsi “FFE, BARR YZ. 2K YH Climacograptus leptothecalis-C. venustus 带 , 与 华中 区 五 峰 组 T. typicus 带 应 是 相当 。 上 部 细 砂 岩 所 夹 的 页 岩 中 , 在 宁国 上 萌 山 村 的 剖面 上 , 安徽 区 测 队 曾 采 得 一 层 笔 石 , AB) VER EA tt A Diceratograptus mirus anhuiensis G. S. Xia 和 Diplograptus chan- ghongensis G. S. Xia 等 笔 石 。 穆 恩 之 等 1974 年 在 同一 剖面 上 也 采 得 一 层 笔 石 , 它 们 是 Diceratograptus sp., Climacograptus vesicicaulis Ge 和 Paraorthograptus sp. 等 。 上 述 Dicera- tograptus 一 属 就 目前 所 知 , 仅 见于 华中 区 五 峰 组 和 华南 区 苏 水 冲 组 ( 原 称 谢 家 湾 组 , 张 Mi 19824 HMA, FI)D. mirus He CW.) ACSIA D. mirus THAR 上 述 含 笔 石 层 位 之 上 尚 有 30-100 米 未 见 化 石 的 细 砂 岩 , 称 为 砂岩 段 , 其 层 位 与 华中 区 五 峰 组 上 部 Paraorthograptus uniformis 带 (W5) 和 Diplograptus bohemicus 带 大 致 相当 。 综 上 所 述 , 皖 南 上 奥 陶 统 可 划分 两 个 地 层 单位 , 五 个 化 石 带 和 一 个 岩 性 段 〈 自 上 而 F): 新 岭 组 We Be 5) Diceratograptus mirus 带 4) Climacograptus leptothecalis-C. venustus ‘Hi 3) Dicellograptus szechuanensis 带 2) Pseudoclimacograptus anhuiensis 带 黄 泥 岗 组 1) Nankinolithus nankinensis 带 四 、 皖 南 晚 奥 陶 世 地 层 沉积 特点 和 生物 群 性 质 及 生物 地 理 分 区 皖南 晚 奥 陶 世 地 层 大 致 以 东 至 一 泾 县 一 线 为 界 ,沉积 特点 和 生物 群 性 质 有 明显 差异 , 显然 属于 不 同 的 生物 地 理 分 区 ;此 线 以 北 ; 上 奥 陶 统 下 部 称 为 汤 头 组 ,为 瘤 状 灰 岩 夹 页 岩 , 含 三 时 虫 Nankinolithus sp., Hammatocnemis sp., Dindymene sp., Nileus sp., Dionide sp., Trinodus sp., Telephina sp., Cyclopyge sp., Geragnostus sp., Ampyxina sp. 等 ; 厚 15 一 25 3 EL RMS LMA AUEA, ARERR RMA, Dicellograptus ornatus Elles et Wood., D. szechuanensis Mu., Tangyagraptus sp., Climacograptus supernus Elles et Wood, C. venustus Hsi, Rectograptus abbreviatus (Elles et Wood), Yinograptus gracilispinus Mu, Pararetiogra- ptus sinensis Mu 等 , 厚 0.8 一 9 米 , 为 地 台 型 沉积 , 笔 石 呈 聚 集 式 保存 ;而 此 线 之 南 , 上 奥 陶 统 下 部 称 为 黄 泥 岗 组 ,为 钙 质 页 岩 或 粉 砂岩 , 除 产 与 汤 头 组 类 似 的 三 叶 虫 动物 群 外 ; 尚 产 介 形 虫 , 厚 24 一 133 米 ; 上 奥 陶 绕 上 部 称 为 新 岭 组 ,为 页 岩 \ 砂 质 页 内、\ 粉 砂岩 及 细 砂 岩 成 韵律 的 复 理 式 沉积 , 厚 183 一 677 米 , 笔 石 多 呈 分 散 式 保存 , 以 有 负 双 列 笔 石 为 主 , 共 90 种 , 占 新 岭 组 笔 石 总 数 67.67 多 ,特别 是 Climacograptus 占 主 导 地 位 , 共 35 种 ; 占 26.3%, 而 结构 比较 脆弱 的 Leptograptus 及 Archiretiolitids WARD, ALAM 3th, 423%, A 者 17 FR, 4h 12.7%, AYRARA Tangyagraptus 和 Pleurograptus 及 分 梳 多 、 个 体 大 的 SS == /5A1009-~ -———7 SA1006 掩盖 | 一。 一 2} oe ww Sawn re : Essjeos = Foeae Gr eben wm R 绩 ; SEM , hi 溪 十 里 牌 新 岭 | tot bal [Pi ay Ie al 有 / ~_ Rie / ESA700 | —— SA701! , SA702 [ \ ATO3\, f \ { f= ==1SA704 \ / = 705-707, kasd A708 \ saz SAos-r2md ———} / neti FS AS 92,593 SA 一 carta pasa 一 Xx SA715 | NS MT6 一 一 一己 一 —— p= SAS 96 Paes -———1SA597 -一 下 Sts% a -SATIB = ~ ,731 SATI9 o— \ ~ —Fr—44_SA720 F——T41SA599\, aT" SAT \ \ \ \ \ \ 例 \ [| } wu pT 钙 质 粉 砂岩 | ef ‘ RS Lee 插图 1 cP ESA LA 205 hss 砂 入 205-Hee ? \ 段 \ \ Diceratograptus \ mirus Ke 带 \ s Climacograptus 入 leptothecalis— “4 *VENUSTUS tf D205-H27-6 2S Dicellograptus szechuanensis Pseudoclimacograptu anhuiensis # en on ae Sa Nankinolithus nankinensis # +] 36 5t| ‘ f ’ e 4 p 和 站 1 ‘ - « ° a ‘ ,. * % ; 5 b A ‘ ‘ ‘ 4 * \ ant - A ‘- eae fe Se 4 j _ 9 | a . 总 | : , . ra . -_—— @ i A : , ‘E ’ A = a | 了 9 " Vv bi ms | wa 7 4 DOE ex et ’ . a | 4 4 9 oy; pA ERS meso rytgs Yams tas 到 AE t “ , 本 ae 和 sh sf mah /- oat ' > 7 — Bee oe: 4 ae, ee in ee 和 te opel ’ a af 天 下 7 ‘tht » * - 7 Fae wo | : ee : re. BZA TH iB is (EN XE LAM St AY OYE DB, Pleurograptus linearis 带 相 当 于 卡拉 道 克 阶 (Caradoc) 的 上 部 ,而 Dicellograptus complanatus 带 和 Dice- llograptus anceps 带 相 当 于 阿 石 极 阶 的 全 部 。 由 于 在 威尔士 、Welsh Borders 和 湖区 纯 介 壳 相 卡拉 道 克 和 阿 石 极 阶层 序 缺 乏 笔 石 , 而 莫 发 地 区 纯 笔 石 相 的 Hartfell 页 岩 又 未 见 三 时 虫 及 腕 足 类 , 因此 ,上 奥 陶 统 笔 石 相 和 介 壳 相 之 间 的 实际 对 比 , 常 有 争论 。 最 近 Ingham 在 格 尔 文 地 区 相当 于 卡拉 道 克 和 阿 石 极 期 的 层 序 中 发 现 一 个 介壳 相 和 笔 石 相 的 混合 动物 群 , 这 为 解决 上 奥 陶 绕 笔 石 相 与 介壳 相 之 间 的 对 比 提供 了 有 利 条 件 。 托 希 尔 〈Toghill,1970) 根据 Ingham 借 给 他 的 笔 石材 料 的 研究 ,对 卡拉 道 克 和 阿 石 极 阶 的 界线 提出 新 的 看 法 ,他 认为 卡拉 道 克 阶 最 高 段 不 仅 包 括 Pleurograptus linearis 带 , 而 且 包 括 Dicellograptus complanatus 带 全 部 和 Dicellograptus anceps 带 的 下 部 。 因此 , KALE SET AP GRA AR ALT D. anceps HZ. WH a CToghill, 1970) 这 一 新 的 看 法 , MBS CWilliams & al., 1972) BARR RMA 并 未 采纳 。 我 们 在 这 里 也 仍 沿用 传统 的 划分 意见 。 苏格兰 南部 莫 发 地 区 阿 石 极 阶 Dicellogyrabptaus anceps 带 ( 厚 4.6 米 ) 和 Dicellograptus co- mplanatus 带 ( 厚 9.5 米 ) 总 共 22 个 种 ,其 中 3 个 种 是 两 带 共 有 的 , 因此 这 两 个 带 实际 上 只 有 19 个 种 ,在 这 19 个 种 中 ;有 7 AH, BN Dicellograptus anceps Nicholson, D. complanatus complexus Davies, D.ornatus Elles et Wood, C.miserabilis Elles et Wood, C. supernus Elles et Wood, Rectograptus abbreviatus (Elles et Wood), R. socialis (Lapworth) 等 , 在 皖南 新 岭 组 Dicellograptus szechuanensis 带 均 有 存在 。 ARR KAR D. anceps 带 和 D. complanatus Hy BY Sih ha Hrs 4 Dicdllograptut szechuanensis 带 关 系 密切 。 根 据 笔 石 群 性 质 结 合 层 位 考虑 , 阿 石 极 阶 D. anceps 带 和 D. complanatus 带 大 致 可 与 新 岭 组 Pseud- oclimacograptus anhuiensis 带 上 部 及 D. szechuanensis tH FAX tho 苏格兰 莫 发 地 区 卡拉 道 克 阶 上 部 的 Pleurograptus linearis 带 有 19 个 种 ,只 有 一 个 种 , BN Rectograptus pauperatus (Elles et Wood) 在 皖南 新 岭 组 出 现 , 因此 直接 对 比 有 一 定 困 1) 威廉 斯 等 《Williams et al., 1972) 总 结 奥 陶 系 时 采用 二 分 * 把 上 奥 陶 统 底 界 划 在 卡拉 道 克 阶 底部 。 这 里 指 的 上 奥 陶 统 系 英国 奥 陶 系 的 传统 划分 意见 。 136 中 国 科学 院 南 京 地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难 , 但 莫 发 地 区 卡拉 道 克 阶 “P. linearis 带 中 出 现 的 ”Dicellograpta morrisi Hopkinson, Climacograptus styloideus Elles et Wood, Rectograptus pauperatus (Elles et Wood), Ortho. graptus quadrimucronatus (Hall) 等 笔 石 在 瑞典 Vasagaard 阶 Pleurograptus linearis 带 中 均 有 存在 , 而 皖 南 新 岭 组 Pseudoclimacograptus anhuiensis 带 中 出 现 的 Pseudoclimacograptus clevensis Skoglund 是 瑞典 P. linearis 带 的 重要 分 子 ;此 外 ,在 黔 北 遵义 董 公 寺 上 奥 陶 统 下 部 润 草 沟 组 Nankinolithus 带 中 发 现 Dicellograptus cf. johnstrupi Hadding, 此 种 笔 石 也 是 瑞典 P. linearis 带 的 重要 分 子 , 根据 上 述 间接 对 比 , 莫 发 地 区 卡拉 道 克 阶 P. linearis 带 与 院 南 黄 泥 岗 组 . Nankinolithus nankinensis 带 及 新 岭 组 Pseudoclimacograptus anhuiensis ‘#7 下 部 大 致 相当 。 莫 发 地 区 ZDicellograptas anceps 带 之 上 3.15 米 不 含 化 石 的 泥岩 (Barren Grey Mudsto- nes) , 与 皖南 新 岭 组 Climacograptus leptothecalis-C. venustus 4%, Diceratograptus mirus fied 及 砂岩 段 应 是 相当 。 5. 与 瑞典 上 奥 陶 统 的 对 比 瑞典 上 奥 陶 统称 为 Harjuan Series, 根 据 雅 努 示 CJaanosson, 1963) 的 研究 , 自 上 而 下 A=: (3) Tommarp 阶 ;,(2) Jerrestad 阶 和 (1) Vasagaard fo Vasagaard 阶 以 Pleurograptus linearis 带 为 代表 ,此 带 中 所 产 的 Dicellograptus johnstrup Hadding, Pseudoclimacograptus clevensis Skoglund 和 Rectograptus pauperatus (Elles et Wo- od) 等 笔 石 ,前 一 种 的 比较 种 和 后 一 种 均 见 于 黔 北 遵义 上 奥 陶 统 润 草 沟 组 Nankinolithus i 5 Rectograptus pauperatus (Elles et Wood) 和 Pseudoclimacograptus clevensis Skoglund 一 起 出 现在 皖南 新 岭 组 Pseudoclimacograptus anhuiensis 带 中 , 因 此 瑞典 上 奥 陶 统 Vasagaard 阶 Pleurograptus linearis 带 与 院 南 黄 泥 岗 组 Nankinolithus nankinensis 带 及 新 岭 组 Pseudocli- cograptus anhuiensis 带 下 部 可 对 比 。 Jerrestad 阶 下 部 以 Dicellograprus complanatus 带 为 代表 , 上 部 称 为 Stalocephalus Bo D. complanatus Lapw. 是 英国 阿 石 极 阶 D. complanaus 带 的 带 化 石 , 大 致 与 院 南 新 岭 组 Pseudoclimacograptus anhuiensis 带 上 部 及 Dicellograptus szechuanensis 带 下 部 相当 。 Staurocephalus 层 属 介 壳 相 , 未 见 笔 石 , 难 以 确切 的 对 比 , 根 据 其 位 于 Dicellogyzzptzs complanatus ##2 |, Dalmaniting 层 之 下 的 层 位 来 考虑 , 大 致 相 当 于 皖南 新 岭 组 Dicel1o- graptus szechuanensis 带 上 部 至 砂岩 段 下 部 。 Tommarp 阶 Dalmanitina 层 以 产 Dalmaniting 为 特征 ,与 江西 武 宁 新 开 岭 组 Dalma- nitina 带 可 对 比 , 大 致 相当 皖南 新 岭 组 砂岩 段 上 部 。 6. 与 苏联 哈萨克 上 奥 陶 统 的 对 比 哈萨克 上 奥 陶 统 剖 面 是 苏联 研究 最 详细 的 一 个 剖面 。 克 列 尔 〈Keller, 1956) 把 本 区 上 奥 陶 统 划 分 为 上 下 两 部 分 , 下 部 称 为 图 拉 卡 林 组 《本 yzraHKapEHcqHiD) , 以 Rectograptus truncaus 带 为 代表 , 与 英国 卡拉 道 克 阶 Perwrograptas linearis 带 对 比 , 上 部 称 为 曲 克 帕 尔 组 〈GograpcKHE) , 包 括 Dicellograptus complanatus 带 (在 下 ) 和 Climacograptus supernus 带 ( 在 上 ),, 分 别 与 英国 阿 石 极 阶 Dicellograptus complanatus 带 和 Dicellograptus anceps Wi 对 比 。 图 拉 卡 林 组 Rectograptus truncatus 带 中 所 产 的 Rectograptus pauperatus (Elles et Wood), Climacograptus tatianae Keller, C. styloideus Lapw. Ail (NFP EE Mb AM Serle A CHK He stevousy “q Gy ?02122214tU0D ‘q FIR ECGa HKG eopery Sypsipsy MMA BW xxx Snydosboussonsog Gay ei snjdosBoxajdwiy Gay snawbAd $njdo16020uW 1}5 uap3 SIsueulyuoU — SOYJ/OUIYUON snyou -04INW 4ponb snpdosboyjso sajobjna satdosbojdig SI4paus/ snjdoiboinald SiJodUs/ sajo2unsy si {do1bo1neld snpdosbopray . SIdDOU1/ snydoJs604Ne/¢ PJpobospA S/Ssuantjuosiuow snjdo46o20u! 1/9 5alopdo8 “A ** 2:0pp4095 sisuainyup 16020w //20pnas¢ S11OU D//BU1SG1114G Sm1GDJ/ 中 SUWaLUID1DWWDH o11a510 snpouojduos $1400.160)/33/9 | poay ysijbu3 snjoupjduro2 ‘4 snydosborja2ig Snyouojdwor snfdosboyja2ig sn{ouojdulos snjdosbo/ja2ig SN{OUO{AW/0I snjdosBo/jaoig gz snjd0160//971g .| sngsnueda 7 一 S//27 910103/ he gnjdos 020UW/11 |" én SN4iw é $njdo16040492Ig us| TE 78da300、 snjdos6o//3 31g snjobuoja-suausuiosd , 8940d1602Du11/9 sdajuo snjdos6o//a2/g y oO = 号 口 3 a Odd -mmDA snusedns snjosbo2ows/7 uoIrpull;og spag snjoyddr0Jnb{> JNnAq ANjoOIy pojsoassor Sauojspny 人 aJ6 UaJJop8 ibys y fond Aog sit{J snriWayog ‘g = SN I1Wd14aq = snydjnrssed "9 snjdosbodig | | spaq puyj/uoujog Dus {/unW seg F Ouijiuouypg |< (9461 ‘161° “UISOHIN (0961 (€961 “punj5oyS :9561 ‘4ai/ey) ‘6761 'IA4!4d) | 0961 91au6ag ) 过 “ ee ai oft Se 14% ¥ ive gf wa BW # B aus | Dg Fi #8 = M %) Re oe ae mite 45 Sel & 国 “ 美 aD [ck ¥ we El cp ~ 138 中 国 科 学 院 南 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3 Pseudoclimacograptus anhuiensis 带 也 有 存在 ; R. pauperatus 和 C. styloideus 也 是 瑞典 上 UME Vasagaard fy} Pleurograptus linearis 带 (或 Climacograptus styloideus 带 ) 的 重要 分 子 , 而 瑞典 Pleurograptus linearis 带 中 所 产 的 Pseudoclimacograptus clevensis Skoglund, AML BR eR Bre 2A Pseudoclimacograptus anhuiensis #5, MYIK—-NLAA EMAAR, BE re Aa OR. truncatus 带 与 院 南 上 奥 陶 统 黄 泥 岗 组 Nankinolithus nankinensis 带 和 新 岭 组 P. anhuiensis 带 下 部 相当 。 曲 克 帕 尔 组 重要 的 笔 石 有 OODicellograptus complanatus Lapworth, Climacograptus supernus Elles et Wood, C. angustus (Perner) 等 , 前 一 种 是 英国 阿 石 极 阶 D. complanatus 带 的 带 化 石 , 后 两 种 均 见 到 皖南 新 岭 组 , 其 中 C. angustus 仅 限 于 Dicellograptus szechuanensis 带 , 而 C. supernus 从 D. szechuanensis 带 开始 出 现 , 上 延 至 Climacograptus leptotnecalis-C. venustus 带 , 因 此 曲 克 帕 尔 组 Dicellograptus complanatus 带 和 Climacograptus supernus 带 大 致 可 与 院 南 新 岭 组 Dicellograptus szechianensis 带 和 Climacograptus leptothecalis-C. venustus 带 相 对 比 。 JERE (Nikitin, 1971, 1976) FIZ 〈Tzaj,1974) ee ere 自 下 而 上 是 : (1) Anderken (2) Dulankara (3) 组 未 命名 ,组 之 下 称 Zharyk Beds (4) Tolen, Anderken 原先 克 列 尔 (1956) 划 归 中 奥 陶 统 , 从 其 中 所 产 的 Dicranograptus nicholsoni Hopkinson, Leptograptus flaccidus (Hall), Pseudoclimacograptus scharenbergi (Lapworth), Orthograptus quadrimucronatus Hall 等 笔 石 组 合 看 来 , 置 于 中 奥 陶 统 还 是 合适 的 。。 Zharyk Beds 所 产 的 Philliprinella, parabola, Trinudus tardus, Hammatocnemis tetrssulcatus 等 三 时 hh, HEAL Shee MIA Pseudoclimacograptus anhuiensis 带 上 部 相当 。 Tolen 分 上 下 两 层 , 下 层 称 为 Tshokpar 层 , 产 Dicellograptus complanatus, Climacograptus supernus, C. latus; 上 部 称 为 Ulkuntas 层 , 产 Climacograptus ex gr. scalaris, Glyptograptus persculptus, Diplo- graptus modestus, Dalmanitina mucronata, D. olini 等 。Tshokpar 层 相 当 克 列 尔 (1956) 的 曲 克 帕 尔 组 。Ulkuntas 层 的 化 石 组 合 与 华中 区 五 峰 组 观音 桥 层 及 捷克 斯 洛 伐 克 波 希 米 亚 Kosov 层 Diplograptus bohemicus 带 极其 相似 , 与 皖南 新 岭 组 砂岩 段 上 部 相当 。G., perscu- lptus 和 D. modestus 可 能 是 先驱 分 子 。 这 两 种 笔 石 在 英国 阿 石 极 阶 D. anceps 带 也 有 存在 ( 见 Elles and Wood, 1901-1918; Davies, 1929), 、 关 于 奥 陶 系 与 志 留 系 的 界线 奥 陶 系 与 志 留 系 的 界线 国际 上 通常 划 在 Hirnantian 阶 与 Rhudanian 阶 之 间 ,, 即 划 在 Hirnantian 阶 的 顶 界 和 Glyptograptus persculptus 带 的 底 界 。 近年 来 有 一 些 学 者 提出 以 兰 Be YER BE “Akidograptus aczza2zpatas” 带 的 底部 作为 志 留 系 底 界 的 主张 。 如 美国 Berry 和 Boucot (1970) 认为 G. persculptus 带 是 一 个 地 方 带 , 不 如 A. acuminatus 人 带 分 布 范围 广 , 主张 以 A. acuminatus 带 作 为 志 留 系 最 低 的 一 个 笔 石 带 ;苏联 Nikitin (1971, 1976) 在 哈 萨 克 东 南部 阿 希 苏 河 上 游 的 剖面 中 , ROLL Dalmanitina mucronata 为 代表 的 三 叶 虫 动物 群 与 以 Glyptograptus persculptus 为 代表 的 笔 石 群 共生 ,将 原 归 下 志 留 统 的 G. persculptus 带 置 于 奥 陶 系 , 而 把 志 留 系 的 底 界 划 在 A. acuminaus 带 的 底部 。 笔 者 认为 志 留 系 的 底 界 还 是 划 在 GC. persculptus 带 的 底部 为 宜 。 李 积 金 : 皖南 晚 奥 陶 世 地 层 及 其 与 国内 外 的 对 比 139 皖南 新 岭 组 Diceratograptus mirus 带 之 上 与 下 志 留 统 高 家 边 组 底部 Glyptograptus gra- cilis 带 ( 相 当 于 G. persculptus) ZA EA 30—100 KWAY S OBER, 此 砂岩 代表 晚 奥 陶 世 海 退 的 沉积 。 在 浙江 临安 上 骆 家 剖面 ,相当 于 此 砂岩 段 的 层 位 中 ,最 近 杨 达 镍 建立 两 个 笔 石 带 , 上 一 带 为 Diplograptus niushangensis 带 , 下 一 带 为 Pearaortjograjptais yuqianensis 带 , 这 两 个 笔 石 带 分 别 可 与 华中 区 上 奥 陶 统 五 峰 组 上 部 Diplograptus bohemicus 带 和 Pa- raorthograptus uniformis 带 相对 比 。 刀 .zzzuspamgezss 带 与 下 志 留 统 底部 G. persculptus 带 之 间 有 一 层 砂 砾 岩层 , 可 能 代表 短暂 的 间断 。 在 江西 武 宁 , 上 奥 陶 统 新 开 岭 组 为 混合 相 地 层 , 产 三 时 虫 、 笔 石 及 其 它 化 石 , 三 时 虫 以 小 达尔 受 虫 Dalmanitina 为 特征 , 称 为 Dalmanitina 带 , 与 华中 区 五 峰 组 上 部 Diplograptus bohemicus 带 相当 ; 此 带 之 上 为 下 志 统 黎 树 园 组 ,其 底部 产 Glyptograptus lungmaensis Sun, G. tamariscus Nicholson, Diplogra- ptus cf. modestus Lapworth =#MEGREZA,H EAM Akidograptus (AqSI4ES, 1976), 在 宁国 胡 乐 新 岭 组 砂岩 段 之 上 为 下 志 留 统 高 家 边 组 ,其 底部 也 产 双 笔 石 类 ,它们 是 Clim- acograptus xiaxiangensis Li, Glyptograptus gracilis Ge, Diplograptus modestus Lapworth 等 , ETE LANA RBE Uh, 高 家 边 组 底部 最 先 出 现 的 也 是 双 笔 石 类 ,如 Glyptograptus cf. gracilis Ge, G. tamariscus Nich. Climacograptus miserabilis Elles et Woos 等 , 其 后 才 HRSA BAZS, 1980). HAP RAMA Dalmaniting 层 ( 即 观音 桥 段 ) 与 下 志 留 统 龙 马 溪 组 Parakidograptus acuminatus 带 之 间 为 Glyptograptus persculptus 带 , 显 然 上 述 产 双 笔 石 类 的 层 位 与 下 志 留 绕 龙 马 溪 组 底部 G. persculptus 带 应 是 相当 。 在 华中 区 上 奥 陶 绕 五 峰 组 中 通常 发 育 赫 南 特 动物 群 〈Hirnantia Faunas) , 它 从 Tang- yagraptus typicus 带 上 部 开始 出 现 , 向 上 一 直 延 续 至 Diplograptus bohemicus Hi, AKERS ” 守 国 胡 乐 新 岭 组 Diceratograptus mirus 带 之 上 厚 约 100 KHAYP are LAAN 组 Diceratograptus mirus 带 之 上 厚 约 30 米 的 细 砂 岩 及 太平 郭 村 上 西 坑 新 岭 组 Diceliogra- ptus szechuanensis 带 之 上 厚 约 100 米 的 细 砂 岩 , 与 赫 南 特 动物 群 出 现 的 层 位 大 致 相当 。 类 似 的 情况 在 英国 也 见 到 , 在 苏格兰 南部 莫 发 地 区 阿 石 极 统 Dicellogreapraus anceps 带 (相当 于 我 们 Dicellograptus szechuanensis 带 ) 5 PRBS Birkhill Wa GC. persculptus 带 之 间 , 为 二 层 厚 3.15 米 不 含 化 石 的 泥岩 。 在 中 威尔士 地 区 , 在 Dicellograptus ancepstti Fl Glypt- ograptus persculptus 开始 出 现 之 间 的 岩层 超过 600 HK (Lawson, 1970). 根据 Ingham & Wright (1970) 的 研究 , 英 国 D. anceps 带 可 延至 阿 石 极 统 Rawtheyan HZ, HEA Hirnantian 阶 , 因 此 上 述 这 3.15 米 的 泥岩 和 600 米 的 岩层 分 别 与 英国 Hirnantian 阶 相 当 。 在 北美 阿拉 斯 加 , 朱 金 和 卡特 CChurkin & Carter, 1970) 测 制 一 条 横越 奥 陶 一 志 系 界线 的 剖面 , 他 们 所 划分 的 奥 陶 一 志 留 系 之 间 有 一 层 厚 约 0 一 1.5 米 的 凝 灰 岩 , 刀 .am- ceps 45 GC. persculpms 带 的 间距 仅 0.6 米 , 上 奥 陶 统 与 下 志 留 统 之 间 可 能 存在 间断 。 在 波兰 ,根据 Tomczyk 和 Tomczykowa〈1976) 的 研究 , 阿 石 极 统 最 上 部 Mucronaspis mucro- nata Hi R= EAB PRB OG. persculptus 带 的 直接 接触 仅见 于 Lebork IG-1 钻 孔 ,而 在 其 它 地 区 , 阿 石 极 统 与 兰 多 维 利 统 之 间 存 在 沉积 间断 , 阿 石 极 统 的 侵蚀 面 一 般 为 暗 灰色 和 褐色 质 差 ;有 时 有 小 卵石 的 砂岩 ,显示 隆起 , 此 砂岩 厚 0.2 一 1 米 , 在 粒度 大 小 和 排列 是 可 变 的 。 这 些 砂 崖 一般 直接 为 粘土 岩 和 含 笔 石 的 黑色 页 岩 所 复 , 所 产 笔 石 指示 vesiculosus 140 中 国 科学 院 南 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带 或 甚至 cyphus 带 , 较 老 的 acuminawus 带 仅 局 部 见 到 ,. 地 层 间断 在 这 里 切割 掉 阿 石 极 统 最 上 部 mucronata 带 和 兰 多 维 利 统 最 下 部 ,向 上 到 vesiculosus 带 或 cyphus 带 , 这 一 间断 或 者 与 塔 康 运动 〈Taconian movements) 有 关系 ,是 海底 动荡 的 结果 (Tomczyk and Tomezy- kowa, 1976, p. 337 一 339)。 在 我 国 也 有 类 似 情 况 存在 ,五 峰 组 观音 桥 层 与 其 上 的 志 留 系 常 有 程度 不 同 的 沉积 间断 , 如 贵州 遵义 董 公 寺 十 字 铺 戴 家 坝 观 音 桥 层 《Dealzranizxz2) 与 下 志 留 统 龙 马 谋 组 之 间 缺 失 志 留 系 底部 笔 石 带 。 这 一 间断 称 为 宜昌 运动 第 二 幕 ( 盛 革 夫 , 1974,67 页 )。 从 笔 石 动物 群 的 面貌 来 看 , 上 奥 陶 统 是 以 平底 的 Dicellograptus 为 特征 , 根据 穆 恩 之 等 的 研究 ,此 类 又 笔 石 一 直 延 续 至 五 峰 组 顶部 D. bohemicus 带 。 当 进 大 志 系 时 ,又 笔 石 完全 绝迹 。 因 此 ,可 以 把 又 笔 石 的 消失 作为 志 留 系 的 开始 。 最 近 尼 基 廷 (Nikitin,1971,1976) 研究 苏联 哈萨克 奥 陶 系 时 , 在 含 Clhmacograptus supernus E. et W. 和 Dicellograptus complanatus Lapworth 的 Tshokpar 层 之 上 的 Ulkuntas © 层 中 发 现 Dalminitina mucronata, D. olini, Hirnantia SP 和 Glyptograptus persculptus, Climacograptus medius, Diplograptus modestus, D. bohemicus 共生 ,他 把 这 一 混合 相 地 层 与 英国 G. persculptus 带 对 比 , 作为 奥 陶 系 的 顶 界 。 他 以 Andrew (1925) 报道 的 在 威尔士 南部 Garth 兰 多 维 利 统 底 层 下 伏 沉 积 中 获得 G. cf. persculptus, Diplograptus cf. modestus parvulus 为 依据 ,认为 G. persculpus 带 限于 局 部 的 兰 多 维 利 统 底部 之 下 , 主要 和 奥 陶 系 顶部 有 关系 。 在 英国 志 留 系 底 界 显然 不 应 划 在 G. persculptus 带 的 底部 ,而 应 划 在 Akid- ograptus acuminatus 带 的 底部 。 这 一 界限 很 可 能 相当 于 层 型 中 的 兰 多 维 利 统 底 部 。 JER 还 提出 , 志 留 系 底 界 划 在 A. acuminatus 带 的 底部 ,恰好 是 单 笔 石 类 开始 出 现 , 从 动物 区 系 来 讲 是 合适 的 。 对 于 Andrew (1925) 的 报道 ,最 近 Cooks, Toghill, #1 Ziegler (1970) 提出 疑问 , iA 为 这 层 砂岩 不 能 与 兰 多维 利 统 Rhuddannian 阶 底部 的 砂岩 相对 比 ,这 个 证 据 仍然 可 疑 。 笔 者 认为 ,即使 在 兰 多 维 利 统 底部 砂岩 层 位 之 下 获得 G. cf. persculptus, D. cf. modestus pa- roulus 也 不 奇怪 ,在 连续 沉积 的 地 层 中 , 出 现 一 些 先 驱 分 子 是 完全 可 能 的 。 爱 丽 斯 和 伍德 (Elles and Wood, 1901 一 1918) 在 《英国 的 笔 石 ?专著 中 所 列 的 属 种 对 比 表 中 Glyptograptus persculptus 系 从 阿 石 极 统 D. anceps HAIGH, LBS AFIS G. persculptus to 在 苏格兰 南部 莫 发 地 区 的 剖面 中 , 戴 维 斯 (Davies,1929) 描述 了 产 于 阿 石 极 阶 D. complanatus 带 中 的 Diplograptus cf. modestus Lapworth 和 产 于 D, anceps ae hy Diplograptus modestus intensus Davies, te REP K | hi 36 ZA BR psa aR 描述 了 类 似 的 分 子 Diplograptus modestus atavus Mu et Ling 最 近 葛 梅 钰 在 华中 区 五 峰 组 Tangyagraptus typicus 带 中 还 发 现 4fzidograptause 这 些 事实 说 明 一 些 过 去 仅 限 于 下 志 留 统 底部 的 笔 石 , 在 上 奥 陶 统 也 可 出 现 。 在 哈萨克 的 剖面 中 , Dealzpazptzjzza mucronata, D. olini, Hirnantia sp., Glyptograptus persculptus, Climacograptus normalis, Diplograptus bohemicus, D. ex gr. modestus, D, par- vulus 等 系 产 于 剖面 第 3 层 及 第 4 层 〈 此 层 厚 66 米 ) 底 部 , 其 上 第 5 AAW Akidogra- ptus, 7= Dalmanitina 的 层 位 与 产 Akidograptus 的 层 位 之 间 还 有 相当 一 段 地 层 ,, 这 段 地 层 , 与 江西 武 字 新 开 岭 组 顶部 Dalmanitinag 层 和 下 志 留 统 黎 树 园 组 Akidograptus ascensus 带 之 间 产 双 笔 石 类 的 层 位 与 华中 地 区 五 峰 组 顶部 Dalmaniting 层 和 下 志 留 统 龙 马 溪 组 张 文 堂 等 ,1982 ,中国 奥 陶 系 的 划分 及 对 比 ER 李 积 金 : 皖南 晚 奥 陶 世 地 层 及 其 与 国内 外 的 对 比 141 Parakidograptus acuminatus 带 之 间 的 Glyptograptus persculptus 带 应 是 相当 的 。 根 据 岩 性 、 层 位 及 生物 群 性 质 ,, 哈萨克 Ulkuntas 层 与 我 国 华 中 区 五 峰 组 观音 桥 层 最 为 相似 , 特别 是 D. bohemicus 的 发 现 , 可 分 别 与 华 书 中 区 五 峰 组 顶部 及 波 希 米 亚 上 奥 陶 统 Kosov 层 Dipl- ograptus bohemicus 带 相 对 比 。 关于 以 单 笔 石 类 的 出 现 作为 志 留 系 开 始 的 观点 , 爱 丽 斯 (Elles,1922) 和 戴 维 斯 (Davies, 1929 ) 就 兽 提出 , “Glyptograptus persculptus 带 和 Akidograptus acuminatus 带 缺 乏 单 笔 石 ,根据 古生物 最 好 包括 在 奥 陶 系 之 中 。 但 没有 任何 人 采纳 这 一 意见 。 最 近 Rickards & Hutt (1970) 报道 在 英国 湖区 G. persculptus HH RH Monograptus ceryx Rickards et Hutt。 从 动物 区 系 来 讲 , 笔者 认为 志 留 系 底 界 应 划 在 G. persculptus 带 的 底部 。 这 与 尼 基 延 所 主张 的 以 单 笔 石 类 的 出 现 作为 志 留 系 底 界 的 观点 也 相 吻 合 综 上 所 述 , 从 笔 石 群 性 质 和 构造 运动 角度 来 看 ,把 奥 陶 系 与 志 留 孙 的 界线 划 在 上 奥 陶 统 顶部 Diplograptus bohemicus 带 和 下 志 留 统 底部 Glyptograptus persculptus 带 之 间 是 合适 的 。 / ee a FURS, 1976, HRRBAHEOME NA Dye, 中 国 科 学 院 南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七 号 。 科学 出 版 社 。 俞 剑 华 等 ,1976, 江 西 修 水 流域 的 奥 陶 系 。 南 京 大 学 学 报 〈 自 然 科学 版 ),1976 年 , 第 2 期 。 中 国 奥 陶 纪 地 层 对 比 表 及 说 明 书 。 中 国 各 纪 地 层 对比 表 及 说 明 书 。 科 学 出 版 社 。 钱 义 元 、 李 积 金 等 ,1964, 安 徽 南部 震 且 系 及 下 古 生 界 的 新 认识 。 中 国 科学 院 南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地 层 文集 , 第 1 号 , 科 学 出 版 社 。 B32 1974,HR/NARSH Dalmaniting 层 。 中 国 奥 陶 系 的 划分 和 对 比 。 地 质 出 版 社 。 穆 恩 之 ,1974, 正 笔 石 及 正 笔 石 式 树 形 笔 石 的 演化 、 分 类 和 分 布 。 中 国 科 学 ,1974 年 , 第 2 期 Berry, W. B. N., 1960, Graptolites faunas of the Marathon Region, West Texas. Univ. Texas Pub. 6005, Churkin, M. Jr., and Carter, C., 1970, Early Silurian graptolites from southeaster Alaska an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graptolite sequence in North America and Arctic. Prof, Pap. U. S. Geol. Surv., no, 653, 51 pp. Cocks, L. R. M., Toghill, P. and Ziegler, A. M., 1970, Stage name within the Llandovery Series. Geol. Mag., vol. 107, no. 1, Davies, K. A., 1929, Notes on the graptolite fauna of the Upper 0 and Lower Silurian. Jbid., vol. 66. Ingham, J. K. and Wright, A. D., 1970, A revised classification of the Ashgill Series. Lethaia, vol. 3, no. 3. Jaanusson, V., 1963, Lower and Middle Viruan (Middle Ordovician) of the Siljan_District, Bull. Geol. Inst. Univ. Uppsala, vol. XLII. Nikitin, I. F., 1971, The Ordovician System m Kazakhstan. Mem. Bur. Rech. Geol, Minier., 73, Col- loque Ordovicien-Silurien, Brest, September, 1971, pp. 337 一 343. , 1976, Ordovician-Silurian deposits in the Chu-Ili Mountains (Kazakhstan) and the pro- blem of the Ordovician-Silurian boundary. pp. 293—300. In Bassett, M. G, (ed.) 1976. The Ordo- vician System: Proc. Pal. Ass. Sympossium, Birmingham, September 1974, 696 pp., Univ. Wales Press and National Museum Wales, Cardiff. Riva, J., 1974, A revision of some Ordovician graptolites of eastern North America. Palaeontology, vol. 17,..pt. 1. Rickards, R. B. and Hutt, J. E., 1970, The earliest monograptid, Proc. Geol. Soc. Lond., no. 1663. Skoglund, R., 1963, Uppermost Viruan and Lower Harjuan (Ordovician) stratigraphy of Vastergéland and Lower Harjuan graptolite faunas of Central Sweden. Bull, Geol. Inst. Univ. Uppsala, vol. XLII. Thomas, D. E., 1960, The zonal distribution of Australia graptolites. Journ. Proc. Roy. Soc., New South 142 中 国 科 学 院 南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Wales, vol. 94. Toghill, P., 1970, Highest Ordovician (Hartfell shale) graptolite faunas from the Moffat area South Seotland. Bull. Br. Mus. (Nat. Hist.) Geol., 19(1). Tomezyk, H. and Tomezykowa, E., 1976, Development of Ashgill and Llandovery sediments in Poland. pp. 327—348. In Bassett, M. G. (ed.) 1976. The Ordovician System: Proc. Pal. Ass. Sympos- sium, Birmingham, September 1974, 696 pp. Univ. Wales Press and National Museum Wales, Cardiff. Williams, A., et al., 1972, A correlation of Ordovician rocks in the British Isles. Spec. Rep. Geol. Lon- don, no. 3. Kennep B. M., 1956, Tpanronuts: OpnoBHKa Uy-Mnniicxux rop. B: OpnmoBHK KasaxcTaHa If. AH CCCP, Tpy6o. Teoa, Hxcr., Bem. 1, crp..50—102. Mocksa. LATE ORDOVICIAN STRATA OF SOUTH ANHUI AND THEIR CORRELATIONS Li Jijin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Palaeontology, Academia Sinica) Abstract The strata of Late Ordovician widely distributed and well-developed in South Anhui are rich in fossils and are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sections for the study of Late Ordovician from Jiangnan Transitional Region. In order to make a further study of the strata and faunas of Upper Ordovician in South Anhui, the writer has gathered up lots of materials on the Upper Ordovician sections and fossils, which can be taken as basis to esta- blish five fossil zones and to start a discussion about the correlation of these zones with those of other regions both in China and abroad anl what is more, to put forward his view points upon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Ordovician and Silurian System and upon the rela- tions under the deposit environments with faunal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gives an account of seven geological sections of Upper Ordovician in the districts of Ningguo, Jixi, Taiping and Yixian of South Anhui. The Huangnehkang Forma- tion, 24—133 meters in thickness, is lithologically composed of calcareous shale, yielding trilobites and ostracods, with Nankinolithus nankinensis Lu as typical form, which is a zonal fossil of the Tangtou Formation of Tangshan, near Nanjiang. This formation may be, there- fore, called the Nankinolithus nankinensis zone. According to the li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Xinling Formation, 183—-677 meters in thickness, may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lower part being mainly of shales; the middle part being sandy shales alternating with si- Itstone and the upper part containing fine sandstone intercalated with thin shales. This formation may be again sub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four graptolite zones in descending order: 4 Diceratograptus mirus zone; 3 Climacograptus leptothecalis-C. venustus zone; 2 Diceloograptus szechuanensis zone; 1 Pseudoclimacograptus anhuiensis zone. The writer proposed to name as sandstone member the rocks, about 30—100 meters thick, on the top of the Xinling Formation, in which no fossils have so far been found. 李 积 金 : 皖南 晚 奥 陶 世 地 层 及 其 与 国内 外 的 对 比 143 Based on the occurrence of Dicellograptus cf. johstrupi Hadding and Rectograptus pau- peratus (Elles et Wood) in association with Nankinolithus in the Jiantsakou formation of Zunyi, North Guizhou (Chang et al., 1964), the Nankinolithus zone of the Huangnehkang Formation in South Anhui may be, at least, orrelated with the lower part of the Pleurog- raptus linearis zone in Europe, owing to the fact that the two above-memtioned graptolites are important members of the P. linearis zone of the Vasagaard Stage (Upper Ordovilcian) in Sweden. The P. anhuiensis zone of the Xinling Formation included many species, such as P. clevensis, A. disjunctus yangtzensis and D. szechuanensis U-formalis, of which the first is an important fossil of the P. linearis zone of Sweden, the second is a zonal fossil of the A. disjunctus yangtzensis zone of the Wufeng formation, Central China,-and the last, however, occurs in the A. disjunctus yangtzensis zone and the D. szechuanensis zone of the Wufeng formation. Hence it follows that the Pseudoclimacograptus anhuiensis is equiva- lent to both the upper part of the P. linearis zone of Europe and the A. disjunctus yangtz- ensis zone of the Wufeng formation. The D. szechuanensis zone of the Xinling Formation carries a great many graptolites represented by D. anceps, D. ornatus, D. szechuanensis, C. supernus. C. normalis, C. miserabilis, R. abbreviatus, R. socialis, etc., all of which are com- monly present in the D. szechuanensis zone of the Wufeng Formation, and also important members of the D. complanatus zone and the D. anceps zone of England, with the excep- tion of D. szechuanensis. Especially noteworthy is D. anceps, which is restricted within the middle and upper parts of the D. szechuanensis zone of the Xinling Formation. Consequ- ently, the D. szechuanensis zone may be correlation with the D. complanatus zone and the D. anceps zone of England. On the other hand, the C. leptothecalis-C. venustus zone and the Diceratograptus mirus zone can be compared with the T. typicus zone and the Dicera- tograptus mirus zone of the Wufeng Formation. The sandstone member is equivalent to that of the Paraorthograptus uniformis zone and the Diplograptus bohemicus zone of the Wufeng Formation, while the barren grey mudstone (3,15 m. thick) of Upper Ashgill from Dobb’s Linn, Moffa, in Scotland, corresponds roughly to that of the C. leptothecalis-C. venustus zone up to the top part of the sandstone member of the Xirling Formation. Cor- relations of these zone with those of other tegions both in China and abroad are shown in Tables 1 and 2. It is worthy of note that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ptolite faunas, many forms about 57 species in the Xinling Formation are identical with those of the Wu- feng Formation, and some of them are forms widely distributed all over the continents of the world.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are also many new forms which are only restricted wi- thin this region, indicating the fact that in the period of late Ordovician, the sea basin of South Anhui was connected with other basins. It can be assumed that different types of graptolite faunas were resultant from different modes of life of graptolites for adapting va- rious past environment (Mu, 1974, p. 234). The secondary branch-bearing graptolites, namely Tangyagraptus and Pleurograptus, are not present in the Xinling Formation, nor Dendrograptids. Instead of them, Diplogra- ptids are dominant, accounting for about 2/3 of the total of graptolite fauna of the Xinling Formation, probably due to the fact that Tangyagraptus, Pleurograptus and Dendrograptids were not adapted to the higher sandy and changeable environments, while the Diplograp- tids were hard in texture and could well be suitable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posits and faunas of Late Ordovician in South Anhui differ 144 中 国 科 学 院 南 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from those in Central and South China regions, showing a transitional feature between these two regions and being proposed to be named as the Jiangnan Transitional Region by the pre- sent writer. Based on lithofacies, thickness and fauna’s feature, this transitional region, bordered by the Boyanghu Lake, may be again divided into two provinces, namely the Central Hunan-North Jiangxi Province in the west and the South Anhui-West Zhejiang Province in the east (See text-fig. 2). In the opinion of the writer, the boundary of the Ordovician and Silurian Systems seems to be drawn between the Diplograptus bohemicus zone and Glyptograptus perscu- lptus zone of Central China, being defined just at the disappearance of Dicellograptus and the occurrence of Monograptids. From the viewpoint of animal realm, the above-mentioned border lines seem to be acceptable. 人 ae PN ee 第 20 号 中 国 科学 院 南 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No. 20 1984 4 4 月 Mem. of Nanjing Inst. of Geol. & Palaeont. Acad. Sinica April, 1984 院 南 上 奥 陶 统 新 岭 组 的 笔 石 = Re 《中 国 科 学 院 南 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 本 文 所 描述 的 笔 石 系 笔者 和 有 关 同 志 在 1960 二 1974 年 间 在 宁国 .绩溪 、 太 平和 时 县 等 地 采 得 的 。 共 计 有 16 个 属 129 种 ,其 中 52 新 种 和 新 亚 种 。 这 是 目前 国内 外 仅 次 于 华 中 区 五 峰 组 又 一 丰富 的 上 奥 陶 绕 笔 石 群 , 它 不 仅 大 大 地 丰富 上 奥 陶 绕 的 笔 石材 料 ,而且 对 研究 上 奥 陶 统 的 笔 石 分 带 \ 对 比 和 笔 石 群 的 分 布 及 生物 地 理 分 区 等 方面 ,无 疑 都 有 相当 大 的 意义 。 据 初步 统计 ,目前 全 世界 已 发 现 的 上 奥 陶 统 笔 石 总 数 在 400 种 以 上 ,其 中 我 国 占 四 分 之 三 。 这 一 事实 说 明 , 上 奥 陶 统 的 笔 石 群 与 下 中 奥 陶 统一 样 , 也 是 相当 丰富 的 。 贝 里 和 布 科 特 (Berry and Boucot,1973) 提 到 晚 奥 陶 世 晚期 的 笔 石 仅 包括 5 一 6 属 的 少数 种 , RFLP (Skevington, 1974) 认为 可 以 视 为 冰期 影响 的 进一步 表现 。 从 我 国 的 材料 来 看 , 晚 奥 陶 世 晚 期 的 笔 石 并 没有 受到 冰期 的 影响 。 文 内 还 对 双 笔 石 科 分 类 的 历史 作 了 回顾 ;着 重 论 述 了 假 栅 笔 石 、 直 管 笔 石 、. 拟 直 笔 石和 围 笔 石 , 并 提出 双 笔 石 科 的 分 类 方案 。 承 周 思 三 、 梁 晓 云 同志 标本 照相 , 徐 宝 瑞 同志 清 绘 插图 , 均 此 志 谢 。 二 上 SB tal ar IS eS KR. ALRBA—H EDA WERE, 富 含 笔 石 , 是 江南 过 渡 区 上 奥 陶 统 上 部 有 代表 性 的 剖面 之 一 。 根 据 笔 者 (1983) 的 研究 , 本 组 为 一 套 砂 岩 , ae 韵律 的 似 复 理 式 建造 ; 岩 性 大 致 可 分 为 三 部 分 : 下 部 以 页 岩 或 泥岩 为 主 ;中 部 为 粉 砂岩 与 砂 质 页 岩 互 层 , 间 夹 薄 层 页 岩 ; 上 部 为 细 砂 岩 夹 薄 层 页 岩 , 总 厚 183 一 577 米 。 自 上 而 下 分 为 四 个 笔 石 带 : . Diceratograptus mirus 囊 4 3. Climacograptus leptothecalis-Climacograptus venustus fF 2. Dicellograptus szechuanensis #4 1 . Pseudoclimacograptus anhuiensis HF SS. RMB TE 皖南 新 岭 组 的 笔 石 以 双 笔 石 为 主 , 占 新 岭 组 笔 石 总 数 的 2/3, 双 笔 石 科 的 分 子 ( 仅 限于 忘 留 系 的 几 个 属 除外 ) 在 新 岭 组 几乎 均 有 其 代表 。 这 里 简单 地 介绍 一 下 双 笔 石 科 分 类 的 历史 ,同时 就 有 关 几 个 属 进行 讨论 ,最 后 提出 我 们 对 双 笔 石 科 分 类 的 意见 。 146 中 国 科学 院 南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1. 分 类 简 史 双 笔 石 科 〈Diplograptidae) 是 拉 普 湿 斯 (Lapworth, 1873) 创立 ,包括 下 列 各 属 : Ch- macograptus Hall, Diplograptus M’Coy, Glyptograptus Lapworth, Petalograptus Suess”, Cepha- lograptus Hopkinson 和 Orthograptus Lapworth, 其 后 ,在 拉 普 混 斯 的 指导 下 ,爱丽 斯 和 伍德 〈Elles and Wood, 1901—1918) 在 其 所 著 的 《英国 的 笔 石 》 一 书 中 , 对 双 笔 石 科 的 分 类 , 除 增加 一 个 围 笔 石 亚 属 (Amplerograptus Elles et Wood, 1907) 外 ,与 拉 普 滥 斯 (1873) 的 分 类 完全 相同 ; 1908 年 路 德 曼 (Ruedemann) 研究 纽约 州 笔 石 时 , 将 Govsogyraptas Emmons, 1855 和 Cryptograptus Lapworth, 1880 也 包括 在 双 笔 石 科 之 中 , 并 将 Orthograptus quadrimucronatus 一 类 具有 胞 管 口 刺 的 直 笔 石 作为 Orthograptus Lapworth, 1873(s. str.) ; 当 作 Glossograptus 的 一 个 亚 属 ;而 将 其 它 不 具 口 刺 的 直 笔 石 归 人 Diplograptus (s. 1.)o 1938 年 布尔 受 〈Bulman) 对 双 笔 石 科 的 分 类 基 本 上 采用 爱丽 斯 和 伍德 〈1906-1908) 的 意见 ,但 把 Cryzttograptus 也 置 于 双 笔 石 科 之 中 , 并 将 Trigonograptus 和 Skzagraptai 附 一 问号 ,也 暂 放 在 这 一 科 里 。1947 年 路 德 受 在 他 的 : 《北美 的 笔 石 》 一 书 中 , 除 仍 将 O. quadrimucronamus 一 类 具有 胞 管 口 刺 的 直 笔 石 置 于 Glo- 5s5ogjabpttl5, 把 直 笔 石 限 于 不 具 胞 管 口 刺 的 一 类 , 另 选 0. calcaratus Lapworth 为 模式 种 , 归 人 双 笔 石 科 外 ;对 双 笔 石 科 的 分 类 ,与 爱丽 斯 和 伍德 (1906 一 1908) 及 布尔 受 〈1938) 的 意 见 基 本 相同 。 兹 抄录 如 下 : Family Diplograptidae Lapworth, 1873, emend., of Ruedemann Genus Diplograptus McCoy, 1850 Subgenus Orthograptus Lapworth, 1873 Subgenus Glyptograpitus Lapworth, 1873 Subgenus Amplexograptus Elles et Wood, 1907 Subgenus Mesograptus Elles et Wood, 1907 Genus Petalograptus Suess, 1851 Genus Climacograptus Hall, 1865 Genus Cryptograptus Lapworth, 1880 Genus Trigonograptus Nicholson, 1869 同年 , 普 利 贝 (Pribyl) 对 Climacograptus Hall, 1865 进一步 作 了 分 类 ,以 Climacogra- ptus innotatus Nicholson, 1869 为 模式 种 ,建立 一 个 新 亚 属 , 取 名 Paraclimacograptus Pribyl, 1947, 同 时 以 Climacograptus scharenbergi Lapworth, 1876 为 模式 种 ,建立 一 个 新 属 , 取 名 Pseudoclimacograptus Pribyl, 1947,8 + WEA EH EA WF} (Climacograptinae Frech, 189 7) : ZH. HR, HAM (1949) 对 Orthograptus 也 进一步 作 了 分 类 , 把 直 笔 石 仅 限于 以 0. quadrimucronatus 为 代表 的 具有 胞 管 口 刺 的 一 类 ,并 上 归 人 舌 笔 石 科 〈Glossograptidae), 而 将 其 它 不 具 胞 管 口 刺 的 直 笔 石 , 以 Diplograptus pristis var. truncatus Lapworth, 1876 为 模式 种 ,创立 一 个 新 属 , 取 名 Rectograptus, VAAMBEAFR. 1950 年 , 穆 恩 之 在 他 的 《关于 笔 石 的 交 化 和 分 类 》 一 文中 ,对 双 笔 石 科 的 分 类 与 布尔 曼 (1938) 大 体 相 同 ,但 把 原 属 双 笔 石 属 中 的 几 个 亚 属 提升 到 属 的 位 置 ,并 将 隐 笔 石 归 人 Cryptograptidae。 后 来 ,布尔 曼 (1955) 也 1) [¥H%H Petalolithus Suess. 李 积 金 : 皖南 上 奥 陶 统 新 岭 组 的 笔 石 147 把 双 笔 石 属 中 的 几 个 亚 属 独立 成 属 ,同时 还 把 双 笔 石 科 分 为 三 个 亚 科 * 即 Climacograptinae Frech, 1897, Diplograptinae Lapworth, 1873 和 Petalograptinae Bulman, 1955, 苏联 笔 石 学 者 奥 布 特 〈Obut,1957) 在 其 《 笔 石 属 的 分 类 和 索引 》 一 文中 ,也 把 双 笔 石 科 分 三 个 亚 科 , 它们 是 双 笔 石 亚 科 , 栅 笔 石 亚 科 和 Cryptograptinae Mu, 1950, {ARK HA i AK Se (1955) WiERAA WE, UR BKW BHA Peralolithus Suess, 1851 和 Cephalograptus Hopki- nson, 1869 JHA M#ZAWEHZH, FE Rectograptus tHJAAK—WFE, te Orthograptus Lapworth, 1873 (s. sr.) 置 于 舌 笔 石 科 ;在 他 的 栅 笔 石 亚 科 中 , 除 Climacograptus 外 ,还 包 。 插 Paraclimacograptus, Pseudoclimacograptus 和 Hedrograptus Obut,1949。 穆 恩 之 , 李 积 金 (1960) 对 双 笔 石 科 的 分 类 , 与 穆 恩 之 (1950) 基本 相 类 似 , 但 把 Hedrograptus 和 Peiragra- ptus Strachan, 1954 也 包括 在 双 笔 石 科 之 中 , 而 把 Rectograptus 和 Cyctograptus (EX) Or- thograptus 的 同 义 名 称 ; 把 Akidograptus 和 Cryptograptus 分 别 岂 人 Dimorphograptidae Elles et Wood, 1908 和 Cryptograptidae Hadding, 1915; 把 Trigonograptus 和 Skiagraptus _ EF Phyllograptidae Lapworth, 1873, 同年 , 雅 努 过 《Jaanusson) 把 双 笔 石 科 分 为 双 笔 石 亚 科 ,毛笔 石 亚 科 〈Lasiograptinae Lapworth,1879) , 花 淤 笔 石 亚 科 和 尝试 笔 石 亚 科 (Pe- iragraptinae Jaanusson, 1960) ,把 栅 笔 石 包括 在 双 笔 石 亚 科 之 内 . 1968 年 奥 布 特 和 索 波 利 夫 斯 卡 娅 〈Obut and Sobolevskaya) 研究 苏联 诺 里 尔 斯 克 地 区 兰 多 维 利 笔 石 时 , 又 采用 花 激 笔 石 亚 科 的 名 称 , 而 把 隐 笔 石 亚 科 排除 在 双 笔 石 科 之 外 ; 在 这 篇 文章 中 , 他 们 还 建立 了 两 个 新 属 , 即 Comograptus Obut et Sobolevskaya,1968 和 Dittograptus Obut et Sobolesykaya, 1968 前 者 置 于 栅 笔 石 亚 科 , 后 者 归 人 双 笔 石 亚 科 . 1970 年 布尔 曼 所 写 的 最 后 一 本 笔 石 专 论 中 ,把 原先 划分 的 三 个 亚 科 废弃 不 用 ,而 把 长 期 以 来 坚持 不 承认 的 Pseudoclimacograptus, 也 包括 在 双 笔 石 科 之 中 , 把 尝试 笔 石 亚 科 独立 成 科 。 现 将 布尔 曼 对 双 笔 石 科 的 分 类 列 单 TF: Diplograptidae, Lapworth, 1873 Diplograptus M’Coy, 1850 Amplexograptus Elles et Wood, 1907 Cephalograptus Hopkinson, 1869 Ciimacograptus Hall, 1865 Cystograptus Hundt, 1942 Glyptograptus Lapworth, 1873 G. (Glyptograptus) G. (Pseudoglyptograptus) Bulman et Richards, 1968 Orthograptus Lapworth, 1873 Pelelobrapres Suess, 1851 Pseudoclimacograptus Pribyl, 1947 P. (Pseudoclimacograptus) P. (Clinoclimacograptus) Bulman et Richards, 1968 P. (Metaclimacograptus) Bulman et Richards, 1968 包 契 克 (Bouxek,1973) 在 他 的 《 波 希 米 亚 下 奥 陶 纪 笔 石 》 专 著 中 , 以 Pseudoclimacogra- ptus formosus Mu et Lee, 1958 为 模式 种 , 建 立 一 个 新 亚 属 , 取 名 | Pseudoclimacograptus 148 中 国 科 学 院 南 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Undulograptus) Bouzek,1973; 苏联 笔 石 学 者 科 伦 Kopeap,(1979) 以 Climacograptus pacificus Ruedemann, 1947 为 模式 种 ,也 建立 一 个 新 属 , RA Pacificograptus, 穆 因 之 等 (1974) 研究 华中 区 五 峰 组 笔 石 时 ,也 建立 一 个 新 属 , 取 名 Paraorthograptus, 例 寅 南 (1978) © 研究 湖北 宜昌 早 志 留 世 笔 石 时 ,以 Peralolithus mirabilis Mu et al. 1974 为 模式 种 ,建立 一 个 新 属 , 取 名 Dischidograptus 置 于 双 笔 石 科 之 中 。 同 年 , 陈 旭 、 林 莹 坤 研究 黔 北 桐梓 下 志 留 统 笔 石 时 , PREARTREAR. RIL, ERE, BRE (1981) 研究 尖 笔 石 类 笔 石 时 ,把 Aksdograpeus 仅 限于 具 栅 笔 石 式 胞 管 的 一 类 ;而 把 具 直 管 笔 石 式 胞 管 或 胞 管 腹 缘 略 , 有 折 曲 的 类 型 ,以 Akidograptus acuminatus Nicholson, 1869 为 模式 种 ,建立 一 个 新 属 ; 取 名 Parakidograptus, XW BAK—TtHVE—REA WF Akidograptinae Li et Ge, 1981, 置 于 双 笔 石 科 之 中 。 以 上 概略 地 回顾 了 自 拉 普 滥 斯 (1873) 建 立 双 笔 石 科 以 来 有 关 双 笔 石 科 分 类 的 简 史 。 2. 有 关 几 个 属 的 讨论 (1) 关于 Pseudoclimacograptus 1958 年 穆 恩 之 、 李 积 金 研究 浙江 江山 常备 一 带 宁 , 国 组 中 的 攀 合 笔 石 时 ,发现 了 一 些 中 隔壁 呈 波 形 曲 折 的 假 栅 笔 石 , 取 名 Pseudoclimacogra- ptus formosus Mu et Lee 和 P. sinicus Mu et Lee; 同时 在 P. sinicus 的 一 个 标本 中 发 现 其 始 部 胞 管 曲 折 较 大 \` 具 有 小 横 沟 ,表示 出 此 种 笔 石 可 以 演变 成 具有 横 沟 的 笔 石 , 并 认为 横 沟 的 存在 是 表示 胞 管 始 部 进一步 的 裙 曲 。 其 后 , 穆 恩 之 等 〈1962) 研究 祁连山 笔 石 时 , 将 假 栅 笔 石 属 分 为 两 个 组 : 1) 夏 氏 假 栅 笔 石 组 (scparezper8gi group), 这 一 组 的 特征 是 中 隔壁 作 齿 状 折 曲 ,在 转折 处 有 向 外 伸 的 小 横 沟 ; 2) 美丽 假 栅 笔 石 组 Cformosus group), 这 一 组 的 特征 是 中 隔壁 作 波 状 折 曲 ,没有 横 沟 。 这 样 , 假 要 笔 石 的 含义 已 十 分 明确 。 因 此 笔者 认为 ,把 假 栅 笔 石 再 划分 若干 亚 属 是 没有 必要 的 。 笔 者 同意 陈 旭 、 林 党 坤 《1978) 的 意见 ,Bulman et Richards (1968) AY P. (Pseudoclimacograptus) 和 P. (Metaclimacograptus) 的 一 部 分 就 是 穆 恩 之 等 (1962) PS Kit SASS NE 4s P. (Mataclimacograptus) 的 另 一 部 分 笔 石 ,中 隔壁 作 棱 角 状 折 曲 ,属于 以 P. undulatus (Kurck) 为 代表 的 另 一 个 组 一 一 波折 假 栅 笔 石 组 (undulatus group), 至 于 他 们 的 P. (Clinoclimacograptus) 应 该 属于 Pseudoglyptograptus (MRR SEH, 1978, 34 页 )。 包 契 克 (1973) 的 Pseudoclimacograptus (Undulograptus) Boucek, 1973 就 是 穆 恩 之 等 (1962) 的 美丽 假 栅 笔 石 组 。 他 建立 的 忆 . (Undulograptus) jaroslavi Bouzek , 中 隔壁 直 , 似 应 为 雕 笔 石 。 (2) 关于 Rectograptus 本 属 包括 爱丽 斯 和 伍德 (1907) Orthograptus 中 的 trunca- tus 组 和 calcaratus 组 , 置 于 双 笔 石 亚 科 之 中 。 这 一 属 为 苏联 学 者 所 采用 。 笔 者 在 研究 华 中 区 五 峰 组 直 笔 石 ( 广 义 ) 时 感到 calcaratus AWA Glyptograpus 不 大 容易 区 分 , 很 多 过 去 定 为 雕 笔 石 的 种 ,与 calcaratus 组 的 笔 石 极其 相 象 。 爱 丽 斯 (1922) RS (1936— 1946,1947), 普 利 贝 (1949) MBSE SHERI, calcaratus 组 和 truncatus 组 的 笔 石 是 以 Gy- ptograptus dentatus—teretiusculus 和 G. teretiusculus 演化 而 来 的 。 普 利 贝 (1949) 指出 , 关 于 他 们 起 源 的 这 种 看 法 也 为 胞 管 的 一 般 外 形 所 证 实 , 它 们 的 胞 管 量 “S” 形 弯曲 ,以 致 多 少 令 人 想起 最 早 的 Glyptograptus 的 代表 。 这 种 形状 的 胞 管 特别 在 “Orthograptus” calcaratus 组 的 代表 ( 即 O. calcaratus priscus, O. acutus, O. apiculatus, O. vulgatus 等 ) 中 可 以 观察 到 。O. calcaratus 组 中 的 这 些 笔 石 似 乎 比 “Orzpograptas”zratzcatas 组 的 种 演化 更 老 (Pribyl, BRE: 皖南 上 奥 陶 统 新 岭 组 的 笔 石 149 1949,Pp. 22)o 从 普 利 贝 上 述 的 一 段 话 可 以 看 出 , calcaxratxs 组 中 的 笔 石 与 Gyzpzogyrazptas 的 关系 更 加 密切 ,事实 也 是 如 此 。 因 此 ,笔者 (1982 ) 把 Rectograpus 的 含义 重新 厘定 , 仅 限 于 以 truncatus 组 为 代表 的 一 类 笔 石 ,而 以 calcaratus 组 为 代表 的 一 类 笔 石 ,包括 原 dzxaZ- rimucronatus 组 中 不 具 胞 管 口 刺 的 笔 石 , 似乎 可 以 考虑 归 人 Glyptograpus, HAN BIE Orthograptus 之 内 。 (3) 关于 Pereaortposgraptus ”本 属 胞 管 基本 形态 为 直 管 笔 石 式 , 口 缘 外 斜 , 胞 管 间 壁 和 线 与 轴 辐 斜 交 , 每 一 胞 管 的 腹 缘 中 部 生出 单个 或 成 对 的 腹 刺 , 刺 基 一 般 凸 出 , 致使 胞 管 变 形 ;, 形 成 膝 角 和 口 穴 。 又 然 视 之 ,很 象 Climacograptus innotatus Nicholson。 普 利 贝 (1947) 以 此 种 笔 石 为 模式 种 , 创 立 一 个 新 亚 属 , 取 名 为 .Paraclzrzacogrebptxso 布尔 受 〈1955) 将 Paraclimacograprus 作为 Climacograpius 的 同 义 语 。 从 爱丽 斯 和 伍德 (1906) 的 描述 看 来 , 这 种 笔 石 应 为 带 膝 刺 的 栅 笔 石 , 就 其 图 象 看 来 , 也 是 如 此 。 但 其 中 有 个 别 标本 〈Elles et Wood 1906, Text-fig. 143a) 胞 管 口 缘 向 外 倾斜 , 胞 管 间 壁 线 与 轴 疝 斜 交 , 应 为 Parzaoxzjo- graptus 的 成 员 。 / BATES (1947) 描述 的 Climacograprs innoratus var. pacificus Ruedemann, C. innotatus var. occidentatus’Ruedemann; 卡特 (Carter, 1972) 描述 的 Climacograprus innoratus nevade- nsis Carter; HARD (Riva, 1974) 描述 的 Climacograptus innoratus pilosus Riva; 丘 金 和 卡特 (Churkin and Carter, 1970) 描述 的 Climacograprus innotatus obesus Churkin et Carter 等 ; BAARKA. LMA Paraorthograprus 的 成 员 。 此 外 , BA (1969) 定 为 Climacograptus manitoulinensis Caley 的 标本 ,显然 不 是 这 个 种 , 而 应 是 Pearaorzjhograptur, 代 表 一 个 新 种 。 BLE (1979) 摘 述 的 Pacificograptus pacificus pacificus Ruede. (= C. innotatus pacificus Ruedemann), P. pacificus kimi Koren, 无 疑 就 是 我 们 的 Pazraoxtzbogyrapttio WBZA (Pa- raorthograptus Mu et al., 1974) 创 名 在 先 ,大平 详 笔 石 (Paeczfzcograptas Koren 1979) 建立 在 后 ;因此 Pacificograprus 一 名 应 予 废弃 。 拟 直 笔 石 是 由 直 管 笔 石 演变 而 来 , 已 如 前 述 ; 而 Pesalolithus 是 从 Rectograptus 演变 而 来 ,Cezppa1ograptxs 是 伦 鸭 笔 石 由 于 胞 管 进 一 步 拉 长 演变 来 的 , 已 为 笔 石 学 者 所 公认 ; Dischidograptus 是 由 于 花瓣 笔 石 的 中 轴 在 笔 石 体 的 分 又, 导致 笔 石 体 末 部 分 裂 成 两 个 有 轴 的 单列 校 交 变 而 来 的 。 这 样 , Rectograptus, Paraorthograptus, Petalolithus, Dischidograptus 和 Cephalograptus 2A RX—~* WE|——4E3R ZA WF CPetalolithiane Bulman, 1955), 它们 之 间 的 关系 如 下 : Cephalograptus Dischidograptus | Petalolithus | Paraorthograptus Rectograptus (4) KF Amplexograpmus 1963 年 笔者 对 围 笔 石 曾 作 了 讨论 , 认 为 围 笔 石 的 主要 特征 是 : 斜 而 深 的 口 穴 和 胞 管 间 壁 线 倾斜 于 轴 向 。 同 年 , 穆 恩 之 提出 ,无 隔壁 的 曲折 钴 全 150 中 国 科学 院 南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线 也 是 围 笔 石 的 特征 之 一 。 根 据 上 述 特征 , 笔 者 (1963) 将 Climacograptus typicalis Hall 及 其 变种 与 Amplexograptus prominens Barras? 和 A. elongatus Barras 进行 对 比 , 认 为 CC. typicalis 及 其 变种 具有 与 A. prominens 和 A. elongaus MAN RITE, DRAGS, 显 示 出 刺 状 外 形 , 胞 管 闻 壁 倾斜 于 轴 向 ,似乎 也 应 归 人 围 笔 石 。 里 瓦 (1969) 以 Amplexogra- ptus prominens Barras 和 A. elongatus Barras 的 笔 石 体 横 切 面 是 圆 形 , 而 不 是 卵 圆 形 或 长 方形 为 根据 ,把 它们 归 人 Climacograpus 之 中 ;实际 情况 并 非 如 此 。 按 照 Barras(1954) 对 上 述 两 种 的 描述 , 笔 石 体 的 横 切 面 是 近 长 方形 ,而 不 是 圆 形 , 符 合围 笔 石 属 的 意义 。 布 尔 (1962) 研究 Amplexograpmus 时 ,对 该 属 所 下 的 定义 就 提 到 : 笔 石 体 横 切面 是 近 长 方形 或 椭圆 形 。 最 近 林 莞 坤 研究 华中 区 五 峰 组 围 笔 石 时 ,发 现 Amplexograprus disjunctus yangt- zensis Mu et al 笔 石 体 横 切面 形状 也 是 椭圆 形 的 。 因 此 , 把 A.prominens 和 A. elongatus 归 和 人 栅 笔 石 是 不 恰当 的 , 仍 置 于 围 笔 石 属 为 宜 。 厄 尔 德 受 和 穆 尔 (Erdtmann et Moor,1973) 认为 某 些 晚 奥 陶 世 〈Richmondian) 已 描述 的 栅 笔 石 类 可 能 是 C. mizcalis 的 后 继 者 或 异种 同 态 ;在 这 类 笔 石 中 ,,“4optplexogyraptas”zromzzze15 类 似 C. zypzcalzz, 象 一 个 双胞胎 。 前 、 已 述 及 ,笔者 (1963) 正 是 根据 C. rypicalis 具有 与 A. prominens Fi: A.elongatus 同样 的 特征 , 彼此 非常 相像 , 才 提出 C. typicalis 也 应 归 人 围 笔 石 之 中 。 以 厄 尔 德 受 和 穆 尔 所 附 的 图 版 (1973, 图 版 1, 图 1; 图 版 2, 图 1), 可 以 清楚 地 看 出 ,C. rypicalis Hall 的 选 模 标 本 , 胞 管 间 壁 与 轴 向 斜 交 , 胞 管 肤 上 腹 缘 短 , 与 轴 疝 平行 或 微微 癌 外 倾斜 ,号 突 宽 阔 , 这 些 . 特征 与 A. prominens 最 为 相像 ; 从 他 们 所 附 的 播 图 (1973, 揪 图 2) 还 可 以 看 出 ,C, typicalis 的 胞 管 间 壁 线 的 始 部 略 呈 横向 平 卧 , 这 一 性 质 与 A. clongaus 也 极其 相似 。 此 , 笔 者 认为 把 C. zyzzcalix Hall 及 其 变种 置 于 Amplexograpus 是 合适 的 。 根据 胞 管 间 壁 线 的 性 质 , 可 以 把 围 笔 石 分 为 两 个 组 ;一 组 是 胞 管 闻 壁 线 在 始 部 横向 平 卧 , 相 互 连 接 , 形 成 节 状 ;建议 以 dpzzplexograptas disjunctus Mu et Zhang, 1963 作为 该 组 的 代表 ; 另 一 组 , 胞 管 闻 壁 线 向 内 斜 伸 , 在 始 部 向 内 弯 , 互 相 不 连接 ;建议 以 4zpztplexogyrazpzzs elongatus Barras, 1954 作为 该 组 的 代表 。 BR (1969) 定 为 Climacograptus typicalis Hall 的 标本 〈Riva,1969,Figs. 5a 一 b), 胞 管 间 壁 线 在 始 部 横向 平 卧 , 互 相连 接 , 形 成 节 状 , 应 属 disjunctus 组 的 成 员 , 代 表 一 个 新 种 。 此 外 , 五 earograptas Obut, 1949, 其 胞 管 为 要 笔 石 式 , 笔 石 体 两 侧 的 纵 线 可 能 不 是 原生 ;而 是 保存 关系 , 现 暂 置 栅 笔 石 之 中 ; Comograprus Obut et Sobolevskaya, 1968 的 胞 管 也 是 栅 笔 石 式 , 可 看 作 是 胞 管 带 发 状 附 连 物 的 栅 笔 石 ; 而 Distograprus Obut et Sobolevskaya, — 1968 的 胞 管 属 直 管 笔 石 式 , 应 归 人 $ Recrograptus 之 中 ; Cysrograptus Hundt, 1942 应 属 Orthograptus (s. str.); 至 于 琼斯 和 理 查 兹 (Jones and Rickards, 1967) BY “Cystograprus penna”, SSRI. MsS HH C1978) 的 意见 ,归于 Pseudoglyprograptuso 3. 本 文采 用 的 分 类 根据 胞 管 的 性 质 、 笔 石 体形 态 、 始 端 发 育 型 式 和 这 化 关系 ,我们 认为 双 笔 石 科 可 作 如 下 的 分 类 : 1) 李 积 金 〈1963,562 页 HA 4a) 的 Amplexograptus prominens Barrass 应 为 Amplexograptus elongatus Barrass。 李 积 金 : 皖南 上 奥 陶 绕 新 岭 组 的 笔 石 151 WEAF (Diplograptidae Lapworth, 1873) 双 笔 石 亚 科 (Diplograptinae Lapworth, 1873) 双 笔 石 属 (Diplograptus M’Coy, 1850) BES AB (Glyptograptus Lapworth, 1873) (RARE GIB (Pseudoglyptograptus Bulman et Rickards, 1968) 围 笔 石 属 (Amplexograptus Elles et Wood, 1907) BZA (Orthograptus Lapworth, 1873, s. s.) Ht AWE (Climacograptinae Frech, 1897) HISAR (Climacograptus Hall, 1865) 假 栅 笔 石 属 (Pseudoclimacograptus Pribyl, 1947) FEM SAW FE (Pelalolithinae Bulman, 1955) 直 管 笔 石 属 CRectograptus Pribyl, 1949 emend. Li, 1982) 拟 直 笔 石 属 (Paraorthograptus Mu et al., 1974) TEES AR (Petalolithus Suess, 1851) 分 裂 笔 石 属 (Dischidograptus Ni, 1978) 头 笔 石 属 . (Cephalograptus Hopkinson, 1851) te AW (Akidograptinae Li et Ge, 1981) 4e ZAI (Akidograptus Davies, 1929) WRAEAB (Parakidograptus Li et Ge, 1981) 笔 石 群 的 性 质 简 述 前 已 述 及 ,新 岭 组 的 笔 石 共 描 述 129 种 ,其 中 有 52 新 种 及 新 亚 种 。 从 笔 石 的 属 种 来 看 , 有 55 种 系 与 华中 区 五 峰 组 所 共有 的 , 但 五 峰 组 有 大 量 附 连 物 发 育 的 Climacograptus 和 网 线 结构 的 Archiretiolitids, 而 在 本 区 这 两 类 笔 石 无 论 在 种 的 数量 上 和 个 体 数 量 上 都 非 常 少 ; 而 且 在 五 峰 组 常见 的 、 具 有 次 生 核 的 Tangyagraprus 和 Pleurograpus, Te eA 中 一 无 所 见 。 新 岭 组 出 现 的 笔 石 是 以 结构 坚固 的 Diplograptids 为 主 , 占 总 数 的 三 分 之 二 , 与 浙 西 于 满 组 所 产 的 笔 石 关系 密切 , 呈 现 华 中 型 与 华南 型 的 过 湾 性 质 。 在 这 些 笔 石 中 。 既 有 欧洲 的 类 型 ,如 刀 . anceps, D. cf. complexus, C. supernus, C. normalis, R, pauperatus 等 , 也 有 北美 的 类 型 , 如 D. cf. arkansasensis, D. cf. russomi”, C. cf. hastatus, A. cf elongatus, A. inuin®, A. cf. mississippiensis, A. cf, typicalis, &; 又 有 本 区 所 特有 的 分 现 将 新 岭 组 与 欧洲 及 北美 相当 层 位 中 相关 类 型 列表 比较 如 下 (〈 表 1): 1) 产 于 美国 俄 克拉 何 马 州 Polk Creek Shale, 2) 产 于 加 拿 大 北部 Richmond, 中 国 科学 院 南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152 xgA2[WQ sisuausnojuDUL “ID (quiomdey) 1127207 了 (`A 作 19 可) 94121024992" 订 (reddlsd) 51175113z2 ID c(IIEH) sz1221947 “ 严 , sseiieg snjvsuoja "py «CStH) sisud “fo Gy (6961 “AIT) Epruro “pueIsI Nsoonuy i eh Sit ak 2G ML (qasomdey) syys208 CM 2 ' 可 ) sz7201124902 "M 19 “可 51110DL2511L HS 你 CIIEHD 91094443 (pan 了 ) sssuwasdd sssissiu " 八 39 可 SnipUuso *peny 3S17z29203Z 力 3 "(0961 5Azzeg) SEXO], ‘UOISoyY doqEIEJN hh Af Gl Bt GY BE SE snid v43 04140040 q (yisomdey) 51121205 了 CM 9 "Y) 5127DL2q1N20I 了 CAM 9 ' 可 ) snivsaa4qqn PUn][soyg sisuwaaaz2 a PooA\ 19 SeII 可 suusadus ywomdey syvusou "M 29 “FY Syigvsasiu ITeH “S “LL suavisvy “3 ti) (> (OMS POOM 13 So] ?xzzL9 (Jeddlsd) snisnduv “了 (IPH) 512214947 了 Cpeny) sssuasd dsssisssus 了 sseiieg snqvduoja “了 Te 10 NY sssuazgBuvdk snqountsip . Ar Ata SO POOM 39 SaT]Y suzvuso S9IAECIT 5S11X3219zL02 “了 “Pan 订 1772503UOYLD “39 (osIoU5IN ) sdazuv Wo UoQUD snsuvdxa snuiasxa “AoE “dsqns stsvaux SUD11IGG22 (roded sty.) PuqD “ImqoV 中 noS eH 4 Bom ?性 一 并 snidvsdoyzs0oving KM x CM 2° ' 可 ) snwsadnod 了 Punl13oS sisusaaj?2 “gd uUEYIENS SHIqvinus “JD staasg ID (s9uJag) snisnBuv *D (£961 ‘puntsoyxs) Uapamg ledoD Mi 中 Bf int 257 GA fie Se 7 BE ch Ty ET BERS AE WS Bs de 工 mx (qsomdey) 51771205 CM 1 可 ) Snivsodnod CM 33 ' 可 ) S2101004Gq0 了 x "M 33 :可 Snudadns “9D twiomdey sypusou ID "M 3 可 51411974L2r1t4 “D S9IAPG snxajduo2 GT (UOS|YIIN) sdasuv "GT “M 12 "可 L227I IT ('JIED) ss4vjpsddv2 "了 《0L6I "TIq5oI) QUIE1II9U “BoJIE 12 打 OA SIM 2h 3 BE 4 BRE: 皖南 上 奥 陶 统 新 岭 组 的 笔 石 153 a: | 2 PIRASADAR & leek [8s s lex |g ei ares Ts 笔 2 IS s/s = SRNR A Se/S sig g| § SSSSS Se if ESSS8 3s 8] Se SSSSISESE] og SSSSIRE] SE 属 种 SA 种 名 SSP SS §| SE 名 称 She 3 8 称 区 US 人 au oc (A ese ee Leptograptus Lapworth, 1879 A. ial Wan yangizensis Mu et | xX al. L. captllaris linearis subsp. nov. x A. cf. elongatus Barrass x L. extremus expansus Chen x a ae x A. fortispinus sp. nov. x a eee , A. inuiti (Cox) x Dicellograptus Hopkinson, 1871 a A A. cf. inuiti (Cox) x D. acanthodus sp. nov. x PP? bas CEN a ; . cf. misstssi ppiensis D. anceps (Nicholson) CRiciesient} D. - fore x A. oppositus sp. nov. at ued. A. ; (M x D. cf. complexus x re 《 只 i { Davies A. suni anhuiensis subsp. nov. x D. cf. excavatus Mu x A. tenuous sp. nov. x D. gracilentus sp. nov. x A. cf. typicalis (Hall) x D. graciliramosus Yin et Mu x A. sp. 1 x D. graciliramosus increscis Chen x A. sp. 2 x D. graciliramosus nanshanensis 又 Diplograptus M’Coy, 1850 M. et Z. D. changhongensis X. G. Xia ~ D. jixtensis sp. nov. 区 D. trispinus sp. nov. 这 D. magnus Mu et Chen x Climacograptus Hall, 1865 D. ornatus Elles et Wood * C. aequus Ge pd D. ornatus brevispinus Chen x C. angustitubulus sp. nov. x D. ornatus huloensis subsp. nov. * C. angustitubulus gracilis subsp. x D. cf. russomt Ruedemann x nov. D. szechuanensis Mu x C. cf. angustus (Perner) x D. szechuanensis U-formalis Chen| x | X C. anhutensis sp. nov. x D. cf. tantulus Chen = C. antiquus extlis subsp. nov. x D. tenuiculus Mu et al. % C. bellulus Mu et Zhang x D. undulatus sp. nov. >a C. cf. bellulus Mu et Zhang x D. uniformis sp. nov. Se C. bellulus wannanensis subsp. x | Diceratograptus Mu, 1963 wih Be anbetensieX. GC, Xia 二 C. brevis Elles et Wood x re Meswwariiis. 1 ee C. cf. crassispinus Mu et Zhang x y | eae a 各 C. conflectus sp. nov. v4 . p. nov. raov 了 C. cf. Aastatus T. S. Hall x é Lae C. cf. hubeiensis G G. euglyphus Lapworth x sis sayin al a x ov C. hongtanensis sp. nov. x ip j ‘ ? wi C. pixiensts sp. nov. x , . nov. Siliadeards sp. nov = C. leptothecalis Mu et Ge x —.. ee C.miserabilis E Wood “7 G. siccatus Elles et Wood x ee ~ ales ck Wee = - Rte urn: Lee x C. normalis Lapworth x 只 G. cf. uniformis Mu et Lin oe 人 Gos 法 ac 人 ov x Cos a = ae ea = ma | Jie ? anhuiensis sp. nov. . cf. chuchlensis (Pribyl) 。 guocunensis sp. nov. . fixtensis sp. nov. . wannanensis sp. nov. AT eae ap. 之 Phormograpius Whittington, 1955 Pi sp. Yinograptus Mu, 1962 Y. robustus Mu Ye SP. Pseudoclimacogr. anhutensis Dicellograptus szechuanensis x xX KX x ue x x “2 2 £35 S83) e8 RR 8.5 SS} sk GEA a x x x mn x * x x 于 x x 李 积 金 : 皖南 上 奥 陶 统 新 岭 组 的 笔 石 155 hh. 系统 描述 正 笔 石 目 Craptoloidea Lapworth, 1875 无 轴 亚 目 Axonolipa Frech, 1897 纤 笔 石 科 Leptograptidae Lapworth, 1879 纤 笔 石 亚 科 Leptograptinae Lapworth, 1879 纤 笔 石 属 Ceptosgraptrus Lapworth, 1879 4 vy 毛发 纤 笔 石 线形 亚 种 (新 亚 种 ) Leptograptus capilaris linearis Li (subsp. nov.) (Alm 1, 图 8) 笔 石 体 极其 纤细 ,长 20 您 米 , 宽 仅 0.15 毫米 , 枝 弯曲 成 不 对 称 的 弓形 。 胞 管 十 分 穿 长 , 长 1.7 毫米 , 宽 0.1 毫米 , 口 缘 微 向 内 屈 , 倾 角 小 , 腹 缘 与 枝 的 背 缘 近 于 平行 , 掩盖 甚 微 , 10 毫米 内 有 7 个 胞 管 比较 ”此 新 亚 种 与 红 型 种 的 主要 区 别 在 于 笔 石 枝 更 为 纤细 , 象 线 状 , 胞 管 掩盖 少 。 产地 层 位 ”绩溪 新 岭 组 。 极 细 纤 笔 石 开展 亚 种 Leptosgraptrus extremus expansus Chen (Ak 1, 图 2) 笔 石 体 两 枝 细 而 直 、 第 一 对 胞 管 向 下 斜 伸 ,造成 140?” 的 分 散 角 , 其 后 两 枝 转折 并 微 向 EM. WAS Rate BE 0.2 毫米 ,末端 宽 0.3 毫米 。 胎 管 尖 端 断 去 ,可 见长 度 0.45 毫米 , 口 部 宽 0.15 毫米 , 胎 管 刺 细小 ,长 0.25 毫米 ,向 下 垂 伸 ,, 底 刺 不 发 育 。 胞 管 为 标准 的 纤 笔 石 式 , 末 部 胞 管 长 2 毫米 左右 , 腹 缘 直 , OA 1/4, 10 % 米内 有 8 个 胞 管 产地 层 位 绩溪 十 里 牌 新 的 组 。 平坦 纤 笔 石 Leptograptus planus Chen (Am 1, 图 1, 7) 笔 石 体 保存 不 完整 ,两 核 上 斜 , 枝 细 直 , 始 部 平 伸 , 然 后 两 枝 急 转 向 上 告 方 向 伸 出 , 梳 的 始 端 宽 0.15 一 0.2 毫米 , 其 后 向 上 微微 增 宽 , 最 大 宽度 0 0.3 一 0.4 毫米 。 胎 管 细 长 ,长 1.5 SEA, BB HE 0.15 毫米 , 胎 管 刺 细 小 , 第 一 对 胞 管 近 口 部 的 腹 缘 转 曲 处 各 生出 一 个 细小 的 HERI 胞 管 细 长 ,长 1.2 毫米 , 宽 仅 0.1 毫米 ,倾角 低 , 掩盖 1/4, 10 毫米 内 有 8 一 7 个 胞 管 。 产地 层 位 ”绩溪 十 里 牌 及 临 溪 新 岭 组 。 156 中 国 科学 院 南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双 头 笔 石 科 Dicranograptidae Lapworth,1873 又 笔 石 属 Diceliograptus Hopkinson, 1871 多 刺 又 笔 石 (新 种 ) Dicellograptus acanthodus Li (sp. nov.) (Ak 1, Al 9, 10) 笔 石 体 小 ,由 两 个 上 斜 的 枝 组 成 , 底 平 , 枝 长 仅 保存 4 毫米 , 始 端 宽 0.4 毫米 ,由 于 两 梳 压 的 方向 不 同 , 因 而 两 枝 显 示 稍 为 不 同 的 宽度 ,最 大 宽度 分 别 为 0.5 毫米 、0.6 毫米 。 始 端 具 有 三 个 细小 的 底 刺 ,每 一 胞 管 的 腹 缘 靠 中 上 部 生出 腹 刺 , 刺 细小 ,但 相当 劲 直 , 基 部 呈 三 角形 ; 胞 管 腹 缘 向 外 凸 出 , 口 缘 上 四 人 , 口 穴内 斜 , 占 枝 宽 1/3, 掩 盖 1/2,4 SAME 6 T 胞 管 ee 此 新 种 以 其 具有 腹 刺 的 特征 ,可 与 D. anceps Nicholson 及 D. spicatus Chen #4 比较 ,但 前 一 种 笔 石 体 较 大 , 始 端 呈 槐 形 , 两 枝 近 于 平行 和 胞 管 排列 较 松 ; 后 一 种 始 端 呈 方 形 , 两 枝 直 立 , 可 以 区 别 。 i 产地 层 位 ”绩溪 临 溪 新 岭 组 。 WLYV#A Dicellograptus anceps Nicholson (图 版 I, Al 13, 14) 1867 Didymograptus anceps Nicholson, p. 110, pl. 7, figs. 18—20. 1871 Dicellograptus anceps Hopkinson, p. 335, pl. 1, figs. 5a—b. 1904 Dicellograptus anceps Elles et Wood, pp. 141—143, pl. 20, figs. 3a—e. 1970 Dicellograptus anceps Toghill, pp. 10—12, pl. 2, pl. 3, figs. 2—7, Text-figs. 2a—f, 4a. 1983 Décellograptus anceps, #IR4,149W Ak 3, A 10, 笔 石 体 由 两 个 劲 直 的 笔 石 枝 组 成 , 底 端 呈 槐 形 , 两 枝 间 夹 角 很 小 , 笔 石 枝 的 始 端 宽 - 0.5 毫米 ,向 上 很 快 的 增 至 最 大 宽度 1 毫米 ;其 后 此 宽度 保持 至 未 端 。 胞 管 腹 刺 的 发 育 为 本 种 又 一 特征 , 腹 刺 位 于 胞 管 腹 缘 的 中 部 , WRG NTU, AF 腹 刺 的 发 育 ,致使 胞 管 腹 缘 微微 向 外 凸 出 , 胞 管 的 口 部 剧烈 向 内 卷 人 ; 口 穴 也 向 内 凸 ;, 百 闪 的 开口 处 较为 穿 小 , 口 穴 约 占 枝 宽 的 1/3—1/2, ABSA 1/2, 5 毫米 内 有 6 一 5 个 胞 管 产地 层 位 ”绩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 阿肯色 叉 笔 石 ( 比 较 种 ) Dicellograptus cf. arkansasensis Ruedemann (图 版 1, 图 11, 12) cf. 1947 Dicellograptus complanatus var. arkansasensis Ruedemann, p. 377, pl. 62,figs。11 一 15. cf. 1960 Dicellograptus complanatus var. arkasasensis Berry, pp. 73—74, pl. 20, fig. 2. 笔 石 体 始 端 呈 方形 , 底 平 , 其 宽度 为 0.9 一 1 毫米 。 两 枝 在 始 部 相互 平行 , 至 中 部 略 微 向 外 凸 出 , 回 末 端 两 枝 又 近 靠 ; 梳 长 46 毫米 以 上 , 始 端 宽 0.5 毫米 , 向 上 不 可 觉察 地 增 至 0.7 毫米 。 始 端 具有 三 个 底 刺 , 即 胎 管 刺 及 第 一 对 胞 管 的 腹 刺 , 均 甚 细小 o 胞 管 保 存 不 大 清楚 , 肤 上 腹 缘 直 , 与 背 缘 平行 , 5 毫米 内 有 5 个 胞 管 。 李 积 金 : 皖南 上 奥 陶 统 新 岭 组 的 笔 石 157 当前 的 标本 与 北美 标本 相 比 ,在 笔 石 体 始 端 特征 , 枝 的 宽度 变化 和 胞 管 排列 密度 上 均 | 相符 合 .但 我 们 的 标本 枝 长 , 且 略 微 弯曲 。 | 产地 层 位 ”绩溪 临 溪 及 宁国 胡 乐 新 岭 组 。 环抱 又 笔 石 (比较 种 ) Dicellograptus cf. complexus Davies (Ak I, A 4—6) cf. 1929 Dicellograptus complanatus var. complexus Davies, p. 3, fig. 9. cf. 1970 Dicellograptus complanatus complexus Toghill, pl. 3, fig. 8, 笔 石 体 始 端 呈 方形 ,两 枝 先 向 左右 平 伸 , 其 后 很 快 向 上 斜 伸 ,并 逐渐 向 内 弯曲 ,两 枝 趋 向 交叉 。 梳 宽度 均一 , 宽 0.4 一 0.5 毫米 胎 管 刺 和 两 个 底 刺 均 十 分 细小 。 胎 管 不 清楚 , 膝 EBRABSRN SST, 10 毫米 内 似 有 10 个 胞 管 。 产地 层 位 ” 蚁 县 宏 潭 新 岭 组 。 4 MIN REACH RH) Dicellograptus cf. excavatus Mu . (图 版 Wy 图 5) 本 之 203 TSHR 1) Bi is 1a» 2, "cf. 1974 Dicellograptus excavatus 《西南 地 区 地 层 古 生物 手册 >,158 页 ;图 版 70, 图 7。 / - 笔 石 体 小 ,两 枝 上 和 斜 , 枝 长 约 5 毫米 、 宽 0.5 一 0.7 毫米 。 胎 管 尖 顶 断 去 ,保存 长 度 0.6 毫米。 笔 石 体 始 部 近 方形 。 胞 管 胰 上 腹 缘 直 , 与 枝 的 背 缘 相 平行 口 缘 内 届 , 口 穴 不 大 清 楚 , 相 邻 胞 管 掩 盖 1/3,4.5 毫米 内 有 5 个 胞 管 比较 ”当前 的 标本 在 笔 石 体外 形 及 一 oH SBS HORN D. excavatus Mu #8 28 似 , 但 标本 保存 较 差 , 口 穴 不 甚 清楚 。 产地 层 位 ”太平 郭 村 上 西 坑 新 岭 组 。 RUA SAH) Dicellograptus gracilentus Li (sp. nov.) (图 版 U, 图 1 笔 石 体 十 分 细小 ,两 枝 上 斜 , 轴 角 90?。 枝 长 3.2 毫米 ,最 大 宽度 0.2 毫米 。 胎 管 极 其 醒目 ,长 2 毫米 , 口 部 宽 0.18 毫米 , 具有 一 个 十 分 细小 的 胎 管 刺 , 向 下 垂 伸 。 底 刺 仅 在 右 边 见 到 ,极其 细小 。 苞 管 方 六 型 , 膝 上 腹 缘 直 , 与 背 缘 平行 , 口 穴 呈 半圆 形 , 占 枝 宽 1/2, 胞 时 管 长 0.75 BK, RAB 0.1 毫米 ;掩盖 1/3, 3 毫米 内 有 4 个 胞 管 | 比较 ”此 新 种 在 笔 石 体外 形 和 一 般 特 征 上 与 Dz. ornatus minor Toghill 有 些 相 象 , 但 后 者 枝 较 宽 , 胞 管 口 缘 内 屈 和 胎 管 较 短 。 产地 层 位 ”绩溪 临 溪 新 岭 组 。 细 枝 又 笔 石 增 宽 亚 种 Dicellograptus graciliramosus increscis Chen (Am U, A 7) EA APR ER, 枝 长 18 毫米 以 上 , 枝 的 始 端 宽 0.25 毫米 ,向 末端 宽度 迅速 增加 ,最 1s2 cf BANE Oa ELH SA Yo ESET ET 208 大 宽度 0.65 毫米 。 胎 管 保 存 不 完整 ,第 一 对 胞 管 向 下 斜 伸 , 其 后 生长 的 胞 管 同 上 和 斜 伸 , 形 成 桃 形 的 始 端 ,在 第 一 个 胞 管 腹 缘 的 转 曲 处 各 生出 一 个 腹 刺 。 胞 管 长 1.6 毫米 , 宽 0.3 BK, 由 于 胞 管 口 部 向 内 卷 人 ,致使 胞 管 膝 上 腹 缘 向 外 凸 出 , HRA, AXE, Hee A 20° 左右 ,掩盖 1/3,10 毫米 内 有 81/2 个 胞 管 产地 层 位 ”绩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 细 枝 又 笔 石 南 山 亚 种 Dicelliograptus graciliramosus nanshanensis Mu et Zhang (A U, A 11) 笔 石 体 细小 , 两 枝 起 初 向 下 斜 伸 , 从 第 二 对 胞 管 起 , 很 快 向 上 转折 , 造 成 “W” 形 始 端 ; 两 枝 转 曲 处 各 生出 一 个 细小 的 底 刺 , 即 第 一 个 胞 管 的 腹 刺 , 刺 长 0.6 Ko 胞 管 腹 缘 略 作 “S” 形 弯曲 , 3 毫米 内 有 4 个 胞 管 产地 层 位 ”绩溪 临 溪 新 岭 组 。 绩溪 又 笔 石 (新 种 ) Dicellosgraptus jixiensis Li (sp. nov.) (图 版 Ul, A 10, 11) 笔 石 体 两 枝 先 向 上 斜 , 其 后 逐渐 近 靠 , 至 离 始 端 0.56 毫米 处 两 枝 交 叉 重 琶 。 MK 60 毫米 , 始 端 宽 0.4 毫米 ,最 大 宽度 0.9 BK. KE 保存 不 完整 , 具 有 一 个 向 下 斜 伸 的 胎 管 刺 , 十 分 细 小 ; 第 一 对 胞 管 先 向 左右 平 伸 ,其 后 很 快 转折 向 上 , 转折 处 各 生出 一 个 细小 的 底 刺 。 SBR ANH, CORA, ORB, 在 yoni 毫米 内 有 12—10 个 胞 管 比较 ”此 新 种 在 笔 石 体 一 般 外 形 上 与 刀 . eajjizizs | T. S. Hall 有 些 相 象 , 但 后 者 枝 较 细 和 胞 管 排列 较 松 。 产地 层 位 ” 同 前 。 Sa ee ee eee OO en -eenwnn= -wa , se 大 型 又 笔 石 Dicellosgraptus magnus Mu et Chen (图 版 HI, A 12, 133 插图 1) ARK, HRI LAWS, BK 25 毫米 , 始 端 宽 0.5 一 0.6 MEK, IRATE 12 BK. 玫 胎 管 尖 端 断 去 ,保存 长 度 0.5 毫米 , 第 一 对 胞 管 Ee ene oo SERIE Sa RTI LAMA, RITE BE i aa 个 粗壮 的 底 刺 ,长 达 4 OK, MET AE. NOTE 缘 直 ,与 枝 的 背 缘 平行 , 口 缘 略 微 内 屈 , 口 穴 浅 , 10 毫米 内 有 12 个 胞 管 产地 层 位 “宁国 胡 乐 新 岭 组 。 i . ° a eeuielt, Sees } , SRG: bers bh Se ols Ae 159 装饰 又 笔 石 短 刺 亚 种 Diccellograptus ornatus brevispinus Chen (图 版 1, 图 15; 图 版 U, A 2, 3, 105764 2a) ) BK 10 毫米 左右 , 宽 0.4 一 0.5 BK. 胎 管 尖端 断 去 ,具有 一 个 细小 的 胎 管 刺 ;第 一 对 | ” 克 管 先 向 左右 平 伸 ,其 后 转折 向 上 斜 伸 , SIGE R'E, 在 转折 处 各 生出 一 个 细 短 的 BRI CBDR)» 7 Smm | | Wpaigs!y/ ae 0 a b 插图 2 a. Dicellograptus ornatus brevispinus Chen 登记 号 : 53690 b. Dicellograptus ornatus huloensis Li (subsp. nov.) 登记 号 : 53695 (Holotype) 胞 管 长 1.7 毫米 , 基部 宽阔 , 向 口 部 渐 尖 , 膝 上 腹 缘 微微 向 外 凸 出 , 口 缘 内 屈 , 口 穴 呈 袋 状 ,10 毫米 内 有 10 个 胞 管 。 产地 层 位 ”绩溪 十 里 牌 及 鸭 县 宏 源 新 岭 组 。 装饰 又 笔 石 胡 乐 亚 种 (新 亚 种 ) Dicellograptus ornatus huloensis Li (subsp. nov.) (图 版 Ul, A 14; 插图 2b) 笔 石 体 两 枝 在 相当 一 段 长 度 内 相互 平行 ,其 后 略微 张 开 , 校 长 15 毫米 , 始 端 宽 0.4 毫 米 , 最 大 宽度 在 梳 的 中 部 , 宽 0.9 毫米 ,向 上 又 微微 收缩 。 胎 管 保存 不 完整 ,第 一 对 胞 管 先 向 左右 平 伸 ,随后 转折 向 上 , 在 转折 处 各 生出 一 个 粗 壮 的 底 刺 。 胞 管 腹 缘 直 , 与 枝 的 背 缘 近 于 平行 , 10 毫米 内 有 10 个 胞 管 。 比较 ”此 新 种 与 典型 种 的 主要 区 别 在 于 两 枝 在 相当 一 段 长 度 内 相互 平行 ,而 非 上 斜 ; 与 D. ornatus erectus Chen 比较 ,在 于 枝 的 宽度 较 大 和 底 刺 粗壮 。 产地 层 位 ”宁国 胡 乐 新 岭 组 。 ? 160 中 国 科 学 院 南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路 氏 又 笔 石 (比较 种 ) Dicellograptus cf. russomi Ruedemann (图 版 U, A 12) cf. 1947 Dicellograptus russomi Ruedemann, p. 386, pl. 64, figs. 23—27, 笔 石 体 始 端 呈 方形 , 两 枝 近 于 直立 , 枝 保存 长 度 5.2 毫米 , 宽 0.4 一 0.5 BKo 胎 管 刺 细小 ;第 一 对 胞 管 腹 缘 转 曲 处 生出 细小 的 腹 刺 , 向 外 斜 介 , 胞 管 保存 不 甚 清楚 , 乃 缘 向 外 巴 出 , 5 毫米 内 有 6 个 胞 管 我 们 的 标本 与 北美 标 杯 相 比 , 胞 管 排列 黎 松 。 .产地 层 位 ”绩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 PEAR) Dicellograptus cf. tantulus Chen © (图 版 U1, A 7) 2A tka) Se “IE RRL 5 毫米 , 始 端 宽 0.25 SK RARE 0.3 一 0.35 毫米 。 胎 管 刺 细小 ,向 下 垂 伸 ; 始 端 第 一 对 胞 管 转折 处 各 生出 一 个 细小 的 腹 刺 ,长 1 之 米 , 向 外 斜 伸 ; 但 由 于 被 膜 体 包 庄 , 三 个 底 刺 显 得 较 粗壮 。 胎 管 为 细 长 的 管状 , 长 达 1.8 毫 K, 尖顶 伸 出 极其 纤细 的 线 管 。 胞 管 细 长 , 口 穴 似 内 斜 或 内 凹 ,3 毫米 内 似 有 3 个 胞 管 产地 层 位 ”绩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 细小 又 笔 石 Dicellograptus tenuiculus» Mu et al. (图 版 II, 5) 1974 Dicellograptus tenuis, 《西南 地 区 地 层 古 生物 手册 >, 159 页 ?图 版 70, 图 9"。 笔 石 体 细小 ,两 枝 直 ,向 上 斜 伸 , 枝 细 , 宽 0.3 一 0.4 毫米 , 始 端 近 方形 , 底 刺 短小 , 胎 管 长 1.1 毫 米 , 具 有 一 个 细小 的 胎 管 刺 。 胞 管 腹 缘 直 , 与 枝 的 背 缘 平 行 , 4 毫米 内 有 3 个 胞 管 。 产地 层 位 ”绩溪 十 里 牌 及 哆 县 宏 潭 新 岭 组 。 波形 叉 笔 石 ( 新 种 ) Dicelliograptrs undulatus Li (sp. nov.) (Ak I, 图 9) 笔 石 体 由 两 个 上 斜 的 枝 组 成 , 枝 长 9 EK, 向 上 逐渐 加 宽 ,, 最 大 宽度 在 枝 的 中 部 , 宽 0.7 一 0.8 毫米 ,向 末端 宽度 又 逐渐 减 缩 。 胎 管 长 1 毫米 , 宽 0.25 BK, 第 一 对 胞 管 先 向 左 右 平 伸 , 其 后 转折 向 上 斜 伸 , 转 折 处 未 见 到 底 刺 ,两 枝 向 末 部 明显 地 向 外 扩张 。 胞 管 长 1.5 国 毫米 , 宽 0.2 毫米 , 胞 管 腹 缘 向 外 凸 出 , 口 缘 内 屈 , 口 穴 呈 袋 状 , 深 0.3 毫米 , 占 枝 宽 1/3, 枝 国 的 背 缘 呈 显著 地 波形 , 系 由 原 胞 管 袜 所 形成 的 , 5 毫米 内 有 :7 一 6 个 胞 管 。 比较 ”此 新 种 就 其 枝 的 背 缘 呈 波形 的 特点 与 D. tenuiculus Mu et al. 有 些 相 象 ,但 后 者 枝 的 宽度 自 始 至 末 增加 缓慢 和 背 缘 波形 不 甚 明显 。 产地 层 位 ”绩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 1) 此 种 笔 石原 定 为 D. tenuis Mu et al., 由 于 此 名 已 被 Ruedemann 〈1947) 占 用 原作 者 把 它 改 为 现 名 。 李 积 金 : 皖南 上 奥 陶 统 新 岭 组 的 笔 石 161 均一 叉 笔 石 (新 种 ) Dicellosgraptaus uniformis Li (sp. nov.) (Am I, A 15, 16) 笔 石 体 两 枝 在 始 部 近 靠 ,其 后 略微 向 上 和 斜 伸 , 至 末 部 又 微微 向 内 弯曲 , CRAB Ro MK 18 毫米 ,宽度 始末 均一 , 宽 0.4 一 0.5 毫米 。 胎 管 保存 不 完整 ,第 一 对 胞 管 先 向 左 右 平 伸 ,其 后 很 快 转折 向 上 ,, 在 转 曲 处 各 生出 一 个 细小 的 底 刺 。 胞 管 胰 上 腹 缘 直 , SN 背 缘 平行 , 口 缘 内 屈 , 口 穴 呈 袋 状 , 枝 的 背部 略 呈 波形 ,10 毫 米内 有 12 个 胞 管 比较 ”此 新 种 在 笔 石 体 大 小 及 底 刺 性 质 上 与 D. ornatus brevispinus estas 相 象 ,但 棱 宽度 均一 ,两 梳 呈 倒置 的 瓶 状 , 可 与 后 者 相 区 别 。 产地 层 位 ”绩溪 临 溪 新 岭 组 。 双 笔 石 科 Diplograptidae Lapworth, 1873 双 笔 石 亚 科 Diplograptinae Lapworth, 1873 BES 4B Glyptograptus Lapworth, 1873 尖 削 雕 笔 石 ( 新 种 ) Glyptograptus acuminatus Li (sp. nov.) (图 版 VI, 图 2) 笔 石 体 始 端 尖 削 , 长 42 SK, 最 大 宽度 2.2 毫米 , 始 端 具 有 三 个 细小 的 底 刺 。 胞 管 膝 上 腹 缘 圆滑 ;, 口 缘 平 , 稍 向 内 斜 , 胞 管 长 2.5 毫米 , 宽 0.5 毫米 , 胞 管 生长 线 请 楚 , SSO 缘 相 平行 排列 ,倾角 20°, 掩盖 1/2, 胞 管 交错 排列 ,10 毫米 内 有 10 一 7 个 胞 管 比较 ”此 新 种 笔 石 体 始 部 尖 削 是 其 特征 ,可 与 该 属 已 知 的 种 相 区 别 。 产地 层 位 ”绩溪 临 溪 新 岭 组 。 50 RES GSH) Glyptograptus alternantis Li (sp. nov.) (图 版 Iv, A 1 一 3; 插图 3c) 笔 石 体 狭窄, 长 13 毫米 , 始 端 宽 0.7 毫米 , 其 后 逐渐 增 至 最 大 宽度 1.4 一 1.5 毫米 ,向 wr tg 3 a. Amplexograptus cf. typicalis (Hall) 登记 号 ,53711 b. Amplexograptus sp. 2 登记 号 ,53820 c. Glyptograptus alternantis Li (sp. nov.) 登记 号 : 53709 (Paratype) 162 中 国 科 学 院 南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末端 又 渐次 减 缩 为 1.3 毫米 , 1.1 毫米 。 胎 管 清楚 可 见 , 呈 锥 形 , 长 1 毫米 , 口 部 宽 0.3 毫 米 , 具 有 三 个 底 刺 , 即 胎 管 刺 , 胎 管 口 刺 及 第 1 个 胞 管 的 腹 刺 , 均 甚 细小 。 胞 管 长 2 SK DRA, 向 口 部 扩展 至 0.4 毫米 , 膝 上 腹 缘 显著 向 外 凸 出 ,膝下 腹 缘 SRR HAY 20°, 口 缘 稍 四 ,, 与 轴 向 垂直 相交 或 向 内 斜 , 相 邻 胞 管 掩 盖 1/2, 胞 管 相间 生长 ,无 中 间 稀 合 线 , 两 列 胞 管 交 错 排列 ,10 毫米 内 在 始 部 有 11 一 10 个 胞 管 ,同样 长 EALAMGE 8 个 胞 管 。 比较 ”此 新 种 在 笔 石 体 的 一 般 性 质 上 与 G. jzxzenszx Li (sp. nov.) 相 象 ;但 笔 石 体 较 宽 , 胞 管 排列 较 密 和 膝 上 腹 缘 向 外 凸 出 较 显 。 产地 层 位 ”绩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 共 生 的 笔 石 有 Climacograptus angustitubulus Li (sp. nov.), Amplexograptus cf. typicalis (Hall), A. inuiti (Cox)o ¥5R\KE GH Glyptograptus euglyphus Lapworth | (Alm XU, A 1, 2) 1907 Dsplograptus (Glyptograptus) teretiusculus var. euglyphus Elles et Wood, p. 252, pl. 31, figs. 2a—d, ~ cf. 1935 Diplograptus (Glyptograptus) cf. euglyphus Harrs et Thomas, p. 297, fig. 35 nos. 39—41, cf. 1937 Glyptograptus teretiusculus var. euglyphus, Bulman, p. 3, text-fig. 4—5, 1947 Diplograptus (Glyptograptus) euglyphus Ruedemann, p. 405, pl. 69, figs. 46—50, 1960 Glyptograptus teretiusculus var. euglyphus Berry, p. 88, pl. 15, fig. 8, 1963 Glyptograptus euglyphus, AR, 559—560 页 ?插图 2c。 笔 石 体 细 长 ,长 度 在 25 毫米 以 上 , 始 部 破碎 一 端 宽 1.3 毫米 ,向 上 很 快 增 至 2.1 SK, 此 宽度 向 末 部 又 微微 增 至 2.2 毫米 ,但 至 末端 又 减 缩 到 1.8 毫米 。 胞 管 肤 上 腹 缘 稍 圆滑 , 口 缘 微 上 四 ,与 轴 向 垂直 相交 , 口 穴 清楚 , 占 体 宽 1/4, 倾 角 25°—30°, 掩盖 1/253 胞 管 交错 排 列 , 10 毫米 内 有 9 1/2—9 个 胞 管 。 产地 层 位 ”宁国 胡 乐 新 岭 组 。 fp = RES AHH) Glyptograptus ’ j formosus Li (sp. nov.) a (RG IV, 图 4,5; 插图 4a) ACE ; SKK 208K, MED TE 0.6 米 , 最 大 宽度 在 末 部 , 宽 2.1 毫米 。 胎 管 刺 向 下 垂 伸 , 长 5.4 毫米 , BORA, Tal 外 斜 什 , 第 一 个 胞 管 的 腹 刺 平 伟 向 外 。 胞 sess cc comerapas jrmane vig, RE EMARDO ROA, TPA, B+ = Glynearapias femora Li Go BSR TKI 1/4, ROPER 1/2, 10 b. Amplexograptus cf. elongatus 毫米 内 有 11 一 9 * Barras 登记 号 53710 比较 ”此 新 种 以 其 底 刺 的 性 质 可 与 读 属 已 知 的 种 相 区 别 ; 在 外 形 上 它 与 Orzpograptaus calcaratus Lapworth 有 些 相 象 , 但 胞 管 性 质 不 同 。 产地 层 位 ”绩溪 十 里 牌 , 临 溪 新 岭 组 。 < - ee eee 李 积 金 : 院 南 上 奥 陶 统 新 岭 组 的 笔 石 163 SiR RES (RH) Glyptograptus jixiensis Li (sp. nov.) (图 版 IV, 图 6 一 8) 。 笔 石 体 长 20 一 26 毫米 , 始 端 宽 0.5 毫米 ,最 大 宽度 1.2 一 1.3 毫 米 。 始 端 具有 三 个 底 刺 , | 即 胎 管 刺 、 胎 管 口 刺 及 第 一 个 胞 管 的 腹 刺 。 胞 管 为 雕 笔 石 式 , 膝 上 腹 缘 微微 外 凸 , OBOE ”或 止 ,倾角 30°, HERE 1/3, 胞 管 显著 地 交错 排列 ,在 始 部 10 毫米 内 有 10 一 9 个 胞 管 , 在 未 部 同样 长 度 内 有 8 一 7 个 胞 管 。 比较 “ 比 新 种 在 外 形 和 一 般 性 质 上 与 G. tamariscus linearis Perner 相 象 ,但 笔 石 体 宽 度 小 , 胞 管 所 盖 少 和 排列 较 松 。 产地 层 位 ”绩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 临 溪 雕 笔 石 (新 种 ) Glyptograptus linxiensis Li (sp. nov.) (图 版 IV, 图 9,157 笔 石 体 保存 长 度 12 一 20 毫米 , 始 部 宽 0.8 一 1 BK, Bese 10 毫米 处 宽 1.5 BK, 20 毫米 处 宽 2 毫米 。 胎 管 刺 细 短 ,向 下 垂 伸 , 胎 管 口 刺 向 外 向 下 伸展 。 胞 管 膝 上 腹 缘 向 外 吓 出 , 微 向 外 斜 , 口 缘 上 四 ,向 内 斜 , 口 穴 呈 袋 状 , 占 体 宽 1/3 一 1/4; 胞 管 长 2 毫米 , 宽 0.3 毫 米 , 掩 盖 1/2,10 毫米 内 有 13 一 11 个 胞 管 。 比较 ”此 新 种 胞 管 口 缘 内 斜 , 口 穴 呈 袋 状 是 其 特征 , 可 与 该 属 其 它 种 相 区 别 。 产地 层 位 ”绩溪 临 溪 新 岭 组 D. szechuanensis 带 。 瘦小 雕 笔 石 Glyptograptus siccatus Elles et Wood (AR IV, B11, 12, 16) 1906 Glyptograptus siccatus Elles et Wood, p. 253, pl. 315 figs. 3a—d, 笔 石 体 长 6.2 一 24 毫米 , 始 端 宽 0.6 一 0.7 毫米 , 向 上 很 快 增 至 最 大 宽度 1 毫米 , 其 后 向 末端 有 收缩 趋势 , 宽度 略为 减 缩 。 始 端 圆 ,, 胎 管 刺 长 0.7 毫米 ,向 下 垂 伸 。 胞 管 为 对 笔 石 式 , 腹 缘 圆 请, 口 缘 凹 ,一 般 均 与 轴 向 垂直 相交 ,或 稍 向 外 斜 , 口 穴 呈 三 角形 , 占 体 宽 1/5, 掩盖 1/2, 胞 管 交错 排列 , 在 始 部 5 毫米 内 有 7 个 胞 管 , 10 毫米 内 有 12 一 10 个 胞 管 。 中 轴 伸 出 体外 3.5 毫米 。 产地 层 位 ”绩溪 临 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 瘦小 雕 笔 石 宽 型 亚 种 (比较 种 ) Glyptograptus siccatus cf. laxrsD Lee 〈 图 版 IV, & 10) cf. 1963 Glyptograptus siccatus latus, ERZ, 560 页 ;图 版 1, 图 8. 笔 石 体 长 7 毫米 , 始 端 宽 0.8 毫米 ,向 上 逐渐 加 宽 , 最 大 宽度 在 末端 , 宽 1.4 SK 端 浑 圆 , 胎 管 刺 断 去 ,但 胎 管 口 刺 清 楚 可 见 ,第 一 个 胎 管 具有 腹 刺 ,由 于 薄膜 已 脱落 不 大 清 1) latus 一 名 已 被 Packham (1962) 占用 ?因此 改 为 lexus, 164 中 国 科 学 院 南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楚 。 胞 管 为 雕 笔 石 式 , 腹 缘 圆滑 ,其 下 部 四 人 , 口 缘 平 , 垂直 于 轴 向 或 略微 向 内 倾斜 , OX 呈 三 角形 , 占 体 宽 1/5 左右 , 始 部 胞 管 交错 排列 ,未 部 胞 管 近 于 相对 排列 ,在 始 部 5 毫米 内 有 at d 1/2 个 胞 管 。 中 轴 细 , 伸 出 体外 。 om = 5 当前 的 标本 与 贵州 标本 相 比 , 口 穴 形 状 不 同 ,后 者 口 穴 斜 深 , 胞 管 排列 也 较 松 。 产地 层 位 ”绩溪 临 溪 新 岭 组 。 1 等 宽 雕 笔 石 (比较 种 ) Glyptograptus cf. uniformis Mu et Lin (图 版 VI, A 1) 笔 石 体 两 侧 平行 ,保存 长 度 31 毫米 , 始 部 破碎 一 端 宽 2 SK WHEELS 离 后 ,又 微微 减 缩 至 1.9 毫米 。 始 端 未 保存 , 底 刺 性 质 不明 。 胞 管 雕 笔 石 式 , 腹 缘 略 向 外 凸 出 , OS ARAMA, 口 穴 清 楚 , GARR 1/6—1/5, 10 © 毫米 内 有 11 一 10 个 胞 管 。 i PHRew@ TEAR A. & Paraplegmatograptus sp. 共生 。 i 皖南 雕 笔 石 (新 种 ) Glyptograptus wannanensis Li (sp. nov.) (图 版 IV, 图 17) ; 笔 石 体 长 23 毫米 , 始 端 宽 0.9 毫米 ,最 大 宽度 在 中 部 , 宽 1.8 毫米 。 始 端 具 有 一 个 胎 旱 管 刺 和 胎 管 口 刺 ,与 第 一 个 胞 管 的 腹 刺 组 成 始 端 三 个 底 刺 , 刺 均 较 细小 。 胞 管 长 2.4 毫米 , 宽 0.4 毫米 , 口 缘 凹 ,向 内 斜 , 口 穴 请 楚 , 占 体 宽 1/4, 胞 管 掩盖 1/2, 倾角 小 , 胞 管 交 错 排列 ,10 毫米 内 仅 有 10 一 7 个 胞 管 。 比较 ”当前 的 标本 在 笔 石 体 一 般 性 质 上 与 G. uniformis Mu et Lin 有 些 相 似 , 但 后 国 者 胞 管 较 短 和 排列 较 密 。 | 产地 层 位 ”绩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 围 笔 石 属 Amplexograptus Elles et Wood, 1907 | AK G4 disjunctus Group | 节 状 围 笔 石 扬子 亚 种 Amplexograptus disjunctus yangtzensis Mu et al. 4 (图 版 X, A 1) ; 1974 Amplexograptus disjunctus yangtzensis, 《西南 地 区 地 层 古生物 手册 >, 162 页 ,图 版 70, 图 6 四 1983 Amplexograptus disjunctus yangtzensiss 李 积 金 ? 图 版 3, 图 12。 4 此 种 笔 石 的 描述 参考 k 西 南 地 区 地 层 二 生物 手册 》162 页 。 产地 层 位 ” 同 前 。 0 伸 长 围 笔 石 组 elorgatrus Group 伸 长 围 笔 石 (比较 种 ) Amplexograptus cf. elongatus Barrass CBA 4b) cf. 1954 Amplexograptus elongatus Barrass, p. 62—66, figs. 6B and C, 7—8, / a ERS: 皖南 上 奥 陶 统 新 岭 组 的 笔 厂 165 笔 石 体 始 端 断 去 ,保存 长 度 14 毫米 , 始 部 宽 1.4 毫米 ,最 大 宽度 1.7 毫米 ,两 侧 大 致 乎 , 行 , 胞 管 围 笔 石 式 ,长 1.5 一 1.8 毫米 , 膝 上 腹 缘 直 或 略微 外 斜 , 口 缘 平 或 凹 人 , 口 穴 清楚 , 占 ” 体 宽 114, 胞 管 交错 排列 , 10 毫米 内 有 12 一 11 个 胞 管 。 当前 的 标本 与 北美 标本 相 比 , 胞 管 排列 较 松 。 产地 层 位 “绩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与 G,zltermzaz1ir Li(sp. nov.) 和 A. cf. typicalis (Hall) 共生 。 壮 刺 围 笔 石 (新 种 ) Amplexograptus fortispinus Li (sp. nov.) . (图 版 X, 14) 笔 石 体 不 完全 长 度 10 毫米 , 始 端 宽 0.8 BK, MABE 15 毫米 。 始 端 具有 三 个 底 刺 , 由 于 被 以 膜 状 物 , 显 得 特别 粗壮 , 胞 管 为 围 笔 石 式 , 肤 上 腹 缘 直 或 微 疝 外 斜 , 口 缘 平 或 AAA OXRSRABRERK. SAR 1/4, 始 部 10 毫米 内 有 14 个 胞 管 。 比较 ”此 新 种 始 端 具有 三 个 粗壮 的 底 刺 为 其 特征 。 在 笔 石 体外 形 上 , 它 与 A. stuka- linae Mikhaylova 有 些 相 象 ,但 后 者 胞 管 膝 角 发 育 , 呈 刺 状 , 底 刺 不 及 新 种 粗壮 。 PRE ARTE ARRAS - 英 纽 特 围 笔 石 Amplexograptus inuiti (Cox) 《图 版 X, 图 2) 7 1947 Climacograptus inuiti Ruedemann,p. 429—430, pl. 735 figs. 21 一 22. 笔 石 体 长 5.5 毫米 , 始 端 浑 圆 , 宽 0.8 毫米 , 最 大 宽度 1.15 毫米 。 胎 管 口 缘 凹 人 , 胎 管 刺 未 殉 , 胎 管 口 刺 及 第 一 个 胞 管 的 腹 刺 细小 ,但 相当 显 目 。 胞 管 为 围 笔 石 式 , 膝 上 腹 缘 直 , 略微 外 斜 , 胞 管 间 壁 线 与 加 向 斜 交 , 在 始 部 似 为 横向 平 卧 , 胞 管 长 1.5 毫米 , 宽 0.25 一 0.3 & 米 ; 口 穴 呈 袋 状 ,其 深度 占 体 宽 1/3, 相 邻 胞 管 掩 盖 1/3,,5 毫米 内 有 6 1/2— 6 个 胞 管 。 产地 层 位 ”绩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 与 C. angustiiubulus Li (sp. nov.) 和 G. alternantis Li (sp. nov.) 共生 。 英 纽 特 围 笔 石 (比较 种 ) Amplexograptus cf. inuiti (Cox) (Ak X, A 3) cf. 1933 Climacograptus inuiti Cox, p. 1—19, pl. 15 2, text-figs. 1—28, cf. Climacograptus inuiti Ruedemann, p. 429—430, pl. 73, figs. 21—22, 笔 石 体 末 部 断 去 , 保存 长 度 7.5 毫米 , 始 端 宽 1.2 毫米 ,向 上 逐渐 增 至 最 大 宽度 1.7 毫 米 。 胎 管 口 缘 凹 人 , 胎 管 刺 、 胎 管 口 刺 和 第 一 个 胞 管 的 腹 刺 均 甚 短小 ,但 很 强硬 。 胞 管 膝 ERA ERIN RAR. AILS ORB, ON, SAB, tae 5 毫米 内 有 6 个 胞 管 。 当前 的 标本 与 考 克 斯 (Cox ,1933) 描 述 的 北美 标本 相 比 , 口 穴 较 浅 和 胞 管 排列 较 松 。 产地 层 位 ”太平 郭 村 上 西 坑 新 岭 组 。 166 中 国 科学 院 南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密西西比 围 笔 石 (比较 种 ) Amplexograptus cf. mississippiensis (Ruedemann ) (Ak X, 图 4 一 5) cf. 1908 Climacograptus mississippiensis Ruedemann, p. 413,414, pl. 28, figs. 12, 13, 笔 石 体 不 完全 长 度 18 毫米 , 始 部 处 宽 1 毫米 ,向 上 逐渐 增 至 最 大 宽度 19 毫米 ,但 至 未 端 减 缩 为 1.7 毫米 。 胞 管 膝 上 腹 缘 直 , 与 姓 向 平行 或 略 外 斜 , RRS RRR, 象 刺 状 , 始 部 胞 管 口 穴 浅 , 向 未 部 胞 管 口 灾变 深 ; 占 体 宽 1/3, 胞 管 间 缝 合 线 不 清楚 , 10 毫 米内 有 13 一 12 个 胞 管 。 当前 的 标本 与 北美 标本 相 比 , 笔 石 体 长 度 较 大 和 胞 管 排列 较 密 。 产地 层 位 “宁国 胡 乐 新 岭 组 。 相对 围 笔 石 (新 种 ) Amplexograptus oppositus Li (sp. nov.) (图 版 X, 图 16) 笔 石 体 长 近 20 毫米 ,宽度 近乎 均一 ,为 1.3 一 1.4 毫米 。 始 端 具 有 三 个 底 刺 ( 胎 管 刺 已 断 去 )。 胞 管 为 围 笔 石 式 , 膝 上 腹 缘 直 或 微 向 外 斜 , 膝 角 显 著 , 呈 刺 状 , 胞 管 间 壁 线 始 端 横向 平 卧 , 在 笔 石 体 中 部 有 时 好 象 多 出 一 条 横 线 ,形成 节 状 ; 口 穴 显著 , 占 体 宽 1/3, 胞 管 相对 排列 ,10 毫米 内 有 16 一 14 个 胞 管 。 比较 ”此 新 种 胞 管 相 对 排列 是 其 特点 , 在 笔 石 体 一 般 性 质 上 , 它 与 4., disjunctus Mu e Zhang 相 象 ,但 后 者 笔 石 体 较 短小 和 胞 管 排列 较 松 。 产地 层 位 ”绩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 孙 氏 围 笔 石 安徽 亚 种 (新 亚 种 ) Amplexograptus suni anhuiensis Li (subsp. nov.) (图 版 X> A 9, 10) 笔 石 体 不 完全 长 度 12 一 15 毫米 , 始 端 宽 0.8 一 0.95 毫米 ,向 上 逐渐 增 宽 , 最 大 宽度 在 FMB, H 2.2 一 2.5 毫米 。 始 端 具 三 个 细小 的 底 刺 。 胞 管 肤 上 腹 缘 短 〈0.4 一 0.5 毫米 ), 与 轴 向 平行 或 稍 向 外 斜 , 口 缘 直 , 口 穴 呈 扁 圆 形 , 胞 管 排列 紧密 ,在 始 部 10 毫米 内 有 19 一 17 个 胞 管 。 比较 : 此 新 亚 种 在 主要 性 质 上 与 典型 种 相 一 致 ,但 胞 管 排列 十 分 紧密 是 其 特点 。 产地 层 位 “宁国 胡 乐 新 岭 组 。 与 Dicellograptas magnus Mu et Chen 共生 。 细小 围 笔 石 ( 新 种 ) Amplexograptus tenuous Li (sp. nov.) (图 版 X, 图 17,18) 笔 石 体 短 小 ,长 .4.0 毫米 , 始 端 宽 0.7 毫米 ,向 上 增 至 最 大 宽度 1 毫米 。 胎 管 长 1.0 毫 Ke, ODF 0.25 毫米 , 始 端 具有 三 个 底 刺 , 即 胎 管 刺 , 胎 管 口 刺 及 第 一 个 胞 管 的 腹 刺 , 均 其 纤细 。 第 一 个 胞 管 《〈thi) 从 胎 管 中 部 生出 , 沿 胎 管 壁 向 下 生长 ,至 胎 管 口 部 转折 向 上 生长 , 第 二 个 胞 管 〈thi) 从 第 一 个 胞 管 始 部 生出 后 , 横 过 胎 管 向 上 斜 伸 , 致 使 胎 管 有 部 分 裸露 。 李 积 金 : 皖南 上 奥 陶 统 新 岭 组 的 笔 石 167 胞 管 膝 上 腹 缘 直 , SHAT, 胞 管 间 颖 合 线 的 始 部 横向 平 卧 , 无 中 隔 板 , Oe 形 ; 占 体 宽 1/5 一 1/4, 胞 管 交错 排列 ,4.0 毫米 内 有 7 个 胞 管 。 比较 ”此 新 种 在 笔 石 体 一 般 特 征 上 与 4. zzxizz《〈Cox) 相 象 ,但 后 者 笔 石 体 宽度 较 大 , , 口 穴 较 深 和 具有 成 对 的 胎 管 口 刺 。 产地 层 位 ”绩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 与 Rectograptus oppositus Li (sp. nov.) 共生 。 标准 围 笔 石 ( 比 较 种 ) Amplexograptus cf. typicalis (Hall) (Am X, 11; 插图 3a) cf. 1865 Climacograptus typicalis Hall, pp. 27—28, 57, pl. A, figs. 1—9, cf. 1947 Climacograptus typicalis Ruedemann, p. 440, 441, pl. 75, figs 27, 29, 31, 33; nos 28, 30, 32, 34—38- pl 91, fig. 8. cf. 1963 Amplexograptus typicalis, #RA4, 362 页 ,插图 4c, cf. 1973 Climacograptus typicalis Erdtmann, et Moor, pp. 1086-1092, pl. 1, figs. 1—6, pl. 2, figs. 1—4, 笔 石 体 不 完全 长 度 约 11 毫米 ,宽度 近乎 均一 , 约 1.5 毫米 。 胞 管 长 约 2 毫米 ,相间 生 长 , 胞 管 间 壁 线 旦 “S$” 形 ,在 其 始 部 近 于 横 卧 , 胞 管 口 缘 凹 , 辐 内 斜 , 口 穴 呈 半 圆 形 , 占 体 宽 1/4, 膝 上 腹 缘 直 或 稍 向 外 倾 , 10 毫米 内 有 8 个 胞 管 。 当前 的 标本 和 北美 标本 相 比 , 笔 石 体 宽 度 小 和 胞 管 排列 稀 松 。 产地 层 位 ”绩溪 新 岭 组 。 与 Glyptograptus alternantis Li (sp. nov.) ,Climacograptus an- gustitubulus Li (sp. nov.),Amplexograptus cf. elongatus Barrass, A. inuiti (Cox) 等 共生 。, 围 笔 石 ( 未 定 种 1) Amplexograptus sp. 1 (Ahk X, 图 13) 笔 石 体 长 19 毫米 , 始 端 浑圆 , 宽 0.8 毫米 ,向 上 很 快 增 至 最 大 宽度 1.8 毫米 ,此 宽度 稳 定 地 保持 至 末端 ,形成 两 侧 近 于 平行 的 笔 石 体 。 胎 管 刺 粗 短 ,向 下 向 外 伸展 。 胞 管 膝 上 腹 缘 直 , 与 轴 疝 平行 ,10 毫米 内 有 14 一 12 个 胞 管 。 中 轴 伟 出 体外 1.6 毫米 。 由 于 标本 保存 不 好 ,未 能 作 确 切 的 鉴定 。 产地 层 位 ”宁国 胡 乐 新 岭 组 。 围 笔 石 (未 定 种 2) Amplexograptus sp. 2 CA 3b) 笔 石 体 短小 ;长 仅 7 毫米 , 始 端 宽 08 BK, 至 笔 石 体 中 部 增 至 1.2 毫米 ,最 大 宽度 在 末端 , 宽 1.3 毫米 。 胎 管 刺 细 小 , 向 下 向 外 伸展 。 胞 管 肤 上 腹 缘 直 , 略 微 外 斜 , 口 缘 微 四 , = ale. SAFE 1/3 一 1/4。 胞 管 间 壁 线 在 始 部 略 呈 横向 平 卧 , 5 毫米 内 有 7 个 胞 管 。 中 轴 伸 出 体外 。 由 于 标本 保存 较 差 ,未 能 作 确 切 的 鉴定 。 产地 层 位 ”绩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 与 C. brevis Elles et Wood 共生 。 双 笔 石 属 Diplograpus M’Coy, 1850 壮 刺 双 笔 石 (新 种 ) Diplograptus trispinus Li (sp. nov.) (Ak XI, 图 2,3) 笔 石 体 长 12.5 毫米 , 始 端 宽 1.2 毫米 ,向 上 逐渐 增 宽 , 最 大 宽度 在 末端 , 宽 2.3 BK. 168 中 国 科 学 院 南京 地 质 二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始 端 近 方 形 , 具 有 三 个 粗壮 的 底 刺 , 即 胎 管 刺 和 第 一 对 胞 管 的 腹 刺 。 始 部 6 对 胞 管 为 栅 笔 石 式 , 其 后 发 育 的 胞 管 为 对 笔 石 式 ; 胞 管 交错 排列 ,10: 毫 米内 有 14 个 胞 管 比较 ”此 新 种 以 其 始 端 粗 壮 的 三 个 底 刺 , 可 与 已 知 的 双 笔 石 其 它 种 相 区 别 。 产地 层 位 ”绩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 Mm HALF Climacograptinae Frech, 1897 M48 Climacograptus Hall, 1865 狭窄 栅 笔 石 (比较 种 ) Climacograptus cf. angustus (Perner) — (图 版 v, 图 8) cf. 1895 Diplograptus (Glyptograptus) euglyphus var. angustus Perner, p. 27, pl. 8, figs. 14a—b. cf. 1949 Climacograptus angustus Pribyl, p. 7, pl. 2, figs. 2—9. ZAREK 12 毫米 , 始 端 宽 0.7 ZK, 至 中 部 增 至 最 大 宽度 1.4 SK, 此 宽度 保持 至 未 端 。 胎 管 刺 长 1 毫米 ,向 下 垂 伸 。 胞 管 长 1.5 毫米 , 宽 0.3 毫米 , 膝 上 腹 缘 直 或 略微 向 外 丁 出 , 口 缘 平 , 口 穴 在 笔 石 体 右 侧 较 清楚 , 呈 半 圆 形 , 相 邻 胞 管 掩 盖 1/3, 始 部 胞 管 交错 排列 , 向 末 部 变 为 相对 排列 ,10 毫米 内 有 11 个 胞 管 。 中 轴 伸 出 体外 7 毫米 以 上 。 当前 的 标本 与 捷克 斯 洛 伐 克 波 希 米 亚 标本 相 比 , 笔 石 体 宽度 较 大 , 后 者 最 大 宽度 仅 1.1 毫米 , 故 定 为 比较 种 。 产地 层 位 ”宁国 胡 乐 新 岭 组 。 窄 管 栅 笔 石 (新 种 ) Climacograptus angustitubulus Li (sp. nov.) — (图 版 V, 图 1,2, 4,6; 插图 5a) 笔 石 体 细 长 ,长 达 25 一 30 毫 米 , 始 端 宽 0.5 一 0.55 毫 米 , 向 上 加 宽 缓 慢 ,, 最 大 宽度 仅 0.8 毫米 。 胎 管 长 0.6 毫米 , 宽 0.3 毫米 , 胎 管 刺 向 下 垂 伸 ,长 4 一 7.2 毫米 ; 始 端 55 对 胞 管 相 间 生 长 ,其 后 的 胞 管 平行 生长 ,形成 直 的 中 间 颖 合 线 。 胞 管 细 长 ,长 1.9 SK, HM 01I5—0.2 误 米 , 口 缘 略 微 外 斜 , 肤 上 腹 缘 及 胞 管 间 壁 线 均 与 轴 向 平行 , 相 邻 胞 管 掩 盖 2/5,10 毫米 内 有 11 一 8 个 胞 管 。 中 轴 什 出 体外 ,长 达 I0 一 12 毫米 。 比较 此 新 种 以 其 细 长 的 胞 管 可 与 该 属 已 知 的 种 相 区 别 。 产地 层 位 ”绩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 与 Amplexograptus cf. typicalis (Hall) 及 Glyptogra- ptus alternantis Li (sp. nov.) 共生 。 窒 管 栅 笔 石 纤 细 亚 种 (新 亚 种 ) Climacograptus angustitubulus gracilis Li (subsp. nov.) (图 版 V,, 图 3,5; 插图 5b) 笔 石 体 纤细 ,长 17 毫米 , 始 端 宽 0.35 一 0.4 毫米 ,最 大 宽度 0.5 毫米 。 胎 管 刺 纤细 , 疝 下 垂 伸 , 长 1.7 BK MAK 1.8 一 2.0 SK, H 0.15 SK REBRA, SHAYLA, Ie 管 间 的 缝合 线 直 ,也 与 轴 向 平行 , 口 穴 呈 半圆 形 , 占 体 宽 1/3, aw 2/5—1/2, We 交错 排列 ,10 毫米 内 有 10 个 胞 管 。 中 轴 纤 细 , 伸 出 体外 7.5 EK 李 积 金 ; 皖南 上 奥 陶 统 新 岭 组 的 笔 石 169 b c 播 图 5 a. Climacograptus angustitubulus 揪 图 6 «a. Climacograptus cf. angustus (Perner) Li (sp. nov.) 登记 号 :53739(Paratype) b. 登记 号 : 53474 b. Climacograptus brevis Elles et C. angustitubulus gracilis Li (subsp. nov.) Wood 登 记号 :53735 c. Climacograptus bellulus wa- 登记 号 : 53741 (Paratype) nnanensis Li (subsp. nov-) 登记 号 :53785 (Holotype) a 比较 ”新 亚 种 与 其 所 属 种 相 比 , 笔 石 体 更 为 细小 。 产地 层 位 ” 同 前 。 短小 栅 笔 石 Climagraptus brevis Elles et Wood (AR V, 图 9; 插图 6b) 1906 Climacograptus brevis Elles et Wood, p. 192—193, pl. 27, figs. 2a—f. 笔 石 体 短 水 ,长 5 毫米 , 始 端 宽 0.4 毫米 ,向 上 逐渐 加 宽 ,最 大 宽度 在 未 端 , 宽 1 毫米 。 肥 管 长 1 毫米 , 口 部 宽 0.15 SK, 胎 管 刺 极其 细小 ,向 下 垂 伸 。 胞 管 肤 上 腹 缘 直 或 微微 向 外 凸 出 , 口 缘 平 或 目 人 , 口 穴 清楚 , 占 体 宽 1/4; 胞 管 长 1.2 毫米 , 宽 约 0.3 毫米 ,掩盖 1/2, 两 排 胞 管 交错 排列 , 5 毫米 内 有 8 一 7 个 胞 管 。 产地 层 位 ”绩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 AREMEA Climacograptus miserabilis Elles et Wood | (Alig Vi, 图 47 _ 1906 Chimacograptus scalaris var. miserabilis Elles et Wood, pp. 186—187, pl. 26, figs. 3a—h. 1970 Climacograptus scalaris miserabilis Toghill, p. 23, pl. 12, figs. 1 一 11. 笔 石 体 狭 罕 , 两 侧 近 于 平行 ,长 9 毫米 , 始 端 宽 0.6 毫米 ,向 上 微微 地 增 至 0.7 毫米 ,至 未 端 又 缩减 为 0.6 毫米 。 胎 管 仅见 口 部 , 宽 0.2 毫米 , 胎 管 刺 细 短 , 向 下 垂 伸 。 胞 管 为 标准 的 栅 笔 石 式 , 膝 上 腹 缘 直 , 与 轴 向 平行 , OSPR AM, OKS AB, SARA 1/4,5% 米内 有 6 个 胞 管 。 中 轴 细 ,, 伸 出 体外 6 毫米 。 产地 层 位 ”宁国 胡 乐 新 岭 新 岭 组 。 170 中 国 科 学 院 南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EMA Climacograptus tatianae Keller 1956 Climacograptus tatianae Keller, p. 89, fig. 25. 笔 石 体 小 ,两 侧 近 于 平行 ,长 4 一 9 毫米 。 始 端 宽 0.55 毫米 ,最 大 宽度 0.75—0.9 BK. 胎 管 刺 细 长 ,长 0.7 一 4 毫米 ,向 下 垂 伸 。 胞 管 膝 上 腹 缘 直 , 与 轴 向 平行 , WEAR. 平行 于 轴 向 , 口 穴 清 楚 ; 占 体 宽 1/4, 胞 管 交错 排列 , 5 毫米 内 有 6 个 胞 管 。 中 轴 细 , 伸 出 体外 近 10 毫米 。 产地 层 位 ”绩溪 临 沟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 绩溪 栅 笔 石 (新 种 ) Climacograptus jixiensis Li (sp. nov.) (图 版 VI, A 10,511,515) 笔 石 体 细小 ; 始 端 方 形 , 长 仅 3.3 一 5 毫米 , 始 端 宽 0.7 毫米 ,向 上 逐渐 加 宽 , 最 大 宽度 在 笔 石 体 末 部 , 宽 1.1 毫米 。 胎 管 刺 细 小 ,向 下 垂 伸 , 长 达 2 毫米 。 胞 管 膝 上 腹 缘 直 , 与 轴 向 平行 ; 口 缘 平 , 口 穴 浅 ,5 毫米 内 有 ?去 个 胞 管 。 中 轴 细 , 伸 出 体外 近 4 毫米 。 比较 ”此 新 种 在 一 般 性 质 上 与 C. satianae Keller 有 些 相 象 ,但 后 者 笔 石 体 两 侧 平 行 , 始 端 浑 圆 , 可 以 区 别 。 Few y+ BRIA OD. szechuanensis 带 。 多 变 栅 笔 石 (新 种 ) Climacograptus variantis Li (sp. nov.) (AR Vv, 图 14 一 17) 笔 石 体 十 分 短小 ,长 仅 3 毫米 左右 , 始 端 宽 0.55 一 0.65 毫米 ,向 上 逐 潮 增 宽 ,最 大 宽度 0.85—1 毫米 。 始 端 浑圆 , 胎 管 仅见 口 部 , 宽 0.2 毫米 , 胎 管 刺 向 下 垂 伸 , 长 1.3 毫米 e 胞 管 为 栅 笔 石 式 , 口 缘 平 , 膝 上 腹 缘 与 轴 向 平行 或 略微 外 斜 ,, 胞 管 间 缝 合 线 的 基部 略 向 轴 向 转折 ; 胞 管 长 1.3 毫米 , 宽 0.25 一 0.35 AK, 均 为 相间 生长 ,无 中 间 缝 合 线 ,3 毫米 内 有 4 个 胞 管 。 中 轴 伸 出 体外 1.1 一 1.5 毫米 。 比较 ”新 种 在 笔 石 体外 形 上 与 C. putillus Hall 有 些 相 象 ,但 后 者 笔 石 体 较 大 和 胞 管 排列 较 松 。 产地 层 位 ”绩溪 十 里 牌 \ 临 溪 新 岭 组 。 十 里 牌 栅 笔 石 ( 新 种 ) Climacograptus shilipaiensis Li (sp. nov.) (Ahk Vu, A 1 一 3) 笔 石 体 长 7 一 11 毫 米 , 始 端 宽 0.8 毫 米 , 向 上 逐渐 加 宽 , 最 大 宽度 不 超过 1.5. 毫 米 。 胎 管 刺 细小 ,向 下 垂 伸 ; 正 模 标本 thi 和 tb; 的 腹 缘 中 部 生出 一 个 腹 刺 , 副 模 标本 仅见 到 tht 的 腹 刺 。 胞 管 长 1.2 毫米 , 宽 0.2 毫米 , 膝 上 腹 缘 略微 外 斜 , 口 缘 微微 止 人; 正 模 标本 口 穴 较 浅 , 副 模 标 本 口 穴 较 宽阔 , 占 体 宽 1/4, 5 毫米 内 有 7 一 6 个 胞 管 。 中 轴 伸 出 末端 之 外 4 毫米。 比较 ”此 新 种 就 其 始 端的 底 刺 性 质 看 来 ,与 C. trispinantus Li〈 新 种 ) 相 象 , 但 后 者 笔 石 体 宽 度 小 和 胞 管 排列 较 松 。 李 积 金 : 皖南 上 奥 陶 统 新 岭 组 的 笔 石 171 产地 层 位 ” 绩 诅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 轴 膜 栅 笔 石 Climacograptus vesicicaulis Ge (Allg VI, Al 8, 9, 12) 笔 石 体 长 28 毫米 , 始 端 圆 形 , 宽 0.7 毫米 ,向 上 很 快 增 至 最 大 宽度 1.6 一 1.8 毫米 ,此 宽 度 稳 定 地 保持 至 未 部 , 形 成 两 侧 近 于 平行 的 笔 石 体 , 但 至 最 末端 宽度 略 有 收缩 。 胎 管 刺 粗壮 ,向 下 垂 伸 , 长 1.5 毫米 , 第 一 对 胞 管 腹 绿 各 生出 一 个 腹 刺 ,向 外 伸展 。 胞 管 膝 上 腹 缘 直 , 口 缘 平 , 口 穴 宽 阔 , 宽 0.4 一 0.5 毫米 ,深度 占 体 宽 1/5 ,在 右 侧 的 胞 管 可 见 到 膝 刺 , 另 一 个 标本 (图 版 6, 图 9) 由 于 保存 关系 , 笔 石 体 左 侧 胞 管 口 穴 清楚 , 占 体 宽 1/3, 而 右 侧 胞 管 口 穴 浅 ; 胞 管 交错 排列 ,在 始 部 10 毫米 内 有 11 个 胞 管 ,在 未 部 同样 长 度 内 有 10 一 8 个 胞 管 。 中 轴 直 , 宽 0.2 毫米 , 伸 出 体外 13 SK AP RRA, PBK, 宽 达 0.7 毫米 ,此 宽度 自始至终 均匀 ; 另 一 个 标本 (图 版 6, 图 8) 中 轴 伸 出 体外 7 毫米 , 基 部 宽 0.2 BK ALEK B.S RIK 0.8 毫米 。 产地 层 位 “宁国 上 草山 村 新 岭 组 。 三 刺 栅 笔 石 (新 种 ) ClLzrmacosgraptrus trispinatus Li (sp. nov.) (Alm VI, A 13—14) 笔 厂 体 长 4.4 一 13.5 毫米 , 始 端 宽 0.55 毫米 ,最 大 宽度 0.75 一 1 2K. ER, BA 三 个 底 刺 , 即 胎 管 如 和 第 一 对 胞 管 的 腹 刺 , 腹 刺 位 于 膝 上 用 缘 的 中 部 ,向 外 平 伸 或 略 向 下 RY 胞 管 膝 上 腹 缘 与 轴 疝 近 于 平行 , 口 穴 请 楚 , 呈 半圆 形 , 占 体 宽 1/4 一 I/3, 在 10 毫米 内 ”有 411 个 胞 管 。 中 轴 伸 出 体外 。 比较 ”此 新 种 在 外 形 上 与 C. angustus (Perner) 相 象 ,但 后 者 第 一 对 胞 管 无 腹 刺 ; 就 其 具有 腹 刺 的 性 质 可 与 C. shilipaiensis Li (sp. nov.) 相 比较 , 但 后 者 笔 石 体 宽 度 大 和 胞 管 排列 较 密 。 产地 层 位 ”绩溪 十 里 牌 \ 临 溪 新 岭 组 。 安徽 栅 笔 石 (新 种 ) Climacograptus anhuiensis Li (sp. nov.) (Al V, A 12, 13) 笔 石 体 长 18 一 26.5 毫米 , 始 端 宽 0.7 一 0.8 毫 米 , 向 上 逐渐 加 宽 , 在 离 始 端 18 毫米 处 宽 1.6 一 1.8 毫米 ,20 毫米 处 宽 2.1 毫米 ,向 末端 有 继续 增 宽 的 趋势 。 胎 管 仅 见 口 部 , 宽 03S 米 , 胎 管 刺 细 小 ,向 下 垂 伸 , 胎 管 口 刺 和 第 一 个 胞 管 的 腹 刺 也 十 分 细小 ,向 外 向 下 斜 伸 。 胞 管 肤 上 腹 缘 一 般 直 ,与 轴 向 平行 , 口 缘 平 , 口 穴 呈 半圆 形 , 占 体 宽 1/4, 胞 管 交 错 排 列 ,10 毫米 内 有 12 一 9 个 胞 管 。 比较 ”此 新 种 在 笔 石 体 的 一 般 特 征 和 底 刺 性 质 上 与 Clzzzacograptas latus E. et W. 相 象 ,但 后 者 始 端 尖 削 ,加 宽 迅 速 和 胞 管 腹 缘 略 向 外 斜 。 产地 层 位 “绩溪 十 里 牌 及 临 溪 新 岭 组 。 与 C. supernus E. et W. 和 Rectograptus lon- gitubulus Li (sp. nov.) 等 共生 。 172 中 国 科学 院 南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古老 栅 笔 石 细小 亚 种 (新 亚 种 ) Climacograptus antiquus exilis Li (subsp. nov.) (图 版 VI, 图 4,5; 插图 7a) 笔 石 体 小 ,长 仅 10 毫米 , 始 端 宽度 较 小 ,向 上 逐渐 加 宽 到 最 大 宽度 1 毫米 ; 始 端 具有 三 个 底 刺 ,中 央 一 个 是 胎 管 刺 , 长 约 1.5 毫 米 , 另 两 个 是 第 一 对 胞 管 的 腹 刺 , 腹 刺 粗 短 , 向 外 Pa SR LBA. ORY, OE, 占 体 宽 1/3, 掩盖 1/3, 10 毫米 内 有 12 个 胞 管 。 po Song, fA 7 «a. Climacograptus antiquus exills Li (subsp. nov.) 登 记号 :53769 (Holotype) b. Climacograptus hungtanensis Li (sp. nov.) 登记 号 :53770 (Holotype) 比较 ”此 新 亚 种 在 笔 石 体 主要 性 质 上 与 典型 种 相 象 ,但 笔 石 体 狭窄 和 胞 管 排列 紧密 s 产地 层 位 ”宁国 胡 乐 新 岭 组 。 予 状 栅 笔 石 ( 比 较 种 ) Climacograptus cf. hastatus T. S. Hall (图 版 X, 图 15) cf. 1902 Climacograptus hastatus T. S. Hall, pp. 54—55, pl. 14, figs. 1, 3. cf. 1960 Clhimacograptus hastatus Berry, pp. 80, pl. 20, figs. 11, 笔 石 体 仅 保存 始 端 一 段 ,长 3 毫米 ,最 大 宽度 0.9 毫米 。 胎 管 刺 长 4.5 毫米 ,由 于 被 膜 包 右 ,显得 较 粗 壮 ,, 第 一 对 胞 管 各 生出 一 个 腹 刺 , 最 大 的 一 个 约 3 毫米 ,向 上 和 斜 伸 , 基 部 较 宽 , 其 后 渐 细 。 产地 层 位 “宁国 胡 乐 新 岭 组 。 与 Dicellograpta magnus Mu et Chen 共生 。 Me A(t) Climacograptus hongtanensis Li (sp. nov.) (Al VU, Al 6,7; 插图 7b) 笔 石 体 长 14 毫米 , 始 端 宽度 小 ;向 上 迅速 加 宽 到 2 EK. FAP SR RUE, KK 5 毫米 ,在 右 侧 的 底 刺 靠近 基部 又 生出 一 个 附 生 刺 , 与 底 刺 垂直 相交 , 长 5 毫米 。 胞 管 膝 上 腹 缘 直 , 口 缘 平 ,造成 方形 口 穴 , 口 穴 较 深 , 占 体 宽 1/3, 在 5 毫米 内 有 9 个 胞 管 EC 一 李 积 金 : 皖南 上 奥 陶 统 新 岭 组 的 笔 厂 173 比较 “此 新 种 以 其 具有 附 生 刺 的 特征 可 与 C. venustus Hoi 相 比 较 ,但 后 者 两 个 底 刺 上 侧 各 生出 三 个 附 生 刺 和 笔 石 体 较 短小 。 Fei BRAM AS 优美 栅 笔 石 Climacograptus bellulus Mu et Zhang (Al VIA 7; 图 版 VI) 图 10; 图 版 XI, 9, 15) 1963 Climacograptus bellulus, BBY3# wi, A10£, BRAK 2.5—5.5 22K, tanle El, 3 0.6 一 0.7 毫米 ,最 大 宽度 1.1 毫 米 。 胎 管 刺 细微 ,但 很 明显 , 向 下 垂 伸 ;两 个 底 刺 对 称 , 系 从 第 一 对 胞 管 的 腹部 生出 , 先 向 外 伸 , 而 后 微 微 向 下 弯 , 形 成 宽阔 的 绝 形 , 刺 长 1.5 SK, SBI 毫米 , 其 后 逐渐 变 细 。 胞 管 腹 缘 BOS OXRSRA, SAK 1/4, 胞 管 交 错 排列 , 5 毫米 内 有 8 个 胞 管 。 中 轴 细 直 , 伟 出 体外 。 产地 层 位 ”绩溪 临 溪 、 培 里 牌 及 加 县 宏 香 等 地 新 岭 组 。 优美 栅 笔 石 ( 比较 种 ) Climacograptus cf. bellulus Mu et Zhang (图 版 V,, 图 18) cf. 1963 Climacograptus bellulus, BBY kA Al0e, 笔 石 体 细微 ,长 仅 1.8 毫米 , 始 端 宽 0.45 BK, RARE 0.65 毫米 。 胎 管 刺 长 03S 米 , 向 下 垂 伸 , 始 端 第 一 排 第 一 个 胞 管 〈thi) 的 腹 缘 生出 腹 刺 , 刺 长 0.3 毫米 , 先 向 外 , 其 后 向 下 弯曲 ,第 二 排 第 一 个 胞 管 (chi) 的 腹 刺 未 保存 ; 胞 管 肤 上 腹 缘 与 轴 向 近 于 平行 , 182 米内 有 4 个 胞 管 。 中 轴 伸 出 体外 1.8 毫米 。 当前 的 标本 与 C. bellulus 相 比 , 笔 石 体 更 为 细微 和 胞 管 排列 更 为 紧密 , 第 二 排 第 一 A Chi) 的 腹 刺 未 见 , 因 此 定 为 比较 种 。 产地 层 位 ”绩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 优美 栅 笔 石 皖南 亚 种 (新 亚 种 ) Climacograptus bellulus wannanensis Li (subsp. nov.) (图 版 VU, 图 11 一 15 ;插图 6c) 笔 石 体 不 完整 ,长 7 一 14 毫米 , 始 端 宽 0.7 毫米 ,向 上 逐渐 加 宽 , 至 7 毫米 处 宽 为 1.4 一 1.6 毫米 ,最 大 宽度 2.1 SK mea, SRG), 向 下 垂 伸 , 两 个 底 刺 从 胞 管 腹 缘 生 出 后 缓 缓 向 下 弯曲 ,形成 宽阔 的 弧 形 。 , 胞 管 性 质 与 典型 种 相同 , 5 毫米 内 有 7 一 6 个 胞 管 。 比较 ”此 新 亚 种 与 典型 种 的 主要 区 别 , 在 于 笔 石 体 较 大 ,两 个 底 刺 较 粗 壮 和 生出 的 部 位 较 高 。 产地 层 位 ” 绩 衣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 宽 刺 栅 笔 石 ( 比 较 种 ) Climacograptus cf. crassispinus Mu et Zhang (Ah VUI, 图 1) cf. 1963 Climacograptus bicornts var. crasstspinus, BRB KA RH Al0a, 174 中 国 科学 院 南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笔 石 体 呈 披 针 形 ,不 完全 长 度 21 毫米 , 始 端 宽 0.65 毫米 ,向 上 逐渐 增 宽 ,至 离 始 端 12 毫米 处 达 最 大 宽度 2 毫米 ,此 宽度 向 上 保持 6 毫米 后 , 向 末 部 又 减 缩 到 1.8 毫米 。 始 端 两 个 底 刺 由 于 被 膜 状 物 所 包 衷 ,显得 宽 壮 , 最 宽 处 0.5 毫米 , 先 向 外 伸 , 其 后 向 下 弯 s 笔 石 体 为 半 梯 形 保存 ,在 其 中 央 可 见 到 呈 新 月 形 的 胞 管 口 , 10 毫米 内 有 12 一 11 个 胞 管 。 当前 的 标本 在 笔 石 体 宽度 和 胞 管 排列 密度 上 均 与 祁连山 东部 的 标本 相 一致 , 但 底 刺 不 及 后 者 粗壮 ,而 且 保 存 不 全 , 故 定 为 比较 种 。 产地 层 位 ”绩溪 临 溪 新 岭 组 。 稠密 栅 笔 石 ( 新 种 ) Climacograptus conflectus Li (sp. nov.) (图 版 Vil, 8, 9) 笔 石 体 长 8.5 毫米 , 始 端 宽 0.7 毫米 , ALAS 15 BK, 至 最 未 端 又 微微 收 缩 。 始 端 具有 两 个 底 刺 (其 中 之 一 不 清楚 ) , 底 刺 先 向 外 其 后 很 快 向 下 作 缓 绝 形 伟 展 , 长 2 BK. 胞 管 为 标准 的 栅 笔 石 式 , 口 缘 平 , 膝 上 腹 缘 及 胞 管 间 缝合 线 均 与 轴 向 平行 , 膝 角 显著 , 具 细 小 的 膝 刺 , 口 穴 浅 , 占 体 宽 1/7, 胞 管 排列 紧密 , 5 毫米 内 有 10 一 9 个 。 中 辆 伸 出 体外 。 比较 ”此 新 种 胞 管 排列 十 分 紧密 是 其 特点 , 可 与 栅 笔 石 属 中 具 两 底 刺 的 其 它 种 相 区 别 。 产地 层 位 ”绩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 湖北 栅 笔 石 ( 比 较 种 ) Climacograptus cf. hubeiensis Ge (Ahk VII 图 2) 笔 石 体 末 端 断 去 ,保存 长 度 14 EK, ane. 0.6 毫米 ,向 上 逐渐 增 至 最 大 宽度 15 毫米 。 始 端 两 个 底 刺 较 粗 壮 ,形成 弓形 。 胞 管 膝 上 腹 缘 直 , 与 轴 疝 平行 , 口 穴 浅 ,5 SKA 有 7 一 6 个 胞 管 。 当前 的 标本 与 华中 区 五 峰 组 标本 相 比 , 口 穴 不 显 。 产地 层 位 ”绩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 模 形 栅 笔 石 ( 新 种 ) Climacograptus sextans Li (sp. nov.) (图 版 VII 图 11) 笔 石 体 呈 株 形 , 末 部 断 去 ,保存 长 度 10 毫米 , 始 端 较 尖 削 , 宽 0.6 毫米 , 向 上 逐渐 加 宽 , 最 大 宽度 在 未 部 , 宽 2 毫米 。 始 端 两 底 刺 以 130? 的 夹 角 向 外 向 下 伸展 ,向 末端 逐渐 变 细 。 胞 管 腹 缘 直 , 与 轴 向 平行 , 口 缘 平 ,垂直 于 轴 向 , 由 于 笔 石 体 偏 侧 压 , 笔 石 体 两 侧 的 胞 管 口 穴 , 显 示 不 同 外 瑶 , 左 侧 口 穴 较 深 , BRK, 而 右 侧 胞 管 口 穴 浅 , SRA, WE 错 排列 , 10 毫米 内 有 15 个 胞 管 。 比较 ”此 新 种 在 笔 石 体 大 小 和 胞 管 排列 密度 上 ,与 C. Avalross Ross et Berry 相似 ,但 后 者 底 刺 长 ,在 其 内 侧 始 部 1/2 的 长 度 内 被 膜 状 物 加 厚 和 口 穴 较 次 , 可 以 区 别 。 产地 层 位 ”绩溪 临 溪 新 岭 组 。 与 Climacograptus supernus E. et W. 共生 。 李 积 金 : 皖南 上 奥 陶 统 新 岭 组 的 笔 石 175 中 国 栅 笔 石 (比较 种 ) Climacograptus cf. sinicus Ge 〈 图 版 VII, 图 3) 笔 石 体 未 部 断 去 ,保存 长 度 8 毫米 。 始 端 宽 0.55 毫米 ,最 大 宽度 0.9 毫米 。 始 端 具 有 两 个 底 刺 , 系 第 一 对 胞 管 的 腹 刺 (左边 的 刺 不 大 清楚 ), 刺 长 1.6 BK, APR 缘 直 , SHAT. ORY ORS BB, SARI 1/4, 胞 管 交错 排列 , 5 毫米 内 有 6 个 胞 管 。 当前 的 标本 与 鄂 西 五 峰 组 的 标本 相 比 , 底 刺 较 短 和 缺乏 胎 管 刺 。 产地 层 位 ”绩溪 临 溪 新 岭 组 。 高 层 栅 笔 石 壮 刺 亚 种 (新 亚 种 ) Climacograptus supernus fortispinus Li (subsp. nov.) 7 (AR VII, A 9, 16) 笔 石 体 长 13 毫米 , 始 端 宽 0.6 毫米 ,向 上 逐渐 加 宽 , 最 大 宽度 在 未 端 , 宽 1.5 毫米 。 胎 管 长 0.8 毫米 ,, 始 端 两 个 底 刺 粗壮 , 长 4 毫米 。 胞 管 末 部 腹 缘 直 , 口 缘 平 , 造成 方形 口 穴 , 口 穴 较 次 , 占 笔 石 体 宽度 1/3, 相 邻 胞 管 掩盖 1/3, 在 5 毫米 内 有 6 一 5 个 胞 管 。 插图 8 a. Climacograptus supernus fortispinus Li (subsp. nov.) 登记 号 , 53778 (Holotype) b—c. Climacograptus supernus Elles et Wood 登记 号 ,53888 一 53889 d. Climacograptus leptothecalis Mu et Ge 登记 号 53803 比较 ”此 新 亚 种 与 典型 种 相 比 ,在 于 笔 石 体 宽度 较 大 和 底 刺 粗壮 。 产地 层 位 ”绩溪 临 溪 新 岭 组 。 176 中 国 科 学 院 南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高 层 栅 笔 石 矮小 亚 种 (新 亚 种 ) Climacograptus supernus nanus Li (subsp. nov.) (图 版 VU, 图 10) 笔 石 体 矮小 ,长 仅 5.3 毫米 , 始 端 宽 0.85 毫米 ,最 大 宽度 在 末 部 , 宽 1.5 毫米 。 胎 管 刺 细小 ;长 0.6 毫米 ,两 个 底 刺 纤细 , 刺 长 2 毫米 ,形成 宽阔 的 弧 形 。 胞 管 膝 上 腹 缘 直 , 与 轴 向 平行 或 略微 外 倾 , 由 于 保存 关系 , 胞 管 口 穴 在 笔 石 体 两 侧 显 AAAI, 在 左 侧 的 胞 管 口 穴 极 浅 , 而 在 右 侧 的 胞 管 口 穴 极 深 , 占 体 宽 1/2, Bae 状 , 胞 管 交 错 排 列 , 相 当 紧 密 ,在 5 毫米 内 有 10 一 9 个 胞 管 。 笔 石 体 横 切 面 似 为 扁 圆 形 ;中 轴 从 局 圆 形 的 中 心 点 伸 出 体外 。 比较 ”此 新 亚 种 与 典型 种 区 别 , 在 于 笔 石 体 禾 小 , BEBE EA PRE FF UTE S28 Bo 产地 层 位 ”绩溪 十 里 牌 新 怜 组 。 SF hawt 4 Climacograptus leptothecalis Mu et Ge (图 版 IX, 图 11 一 14; 插 图 8d) 1983 Climacograptus leptothecalis, 151Q,ERS,. Am 3, 图 16。 笔 石 体 长 15 一 24 毫米 , 始 端 宽 0.7 BK, 向 上 逐渐 加 宽 , 最 大 宽度 在 未 部 , 宽 1.5 毫 米 。 胎 管 刺 细小 ,向 下 斜 伸 , 两 个 底 刺 十 分 醒目 ,其 中 有 一 个 标本 (图 版 芒 , 图 11) 具有 三 个 底 刺 ,最 长 的 底 刺 长 约 10 毫米 ;有 的 向 外 向 下 伸展 ,有 的 两 底 刺 形成 绝 形 。 胞 管 为 纤 笔 石 式 , 口 缘 止 ,内 屈 , 腹 缘 外 斜 , 口 穴 呈 半圆 形 , 占 体 宽 115 一 1/4, 倾 角 20°, fire 1/3, eS 交错 排列 ,10 毫米 内 有 11 一 9 个 胞 管 。 中 轴 伸 出 末端 之 外 。 产地 层 位 nA Je LU 5 Rectograptus abbreviatus huloensis Li (sub- sp. nov.), R. intermedius (Elles et Wood) Paraplegmatograptus sp. 1 共生 。 瘦 刺 栅 笔 石 ( 新 种 ) Chintdcsevaptas tenuicornis Li (sp. nov.) 〈 图 版 Ix, 45 55 7) 笔 石 体 末 部 断 去 ,保存 长 度 8 毫米 , 始 端 宽 0.6 毫米 ,最 大 宽度 在 末 部 ,为 1.3 BK 端 两 个 底 刺 极其 醒目 , 先 向 外 斜 伸 , 其 后 很 快 转折 向 下 垂 伸 ,, 两 刺 近 于 平行 , 刺 甚 纤细 , 基 部 宽 0.05 毫米 , 末 部 宽 0.025 毫米 ,长 5 毫米 强 s 在 笔 石 体 始 端 偏向 第 二 排 第 一 个 胞 管 处 有 膜 状 物 分 布 , 长 0.25 毫米 , 宽 0.55 Ko 胞 管 口 缘 平 或 稍 四 , 膝 上 腹 缘 直 , 与 轴 向 平行 , 膝下 腹 缘 凹 人 , 形成 圆 形 的 吕 突 ;号 穴 «Be PRM 0.1 一 0.15 毫米 ,5 毫米 内 有 6 去 个 胞 管 。 比较 ”在 外 形 上 本 新 种 与 C. longispinus hvalross Ross et Berry 的 幼年 体 (Riva,1974 , p. 114,Textfig。6e) 和 C. texus yichangensis Ge AU, AUP RIA SMS OR; Ja— PR RI, FR Re Ae HE Ph PA BT all. 产地 层 位 ” 绩 谋 临 溪 新 岭 组 。 Bee bee Ame 7 ~ 4 i) ah | ’ + 李 积 金 : 皖南 上 奥 陶 统 新 岭 组 的 笔 石 177 躁 状 栅 笔 石 CEmmacosraptus textus Ge (图 版 VU, 图 18; 图 版 IX, A 6) 笔 石 体 长 16 一 47 毫米 , 始 端 宽 0.5 一 0.6 毫米 ,向 上 逐渐 增 宽 ,最 大 宽度 1.8 一 2 毫米 。 始 端 两 个 底 刺 自 始 端 第 一 对 胞 管 腹部 生出 , 先 向 外 伸 出 一 段 距离 后 , 随即 向 下 垂 伸 , 形成 ” 鱼 叉 状 , 刺 长 4 毫米 ,在 两 底 刺 的 始 部 有 一 条 人 带 状 膜 体 沿 底 刺 和 笔 石 体 始 端 分 布 , 长 2 毫 米 左右 ,宽度 均匀 。 胞 管 肤 上 腹 缘 直 , 与 轴 向 平行 , 口 缘 平 , Oe, 在 始 部 10 毫米 内 有 12 一 14 个 胞 管 。 中 轴 伸 出 末端 之 外 。 产地 层 位 ” 绩 恋 临 溪 及 宁国 胡 乐 新 岭 组 。 中 状 栅 笔 石 华东 亚 种 (新 亚 种 ) Clhimacograptus textus huadongensis Li (subsp. nov. ) (Am VI, 图 12—15, 17) 笔 石 体 长 11 一 15 毫 米 , 始 端 宽 0.5 一 0.6 毫 米 ,向 上 逐渐 增 宽 , 在 离 始 端 10 毫米 处 宽 1 一 1.1 毫米 ,至 15 毫米 处 宽 1.3 毫米 ;其 中 有 一 个 标本 (图 版 VII, 图 17) 在 笔 石 体 最 末端 宽 达 1.4 毫米 。 始 端 两 个 底 刺 极其 醒目 , 先 向 外 斜 伸 , 其 后 转折 向 下 向 外 伸展 ,形成 铃 形 ; 底 刺 极其 纤细 ,长 3.3 一 5.8 毫 米 ,在 其 始 部 各 有 膜 囊 沿 底 刺 内 侧 延伸 1.2 一 1.3 毫 米 , 形 同 中 状 。 胞 管 为 栅 笔 石 式 , 膝 上 腹 缘 直 , 口 缘 平 , 口 穴 星 半 圆 形 , 占 体 宽 1/4; 在 始 部 10 毫米 内 一 般 有 12 一 10 个 胞 管 , 其 中 有 两 个 标本 (图 版 VII, A 14, 17) 在 同样 长 度 内 有 13 一 14 个 胞 管 。 中 轴 伸 出 体外 。 比较 , 此 新 亚 种 在 底 刺 及 膜 囊 性 质 上 与 Climacograptus yichangensis Ge 相 象 ;但 笔 石 体 狭 窗 和 胞 管 排列 一 般 较 松 。 产地 层 位 ”绩溪 十 里 牌 、 临 溪 新 岭 组 。 踩 状 栅 笔 石 宜 昌 亚 种 Climacograptus textus yichangensis Ge (All VIII, 图 19,20) 笔 石 体 长 17 一 30 毫米 , 始 端 星 方形 , 宽 0.6 毫米 ;向 上 逐渐 增 宽 , 加 县 的 标本 (图 版 ‘VIII, A120) 8 Retin 20 毫米 内 帘 度 增 至 1.6 毫米 ,此 宽度 稳定 地 保持 至 末端 ;太平 的 标本 (图 We -VITIL, 19) 最 大 宽度 在 笔 石 体 中 部 , 宽 1.4 2K, 此 宽度 向 上 保持 一 段 距 离 后 , AK 端 逐 渐 减 缩 至 1.2 毫米 。 始 端 两 个 底 刺 清楚 可 见 , 系 由 第 一 对 胞 管 的 腹 刺 组 成 , 刺 先 向 外 伸展 ,其 后 向 下 斜 伸 , 两 刺 形 成 铃 形 ;在 两 底 刺 始 端 内 侧 各 有 条 带 状 膜 囊 加 厚 , 膜 囊 各 延伸 约 1.5 毫米 , 宽 0.2 FE 米 \ 太 平 的 标本 膜 囊 不 大 发 育 )。 胞 管 肤 上 腹 缘 直 , 与 轴 向 平行 , 口 缘 平 直 ; 口 穴 呈 半圆 形 , tA 1/4—1/3, 掩盖 215, 始 部 10 毫米 内 有 13 一 14 个 胞 管 , 在 未 部 同样 长 度 内 有 9 一 11 个 胞 管 。 中 轴 伸 出 体外 。 产地 层 位 ”太平 郭 村 上 西 坑 新 岭 组 Dz. szechuanensis # RB AKER YA Climaco- graptus leptothecalis-C. venustus 带 。 178 中 国 科学 院 南 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it HR Pseudoclimacograptus Pribyl, 1947 美丽 假 栅 笔 石 组 formosus Group 安徽 假 栅 笔 石 Pserudociirmacosgraptrs anhuiensis Li (图 版 IV, 图 13, 14, 20, 22) 1983 Pseudoclimacograptus anhuiensis, RAZ, 150, 151 Ak WwW, 图 9。 笔 石 体 长 13 一 16 毫米 ,, 始 端 浑圆 , 宽 0.8 毫米 ,向 上 逐渐 加 宽 ,, 最 大 宽度 在 中 部 , 宽 1.8 毫米 ,此 宽度 保持 至 末端 。 胎 管 圆锥 形 ,长 1 毫米 , 宽 0.35 毫米 ,未 见 有 胎 管 刺 存在 ,在 正 模 标本 上 (图 版 IV ,图 14) 可 见 到 第 一 个 胞 管 的 腹 刺 , 先 向 外 , 其 后 很 快 向 下 弯曲 。 胞 管 长 1.6 SK,ORYLE, 与 轴 向 垂直 相交 , 膝 上 腹 缘 略微 外 凸 , 膝 角 清 楚 , 具 有 细小 的 膝 刺 ,掩盖 1/2, 两 排 胞 管 ( 除 始 部 1 一 2 HED ACTER. BREECH HY PAAR, STARE 向 内 平 伸 , 与 波形 折 曲 的 中 间 委 合 线 高 峰 接近 相连 , 整 个 胞 管 呈 缓 “S” 形 ,10 毫米 内 有 12 一 11 个 胞 管 。 中 轴 伸 出 体外 4.5 毫米 。 产地 层 位 ”绩溪 临 溪 及 宁国 胡 乐 新 岭 组 Pserxdoclzzpacograptas anhutensis Fo 克利 夫 假 栅 笔 石 Pseudoclimacograptus clevensis Skoglund (图 版 IV, A 21) 1963 Pseudoclimacograptus clevensis Skoglund, pp. 37—38 pl. 2, figs. 5—8. 笔 石 体 长 8 毫米 , 始 端 钝 圆 , 宽 0.7 毫米 ,向 上 逐渐 加 宽 , 最 大 宽度 在 末端 , 宽 14S 米 。 胞 管 膝 上 腹 缘 略微 外 凸 , 口 缘 平 ,中 间 缝 合 线 呈 波形 折 曲 ,起 始 于 第 二 对 胞 管 的 始 部 , 贯 串 笔 石 体 中 央 , 胞 管 间 颖 合 线 的 始 部 与 中 间 颖 合 线 的 凸 出 部 分 相连 , 胞 管 口 突 呈 扁 圆 形 , 占 体 宽 1/3, Re 1/3, 5 毫米 内 有 6 个 胞 管 。 里 瓦 定 为 已. cf. clevensis Skoglund 的 标本 (Riva, 1969,fig. 6j 一 k) 中 间 绕 合 线 的 转 折 处 具有 向 外 伸 出 的 小 横 沟 , 应 属 scharenbergi 组 的 成 员 , 代 表 一 个 新 种 。 产地 层 位 ”绩溪 临 溪 新 岭 组 。 细 短 假 栅 笔 石 (新 种 ) Pseudoclimacograptus — breviculus Li (sp. nov.) (Al IV, | 18, 19) 笔 石 体 十 分 细小 , KM 2.2 一 3.3 毫米 , 宽 0.65—1 毫米 。 胎 管 刺 细微 ,向 下 垂 什 。 始 端 两 对 胞 管 相间 生长 ,其 后 的 胞 管 平 行 生长 ,形成 波形 折 曲 的 中 间 颖 合 线 ; 胞 管 略 长 “S” 形 弯 曲 , 长 0.9 毫米 , 宽 0.3 毫米 , 口 缘 平 , 肤 上 腹 缘 直 , 在 副 模 标 本 上 ,第 三 个 胞 管 《th 具 eR, 向 外 向 下 伸展 ; 2.5 毫米 内 有 4 一 3 个 胞 管 。 中 轴 伸 出 体外 。 比较 ”当前 的 标本 在 一 般 性 状 上 与 “PP。jfoxrmovxs gracilis Mu, Geh et J. X. Yin 相 象 ,但 后 者 笔 石 体 细 长 。 产地 层 位 ”绩溪 临 诅 新 岭 组 。 李 积 金 : 院 南 上 奥 陶 统 新 岭 组 的 笔 石 179 7638 2 OLVF Petalolithinae Bulman, 1955 直 管 笔 石 属 Rectograptus Pribyl, 1949,emend Li, 1982 短 缩 直 管 笔 石 Rectograptus abbreviatus (Elles et Wood) (Ai XI, 图 4,6) 1907 Diplograptus (Orthograptus) truncatus var. abbreviatus Elles et Wood, p. 235, 236, pl. 29, figs. 6a—d, non 6e. 1941 Diplograptus (Orthograptus) truncatus var. abbreviatus Harris et Thomas, p. 307. 1947 Diplograptus (Orthograptus) truncatus var. abbreviatus Ruedemann, p. 403, pl. 69, figs. 13, non 12, 14. 1954 Orthograptus truncatus var. abbreviatus, BAZ, 165 页 ?图 版 1, sb 1960 Orthograptus truncatus var. abbreviatus Thomas, pl. 11, fig. 157. 1963 Orthograptus truncatus var. abbreviatus Ross et Berry, p. 149, pl. 11, fig. 26, non pl. 12, fig. 8. 1970 Orthograptus truncatus abbreviatus Toghill, p. 24, pl. 15, figs. 4—6, pl. 16, figs. 4 一 5. 笔 石 体 呈 纺 锤 形 ,最 大 宽度 在 笔 石 体 中 部 , 宽 3 毫米 , 始 端 具有 三 个 底 刺 , 均 甚 细小 。 胞 管 为 直 管 状 , 口 缘 稍 凹 , 向 外 斜 , 倾 角 30 度 , 撩 盖 1/2 一 2/3 ,10 毫米 内 有 13 一 10 个 胞 管 。 Fei APA VB BAER ART BEES BBR AA 0 短 缩 直 管 笔 石 胡 乐 亚 种 (新 亚 种 ) Rectograptrs abbreviatus huloensis Li (subsp. nov.) (图 版 XI, 图 10—11; 图 版 XU, A 10) 笔 石 体 长 10 毫米 左右 , 始 端 宽 0.8 一 0.9 BAK, 向 上 逐渐 加 宽 , 最 大 宽度 在 末端 , 宽 2.2 一 2.6 毫米 ,末端 平 齐 。 胞 管 为 直 管 状 , 口 缘 平 , 微 向 外 斜 或 与 轴 向 垂直 相交 。 胞 管 长 1.5 毫米 , 宽 0.5 BK, 掩盖 1/2, 倾角 40°, 10 毫米 内 有 15 一 13 个 胞 管 。 比较 ”此 新 亚 种 与 典型 种 不 同 之 点 在 于 笔 石 体 短小 和 胞 管 排列 紧密 。 产地 层 位 ”宁国 胡 乐 及 绩 误 临 诅 新 岭 组 。 短 缩 直 管 笔 石 新 岭 亚 种 (新 亚 种 ) Rectograptus abbreviatus xinlingensis Li (subsp. nov.) (图 版 XI, 758; 插图 9a 一 b) 笔 石 体 长 20 毫米 , 始 端 宽 0.9 毫米 ,最 大 宽度 在 中 部 , 宽 2.8 毫米 ,向 上 宽度 又 逐渐 收 缩 , 以 致 笔 石 体 呈 纺锤 形 , 始 端 具有 胎 管 刺 、 胎 管 口 币 和 第 一 个 胞 管 的 腹 刺 , 均 甚 细小 , 胞 管 为 直 管状 , 口 缘 平 ,向 外 斜 , 胞 管 口 部 扩张 , 倾 角 45°, 掩盖 1/2, 10 毫米 内 有 15 一 13 个 胞 管 。 比较 ”此 新 亚 种 在 外 形 上 与 R. abbreviatus (E. et W). 和 R. abbreviatus huloensis Li (subsp. nov.) 均 相 类 似 , 与 前 者 相 比 , 在 于 胞 管 口 部 扩张 明显 和 胞 管 排列 紧密 ;和 后 者 区 别 , 在 于 笔 石 体 个 体 大 。 产地 层 位 ”宁国 胡 乐 新 岭 组 。 180 中 国 科学 院 南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b c 插图 9 a—b. Rectograptus abbreviatus xinlingensis Li (sub sp. nov. ) 登记 号 : 53824 (Holotype), 53825 (Paratype) c. Rectograptus intermedius (Elles et Wood) 登记 号 , 53805 FREESE A MM) Rectograptus anhuiensis Li (sp. nov.) (Ak XI, FA 5) 笔 石 体 始 端 尖 削 , 长 35 毫米 , 始 端 宽 0.7 毫米 , 向 上 加 宽 缓 慢 ,最 大 宽度 在 靠 未 部 二 方 , 宽 2 毫米 ,向 末端 又 微微 收缩 。 胞 管 为 简单 的 直 管状 ,长 2 毫米 , 宽 0.5 毫米 , 口 缘 显 著 凹 人 和 外 斜 , 口 尖 清 楚 , 倾角 30 一 40 度 , 掩 盖 1/2, 胞 管 相 对 排列 ,10 毫米 内 有 12 一 9 个 胞 管 。 中 轴 细 , 贯 串 笔 石 体 中 Ro | 比较 ”此 新 种 在 笔 石 体 大 小 和 一 般 特 征 上 与 R. pauperatus (Elles et Wood) 及 R. jiangxiensis Li 相 象 ,但 笔 石 体 始 端 尖 削 , 口 缘 显著 凹 人 和 外 斜 , 可 与 后 两 种 区 别 开 。。 产地 层 位 ”绩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 隐 笔 石 状 直 管 笔 石 (新 种 ) Rectiograptus cryptograptoides Li (sp. nov.) (图 版 XI, A 12) 笔 石 体 始 端 断 去 ,不 完全 长 度 17 毫米 ,最 大 宽度 在 末端 , 宽 1.5 毫米 。 胞 管 长 1.5 毫 KH 0.5 SK, OAM, SR, 倾角 20?", HERE 1/3, 胞 管 显著 地 交错 排列 , 10 毫米 内 有 9 个 胞 管 | 4 , 4 李 积 金 : 皖南 上 奥 陶 统 新 岭 组 的 笔 石 181 比较 ”此 新 种 在 笔 石 体 一 般 性 质 上 与 R. tenuis (Mu et Li). 相 象 ,但 后 者 笔 石 体 宽 度 较 小 ,两 侧 近 于 平行 和 胞 管 相 对 排列 。 产地 层 位 ”同上 5 美丽 直 笔 石 ( 新 种 ) Rectograptus formosus Li (sp. nov.) (图 版 xr, 图 13; 插图 10a) 笔 石 体 两 侧 近 于 平行 ,长 仅 8 毫米 , 始 端 宽 1 毫米 ,至 第 五 对 胞 管 口 部 增 至 1.7 BX, 向 上 不 可 觉察 地 增 至 1.8 毫米 。 始 端 具有 胎 管 刺 、 胎 管 口 刺 和 第 一 个 胞 管 的 腹 刺 , 均 甚 细 5mm 小 o 胞 管 长 1.5 毫米 , 宽 0.4 毫米 , 口 缘 平 , 癌 外 斜 , 倾 角 30°, 掩盖 1/2, 胞 管 相 间 生 长 , 交 错 排 ,5 毫米 内 有 8 个 胞 管 。 比较 ”此 新 种 在 一 般 性 质 上 与 R. pau- peratus (Elles et Wood) 相 象 , 但 笔 石 体 较 短 小 和 胞 管 排列 基 密 。 产地 层 位 ” 绩 诅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 a b 长 管 直 管 笔 石 (新 种 ) Rectograptus 48110 a. Rectograptus formosus Li (sp. longitubulus Li (sp. nov.) nov.) 登记 号 , 53828 (Holotype) (图 版 v 图 11) Ni ia socialis (Lapworth) 笔 石 体 长 16.5 毫米 , 始 端 宽 0.8 BK, 大 宽度 在 中 部 , 宽 1.8 BOK, 此 宽度 向 末端 又 略微 减 缩 。 胎 管 长 1 毫米 , 始 端 具有 三 个 细 水 的 底 刺 , 即 胎 管 刺 、 胎 管 口 刺 和 第 一 对 胞 管 的 腹 刺 。 胞 管 为 直 管状 ,长 2.5 毫米 , 宽 0.5 毫 AAR Shae FA 25°, Hie 2/3, 始 部 五 对 胞 管 为 相间 生长 , 其 后 的 胞 管 平 行 生 奖 , 形 成 直 的 中 间 细 合 线 , 胞 管 交错 排列 ,10 毫米 内 有 11 一 9 个 胞 管 。 比较 ”此 新 种 在 笔 石 体 的 一 般 性 质 上 与 尺 .paxuztperatais (E. ct W.), R. jiangxiensis Li | AIR. anhuiensis Li (sp. nov.) 均 有 些 相 象 , 但 此 新 种 胞 管 长 和 掩盖 大 是 其 特征 ,可 与 后 三 种 相 区 别 。 ; 4% 产地 层 位 ”绩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 与 Climacograptus cf. supernus E. et W. Fil C. an- ——— Awiensis Li (sp. nov.) 共生 。 马良 直 管 笔 石 Rectosgraptrus maliangensis (Li) (图 版 XU, 图 11) 笔 石 体 肥 屠 ,长 仅 8.5 毫米 , 始 端 宽 1.1 毫米 ,向 上 逐渐 加 宽 , 最 大 宽度 在 未 部 , 宽 3 毫 米 。 胎 管 刺 细微 ,向 下 垂 伸 , 长 0.4 毫米 , 胎 管 口 刺 未 保存 , 始 端 四 对 胞 管 变 形 , 第 一 个 胞 管 具 腹 刺 。 胞 管 长 1.8 毫米 , 口 部 宽 0.55 毫米 , 口 缘 显 著 凹 人 并 向 外 斜 , 掩 盖 2/3, 倾 角 35 , 始 部 5 毫米 内 有 8 个 胞 管 。 182 中 国 科 学 院 南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产地 层 位 ”绩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 | 江西 直 笔 石 Rectograptrs jiangxiensis Li (图 版 XI, 图 3—5) 1983 Rectograptus jiangxiensis, 《华东 地 区 古生物 图 册 >( 一 )468 页 ;图 版 165; 图 4 5a, Sb. 描述 从 略 。 FRE AZ+ERRBSBEE LABAMIGA Dicellograptus szechuanensis 带 。 相对 直 管 笔 石 Rectograptus oppositus Li (图 版 XU, A 12—13) 1983 Rectograptus obpzbositt5,《 华 东 地 区 古生物 图 册 >( 一 ),468 页 ?图 版 165, 图 8a, 笔 石 体 保 存 长 度 5 一 11 毫米 , 始 端 宽 0.9 一 1.1 毫 米 , 最 大 宽度 2.4 毫米 。 胎 管 尖 顶 被 掩 盖 , 可 见长 度 0.9 SK, 口 部 宽 0.25 毫米 。 胞 管 为 标准 的 Truncatus 式 , 长 1.2 一 1.6 BK, 口 部 宽 0.4 一 0.5 BK, OAM, be, HEE 1/2 ,倾角 40°, 两 排 胞 管 相对 排列 ,5 毫米 内 有 9 一 8 个 胞 管 。 产地 层 位 ” 同 前 。 瘦小 直 笔 石 Rectograptus pauperatus (Elles et Wood) : (图 版 XI, 图 6—9, 15) } 1907 Diplograptus (Orthograptus) truncatus var. pauperatus Elles et Wood, p. 237, pl. 29, figs. 5a—d. 1915 Diplograptus truncatus var. pauperatus Hadding, p. 15, taf. 2, figs. 8—l1. cf. 1931 Diplograptus (Orthograptus) truncatus (Lap.) cf. var. pauperatus Bulman, p. 52, pl. 6, fig. 14. 1960 Orthograptus truncatus var. pauperatus Thomas, pl. 10, fig. 142. 1963 Orthograptus pauperatus Skoglund, p. 45, pl. 1, fig. 11. 1970 Orthograptus truncatus pauperatus Toghill, p. 24, pl. 16, figs. 1—2. cf. 1971 Orthograptus truncatus cf. var. pauperatus Churkin et Carter, p. 325, pl. 24, fig. L. 笔 石 体 细小 ,两 侧 平行 , 最 大 宽度 不 超过 2 毫米 。 始 端 具有 三 个 细小 的 底 刺 ,中 间 是 胎 管 刺 , 两 侧 是 胎 管 刺 及 第 一 个 胞 管 的 腹 刺 。 胞 管 为 直 管 状 , 基 部 较 穿 ,向 吕 部 扩张 , 胞 管 生长 线 清 楚 , 与 口 缘 相 平行 排列 , 胞 管 口 缘 平 或 徽 止 ,向 外 斜 ,, 倾角 30°, HERE 1/2, 10 & 米内 有 13 一 10 个 胞 管 。 产地 层 位 ”绩溪 十 里 牌 、 临 溪 及 宁国 胡 乐 新 岭 组 。 #EBELA Rectograptus socialis (Lapworth) (图 版 XI A 14, 17—20; 插图 10b) 1907 Diplograptus (Orthograptus) truncatus var. soctalis Elles et Wood, p. 237, 238, pl. 29, figs.7a—c,non d。 1960 Orthograptus truncatus var. socialis Berry, p. 93, pl. 20, figs. 4—6. 1960 Orthograptus truncatus var. soctalis Thomas, pl. 11, figs. 158a, b. 1963 Orthograptus truncatus var. soctalis Ross et Berry, p. 151, pl. 11, fig. 21. 1970 Orthograptus truncatus soctalis Toghill, p. 24, pl. 13, figs. 7—9, pl. 16, fig. 7. 可 笔 石 体 短小 ,长 度 一 般 在 10 毫米 左右 , 始 端 宽 0.8 毫米 ,最 大 宽度 1.5 毫 米 。 始 端 具 有 三 个 底 刺 , 即 胎 管 刺 、 胎 管 口 刺 及 第 一 个 胞 管 的 腹 刺 , 均 甚 细小 。 ERE: 皖南 上 奥 陶 统 新 岭 组 的 笔 石 183 胞 管 为 直 管状 ` 口 缘 止 ,显著 外 斜 , 倾 角 30°, 掩盖 1/2 ,10 毫米 内 有 12 个 胞 管 。 产地 层 位 ”宁国 胡 乐 及 绩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 & Paraplegmatograptus wannanensis Li (sp. nov.) 共生 。 武 宁 直 管 笔 石 (比较 种 ) Rectograptus cf. wuningensis Li 《图 版 XII, Al 4, 5) cf. 1983 Rectograptus wuningensis, 《华东 地 区 古生物 图 册 >( 一 )?470 页 ,图 版 166, 图 457,13, 笔 石 体 保 存 长 度 13 一 20 毫米 , 始 端 宽 1.1 毫米 ,向 上 逐渐 增 至 最 大 宽度 3.3 BAKA 一 标本 (图 版 13, 图 4), 最 大 宽度 在 中 部 , 宽 3 SAKA AA HS truncatus 式 , 长 1.6 一 1.8 毫米 , 口 部 宽 0.5 毫米 , 口 缘 凹 人 ,向 外 斜 ,掩盖 2/3, 倾 角 40" 一 50", 始 部 10 毫米 内 有 17 个 胞 管 ,未 部 同样 长 度 内 有 16 一 15 个 胞 管 。 当前 的 标本 与 江西 标本 相 比 , 胞 管 排列 更 为 紧密 。 产地 层 位 ”绩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Dicellogxraptas szechuanensis 带 。 与 Climacograptus su- pernus Elles et Wood 共生 。 等 宽 直 笔 石 (比较 种 ) Rectograptus cf. uniformis (Mu et Li) (Ag XI, 图 3) cf. 1907 Déplograptus (Orthograptus) truncatus var. abbreviatus, Elles et Wood, p. 2355236, pl. 29, fig. 6e~ 1978 Orthograptus cf. uniformis BRR, MeSH, 39—40 页 ?图 版 7, 图 4-9, 仅 笔 石 体 的 一 段 ,长 15 毫米 ,宽度 均匀 ,2.8 毫米 左右 。 胞 管 为 标准 的 truncatus X, 长 1.5 毫米 , 宽 0.6 毫米 , 口 缘 凹 ,向 外 斜 , 倾 角 40" 一 50" ,掩盖 2/3,10 毫 米内 有 13 个 胞 管 。 当前 的 标本 与 华中 区 五 峰 组 的 标本 相 比 , 胞 管 掩盖 稍 大 和 排列 较 密 。 产地 层 位 ” 同 前 。 中 间 直 管 笔 石 Rectograptus intermedius (Elles et Wood) (图 版 XI, A 14, 图 版 XI, 图 16, 图 版 XI, A 2; 插图 9c) 1907 Diplograptus (Orthograptus) truncatus var. intermedius Elles et Wood, p. 236, pl. 29, figs. 4a—e. 1947 Diplograptus (Orthograptus) truncatus var. intermedius Ruedemann, p. 403, pl. 69, figs. 15—16, non. 1 1960 Orthograptus truncatus var. intermedius Berry, p. 92, pl. 17, figs. 4—5. 1960 Orthograptus truncatus var. intermedius Thomas, pl. 10, fig. 141. SAK 15 毫米 左右 , 始 端 宽 0.9 BK, 最 大 宽度 24-25 BK, 始 端 具 有 三 个 底 刺 。 胞 管 为 直 管状 , 略微 变形 , ORM A, AIM, (A 40°, 掩盖 1/2, 始 部 10 毫米 内 有 15 一 14 个 胞 管 ,未 部 同样 长 度 内 有 13 一 10 个 胞 管 。 产地 层 位 ”宁国 胡 乐 上 莉 山村 及 绩溪 十 里 牌 、 临 溪 新 岭 组 。 WAHAB Paraorthograptus Mu et al., 1974 标准 拟 直 笔 石 (比较 种 ) Paraorthograptus cf. typicus Mu (图 版 XI, 图 19) cf. 1974 Paraorthograptus typicus 《西南 地 区 地 层 古 生物 手册 >,161 页 ?图 版 70; 图 15。 184 中 国 科学 院 南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笔 石 体 长 度 在 12 毫米 以 上 , 始 端 破碎 一 端 宽 1.2 毫米 , 向 上 增 至 最 大 宽度 2 毫米 。 胞 管 长 1.8 毫米 , 宽 0.5 BK, 每 一 胞 管 的 腹 缘 仅见 到 一 个 腹 刺 ,向 外 向 下 斜 伸 疆 | 长 1.3 毫米 , 刺 基 显著 ,形成 膝 角 , 膝 上 腹 缘 近 于 直立 ,与 轴 向 平行 , 口 穴 清楚 , 呈 半 圆 形 ,,10 毫米 内 有 13 个 胞 管 。 当前 的 标本 与 华中 区 五 峰 组 标本 相 比 , 笔 石 体 宽 度 稍 窜 和 未 见 到 成 对 的 腹 刺 , 故 定 为 比较 种 。 产地 层 位 ”宁国 上 草山 村 新 岭 组 。 相等 拟 直 笔 石 (新 种 ) Paraorthograptus aequalis Li (sp. nov.) (图 版 XI, 图 6, 7) 笔 石 体 两 侧 近 于 平行 ,长 14 毫米 , 始 端 宽 0.7 毫米 ,向 上 很 快 增 至 最 大 宽度 1,7 毫米 , 其 后 此 宽度 稳定 地 保持 至 末端 。 胞 管 基本 形态 为 直 管 状 , 长 1.5 BK, 宽 03-04 BK, 每 一 胞 管 生出 一 个 腹 刺 , 刺 长 0.5 毫米 ,略微 向 外 斜 伸 , 刺 基 较 显 , 口 穴 清楚 , 占 体 宽 1/4, 胞 管 间 壁 线 十 分 醒目 , 与 轴 向 斜 交 , 倾角 20", 相 邻 胞 管 掩盖 1/2, 胞 管 交错 排列 ,10 毫 米内 有 12 一 11 MAE PH AAA AHR 比较 ”此 新 种 笔 石 体 宽度 近 于 相等 是 其 特征 ;在 一 般 性 质 上 , GS P. brevispinus Mu et Li 有 些 相 象 ,但 后 者 胞 管 腹 刺 细小 和 胞 管 排列 较 密 。 | . 产地 层 位 ”宁国 上 草山 村 新 岭 组 。 REWALA Paraorthograptus angustus Mu et Li (图 版 XI 8 一 11,147) 1983 Paraorthograptus angustus, 《华东 地 区 古生物 图 册 >( 一 )?471 页 ?图 版 167, ib 笔 石 体 细小 \ 长 度 不 及 10 毫米 ,, 始 端 宽 0.65 一 0.7 BK, 向 上 增 至 最 大 宽度 1 一 1.05 毫米 。 有 的 标本 (图 版 13, 图 10),, 最 大 宽度 达 1.4 毫米 。 胎 管 长 1.8 毫米 , 口 部 宽 0.3 毫 米 , 胎 管 刺 及 胎 管 口 刺 均 细 小 。 胞 管 基本 形态 为 直 管 状 , 长 1 毫米,, 宽 0.25 毫米 , 口 缘 稍 时 凹 ,向 外 斜 ,每 一 个 胞 管 生出 一 个 腹 刺 , 刺 长 0.8 毫米 左右 ,向 下 或 向 上 斜 伸 , 刺 基 明 显 , 形 司 成 膝 角 , 口 穴 清楚 ,致使 胞 管 显示 栅 笔 石 式 的 外 瑶 , 胞 管 间 壁 线 直 , 与 轴 向 斜 交 ,掩盖 1/2, 5 毫米 内 有 7 个 胞 管 。 产地 层 位 ”宁国 胡 乐 及 上 莽 山 村 新 岭 组 Climacograptus leptothecalis-Climacograptus ve- nustus 带 。 与 Paraorthograptus cf. tenuis Li 共生 。 短 刺 拟 直 笔 石 ( 比 较 种 ) Paraorthograptus cf. brevispinus Mu et Li (Al X, Al 12) 笔 石 体 长 11 毫米 , 始 端 宽 0.7 毫米 ,向 上 逐渐 增 宽 至 1.6 SK PRA) PE 伸 。 胞 管 基本 形态 为 直 管 状 , 每 一 胞 管 的 腹 绿 生出 一 个 细小 的 腹 刺 , 刺 长 0.5 毫米 ,一般 向 外 向 下 斜 伸 , 始 部 胞 管 肤 角 明 显 , 口 穴 请 楚 , 向 末 部 胞 管 肤 角逐 渐 不 显 , 胞 管 口 缘 向 外 倾 斜 ,掩盖 1/2, 10 毫米 内 有 12 个 胞 管 。 李 积 金 : 皖南 上 奥 陶 统 新 岭 组 的 笔 石 185° 当前 的 标本 与 华中 区 五 峰 组 的 标本 相 比 , 胞 管 排列 较 松 。 产地 层 位 ”宁国 上 草山 村 新 怜 组 。 胡 乐 拟 直 笔 石 (新 种 ) ParaortAosraptrus huloensis Li (sp. nov.) (图 版 XU, Al 15—17) 笔 石 体 长 5.5 毫米 , 始 端 宽 0.8 毫米 ,向 上 增 至 最 大 宽度 1.4 毫米 。 胎 管 仅 见 口 部 , 胎 性 管 刺 细小 ,向 下 垂 伸 , 胎 管 口 刺 也 细小 , 向 外 斜 伸 。 胞 管 基本 形态 为 直 管状 , 口 缘 四 ,向 外 几 斜 ,每 一 胞 管 生出 一 个 腹 刺 , 刺 长 0.8 毫米 , 向 外 近 于 平 伸 , 胞 管 膝 角 较 显 , 口 穴 浅 , 占 体 时 宽 1/7, 胞 管 近 于 相对 排列 , 5 毫米 内 有 9 个 胞 管 。 比较 ”此 新 种 在 笔 石 体 的 宽度 和 胞 管 排列 密度 上 与 P, confers Li AR, (HAR ”上 腹 缘 向 外 倾斜 , 膝 角 不 显 和 腹 刺 较 长 。 THEE 宁国 胡 乐 新 岭 组 。 5 P. angustus Mu et Li 共生 。 eR EH) Patadrthagrapthe xinlingensis Li (sp. nov.) (Al XI, 图 13) 笔 石 体 长 度 在 15 毫米 以 上 , 始 端 宽 仅 0.6 毫 米 , 向 上 逐渐 加 宽 , 最 大 宽度 在 未 部 , 宽 1.7 «Ko 胎 管 仅见 其 轮廓 ,长 1.2 毫米 , 宽 0.35 毫米 ,具有 一 个 细小 的 胎 管 刺 和 胎 管 口 刺 . 胞 管 时 基本 轮廓 为 直 管状 ,长 1.3 毫米 、 宽 0.4 毫米 ,每 一 胞 管 在 其 腹 缘 生 出 一 个 腹 刺 ,长 1 毫米 , 时 始 部 胞 管 的 腹 刺 略微 向 下 斜 伸 ,其 上 的 胞 管 腹 刺 向 外 平 伸 ; 胞 管 口 缘 外 斜 , 口 穴 显著 , 深 0.4 , 毫米, 占 体 宽 1/4, 倾角 30°, 掩盖 1/2, 在 10 毫米 内 有 143 一 13 个 胞 管 比较 ”此 新 种 在 笔 石 体 一 般 性 质 上 与 P,ungxaxws Mu et Li 相 象 , 但 后 者 笔 石 体 细 Ts 易于 区 别 。 产地 层 位 TR Rete a itis ates leptothecalis-Climacograptus venustus "HY 0 相对 拟 直 笔 石 (新 种 ) Paraorthograptus oppositus Li (sp. nov.) (图 版 XU, 图 18) 笔 石 体 不 完全 长 度 10 毫 米 , 始 端 宽 0.9 毫 米 , 向 上 逐渐 增 至 最 大 宽度 1.5 毫 米 。 胞 管 基本 形态 为 直 管 状 , 长 1.4 毫米 , 宽 0.4 毫米 ,每 一 胞 管 的 腹 缘 生出 一 个 腹 刺 , 刺 长 不 及 工 EK, 刺 基 较 显 , 口 穴 清楚 , 呈 半 圆 形 , 占 体 宽 1/5 一 1/4, 胞 管 掩盖 1/2, 130° JORMA, 3 PML » AB HE Be ts Ta) Shas HES MA ete 2B AS oF FET HE 9, 10 毫米 内 有 15 个 胞 管 比较 ”新 种 胞 管 自 始 至 末 均 为 相对 排列 是 其 特点 ; 在 一 般 性 质 上 , 它 与 已 angustus Mu et Li 有 些 相 象 ,但 笔 石 体 宽度 较 大 和 胞 管 排列 稍 密 。 产地 层 位 ”宁国 上 研 山 村 新 岭 组 。 饱满 拟 直 笔 石 Paraorthograptus differtus Ge (图 版 XII 图 12, 图 XIV, 图 1 一 3,8,9) 1983 Paraorthograptus iffertxs, 《华东 地 区 古生物 图 册 >( 一 )?472 页 , 图 版 167, 图 9—11,16—17, 笔 石 体 长 22 毫米 , 始 端 方圆 形 , 宽 1 一 1.3 毫米 ( 横 过 第 一 对 胞 管 的 口 部 ), 向 上 增 宽 至 186 中 国 科学 院 南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5 最 大 宽度 2 一 2.1 毫米 ,此 宽度 向 末 部 又 略微 减 缩 。 胎 管 长 2 毫米 , 口 部 宽 0.3 BK, AAS Fl 细小 ,向 下 垂 伸 。 胞 管 基本 形态 为 直 管 状 , 长 1.5 一 2.2 毫米 , 宽 0.3 一 0.5 毫米 ,每 一 个 胞 管 的 腹 缘 生出 一 个 腹 刺 , 刺 一 般 较 短 , 最 长 的 0.9 毫米 , 刺 向 外 平 伸 或 向 下 斜 伸 , 刺 基 尚 显著 , 胞 管 口 缘 上 四 人 、\ 向 外 斜 , 口 穴 清 楚 , 呈 半圆 形 , 占 体 宽 1/5 一 1/4, 倾角 40°—45°, Haze 1/2, 始 部 10 毫米 内 有 17 一 15 个 胞 管 , 示 部 同样 长 度 内 有 15 一 14 个 胞 管 。 中 轴 纤 细 , 贯 串 笔 石 体 中 央 , 并 伸 出 体外 。 此 种 笔 石 在 笔 石 体外 形 及 一 般 特 征 上 与 Paraorthograptus uniformis Mu et Li 相 象 ,但 后 者 笔 石 体 宽 度 大 , 胞 管 排列 较 松 和 胞 管 乃 刺 的 刺 基 不 显 , 未 见 有 形成 明显 膝 角 的 胞 管 。 产地 层 位 ”宁国 上 草山 村 新 岭 组 Climacograptus leptothecalis-Climacograptus venustus 带 。 8 反常 拟 直 笔 石 (新 种 ) ParaortAhograptus abnormalis Li (sp. nov.) 〈 图 版 XIV, 图 11) : 笔 石 体 长 13.5 毫米 , 始 端 宽 1.1 毫米 ,至 离 始 端 7.5 毫米 处 增 至 最 大 宽度 2.2 毫米 ,此 宽度 保持 4 毫米 后 又 观 然 减 缩 到 1.9 SK. 胞 管 长 1.5 毫米 , 宽 0.5 毫米 , 始 部 8 对 胞 管 略微 变形 ` 口 穴 清 楚 , 其 后 的 胞 管 近 于 直 管 状 , 每 一 胞 管 生 出 一 个 十 分 纤细 的 腹 刺 、\ 向 外 伟 展 , 刺 长 不 及 1 毫米 ,10 毫米 内 有 14 个 胞 管 。 中 轴 贯 串 笔 石 体 中 央 :, 并 伸 出 体外 。 比较 ”此 新 种 笔 石 体 宽度 向 末端 骤然 减 缩 和 腹 刺 极其 细微 是 其 特点 , 可 与 该 属 已 知 PEAR Blo 产地 层 位 ”宁国 上 草山 村 新 岭 组 。 湖北 拟 直 笔 石 Paraorthograptus hubeiensis Mu et Li (图 版 XIV, 55 6) 笔 石 体 长 12 毫米 , 始 端 宽 1.2 毫米 ,向 上 逐渐 增 至 最 大 宽度 2 毫米 ,此 宽度 保持 一 段 很 短 距 离 后 ,又 缩减 为 1.6 毫米 。 胎 管 长 1.2 毫米 , 宽 0.3 毫米 , 胎 管 刺 长 0.7 毫米 ,向 下 垂 伸 。 胞 管 长 1.4 毫米 , 宽 0.4 一 0.5 BK, 每 一 个 胞 管 生 出 一 个 腹 刺 ,向 外 伸展 ; 刺 长 不 及 1 毫米 , 始 部 胞 管 的 腹 刺 基部 较 罕 出 , 口 穴 清楚 ,向 末 部 口 穴 逐 渐变 为 不 明显 , 胞 管 口 缘 稍 凹 和信, 向 外 斜 , 胞 管 露出 腹 缘 也 向 外 斜 ; 胞 管 间 壁 线 十 分 醒目 ,与 轴 间 斜 交 , 倾 角 低 , 仅 20°, 相 邻 胞 管 掩盖 在 始 部 为 2/3,, 向 末 部 变 为 1/2,10 毫米 内 有 18 个 胞 管 〈5 毫米 内 有 9 一 8 个 胞 管 )。 中 轴 贯 串 笔 石 体 中 央 , 并 伸 出 体外 。 Feit TH LAURA 细小 拟 直 笔 石 (比较 种 ) Paraorthograptus cf. tenuis Li (图 版 XIV, 4,7) ee. a ar mS —- 笔 石 体 细小 ,长 7.3 一 15 毫米 , 始 端 宽 0.6 一 0.7 毫米 , 最 大 宽度 1 一 1.1 毫米 。 胎 管 长 © 1.2 毫米 , 口 部 宽 0.15 毫米 , 胎 管 刺 及 胎 管 口 刺 均 甚 细小 。 胞 管 为 直 管 状 , 长 1.5 一 1.8 毫 米 , 宽 0.25 一 0.3 毫米 , 口 缘 直 , AS, 每 一 胞 管 的 腹 缘 生出 一 个 腹 刺 , 刺 细小 ;长 0.4 一 0.6 毫米 ,向 外 平 伸 , 刺 基 不 显 , 因 而 胞 管 保 持 直 管状 ,只 有 少数 胞 管 由 于 刺 基 略 微 叫 出 , — Ty ys = me 和 站 站 李 积 金 : 皖南 上 奥 陶 统 新 岭 组 的 笔 石 187 略微 变形 ,倾角 低 ,15?" 一 25" ,掩盖 112, 胞 管 交错 排列 , 始 部 5 毫米 内 有 72—7 个 胞 管 , 在 未 部 同样 长 度 内 仅 有 5 个 胞 管 。 比较 ”当前 的 标本 在 笔 石 体 大 小 和 胞 管 形态 上 与 华中 区 五 峰 组 的 标本 极为 相 象 , 但 未 见 到 成 对 的 胎 管 口 刺 及 胞 管 腹 刺 ,而 且 胞 管 的 排列 也 稍 松 。 产地 层 位 “宁国 上 草山 村 新 岭 组 。 简单 拟 直 笔 石 ParaortAosgraptrs simplex Li (图 版 XIV, 图 10) 笔 石 体 仅 保存 始 部 一 段 ,长 5 毫米 , 始 端 尖 削 , 横 过 第 一 对 胞 管 口 部 的 宽度 0.6 毫 米 , 向 上 逐渐 增 宽 ,至 离 始 端 5 毫米 处 宽 1.2 毫米 。 始 端 具有 三 个 细小 的 底 刺 。 胞 管 为 直 管 状 、 长 1.2 毫 米 : 口 部 宽 0.25 BK, OAM, he. ERPS HERS ENTE 刺 , 最 长 的 为 1.2 毫米 , 始 端 胞 管 的 腹 刺 向 外 平 伸 , 其 后 的 胞 管 乃 刺 向 外 向 下 斜 伸 , 刺 基 不 显 ,因而 保持 直 管 状 的 胞 管 ,掩盖 1/2、 胞 管 交错 排列 ,在 始 部 5 毫米 内 有 7 个 胞 管 。 产地 层 位 “ 守 国 胡 乐 新 岭 组 。 % Ft Reteograptidae Mu, 1974 WS2A4B Pararetiograptus Mu et al. 1974 bw S24 Pararetiograptus sinensis Mu (A XIV, 12, 13) 1974 Pararetiograptus sinensis, 《西南 地 区 地 层 古 生物 手册 >,163、164 Woh 70, 13, ZAK ERE. KA 10 毫米 , 始 端 宽 0.9 毫米 ,最 大 宽度 2.1 毫米 。 胎 管 口 缘 凹 人 ,, 宽 0.3 毫米 , 胎 管 币 和 胎 管 口 刺 细小 ,向 下 垂 伸 , 第 一 个 胞 管 具 腹 刺 , 向 外 平 伸 。 胞 管 为 置 笔 石 式 , 外 表 薄 膜 减退 , 其 下 的 网 线 结构 露出 , 大 网 结构 清楚 ; 胞 管 长 2 毫 米 , 马 线 呈 半 环 形 ,由 于 保存 关系 ,有 的 口 线 相 互 重 登 , 呈 刺 状 ; 胞 管 倾角 25 一 30” ,掩盖 1/2 = SBAAA 7—5 THE. PRAM, 但 在 笔 石 体 右 侧 可 见 到 两 条 直 的 相互 平行 的 侧 索 。 产地 层 位 “ 绩 诅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 大 型 拟 置 笔 石 亚 种 (比较 种 ) Pararetiograptus cf. magnus Mu (图 版 XIV, 图 14) cf. 1974 Pararetiograptus magnus, 《西南 地 区 地 层 古 生物 手册 >,164 页 图 版 70; 图 2。 笔 石 体 不 完全 长 度 10 毫米 , 始 端 宽 1.5 毫米 , 向 上 增 至 最 大 宽度 3.5 毫米 。 胎 管 刺 及 始 端 第 一 对 胞 管 腹 刺 较 细 小 。 胞 管 为 置 笔 石 式 , 仅 在 笔 石 体 始 部 清楚 ,向 上 外 表 薄 膜 略 为 减退 ,显示 大 网 结构 ,但 不 甚 清楚 ,中 索 、 斜 线 及 联 线 均 未 见 到 ,但 口 线 及 边线 尚 清 楚 , 口 线 旦 半 环 形 , 边 线 直 , 依 次 接连 ,形成 直 的 侧 索 , 始 部 5 毫米 内 有 8 个 胞 管 , 未 部 同样 长 度 内 有 6 个 胞 管 。 中 轴 伸 出 体外 。 当前 的 标本 与 华中 区 五 峰 组 标本 相 比 , 笔 石 体 宽 度 较 小 和 网 线 结构 不 清楚 , 故 定 为 比 RF 产地 层 位 ”绩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 188 中 国 科学 院 南 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拟 置 笔 石 ( 未 定 种 1) Pararetiograptus sp. 1 (Al XI, 图 1) 笔 石 体 未 部 断 去 ,保存 长 度 125 毫米 , 始 端 近 方形 , 宽 1.5 毫米 , 疝 上 增 至 最 大 宽度 3 毫米 。 胎 管 刺 短 , 向 下 垂 伸 , 胎 管 口 刺 和 始 端 第 一 个 胞 管 的 腹 刺 癌 外 伸展 一 胞 管 为 叶 笔 石 式 , 笔 石 体 始 部 体 壁 完整 ,向 上 外 表 薄 膜 减 退 , 仅 现 出 胞 管 轮廓 , 胞 管 基部 宽阔 ,向 口 部 收缩 ,相间 生长 , 相 邻 胞 管 掩 盖 .1/2,10 毫米 内 有 12 个 胞 管 。 Fei ATS LARA 拟 署 笔 石 ? (未 定 种 2) Pararetiograptus? sp. 2 (图 版 XIV, 图 15) 笔 石 体 两 侧 平行 ,不 完全 长 度 18.5 毫米 , 宽 3.5 毫米 ; 胞 管 似 为 置 笔 石 式 ; 长 2 毫米 , 口 部 宽 0.7 毫米 , 口 缘 平 ,与 轴 向 近 于 垂直 相交 , 露出 腹 缘 未 部 稍 向 外 凸 出 , 始 部 近 直 , 与 轴 向 侍 交 ; 末 部 胞 管 口 尖 显著 , 呈 刺 状 , 在 笔 石 体 左 侧 隐 约见 到 一 条 直 的 纵 线 灵 本 能 是 侧 时 索 ; 胞 管 交错 排列 ,10 毫米 内 有 10 个 胞 管 。 产地 层 位 ”绩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 古 网 笔 石 科 Archiretiolitidae Bulman, 1955 SMZA4B Archiretiolites Eisenack, 1935 中 国 古 网 笔 石 (新 种 ) Archiretiolites sinensis Li (sp. nov.) (图 版 XV, & 10, 11) , 笔 石 体 呈 纺锤 形 , 长 13 毫米 ,最 大 宽度 在 中 部 , 宽 3.5 毫米 。 胎 管 几 丁 质 化 ;长 1.5 毫 米 , 宽 0.3 毫 米 , 胎 管 刺 及 胎 管 口 刺 极 其 细微 ,所 有 网 线 都 很 细 , 网 孔 细小 ,大 网 细 网 不 易 辩 别 。 胞 管 轮廓 尚 清楚 , 10 毫米 内 有 10 个 胞 管 。 中 轴 细 , 贯 串 笔 石 体 中 央 , 似 与 网 线 相 接 连 ,并 伸 出 末端 之 外 。 比较 ”此 新 种 在 一 般 性 质 上 与 A. regimontanus Eisenack 有 些 相似 , 但 后 者 笔 石 体 细 小 和 胞 管 排列 较 松 。 产地 层 位 ”绩溪 临 溪 、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 拟 绞 笔 石 属 Paraplegmatograptus Mu, 1963 安徽 拟 绞 笔 石 ?( 新 种 ) Paraplegmatograptus? anhuiensis Li (sp. nov.) (图 版 XV, 图 13) 笔 石 体 始 端 浑 圆 ,长 12 毫米 ,最 大 宽度 5.2 毫米 (包括 刺 网 ), 大 网 、 细 网 和 刺 网 均 甚 发 育 ,但 在 末 部 细 网 不 发 育 ;大 网 宽 2.6 毫米 。 胞 管 轮 廓 尚 清楚 , 口 缘 外 斜 , 口 刺 向 上 斜 伸 ,在 其 末端 分 又 后 向 上 向 下 弯曲 ,与 相 邻 的 口 刺 形成 极其 醒目 的 刺 网 , 刺 网 宽 1.5 毫米 ,网 线 较 细 ; 胞 管 口 线 与 自由 腹 线 相互 形成 齿 状 折 曲 的 侧 索 。 中 轴 细 , 贯 串 于 笔 石 体 中 央 , 并 伸 出 末端 之 外 。 李 积 金 : 皖南 上 奥 陶 统 新 岭 组 的 笔 石 189 比较 ”此 新 种 与 一 般 拟 绞 笔 石 不 同 ,在 于 胞 管 口 部 未 形成 口 环 ,无 边线 存在 和 缺乏 腹 刺 , 暂 置 于 拟 绞 笔 石 之 中 , 附 一 问号 ,表示 存疑 。 产地 层 位 ” 绩 诅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 楚 赫 拟 绞 笔 石 (比较 种 ) Paraplematograptus cf. chuchlensis (Priby]) (Ak Xv, 图 9) cf. 1949 Plegmatograptus? chuchlensis Pribyl, p. 37—40, Text-figs. 12. 笔 石 体 长 12 毫米 , 宽 3.6 毫米 (包括 刺 网 ) ,大 网 星 六 角形 ,高 与 宽 相 等 ,为 1.2 毫米 , 细 网 发 育 , 网 线 比 大 网 细 。 胎 管 长 1.2 毫 米 , 宽 0.25 BK, 刺 网 不 甚 发 育 , 在 笔 石 体 未 部 5 毫米 内 有 4 个 大 网 ,中 轴 伸 出 体外 。 比较 ”当前 的 标本 与 捷克 斯 洛 伐 克 波 希 米 亚 标本 相 比 , 笔 石 体 宽度 较 小 和 中 轴 仅 在 始 部 见 到 。 产地 层 位 ” 蚁 县 宏 潭 新 岭 组 。 郭 村 拟 绞 笔 石 (新 种 ) Paraplegmatograptus guocunensis Li (sp. nov.) (Ak XV, A 4) 笔 石 体 长 22 毫米 ,最 大 宽度 7 毫米 (不 包括 刺 网 )。 始 端 性 质 不 明 。 大 网 、 细 网 发 育 , 网 孔 星 六 角形 或 五 角形 ,由 于 网 线 纤 细 , 刺 网 不 清楚 。 中 索 折 曲 ,内 折 角 100° 多 ,在 每 一 转折 处 向 外 伸 出 一 个 横 线 , 左 侧 的 横 线 较 短 , 右 侧 的 横 线 较 长 ,长 1.3 毫米 , PADRE TBE 1.5 毫米 左右 , 胞 管 口 缘 四 ,10 毫米 内 有 .7 一 6 个 胞 管 。 比较 ”此 新 种 在 笔 石 体外 形 上 与 P. connectans Mu 有 些 相 象 ,但 后 者 笔 石 体 更 宽大 , 胞 管 密度 大 和 和 刺 网 发 育 。 产地 层 位 ”太平 郭 村 上 西 坑 新 岭 组 。 绩溪 拟 绞 笔 石 (新 种 ) Paraplegmatigraptus jixiensis Li (sp. nov.) (Ak XV, 图 6) 2A thie tm RB, 长 14 毫米 ,最 大 宽度 4 毫米 (包括 刺 网 )。 胎 管 为 细 长 的 圆锥 形 ,长 1.5 毫米 。 大 网 、 细 网 及 刺 网 均 较 发 育 ,但 在 笔 石 体 末 部 细 网 较 少 。 大 阅 宽 2 毫米 ,两 条 侧 索 系 由 边线 形成 , 呈 波 形 。 Kea RUT Sb VES TE HR HER A BO MAS, ALA PSH, 与 相 邻 的 口 刺 形成 刺 网 , 刺 网 宽 1 毫米 ,网 线 较 细 \ 腹 线 仅 有 少数 保存 , 在 其 末端 分 又 后 向 上 向 下 弯曲 ,与 口 RITE, 10 毫米 内 有 11 个 胞 管 。 比较 ”此 新 种 在 一 般 性 质 上 与 Penzpziensfs Li (sp. nov.) 有 些 相似 , 但 后 者 始 端 浑 圆 , 宽 度 较 大 和 缺乏 腹 刺 ,易于 区 别 。 产地 层 位 ”绩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 190 中 国 科学 院 南 京 地 质 十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皖南 拟 绞 笔 石 (新 种 ) Paraplegmatograptus wannanensis Li (sp. nov.) (图 版 Xv, 图 5) 笔 石 体 长 18 毫米 ,最 大 宽度 3.8 毫米 (包括 刺 网 ), 网 线 清 楚 , 大 网 宽 1.8 毫米 , 刺 网 高 1.4 毫米 , 宽 1 毫米 , 口 线 多 数 重 登 呈 刺 状 , 仅 少数 保存 呈 半 环 状 , 从 口 线 的 尖顶 向 外 伸 出 口 刺 ,末端 分 又 后 向 上 向 下 弯曲 , 与 分 叉 的 腹 刺 相连 , 形成 刺 网 。 在 笔 石 体 左 侧 可 见 到 一 ANA, 系 由 腹 线 和 很 短 的 肋 线 组 成 。 10 毫米 内 仅 有 7 Mae PHA, 自由 伸展 于 大 网 之 内 ,在 笔 石 体 近 末 端 处 分 又 ,并 伸 出 体外 。 比较 ”此 新 种 在 胞 管 排列 密度 和 中 轴 分 又 的 性 质 与 P., uniformis formosus Mu 相 象 , 但 后 者 笔 石 体 中 部 大 网 变 细 , 呈 蜂 原状 。 产地 层 位 ” 同 前 。 与 Rectograptus socialis (Lapworth) 共生 。 拟 绞 笔 石 (未 定 种 1) Paraplegmatograptus sp. 1 (图 版 XV, 图 8) 笔 石 体 近 卵 形 , 长 7 毫米 , 宽 :2.5 毫米 (包括 刺 网 ), 大 网 呈 六 角形 , 高 0.8 毫米 , 宽 0.9 毫米 , 细 网 不 规则 , 刺 网 高 0.7 一 0.9 毫米 , 宽 0.5 一 0.6 毫米 ;在 笔 石 体 左 侧 末 端 见 到 一 个 胞 管 口 环 。 中 轴 游 离 , 并 伸 出 末端 之 外 2.5 毫米 。 产地 层 位 ”宁国 胡 乐 新 岭 组 。 与 Climacograptus leptothecalis Mu et Ge 共生 。 拟 绞 笔 石 ? (未 定 种 2) Paraplegmatograptus? sp. 2 (图 版 XV, A 12) ZAK 7 毫米 , 宽 3 毫米 (包括 刺 网 )。 胎 管 未 见 到 ,但 胎 管 刺 清楚 ,长 15 毫米 大 网 的 网 孔 呈 六 角形 ,高 0.9 毫米 , 宽 0.8 毫米 ,网 线 极 其 纤细 。 刺 网 旦 长 方形 ,长 0.8 一 1.0 毫米 , 宽 0.4 一 0.6 毫米 ;在 笔 石 体 右 侧 的 下 部 可 见 到 三 对 向 下 斜 伸 的 刺 状 物 , 在 其 末端 交 又 或 重 倒 在 一 起 。 由 于 标本 保存 不 完整 ,不 能 作 确 切 的 鉴定 , 现 暂 置 于 拟 绞 笔 石 之 中 。 Fem tE_LALUAN RIAA. & Paraorthograptus cf. typicus Mu 共生 。 #205448 Phormograptus Whittington, 1955 提篮 笔 石 (未 定 种 ) Phormograptus sp. (Am XV, 图 7) 笔 石 体 极其 细小 ,长 1.5 BOK, 最 大 宽度 1.7 毫米 。 胎 管 十 分 醒目 ,长 0.8 SK, 0M 宽 0.15 毫米 ,, 胎 管 币 和 胎 管 口 刺 均 甚 细小 , 笔 石 体 仅 有 三 个 胞 管 , 除 第 一 个 胞 管 的 始 芽 几 丁 质 化 外 , 均 呈 网 线 状 , 网 线 细弱 ,大 网 发 育 , 呈 六 角形 , 细 网 及 刺 网 不 甚 发 育 。 胞 管 互 刺 分 Mo 产地 层 位 ”绩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 ee ERS: ber LRM Ses AMSA 191 FRB Yinograptus Mu, 1962 FREA(AKEM) Yinograptus sp. (Al XV, Al 1) 笔 石 体 不 完全 长 度 10 毫米 , 宽 2.6 毫米 。 大 网 呈 八 角形 ,高 宽 均 为 15 毫米 , 细 网 不 规则 。 在 笔 石 体 右 侧 可 见 到 两 个 向 上 竺 伸 的 隔 板 刺 , 两 者 之 间 相 距 两 个 大 网 ,10 BRA 7 个 大 网 。 由 于 标本 偏 一 侧 保存 ,仅见 到 右 侧 刺 网 。 标 本 保存 不 好 ,不 能 作 确 切 的 鉴定 。 FHER BEEAMIWA. & Climacograptus leptothecalis Mu et Ge 共生 。 GiinMe acktair BR 地 质 矿 产 部 南京 地 质 矿 产 研究 所 ,1983, 华 东 地 区 古生物 图 册 ( 一 )? 古 生 代 分 册 * 地 质 出 版 社 。 孙 云 铸 ,1933, 中 国 奥 陶 纪 及 志 留 纪 笔 石 (英文 )。 中 国 古 生物 志 , 乙 种 14 5,1 ite 许杰 , 1934, 长 江 下 游 之 笔 石 化 石 (英文 )。 前 中 央 研 究 院 地 质 研究 所 专刊 , 甲 种 , 4 号 。 一 一 ) 1959, 一 个 新 发 现 的 具有 特殊 附 连 物 的 栅 笔 石 ? 古 生物 学 报 * 第 7 卷 * 第 5 期 。 BRS, 1963, 贵州 中 奥 陶 统 的 笔 石 。 古 生物 学 报 ? 第 11 卷 第 4 期 。 ,1982, 海南 岛 崖 县 中 册 陶 统 尖 怜 组 的 笔 石 。 古 生物 学 报 第 21 卷 ? 第 2 期 。 ——, 1983, 皖南 奥 陶 系 分 带 、 对 比 及 一 些 重 要 笔 石 的 记述 。 中 国 科学 院 南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丛刊 ,6 号 。 江苏 省 科技 出 版 社 。 陈 旭 、 林 回 坤 ,1978, 黔 北 桐梓 下 志 留 统 的 笔 石 。 中 国 科学 院 南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12 号 。 科 学 出 版 社 。 例 富 南 ,1978, 湖北 宜昌 早 志 留 世 笔 石 。 古 生物 学 报 * 第 17 卷 "第 4 期。 BAZ, 1945, 五 峰 页 岩 中 之 笔 石 (英文 )。 中 国 地 质 学 会 志 , 第 25 卷 。 —, 1950, 关于 笔 石 的 演化 和 分 类 。 地 质 论 评 ? 第 1 卷 y 第 4 一 6 期 。 一 一 ,1954, 论 五 峰 页 岩 。 古 生物 学 报 , 第 2 6.55 2 期 。 —, 1963, 祁连山 笔 石 动物 群 的 研究 (英文 )。 中 国 科 学 ,第 17 558 3 期 。 一 一 ,1974, 正 笔 石 及 正 笔 石 式 树 形 笔 石 的 演化 分 类 和 分 布 。 中 国 科 学 ,1974, 第 2 期 。 一 一 、 李 积 金 , 1958, 浙 西 江山 常山 一 带 宁 国 页 岩 中 的 攀 合 笔 石 。 古 生物 学 报 ? 第 6 卷 ? 第 4 期 。 —..—_. . Bis. FRE. 1962, 祁连山 的 笔 石 。 祁 连 山地 质 志 , 第 四 卷 y 第 二 分 册 。 科 学 出 版 社 。 \ 陈 旭 ,1962, 中国 的 笔 石 。 中 国 各 门类 化 石 。 科 学 出 版 社 。 布尔 曼 〈Bulman,O. M. B),1937, 新 疆 却 尔 却 克 系 中 之 奥 陶 系 笔 石 (英文 )。 中 国 古 生物 志 ?* 新 乙 种 ,第 2 号 。 中 国 科学 院 南 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1974, 西 南 地 区 地 层 古 生物 手册 。 笔 石 部 分 。 科 学 出 版 社 。 Barris, R., 1954, Graptolites from Anticosti Island. Quar. Jour. Geol. Soc., London, vol. CX, part 1, pp. 55—75. Bouéek, B., 1973, Lower Ordovician graptolites of Bohemia. Publishing House of the Czechoslovak Academy of Sciences. Bulman, O. M. B., 1931, South American graptolite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Nordenskiold Collee- tion. Ark. f. Zool., Bd. 22A, Nr. 3, S, 1—111. , 1938, Graptolithina. In Schindewolf, 0. H. Handbuch der Paliozoologie, Berlin 2D, 2, Ss. 1—92. , 1955, Graptolithina with sections on Enteropneusta and Pterobranchia. In Moore, R. C. (ed.). Treatise on Invertebrate Paleontology, Part V.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and Uni- versity of Kansas Press, pp. i-xvii, 1—101. , 1970, Graptolithina with sections on Enteropneusta and Pterobranchia. In Teichert, C. (ed.). Treatise on Invertebrate Paleontology, Part V (2nd editions).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 rica and University of Kansas Press. pp. i-xxxii-+1—149, 158—163. and Rickards, R. B., 1968, Some new diplograptids from the Llandovery of Britain and Scandinavia. Palaeontology, 11, pp. 1 一 15. Carter, C. and Churkin, M. Jr., 1977, Ordovician and Silurian graptolite suecession in the Trail Creek area, central Iheho—a graptolite zone reference section. Geol. Surv, Prof. Paper, 1020. Churkin, M. Jr., Carter, C. and Eberlein, G. D., 1971, Graptolite succession across the Ordovician- Silurian boundary in south-eastern Alaska. Quar, Jowr. Geol. Soc., London, vol. 126, pp. 319—330. Cox, J., 1933, On Climacograptus inuiti sp. nov. and its development, Geol. Mag., vol. 70, no. 823. 192 中 国 科 学 院 南 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Davies, K. A., 1929, Notes on the graptolite fauna of the Uppern Ordovician and Lower Silurian. Ibid., sill 66, pp. 1—27. Eiseneck, A., 1935, Neue Graptolithen aus Geschieben baltischen Silurs. Paliéont, Zeitschr., Bd. 17, S. 73—90. Elles, G. L. and Wood, E. M. B., 1901—1918, Monograph of British graptolites. Palaeont. Soe. Erdtmann, B.D. & Moor, D. W., 1973, Revaluation and Taxonomic status Climacograptus typicaris Hall and its varieties. Jour. Palaeont., vol. 47, no. 6, pp. 1081—1093. Hadding, A., 1915, Der mittlere Dicellograptus-Schiefer auf Bornholm. Lunds Univ. Arsskr., N. F:, Afd. 2., Bd. 11, Nr. 4, S. 1 一 39. Hall, J., 1865, Graptolite of the Quebee group, figures and description of Canadan organie remains. Canada Geol. Surv., dee. 2, 151 pp. 4 ‘ - Hall, T. S. 1902, The graptolites of new South Wales. New South Wales Geol. Surv., Rec., vol. 7, pt. 2 p. 49. Harris, W. J. and Thomas, D. E., 1935, Victorian graptolites (N. S.), Part III; Proc. Roy. Soc., Victoria, 47, pt. II, pp. 283—312. and , 1941, Upper Ordovician graptolites from the Rose River, north-eastern Victoria. Min. Geol. Jour., vol. 2, no. 5, pp. 307—308. Hopkinson, J., 1871, On the Dicellograptus, a new genus of graptolites. Geol. Mag., vol. 8, pp. 20—26. Jaanusson, V., 1960, Graptoloids from the Ontikan and Viruan (Ordov.) limestone of Estonia and Sweden. Bull. Geol. Inst. Univ. Uppsala, vol. 38, pp. 290—356. Lapworth, C., 1873, Notes on the British graptooites and their allies. On an improved Sidi fiShion of the 这 Geol. Mag., vol. 10, pp. 500—504, 555—560. Mikhailova, N. F., 1973, Upper Ordovician and Lewer Silurian graptolites from Kazakhastan. the news on the Palaeontology of Siberia and Middle Asia.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SR Sibe- rian Branch Transactions from the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Issue 47, pp. 14—19 (in Russian). Nicholson, H. A., 1867, On some fossils from the Lower Silurian rocks of the South. of Scotland. Geol. Mag., vol. 4, pp. 107—113. Obut, A. M., Sobolevskaja, R. G. and Merkuryeva, A. P., 1968, Graptoliti Llandovery v Kernach skva- zin Norilskovo rajona. Akad. Nauk SSSR, Sibirskoje otdelenije, pp. 1—136. Moskva. Perner, J., 1895, Etudes sur les Graptolites de Boheme. Part II. Prague. Pribyl, A., 1947, Classification of the genus Climacograptus Hall, 1865. Bull. international de I’Aca- démie tchéque des Science, XLVIII® Année. Numero 2, pp. 1—12. , 1949, Revision of the Diplograptidae and Glossograptidae of the Ordovician of Bohe- mia. Ibid., L° Annee. Numero 1, pp. 1 一 51. Riva, J., 1969, Middle and Upper Ordovician graptolite faunas of the St. Lawrence Lowlands of Quebee and Anticosti Island. Am. Ass. Petrol, Geol., 12, pp. 513—556. Ruedemann, R., 1908, Graptolites of New York. part II: Graptolites of higher bads, N. Y. State Mus., Mem. 11. , 1947, Graptolites of North America. Geol. Soc., America Mem. 19. Kopenb, T. H., 1979, Pacificograptus——Hospit po IJIO3mHeopFOBHKCKHX Junionpanta A, ManeoxToa, %., No 1, , O6yT, A. M., 1957, Knaccudbukauua H yYKa3aTeJIP polos rparITOJIHTOB。 尼 2CezoOHUK ececoro3sHo20 naAeoHT. O6- ea, T. 16, FR: 皖南 上 奥 陶 统 新 岭 组 的 笔 石 193 GRAPTOLITES FROM THE XINLING FORMATION (UPPER ORDOVICIAN) OF SOUTH ANHUI Li Jijin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Palaeontology, Academia Sinica) Abstract The graptolites described in the present paper were collected in 1961—1962 and 1973 —1974 from the Xinling Formation (Upper Ordovician) in the districts of Ningguo, Jixi, Taiping and Yixian, South Anhui, by members of our Institute including the writer and the Geological Bureau of Anhui. 129 species and subspecies belonging to 16 genera are recognized. Of them 52 species and subspecies are new. So far as known, this formation contains most abundant graptolites of Upper Ordovician, just next to the Wufeng Forma- tion of Central China. Toacertain extent, it is significant to the study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groaptolite faunas of Upper Ordovician and of the bio-geographic regions. Judging from the present material,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number of the Upper Or- dovician species all over the world totals more than 400, among them three-fourth in qu- antity found in China. This is a fact showing that the graptolite faunas of the Upper Or- dovician are as abundant in form as those of the Lower and Middle Ordovician. The Xinling formation is well exposed and rich in graptolites in the districts of Ning- guo, Jixi, Taiping and Yixian, South Anhui. It is ragarded a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_ sections of the Jiangnan Transitional Region. According to the writer (1983), this formation is lithologically a flysch deposit of sandstone alternated with shale and may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lower part being composed mainly of shale, the middle part consisting of siltstone alternated with sandy shales and intercalated with shales, and the upper part being fine grained sandstone intercalated with shale. In general, the rock stru- cture of the Xinling Formation from fine to coarse, attains, in ascending order, from 183 to 677 meters in thickness. The graptolite fossils are mostly present in the siltstone, shale and sandy shale in the lower part and middle part, while the sandstone intercalated with shale in the upper part carries merely a single bed of graptolites in Shanjinshang of Ningguo. It is based on the study of sections and faunas that the following four graptolite zones are esta- blished: 4, Diceratograptus mirus zone 3, Climacograptus leptothecalis-C. venustus zone 2, Dicellograptus szechuanensis zone 1, Pseudoclimacograptus anhuiensis zone For details of the Xinling Formation and correlation of graptolite zones, the readers may refer to another paper: “Late Ordovician Strata of South Anhui and Their Correla- tion” written in 1983 by the same auther and in same Memoir. In this paper, the writer gives an account of the history of taxonomy of the family Diplograptidae Lapworth, 1873, making a brief discussion about Pseudoclimacograptus, 194 中 国 科 学 院 南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集刊 第 20 号 Rectograptus, Paraorthograptus and Amplexograptus, and a suggestion to classify the family Diplograptidae into four distinct subfamilies: Diplograptinae, Climacograptinae, Petaloli- thinae and Akidograptinae. In the following is listed on outline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family Diplograptidae. Family Diplograptidae Lapworth, 1873 Subfamily Diplograptinae Lapworth, 1873 Genus Diplograptus M’Coy, 1850 Genus Glyptograptus Lapworth, 1873 Genus Pseudoglyptograptus Bulman et Richards, 1968 Genus Amplexograptus Elles et Wood, 1907 人 Genus Orthograptus Lapworth, 1873, s. s. Subfamily Climacograptinae Frech, 1897 ‘Genus Climacograptus Hall, 1865 Genus Pseudoclimacograptus Pribyl, 1947 Subfamily Petalolithinae Bulman, 1955 Genus Rectograptus Pribyl, 1949, emend Li, 1982 Genus Paraorthograptus Mu et al. 1974 Genus Petalolithus Suess, 1851 Genus Dischidograptus Ni, 1978 Genus Cephalograptus Hopkinsom,1851 Subfamily Akidograptinae Li et Ge, 1981 Genus Akidograptus Davies, 1929 Genus Parakidograptus Li et Ge, 198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aptolite faunas of the Xinling Formation show a transi- tional feature between the Central China Type and the South China Type. The Xinling For- mation contains such forms not only from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but also from many endemic species. The correlation of relative forms of the Xinling Formation of S. Anhui ~ with those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is shown in Table 1. A 版 说 明 《 除 注 明 外 ;所 有 标本 均 保 存在 中 国 科 学 院 南 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 he 图 1, 7. Leptograptus planus Chen X10, 绩溪 十 里 牌 \ 临 溪 新 岭 组 Dicellograptus szechuanensis #, RRS: SA705, 724; 登记 号 : 53665, 53666, 2. Leptograptus extremus expansus Chen X6, 产 地 层 位 同上 。 采 集 号 : SA715; Bids: 53664, 3. Dicellograptus graciliramosus Yin et Mu X6, 产 地 层 位 同上 ,采集 号 : SA715; 登记 号 : 53676, Ai4—6, Dicellograptus cf. complexus Davies X3,, 图 5 为 图 +RHRNH. SREMMRKA D. szechuanenst: #H, RRS: SA1007; 登记 号 : 53671, 5364250. 0? 8. Leptograptus capilaris linearis Li (subsp. nov.) X3, 正 模 ) 绩 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刀 . szechuanensis #, RHS: SA705; Sid S: 53663, 9, 10.Dicellograptus acanthodus Li (sp. nov.) X10, 正 模 ) 绩 溪 临 溪 新 岭 组 P. anhuiensis #, RES: SA726; 登记 号 : 53667, 图 ll, 12. Dicellograptus cf. arkansasensis Ruedemann ll. X3, 433+ 3 eI OD. szechuanensis #%, RES: SA706; 登记 号 : 53669, 12. X10。 宁 国 胡 乐 新 岭 组 D. szechuanensis #$, RBS: ACK49; 登记 号 : 53670, 13, 14. Dicellograptus anceps (Nicholson) 13. X3, 43+ BRIA D. szechuanensis #, RES: SA710; 登记 号 : 56499 ( 引 自 李 积 金 ;1983, 图 版 3, 图 10)。 14. X6, 产 地 层 位 同上 。 采 集 号 : SA706; 登记 号 : 53668, 15. Dicellograptus ornatus brevispinus Chen X3, BEFMBRKA D. szechuanensis #, RRS: SA1006; 登记 号 : 53690, 国 版 II Al. Dicellograptus gractlentus Li (sp. nov.) X10, ER AERA OD. szechuanensis #$, RRS: SA723; 登记 号 : 53679, 图 2, 3, 10. Dicellograptus ornatus brevispinus Chen 2, 3. X6, 10. X3, A+B, WSR A OD. szechuanensis #, SHS: SA712, SA724; 登记 号 。 53691—53693, 4,6. Dicellograptus graciliramosus Yin et Mu -4.X%3, 6.X6, 产 地 层 位 同上 上。 采集 号 : T2914-Bl; SA715; 登记 号 : 53674, 53675, 5. Dicellograptus cf. excavatus Mu X6, 太 平 郭 村 新 岭 组 D. szechuanensis #, RMS: T6720-Al-1; 登记 号 : 53673, 图 7. Dicellograptus graciliramosus increscis Chen q X3, M+ BRA D. szechuanensis #, RES: SA714; 登记 号 : 53677, - 图 8,13. Dicellograptus ornatus Elles et Wood & X3, 宁 国 胡 乐 新 岭 组 Chimacograptus leptothecalis-C. venustus 带 。 采集 号 : SAS71; 登记 号 : 53687, 53688。 9: Dicellograptus undulatus Li (sp. nov.) X3, 正 模 ? 绩 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D. szechuanensis #, RRS: SA716; 登记 号 : 53704, 图 11. Dicellograptus graciliramosus nanshanensis Mu et Zhang X10. HE tb. RRS: SA715; 登记 号 : 53678, 图 12. Dicellograptus cf. russomi Ruedemann X3, 产 地 层 位 同上 。 采 集 号 : SA709; 登记 号 : 53696, 图 14. Dicellograptus ornatus huloensis Li (subsp. nov.) X3, 正 模 , 宁 国 胡 乐 新 岭 组 Chimacograptus leptothecalis-C. venustus #, KES: SA571; Bigs: 53695, 15—16. Dicellograptus uniformis Li (sp. nov.) X35 TER ZI RIDA OD. szechuanensis #3, RES: SA723; 登记 号 : 53705, | 版 Ill © 图 1 一 4. Dicellograptus szechuanensis Mu 1.X%3, [EAA RRIAA D. szechuanensis ##, SHS: ACK49; 登记 号 : 53698, 2.X%6, MAE MIA D. szechuanensis 带 。 采 集 号 : SA723; SidS: 53699, 3.X3, 绩 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D. szechuanensis #, $HS: SA715; 登记 号 : 56496(5| BERS, 1983 图 m 2, 图 14)。 4.X3, 宁 国 上 萌 山 村 新 岭 组 D. szechuanensis #3, RES: en 登记 号 ,53700。 图 5. Diceliogyraptts tenuiculus Chen X6, BESERIGA D. szechuanensis 带 。 有 采集 号 , ACK61; 登记 号 : 53702, 6. Dtcellograptus ornatus Elles et Wood X3, 宁 国 胡 乐 新 岭 组 C. leptothecalis-C. venustus #$, SA571; 登记 号 , 53689, 7. Drcel1ogyabptt5 cf. tantulus Chen XX10, 绩 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刀 . szechuanensis #3, SHES: SA699, 登记 号 : 53701, 图 8,9. Dicellograptus szechuanensts U-formalis Chen ie Pops 绩溪 临 溪 新 岭 组 P. anhuiensis WH. RRS: SA726; 登记 号 : 56497 (S| BERS>s 1983, 图 版 3, § 11). O° 人 宁国 上 研 山 村 新 岭 组 刀 . szechuanensis #, $45: D205-H27-6; 登记 号 ;53891。 10, 11. Dicellograptus jixiensis Li (sp. nov.) 10.X3,11.X1I, 正 模 ; 绩 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D. szechuanensis #, RES: SA709; Sigs: 53680, 12, 13. Dicellograptus magnus Mu et Chen 12.X3,13. X2, 宁 国 胡 乐 新 岭 组 C. leptothecalis-C. venustus 带 。 采集 号 , SA571; :登记 号 。 53681, 53682。 YY 图 1 一 3. | alternantis Li (sp. nov.) 1. 正 模 ,2,3. 副 模 , 绩 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OD. szechuanensis 带 。 采集 号 : T2914-Bl; ies: 53707 on 53708, 53709C RII). 4,5. Glyptograptus formosus Li (sp. nov.) 4.X3, 副 模 * 绩 溪 临 溪 新 岭 组 P. anhuiensis #7, RRS: SA726; 登记 号 : 53715, 5.X3, 正 模 ) 绩 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刀 . szechuanensis #8, RS: SA716; 登记 号 : 53714, 6 一 8 Glyptograptus jixiensis Li (sp. nov.) _ X3, 6. TEM, 7, 8. BM WEE. RRS: SA705; 登记 号 : 53716 GER), 53717, 53718 CE). FA9, 15. Glyptograptus linxiensis Li (sp. nov.) 9.X3, BM, 15.X2, 正 模 ; 绩 溪 临 溪 新 岭 组 D. szechuanensis #3, RS: SA723; 登记 号 : 53719 CE 模 )。53720(〈 副 模 )。 10. Glyptograptus siccatus cf. laxus Lee X6, 产 地 层 位 同上 。 采 集 号 : SA723; 登记 号 : 53725, 图 11, 12, 16, Glyptograptus siccatus Elles et Wood 11.X6, 产 地 层 位 同上 。 采 集 号 : SA723; 登记 号 : 53722, 12.X6, 16.X3, 绩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也. szechuanensis #$, SHS: SA705, 707; 登记 号 ; 53723, 53724, 图 13, 14, 20,22, Pseudoclimacograptus anhutensis Li 163522405 宁国 胡 乐 新 岭 组 P. anhuiensis #8, RIS: ACK48, SA597; 登记 号 ; 53728, 53730, 14.X3, 正 模 ( 即 李 积 金 ;1983, 图 版 3, A 9), 20. X3, ARRIBA P. anhuiensis HH, RBS: SA726; 登记 号 , 56498, 53729, 图 17. Glyptograptus wannanensis Li (sp. nov.) X3, 正 模 绩 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D. szechuanensis #7, KS: SA716; 登记 号 : 53727, 18, 19. Pseudoclimacograptus breviculus Li (sp. nov.) X6,18. 副 模 ,19, 正 模 , 绩 溪 临 溪 新 岭 组 P. anhuiensis HH, RRS: SA726; 登记 号 : 53732 CEM), 53733 《〈 副 模 )。 21. Pseudoclimacograptus clevensis qn ae X6, 产 地 层 位 同上 。 采 集 号 : SA726; 登记 号 : 53731, 六 | 图 版 V 图 1, 2,456. Climacograptus angustitubulus Li (sp. nov.) 1, 2.X2, 1. 正 模 , 2. 副 模 , 绩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D. szechuanensis #, RHS: SA713; 登记 号 : 53737 CER)» 53738 CHIH). 4, 6.X6, 副 模 ?产地 层 位 同上 。 采 集 号 : T2914-Bl; 登记 号 : 53712, 53739, 图 3, 5. Climacograptus angustitubulus gracilis Li (subsp. nov.) 3.X2, BI, 5.X6, 正 模 ? 产 地 层 位 同上 上。 采集 号 : T2914-Bl; SA700; 登记 号 : 53740 GER)» 53741 Cal 模 )。 7、 Climacograptus normalis Lapworth X3, 产 地 层 位 同上 s RRS: SA716; 登记 号 :. 53742, 图 图 8. Clhimacograptus cf. angustus (Perner) *6. 宁国 胡 乐 新 岭 组 C. leptothecalis-C. venustus #, RS: SA571; 登记 号 : 53734, 图 9. Clhimacograptus brevis Elles et Wood 勾 10。 绩 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D. szechuanensis #, RHE: T2914-B3; Bigs: 53735, 图 10, Climacograptus supernus Elles et Wood X65 MWS MBA D. szechuanensis #, KH#S: SA723; 登记 号 : 53771, 图 11. Rectograptus longitubulus Li (sp. nov.) X3, 正 模 ? 绩 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D. szechuanensis HH. RRS: SA710; 登记 号 : 53766, 图 12, 13.C1mzcecogrebtts anhuiensis “Li (sp. nov.) 12.X3, 正 模 , 绩 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D. szechuanensis #, RSE: SA710; 登记 号 ,53767。 13.X3, 副 模 ) 绩 溪 临 溪 新 岭 组 OD. szechuanensis #$, X45: SA723; 登记 号 : 53768, 图 14 一 17。 Climacograptus variantis Li (sp. nov.) 14.X6, 正 模 ) 绩 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刀 . szechuanensis #§, 425: SA711; Bids: 53754, 15, 16.X10, 17.X6, 副 模 绩 溪 临 溪 新 岭 组 P. anhuiensis 带 。 采 集 号 : SA726; 登记 号 : 53755, 53757, 图 18. Chmacograptus cf. bellulus Mu et Zhang X10, M+ HMRI D. szechuanensis #, R=: SA718; Bid: 53736, 版 VI X3, 宁 国 胡 乐 新 怜 组 。 采 集 号 : 2G3177-F1-2; Bids: 53726, 2, Glyptograptus acuminatus Li (sp. nov.) X2, EM MAGMA P. anhuiensis #, RBS: SA726; 登记 号 : 53706, 图 3. Climacograptus normalis Lapworth X65 绩溪 临 溪 新 岭 组 D. szechuanensis 带 。 采 集 号 : SA723; 登记 号 : 53743, 图 1. Glyptograptus cf. uniformis Mu et Lin 图 又 6, 宁 国 胡 乐 新 岭 组 D. szechuanensis 带 。 采 集 号 : ACK49; 登记 号 ; 53748。 5, 6. Climacograptus tatianae Kelier 5.X10, AZ MIAA P. anhuienis #, RRS: SA726; 登记 号 ;: 53749, 6.X3, 绩 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OD. szechuanensis #, SHS: SA705; 登记 号 : 53750, 7. Climacograptus bellulus Mu et Zhang x6, HR itt. KS: SA715; 登记 号 : 53781, 8,9, 12. Climacograptus vesicicaulis Ge 8.X6, 9.X3, THRLAWANMBA 万. szechuanensis HH, RRS: ACK10a; 登记 号 : 53759, 12.X%3, THEAWNMBA D. mirus HH, RRS: ACK19; 登记 号 : 53760, 图 10511515. Climacograptus jixiensis Li (sp. nov.) X10, 10. jE, 11. BI ARIZ + BRIG Dz szechuanensis #3, SHS: SA712,711; Sigs: 53751 CE#)», 53752 (BI). 15. X10, BIBRA D. szechuanensis 带 。 采 集 号 : SA724; 登记 号 ; 53753 CHI. 图 13,14. Climacograptus trispinatus Li (sp. nov.) 13.X6, IES, + BAA OD. szechuanensis ##, RBS: SA710; 登记 号 : 53764, 14.X10. BIR AZAR P. anhuensis #H, KES: SA726; Bids: 53765, -图 4 Chmacograptus miserabilis Elles et Wood A 图 版 Vil 1 一 3. Climacograptus shilipaiensis Li (sp. nov.) X651. 正 模 ,2,3. 副 模 , 绩 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D. szechuanensis #7, SHS: SA703; 登记 号 : 53761 CE 73 sy Vai 9, 16. A 图 SS DS Aids Gu7 8,°9.. 10. HR)» 537625 53763 (il). Climacograptus antiquus exilis Li (subsp. nov.) X3,1ER, TRA RIDA Dz szechuanensis #3, RS: SA592; 登记 号 : 53769, Climacograptus hongtanensis Li (sp. nov.) X3, ER ,BEBEERMBA D. szechuanensis HH, RES: SA1007; #idS: 53770, Climacograptus conflectus Li (sp. nov.) X65 TER K+ BRIA OD. szechuanensis #, RIES: SA700; 登记 号 : 53791, Climacograptus bellulus Mu et Zhang X6, 宁 国 新 岭 组 。 登 记号 : 53782, 11—15. Climacograptus bellulus wannanensis Li (sp. nov.) 10. 11. ll, 14. X65 BURWELL, RBS: SA704, 715; Bids: 53786, 53789, 12.X6,5 BAIR MISA D. szechuanensis #, RES: SA723; Bids: 53787, 13.X6, BIR, TRA RMA D. szechuanensis HH, RRS: 2G3177-F1-2; Bigs: 53788, 15.X65 TERR + BRIA OD: szechuanensis %, RES: T2914-B3; 登记 号 : 53785, gg 版 VIII Climacograptus cf. crassispinus Mu et Zhang X3, MAA RMIBA D. szechuanensis 带 。 采 集 号 : SA723; 登记 号 : 53790, Climacograptus cf. hubeiensis Ge X6, M+ BIA OD. szechuanensis #, RBS: SA706; 登记 号 : 53792, Climacograptus cf. sinicus Ge X6, 产 地 层 位 同上 。 采 集 号 : SA703; 登记 号 : 53780, . Climacograptus supernus Elles et Wood 4.X6, 7.X3, HE itik. R#S: SA715, SA716; 登记 号 : 53772, 53774, 5.X6, 宁 国 胡 乐 新 岭 组 C. leptothecalis-C. venustus #§, S45: SAS571; 登记 号 : 53773, 6.X6, 绩 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 采 集 号 : SA716; 登记 号 : 56517( 引 自 李 积 金 , 1983, 图 版 3 图 I5)。 8. 勾 6, 产地 层 位 同上 上。 采集 号 : SA700; 登记 号 : 53775, Climacograptus supernus fortispinus Li (subsp. nov.) X3, 正 模 绩 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 采 集 号 : T2914-Bl; 登记 号 : 53778, Climacograptus supernus nanus Li (subsp. nov.) X6, 正 模 ? 产 地 层 位 同上 。 采 集 号 : SA700; 登记 号 : 53779, Climacograptus sextans Li (sp. nov.) X6, 正 模 ; 绩 溪 临 溪 新 岭 组 D. szechuanensis #, RBS: SA723; Bids: 53793, 12—15, 17. Climacograptus textus huadongensis Li (subsp. nov.) 18. 12. X3, 正 模 ? 绩 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Dz szechuanensis H#, RRS, SA709; Bids: 53797, 13 一 15,17,X3, 副 模 , 绩 溪 临 溪 新 岭 组 D. szechuanensic 带 。 采 集 号 ; SA723,712; Bigs; 53798 一 53801。 Climacograptus textus Ge X3, 绩 溪 临 溪 新 岭 组 DV. szechuanensis #, RS: SA723; "登记 号 : 53794, 19, 20. Climacograptus textus yichangensis Ge lis, 2x 图 3. rn 19. X3, 太 平 郭 村 上 西 坑 新 岭 组 D. szechuanensis HH RRS: T6720-A-21; 登记 号 : 53796, 20.X3, 哆 县 宏 潭 新 岭 组 D. szechuanensis 带 。 采 集 号 : ACK6la; 登记 号 : 53987, We =X Diceratograptus mirus anhuiensis G. S. Xia 1.X2,2 (BA 1A9s6). X3,THRELAA MA D. mirus 带 。 来 集 号 : D205- 补 Hz29-9; 登 记号 : AGO 180( 引 自 < 华 东 地 区 古生物 图 册 >( 一 )?1983;? 图 版 154, 图 8 )。 Climacograptus normalis Lapworth X3, 绩 溪 临 溪 新 岭 组 D. szechuanensis HH, RHS: SA723; 登记 号 : 53745, 4,5,7. Climacograptus tenuicornis Li (sp. nov.) 4. X3,5. X6, 正 模 ? 产 地 层 位 同上 上。 采集 号 ;: SA723; 登记 号 : 53746, 7.X6, 副 模 , 绩 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D. szechuanensis 带 。 采 集 号 : SA716; 登记 号 : 53747。 Climacograptus textus Ge X2. 宁国 胡 乐 新 岭 组 D. czechuanensis #, RS: ACK50; 登记 号 : 53795, Climacograptus venustus acuminatus Li X3, SESSA RIDA C. leptothecalis-C. venustus #7, YS; B20-A61-3; 登记 号 : 56521〈 引 自 李 积 4, 1983, All 3, A 21). 图 10. Climacograptus aequus Ge X3, BEEMARMIAA C. leptothecalis-C. venustus ##, HS: ACK6la; Sid S: 56523 ( 引 自 李 积 金 , 1983, Fk 3. 图 20), Climacograptus venustus Hi X6, 产 地 层 位 同上 。 采 集 号 : ACK6la; 登记 号 : 56522《〈 引 自 李 积 金 ,1983, 图 版 3, 图 22), -图 11 一 14. Chimacograptus leptothecalis Mu et Ge ‘A ii. 11,14.X3, 产 地 层 位 同上 。 采 集 号 : ACKOla; 登记 号 : 53802, 56520 〈 引 自 李 积 金 , 1983, 图 版 3, 图 16)。 12,,13.X3, 宁 国 胡 乐 新 岭 组 C. leptothecalis-C. venustus #$, REZ: SAS71; 登记 号 : 53803, 53806, nm ,多 Amplexograptus disjunctus yangtzensis Mu et al. X35 RRIIRMIRA P. anhuiensis He, RRS: SA726; 登记 号 : 56525 (S| AER, 1983, 图 版 3 图 12), 2. Amplexograptus inuiti (Cox) 15, 16. 2.10, A+B AMIDA D. szechuanensis ##, RBS: T2914-Bl; 登记 号 : 53713, Amplexograptus cf. inuiti (Cox) X6, ALBA EPID D. szechuanensis #8, SHS: T6720-Al-8; 登记 号 : 53809, 5. Amplexograptus cf. mississippiensis (Ruedemann) X3, 宁 国 胡 乐 新 岭 组 C. leptothecalis-C. venustus #, RS: SA572; 登记 号 : or ye 53811, . Amplexograptus suni (Mu) 6,8.%2,7.X3, 绩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D. szechuanensis #$, S45: SA715, 711; 登记 号 : 53813—53815, . Amplexograptus suni anhuiensis Li (subsp. nov.) X6,9. TER, 10. 副 模 , 宁 国 胡 乐 新 岭 组 C. leptothecalis-C. venustus #3, RRS: SA571; 登 记号 : 53685 CER)» 53686 CEE). Amplexograptus cf. typicalis (Hall) X6, 绩 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D. szechuanensis HH, RAS: T2914-Bl; 登记 号 : 53711, Paraorthograptus cf. brevispinus Mu et Li X35 TH_EAAILA RIAA C. leptothecalis-C. venustus 带 。 采集 号 : D205-H29; gine. AG0005 〈 标 本 保存 在 安徽 区 测 队 )。 .. Amplexograptus sp. 1 X3, SHARIN P. anhuiensis 带 。 采 集 号 , SA597; 登记 号 ;: 53819, Amplexograptus fortispinus Li (sp. nov.) X3, ER SUE+BAEMUMA D. szechuanensis #3, RIE: SA705; 登记 号 ; 53808, Climacograptus cf. hastatus T. S. Hall X6, 宁 国 胡 乐 新 岭 组 C. leptothecalis-C. venustus #5, RBS: SA571; 登记 号 : 53683, Amplexograptus oppositus Li (sp. nov.) X3, ESM + BIA OD. szechuanensis #, RRS: SA708; 登记 号 : 53812, 图 17,,18. Amplexograptus tenuous Li (sp. nov.) 17.X10, 18.X20, ERS Weft. RBS: SA710; 登记 号 : 53817, 版 XI Diplograptus changhongensis G. S. Xia X3, 宁 国 上 草山 村 新 岭 组 刀 . mirus HH, RRS: D205-4h HP; 登记 号 : AGOO39 〈 引 自 < 华 东 地 区 古 生 物 图 册 x( 一 )?1983) 图 版 168, 图 8)。 . Diplograptus trispinus Li (sp. nov.) X65 TER AE + BIA OD. szechuanensis #3, $5: SA705; 登记 号 : 53874, . Rectograptus abbreviatus (Elles et Wood) 4.X%3, BBREMIAA D. szechuanensis #3, RHS: ACK61; Sid S: 53784, 6. 色 3, 太 平 郭 村 上 西 坑 新 岭 组 D. szechuanensis #$, RRS: T6720-Al-3; Bigs; 53821, Rectograptus anhuiensis Li (sp. nov.) X3, TER HZ + BAIA OD. szechuanensis #3, 32465: SA700; 登记 号 : 53826, . Rectograptus abbreviatus xilingensis Li (subsp. nov.) X3:7. 副 模 ,8. 正 模 ? 宁 国 胡 乐 新 岭 组 C. leptothecalis-C. venustus #8, SHS: SA571; 登记 号 , 53824 〈 正 模 ),53825(〈 副 模 )。 . Climacograptus bellulus Mu et Zhang 9.X6, 15.X10, BEEEMBAPR D. szechuanensis Hh, RBS: ACK61; Bids: 53783, 10,,11. Rectograptus abbreviatus huloensis Li (subsp. nov.) 13. X3,10. 正 模 ,11. 副 模 , 宁 国 胡 乐 新 岭 新 岭 组 C. leptothecalis-C. venustus #, 采集 号 ; SA571; 登记 5 353822 CER)» 53823 CHB). Rectograptus cryptograptotdes Li (sp. nov.) X3, 正 模 , 绩 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D. szechuanensis 带 。 采 集 号 : SA705; 登记 号 : 53827, Rectograptus formosus Li (sp. nov.) X65 EM MRR P. anhuiensis #7. RRS: SA726; 登记 号 : 53828, Rectograptus intermedius (Elles et Wood) X3, 绩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D. szechuanensis ##, RHS: SA710; 登记 号 : 53849, Ea 版 Xil 图 1, 2. Glyptograptus euglyphus Lapworth X3, 宁国 胡 乐 新 岭 组 C. leptothecalis-C. venustus #, RS: SA571; 登记 号 : 53832—53833, 3—5. Rectograptus jiangxiensis Li 3, 4.X%3, 42+ BAA OD. szechuanensis #8, RS: SA700, 705; Bid =: 53829, 53830, 5.X3, BEEMAN D. szechuanensis #$, RHE: SA1009, Bigs: 53831, 图 6 一 9,,15. Rectograptus pauperatus (Elles et Wood) 6.X%3,5 8.X10, 4X+- BMA D. szechuanensis #3, KMS: SA700, 710; 登记 号 : 53836, 53838, 7.X3, 宁 国 胡 乐 新 岭 组 C. leptothecalis-C. venustus 带 。 采 和 集 号 : SA571; Bids: 53837, 9.XX3, 绩 溪 临 溪 新 岭 组 OD. szechuanensis #$, RES: SA723; Bids: 53839, 15.X3, 绩 溪 临 溪 新 岭 组 P. anhuiensis He, BS: SA726; 登记 号 : 53840, 图 10. Rectograptus abbreviatus huloensis Li (subsp. nov.) 11.. X35 ER MII ISA OD: szechuanensis 带 。 采 集 号 : SA723; Bids: 53721, Rectograptus maliangensis (Li) X3, MYR+ BRIA OD. szechuanensis ##, SBS: SA710; 登记 号 : 53834, 12, 13. Rectograptus oppositus Li 12.X3,13.X20, 产 地 层 位 同上 。 采 集 号 : SA710; Big=: 53835, 53818, 图 图 14, 17—20. Rectograptus soctalis (Lapworth) 14.X3,17. X6, 产 地 层 位 同上 。 采 集 号 ;, SA709; Bid: 53843, 53844, 18.X3, 20.X6, HEAL. RBS: SA700,715; 登记 号 : 53845, 53847, 19.X6, TRA RMA, RRS: G3177-Fl-2; Bids: 53846, 图 16. Rectograptus intermedius (Elles et Wood) X3, 绩 溪 临 溪 新 岭 组 忆 . szechuanensis #8, SHS: SA723; Bid S: 53850, 版 XII 1. Parareteograptus sp. 1 2. 3 X6, AFR LAMBA, Bids: 53876, Rectograptus intermedius (Elles et Wood) X3, 宁 国 上 草山 村 新 岭 组 C. leptothecalis-C. venustus 带 , 采 集 号 ;, ACK20, Bigs: 53851, Rectograptus cf. uniformis (Mu et Li) X3, 绩 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OD. szechuanensis #3, RRS: SA706; 登记 号 : 53848, 4,5. Rectograptus cf. wuningensis Li x3, PME bo RRS: SA700; Bids: 53776, 53777, 图 6,7. Paraorthograptus aequalis Li (sp. nov.) X65 Sth, EEF ARIA C. leptothecalis-C. venustus #7, 采集 号 : ACK10; 登记 号 : 53855, 53856, 图 8—11, 14. Paraorthograptus angustus Mu et Li 图 12. 8.X6. 产地 层 位 同上 。 有 采集 号 : D205-H29-26; Bids: 53857, 9,10.X3,11,14.X6, 宁 国 胡 乐 新 岭 组 C. leptothecalis-C. venustus #, RBS: SAS71; Bids: 53858 一 53861。 Paraorthograptus differtus Ge X3, 宁 国 上 草山 村 新 岭 组 C. leptothecalis-C. venustus 带 。 4S: D205-H29-26; 登记 号 :53869。 图 13. Paraorthograptus xinlingensis Li (sp. nov.) X3,jE MM, PHAR MIOA C. leptothecalis-C. venustus #3, HS: SA571; -登记 号 : 53865, 15—17. Paraorthograptus huloensis Li (sp. nov.) 15,17.X6, 副 模 。 产 地 层 位 同上 。 采 集 号 : SA571; 登记 号 : 53863, 53864, 16.X6, 正 模 * 产 地 层 位 同上 。 采 集 号 : SA572; Bids: 53862, « ; ¥ i 图 18. 19. Paraorthograptus oppositus Li (sp. nov.) X6, TER, TE EFA C. leptothecalis-C. venustus ##, RSS: ACK10; 登记 号 : 53866, Paraorthograptus cf. typtcus Mu 勾 6, 产 地 层 位 同上 。 采 集 号 : ACK20; 登记 号 : 53853, wt 版 XIV 1—3, 8,9. Paraorthograptus differtus Ge 1 二 3.X6, 宁 国 上 草山 村 新 岭 组 C. leptothecalis-C. venustus #3, S242: D205-H29-26; 登记 号 :53867 一 53869( 引 自 < 华 东 地 区 古生物 图 册 >( 一 ),1983, 图 版 167, 图 9516517), 8, 9.X3);8. 副 模 ,9. 正 模 , 产 地 层 位 同上 。 采 集 号 : ACK10; 登记 号 : 53999( 副 模 ),54000( 正 模 )(C 引 自 < 华东 地 区 古生物 图 册 >( 一 ),1983, 图 版 167, 图 10,11)。 4,7. Paraorthograptus cf. tenuis Li 4.X3, 产 地 层 位 同上 。 采集 号 : ACK10; 登记 号 : 54001 〈 引 自 < 华东 地 区 古生物 图 册 >( 一 ),1983, 图 版 1685 图 4)。 7.X3, 产 地 层 位 同上 。 采 集 号 ; D205-H29-26; Bigs: 53873, | 5, 6. Paraorthograptus hubetensis Mu et Li X6, 产 地 层 位 同上 。 采 集 号 : ACK10; 登记 号 : 53870, 10. Paraorthograptus simplex Li AT: 又 6, 宁 国 胡 乐 新 岭 组 C. leptothecalis-C. venustus #4, HRS: SA571; 登记 号 : 53872, - Paraorthograptus abnormalés Li (sp. nov.) X65 ERTS EAUNIBA OC. leptothecalis-C. venustus #$, SHS: ACK10; 登记 号 : 53871, 12, 13. Pararetiograptus sinensis Mu r4, i. X6, 绩 溪 十 里 牌 新 岭 组 D. szechuanensis #, RHE: SA703; Bid=: 53890, Pararetiograptus sinensis cf. magnus Mu X65 HE iit RRS: SA706; 登记 号 : 53875, Pararetiograptus sp. 2. X6, PHIL. RBS: SA715; 登记 号 : 53877, 版 以 V Yinograptus sp. X6, BAFBMLA C. leptothecalis-C. venustus #, RBS: ACK6la; 登记 号 : 53887, Yinograptus robustus Mu X3, 产 地 层 位 同上 。 采 集 号 : T7224-A10-14; 登记 号 : HG042《〈 引 自 < 华东 地 区 古生物 图 册 >( 一 );1983, 图 版 171, 图 5)。 Orthoretiograpius denticulatus Mu 勾 3, 产 地 层 位 同上 。 采 集 号 : T6952-A7-1; 登记 号 : HG 043〈 引 自 < 华 东 地 区 古生物 图 册 >( 一 )1983, 图 版 171,44). Paraplegmatograptus guocunensis Li (sp. nov.) X3, ERA RH LPIA OD. szechuanensis ##, SBS: T6720-Al-13; 登记 号 : 53882, Paraplegmatograptus wannnanensis Li (sp. nov.) X3, ER M+ BRIA OD. szechuanenesis 采集 号 : SA700; 登记 号 : 53884, Paraplegmatograptus jixiensis Li (sp. nov.) 勾 3, 正 模 ? 产 地 层 位 同上 。 采 集 号 : SA700; 登记 号 : 53883, Phormograptus sp. 义 10, 产 地 层 位 同上 上。 采集 号 : SA714; 登记 号 : 53886, Paraplegmatograptus sp. | X10, [RIAA MMA C. leptothecalis-C. venustus #, RRS: SA571; 登记 号 : 53807, Paraplegmatograptus cf. chuchlensis (pribyl) X6, BEEZ EHR D. szechuanensis ##, RRS: SA1006; 登记 号 : 53881, 10, 11. Archiretiolites sinensis Li (sp. nov.) 12. ite 10.X3, BRR + BRIA OD.~ szechuanensis #, RES: SA715; 登记 号 : 53879, 11.X3, FER ARIZ IAA SOD: szechuanensis #8, 42S: SA724; 登记 号 : 53878, Paraplegmatograptus? sp. 2 X10, 宁 国 上 朝山 村 新 岭 组 C. leptothecalis-C. venustus #3, S525: ACK20; 登记 号 : 53854, Paraplegmatograptus? anhuiensis Li (sp. nov.) X3, TER M+ BRI OD.~. szechuanensis #, SBS: SA700; 登记 号 : 53880, 出 -版 消息 经 国家 科 委 [(83) 国 科 发 条 字 578] 批准 ,《 微 体 古生物 学 报 》(ACTA MICROPALA- EONTOLOGICA SINICA) 将 于 1984 年 度 第 三 季度 创刊 ,主编 盛 金 章 教授 。 学 报 为 季刊 , 由 科学 出 版 社 出 版 ,国内 外 公开 发 行 。 全 国 各 地 邮局 订购 。 《 微 体 古生物 学 报 》 是 中 国 微 体 古生物 学 会 所 属 各 学 科 综 合 性 学 术 刊 物 * WEARS 科 的 研究 论文 和 动态 报道 ,学术 思 想 讨 论 、 新 技术 、 新 方法 介绍 及 国内 外 微 体 古生物 学 重 要 论著 的 简介 和 评述 等 稿件 。 征稿 要 求 与 4 古生物 学 报 》 大 致 相同 (征稿 细则 另 发 ) ,欢迎 投稿 。《 微 体 古 生物 学 报 》 编 辑 部 设 在 南京 市 北京 东 路 39 号 中 国 科 学 院 南 京 地 质 古 生物 研究 所 内 。 [< 微 体 古生物 学 报 ? 编 辑 部 胡 兆 殊 、 诸 料 良 供稿 ] NEW JOURNAL ACTA MICROPALAEONTOLOGICA SINICA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palaeontology ) Chief Editor: Sheng Jinzhang (J. C. Sheng) Edited by: Micropalaeont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 Published by: SCIENCE PRESS, Beijing, China This is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Micropalaeont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 It publishes original research studies on all aspects of micropalaeontology, with scope for review articles, short notes, methods and reports on conferences and meetings. It is published quarterly. The first issue is scheduled for the autumn of 1984. ——. 笔 石 南 上 奥 陶 统 新 岭 组 的 过 2 ey. ie St pal 55 El ad _*= 和 图 版 Wl 图 版 IV he ty “7 in to g 新 岭 te Fe Be EARS 图 版 VI 统 新 岭 组 的 Fa LBS ie Seve =, * ee ots PON Re ew SRE: 晓 南 上 奥 隐 统 新 岭 组 的 笔 石 FS j | ner ae ." *” ag «ar 下 hes: de 图 版 XI tbe Fad Le BR Ped oe irl 2 By 2 BARE 图 版 XI 图 版 XI aa ww ac, f 9 ae 新 岭 组 的 笔 石 Bi tbe FA Ee Fe BARS MEMOIRS OF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PALAEONTOLOGY, ACADEMIA SINICA No. 20 CONTENTS Ordovician Biostratigraphy of Western Ordos RN 0 Chen Junyuan, Zhou Zhiyi, Lin Yaokun,Yang Xuechang, Zou Xiping, Wang Zhihao, Luo Kunquan, Yao Baoqi and Shen Hou ( 1 ) Ordovician Cephalopods from the Ordos Area,China pp 本 Chen Junyuan and Zou Xiping (533) Late Ordovician Strata of South Anhui and Their Correlations pp See senate NE Eel atat Isle sie/n's/0'n.s'n\/oid/u. ee 0\arejole'ejei